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具体措施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9:00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1

一、以实践的理念引领选题

科学选题是做实校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专业成长的自主性特点和校本研修的实践表明:只有研究来自于实践、生成于发展需求的课题,才能有效挖掘教师的研究潜能、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了“从实践中生成、服务于实践”的校本课题选题指导原则,通过“强化反思制度、搭建教研平台和提供资源支持”等措施来引领教师选题,既为选题找到了有效路径,又为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是强化反思制度,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从小处着眼、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原则,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确定了问题发现的路径。要求教师将个体初备、集体研备和二次精备的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问记录下来,作为教研课题或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从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等具体环节着手,在备课反思中、课堂实践感悟中、学生学习状态观察中、作业批阅的体验中,产生灵感并提出问题。

二是搭建以同学科教师为活动主体的教研承载平台,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源。相同学科教师使用的教材相同、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状态相近;虽然他们在教法上各有特色,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但相似环境下的教学体验总会产生一些共鸣,这些共性问题正是校本课题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感悟作为教研活动交流和研讨的话题,并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汇聚群体智慧,提炼并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建立校本课题征集和梳理制度,为教师选题提供指导。通过组织教科研骨干力量,对实践中产生的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列为学校教研课题,编制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实践和研修需求科学选题;并通过专家引领,提供培训与学习机会,提供经费等方式,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二、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

科学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是做实课题的基础保障。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就是要组织和指导教师依据“重实践、重过程、重创新、重实效”的校本课题研究原则,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创造性地实施研究,力求实现突破、创新和生成等多维发展目标。

制定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引导研究与探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高效运行的保证。我们把指导教师做实课题研究方案作为推动“创新”的切入点,引导研究者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预设成果,科学设计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和步骤,形成既充分体现引领和驱动功能,又突出创新与生成作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通过方案的研制过程的引领,使研究者明白:“实践”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过程”是课题研究的载体,“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动力,“实效”是达成策略生成、措施生成、方法生成的期盼。

创造性地实施研究过程,需要研究者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实践和探究。课题研究既不是做文章,也不是课时设计,更不是常规的话题交流,而是一个融理论研修、实践和探索为一体的递进性专业认知的深化过程,更是实践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它需要不断地规划、预设,需要在理论引领下经历反复的实践验证,并在不断反思、提炼、改进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优化策略和方法。其过程既是一个策略实践与方法验证的漫长且艰苦的探索过程,又是一个内化理念、追求创新与实现突破的奋斗过程,在这个不断探索与奋斗的历程中,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困难及挫折。因此,我们坚持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指导研究,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设身处地设想他们可能的困惑和疑虑以及需求;在他们可能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在他们疲倦时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努力激发其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体验解决困惑、破解疑难问题的乐趣中,培养奋斗精神,进而生成克难攻关、超越自我的能力与智慧。

三、以发展的思维激励创新

如果说课题研究过程是引领教师实践理念、探索措施和专业研修的发展过程;那么科学归纳与总结成果、深化成果的推介与应用,则是理念转化为常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新起点。只有以发展的思维总结成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和推广成果,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生长点,研究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题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通过三项措施,引领教研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发展、服务于质量提升。一是引领教师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化认知的成果梳理和分析过程,提炼并形成可供推广的成果报告,使成果梳理过程成为教师专业认知的深化和发展过程。二是通过组织开展融成果汇报、评价、推介为一体的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等展示活动,举办成果点评、教育论坛,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等交流活动,引领教师从活动体验与反观对比中吸纳精华、开启潜能、创新思路。三是通过不断完善“注重过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教研引领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引教师钻研业务,加强研修,提升能力;用激励措施引领教师立足于岗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展。

实践表明,这种突出“求实”的理念,基于“实践中发现问题、实践中解决问题、服务于教学实践”的校本课题研究,依托的是学校自身的资源,解决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追求的是措施改进、师生发展和质量提升,其研究过程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其成果在工作中用得着、见效快,因而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它不仅为教师的校本研修找到了载体,还使课题研究成为了融实践与研修为一体的人人能做、人人愿做的常态性工作,是引领教师深入开展业务研修,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2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队伍;素质

笔者在担任教学校长工作中,结合自身的认识与学校的基础条件,不断研究探索在校本研修的大课堂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途径,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区校规划的指引下,建立健全一整套学校自培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开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并把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做到大事有策略目标,具体工作有层次、有人管。

2.确定校本研修教育的工作目标

学校结合发展规划,明确了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把教师校本研修培训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平台,实施强师兴校战略。班子成员亲自深入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成。

3.制订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措施,保证工作的实施

学校制订了校本研修工作规划,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相关规定》《学分考核》《骨干评定及考核》《学校考核方案》等。

二、以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为平台,创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培训途径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本着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特色,以重个性化培训、重专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为基础,以管理途径和培训内容、方式的创新为重点,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为载体。

1.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研讨、交流培训。学校以教师中的典型案例为具体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教育,制订了《师德规范细则》《爱心承诺守则》,签订《师德规范责任状》等,同时还结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讲座,派送青年教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几年来有300余人次的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帮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学校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工作,与教师的已有基础结合,与学以致用结合。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开展四次讲座。

我校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培训。因薄弱方面是培训重点,我校研究并确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连环跟进式”校本研究培训模式。教师的能力在反复的“连环跟进式”研究培训中得到提高。

三、完善基础,形成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特点

第一,在校本研修各项培训工作中,学校注意开发自己的培训模式以适应学校教师成长的需要。在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归纳出了“连环跟进式”校本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培训活动。模式的建立凸显了学校的培训特点,为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二,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成长典型。有一位青年教师,刻苦钻研课程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课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成效,写了大量的反思总结,在区里多次上公开课,被聘为特聘高级教师。有10余位教师在学校作了经验介绍。学校一名老教师经过多年的勤奋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学校已为她筹备出版作文教学特色专集。

四、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学校把开发人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潜能作为校本研修管理的核心。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首先细化管理,使“管有特色、训有成效、研有成果”,追求管而有情、管而有序、管促发展,提升管理的层次和品位。通^目标激励、典型激励、案例引导、自律反思、团队促个体、梯次推进等多元管理策略,营造目标明确、和谐竞争的工作氛围。

教师年龄段和地域的原因,使我校教师习惯于“实干+奉献”的老套工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快科研兴校的步伐,学校从校本教学研究入手,完成教师向“科研实践型”教学的转变。

学校采取了“连环跟进式”校本研修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研究活动,完善了“引―探―抛―试”的教学研究模式。通过“教研―上课―诊评―反思―再上课―再反思―再诊评”这一行动研究策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出了同一节课的群体设计思路,真正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目的,让教师在享受研究乐趣、享受研究资源中逐步爱上校本研修活动。

参考文献:

[1]曾建发,刘永胜.“多维对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新探索――基于武汉市解放中学校本研修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124-128.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3

1.领导重视。这次活动得到了校委会的支持,校长为此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布置和学前动员,动员会上校长对这次研修做了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奖惩措施。会上,校长承诺会提供寒假研修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研修材料,并保证对于获得证书者给予报销证书费用。对于获得证书者,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措施,调动了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2.选题得当。本次研修,教务处根据学校教师的特点及需要,选择了教学研究这个主题,学习载体是中国大学MOOC网,课程选择的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汪琼教授开设的《教师如何做研究》,本课程于2019年8月4日至9月30日开设了第一期,选课总人数达12464人,结业人数383人,其中获得优秀证书人数190人。有了第一期开课的成功,第二次开课课程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

3.学习方式灵活。本次研修采用网上自学方式,教师可在网站主页下载手机APP,将课程放在手机或平板上随时学习,学习方式灵活,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更加适合学校教师,这也成为保证本次网上研修成功的重要因素。

4.研修成果显著。

(1)网络研修开辟了一条我校教师零距离接触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通道。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思想、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执着探索的精神,对前沿教育理论的阐述,精辟独到的分析,生动鲜活的课例,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方法。使我校教师对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2)网络研修使我们找到了一条便捷的网上学习、交流渠道。

大家在网上研修中畅所欲言,自由地研讨,激发了老师的兴趣,唤醒了每位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必将有力地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才能和科研能力。

(3)网络研修培养了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在网络研修的导引下,在接受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同时,全校教师坐下来,静下心,积极的反思自己,勇敢地剖析自我,主动地查找自己在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不足,积极从专家的指导,班级、课程作业中学习,借鉴,吸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反思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研修,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学习途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对于今后的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4

一、党委、政府层面

1.抓组织机构。成立县分管领导任组长、教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全县的课程改革工作。下设办公室于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课程改革的日常事务与跟进工作。

2.抓规划蓝图。由分管教育的政府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与部门座谈调研,根据国家、省市的课程改革政策,结合区域实情,由党委、政府出台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3.抓经费投入。政府增加财政投入,解决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督促学校将生均公用经费更大比例地、更有效地用于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用心牵线搭桥,争取社会资金与企业定点捐助、资助重点学校的课程改革。

4.抓管理干部。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官员到业务指导单位的学科专职人员,从学校校级干部到中层干部,从县级党委政府的教育主管干部到乡镇的教育管理干部,在考核、选拔与任用时,把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建构力、实施力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实行平庸者挪位、无能者让位的任用机制。

5.抓外力促进。通过社区教育、乡村家长学校等阵地培训学生家长,让家长与社会主动助推课程改革工作;依托政府强化乡镇领导与部门的教育情怀,提高他们主动关心、支持课程改革的强度、力度与效度;成立乡镇级课程改革服务志愿组,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同志的余热。

二、主管部门与教研机构层面

1.抓制度导向。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进一步修订并完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意见”“课程改革先进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课程改革合格课评价标准”等系列文件,用制度引领课改、实施课改。

2.抓教师队伍。通过公招、引进、特岗、转培等形式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教育帮扶、城乡流动、联片教研、资源共享等措施,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各种资源,力求学校间、城乡间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过程及结果的均衡和谐:通过“请进来”“请上来”“送出去”等方式,扎实开展教师培训,为其“洗脑”“充电”“增力”。

3.抓评价导引。聘请高校专家修改完善学校综合考核方案,突显课程改革的主旨与重点;进一步强化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让考试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测试,更注重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更注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课改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4.抓特色设计。由教育主管部门布置每所学校设计出10年课改实施方案交进修学院(校)或同级教研机构,由其聘请课改专家进行逐一评审,对每所学校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返回学校进行再次修改定稿,形成并建立起“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的课改机制。

5.抓专业引领。聘请国内知名课改专家做顾问,做讲座、做课题,进行高端引领;树区域课程改革先锋校,选派进修校教研员蹲点,建设一校带动一片,进行典型引领;持续开展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课堂全面开放、全程开放、全员开放工作,让教师自主地选择听课,以此获得自悟提升,进行同伴互助引领。

6.抓资源建设。强化电教馆与技装中心的服务力度,提高校园网与“班班通”的建设率与普及率;整合青少年宫、县图书馆、社会民办艺术类机构的教育资源,探索开展“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拓展资源建设源。

7.抓课程体系。用行政管理手段,强化国家课程的实施;通过进修学院(校)或教研机构的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支持服务工作,适时开发地方教材;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的指导、评价力度,实现校校有校本课程的目标.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8.抓教育科研。抓国家、市、县级立项课题,将课改中的突出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突破;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抓好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力图全员参与破解;抓成功经验与做法的推广,在借智借力中巧妙破解。

三、学校层面

1.抓学习提高。以继续教育为平台,将终身学习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教师的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常态化。重学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坚持学习世界前沿的教育理论、知名教改专著、名家经典等,通过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信,奠基认识问题、实施问题、管理问题与评价问题的解决。

2.抓贯彻落实。坚持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认真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课程改革方案,切实落实主管部门的课程改革措施,扎实开展主管部门与业务机构举办的课程改革专项活动,不走过场,不做形式,不敷衍,不应付。

3.抓常规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起能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体系,在评价主体中实现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在过程评价中实现有效地体现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与更加内隐的、更需要长期涵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等级评价中做到等级认定标准、等级分配比例、等级之间的可比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叠加汇总等的科学性。

4.抓校本教研。落实并坚持“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教师与教师、教研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有效发挥学科骨干在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中的指导、引领、促进作用。

5.抓教学转变。通过课堂教学范式、分组学习形式、教学设计样式、导学工具单等,规范课堂教学的转变;通过定期开展合格课全员达标活动与课改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的竞赛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课改论坛、课改沙龙、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辅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6.抓课程实施。实行“走教制”解决严格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师资不足的问题;开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选修课,开展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专项评比活动,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演讲、书法、体艺、科技等社团才艺竞赛活动,助推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的实施。

7.抓课改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是否成熟与完善的主要标准,就是课程改革是否实现了所有参与主体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此,要在三个方面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要有校本概念;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进程,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学校中长期课程改革与发展,要以创新的文化来引领。其主要策略有文化自觉、文化创意、综合创造、体现崇高、聚集素质等。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5

一、及时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根据区教育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通知》(徒教党[2005]51号)精神,学校党总支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了《江苏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方案》,对我校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10月7日,我校召开了转段动员会。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庄红君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动员,做了专题报告,要求全体党员在巩固前阶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克服“松口气”的思想,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实使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各项工作更加卓有成效,让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活动的成效。要求各党小组、每位党员把在分析评议阶段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把解决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差距,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改正: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马上整改;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应该解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那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本部门、单位和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庄书记还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方法、步骤、措施作了具体部署。通过动员,广大党员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做好整改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整体推进

抓好整改,关键在落实。我校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抓出实效。校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对照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做好整改工作,并加强对各党小组的具体指导。各位党员在党总支的统一组织和要求下,结合第二阶段所征求的意见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把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到重要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对照标准,制定整改措施。校党总支一班人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既抓好支部的整改工作,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带头搞好整改,同时也督促本支部党员落实整改。对于一些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使整改工作环环相扣、整体推进。

三、抓好学习、讨论,增强整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我校坚持不懈地把学习放在首位,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再学习,把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贯穿始终。继续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中发8号文件精神。10月19日,学习了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优秀教师杨兰娟的先进事迹,全体党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切身的体会。10月21日,集中学习了《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情况的报告》(中发8号文件),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我们还把学习与推进丹徒“两率先、两步走”及“学校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实际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围绕“我为晋星做什么”开展讨论和交流,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认清自己在“两率先、两步走”及“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了推进“两率先、两步走”及“晋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两率先、两步走”及“晋星”工作的要求体现在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中,落实到推进整改的实际行动上。

四、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是整改提高阶段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我校每位党员都根据“三围绕四对照”的要求,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时效性强。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校领导率先垂范。校长、党总支副书记仲伟贵围绕“加快发展、群众满意、建立长效机制抓整改”的要求,从加强学习、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实际工作四个方面制定了个人整改措施,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听取督导组意见后,几经修改,最终制定了3000字的个人整改措施,四个方面都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时限清晰,并按照整改措施立即着手整改,为大家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坚持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学校党总支的整改措施紧密结合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到的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系统先进性具体要求,以及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目标、重点、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而成,措施针对性强,分解到部门,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到位,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位党员的整改措施,都能结合学校系统先进行具体要求和自身的岗位职责,针对自身思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制定。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修改整改措施。紧紧依靠群众,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吸收合理建议,认真进行修改。党员个人的整改方案,党总支进行了审议,提出修改建议,写出审议意见,反馈给每位党员,每位党员的整改方案都在组织生活会上与其它党员进行了交流,并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修改完善,最后由总支书记负责把关。

五、搞好结合、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

这一阶段,我们注意把搞好先进性教育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整改措施的落实效果。一是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推进整改。要求各处室、每位党员,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推进工作再上台阶。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学校“晋星”的组织工作中、落实到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上、落实到敬业爱生的实际行动上,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二是与开展“双结双联”活动结合。我们把开展“双结双联”活动作为促进整改提高阶段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推动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10月19日—10月22日期间,学校党总支组织了一次全员走访慰问特困生活动,全体党员分头深入班级走访特困27名,送上帮扶金7500元,与学生进行了细致而卓有成效的谈心。三是与政治帮扶相结合。对那些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总支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通过组织谈话等形式,帮助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改正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注意从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尽快转化。

六、加强制度建设、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校把整改与立章建制结合起来,把整改措施制度化。通过这次整改,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对于以前行之有效的制度而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的,在整改时认真进行总结,落实保证措施;二是对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认真总结经验,进行完善;三是对缺乏制度保证的,认真研究建立起相关制度。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6

关键词:高校;大型试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60-03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的优质资源,是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高水平质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衡量高校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依据和保证。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现状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目的旨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旨在提高设备的开放率和使用率;整合资源、实施有偿服务,协调促进设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与发达国家还是差距很大的,具体如下:

1.国家整体规划建设薄弱,分散浪费。

2.财政投入总量少,配置不当。

3.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共享机制缺乏,利用率低,设备维护力量薄弱。

4.没有切实有效地来改善实验师的经济地位和职称评定等级的措施,对实验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

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激励机制上着手,完善高校大型设备管理体制,构建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框架,使设备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通过整合资源、培训师资、评估量化、专款专用等方式,以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发挥高校大型设备教学科研的资源优势。

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大型设备缺乏后续经费的支持、实验技术队伍不稳等原因,造成的利用率低、资源闲置的现象较为普遍。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搭建,能有效地解决利用率低和投资率高这两个核心问题,强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高投资、高回报的建设目标。

三、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基本原则

大型仪器设备泛指价格高、功能完善、维护要求高、实验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并需要专人管理的仪器设备。实现该类设备的开放共享,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整合与分散布局、使用环境及管理人员的有效配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中管理兼顾设备原状态布局。大型设备共享平台构建,涉及到了高校的各个院系实验室,因此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合作,根据现有设备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单一场所高密度安置的集中管理模式为主,减少管理人员成本,实现公共资源共享。而对于相对较单一的分布且在特定学科的应用设备还以原状态布局,在管理上不过要实现开放共享。

2.管理职能化、资源配置目标化。高校应成立大型设备建设与共享管理部门,它直接参与学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管理,大型设备购置、利用、开发、维修以及报废等各环节的实时论证,并依据学校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统筹经费配给任务,分阶段分层次配置,实施资源配置目标化管理。

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措施

1.制定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关规章制度。高校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我院先后研究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办法”、“大型仪器设备效益奖励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实施办法”和“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于无特殊情况下不开放和设备使用率低的系部和个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恶劣的要进行处罚;对仪器设备管理不善、使用率低长久较低的系部要追究领导责任,同时降低其仪器设备购买的拨款。完善的制度管理,兼顾有章可循,才能真正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

2.通过规范管理机制来建设开放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应为大型仪器设备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包括购置前的论证报告、招投标协议、购买合同、使用说明书、配件清单、安装调试记录、运行记录、仪器维修保养记录、操作者使用记录等。同时设立开放和维修专项基金,用于仪器新功能研发、耗材支出、人工劳务费和管理费等。此外,学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动手参与维修,并对自修设备的教师计算工作量给予补助。而且实行对外有偿服务制度,使设备开放共享形成良性循环,对校内开放实验不收费、对本院教师科研使用收取成本费,对校内其他院系和校外收取成本费、设备折旧费和人工费等。这样做既解决了维修维护费用不足的问题,也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激励与制约措施。建立科学的大型设备的评价体系,用统一的标准来考核衡量工作情况。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设备进行功能开发,设立大型仪器效益奖,对于发挥效益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对管理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制定出详尽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评及奖惩办法”。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鼓励先进,推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7

为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现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计划》的要求,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三、具体工作:

(一)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1.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2.坚定不移地围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校教育总目标,以此作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工作追求。

(二) 通过教研组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养工作重点。

1.“师傅带徒弟”的培养

教研组从最初建立就采用了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

2.“先承接再提高”的培养

教研组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还有所谓的“先承接再提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老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

3.“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

这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其中:“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 “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4.“定期知识分享”的培养

这是指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和教改的研讨,研讨中按照头脑风暴的办法使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分享,从而去提升青年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实践证明这种措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它使得组内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所以他们在教学竞赛中有人多次获奖。

5.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高的长期培养

学校认为年轻教师的学历最好在本科以上,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函授、自考等形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等。所以在培养年轻教师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于他们的长期培养。

我校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 加强教科研培训,认真进行校本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搞好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出科研成果。

(四) 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要将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培养的立足点,结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强化青年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改革听认识;鼓励青年教师训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要求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学校将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铺设实践和进修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攀升。

(五)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中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校本研修具体措施篇8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本次修改的核心内容为:明确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允许举办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该决定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法,不仅破解了民办教育机构的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支持措施难以落实等问题,而且非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依法获取办学许可证并办理法人登记,也使得原有政策障碍逐步破除。

新闻背景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10多年来,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指导方针的引领下,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一批优质的民办校开始崭露头角。《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当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达4570.42万人。然而,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惑,这集中体现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不同性质民办学校的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差异等方面。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表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均为非营利性办学,如果允许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将影响义务教育政府责任的落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是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显著特征,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财政、税收优惠、土地、收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障等,都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已在全国各地举办20多所幼儿园及200多所加盟园的上海金太阳教育集团董事长翁学院觉得:新法落地“肯定是利好消息”。对租赁场地举办的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来说,无论是举办者还是投资者,在这些领域进行投入时都不会再有顾虑。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完成,未来教育资产上市的不确定性将逐渐消除,教育板块将迎来扩容,资产证券化将加速。有投资机构人士认为:“该规定短期内会让投资人对义务教育领域有所规避,调整其投资策略或权重。直接的资产证券化虽不可行,但投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并非没有出路,业内将会探讨和实践其他的收益实现途径。比如学校上面可以架设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为学校提供场地、软件服务来收取管理费获得收入。”

“当然,在新法落地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将关键事务进一步细化。”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认为:各省区市需要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现有民办学校选择的路径和时间表,保证分类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制定收费具体办法。毕竟,教育外部的政策环境如果没有营造好,对民办教育发展是有制约的。

温州是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11年11月,温州市出台了“1+9”文件,从法人登记管理、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2013年,出台民办教育综合改革“1+14”升级版政策;2014年,出台民办学校收费管理和住房公积金两个文件;2016年出台《关于温州市民办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温州通过改革试点,为国家在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提供了试点经验,特别是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上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提到:温州市前几年出台《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中要求,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管理。给予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民办事业法人”身份,而对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民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2012年,首批推出100所试点学校;2013年,完成第二批300所试点学校的分类登记工作;2015年,全面放开分类登记试点工作。目前,全市登记学校达964所,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816所,营利性民办学校148所。

“这次修法也多次来温州调研。新法里的一些规定,其实温州已经进行了先期探索,比如分类扶持措施、营利性学校的专设办法等。总的来说,这次修订对温州的民办教育冲击不会太大,只需按新法要求对现有政策进行微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说。

本刊点评

上一篇:小学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