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02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1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内涵

校本研修,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由学校组织、教师实施、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的实践改善活动。校本研修中的“校本”强调“以校为本”,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一)为了学校。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为目标。研修是手段,“改进”才是目的。无论成果大小,只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教学,就是有价值的校本研修。

(二)在学校中。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本校教师,研修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等都由学校内部教师来完成。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也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

(三)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对象是学校内部和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而非外部强加的“他人的问题”。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要以学校资源为基础,依托学校现有的条件,在学校能力范围内组织开展。“研修”强调教师的“研”和“修”。教师既作为研究者研究学校与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作为学习者在研修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和提升。

二、校本研修的方法步骤

在实践中,校本研修的方法有很多:从教师角度看,校本研修的主要途径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分享、专家引领等。从学校角度看,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有:集体备课、教材与教学分析、听评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一课多上)、教学微技能研究、教学论坛、典型案例分析、专家报告与点评、基本功考核、教学检查、师徒结对等。从科研角度看,校本研修可以单一或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比较法、文献法和实验法等,但往往以行动研究为主。研究步骤为:诊断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指导问题解决的教育理论,提出初步研究设想;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目标、方法、问题改进策略及实施时间表;理论指导实践,分步实施问题改进策略,观察实践改善效果,根据需要调整问题改进方案,在行动中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反映整个问题改进过程,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校本研修的有效运行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促进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称评定等挂钩,发挥制度的制约、保障和促进作用,能够从外部督促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但目前校本研修落地乏力,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并没有实实在在开展研修,而只是填写《校本研修记录册》“交差”。要想使校本研修取得实效,还需教科研和师训部门对教师校本研修加强针对性指导和督查,提高教师做研究的认识和能力。

(二)学校要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支持。首先,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研修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校应通过建立校本研修激励制度、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为教师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开展校本研修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组织教师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为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支持。

(三)教师要把校本研修落实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实践中,教师应避免以下误区:一是将校本研修等同于一般研究,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研究结论泛化,无法指导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二是将校本研修等同于个人反思,重实践轻理论,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后续跟踪和理论印证,仅凭个人主观印象和同行经验,轻易“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校本研修,需要教师时刻把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目标,从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这一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改善的指导作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方法,使校本研修“既有即时效果,又有持续效应”。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2

近年来,全国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反映了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与回归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以及忽视国学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等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研究与构建有效的国学课堂模式。历经十一年三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构建了国学课堂教学的“三环七步”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第一,建立适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

第二,检验该模式能否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学生对国学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知书达礼、品行端正、儒雅大方;

(3)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古文与诗词,识字量、记忆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较同龄儿童具有较大优势。

三、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本模式的操作系统: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背诵。其中的“三环”指“温故”“知新”“致用”,“七步”指 “回顾”“展示” “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

1. 三个环节

温故: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总会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知新: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指教师讲授新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顺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文意。

致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启发下,把经典承载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引导以后的生活实际。

2. 七个步骤

(1)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展示: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已学知识。

(3)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分层次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加深理解和记忆,是“七步曲”最重要的一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读准: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同桌对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古文的字音读准。

②读通:通过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生或生生对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把古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读出韵味:将声、像、文融于一体,引领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

(4)悟意: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文字,教师相机点拨。

(5)博引:教师引入声、像、文等多种形式,旁征博引,将学生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境界中,深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6)导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多读多思,将国学文化中的智慧哲理、道德准则、处事方法等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客观地接纳并导行。

(7)成诵: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反复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它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效地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精炼而特别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进行熟悉和掌握,积累语言,以达到需要表达时能够脱口而出,下笔成章。

(二)模式创建过程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创建起来的,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探索和建模;运用和检验;完善与确定。

1. 探索和建模

我校于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经典文化诵读实验,全校一至六年级每天安排10分钟的短课和每周一节40分钟的常规课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实验教师各展所长,总结出各具特色的诵读方法,成为我校国学课堂模式创建的基础。

专家的指导、特级教师的示范、频繁的校内外研讨以及全校国学教师大练兵、国学赛课活动等,使国学课堂模式逐渐有形。我们总结归纳了课堂教学三大环节:“温故”“知新”“致用”,这就是国学“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最初的框架。

2. 运用和检验

我们围绕是否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等问题进行比照和衡量,丰富了三大环节的操作步骤,即“回顾、展示、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并在全校的国学课堂推行这种模式,以检验这一模式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我校开始着手开发国学校本教材,2007年编写出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3. 完善和确立

我们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发现儿童集体诵读的效果远远超过个人诵读。有了集体就可以玩出很多读背的花样,如:拍手读背、打节奏读背、比赛读背、你应我和、据画背、据意背,配以快板、动作、舞蹈的表演背,还有唱游展示、吟诵展示。学生在集体氛围中诵读的时间更长、热情高涨、兴趣也更浓。

特别强调的是,“三环七步”模式中的读背比重是比较大的,因为小学生经典学习主要是以语言积累为主。按照我们的实践,读背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占用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而在理解和导行层次上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占三分之一。

教师们在运用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时,不断改革与创新,他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出现了国学课堂的多种变式。

(三)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实践。我校经过多年实践、反馈、修正、完善,证明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可生效功能较显著:本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兴趣;运用本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由知及行,德行合一,提高品德修养;本模式的教学能够让儿童积累大量的古诗古文,在识字量、记忆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等方面较同龄儿童有较大优势。

四、研究的效益与展望

1. 取得的效益

本校由于建构和有效运用这一模式,国学经典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也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我校自主研发的国学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荣获广州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确定为“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指定用书”,面向全国发行。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示范基地暨东方少年国学院”、广东省书香校园。研究国学课堂模式的语文科组获得2011 年“广州市学习型组织标兵班组”称号。由我校牵头,联合汇景小学、石牌小学组建的《新课程背景下强化经典文化教育团队》被广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广州市首批创新学术团队。我校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在香港、台湾、北京、山东、江苏等地交流并被推广、借鉴。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国学经典教育成效。

2. 存在的问题

“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其一是古文晦涩艰深,儿童年龄较小,认知及理解能力有限,在引导学生悟意时如何把握尺度;其二,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国学教育的深入。

3. 今后的设想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3

⒈开发校本教材是对国家教材的必要补充

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家通用技术教材,有利地保证了通用技术课程在全国的有效实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规范、最新鲜的材料。因此,基层学校开发通用技术补充的校本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校本教材不能取代国家统编教材,但能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更加适合校情学情。

2.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一线教学编写教材

一线教师经过一定的培训已经掌握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国家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情况非常熟悉,可结合地方特点、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情况来编写教材。经过两年的教学后,我们根据实际教学的需先后用卷子纸印了《工程制图补充知识及学案》、《创意钟表制作实验记录报告》等,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用技术校本教材开发及使用的步骤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问题,即“如何开发、如何撰写、如何滚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1.明确特点定位

我们把通用技术校本教材定位在“教学辅助、资料补充、实验记录、过程评价”。“教学辅助”说明了它不能替代国家统编教材,只能作为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必要的补充;“资料补充”要求了教材内容应该加入一些适合我校学生学习需求、拓宽视野的相关知识和资料;“实验记录”突出了技术课程特色,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步骤记录下来,兼具实验报告的功能,便于记录反思改进;“过程评价”明确了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设计制作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给出激励性、发展性的全过程评价。

2.搜集甄别材料

明确目标之后,就是要根据校情和学情进行材料的筛选了,这里指的材料包括阅读文字图片材料、学生实践项目、练习题等。我们先后购买了杰姆斯·伽略特(英)编著常初芳译的《设计与技术》、孙世强主编的《技术与设计》等相关书籍,在果壳网、极客网、悠悠创意花园网等网站搜集相关资料,在中国知网下载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与多学科教研组座谈,探讨学科整合的内容。这些工作极大的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掌握了大量一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为保证撰写质量、甄别材料打好了基础。

3.精选按需编写

校本教材宜精不宜多。校本教材是“教材”,教师要去实施,要去教学。所以,一定要有质量,要精益求精。在教材内容上,我们按照田校长提出的“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的要求,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形成专题化模块。经过精心筛选创新案例,加深加大了发明创新教育的内容,加大了与研学整合的内容,渗透了部分选修模块的一些经典教学内容,案例和项目选择加大了与物理、语文的整合力度。

“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是我们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正文前设计了课程构架的介绍、学分认定办法、开放实验室介绍,让学生先了解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方法。在各章节的撰写时,分出“本章导学”、“高中学业水平考查要求”、“补充案例资料”、“实践活动”、“当堂检测题”等几个部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印刷下发使用

经过艰辛的编写过程,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印刷下发使用的环节。2011年我们印刷了两本必修校本教材和《CAXA实体设计》、《电子控制技术》、《DV影视创作技术》3本选修校本教材、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编辑了1本发明创新竞赛课程教材《创新设计与制作》,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系列校本教材。

在使用中,我们特别突出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所提升。

5.记录反思修订

经过了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使用,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教材中或多或少的问题,就到了需要修订改版的时候了。我们在学生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学生征求教材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如我们在改版的时候就接受了学生减少单元练习题数量和改为彩色图片的建议,第二版教材在使用中学生反映就更好了。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4

关键词:课务管理系统;时效性;算法步骤;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24-03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课务管理、考务管理等多个管理单元。课务管理主要包括开课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课表、教学校历的制定以及学生选课、上课有关的其他业务工作。[1]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和教师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教与学过程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各种信息量也成倍的增长,迫切需要课务管理系统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做到管理的规范、科学和快速。从而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还为学生注册和选课等提供了便利。

当前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集中在学生选课过程的研究[2],对课务管理系统本身构成重视不够,造成管理环节脱节;同时对过程管理中的时效性及时序限制考虑不足。该文接下来对课务管理系统模块进行设计,并对其中的时效性需求进行分析;接下来讨论其实现的流程及算法步骤。

1 课务管理系统设计

1.1 结构设计

本文高校课务管理系统设计为5个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课程管块模块、选课管理模块以及调课管理模块,构成一个有机体,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用户及其属性、权限进行管理。包括设置系统管理员、院系教务员,进行教师、学生的基本信息及角色的设置管理:比如设置用户默认密码,添加、删除用户权限等等。

2)班级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班级静态信息及动态变化的整体管理。包括以院系为单位实现班级的编号,管理班级学生总数、专业等属性静态信息;以及班委、班主任变化等动态信息的管理和统计等功能。

3)课程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课程静态信息的管理。包括课程的分类管理,如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基本信息描述、开课计划、以及课程大纲和周历的管理等。

4)选课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学生选课和教师开课、选课确认等过程管理。包括教师开课计划、类别的管理,学生选课确认及选课信息调整等过程管理;学生交互选课过程管理及选课的实时统计功能。

5)调课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实现教师调课、学生调课或者学校调课等调课事由的管理,调课的时间和地点管理以及调课统计管理等功能。

用户管理、班级办理、课程管理模块侧重静态信息管理,是选课管理和调课管理的基础;选课管理和调课管理侧重过程管理,需要考虑其时序及时效性。

1.2 时效性需求

通过系统调查与分析,课务过程管理涉及学校及院系的教务员、教师、学生三个角色,其动态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选课及调课过程管理,有着严格的时序及时效性限制。

1.2.1 选课过程时效性需求

理想的选课系统,能够组织好教师、课程、学生三者的关系:对学生而言,可以方便的选课、加课、退课;对教师而言,可以实时的了解自己所承担的任课情况和选修的学生人数;对教务而言,可以随时查看课程的备选情况,以及调整课程和老师的相关信息。其选课过程中的时效性需求及角色关系如图2所示。

其时序关系概述如下:

1)教务员首先设置教师开课、学生选课、选课调整等工作的时间段;并对其过程进行监督和通告。

2)教师收到教务员的设置通告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课工作;通知学生可以选课,并接收学生选课信息的提交通知。

3)学生收到教务员通告和教师开课完成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初选工作;并等待教务员和教师的选课反馈通知。

1.2.2 调课过程时效性需求

教师、学生、教务员都可以申请调课,但必须不得擅自调课,比如需要提前2周提出申请,且有正当的调课理由等;才能确保正常的教学次序。在调课过程中的时效性需求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以教师申请调课为例,其时序关系概述如下:

1)管理员首先设置允许调课的时间段;并对调课过程进行监督和通告。

2)教师提出调课申请,若在允许时间段内,调课管理做出教室和时间安排。

3)初步调课安排通知学生,学生是否有活动冲突,做出反馈相应。

4)若学生不存在冲突,则教务员受理此次调课。

2 系统实现

以选课为中心的课务管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该文针对其中选课管理和调课管理的时序性需求,探讨其工作流程和算法步骤;整体过程的实时性可以通过手机短信[3]、邮件、qq等多种方式实现即时通知。

2.1 选课管理

选课过程管理其工作流程设计如图4所示,其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1)判断是否在处于学生选课的有效时间段内,如超出有效时间段,则不允许选课,否则执行步骤2)。

2)若存在可选课程,学生完成课程的初选工作(在教师未审核前,可以多次选择、重复提交);否则执行7)。

3)学生提交初步选课结果,若课程人数受限,执行步骤4),否则步骤7)。

4)学生填写申诉原因,如有正常原因,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5)。

5)教物员受理,如果不通过,则执行2),否则执行6)。

6)教师依据意见,及时作出课程调整,通知学生选课成功。

7)选课结束。

2.2 调课管理

调课过程管理其工作流程设计如图5所示,其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1) 判断是否在处于调课的有效时间段内,如超出有效时间段,则不允许选课,否则执行步骤(2)。

2) 若存在可选课程,学生完成课程的初选工作(在教师未审核前,可以多次选择、重复提交);否则执行7)。

3) 学生提交初步选课结果,若课程人数受限,执行步骤4),否则步骤7)。

4) 学生填写申诉原因,如有正常原因,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5)。

5) 教物员受理,如果不通过,则执行2),否则执行6)。

6) 教师依据意见,及时作出课程调整,通知学生选课成功。

7) 选课结束。

3 小结

本文设计了一个课务管理系统,并针对其中的时效性特征,讨论了关键技术和算法步骤;能够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及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明江.优化课务管理过程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25.

[2] 王素美.信息集成环境下的选课系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7-190.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5

关键词: 新版课标;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实验版课标;社会适应;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 807.0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1-0034-04 文献标志码: A

新版课标的修订是在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制组专家、教研部门,以及学校教师,认真总结10年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逐步修改与完善起来的。此次课标的修订,历经了中小学教师的实验和课程研制组专家的调研,在全国广泛征求教研员、学校教师等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与完善起来。新版课标作为指导学校体育教师如何正确认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指导性文件。那么要怎样使学校教师在2012年9月能够依据课标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设置和选择教材,并进行较有效的备课、上课、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需要各市区(县)教研员和学校教师尽快了解课标并进行研究,特别要理清课标中设置的“课程内容”部分相关内容及操作方法。学校教师如果在这部分的内容和步骤搞清楚了,就能在实践中依据“课程内容”中4个方面的每一目标、内容与评价等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小学3个水平和初中1个水平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评价方法,以利于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1 新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有哪些不同

为便于学校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标,研制组的专家在原实验版课标反映最多的“在课程内容上如何设置和选择具体教学内容及如何设置和选择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些新变化要怎样让教研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清晰了解到,下面着重从新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在“课程内容”4个方面(或5个领域)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修改部分的内容与操作方法,让学校教师尽快熟悉,研究新方法、新手段,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1)运动参与方面的区别(见表1);2)运动技能方面的区别(见表2);3)身体健康方面的区别(见表3);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区别(见表4)。

2 新版课标在修订后的“课程内容” 部分更加完善,为学校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指明了方向

新版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有了较大的变化,从10年的课程改革来看,广大教师在实施时最大的问题是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泛化,特别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知道要如何选择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备课和上课。这次修订的课标主要根据10年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充实了课程内容,将目标、内容、评价组成了课程内容体系,使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更加清晰,有利于理解课标,更好地指导课程实践。

2.1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更加清晰,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指导

新版课标将实验版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将5个学习领域调整为4个学习方面,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2个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的课程内容。这种整合,一方面通过减少课标中的某一领域来控制课程内容的项目数量,另一方面通过适当降低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来保证所学项目学会、学好。

新版课标实验版课标区别点

运动参与方面(一) 运动参与方面目标: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水平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

运动参与领域(一) 领域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内容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2)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3)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如多功能健身器或床、桌、椅等)进行体育活动 。

一、相同点: 1.两版在运动参与方面均设置2个领域和2个水平的学习目标 2.两版在运动参与方面设置了使学生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等

二、不同点:

1.两版设置的水平目标在内容和要求上有些不同,如新版减少了“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 这方面知识

2.两版设置的学习内容在难度上不同。新版注重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与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实验版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以及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这些方面能力

3.两版在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参与部分的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如新版课标在水平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评价要点和方法等方面,其步骤清晰、便于教师参照运用;实验版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只留给学校教师创造性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基本框架

三、两版实施途径:

1.各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由体育组长组织研讨,理清课程内容 (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参与部分的有关内容和要求

2.由体育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针对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参与部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规划相关部分的水平计划,制定具体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学校教师根据教研组规划的水平计划,结合学生情况,制定相关部分的理论和实践课单元与课时计划,通过室内理论课或室外实践课来达成各个学习目标

二、运动技能方面(一) 运动技能方面目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水平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

水平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出修改

二、运动技能领域(一)

领域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目标1: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

内容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了解基本技术的知识;(2)了解简单战术的知识;(3)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

水平目标2:观赏体育比 赛

内容标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观看并讨论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2)观看并讨论电视中的体育比赛和表演

一、相同点:

1.两版在运动技能方面均设置5个水平学习目标

2.两版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均体现了对体育运动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不同点:

1.两版在运动技能方面设置的水平目标在要求上不同

2.两版设置的学习内容在难度上不同。新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能力等;实验版课标重视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的学习和观赏等

3.两版在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技能部分的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如新版课标在水平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评价要点和方法等方面,其步骤清晰、便于教师参照运用;实验版课标在操作层面只留给学校教师创造性地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基本框架

三、两版实施途径:

1.各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由体育组长组织研讨,理清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技能部分的有关内容和要求

2.由体育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针对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运动技能部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规划相关部分的水平计划,制定具体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学校教师根据教研组规划的水平计划,结合学生情况,制定相关部分的理论和实践课单元与课时计划,通过室内理论课或室外实践课来达成各个学习目标

三、身体健康方面(一)

身体健康方面目标: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水平目标1: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了解营养、睡眠、吸烟、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如知道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懂得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学会拒绝吸烟、酗酒的方法;了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等

评价要点:对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的关系,或说出2―3种有效拒绝吸烟、酗酒的方法

水平目标2:…… 三、身体健康领域(一)

领域目标:发展体能

水平目标: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内容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通过多种练习(如短距离跑和反复跑等)发展位移速度;(2) 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跑、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3)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一、相同点:

1两版在身体健康方面均设置了4个水平目标

2.两版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学习目标均体现了对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以及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不同点:

1.两版设置的身体健康方面目标在数量上不同(新版2个、实验版3个)

2.两版设置的身体健康方面学习内容在要求和侧重点上不同。如新版课标注重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及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等;实验版课标重视发展学生体能和关注学生身体和健康的意识等

3.两版在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身体健康部分的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如新版课标在水平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评价要点和方法等方面,其步骤清晰、便于教师参照运用;实验版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只留给学校教师创造性地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基本框架

三、两版实施途径:

1.各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由体育组长组织研讨,理清课程内容 (或内容标准)中的身体健康部分的有关内容和要求

2.由体育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针对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身体健康部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规划相关部分的水平计划,制定具体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学校教师根据教研组规划的水平计划,结合学生情况,制定相关部分的理论和实践课单元与课时计划,通过室内理论课或室外实践课来达成各个学习目标。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一)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水平目标: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作出决策。如在篮球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果断作出决策行为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果断作出决策行为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决策的事例。 四、心理健康领域(一)

领域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目标: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内容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2)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了解运动愉的获得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

五、社会适应领域(一)

领域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目标: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

内容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2)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

一、相同点:

1.两版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针对体育运动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合作意识及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

2.两版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目标均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志力、自信心和调控情绪及比赛中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等方面

二、不同点:

1.两版设置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在数量上不同(新版4个、实验版6个)

2.两版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设置的学习内容在要求和侧重点上有些不同。如新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实验版重视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等

3.两版在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如新版课标在水平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评价要点和方法等方面,其步骤清晰、便于教师参照运用;实验版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只留给学校教师创造性地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基本框架

三、两版实施途径:

1.各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由体育组长组织研讨,理清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部分有关内容和要求

2.由体育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针对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部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规划相关部分的水平计划,制定具体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学校教师根据教研组规划的水平计划,结合学生情况,制定相关部分的理论和实践课单元与课时计划,通过室内理论课或室外实践课来达成各个学习目标

在体例安排上,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体例上作了一些调整,即将实验版课标中按学习领域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4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助于学校教师清晰地了解到某一水平在4个方面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法,以便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

2.2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更加明确,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新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描述不只是对一个或多个具体知识点的表述,而是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提出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根据课标的精神,4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课程内容中设置的各类主要内容都需要学习,这些学习内容涵盖着课标中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的6大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类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至于教学中每一类要选择哪些理论知识和哪几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每个运动项目中要选哪些具体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见案例1),这些自就交给学校根据场地器材和教师实际进行规划。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年级、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情况等,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由于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选编教学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性的课程资源,以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常实施。

2.3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在评价体例上更加清晰,为教师制定评价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新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学习评价的体例,使新增的评价方法更加清晰,便于教师实施时参照(见案例2)。这样有利于学校教师根据课标中运动技能方面设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情况,选择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2.4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在体例上为教师实施体育课程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参考

为便于学校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新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体例上作了精心的设置,其步骤清晰,便于学校教师操作时参考与运用。例如水平四运动技能方面(见案例3):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设置的“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教材选择――参照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选择田径类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次;评价方法――针对田径类某一项目,制定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学习目标 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 根据课标中运动技能方面设置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这部分目标,以下列举田径项目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 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针对“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这一水平学习目标,由教研组组织制定田径类三年6个学期具体学习内容。其步骤如下 1)根据学校条件,教研组讨论选择3年教学内容: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 2)教研组规划3年教学计划:根据每学年的课次、每个项目的动作难度,安排6个学期具体学习内容和课次 3)教师备课:根据上课年级查找教研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进行备课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 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 教师在操作时,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具体球类项目,并制定学习内容。如选择篮球项目,其评价方法如下

评价要点 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战术的熟练程度(以下列举篮球项目) 根据学生水平和学习课次,制定篮球项目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在战术中的运用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 评价学生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传切配合等战术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建议: 1)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篮球项目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

2)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考试内容的评价标准

3)考试方式采用达标和技评相结合,教师考前定出相关考试细则

学习目标 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 围绕课标中运动技能方面设置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这部分目标(以下列举田径)

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 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针对“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这方面学习目标,参照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田径类3年6个学期具体学习内容、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

评价要点 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及速度、远度或高度 根据每学期考试内容,制定每一考试内容的评价要点,如背越式跳高成绩的评定

评价方法举例 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 根据每学期考试内容,制定每一考试内容的评价方法,如分组测试,小组互评

注:任课教师根据教研组制订的水平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教学进度、单元和课时计划以及确定考试内容,然后按计划进行体育教学和学习评价。

3 结束语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6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教学策略思想政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76-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推进课程系列教学的过程中,光有课堂的授课、讲述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下放以及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将实践性教学的模式更多地移植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无疑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依托。尤其在新时期,对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 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方案及内容,开展有效的组织准备工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延伸,也是近年来高校政治教学的重点课程,其难度在于课程要求与社会实践、重点时政相结合,切忌浮于表面、脱离实际。因此,广大教师在考量教学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掺入实践课程的因素,即以实践性教学策略为抓手,深化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终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修养与道德文化素养,为其更好地成长、就业和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开展实践性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组织和设计实践课的方案、策略,完善实施步骤,开展前期有效的组织与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如教师要在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统筹起来,为更好地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要制订完善的理论课授课计划表,完善实践课的组织时间、周期、计划与评估方案,对实践课的效果、作用进行预先评测。实践教学要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引导学生们不断地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最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应用水平。

二 实践性课程要贴近实际与学生需求,注重细节的落实与控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实践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学生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启发学生们的智慧与精神,帮助他们切实地提高。如教师可给出几个社会调查的题目或方向,然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参加有效的社会调查,形成系统的调查方案和报告,最后让学生们写出感受与对策。再将调查报告选题发放给学生们以后,教师可组织调查的步骤与流程,引导学生们按照步骤精心调查,得出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然后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社会实践的意识,同时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解决中来。以实践性教学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力求贴近生活实际,锻炼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学的基本诉求所在。

三 广泛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

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路径,应成为广大教师的可行性选择。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理论调查、研究等,也可以全面深化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可利用新生参加军训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到一些国防知识和条令条例,懂得军队里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原则,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了解我们的军队,增强国防意识,时刻准备捍卫祖国。

大凡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实践性教学课程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教师增加与学生们良好关系的机会。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水平也会“扶摇直上”。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教学工作的难点也在于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全面深化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一定可以取得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闵滢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2]贾培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3]陈春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2)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7

【关键词】数字地图;测绘

随着信息采集与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多种计算机相关技术和专业测绘软件进行数字地图测绘已经成为现代地图测绘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诸如全站仪、GPS和影像处理技术等进行地图绘制不仅可以获得精度更高、准确度更高的数字地图信息,还能够极大的节约测绘所需时间,提升地图绘制效率。熟练应用多种测绘技术和测绘软件进行地图绘制是地图测绘相关领域的重点工作内容。

1、数字地图测绘作业方法分析

按照测绘仪器和测绘手段对目前的作业方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字测图以及航测数字成图三类。

其中原图数字化作业方法是指应用多种地图测绘软件,结合计算机硬件和其他硬件工具等在原有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地图数字化绘制。该作业方法又可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两种具体的地图数字化绘制方法。相较而言,后者具有更高的绘制精度和更佳的绘制效果,但是相较于原始地图而言,两者均有所不及。实际应用中常用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的方法对原始地图进行数字化作业。在绘制过程中还会同时使用修测、补测等绘图方法对某些地图区域的地点进行实测并替换原有坐标来提高或修正绘制精度。

地面数字绘图作业方法是指应用全站仪、GPS卫星等测绘仪器对地面测绘参数如地形、地籍要素以及地貌特征等进行测绘、采集,然后通过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对这些测绘参数进行整理并直观显示出来。这种地图测绘方法绘制流程规范、自动化程度高,且地图绘制所需的数据信息准确、全面,可以较好的保证地图测绘的精度与效果。

航测数字成图作业方法主要是指应用航空数字摄像机进行航空实拍,然后利用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对航拍影响进行建模分析和数据处理后获得相关的地图绘制数据,进而使用特定的绘图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的方法。该地图测绘方法绘制出来的地图成图均匀、地图精度高,尤其适用于城市密集区域的地图测绘。

2、MAPGIS地图绘制软件及其特点分析

MAPGIS系统是由我国国内高校和企业基于WINDOWS平台合作研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绘制软件。

该软件的图像绘制架构方案为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很合结构,这种架构方案可以在多信息源输入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处理不同数据类型之间存在的矛盾,兼容性好,可以更佳方便的实现地图数据信息之间的共享。

在系统组织与图形数据管理方面,MAPGIS使用了图形化操作界面,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图形数据的输入、编辑、误差校正以及入库等操作,最新版本的MAPGIS还提供了云存储服务,极大的拓展了数据的存储空间。系统存储数据时会依照属性、关系等方式进行标号、分层、分幅,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图形信息的检索和信息的显示速度,使得数据维护与更新更加便捷与高效。

此外,MAPGIS还提供了版本与增量相结合、面向地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模型,不仅允许用户在地图绘制中对单个实体进行时态演变处理,还能够支持用户利用空间数据模型对复杂度较高的地理区域进行关系性描述。

虽然MAPGIS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相较于其他绘图软件而言,MAPGIS在某些细节处理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如流线输入与修改效果不佳、光栅文件可支持格式和操作较少、出版地图制作等数据交换方方面的输出操作需要与其他软件配合完成等。

3、基于MAPGIS的地图测绘实现步骤

在应用MAPGIS进行地图绘制时需要依次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数据采集与处理。准备好底图是开展底图绘制工作的基础。在进行资料收集与处理时需要根据绘图需求在整体上把握好需要绘制地图的层次与结构,然后按照该层次与结构对相应的底图文件进行扫描、归类和预处理,以确保整个绘制过程的精度要求。

(2)地图图形数据的输入。MAPGIS软件可以支持三种数据输入方式,分别为扫描矢量化输入、数字化仪输入以及GPS输入,即其所支持的数据类型还是较为丰富的。其中第一种输入方法主要用于输入扫描后栅格化处理的图像,该类图像无法直接应用,需要通过矢量化操作转换为可使用的操作输入,该方式是最常用的数据输入方法;第二种输入方法是在地图数据采集装置直接把数据信息数字化然后输入到软件中;第三种方法则是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的数据输入。

(3)编辑与处理。MAPGIS软件支持点元、线元以及面元多层数据编辑,故其工作效率较高,编辑方案灵活,数据处理相对较为简便。但是在某些细节操作方面还有待提升,如栅格处理、线元处理等。

(4)质量检查。该步骤是地图绘制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MAPGIS系统提供误差校正子系统对上述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还支持图形形变修复等操作,可以有效保证绘图质量。

(5)地图图形的输出。该步骤是整个绘图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在应用MAPGIS进行图形输出时需要借助其他软件辅助完成。常用的输出方式为光栅输出,该输出方式下,地图图形首先进行光栅化处理后再按照相应的输出需求执行排版与修饰操作,最后形成输出文件通过输出设备完成输出操作。

总结

总之,在对测绘地图进行绘制时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便捷的地图测绘工具及软件进行地图测绘,以确保测绘精度,满足使用需求,提升地图的实用性,促进地图测绘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浅论测绘地图的绘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2]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

[3]张琛,朱爽.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与技术应用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校本研修步骤及方法篇8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训教材;高职院校;高职教育

面对物业管理行业在节能、安防、智能化、消防、建筑设备等方面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设施,尽快地了解、掌握、应用、研究和发展它们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责任所在。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物业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专业水平,使他们掌握物业设备原理,并具备物业设备设施维修养护能力,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物业实训室建设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训教材建设则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实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实训室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设备与设施的硬件条件,加强职场氛围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教材等方面的内涵建设[1~2]。物业管理实训室主要包括建筑设备实训室、消防实训室、安防实训室等。实训设备主要是由浙江天煌教仪生产的THBAHY-3型变频恒压供水系统、THBAES-3型楼宇智能化工程、THPZKS-2型中央空调系统、TH-CB-A型远程抄表系统、TH-CB-A型远程抄表系统、THPPL-1型喷淋灭火系统、THBCPY-1型楼宇通风排烟系统、THBAGM-1型背景音乐广播系统、THPTC-2型停车场系统等实训装置。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训装置共计28台,实训项目共计218项。实训装置配备完整的《设备操作指南》。但《设备操作指南》原理详实深奥、实训内容庞杂,无论是教师授课使用,还是学生使用都存在不现实性,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构建基于声音、文字、图片三位一体的视频教学资源和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学团队,成为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教材建设与使用

(一)实训教材建设。

在国家大力倡导“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开发和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对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通过实训教材建设,为教师授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管理观念、科学的操作方法,为实训室开发利用和实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物业管理实训教材》的编写以《设备操作指南》为基础,提取83个实训项目,提炼《设备操作指南》的精华。教材以物业设备操作调试为导向,全书以消防实训室、安防实训室和建筑设备实训室为三大模块,每台实训设备实训项目不等,实训项目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条件四部分。各实训项目相对独立,既有利于实训教学与考核,又便于学生独立学习。针对不同的设备提出认知、操作、调试、安装等实训目的;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数量难度适中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编写中操作过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实训条件提出完成实训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场地等要求。

(二)多媒体资源建设。

建设以视觉形象和活动画面为基础特征的视频教学资源,不但具有视听结合传递信息内容、存储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和传送方式多样化等优势。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4]。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同步录制教学与操作视频,建设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一方面可以辅助日常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双师型”物业管理教学团队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及时把握物业行业发展动态和理论研究方向,将前沿的物业管理理论和实务操作规范传授给学生。物业管理教研室教师的9位教师参加实训装置厂家的两次培训,学习设备原理和操作步骤,根据教师各自讲授专业课程的内容、学习效果、个人兴趣等因素,每位教师负责2~3台设备实训教材的编写、讲授及实训指导。第二,9位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通过毕业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参加企业的技能大赛、企业参观等方式,努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以此带动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以更高的业务水平指导学生实训。第三,积极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的物业管理技能高手,走入课堂指导学生实训操作,通过以上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教学模式改革。

实训装置种类多、学生人数多、自控力差、师资有限,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安全防范都略显吃力。如果实训课中采用传统的班级规模(45人/班),45个人围着1台实训设备,1位教师讲授,大多数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学生实际技能水平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实训课试行“分组授课模式”教学模式和课堂操作设备、课下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模式。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设备种类多(共28台设备),每类设备数量仅有一台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操作设备频率,以提高熟练度,采用分组授课、轮流操作模式。将两个班90人左右的学生分为三组分配至三个实训室,由三位教师指导实训。再将每个实训室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4~5人。5个小组依次为1操作组按实训步骤操作调试设备,2观摩组观摩上一组操作调试设备,3学习组阅读实训教材,熟悉操作流程,4观看组观看教学视频,进一步熟悉操作流程。组内5位同学ABCDE依次扮演,A操作员按实训步骤操作设备;B播音员朗读实训操作步骤;C录像师录制操作过程;D观摩员观摩操作员的现场操作;E协调员协调组内外意外事件。组间轮流操作,组内角色互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速度和频次,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实训教材开发后的使用评价

实训教材开发后已使用4年,印刷2次,使用人数358人,通过对使用者、企业专家、在校教师、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四类群体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使修订后的实训教材更加规范、清晰,切合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对学生的调查,92%对教材编排的形式比较满意;95%的学生认为教材实训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90%的学生认为通过分组授课,极大地提高了技能水平。通过对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访谈,教师反映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部分教师提出应在每一实训项目后增加实训作业。通过对企业专家访谈,认为实训教材所涉及设备实训项目能满足企业设备操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出的建议是物业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设备充实新信息新技术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任课教师访谈,认为教材难易度适中,图文并茂,利于教师授课,便于学生学习。

上一篇:安全隐患存在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办公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