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1-08 10:33:38

上海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背景

“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由我国学者黄祖辉在1989年第一次提出,其描述的是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最终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一般包括农民农民工化和农民工市民化两个阶段。尽管目前农民农民工化的阶段基本不存在障碍,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却很难转变为市民。2003年,曾芬钮最早提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问题描述的是农民工如何转化为市民的过程。张炜(2004)认为市民化的含义不仅仅限于职业和身份的非农化,更是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向城市范式的转变。王桂新(2006)认为农民工只有经历了市民化才属于真正的实质性城市化。目前,市民化都是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市民化的对象,大学毕业生是比农民工更好的来源。故本文选择上海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来大学生的市民化问题。

二、以在上海就读大学的大学毕业生为例外来人口市民化意愿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

在上海就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如果没有取得上海户口,那么就会成为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就会面对市民化的问题。本文选择上海就读大学的2015级大学毕业生(下称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学业,决定了就业方向,找到了工作,所以选择研究其市民化的意愿以及阻碍他们市民化的阻碍因素。

(二)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城市、居住情况、就业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外来人口本地化的情况,包括居留意愿与原因、居留的障碍与积极的政策等。在问题中有直接问是否愿意获得上海户口的问题,以及影响意愿的直接的最大影响的原因的问题,同时也设计有了解被调查者背景情况的问题。

(三)问卷的采集及分析

考虑到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调查结果,本文选择三种不同高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在每一个高校以一个学校为代表,在每一个高校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四)样本基本情况

户籍情况:每个班级中有一半的人来自上海以外的地方,以江浙主 ,也有其他较远比如四川、重庆、贵州、西安等地的生源。最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外地学生留在上海工作。

收入水平:就签约的情况来看,45%毕业生税前工资为6000―7000元,其次37.5%为5000―6000元。

居住条件:有10%毕业生单位提供住房,其余均是在外租房。其中67.6%租金为1000―1500元。

(五)毕业生居留现状与趋势

1/3的外来人愿意成为上海人:调查表明,虽然仅有1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打算长期在沪居留,而大部分毕业生(61.8%)对未来没有明确打算;但被调查者中,愿意迁移户口成为上海人的占到37.2%,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安居于上海,成为“新上海人”呢?这是上海市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调控人口总量必须考虑的问题。

(六)愿意市民化原因

经济因素成为毕业生是否居留的主要原因:研究对毕业生是否愿意迁移户口成为新上海人及原因进行了重点调查,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本地化”的关键要素(表1和表2),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上海市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是毕业生愿意长期定居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对外来人口定居有一定影响。

随着毕业生收入水平的提高,毕业生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可能性逐渐增大(表3)。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有接近五成的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具体原因,可能是部分毕业生大多从事专业技能较低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也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使他们很难对将来有明确的打算。而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有80%愿意居留上海,说明提高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是留住毕业生的重要手段。

(七)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层次的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如表4, “学校层次的差异”对毕业生居留意愿有一定影响。更好层次的高校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居留于上海,这可能与他们毕业后的收入水平也有关系。

(2)有无亲戚在上海―显著影响。有亲戚在上海的毕业生更愿意居留于上海,他们打算长期居住的比例比没有亲戚的毕业生高15个百分点(表5)这主要与到迁移流动的成本有关。

(3)“工作满意情况”―相关性较大。“工作满意情况”对毕业生长期居留上海的相关性较大,对工作表示很满意的毕业生比很不满意的毕业生高45.6%。

(4)其他因素。其他未列出特别说明的因素,如:对上海人的看法,房租价格等等则对居留的意愿无明显的影响。故在此不再列出数据一一说明。

三、结论

调查说明,现状是已有部分毕业生打算长期再上海定居,并且定居的意愿十分强烈,趋势明显。值得关注的是,有意愿定居的未来人口,绝大部分是自己租赁房屋的。

在影响毕业生定居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就业与收入情况)列于首位,生活状况(是否有亲戚、工作情况)对毕业生在上海的长期居住的“居留意愿”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同时上海市的户籍制度,物价水平,房价水平仍然会让很多毕业生对长久居留在上海望而却步,并且据了解,这些制度对上海本地人和外来读书的毕业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也会产生许多社会公平性问题,成为毕业生市民化的直接障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桂新,沈建法,刘建波.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

[2]张炜.城市化、市民化和城市文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3]王桂新,张得志.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

[4]徐建玲.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度量――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

上一篇:浅谈中职班级管理精细化的策略 下一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资产评估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