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8:54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

摘 要:上海市设施土壤栽培小白菜生产管理现状调查表明,本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种子成本高、水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建设,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小白菜;生产现状;水肥一体化;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4-0034-07

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L.)又名不结球白菜、青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广、省工、易种、可周年生产等优点,在上海以小白菜为主的绿叶菜是市民不可或缺的蔬菜,日均供应量在4 000 t以上[1]。由于绿叶菜不耐储运,其供给主要靠本地生产。目前,上海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2]。其中,在上海地产绿叶菜上市量的构成中,小白菜占比最大,约占地产绿叶菜上市总量的45%[1]。由此可见,小白菜的供给保障和安全生产密切关系着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为提高小白菜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造成了菜地土壤板结、保肥持水性降低、盐渍化加重等问题,还致使小白菜品质下降,如硝酸盐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等[3,4]。此外,蔬菜生产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的生产和供应[5]。因此,寻找小白菜安全、高效生产的解决方案是上海地区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走访了上海地区不同生产模式和规模的蔬菜园艺场,以设施主栽蔬菜作物小白菜为主要对象,对其中 6 个典型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和分析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的发展建议。

1 小白菜生产现状

1.1 生产模式

上海市小白菜以土壤栽培为主,兼有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包括大棚土壤栽培和露地土壤栽培;大棚土壤栽培主要在钢管大棚中进行,配套设施相对简单,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露地土壤栽培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不能持续生产,主要为个体农户小规模栽培。基质栽培主要为有机基质栽培,在钢管大棚或现代化智能大温室中进行,主要用于示范生产或科研。

上海市小白菜主要采取“一播多收”的生产模式,分为春、夏、秋、冬季栽培,具体播种时间、采收时间及采收形式见表1。也有专门的鸡毛菜生产和青菜生产,鸡毛菜生产采用直播,青菜生产采用育苗移栽。鸡毛菜生产:春冬播(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40~50 d采收,夏播(4~8月)20~25 d采收,秋播(9~11月)25~30 d采收。青菜生产:①春季栽培, 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或翌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定植,2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②夏季栽培, 4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③秋季栽培, 8月下旬至9月下旬育苗,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采收;④冬季栽培,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上旬至2月下旬采收。

1.2 品种选择

上海地区的小白菜,周年栽培,品种选择主要依据季节。春季栽培主要选择耐寒、冬性强、抽薹期迟的品种,常用品种有艳春、艳绿、四月慢、五月慢等。夏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热、抗病性强、前期生长快的品种,常用品种有华王、新夏青5号、新夏青6号、华阳、绿山等。秋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病的矮萁青菜品种,常用品种有新场青、矮抗青、苏州青等。冬季栽培主要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常见品种主要为上海青、新场青、矮萁苏州青等。

一般采用直播,兼有育苗移栽,以缩短种植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播种形式与生产模式密切相关,夏秋高温季节主要采取直播,以避免伤根,增强抗逆性。春冬季节多选择育苗移栽,一般待小白菜长至鸡毛菜大小(4叶1心)进行移栽。播种量也因生产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6个园艺场的用种量如表2。春、秋两季播种量为300~500 g/667 m2,夏、冬两季由于出芽率低,播种量相对较大,一般为400~600 g/667 m2。若只收获鸡毛菜,播种量更大,为1 000~2 500 g/667 m2。

1.3 灌溉与施肥管理

①灌溉管理 上海市设施栽培的小白菜灌溉方式以喷淋和喷水带为主。灌溉水源为河水,未经处理直接灌溉。灌溉频次和灌溉量主要依据经验判断,没有形成系统的灌溉策略。不同园艺场在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如表3所示。1号园艺场的灌溉方式为播种前及出苗前用喷水带浇水,出苗后采用喷淋,从顶部灌溉,约每10 d 浇水1 次,生育期耗水量为36 142 kg/667 m2;2号园艺场采用喷淋和喷水带,通过设定灌溉时间控制灌溉量,每7~10 d浇水1次,时间2 h, 生育期耗水量为30 720 kg/667 m2; 6号园艺场也采用喷淋,通过设定固定频次进行灌溉,小白菜出苗后春秋季约10 d浇1次,冬季约每15 d 浇1次,夏季约每7 d浇1次,生育期耗水量为26 880 kg/667 m2。其他园艺场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主要通过人工观察确定,随机性较大。

②施肥管理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基肥+追肥2种,肥料种类和用量差异较大,如表4。1~4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均只施有机肥,有机肥用量为每茬1 000~2 000 kg/667 m2;5号园艺场只施基肥,热天选择复合肥作基肥,冷天选择生鸡粪;6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每年施鸡粪2次,其他时候追施尿素。将所施肥料折合成N素用量,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N的投入量由大到小依次为:2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3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1.4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①虫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虫害有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蚜虫(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为害部位均为叶片。为害症状均为蚕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但又有所区别。例如,菜青虫一般从叶边缘蚕食;小菜蛾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黄曲条跳甲一般在叶片中间留下孔洞。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虫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走访的6个园艺场在小白菜虫害防治中均采取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农业防治手段如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物理防治为钢架大棚覆盖防虫网,棚内挂黄板,密度为52张/667 m2。化学防治则根据各园艺场经营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情况为:1号园艺场为有机经营模式,不使用化学防治;2号园艺场也为有机经营模式,化学防治选用生物农药,例如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蚜虫,用量60~

80 mL/667 m2;用1.3%苦参碱水剂防治菜青虫,用量90~100 g/667 m2; 3~6号园艺场,均为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的经营模式,化学防治以政府重点推荐农药品种为主,如用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菜青虫,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和黄曲条跳甲,用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甜菜夜蛾等。

②病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 Fries)和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霜霉病,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流行,病害症状为叶面出现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片干枯。根肿病在冷凉而排水不良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发生严重,主要症状为根部肿大[6]。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病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和化学防治,且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通风以降低湿度和清除残叶等。化学防治手段如施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治霜霉病。调研发现,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均与不同科的蔬菜进行轮作,均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且播种前都采取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农业防治手段预防病害发生。5号和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仍以连作为主,且以生鸡粪作为基肥。

③除草技术 上海地区小白菜的除草主要分为3个时期:播后苗前喷洒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防草害;采收鸡毛菜和小青菜的同时拔除杂草;采收结束耕地前,用百草枯清理整个菜田。

1.5 生产成本

6个园艺场均未对小白菜生产成本进行详细记录与核算。因此,根据小白菜生产中的物料投入、土地和设备租赁费用及用工情况,并结合当地劳动力和其他物料价格估算出各项生产成本,如表5。其中, 2号和3号园艺场肥料为自制有机肥,其生产成本较高,属于个例;1、4、5、6号园艺场选用商品有机肥或化肥,代表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肥料施用现状,故成本分析只比较1、4、5、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的物料投入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和农药+黄板,分别占成本投入的5.3%~9.1%, 12.7%~23.6% 和2.3%~5.9%;劳动力投入占42.0%~49.3%;土地及设备租赁投入占18.5%~33.6%。

不同园艺场生产小白菜的成本项目相同但费用比例和成本总额差异较大。1、4、5、6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人工费为主,约占50%,其次为土地及设备租赁费或肥料,种子、农药所占份额较小。2号和3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肥料投入为主,肥料投入分别占成本构成的42.0%和56.2%,劳动力投入次之,分别占29.6%和24.2%。6个园艺场生产成本总额由大到小依次为:3号园艺场2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种子成本高、用量大

目前上海小白菜栽培最多的品种是华王。华王引自日本,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价格为350元/kg。而国产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均不及华王,平均价格70 元/kg。进口种子的价格是国产种子的5倍,加大了成本投入。

此外,小白菜生产大多采用直播,种子用量约为450 g/667 m2;而育苗移栽,以1号园艺场为例,其移栽密度为20 000株/667 m2时,理论种子用量仅为103~118 g/667 m2,发芽率85%,成苗率80%。实际种子用量约为理论值的4倍,种子的损耗也加大了成本投入。

2.2 水肥决策凭经验

6个园艺场的小白菜水肥管理均凭经验。水分管理上,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控制主要通过人工观察,无据可循。通常人工灌溉方式灌溉量偏大,过量的水分会使温室内湿度增大,容易引发病害[7]。而采用微灌方式虽然可以减少灌溉量,但由于缺乏可行性强的灌溉决策方案,农民普遍依据人工经验判断,随机性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施肥管理上,普遍使用有机肥,但有机肥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用量不等。主要靠经验,随机性较大,未形成相对科学、统一的施肥策略。对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不了解,未掌握小白菜肥料需求规律,盲目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也往往造成土壤盐渍化。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有机肥投入量折合成N素用量23~60 kg/667 m2,5号和6号园艺场投入的复合肥和尿素,折合成N素用量仅3.8、4.7 kg/667 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通过有机肥投入的N素比化肥投入的N素更多,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8,9]。并且,小白菜生产以施基肥为主,与严瑾等[10]推荐的小白菜生产施肥策略不一致。由此可见,目前小白菜生产中施肥决策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2.3 产品质量安全无保证

小白菜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以5号园艺场为例,夏季小白菜生产,每3~4 d用药1次,杀菌剂、杀虫剂交叉使用,用药量大于推荐剂量的2倍。调研时也了解到,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4 劳动生产效率

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以1号园艺场为例,长期雇工38人,其中55~60岁,占比2.6%;60~70岁,占比39.5%;70岁以上,占比57.9%。

此外,小白菜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高。播种、移栽、灌溉、施肥和收获等各生产环节均靠人工,作业效率情况为:施肥整地,120 h/hm2;移栽,

1 200 h/hm2;收割,480 h/h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3 高效安全化生产建议

3.1 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技术

小白菜种子应由种子公司和专业机构进行更严格的精选加工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种子加工处理,包括果穗进料、烘干、果穗脱粒预清、种子精选、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现实生产中,因种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加工的要求各有差异,但大多数种子加工的工艺都包括初清、精选分级、拌药处理、称重、包装等。处理的目的包括防治病虫、刺激种子萌发、打破休眠、便于播种、提高活力等。目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与设备有种子包衣与丸化、种子带、种子毯等。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种子加工及商品化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力推进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以德国KWS种子公司甜菜种子加工处理为例,其在南欧繁制甜菜种子,收获后运输到Einbeck德国总部进行加工丸化处理,丸化设备采用制药工业机器,将丸化后的种子损伤降到最低。丸化后甜菜种子按每10万粒为单位包装成1盒,正好是1 hm2的播种量。包装上具有欧盟种子认证(蓝)标签,内容分别为作物名称、品种名称、认证单位编号、生产批号、数量、是否包衣、种衣剂类型、丸粒化种子粒径、生产日期和条形码。为保证种子加工质量,在甜菜种子加工前,要对粗种子进行发芽和田间出苗试验;在种子加工过程中,还经过多次质量检验,以及最终田间出苗试验[11]。因此,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行业还需要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完善现有工艺,注重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的各个关键环节,以期提高种子质量、促进田间成苗及提高产量,满足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高质量小白菜种子的需求。

3.2 发展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作物需求为导向,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采用水肥精准化控制的办法,科学配比肥料,适时浇水,实现肥水耦合自动化,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相对于传统的施基肥、追肥等施肥技术以及沟灌、微喷等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了应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灌溉施肥的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改善设施内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投入和防治病虫草害的劳动力投入。虽然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灌溉设备的一次性投入以及水溶性肥料方面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劳动力、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小白菜标准化生产,提高小白菜品质和产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此外,随着政府对节水灌溉和水溶性肥料补贴比例的增加,小白菜种植效益将进一步增加[12]。

从调研的几个园艺场来看,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在施肥、灌溉的关键技术决策上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的规程,对小白菜需肥需水规律还没有系统掌握,在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上仍有提升空间。由此来看,在上海市推广小白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

3.3 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伴随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新鲜蔬菜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作为特大都市的上海,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然而小白菜生产中滥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因此,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在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栽培过程中允许施用的农药进行严格监管,建立采后多级检验制度,还应该加强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烟雾机等性能安全的植保设备的应用[13]。也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检测小白菜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建立小白菜生产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达到预防为主,提前防治的效果,从而减少小白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提高品质,保证小白菜的食用安全。

3.4 开展全程质量监管与可追溯

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引入蔬菜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QACCP)体系,即主要通过分析和确定小白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并控制,以有效地保证小白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实现全程质量监管。还可以通过RFID 等条形码识别、无线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将QACCP 数据库中小白菜种植过程记录与某一特定的追溯码(可以是条形码)相关联,通过扫描或者输入条形码的方式,追溯小白菜的种子来源、采收地点、采收日期及包装日期,实现小白菜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可追溯[14]。蔬菜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建立小白菜生产全过程管理档案,实时记录生产信息,同时实现产品生产的历史记录信息追溯与产品实时状态查询功能,可以保障小白菜生产全过程QACCP 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满足信息可追溯、状态可查询、质量安全可管理可控制的要求。

3.5 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劳动力存在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个别园艺场7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高达57.9%,而且几乎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因此,为提高小白菜生产效率,保障小白菜供应,在小白菜生产中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小白菜的机械化生产要求耕地、整地、播种、移栽、收获等各作业环节均实现机械化。张兆辉等[15]报道的小白菜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具体包括:①品种选择,在满足生育期、蔬菜质量的前提下,选育胚轴长、直立性好、适于机械化移栽和收割的品种,如耐热605、新夏青4号、新夏青5号、机收一号等;②机械化耕整地及作畦技术,该技术是以深翻为基础,分别完成旋耕、作畦、开沟、镇压等联合作业工序,使用可变式平整高作畦机(MSE18C)旋耕、作畦、整形、镇压等,每 1 h 约 66.7 m2,作畦后畦底宽 1.4~1.6 m、畦面宽 1.1~1.2 m、畦高 15.0 cm、沟宽 20~40 cm;③精量播种,播种前筛选种子,剔除秕粒及杂质,以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一致,从而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整齐、一致;④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实施浇水、施肥,每次喷水时间 10~15 min。因此,可通过这些小白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减轻人工作业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德明,翟欣,张瑞明.关于确保上海绿叶菜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5(2):10-12.

[2] 翟欣,黄丹枫.都市绿叶蔬菜价格波动原因与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2012(18):1-6.

[3] 李会合,王正银.施肥对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01,16(3):65-67.

[4] 熊国华,林咸永,章永松,等.施肥对蔬菜累积硝酸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2):217-221.

[5] 黄丹枫,郭斗斗,奥岩松.都市菜园生产结构与模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4):88-94.

[6] 洪喜双.如何栽培小白菜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31.

[7] 王克安,李絮花,吕晓惠,等.不同结构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番茄产量和病害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3):33-36.

[8] Ju X T, Kou C L, Zhang F S, et al. Nitrogen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nitrate contamination: compares on among thre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Environ Pollut, 2006, 143: 117-125.

[9] Zhou J B, Chen Z J, Liu X J, et al.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soil profiles under seasonally open' sunlight greenhous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potential for leaching loss during summer fallow[J]. Soil Use Manage, 2010, 26: 332-339.

[10] 严瑾,黄丹枫,张屹东,等.菜地土壤基础供氮量对小白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 071-5 073.

[11] 马继光.欧盟种子加工技术与机械研究概况[J].中国农技推广,2004(5):22-21.

[12] 杨丹妮,常丽英,沈海斌,等.上海市设施番茄水肥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6(2):11-16.

[13] 丁惠华.浦东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J].上海蔬菜,2011(4):14-16.

[14] 黄丹枫.蔬菜QACCP管理理论与实践[J].长江蔬菜,2012(8):1-5.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2

关键词 白术;生长发育特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99-01

白术为菊科植物,别名冬白术、淅术、桴蓟、于术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味甘、苦,性温,是补气中药,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气虚自汗、大便溏薄、胎动不安、小便不利、水肿。《医学启源》记载:去脾胃中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现将白术生长发育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长发育特性

白术需栽种2年才能收获商品,第1年用种子培育术栽,第2年大田种植收获商品。白术种子在15 ℃以上开始萌芽,25~30 ℃为发芽较适温度,35 ℃以上发芽缓慢,并发生霉烂,40 ℃以上种子全部失去生命力,且霉烂。气温在18~20 ℃之间,且有足够水分,播种后10~15 d开始出苗。种子发芽需要较多水分,一般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3~4倍,才能促使种子发芽。幼苗出土后能经受短时间霜冻。

景宁县培育术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后10~15 d出苗,10月中下旬收获术栽,产鲜术栽4 500~7 500 kg/hm2,种术栽室内贮藏越冬后翌年再移栽大田。大田生产因气候关系差异较大,景宁县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种植,11月上中旬收获。生长期间,3―8月地上部干重增加较快,而地下部干重增加缓慢。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前期积累于地上部的养分和这一阶段制造的养分大量向根状茎转移,地下茎迅速膨大,干重快速增加。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地下部干重增加减缓,地上部开始衰败,干物质不再增加,到后期还略有下降。从出苗至收获天数一般为230~240 d,11月上中旬,茎杆由绿色转枯黄时即可采收,一般可收商品3 000 kg/hm2左右。

2 规范化栽培技术

2.1 适生环境

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日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植株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超过30 ℃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不同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顶芽萌发生长至出苗为10~15 ℃,地上部生长为20~25 ℃,地下部根茎生长为24~28 ℃。宜选择透水性好、较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过分黏重、易积水的土壤或保肥差的沙土不适合种植白术。白术生长适宜的水分为土壤含水量30%~50%,特别是后期根茎膨大期,如遇严重干旱,土壤含水量10%以下,会影响根茎的增大。生长期内,田间积水,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并易诱发病害。白术生长喜光照,但在7―8月高温季节适当遮蔽,有利于白术生长。

2.2 选地整地

白术耐寒,能忍受短期-10 ℃左右低温。育苗地宜选在气候凉爽的区域栽种,坡地一般选北向、东北向的山坡丘陵,并应选择疏松肥沃、透水性好、土层较厚、高燥的砂质壤土。育苗地忌连作,以免土壤带菌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一般间隔在3年以上。不能与白菜、花生、玄参、油菜、烟草和其他收获地下根茎等作物轮作,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好。注意在坡地育苗时,应沿坡逐年向上选择育苗地,以减少病害发生[1]。

前作收获后,在选好的土地上进行秋耕,深度30 cm,翻耕时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2.5 t/hm2,或尿素150 kg/hm2、磷肥375~525 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作为基肥,均匀翻入畦内。整地时要精耕细耙、细碎平整,做成高20~30 cm、宽120~130 cm的苗床,畦呈弧型,沟深、宽各为25 cm,以便于排水。

2.3 术栽处理

术栽药剂浸种处理是综合防治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等病害的重要措施。栽前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浸术栽4~5 h,或者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 h。

2.4 适期种植

白术传统主产区栽种期很长,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下旬,以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为好。一般采取穴栽,实行宽窄行栽种。1.2 m宽的畦面栽种4行,两边窄行的行距30 cm,中间宽行行距40 cm,株距约25 cm。术栽不宜栽种过深,一般穴深10 cm左右,每穴放术栽1~2个。栽种时,使术栽芽头向上,齐头不齐尾,栽后覆土与畦面平(约10 cm)。栽种时按大小分类,分开种植,使出苗整齐,提高质量[2]。

2.5 肥水管理

从栽种至出苗,最长需3个月左右,为达到高产,必须施足基肥。一般施尿素105~150 kg/hm2、过磷酸钙360~450 kg/hm2、硫酸钾105~120 kg/hm2,或施复合肥525~600 kg/hm2。种植后如有条件,可在畦面用充分腐熟的厩肥15.0~22.5 t/hm2覆盖,厩肥施用要求摊铺均匀,并取沟泥均匀盖铺于厩肥上,泥土覆盖厚度为3 cm[3]。

应早施适施苗肥,苗肥分2次施,第1次齐苗后(称齐苗肥),施尿素112.5 kg/hm2、过磷酸钙540 kg/hm2、硫酸钾105 kg/hm2,或施复合肥525~600 kg/hm2,或施稀薄人粪尿11.25~15.00 t/hm2,结合中耕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植株生长旺期(称壮苗肥),施尿素75 kg/hm2,硫酸钾52.5 kg/hm2,或复合肥225 kg/hm2。在摘蕾后,需重施氮肥作摘蕾肥,施尿素150~225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或施稀薄人粪尿15.00~18.75 t/hm2。

重施摘蕾肥后,再看苗少量施用氮肥及配施少量磷、钾肥,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7 500~10 500 kg/hm2喷施于叶面。施肥时如果田间相对湿度小、土壤含水量低,施肥时尽量采用对水泼浇,以增加田间湿度及土壤含水量。如果田间相对湿度大,土壤含水量多,施肥尽量改用穴施或撒施[4]。

2―7月,对水分需求不多,而此时产地往往雨水较多,因此应重点做好排水工作。容易淹没的田块不能种植白术。种植白术田块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根据田块大小,中间开1~3条腰沟,以利排水。排水沟深度应在35 cm以上,做到雨停水干。8月以后,白术地下根茎开始膨大,需水量增加,如遇干旱,田间土壤含水量少于10%,应适当浇水抗旱,严禁漫灌(可结合施肥抗旱)。

2.6 中耕除草与摘蕾

幼苗出土后,5―6月间要及时除草。苗期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植株生长进入旺期(封行)一般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除留种植株外,白术商品生产需适时摘除花蕾。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植株开始逐步现蕾开花,进入生殖生长。因此,应分次进行摘蕾,逐次摘净,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膨大。一般在20~25 d分2~3次摘完[5]。摘蕾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摘蕾时,一手捏住茎杆,一手摘下花蕾,不伤及茎叶,不动摇白术根部[5]。

2.7 留种

7月中下旬,选生长茂盛、茎杆粗壮、植株顶端开花早、花蕾大、无病虫害植株作为留种株,每株留花蕾6~10个。11月上中旬挖取留种植株,扎成小把倒挂于阴凉通风处,15 d后置阳光下晒2~3 d,取出种子,扬去绒毛与瘪籽,装入布袋即可。

3 参考文献

[1] 郑小东,刘利华,刘小丽,等.白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2):58-60.

[2] 徐玉英,梅明清,舒勤毅,等.白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111.

[3] 付淑华,胡华琼,孙桂文,等.白术地套种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4(3):14-15.

[4] 朱校奇,宋荣,吴章良,等.湖南平江白术栽培技术规程[J].热带农业科学,2015,35(5):19-22.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3

一、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2000年以前,白银市枸杞面积总计不到1万亩,主要集中在与宁夏交接的靖远县靖安乡与景泰县草窝滩乡,2000年之后,结合退耕还林,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政策的推动,白银地区枸杞产业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面积达6.2万亩,目前已达到8万亩以上。

2.栽培水平。白银市枸杞栽培品种目前基本达到了良种化栽培,品种以宁杞一号为主,近年又引进推广蒙杞一号、宁杞七号等大粒型品种,加之一些科技项目实施和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枸杞密植栽培早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苗木繁殖技术都得到了推广应用,建园苗木从当初的宁夏引进到目前主要本地扦插繁殖、枸杞修剪、土肥管理、制干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主栽区出现了一些枸杞栽培技术能手。

3.产量与质量。白银市枸杞以幼龄树比重较大,平均树龄介于4~5年之间,产量水平为亩产250公斤干果,按2010年面积、产量、干果价格计算,产值约8亿元。

白银市春秋两季气温低于宁夏中宁,温差比中宁稍大,采果期比中宁短近20天,多数采用低密度定植,枸杞产品的质量要优于中宁产品,就靖远、兴电几个乡生产的枸杞来说,其近年的收购价往往略高于宁夏中宁的价格。白银市枸杞色艳、肉厚、含糖量高,夏果枸杞干果50克粒数350粒、秋果50克粒数380粒,比中宁果品果个略大,甜菜碱≥4%,质量总体评价优于宁夏枸杞果品。

二、存在的问题。

甘肃白银市枸杞产业尽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目前发展中尚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枸杞制干技术以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欠缺。枸杞的制干技术主要还是自然晾晒,机械设备制干的总量不到5%,自然晾晒一旦遇到阴雨连绵,造成大量的霉变,影响果实品质,也容易造成灰尘等污染。

2.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与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差距较大。由于枸杞病虫害较多,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进行了一些示范园建设和项目示范培训,但过量使用化肥和高残留农药以及农药超量使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农民注重外在的产量而忽视内在的品质质量,使无公害生产技术难以真正落实,制约了枸杞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

3.缺乏本地营销体系及品牌。白银市本地的营销体系缺乏,产业化运营体系没有形成,已有的本地运营商力量薄弱。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白银市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枸杞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白银市枸杞产业开发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带动枸杞产业发展。科技进步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枸杞产业的发展要从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提高档次,提高科技含量,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目前要以研究、开发、推广标准化以及绿色食品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重点,提高枸杞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着力解决好枸杞生产开发中的以下几项关键技术:绿色食品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烘干、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利用宁杞一号、四号高产但果粒相对较小而采摘费工和蒙杞一号的大粒而产量低的品种优缺点,研究开发培育介于二者之间的大粒高产优质品种。

2.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除无公害等栽培技术的培训外,还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枸杞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商品意识。

使其经营观念得到更新,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枸杞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 花菜;小青菜;丝瓜;香菜;秋白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5.304+.7;S636.904+.7;S642.904+.7;S634.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19-01

为优化大棚种植模式,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不同品种生长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的套种,提高土地时间和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单位面积上实现高产、高效种植蔬菜,是菜农朋友一直以来的追求。近几年通过对新沟镇新南村、三灶镇昌兴村大棚花菜套种小青菜—丝瓜、香菜—秋白菜(冬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花菜兼种小青菜,夏天利用种植丝瓜遮荫在棚下栽培香菜,秋季种植秋白菜)周年种植模式研究,利用该模式进行生产,可产小青菜22.5 t/hm2、花菜37.5 t/hm2、丝瓜30.0 t/hm2、香菜7 500 kg/hm2、秋白菜75 t/hm2,产值达到27万元/hm2,扣除成本,效益达18万元/hm2,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大棚花菜于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中下旬移栽,5月初采收结束;小青菜于1月初播种在大棚,2月中旬(春节)前后收获;丝瓜于3月下旬用营养钵育苗,4月下旬套栽于花菜大棚两边,8月下旬采收结束;香菜于6月下旬播种于丝瓜棚下;秋白菜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末至12月初收获大白菜。

2 大棚花菜栽培技术

一是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寒、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如雪峰等。二是播种育苗。在温室或大棚中采用营养钵或穴盘直接播种,不需要分苗,减少移栽的缓苗期。苗期30~40 d,需用种量375~750 g/hm2,注意做好保温措施[1]。三是整地定植。当花菜苗有6~7片真叶时,大棚小青菜正在生长期,结合小青菜间苗工作挖穴定植,每畦2行,株距40 cm。四是田间管理。前期结合小青菜生长,做好保温和水肥管理工作。小青菜收获结束后,立即清茬,然后对花菜穴追1次腐熟粪尿,每穴1 kg。在封行前,施用尿素150 kg/hm2。如后期有缺肥现象,可再施1次。同时注意浇水灌溉,花球形成期需水量大,特别重视浇水,但切忌大水漫灌,要注意盖球,摘1片老叶盖在花球上,老叶干枯时及时调换[2]。五是病害防治。花菜病害主要是黑腐病,注意药剂防治。六是适时采收。采收的标准是花球充分长大,表面平滑,质地洁白,花球未散开,凹凸较少。收获时,在总花茎分枝下部保留几片嫩叶,以保护花球。

3 小青菜栽培技术

一是品种选择。宜选择早熟、丰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强、较耐寒品种,如苏州青等。二是整地施肥,适期播种。耕地前,施腐熟有机肥45 t/hm2、蔬菜专用复合肥900 kg/hm2,耕细耙平,做成高畦。1月初在大棚内撒播于畦面、畦沟内。三是田间管理。大棚使用二膜或草帘做好保温措施,注意肥水管理。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发生较轻,小青菜在原地生长,结合间苗分批采收上市[3]。

4 夏丝瓜栽培技术

一是品种选择。宜选耐热、抗病、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如江蔬一号等。二是育苗移栽。夏丝瓜3月下旬在大棚内用营养钵育苗,齐苗后,约5片真叶时,在花菜棚两边按50~60 cm间距挖深穴,每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将幼苗定植于穴内。三是田间管理。结合花菜清茬整地,每穴丝瓜追施1次腐熟有机肥,在每1朵雌花授粉坐果后,再结合浇水施尿素150 kg/hm2 [4]。四是植株调整。定植成活后,及时搭架引蔓,当蔓长30 cm时可插架,去除侧枝,摘除大部分雄花,大棚撤膜后,及时绑蔓上架。五是病虫害防治。丝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虫害主要有瓜绢螟、瓜蚜等。丝瓜霜霉病的防治可用甲霜灵喷雾2~3次,间隔5~7 d喷1次。可用5%抑太保500倍液喷雾防治瓜绢螟,可用乐果800倍液或扑蚜灵喷雾防治蚜虫。六是及时采收。丝瓜以嫩瓜上市,要及时采收,从开花至商品瓜成熟一般为7~10 d。

5 香菜栽培技术

一是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宜选用耐热性好、耐病抗逆性强、抽薹迟、香味浓的品种,如莱阳香菜、北京香菜等。播种前将果实搓开,将种子用1%高锰酸钾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30 min后捞出洗净,再用干净冷水浸种20 h左右,然后在20~25 ℃条件下催芽后再播种[5]。二是适时播种。前茬花菜大田深耕整畦,施入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过磷酸钙150 kg/hm2,复合肥75 kg/hm2,整成宽1.2~1.5 m的畦。夏天反季节栽培香菜,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播种为宜,根据丝瓜长势而定,利用丝瓜植株茎叶达到遮光降温作用。一般以速生小苗上市供应,采用撒播,播种量为120~150 kg/hm2。播后浇透水,覆盖l~2 cm厚的稻草保墒促苗。三是肥水管理。香菜幼苗期浇水不宜过多,3~4 d浇1次为宜,生长旺盛期必须加强水肥管理,施肥以速效肥为主,结合浇水淋施,前期可用稀人粪尿15 t/hm2或尿素60 kg/hm2淋施1~2次,后期5~7 d用复合肥75~150 kg/hm2对水淋施1次。四是病虫害防治。香菜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成株期病毒病、炭疽病和斑枯病,虫害较少发生。出苗后5 d,用无公害杀菌剂72.2%霜霉威1 000倍液喷雾1次,以后每隔7 d用25%攻阻800倍液喷1次,共喷2~3次,可防治猝倒病、炭疽病和斑枯病。防治病毒病,可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的蚜虫飞入,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水750 kg叶面喷施彻底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

6 秋大白菜栽培技术

一是品种选择。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净菜率高的品种,如鲁白1号等。二是播种育苗及定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一般栽植3.75万~4.50万株/hm2。整地前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起高20 cm、宽60 cm的高垄[6]。三是田间管理。定苗后追施1次发棵肥,施粪肥15.0~22.5 t/hm2,或尿素150~225 kg/hm2,草木灰1 500 kg/hm2,随即浇水。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莲座后期适度控水“蹲苗”。根外补钙是有效又直接的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的办法,通常从白菜莲座期开始,每7~10 d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和50 mg/kg萘乙酸混合液。同时做好追结球肥、灌心肥。在收获前7 d不要再浇水,以提高耐贮性,防止裂球。贮藏用大白菜在收获前10 d束叶[7]。四是病虫害防治。细菌性病害要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然后及时用药防治,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真菌性病害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6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发病时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参考文献

[1] 李永辉,杨金兰.中原地区越冬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2,25(5):60-61.

[2] 郑彩凤,金明建.花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0(10):12-13.

[3] 朱品芬,郭建英,张仕莲,等.山地小青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J].云南农业科技,2010(6):17.

[4] 冯文生,潘艳红,王志强.丝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2(7):45-46.

[5] 曲云燕.烟台市夏秋季香菜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09.

[6] 李秀英,张艳茹,孙立,等.大白菜春季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120.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 羊肚菌 人工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87-02

羊肚菌过去只能依靠野生,产量很少,采集十分困难。直到2012年我国才首次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随后在我国河南、云南、陕西、湖南及四川各地等,出现了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的报道。灵石琳琅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对羊肚菌室内栽培进行研究,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于2015年对羊肚菌从菌种制作到大田栽培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人工栽培技术。

1 菌种制作。

因羊肚菌较其他食用菌的菌种栽培适应性差,特别是异地栽培稳定性差,建议分离当地品种而且菌种隔年使用效果不好,有变异现象,所以最好每年分离驯化。

制种注意事项:羊肚菌的菌种性能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退化、变异、生霉,这给羊肚菌的菌种制作和生产栽培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其菌种分离方法和育种手段及栽培管理技术与其他食用菌也有大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控制菌种传代,因为无论是母种还是原种栽培种,若违反技术要求,多传一代就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不长子实体,因此,母种只能经过原种再到栽培种,经过一次流程、三次破菌愈合才能保证质量,若超过三次以上的菌丝断裂而重新萌发的新菌丝,就会失去或降低酶的分解作用,就会出现抵抗力差、易生杂菌,不出菇。

1.1 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

黄豆芽500g,(煮汁)白糖20g,琼脂20g,羊肚菌基脚土50g,水1000ml;

马铃薯200g,(煮汁)白糖20g,琼脂20g,蛋白胨0.5g,水1000ml;

栎木屑500g/黄豆芽500g,(煮汁)白糖20g,琼脂20g,蛋白胨0.5g,水1000ml;

操作过程:将上述配方任选一组,将木屑或豆芽,用1000ml水煮30分钟后,过滤取汁,并将蒸发不足的水补足1000ml,然后加入其它所需原料,煮至融化后,按母种制作常规操作方法分装于18×182mm或20×200mm试管,塞上棉塞进行正常灭菌。

菌种分离:首先准备好母种培养基、无菌接种箱、恒温培养箱、冰箱、高倍显微镜等必要设施。因各地羊肚菌生长季节、时间、品种不同,应根据当地羊肚菌生长季节,趁羊肚菌生长旺盛时开始做菌种分离工作。采用菌脚土壤直接分离方法,难度在于羊肚菌菌丝要靠一种与其共生的助生菌才能出菇,这种助生菌长期活动在土壤中,没有制种经验的人很难分辨出来。将羊肚菌生长的地方先去掉羊肚菌再取周围5公分以内的土,去掉土层表面,把土壤带到无菌接种箱内,进行接种操作前,应先将接种箱内的空间消毒,然后接入备好的试管或培养皿中。具体方法是将基脚土用接种针挑取黄豆大小一块,迅速放到试管内的空白培养基上,每管放一块,塞上棉塞,接完后取出。还有一种是浸提分离方法:将基脚土用无菌水稀释,等澄清后用接种针沾取溶液,接到试管内的空白培养基上,塞上棉塞,按完后取出培养。

分离后,放在12-18℃条件下培养观察,3天后培养基上可萌发出菌丝,这时每天都要仔细检查每支试管的发菌情况及变化,区分和认识各类杂菌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一般7天长满试管。

1.2 原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①栎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15%,石膏1%,过磷酸钙1%,土2%,PH自然。②棉籽壳90%,木屑8%,土2%,PH自然。 ③玉米芯50%、木屑30%、米糠15%,石膏1%、过磷酸钙1%、土3%,PH自然。配好料混合后,按常规食菌原种制作操作方法即可。

2 栽培技术及原理

2.1 栽培季节。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栽培。北方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其他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决定栽培时间,只要气温在8―20℃就可以进行栽培。

2.2 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如①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②木屑7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腐殖土3%; ③玉米芯80%、米糠15%,石膏2%、过磷酸钙1%、土2%,PH自然。以上3种配方,任选1种即可。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调至60%。采用17cm~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g,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进行栽培。

2.3 栽培方法。大规模生产可选用套袋栽培、室内床栽和野外床畦栽培,现分别加以介绍。

2.3.1 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可排放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然后覆土3~5cm,覆土后表面再盖2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一般灵石县4月20日至5月10日之间出菇最佳。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时就可采收。

2.3.2 室外脱袋栽培。选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1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3 羊肚菌栽培管理

3.1 发菌管理。羊肚菌袋播种后置暗室发菌,温度控制在18-22℃.一般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当菌丝满袋后再继续培养5-6天,使基内菌丝量增多,然后脱袋覆土出菇。野外床式栽培主要是抓住季节,利用自然温度,再通过人为加以调控在3-18℃之间,以8-12℃最佳。畦床栽培后每隔10天揭膜通风1小时,以后管理是保持覆土潮湿不干裂即可,还要防止牲畜践踏,在畦周围设围栏,同时喷洒石灰水和敌敌畏杀虫剂进行驱虫。但千万不可使药液流入料内。

3.2 出菇管理.羊肚菌袋式栽培脱袋覆土后在正常气温下约一个月即可出菇。野外畦床栽培到第二年3月中旬气温上升到12-18℃时羊肚菌子实体才开始发生。从栽培到出菇这一阶段主要是保持床面覆土潮湿。具体管理是经常用喷雾器向表面覆盖树叶上喷水,一般应保持栽培料50%--60%为宜,只宜少而勤,切不可使多余水分流到料内。在菌丝布满料面后需大量喷水刺激发茹,一般保持高湿24-36个小时的刺激,每天喷水3-5次。当有部分子实体出土时,应去掉部分树叶,喷洒少量水,如盖膜应将两头掀起,保持空气新鲜,菌料湿度保持到50%-60%,空气湿度保持到85%--95%。几天后羊肚菌可大量长出。灵石县羊肚菌盛产期在4月至5月底之间,温度在12-18℃是其生长高峰期。

3.3 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期都会发生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若发生虫害,在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

参考文献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6

关键词:茭白;品种与种苗选择;繁育栽植;田间管理;浙江台州;黄岩区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蔬子,南方地区又名水笋,系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其蔬菜食用的部分为肥嫩的肉质茎。我国栽培茭白较广,以长江流域以南水泽地区栽培较多,南方地区在湖边、沟边及水田有少量栽培。茭白肉白质嫩,清甜可口,品质优良,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特种水生蔬菜。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发展,黄岩区一年双熟菱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1991年以来,采用棚膜覆盖栽培后,形成了地方特色栽培技术,以夏季茭白为主的两熟茭白栽培方式成效显著[1]。现将黄岩区茭白两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整地

双季茭白对土地要求不严格,但为了优质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多、不漏水的黏质土壤。因茭白一生都在浅水中生长,对水源、水质要求较高,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的田块种植。整地要求田平、泥烂、田埂不漏水,并加固加高至25~30cm,施肥后土壤深翻20cm 左右,耙细,整平。整地后灌水3~5cm待种。

2品种与种株选择

棚栽茭白宜选择耐低温弱光、适宜设施栽培的早熟品种,要求该品种抗病性强、孕茭稳定,茭肉粗长、白净、糯口、味鲜,以夏茭为主的高产品种。黄岩地区主栽品种有黄岩双季茭白、浙茭2号、浙茭3号等。黄岩双季茭白品种一般在夏茭采收中后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田间选择留种植株。要求种株外表必须与所选品种的典型特征相符合,同一墩分蘖生长较整齐,薹管短,结茭部位低,孕茭早,茭肉白嫩、光洁、粗壮,成熟度较一致。

3繁育栽植

选已孕茭(拇指般大小)且茭壳白净、饱满的茭株作留种株。选定留种株后挖开植株四周的泥土,以刚露出植株底部薹节为宜,以促使植株基部抽发新的分蘖。待已孕茭白未老时在叶枕上方约5cm 处割叶,促进分蘖,过10d左右待新抽苗5cm时再齐茭头割第2刀,新抽的苗长到30~40cm时即可移栽种植。浙茭系列品种需寄秧露地育苗,冬季露地生长,清明前苗长15cm左右时第1次分株繁育种苗,分株时一定要整墩挖出用刀劈开,3~6株一把,不能用手掰。一般过20d再进行第2次分苗,分苗后根据分蘖多少可进行第3次分墩。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定植,黄岩双季茭白品种株距35~40cm,行距80~100cm,宽窄行种植,栽3.0~3.3万穴/hm2,定植种苗1~2株/穴(视种苗分蘖数多少而定)。浙茭品种株距35~40cm,行距100cm,栽2.7~3.0万穴/hm2,定植种苗3株/穴左右。定植时选用生长健壮、根系白盛的植株作种苗。过长的种苗要截去上部叶片,保持35 cm左右,以减少叶面水分挥发,有利于种苗还苗成活[2,3]。

4大棚建造与管理

在12月底至翌年1月上旬,齐泥割除茭白地上部枯萎植株后,霜冻之前搭棚盖膜。采用简易钢架大棚或毛竹搭架棚,大棚、中棚、小棚3种长度依田块而定,但不宜超过60m,以利两头揭膜通风。天气温和时棚架两头通风;天气晴好、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揭边膜和两头通风;低于15℃时需盖膜保温。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加强通风炼苗,培育壮苗,减少小苗孕茭率。小棚一般在3月下旬揭膜,大棚清明以后全部揭膜。

5肥水管理

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量大,施足基肥,整地时施腐熟有机肥15~25t/hm2、复合肥375kg/hm2。盖膜后施腐熟栏肥或人粪尿15t/hm2、氯化钾225kg/hm2,或优质三元复合肥375~450kg/hm2、氯化钾225kg/hm2作基肥。追肥掌握“促—控—促”原则,全期追肥4~5次,第1次在苗高10~20cm时,施优质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15~20d后进行第2次追肥,施优质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氯化钾150kg/hm2;以后视植株长势的强弱,每隔10~15d再施1~2次,每次施尿素75.0~112.5kg/hm2。孕茭前7d左右停施,即大棚在3月下旬、小棚在清明前7d停施,否则延迟孕茭或不孕茭。待50%左右植株孕茭后,追施碳铵375~450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可促使茭白粗壮,明显提高产量。注意碳铵不要施在茭墩上,以防止肥害。茭田施基肥后即可灌水,除孕茭期水位稍高些外,其他时期保持水位3~5cm即可[4,5]。

6田间管理

当苗高20~30cm时疏苗定株,分次疏去弱苗、病苗及过密处的苗,个别过密的壮苗可在茭墩根际压泥壅根,最后留疏密均匀的粗壮苗14~16根/墩定株。一般在株高20~30cm时开始耘田,隔7d进行1次,连续耘田2~3次,对硬的田块要进行松土。培士可阻隔阳光对茭白的直射,提高品质和产量。当茭白开始孕茭,即植株茎部发扁、同水面交界处开始膨大时即可培士。培土要分次进行,孕茭1株培1株,随着茭白的膨大伸长不断培土,但培土高度不能超过茭白眼。由于植株孕茭有先后,在采收期还要边采收边培土。结合耘田,及时剥去黄叶、老叶、病叶,剪去叶尖晒干部分,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促进分蘖。注意剥老黄叶时不要连叶鞘一起剥离,否则影响根系及新芽的萌发,造成植株矮化。另外,应及时补缺,确保足苗。在茭白孕茭初期,选晴天16时后喷施极多产400倍液,隔天喷施极多菁400倍液,或极多产、极多菁400倍液混合喷施处理,增产效果显著。

7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防治重在预防,在苗高10~20cm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防1~2次。以后根据病情于发病初期分别用药,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喷药要求用弥雾机或小喷头的喷雾器,以叶面凝结小水珠而不流淌为宜。胡麻斑病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锈病可选用40%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12%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或25%火把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敌速净乳油3 000倍液等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800~1 000倍液喷治。常见的害虫是螟虫,在 12月齐泥割去过冬的残株并清理田园后,立即用稻康或三唑磷乳油喷施根际部及土表,杀死越冬螟虫,减少虫口基数,当苗高20cm左右时(即2月)再喷1次杀虫剂,以后根据虫情,大螟在卵孵高峰期用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喷治,二化螟在卵孵高峰期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治。长绿飞虱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绝虱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治。

8采收

当茭株心叶短缩,基部膨大呈塔形,地上部左右2片外叶的叶枕(茭白眼)收缩到基本相平时即可采收。发现雄茭、灰茭及短缩株时应及时拔除。

9参考文献

[1] 李挺,陈可可.茭白塑料棚覆盖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1(2):42-43.

[2] 徐洪根.蔬菜大棚栽培茭白技术[j].广西蚕业,2006,43(1):46-47.

[3] 梁景玉.双季茭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1):27-29.

[4] 曹涤环.双季茭白的高产栽培[j].特种经济植物,2004(2):34.

[5] 张仁惜.茭白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06(3):22.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7

关键词 白菜;栽培技术;贵州威宁;哈喇河乡

中图分类号 S6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36-02

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分为大白菜、小白菜等,自古享有“菜中之王”的尊称。其营养丰富,吃法多样,易种植,效益好,耐贮运,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消费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在白菜栽培方面,人们要求一年四季都吃上新鲜的白菜,传统的秋播、冬贮菜吃半年的栽培方式已成为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春季耐抽薹结球白菜新品种和耐热新品种的育成,以及设施条件改善,目前白菜实现了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市场。特别是大白菜的反季节栽培,周期短、效益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受菜农的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威宁县哈喇河乡白菜种植面积约200 hm2,平均产量82.5 t/hm2,按0.6元/kg计,产值可达49 500元/hm2,投入成本12 300元/hm2,纯收入37 200元/hm2。特别是国内大白菜的供应在6—9月较为紧张,此时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生产夏秋反季节大白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将哈喇河乡白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实现当地大白菜的优质生产。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不易抽薹、耐热、抗病的夏秋大白菜品种[1]。近几年来,当地共引进省内、外选育的35个优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种,如在夏秋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有高抗王AC-2、高抗王AC-3、兴滇2号、兴滇4号、兴滇14号、福禧2号、福禧3号等,春夏之交栽培的品种有日本春黄白、小杂55和小杂56等。日本春黄白等春夏品种的叶色为黄白色,叶球顶部平齐,生长期80 d左右,单球重达1.5~2.0 kg,产量为82.5 t/hm2,净菜率高,整齐一致,抗病性强,品质优,肥水充足时也不易抽薹。

2 整地施肥

应选择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良好的地块,深耕30~40 cm,晒土7 d,使地平、土细碎。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过磷酸钙450~600 kg/hm2或复合肥450~600 kg/hm2。

3 适时播种

哈喇河乡各村栽培白菜都习惯于直播,很少采用育苗移栽,但都要很好地把握播种时间和采收时间。播种过早,若管理不善时易在生长前期发生抽薹;播种过晚,则与正季白菜同时上市,失去反季节栽培的意义及市场优势[2]。在哈喇河乡河谷地区,春夏品种一般适合于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此时正是威宁县和周边地区缺菜季节,产品不需远销,而在半凉山以上地区过早播种会因生长积温不够而生长速度慢,产量低或抽薹开花而影响品质。对于夏秋季节上市的品种,一般只适合在半凉山至凉山盛夏气温冷凉的地区栽培,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品上市季节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品主要销往威宁、六盘水至贵阳一线及周边乡镇。

4 合理密植

播种或定植菜苗时注意将种子和秧苗与肥料隔离,以免烧根或烧种。为保证苗齐苗壮,直播时按行株距40 cm×40 cm挖窝,每窝用种子8~10粒,出苗后陆续将弱苗除去,最后定苗时留下最好的一个单株。开沟或挖窝时最好每6~8行留除一走道,走道宽20 cm,以便于田间管理。

5 田间管理

5.1 及时补苗或补种

育苗移栽的菜苗在定植后每天浇1次水,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定植后5 d检查菜苗生长状况,如出现缺苗或死苗,应及时补苗,确保齐苗[3]。直播的在播种后6~7 d检查出苗情况,若发现缺窝断行或受病虫害危害而出苗不整齐时应及时补播。

5.2 中耕除草

在大白菜结球前期中耕除草,一般于浇水后或者雨后进行[4]。为不伤及根系,促进大白菜生长发育,应掌握适宜的中耕深度,同时也可避免造成伤口而引起软腐病病菌侵入。

5.3 肥水管理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结合浇水合理追肥。定植成活后为促进根系与叶片的正常生长,进行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腐熟清粪水22.5~30.0 t/hm2作提苗肥。定苗后和植株封行前,各追施1次重肥,追施腐熟人畜粪尿30.0~37.5 t/hm2或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收获前20 d不得追施速效氮肥。结球前期及中期叶面喷施2次0.2%磷酸二氢钾液,天气干旱时浇水,确保土壤不缺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涝,做到雨停水净[5]。为防止白菜开裂,采收前1周停止浇水。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大白菜的目的。

6.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①病毒病。加强肥水管理,降低土温,培育壮苗,增强菜苗的抗病力。为减少人为接触传播该病害,应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20%病毒A交叉喷雾。②软腐病。为避免伤口害虫带病而感染,应及时防治虫害。注意排水,不偏施氮肥,不施含病残体的堆肥和未腐熟的农家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7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交替喷施于接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隔7 d喷1次,连喷3次[5-6]。③黑斑病、白斑病。进行种子消毒,提高种子的抗病性。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积水,适当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叉喷雾防治,1周喷1次,连喷3次。④霜霉病。做好田间排涝工作,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用4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隔7 d喷1次,连防3次。

6.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①菜螟、菜青虫。在发生程度较轻时可通过人工捕杀减少害虫密度。发生初期用25%快杀灵2 000倍液、20%氰戊菊脂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交替喷雾,连喷2次。②蚜虫。用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5%大功臣1 200倍液交替喷雾[5-6]。③黄条跳甲。用2.5%功夫3 000倍液、48%乐斯本1 000倍液交替喷雾。

7 适时采收

夏秋反季节大白菜的收获期正值高温、多雨时节,应适期采收,否则会导致发生软腐病。采收过晚,会因裂球而影响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6]。因此,适时采收是夏秋大白菜高产高效的保证措施。

8 参考文献

[1] 吕霞,魏澜涛,张渊,等.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40,44.

[2] 纪翠红.夏阳大白菜高山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204-205.

[3] 潘静,颜曰红,袁斌.越夏反季节大白菜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4):33-34.

[4] 王振,季善秀,张慧.夏伏白菜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3):34-35.

[5] 李桂莲,王天文,董恩省,等.威宁地区夏秋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5(4):22-23.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8

摘要介绍了薄皮甜瓜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育苗、栽培基质准备、整地挖槽、滴灌系统铺设、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供甜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薄皮甜瓜;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银川市兴庆区的薄皮甜瓜皮薄、味甜、浓香,作为馈赠亲友佳品非常畅销。2009年1月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薄皮甜瓜效益21.0万元/hm2左右,第2茬7月栽培秋番茄效益31.5万元/hm2左右,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财源[1-4]。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节约成本,可省肥30%~50%、省水5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一次建槽长期使用;减少病虫害发生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在不适于一般农作物生长的地方进行农作物栽培。现将薄皮甜瓜地下式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当地的望远三号(俗名一窝蜂)或其他薄皮甜瓜品种。种子用0.1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后捞出,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4~5h,将浸后的种子用干净湿纱布包裹,置于28~30℃条件下催芽,12h用温水淘1次,24h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育苗

薄皮甜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用于一切土壤上建的温室。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基质中加入多菌灵80g/m3、敌百虫60g/m3,充分混匀,盖膜闷1d,装入穴盘中排入苗床。定植前30~35d播种为宜,每穴播1粒,种子平放,播后覆1.0~1.5cm营养土,覆膜。床温白天28~30℃,晚上18℃;出苗后白天20~25℃,晚上13~15℃;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晚上12℃,苗龄30~35d。也可定购已育好的穴盘基质苗。

3栽培基质准备

基质主要用玉米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也可),晒干并铡成1.0~1.5cm长碎料。加水至含水量达80%以上,堆成大堆进行发酵,夏季一般30d左右发酵好。在发好的秸秆中混入发酵好的牛粪制成有机基质,以炉渣作为无机基质。按有机基质∶无机基质为6∶4的比例混合制成栽培基质。

4整地挖槽

挖深20cm、宽48cm的槽,槽间距90cm,长度

5滴灌系统铺设

在基质槽内滴灌管南北向顺槽铺设,输水管沿走道东西铺设,若温室长度超出管道最大铺设长度,则由中部通过三通向两头输水滴灌。输水管选用直径为25~50mm的防老化PE黑管,滴灌管选用内镶式滴灌管,滴灌间距为45cm,输水管与滴灌管用旁通连接。滴灌管采用单行线布置方式,按双行中间布置。

6定植管理

先铺地膜,在1月上中旬移栽。应用滴灌进行水分管理总原则是每天滴约1h,苗期以控水为主。开花前根据地墒、气象等因素适时浇水,初花期和坐果期要控制灌水,防止茎蔓徒长,引起化瓜。当绝大多数甜瓜坐住后,应加大灌水,以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甜瓜采用基质栽培,10d左右追施1次液体肥料,以冲施肥为主。在伸蔓期应加大追施液体肥料量,总量控制在1 500~3 000kg/hm2液体肥。全生育期不施用固体肥料。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摘心,促母蔓上的腋芽迅速萌发子蔓,选留1条长势旺盛子蔓促其生长,并将子蔓吊起。当子蔓在7~8片叶时,促孙蔓生长,选留子蔓上连续发生2条孙蔓留瓜,瓜坐住后留瓜后2片叶摘心,一般每株留连续坐瓜并且果型端正的甜瓜2个。当雌花开放时,用丰产剂二号涂抹花柱,进行保花保果。

7病虫害防治

甜瓜主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和蚜虫。定植前进行温室消毒。一般白粉病选用50%的翠贝干悬浮剂225~300g/hm2防治,或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喷雾时提倡与三唑类混用或轮用;蚜虫用黄板诱杀或用蚜蝽净或吡虫啉防治,一般每7~10d喷1次。

8采收

6月底至7月初头茬瓜成熟,应及时采收。甜瓜采收完后及时拔蔓。

9参考文献

[1] 严兴蓉.温室甜瓜无土栽培技术规程[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5(9):46-47.

[2] 赵宏儒,刘建英,张彦萍,等.反季节基质无土栽培甜瓜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204-205.

[3] 冯烔鑫,伊鸿平,王登明.甜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5(1):37-38.

上一篇:安全隐患排查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