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2 02:05:34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目标

1、让“人人都能成才,使每个人都能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成为每位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2、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形成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方式。

3、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基本功扎实、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求索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校本培训类别与内容指向

1、全员培训: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教育教学技能(问题研究、专题课题研究)。

2、班主任工作培训:科学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3、青年教师培训: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课题研究、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应用,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

五、校本培训时间与主要形式

1、政治理论学习时间(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新课程方案、学科要求)。

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实践研讨反思)。

3、聚焦课堂教学、教学时间(理论转换为实践、互帮互学、专家诊断性指导)。

4、空课、课余时间(记录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5、自学时间(理论学习、反思与教案、课件设计)。

6、报告会、教育教学论坛,接受信息时间(学科教学、学生教育,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育)。

六、校本培训的主题

1、提高教职工素养、职业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2、学生自主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培育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实践研究。

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

七、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1、理论学习:围绕主题或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信息、教育教学论著节选、经验、论文)——学习认知(从表象到深层地理解学生、理解教育)——实践感悟(撰写学习感悟心得或案例)——交流学习体会或案例分析。

2、班主任工作:

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实施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管理:制订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个人奋斗目标、班级制度、规范要求、岗位设置;建立检查、评比、谈心、激励、帮教机制。

(2)班级文化:创建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班风,培育好学上进的学风,循序渐进对学生群体与个体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教育;设计与开展生动活泼、推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活动;保持整洁、整齐的班级及卫生区域环境;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取向上设计教育环境。

3、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的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年级组、备课组组织管理

年级组、备课组计划(包括管理计划、理论学习计划)的落实,阶段性总结和期末总结、教师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传帮带结对名单和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记录单。

(2)教研过程(学习——认识——实践——反思——研讨——交流)

①学科理论学习材料、教学理论学习材料、定时定期交一篇理论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

②适时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相互评课、轮流说课活动。

③经常性地落实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技能评比。

④经常性地对教学问题(作业设计、作业质量、辅导、学习态度、习惯的矫正等方面)的研究。

(3)教研侧重问题诊断对策上。

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所遇到突出问题,综合归类形成议题,研究步骤(形成问题——自主学习——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形成报告——开出“处方”),每个教研组、备课组有一本问题对策本,每位教师均要提供问题与对策资料。

八、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

1、营造浓郁的校本培训氛围,让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需要学;创设良好培训条件,在经费、设备、设施、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保证。

2、业务骨干引领,开设讲座,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帮助诊断指导,同时去发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亮点,阶段性地开辟教师讲坛及沙龙活动。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高品质的教育需要教研的支撑。为此,我校根据上级文件中提出的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制度,即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的中心要下移到学校,开展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校本培训活动,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本学期,我校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书面”培训。

我们注意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读书进行自悟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读书活动需要提供学习材料,给以知道方能有成效。为此,我们呢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由教导处负责给教师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这种材料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来源于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网络,常常是一两篇小文,便于阅读思考,还有的是校长读报刊后提供。二是全校教师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如《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学校安排集中时间进行导读,分散时间进行自学,撰写万字以上读书笔记,为消化所学内容,学校结合所读书籍内容组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和教师间的互动研讨活动,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讨论、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化有了共同的理解,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题”培训。

对于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根据学校工作及教师发展某一方面的需要,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是广大教师非常欢迎的一种培训方式。本学期我校举行三次专题式培训活动:一是“班级管理”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各班主任结合自己工作交流探讨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经验及自己的困惑;二是各学科“后进生辅导工作”专题研讨,各科教师畅谈自己辅导后进学生的做法、收益和自己对待后进学生的观点,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三是“学科复习策略”的专题研讨,先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讨论交流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年级段的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再由教导处分管各学科教学的教导主任面对所有教师开展“开展有效复习 提高教学质量”的专题讲座,最后再组织全体教师交流自己的复习方案,在三个层次的交流中,教师既客观实在的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复习方案,又对总复习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专题培训就能把“问题——学习——研讨”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集体研究”的氛围,“教师个人反思、同伴研讨互动、领导专家指导”的教研机制得以运行。同时能使教师进入一种“以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为目的”的研究状态中。

三、“做课”培训。

学校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汇报课”

、“青年教师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拜师结队结对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做课活动,同时邀请旗教研室的包努恩吉雅、佟和平老师来我校听课和指导课堂教学,一学期以来,我校共“做课”百余节。4月份,我校在旗教研室指导下,成功地承办了全旗小学蒙语文教改实验推广会,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在这些“做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研讨性的对话与交流,一起议论“新课程现象”,例如有的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性,这就是一种观念与行为相悖的“新课程”现象,于是我们就一起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次争论以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第一,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特征,要对传统教案进行超越性的改造;第三,教学设计方案的书写要求,要突显出设计者的“创新与特色”;第四,教学设计方案的的制作过程,要倾听学生的意见,要让学生参与设计与制作;第五,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第六,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第七,教学设计是个“教学构想”,但教师要多做一些“预案” 。就这样,在“做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包晓红、陈秀兰、董红霞等三位老师在自治区创新课教学评比中都获得了二等奖。

四、校本研究。

校本教研是完全出于本学校、本年级、本学科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本校培训的一种形式。校本教研通过教研组内教师互动学习,平等研讨,自我反思,推动教学改革,形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研氛围,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校本教研需要制度保证,我校建立了以下三项校本教研制度:

小组专题教学月制度。每学期学校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由本教研组成员根据主题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互动交流的研究氛围。

教学评价制度。根据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教师之间、教研组长与老师之间、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坚持每周行政领导集体听评一位教师的课的制度。这种评价不是对教师的教学做什么结论,而是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协商,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相互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制度。我们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每个月要有2节反思式的课堂教学,30岁以上教师每月有1节反思式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便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一学期以来,我校在旗级以上获奖的论文有18篇,其中盟级论文6篇、区级刊物上1篇。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我校课改进入实质性阶段已近10年,课改工作犹如一股强劲的风吹遍建平县大大小小的学校,吹进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透视我校过去的工作,大家谈论最热的是课改,探索最深的是课改,实践最多的是课改,反思最透的是课改,收获最大的依然是课改。我校实践了“玩中学”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玩中学”来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并为此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因改革而发生很大变化。“玩中学”,是从教育实践中升华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封闭式”、“围城式”教育越发严重的今天,“玩中学”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让孩子在“玩”中“学”,实现玩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这样愉快的学习方式中,释放孩子的压力,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协调力、想象力、创新力,最终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玩中学”是对教育“围城”的挑战!

一 提出硬性要求——明确改革标准

第一,对课堂教学操作的要求:(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第二,加大课堂中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度。新授课1~2年级采取“20+20”的时间分配;3~6年级采取“15+25”的时间分配。意在把教师的导学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加大课堂调控力度。

第三,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度。(1)自学是终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应大力提高自学的效果。(2)把课备大、备精、备熟、备活。加强预习作业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达到学会自主预习,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3)加强预习环节管理,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4)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第四,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度。(1)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就感、荣誉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2)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等学生。(3)拓展和注重交流展示的方式。

二 路上潜心探索——开展各种活动

2009年10月30日下午,全镇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在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如期举行,届时有来自各小学的六位英语学科专职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张老师和岳老师分别执教四年级、六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观看课堂教学后,就英语课堂教学及系列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效果显著。

2009年11月26~27日,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通过两周的活动前期准备,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课堂教学改革课研讨活动如期举行。

活动概况:本次大型活动由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承办,带动周边其他学校。选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中高年级不同年段的8位课改典型教师先期展示。分两大组进行,共8节课,参加看课领导与教师共53人。

活动成果: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初步架构起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课堂教学改革课型的雏形框架,确定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大致环节结构为:复习铺垫、激趣导入——展示目标、自主回顾——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字词可以领读,一个学生交流到的知识,其他同学尽可能不重复,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会交流)——全班展示、点拨提升——巩固练习、新知检测——盘点收获、课外延伸。

对“全班展示、点拨提升”环节提出要求:(1)学生能说的、能讲的、能做的,教师就不要说、讲、做,不要剥夺学生权利,学生学习刚遇到困难,教师马上说出来是不行的,如果学生能通过研讨找出答案,就把问题抛给小组去研究。(2)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提示、对关键性的东西进行强调、展示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展示拓展性练习。“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3)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杜绝课堂成为少数优生的表演。(4)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展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不行。

课型关键:由于课节限制,我们将预习环节放在课下家庭作业中,重视进行有效、高效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是关键。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将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作为专门专题来培训。2009~2010下学期通用校本培训学习材料——专题三:课前有效预习。2009~2010上学期通用校本培训学习材料——专题四:关于作业设计预习的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学科特点对教师进行指导策略培训。2009~2010下学期通用校本培训学习材料——专题三:课前有效预习。预习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学习,因此我们经常深入一线,与教师热烈讨论,尤其是数学课前预习题的设计十分关键,老师们常常为设计出有利于思考学习的预习问题而冥思苦想,反复斟酌,甚至改动数次。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训目标

康有为纪念小学合并了原来的正南小学,办学规模扩大了,从两个校区变成了四个校区。两校的学校文化背景有不同,教师个体的教育追求以及文化底蕴上的都有一定的不同。所以针对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学校明晰的认识到:校本培训有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培训的前提。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是教师的反思、“觉醒”。追求特色是培训的关键,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教学理念。

培训目标人本化。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通过培训,不仅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自身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培训目标层次化。根据教师的年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及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培训内容综合化。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2. 从“人”的发展出发,提高以研促培的实效

学校在“有为”课题的统领之下,整合各学科已有的小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开展适合我校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如结合课题研究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结合课题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结合课题成果推荐,提高总结经验、应用经验、再获经验的能力等等。通过课题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吸取、更新和提高,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

二、拓宽校本研修内容,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根据学校一校多址及教师的现状,我们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师德修养,发展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同时还帮助教师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基于这样的情况,每学期我们都切实制定好教师研修的计划,研修的内容尽可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1. 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学校合并及实行职效工资的环境下,原来两所学校教师的奉献精神与经济价值取向有了不同层面的变化,对付出与所得有了不同层面的了解,导致在工作追求、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以经济收入为衡量的状况。学校针对目前教师思想的变动,设置了《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的校本研修系列内容,使教师正确处理好经济收入与提升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使校本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增强了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2. 研修内容与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相结合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让教师们在研中学、在研中练、在研中悟,使教师与课题一同成长,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课题研究水平。

在研中学――学校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课题,自觉地围绕课题选择学习材料,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学,专题培训班、选派外出学习。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 优化 中老年教师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反思。作为“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因其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培训成果转化更为有效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学校管理者重视。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太子桥小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以此为抓手,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不仅加强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提高了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把握校本培训内涵,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在专家力量的指导下,由学校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以及为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校内教师的在职培训。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有三大特征: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校本培训要从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学校的规划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让校本培训不盲目,不抓瞎,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太子桥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40岁以上45人,占学校教师比例为65%,45岁以上37人,占学校教师比例为53%。这是一群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教龄在二十年以上,基本都已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善于把握各种学生,熟练驾驭课堂,但是他们也容易满足于现状,认为各种培训是走过场,作用效果不会太大。那么,怎样调动他们的培训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确实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课题研究初始阶段,学校领导通过“走基层”,老师通过“访万家”,通过社会、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反复问卷调查,准确把握了学校的问题、教师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号住了学校的“病脉”。只有找对了病因,才好“对症下药”。在调查中发现,中老年教师其实也是有渴求成功、渴求价值得以体现的欲望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称道”。根据这一现状,学校进一步优化了促进中老年教师发展的策略。

二、夯实校本培训,优化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组织机制优化

与以往培训组织罗列全部领导不同,这次,学校就成立了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责任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验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同时将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也吸纳为实验教师,使他们参与到课题实验研究中来。并及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高效课程理念》等等,明确了新课改的理念,提出了诸多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拟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计划。其目的在于:积极引导每一位教师自觉参与到校本培训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激活其一线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所独有的“实践性智慧”,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竞争机制,最终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二)培训内容细化

为了优化促进本校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本校校本培训的课程内容除了“现代教学思想理论”、“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通识性培训外,更重要的是符合学校“校情”的特殊性培训。

1、师德培训:结合市教育局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相关活动,如今年学校举办了“教师的幸福”主题沙龙活动,让每位教师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教书的快乐,感受育人的成功,增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2、中老年教师培训:学校针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着眼于校本研究,重点突出教材、教法、教育法规的学习。引领、督促他们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目标出发,找到自己与学生最自然的课堂状态、最有效的活动方式,追求教学的大气、锐利、深邃与灵动。具体培训方法是:以讲“观摩课”为载体,进行系列的同行研讨、交流活动,并结合每周的学习日、听讲座、谈体会、议得失,进一步提升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让他们的个人价值以最优异的方式呈现。

3、传统特色培训:太子桥小学是一所有着篮球和书画特色传统的宜昌市级名校,为了让特色更“特”、优点更“优”,学校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全体老师必须每年定期学习篮球的相关知识、比赛规则,必须掌握相关技能;(2)全体教师每周四必须开展“练三字”、“练三画”活动,“三字”即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三画”即简笔画、素描画、水墨画。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扬学校传统的需要。在开展此项培训活动时,中老年教师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他们中大多数在这些方面有着较深的“内功”,给青年教师做了较好的示范,这样的培训使他们再次找到了成功的快乐,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方式,因此他们都乐于参加。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校本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使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学校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集中培训与个体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主要是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统一进行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个体学习主要要求教师自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的专题研究课题的学习材料,教师课前通过自学,进行教学反思。

2、综合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主要是在课后工作上的认识、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评价分析的技术等方面,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学科培训主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对学科中的新内容、新方法进行培训。

3、校本培训与其它培训相结合。既要重视内部挖潜,又要着眼向外;既要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又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进修、教研、电教部门的培训活动,争取“百花齐放”。学校改变了以往培训多派年轻人参加的做法,让中老年教师也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如今年学校就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到宜昌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

总之,校本培训是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使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服务于学生。同时,我们也看到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不仅要努力构建“多层次、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方式,还要依据学校实情,积极探索优化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的新方法,开发校本培训的新资源,让每一位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锻炼、成长。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同时,培训机构要积极引导中小学加强交流,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要努力形成简便灵活、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协作交流机制。通过校际校内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力,解决各学校反映出的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以学校为中心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训的学习和实践中。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年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

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

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

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同时,培训机构要积极引导中小学加强交流,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要努力形成简便灵活、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协作交流机制。通过校际校内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力,解决各学校反映出的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以学校为中心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训的学习和实践中。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 思考 对策

一、在督导自评中发现的问题

1、骨干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计私利报酬,工作中舍得投入,拿得起,放得下,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一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不尽合理。他们往往以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和赞誉,或者取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为自己工作的全部目的和落脚点。这种定位是把教育看作了一份职业,凭之吃饭,挣工资。

2、中年教师中的“高原”现象。中年教师在我校所占比例较高。有多年经验的中年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人际交往、工作方式耳熟能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遵章守纪,习惯于凭自己经验和思维定势开展工作,不喜欢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与这个改革和创新的年代,却极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影响了教育的创新。

3、青年教师的浮躁现象。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知识新,观念新,容易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在青年教师身上却存在一些浮躁现象,如有些青年教师缺乏人文素养,不知道尊重别人,心高气傲;有些青年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青年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受不了挫折,就热情锐减;一些青年教师看到社会上有些人大把捞钱,而看到教师清贫,就耐不住寂寞;一些教师面对学校、社会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清规戒律”,感到不够独立自由,就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有些青年教师不善于学习,没有理论功底,撰写论文,东拼西凑等等。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中的浮躁现象。

二、督导自评中引发的思考

1、校本培训模式的缺憾。校本培训模式,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正确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培训,应当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有实施措施和物质保障的培训方法;应当倾尽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培训真正产生效益。近年来,我校虽然坚持了校本培训,把校本培训纳入到了校长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出台了《教师基本功考核训练方案》,在平时工作中,开展了三笔字、授课竞赛等岗位练兵教学活动,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个倡导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其难度和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切中时弊,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仅靠简单说理或精神刺激和物质奖励是解决不了新形势下教师思想问题的;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和长年形成的校园文化积淀,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拿来,而是在优良传统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三、在督导自评中制定对策

1、领导要转变观念,明确方向。所谓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到教师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树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抓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校长与教师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也应当成为朋友关系,要懂得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亦师亦友,才能真实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所谓明确方向,是指对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不同时期,能够提出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

2、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前的观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30岁或者大学毕业学习任务就结束了。现在的社会,教育从娘胎就已经开始,直至生命结束都必须学习。因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聘请名师专题辅导,编印专题学习材料,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引导教师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紧跟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9篇

以“教师理论学习”为载体

朱永新教授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很早就组建了“教师理论学习社”,引导教师从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刊物入手,到帮助教师积极购买专业理论书籍。从苏霍姆林斯基到赞可夫,从顾泠沅到孙维刚,从李镇西到魏书生,一本本的教育书籍充实了教师的心灵,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有些教师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把个人阅读感悟和教学心得及时整理下来,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看书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方式,学习知识理论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以“课改沙龙活动”为载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冲突和教学方式的困惑。教师之间迫切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平台,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了“课改沙龙活动组”,专门安排双周四下午进行“课改沙龙”活动。在“课改沙龙”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培训走近教师。只要你有困惑,只要你有兴趣,你可以随时走进“课改沙龙”参加交流。“课改沙龙”活动给广大教师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在整个下午的沙龙活动时间内,参加研讨的教师围绕沙龙活动主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我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课堂。随着“课改沙龙活动”的不断发展,教师之间逐步形成了积极的研讨氛围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教学案例反思”为载体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常常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带给人以直接的借鉴与启示。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是独具特色的教师学习材料,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展示了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呈现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案例分析凸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常常就某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片断,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有关情境,然后让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透过教学案例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规律或教学理念,并能把自己的观点及时进行整理,对教学实践或教学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

“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之一,对新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知识方面有最直接的帮助。在开学初新教师报到之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安排学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指导小组,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传、帮、带”,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教材理解、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具体的指导。而新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学、研、培”,作为徒弟要主动深入指导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每周上一节教学汇报课,每月写一篇个人教育教学反思。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督促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从而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

我校积极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我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优秀教师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在本校教师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做到:在理论素养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每学期至少精读论著两册,并完成一万字左右的个人读书笔记;在学科知识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素养,精心研究全套学科教材,在教研组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教材分析;在教学能力方面,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在同年级学科中名列前茅,每学期至少在校级或片级上一节研究课;在教育科研方面,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举办一次校级理论学习讲座,每年至少在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两篇教育教学论文,三年内必须主持完成一项市级课题研究。通过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不断放大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加快学校名师的成长,以此带动学校教师群体的发展。

以“教师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活动。课题实验研究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在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由学校教科室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协作组”,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开展定期交流活动,学校各课题组长和骨干成员就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课题研究申报的程序、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课题阶段成果的展现、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初步实现了从教学问题引发研究专题、从专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演变过程。随着“课题研究协作组”的形成,学校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日常教学;既开展教学观摩,又进行案例反思,无论是从课题研究档案的建立到课题研究主页的展示,都让人感到学校课题研究的实在和有效。课题研究不再让教师感到畏惧,而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课题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以“学科教研中心”为载体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之间越来越意识到必须让教育科研回归课堂,用新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焕发教育科研的生命。于是在教师群体中,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形成了“学科教研中心”。“学科教研中心”由教师中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领衔,成员包括教师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学科教研中心”的形成,整合了优秀教师资源,跨越了年级的限制,摒弃了个人的私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主动听课、积极评课已经蔚然成风。在评课交流中,时常可以听到他们为了一个教学细节而展开辩论,为了一个教学目标而反复斟酌,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真诚的意见,你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学科教研中心”是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是学研一体化的组织,为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搭建了平台,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新的校本培训载体,构建了一种新型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对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由“被动性培训”向“主动性、参与性培训”转变。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自,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学校能真正因地制宜地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范文第10篇

一、上级明确的分工和主要职责:

任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分管业务工作,负责全乡教育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指导、体育艺术组织、成职幼教管理、图书仪电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安全卫生教育、团队组织活动、通讯报道宣传等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对应教育局的处室有:教育股、教研室、仪电站、办公室、督导室、信息中心、社管办、体卫艺办、法制股等。兼任八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

二、本年度个人思想品德状况:

本人一直坚持以党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无违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言行。加强了自身品德修养,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不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坚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政治学习,一年中,写下了5000字以上的政治与心得体会笔记;热衷理论学习与研究,喜欢探索实践,主动参加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与培训”和“2010年中部十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部级远程教育专题培训”,全年写下了近十万字的文章与笔记(博客文档和电子文档),同时还编录了长达62页的校本培训文集和编录、编写了100余页的培训讲稿(校本培训的学习材料及校本培训讲稿)。

三、本年度所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与效果: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坚持全面落实国家的课时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坚持全面开课设节,严格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全面发展;(2)长期坚持“教育教学常规月查月报制度”,有效促进了全乡教育教学常规的规范有序。(3)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身心健康发展。如各种专题读书活动、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等;(4)坚持视导、检查监督制度,确保教师教育教学过程高效、规范;(5)坚持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确保整体教育质量等。

2、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工作。本年度中心学校就校本教研工作专门制订下发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六项制度,并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三个制度,通过制度执行,确保校本教研工作;(2)强化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澄清教育理念。如编辑专题文集、进行专题讲座与辅导、邀请专家参与教研活动等措施,较好地澄清了老师的思想,提高了老师们的思想认识;(3)抓校本教研骨干培训,评选推荐学校校本教研骨干,以发挥骨干在校本教研中的核心作用;(3)持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广泛开展了小专题研究活动,促进了老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坚持每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敦促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经常组织教研活动,以教研骨干为中坚,带动老师深入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等等。(4)通过校本教研成果汇展活动,展示老师们自己的成果,强化老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主体意识。(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践,在实践中让老师们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如我们坚持了近四年的“全息德育课题”实践,就造就了一批如、、、、等十多位校本教研骨干;子课题“家校互动德育实践研究”、“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研究”成果初具;一年中,老师论文获省级二等奖以上的有十余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比武,获市级一等奖一人次,县级二等奖以上六人次等等。

3、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精心组织各种活动:(1)明确各种活动的主体、组织形式与责任处室,强调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指导,追求活动组织的实效性、教育性和全面性。(2)以活动促校风、学风建设。如“敬老爱老”实践活动、“读书活动”、“诗画进校园”活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方案制订到过程组织,再到成果展示,都围绕校风、学风建设来组织开展。(3)活动以学生全员、全面参与为宗旨,追求学生每个个体的过程享受与愉悦体验。如学生运动会,以班为单位全员选拔组队参赛;县新广播操比赛,不是先选材,再组队训练,而是先以班为单位比赛,然后选代表参加县比赛的人选。(4)科学确定专题活动,体现专题活动的常规性。如要求学期初,都必须认真研究确定好每月的专题活动内容,并在每月末需对上月专题活动进行小结,同时对下月专题进行规划等。(5)参加上级活动强调参与意识,强调训练落实,强调学生的能力培训与精神塑造。如参加县运会,要求教练必须在平时的训练别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特别注意拼搏精神的培养、必须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等。由于这些措施的落实,县运会上我们不仅取得了优秀成绩,而且每次都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一年中,参加上级各种活动获奖情况如下:“三独”比赛三等奖以上三人;读书征文获奖十一人;小数奥赛三等奖两人;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三名;中小学生乒乓球运动会中学女队团体第二名,小学男队团体第五名;“安全伴我行”少年儿童绘画征文比赛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等。

4、努力探索、自主创新,扎实落实各种创建工作:(1)从规范入手,踏踏实实地做好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与申报工作。(2)坚持探索、创新,高标准地搞好省“普图”迎检工作。本年度,苏市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在软件方面,我们强调了规范管理、强调了文化氛围的营造,在专家验收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肯定;杨柳合格学校申报工作做到了早准备,从本年度起,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就严格执行了合格学校的评估标准。“普图”工作我们除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外,还积极探索、力求创新,特别是读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想了很多办法,有本乡的特色,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廉政建设及责任制方面:

坚持廉洁奉公,不以公谋私,作风正派,在广大教师中形象良好。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了政令畅通,扎实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无失职行为。分管工作一年中没有出现任何责任事故。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分管的线多面广,上级布置的工作难以全部高质量地完成,甚至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还处于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面广线多,深入基层的时间极其有限,对基层的具体指导、检查督促难以落实。“艺多不精”,想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并做出一些成绩的愿望难以实现。

上一篇:警示教育学习材料范文 下一篇:医德医风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