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06:42:45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1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university life, even the whole life.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rational self-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career planning. By using existing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gives full play to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function,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and posi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all kinds of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imely summary,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ty.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02-04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价值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下简称:大学生职涯规划)则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职业社会环境的评估基础上,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而设计的“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度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的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实验承诺期内,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测评分析

我们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本次调研主要是基于吉讯大学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通过对大学生测评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及时了解、适时指导大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探究大学生职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江苏科技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中,共有1592人注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吉讯大学版),其中包含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共十三个学院的学生。

通过学生的问答卷,测评系统数据给出了江苏科技大学11级本科注册学生在职涯规划三个方面(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行动力度)上的基本现状。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和行动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分别是8.3、6.3和6.5(各维度总分为10分,学生平均分越高说明在该方面表现越好)。数据表明该群体学生在自我性格、兴趣等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在职业信息获取和对职业的认识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作为思想的执行者——行动力度也急需加强。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测评分析

该系统分别从兴趣测评、性格测评、技能测评、价值观测评和学习风格测评五个方面着手,根据相关理论对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意见。现针对江苏科技大学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MBTI;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达714.8万人,这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借助MBTI性格类型理论、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等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工具,来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测评手段和工具,但是MBTI是当今全球最权威、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测评理论。它主要通过识别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以确定适合被试者的岗位特质和工作特质,从而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

1、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同时由于其测试信效度良好,因此中国很多高校开始应用MBTI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专家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采用MBTI理论而不是职业兴趣的理论,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岗位特质、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提出其所拥有的优缺点及给出适合的发展建议[2]。而且MBTI理论在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指导中应用相当广泛。

喻良涛等利用MBTI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性格类型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同,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3]。陈国胜等结合MBTI理论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研究,提出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应对策建议[4]。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采用包括MBTI理论在内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利用MBTI理论等测试软件开设有关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项目,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测评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5]。邓永超运用MBTI理论加强对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6]。潘国刚阐述了MBTI理论等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大学生在高校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后的认识和应用[7]。朱晓蓉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研究中将MBTI理论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性格探索的主要工具,给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议[8]。笔者所在的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入学始就结合MBTI理论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学生性格特征档案,并且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四年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2、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MBTI施测师的专业性。MBTI测评有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其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而这有赖于每一位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MBTI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以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向被试者详细解读MBTI测评结果并提供关于测试结果的意见反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很少有老师具备心理测量学专业知识,或是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等专业资质,因此常常出现MBTI测评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的现象,这样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二)MBTI量表的权威性。MBTI量表从问世到现在经过多年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商业性职业测评机构改编的MBTI量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评结果,应该采用权威的、专业的测评量表。目前各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表版本,有的用这个版本有的用那个版本,或者直接引进某些商业测评机构的测评软件,而没有认真考察提供测评量表的机构是否有比较权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技术顾问,是否依托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而使MBTI测评结果失去其参考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三)MBTI分析报告的准确性。MBTI通过分析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最终形成十六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均有其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等。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指导老师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人格类型就提供一份包含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宜的职业领域和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且同一种人格类型的分析报告几乎完全一致。他们没有根据学生MBTI问卷的具体得分进行再详细分析,甚至在做完测试后,没有与被试者再进一步沟通,对测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这样的分析报告是不准确的,如果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性格类型就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误导。

(四)MBTI测评的连续性。MBTI探究的是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针对面临求职择业的应届毕业生,MBTI测评也主要应用于应届毕业生,且每个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只进行一次MBTI测评。这样可能会因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而导致测评结果出现误差,使测评失去其参考价值,从而无法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MBTI理论正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效地应用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目前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MBTI施测师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施测师全程参与MBTI测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专业认证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测评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师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因此高校要加大对MBTI施测人员的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建设一支专业认证MBTI施测师队伍,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测评。目前MBTI量表有10多个版本,市场上还有专业版、体验版、精简版、改编版等不同量表。为了让MBTI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MBTI量表时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信效度高的测评量表。有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引进了有关机构自主或联合开发的职业测评软件,如果其中涉及到MBTI量表时一定要跟供应商确定该量表的权威性、专业性。在得到MBTI结果后一定要面对面详细地跟被试者沟通解释,帮助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提供MBTI结果报告时一定要专业、详细、严谨、全面,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将MBTI测评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随着个人经历、思考学习而渐渐成熟。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将MBTI测评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中。同时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定期连续地对学生进行MBTI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便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成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因素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6):80-82.

[2]郑之新.职业生涯设计的若干问题――职业指导师的重要素质和技能略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70-72.

[3]喻良涛,赵慧娟.基于心理素质测评的KAB创业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40.

[4]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等.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3-95.

[5]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73-75.

[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7]潘国刚.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20):22-25.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探索 辅导员引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应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及变化显现出渐进的动态调整,根据学习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包括自我探索、环境评估、理想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实施、评估与反馈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探索无疑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自入学起,就应当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路线的前期自我探索工作,在高校辅导员等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运用先进的、适合的职业发展理念和理论知识,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对自身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评和分析,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为将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其他步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我探索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索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自我探索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有清晰的科学规划,就自身的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等进行全面地自我探索,将自我探索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当是兼顾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主体需要的,既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需要,又要同时兼顾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有针对性的自我探索,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树立信心,有助于大学生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自由地发展和创造性发挥。

(二)自我探索有助于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即指,大学生从象牙塔里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远离学生阶段的单纯、幻想,实事求是、清晰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变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大学生要正确的做出职业选择,就应当适时转换角色,不能将亲友、家庭、学校的关爱、呵护作为社会对自己的最终认可。因此,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估,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实力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

(三)自我探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期待

职业期待,即指个人对某种职业的向往和需求。每个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都渴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的职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职业期待要变成现实,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职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取决于个人能力素质、专业、社会需要以及机遇等条件外,还取决于自身对职业期待值高低。因此,进行科学的自我探索,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职业目标后,不断调整职业期待值,使其达到最佳。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前期的自我探索过程中。那么,辅导员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呢?

(一)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

辅导员可以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进行自我探索。例如,我校引进了北森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每位新生进校后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测评,内容涉及兴趣探索、个性测试、优势劣势、职业选择倾向、职业能力测评等,最后生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辅导员可以借助同学的测评报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兴趣岛游戏,运用霍兰德理论确认学生的兴趣代码,找出与其兴趣代码相一致的职业。性格方面可以通过MBTI个性类型测试等,或是在辅导员自身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同学评价、家长访谈等指导学生探索其个性特点,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类型。在价值观方面,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机、需求和职业目标。在学生通过测试和自我探索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后,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提升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依据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分析

根据对学生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等的测评结果,辅导员应运用相应理论知识,对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测评的结果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准确的解读和科学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这四个方面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适应、调整、平衡,尽可能发挥和谐、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应避免因辅导员个人知识储备不足或是测试水平缺陷而导致结果误读。

(三)评估、决策

在对学生测评结果的分析解读基础上,辅导员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探索结果,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通过最后决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迷信测评结果,这只是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工具,不能以探索结果决定一切。此外,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学生还应当适时对自己进行再评估。我们应当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要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自我,根据现实情况的转变不断调整职业规划。

四、结语

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当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测评工具,引导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评估、决策,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一锤定音,而是根据时间和经历的发展变化而有所调整改变,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自我,根据现实情况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4篇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一套软件测评系统。该软件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数据,并能对测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该软件不仅仅适用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还能适用于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文章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关键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学生管理

通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以外的非技术、非专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甚至不同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能力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可迁移性和普遍适应性,通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理念。2008年1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开始在全国技工院校范围内推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能力训练与社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新课程推广之初,课程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6所学校进行新课程试验推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作为6所学校之一,率先开展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从该课程的初期试验、中期推动,再到后期的全国正式推广,在课程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软件使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课程所使用的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由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课程教学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目前,该软件在北京、天津、山东等数十所技工院校中普遍使用。自2008年11月至今,我校开展该课程已有近8年的时间。通过对课程教学软件的实际使用,我们发现,该软件不仅能用于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还可以将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学生管理工作,如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随着对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使用经验的积累,我们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总结出了一套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各领域的方法和流程,并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介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由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与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可从自我管理、与人交流、环境适应、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建立完整的报告档案,制作合理的能力训练方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

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是一套集压力与情绪评估、身心状态调节、情绪稳定性训练于一体的智能调适与训练系统,共由四个模块组成,即压力评估模块、放松训练模块、自主调节模块、音乐调试模块。

二、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的领域

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综合评定较差的班级往往是年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班级。在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的学生。压力评估数据有问题的学生,经心理咨询教师确认,往往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以,我们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工具,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问题学生管理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等工作,创新和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我们将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水平作为筛选问题班级的4项指标;将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作为筛选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学生的测评指标;将压力评估结果作为筛选心理问题学生的指标。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

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评估模块中的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了解被管理班级特点,并对班级施加针对性管理。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

通过对被管理班级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能够筛选出被管理班级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情绪激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等低分特征很明显的学生,或者畏怯退缩、紧张困扰的学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被管理班级的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问题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

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将学生按照压力等级分类,对7—8级的学生实施压力管理,利用该系统的放松、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压力自主调节的一般方法,从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降低学生的压力水平,从而起到调节压力的目的。对9—10级的学生实施心理援助,应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主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三、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过程描述

选定一个年级作为测评对象,该年级由4个班组成,学生人数为160人。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该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六项测评,即反应速度测评、视觉注意力测评、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自我认识测评、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心理压力评估。通过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问题班级,并利用该软件对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过程

通过对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四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对在以上四项测试中存在问题的班级施加相应措施。

1.对在反应速度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反应速度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反应速度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反应速度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反应速度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训练模块中的反应速度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计4课时的反应速度训练,共需进行10周。

2.对在视觉注意力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视觉注意力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视觉注意力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视觉注意力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将注意力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注意力分配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4课时的注意力分配训练,共需进行10周。

3.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相关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社会适应性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对该班进行2课时的社会适应性辅导,共需进行10周。

4.对自我认识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制定自我认识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的该班进行2课时的自我认识辅导,共需进行10周。

5.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与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二次测评,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过程

通过对全年级学生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1—3级低分特征明显和8—10级高分特征明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低分特征重点关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以及情绪激动两项指标。高分特征重点关注忧虑抑郁、批评激进、感情用事三项指标。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维度得分图筛选问题学生。从维度得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1—3级低分特征为“自律性:矛盾冲突、不明大体”;8—10级高分特征为“忧虑性:忧虑抑郁、烦恼多端”。两种特征说明该同学容易出现问题,属于极端行为易发人群,需重点关注。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维度得分进行复核

(1)通过与班主任、学生本人进行情况了解,确定该生日常表现。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相符,则将对该生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2)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不符,则与该生交流,了解该生实际情况后,要求该生在进行16种人格测评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作答,不得随意答题,并要求学生进行二次测试。

(3)二次测试结果如显示无异常,则将该生排除出问题学生范围。如二次测试结果与一次测试结果相同,则确定该生为问题学生,并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3.根据测评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生表现出的高分特征“忧虑抑郁,烦恼多端”属心理健康问题,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明大体”属行为自律问题。根据该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1)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该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节,缓解心理忧虑抑郁,并对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该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调节频率为2次/周,心理咨询频率为1次/周,持续时间为10周。

(2)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真实情况,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并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与学生沟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导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并监督实施。4.效果评估通过10周的时间,对学生施加针对性管理措施,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过程

通过对心理压力评估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以及图9—10级“心理援助与恢复”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管理。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问题学生。该生的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属于“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压力反应各维度等级图中,“情绪”维度7级、“生理”维度7级、“行为”维度6级,属于“关注”和“警示”人群,依据测评结果,将该生划分为心理问题学生。

2.根据测试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1)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压力水平高这一情况,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放松训练模块、音乐调试模块对学生进行减压调试,使学生感到放松,降低压力水平。

(2)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维度中的“情绪”“行为”评级为6—7级,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自主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自主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为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该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心理咨询情况制定心理咨询计划,每周对该生进行1—2次心理咨询服务,持续10周。

3.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心理压力评估,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四、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领域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拓展应用领域流程的描述,我们构建出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拓展功能的研究以及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从软件的拓展应用领域、应用流程、如何选定评估模块、怎样施加干预办法以及软件拓展应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整套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明确了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流程,创新了软件的应用领域。第二,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流程,对创新班级管理思路、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管理过程,能够指导使用者利用软件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以有效避免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第四,以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为指导,将该软件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通过各项测评数据掌握学生总体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是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实际使用经验不断积累的产物,是该软件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使用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时,使用者需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授课经验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并能熟练操作该软件,掌握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拓展应用模型在实际使用时切忌生搬硬套,使用者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干预周期适当延长或缩短,灵活使用干预手段。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能够使该软件的用途越来越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作者:孙仁伟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仁伟.数字化教学资源———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4(7):275.

[2]孙仁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4):91-92.

[3]陆青,蒋志航.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软件,2014,35(1):144-145.

[4]童益民.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11):149-153.

[5]周枫.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分析及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29(20):114-116.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地理;四步教学法;实践验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21-02

作为职业高中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地理教育虽只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的目的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具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实践,反映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职业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和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教学情境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提出问题,即提出学习提纲,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以学习提纲的形式将该课时的知识拟编整合起来提交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探讨目标。

2.自学与研讨,带着问题看书。由于职业高中的特点,学生看书自学是很重要的一环,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如需要看哪些部分,自学哪些题目。学生通过看、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探求问题的答案要点。同时,教师可适当地暗示(方向性提示),一一检查学生是否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以《四川盆地》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四川盆地”课文以及《中国地图册》第7页中国地形、第10页年降水量、第11页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图和无霜期图。接着出示启发阅读程序题,如:四川盆地周围分布着哪些山脉?四川盆地为什么又被称为紫色盆地?紫色土是怎样形成的?0℃等温线为什么在四川盆地向高纬度凸出?学生根据程序题读书、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指导,根据学生的答题结果安排教学训练。

3.师生共同研讨,培养地理创新能力。自学与研讨问题的解答,是信息的反馈和提取,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职业高中师生以平等的地位,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共同研讨解答问题。在研讨解答问题时,杜绝单纯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更不允许对学生采取长时间的追问,造成学生“受审”式的心理压力。在师生集体讨论问题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具,如地图、模型、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成都平原的成因,教师事先准备好祖国地形模型、都江堰灌区黑板示意图。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对自己有难度的题目,讨论完毕,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其他小组提出,由其他小组解答问题。其他小组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引导解决。另外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其以材料和图表为依据得出答案,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4.归纳总结,强调关键。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基本完成了对教材形式的理解与探讨,之后通过3~4分钟的归纳总结,把问题贯穿起来,强调关键,突出重点,升华知识要点。

5.自我测评,学以致用,反馈教学效果。课堂测评是做教师拟编的自我测评训练试题(或做书后练习、填充图册),尽量要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堂自我测评,是学生学习信息的提取,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测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二、职业高中“地理四步教学法”设计的教学实践验证

1.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这一信息流通过程的有效控制。“地理四步教学法”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静态教学格局,从单一地传授知识、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双向地互动式学习,以引导为主。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累有较强的要求,运用灵活的思维教学设定学习训练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即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2.体现因教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运用“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打破了职业高中教学传统的“学生只管学,教师只管教”的系统状态,建立起了互动式的非线性教学系统关系。使我们的学生“学中生疑,有疑而问”,教师以疑而答,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切合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学阶段,认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导向,能进行概念的、抽象的、形成逻辑的推理……扩散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逐步发展起成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已初具水平。发展自学研讨、自我小结、小组归纳、自我测评的“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和照顾了职业高中这样的正处于认知建设阶段的学生的诸多特征。

4.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贴切。教师认真备课,带着问题进课堂,教有目的;学生带着学习提纲学,学有方向。师生目标统一,这样能做到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地理四步教学法”的教法贴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符合职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学生,功夫下在平时,不留后遗症,学生后劲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教学情境好,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的“黄金时刻”内进行教学双边活动,能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还吸收了各种新教学模式长处,同时又能调控最佳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因而可以说这种素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高中教学环境,因而受到众多职业高中师生的重视和欢迎。可以相信,将会有更多职业高中的地理教师主动地运用这一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士军.高中地理教学优化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徐留心.职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智广.高中地理复习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指导

前言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被提及一个很热的高度,在这种高度下,各种职业规划和测评办法和手段的大量使用,利用专业的软件测评,是比较流行和时髦的一种做法,但是也出现了完全一味的以某个测评结果为依据,不加判断,不考虑信度,导致毕业生盲目的职业规划和指导,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有正确的认识职业规划,合理的利用测评结果,才能做好职业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测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强调人职匹配。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职业测评是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职业测评是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抽样、问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的用于客观、全面了解被试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的情况。测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效度――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常模――每一位被试都有一个原始分数,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数没有实际意义,除非这个分数能与别人进行比较,与此相关的标准便是常模。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区别、比较、探测、评估等多项功能,通过职业测评可以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

2 高职学生职业测评现状的弊端

通过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来看,高职学生职业测评现状存在以下弊端:

2.1 对职业测评认识偏差。

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职业倾向,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起点。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职业测评是一种间接测量,是一种心理素质和特征由样本进行推测的过程,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地测定,测评结果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标准,所以测评结果中推荐的职业主要供参考。过分依赖方法、技术来达到对人才职业的测评,往往在测评某些素质的同时,遮盖了另外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素质。一劳永逸想通过职业测评来控制并解决人的发展和事业发展问题,必然引起职业测评的不健康发展。

2.2 测评队伍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测评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操作过程和结果解释中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保证测评结果不被滥用、确保测评意义的前提。

职业规划及职业测评对于高校来讲是一个全新的业务和行业,大部分就业人员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出现了过分依赖于测评软件的情况,对于大学生没有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盲目的认为依据测评结果就业可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陷入到测评的误区中,导致学生也不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为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3]。

2.3 学生不了解职业测评或者对其不感兴趣

学生本身对职业测评也不甚了解,以某校为例,毕业生2000余名,学校要求学生用测评软件参加测评,并进行了动员和宣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不足1400人,而参加测评的毕业生也有约10%的人对测评也是完成任务,测评的数据可靠性值得商榷。这些问题造成了测评软件的滥用。

职业测评仅仅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会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清楚地了解这些测评、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态看待测评结果是进行测评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更需要说明的是,再好的职业测评也只是给出一份准确的分析报告,并不是“盖棺定论”式的准确结论,进行测评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测评而测评,也不应是为了得到一个与个性匹配的职业名称而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主要是指导进一步探索、激励后面的学习和提高[4]。

3 正确进行职业测评的建议

3.1 加大宣传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

通过就业指导课、宣传板报、广播、网络、职业规划竞赛等手段对大学生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一方面,让他们充分了解职业规划及职业测评,有兴趣参加职业测评活动,从而提高测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积极的引导他们对测评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3.2 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学高为范,身正为师。要正确的引导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也需要提高,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3.3 采用合理的方法,多手段的进行测评

职业测评始终强调客观、真实,因此采用合理的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测评是非常重要的。

3.3.1 选择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标准化测评工具(如世界或国内知名的心理测验),并保证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3.2 结合谈话、调查、问卷、观察、肢体测试等方式,多手段的进行测评。测试的实施与解释应与专业职业咨询人员或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实施,尽量避免人为的误差。一次测试不要超过三个。测验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凭第一印象完成。测验以个人测验为佳。测验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测验结果与个人的特质有明显不同时,有必要持怀疑态度。测评结果保密。

参考文献

[1]王天哲.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曹建斌.职业规划之重要性个性化指导的研究[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1.20.

[3]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4]朱若霞.做完职业测评后,她更加迷茫?[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2.

作者简介:韩二豹,陕西礼泉,讲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就业与职业指导。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撰写

一、案例背景描述

石同学,20岁,广东某高校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大二学生。该同学大一成绩一般,离自己预期差距较大,因此产生挫败感,对大学学习和职业发展很迷茫,情绪低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疑问,不知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平面设计,本来他希望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高收入工作,但不清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他也想自己创业,但是父母家人不支持自已创业,希望自己从事一个比较稳定、保障性好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通过职业咨询,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大学学习和职业发展路线。

二、咨询过程和方法

(一)接待收纳,建立关系

石同学在大二第一学期伊始,向笔者提及自己的苦闷和迷茫,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在听了他的诉说后,笔者告知可以给他提供职业咨询,并清楚讲明所能给他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内容,特别强调了不能帮助他作出决策,但可以协助他做出决策。在他了解能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后,他同意笔者为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二)第一次面谈

目标:收集来询者各方面信息,确定咨询策略。

与石同学的第一次面谈时,石同学情绪低落,对其进行适当的安抚,引导他说出心中的困惑。石同学在面谈中,对自己的描述是:动手能力强,喜欢思考,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家庭较困难,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学习、家庭背景都不够优秀,会产生自卑心理。经过一年专业学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平面设计专业,并且对将来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还很模糊,如果自己创业,又怕创业失败,且父母家人都希望他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较差,怕毕业时找不到好的工作,内心产生迷茫和恐慌。

通过第一次面谈,可以看出石同学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只是凭自我感觉,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笔者与其一起分析问题原因:一方面他对自己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职业环境和职业定位认识不足,对自己大大学学习和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导致产生迷茫和困惑,这也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此,通过与石同学协商,确定了指导策略和方案,并约定共进行三次指导咨询,每周一次。咨询的主要思路为:

1、帮助石同学来进行性格、价值观、兴趣、技能等方面的自我探索,协助其充分正确的认知自我;

2、帮助其进行职业探索,协助其树立职业方向、目标。

根据上面的咨询方案,让石同学通过完成自我探索的家庭作业,希望他通过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的方法对自己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家庭作业内容主要包括360度评估和MBTI职业性格测评、霍兰德兴趣测评等来进行自我探索,并约定在自我探索后前来进行第二次面谈。

(三)第二次面谈(五天后)

目标:协助来访者完成自我探索,完成咨询方案中的第一步。咨询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与石同学共同解读自我探索测评报告;帮助其建立自信,全面了解自己。

第二步:适当布置作业,安排下一次咨询。

1、自我探索

第二次咨询,石同学心情有所好转,面带笑容,并且主动告知,他通过做“家庭作业”,发现自己在同学和朋友心中的印象很好,他现在没有那么自卑了,但是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和职业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疑惑,希望能够得到帮助。针对石同学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辅导。

(1)360度评估:

优点 缺点自我评价 为人随和、富于亲和力,同时喜欢挑战自我、富有激情,且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略带完美主义倾向,兴趣非常广泛 自制力较弱、有点高傲、有时过于高调、爱钻牛角尖家人评价 积极乐观、喜欢挑战、环境适应性强、善良、热心肠 任性、固执、说话不经过大脑、易分心、爱钻牛角尖老师评价 活泼开朗、热情、社交能力强,口才好,适应性强、积极、做事富于激情、工作认真、细致、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高调、有些骄傲、好奇心过强亲密朋友

评价 热情助人不求回报、幽默、乐观、大大咧咧、感性、愤青 固执、过份执着、爱钻牛角尖同学评价 活泼开朗、口才好、社交能力强、热心、活力四射、乐于助人 有点自我、高傲参加社团

综合评价 社交能力强、口才好、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有激情 不够听取别人意见、过于理想主义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石同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且在做这个评估的过程中,石同学发现大家都很喜欢与他相处,也发现了自己没有留意的优点,比如乐观、工作认真负责等,在与朋友同学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他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没有在意他的成绩和家庭,这让他感觉好了很多。笔者对石同学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多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职业兴趣探索

石同学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兴趣类型为:SEA,社会型得分最高。说明石同学适合从事社会服务、广告相关的工作,喜欢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善于言谈,乐于与人相处,同时富于冒险精神、喜欢竞争、有野心/抱负,不太喜欢以机械和物品为对象的工作。石同学对这个结果表示认同。自己确实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4)职业性格探索

石同学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果性格特征为ENFP。笔者向石同学澄清测试结果,并告知结果仅供参考。测试结果显示:石同学是理想主义者,但有时会不切实际;善解人意,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适应能力强,乐于助人,但也常常被别人的问题困扰;有冲劲和闯劲,但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够坚持。石同学通过测试,对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石同学认真而全面的对自身的自我认知和测评结果进行了综合归纳分析,并把疑惑部分与笔者进行沟通和探讨,就目前来说,石同学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2、总结分析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用到的各类测评,石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且测评结果与其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测评结果深信不疑,在咨询的过程中,笔者一再强调,所有的测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理解,并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澄清,向他详细讲解了其中的疑点,纠正了来询者对相关术语概念理解认识上的一些错误。

3、布置家庭作业

由于家庭原因,石同学在找份稳定工作和自主创业之间犹豫不决,在咨询结束时,建议石同学回去后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创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现状等情况,同时进行“专业和行业分析报告”,找相关专业、职业人士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收集关于专业和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从而深入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确定大学期间、毕业后五年内的目标。

(三)第三次面谈(第二次面谈七天后)

目标:协助来询者树立职业目标、定位。在职业选择和发展方面得出清晰的答案。

石同学告知,他在一周的时间内,结合网络搜索有关知识、视频或成功人士访谈录等内容,主动向学长、专业老师了解专业和行业情况,通过学院老师的帮助,与从事平面设计的两位师兄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同时多渠道了解创业相关知识和条件,与一位自主创业且小有成绩的校友联系,了解创业的过程;目前已经对专业和创业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深入的了解,石同学逐渐认识到:自主创业十分艰难,不只需要创业热情,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创业团队,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成功,并且创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给自己、家庭等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自己毕业后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可分为: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等十大类。他最喜欢其中的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刚毕业时工资一般在4000-5000之间,而工作一两年后,工资可以达到一万左右,虽然工作中也有压力,但相比创业,稳定很多,压力也小。问起石同学最后的决定时,他表示,希望毕业后进一家广告公司,成为平面设计行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石同学给出自己制定的大学学习和工作后五年的目标:

时间段 目标大二 以专业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为主。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参加辩论队、记者团等社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三 (1)认真学习高年级课程,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大赛。(2)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课程。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职场技能。大四 (1)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树立自我形象。抓住各种实践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在工作中寻找不足,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2)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考取相关证书以增强自己的硬件实力。毕业后

一年 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参加公司培训,了解公司大致状况,了解公司的工作模式、工作需求,对照自身,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多与同事、同行交流,以拓宽人际关系和初步获取职场经验。毕业后

两年 端正心态,认真工作,虚心求教学习,准备晋升设计师。毕业后

五年内 成为公司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在辅导的最后,我和石同学一起仔细的回顾了整个咨询过程,共同分析、总结这三次面谈。询问石同学在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石同学表示,他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已经清晰的认识了自己,也清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至此,结束了整个咨询。

三、案例启示

本案例中,石同学因为对自我和职业认知模糊不清,对未来迷茫,从而前来咨询,并最终确定职业目标,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校职业指导中典型的咨询与指导案例。过程包括:接待登记、信息咨询、诊断咨询、择(就)业指导①。

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是针对来访者在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量体裁衣,运用职业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协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帮助来访者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实现积极的转变[3]。

1、做咨询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完善的过程。咨询师要经常学结,与同行分享咨询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2、真诚沟通,积极关注,可以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职业指导过程中,职业指导师和服务对象关系的根本性质是咨询关系,作为咨询关系,职业指导人员应保持自身和来访者的距离,避免来访者对职业指导师产生依赖。

3、每次咨询后,要适当布置作业,这样不仅提高来询者的主动参与性并且可以提高一次次咨询间的连续性。

[注释]

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刘薇,郭爽,张罡.基于一份大学新生网络职业咨询案例的思考[J].长春教.

[4]黄薇. 浅析基于生涯人物访谈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案例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12): 227-228.

[5]赵伟豪. 职业指导典型案例撰写――从案例谈大学生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39-40.

[6]张婷婷.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案例剖析. 网友世界, 2012(14): 36-38.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8篇

一、企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主要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参加工作起,在用人单位培养、锻炼下,通过个人不断学习、调整,逐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发展路线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年。

二、高层重视,建立大学生培养管理机构

多数企业面临这样的实际,某项工作的推动效率、开展效果,和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为更好的推动企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管理,企业高层应当明确重视态度,指示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由专业部门负责的大学生培养管理,负责落实相关政策,制定推行相关制度。

三、积极推进大学生入职培训

刚走出校门,步入企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为使其能尽快了解企业、适应环境、融入企业,此时积极组织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促进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初步的认同感为目的的入职培训显的相当重要,借此期间,积极传达企业高层的关怀和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见习期管理制度

大学生见习期一年,可分为前半年为轮岗见习,后半年为定岗见习,也可整个见习期安排大学生轮岗。

第一,轮岗见习。轮岗见习期要使大学生对所在单位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有深入了解,完成角色转变,全面、充分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工作经验。

第二,定岗见习。企业根据大学生轮岗见习期所展现的专业特长、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大学生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意愿,安排合适岗位进行定岗见习。

定岗见习期要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将新知识、新理念融入具体工作,系统全面地进行岗位锻炼,为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奠定基础。

第三,推行大学生见习期学习成长笔记。为指导、督促大学生见习期学习成长,可要求大学生见习期间每周、每季度写一篇见习期学习成长笔记,主要对当期工作学习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生活上的体会和思想活动等进行总结。

五、导师负责制

建立大学生培养导师负责制。企业负责人是导师负责制的第一负责人,并在企业内部选拔工作经验丰富、品行兼优的管理技术人员,做为大学生导师,传授大学生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价值取向。被指导大学生要尊重导师,积极主动配合导师工作,虚心向导师学习。

六、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专业化管理机制

大学生见习期结束后,对大学生见习期进行考核总结,开展职业测评,确定相适宜的岗位。

第一,职业发展辅导人。为更好推进职业生涯管理,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初期管理,建立职业发展辅导人制度,严格设定任职条件及明确职责:

认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能够贯彻落实企业各项决策,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业绩突出;

为人正直,公平正义,德才并举,能够指导大学生建立“人尽其才,以德为先”人才理念;

思维开放,善于沟通,能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与学生展开交流;

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职业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等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设立未来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设定相适宜的任职条件。

第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见习期结束后,根据见习期所体现的大学生自身素质、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和单位的客观实际,结合立业期职业生涯管理特点,组织相关专业人士会同大学生共同规划职业生涯初期。

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自我认知,指导大学生运用5“W”思考模式: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环境认知,认识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自己所选职业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情况;对公司环境的认知,包括公司规模、组织结构、文化、发展战略措施、竞争实力、人才成长环境、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状况等。

职业定位。组织运用职业锚测评量表或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等职业生涯管理相关测评工具,测定职业倾向,确定职业锚类型等,结合测评结果、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初步选择大学生职业发展通道。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目标是全面的发展目标,不局限于职务的提升和级别的提高,侧重于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的提升,可参照相应的岗位任职条件,指导大学生制定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注重指导大学生加强相关方面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

规划执行。职业生涯管理中,大学生本人是主角,要求本人保持正确态度,积极主动的根据既定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实际,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也就是“我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

评估反馈。每年定期组织会议,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执行情况、考核情况和职业测评结果,由所在部门领导、分管领导、职业辅导人和单位负责人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职业辅导人或人力资源部门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大学生,并指导其改进不足。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Q137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8日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一个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教会大学生挖掘个人潜能,追求职业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调查显示,54.9%的大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其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了解程度较高,约为3/4;但问及能力和价值观时,则仅有1/2,自我认知明显不足。而对工作的认知情况,仅有44.08%的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比较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指导力度不够。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国外许多学校在学生高中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但是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广泛开展,除了极少数的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外,绝大多数专业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来开设。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指导内容只是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缺少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从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看,授课内容多停留在多年前的职业生涯理论方面,理论、专业名词的阐释往往占用较多课时,缺少对当前的职业信息、职业环境的分析把握。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8%的同学“没有关注过职业的变化趋势”。而对职业信息与职业环境的把握,则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深入了解目前的职业环境,社会对哪些人才需求较多,才能有的放矢地编制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停留在上世纪中叶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职业锚理论的层面上,这些虽是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可用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但是在我国近20年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中,仍缺乏对我国大学生的大规模、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所以很难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等,他们在经过了短期的就业资格考核后,就着手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工作。而且他们大多身兼数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辅助指导,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是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谈到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讲座。这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其实职业规划,不应仅仅传授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自我规划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课程设为必修课,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非常的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的绘画不够明确,而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深入访谈后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还有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思想,从主观上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客观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有的自我评价过高,只看到自身的长处,从小都一直体验着优越感,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还有的自我评价过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职业过程中丧失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三)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一劳永逸。有些大学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规划时,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职业前景调查,由此做出精细的规划,在此后的奋斗过程中,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放弃。看似百折不挠,实则是要看职业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和适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应该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的工具,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一)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职业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指导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考取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同时要安排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校内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行业有经验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实践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个体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是毕业生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应享有的学习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就可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能力寻找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对毕业班的同学,就可进行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多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缺乏实践的引导,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少不了实践的训练,职业实践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自己的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高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假期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测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自我判断,以及他人的评价,更要依靠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职业测评。专业的职业测评体系是以心理测试为基础的,它能对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等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的职业测评方面很多,如职业规划测评、职业定位测评、综合素质测评、性格气质测评、职业发展测评、职业潜能测评、就业心理测评等,这些测评题目多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定量参考。

(六)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为在当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需要我们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以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嘉炜,张潇,王国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就业,2011.3.

自我职业测评总结范文第10篇

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业指导架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大了投入,使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体现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

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片面和狭隘,只考虑眼前的问题,如一般形势介绍,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应聘技巧的传授,招聘信息服务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表面上看似有效,实际上缺乏指导学生进行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没有从根本上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社会职业发展动向与前景,如何根据个人特点与就业实际合理定位,如何把现时的就业与个人生涯规划、未来的事业发展有效地结合。

2.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

首先是大众化的指导多于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忽视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次是阶段式指导多于全程化指导,缺乏系统化的指导,没有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按照全程化安排、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对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

3.体现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

缺乏对相关人员长期化和系统化的培养,队伍的稳定性和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存在较大问题。

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职业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不足,期望值设定不合理,定位不科学,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目标不明确,生涯准备不足等。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的,也有个性的。

为了使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探索和开展了“基于大学生职业倾向基础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项目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与就业课程并行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做好常规化就业指导的同时,以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职业倾向测评体系,科学系统地设定测评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评价;做好专兼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倾向测评基地建设;通过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咨询指导、职业能力训练这四种途径和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深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因为个性化指导才是就业指导的魅力和生命所在。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挖掘潜能,促进个性化就业和生涯发展为目标,在尊重个体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按各自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开发潜能,培养就业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就业和多元化发展。

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究和创新

就业指导基本模式包括课程、讲座、咨询、参观、实习、活动、网络学堂等,一般以团体化形式进行,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新型模式,用于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要建立职业倾向测评体系

职业倾向测评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借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人机测评、情景模拟等技术,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职业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进行测量,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鉴,从而实现对人才准确、深入的了解,将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人岗匹配),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可以达到3个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比较科学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以此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的工具,帮助学生因势利导,明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方向;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素质结构评价,使个人能够根据测评结果判断,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从“被动就业”积极转向“主动择业”,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与职业,让自己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三是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基本职业倾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培训,并在实践中尽量扬长避短,使自我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职业倾向测评作为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必不可少的工具,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只是运用这个工具,给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测评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其职业倾向常模,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科学分析,初步形成职业倾向测评体系中学生的素质结构。

2.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以在职业倾向测评中对学生的素质结构评价为依据,将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学生组成团体,建立个性化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把个性特点相近、兴趣爱好相同、职业理想基本一致的学生组织成一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进行分类指导,为他们在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中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等。同时在这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中,通过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成员间的互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促使个体在相互的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群体中他人的关系,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这个互助的过程,“和别人一样”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发展特长,弥补不足,自我成长。 二是通过职业倾向测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对学生进行个体的素质测评整体诊断之后,进行一对一相应的咨询与干预工作,帮助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升素质技能。

在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时,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要提供适宜的背景环境、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让学生去体验、观察和思考自身及周围人持有情感的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尊重、倾听,运用开放式的提问,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了解自己的情感、价值、行为、心理、心态等诸方面,使之醒觉与蜕变。通过体验让学生得到一种真实的感受,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完善人格,学会用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创造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成长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始终在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相辅相成的体系中运作,其体系也为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基本保证。

本文系“北京地区高校就业特色工作项目”成果展示

上一篇:网络部门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学教师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