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07:37:56

暗示教学法论文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点拨教学法;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应用

教师成功点拨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语文点拨教学法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构建形成,在90年代走向深化成熟。21世纪是语文点拨教学法的开拓发展完善时期。一代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点拨教学法的探索道路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精华。作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渗透点拨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基本知识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本文拟从初中语文点拨教学应用的基本途径和初中语文点拨教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两个方面展开尝试性地探究和讨论。

一、初中语文点拨教学应用的基本途径

1.点拨学习兴趣,激起探索欲望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解决疑难的原动力。教育家斯卡特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我们能做的是百分之百使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率就是全优的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先生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一个人的积极状态和积极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推动者。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拨时首先要点拨的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的学生们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了,尤其是写议论文。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兴趣的点拨。教师可以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练习议论文的写作,鼓励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的写作内容的范围稍加放松,支持学生们多议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主题。学生们愿意议论自己喜爱的事物,逐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议论文的写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不再惧怕议论文的写作,成为写作的小主人,提升了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

2.点拨学习方法,激起自主学习

古人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语文教师循规蹈矩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容易的,但是创造性的将学习语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知识我们教学的起点,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们能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们最终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充分感受学习主体的地位。这是因为,学生们一旦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我们可以教授给学生的方法包括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方法。知识都是相通的,尤其是中学各学科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比如我们可以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嫁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来。另外,除了教师可以讲学习方法直接教给学生之外,我们还应当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把握有时可能比教师更加清晰,学生自己更明白什么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学生在摸索方法的过程中必将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研究发现,中学时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正是学生们找寻并且稳固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总之,初中时代,学生正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上就像是钟摆一样地强烈动摇着,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们的这一特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便于他们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我们的学生们受益终身。

3.点拨学习疑难,巩固学习信心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无疑――生疑――解疑――领会”的有机过程。点拨学生疑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积极地思考。我们作为教师不怕学生有疑问,就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疑问。引导学生生疑是我们进行点拨的最重要步骤。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好,他说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成建造一栋大房子,那么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将建造房子的建筑材料全部教给学生,而具体的建造工作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事实上,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教师太过于主动将答案告知了学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导致我们的学生们理解能力不强,反应不够灵活机敏的。学生在疑难面前不再畏惧,而是一往无前,最终踏实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会进一步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地学习语文,喜爱语文这门课程。总之,点拨学生们学习上遇到的疑难,帮助学生们克服疑难,是教师们要对学生进行点拨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二、初中语文点拨教学应用的主要方法

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教学点拨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暗示启发点拨法和引路入境点拨法两大方法。除了这两个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供选择,同时,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暗示启发点拨法

暗示启发的方法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用含蓄的方式示意学生们。运用暗示点拨法,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暗示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需要。我们讲,知道并且说出来,是聪明的表现;但是知道,却不说出来,让学生自己体会和顿悟,才是教师有智慧的表现。教师把知识用口头的形式简单地传达给学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教师应当用更巧妙的方式把解题的思路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顿悟。暗示点拨法就是教师急于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琢磨出头绪和思路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真正实现了思考,逻辑能力、推理能力和辨别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和突破。在点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们在听一些音乐、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体会书中的意境,得到暗示和启发。

2.引路入境点拨法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暗示教学法作为新式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标准》的理念的。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专家洛扎诺夫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在愉悦的自我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下,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快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文探求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寻找《标准》与暗示教学法两者的结合点,以便为暗示教学法在以后的实际教学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暗示 词汇 结合点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词汇的重要性,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Wilkins,1976,128)曾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威多森(Widdowson)也提出,在语言环境丰富的情况下,词汇和语法的交际功能相比,词汇是主要的,语法是次要的。只有在语境相对喷发贫乏的情况下,语法对语言的输出和理解才起比较大的作用(转引自Carter&McCarthy,1988)。黑尼斯(Hayness)和贝克(Baker)认为二语学习者最大的困难不是阅读技巧,而是词汇量不够。由此可以看出,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与词汇相比,它是服务于词汇的,词汇表达实际的意义,语法表达关系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的学习就是词汇的学习,词汇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而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体现在词汇教学的“量”(掌握多少词汇量)和“质”(掌握词汇的深度)两个方面(魏恒建,2007)。一方面,《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如:八级目标要求学生应“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九级目标要求的词汇量更是达到4500个;根据交际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较为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或是表达。另一方面,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新英语课程的内容与目标是: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这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从《标准》的描述可以看出,英语教师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英语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适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也是以《标准》为基点详细介绍了暗示教学法在实际高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

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 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意义的有别于常规教学的新方法。洛扎诺夫(1978)为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实是一种把认知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意识与潜意识结合起来的教学法,主要运用音乐、言语、动作、眼神、环境等手段,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影响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是一种设法改变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放松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主张通过心理、教育、艺术“三途径”,遵循愉快、集中而不紧张,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和开发潜力而不损害身心健康的“三原则”,灵活运用树立权威、稚化、双层交流、语调变化、节奏契合及假消极“六技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在实际的运用中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教学手段来说,暗示教学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其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在暗示教学法的框架下寻找与《标准》的结合点来探讨其在实际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

暗示教学法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遵循大脑两半球协调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协调统一等原则,通过各种暗示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暗示教学法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暗示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如今对于词汇教学方法的介绍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最终都是为了记单词而记单词,渐渐走入枯燥的尽头,而暗示教学法则避免了这些单调乏味且效果很差的词汇教学方法,将艺术手段和教学相结合,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重心,从学生学习的环境、情感需要和心理反应等层面出发的一种新颖的和个性化教学方法。本课题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的词汇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各种暗示手段进行教学,与实际的词汇教学情况相结合,建立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氛围,致力构建和谐的课堂的环境,从而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完整的暗示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新颖的教学方法,弥补了词汇教学策略关于以学生心理暗示为主的教学方法空白。

首先,从《标准》可以看出进入高中时期,学生的词汇量大增。作为学习英语学习的基本环节,怎样做到“有效率”的词汇教学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暗示教学法是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和学生机械反应的课堂模式,暗示教学法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暗示”技巧为主创立一些英语学习的环境,然后结合暗示法中的音乐背景来激发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等,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其次,暗示教学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标准》规定:“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这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其旨在改变那些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是与暗示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都是不谋而合的。其中“暗示”是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信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来启迪学生沿着指向进行思考。暗示的妙处在于其方式的艺术性和感染性,暗示手段新颖、有趣的,这一思考的过程也是“跌宕起伏”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暗示手段来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背景,用变换的语调来调节朗读词汇,播放能够强化学生记忆的音乐,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超强的记忆力等,无形当中培养了他们这些能力。暗示教学法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的分数,还要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暗示手段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用变换的语调来调节授课内容的单调和枯燥,播放符合学生生命节奏的音乐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于暗示教学法的实际效用,我们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暗示教学手段的时要很慎重,否则就和预期的效果相背而驰。在移植和借鉴这种教学法时,我们应持慎重的态度,既不能过分夸大暗示教学的效果,也不必一概否定,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其尺度。

[参考文献]

[1]谭蕾(Tan Lei):“暗示教学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唐纳德·舒斯特,查尔斯·格里顿:《轻松、高速、神奇——暗示速学法》,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3]杨艳芬(Yang Yanfen):“暗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5]Michael, McCarthy. Vocabul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6]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100-107.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 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 小学语文表演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课堂表演教学法的尝试 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解析 数学教学中的综合教学法运用 案例分析法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法学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法中节奏教学在“双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高职“思法”课戏剧教学法的运用 表演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暗示教学法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双语性质的PBL教学法在麻醉临床实习带教中的运用 故事讲述与表演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 互动式教学法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运用 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财会课堂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跨文化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角色模拟教学法在《商品流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8-09.

[2]涂运玉,杨品良,陈祥塔.“程序化教学”在单杠骑撑前回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9).

[3]蒋锋.高等数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4]谭金凤.角色扮演法在《前厅管理与服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

[5]胡蔚丽.双语教学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1-0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方法交替上升。教师今天学目标教学,明天学杜郎口模式,后天可能要学太空飞人的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跟风跑的匆忙和无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冷静思考的时间。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更是多如牛毛,我可以一口气列举30多种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 、研究法、自学法 、语感教学法 、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导读教学法 、 反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点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设计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差异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 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道尔顿制教学法、有意义学习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似乎都有长处,但教师适应不过来,被动学习和接受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吞活剥地应用在所难免。

跟风跑太累人,每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是这种形式的集中体现,教师搭上车马费,到县、市去集中学习。教师像羊群一样被赶去,听着不太切合实际的高谈阔论,筹划尽早回家的打算。

这么多年来,我跟累了,不再迷信所谓专家的高台教化,按照古人的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打,进行语文教学。虽然,在周围老师看来,我落伍于时代,但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多了,就会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国古代的唐宋家,有这样的经历;当代大学问家钱钟书也是这样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莎士比亚在童年时期,也是通过背诵,奠定了他的文学巨匠的基础。

我坚持采用朗诵教学方法,已有10年之久,我的学生有的上大学、有的上初、高中,他们现在对我落伍的教学方法,评价较好。现抄录一封学生书信为证:

亲爱的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大学已经毕业,将要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回想我求学的历程,当年我最讨厌的是你,因为你让我们背书,背得我们反胃。现在我最想的老师是您,因为我背的书都用上了。

我是学理科的,但我的文学功底很扎实,高考时,我语文考了141分。在大学,我语文学起来很轻松。撰写毕业论文,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亚于文科学生。现在我才明白,您当年老说的那句话:“背多了你会明白,你会上!”。您不是名人但却说出了名言。

老师,我感谢您!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心中都有您这块丰碑。

祝老师晚年幸福!

学生:刘天龙

2011年5月30日

我不敢说我书教的有多好,但我敢说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高效方法。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教学的目的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口语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主要是使用交际教学法。而精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需要理解词汇,句子以及各段落的涵义;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等。

教师所使用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环节。

二、精读的教学法

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需结合多种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法有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语法翻译法、暗示教学法等。

1.交际教学法。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但不可否认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很深的影响,同时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么看待语言。交际学派认为,语 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结构。所以交际教学法和语言学的理论联系在一起,强调语义和交际的因素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语法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语言涵义和功能的种类而不仅仅是语法和结构的因素来组织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

随着第二语言教学法领域的发展,成熟,语言教学法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由于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现阶段交际教学法也日趋受到重视。交际教学法实际上一个是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系统,它包括语法纠正、接受能力、合适度还有实践操作等方面。著名英语教育专家William Littlewood曾经指出:“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at it pays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functional as well as structural aspects of language.”

2.直接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就是将语言学习情境转为语言学习应用,并训练学习者放弃母语作为参考的框架。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每一个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不经过母语翻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尽快丢掉“心译”直接用外语思维。课本是基础,相应地辅以图片和物体展示,强调的是问题、回答, 口头叙事,听写,模仿等课堂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新的语法练习。

作为面对大学生的英语精读课,教师会尽可能地创造英语语言的环境氛围,如教师会尝试用英语解释而不是翻译成中文,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思考和发言。

3.社团语言学习法。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是由古兰创立的。它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为顾问,辅助者,学生是当事人,也被称之为人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在教学材料的设计上具体表现出这种人性化的想法。这种教学法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人际关系间的交流。教师作为顾问给予学生建议,辅助,和支持。通过社团语言学习法,带着问题学习的学生在顾问的指导下解决了问题,而教师对教学材料则会更加熟悉。

4.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其最简单的定义为: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尽管语法翻译教学法现在似乎显得过时,但在某种类型的课上仍然有它的应用价值,譬如英语精读课。课堂上教师会尽可能地如直接教学法所建议的用英语解释一切,但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得教师会用到过时但有效的语法翻译法。例如,当教师想要解释几个语言点时,如果用中文解释会更清楚,而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混淆不清。

5.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建议的是这样的一种语言观,词汇是中心,强调的是词汇翻译而不是语境化。暗示是暗示教学法的重点,它认为想象力和放松、舒服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用这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当学生遇到课文不认识的新单词时,教师不会即刻告诉他们意思,而是列举此单词几种用法的例子让学生去猜它的意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

怎样上好一堂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所使用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环节。

1.课堂设计。英语教师准备教授一门课时,他需要了解教授的对象―学生的情况,年龄,学了多久英语,学了多少英语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决定课堂的设计。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大学英语精读,那么教授对象就是大学生,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年龄,英语水平,课程大纲要求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活动主要用交际教学法。在交际教学法里,学生是焦点,教师会组织一些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会要求学生阐述关于课文标题等方面的见解,教师也会给出几个课前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标题和课文内容的深层意义。通过这类的课堂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型的课堂活动,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被动的,只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角色,从导师变成了辅助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活动期间,教师实际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把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全班的课堂活动。其次,教师是辅助者,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环节。不管教学目的,设置,教学实施的规模如何,第二语言的教授都要求教师考虑到教学环节是教学策略应用的重要因素。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包含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策略,而且是激发学生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的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使用事前准备,选择性注意,事先练习等元认知策略预习课文。预习后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的深层意义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知道上课时应该更专心听课文的哪一部分。

(2)课堂。课堂上,教师会鼓励学生使用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学习策略。首先,给出几个课前阅读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可以是关于题目的、课文的深层含义、文章暗示的意义、又或者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建议学生使用团体合作的学习策略,这也是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具体体现。其次,课前活动环节结束后,教师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然后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补充。接着教师就是详细讲解课文,在讲解这部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充当被动的聆听者,教师也可以激发学生成为活跃的自觉学习者。例如,在讲解词汇时,鼓励学生用推理的学习策略,就是给出新单词的几个用法,让学生猜单词的意思。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较难的句子,教师会要求学生首先尝试用英语意译难点句而不是直接翻译成中文,如必要的话,教师会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来解析疑难。教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告知学生课文的字面意思,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包括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等。

(3)课后。教师布置几个课后问题提供给学生课后思考,并提醒学生运用提问的学习策略来提出若干问题而教师则作进一步的解析。

四、结束语

怎样运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策略实际是没有统一的做法,但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策略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修正,相信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质量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Arnold,Jane.情感与语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红,龙如银.浅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合作式教学[J].江苏高教.2003(2).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龙萨金,侯大为.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知识经济.2008(10).

[5]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境教学模式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欧阳国文、郑怡飞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及措施,他们主张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等等。其措施得当,途径可行。

欧阳娟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她认为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校园环境,部分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不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李向阳的《高职教育“两课”效益现状调查研究》和檀江林的《对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理论课认识水平的调查》都通过社会调查,用事实说话,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方面,的《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思考》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针对性上,都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突出高职院校专业性强的教育特点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效性不强。全面认识和研究情境教学模式,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课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把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研究;二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的归因研究;三是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四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模式还停留在实验和观摩阶段,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较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属于一般性研究,即没有从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的角度来研究;二是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认识比较模糊,表述得过于抽象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没有形成针对当代高职院校特点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有所创新,只有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才能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境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尔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感到从容安逸,才有“和易而思”的教学情境。叶圣陶非常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思是说,要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感悟、想象、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对知识和理论的亲近感。

在我国现代有关情境教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境界说”和外语情境教学中汲取营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中觅取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为理论反应,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目前已完成从单科情境教学到整体情境教育的过渡,他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学理论模式。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认为情境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不像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要靠教师向学生直接提出要求或进行具体的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活动当中,其目的是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范玉民、范天成主编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论文主要有:贺中元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对情境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黎彩虹的《“情境教学法”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一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殷密密在《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说:“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散见于报纸杂志的其他有关情境问题研究的文章。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论著和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它通过提问使人陷入思维困境而反思,让学生主动思索、探求、获得问题的解决。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订教学计划;利用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情境教学有了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在成人外语学校中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又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一种充满乐趣、舒适而高效的教学法。它把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活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根由是情境。洛扎诺夫说:“什么是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谁都知道,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体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它以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这种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从情境中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多、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因此,洛扎诺夫对情境教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理论上解决了情境教学的根由,从实践上把情境教学推广到了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达克沃斯(Duckworth,1993)这样描述她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他们如何思考。”

美国学者Jaequeline Grcnnon Brooks等撰写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对情境教学方法作出了富有成就性的探索,并号召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建构主义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改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客观地说,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开掘和借鉴。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在现代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现今的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研究中,情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破。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情境教学模式理论尚不够成熟,实践也还不够普及,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让情境教学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方面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傅道春编著.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张玉民,范天成主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6]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7]殷密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教学资料,2005,(3).

[8]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学,2005,(2).

[9]崔真.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式教学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0]林红霞.浅论高职生素质的系统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15]那瑞琴,于民伟主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17]蔡炎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5.

[18]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19]蔡汀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高时良.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2]吕达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3]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24]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25]殷密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教学资料,2005,(3).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英语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启示教学法在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发挥其潜力,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上具有较大作用。本文从启示教学法中的“假设”、“原则”、“手段”和“标准”四个角度,结合本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旨在探讨启示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从而为如何有效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添砖增瓦。

启示教学法 (suggestopedia) 是保加利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洛扎诺夫(g·lozanov)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发挥其潜力去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启示教学法立足于心理学,但是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本人将启示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现将此理论与实践与各位读者分享,以期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启示教学法的第一个方面在于“假设”。启示教学法认为学习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学习是有意识的。当学生们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如果遇到一个新词,他们会去查字典,或是根据上下文来推敲这个词的意思,它在母语里相当于什么,所以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但学生在学习时,他们还无意识地对待别的东西,比如对英语的恐惧。由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当他一看到一篇英文文章时,虽然他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或是心里很想读懂这篇文章,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词汇量如此少,自己的语法如此差,心里就会有抗拒感,下意识地拒绝学习,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心理假设”。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使学生脱离束缚,摆脱传统的学习观念。一直以来,老师都要求学生要大量背单词,认真学习语法,认为如果做不到的话是无法学好英语的等等。这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压力,每天逼迫自己背十几二十个单词,说每一句英文前都打个腹稿,先纠正一下语法。学生越在意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他的影响越大。启示教学法就是要“启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把词汇和语法当做工具,工具好用就把语言说得漂亮准确,工具不好用,也敢于“说出来”,只要能够让别人理解就行,工具则慢慢打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绝不要当面指正学生在口语中犯的错误,说不出来,引导他,说错了,仍然鼓励他,课后给予帮助,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二是使学生在课堂中跳出自我,与一些愉快的事物无意识地联系起来,更有意识地参加课堂活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给学生“假设”的职业或者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是个比较好的方法。在有趣的情景交际中,学生时而扮演应聘者,时而扮演警察为迷路者指路,当他们全心投入到学了的快乐中时,词汇语法已不再那么重要,交流是最重要的,从而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此时各种潜力也可能得到发挥。

启示教学法的第二个方面是“原则”。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方面要消除干扰学习的精神紧张,另一方面要消除社会启示对学生造成的局限。学习的精神紧张来自于教材和教师。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并不十分扎实,而英语教材几乎是全英文的,课堂上老师的要求也是尽量用英语口语,自然给学生带来紧张感。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按需要给学生一些中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老师也不要用法官的态度来说话,指出学生哪里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还是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指正为辅。其次,在这个过分强调学历的社会,人们大多认为二本没有一本好,专科没有本科好,部分专科学生甚至坦言自己基础差,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实际上,在我所教授的本科班和专科班中,有的本科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还比不上专科学生的。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权威作用,肯定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启示教学法的第三个方面是“手段”,包括心理手段、艺术手段和教学手段。心理手段就是要给学生心理暗示。这突出了教师的作用,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艺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较为突出。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艺术形式将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比如英文诗歌朗诵,英文歌曲比赛,英语小品表演,英语电影赏析等等。将枯燥的语言学习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所学专业、学习需求等方面制作不同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启示教学法的第四个方面是“标准”。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启示教学法的成效:一是快乐与容易的原则。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教师如果能创造出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将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到知识。二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原则。这里指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内容,无意识的将信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将学习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结合起来。三是启示交往的原则。通过观察学生在受到启示后,潜在能力是否得到发挥来检测教师对启示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和效果,从而优化和加强启示教学法的理论和作用。

目前,启示教学法在其他学科或者其他领域也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我相信启示教学法是有一定或较大作用的。启示教学法的理论对英语教学是有指导性的,若对启示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我相信它的成效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提出了将音乐—表象教学分三个阶段,并将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向鼻尖,结果表明音乐—表象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运动形式,它以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且陆续进入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这种具有健身、健心、市美等功能的体育项日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和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研究方面相对其它体育项目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没有适应普通高校教育目标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教材,大纲,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近两年,有关人员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音乐—表象教学法的程序为:认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解所学舞种的特点)、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的结合(教师在音乐中先示范找出音乐的重拍或快慢节奏,并与手击掌或踏步节奏结合,学生听音乐跟随练习,换曲目学生独自练习)、音乐节奏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口令与配乐练习并与常规教法相同,然后进行这一简单基本步伐的音乐—表象训练)、音乐节奏与舞步基本步伐动作小组合结合(口令练习和音乐练习之后进行音乐—表象训练)、双人配合实际练习。总结起来:对照班所用常规教学方法与实验班所用音乐—表象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这一阶段中所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司。对照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动作、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实际练习;实验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音乐、动作、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在其中运用音乐—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在实验班每一舞种教学的开始,当优美的音乐响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他们大脑的兴奋性,接着教师就在优美音乐中,讲解体育舞蹈这一舞种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特征,使学生在一种舞蹈的意境,在音乐中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同时产生想学动作的欲望和情感的体验。这也就是古人云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音乐教法的先入为主,是对体育舞蹈音乐认知的过程,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相配合(如:击掌或踏脚),音乐节奏与舞蹈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是对动作与音乐内在统一性的认识,也使学生更容易在优美的旋律和特点突出的音乐中提炼出鲜明的节奏。依据paivio的理论,表象训练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表象训练的认知功能与动机功能两方面实现的,大量结果也表明,低水平的运动员或初学者更得益于表象的认知功能。

在学习动作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运用常规教法进行完整示范(在音乐伴奏下)讲解,同时配合第一次音乐—表象训练,“模仿”是一种运动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如果对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动作有清晰、完整的视觉表象,就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视、听觉表象形成的记忆储存时间短(通常在30秒,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在这个时机进行音乐—表象训练,是加强听觉单元与视觉单元的连接强度,同时,使视觉表象的动作更清晰,借助于已获得的视觉表象,使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着早已拓通的暂时神经联系通知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动觉。音乐—表象之后与配乐实际练习(包括口令练习,注重基本动作的细节,包括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学生基本达到音乐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统一,基本动作的基本正确。

以华尔兹a线套路学习为例,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表象任务分三个阶段,是随着暗示语的层层深入,逐步发挥音乐—表象训练法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部分为准备阶段,“深呼吸2次,轻轻的微闭双眼,全身放松,现在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脚上,进行a线的视觉演练。”明确表象的内容和进行表象前的放松,同时音乐起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基本阶段,“现在,教师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看见”教师前进和后退的第一步总是踩在音乐的重拍上,a线第一个步伐开始(音量变小)并换步-右转-并换步-左转-佛步,下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上体,你“看见”教师随着音乐升降、起伏和摆荡,重复表象a线一遍……”第二阶段起优美的、相应舞种的音乐,学生认知音乐并从中提炼相应舞种的节奏,优美的音乐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集中注意,依据连接主义理论,随着听觉单元(音乐)与视觉单元(动作)的连接强度在第一阶段的增大,当听觉单元激活量达到能引起的激活模式,不需要任何视觉输入(实际动作),就能由听觉单元输出影响视觉单元的激活的模式,即当舞种音乐与相应的基本动作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时,相应的音乐一定唤起相应教师或“自己”优美动作的视觉表象,接着在音量变小音乐的控制下,在学生大脑中发挥表象的一般认知功能,也就是具体动作的表象,在音乐节奏与旋律暗示下,感知连贯动作的方向,路线,一个动作促进另一个动作的出现,如在哪里没跟上音乐,重新表象一遍。这也是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的过程。suinn认为表象训练中的表象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的思维,实验也表明,实验班的熟练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班,音乐—表象教学法有助于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套路动作的记忆。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现在大家什么也不想,任你的思想随音乐飘波-(音量变大)深呼吸2次,慢慢睁开眼睛。”华尔兹的音乐是以优美、抒情、明朗、动人的特点著称,而优美的音乐会使年轻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抒情,把个体感受的情感带入舞蹈动作(舞步和姿态)中,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华尔兹,同时在紧张的大脑工作后,使学生进行适度的放松。

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教学第一阶段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可以使舞种的音乐与基本动作更好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基本动作的动力定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套路教学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加强了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抒发个体情感,也有利于套路动作的熟练和加深记忆。结果表明学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法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实际练习的方法。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表象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品霞.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2: 44-46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传授道德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任。但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实效低下,难以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堂教学“多灌输、少启发;多压制、少诱导;多说教、少指点;多替代、少帮助;多言教、少身教;多理论、少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抵触情绪,加之崇高的人类道德理想和泛政治化倾向的德育目标空洞而遥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德育课如何“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放松、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并逐步认同、内化,优化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心理暗示的内涵

《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人都会受到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心理暗示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是在无对抗情绪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暗示往往不易受到个体的抵触和对抗,容易被暗示对象所接受,会使他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心理暗示法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将心理暗示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暗示教学法理论认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暗示则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人的学习活动是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而实际学习成效受制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状态。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意识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在吸收各种信息,并对意识时时刻刻地施加影响,增加或削弱意识学习的效果。当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学习效益就会成倍提高;反之,当潜意识处于消极状态或抵抗意识活动时,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起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与意识协调起来。因此,教学应力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正如洛扎诺夫所说,暗示教学法“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实践证明,通过心理暗示手段,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发挥出受暗示者的积极潜力。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大教学流派。近年来,心理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学校中也逐渐得到重视。有人认为,心理暗示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改革的新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心理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和经验渗透到德育教学实践中,以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青少年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人格尚未独立,具有一定依赖性,受暗示性较强,同时青少年具有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在德育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方法,将德育知识和道德规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人和环境的暗示作用渗透,相比直接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暗示环境

暗示机制存在于人和环境的关系之中。环境心理学认为,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环境以各种方式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做出反映,养成习惯,形成观念并指导我们的行动,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课堂心理环境是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它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同心理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和物环境两方面。人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所形成的心理场。教学中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竞争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氛围,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所谓物环境就是周围物体与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心理场,如教室布置温馨整洁,课桌椅摆放井然有序,灯光柔和明亮,班风标语积极奋进,一个整齐有序、轻松舒畅、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应在德育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来感染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在和谐的人环境和物环境中感受和领会规则、秩序、尊重、平等、民主等等。

(二)暗示者——教师权威的运用

心理暗示的成功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存在的“自卑、自贬心理”——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暗示者比自己更高明更具有智慧,自己应该向暗示者请教,接受他的判断和影响,甚至放弃自主思维。当然,这样的自卑、自贬心理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受暗示者很少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所以,暗示者的权威性及受暗示者对他的信任度,对暗示的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威信来自于师德修养、思想境界、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和成就水平的综合反馈。教师的威信越高,相应地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望、信任度越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越强烈,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尊从效应”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学生愿意服从教师的规范和要求,主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认同、接纳教师传递的理念和价值观,努力使自身行为更趋向于教师的期望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所以,德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威信,在民主平等、双向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利用自己的权威作用,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

言语或非言语的心理暗示手段,如语言、手势、表情、体态、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都可以含蓄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起到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的作用。如赞赏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点头、竖起的拇指等,这些都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鼓励,找到自信,赢得力量,消除戒备和对抗心理,形成支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和积极的情绪效应,从而强化教师所期待的课堂行为;而语气的转换、话语的停顿、眼神的凝视、表情的严肃可以暗示和提醒学生自律,抑制课堂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避免直接的批评和师生矛盾冲突。另外,师生间的、距离同样也可影响暗示的效果,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强,坐在后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弱。如班主任通常把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以增强其接受暗示的强度,使其纪律意识得到强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和相对距离的改变来强化暗示。不管是哪种心理暗示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适当地运用,就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四)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消极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有缺陷。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自我”越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学生的“自我”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倾向,而课堂上教师享有职业所赋予的权威,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教师要慎用心理暗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教师往往会列举一些名人、伟人或历史人物寒窗苦读、逆境奋发的事例来激励学生,但无形中却渲染了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反而望而却步。此时不如多给学生以“学习是有意思的、愉快的、不困难的”“我能成功”等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又如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不能取代自我判断和自主思维,教师过多的提示、帮助,会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被学生无限放大,最终使学生缺乏自主性,过分依赖教师,思维潜能被压抑;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现象和学生违纪行为的放纵,暗示着学生的行为被认可,可以随心所欲,虽违反纪律却可以不受惩罚,误导学生藐视纪律和规则;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贬低,会引发学生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教师对社会现象和现实事件的歪曲评价、偏激看法或愤恨抨击,容易诱发学生的倾向等。所以,教师要慎用、善用心理暗示。

(五)引导心理暗示向自我暗示升华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自身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是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相应改变的心理活动。

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自身或某种事物正面、积极、坚定的叙述,积极的自我暗示相比他暗示能更有效地激发潜力、鼓舞自身、树立自信,也更有利于德育学习中对道德观念的接纳、认同和内化。所以,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的他暗示的同时,要善于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思想和概念、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来替代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放松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尝试,让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和自我展示中验证知识、发现价值、体验自信,获得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在成功中肯定自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反复的肯定练习,选择积极的语言和概念,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自我,实现由他人暗示向自我暗示的提升。

上一篇:项目式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媒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