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01-09 07:49:52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2012年1320份血标本经BD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阳性标本培养出病原菌后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1320份血标本共检出20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5.6%.革兰阴性菌占68.4%,革兰阳性菌占31.6%,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70株,占44.0%,肺炎克雷伯菌38株,占1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2株,占2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最好,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0%以下,可以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20%以下。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度耐药。结论 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关键词】 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41-02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疾病,起病急,病死率高。血培养阳性是败血症的确诊依据。近年来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有必要对血培养中的病原菌进行调查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此笔者对本院2012年临床送检的1320份血培养标本检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1320份。

1.2 血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的血培养瓶。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的革兰阴性菌鉴定卡和药敏卡。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做药敏补充试验,抗生素纸片来源于杭州天河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质控菌株 定期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做室内质控。菌株来自大连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学分析 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

2 结 果

2.1 检出病原菌构成比 132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6株,阳性率为15.6%,革兰阴性菌占68.4%,革兰阳性菌占31.6%。分离出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44.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2%)和肺炎克雷伯菌(18.4%)。其菌种分布见表1。

2.2 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0%以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达到90%以上,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见表2、表3。

3 讨 论

我院2012年住院和门诊共送检1320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20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5.6%,有关文献报道血培养阳性率在10-20%之间相符[1]革兰阴性菌占68.4%,革兰阳性菌占31.6%,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70株,占44.0%,肺炎克雷伯菌38株,占1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2株,占25.2%。可见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属是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2],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与褚云卓等[3]报道一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皮肤常居菌,一直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现在很多研究证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糖黏质,这种黏质能促使凝固酶阴性葡球菌对光滑表面的黏附,还能抵御机体的免疫吞噬,同时还是一种毒力因子。如血培养48h内报警或患者多个血培养瓶阳性可确定菌血症,否则不排除污染的可能,因此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症状和实验室资料综合考虑[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最好,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0%以下,可以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20%以下。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度耐药。本研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株。对青霉素耐药率已达到90%以上,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达到89%,与丁晓燕等[5]报道一致。对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所以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利福平可以作为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都存在较高的耐药性。

总之,细菌耐药性增加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难题。微生物室应规范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临床医生应加强疑似菌血症患者血培养的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凤华,王大利.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感染控制杂志,2008,7(6):412-415.

[2] 廖宏,刘双全.2308份血培养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2):219-221.

[3] 褚云卓,年华,邓宇欣,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72-474.

[4] 张志明,徐永妮,武冬娜.西安地区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2):154-156.

[5] 丁晓燕,丁旭,潘丽艳,等.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4):326-327.

上一篇:初中语文如何让学生评改作文 下一篇: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