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范文

时间:2023-03-21 21:24:04

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1篇

1朝鲜族舞蹈与舞蹈服饰的历史相融

朝鲜族舞蹈与朝鲜族舞蹈服饰的发展进程是相通的,它们有着相同的艺术起源。朝鲜族的民族特点是团结、勤奋、勇敢、坚强。这是由朝鲜族的民族历史所决定的。朝鲜族的悠长的历史,更多的是抗击民族侵略的历史。曾经被日本侵略过,但是朝鲜族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长期的反侵略战争。因此,朝鲜族的舞蹈也带有坚毅的性格,女性的舞蹈很柔美,但是柔美中又带有男性的刚毅特征。朝鲜族的女性不仅仅是贤妻良母,更是跟男性们共同战斗的伙伴。她们同男性一样进行着反侵略战争。

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延边人民获得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积极地恢复生产、投入到劳动中,这一时期的舞蹈也体现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与那个时代的主题相符和的朝鲜族的舞蹈服饰,也具有简单、有曲线美的、便于体现劳动人民的特征。10年动乱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受到的重创,朝鲜族的舞蹈艺术也处于了停滞的阶段。1976年到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事实,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舞蹈作品讴歌了这一主题,讴歌新的时代中新人物的新的精神面貌,描绘改革开放的新变化。白色服饰显现朝鲜族人民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1990年到2000年,中国政治经济深入开展,中外结合、古今结合成为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场面壮丽辉煌。演员、音乐、舞蹈、舞美完美配合,发挥了综合性艺术舞台剧的整体艺术效果。

2朝鲜族舞蹈韵律与舞蹈服饰的相融

朝鲜族舞蹈的韵律也与朝鲜族服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朝鲜族舞蹈的幅度都不是很大,以小步为主,音乐一般都是三拍。与此相应的朝鲜族的舞蹈服饰也是以上紧下松为主,且下裙比较长。这些舞蹈韵律和舞蹈服饰很好的体现了朝鲜族的妇女民族性格。

舞蹈中的表现手段之一,节奏也对舞蹈有着很好的诠释作用。舞蹈服饰也是与舞蹈的节奏相适应的,大的舞蹈主题,节奏就比较深沉,服饰也会比较隆重。节奏也是生命的节律,它体现着人类喜、怒、哀、乐等的各种情绪,带着强烈的感彩,实际上是情感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相应的舞蹈主题服务的舞蹈服饰也与舞蹈节奏保持着一致。民族舞蹈也因舞蹈风格、感情因素而呈现的节奏体现了其独有的特色。在朝鲜族舞蹈柔性律动是最典型的,也就是“粘劲儿”。粘劲儿是一种柔韧的力量,是刚强中带着柔美,是一种相互融合的艺术。舞蹈作品的感情、风格等特点,都是通过节奏的变化使舞蹈的空间造型与舞蹈服饰相融。

3朝鲜族舞蹈的情感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

舞蹈艺术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本身的情感,朝鲜族能歌善舞,善于利用舞蹈来表达情感,而色彩则会对情感进行再现和补充。色彩带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是不同的。了解色彩的所承载的感情密码,我们才可能结合自己的喜好,通过舞蹈服饰,使舞蹈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舞蹈服饰的色彩既要符合舞蹈所要求个体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舞蹈服饰一般也讲究和整个大型的舞蹈及舞台的相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鲜民族舞蹈样式表现出了全方位、多层面性,同时反映朝鲜民族生活的自然状态的舞蹈情感也被保留了下来。视觉刺激强烈是朝鲜族民族形象的象征,为了配合这一特征,朝鲜族舞蹈的整体色彩,被有选择地采用或重构于朝鲜民族服饰的设计之中。例如:朝鲜族对鹤图腾的崇拜,舞蹈服饰中长裙和头饰象征鹤的形象,上衣是朝鲜族传统民族服饰的款式,舞者头戴红冠,身着白衣鹤尾服,脚穿红头船形鞋。无论是平步接小鹤步的手击鼓,还是扛背后击鼓,都体现出舞者的舞蹈律动与内在感觉的融合,使舞蹈的整体色彩与舞蹈情感完美的融合。

4朝鲜族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服饰造型的相融

朝鲜族舞蹈服饰融入了艺术审美,能够表现出舞蹈的艺术理念。舞蹈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舞蹈的展示与情感表达都是通过舞蹈服饰来实现的。舞蹈服饰可以表现出舞蹈人物的各个方面,比如舞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舞蹈人物的身份、地位,舞蹈人物的性格因素等等,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可以简单的通过舞蹈服饰了解人物的信息。

舞蹈服饰虽然只会为我们提供一种大概的印象判断,但毕竟以貌取人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有时候外在确实能够体现出内在,并弥补内在,因为人的外在服饰能够为人们提供有关个人喜好、地位和角色、情感等线索,具有有关性格品质的暗示作用。比如在服饰风格上,展示“阳刚”的性格品质的服饰大多线条简单粗犷、色彩厚重、面料粗硬。显示“阴柔”的性格品质的服饰线条柔和,色彩淡雅不明显,面料轻薄柔软。

朝鲜族是在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比较高。朝鲜族人民有着勤学习、重知识、懂礼仪的美德。朝鲜族还精通于农耕生产,这些民族特色在朝鲜族的舞蹈中都反映出来,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优美典雅,柔婉潇洒与刚劲跌宕同时具有;杨柳的身条与仙鹤的步调统一的舞蹈与音乐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内在的韵律感。朝鲜族舞蹈的发展不丢弃传统,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在的形态特点,则以适应时展为其基本的发展方向。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民俗舞蹈;动势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56-02

一、朝鲜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朝鲜族舞蹈有着独特的个性与审美特征,朝鲜族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其特殊的气息、优雅的动作、个性的韵律、细腻的内在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其独有的审美色彩。

(一)坚忍与自强的民族性格

对于朝鲜族的性格特点,朝鲜族舞蹈中最常用的节奏型——“古格里”是最能够说明的: “古格里”一词最初与宗教祭祀有关,“古格里”的节奏及这一节奏统领下的舞蹈仍有宗教因素的遗存,在朝鲜民族的观念形态中,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为一,自然与社会是合一的。这样的观念形态,最终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内向性特征。即:将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融为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原初的哲学思想,并且控掘影响社会存亡、人心向背的社会根源, 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更多的沉淀了朝鲜民族的性格、气质、情感及审美观念。有人认为朝鲜族女性舞蹈之所以上身动作多而下身动作少是裙子的束缚,我认为这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的性格与气质。“古格里”的动作之根,当然也要从民族的性格气质中去找。通常认为,“古格里”舞蹈的情感特点是含蓄,深沉,抒情,压抑,这显然是和民族性格对应着的。

(二)崇鹤心理

鹤与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十分密切,根本原因是与朝鲜先民鸟图腾崇拜有关,因为长期对鹤的崇拜,所以在朝鲜族心目中善良、纯洁、长寿就成为舞蹈所固有的形态。有仙鹤的意境,则是极自然的事。一位朝鲜舞蹈家就曾指出“朝鲜舞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用“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等诗句,来描绘当时所看到的高句丽舞的优美姿态。如此美妙的境界,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朝鲜族喜欢鹤,以鹤为图案寓意吉祥、长寿的装饰性物品比比皆是,民间舞蹈中也不乏鹤的优美形象。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有模拟鹤自然形态的物质因素,即“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形象;又有艺术升华的心理因素,即仙鹤的观念和典雅、飘逸、潇洒的风韵。古代朝鲜对鹤崇拜的民族心理,具有儒家的清高、道家的飘逸,从而形成朝鲜民族舞蹈的动律与优美形象,并且通过特有的节奏与呼吸方法的协调一致。

二、朝族舞蹈的舞种及其动势特征的分类

朝鲜族舞蹈是多种多样的,其风格代表也是各不相同。这也是由于长久的历史所形成的。接下来,我就概括几个比较常见的舞种风格及动势特征:

(一)农乐舞

农乐舞作为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经过长久的发展最后衍变成为农事劳动中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依其旧俗多在春节、农作季节举行,旨在驱邪鬼迎福神,折祝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宅平安,还用于欢庆、娱乐活动。农乐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朝鲜族民间,农乐舞有多种称谓,如风物、风作、丰争、乞粒、乞工、球庭游戏、庭院游戏、踩地神等。它分为情节与技巧表演两种。表演队伍是由手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是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因特点不同而分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的表演别具一格。象帽舞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历史悠久。相传它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别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的表演引向了高潮,其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几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而热烈,舞蹈风趣活泼。这种舞蹈在我的课堂学习里并没有涉及过,虽然没有正确的学习。但是在翻阅质料中认识和了解了,农乐舞独特的风格及表现特征。

(二)假面舞

假面舞是戴着假的面具来表演的男性舞蹈,朝语为“塔尔寸”,泛指戴假面具和穿假服跳的舞蹈。依据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朝鲜族的面具文化历史相当久远,假面舞历史亦如此。其表演综合了唱诵、对话、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具有戏剧性。假面舞多用于表现讽刺性内容,情节较为活泼和幽默。表演分为7幕12场,每一幕都为独立的内容。现在所表演的形式多为取其中部分情节和动作,在节日及其他娱乐的场合表演。舞蹈节奏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乐器有笛、鼓、三弦琴等。虽然我没有学习过假面舞,因为它是男性舞蹈,但是它的独特表演风格,还是令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扇舞

扇舞是指持花扇表演的女性道具舞蹈,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十五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分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使用扇子主要有三种动作,即打开扇子、收扇子、晃动扇子,主要靠的是手腕动作,扇子是用来拟物的,服装就是穿一般的朝鲜服。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它以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纯朴、善良的民族精神。它和宫廷中伎生(舞姬)表演的扇舞有渊源的关系,节奏有“古格里”和“打令”等。

(四)拍打舞

拍打舞是表现渔民喜获丰收的舞蹈。舞者扮为渔夫,作乘船姿态,随“安旦”节奏用手掌拍打胳膊,双腿及胸部两肋,表达喜悦之情。其动作激烈,情绪欢快。在大学学习朝鲜族“安旦”组合的时候,当时并不是十分理解什么叫做拍打舞,只知道这种舞蹈叫做“安旦”。

(五)宫廷舞

宫廷舞的内容不是由姿势来表现,而是由歌唱来加以描绘。舞蹈按照乐师演奏的节奏表演,其舞蹈优雅,伴以优美动作线条,身体动作简练而不复杂,节奏很慢而长,没有快速度。宫廷舞服装色彩鲜明,结构瑰丽,服装色彩代表不同方位,服装制作与五行原则协调一致。个人情趣和个性不能表现出来。舞蹈固定地朝着北方,面对观众表演,逐步向前。内容包括作品的目的和意向,形式构成安排得体,仪式严格,在宴会举行过程中,自始至终按照开始、发展、转化、结束的程序来进行。

关于朝鲜族舞蹈的 动势特征我的了解应该是从始至终、由内到外、从上到下、从正到侧、无时无处不深刻而精湛的体现出相灭相生、相克相成的大妙之境、朝鲜族舞蹈中的松与紧、展与收、含与腆、提与沉、顺与逆、吸与吐、扬与敛等等关系,贯穿在它的呼吸。在节奏与造型的全部过程中,任何对于朝鲜族舞蹈韵律特质的片面理解,都将导致整个舞目的失败。

除上述外,朝鲜族舞蹈的特有动作还有:朝鲜族舞蹈的动力之源可:请记住我站域名以说是“呼吸”(不是生活中的呼吸,而是舞蹈艺术之呼吸)。朝鲜族舞蹈的“呼吸”支配舞蹈动作的幅度大小,腿部的屈伸和臀部动作全过程中顿、抻、伸的有机连贯,同时也支配舞蹈韵律的协调和感情的变化等等。用脚跟行走和在脚跟上转动:身体下蹲以后轻柔的抬起:从臀部向上微微抖动:肩部颤动。其动作干净利落,并善于临时发挥。朝鲜族舞蹈中的最富于特色的动作是身体的一部分悬空,身体在一只脚上保持平衡,另一条空着的腿伸直,同时肩膀上下颤动,这显示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意识。连极其隆重的,有限的宫廷舞也有肩膀颤动的动作。

三、朝族舞蹈其他表现形式

另外,提到的就是朝鲜族舞的“呼吸”,这也是朝鲜舞分类的一种特有方式,简单的分为:

古格里、安旦、他令、沙尔扑里、扎津古格里等,它们的表现形式在朝鲜舞的表演当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简单介绍为:

古格里的特点,表现在朝鲜舞中则是韵律柔韧、感觉连贯、情绪饱满、动作舒展;而安旦的特点则是韵律很顿、感觉连贯、情绪饱满、动作舒展;他令的表现手法为韵律沉重、感觉伸展、情绪诙谐、动作潇洒;沙尔扑里则与安旦和他令有很强的对比,它表现为韵律平稳、感觉宁静、情绪含蓄、动作缓慢;扎津古格里的特点似乎更为韵律清脆、情绪活泼、动作敏捷、感觉提升;这些表现能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出朝鲜舞更不同于其它民族舞的艺术特点。在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五周年的校庆中,由我院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跳的剧目《长白祥云》里面包含了“古格里”和“安旦”慢慢的上场敲打着圆鼓,舞姿优美更多的在技巧上发挥了个人之长。以“安旦”欢快地拍打身体以抒发喜悦的心情,情绪高昂是,甚至拍打对方的身体,又从地面拍打到自己的身体,表演进入高潮时,表演者可连续性的进行旋转。

四、结语

综上所诉,朝鲜族舞蹈无论是它的节奏、风格、特征还是它的表演气氛,都表现它独有的艺术特征。俗话说:“观其舞,知其德。”从朝鲜族舞蹈的民俗性格意识中,可以看出朝鲜族人民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与特有的审美情趣等。朝鲜民间舞蹈的潇洒、诙谐、典雅、飘逸的风韵,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与形式使我为之倾倒,并乐于继续研究和探索它。

参考文献:

[1]崔风锡.朝鲜族舞蹈论稿1996.

[2]朴永光.中国朝鲜族舞蹈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0月

[3]李丽宏.浅谈朝鲜族舞蹈的民俗意识[J].艺术教育,2007(09).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3篇

朝鲜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白山养育了朝鲜族儿女,赋予了朝鲜族儿女勤劳淳朴、含蓄真诚的性格。他们的民俗与情感充分地反映在朝鲜族的舞蹈意识中,并形成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俗话说:“观其舞,知其德。”从朝鲜族舞蹈的民俗性格意识中,可以看出朝鲜族人民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与特有的审美情趣等。实践证明,艺术水平越高的舞蹈,与劳动的关系越是模糊,舞蹈中所积淀的文化因素越隐晦。朝鲜民间舞蹈的潇洒、诙谐、典雅、飘逸的风韵,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与形式,具有多方面的成因。

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与发展过程中,朝鲜族经历了渔猎生活、原始农耕和一般的农业劳作,在精神生活上,也相应地经历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等阶段。而这些物质的与精神的文化特征都会在民间舞蹈中有所表现,并成为一种传统形式流传至今。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据史料记载:古朝鲜“有婉转悦耳的音乐、歌谣,有轻快多姿的歌舞”。朝鲜民族盛行歌舞的古风绵延不断,促进了各种民间舞蹈的流传与发展。

朝鲜族是从事稻田种植并以稻米为主食的农业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以稻米种植为主要劳动的农耕生活特征,自然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表现出来。这种民俗特征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因此也就产生了与农耕生活最为密切的“农乐舞”,它是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达到完美的。农乐舞传说起源于三韩时代,是古代农业大丰收后,人们聚集饮酒、歌舞取乐的遗风。后来发展成为农忙季节农民自行组成劳动互助组,清晨同去大田劳作,黄昏返回村庄,以及转换劳动地点的路上,边行进边歌舞,形成了农乐舞的雏形,农乐舞是朝鲜民族舞蹈史中最古老的舞蹈。农乐舞在李朝时代(公元1392―1910年)已颇为盛行,具备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与表演形式,并起着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们热爱农耕生活的娱乐与教化作用(参考文献资料)。农乐舞中那飘扬的“农者为天下之本”的大旗,道出了这一民族舞蹈的主题,揭示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因此,以往的论著在论及农乐舞的思想内容时,多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审视它的民俗意识的。实际上,农乐舞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所包含的民俗意识非常丰富。

农乐舞所包含的民俗观念并非是单纯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古老的农乐舞仍在焕发青春。我们在一些朝鲜族村落,不仅可以看到许多高龄的老人喜爱这种传统舞蹈,而且可以看到成群的儿童在跳这种古老的舞蹈,由此可以看出,古远的民俗意识在今天的农乐舞中仍在闪光,它一直在发展。在近代朝鲜族民间,出现了花样繁多的游戏或农乐舞,更有趣的是还出现了“竞技式”农乐舞,这种农乐舞比力量、比技巧、比智慧,它把竞争意识融入民俗意识之中,不仅受到其他民族的欢迎,而且已经进入了东北大秧歌的队伍,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由此可知,民俗意识是在不断变更的,但这种变更保留了以往文化成果的优秀部分,并且不断补充、不断升华。民间艺术具有兼容并蓄的能力,这就是农乐舞生命力永远不息的资本。

朝鲜族崇鹤尚白,喜爱那种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静美的姿态。在民俗及民间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中,积淀着朝鲜民族深层的民族意识,正因为在朝鲜民族的观念中,鹤是很普遍的形象。所以在朝鲜族舞蹈中,鹤这一形象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舞相帽也是农乐舞中的一个分支,舞相帽早在唐代高丽乐中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舞相帽是朝鲜族民间农乐舞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当丰收的金秋季节,在我国朝鲜族居住集中的长白山地区,到处都回响着农乐筚篥的欢乐旋律和锣鼓的热烈节奏,到处都可以看到轻快活泼的在喜悦的人群中飞旋流动的相帽。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朝鲜族舞蹈的民俗意识与朝鲜族的社会历史进程、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文化生活及其传统审美心理是潜移默化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挖掘朝鲜族舞蹈文化的民俗意识,使我们的民间舞蹈教学与与特定民族的文化之根相辅相成。

以上是笔者对朝鲜族舞蹈与朝鲜族民俗文化所做的一些介绍和分析,之所以反复强调朝鲜族舞蹈中蕴含着的民俗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民俗意识是朝鲜族舞蹈风格气韵的基础。一个特定民族的舞蹈,是随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的演进,在最平凡最常见最不引起研究者兴趣的民间习俗中逐步发展变化而来的。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拿“鹤步”为例,如果单一地将这种形态归结为朝鲜族人民对于鹤这种动物的图腾式崇拜心理,其实是比较牵强的。当然,该动作中有对于鹤的走姿的模仿成分,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朝鲜族以稻田为主要农作物,那么这种对于鹤的模仿动作是否更可能是取材于农人在稻田里的步伐呢?这个假设并非科学推论,仅仅是希望我们不要将民俗与舞蹈动作进行简单化的生硬联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全面地归纳和领会,最终理解把握直至升华。

2.民俗意识是朝鲜族舞蹈动作势态的根本之源。说到朝鲜族舞蹈的动作势态,一般的认识是并未具备太多的技巧感。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这句话,可以认为是在强调该舞种的内在感觉的重要性,确实朝鲜族舞蹈的经典之作或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节庆乐舞,基本上都是动作相当简洁而韵味十足的。而要想将那些简洁的动作,表演得韵味十足,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民俗意识的理解与运用。拿朝鲜族舞蹈中运用较多的“碎步”来说,就与朝鲜族妇女“顶水”的习俗有关。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把相关民族的民俗、民风、民情贯穿进去,并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地组合训练,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与创作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对于民俗的切身体验,是了解、领会民俗意识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淋漓尽致地表演这种民间舞蹈的必由之路。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如果脱离社会、脱离人民,是不能“感觉”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的,这种艺术道路是没有出路的。当今,舞蹈创作要有所创新,但创新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传统的、优秀的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为民族的艺术是其他外来的文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4篇

朝鲜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这里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绚丽。白头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峰。天池宛如一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来这儿沐浴。天池北侧有一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而落,犹如白练垂天,银龙飞舞。各种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蜿蜒回环,滋润着山麓的广大地区。这山灵水秀的地方,就是朝鲜族的家乡。

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古代的扶余、高句丽及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萌生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形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姿柔婉袅娜、刚劲跌宕兼而有之。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主要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等。

从高丽国时期,每逢农历正月初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插、夏锄、秋收季节,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娱,借以抒发欢乐情感,鼓舞生产斗志,表达渴望丰收的心愿,称为“农乐游戏”,后来遂以“农乐”命名成为民俗歌舞。农乐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种族的狩猎劳动和祭祀活动中已略具雏形,它源于古代祈丰收、庆丰收的祭祀活动。随着农耕时期水田劳动的发展,农乐舞日渐丰富和完善,并被作为推动生产的一种手段承袭下来。从古代到现代,农民往往以农乐队为中心,团结在一起,用农乐舞带动农耕生产和生活,从此成为农民自己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

农乐舞表演主要由“手鼓舞”和“甩象帽”组成。手鼓舞分有柄和无柄两种,动作极为丰富,基本技法是“跑步拉弓”,出自狩猎时以箭瞄准猎物的模仿动作;甩象帽,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头部和身体前、后、左、右画出种种光辉耀眼的彩环。象帽以飘带的长度分大、中、小三种,长者达12米,短者仅1.5米,介于中间者为中象帽。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主甩象”、“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难动作,舞时用力旋甩头部,使之绕身旋转,或做急速点地旋转、打蹦子等技巧动作。农乐舞的表演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情节舞蹈,由农乐队的成年舞者及儿童舞者在前,猎人和带假面具的土豪(“两班”)等随后,用舞蹈和哑剧表演讽刺统治阶级内容的节目。另一种是以技巧和动作为主的舞蹈,主要由农乐队的舞者表演小鼓舞、象帽舞、长鼓舞、舞童舞(由男青年表演的舞蹈)等。其中分群舞、独舞(个人技巧展示)及哑剧表演等。各场面的选择取舍及队列组织均由击小锣者指挥。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跳长鼓舞,深受群众欢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后,长鼓舞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态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而且擅长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予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法:一是女舞者兼用鼓鞭(细长的竹鞭)和鼓槌(长约一尺的木槌)击鼓;另一种是只用鼓鞭。前者开头也是只用鼓鞭按着慢拍子,一边击打一边舞蹈,鼓槌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再抽出鼓槌进行表演。

“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15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扇舞”后来发展为民间表演性女子舞蹈。舞蹈者持有一把或两把扇子的不同形式,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手中的扇子可以组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一般是由单人或多人手持单扇或双扇(扇骨约半米长,扇面绘有牡丹花),在优美的12/8古格里慢板和音乐旋律中挥扇起舞。右手舞扇,左手不时打开褶裙片。舞扇动作以手臂带动手腕,在身前和头上绕画大横“8”字形扇为主,行进多用垫步。舞姿轻盈、柔美、舒展,人们通过舞动扇子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轻快的节奏中显得欢快活泼,在舒缓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傣族民间舞蹈 朝鲜族民间舞蹈 地域色彩

傣族与朝鲜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边陲,一在西南,一在东北,相距虽然遥远,但由于两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相近似,都是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安定农耕生活,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的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农耕文化“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思想,故对自然界充满着亲切感,又有来自儒家、佛教、道教的渗透,积德行善、多布施以修来世福等思想,和原有的传统观念。两者的民间舞都具有恬静、和谐、典雅、安详的特点,及优美的舞姿和意境。这两个民族地处中外交通的陆海通道上,得以广泛吸收中原与外来文化,古代都有过地方政权和宫廷舞蹈,所以发展到今天民间舞蹈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相同的乐舞遗风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乐舞遗风,人们在喜庆欢聚以及日常生活中,必有歌舞娱乐,都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傣族称它为“依拉贺”、“嘎光”(意思是为聚集而舞),男女均可参加,边唱边跳,因每段歌词结尾多是唱“依拉贺”一词,其形式与“嘎光”基本相同,但“一顺边”更为突出,而且在唱词和结束前呼喊“水――水(啾――啾)”,显得更加热闹。过去只在傣历新年“泼水节”、“开门节”中表演,现在已无限制,平时人们也会常聚在一起欢跳此舞。

朝鲜族称“玛克村”(意为即兴跳舞)是最具有农耕生活特征的传统舞蹈,是古代农业丰收后,人们聚集饮酒、歌舞娱乐的遗风。后来发展成为农忙季节农民自行结成互助组织中的娱乐活动。人们通过歌舞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热爱农耕生活,两者形式近似,风格各异。两者农村中都有众多的舞蹈能手,民间艺人技艺精湛,从而使许多表演性民间舞蹈一直保持着艺术特色。许多民间舞蹈形式经过适当加工后搬上舞台表演,表演时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鼓手的轻重缓急交错击打奏出各种节奏,紧密地配合舞蹈变化。傣族的象脚鼓、朝鲜族的杖鼓,节奏欢快,舞蹈动作灵巧敏捷,表演乐观风趣。舞者舞姿、韵律和鼓的音色、音量及鼓尾的饰物摆动融为一体,达到人鼓合一的境界,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

二、不同的地域色彩

傣族居住在北纬21°―24°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理想的天气,宁静的田园生活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舞蹈节奏多是2/4拍的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动作平稳,仪态安详,多规律性的重复,跳跃性动作少见。如“蜡条舞”,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托一盘燃烛,在鼓、、钹等乐器伴奏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腕由外向内画圈旋绕或半蹲、跪下,或缓步前进,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摇曳,形成虔诚的含义,具有明显的东南亚文化与小乘佛教文化成分。

朝鲜族居住在北纬41°―44°地区,属于北温带气候。虽与傣族同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劳动的民族,但由于气候比较寒冷,舞蹈风格迥然不同。优美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朝鲜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形成内韧外柔的风格特点。舞蹈节奏丰富多变,并有跳动感,以6/8拍居多,舞蹈动作类型也比较多。人们把不同的节拍形成的节奏型称为“长短”,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各种“长短”都有特殊的鼓点与敲击方法,都有与之相应的特殊的舞蹈动作,而且舞者的呼吸在与“长短”相吻合中、在与乐手的默契交流中,随着“长短”流畅进行,舞姿优美,技艺精湛。如“杖鼓舞”、“扇舞”、“假面舞”、“拍手舞”、“农乐舞”等,带有古代东夷与朝鲜半岛文化影响的烙印。

三、优美的舞蹈形象与意境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喜水、尚洁的民族,但由于民族审美心理和民族性格不同,从而形成民间舞蹈中各自特有的形象与意境。傣族舞蹈体现的是水的绵延,涟漪波动,膝部均匀地屈伸、颤动,形成安详、舒缓的动律,舞姿柔美端庄。朝鲜族舞蹈强调呼吸的运用,感情含而不露,内韧外柔,潇洒典雅,体现了水的清澄,泉水的涌动。两个民族舞蹈中,都有“三道弯”和“一顺边”的基本形象,傣族多是向侧方的,即横线式的动态造型,如“踏点步双展翅”、“旁点单推手”等,朝鲜族则还有许多是向前方、斜方的,即直线式的动态造型。

傣族喜欢孔雀,通过舞蹈表现孔雀的善良,温顺和华丽,其他各自舞蹈中也不泛源于孔雀形象的步伐与舞姿造型,以此象征吉祥幸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鲜族喜欢鹤,鹤象征纯洁、善良、长寿,人们的崇鹤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的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是形成舞蹈潇洒、稳重、轻盈典雅风格的基础,又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意境。

在意境创造上,前者是热带珍禽、留鸟孔雀的升华,后者是北温珍禽鹤的意境创造,两者的根源都在于农耕生活、水稻种植和对远古百越人图腾的崇拜。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6篇

我国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徙而来的,是朝鲜人在中国生活定居后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把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融入到了民族舞蹈中,形成内韧外柔的表现形式,向世人展示、传播着朝鲜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自然呼吸与艺术呼吸

呼吸是人的“生命线”,通过自然呼吸促使心脏跳动、血液流通,这是维持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因素。

而艺术呼吸则是舞蹈的“动力线”,它给予舞蹈语汇以内涵,赋予舞者肢体以生命。使观者和舞者之间真正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共融。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客观现象,在舞蹈中它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西方的芭蕾舞还是我国的古典舞对于呼吸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在我国的各民族舞蹈中,对于“呼吸”的处理各有不同,尤其是在朝鲜族舞蹈中,对于“呼吸”的处理和运用更是复杂多变,也正是因为这样,朝鲜族舞蹈的韵律才有其特有的风格。由此可见,“呼吸”在朝鲜族舞蹈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选取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节奏作以阐述,分析一下他们的特点以及其对于朝鲜族舞蹈的意义。

三、朝鲜族舞蹈的呼吸特点

在朝鲜族舞蹈的呼吸中有长呼吸和短呼吸之分,但也可以按作品的需要,划分为内在呼吸、外在呼吸、心理呼吸等。长呼吸意味着呼吸的持续,一般是在一个节奏中用一次呼吸做动作而形成的呼吸;短呼吸是在一个节奏内经几次呼吸段落而形成的呼吸,并将几次呼吸作为统一体而有机地相连接;内在呼吸是指以极为短促而静的呼吸颇有连接性地处理含蓄感情的呼吸;外在呼吸是指从视觉上体现的十分明显的呼吸;心理呼吸是在塑造特殊形象时用于造成精神紧张或集中精神为目的的呼吸,因为这一呼吸通常是艺术性地处理生理性的呼吸,所以也称艺术性呼吸或形象性呼吸。除此以外,还有顿呼吸、连呼吸、浅呼吸、脆呼吸、跳呼吸、浮起呼吸和抑制呼吸等等。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的长短快慢、抑扬顿挫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古格里柔韧优美、情绪饱

满;安旦欢快活跃、意气风发;沙尔普里安静典雅、节奏抑扬;晋削深沉缓慢、庄重刚毅等等。

四、“呼吸”在朝鲜族舞蹈作品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朝鲜族舞蹈端庄稳静、柔美典雅、轻盈含蓄、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为动和静两个方面。“动如柳丝、静如鹤立”是其风格特点的形象描述。如何将动与静在舞蹈中融会贯通,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呢?这就要靠内在的呼吸与动作相结合,由呼吸来带动身体的起伏在不同长短节奏中,形成柔韧性律动、含蓄性律动、顿式律动和弹式律动,其中最基本和最典型的则是柔韧律动,也可以说成“粘劲儿”和“连贯性”。“粘劲儿”是构成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是一种柔韧的力量,由呼吸带动,既彼此粘接,又彼此对抗,是由内发于外,又由外回收于内。这种动律将温顺、细腻、优雅、祥和、缓慢、持重等诸多情感内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围、拧、含、曲、圆的形态上体现出和谐、起伏、张弛、谦让和含蓄的审美特征。呼吸与舞蹈者的意念是紧密相连的,在呼吸的同时,通过舞蹈者大脑高级神经的活动用“呼吸”去指挥动势完成动作,动作必须听从舞蹈意念的支配。也就是说,表演者把曾经经历或感知积累起来,以联想的方式,借助于想象,根据舞蹈动作的要求和情绪的需要,在自身内心形成特定的呼吸,用呼吸控制节奏、把握节奏进而展现出动作的舞姿、气质、情感,形成优美的韵律风格。从最传统的朝鲜舞到今日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剧目,“呼吸”在朝鲜舞表演中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五、呼吸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朝鲜族舞蹈的教学中,初学者第一个接触到的朝鲜族动作就是朝鲜族舞蹈中的呼吸。朝鲜族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一般舞蹈中的呼吸,它的呼吸是在充分体现节奏的律动、强弱和速度的同时,为表示一个节奏和节奏内部中呈现的段落而用的呼吸,以及体现在每一个节奏的情绪之高低所进行的呼吸。它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正常的呼吸,在学习时,从“气起丹田”的深呼吸开始,整个呼吸过程由意念控制着,让这一呼一吸的过程贯穿于全身,使动作具有连贯性和起伏性。在训练中,无论是蹲式的起伏训练,还是步伐、手臂的训练都是由呼吸带动。从最基础的开始,先以下肢屈伸动作配和呼吸完成;准备时在半蹲上,先快吸入半口气,同时膝盖配合吸气向上延伸,然后呼吸瞬间停顿。这种停顿正是朝鲜族舞蹈过程意安排的,一刹那的“煞住”的间歇中,把存留的后半口气慢慢吸入,膝盖随之伸直;吐气时要求与呼气一样,膝盖弯曲快吐气、屏气、慢吐气。在这种呼与吸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刚与柔、动与静的鲜明对比。正是在由刚转柔,由动入静的瞬间,体现出朝鲜族舞蹈的柔韧性和收放性。节奏的呼吸中还包含了很多复杂而又丰富的呼吸,只有让这些“呼吸”与舞蹈动作水融、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的体现朝鲜族舞蹈的舞性。

六、结论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教育

一、前言

19世纪末,作为朝鲜人体文化的民族舞蹈也被带入中国,从此中国朝鲜族舞蹈在这片土地开始新的里程。民间流传的朝鲜族舞蹈文化作为历史基础。迄今尚在中国朝鲜族中传承的民问舞蹈约有四十余种,其中一大部分是从朝鲜半岛带入的。在这些民间舞中,有的原本即为传承于民众的民俗舞,如《刀舞》 《鹤舞》等;此外另有原属妓房舞蹈的,如《僧舞》 《萨儿普里》等。这些本貌煌系统、存在空间有异、功能有别的乐舞,传人中国后,均落根于民间。其中,附着于民俗活动,且易为民众掌握的舞蹈,由民众传承;而记忆颇高,较难习得的舞蹈则为艺人保存下来,

延边朝鲜族自治洲成为中国朝鲜族艺术文化中心,义勇军宣传队的艺术骨干成为中国朝鲜族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在造就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朝鲜族近代艺术文化的历程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位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孜孜不倦的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形成了如今既是整体中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朝鲜民族艺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中国朝鲜族艺术文化,不仅为今后的中国朝鲜族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中国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舞蹈艺术文化基础。

二、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以延边大学为例,学院舞蹈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较合理,学院1998年升本以来,坚持不懈地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教师,增加教师数量,一方面调整结构,提高素质,形成了较合理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目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在编教师21人、外聘代课教师2人,舞蹈专业在校生共362人,其中中专250入、本科102人、硕士10人。师生比为(含代课教师)1:15。7,趋于合理。

学院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分别为35岁以下6人,占28,606:35-50岁9人,占42,9%;50岁以上6人,占28,6%。中青年教师比例几年来保持着稳定并略有增长的态势,呈现了年富力强的特点。

在职称结构中,有教授2人,占9,5%;副教授8人,占38,1%;讲师9人,占42,9%;助教2人,占9,5%。从职称结构整体看,通过外引内培等措施。高级职称比例与以往相比保持较高,达到47,6%,师资队伍总体数量稳中有升,职称结构总体合理,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

学位结构近几年来,通过引进和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学位结构明显改善,虽有待提高,但发展趋势良好,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占9,5%;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占s8。l%;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47,6%。

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以及实践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水平和素质在外界得到肯定和好评。如李爱顺被选为教育部艺术类音乐舞蹈家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第二批八件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才,向开明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金英花被评为全国巾帼岗位明星、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 三、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培养方案; 中专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可以满足艺术团体所需要的专业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设有芭蕾、朝鲜民族舞蹈、中国民间舞、教学剧目、编舞技法、毯子功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踢踏舞、国标舞、拉丁舞、现代舞、长骨节奏等非主课程,并设置舞蹈理论课程舞蹈欣赏、舞蹈简史、音乐基础理论20等。使单一的教学内容逐步丰富多样化使学生舞蹈视野更加广泛,并且积累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

本科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具有扎实的舞蹈表现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能在艺术、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舞蹈教学、创作、表演、辅导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实际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科基础课程为艺术概论、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朝鲜民族舞蹈史、舞蹈解刨学、舞蹈欣赏、音乐理论、长骨节奏课程。专业课程中必修课为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芭蕾、现代舞、朝鲜民族舞蹈、钢琴、中国民间舞、教学剧目、编舞技法。选修课为朝鲜民族舞蹈教学法、民歌、舞蹈美学、社交礼仪、芭蕾教学法、健美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化妆、外国代表性舞蹈、舞蹈评论、速写、合唱指挥等课程。把重点放在注重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原理的同时开发舞蹈思维与意识,并且可以看出本科舞蹈教育科目类型广泛,其教学有着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也迎合社会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

四、关于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师资队伍及研究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定期聘请有名的国内外教授、学者到我校进行讲座、教学,使学生与教师们接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舞蹈艺术教育信息与舞蹈相关知识。虽然学校在聘请国内外著名教师到我校进行过短期的培训,但是聘请外教的次数远远达不到学校学生所需要的次数。如东北师范大学虽然舞蹈教育的建设远不及我校但在作品创作方面连连获得国内大奖,笔者曾在东北师范大学受培训时体会到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学生与我校舞蹈系学生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舞蹈的技能性而是在于对舞蹈的意识性与创作性。其原因在于学校不惜重金从北京、上海、美国等国内外著名的大学聘请教授、学者进行讲座、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与培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舞蹈教学及舞蹈信息。其结果自然会在最终的舞蹈作品及舞蹈人才中表现出来,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专业舞蹈教育的层次学校,应建立一个以大学为中心教授、博士、硕士为主的舞蹈研究团队,并不断壮大建设成在国内外舞蹈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影响力水准的舞蹈研究团队,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理论体系,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边缘学科与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兴学科,创造出可促进具有中国朝鲜族舞蹈艺术特征的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

五、关于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呼吸;朝鲜族;舞蹈;作用;古格里

一、朝鲜族舞蹈的起源

居住在我国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为了便于大面e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采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人们每逢下地,都将“扁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即兴歌舞便逐渐形成了游乐性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贯穿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之中。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届时,各个村寨都将派出自己浩荡的“农乐舞”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

朝鲜族的舞蹈不仅仅是在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还表现在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

二、朝鲜族舞蹈的呼吸特点

对于朝鲜族舞蹈来说它突出的训练特点在于呼吸。朝鲜族舞蹈对于呼吸的独特运用也是十分有特点的。它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都贯穿着呼吸的运用,或是长吸长呼或是短呼短吸,或是轻呼重吸,或是重呼轻吸,带动着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出迷人柔美,令人倾倒的典雅,使人神往的飘逸,叫人陶醉的潇洒。每次看朝鲜族的舞蹈作品,便可以领略到朝鲜族人民优美刚毅的民族风貌。朝鲜族舞蹈的呼吸遵循人类情绪变化导致呼吸变化的规律,而后加以艺术的夸张,创造出不同的呼吸方法,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客观现象,在舞蹈中它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西方的芭蕾舞还是我国的古典舞对于呼吸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在我国的各民族舞蹈中,对于“呼吸”的处理各有不同,尤其实在朝鲜族舞蹈中,对于“呼吸”的处理和运用更是复杂多变,也正是因为这样,朝鲜族舞蹈的韵律才有其特有风格。

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的长短是舞蹈动作时体现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在呼吸中有长呼吸和短呼吸之分,但也可以按作品的需要,划分为内在呼吸(静呼吸)、外在呼吸(抻呼吸)、心理呼吸(感觉呼吸)等。长呼吸意味着呼吸的持续,一般是在一个长短中用一次呼吸做动作而形成的呼吸;短呼吸是在一个长短内经几次呼吸段落而形成的呼吸,并将几次呼吸作为统一体而有机地相连接;内在呼吸是指以极为短促而静的呼吸颇有连接性地处理含蓄感情的呼吸;外在呼吸是指从视觉上体现的十分明显的呼吸;心理呼吸是在塑造特殊形象时用于造成精神紧张或集中精神为目的的呼吸,因为这一呼吸通常是艺术性地处理生理性的呼吸,所以也称艺术性呼吸或形象性呼吸。除此以外,还有顿呼吸、连呼吸、浅呼吸、脆呼吸、跳呼吸浮起呼吸和抑制呼吸等等。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的长短快慢、抑扬顿挫都会产生不

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古戈里柔韧优美、情绪饱满;安旦欢快活跃、意气风发;沙尔普里安静典雅、节奏抑扬;晋削深沉缓慢、庄重刚毅等等。

三、朝鲜舞蹈组合《古格里》的学习体会

1.古格里节奏的形成

“古格里”节奏形成与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审美观念以及他们耕作时的服饰和他们独特的耕作工具等有很大的关系。朝鲜族最讲究内向的美,朝鲜族妇女在行为方式上更有欲说又止,欲进又停的美感风格。这种风格的存在,自然地使得他们喜爱三拍子的音律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朝鲜族在自己的审美观念中认为白鹤是吉祥、纯洁的象征。他们喜爱鹤的洁白的颜色,轻盈的体态,修长的两腿。以及白鹤那很近似于三拍子节奏的行进步伐,并将这种行进步法直接用到“古格里”舞蹈中。

2.在生活中体会的学习过程

古格里是朝鲜舞当中的典型。它的动律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呼吸方法协调一致而达成的。

勤劳质朴的朝鲜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尤以水稻种植为主。人们在水田里耕作,只能轻轻地“拔”起脚来缓步行进。这样一来,自然就产生了腿部弯曲的现象。多次反复,形成了劳动动作的节奏比较柔和的特点。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了今天朝鲜族舞蹈的基本节奏形式――“古格里”。

由此可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冷暖、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进行理解和熟悉、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会更可能的跳出打动人心的舞蹈。

3.在课堂训练中吸取的感受

我在教授朝鲜族舞蹈的课堂训练中,通常都是从古格里节奏开始的,它是朝鲜族舞蹈中最基本的节奏型,一般用于训练基础动作。而学生首先要练习慢吸慢呼、吸气时由丹田发力经后背至头顶、呼气时经前胸落入丹田。目的是掌握吸气呼气的方法与位置、便于后面的训练呼吸运用自如。准备半蹲,先快吸半口气,瞬间停顿后慢慢吸气,带动膝盖向上延伸到伸直至立起双脚。快呼、屏气、慢呼、慢落脚膝盖由气带动下蹲。古格里舞蹈是长久以来就已在朝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舞蹈之一,有较强的律动性和丰富的感情,且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古戈里长短舞蹈的呼吸以长呼吸为主要形式,每次动作都体现出内在的韧性和有分量的吸气与呼气,特别是呼吸与屈伸、双臂动作的律动要和谐。充分体现了朝鲜族内在含蓄和柔韧稳静的风格特点。

四、“呼吸”在朝鲜族舞蹈作品表演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我们是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舞蹈时进行合理的呼吸,可以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提高训练效果和充分发挥我们的机体能力,以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在舞台上气喘吁吁,使人看后心里难受,最多只能得到几句怜悯的话。呼吸的合理运用,有时直接影响着我们舞蹈风格的表现。我常可看到有些学生在舞蹈中上身僵硬,气都弊在胸上,妨碍呼吸肌的松驰,或气喘吁吁,满面通红,这都是呼吸不加控制不会正确运用的结果。它会直接影响表现力,会破坏所刻画人物的形象。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一举手一投足都没有呼吸的运用,光舞动一融虚假的外壳.谁能认为这是舞蹈?谁还能承认这是一个舞者呢?所以在民问舞训练中,只有正确的运用和把握各民族的呼吸特点,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肢体的表现力,使节奏、呼吸、舞姿、技能等方面融合在各民族特定的风格和情感中。才能创造各民族更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舞蹈是我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呼吸则控制身体,来帮助四肢更完善地做出各种舞姿,使之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并能解放各部位,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动作松驰流畅。这就要求要正确认识舞蹈中艺术呼吸的重要作用。

通过舞蹈展现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果只按节拍去做动作是很苍白的,舞姿、节奏与音乐很难融为一体。所以只有营造出节奏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空间感,填满节奏本身所赋予人的一种感情潜力,才能让每一个舞蹈构图的变化有血有肉、浑然一体,就如古格里的动作一样,即使是一个造型,动作仿佛静止,而内心充满了宇宙空间。

五、总结

综上所述呼吸对于朝鲜族舞蹈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可以说呼吸是体现朝鲜族舞蹈风格的根源之一,无论是表演者还是从教者都需要对它有深厚的理解和把握。总而言之,通过对朝鲜族舞蹈中最常见的“古格里”呼吸的特点、风格的分析以及对情感表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孙新.呼吸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08年第1期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具;朝鲜族;舞蹈宗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7-2

自19世纪中期以后,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由此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朝鲜族。因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濡染,形成了朝鲜族人民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从而体现出朝鲜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是以民族生活为载体,民族精神为灵魂的。正是受到这些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朝鲜族舞蹈独特的语汇和带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舞蹈音乐,更得益于朝鲜族花样繁多的舞蹈道具。这些道具带着朝鲜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力量,促使朝鲜族舞蹈既柔和又有韧劲,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动作潇洒、内心感情细腻的民族舞蹈特点。

一、朝鲜族文化与其道具的联系

朝鲜族在历史上创造和发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所涉及的道具也十分广泛。从它的分类来看,在人们眼中熟悉的长鼓、扇子、象帽和剑器等,这些道具的使用都是源于宗教仪式。还有一些少有所闻的《僧舞》《法鼓舞》等,这些舞蹈的道具都是来源于孔庙祭典、宗教祭典上的佛教仪式。这些道具的种类涵盖了其民族从日常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劳动工具以及战斗武器等多种门类,并在朝鲜族舞蹈中广泛使用,既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所处的时代、地域和民族,又可以直观地表明人物的身份、民俗以及舞蹈喻意的传递。

二、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作用与价值

对于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作用,那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单纯地拿道具在舞蹈中来说,它就是舞蹈表演中所借助的工具和物品,可以被视为人体的延伸、扩展甚至有意的形变。你可以给它们赋予生命,让它们成为你行动的助手,感情之火的点燃剂。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把舞蹈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形象和集中。当道具出现在朝鲜族舞蹈中的时候,那它就存在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它不仅涉及历史政治、、生产和生活等多个领域,同时与服装和化妆一同揭示着舞者所扮演的社会身份。突出其民族传统、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成为表达朝鲜族舞蹈作品主题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舞蹈《祈福》中,以传统的扇子舞为舞蹈表演形式,借助巫俗与神灵的沟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正是从深层民族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使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意识完美地融合。再比如:“以表达喜悦心情,给人优美舞姿和娴熟鼓技的《长鼓舞》中的长鼓;通过模拟顶罐抒发欢乐情感的《顶水舞》中的水罐;表现朝鲜族女性活泼和纯朴善良的《扇子舞》中的扇子;彰显朝鲜民族英雄气概的《剑器舞》中的刀等等。”这些朝鲜族舞蹈都是将道具和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舞蹈角色,以道具的形态告之观众舞蹈所要表达的民族情感,使道具与人物和谐地融为一体,然后围绕着主题的需要,加以合理和有效的运作。突出其民族的文化象征,使舞蹈更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这便是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的特点和其价值的体现。

三、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表现出的不同艺术视角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艺术不断增强的同时,道具在其舞蹈中的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展现其“虚拟性”和“虚幻力”作用的同时,它对朝鲜族舞蹈的表意功能也愈来愈丰富,应用的范围也将愈来愈广。“它”可以是抽象的,不一定要遵从于生活中的原形,这就突出了道具的“虚拟性”。在朝鲜族舞蹈《长白瀑布》中,编导将服装和道具有机地结合,这便是一个大胆的突破。用服装上的水袖来表现“瀑布”,但此袖并不是袖,它源于朝鲜族妇女长裙上的两条飘带。通过运用此“水袖”的“抛、抽、甩、抖、转”等各种技巧,集中表现了瀑布飞流直下、澎湃激荡的场景,让人看了耳目一新。其次,再从民族精神上看道具让朝鲜舞蹈带给观众的“虚幻力”。在舞蹈史诗《长白情》尾声中,由28位女子手持白扇,如长白山的山脉,白雪绵绵,息息灵动。导演为表现朝鲜族女性之美而设定集体持扇的视觉阵容,其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虚幻力”是深切的并带有深层文化内涵的。舞者每个人手中持拿的扇子都象征着长白山的一部分,在肩负着这样沉重民族情感的同时,舞者手中的白扇却愈显得从容和沉静。所以恰当地使用道具会使作品更加丰满,能够带动观众循着剧情的进展来把握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去感受舞者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使舞蹈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这正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继承。同时也使朝鲜族舞蹈的道具有了多视角的艺术形象,近而验证了道具的使用给朝鲜族舞蹈带来的重大提升。

随着朝鲜族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道具适应剧情、烘托场景、丰富表演的能力将更加突出。先前的文化遗产也会得到更深的提炼,应用也会更为普遍,人们的创意和探索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在侧重于寻找民族文化的同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出发进行创作,借助道具的作用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从而追求作品中高层次的文化气质。所以,道具的恰当使用,大大丰富了舞蹈的表现手法,营造了舞台的氛围,使舞蹈的表演更生动、更精彩、更丰富,从而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促进对舞蹈所隐含意义的理解。从人物、结构、风格出发,准确地使用道具,使舞蹈作品不断地生辉。假若《长鼓舞》中没有了长鼓,《扇子舞》中没有了扇子,《剑器舞》中没有了刀,那么朝鲜族舞蹈的民族内涵也会随之淡然。所以,道具给朝鲜族舞蹈带来的不仅是舞蹈中的美,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舞蹈艺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让人们通过“道具”来认识朝鲜族,通过带有“道具”的舞蹈来欣赏朝鲜族。在这古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铺垫下,我相信,朝鲜族舞蹈艺术也会再度升华,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朴永光.析朝鲜族传统舞蹈的形态特征[J].舞蹈,2003,(09).[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朝鲜族舞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舞蹈;民族特点;历史底蕴

中图分类号:PD94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9-01

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发展、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等一直是学者重点研究的内容。其中,朝鲜族舞蹈更是代表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朝鲜族舞蹈种类多,民族特征显著,因此被列为我国十大民族舞蹈之一。被各大艺术院校纳入教学范围中。朝鲜族舞蹈强调的是动静相融,以内在气息和内心的意念来引导舞蹈肢体动作。其舞蹈动作优美,又不失力量。朝鲜族舞蹈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和本土民族特色。民族舞蹈的研究意义在于研究舞蹈中的动作及特点,从而研究其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对民族舞蹈的研究还有助于分析舞蹈学领域的基本理论,有助于舞蹈形式的创新和对历史文化底蕴的研究。

一、朝鲜民族舞蹈

(一)朝鲜民族舞蹈探究。建国初期,朝鲜族舞蹈开始转变为歌舞剧形式,以歌舞剧形式来庆祝抗战胜利。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将当时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特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建国初期到目前为止,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舞蹈大致分为假面舞、扇子舞、刀舞、巫舞和杖鼓舞等。其中扇子舞、杖鼓舞等在我国民族舞蹈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朝鲜族舞蹈动作主要以体现女性的美为主,以舞蹈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朝鲜族舞蹈随着社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基于民族风俗之上,通过舞蹈将生活环境和情绪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的社会环境和朝鲜族人民的民族向往。

(二)朝鲜族舞蹈民族特点。朝鲜族舞蹈根据其历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舞蹈初期形成阶段、舞蹈形式固定阶段、舞蹈稳定发展阶段和舞蹈形式转换阶段等四大阶段。舞蹈初期的形成阶段处于中国封建主义统治时期。因此其舞蹈形式大多以农家乐为主。讲述朝鲜族人民勤劳务农的民族特点。农乐舞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勤劳互助的民族特点,也是目前传播最为广泛的朝鲜族舞蹈之一。

到了舞蹈形式固定阶段,其舞蹈主要以柔美、展示女性美为主。当时的舞蹈形式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民族特征,而是以爱国、教育为主,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舞蹈的民族特色。进入舞蹈发展阶段后,其历史背景处于改革开放的稳定时期,因此舞蹈模式受到了现代舞的强烈冲击。舞蹈逐渐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舞蹈形式强调凸显自我个性,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歌舞剧、双人舞等舞蹈形式。

朝鲜族舞蹈进入了复兴时期,逐渐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在基于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具有现代特色元素的舞蹈。其舞蹈形式虽然还是基于扇子舞、杖鼓舞等传统朝鲜族舞蹈形式,但是在其中加入了现代化元素,将场景融入舞蹈中,体现出舞蹈所蕴藏的情感。

二、结语

民族舞蹈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风情。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针对朝鲜族舞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在朝鲜族舞蹈发展的四大阶段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特点。从舞蹈初期形成阶段到舞蹈模式稳定阶段,再到舞蹈稳定发展阶段,最后到舞蹈形式转换阶段,分别体现出朝鲜族人民勤劳、爱国、敢于斗争、民族凝聚力强等民族特点。

朝鲜族舞蹈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反映了其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朝鲜族舞蹈在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模式多元化的发展,实现了民族舞蹈的舞台化和艺术化。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朝鲜族人民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青戈.中国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音乐和舞蹈人类学:关于表演人类学的研究一安东尼・西格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报告[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2).

[4]朴永光.韩国传统舞蹈的沿革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上一篇:舞蹈病范文 下一篇:维族舞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