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2:31:04

教学媒体论文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具多媒体学生个性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教育的现代化,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培育出具有鲜明个性和信息素养的学生,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头脑中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已成为一种应用需要。

新一轮的基础改革强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将有利于强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以学具为主的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课堂无疑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方式会呈现多样化,学习内容也会宽泛很多,活动性作业将明显增多,学生与教师之间,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他们学习的兴趣会增强,求知的热情会增加。

基于以上认识,乐平市第一小学经景德镇市电教馆同意,申请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经总课题组批准立项,承担子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营造出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媒体协调使用,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研究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与品质。

3、通过实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质。

四、理论依据

1、学习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学具为主的多种媒体,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美国构建主义心理学家杜威提出:儿童生来就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实验,自己在行动中接触各种事物,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因此,教学必须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为目的。

3、陶行知教育思想: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让他们有动手的机会。

4、创新教育的学生观。好奇、兴趣是创新得以诞生的前提条件,是探究精神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数理能力和逻辑能力才得以培养和形成。

5、新课程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在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全新的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五、概念界定

1、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指在教学过程中,概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具及其它各种媒体的特点、功能,选择使用学具和其它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具和其它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教育信息传输、反馈、调节的优化组合的教学方式。

2、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指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记录法。

3、问卷调查法。

4、对比统计法。

5、经验总结法。

七、理论假设

1、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物化为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

2、物化的过程就是引入学具和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发展个性品质。

3、引导得法的学具使用、多媒体使用,能促进学学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

八、研究对象

学校友2—5年级5个实验班262名学生。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3月)

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开题准备工作。

2、准备学具,配置其它教学媒体资源。

3、培训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研究阶段(2004年4月——2004年12月)

主要工作:

1、做好前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实验工作;

3、坚持案例分析,开展相互交流。

(三)总结阶段(2005年元月——2005年8月)

主要工作:

1、做好数据统计,写出对比分析;

2、收集整理资料,分类汇编成册;

3、拟写工作总结,迎接课题验收。

十、研究过程

本课题至今已经历了实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现对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一)积极主动创造条件

本课题实验对学生成长有益,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益,于是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完成了三大建设。

1、组织建设。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迎春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教导处副主任郑旦为主任的课题实验管理办公室和以各年级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实验小组。组长调控实验方向,主任指导实验过程,实验教师实施课题实验。做到了分工分责,责任到人。

(1)、张荣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2)、余竟成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3)、徐金美老师主要研究激发课堂活力的策略。

(4)、黄晓瑜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策略。

(5)、邱笑阳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尝试学习的策略。

以上教师为实验点上教师,他们还负责发挥课题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帮助本组本校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2、硬件建设

为使课题开展顺利进行,并保证实验效果,我们添置了以下硬件设施:各学段相关学具、教具、彩电、影碟机、摄像机、数码相机、投影仪、微机、扫描仪、刻录机。

3、资料建设

为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可行性,使实验留下可供对比、参考的有关数据,我们设计了前测问卷调查表,就学生是否欢迎学具等多种教学媒体进入课堂等问题开展调查,调查后统计得出结论: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自己能动手操作学具学习,课上有电脑课件、录像的演示,这是他们在数学课上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于反思后总结。

1、课题组成员在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严格依照计划要求实施实验。

2、课题组坚持每月开交流会,实验教师就各自实验中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月写出特色教案、教学反思、每学期在校内上一节课题示范课。

4、实验教师在每阶段实验即将结束时,对照工作计划和具体实验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实验报告。

5、实验教师在实验总结阶段将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一并上交课题组收集。

以下表格中数据可体现课题组成员日常课题工作情况

十一、实验成效

开展本课题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人。近三年的实验,我们认为主要取得以下三方面显性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媒体是教师构建学习情境的途径和手段。各种教学媒体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最佳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为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残酷的,是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利用学具等各种媒体创设出不同的学习情境。

下面是两组对比分析数据。

1、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对比表

实验人数:262人

2、2004—2005学年度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课堂使用多媒体情况的对比

以余竟成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观察物体》为例:课始引入时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出示“6”,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是几?得出结论: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新授时出示教具:正方体箱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只看一个面,怎么看,是什么面?(2)怎样才能看到两个面?三个面?(4)还能看更多的面吗?学生通过亲眼观察、动手触摸,站在不同角度去体验,得出结论: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接下来分组做小游戏:木头人。各小组长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小组成员分别站定在某个角度,找准位置观察,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正面、上面、侧面,最后,同学们可以下位,到教室内找物体的三个面,并在相应的面上贴上写有名称的纸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很多学生找到了讲台、门窗、书本、文具盒等物体,有一位同学竟然别出心裁把纸条贴在了前来听课的一位老师身上,还一本正经地向大家介绍,哪是正面、上面、侧面,当时,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因为余老师十分灵活地肯定了孩子的发现力、创造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对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事情感兴趣。于是教学中,教师们便依据这些特点,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动画卡通人物、动物,在使用学具时选择各种具体、生动、漂亮的物体,为他们提供生活场景再现,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而高年级学生对一些事物已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愿意进行较深层次的讨论。所以,在他们具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不再注重只设计简单的直观的情景,而是要利用多种媒体给他们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自己尝试、参与、发现、归纳、概括、验证、总结中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便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从学生的需求入手,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例如,张荣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多种平面图形组成的一幅美丽的图,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并想一想,你在哪儿见到了角?这一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十分乐意地、积极主动地找呀、想呀,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张老师又通过示范折角,让学生动手摸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接着,张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巩固认识,最后又用了画角、比角、剪角、摆角等各种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学具操作率达100%,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个性品质得以发展。

再如,徐金美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学具操作,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2、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在这堂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课件,耐心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搭长方体框架,带领学生展开探究与交流,整堂课设计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性极强,最主要的是,结论是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得出的,孩子们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展。这样的课扎扎实实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

(三)提升了青年教师专业修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直接参与者,均为我校青年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有立志奉献的精神,都乐意在课题实验中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使专业素质有更大提高。近三年的实验,对这批教师的确是一次考验、一次锻炼,他们以实验为契机,结合新课标改革,积极主动地投身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能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制作、使用教具、学具,而且懂得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网络加强信息的搜集;他们不仅自己善于反思、总结、积累,而且乐于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他们不仅丰富了自身理论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研究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带动了一大批各学科青年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在每学期的全市对外开放月、开放周活动中,郑旦、张荣、余竟成、徐金美、黄晓渝、邱笑阳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示范课任务,他们无论执教哪个年级、哪门课程,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课和上课中,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效果非常好,在乐平乃至景德镇市都有推广价值。其中,郑旦、张荣、余竟成三位教师被评为乐平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徐金美被推选为乐平市第一小学唯一的校级“数学学科带头人”。

过硬的专业素质带来了一连串令人欣喜的业绩。课题组组长张迎春撰写多篇电教论文,其中《为有源头活水来》、《创设情境以情育人》获省级一等奖,《“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有效性提高”课题实验报告》获省级二等奖,《润物细无声》、《将优秀电影融入思品课堂》获省级三等奖,她执教的自然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获乐平市一等奖,参与制作CAI课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获华东协作城市优秀CAI课件奖。课题组组长郑旦撰写论文《浅议合作学习》获景德镇市二等奖,她撰写的案例分析《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她执教的电教优质课《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获景德镇市二等奖。课题组骨干教师张荣潜心钻研课题,撰写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情境创设》分别获乐平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她撰写的案例分析《利用学具操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她执教的《剪窗花》一课获景德镇市二等奖,她设计的CAJ课件《年、月、日》、《时、分、秒》获景德镇市二等奖。课题组骨干教师余竟成将课题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她执教《观察物体》、《千克和克的认识》均获得景德镇市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青年教师徐金美不仅多次在乐平市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乐平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而且撰写案例分析《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获中央教科所二等奖。青年教师黄晓渝执教自然课《水的净化》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他撰写论文《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获景德镇市三等奖,青年教师邱笑阳执教示范课《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获得了听课者一致好评。可以说,是本课题实验使一批数学教师在业务上走向了成熟。

十二、问题与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堂上部分学生操作学具方法不当,而教师有时无瑕顾及指导纠正。

2、实验组织过程中,有时存在欠及时交流的现象,课题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3、课题研究成果,就具体操作做法谈得多,上升到理论的策略层次则明显不足。

为了改进工作,我们有以下建议:

1、实验教师要掌握使用学具的最佳时机,力争使学具与其它教学媒体能有机结合,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2篇

采用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多种媒体技术,实施专业教学活动。而多媒体技术存在较好的交互性,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可以为中职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教学软件上可以按照中职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设置多个教学模块,然后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均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丰富的教学案例。而学生则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与学习模块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的流程图。从这个流程图可知,教师首先应该分析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然后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科学合理选定跟编制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的软件,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跟学习内容将教学软件划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机地组合成教学软件。学生则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块,在模块的指导下完成专业课程的作业与讨论等学习任务,学生的这些学习成果也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实施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充分体现了一种可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2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

改变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现状,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是当前此专业课程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一方面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实时地、在线地提供信息交流空间与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实时地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建立Moodle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专业课程的实际内容进行在线学习与讨论,甚至可以实施作业提交与合作交流学习等。是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的流程图。从这个流程图来看,教师、专家与技术人员等可以在教育机构以及软件企业的支持与指导相互合作打造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互动平台上安排教学问题、教学案例、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导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主题以及学习重点等,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巧设各种学习疑问。其次,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与探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亲手自己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设计实验,然后进行自主探究。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协调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合作小组,引导每一组的小组成员实施交流与讨论。第四,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交流成果,教师可以给予科学评价,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探究。第五,教师可以全面归纳总结一下学生所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3结语

综上所述,改变当前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专业任课教师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激活专业课程的教学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3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培养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技巧。通过探究,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路,方便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索取,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原理、数学规律,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面对数学教材知识点相对较少,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后,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学生可通过学习小组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探究式学习,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自我总结了认识立体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如通过“点、线、面”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侧面展开图来认识立体图形。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很多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立体图形没有点和线,只有面,并且面也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如球就是这样的立体图形。这样的学习,有效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电子备课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与推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一定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其中,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将数学课堂教学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有效利用习网、题谷等网站资源,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通过电子备课系统链接习网,在习网上自主学习,学生总结了很多图形是由“线段、射线、直线”组成的,并能给一一举例。如角就是有两条射线组成,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师生通过电子备课系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了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挖掘出很多数学内涵。如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就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4篇

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多媒体在活动中传达不同的信息,通过这种途径表现的信息量会比一种媒体大得多,这对儿童认识的加深是非常有利的。在多媒体设计与组合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各种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要对各种媒体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充分考虑,一些媒体组合形式可能很恰当,但是教师操作起来却存在困难时可以暂时放弃。要想做到媒体互补,就要对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功能互补进行考虑,现代教学媒体永远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加入具体的感情互动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一点是现代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有这样一节活动就是多媒体教学应用过当的一个反例,教师的目的是让幼儿记住故事中的对话,于是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功能将视频播放了六遍,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出现的背景音乐又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多媒体参与,结果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自己玩自己的,教师只能草草结束活动。这说明,不管时展到什么程度,多媒体教学永远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只有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综合、有效的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充分的教学媒体准备

软件准备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活动设计的整体要求相结合将媒体准备工作做好,对幻灯片进行细心准备,对视频资料进行合理的剪辑。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硬件的使用,教师清楚了解活动中使用到的各种教学媒体,进而使自己的操作能够达到一种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驾驭教学媒体进行保证。例如笔者曾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从表面上看,教学内容很简单,加上对此种类型的活动自信能得心应手,所以没有重视教学媒体方面的准备,可在活动展开之后,笔者才发现由于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化的阶段,没有教学媒体的辅助是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最后这次活动只能照顾到能力强的幼儿,对那些能力弱一些的幼儿却无法完全兼顾。

三、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对基本思想进行明确,信息技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使用的是否恰当、是否适时才是最关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为了活动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不能用多媒体设备完全代替其他教学形式,也不能因为讲究形式而对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滥用。在学前教育中,很有可能会因为多媒体教学的频繁使用弱化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传递,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容易导致儿童积极情感接纳的缺乏。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不能过多使用多媒体,也不能使其流于形式。总之,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在怎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教学活动效果优化上狠下功夫,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舍本逐末,要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校已经实现了光纤到班。学校为每个教学楼安装了无线网络终端,在楼道为学生安装了电子白板,学生通过触摸白板上的网络地址就可以实现网络链接。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基本上每个家庭都能够实现网络链接。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课下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对课上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弄懂弄通为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知历史学习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是贴近生活,感觉就在身边,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学“失误与挫折”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本中了解“、化运动、”中的相关信息,从中感悟如何正确面对失误与挫折。教材上的资源是很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师可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复杂性,了解导致各种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结果。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查询的结果记录下来,整理到笔记本上,上课时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并且所列举的实例很经典,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材情境,渲染课堂氛围,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也承载这一种教学功能,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历史的学习感觉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历史教材时代性、专业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教材的生活化、趣味化,教师可在历史教学中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源,或利用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包,选出适合本节课使用的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趣味生动的展示,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涵,理解历史教材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提高了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了历史责任感。

比如,在进行“初中历史大事年表”的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读书教学法,在课前从网络上查找大量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视频资料和图片信息。上课时,教师可出示相应的资料,结合历史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话题。教师除了对照教材上的历史大事年表进行承担责任感的教育外,还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历史大事件,如展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及震后救灾的视频画面,展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的视频,展示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视频等。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现实中的历史事件谈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上要敢于承担责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

三、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程知识点相对比较繁多,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这些知识点又具有对比性。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思维导图”,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解读。待每个知识模块学完后,教师再进行对比教学,可使学生准确了解每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日期、原因、内容等知识,感悟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总结

总之,历史教学需要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化、生活化,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灵感,确保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开发

职业教育曾利用电视教育这种很先进的技术办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至今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同程度的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教育领域更是首当其冲。昨日先进的办学技术,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现代教学媒体开发是实现远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外远程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国内高中等院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我们应对现代教育媒体开发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我院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专业教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开发

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可行的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一代知识智能媒体的发展,产生了网络大学(虚拟大学),这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承载教学媒体的信息可简单的分为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两类。多媒体信息则非常适应非实时性的传输要求,且价格较低,利用非实时性传输中有一定的延时的特点。像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就可以在低速网上通过电话进行传输。Internet和Intranet上大多采用这种非实时性信息传输方式浏览信息,这非常适合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前景以及精品课件的建立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课件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已势在必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先进的、诱人的教学媒体,不仅在媒体形式上独具风格,更深层的意义恐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包括我们现有的电教模式)和教育观念都带来变革。尽管课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主媒体(如文字教材)和更直接的面授教学,但它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如交互性带来的个别化学习;多媒体信息产生的视、听觉等多重学习刺激;教训内容的有机关联形成的完整的知识链;及时纠正陷阱构造的手把手教学环境,模拟实习(作业)建立仿真实验、练习和自测及其适时批阅带来快速测试反馈等等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技术的先进并不一定能马上带来好的效果,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要想带来好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组织精兵强将构筑我们的精品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些我们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如《成本会计》《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等,《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着重介绍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也可设计若干套题,让学生选用或反复练习,互相交流,这是任何教材都无法做到的,但借助多媒体软件就能够做到这点。其次,要做到“精品带动普及,普及推动精品”,把已经有的课件逐步变成精品式的的课件。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媒体;人机匹配

,基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的媒体以其日益丰富多彩、灵活自如的表现和形式,已发展成为一种信息产业。同时,各种各样的媒体也被引入教学领域,不仅为教学工作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而且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还不尽完善。笔者认为,教学媒体究竟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还应落实到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问题上,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教师都掌握不好的。人机匹配涉及人机恰当结合的问题,对它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恰当使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求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人机匹配的定义

人机匹配并不是什么新兴起来的概念,自远古起,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之中,只是当时没有人提出“人机匹配”这个词语。《辞海》中将“匹配”解释为:组合最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机匹配”简单地理解为:把人与机器恰当、适合地组合/结合起来,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这里所指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任何情况下所使用的所有人造器物。当然,人使用“机”的意图和作用也是极其广泛、多种多样的。

在人机工程学这样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中,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只有协调合作,才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但人和机器要做到协调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人的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很难控制。

二、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和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从教师的体言传授和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外,教学媒体便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媒体的发展相继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和媒体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媒体的科学性、技术性、多样性越来越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教学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记录、存储、再现并远距离传送各种教学信息,还能加工处理信息并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总之,现代教学媒体的种种优越性使远程教育、个别化学习、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等成为了可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人机匹配的启示

就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而言,“机”就是指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从最传统的粉笔、黑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机。而“人机匹配”则是指人与教学媒体的恰当结合,也可以说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机工程学指出,要“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这说明在人机匹配中,要把人作为主体和中心点,人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组成人机系统来完成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用户是教师,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科研、开发、管理与改进教学的工具;教学媒体应该适应和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二者组成的人机系统要很好地协调工作,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人机系统中的“人”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对某些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一直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有些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优越性并将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他们并不能恰当、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有时甚至盲目滥用,根本不考虑有没有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不能接受,也就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在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系统中,教学媒体不仅要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学生方面的因素。因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教、学生学的工具,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虽然教师对所使用的教学媒体有自主选择权,但他们也不能只凭主观臆断,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外,更多的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和教学媒体的协调合作来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服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而每个学生又有各自学习的个性特征。即使是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个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这些都是很难掌握和控制的。

三、如何提高人机匹配的效率?

就广泛意义上的人机匹配而言,如果想要最终获得最优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机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所选用的匹配方式要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能够使人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其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要使人容易接受和掌握,差错要少;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效率,但又要避免对人提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不能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机器是为人服务的等等。这些是任何形式的人机匹配都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也不例外。

再者,教学媒体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并不是可随意选择的,所以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并非任何一门(节)课都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不存在超级媒体,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

笔者认为,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人机匹配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媒体的交互、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学生接收,教学媒体是传递媒介,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关系中。如上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体建立以下三种情况的交互:(1)教学媒体能够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完全接受了教学媒体并能够方便自如、恰当地使用它们;(2)教学媒体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出发点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从教学媒体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获得乐趣并能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3)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点安排教学活动,利用教学媒体设计学习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中与师生共同合作交流……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教师多年不断的探索发现、学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媒体知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外,国家和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对教学媒体的重视程度,尽快让先进的教学媒体在各级各类的院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等等。如果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促使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

[1][EB/OL],2005-6-20.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11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

二、突出重点,呈现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三、人机交互,发展能力

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作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说一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很难说清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又说:如果做成三角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车轮行吗?当小猴坐在这几种形状的车轮的汽车里,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在学生欲说不明、欲罢不能的时候,多媒体先展示了三组画面,学生看到小猴分别坐在装着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车轮的汽车里,上下跳跃、颠波的情形时捧腹大笑;紧接着又出现了第四组画面,小猴坐在装在圆形的车轮的汽车里,又平又稳。为了更好地揭示问题的实质,最后屏幕上出现四辆汽车同时开动的画面,以及车轮行驶中留下的车轴的运动轨迹分别是:折线,波浪线和直线。几组不同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车轴装在何处的道理。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四、巧设问题,活跃思维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媒体; 反馈; 电化教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30-001

目前,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教学媒体日益普及,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一些盲目地选择和滥用、乱用教学媒体的现象也开始显现。无论需要、适合与否,有课堂就有现代化媒体,用媒体必用现代化媒体,平时上课要用现代化媒体,优质课评比或竞赛更是必须使用现代化媒体。实际上,这种不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已经影响摘 要:本篇论文针对一些盲目地选择和滥用、乱用教学媒体的现象,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今后如何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教学媒体; 反馈; 电化教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30-001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合理的运用教学媒体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界应该重视的问题。[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19世纪末利用幻灯技术进入直观教育开始,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等,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地进入了多媒体网络教育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作为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的集中体现者――教育媒体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演变。这些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一方面表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合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要如何选用合适媒体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就成为关键。根据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一、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以外语教学为例,知道各种语法规则或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各种语法规则的学习,可以以教师的板书讲解为主,结合各种语法练习进行学习。练习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可以借助各种视听设备,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习者练习会话。另外,如果要纠正学习者的读音,那么录音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体。[2]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景,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二、选择能够提供足够刺激强度的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学媒体的优点,克服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各种媒体的组合与运用,让媒体尽可能的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三、选择示范与及时反馈的媒体进行实验技能学习

反馈是课堂教学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测学习效果、了解学习动态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建立最佳反馈渠道,既要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更多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程度,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四、注意媒体选用时的获得性问题和成本效益

一般来说,媒体组合不宜过于复杂,而以简洁实用、少而精、省时省力、易于操控为佳。要讲究教育经济学原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能用传统教学媒体讲清楚的,则不用现代教学媒体;能用简单媒体的,则不用复杂媒体;能用低成本媒体的,则不用高成本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操作总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因此教师课前要熟练掌握所使用媒体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各种附件和软件要准备齐全。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经济实效尤为重要,要提倡因陋就简,勤俭节约,就地取材,用有限的经费迅速发展和推广多媒体教学。[3]

五、媒体选用和使用时的“五适”

媒体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控制学原理,要使所选择的媒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适量”、“适序”、“适度”、“适势”、“适时”上下功夫。

六、避开媒体使用的误区

第一,避免唤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媒体设计和使用时,教师如果过多地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往往会忽略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画面、声音和图像上,而无法专注于这些画面、声音和图像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就会削弱教学效果。

第二,避免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室内的光线较暗,教师专注于在计算机前操作,和学生的交流较少,忽略了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于是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笔者特别提醒的是,教师应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要张弛有度,必要时适当把节奏放慢一点,要多关注学生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适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4]

第三,避免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媒体,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

第四,在选择媒体时还要注意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现代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若不协调好其与媒体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关系,单从媒体设备、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要素入手,难有根本性突破。要真正实现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媒体技术为本;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媒体技术出发。只有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晓云.浅谈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

[2]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考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

[3]加涅(R.M).设计的原理和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教学媒体论文范文第10篇

财务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学教学时,该课程包含内容较多,理论抽象,学生由于缺乏实务经验,普遍感觉课程难学,教师教学也颇为棘手。因此,教师可采用复合式教学模式,以教学环节为主干,相机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方法,改善这一不利局面,提高教学效率。

课前导学环节。学生课前自学相关内容,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路径。教师根据所教章节,分解教学任务,提供自学思路,梳理主线,明确自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则利用PPT课件、网上信息、复印资料、教材和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设计一些提问,例如什么是资金成本?为什么 筹资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如何计算资金成本?什么财务风险?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如何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我国不同性质企业的资本结构有何特征?要求学生在自学之后予以回答。师生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邮件传输、短信发送、电话咨询、直接面谈等方式进行反馈与交流。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财务管理学课程的热爱。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自学的程度,确定课堂讲授内容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支持下,根据课前导学环节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该章节难点,因材施教,相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例如教师可运用讲授法,但它有别于传统的讲授法,不是讲授章节的全部内容,而是选择师生交流中所反馈的学生在自学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难的重要知识点,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重点讲解,一次授课只安排1~2个重要问题(大学一般是2节课/次),与该问题有关的次重要问题,往往已在课前导学中指导学生完成。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配合使用答疑法,主要就重点内容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疑惑进行解答、讨论,提高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运用案例法,财务管理案例大多来源于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给学生以客观真实的感觉,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案例的讨论,有助于改变学生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法促使教师深入到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搜集加工整理相关资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授课中还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科研体会传授给学生,告之学生如何确定题目,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并可在课堂或是网络教学平台上对优秀论文进行讲评。

课后指导环节。包括作业提示、练习讲评、实验操作、论文指导、社会实践等内容,是对前述两个环节所获知识系统消化和巩固的过程。学生在作业、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直接面谈、邮件传输、短信发送、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地答疑、指导,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利用教室、QQ群、网络教学平台等媒体集中指导。教师可根据教学章节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财务管理期刊杂志,了解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动态,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自己进行的科研课题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观摩、实习,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并对其撰写的调查报告认真批改。教师可邀请CPA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无疑又有助于课前导学环节和课堂讲授环节的深入。

上一篇: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情感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