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停战协议范文

时间:2023-03-07 01:37:59

朝鲜停战协议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1篇

时间:2007年10月11日上午

地点:世界知识出版社

主持人:沈国放 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

嘉 宾:张琏瑰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于美华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朝鲜半岛和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宜胜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研究员

沈国放:

去年10月9号,朝鲜宣布进行了核试验。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周年了。当时许多观察家都认为,朝鲜进行核试验以后,朝鲜半岛局势将会恶化。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可能会引发朝鲜半岛甚至亚洲的核军备竞赛。一年以来,朝鲜半岛的核问题确实是发生了深刻的、戏剧性的变化。有些方面的发展速度之快甚至出乎意料。至少从表面看,形势并没有恶化。10月初,朝鲜和韩国领导人举行了会面。与此同时,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取得进展。我在观察各方面的情况以后,感到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朝鲜的谈判地位上升。它的既定方针没有变,但是在核试验以后,它的策略和手法都有所调整,旨在获取朝鲜利益最大化。二是各方的关系互动增强。特别是朝美关系和朝韩关系,不仅出现了松动,而且发展比较快。三是在表面上良性互动的同时,底下隐藏着深层次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这点以后还会慢慢地呈现出来。今后的发展前景,现在人们有很多猜测。但是,我敢肯定的一点是,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还会出现很多的障碍、困难。前景取决于有关方面的政治需要、决断和妥协的程度,取决于有关方面的需求是否能够互相吻合,各方的利益是否能够达到它所期待的最大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今后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甚至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建立过程中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各方现在猜测也比较多,今天请三位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发表看法。

对当前半岛形势的判断

张琏瑰:最近一个阶段,朝核问题看起来好像是进展比较大,特别是美国和朝鲜,经过柏林会谈、纽约会谈、日内瓦会谈,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协议。六方会谈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在正在继续推进。但是以我来看,朝鲜核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这里面的关键是,朝鲜是不是已经下了政治决断,要彻底弃核。迄今为止,谈判也好,达成的文件也好,都没有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朝鲜已经制成的核材料怎么办?制成的核武器怎么办?所以,难题还在后面。朝核问题今后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到目前为止,朝鲜做的就是,核设施可以舍弃,但制成的核武器继续保留。现在正在对朝鲜宁边的三个核设施实施去功能化,下一步可能扩大到宁边的其他核设施和宁边以外的核设施。但是,朝鲜已经制成的核武器怎么办,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在消除朝鲜已经制成的核武器之前,朝鲜半岛无核化难以实现。

于美华:最近朝鲜半岛围绕核问题形势变化很大,缓和气氛明显增加。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布什在下台前想在朝核问题上找一个突破点,以弥补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误;二是朝鲜最高领导人也想在布什下台前利用关闭核设施和去功能化来改善朝美关系、摘掉戴在朝鲜头上的“支持恐怖国家”和《敌国贸易法》适用对象的帽子,换取经济补偿。三是,南北想借核问题有进展之机实现第二次峰会。这三方的战略需求,使得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取得了进展,南北关系迈上了新台阶,半岛形势也增加了回暖气氛。

那么,在今后两年里,这种见好的形势能够继续保持吗?我个人认为,这仍然要受制于无核化的进程。总的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在于,朝美两国领导人都还愿意履行《2.13共同文件》,如不发生意外,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应该有望得以执行。因为当前关闭的宁边5兆瓦原子能反应堆已经老化,而且为了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朝鲜也需要履行承诺,以便缓和国际压力构建和平的外部环境。当然,挑战因素也不少,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布什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朝政策,只是在战术上进行了调整。因为赖斯的对朝政策有三大支柱:一是“防御接触”,实际上是用武力做后盾;二是“外交接触”,就是谈判;三是“多边框架支撑”,就是现在的六方会谈,即把中国等拉进来作为支撑。到现在为止,这个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由原来右翼主张的武力接触转为更倾向于“外交接触”和对话而已。而且美国依然要求朝鲜完全、彻底、不可逆地弃核,并把它作为对朝政治、安全、外交及经济等一切补偿的大前提。第二点是,朝鲜也没有改变软硬兼顾的对美两手政策。在看到朝美关系正常化和从法律上结束朝鲜战争之前,朝鲜恐怕不会考虑放弃已有的核武器。因为从朝鲜的立场来看,核武器至少有三大功能:防颠覆、防吸收统一、为后代继续建设“我们(朝鲜)方式的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既然朝鲜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美国又不肯改变“先弃核,后补偿”的大前提,那么,半岛无核武器化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半岛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会继续存在。

王宜胜:应该说,最近一年多以来,朝核问题确实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已经达成的这些协议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来说,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10月9日,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将朝核危机进一步推向高潮。危机关头,中国同有关国家一道,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重新将朝核问题纳入和平解决轨道。2006年12月下旬,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启动,尽管此次会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它成功地使危机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成为朝核危机向朝鲜弃核方向发展的一个拐点。近一年来,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朝鲜承诺弃核,国际原子能机构重返朝鲜;二是美朝关系改善,朝鲜关闭宁边5兆瓦反应堆;三是朝鲜承诺申报核计划,六方会谈确定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原则;四是六方会谈机制下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工作组、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组、朝美、朝日关系正常化工作组等五个工作组均已开始运行,有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各项议题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全面展开。

当然,我们在对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前景保持乐观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有限的,尚不足以保证半岛的无核进程不可逆转。首先,在目前各方达成的协议中,朝鲜申报的核计划内容还未涉及朝鲜已经拥有的核材料和核装置;其次,目前确定的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方案只涉及宁边的5兆瓦反应堆,尚未涉及朝鲜1994年向国际机构申报的四个核反应堆中的另外三个,即宁边的IRT-2000型反应堆(运转中)、宁边50兆瓦反应堆(未建完,1994年开始冻结)和泰川200兆瓦反应堆(未建完,1994年开始冻结)的处理。西方媒体称,IRT-2000型反应堆和宁边50兆瓦反应堆也存在潜在的发展核武器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看,要想不断取得进展并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保障。首先,有关国家,尤其是美朝在核问题上表现出的善意和诚意必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下去,而不能出现重大的政策反复。其中,美国明年总统大选后,保持现行对朝政策的连续性尤为重要。第二,各方达成的一系列政治妥协,必须得到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撑。据美国学者讲,在美国退役(完全拆除)一个类似宁边5兆瓦反应堆规模的反应堆,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十几亿或者几十亿美元的费用。另外,大家都知道,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与核武器相关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又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过程中,会遇到核燃料棒的处理、核材料的处理、核反应堆的拆除、核装置的处理等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需要有关各方的政治意愿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撑。

总的来说,我们有理由为朝鲜核问题近期的进展感到高兴,但对潜在的问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半岛无核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曲折要有所准备。

“三国或四国”究竟指谁

张琏瑰:10月2日~4日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平壤,朝韩双方签定了《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双方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涉及中国,引起很大争议,即使在韩国,也有不同意见。在宣言中有这样的表述――“为推进与此有直接关系的三国或四国领导人在朝鲜半岛举行会谈宣布战争结束而进行合作”。关于这句话里边的“三国或四国”究竟指谁,人们议论纷纷。

我的看法是这样:应该把停止战争和建立和平架构放在一起考虑,在宣布结束战争的同时,也要宣布建立一个和平机制。

我认为结束战争和实现和平,需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要搞清楚是谁和谁结束战争。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多年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有人在历史宣传和教育方面采取了失真的做法,产生了误导,好像中国并没有参加那场战争,或者说那场战争与中国完全没关系,以致停战协定的主体是谁,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了。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朝鲜战争的历史。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军队很快地越过“三八线”,打到半岛南部。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把朝鲜军队大部分堵在南边。10月1日,金日成到中国驻朝使馆,找中国大使倪志亮和军事代表柴成文,当面要求中国出兵援助,并且同时派朝鲜外长朴宪永拿着金日成签名的亲笔信到北京,邀请中国出兵。这个亲笔信近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来了。在朝鲜那种困难情况下,中国决定出兵援助。10月19日,率军队入朝作战。1951年7月份开始停战谈判,一直谈到1953年7月27号,才签订停战协定。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是三个人:一是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三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此外,停战协定的最后一条明确指出:该文件用朝文、中文、英文同时写成,各文本具有同等效力。这都是明明白白的。如果要把停战协定变成和平协定,至少签字三方应该参加:朝鲜、中国、美国,不过当时美国的身份是代表联合国军。但是,如果考虑实际参战的是四方的话,韩国也应该参加。正确的或者合理的选择实际上是四方。

明确停战协定的主体后,所有签字各方必须承认这个历史事实。具体来讲就是,有关各方承认四方是终战协定的主体,这样终战协定和和平协定才是有价值的。否则,签订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文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第二,一定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半岛只要有核,就不会有稳定,仍然存在战争危险。而且从法理角度来讲,朝鲜进行核试验以后,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第1718号决议,明确写明根据《联合国》第七章对朝鲜进行制裁。第七章里边的内容就包括经济制裁、政治制裁和武力制裁。如果第1718号决议仍然有效的话,是绝对不能够签订终战协定的。否则,第1718号决议和新签订的终战协定就发生了矛盾。终战协定是放弃战争,第1718号决议仍然保留武力制裁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一种手段。两者在法理上、逻辑上是矛盾的。因此朝鲜弃核、第1718号决议最终完成任务,是签订和平协定的绝对的先决条件。

第三,签约主体之间要有正常的国家关系。新的结束战争、建立和平架构的协定应该是国家之间签署的国际文件。签约各国之间要先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样才能够形成正常的国际责任和权利,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在履行协定生效程序方面,才不会出现障碍。从国际关系实践看,还没有两个国家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而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或和平协定这样的先例。具体地说,就是签约之前朝鲜和美国要有外交关系。先解决朝美建交问题,然后才可能考虑结束朝鲜战争和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

第四,还应该对有关朝鲜半岛现有的、涉及战争或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进行清理。

于美华:中国应该怎么办?这次南北首脑会谈给我们提了个醒。中国今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一定要谨慎,既不能唯某一方是从,也不能随某一方起舞。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要参考邓小平的教导,一不当头,二不举旗。

关于停战协定向和平协定转变的问题,本人认为,停战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协定,只有通过签字方和当事方共同协商和谈判才能解决。现在看来,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三方会谈方式。即由朝鲜、中国和联合国军作为“直接有关方”。这三方是停战协议的正式签字者,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直接有关方”。但是,这种选择有两个弊端:第一,排除了韩国。这是不符合朝鲜半岛现实的一种选择。韩国虽然没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却是朝鲜战争的当事者、停战协定的执行者,也是未来和平协议的执行人,因此不能把韩国排除在外。第二,模糊了美国的责任。美国是参战的联合国军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代表,而且还是继续在韩国驻军的惟一国家。所以美国应该是“直接有关方”,而且还应负起结束朝鲜战争的责任。

二是四方会谈方式。由法定签字方朝鲜和中国加上当事方韩国和美国。这一选择能克服三方会谈的弊端,既合乎法理,也符合半岛实际形势,是最佳方式。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方案曾被四方所接受,并举行过六次四方会谈,彼此已经有所了解。

王宜胜:关于“三方或四方”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所谓“三方会谈”问题,实际上在停战协定签署之后不久就出现了。根据停战协定规定,停战协定签署三个月后各方要举行政治会谈,商讨在朝鲜半岛撤出外国军队问题,后因美方阻挠,政治会谈一直没能举行。1958年志愿军单方面撤军后,美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继续驻扎韩国。60年代,朝鲜就曾提出“三方会谈”的建议,朝鲜当时的考虑是,由朝鲜出面,代表中朝方面同美国谈判撤走联合国军问题,同韩国讨论民族和解问题。

对于如何评价朝韩首脑会谈宣言中的“三方或四方”问题,我认为这个“三方”,停战协定本身就明确规定了,它是朝鲜、中国、联合国。尽管我们认为美国盗用了联合国的名义,拼凑了由15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罪魁祸首”是美国。但是不管怎样,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履行法律手续的是联合国军总司令,而不是美军司令。停战协定第五条第六十三款规定,停战协定各条款“在未为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或未为双方政治级和平解决的适当协定中的规定所明确代替以前,一直有效”。也就是说,有关停战协定的废止及取代停战协定的新协定的建立都必须由以中朝为一方,联合国为一方的双方同意。从法律上讲,停战协定涉及的三个法律主体是中国、朝鲜和联合国;能够代表联合国的只能是联合国安理会,而不应是美国。

当然,从朝鲜半岛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未来的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美国以什么样的身份发挥作用以及韩国是否也应参加到这一进程中来等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有关各方的协商来讨论的。

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转换问题

王宜胜:关于朝鲜半岛的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转换问题,我认为离不开大国间的合作。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朝核问题,还是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的转换问题,都应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逐步加以解决。因为在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共同声明》中已经明确表明要解决朝鲜半岛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转换问题。此后,在六方会谈框架内成立了东北亚和平机制问题工作组。而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的转换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六方会谈机制中的相关工作组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最现实的。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由中国、朝鲜和联合国先达成一个协议,宣布废止停战协定。第二步是由六方会谈的相关工作组确定一个中国、朝鲜和联合国三方都能接受的新协议,由三方共同宣布用新协议取代停战协定,完成相关的法律手续。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朝韩之间的问题,也不是通过朝韩首脑会谈能够解决的。

再看一下前景。我认为从停战机制的结束到新的和平机制建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第一,停战协定虽然现在看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其本身也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五十多年里,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问题上还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期间,无论是朝美之间还是朝韩之间,发生的重大的危机事件至少有几十次之多,但由于有停战机制的存在,都没有酿成大的冲突。所以,停战机制作为一种危机管理机制,还是非常有效的。而建立一个能够取代停战机制的新机制,并能确实有效地发挥危机管理作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谈判过程。

第二,预计美国方面不会很快地、积极地来推动新机制的建立。美国维护其在朝鲜半岛地区国家利益的两大支柱就是驻韩美军和美韩同盟,而驻韩美军存在的法律基础就是联合国军司令部。停战机制的废止和新机制的建立必定涉及美军撤出朝鲜半岛的问题。退一步说,即使美军没有因此而撤出半岛,但如果停战协定被废止,那么,随着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解体,驻韩美军的性质、规模、作用都要进行重新界定,而这种调整或者重新界定,将会影响美国在半岛地区的利益。当然美国一定会想方设法地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它的利益。但美国的利益最大化了,就未必符合其他各方的利益。这样势必要经过一番非常复杂的谈判和交锋。与此同时,驻韩美军性质、规模和作用的调整,还会引起美韩同盟关系的调整。另外,当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驻朝鲜半岛联合国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有七个建在了日本,这就又涉及驻日美军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决不是布什政府的一个政治表态就能够全部解决的。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布什政府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姿态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朝鲜可核查地、不可逆转地弃核。而朝鲜完全弃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就是说,美国尚未将这一问题看做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于美华:当前,朝鲜半岛存有三大冷战遗产:一是分裂状态,二是敌对双边关系,三是停战体制。朝鲜半岛要实现和平、稳定及无核化,必须要解决这三大冷战遗产。所以,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朝韩要求尽早结束停战体制的合理要求。不过,这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工程,也是一个战略工程。它既涉及南北方的民族利益,也涉及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中国的安全利益,同时也是一项能引发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军事工程,因此,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相关方的协商与合作才能实现。

对于解决停战体制问题,我想提几个建议。

1.从法律上结束朝鲜战争,就是要把停战协定改为和平协定,并要同时进行,不能分步走。因为没有一个和平协定作约束,将会给某一方再次使用武力提供口实和机会,所以必须要以和平协定来替代停战协定。这个谈判可以简称为“停、和转换谈判”,其进程也可简称之为“停、和转换进程”。

2.替换停战协定的谈判应该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举行,最好是能与无核化进程交错推进。因为朝鲜把停战体制视为拥核的原因之一,如不启动,必然要阻碍朝鲜半岛无核武器化进程。

3.中国应该善始善终履行签字国的义务。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格外珍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虽然中国军队早已于1958年撤出了朝鲜半岛,但在停战协定尚未废除的状态下,中国作为签字国仍然应该履行其义务和职责。因为在协议的第61款有明确规定:“对本停战协议的修正与增补必须经由敌对双方司令官相互协议”。在第17款中还规定,“遵守并执行本停战协议条款与规定的责任属于本停战协议的签署人及其继任的司令官”。据此,中国应该继续遵守并执行本协议,并应参与完成对停战协议的“修正与增补”,否则就等于中国保留了在朝鲜半岛的作战权,这将违背中国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对外政策,也违背了中国要为朝鲜半岛和平统一创造环境的承诺。

4.在签署和平协议之前,签字各方应该继续遵守停战协定,以防误判,擦枪走火。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是什么

张琏瑰:我有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当前最主要的紧迫利益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中国的政策有四句话,即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对朝鲜安全给以关切。第一句就是“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是政策的目的和目标。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是手段,和平与稳定是实现无核化的结果。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明白。朝鲜只要有核,朝鲜半岛就不会有和平与稳定,东北亚这个地区也不会有和平与稳定。因此要尽一切力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第二个观点,虽然目前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发展有进展,但由于根本问题即朝鲜制成的核武器怎么处理仍未解决,因此事态发展仍然有四种可能性、四种前途:

一是谈。和平地实现无核化。朝鲜放弃核武器,并得到补偿。这是最好的。

二是打。在关键时候,朝鲜坚决不放弃核武器,而美国坚决不允许它拥有核武器,最后武力解决。

三是拖。谈谈停停,中断一两年,接着再谈,拖下去,实际上就等于不了了之。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朝鲜的核武器在不断地壮大,日本、韩国相继研制核武器,东亚成为世界上最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地方。

四是朝鲜和美国媾和。朝鲜答应美国一定条件,美国默认朝鲜是一个核国家。朝鲜有可能答应美国四条要求:一条就是不搞核扩散,这个条件朝鲜已经反复地跟美国表达了;再一条就是放弃可以打到美国的远程导弹,这个朝鲜也表示过了;第三条就是今后再也不搞新的核武器了,现有的核武器保存,这个朝鲜几次不是明说,但是也已经表达过了;第四条也是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就是朝鲜保证要成为美国“亲密的战略伙伴”。朝美媾合后,日韩也将走上有核道路。

在上述四种可能中,第一种可能是最好的,它既实现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又实现了多赢。最后一种可能是最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东亚国际关系空前复杂,东亚永远失去和平与稳定。

第三个观点,在原则问题上,当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中国态度一定要明确。

王宜胜:我不认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对朝政策的惟一目标,也不同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我认为,我们的对朝政策并不是孤立的,它服从于我们追求综合安全、共同安全的政策目标,也要服从于整个国家的利益大局。我们国家的利益大局是什么?是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是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

对朝鲜半岛无核化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并且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不懈努力。但是,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就会使我们的整个发展战略受到影响,甚至使我们既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在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个首要外部条件就是维护周边稳定。与此同时,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半岛人民及半岛周边国家的根本利益,是有关各方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支点。因此,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稳定是前提,无核化是目标,和平谈判是手段。我觉得,认为无核化是中国对朝政策的惟一目标,并强调中国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这与我们的国家利益、与我们的国家地位、与我们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与我们追求的“和谐世界”目标是不一致的。

于美华:我国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通过协商来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该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所以中国反对以军事手段来解决朝核问题。为此,我认为,中国今后将会继续推进半岛的无核化进程,继续支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在停战协定的转换问题上也将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修改停战体制的障碍

一、它是一个庞大的军事工程,使整个东北亚秩序发生变动或调整,半岛秩序也将重新洗牌,竞争、讨价还价难免。

1、美日同盟防御目标要调整。在朝鲜战争初始,美国就着力构筑在东亚地区的同盟国体系。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日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使美国拥有了在日本长期驻军的权利,并使日本成为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远东基地。停战协定签署后,美国进一步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最终确立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地区同盟国家的地位。

2、《韩美相互防御条约》也要调整。美国陆、海、空军失去驻守韩国及其附近的理由。

3、美日韩三角体制要调整。当时围绕朝鲜半岛构筑起两个对立的军事同盟集团。一方是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另一方是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美国是南方三角同盟的核心,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是其中的两个轴。

二、美国坚持先弃核后谈结束朝鲜战争。朝鲜放弃核计划容易,放弃核武器难,因此,结束朝鲜战争仍然需要时间。(于美华)

从南北会谈到六方会谈 中国地位微妙

张石(日本《中文导报》副总编辑)

10月4日,经过三天的首脑峰会,韩朝首脑签署了《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该宣言核心内容包括“11月举行总理及国防部长会议”、“为宣布战争结束,在朝鲜半岛举行相关当事国会议”、“开通京义线(文山―开城)货物铁路”等内容。

此前,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于9月27日到10月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根据共同文件,朝鲜将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去功能化。此外,朝方同意根据“2.13共同文件”,于2007年12月31日前对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朝方还重申了不转移核材料、核技术或核相关知识的承诺。美国和朝鲜同意继续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向缔结全面外交关系的方向迈进。

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场历史性的会谈中,中国在东北亚的地位与利益正在受到微妙影响。

《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表示,为了签署结束朝鲜战争宣言,将在朝鲜半岛举行三国或四国的首脑会议。由于没有明确指出“三国”、“四国”是哪些国家,有分析人士表示,此举可能包含着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意思。

据说,中国对此充满了警觉。中国是朝鲜战争的参战国,死伤惨重。中国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关于朝鲜半岛停战宣言当事国首脑会谈的正式立场,已通过中国驻韩大使宁赋魁间接公开。”宁赋魁10月5日表示,从“三方”或“四方”这一表达来看,“四方”也是经韩朝双方达成协议的,在将停战协定转换为和平协定的过程中,中国将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中国外交部高层人士10月7日表示:“中国和美国、朝鲜一样,都是停战协定的三个当事国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将中国排除在外,对改变停战协定是无法想像的事情。”该人士还指出:“青瓦台相关人士说,可以排除中国,也可以包括中国,中国如果愿意就可以包括。这种说法忽略了中国是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最重要当事国的事实。”

另外,中国对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朝鲜和美国越过六方会谈框架举行单独接触也很不高兴。中国有时也会给美朝一点颜色看。今年1月,美朝在柏林达成协议,秘密决定朝鲜以停止核设施为条件,换取澳门汇业银行的朝鲜资金问题的解决。后来美国在六方会谈上答应2月21日上午将2500万美元转入朝鲜在北京中国银行开设的贸易账户,但是中国银行拒绝接收这笔钱,拒绝做这个中间人,最后这笔资金只好转入朝鲜在俄罗斯一家银行开设的账户。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2篇

朝鲜战争确实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二战中我们虽然战胜了日本,但实际上那是在整个反法西斯同盟强大的支援下取得的胜利,而且战胜日本主力的战争是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打的。而这次在朝鲜战争中,是以中国为主要力量击败了“联合国军”。这次战争可以说是中国一百年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所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确实是打出了国威,最后签署了停战协议。

有关停战协议,我再说两件有意思的事情。我曾经在首尔的战争纪念馆里看见过这个协议,只有三方签了字。有我们的老总用毛笔签的字,有金日成的签字,然后有美方将领的签字,唯独韩国方面没有签字。这件事儿很有意思,韩国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法理上来说,就是韩国到今天为止还处在战争状态,可是它没有对手,因为另外三方都已经签字停战了。当时韩国的李承晚政府坚决拒绝签署停战协议,一定要求继续打下去,但没有人愿意再打下去了,没有人愿意再为此流血。

朝鲜战争中美国也伤亡惨重,在华盛顿特区有一座长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美军将士的名字都刻在那儿,密密麻麻的,有好几万人,巨长的一座纪念碑。朝鲜战争只打了3年出头,美军死亡人数就达到3.6万余人(据美方2010年统计报告),而越战打了将近20年,其中美军大规模参战也有10年左右,死亡人数也只达到5.8万余人,朝鲜战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当时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去为李承晚政府流血牺牲了,李承晚政府虽然拒绝签字,但是后来也没有再继续发动战争。当然在法理上它依然处于战争时期,也就是时期。

在停战以后的很多年里,韩国连续出现过多个军政府,每次在镇压人民、镇压学生运动的时候,都会说我们还处在战争状态,我们还处在时期。这就像中国台湾一样,台湾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解除状态,之前台湾一直认为自己处在战争状态,所以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此外,停战协定的签署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各方在谈判的时候,都要插上自己的旗帜,在谈判桌前朝鲜插了一面小国旗,美方也插了一面小的联合国旗,都是那样的小旗。后来朝鲜觉得不对,我应该竖一面比美帝国主义大的旗帜,所以第二天就带了一面大一点儿的国旗来。然后美方一看说这不行,朝鲜的旗子比我大,次日也带了一面更大的旗。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两边的旗子变得越来越大,大到都拿不进谈判室来了。最后两边说,那咱们先别谈别的,咱先坐下就这旗子尺寸多大谈一下,最后达成协议说,咱们先各自做一面尺寸一般大的旗子,然后再往下谈,很有意思。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3篇

中苏决心与美国对抗到底

1952年下半年,在朝鲜战场双方基本取得力量平衡的同时,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却陷入了僵局,问题竟胶着在起初认为最容易解决的战俘问题上。此时,斯大林从苏美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支持把战争继续下去,而在和平谈判问题上坚决不能让步。可以说,直到斯大林去世,中苏的基本战略是一致的。

当1952年2月板门店谈判达成在签订停战协定后90天内召开相关国家的政治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时,金日成就主张尽快结束谈判。金日成认为拖延谈判是不利的,因为美国的空军正在继续给朝鲜造成惨重的损失。实际上,金日成主张放弃“全部遣返”的原则,还有一个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背景。北朝鲜扣留了13094名李承晚军队的战俘,其中6430人在朝鲜人民军中服兵役,其余的人则在内务部和铁道部从事不同的工作。

看来问题只能在莫斯科得到解决。1952年8月访苏,并与斯大林举行了多次会谈。关于战俘问题,斯大林首先指出,美国人想按自己的主张解决战俘问题,而根据国际法,交战各方必须遣返除罪犯以外的所有战俘。斯大林问,对战俘问题是怎样考虑的。简要地介绍并表达了“必须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看法。斯大林当即肯定说:“是对的。这场战争伤了美国的元气。北朝鲜人除了在战争中遭到牺牲以外,并没有输掉任何东西。美国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他们是不利的,必须结束它,特别是当他们知道仍有我军驻在中国以后。需要毅力,需要耐心。”斯大林还向提出了一个他认为耿耿于怀的问题,他提醒说:“对美国必须强硬。中国同志必须了解,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那么中国永远也收复不了台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对战争做了长期的准备。对于斯大林来说,最有利的局势是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既不扩大战争――以免将苏联卷入冲突,也不实现停战――以便把美国长期拖在朝鲜战场。为此,要求苏联满足1953年朝鲜战场一切军需用品和军工生产材料的供应。苏联提供的大规模及时援助,更坚定了中国的信心。然而,就在中方积极备战,以迫使美国做出让步的时候,斯大林去世了,莫斯科随即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立场。

莫斯科决定主动实行让步

没有人会想到,斯大林去世后重新提出朝鲜问题竟是以保守和顽固著称的莫洛托夫。据莫洛托夫回忆,当他被重新启用而回到外交部后,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起草结束朝鲜战争的建议,因为“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已经不需要朝鲜人强加给我们的这场战争了”。此外,贝利亚在朝鲜问题上也“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而这时中国方面对于是否答复、如何答复美国来函还没有拿定主意。在3月19日给的电报中说:“关于克拉克于2月22日要求双方先交换重伤病而能行走的俘虏问题……我方对策有二。一种是驳斥,一种是表示可以商谈,在商谈中看情形决定最后对策。你在和苏联同志谈话时,请将此事提出询问他们的意见。”此时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哥特瓦尔德的葬礼。同一天,在未与中方商议的情况下,苏联领导人已经确定了在朝鲜停战问题上的新方针和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办法,部长会议决定向中朝方面发出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指示。

在3月21日返回莫斯科的当晚,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人与他进行了单独会谈,专门讨论朝鲜问题,并递交了给的信。会谈结束后,立即将会谈情况向作了报告,电报说:“苏方提议的中心思想,即是准备在战俘问题上求得妥协,以掌握和平的主动权。解决方案,是利用克拉克的文件,由金、彭出面答以同意根据日内瓦公约109条,双方先行交换重伤病战俘,其不愿回者暂交中立国,并恢复板门店谈判解决具体问题。然后即由中朝双方当局分别发表声明,主张战俘按分类办法实行遣返,要求遣返者立即遣返,其余则交由指定的中立国(如印度或其他国,视情况再定),保证其得到公正解决。苏联外长跟着发表赞同声明,然后苏联在联合国代表即作同样活动。”第二天,即复电表示同意苏方的提议。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只是说:“这实际上即是去年9月上旬我们向谢明诺夫同志所提三个方案中的一个方案”,“具体步骤待你回来酌处。”

与此同时,苏联向西方做出了明显地表示和解的姿态。虽然北京按照莫斯科的计划进行了安排:通知金日成准备重开谈判;李克农、乔冠华即将动身前往开城;3月28日向克拉克递交了复函;3月30日发表了“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但仍有自己的主张,在可能的条件下,中国还是要争取最好的结果。

力争最佳停战结果

到1953年4月,志愿军已经基本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拥有兵力19个军135万人(人民军尚有6个军团45万人),火力空前加强,阵地更为坚固,作战物资十分充足,并且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战略上更趋主动,可攻可守。全军上下,士气高昂,积极求战。

板门店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关于6月4日恢复谈判和8日达成停战协议的原因,很多西方著作都认为是美国威胁要扩大战争并使用核武器。实际情况表明,即使中国当时得到了美国的警告,也完全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当时中朝方面掌握着战场和谈判的主动权,至少中国领导人自己是这样看的。6月5日对此总结说:“艾森豪威尔一上台就放空炮吓人,提出五条办法:(一)侧面进攻;(二)轰炸东北;(三)沿海骚扰;(四)原子弹恐吓;(五)进攻中国大陆。这五条都已经被我攻破。……前三条我们有准备,后两条美帝的同盟国也不会同意,怕引起大战。”

李承晚在6月17日“释放战俘”事件发生后,中国一方面给克拉克发出一封措词强硬的信函,一方面停止了谈判,准备再次采取军事行动。7月3日凌晨,根据的委托,外交部副部长向莫斯科转交了对克拉克6月29日来信的复函和中国政府关于“目前停战谈判情况及关于克拉克来信的对策”的报告。

答复很快就来了。第二天苏方便做出决定:同意中国“对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看法和拟订的措施”。苏联认为,美国的目的不是如中国所说急于签署停战协定,而是要“维持不安定的半战争状态的政治形势,并想方设法地拖延缔结停战协议”,尽管美国未必能够长期拖延,但“这并不排除李承晚集团将采取各种手段继续鼓噪,而且也可能为拖延朝鲜停战协议的缔结而做某些新的尝试”。

7月8日深夜,接见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说,中国同意停战谈判复会,但首先要弄清楚:美国代表所称代表其签订停战的联合国军,是否包含李承晚军在内?现在必须使美国给一个毫不含糊的答复。否则就无法停战或停战后还会遭到破坏。同一天致电志愿军谈判代表团,要求复会后暂不向对方提修正军事分界线问题,而是推迟到18日左右视军事进展情况再定;尽可能地取得对方对实施停战协定的具体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停战签字日期,须推迟到7月20日以后。在看来,“我们的方针仍然是掌握主动,争取停战。如果不能签字,则主动权仍在我们手中,可以继续在政治上、军事上打击敌人。”

7月13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阶段进攻――金城战役。直至7月27日,即停战协定签字的当天,战役才告结束。这次战役毙伤俘敌7.8万余人,收复土地192.6平方公里。中国在停战最后阶段的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尽管这些做法曾使莫斯科担惊受怕。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4篇

一、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的一块基石:《停战协定》

在整个世界都进入到后冷战时代的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挥之不去。1953年朝 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是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它维系着半 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虽然协定至今有效,但是依据协定设立的半岛军事对峙监 督管理机制早已处于非运转状态。这一局面造成朝鲜半岛停战结构的动摇。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一方和以朝鲜人民军 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另一方,在“三八线”小村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协定的目的 是要结束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痛苦和人员伤亡的战争,并保证在最终实现朝鲜半岛问题和 平解决之前,完全停止敌对行为和一切武装行动。

由于《停战协定》维持的是一种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关系,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交 战双方建议:在《停战协定》缔结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各自派出代表举行高级别的政治 会议,商议外国军队撤军问题和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虽然这一建议作为第四条款被写 入《停战协定》之中,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并未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半岛 问题。事实上,《停战协定》的签署反而使半岛冷战体系进一步稳固,协定本身成为半 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首先,《停战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协定,这使朝鲜问题较之战争爆发之前更加国际化 、复杂化。如果要改变《停战协定》所规定的军事对立局面,必然涉及协定各签署国。 在《停战协定》上的签字双方,实际上代表的是美国及其领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 朝、中、苏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此背景下,朝鲜问题的解决与国际大国关系息息相 关。

其次,《停战协定》有关国家围绕朝鲜半岛构筑起两个对立的军事同盟集团。一方是 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另一方是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美国是南方三角同盟的核心,美 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是其中的两个轴。在朝鲜战争初始,美国就着力构筑在东亚地区的同 盟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日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使美国 拥有了在日本长期驻军的权利,并使日本成为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远东基地。《停战协 定》签署后,美国进一步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最终确立日本作为 美国在远东地区同盟国家的地位。美国与韩国缔结的《韩美相互防御条约》,使得美国 陆、海、空军将驻守韩国及其附近。这样,以韩国为前线的南方军事三角同盟确立。另 一方面,朝鲜也于1961年与苏联和中国分别签署了《朝苏友好合作与相互援助条约》以 及《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两个同盟条约明确规定,如果朝鲜受到威胁,苏联、 中国将竭尽全力予以援助,这就是北方三角同盟。

《停战协定》以及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条约,使国际力量介入半岛安全事 务制度化。由此,一个稳固的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确立起来。其中,《停战协定》是维持 双方军事对峙的国际准则,是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受全球范围冷战结束和东北亚国际力量结构变化的巨大影响, 以《停战协定》为基石的半岛停战结构正在发生动摇。根据停战协定设立的停战监督管 理机制,即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督委员会,因其中朝鲜及与朝鲜相关方面代表团 的撤回,基本处于停止运转的状态。其后果是朝鲜半岛上的对峙双方缺乏交流与协商机 制,致使半岛停战结构处于危险状态之中。

二、冷战后朝鲜国家安全的关键:美国

东欧突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全球冷战格局的结束。朝鲜半岛冷 战体系在此巨大冲击下严重失衡,但是继续残留着。对于朝鲜来说,失衡的半岛冷战体 系继续存在造成其国家安全处境急剧恶化。

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政府迫切希望拉近与中苏两国的距离,力求在半岛南北对抗中 掌握主动。同时,韩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对于正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苏联和中国来说无 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苏、中也希望改善对韩关系。这样,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对抗后, 两对国家相继建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外交关系。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汉城, 与韩国签署了《韩俄基本关系条约》。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也在快速发展。1991年开始,双方举行外交部长级会谈,并终于 在1992年8月发表建交共同声明。声明提到,两国将根据联合国原则,以及相互尊 重与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存的原则,发展长 久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注:《朝鲜日报》,1992年8月25日。)

苏中两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与韩国的最终建交无疑极大影响了朝鲜。在朝鲜看来,针对 南方的朝苏、朝中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名存实亡,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濒临解体。朝鲜与 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由此变得极其冷淡,双边高层交流几近断绝。而且,奉行市场经济 的苏中两国还改变了传统的对朝经济交流模式。从1992年起,俄罗斯对朝鲜的原油供给 采取国际价格和通货结算;中国也从1993年开始要求朝鲜依据通货进行贸易。朝鲜外贸 体系由此陷于崩溃状态,能源和粮食紧缺。90年代,朝鲜出现前所未有的连续10年经济 负增长,其安全危机因经济危机而加剧。

尤为不利的是,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并未对上述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相反,美国从其 冷战后东亚乃至全球安全战略出发,加强与日韩的军事合作,维持在日韩的大规模军事 存在。并且,美国为提升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关系,1997年美、日又推出新《美日安全合 作指针》。新指针扩大美日安全合作范围,将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日本周边地区事务也 纳入双方军事合作范围。与此同时,美国继续重视与韩国的关系,将美韩安全合作视为 “韩半岛和东北亚稳定的中心”。(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Engagement:Modernizing and Strengthening Our Alliances and Friendships”.)这样,东北亚 的局势虽然因为全球冷战的结束而大大缓和,但是美国继续保持了在东亚地区的10万驻 军。其中,驻韩美军约3.7万,驻日美军约5.6万。

在美日韩三方同盟中,美国是领导和核心。日韩两国国防高度依赖美国。在对朝问题 上,美国明确将朝鲜作为本国重要的防务内容。克林顿政府提出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战争 的构想,其中之一就是针对朝鲜半岛。

首先,驻韩美军是一线作战部队,他们被部署在朝韩交界的“三八线”南侧。美国认 为,“美军需要部署在第一线以使朝鲜清楚认识到美国将自动和立刻卷入任何冲突”( 注: 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Sustaining Deterrence in Korea”.),这样有利于美 国有效控制半岛形势。

其次,韩国军队受美军统帅。驻韩美军与韩国军队共组韩美联合军司令部,驻韩美军 司令兼任韩美联合军司令,这使韩国军队长期受美军统帅。虽然韩国军队于1994年末恢 复了和平时期的军队控制权,但其作战指挥权始终归属美军。

再 者,朝鲜半岛一旦发生战争,美军将动员规模庞大的增援部队。驻韩美军和韩国军 队用于维持第一阶段的战事。紧接着,将有大量的驻日美军、美国太平洋舰队乃至本土 美军迅速增援半岛。增援部队包括陆、海、空军以及海军陆战队,总数可达6.9万。(注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the Republic of Korea,Defense White Paper 200 0(English Version),p81.)

综上所述,随着冷战的终结,朝鲜半岛冷战体系发生严重失衡。北方三角同盟濒临解 体,美日韩三角同盟却继续存在并且加强,朝鲜国家安全受到极度威胁。曾经是国际冷 战前沿的朝鲜开始独立承担来自美日韩三方军事同盟的压力。由于美国是美日韩三方中 的领导和核心,美国成为影响朝鲜国家安全中的关键因素。

三、朝鲜关于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构想

在上述朝鲜安全处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中,朝鲜提出了缔结朝美和平协定构想。最初是 在1974年,当时,中苏分裂,中美、中日关系缓和,受其影响,1974年3月20日,朝鲜 最高人民会议第5届3次会议提议缔结对美和平协定。

但是,朝鲜将缔结朝美和平协定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则是在80年代中期以 后。当时,中国已分别与日美恢复邦交,苏中两国都在推行改革开放。随着1988年汉城 奥运会临近举行,苏中两国都有意派团参加,韩国与苏中之间的关系呈现逐步和解的迹 象。在此背景下,朝鲜迫切需要改善对美日关系,以平衡半岛冷战体系结构中出现的失 衡。鉴于美国在美日韩三国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朝鲜将安全战略的核心置于对美关系上 。朝鲜希望缔结朝美和平协定,废除《停战协定》,突破残存的半岛冷战体系对国家安 全的束缚,在体制安全的前提下融入国际社会,并取得与韩国对等的国际地位,尽可能 主导半岛形势。

1984年1月10日,朝鲜召开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的联合会议,会上 提议举行朝美韩“三方会谈”,协商和平协定等问题。提议主要内容是:(1)为了缓和 紧张、结束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状态,举行朝美韩三方会谈;(2)在三方会谈中,朝美 之间讨论缔结和平协定问题,朝韩之间讨论北南互不侵犯宣言问题。和平协定中将包含 驻韩美军的撤离问题,互不侵犯宣言中将包含朝韩互不使用武力和两国的裁军问题;(3 )在分别缔结朝美和平协定和达成朝韩互不侵犯宣言之后,朝韩之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创设“高丽联邦国家”。(注:《南北对话》,第34号,韩国汉城:国土统一院 南北对话事务局,1984年4月30日发行,第39页。)

这一建议与以往的不同在于提议同时举行朝美、朝韩会谈。其中,朝鲜一贯坚持的由 朝美双方缔结和平协定的立场并未改变。朝鲜的变通在于朝美和朝韩关系同步改善,即 在改善对美关系并解决驻韩美军问题的同时,协商北南和解问题。实际上,朝鲜的对美 和平协定建议长期遭到美国冷遇,且为韩国坚决反对。韩国指责朝鲜试图将其排除在外 的朝美协商,是意在迫使美军撤离,最终颠覆、赤化韩国。韩国要求南北直接对话缔结 和平协定。朝鲜的三方会谈建议是对美韩反对作出的妥协,希望由此将美韩吸引到谈判 桌前。

朝鲜的三方会谈建议仍然遭到坚决反对。美国对此作出反应,指出半岛问题须在南北 之间解决,在为半岛统一而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必须包括《停战协定》签署国中国。(注 :《南北对话》,第34号,韩国汉城:国土统一院南北对话事务局,1984年4月30日发 行,第59页。)韩国国土统一院长官孙在植也对朝鲜三方会谈提议作出反应。他发表对 北声明,表示半岛统一是韩民族内部问题,通过南北对话恢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非常重 要,要求南北直接对话。(注:“孙在植国土统一院长官对北声明”,《南北对话》, 第34号,韩国汉城:国土统一院南北对话事务局,1984年4月30日发行,第32—34页。) 对于美韩的立场,朝鲜政务院总理在1984年3月7日给韩国国务总理的书信中加以反驳: “美军强占着南朝鲜,美军司令官拥有对南朝鲜国防军的统帅权,在此条件下,南 朝鲜 当局和我们无法解决诸如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美军撤离、达成互不侵犯宣言 、裁 军、消除军事对峙等等问题;贵方提议的半岛问题相关国家参加会谈并不妥当,因 为除 美国外并无其它国家对半岛问题负有直接责任”。(注:《南北对话》,第34号, 韩国 汉城:国土统一院南北对话事务局,1984年4月30日发行,第66,67页。)

尽管始终遭到反对,朝鲜关于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立场此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相反 ,随半岛冷战体系的日益失衡以及国内经济的不断恶化,朝鲜对于缔结对美和平协定的 要求更趋强烈和急切。朝鲜关于缔结朝美协定的提议不断,包括1994年4月28日的《朝 鲜外交部关于确立朝鲜半岛和平保障体系的声明》、1996年2月22日的《朝鲜外交部发 言人关于缔结朝美暂定协定的谈话》、2000年再度发表的《朝鲜外交部关于建立朝鲜半 岛和平保障体系的声明》以及2002年的缔结朝美互不侵犯条约等等提议。其中,1996年 朝鲜建议的“暂定协定”,是朝鲜认识到缔结和平协定将涉及美朝关系正常化、半岛和 平机制建立等一揽子复杂问题,难度颇高,故欲先易后难,以“暂定协定”将美国拉到 谈判桌前。当时朝鲜表示:“我们始终一贯地坚持,如果要在朝鲜半岛建立起全面、广 泛而长久的和平机制,必须在朝美之间缔结和平协定”;“但是,考虑到美国的对朝鲜 政策以及目前朝美关系的水准,为了防止朝鲜半岛再起武装冲突和战争,需要尽快准备 ,即使在最小程度上建立制度性设置也行”。2002年,朝鲜提出缔结朝美互不侵犯协定 ,这也是朝鲜要求缔结对美和平协定的另一种表现。由于朝鲜核危机不断升级而美国态 度日趋强硬,10月25日,朝鲜提议朝美缔结互不侵犯协定。

四、朝鲜力求缔结对美“和平协定”

为缔结对美和平协定,结束《停战协定》所维持的军事对立,摆脱半岛冷战体系失衡 状态下的朝鲜安全困境,朝鲜一手采取日趋灵活的积极姿态谋求朝美协商,另一手则利 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向美国施加压力。

在外交领域,朝鲜展现积极姿态,以期改善对美关系。1974年朝鲜正式提议缔结朝美 协定时,其构想是首先改善对美关系,在取得较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后再拓展外交空间。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美国始终不与朝鲜对话,朝鲜转而展开与韩日协商,以期侧面 推动朝美会谈。1984年提议三方会谈后,朝鲜主动向韩国灾民伸出援助之手,以后,朝 韩对话逐步提升。在经过多次总理级会晤后,两国于1991年末达成《南北和解、互不侵 犯与交流合作协议书》。协议书宣布南北和解,互不为敌,共同努力将停战状态转变为 和平状态,组建南北共同军事委员会,开通军事热线电话等等。朝鲜意在促进朝美协商 同步展开。朝鲜外交部发言人曾这样表示:“朝鲜北南已经缔结了互不侵犯协议书,连 北南共同军事机构都已产生,朝美间如果能够缔结一个暂定协定,将意味着和平新时期 的到来。”事实上,由于朝美一直未能就和平协定进行协商,南北协议书签署后,朝鲜 回复消极态度,协议书条款未得履行。

20世纪90年代末,上述情景再度上演,朝鲜比上一次更加大胆。朝鲜不仅快速热切与 中、俄关系,与欧盟、亚太诸多国家建交,而且在2000年与韩国举行首脑峰会。这一次 ,朝鲜多方位外交攻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朝美会谈,但还是未能突破敌对关系。

在经济领域,朝鲜表现出趋向改革的积极意向,尤其在朝鲜与诸多国家建交并与韩国 实现首脑峰会后,这一意向更趋明显。2002年,朝鲜在经济领域连续采取重大举措,引 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7月,朝鲜废除了实施已久的粮食配给制,提高工资;9月,朝鲜 将与中国交界的新义州指定为特区,颁布类似香 港基本法的《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朝鲜与韩国同时启动两国东海沿岸铁路和公路以及新义州至汉城之间的铁路和 公路连接工程;10月,为搞活金刚山旅游,朝鲜颁布允许国际社会自由投资开发金刚山 旅游区的政令。这些具有开放和改革意向的重要举措,意在改变朝鲜的国际形象,朝鲜 希望由此促进对美和解。

另外,对于美国所关注的驻韩美军问题,朝鲜暗示将作让步。一直以来,朝鲜主张驻 韩美军撤离半岛,北南自主解决统一问题。这意味着朝鲜所追求的对美和平协定将导致 驻韩美军撤离半岛。随着冷战后美国明确表示将维持在东亚地区的10万驻军,朝鲜调整 其立场。1996年,朝鲜“亚洲太平洋委员会”副会长表示,如果美军能够改变与韩国的 关系,在半岛扮演和平维持军的角色,朝鲜可以考虑美军的继续存在。(注:Kim Keun- sik,“Changes in Pyongyang's Attitudes Regarding Peace on the KoreanPeninsula after

South-North Summit,”Vantage Point,Vol.25 No.3,March 2002,p. 46.)这一信息在2000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时通过韩国总统金大中再次传递给世界。

在积极姿态的另一方面,是朝鲜加速研制核、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为手段 向美国施加压力。朝鲜一直将和平协定问题与美国密切关注的核、导弹等问题挂钩,指 出惟有缔结朝美和平协定才能消除紧张。1994年4月28日,朝鲜中央通讯发表外交部声 明:“现在停战协定已不能保障半岛和平”,“一定得将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成 立代替现在的停战机构的和平保障体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向美利坚合 众国提议,就能够遏止朝鲜半岛上的武力增强和制止战争再发,能够实际而可靠地承担 起巩固和平与安定的新的和平保障体系举行协商”。2000年,《朝鲜外交部关于建立朝 鲜半岛和平保障体系的声明》表示,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等一系列复杂而尖锐的问题是 因为继续存在着停战体系。朝鲜《劳动新闻》评论,朝鲜核问题是由于美国推行对朝敌 视政策而产生的,朝鲜核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必须举行朝美磋商。(注:《劳 动新闻》,2002年11月9日。)

同时,朝鲜不断向国际社会表明,《停战协定》及其运作机构已不再有效。朝鲜认为 ,在美国肆无忌惮地往南朝鲜运输武器装备之下,停战协议根本发挥不了它的制约功能 ,停战协议早已失效。朝鲜外交部1994年这样表示:“由于美国不正当的处理方式,现 朝鲜停战协定已不能保障半岛和平,军事停战委员会事实上已成为没有主人的有名无实 的机构”;“朝鲜停战协定和停战机构,在安定朝鲜半岛形势、遏止武力增长上,不能 提供任何的支持”;“我们不能再期待这样的协定和机构”。该年5月,朝鲜撤回驻军 事停战委员会的朝鲜代表团。同时,另组“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团”取代其功能。同年 8月,朝鲜派特使访问中国,向中方指出朝鲜半岛需要建立新的安全保障机制,要求中 国撤回代表团。中国考虑到朝鲜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朝方已召回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朝方 代表和军事停战委员会已停止运转的现实状况,接受朝方建议,于12月召回了驻板门店 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代表团。(注:陈峰君,王传剑著:《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另外,从1993年至1995年,朝鲜分别让捷克和波 兰成员离开中立国监督委员会。(注:Lee Jong-sun,“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of North Korea's Demand for a Peace Treaty with the U.S.,”Vantage Point,Vol .23 No.9,September 2000,p.44;Kim Keun-sik,“Changes in Pyongyang's Attitudes  Regarding Peace on the Korean Peninsua after South-North Summit,”VantagePoint,Vol.25 No.3,March 2002,p.49.)这样,监督执行《停战协定》的军事停战委员 会和中立国监督委员会都处于不完整状态。

五、结论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5篇

“知道你们为什么老是输吗?因为你们不知道战斗的理由。”一名朝鲜人民军军官对被俘的韩军士兵如是说。这是电影《高地战》开始不久的一个场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人民军在战争初期占得先机、势如破竹,统一大业似乎指日可待。于是,片头那位人民军军官语重心长地对这群被俘的南朝鲜“学生兵”说: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将来统一的国家最需要的还是你们,好好活下去建设祖国吧!

朝鲜战争无疑称得上是20世纪影响世界进程的一次大战,它不但决定了朝鲜半岛南北两方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对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两国间关系产生了至今难以消磨的影响。60年后,通过电影再去审视那段历史,不管立场如何、观点如何、角度如何,最能让观众刻骨铭心的是,当年两百余万士兵在战场上洒下的每一滴血都是热的。

韩国战争片的黎明之光

韩国电影崛起后,电影人对战争题材的追求热度也随之上升,而在韩国,拍战争片又跟拍摄朝鲜战争的电影划上了等号。朝鲜战争对于朝韩两国及其民众来说都是一道难以言说却深埋心底的痛,电影则将这道伤疤重新掀起。《南部军》、《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向着炮火》、《与敌同寝》、《高地战》等一批朝鲜战争电影应运而生。每一部这样的电影都带有巨大的野心,都希望成为一部石破天惊的战争巨作,其中反思历史的角度、对战争类型的理解、另类的叙事风格,为这批战争电影诞生精品提供了可能性。《高地战》作为最新的一部韩国战争电影,在2011年的韩国影坛可谓风头无两,它一举囊括了釜山电影节、大钟奖、电影评论家协会奖最佳影片桂冠,还代表韩国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抛开奖项光环,《高地战》在艺术方面也为韩国战争电影带来了黎明之光。

虚虚实实高地战

《高地战》讲述的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前夕,南北双方为争夺一块高地而紧张对峙的故事。双方争夺的爱罗克高地(AERO-K)即现今白马高地,位于38度线东部的多山地带,属于三八线非武装区。

历史上真实的白马高地战斗于1952年10月6日开始,10月15日结束,在这为期10天的战斗中,双方反复发动攻防,高地易主达24次。电影《高地战》则虚构地将这场战事放在1953年,开篇即着墨于这年初朝、美双方在板门店商谈停战协议的细节,因为高地反复易主,所以对该地的归属争执不下,导致停战协议一直无法签订。镜头转到高地前线,观众看到的是一帮没有斗志、只一心盼望早日收到停战协议的韩国军人。电影中,因高地易主不下30次,导致朝韩双方的军人已经有了难得的“默契”,双方士兵每次撤离时,部分家当都可以留下来,偶尔还会有双方互换“礼物”的情景,也有老家在南方的北方士兵托南方士兵邮寄家信的故事。因为这些温情画面的存在,让戏外的观众和戏里的主角们一起反思他们为何而战。“为何而战”这四个字是《高地战》叩问心灵的一记重击,刚好呼应片头人民军军官的傲然宣示:“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输吗?因为你们不知为何而战。我们会在一星期内结束战争的。”但战争用最残酷的一面埋没了他的憧憬。朝鲜战争长达三年,在停战协议最终生效的22点到来之际,那位人民军军官也已奄奄一息,在临死前挣扎着回答出韩方军人的问题——他们为何而战:“最开始我知道,现在时间太长了,我忘记了……”这最后一组镜头为整部电影染上了无尽的悲怆。

《高地战》总体上的格调并不沉重压抑,相反追求的是写实风格,宣扬的也是反战主题。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最后半个小时,表现的是停战协议签署后到生效前的12个小时,是围绕高地的最终归属问题,双方上演的最惨烈的厮杀。让人叹息的是,在最后的战斗命令下达之前,双方疲惫的士兵在河边相遇时,已经在用一种和平温暖的方式相互送别,在他们心中,已经化干戈为玉帛。然而,一道命令迫使他们再次戎装上阵,与并不仇恨的人再次上演生死大战。在最后的战斗打响之前,大雾迷茫,导致双方战士不能开战。这时从人民军那边传来了歌谣,这是民族之歌,韩国士兵们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唱,而当曲终之时,大雾消散,美国的轰炸机掠过头顶,于是手足相残的悲剧又一次发生。这一幕足够煽情,足够打动人心,尤其是有前面河边冰释前嫌的铺垫,就显得更加惊心动魄。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个人的情感是渺小的,而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一个民族的相残也同样渺小。世界走到了这一步,需要朝鲜民族开战,于是朝韩就打起来了,战争真的只是为三八线上的领土划分吗?当统一已是梦,剩下的就是被政治摆布的玩偶。

正如电影中借角色之口总结的那样,“我们不是和敌人打仗,而是跟战争打仗。”所以这是一场注定双输的游戏:没有人能赢得战争。战争就是一个茹毛饮血的怪物,一旦发起,唯有用鲜血才能将之平息,它带来的伤痛只能由伤痕累累的人自我消化。是谁发起了战争,这已不是重要话题,或者这个话题大到出题人都没有办法回答。

朝鲜战争“被代表”的国家

如果朝鲜战争只是朝韩双方的战争,那么它不足以影响20世纪的世界进程。从1950年到1953年,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它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热战”,没有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实属人类的进步。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理论上这场战争尚未结束。在“统一”这个早已被神话的口号下,朝韩两国一直不断地上演着手足相残的悲剧。

停战谈判从1951年开始,一直到1953年签订,整整两年时间,前方打仗,后方谈判。无心恋战的前方战士一定苦苦坚持等待停战的好消息,后方谈判又要用前方的战果做砝码。有人这样写道: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韩国电影人拍摄的这部电影,除了战争反思,还带有深刻的自我嘲讽。在停战协议的签署过程中,朝、中、美都有重要人物签字的镜头,而自始至终不论是在谈判桌上还是签署文件时都没有出现韩国人的身影,这种“被代表”浅尝辄止地交代了韩国士兵在战场上无心恋战的原因,也巧妙地把这场战争放在了一个荒唐的、可笑的尴尬境地。同样可笑的还有士兵金秀赫之死,他的目标是抓住让他深恶痛绝的人民军狙击手,而当他终于有机会实现目标时,他看到的竟然是梦中情人的脸,他停顿的那一刹那,对方抢先射击,于是他倒下了。而他所谓的梦中情人,不过是他从朝鲜士兵委托他寄的家信中没收的一张照片,那张照片上青春洋溢的少女笑脸打动了他,他曾幻想着战后迎娶这个尚未谋面的美丽少女,而这个想法又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理想——对于战后的美丽憧憬曾驱使他远离战争。这个细节的背后是观众无限的唏嘘。沦为政治棋子的士兵,和被战争伤害的悲惨民众,都应该是好好生活着、一直保持灿烂微笑的人们,而这一切都因战争成为了镜花水月。最让人不愿知道的真相还有,这块战争最惨烈的一隅、易主高达30余次的爱罗克高地正是用战死在这里的朝鲜和韩国士兵的尸体所堆成的。然而,政治是超越一切的,即便朝鲜战争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半岛人民无法弥补掩饰的痛,它也就这样屹立着,存在着,你拿它毫无办法,或许,这就是战争之殇。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苏;高层互动;停战谈判

【中图分类号】D232;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1-0095-07

朝鲜停战谈判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军事和外交斗争并存。目前随着越来越多历史档案的解密,对于朝鲜停战谈判的研究也不断增多。①国内研究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着重于谈判过程的起伏变化、在谈判过程中美方的态度以及苏联在朝鲜谈判中的影响等,但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中中苏高层互动的研究较少。本文借助俄罗斯解密档案材料,对朝鲜战争谈判过程中中苏领导人的沟通互动进行详细地叙述,尤其是谈判面临僵局时,中苏高层领导沟通协商的过程。

一、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缘起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南朝鲜发起进攻,最初北朝鲜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形势对北朝鲜极为不利。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渡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将美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0年12月5日,印度、埃及、甸等11个中立国家向中国政府和朝鲜发出停火呼吁,并起草了《朝鲜和平方案》。在这一问题上,中国高度重视苏联的意见,中苏两国高层关于停战谈判的互动也由此开始。12月7日,会见苏联大使,提出五项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即: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逐出的代表;召集四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②还提出中国政府希望当天得到苏联的答复。斯大林回电表示支持:“我们完全同意提出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并且认为不满足这些条件军事行动就不能停止。”③同时斯大林还建议中国应该等美国和联合国先提出条件。为了保持与中国协调一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通知在联合国的代表团,在停止朝鲜军事行动建议中加上中国五项条件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9日,得到苏联的支持后,在联大向印度代表表示中国政府愿意与联合国就停战问题提出的具体建议进行协商。

12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了联合国关于朝鲜停战决议的问题,否定了中国的停战方案。决定继续发动军事进攻,扩大战果,以便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斯大林明确支持的决定,认为越过三八线在政治上更加有利,还决定再提供2000辆汽车以解决志愿军后勤运输问题。1950年12月31日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爆发,中朝军队不仅占领了美军补给基地和南朝鲜首都汉城,还把联合国军打到三七线附近。面对军事失利的局面,联合国内部要求停战的呼声不断高涨。1951年1月11日,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提出新议案,并于13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美国对此依然持强硬态度,15日,杜鲁门发表广播演说,宣称美国愿意谈判但绝不向“侵略”低头,也不“姑息”苏联统治势力造成的巨大威胁。基于这种情况,17日致电联合国,明确拒绝了联合国提出的五步方案。20日美国向联合国正式提出了“中国是侵略国”的议案。

1951年1月25日美军在朝鲜发动了全线反扑。志愿军虽然在第四次战役中胜利地完成了防御任务,但因为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而被迫转入战略相持阶段。3月初,就志愿军坚持长期作战这一问题与斯大林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朝鲜战争将长期化。第四次战役结束的第二天,第五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失败,退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军也损失很大,战局处于僵持状态,交战双方又重新考虑停战谈判问题。

由此可见,1951年的停战谈判,是中美战场上僵持的结果。双方都想保住现有战果并积蓄力量扩大战果。因此,中国非常需要苏联的支持,在谈判过程中中苏高层互动频繁。

二、开城停战谈判中苏高层领导的互动

1951年5月下旬,主持召开会议,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回顾与总结。多数与会者主张志愿军停在三八线附近,边打边谈,争取谈判解决朝鲜问题。这时候美国国内对于继续作战也存在分歧,寻求盟国支持无人响应,扩大战果会导致严重影响,种种考虑下打算进行停战谈判。5月31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命令给李奇微,要求他在努力使中朝军队付出重大牺牲的情况下,争取“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终止敌对行动”。

6月2日,斯大林致电,告知他美国前驻苏大使乔治・凯南以私人身份于5月31日会见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时,表示美国有意通过联合国或者其他方式与中国商量结束朝鲜战争的办法,以此试探中国的态度。3日,中共中央经与朝鲜方面协商,确定了在准备长期战争的同时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新的战略方针。6月4日致电斯大林,说明了第五次战役的不利情况,委婉表示志愿军只能在三八线附近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5日,斯大林致电说:“我同您一样认为,不应急于结束朝鲜战争。”①此时,苏联在停战问题上与中国的看法不一致。斯大林认为志愿军遭遇失败后士气受挫,应该主动进攻扩大战果以提高中朝军队的士气,也为朝鲜停战谈判创造有利的条件。②收到斯大林来电同时,与金日成在北京举行会谈。金日成已得知美国方面有意进行谈判。在这两次战役中,金日成看出短期解放南朝鲜可能性很小,因而也倾向于停战谈判。中朝两国在停战问题上取得一致,当前的问题是苏联尚未认识到中朝两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4日傍晚,回电斯大林,明确提出派高岗前往莫斯科向斯大林报告“我们在朝鲜战争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严重问题”并希望斯大林予以指示。①9日的电报中,明确告诉斯大林,高岗此行目的是准备向斯大林报告我们“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想法。②

6月13日,高岗和金日成就朝鲜问题向斯大林进行了汇报。斯大林爽快地答应了中国提出的关于提供6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为派遣军事顾问的要求。但是当高岗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是否可以开始考虑以三八线为界进行停战谈判问题时,斯大林表示不理解,在高岗和金日成反复解释中朝方面面临的诸多困难,斯大林最终作出让步,表示:“关于停战。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③由此可见,苏联原本不支持停战谈判,希望继续作战,扩大战果,但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积极互动中,苏联改变了看法,转而支持谈判。

由于交战的中美双方都不愿意主动提出停战和谈,因此斯大林决定由苏联来促成谈判。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提出交战双方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谈判停火与休战,并把双方撤离三八线”。④6月26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指出:“从军事观点来看,在三八线停火是可以接受的。”⑤30日致电斯大林:“马立克的讲话保证了我们进行和平谈判方面的主动权”,同时又向斯大林提出:“如果谈判开始,最好您亲自领导他们,以免出现不利的局面”⑥并且还就金日成电报中提到的“如果李奇微想进行谈判,我们应当如何回答”这一问题致电斯大林。⑦当天,联合国军总指挥李奇微发表声明:建议在元山港外举行朝鲜战争谈判。7月1日,金日成和联名复电李奇微:同意举行谈判停战,但建议把“三八线”以南的开城作为正式谈判地点。美方表示同意。

1951年7月10日,开城停战谈判开始,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个长期处于边打边谈、军事对峙和外交斗争交织的复杂局面。就谈判方针和具体对策的看法多次与斯大林通电,甚至还主张让斯大林亲自来主持谈判。斯大林对此表示拒绝,认为停战谈判策略应该由来决定,苏联可以对某一些问题提出建议。⑧经过反复的电报磋商并征得斯大林同意后,中朝拟定了关于停止朝鲜军事行动协议草案。草案内容包括:双方同时命令,在朝鲜的陆、海、空力量停止敌对行动;双方军事力量从三八线各后撤10英里,建立非军事区;双方停止从外部向朝鲜调运装备,调动或补充人员;在停止军事行动后3个月期限内分批交换全部战俘;所有在朝鲜交战的外国军队,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个月内分批全部撤离南北朝鲜;南北朝鲜的难民在4个月内应返回从前居住的地区。⑨

然而,这个谈判提案遭到美国方面的直接拒绝,对此中朝方面做出让步,提出不把外国军队撤退问题作为停止军事行动的必要条件。美国政府严格要求李奇微在谈判中不要提及三八线问题,并且提出了九条谈判议程方案。美国方面称分界线的划分和撤军问题属于政治问题,坚决拒绝将撤军问题和三八线列入议程,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美国因为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在谈判中态度十分强硬。7月1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李奇微:如果中朝坚持把撤军列入议程,就中断谈判,转而寻求国内和盟国的全面支持,不过,为了避免中断停战谈判,可以谈相互减少在朝军队,但绝对不谈撤出所有军队。①20日致电斯大林,认为可以接受美方的方案,不把撤军作为谈判的必要条件。②第二天斯大林回电:“我们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不再坚持把撤走外国军队一项列入议程。”③由此,中苏两国取得一致,在撤军问题上做出让步。7月26日,中朝双方同意将撤军问题留待停战实现后再解决,最终正式通过了第一项谈判议程。

停战谈判正式进入谈判阶段的第二项议程,即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由于美军在海上和空中占有绝对优势,因而态度强硬地要求中朝军队分别后撤三十八公里至六十八公里,让出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对他们的“海空军优势补偿”。中朝双方一致坚决反对美国的无理要求,谈判再次面临分歧。从1951年7月26日至8月28日,在这一问题上多次致电斯大林。7月26日,把当天停战谈判会议情况的第9号简报转发给斯大林;7月27日,把关于停战谈判会议情况的第10号简报转发给了斯大林。29日转发给斯大林关于停战谈判会议情况的第12号简报,30日又转发停战谈判第13号简报及就美方关于建立缓冲区的意见致电斯大林。31日,转发停战谈判第14号会议情况简报给斯大林。但是,斯大林一直对军事分界线这一问题保持沉默,笔者认为斯大林并不情愿支持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希望中朝军队继续作战打到三七线附近,扩大势力范围。直到停战谈判中断后他才表态同意中国的立场,这跟美国态度强硬也有关系。29日,斯大林致电说:“我们同意您对目前开城谈判情况的评价和你们的立场。”④而此时开城谈判已经结束。

在没有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中朝两国依然在谈判中坚持强硬的立场,拒绝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做出让步。7月27日在谈判中,朝方代表南日发言说:“我方坚决划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和每方从三八线以南和以北撤退10公里以及在该地区建立缓冲区。”⑤7月28日,给李克农电报中说:“你们要严厉批驳乔伊所谓海空军对陆军战斗的影响和在地面部队停止作战行动的情况下海空军将继续行动的怪论。”⑥8月1日,中方谈判代表接到指示:坚持首先解决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问题,为此不必担心谈判陷入僵持。10日李克农向报告了美军代表乔伊提出的“应当根据实际军事形势来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谈判要求。⑦第二天,给李克农复电中表示一方面坚持沿三八线停战的原则,同时也指示中朝代表团可以提出更为可行的建议。然而美方又提出无理要求:因中朝地面部队具有强大的优势,所以美方地面部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天然防御阵地。遭到中朝方面拒绝后,18日联合国军向发动夏季攻势。23日,开城停战谈判被迫中断。

总体来说,开城谈判过程中中苏两国的高层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城谈判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撤军和军事分界线。就第一个问题,中苏两国领导人通过互动取得一致,中朝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同意不把撤军列入谈判的议程。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中朝和美国均立场坚决,态度强硬,中苏互动基本以中方单方向苏联通报谈判进程为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基本没有表态,最终谈判陷入僵局而中断。

三、板门店谈判中苏领导人的互动

开城谈判破裂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1951年9月19日美军又向志愿军发起秋季攻势,收效甚微。10月15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维辛斯基召见美国使馆代办卡明克,告诉他苏联政府认为,军事分界线的问题应该在谈判中而不是在战场上解决,苏联愿意做“一切现实的努力”来使谈判获得结果。①25日美军在秋季攻势失败后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在这天的谈判中,美方代表不再坚持“海空补偿论”,谈判地点也在其要求下移至位于双方军控线的板门店。中断了63天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开。美国又提出要求我方退出开城区一千五百平方公里,遭到拒绝。11月7日,中朝代表提出了“在实际控制线基础上,略加调整,作为军事分界线”的新方案。14日,致电斯大林,认为“美国方面接受停战条件可能性增大,我们主张就地停战,在双方接触线上,建立军事分界线”。电报还分析了谈判的其他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不难解决,可以“努力争取谈判在年内达成协议”。②斯大林迟迟没有答复。指示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催促斯大林尽快表态,因为中朝代表在等斯大林的回复期间已经两次推迟了同美方的谈判会晤。③19日,斯大林回复,同意中国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和所采取的措施,建议“中朝方面应继续在谈判中采取灵活战术,实行强硬路线,不能有急躁和尽快结束谈判的表现”。④不难看出,在分界线问题上,斯大林一直对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不满意,但中方的坚持和战场的态势迫使斯大林最终接受了中朝两国的方案。11月27日,美方接受了中朝的方案,谈判双方在军事分界线问题终于达成了一致。

1952年2月,谈判双方就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问题签署协议,5月,谈判双方解决了停战安排和监督问题,至此,战俘问题成为停战谈判的最后一个议程。此前认为战俘问题应该不难达成一致意见,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也曾肯定地认为在战俘问题上“我们反对一对一交换的原则而主张有多少交换多少的原则,估计这个问题不难达成协议”。⑤根据双方公布的数字,美方俘虏北朝鲜战俘11.2万人,俘虏中国战俘2.08万人;中朝方俘虏美英籍战俘4417人,南朝鲜战俘7142人。⑥双方俘虏的人数相差悬殊,美国坚持“一对一”和“自愿遣返”,中国则要求“全部遣返”。由于中美双方都拒绝让步,谈判陷入僵局。为了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遣返方案,美国对朝鲜北方进行轰炸。

7月13日,联合国军代表再次提出了遣返新方案,即美国同意把它遣返战俘人数由最初的7万人增加到8.3万人,其中朝鲜人民7.66万人,而志愿军战俘仅6400人。第二天,金日成给的电报中提出应该接受美国方面的条件,以便立即实现停战。15日,在电报中说服金日成,此时答应美国的条件对中朝的政治和军事都是不利的。中朝两国在战俘问题上发生分歧,都希望能得到苏联的支持。7月15日,就这一问题致电斯大林,16日金日成也致电斯大林。17日,斯大林复电表示支持,并说服金日成同中方保持一致。①

8月15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20日,向斯大林汇报了中朝在遣返战俘问题的分歧,斯大林再次表示支持。还谈到中国准备了三个遣送方案,底线是将未遣返的那部分战俘交给中立国家。这一条成为最终解决战俘问题的方案。转达了的建议,即邀请金日成和到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斯大林表示同意。②9月4日,斯大林、周恩怼⑴淼禄场⒔鹑粘傻染傩谢崽福讨论朝鲜停战谈判问题。斯大林表示赞成中方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立场,同时准备提出按比例遣返的方案,即美方如扣留 20% 的中朝战俘,中朝也按 20% 的比例扣留对方战俘。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在战俘问题上与中方保持一致,为了安抚北朝鲜,他同意按照金日成的清单为其提供军事援助。19日,斯大林与的会谈中,详细讨论了交换战俘问题,提出苏联代表将在联合国提出解决朝鲜战争的三点建议。10月8日,中朝提议停战后将所有战俘送到非军事区由对方接管,再对战俘询问后进行遣返,美方代表表示拒绝,停战谈判彻底陷入僵局。

综上所述,板门店谈判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两个问题: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遣返问题。军事分界线问题上,苏联与中国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斯大林没有明确表态,直到谈判中断后,他才予以支持。战俘问题并不涉及苏联利益,因此苏联完全支持中国,并在中朝发生矛盾时积极从中进行调解,从而使中朝双方意见达成一致。

四、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过程中两国高层的互动

谈判中断以后,美军不断向中朝军队发动猛烈进攻,志愿军奋起还击并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他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这和美国“欧洲第一位”的全球战略不符,必须尽快结束朝鲜战争。2月22日,美国方面率先提出恢复谈判。3月5日,斯大林病逝。苏联新任国家领导人马林科夫改变了以往对对朝鲜战争的政策。3月8日,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吊唁斯大林活动。马林科夫向通报了希望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决定,表示会向北京汇报苏联这一新政策。苏联也向平壤派出特使,向金日成传达苏联打算结束朝鲜战争这一决定。③

1953年3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致信和金日成,要求中朝积极回应美方提出交换伤病战俘的要求,同时要求中国尽快解决战俘问题,以确保停战合约的顺利缔结。④21日,马林科夫与就朝鲜停战问题举行会谈,通报了苏联的方针。22日,回电莫斯科表示接受苏联的建议。第二天,致电中国谈判代表说:“对于对方违反协议一事,在最近一个星期,如无重大事件,不要轻易向对方送抗议”。⑤28日中朝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恢复谈判,苏联随后表态支持。29日,金日成告诉苏联代表“他完全同意苏联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建议,认为这一建议必须尽快实现”。①他表示朝鲜会积极地准备恢复谈判。30日,发表声明,就解决战俘问题提出建议,即:“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收容所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他战俘转交中立国”。②31日,金日成发表声明支持建议。4月1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了支持建议的声明。4月11日,谈判双方签订《遣返伤病被俘人员协定》。26日,中断六个月之久的谈判在板门店重启。

恢复谈判后,美方仍不愿放弃原先提出的条件,坚持“自愿遣返”原则。1953年5月13日,经指示并批准,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夏季反击作战。25日,美国被迫宣布接受中朝方面“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移交中立国”的提案。为了尽快解决战俘问题,美苏两国直接进行互动。28日,美国驻苏联大使波伦拜会莫洛托夫,介绍了美方提出的新六点建议,并表示:“美方同意将不愿遣返的战俘交给一个政治委员会来解决,政治委员会的组成和运行将按照印度在联合国提交的方案办理。”6月3日,莫洛托夫会见波伦,表示同意美方的建议。③8日,美国向南朝鲜施压迫使其接受“关于遣返战俘”问题的提案。中朝和美方就战俘问题最终达成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各方应将其收容下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其余战俘应于停战协议生效后60天内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在30天内宣布解除其战俘身份,使之成为平民,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决定其去向。④15日,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

总体来说,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三个阶段中,中苏高层的互动沟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中国积极沟通互动为主。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的统计,在历时两年的谈判中,中苏领导人电报互动达92封,代表F访问3次。中方向苏方通报谈判情况,在重要议题上获得苏联的支持和建议,对于推动谈判进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中苏在朝鲜战争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在谈判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上互动的程度和态度也不相同。开城谈判阶段主要针对两个问题:撤军和军事分界线,在苏联的建议下,中朝在撤军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而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则寸步不让。在这一问题上中苏高层互动主要是向斯大林通报谈判情况,而斯大林长时间未表态,谈判中断后他才表示支持。板门店谈判第一阶段主要谈两个问题: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问题。在分界线问题上,斯大林仍然没有答复的电报,最终才表示支持,加上美方做出让步,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战俘问题因不涉及苏联利益,因此斯大林坚定地支持中国,并且在中朝发生矛盾的时候进行调解。板门店第二次谈判重启后,美苏两国的新领导人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中国与苏联领导人缺乏有效沟通,只能被迫接受,最终在损害中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出让步,签订了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7篇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谈判地点最初设在开城,10月25日移至板门店。历经两年之久的打打谈谈,双方在设立军事分界线、停战监督和战后限制朝鲜全境的军事设施、交换战俘等问题上达成协议。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最终在板门店签字,从而实现了朝鲜停战。

我1950年10月25日回国时,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我那时还是打算获得一個博士学位,或者是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工作。同时我也下定决心,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样,1952年4月突然得知组织批准我去朝鲜时,我非常高兴。

尽管很高兴,但离开清华大学时,我还是依依不舍。我在清华大学纪念堂前站了一会儿,向它作最后告别,然后就动身了。

我到外交部报到的时候,受到方迪槐同志的热烈欢迎,他也是准备去朝鲜的。我们得到通知,要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组的成员赴朝鲜开城。志愿军代表团非常需要能够讲英文的人员。领导抓紧时间给我们讲了许多战场上中美双方的情况,然后我们就分组讨论,好为将来去朝鲜工作做准备。到了快出发时,我们打了霍乱等传染病的预防针。其他同志打了预防针后都没问题,但因为我身体较弱,打完针后就发高烧。幸亏方迪槐和他妻子严梅生照顾我,使我恢复了健康,他们后来成为我最好的两個朋友。

我们学习了几個星期后,我的体力也恢复了,就出发去朝鲜。

当我们到达平壤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碎砖破瓦。我们钻入地下防空洞,在洞里休息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天大亮后坐卡车去开城。之前我方已通知了“联合国军”司令部,说一辆飘着一杆大红旗的大卡车,载着几名中国人民志愿军人员,要去开城参加停战谈判。尽管敌方保证说按照双边协议不会攻击我们,但我们也知道,敌人经常不守信用。志愿军代表团总联络官柴成文上校的妻子有一次也是坐着插着一杆大红旗的吉普车从平壤去开城,也是预先通知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但还是受到了敌机袭击,腿部受了伤。如果这类事件发生了,我们就会要求在板门店召开一個紧急会议,双方就会互相指责。但据我所知,从来就不会有什么人真正认罪。

这一次我们安全到达了开城。谈判刚开始时在开城,那时开城在双方实际控制区的分界线上。随着谈判继续,战斗也还在继续,双方实际控制区的界限也在改变。联合国军在东部前线占领了更多的地区,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则在西部前线占领了更多的地区,包括开城,因而后来开城已不在双方实际控制区的分界线上,而是完全在我方的掌控之中。这样,美方表示不能同意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进行谈判,双方同意在另外一個稍往南数公里、正跨在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名叫板门店的村子进行谈判,而开城仍继续作为一個所谓的非军事区。

到开城后不久,我就坐一辆吉普车去板门店。我是志愿军代表团的速记员,工作是记录联合国军一方的讲话。1952年晚春,我开始参与外交事务。

与平壤的遍地瓦砾成为鲜明对比,开城还有几间完整的房子。但我们并没有在那几间房子里居住,而是住在城外1英里左右的山谷里。这個山谷里有一块开出的地,搭起几间木制房子,当做志愿军的秘书处。晚上我们睡在一条小溪对面的几间草房子里,是当地的贫农特意为我们腾出来的。这個地方正好在“三八线”上,气候和纽约、北京差不多,冬冷夏热,春秋两季则比较舒适。但物质条件和这两個城市大不一样,办公的地方冬天有一個取暖的炉子,在贫农的草房里冬天什么取暖设备都没有,所以夜里我们虽穿着所有的衣服,还戴着棉帽子睡觉,耳朵还是会冻伤。冬天也根本不可能洗澡,只有当天气渐渐转暖后,才可以在附近的溪水里洗澡。

从早春到晚夏,草房里总有许多跳蚤和蚊子。我就开玩笑,管草房子叫跳蚤动物园,管那些一群一群的很大的蚊子叫“美国的B-52轰炸机”。所幸的是我们有蚊帐,能挡住“B-52”的轰炸,但不能挡跳蚤。尽管天气很热,我每晚睡觉时都把衬衣扣得紧紧的,掖到裤带里,脚上还穿上长袜,为了避免手上被咬,连手上都套着袜子。但每天早上起来,我的脸和脖子还是被咬得发红,因为它们是唯一露在外面可以给跳蚤咬的部分。有时跳蚤还比我聪明。有一次一個小跳蚤从我衬衫袖子里爬进去,藏在那儿喝我的血,一直到我在板门店的谈判桌前坐下。正当一個朝鲜人民军人员站起来讲话时,这個小跳蚤喝饱了血,就从我的衬衫袖子里跳出来,跳到桌上,跳过正好从谈判桌上经过的双方实际控制区的分界线,一直跳着进了对方的控制区,跳向了美国代表团。但当时大家都装着没看见,继续严肃认真地进行谈判。跳蚤好像特别喜欢我的血,我也经常把跳蚤带到办公室里,所以同志们跟我开玩笑,给我起了外号叫“跳蚤”。

停战谈判相当正式,在一個大帐篷里的长桌子上进行。长桌子必须跨在双方实际控制区的分界线上,但一边谈判,一边还在继续战斗,这個分界线也会改变,所以桌子的位置甚至整個帐篷的位置都要跟着改变。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坐在桌子的北面,“联合国军”,实际上是美军和韩国的代表团坐在桌子的南面。除非双方事先有明确的协议,任何一方都不能跨过桌子到另一方去。帐篷南边有一個电炉子取暖,北边则有一個煤炉子取暖。夏天双方都没有空调,所以双方都一样地汗流浃背。帐篷后来变成了木房子,停战协定签字后,木房子就变成水泥造的房子。

每次会议开始时,一方的代表团团长就站起来,宣读一個预先写好的讲稿,然后他的翻译站起来,宣读预先准备好的翻译稿。这個翻译稿必须是用另外两种语言写的。当时停战谈判的官方语言是中文、朝鲜文和英文三种语言。双方都宣读了他们的讲稿后,就互相交换讲话稿,然后这一天的会议就算结束了。双方代表团就回到各自的司令部,我们回开城,对方回汉城。然后双方仔细地研究对方的书面讲话稿,再仔细地准备自己的答复,然后就安排下一轮会议。

我1950年离开哈佛大学时正值暑假,除了最亲密的朋友外,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我去哪里了,但许多人的生活都这样那样地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之一尼克加入了美军,去了日本,但没去过朝鲜。我的一個哈佛大学的同班同学,一個叫刘孟达的美籍华人,也参加了美军,而且到了朝鲜。当我进入板门店的帐篷里时,一眼看见对方的一边刘孟达赫然坐在那里,我非常吃惊,想不到昔日的同窗成为今日谈判桌上的对手,但我们双方都装作不认识。刘孟达后来给哈佛大学校刊写信,说在板门店发现哈佛大学同学冀朝铸。由此我美国的同学们才知道我的下落。几十年以后,我和这些同学恢复了联系。在我去华盛顿驻美联络处之前,有一次尼克还打电话到外交部找我,自此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有时在谈判无法突破时,一发美国炮弹就会落到非军事区我方一边,板门店附近,甚至开城。这时就有一個双方联合调查,一般双方各派一名军官,还配备一名翻译和一名速记员。我方一般派出柴成文上校,我是速记员。速记员的职责不光是记录双方说的话,还要记录落下炮弹上所有的标志和文字,以证明非军事区的协议被破坏了。有一次,一枚美国炸弹落在弹坑里,没有引爆。我跳到弹坑里把炸弹上的所有文字和记号都记下来才爬出弹坑。当时在板门店主持谈判工作、后来的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同志有次对我大哥朝鼎说:“你弟弟非常勇敢,不怕死,敢跳进没有引爆的弹坑里。”还有一次,联合国军说有一名美军士兵被我方的枪弹打死了。柴成文上校、翻译和我就去美军声称遭枪击的帐篷里,看见北边有一個弹孔,但里面并没有美军的尸体,也看不见受伤的人。中美双方就互相指责,但没有结果。

我那时的主要任务是英文速记和打字,因为我的中文不好,我既不能笔译也不能口译。我刚到的时候主要负责把我方的英文讲话稿打印出来。这些讲话稿要在谈判桌上宣读并交换,所以打字必须非常整洁。当谈判气氛变得紧张、双方都向对方骂仗时,就都不想要对方的书面讲稿,而靠自己把对方说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这样下次会议时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骂回去。

“联合国军”方面有好几個速记员,可以把我方的讲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但我方只有新华社记者段连城一人会英文速记。因此我们三個年轻人,我、过家鼎、邱应觉被指定要学美国速记法。过家鼎来自上海,曾就读于上海圣方济中学。圣方济中学是教会学校,教员全部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英语教学,这是他英文造诣很深的主要原因。邱应觉来自马来西亚,回国后进入外国语学校。我们托北京的朋友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教速记的书,利用业余时间学速记。因为我们三人年纪差不多,又从事同样的工作,所以我们当时被称作“三剑客”。我们很努力地学习速记,方法是一個人按照一定的速度阅读一篇英文文章,其他的人就用速记方法来记。几個月后,我们都学会了速记,但速记的速度不同。因为我在美国上高中和大学时有过很好的记笔记的训练,所以我是速记最快的,差不多可以到每分钟165個单词,足以跟上美方在谈判桌上骂人的速度。有一次谈判间隙,在办公室的一個非正式的会议上,一位同事把我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英文速记员。我们速记学成后,段连城同志就退出速记工作,集中精力搞他的记者工作去了。“三剑客”中,后来我和邱应觉被选去参加日内瓦会议,过家鼎则继续留在朝鲜。

1953年7月下旬,经过很多困难和曲折,停战协议终于签订了,正式签订仪式的日子定在7月27日。协议要用中、朝、英三国文字打印出来,三個版本都要签字,具有同等效力。这三份文件不能有一個字或字母打错,也不能有任何涂改的痕迹。我的任务是打印出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保存的两份英文文件。问题是双方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在为文字措辞争论,争论后就不断有技术性的改动。每当我差不多打印完一份停战协议时,就又有几页必须重打。只要我打错一個字,整個一页纸都要撕掉重来。我越疲劳,打错的字也越多。经过三天三夜在打字桌前没有睡觉的日子,这個任务终于按时完成了。我又因此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英文打字员。

大家觉得应该庆祝一番。尤其使人高兴的是志愿军统帅将军亲自来到开城同大家见面。代表朝中双方的是朝方的南日将军,他同“联合国军”的哈利逊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1954年1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举行了一個隆重仪式,表彰所有为停战谈判作出贡献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授予我三等功。我把三等功勋章挂在胸前的时刻是我一生最自豪的时刻之一。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8篇

停战谈判艰难启动

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10日启动。谈判地点一开始是在我方控制下的开城西北部的来凤庄。3个月后,即1951年10月10日,应美方要求,谈判地点从来凤庄移至板门店。美方认为,板门店“地处不在任何一方的控制下”,“大致在双方战线之间的中间点”。我方同意了美方这个意见。

板门店位于开城东南8公里、三八线以南5公里处,离平壤215公里,距汉城62公里。传说板门店原是一家车马店,公路旁有3间半茅草屋,过往客商晚上没有床铺睡觉,就用门板代替,因而得名。

谈判地点移至板门店后,双方支起了很多帐篷。在中间最大的一座帐篷里摆放了一张长桌子,就在这张长桌的两边,双方谈判代表相向而坐,针锋相对,激烈地进行唇枪舌剑。

谈判开始的第一次会议,双方代表进入会场尚未就座,美方代表就急匆匆地掏出一面联合国的小旗子摆放在桌上,这令我方代表吃了一惊。第二次到会时,我方也拿出一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旗摆在桌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只摆放朝鲜国旗而没有中国国旗?”这是因为抗美援朝,中国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而不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参战的。因此,无论是在会场上,还是在战场上,都没有正式出现过中国的国旗。

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的领导,是和亲自选定的。由我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军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李克农、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际新闻局局长乔冠华担任。他们两位直接向、请示汇报工作。为了安全和保密,代表团对外称“群众工作队”,李克农被称为“队长”、“101号”,乔冠华被称为“指导员”、“102号”。两位都不公开露面。

“停战谈判”谈什么?双方商定,有5个议题:1.通过议程;2.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3.实现停火安排及监督停火机构的组成、权力和职司;4.战俘安排问题;5.向双方各有关国家政府建议事项。

美方缺乏诚意,屡屡制造事端,破坏谈判

第1、3、5项议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了。然而在谈到第2项议题即军事分界线的划分问题时,美方代表提出:“我们具有‘海空优势’,必须在地面得到补偿。”当时双方实际控制区基本上沿三八线稳定下来。美方的这个无理要求实际上是要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三八线后撤,将朝中方控制的平壤、开城、元山以北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美方。这种荒唐的要求,被朝中方断然拒绝。

1951年8月10日,谈判刚进行一个月,会场就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美方首席谈判代表特纳・乔埃同我方首席谈判代表南日面对面地坐着,互相盯着对方,一言不发。会场上鸦雀无声,这样僵持达两小时又11分之久。

美方达不到目的,就制造种种事端,破坏停战谈判。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前进基地开城,与美方前进基地汶山南北遥相对应。双方代表各走一半路程便可到达板门店。双方约定,开城和汶山各以3英里为半径,定为中立区;由板门店通往开城的公路及汶山的公路两侧各200米,定为安全通道。双方承诺:对中立区和安全通道不加袭扰。但美军违背约定,连续制造一系列严重的事端。

1951年8月19日清晨,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名排长姚庆祥率领我方军事警察9人,按双方已经达成的中立区协议,沿板门店由西向东正常巡逻时,在中立区的松谷里附近,突然遭到美军和李承晚军30多人的偷袭,姚庆祥当场重伤。敌人冲到姚庆祥跟前,向他前额连补两枪,姚庆祥当场牺牲。姚庆祥牺牲后,敌人还抢走了他的手枪、手表、钢笔、日记本和他脚上穿的鞋子。战士王仁元身负重伤,被附近群众看到后抬走藏匿起来才幸免于难。在此过程中,我方严格遵守中立区协议,始终没有开枪还击。

姚庆祥遭敌偷袭事件发生的当天上午8时,我方立即通知美方,双方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在人证、物证面前,美方蓄意破坏中立区协议及阻挠停战谈判的行径暴露无遗。根据双方调查结果,我方停战谈判首席代表南日向美方首席谈判代表乔埃提出严正抗议,要求严惩凶手,保证不再发生违反中立区协议的事件。乔埃理屈词穷,不敢正面回答。

然而仅仅相隔3天,1951年8月22日22时20分,美军多架飞机,侵入中立区会场上空,对朝中代表团驻地进行轰炸和扫射。9月10日凌晨1时30分,美国空军1架飞机又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进行扫射,击中满月里的民房。不仅如此,美方还先后发动所谓“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绞杀战”,妄图用军事手段“打到联合国军代表团所要求的分界线位置”,武力夺取开城。

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一方面,我方严正抗议并及时揭露美方种种破坏谈判的阴谋。另一方面,在战场上奋勇抗击,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攻势。仅在美方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我方就使敌军付出了伤亡10万人的惨重代价,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双方反复较量的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以我方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美方不得不于1951年10月25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并接受我方所提方案,即按实际控制线划分军事分界线。

在此期间,美方停战谈判首席代表换人了,由小哈里逊接替乔埃。小哈里逊是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的直系后裔。他当时是侵朝美军主力部队第8集团军的参谋长。此人极其傲慢和狂妄自大,在谈判桌上手法和花样不断翻新。他上任仅10天,竟建议休会3次。他感到不耐烦时,就看手表,打哈欠,吹口哨,飞快地念发言稿,破口谩骂,甚至逃会。

有一次,双方代表刚进入会场坐下,小哈里逊就问我方代表:“你们有何新的想法?”“没有”,朝中方首席代表南日说。“建议无限期体会……”小哈里逊武断地说。“我方决不同意。你方要为中断谈判负责”,南日坚定地说。小哈里逊再也不作任何回应,退出会场。美方其他人员也尾随其后。

我方认为,美方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今后政治斗争和军事较量还会反复发生,谈判将是错综复杂、紧张激烈的。

我方有为青年充实到谈判队伍

为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趁休会的机会报请国内,紧急调集一批生力军充实到代表团中以加强代表团的翻译力量,他们中有:高水平的英文干部,专习英文的青年学子,精通英语的专家、学者、教授等。旅居美国的冀朝铸就是其中之一,冀朝铸小学、中学及大学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美国度过的。他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二年级读书时,朝鲜战争爆发,他毅然放弃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于1950年10月初,和数十名中国留美学生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回国参加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极其缺乏,尤其是工程技术和科学人才。因此一开始,冀朝铸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而是被主管部门负责人说服插班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继续完成学业。

由于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急需补充一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1952年4月的一天,正在清华大学忙于撰写毕业论文的冀朝铸,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的广东省潮安籍青年杨冠群、在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行将毕业的过家鼎等知识青年,以及一些专家、教授,也都光荣地加入志愿军的队伍。

美国凭借它的“海空优势”,对朝鲜的城镇和乡村肆意轰炸。美军在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设立“空中封锁区”,飞机昼夜不停地在这些地带轮番盘旋,扔照明弹,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这一轮照明弹将灭未灭,那一轮照明弹又撒向天空。美军飞机还不时地机枪扫射或乱扔炸弹,企图以此切断我志愿军的交通运输线。

在美国“空中封锁区”白天行车极其危险,只有在天将黑未黑之际,或是在两轮照明弹间隙若明若暗的时候,才能抓紧时间赶路。一级公路沿线,每隔一两公里就有防空岗哨。有的是朝鲜老百姓设的,有的是志愿军运输部队设的。他们严密监视着夜空,发现有敌机出现,就鸣枪示警。老百姓还会用朝鲜语高喊:“边机以梭!”(飞机来了!)于是,沿途驾驶员们都赶紧把车灯灭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驾驶员们抓紧方向盘,全凭自己的眼睛,盯着眼前的道路,以防掉下沟坎。

杨冠群回忆说:“我们一行好多人都是头一次进入朝鲜战地,目睹城乡惨象,没有人感到惊恐,只有对侵略战争的深恶痛绝。”他说:“我们所乘的汽车,车灯时亮时灭,日夜兼程赶路。公路上每隔两三公里即有一个对空警戒哨。敌机一临空,他们就鸣枪告警。就像中国古代在长城上用烽火报警一样。枪声渐渐往下传。毕竟声音传递的速度快机的飞行。因此,美机每到一地,地面上总是漆黑一片,而飞机攻击不到之处,却是欢腾的车流。汽车爬到高处,回头看后面的车队,只见黑暗中一个亮点接着一个亮点,犹如一条金龙游行于大山之中,蜿蜒数十公里。如果不是战争环境,这倒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汽车夜行图。”

这一行人直接到板门店,被分配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受到了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冀朝铸、杨冠群、过家鼎等都被分配在代表团总部翻译组。

在停战谈判中,谈判双方各自用朝、中、英三种文字做记录,但朝文和中文是我方记录时使用的主要文字,而双方据以查证和引用的则是英文记录。因而英语记录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证记录的完整、准确,而又不能有任何差错和曲解,英文记录不能由美方单独整理。后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中、朝、英三种文字的记录,由各自整理,三种文字同等有效。美方专门选调了一批专职英文速记员来参加会议,还用上了刚刚面世的英文速记机。我方则没有专职英文速记员,也没有英文速记员,英文速记工作只能由英文翻译兼任。

为此,我代表团领导特地指派包括冀朝铸在内的几名年轻的英文翻译立即学习英语速记,并要求将美方在会上的英文发言用速记方法记录下来,在准确和效率方面要赶上并超过美方。

冀朝铸和战友们意识到,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他们下定决心:从零开始,在干中学。他们千方百计地从北京等地的旧书店购置了一些有关英文速记的书刊资料,在战争环境里,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和时间,勤学苦练,互帮互学,进步很快。美方念稿的速度大约每分钟120 ~ 130个词组,起初我方人员的记录速度只能达到每分钟70 ~ 80个词组,而且会后疲惫不堪。随着他们英文速记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局面很快就改变了。譬如,冀朝铸对英文速记从一个符号都不会到很快就学会了,熟能生巧后,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60个词组。因此,在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的发言,连同谩骂、无理取闹,都一字不漏地被我方速记下来,供代表研究、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停战谈判中最艰难的战俘问题

在停战谈判中,5项议题中第2项议题“关于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的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到12月10日,谈了5个月;比较起来,第4项议题“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的谈判,花的时间更长,从1951年12月11日到1953年6月8日,共谈了1年零5个月又28天。经常是谈不拢就打,打了又谈,斗争错综复杂而且尖锐。

根据美方之前在谈判桌上的表现,我方预计“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的谈判,必将有一番更加激烈的斗争。因而早就采取措施,加强谈判班子、准备过细的战俘名单资料等等。

在“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的谈判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交换战俘的名单资料。朝中方交给美方的战俘名单资料准确、完整,名单包括战俘姓名、年龄、国籍、单位、军阶、军号等,让人一目了然。美方惊奇地发现,他们已宣布“死亡”的20多名美军士兵竟出现在我方提交的战俘名单中。与此相反,美方交给我方的战俘名单,仅有英文名字及美方编的战俘号码,没有中、朝文名字。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信息,让人根本无法核查。美方甚至宣称在战场上美军“失踪”1.2万人,南朝鲜军“失踪”8.8万人,并据此对我方进行讹诈,诬指朝中方面提交的名单没有包括这些人,“扣留”了大批他们的战俘。

我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指出美方被俘人员在火线收容、向后方转运途中,以及在志愿军各战俘营里,被美军飞机轰炸扫射而死的美方被俘人员就有726人;另外,我方在火线陆续释放了一些,因重伤、重病医治无效死亡了一些。再说,你“失踪”的人数并不等于我方战俘营中的战俘数,怎么能按在战场上“失踪”的数字向我方要人哩!驳得美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美国被迫坐下来谈判,而谈判又缺乏诚意,就这样,关于战俘安排问题的谈判再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美方代表继续耍赖、逃会,起先休会三五天,后来一休会就是几个月、半年多。

《日内瓦公约》第118条规定:“实际战争中止,战俘应该毫不迟疑地释放并遣返。”第7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战俘不得放弃本公约所赋予彼等权利之一部或全部。”按照这些规定,交战双方应当全部遣返各自关押的战俘,这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美方却无视《日内瓦公约》,提出了所谓“一对一交换”、“自愿遣返”、“不强迫遣返”等无理主张。

美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历次战役战斗中,特别是他们在溃逃时,强行抓走了数以万计的朝鲜老百姓和大批的中国民工,他们甚至还把在公海上捕鱼的朝鲜北部及我国辽宁、山东等地的渔民也掳走了。法新社就发过一张美军第389步兵团的军人在把他们抓住的两个十来岁的朝鲜娃娃当作“俘虏”进行审问的图片。

美方把这样一些人都当作“战俘”关押在他们的战俘营里,这样,朝中方面被俘人员的数量,就显得比美方被俘人员的数量大得多。美方为了扣留大批中朝被俘人员,将他们留在南朝鲜,或者送往台湾,以补充和扩大南朝鲜李承晚军和台湾军队,使出了种种手段,甚至残酷迫害我方被俘人员。一些南朝鲜李承晚和台湾集团的特务分子冒充朝中被俘人员,混进美军战俘营,强迫朝中被俘人员就所谓“自愿遣返”问题表态,对谁愿遣返、谁不愿遣返进行非法“甄别”。许多朝中被俘人员身上被刺上了“抗俄”字样或台湾党旗。

旅美华人许之微在他写的《战俘的命运》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年前,我刚到美国时,学校还没有开学。我在TYSON’S的‘湖南狮’打工。厨房里有个谢大爷,山东人。一天收工晚,错过了末班车。谢大爷留我在餐馆职工宿舍住了一宿。谢大爷上半身布满了刺青。胸前正中有一个碗口大的党徽,四边各有一个拳头大的血红大字‘效忠党国’。背面刻着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和‘义士’四个大字,两条胳膊上还有一副对联。谢大爷叹了一口气对我说:‘你看我这一身还像个人样吗?’他给我讲了自己从入伍到被俘,以及在美军战俘营的经历。我问他是不是自愿去台湾。他说自己新婚的妻子在家乡,能不想回家吗?‘怕呀。说愿去台湾吧,他们就给你浑身刻满了这玩意儿。有的战友看自己这一身再也没法洗清白了,从船上就一头扎进大海去了。’我望着他一身屈辱的标记,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我内心沉重和愤怒的心情。”

美蒋特务和美李特务们对有的拒绝“甄别”、要求遣返者施以酷刑,割耳朵,砍手脚。被俘人员蒋子龙就因为要求遣返,竟被美蒋特务极端残忍地挖肝掏心,煮食人肉。据美联社披露,美军竟然灭绝人性地拿朝中被俘人员做细菌试验,大批朝中被俘人员因此感染上疾病。合众社记者在一则电讯中惊呼:“巨济岛(美军战俘营)变成了一个恐怖岛。”

美方及其特务们的野蛮暴行激起了朝中被俘人员的无比愤怒,他们忍无可忍,群起反抗。1952年5月7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杜德事件”。忍无可忍的战俘一举将美军巨济岛战俘营司令弗兰西斯・杜德准将抓获,把他关押在美军战俘营里,使这个美国将军成了“俘虏的俘虏”。

美国当局及军方极为狼狈。美国政府发言人沮丧地说:“这件事使美国在紧要关头在东方丢了脸,使正直的美国人感到羞辱。”美国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游行,谴责美军在朝鲜的暴行,要求停止侵略战争。美方停战谈判首席代表乔埃也不得不承认:“巨济岛(杜德)事件使我们变得愚蠢了。”

然而,美国当局和军方并没有因此变得“聪明”一些。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就想在战场上捞回来。此后美方发动了无数次的军事挑衅、战役、攻势,其中最猛烈的一次要数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美方凭借其飞机、大炮、坦克等优势武器装备,出动总兵力达6万之众,对我4万志愿军驻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发动无数次猛攻,把上甘岭的山头削掉了几米。

然而,我志愿军防御部队凭借坚固的坑道工事,岿然不动,并奋起反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辉煌胜利。

美方向我志愿军部队发动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均遭惨败,在美国国内、在国际上,要求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美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这种状况下,美方被迫回到谈判桌上来。

1953年3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致函金日成元帅和司令员,建议先交换伤病战俘。我方同意。于是,1953年4月1日双方就交换伤病战俘问题达成协议;6月8日,第4项议程即“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达成协议。

就在停战协定即将签字的时候,南朝鲜李承晚竟跳出来进行捣乱和破坏。他利用其军队看管战俘的便利条件,居然将朝鲜籍的被俘人员2.7万人“就地释放”,阴谋补充其军队。这一破坏停战的严重事件,令我方极为愤慨,当即严厉谴责,并给予其军事打击。

1953年7月13日至27日,朝中方集中5个军的优势兵力,1000余门火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动了凌厉的“金城战役”,给予李承晚军4个守备师以歼灭性打击,并粉碎了美军10个师1000多次反扑,毙、伤、俘敌7.8万余人;连同整个夏季战役的第一、二次进攻,总共毙、伤、俘敌12.3万余人。这是朝鲜战争最后一击,扫清了战俘问题谈判的最后障碍,有力地配合了谈判斗争,促成了停战的实现。

金城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朝中方停战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曾与美方停战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小哈里逊会晤交谈。我方代表团的翻译兼速记员杨冠群和战友运用在谈判现场学会的速记术,对双方首席代表的谈话内容,做了详细记录,摘要如下:

南日:“‘联合国军’司令部究竟能否掌控南朝鲜的行政当局及其军队?”

小哈里逊:“停战谈判已经达成一致。你方可以确信,包括韩军在内的联合国军统帅部,准备履行停战协定的各项规定。”

南日:“我问的是,南朝鲜军队究竟是否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节制?”

小哈里逊:“是的,韩军隶属于‘联合国军’司令部管辖。”

南日:“对于业已达成的《停战协定》的实施,你方能否保证南朝鲜行政当局及其军队不进行阻挠和破坏?”

小哈里逊:“我方保证,韩方及其军队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条款的实施。”

南日:“如果南朝鲜行政当局及军方破坏停战,发动进攻,朝中方采取行动,抵抗进攻,以保证停战时,‘联合国军’将持何种态度?”

小哈里逊:“‘联合国军’将继续遵守停战协定,并承认朝中方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制侵略,保障停战。”

南日:“如果南朝鲜行政当局及军方在停战后采取进攻行为,‘联合国军’是否不再以武器装备及物资供应等支援南朝鲜?”

小哈里逊:“我方保证,如果大韩民国破坏停战、采取进攻行动时,将不再给予武器装备及物资供应等的支援。”

南日:“停战后,你方能否在保证中立国和朝中方的工作人员进入南朝鲜的安全并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小哈里逊:“我方保证他们的安全并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人们注意到,此时此刻的小哈里逊,已一改以往在谈判中打哈欠、吹口哨、漫不经心的傲慢态度,而是专心致志地倾听我方首席代表的质询,并做笔记,虚心地回答我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人就挖苦说:“美国的先生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停战协定的签订

1953年7月27日,是来之不易的《停战协定》签订的日子,清晨人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来到会场。签字大厅是朝中方派人用竹木结构的预制件花一周时间突击组装起来的一座建筑,宽敞明亮,足可容纳300人。美方感到惊讶,说这么短时间就盖起来了;但他们表示不喜欢大门顶端装的一对和平鸽,说“是共产党的宣传品”。朝中方认为,签字在即,为避免美方节外生枝,你不喜欢,就取下来吧。我方也不坚持。

上午9点50分,双方的观礼代表和工作人员等进入会场就座。志愿军的观礼代表有:朝中方停战谈判代表团代表杜平、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曾思玉、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志愿军第68军政委李呈瑞,以及张香山、王焰等,共30人。所有人员都空手入场,唯独我方代表翻译组的冀朝铸和杨冠群2人各带一纸夹,准备做记录。但自始至终双方谁也没有讲话。

关于会场的布置,美方的意见是,签字大厅设4个门,呈“井”字形。我方提出,为避免李承晚的特务捣乱破坏,签字大厅改为“品”字形,南北两端各开1个门,供双方签字代表及工作人员进出;同时出于安全考虑,签字也不都集中在板门店,双方司令官分别在各自的驻地签。大厅中央,安放两张长桌,作为双方首席谈判代表签字的座位。长桌之间置一方桌,上面摆放着准备签字的两份各9个文本。

上午10时整,大厅寂静无声。朝中方首席谈判代表南日、“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小哈里逊,从各自的门口进入大厅入座,在各自参谋人员协助下,先在本方9个文件上签字,然后进行交换,在对方的9个文本上签字。整个过程历时10分钟。签字前后,双方都没有发言,没有交谈,没有握手,甚至没有抬头看对方一眼。签字完毕,即起身离去。

1953年7月27日22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驻地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同一天,“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韦恩・克拉克于汶山驻地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他签字后感慨道:“我们失败之处是未能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比以前更强大……”对此,克拉克长期不能释怀。他在之后的《回忆录》中写过:“我执行政府的指示,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我感到沮丧。我想我的两位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将军也会有同感。”

1953年7月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于开城松岳堂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参加签字仪式的有志愿军高级军官100余人。彭老总签字后发表讲话说:“朝鲜战争证明,一个觉醒了的爱好自由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平时从不露面的我方停战谈判领导人李克农,这次也出席了签字仪式。彭老总签字时李克农在彭老总的左手边。为了保密,李克农和乔冠华从不出面、不见报。这次媒体报道《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发表彭老总签字的照片时,仍将彭老总左手边的画面遮盖起来了。《停战协定》生效后,才发表全图照片。他们真可谓幕后的“无名英雄”。

至此,《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一切手续终告完成。

人们注意到,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整,双方首席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时,远处仍然炮声隆隆。美军在其阵地上,漫无目标地打炮开枪,似是在以此出气送战神。也有人调侃说,美军官兵在减轻身边的包袱,以便轻装回家去。

1953年7月27日晚10时,枪炮声戛然而上,四周寂静无声。按照《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的12小时,即从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协议正式生效,双方一切武装力量停止敌对行动。人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美好时光。

在开城,万家灯火齐鸣。朝鲜军民争先恐后地涌上街头,跳跃唱歌,相拥欢呼胜利。7月28日,平壤市数万人隆重举行大会,热烈庆祝朝鲜停战实现。金日成首相出会并讲话。他号召全朝鲜人民为达成祖国和平统一,为恢复和发展战后经济而继续努力。

7月29日,北京各界群众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在会上发表讲话,赞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取得的丰功伟绩。

然而,在美国的街头巷尾,人民的情绪一片低沉。有人对纽约的情景做了如下的记述:“美国结束了一场它头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阅读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二战”)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这是本世纪主要的、也是决定性的战争之一。结果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撤退。”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双方从1953年8月5日起在板门店遣返和交换战俘。至9月26日,此项工作基本完毕。志愿军谈判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分批回国。然而,冀朝铸、杨冠群等没有立即返回北京。双方建立了停战委员会,杨冠群作为中方值班军官之一,同几位战友一道,与各方保持联系,处理相关的日常事务。1954年3月才回到外交部。

1954年4月,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在瑞士举行。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为总理。代表有:、王稼祥、李克农等。全团共180人,其中英文速记组有3名成员:冀朝铸、邱应觉、杨冠群。在日内瓦期间,3人总是形影不离,被称为中国日内瓦代表团的“三剑客”。这些当年驰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战友们,在胜利回国后的几十年里,在外交战线上又立下了新的功勋。(编辑 杨 琳)

朝鲜停战协议范文第9篇

朝鲜战争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都俘虏了一些战俘。但从数量上来说,美韩方面俘虏的战俘多,中朝方面俘虏的战俘少。中朝方面谈判代表最初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了,认为战俘问题已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按相关规定办就是了。但却从一开始就认为美国会就此做文章,因而预先规定了谈判战俘问题的方案。1951年9月,“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曾专门召见代表团团长、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研究战俘交换问题。建议俘虏中的“外俘”由志愿军负责,“伪俘”由人民军负责。所谓“外俘”是指美、英等外国军队的被俘人员,“伪俘”是指南朝鲜军的被俘人员。指示杜平回朝鲜后将上述建议同金日成商量。金日成得知的方案后,表示赞同的建议,让杜平与朝方负责战俘工作的张平山具体研究拿出办法。

果然,美国开始在战俘问题上做文章了。10月29日,杜鲁门明确表示不赞成全部交换战俘,除非能以此换取中朝方面的重要妥协,而这些妥协靠其他方法是得不到的。

12月11日下午,双方开始谈判战俘问题。中朝方代表是李相朝和柴成文,美韩方代表是美国海军少将李比和陆军上校希克曼。谈判是在一顶绿色帐篷内进行的。时值隆冬,尽管帐篷内炉火正旺,但仍寒意袭人。刚开始,双方代表虽紧崩着脸,但碰面后还能相互点点头,随着舌战的加剧,这仅有的一点礼仪也消失了,代之以相互的攻击和指责。

在战俘问题谈判中,中朝方面掌握的原则是:不急于说出双方被俘人员的数字,着重确定遣返战俘的原则、时间和手续,“反对敌人所提一对一换俘的原则而坚持我们有多少送多少即全部遣返的原则”。按此原则,会谈一开始,中朝方代表即提出停战以后迅速释放与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但美韩方拒绝先讨论这种原则问题,坚持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先交换有关战俘数字等材料,否则就拒绝讨论遣返战俘问题。这样,会谈就陷入了僵局。

还是美韩方面沉不住气了。16日,他们先让步了,表示放弃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而只谈交换战俘材料,并说材料一经交换即进入遣返原则的讨论。中方代表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17日,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你们既已掌握了准备交换的全部外俘和伪俘的名单,同意你们在17日下午会议中答应对方先行交换俘虏材料,并就材料的编制交换意见,以便18日正式交换全部材料。”金日成同意的意见。于是,中朝方谈判代表在会谈时表示同意美韩方意见。12月18日,双方交换战俘名单。美韩方向中朝方交来一份132474人的战俘名单,中朝方向对方交出了一份11511人的名单。

看了名单后,双方代表都不满意。中朝方代表指出,对方交来的战俘名单只是用英文字母拼写的姓名和战俘番号,均没有中文和朝文姓名,更没有部队编号、职务、衔级,根本无法核对。而且交来的132474人的战俘名单,比对方所称战俘总数少1456人,比对方红十字委员会宣布并转交中朝方的战俘名单少44205人。中朝方代表质问对方: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列入移交名单?美韩方对名单不满意的理由是:美军“失踪”12000多人,中朝方提出的美军战俘只有3000多人。美方据此向中朝方提出质询,要求中朝方面对1058名非朝鲜籍战俘做出交代;要求中朝方面对所提供的韩军战俘数字与韩国“官方档案中列为在战争中失踪的数字”不符给予“完全适当而满意的答复”。

其实,美韩方面这是故意刁难。中朝方自然予以驳斥,并在驳斥中说明:726人在由前线送回战俘营途中由机或炮火轰炸死亡,或在战俘营因病死亡,或在转运途中逃亡。另有332人正在清查中,希望对方提出名单来源。同时谴责对方没有任何权利以失踪数字为依据提出战俘数字的要求,强调释放战俘是我方一贯的政策,我方目前收容的战俘数字小于我方曾经俘获的你方人员的数字,这是很自然的。中朝方站在理上,美韩方代表无话可说,不得不同意讨论遣返战俘的原则。

关于遣返战俘原则,中朝方早就主张按照《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遣返的原则,有多少就交换多少,坚持全部交换,而美韩方不同意这一原则。1952年1月2日,他们拿出一个解决战俘问题的6点方案。这个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一对一”的交换。如果一方交换完了,战俘名额不够时,就用“平民”顶替,再不够就让这些无人交换的战俘宣誓“我以后不再参加战争”,然后假释,让他们在对方的严密控制下“愿意到哪就到哪”。美韩方称这种方法为“自愿遣返”。中朝方认为,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想扣留中朝方面十余万被俘人员,当然不能同意。

为打破僵局,3月27日,中朝方提出了一个关于遣返战俘的谅解方案:双方所收容的非朝鲜籍的战俘及原籍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应全部遣返,原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如本人愿意返回家乡,恢复和平生活,可不予遣返。这个谅解其实是一个让步。但美韩方却自认为他们在战场上还有优势,手中战俘也多,傲慢得很。他们不同意中朝方的建议,而于4月1日另外提出方案:每方所收容的一切战俘及被挽留平民,在1950年6月25日居住于收容一方地区者,除愿留原居住地者外,应予遣返;其他战俘,除不以强力即不愿遣返者,予以释放并使其定居于所选定之地点外应予遣返。遣返数字大约7万。

在谈判的同时,美韩方面还对战俘采取了虐待政策。他们用毒打、虐杀等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刺字、写血书、打手印,表示“不愿遣返”。特工还策动、布置扣留大批志愿军战俘的计划。志愿军战俘对此进行了坚决反抗,引起了战俘营内的冲突,后来竟酿成美军开枪甚至动用坦克和空降兵屠杀战俘的严重事件。

谈判桌上的斗争仍在继续,而美国方面却发生了人事变化。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担任驻欧洲盟军司令,他在朝鲜的职位由克拉克担任。乔埃也离开了板门店的谈判桌,接替他的是哈里逊。

哈里逊对战俘谈判方案做了一些调整:在军事上继续对中朝两国施加压力,而在表面上则做一点让步。7月1日,哈里逊表示愿意“诚意地觅求停战,以终止朝鲜流血”,同时承认解决战俘遣返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一个在合理的程度上适合双方要求的解决方案”。对哈里逊的表态,中朝方在重申了全部遣返战俘的立场以后,也表示在遣返战俘的人数上可以作些让步。7月13日,美韩方提出要先遣返83000名战俘,其中志愿军6400人。

得到这一消息后,李克农立即向、金日成和报告说:“这个总数比我们的估计高,离我们9万上下的底盘不远。很显然对方在会内不会再和我们在数字上讨价还价,因此继续争取数字已无意义。我们经过初步考虑,觉得必须走下一步:或者就83000数字和对方达成协议,不再进行非军事区共同访问;或者形式上不接受83000。”第二天,李克农又报告说:“我们继续研究了83000的对策……对方答应遣返人民军76000,大体上人民军中好的分子皆已回来,不回来的可能大部分是那些敌人在仁川登陆后新参军的人。至于志愿军方面特务是做了长期的工作的,这是对方扣留的重点。因此,我们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即一方面12000对83000成交停战,另一方面则建议将未被遣返的59000交停委会或政治会议继续讨论解决。估计对方一般地是不愿意背上这个包袱的。”

由于谈判不能达成协议,美国飞机对朝鲜方面进行狂轰滥炸,朝鲜方面有些受不了了,心情比较急。金日成就想接受这个提议,他于14日致电,建议接受美国人的提议,尽快就停战问题达成协议。

不仅关注谈判桌上的斗争,更从整体上看这场不同寻常的斗争。经过思索,他觉得敌人有新的阴谋,于是请继续了解情况。当得知中朝方代表团倾向于接受对方提出的遣返战俘数字及构成后,立即打电话给代表团:对方这个方案,我方绝对不能接受。15日,致电金日成并李克农:经我们两天考虑后认为,在敌人目前军事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敌人这一挑拨性、引诱性的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对我极为不利。考虑到苏联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苏联与朝鲜方面的关系,决定把中方意见通报斯大林。他在致斯大林的电报中说:美方提出83000人的遣返数字,其中遣返朝鲜人民军76600人,占应被遣返人数的68%,中国志愿军6400人,占应被遣返人数的32%。“两者比例极不相称。敌人企图以此来挑拨朝中人民的战斗团结。”斯大林第二天复电:“你们在和平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同一天,金日成也来电表示,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

谈判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到8月份,其他一些问题都达成了协议,只有战俘问题没有结果。10月8日,宣布无限期休会,谈判濒临破裂。

双方的妥协

朝鲜战争打了两年,美国政府觉得这场战争不符合自己的战略重点,美国人民也厌恶这场战争。美国政客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952年总统选举时打出了结束战争的招牌。参选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演说中表示:“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亲自去朝鲜,判断那个国家的情况,并设法结束这场战争。”不久,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第34届美国总统。在还未入主白宫时,艾森豪威尔便于12月2日由布莱德雷等人陪同,对朝鲜作了为期3天的访问,再度重申了尽快解决朝鲜问题的决心。美国政府还决定通过一定的让步来解决战俘问题,以在结束战争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时,国际红十字会的一项提议,给了他们重提战俘问题的机会。12月13日,国际红十字会发出倡议,提议朝鲜战争双方在达成交换战俘协议以前,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先行交换伤病战俘。美国方面经过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出恢复谈判的信号。1953年2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联军领导人,提出了与国际红十字会相同的建议。

收到克拉克的信后,中、朝、苏3国领导人进行了沟通。此时,斯大林已经逝世,苏联最高决策机构在朝鲜问题上,妥协倾向占了上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苏共中央提出了一份立即在朝鲜停战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朝鲜战争拖延至今,给苏联以及中朝两国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立即停止这场战争的时候了。莫洛托夫的提议迅速得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的同意。根据这一文件起草的苏联政府致、金日成的信提出:继续执行迄今为止推行的路线“是不正确的”,从中国、朝鲜和苏联3国的利益出发,应当在停止战争方面表现出一种“主动精神”,而主动精神的关键是表现在战俘谈判的让步上。据此,苏联方面提议:立即由金日成、就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2月22日发出的关于交换伤病战俘问题的呼吁做出积极的回应;并由、金日成分别发表声明,说明积极解决战俘问题,保证朝鲜停战和缔结和约的时机已经到来。

苏联政府态度的变化影响到了中朝态度的变化。、经与金日成商议后,中朝方决定响应克拉克的建议。3月28日,志愿军谈判代表将金日成、致克拉克的信交给美韩方面谈判代表,信中写道:“你方既然表示准备对双方收容下的伤病战俘实施日内瓦公约的规定,我方为表示同一愿望起见,完全同意你方所提出的关于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建议。我们认为,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问题的合理解决,应当使之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使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得以实现。因此,我方建议:双方谈判代表应即恢复在板门店的谈判,我方联络官并准备与你方联络官进行会晤,以商定恢复谈判的日期。”

克拉克接信后,立即表示愿意恢复谈判。双方都有此意,加上此前的原则大体已定,使恢复的谈判很顺利。4月11日,双方先就交换伤病战俘达成协议。4月20日,伤病战俘遣返工作在板门店开始,到5月3日结束。中朝方遣返美方伤病战俘684人,美韩方遣返中朝方伤病战俘6670人。

有了好的开始,下边的工作也顺利了许多,但工作的进行也要先有上层的推动。显然看到了这一点。还是在双方进行伤病战俘的交换进行谈判的3月30日,就发表声明指出,为尽早实现停战,中朝政府共同研究后一致建议: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第二天,金日成发表声明支持的新建议。随后,莫洛托夫发表声明支持和金日成的主张。同时,在第七届联大政治委员会上,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表声明:“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崇高举动”,“热烈支持关于恢复朝鲜谈判,以达成交换伤病战俘和解决全部战俘问题的协议,并从而解决朝鲜停战和缔结停战协定问题的建议”。

中朝两国政府的行动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4月18日,七届联大通过决议:“希望病伤战俘的交换迅速完成,并希望在板门店的进一步谈判导致在朝鲜早日实现停战,以符合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这个决议无疑对美韩方形成了压力。美国方面决定走到谈判桌上来,但他们并不想马上让步,这样,4月26日恢复的停战谈判就不能不发生争论了。经过几天的争论,美韩方也没有新的主张。5月7日,中朝方首先做出让步,在提出的新的8点建议中采纳了美方的主张,提议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继续留在原拘留地,交由双方同意建立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管。这个建议立即被记者在世界各大媒体上广泛宣传,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欢迎,连美国的老盟友英国都表示:中朝方面的这个方案是一个“新的和平希望”。但美韩方面还想在战场上再讨一点便宜,一直拖着。中朝最高领导人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命令部队在战场上坚决反击。经过谈判桌上和战场上的反复交锋,美韩方彻底认识到他们再也讨不到便宜了,才不得不罢手。5月25日,美方谈判代表表示:基本接受中朝方面的建议。

李承晚横生枝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战俘问题谈判有了积极成果时,李承晚却横生枝节,制造起矛盾来。

本来,李承晚就是美国政府扶持上台的,是个傀儡式的人物。美国一开始还对李承晚政府表示一点尊重,谈判之前都与韩国政府反复商量。但韩国代表对美国方面的意见提出的疑问很多,却拿不出办法,往往最后还是照美国人的意见办。后来,美国代表就不耐烦了,遇事不再与韩国商量,而是由美国单独做出决定后,在谈判开始之前几分钟才同韩国领导人“会商”,实际上只是告诉他们一声。时间一长,李承晚不高兴了。李承晚看出美国人要从朝鲜战场脱身的意图,担心美国“出卖”韩国利益,他指示韩方谈判代表要想方设法早些得知美国有关谈判的决定。李承晚越是想了解,美国方面越是不告诉他们。5月16日,美方建议休会3天,后又延续5天。这期间,美军代表飞赴东京,韩军代表崔德新为探得有关情况,也找借口一起飞往东京。在东京,他与美国代表密切联系,经常探问美国的谈判方案的决定,可是美国代表一丝口风也不露。直到5月24日晨崔德新随美国代表返回汶山时,他对有关谈判的新决定仍一无所知,于是只得去询问克拉克。克拉克马上要与李承晚会谈了,却仍然告诉崔德新:“现在尚无法奉告。”到汶山后,克拉克借口时间问题将同李承晚的会谈推迟至25日上午10时。25日,哈里逊也把应在早晨8时举行的例行参谋会议推迟至9时45分开始。而美国的新方案在11时的板门店谈判会上就要宣布。

韩方谈判代表把所经历的情况告诉李承晚时,李承晚内心十分恼怒。25日上午10时,克拉克与李承晚会谈,在还离谈判会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才把美国方面要在板门店谈判中代表美韩方面宣布的决定告诉李承晚。李承晚勃然大怒,他说:“你们可以撤走所有的联合国部队,撤走所有经济援助。我们将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求任何人为我们打仗。我们可能一开始就犯了错误,依赖外交来援助我们。很抱歉,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的合作。”他警告克拉克说,一个不规定朝鲜统一的停战“是我的政府所不能接受的”。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李承晚在会谈之后立即找美国驻韩军队最高将领,要求他布置所谓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一起,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抗议,李承晚令其谈判代表退出了谈判会议。直至朝鲜停战实现,李承晚政府的谈判代表再没有出席谈判。“四方谈判”实际上变成了“三方谈判”。

美国知道李承晚的地位是靠战争支撑的,但美国不能因为李承晚而陷入战争的泥潭。于是,美国人不理会李承晚的态度。他们不参加谈判,美国人就单独参加。中朝方也知道美国有决定权,也就接受了美国人单独谈判的现实。6月8日,美方与中朝方代表团在板门店正式签订关于遣返战俘的协议,同时签订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的文件。长期阻碍朝鲜停战谈判进行的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解决,美国的脱身政策可以实现了,而中朝方面也达到了预期目的,板门店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正在双方准备签字事宜时,李承晚再次出来捣乱了。他让下属发表声明,反对这个协议,自己也多次出面声言:“将继续单独战斗,直到达到目的为止”,“不能接受如同对韩国宣告死刑的停战协定”。他还决定,由韩方单独搞所谓的“释放战俘”,实际上是假释放后让战俘参加他们的军队。6月7日,李承晚下令韩方谈判代表崔德新、内务部长陈宪植和宪兵总司令元容德具体研究实施这种策略的步骤,并决定由元容德专责办理。正当6月17日板门店谈判校正军事分界线的工作全部完成,准备于第二天由双方司令官签字停战时,李承晚急忙下令于17日午夜“释放战俘”。这引起了谈判双方的注意。双方中止签字,都在观察。到19日,韩方将拘留在大邱、光州、论山、马山、峰山等战俘营人民军被俘人员27000余人全部“释放”,被“释放”的还有数十名志愿军被俘人员。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说,这些人将被编入韩国武装部队中去。

李承晚的这一行动遭到全世界的谴责,使美国很被动。美国方面决定在向中朝方面作出“解释”的同时向李承晚施压。艾森豪威尔给李承晚发出一份急电。在电报中他告诫李承晚:“要是你坚持目前的行动方针,就无法使联合国军司令部继续同你一致行动,除非你准备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指挥,处理并结束目前的敌对行动,否则就将另行安排。因此,联合国军总司令已授权将根据你的决定而相应采取必要的步骤。”不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给李承晚发出一封措辞更为激烈的信,并通知他,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罗伯逊将亲自前来与他商谈有关问题。

最后的打击

李承晚单方面处理战俘的事件传到北京,十分愤怒,当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团:“鉴于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的意见得到了金日成的赞同。第二天,金日成、致函克拉克,严厉要求立即追回全部被李承晚强迫扣留的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金、彭在信中还质问对方:“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的政府和军队?如果不能,那末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则停战协定在南朝鲜的实施有何保障?”中朝方谈判代表按照中朝最高领导人的意见,于6月20提出谈判休会,直到美方做出保证再重开谈判。

就在这一天,已经到达平壤的认真研究了朝鲜战争的全局,特别是研究了美国的政策、李承晚的态度、谈判与打仗的关系,决定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在中止谈判时,应予李承晚军队以沉重打击。他于26日晚间致电,提出了这一建议,还具体提出要再歼灭南朝鲜军1.5万人。复电,基本同意的意见,指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做出决定,再歼灭万余南朝鲜军极为必要。

就在朝鲜前线对打击李承晚军队的战役进行布置,志愿军司令部针对李承晚军队,调动重兵,准备从6月25日起,在宽达200余公里的正面开始此次作战,重创李承晚军队主力,特别是重创其主力第二军和首都师。这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

7月13日黄昏,志愿军司令部一声令下,万门大炮一齐开火,短时间内即摧毁了李承晚军队的炮兵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发起冲锋,一个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南朝鲜4个师防守的正面25公里的阵地,打到14日黄昏,拉平了金城以南战线,向南最远推进9.5公里,重创南朝鲜军队。韩军主力第二军损失7300人,其首都师也遭到致命打击。接着,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以强大炮火和不断的攻势持续予敌以打击。李承晚军队招架不住,只能依靠美国军队的支持。但美国军队自顾不暇,加上对李承晚的做法不满,作战也不积极,这就使美韩方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地位。

始终掌握着战争全局。他知道,从总体上讲,朝鲜战局已定,即在三八线一带停战;李承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出来捣乱,有必要给予打击,其根本目的还是要促成谈判,金城战役具有“惩罚性质”。因此,指示,在金城战役准备及进行的同时,要与美国方面保持接触,以非正式方式继续谈判。

通过金城战役,美国政府认识到朝中方面在战场上已有了绝对的主动权,在谈判中是不会让步的,如果不就此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话,美国就会长期陷入朝鲜战争,这将严重损害美国的全球政治利益。但是,他们还不能抛弃李承晚。保留李承晚及其军事实力,可以抗拒中朝军队,也能够为美国挽回面子。他们制定了一个既要停战又要支持李承晚的“两全之策”,一方面派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到汉城同李承晚谈判,再次实行安抚;另一方面在板门店向中朝方做出保证。罗伯逊与李承晚谈判后,李承晚并不放心,因为罗伯逊只是一个助理国务卿。不得已,艾森豪威尔只能亲自出面了,他在6月27日致李承晚的一份私人电报中答应说:不愿遣返的朝鲜战俘将被转移至非军事区;美国不能够单方面为政治会议规定一个时间限制,但是如果在90天之中一事无成的话,美国将会“考虑”退出的问题;美国将给予李承晚所要求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美国将愿意谈判一项双边防备条约。李承晚接到电报后,明白自己的政治利益已经得到了,韩国仍然可以存在,便召见罗伯逊,向他表示:“总统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罗伯逊也对李承晚的不信任给予了回敬,要求他以书面形式表示自己的态度。李承晚惹不起罗伯逊,于7月9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罗伯逊:“虽然我不能签订停战协定,但是我们不会阻挠它,只要根据该协定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不损害我们民族的生存。我将尽力在通过政治途径和平实现我们民族统一中全心全意的予以合作。”

划上了休止符

李承晚的态度终于明确了。6月29日,克拉克致电金日成、,承认李承晚“释放战俘”“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并保证“联合国军与利害相关的各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以取得大韩民国政府的合作”。但是,他也透露了美国要在南朝鲜保留军队以支持南朝鲜政府的决定:“遇有必要之处,联合国军将尽其所能建立军事上的防御措施,以保证停战条款将被遵守。”

对于朝鲜战争之后的朝鲜半岛军事格局,和金日成早有所料。就在三八线一带停战,划定军事分界线,已经达到了打击美国、维护远东和平的目的。就此停战,正当其时。因此,同意恢复谈判。7月7日,金日成、复函克拉克,同意双方代表团定期会晤。7月10日,休会20天后双方代表团大会在板门店复会。

中朝方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在谈判桌上的气也壮,中朝方谈判代表在恢复谈判一开始就向美国方面提出,美国方面必须就焦点停战问题做出具体保证。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这个意见,又不甘心,便一点一点地后退。从7月11日至16日,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在谈判中陆续向中朝方做出了9项保证,其中包括:保证韩国政府“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条款的实施”;“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如果韩国军队在停战后破坏停战协定,采取侵略行动,而朝中方面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卫停战时,联合国军仍保持停战状态,不给韩国以任何支持,包括不给予装备和供应上的支持;等等。

中朝方谈判代表把美国方面陆续做出保证的情况及时报告给、金日成。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此与美国签订停战协议。7月19日,中朝方代表团将美方的上述保证公诸于世,同时表示,尽管美方对部分问题的保证尚不能令中朝方面满意,但鉴于美方已做出了这些保证,中朝方面仍然愿意尽快讨论停战协定签字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中朝方提出,按原来讲的分界线划分并不合理,还要进行具体修订,同时提出了对中朝方十分有利的方案。在战场上的优势,使中朝方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提议也极具分量。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中朝方的提议。双方派出军事地理专家到现场再次校正军事分界线,并于7月22日确定了最后军事分界线,制成图本呈报双方谈判代表。24日,双方谈判代表经过审议后,予以核准。双方决定:27日在板门店举行停战签字仪式。

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中朝方谈判代表在协定上签字后,把文本送到志愿军司令部和人民军司令部签字,再分别送到和金日成手上签字。美国方面的谈判代表签字后,最后送到了克拉克手上。同日,金日成、向朝中部队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上一篇:协议书格式范文 下一篇:哥本哈根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