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3:05:35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探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学生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现实中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广大中学教师更是有同感,认为现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总结了其难教的诸多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在溺爱中长大,不可能受到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其二,由于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竞争的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不好时,出于急躁,不去研究和鼓励自己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以上原因归结于老师和学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助长孩子产生厌学的不良风气,导致孩子行为偏激和逆反。这种困惑在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合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首先必须基于人本原则,其次要基于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传统文化借鉴的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对在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现实需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利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不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鉴于上述认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氛围,要从学生发展需要着力,要根据时代要求,给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道德规范。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习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确立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动机参与进教育,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

三、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创新

首先,开展主题品德教育大讨论活动。笔者在正常开展学校品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周末在班上进行分组、分内容、综合总结、正反论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优良的品德起始于尊重”的主题活动,使本班学生在学习之余领悟到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同学和尊重自己。具体活动如下: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内容讨论:

第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主要有:上课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反着干、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或上课大声接话都是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第二,不尊重家长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与家长顶嘴、顶撞、争吵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小组成员认为不服从父母的管理,不理解父母,与父母斗气,与父母说话语气恶劣,欺骗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要钱挥霍,对父母的教导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第三,不尊重同学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在同学互相谈话时都带有脏话,互相发生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等。

第四,不尊重自己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自信心,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于他人,自暴自弃;一开口就说脏话;不负责任等。

最后,将以上现象和行为在班级公示,给大家分析这些现象和行为存在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内化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然后由第二小组同学对第一小组同学所提出的不良的现象和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于不尊重老师的学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老师,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对于不尊重家长的学生,通过老师做工作让该学生给家长写道歉信,列出十件父母做过令自己感动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对不尊重同学和自己的学生,要学会互相调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相信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定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就是摒弃以往硬性说教方法,采取走近实际、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生活化能让中学生亲历生活,在经历现实的过程中品德意志得到锤炼,或在亲历现实生活之后,在真实生活或生活事件的启迪下感悟到某种思想成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属于就事明理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其教育过程直观真切、说服力强,是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首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生活化,即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关心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期待为根本。要人性化设计教育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让他们看得见,够得着,听着信,切忌过于政治化、统一化、理想化和一言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即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不空洞贫乏,体现科学性,富有教育意义和理论魅力,又要丰富多彩,反映真实生活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强调生活常识、道德礼仪、做人之道,生动形象。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手段要生活化,即要充分利用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教育设备,教学设施为载体实施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可信性、通俗性和大众性,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参与,能使受教育者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中,进一步增加体验和增强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感悟,从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进而让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各种实践中,实现关注学生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分层推进法、自我教育管理法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分层推进法,就是依据学生的理想志向、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自我教育管理法,是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思想教育,二是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不断地反思锤炼自己的思想,使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品质不断得到发展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自我道德教育通常是在确立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由学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提高,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为了使教育方法发挥更大的实际功能,还要构建符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的评价机制,对运用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并作出调整。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外因(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下,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达到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活动与过程。它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将终身受益。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说的头头是道,而实际上做的却大相径庭,思想品德认知与思想品德行为相脱节,不少学生成了“口头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自觉转化为长期持久的道德行为呢?

学生获得知识的教育活动必须是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的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这样的过程理解最为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心口不一”、“知易行难”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或是对自我教育未加以充分的运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呢?从自我教育的目的性、自觉性以及实践性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导向,教师引导不可太多,让学生自由生长空间缩小,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他们留出思考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和已有的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引导应随着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思想品德教育要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自我教育目标。目标不是越高越好,最好是近期的具体的明确的,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明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满意,什么地方还不满意,反思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自我教育目标。

激励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动机,坚定学生自我教育的信心,促进学生精神振奋、思想活跃,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热情。同时,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每一点进步进行奖励和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攀升。激励必须是持久性的、经常性的,能够持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努力和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达到,教师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遭遇挫折时不可轻言放弃,相反,当学生处于困境,出现疑惑、怀疑时,更要激励学生去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激励。主动的激励比被动的灌输能取得更好效果,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多主动的参与,更多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自我教育成为一种持久的行为,最终形成内在的自我教育理念。

第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起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反而无法正确认识“自我”。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科学地认识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从内心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并乐于或善于自己战胜自己,全面而确切地了解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多方面引导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第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核心

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所处的主体地位,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责任以及怎样调节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思想品德的优劣关键还在于自己。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许多教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观念不反对,可到了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往往不能始终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对待。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倘若教师明确指示学生该做什么,明确指出每一步骤该怎么做,学生自然容易记住知识点,但是却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教育的结果只会使学生亦步亦趋,完全没有探究思考的空间,更遑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改变学多问少,听多悟少的教学方式,还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要及时引导总结就可以,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关键

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能动状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关键。离开自主学习就意味着自我教育难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的忽视,这样教育的结果只会使学生亦步亦趋。

由于思想品德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加上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精神,让他们在思想品德王国里自主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让他们自主学习知识,体会思想品德的价值和感悟思想品德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辅以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教学任务。

自我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教育命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也是思想品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途径来实现。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重视自我教育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科学运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顺利实现,以实现“教是为了不必教”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3] 李春萍主编,《教育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5.075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感情形成的特定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缺失,孩子思想情感的发展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全体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全体教师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鲜少有人问津;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综上所述,有效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体系,便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一)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必须大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红领巾监督岗是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即要想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新的进展,我们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我们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建立包涵班级工作各个方面在内的量化考核制度,包括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床铺整齐、就餐秩序等。考核的目的就是要督促人人做好,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建立的班级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或班级量化周考核制度,学生如有违反,除扣除个人分数,还要扣除班级分数,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分数列后的予以处罚,列前的班级予以奖励。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以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值班等配合生活教师加强检查,按照考核细则做好考评记录。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就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改革、要创新,就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多元评价体系。1.评价要体现出动态性。可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随时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改进;同时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2.整个评价过程要科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为辅。3.评价要体现出主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样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总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体系。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实践探索

前言: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初中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学科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不能松懈。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并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体会一个人品德及素质的重要性。

一、夯实思想品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做起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学生而言,学生的勤劳节俭意识较为薄弱,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是因人而异,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养成勤于吃苦、乐于劳动的习惯,从而形成独立意识,形成自立自强的良好生活作风[1]。

(一)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生活化是将教育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下,从最现实且丰富的生活角度出发,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如此,将教育生活化来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树立远大的抱负,陶冶情操。

在国内,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构建自身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尤其是班级劳动。通过打扫班级环境卫生、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植树种花等行为,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恒的品格,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小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劳作、乐于付出思想意识[2]。

(二)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从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资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要,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而且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将会决定着他日后的做人风格与处事行为。例如:给学生提供独立做家务的空间或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这些都是生活化的家庭环境所能给孩子带来的教育,也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

(三)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校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要符合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而且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经历与视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策略综述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过程,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而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因为一旦触及到学生的逆反情绪,则任何教育手段都较为被动。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而言,只有通过顺应初中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等有效教学策略的推进,才能突显其优质教学成果。从具体实践过程来看,校方要用于承担起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另外,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一)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归纳出值得保持和摒弃的思想意识行为,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在这一良好氛围中将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完成[3]。

(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学科教师通常会碰到学生在课堂中无理由喧哗或者是课下与同学打闹的现象,无可厚非,这是十几岁孩子的普遍特点,因此,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要懂得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处境以及态度,同时更要讲求教书育人的策略方式,让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并积极改正错误的思想意识或行为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学校教育除了要关注学生成绩以外所要加倍重视的教育领域。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有所不同,由于该学科担负着教育人的责任,且有着生活化的特点,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中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将生活化的特征延续下去,并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塑造美好品格,为学生当下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21):18-19.

[2] 肖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2,07(13):24-25.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 评价

思想品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课,它以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我国社会的发展既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素质和辨证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基础,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在评价上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他学科的评价通过试卷测试或实践操作来完成,而学生思德评价要坚持发展性的评价观,关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评价重心更多地关注和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力求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懂得多少理伦,能做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思想品德独有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和独立的人格。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都是班主任老师说了算。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四字句评语下结论。而思想品德教师只提供一个理论考试的分数。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过硬的评价方法。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给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给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单一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势在必行。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生活周边群体广泛参与的学生思想品德多元化评价体系,就是使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群体“互评”,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价和思想品德教师考评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近年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点滴经验,认为其评价可分五步进行。

一、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自我评价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上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先拟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见附后),其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友爱同学、交流合作、参与活动、卫生习惯、诚信与节俭、环保与爱护公物、兴趣、爱好、特长、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分项给定分值。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要求写好自我评价总结,评定自我评价的分数,然后在班上作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二、学生“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品德样表》由全班同学给每个学生评分,汇总后得出该生的学生“互评”分数。学生“互评”的过程就成为进行纵横比较、辨明得失的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监督的过程。在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学会与人合作,有利于使学生达到思想品德上言行一致的境界。

三、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只尊重班主任而不尊重任课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助评”作用。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由各任课教师分别给学生评分。这一评价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尊敬各科老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学生家长“助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必须重视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家长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给自己的子女平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家长素质的不同,不特别计较家长评价的结果。作为教育,我们要的就是家长参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过程,保持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五、思想品德考试评价。通过现行的常规考试,给学生增加适度的学习压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没有一套客观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实践活动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4-01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观念、传统知识,更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的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品质。

再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社会所提倡的行为,那些是被社会所摒弃的行为,可以为学生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提供参考依据。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未能有效转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依然把思想品德的教学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传授文化道德理论,而没有把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实践活动效率较低,教师未能深入领会到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课堂知识,而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考察。

2.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虽然已经开展了实践活动,但对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并不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活动开展往往赋予形式化,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往往缺乏目的性,只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际活动,尽管学生参与进了实践活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甚至单一的把活动作为活动,结束后就一无所获,达不到课堂教学目的。

3.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不高

由于课堂实践活动的单一性,以及实践活动自身的乏味性,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参与性,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活动目的,以及活动意义没有明确认识。另外,教师不能针对课题教学目标设计较好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而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

三、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性,提高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保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就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八年级“男生、女生”一课时,就可以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男生、女生问题开展相关的实际活动,如,针对校园早恋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对学校班级的早恋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早恋的现状及问题,然后在班级开展相关课堂讨论,分别让男女同学说出对方的优缺点,再进一步分析早恋的现象,并对早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预防早恋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早恋所产生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预防早恋的发展,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

2.明确教学目标,巧用情境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意味深长,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应该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在提高学生自我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例如,在七年级《告别依赖 走向独立》一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章的教学目的,巧妙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告别依赖,独立成长。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暑假期间把你寄托在外婆家,你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外婆吗?”。然后让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询问学生会怎样去做,然后进一步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3.精选活动方案,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塑造学生品德,在活动中,能够体现学生个人品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等。让学生自主的将课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为学校,公共绿地设置一些绿化宣传标语,为自己学校的环保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社会活动调查,寻找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校园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让各组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当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出版.2011.5

[2]陈小春.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法探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2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一、教师系统性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理论性极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就必须条理清楚、结构清晰地讲述,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与巩固已学知识时,才能更加轻松。如何才能做到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要紧密。紧密的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找不到学习重点,学习方向错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系统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重点、难点向学生讲述明白,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三至五人为最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在与组员的合作学习中,发现自我的不足,借鉴组员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缺陷。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力争上游。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课题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探究,然后整理、论述课题观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要获得其精髓,扩大其深度、宽度,单靠教师的传授、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就必然要培养信息反馈、完善自我的能力。教师如何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扩展,如,剖析时政,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自我总结。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加强对应的练习。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让学生具有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收到教育的真正效果。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8篇

一、发挥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

激励动机是自我教育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促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1.凭借教学目标激励。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利用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去激发学生不断向上,追求目标,取得进步。

2.凭借教材激励。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激励性。教师要善于发挥教材的教育激励因素,发现学生的吸收和融合因素,使之产生教育的激励作用。

3.凭借典型激励。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教材中的典型人和事,以及教材外相关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4.开展竞争激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二、发挥自我认识的教育作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1.自我思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在说明一个人要经常自我思考、检讨、总结,以便弃旧图新、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2.自我介绍。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恰当引导学生针对其相关相联的主题,介绍自己的认识、看法、体会、感受和思想行为,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检讨。常言说:“自己脸上的火墨自己是看不到的。”这句话是根据人们一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大胆自我检讨,以达到自我认识、教育之目的。

三、发挥自我实践的教育作用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

1.自我体验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对其道德观点、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评论,以期通过自我体验活动,达到对这种观点、品质、行为深化、巩固之目的。

2.自我训练活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生产、服务劳动等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产生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节律活动。教师结合教材、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自订自我节律约束的规章制度,自我规范执行,以此进行自我教育。

四、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1.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从中进行自我教育。

2.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在教学中,对照有关内容,组织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判。

3.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明白自己思想品德行为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五、发挥自我调控的教育作用

调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自我的品德教育都离不开调控作用的发挥。

1.对品德行为反复的调控。小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接受易、养成难。因此,必然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不足为怪,贵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及时自我调控,得到巩固、提高。

2.对遭受挫折失败的调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偶受挫折或失败,同样是客观的存在。教师贵在要及时鼓励学生勇于接受现实,并善于采取自我调控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变挫折为顺利,变失败为成功。

3.对发展与提高的调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当其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对此教师要时时提防,并且及时提醒学生要谦虚、谨慎,克服自满情绪,在成绩面前应提出更高奋斗目标,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和提高。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游戏;应用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担负着艰巨的教育任务,它不仅要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只靠理论的讲解是不易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心理游戏活跃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在本文中,笔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阐述了这一问题,希望笔者的观点能够给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二、运用心理游戏激趣导入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游戏来激趣导入。因为心理游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那么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这样的话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比如,在讲授“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情绪猜猜”的心理游戏进行激趣导入。在正式授课前,请4位学生到讲台上用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分别表演一个和情绪有关的成语,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测成语内容。

这样的心理游戏短小精悍,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加强了学生对情绪的观察和记忆,从而训练了学生对情绪的控制和表达。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合理的心理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运用心理游戏丰富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的身心塑造就会被耽误,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心理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自我新期待”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我设计了“旧我与新我”的心理游戏,活动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事先准备两张不同颜色的纸片,在蓝色的纸片上评价以前的我,在橙色的纸片上评价现在的我,当学生评价完以后再选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待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再对他们的评价进行相应的点评,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这个小小的心理游戏不仅丰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还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自我的可塑性。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运用心理游戏巩固提高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与巩固。学生要想掌握大多数知识,还需要巩固的环节。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设计一些合适的心理游戏来辅助学生的记忆和巩固。

比如,在讲授“走向自立人生”这一内容时,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我设计了“勇于承责任”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学生全体起立,相隔半米站成5排,教师喊一时全部向左转,喊二时全部向右转,喊三时全部向后转,喊四时站在原地不许动。如果在游戏中,谁做错了,谁就要向大家道歉并接受“惩罚”,这里的“惩罚”项目不必太苛刻,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其实只要学生按照游戏规定承担起责任来就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五、结语

设计这个心理游戏就是为了在总结和巩固的阶段缓解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与其喋喋不休地灌输理论知识,倒不如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知识化为简单有趣的心理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巩固阶段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 冀.心理游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9).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发挥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

激励动机是自我教育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促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1.凭借教学目标激励。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利用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去激发学生不断向上,追求目标,取得进步。

2.凭借教材激励。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激励性。教师要善于发挥教材的教育激励因素,发现学生的吸收和融合因素,使之产生教育的激励作用。

3.凭借典型激励。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教材中的典型人和事,以及教材外相关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4.开展竞争激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二、发挥自我认识的教育作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1.自我思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在说明一个人要经常自我思考、检讨、总结,以便弃旧图新、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2.自我介绍。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恰当引导学生针对其相关相联的主题,介绍自己的认识、看法、体会、感受和思想行为,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检讨。常言说:“自己脸上的火墨自己是看不到的。”这句话是根据人们一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大胆自我检讨,以达到自我认识、教育之目的。

三、发挥自我实践的教育作用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

1.自我体验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对其道德观点、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评论,以期通过自我体验活动,达到对这种观点、品质、行为深化、巩固之目的。

2.自我训练活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生产、服务劳动等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产生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节律活动。教师结合教材、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自订自我节律约束的规章制度,自我规范执行,以此进行自我教育。

四、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1.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从中进行自我教育。

2.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在教学中,对照有关内容,组织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判。

3.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明白自己思想品德行为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五、发挥自我调控的教育作用

调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自我的品德教育都离不开调控作用的发挥。

1.对品德行为反复的调控。小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接受易、养成难。因此,必然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不足为怪,贵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及时自我调控,得到巩固、提高。

2.对遭受挫折失败的调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偶受挫折或失败,同样是客观的存在。教师贵在要及时鼓励学生勇于接受现实,并善于采取自我调控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变挫折为顺利,变失败为成功。

3.对发展与提高的调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当其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对此教师要时时提防,并且及时提醒学生要谦虚、谨慎,克服自满情绪,在成绩面前应提出更高奋斗目标,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和提高。

上一篇:德智体能自我鉴定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