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03:04:44

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篇教学 语篇交际 课堂实践 语篇翻译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经常详细讲解单词,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然后逐句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如词的用法和语法结构,并将难句翻译成汉语以确保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每个句子。这种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以语法讲解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却忽视了词和句子在语境中的功能,忽视了语篇水平的教学,所以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后,往往只学会一些单词和句型,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对文章的整体意义却不得要领,把握文章宏观结构的能力未得到培养。这一现象极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从语篇教学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语篇教学概述

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单位的语段,由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是完整的连贯的。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语篇的理解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具体地说,我们应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走势,通过略读、扫描等方法快速抓住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纠缠于文中的一词一句,因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实际参与语篇交际,才能真正理解语篇。只有通过语篇教学,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的现象。

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这符合整体性原则和认知理论。高中英语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础,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的,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普遍投入使用,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了保证。

二、语篇教学的运用

1.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向学生传授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能真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篇教学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微观的语篇教学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进而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宏观的语篇教学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其深刻涵义。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分段落或语篇总结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进行深层次理解,然后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如我们在进行Unit 2 Robots(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7)的教学时,可充分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首先让学生通过略读总结文章大意实现表层理解,然后让学生归纳一些关键词描述女主人公Claire对机器Tony的情感发展历程refuse—accept—trust—admire—love—feel sad,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作者对机器人的态度立场,以达到深层理解的目的。接着可让学生表达出必须重新改造机器人Tony的看法,对文章产生评价性理解。最后可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续写,这样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语篇的延续教学。

2.语篇翻译

在教学中,较难段落的翻译必不可少。传统的翻译是以词、词组和句子为单位,以语言形式为视角的翻译模式。语篇翻译把注意力放到连贯的超句体或句子组合上,更多地强调翻译的整体对象,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特征的对比,更重要的是考虑了语篇的言外因素,即情景对信息内容的影响。例如,译界名家林语堂将Moment in Peking翻译为《京华烟云》,突出了全书描写京都百年烟云的主题,可谓传神传韵。由于受语篇功能的影响,有些类型的语篇,如旅游指南,广告等文体的翻译,译者更多地考虑交际功能。例如Hello,friends,the West Lake,like a beautiful oriental girl,is glad to meet you,happy to see you in China after a long and most probably tiresome journey flying over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s.译为杭州因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称于世的风景旅游城市。因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不同,我们需要各种变体的语篇,如庄严体、正式体、非正式体、随意体、亲昵体等,所以翻译时,要更注重不同语言环境和不同身份而采用不同的语言变体,翻译的视点从语言形式转移到语篇的功能上,在整体不悖于原作的本义的前提下,采用“变译”的策略处理。

3.语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难发现,阅读命题的语篇,加大了对篇章结构及深层次信息的考查力度,涉及了语篇分析,体现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与要求。而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在总结思想大意时出现偏差,只抓住某些细节,还有些学生不会读细节只抓大意,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这说明学生不理解“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它们其实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坚持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再通过语篇分析训练,让学生在阅读时,训练从整体到细节,从全文到段落到单句进行理解,分析主旨句和支持细节句,同时了解语篇中主题转换的衔接手段,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语篇教学法重视篇章的结构和解读,弥补了传统教学法过于注重词汇句法的缺憾。

总之,语篇能力的培养是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语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要运用读者储存的知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语言有关的其他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等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鑫友.语言学教程.

[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京: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9).

[5]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语篇教学范文第2篇

一、 “歌曲和小诗”——说话前的练声

小孩子的特点是爱听、爱说、爱唱,通过英语歌曲与小诗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它们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由于大部分的小诗都具有押韵的特点,因此它们具有帮助孩子训练语音语感的特点。我在教学歌曲和小诗的时候,首先通过金太阳的视频让孩子猜一猜歌曲和小诗的大致内容,再和孩子一起理解,让孩子加深印象。然后根据节奏把歌曲的歌词边打拍子边读出来。在孩子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单词读得不准,及时给他们正音。第三步就是边听便根据歌词和孩子一起编相应的动作,让孩子根据动作去记忆歌词。第四步就是让孩子边做动作边唱歌或小诗,教师及时发现不会的孩子给予辅导。最后就是创编。“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而小诗和童谣能培养孩子这些能力,也是难度适中,有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每次学习歌曲和小诗之前,我都给孩子提出要求:声音要响亮,表情要丰富,动作要到位。对于表现特别好的孩子,我会给予特别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很积极地去学好每一首歌曲和小诗。

二、“单词”———说话的基本元素

每一节课前要孩子看书用升降调去读单词,一直坚持这样做,孩子都能认读本学期的单词。在教授新单词时,有意识得把以前学过的单词也引出来,复习旧知。比如:在学习“turtle”这个单词时,在孩子学会了以后,请孩子仔细观察,说一说它的颜色、大小和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出“This is a turtle. It’s green. It’s small. It’s cute.”这样的结论。在学习新知,复习旧知的同时,也可根据需要给孩子拓展一点课外的词汇。比如在教学“room”这一类词汇时可适当学习“beautiful和tidy”。在学习小动物时可以学习“cute”这个单词。单词是说话的基本元素,所以在初学时一定要交给孩子正确的发音,为了漂亮地说话做好准备。

三、“句子”——说话的前奏

英语的每一节课都是由一句一句的英语连接起来的。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孩子往往只会用单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老师拿着铅笔问“What’s this?”大部分孩子会脱口而出“pencil,”这时老师应重复一次完整的回答“It’s a pencil.”再让孩子回答几次。直接用单词回答的孩子我也表扬并在评比栏上加一分,但是用完整句子回答的孩子我就会上两分,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怎样回答能得到更多的分。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习惯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在会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要继续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说句子。语音语调的教学最好渗透到故事中去。孩子们喜欢故事,爱好表演。为了表演,孩子在学习故事时是最认真最积极的。这时让他们仔细地去听故事中每一句话,认真模仿每一句的语音语调,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让全班分角色读几遍故事,请程度较好的孩子做一次示范表演,然后在分组练习,最后表扬展示,评出最精彩的一组。往往一次展示表演不能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所以故事课后的几课时都会有一次表演展示。

四、“语篇”——说话的展示

语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篇 翻译单位 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3)和2013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3JK0305)资助。

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语课堂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以词句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翻译教学中也形成了以词句为单位,讲解翻译原则和技巧的传统教学法。这种做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能有意识地使用技巧处理各式词句,但往往忽略词语与上下文的联系,造成误译。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大纲》要求学生具有翻译语篇的能力。传统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高校翻译教学该如何改革?应以什么理论作为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创新性地将语篇语言学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李运兴指出:“翻译课正在经历一次从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改革”(1997:48)。以语篇为中心不仅意味着把“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还意味着把语篇的相关理论引入翻译教学。以下本文将介绍语篇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并讨论其对翻译教学的指导。

“语篇”概述

1.“语篇”定义

语篇也称篇章。功能语言学者Halliday 将语篇定义为形式而非意义单位。Beaugrande& Dressler认为语篇是 “交际事例”,需符合7个条件: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唐叶青,2009:1)。胡壮麟(2000:1)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刘辰诞(2011:3)对“篇章”的定义是“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是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且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语篇是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能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关心语言与使用情景(语境)之间的关系。语篇定义揭示出语篇语言学的三大基础概念――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

2.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

语篇能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是因为它符合衔接与连贯两大特征。黄国文(1988)把衔接与连贯比作语篇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通过语法手段和语义手段实现。连贯指语篇中的语义关联,隐形在语篇底层,靠逻辑推理来实现。

语类即语篇范围或语篇体裁,朱永生指出语篇是“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并表达一定意义的话语类型” (2001:86)。祈祷、书信、小说和诗歌等都是不同的语类。

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胡壮麟2000:182)。“上下文语境”指前后文之间的关系;“情景语境”指使用语言时周围的具体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场合、参与对象及其关系等。“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言语团体的文化背景、社会距离和风俗人情等。三者均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预期的交际意图,从而使语篇保持连贯性。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原文和产生优秀的译文具有重要意义。

3.语篇与翻译教学

把语篇与翻译相结合,产生了“语篇翻译”的概念。李运兴是这样解释“语篇”的:“以语篇为准进行翻译操作……⑴将译者的视野从字句扩展到句群、篇章等大于句子的单位。凸显不同语言级层上翻译操作的特点。强调篇章是翻译操作的最终决策级层。⑵语篇类型、交际功能与翻译策略、方法密切相关。⑶语篇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交际功能。翻译操作必须考虑翻译活动发生时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即翻译情境”(2003:59)。以下本文将从翻译单位、衔接与连贯、语类、语境等方面将传统教学法与语篇教学法作对比,以期指出“语篇翻译”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有助于清楚地表达原文意思。

Nida将翻译定义为“从语言到形式在目的语中用最切近又自然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2004:12)。“再现原文意义”是翻译的根本。传统的“句本位”翻译观认为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在实践中先处理字词,然后分析句子,最后产生译文语篇。根据功能语言学,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即语义单位;句子是语法范畴的概念。语篇与句子关系用“体现”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换言之,句子体现语篇,即属于语义范畴的语篇是通过属于语法范畴的句子来体现的。

例1:The boy who remained faithful to him knew how to cook only native food.

译文(I): 那个忠于他的仆人只会做本地饭菜。

译文(II): 那个勉强留在他身边的仆人只会做本地饭菜。

这是毛姆短篇小说The Outstation 中的一句话。如果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译文(I)是正确的。但依据整篇的意思,那个仆人并不忠于主人,而且老是闹着要离去,把faithful译成“忠于”不能表达小说的原意。纵观全篇,译文(II)更加合适。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有助于清楚表达原文意思。

第二,衔接与连贯手法的正确掌握有助于产生地道的译文。

传统的翻译课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大量练习讲解各类翻译技巧。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应用各种翻译技巧的根本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衔接与连贯的手段不同。英语是重形合(hypotactic)的语言,词句之间用语言手段(如关联词)连接,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突出以形显义。汉语重意合(paratactic),注重逻辑事件顺序和功能意义,较少使用形式连接手段,突出以神统形。

例2:“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候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阕。日前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①

“Two brothers, whose name I need not mention here, were both good friends of mine in high school; but after a separation of many years we gradually lost touch. Some time ago, I happened to hear that one of them was seriously ill, and since I was going back to my old home, I broke my journey to call on them. I saw only one however, who told me that the invalid was his younger brother.” ②

英语译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原文中没有对等语。汉语原文没有形式上的连接词汇,却仍然传情达意。但是,英译文如果删去这些词语,破坏了形式连接,语篇的完整性受损,影响表意功能。充分了解英汉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不同特征,才能译出地道的目的语篇。

第三,灵活处理不同语类能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特定的语类旨在实现某种语言功能,有自身的语言特征。如文学语篇凸显语言的叙述、描写功能,词藻华丽,注重修辞;科技语篇体现语言的说明功能,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广告语言主要实现语言的劝诱功能,富有感染力;法律语篇表现语言制约功能,表述清晰,语体正式。好的译文不是与原文字面上一一对应,而是在语类上对应,在目标语中传达原文的信息与功能,实现翻译目的。

例3: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urs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ir fragrance.

原文是上海某年桂花节的一篇介绍。汉语文字华美,词藻堆砌,行文流畅。如果完全对译成英文,许多重复的词语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且有些花名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译文采取大幅改写的方式,传达了原文信息,符合英文介绍性语篇简洁明快的特征,实现了翻译目的。

第四,文化语境是制约习语和典籍翻译的重要因素。

习语在英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典籍翻译中有些现象也仅限于原语文化。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多重视词句而忽视语境因素,在处理习语中文化现象时望文生义,导致错误翻译。

例4:It brings one to the 64,000-dollar question: how and by what standard are films selected these days?

这是笔者讲“文化与翻译”专题中的一个练习。许多学生将划线部分直译为“价值64,000美元的问题”,语意不清。该短语源于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广播节目。由主持人向竞赛者提出几组问题,如果竞赛者答对最后的压轴难题,便可获得大奖64,000美元。现在此习语被用来指“最重要的问题”“起重大作用的问题”。因此,上文的翻译应为:“这把人们引到最重要的问题上来,即如今的电影是如何选择的,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语篇教学法更强调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英汉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不同,在语言上形成差异。以地理环境为例,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汉语中有不少农谚, 如:骨瘦如柴(as lean as a rake)、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means drawing nothing)等。英国是个岛国,英文中有许多词语源于航海业。如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杨帆)、Still water runs deep(静水流深)、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沉大船)等。

对于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通常有“异化”和“归化”两大策略。当两种文化差异不大或差异不给目标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时,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源语文化特征。当文化差异过大甚至出现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 时,采用“归化策略”,让译文适合目标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读者。

例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

译文I:“Guan! Guan! Cry the fish hawks

on sandbars in the river;

a mild-mannered good girl,

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an”. ④

译文II:“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 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④

作为古汉语典籍名篇,《诗经・关雎》有众多英文译本。国内的许渊冲、汪荣培,国外的James Legge、William Jennings、Arthur Waley、 Ezra Pound都曾将《关雎》译成英文。本文只选取两个版本进行比较。

原始采用了中文传统的四字结构,第一、二、四句押尾韵,描绘了河中沙洲之上,雎鸠关关歌唱,翩翩少年爱慕美貌姑娘的浪漫场景。整体看来,译文I采取异化,保留了原文的象声词,直译为“Guan!Guan!”,“逑”(伴侣)直译为“match”,忠实于原文。译文II采取归化法,省略了象声词,意译为“coo”(鸟鸣),对名词“逑”作了词性转换,转译为动词“woo”(追求)。一、三句尾的“coo”和“woo”,二四句尾的“dove”与“love”形成两组尾韵,音律感强。相比之下,译文II虽不够忠实,但更好传达了原文的优美意境,更具诗意。

语篇翻译更强调语境对翻译的制约。培养学生重视语境因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和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结束语

语篇既是一个概念,也是翻译的基本单位。将语篇概念引入翻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避免传统词句教学法将句子与语篇分隔的弊端。语篇翻译教学的关键在于逐步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这包括四方面基本知识的灌输:(1)语篇是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单位,词句只是构建语篇的因子;(2)英汉语的连接手段不同,应注重形合与意合的差别;(3)译文与原文应达到语类上的对应,实现预期的语言功能;(4)在文化翻译中强调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语篇翻译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国著名语篇分析学者Schiffrin 曾提出6种可用于语篇语言学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交际文化学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pragmatics)、话语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M.A.K. Halliday 在《系统功能语法入门》中明确指出,他提出功能语法,旨在为语篇分析提供可依据的理论框架。国内有学者也肯定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语言学的指导作用(黄国文,2001:29)。教师应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为从“词句翻译教学”到“语篇翻译教学”的转变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转引自鲁迅《狂人日记》序言。

②转引自《狂人日记》英译本A Mad Man’s Diary,杨宪益、戴乃迭译。

③转引自《诗经・周南・关雎》。

④译文I译者James Legge,译文II译者许渊冲。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李运兴:《句群分析――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翻译》1997年第1期。

[6]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年第4期。

[7]刘辰诞、赵秀凤:《什么是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8]唐叶青:《语篇语言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9]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11]Nida,E.A.and 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语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篇 语境 语域 翻译 教学模式

前言

据现代西方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观点,语篇实际上是较大的语言单位,是多重语言功能的综合体现,也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核心手段和直接载体。就翻译而论,应当选取其它较小的语言单位,如词语、句子或稍大的段落,还是选择语篇为教学单位,表面上看只是翻译单位的选取问题,实际上却是不同教学模式的取向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和运用较大的语言单位为教学形式,即语篇教学模式,以使学生从宏观上领悟翻译材料的疑难之处,树立良好的语篇意识。此外,在理解和表达语篇时,应十分重视“无形语篇”的作用,否则多半“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可能会进入逐字逐句翻译的怪圈。笔者分析和探讨了语篇等几个语言基本概念,提出了构建语篇翻译教学模式并简述了其优势。

一、语篇概说

简而言之,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与交际功能密切相关,有何种交际功能就会出现何种语篇形式。除了实际可感知的具体语篇形式外,言语交际中诸如文化现象、心理审美特征等。笔者暂称之为间接“无形”的语篇范畴。因为人们理解某种内容,只靠直接现实的语篇通常不足以完整把握意义,还必须借助已经内化了的知识系统,即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含义和心理价值判断,所以理解语篇是一个把握直接现实语篇和体现“无形”语篇的过程,该过程是否全面,关系到理解本身是否透彻和译文表达是否合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如果忽视“无形”语篇的诸多因素,人们便不能完全领悟和再现原文。

二、语篇与语境及语域的相互关系

透过语篇的基本概念,我们不难理解,语篇实际上是人们交流的重要语义桥梁。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概念――语境与语域,对于把握语篇的具体含义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俗地讲,语境是指某个词语或某几组词语在具体语篇中的含义,语域则是某个词语或某几组词语能否在某种语篇中得以运用。这点可以这样形象地加以说明:假如视语篇为一条河流,视语境为河中的鱼,视语域为河中的某种鱼,一条三千克重的鲤鱼在小河中称得上“大鱼”;若是一条大河,则算不得大鱼;如果它是鲨鱼。那么它必定不能在河中生活,而应该活在大海中。如果我们不从这个角度理解文章或是话语,那么理解就不能到位,理解不能到位,翻译到位就更谈不上了。进一步思考,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一体的,语篇总揽后两者,后两者反过来支撑前者,正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还需明确翻译中谈及的语篇应该是在内容表达上比较丰富。各种用语形式上体现得比较充分。意义表达较为完整的篇章,而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句子。翻译实践证明,语域对译文表达的影响较大,英汉互译尤其是英译汉时,我们往往容易在遣词造句上犯毛病,殊不知有些表达方式固然很好,但不可滥用。张冠李戴自不用说,还可能导致整篇译文缺乏统一性,东扯西拉,辞不达意。这犹如鲨鱼理应生活在大海中,却被人为地放养于长江或珠江,如此一来,鲨鱼也不能称为鲨鱼了。鉴于此,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模式体现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语篇翻译教学模式对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构建语篇翻译教学模式

上文简要分析了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对于如何有效地实施翻译教学,影响重大而深远。所谓语篇翻译教学模式,是将语篇视为整体加以分析理解,充分把握语篇中词语表达的语境和语域,以及更深层次的“无形”因素,然后进入翻译的下一环节――表达成篇,最终完成翻译的整个过程。正如上文提到,理解语篇还必须注意那些无形“语篇”的影响。例如:“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摘自朱自清《背影》)杨宪益先生的译文如下: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0 my luggage……At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But I wiped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them,可见,原文由几个并立的流水短句组成,在表面上没有任何连贯逻辑关系,但心细的读者和译者理应明白其中隐含着逻辑关系,译成英文语篇时,就不得不顾及英文本身的行文方式和逻辑显像性,否则译文必定显得七零八落,不成体统。此时,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翻译几大技巧”恐怕就难以奏效了。忽视了整篇的语篇思路。以及与之相关的语境和语域,训练翻译能力就等于天方夜谭。

再如,遇到重大场合的开场白,尤其是政治场合,一般这样表达:“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某某精神的鼓舞下,在某某会议的推动下,在某某方针的指导下,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顺利地如何如何了。”这带有浓重的“官腔”,如果不深知英美文化中类似情况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民族传统和审美情趣,译文肯定让英美人士摸不着头脑。因此,译者应注意调整语篇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受制于原文的语篇结构,即译文语篇重构,使译语表达符合受众的思维习惯。

这两例有力地说明了语篇对理解原文和表达译文的重要的制约作用,不能单是直接语篇、语境和语域上的理解,还必须洞悉语篇背后的“无形”语篇,这些“无形”因素与前者息息相关。否则,西方人士即使能理解大概,也不免疑惑顿生,甚至反感。显然,语篇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译文不出现严重“走样”的情况。因此,构建语篇翻译教学模式也许是较好的解决之道。

四、语篇翻译教学模式的优势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即使学生并不熟悉所谓的翻译技法。若给其一篇意义较为完整的篇章,并作适当的语篇提示,多数学生也能较好地注重译文的整体性,并会潜意识地运用一些转换技巧,使译文通顺自然。虽然存在某些语篇衔接和词语搭配等诸多问题,但语篇意识正在慢慢形成,这是学好翻译的重要条件。很好地运用该模式,可以给学生呈现完整的翻译理解与表达过程。因此,学生不单对原文有整体性把握。也会注意译文表达的整体性,尽量做到理解与表达在效果量值上的平衡。并会很好地避免一知半解,表达上前言不搭后语,或是理解与表达两张皮,相互脱节的现象。通过实践该模式,学生可潜移默化地掌握不同语体风格的文章,对语言形成“立体式”的把握,领悟不同类型文章的行文特征,进而提高翻译能力。该教学模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增强对翻译的认识。实际上,在语篇意识的指导下,具备宏观翻译思路后,有些译文处理上的疑难之处可化险为夷,这样会带来更强烈的成就感,并形成更老练的行文能力。良好的语篇意识势必能为达到熟而生巧的境界夯实基础,这样可谓在“译道”上逐渐“上路”了。

五、结语

语篇教学范文第5篇

英美语篇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伦敦语言学派奠基人J.R. Firth对语境中言语意义的研究。1985年,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主编的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正式出版,系统讨论了英语语篇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手册是这门新的跨学科独立和自我体系形成的标志。近年来,语篇语言学的研究者开始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影响广泛,相关的语篇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行英语语篇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语篇教学法主张在句子以上的层次及建构完整语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教学,从宏观形式上对语篇进行整体分析,只关注语篇是怎样谋篇布局,文章主题句的位置,段落大意的分析,忽视了对建构文章中心思想思维模式的特点的分析,特别是对表现该思想模式的词、句、语篇的分析。这样一来,真正反映文章主旨脉络的思维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分析,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作者的情感意图的表达方式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其结果是语篇教学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语篇教学不仅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导致了英语教学效率的下降,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为了证实对现行英语语篇教学这一评估是否客观本文作者在所教授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82份。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直接讲解课文的有8%的学生,认为老师启发式导入课文的有17%,根据语境解释词汇的有19%,介绍相关文化及背景知识只占10%。这说明教师在课文导入阶段做得教好,但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关于学生阅读水平的调查反映共有69.5%的学生难以读懂美国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及英文原著,阅读水平比较低下。其主要原因是英文报道和文学作品中含有大量的隐喻表达式。而现行的语篇教学未曾涉及隐喻语篇的教学,教师在教授语篇阅读的过程中未对这方面进行训练,所以学生很难把握和理解这些隐喻表达,读不懂英文原著。有78%的学生仍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很少有学生知道隐喻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有2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师在阅读讲解过程中经常注意对发挥语篇、句段衔接作用的代词、介词、连词、副词或短语进行分析。有31%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师在阅读讲解过程中经常注意对同义词、反义词、关键词的重复所起的连接作用进行分析。有33.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师在阅读讲解过程中经常注意对不同语义关系采用的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增补、转折、因果、时间、条件、让步、例举、总结、比较、对比、时空等连接进行分析。这说明教师注意到了常见的表层关系词的连接,对于有隐喻意义的词语没有引起注意。在篇章结构分析方面,有15%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分析作者是怎样开篇、怎样结束的;有43.5%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进行篇章结构模式的分析。而只有1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解过根据不同的篇章结构其衔接手段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有43%的学生认为语篇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和推断能力。可见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即使发挥了它某一方面的作用,这种语篇分析也是肤浅的,不彻底的,不够深入的。

3、英语语篇教学的新趋势

语篇教学可以分为二种:一是将语篇当作过程,探讨与语篇生成和理解相关的因素;二是将语篇当作产品,从篇章结构的内容出发,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教学在阅读中的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语篇的宏观分析和语篇的微观分析。语篇的宏观分析主要是指语篇的背景知识,篇章知识两方面。语篇的微观分析主要是指词、句知识和推理两方面。

本文作者认为,上述阅读教学模式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过于强调文章的生成结构,语言以内的知识,而忽视了构建其中心思想意义的语篇的内涵,而这些语篇包含有丰富的目的语文化色彩。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是被动地接收纸面文字符号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充满活力的认知过程。由于语篇是传达作者情感、经历思想的载体,因此,对语篇主题、结构以及文体的分析能帮助读者有效地理解语篇(参见林文治2001)。尽管语篇教学可以弥补这些遗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语篇,但是对于语篇的分析仅仅靠语篇教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其他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理解语篇,对语篇进行透彻的分析,例如隐喻理论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隐喻的组篇能力可以使我们从注重理解文章的词句、内容,转变到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内涵,从静态地接受语言语法知识,转变到动态的感悟,从而积累经验。因此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隐喻理论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各类语篇,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隐喻理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涵,而且也能促进培养学生的认知隐喻能力。隐喻能力作为语篇阅读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语篇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习得文化,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认知能力。因此,隐喻理论指导下英语语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是英语语篇教学的新趋势。

4、结语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它揭示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由于语言具有隐喻性的特征,隐喻体现在语篇的各个层面里,是语篇生成和语篇构建的重要机制。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语篇的教授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宏观结构分析的层面上,忽视对建构成文章中心思想思维模式的特点的分析,而应该借助隐喻理论深入到思维层面来理解语篇。隐喻思维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上所述现行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有其弊病,对语篇的分析不够深入,不够彻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明示的隐喻现象的教学并且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隐喻思维方式、隐喻认知能力和自由地使用隐喻的能力,并借助隐喻解析词义,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类语言现象的理解及把握,加深对篇章结构与内涵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

语篇教学范文第6篇

听、说、读、写、译是语言教学的五个基本技能,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日臻完善,教学也由传统的语言教学向语篇教学过渡。语篇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及结构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语言基础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以往的英语教学,大部分把重点放在词和句子上,将一篇文章中的重点词和词组的意义、用法、搭配关系讲得明了透彻,又通过语法关系来分析句子结构等。教学方法一般是逐词逐句地讲解。这样做学生看到的实际上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个被分割开来的句子。从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来看,这种以语言结构为重点,停留在词、句分析上的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句子水平上的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的训练,它忽视了语篇水平上的技能训练。所以,外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分析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体现

(一)听力教学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听力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听力理解,就是听力加上理解(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它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学,等等,这就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广。如果他们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识,那么一碰到有这方面的听力材料,就觉得很难理解。根据这一情况,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语篇分析。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而语篇分析离不开语境。主要有:(1)语言语境,即语篇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如打电话、预定房间等情景。(2)情景语境,它包括语体语境和情感语境两个方面。(3)语体语境是指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4)情感语境指在语言交际中,一定场合下的情感倾向。(5)文化语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同一个词在汉语里是褒义,在英语里可能是贬义。如“狗”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而对英美人来说却是褒义的。通过分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以及语篇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地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语义连贯的语篇。此外,语篇衔接的基本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的运用等,都能起到暗示内容的作用。因此,将语篇分析引入到听力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二)阅读

语篇分析理论是英语整体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教学应以语篇教学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阅读有详读和略读两种,详读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不仅要了解词义,还要把握细节,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过程,理解文章主题。略读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力求对课文有个粗略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课文标题、首段和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末句,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把握语义深层结构,正确解码,达到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欣赏性理解等阅读目的。衔接是语篇结构中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即通过分析语法词汇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句型之间和段际之间意义上的连贯,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掌握句子、篇章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语篇分析可以培养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无论是衔接分析,还是意义连贯推理,都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其摆脱语法分析的羁绊,培养把握语篇整体意义,逐步发展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写作

语篇不是句子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衔接、连贯等手段将语句排列组合成逻辑严密的有机体。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语篇意识,增强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水平,也需具备谋篇布局的能力。从学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除了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外,最主要的还是在写作中对语篇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篇教学,着重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不同文体的结构及写作特点,语句之间的衔接,段落之间的过渡,文章组织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翻译

语篇语言学引入翻译领域后,给翻译研究注入了理性的思考,它的语篇分析模式对译者的谋篇策略具有指导意义。翻译实践中,语篇因素是影响翻译过程中策略抉择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但由于这种影响是潜在的,而非显现的,其作用往往会被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语篇因素考虑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作质量的高下。其纯理功能更是为译作的评判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模式。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任何表意的语言片断,都不是单个句子的随意堆积,而是语段语篇内部各种成分的有机聚合。翻译中传递的是原文的语言含义和语言使用(即交际)功能。译者的语篇意识,即把握全局的意识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语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教学己不再是纯知识性的教与学。外语已成为人们对外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只为应试而学的外语已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传统的外语教学不断受到冲击,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得到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从死抠语法知识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他们掌握阅读技能,引导他们进行语篇分析,使教学符合当前改革的需要。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促使学生变被动、消极的学习过程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打破了外语课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局面。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夫,有与语言有关的其它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语用、语义、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必须深入彻底地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语篇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仍存在着众多争议,还有待于去进一步完善、提高,但从它对语言学研究产生的影响,我们足以看出它的潜力以及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理论符合外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使外语教师强烈意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授词汇、句子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语篇教学范文第7篇

语篇是阅读材料中以篇出现的形式,是学生获得主题内容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它给学生展示完整的语言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所学语言。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场景。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语篇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重视预习,才能有备而来

语篇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原因是涉及到的词组,句子比较多。学生没有预习直接学习,那么对于基础一般或者薄弱的学生就无法很好地参与学习,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因此要打有准备之仗,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布置学生进行语篇分析,确保学生能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语篇学习。例如:在图片中看见了谁?在哪里?说了什么?教师可根据教材语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一般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组与句子。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对话文章,可以提出几个提纲契领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先找找答案。例如6AUnit 2 Ben’s Birthday Part A,文章比较简单,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a. Who’s Jim?

b. Are Ben and Jim good friends?

c. When’s Ben’ birthday? When’s Jim’s Birthday?

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预习,那么在学习课文时,他们就能很顺利地理清文章的思路,轻松完成对语篇的理解。

三、简明扼要的语言直入主题

读前的warming-up指语在语篇教学前的准备活动,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是顺利引入语篇学习的重要铺垫。帮助学生建立文本和以往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扫清语言障碍,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语篇的状态。因为很多学生一见到篇幅较长的语篇,就望文兴叹,无从下手,继而对语篇产生畏惧感。要想消除学生对语篇的畏惧感,教师就要想办法找到语篇的切入点。找准了语篇的切口,整堂课就有了主线索,教学就有了主方向。教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循着这个切入点,沿着正确的途径逐步进入语篇,理解语篇。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了,自然而然会消除畏惧感。那么,语篇的切入点可以是语篇的主题,也可以是语篇中的一个知识点、一幅插图等,这都取决于这一具体语篇的主题、体裁或是内容。

如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 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Part B read and write就是主要围绕“最喜欢的节日”这个单元话题展开的。针对这类语篇,我们可以直接将语篇的主题“My favourite fholiday”作为切入点,围绕“My favourite holiday”话题开展师生间的交流,“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My favourite holiday is…/I like…”“Why?”“They are…/It’s…”“Guess, what’s Zip/Zoom/Monkey…’s favourite food?”既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又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语篇学习。

四、巧提问题提高语篇学习质量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教学入手,根据语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预习时准备的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

1.图片与问题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在语篇教学中,预测能够鼓励学生根据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标题或图片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追问即“二度提问”,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6A Unit1 Public signs Part E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Mr Smith 在公园散步,看到草坪上有10元钱,由于捡钱时践踏草坪而被罚款10元。组织学生阅读前,我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了Mr Smith先生看到10元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进行预测:(1)Is the note Mr. Smith’s? (2)Does he pick it up? (3)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s? 学生的猜测是五花八门的:That is Mr Smith’s money, he picks it up and goes home./The ten-yuan note is not Mr. Smith’s. He picks it up and gives it back to the owner.…对于学生的每一种猜测,我都点头赞许,不公布答案,促使学生迫切想要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在学生猜测并阅读后,我向学生提问What is Mr. Smith doing?并连续追问以下问题:(1)Where is he taking a walk ? (2)What does he see on the grass?(3) Does he pick the ten-yuan note up? (4)How does he pick it up? (5)Who comes up to him? (6)Is there a sign on the grass? (7)What does it mean?(8)Does Mr. Smith give ten yuan to the park keeper? 通过逐层深入的追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了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听力与提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呈现A部分的情景作为听力材料,同时,出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思考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搜索,猜测意义,预设内容的发展。如在6A Unit 6 Holidays Part A部分语篇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整体听课文的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What date is it today? What are Mr. Green and his students doing? How many holi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are they? 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整体,突显了节日背景下人物的谈话,因势利导,我组织学生理解体会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这句话的含义。紧接着,我再出示以下问题: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each holiday? What’s Ben’s favourite holiday? What’s Yang Ling’s favourite holiday? 组织学生再听来思考问题,同时,确保学生对文章语音、语调、节奏的逼真模仿以及语句的理解。使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阅读与提问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牛津教材A部分的对话(语篇),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做到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而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如在6B Unit 5 The Seasons Part A语篇教学中,我抛出问题:If you are Su Ya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ask Ben?让学生自编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找出答案,从而初步了解语篇内涵。紧接着,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根据语篇提出问题,进行小组问答,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第三遍读文章,在深入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教师选择学生回答或教师本人回答。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提问相结合的活动,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语篇教学范文第8篇

语篇(discourse)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是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的,其中各语段或句子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音上是连贯的。广义的语篇教学是指任何以完整篇幅呈现的文字材料的教学,这就包括各种文体的语篇教学。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指对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以获取、分析、整理和应用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

语篇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正确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的生词词义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话语表达内容和方式。

二、语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这些小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就会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迅速地提高。因此,小学生英语的语篇教学设计必须新颖化和趣味化,其具体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有很多。例如,故事导入法,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会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也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思想集中、思维活跃、兴趣浓烈、学习热情高昂,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出来。

2、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题气氛不仅源于小学生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样也源于老师在英语语篇的教学中对小学生珍贵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保护。在整个的英语语篇的教学中,老师不应该是教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也可以加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开开心心地进行语言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愉悦、热烈,这样,学生们的思维也会积极活跃,具有有创造性。

3、注重语篇教育的整体性

任何语篇都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包括一定的情景和完整的情节。教师只有将语篇作为整体来处置,才不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任何企图把语言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我们要整体呈现课文,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语篇的能力,达到整体输出的目的。那如何整体呈现呢?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就应先引导学生去把握语篇这个整体,教学时应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然后再逐步挖掘其它教学内容,如课文细节、词汇等;同时,教师应围绕语篇这个整体来同时展开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

三、语篇教学的具体创新实践

1、第一阶段:整体感知阶段。一般在这一阶段,教师都会开始讲解生词,当然这个是必须的,但是同时我们建议教师适当的介绍一下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因为在这个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适当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同时学生在对将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还提倡做一些小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保持充分的阅读兴趣。

2、第二阶段:自主研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文章内容外,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老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得出答案。

可以说在整个小学英语语篇的教学中,这一阶段所用的时间最长,所要取得的教学成果也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在这一阶段,老师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把传授给学生的阅读策略具体细化到每一次的阅读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跳读能力(scannring)、略读能力(skimming)、查读能力来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每一次阅读都是阅读策略的复习,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3、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创新阶段。课后拓展创新阶段一方面可以说是复习阶段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让学生们独立思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复习加深课程印象,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譬如说,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复述文章,从而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复杂的,我们可以考虑让学生们自己编排简单的表演,让成绩比较优良或者有兴趣的同学导演(director),负责台词的编写,让爱好表演,表现欲强的学生作为演员(actor)。角色多的话可以全班参与,角色少可以分小组表演。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课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而老师作为观众只需要适当的点评就能促使学生们积极的改进。相信小学生模仿能力,表现欲,求知欲强同时记忆力好等特点一定会喜欢这种课程方式。

小学生英语语篇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小学英语的教学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语篇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篇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56-02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Z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

语篇教学即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然而我们的老师对于语篇教学却不甚理解。作为一名教研员,通过这么多年的下校听课,我觉得大多数老师不管什么课型,上课基本上是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歌曲或chant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教授本节课新单词―逐图讲解翻译句子―跟读―做练习―家庭作业。

采用这种模式上课的老师在我区占大多数。因为他们还不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特点,有些老师甚至沿袭自己学生年代初高中老师的传统上课模式。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教授新单词的读音和用法以及该课所涉及的语法现象,忽略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样对提高孩子们学习综合能力极为不利。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提倡运用整体式阅读教学,主张在阅读中让学生感知文本,弱化词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交流巩固语言。语篇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材的主要形式。语篇内容可以分为短文、对话、情景剧、书信、故事等,我们的新标准英语课本里的文章也不外乎这些体裁。基本上各个单元都有自己不同的话题,这些话题大多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而且插图非常丰富,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根据插图了解每单元的大概意义。这种兼具生活性、趣味性、专题性、情景性的阅读教材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为其提供了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模块和样本。因此教师们在使用教材时要让学生活学多用,理解课文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有些老师认为词句不教扎实,学生就学不好;或者抱怨生源差,不适合语篇教学。因此,如何进行高效的语篇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外国人文背景知识的介绍

我们现在用的新标准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一个单元包含一个独立的话题,因此,教师们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必须先介绍本单元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找到该单元的重点话题,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同时教师还应针对不同阅读课型对课前提问。学生可以在预习时听、读同时进行,遇到没学到的单词或句子就做好标志,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是关于春节的语篇,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春节的来源、春节如何度过等进行相关的预习,同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学习时学生会兴趣盎然。

二、课中问题引领

由于之前在预习时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在这种小组团结协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预习信息中掌握该单元中心重点句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模块3的第二单元On Monday I’ll go swimming.一课中,通过让学生来回答“What will you do on Sunday?”,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带着问题“What will you do on Sunday?”在小组成员间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句。由于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动词短语如play football, fly kites等等,从而自然引出本课新短语visit my grandma。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旧促新,这样对本单元的语篇内容便很容易掌握了。

三、关键词的提炼

每个单元的关键词都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并通过关键词进行复述课文。如五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The dog can help him.本单元用情态动词can讲述了狗能帮助人类的故事。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找出狗能帮助人类做什么的句子,并在课文中做好标示,同时找出生词blind,deat,firemen,学生可通过画面猜出可以帮助盲人、聋哑人、消防队员,并通过学过的I can play…句型掌握本单元重点句型。这样学生在掌握了新单词的同时,整个语篇教学也迎刃而解,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精读课文

要想取得语篇教学有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各环节的紧扣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Smith和Elley曾指出:“儿童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务时,才会学得最好。”所谓精读课文,不光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不仅对单词、重点句型要掌握,而且还要理解文章大意。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可个别读,分组读;还要针对语篇设计不同的练习,如判断对错、连词成句。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六模块You’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老师介绍美国背景知识,然后提问,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并进行精读对话。

五、角色扮演

在完成了上述几个步骤后,可进行分小组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六年级上册第九模块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building?时,在介绍完联合国基本情况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关键词,然后用不同的方式感悟课文,可以自由读、同桌读,再分角色扮演朗读,利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提升内涵

拓展延伸是语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词句以后,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融于其中,使学生得以在阅读、对话或写作方面得以提高。如刚才所提到的六年级上册第六模块You’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一课,教师已经在课堂上介绍了这封来自纽约的信,信中介绍了New York的风景名胜,那么在拓展环节,教师就可以设计根据关键词,让学生给Amy写封回信这一环节,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城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拓展环节的各个任务,最后展示学生作业予以点评。

教无定法,教师们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中要善于积累不同的课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学情因材施教,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引领者,是导演,要把更多的实践练习让给学生,不要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力争在语篇教学课堂上出自己特色的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

[2]鲁子问.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Z].2006.

[3]葛炳芳.中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Z].

Abstract:Dis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background,seize key words,take the problem as a guide,then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So as a teacher,we must understand material,design the text teaching of each unit.

语篇教学范文第10篇

一、创编式再构,深掘教材

创编语篇,首先要学会分析教材,认识教材和处理教材。创编适合学生的语篇是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有效的语篇教学设计源于教师对语篇教学内涵的真正感悟。只有深刻的解读教材,教师才能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语言目标;只有真正的领悟语篇教学的深刻内涵,教师才能改编,创编出适合学生的、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语篇。

1.立足教材,增删有度

【精彩重现一】

在Book 3 Unit 3 A Let’s talk 的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笔者设计改编了语篇My grandma。基于学生的学情,笔者对较为复杂的原文本进行了倾向性删减的处理,以便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在课堂导入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了一个关于帮助一位健忘的老奶奶找到自己失物的故事,紧接着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出了一段与教材贴合紧密而又删减有度的文本!

This is my grandma. She is old. But she is kind. I love my grandma.

Grandma : Oh, Lily, where is my cat?

Lily: Is she in the study?

Grandma: No.

Lily : Is she in your kitchen?

Grandma: No.

Lily: Is she in your bedroom?

Grandma: Haha , she is under my bed!

随着教学情节的深化,健忘老奶奶总是东丢西拉,小孙女Lily 也总能解决难题的。整篇文本不断复现滚动,扎实有效的解决了教材文本教学难点,并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反思分析】

教材中该课的教学重点为句型“Is she/he in the study? Yes, she/he is.”但却在文中多次强调I have an eraser. It’s a cat. 增加了原文的难度,阻碍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鉴于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笔者对文本进行了恰当的改编,删减了部分次重点,为文本添加了趣味性的场景,以及多次复现的章节,放平了坡度,积极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材重点词句进行了深度的演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的美德。

2.把握内容,联系旧知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滚动的过程。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把握常复现的原则,引导学生应用旧知,操练新知识。教学设计里,笔者在应用新语言点的过程中联系已学知识,并努力的加以运用。

【精彩重现二】

笔者在教学PEP Book 6 Unit 1 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联系旧知,教学生词 spring,summer, fall, winter和句型“I like…. ”“I wear….”“ I can…”并创编了语篇。

I like spring. It’s green .

I like spring. It’s warm and sunny.

I wear my shirt and blouse.

I can go hiking and climb mountains.

My nice spring.

I like summer. It’s red.

I like summer. It’s hot and sunny.

I wear my T-shirt and sunglasses.

I can swim in the sea.

My super summer!

I like fall. It’s golden.

I like fall. It’s cool and windy.

I wear my sweater and pants.

I can climb mountains.

My cool fall.

I like winter. It’s white.

I like winter. It’s cold and snowy.

I wear my coat and boots.

I can play in the snow.

My great winter.

【分析与思考】

该语篇以优美的诗歌形式出现,将旧知和新识巧妙整合。让学生在听、吟、创的过程中,理解所学句型和生词,在优美的意境中,他们学会了新词spring, summer, fall,winter。还复习了旧句型“I like … ”“In…, I can wear…”

二、内涵式再构,关注运用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是否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有趣味性。由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高低。但我们的教材有时提供的课文缺乏一定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由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或者拓展语篇,再构教学内容,提取吸引学生的话题,重设吸引学生的语境,提升教材的内涵。

1.题材选择,深化内涵

有调查显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对神话、童话、历史、伟人传记、武打、传说、侦探等题材感兴趣,由此教师在设计再构语篇时可以从上述的题材着手。

上一篇:软件教学范文 下一篇:水墨画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