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下的足球校本课程建设

时间:2022-10-25 01:45:23

运动教育模式下的足球校本课程建设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引用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达里尔・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来自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的体育教育模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足于专业、为了学校发展而开发的课程。是由于我校不同专业均有其特殊性,才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其体能素质、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前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为学前教育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

三、运动教育模式的足球课程构建

1.教学计划进展

足球是以注重脚控制物体运用规则和策略的团队对抗体验射门的情景比赛。足球运动需要在比赛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进攻和防守,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系统掌握足球内容。此外运动教育模式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多样性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包容。达里尔・西登托普认为,一个运动教育模式的运动季的时间跨度不应少于20次课。我校把36个课时作为一个足球运动季,按照运动教育模式进行体育课教学,根据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阶段的划分,将足球运动季分为“练习阶段”“季前阶段”“正式阶段”“季后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图1、表1) 。

2.练习阶段:制作教学任务卡片

教学任务卡片1

练习内容1:球性练习

基本技术:拉球

拉球是指用前脚掌触压球,并向某一方向拉动的动作方法。拉球到位后,通常要连接一个推拨动作,使球离开原地。拉球在足球比赛中常用于过人变向前或传球射门前的准备动作,特点是动作幅度小,易于掌控,动作方法见图2。

(1)面对来球方向,用前脚掌触压足球,脚掌压球不要太紧,以免拉动不灵活。

(2)转身将球拉至身体另一侧,换脚,同样动作方法反复练习。

(3)髓关节转动要明显,才能使拉球变向明显。

要求:熟练动作,初步掌握脚对球控制的动作感觉。

时间:30分钟。

练习方式: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口令练习。

管理员:教师。

教学任务卡片2

练习内容2:球性练习

基本技术:拨球

拨球是指用脚的内侧或外侧连续触碰球的边侧,使球向内侧或外侧连续滚动的技术动作。拨球在比赛中常用于传球或过人时的准备,特点是简单,易掌握,是初学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动作方法见图3。

(1)左脚站立支撑,面向足球。

(2)右脚脚背内侧触碰球的外侧,使球向一侧滚动。

(3)接着用脚背外侧触碰球内侧,使球向另一侧滚动,同样灵作方法反复练习。

要求:熟练动作,初步掌握脚对球控制的动作感觉。

时间:30分钟 。

练习方式: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口令练习。

管理员:教师。

3.季前阶段:制订小组、个人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见表2、表3、表4。

4.正式阶段:小团队比赛

正式阶段是逐步向正式比赛的过渡阶段。目的是在实战中全面提高每人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在小组间进行循环赛,比赛人数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状况逐步增加,可以进行1对1、2对2、3对3、4对4及5对5的比赛。比赛场地、球门大小可以根据人数进行适当调整。比赛前要制订比赛规则,规则在正规的比赛规则基础上作适当的修改。如1对1可以像半场篮球那样进行攻防转换,界外球可以改为任意球,防守人距进攻人适当的距离。多人比赛规则可以在正规比赛规则基础上作适当的修改,要适合人数、技术、水平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技术、战术的学习和发挥。裁判由第三方担当,强调对裁判判罚的理解和尊重。在比赛人员的对阵上,教师要安排水平相近的人员进行比赛。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足球技术的复习、练习以及延伸的战术学习和练习。

5.季后阶段:正式比赛

这是足球运动季的最后阶段,由队长和教练带领自己的球队一起商讨战术和配合方法,并在比赛中执行。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之前赛制所规定的各个球队之间的循环赛和联赛。规则可以是正规的比赛规则,也可以适当进行修改,要让所有人员都在场地上体验一定时间的比赛。在比赛各个阶段按照庆祝活动所设的奖项由投票和数据统计产生最佳教练、最佳射手、最佳裁判、最佳统计员、公告员等奖项人员,将足球运动季推向高潮并结束。

四、成效分析

在学前教育专业足球课堂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对学生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足球学习兴趣的激发上都有较大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团体凝聚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通过将足球教学与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相结合来进行小组学习和练习,并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可以加深小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我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力队员的女子足球队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中学生足球赛女子组亚军,还获得了2015年广州市富力杯足球赛中职女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使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足球教学也存在以下一些缺点:前期材料的准备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在小组分队问题上存在分歧;课堂文化氛围渲染的长期性与领导核心服从能力的艰巨性以及多种角色分工的评价标准困难。

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在足球校本课程中有其自身的优点,同样也存在缺陷,也需要其他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填 补。运动教育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否定,相反,应将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吴 昊.刍议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W报,2007(1).

[2]任玉梅.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12).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董翠香.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l):94-97.

[5]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89-1390.

[6]冯小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与实施[J].体育学刊,2008(6): 63-65.

[7]姚 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张 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9]高 虹.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10]向丽芳.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活动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15(1).

[11]黄忠诚.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12]王 `,王 .浅谈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24).

[13]王洪荣.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2).

上一篇:赣南客家民间雕塑装饰艺术浅析 下一篇:加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小学英语“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