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38

运营一体化管理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一体化;必要性;构建;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本文主要阐述了运营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和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运营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按照省市县一体化“三级”管理原则,以防范公司经营风险,提高效率效益为目的,以深化监测分析一体化,完善异动管理机制,实现监测、分析、控制全线贯通为重点,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打通“业务、岗位、制度、流程、协同工单、标准等运监管理要素,建立界面清晰、高效科学、真正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运监管理制度体系,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监管单位日趋严格的管理要求做支撑。

2.总体目标。实现省市两级运监中心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打造一体化监测分析团队,按照统一的业务规划、工作安排开展工作,并将监测工作进一步向县公司延伸,促进监测问题在基层落地,形成省市县三级贯通、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二、运营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

1.省市县一体化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公司持续优化市县公司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统筹配置各种资源,全面实施省市县一体化管理(管理形式一体化、资源调配一体化、专业管理+综合管理一体化),形成省公司主动管控、市公司主动管理、县公司主动融入的协同发展机制。

2.跨专业跨部门运营协同的需要。运监中心紧密围绕公司安全、发展、服务等重点工作,基于明细业务数据开展主营业务、计划预算、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监测,业务点多面广,跨流程、跨专业、跨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割裂的数据、分散的业务,会使监测价值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误导决策,亟待运监中心在业务方面,紧密跟进各专业重点工作,沟通业务部门确定监测需求,着重关注专业间协调配合情况,促进专业横向协同,有效服务专业管理;在数据资产方面,整合公司内部(电网生产数据、经营管理数据、营销客服数据等)、外部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气候气象数据等),贯通专业间、上下游数据,坚决打破封闭独立、壁垒保护的桎梏。

3.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需要。近年来,国网公司明确提出了强化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和“大数据”挖掘的工作要求,将其作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基础。运营监测工作要顺应大数据发展潮流,必须牢固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理念,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加强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科学决策、稳健运营,为公司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4.运营监测中心管理提升的需要。运营监测业务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综合体,业务覆盖面广,专业技能要求高,工作时效性强,对员工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运营监测员工来自于各专业部门,员工部分能力存在结构性短缺,同时公司各级运监中心工作开展还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运监工作持续提升的管理要求,亟需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专项工作,以推动各级运监中心围绕支撑“三集五大”体系高效协同运转,抓住人财物核心资源、生产运营关键流程的在线监测监控三方面重点,推进精益化管理,在服务公司发展、安全、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支撑公司科学决策。以明细业务数据管理为核心,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涵盖计划预算、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等运营监测(控)业务体系,省、市公司两级运监中心协同开展,一体化运作。实现计划预算监测全面导入,通过核心资源监测揭示运营规律,通过关键流程监测提升协同效率。立足于监测主题业务,扩展宽度和深度,以价值链为依托,形成核心业务跨主题的分析场景。

2.建立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建立数据质量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强化运营数据资产形成管理;构建基于明细数据的共享平台,强化运营数据资产共享交换管理;创新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运营数据资产挖掘应用管理;全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各类业务监测分析,建立一体化监测分析团队,提升运监人员能力素质.

3.开展能力素质需求分析。运用价值驱动法,以运营监测中心目标定位及功能定位导出关键价值指标,分析整理出运营监测中心关键。建设员工能力素质库,根运营监测中心能力需求分析结果,将能力素质分为综合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类。制定能力培训需求,要求各级运监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能力提升活动计划,每位员工根据具体从事的工作,选取重点提升项目,开展自我评估,针对性制定具的年度提升目标、分季的提升计划,要求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时段安排合理。开展员工能力提升培训,以业务培训、内部讲堂、岗位练兵、定期评估的方式提升运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4.建立一体化监测分析机制,实现五位一体协同管理。一是建立专业对口岗位负责机制,实行监测分析协调一体化机制,责任到人到岗,同时建立AB岗制度。二是建立运营监测值班机制,通过运监系统工作台和运监可视化大屏,在线实时开展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公司运营异动问题。三是建立专题监测分析管控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开展发展、财务、营销、运检、建设、物资等主要专业的专题监测分析,如综合计划与预算、电费回收、低电压、重复停电、应付暂估等,从中深入分析、挖掘存在的异动和问题。

5.建立一体化监测分析方法,促进成果有效应用。运营分析是以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全面监测为基础,围绕异动和问题,以先进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指导,从公司整体运营的高度出发,通过建立分析主题库、构建分析模型等方式,综合应用公司运营数据资产,开展企业级跨专业、跨部门分析,揭示问题成因、影响及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19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及管理要求也不断受到重视。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观念的形成是需要电力公司与用户建立双向了解基础,电力公司为用户提供电力,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损害用户利益,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树立良好的信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省电力资源。智能电网把“智能互动”作为其主要特点和建设目的。因此,在提高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电力公司和用户的积极配合,通过需求侧管理技术,达到智能电网成功实施其管理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模式的目的。

1 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设施陈旧,能源资源浪费

智能电网管理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就是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不断探求新的技术,及时更新陈旧的智能电网管理设施,有效地控制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使电网工业能够稳定的运行下去。管理设施的陈旧不仅难以用最新智能科学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体化管理,而且容易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难以保障电力公司的稳定有效运行。比如在当前大力宣传能源节约的行动下,智能电网引起管理设施的陈旧,使得电能达不到合理利用,这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人们对智能电网的错误理解,使得管理一体化难以在人群中推行。

1.2 智能电网更新得不到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技术智能电网管理人才。科学的高速发展使得在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大增,智能电网也不例外。智能电网引起管理人员坚守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实施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电力的有效地管理。

1.3 用户缺乏对智能电网的认识,不利于一体化运营的开展

至今,在国内外还有很多人对智能电网理解不清楚,导致一体化难以实施运营。比如,一些用户认为像一些高端技术自己无论从经济还是能力上都无法使用,更没有精力去响应社会需求,于是就会对一切高技术置之不理。首先是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再次,更重要的是传统观念占据了一定得地位,导致在对一体化运营存在偏见,况且一切新事物的产生使用都会有一个接受使用阶段。因此要重视对用户进行详尽有效地宣传,使其理解并接受使用智能电网。

2 关于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相关策略及具体运用

2.1 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

管理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一体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智能电网数据的一体化、供需的一体化、功能的一体化等对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想喝就需要高端科学技术的运用,采集有效合理的电网信息,及时对电力使用信息作出反馈,从而改进电力管理。就如在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上,要使用负荷管理,提倡用户合理用电,改变不合理的用电方式,实现用户的节电意识培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革新设备、培养人才以提高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

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洁净能源,提高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只有不断地革新技术设备,培养高素质管理模式人才,才能有效的实行智能电网一体化运营。比如国家在智能电网设施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应加大投入,不断研究更新最新设备,解除管理及维修人员的传统旧观念思想,对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形成更好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引导用户加入智能电网运营行列,保障一体化有效运营。

2.3 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加强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

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使人们了解其优点,是加强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的关键所在。往往对于一种新技术、新事物,人们都会经历一个逐步认识了解甚至是排斥的过程,在逐步的认识清楚之后,才会慢慢的接受并投入使用,所以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方面国家电力人员可以做好海报宣传、实地宣传等各种宣传途径,解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使其逐步认识了解到智能电网的优势。比如,国家也可以让智能电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部分地区推行一段时期,使人们亲身体会到智能电网的利益,并且认识到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要作用,这样更有助于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在更多地区的普及。

3 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一体化模式的推行与大力投入使用还需要一个慢慢理解与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运用高科技,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设备,提高智能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培养管理一体化运营技术人才,加强一体化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改进策略,使数据、维护、供需一体化更能做到能源洁净、能源节约的效果,实现国家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智能电网一体化运营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龚国军.智能电网:低碳时代的重要选择――“2009・中国智能电网与信息化高层论坛”综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4).

[2]帅军庆,贺锡强.建设智能电网探索智慧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低碳经济作贡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4).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3篇

1.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是指城市和乡镇居民在一天时间当中的出行总数,出行次数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居民参与各类活动时的出行需求。可以对出行次数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经济情况和实际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较好,拥有私家车的居民在出行上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出行次数相对较高,因此,居民的经济水平与出行次数紧密相连。

2.出行目的

城乡发展水平、消费特点以及人们的经济状况上的不同使得出行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分析出现目的,通常会提出出行目的结构,以此描述出行目的的具体分布,是各种出行目的占据总量的一种比值。由于乡镇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居民的出行主要以上班或上学为主,少数人则是为了参加各项活动、采购消费而出行。

3.出行方式

城乡居民按照自身的习惯及出行的目的选取最佳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达到出行目的时所用的工具或方法,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所以选择出现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公共交通设施为主。如今,我国乡镇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居民拥有更多的出行方式,再选择出行方式时,会切实受到以下几种实际条件的影响。(1)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出行距离会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2)经济水平与出行方式费用息息相关,所以经济与出行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3)城乡的布局及形态也会影响到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交通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但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正不断提高。为此,只有尽可能的提高交通线路利用率,整改公共交通设施线路,才能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压力。

二、公交场站建设

1.基本概述

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场站可下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中途站、首末站以及枢纽站,这些公交场站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2.中途站

公交中途站按照实际功能能再次分成停靠站、临时站以及中转换乘站。(1)停靠站:通常在乘客较多的位置设立,目的在于确保公交沿线的停车安全。(2)临时站:根据居民的实际要求,在站点间隔较大的区域中设立临时站,从而为居民带来便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3)中转换乘站:通常在乡镇政府的周边位置设立,目的是满足居民多次中转、换乘。

3.首末站

按照实际规模,可将首末站分为多种形式,由微型到大型,可按照实际需求自行选择。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起始点和终点,关系到车辆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也是为乘客提供舒适乘车环境的关键位置。(1)大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的主要场所,面积较大,可容纳多数车辆停靠,数量一般可以达到200辆左右。(2)中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站准备发车的站点,同样具有一定的停车能力,但要比大型公交首末站差,可容纳50-200辆公交车。(3)小型公交首末站:主要作用是承担公交车辆的出发与到达,通常情况下可对20~50辆公交车进行管理。(4)微型公交首末站:与小型公交首末站基本一致,但可管理的车辆数量为20辆以内。

4.枢纽站

公交枢纽站被广泛定义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主体,是乘客出行、集散以及换乘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通常具有规模宏大、覆盖范围广、方法齐全等实际特点,是我国当前最为常见的客运与公交转换场站。枢纽站是城乡居民的快速集散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标准,可分成许多种形式。

三、运营管理

公交场站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居民与公交车进行紧密的连接。然而,就当前形式来看,我国乡镇建设水平的落后使场站建设速度十分缓慢,有许多场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缺乏硬件和设施的支持,这对运营管理而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场站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公交系统建设当中的重难点,所以场站建设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周期性增长,加快了城镇化的进步,城市与乡镇的道路建设逐渐全面,场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必须在明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场站建设与运营管理,从而为公交统筹的大范围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将城市作为核心,不断向周边扩张,并以乡镇作为公交线路的末端。在实际情况中,需将公交场站的建设、公交车辆的运行及管理融合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行与场站的建设可以很好的满足城市和乡镇居民的出行要求,增进了城市乡镇之间的联系,为乡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4篇

因此,要实现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运营,就需要参与客户服务的各执行渠道和业务部门都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客户服务的相关任务进行有效协同,从而加快响应速度、提升服务质量。

如何实现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

所谓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就是企业组织内部为了能够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感知而在企业内部围绕客户服务活动构造出“响应快速,协同有力”的运营体系,从而打破企业间各个业务和部门职能的差异,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加快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全面提升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

要实现企业组织针对客户服务的一体化运营,就需要参与客户服务的各个部门包括一线服务部门、后续服务提供部门都能够有效协同起来。所谓“协同”,从字面意思来看,“协同”是指协助并且同步,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协同的层次和深度也会影响到协同的效率和效果。我们进行一体化的运营就是要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按照客服运营的要求有效地进行相关工作,所有的工作节奏都能适应客户服务本身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各个部门都能及时共享到客户服务相关的信息、清晰各自的任务目标,以使得现有的服务活动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开展。

从目前企业自身发展和客户服务的情况来看,企业间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客户服务内容个性化程度不断增强,给客户服务协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同运营不单单是要解决企业在客户服务一个方面问题的协同,它是要将整个企业对于客户服务的关键业务从其产生直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以及参与部门都充分地协作起来。此外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能和业务流程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客户运营的一体化改造,涉及到企业整个层面的全盘改造,对于企业来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故此协同运营就其发展而言应在不过多涉及到企业现有情况的基础上来全面协同企业关键业务的整个流程,使企业能够“变动小、收益大”。

1、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体系整体思路

要实现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运营体系,就需要从企业客户服务的实际工作和要求出发,通过对业务的全面梳理、对业务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整合其现有业务支撑系统,在保持原有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工单的流转打破各个业务及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由“分散的矩阵式支撑”到“集中化网状支撑”的转变,使公司各级人员以“业务监控、问题分析、协同执行和总结优改”的业务流程为依据,全方位、全过程地支撑企业组织的各项客户服务工作,其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为了能及时对客户的各种需要作出响应,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运营需要能够及时获取到客户服务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运用一系列的分析手段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然后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协作进行需求响应,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运营体系,其整体运营体系如图2所示。

在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体系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工作实现运营体系的顺利运作:(1) 通过对客服生产系统相关信息的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使得各级人员能够迅速了解客户情况;(2)将客户服务指标及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固化和业务建模,形成定位精准、自动流转的运营管理体系;(3) 打通一系列生产系统的接口,对一线生产系统进行良好的信息支撑,从而有力保障生产系统的客户服务工作。其核心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相关数据以及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流转,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2、客户服务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得以展现其价值,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对于客户服务而言,客户服务涉及企业服务的众多客户,加之为其提供服务的企业组织内部众多部门,客户服务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能够对于这些数据采集、存储并加以深入分析利用将是进行及时、有效的客户服务的关键。

对于客户服务涉及的大数据,我们参照大数据的4V价值体系进行数据的处理并结合客户服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的5V数据价值体系,以期能够充分挖掘客户服务涉及到的数据价值,为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

在整个客户服务大数据价值体系中首先采集全量数据,不断扩充数据容量(做大Volume),然后通告分析聚类,实现对于数据的分类存储(做好Variety),接着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并运用可视化的展示(挖掘Value,Visualization展示)来实现数据价值的及时分享(Velocity响应),使得企业组织能够对客户服务的需求和市场动态及时获悉、深入根源和整体的快速响应,从而实现客户服务的大数据价值(如图3)。

3、以目标驱动,促进部门协作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客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往往只是客服中心的职责和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服务质量的好不单单是客服中心一个部门努力的结果,更多情况下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要使得其他部门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客户服务的业务中去,使其能够更快响应各种动态,就需要为其设置目标,通过对目标的不断监控使得各部门能够自觉地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自动改进,从而为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客户服务一体化运营管理过程中以呼叫中心高绩效运营标准为标杆,首先关注反映客户服务整体运营的重要指标,即KPI指标;然后通过对KPI指标进行KMI关联分析,将反映整体运营指标的KPI指标分解成对于各个业务部门有指导和监督意义的KMI指标;例如我们通过关联分解将30秒感知接通率这个KPI指标分解成完成量和需求量,从而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各项业务引发的话务需求进行监控,有效监控了每个部门的业务运营情况;并在最后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固化形成自动化的流转机制,最终实现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最佳实践固化的递进过程(如图4)。

4、闭环运营体系

企业组织在进行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任务的自动流转之外也可以从每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使得我们能够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的运营管理水平。

戴明环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已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生产质量控制上,通过计划——执行——监控和分析,不断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在客户服务运营管理中,我们运用戴明环的理念通过对客户服务涉及的重要指标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便运用一系列分析工具对异常指标进行分析,直达问题原因。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即可通过协同相关部门来配合工作,排除这个异常。至于这个问题执行的情况好不好,我们则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指标监控来进行跟踪,确保问题解决执行活动的效果(如图5)。

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助力客户服务

随着一体化客户服务运营体系的建立,使得客户服务中心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市场动态并推动组织内容有效协同进行响应,有效提升了客服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战略价值。通过一体化的运营,使得客服中心实现了基于市场动态需求的资源配置,在服务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效益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多渠道的协同营销,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服务营销的效能。

· 服务运营效率提升——话务实时监控调度

通过即时的运营监控,我们实现了对于服务运营情况的全面及时监控,并借助一体化运营的优势充分利用服务资源,提升了服务运营效率。例如按照公司客户服务监控要求,我们建立了5秒周期的监控体系,通过对各中心各话务队列的话务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出现话务量压力较大的队列,首先通过中心内部的应对策略如增派人员、减少主动呼出等来进行话务分流。当中心内部现有资源已经无法应对话务浪涌,则通过跨中心的资源调度来应对话务浪涌。调度完成后,我们将持续对话务量情况进行监控来保证调度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最后,话务浪涌过去后及时总结经验,以便能够为后续的调度提供参考经验。

话务监控和资源调度除了应对实时的话务浪涌之外,在一些重要的活动期间如大型商贸活动、体育赛事等,也可利用跨中心集中调度的资源优势来顺利保证服务任务的完成。

· 服务质量效益提升——网络投诉主动处理

客服中心作为最为接近客户的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感知和客户的声音,通过对客户声音的及时采集和分析并结合一体化运作实现客户声音的快速传感、协同,使得我们可以对我们内部管理的各项问题迅速做出响应,既可以帮助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也可以对企业内部管理不断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内容的整体管理水平。例如客户的很多投诉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服务质量问题,客户可能因为网络故障进行大量投诉,我们通过对客户投诉问题的监控分析能够快速了解目前的服务质量情况,深入挖掘自身问题,并通过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解决,保证了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降低了客户投诉压力。

· 服务营销效能提升——多渠道融合的精准营销

客户的一次购买行为是一个从销售信息获取、产品了解直至最终购买的漫长过程。客户中心通过多渠道的融合和一体化的运作有利于发挥各自渠道的优势,完成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首先,通过快速让大家接受的渠道使得有足够多的人获取这样一些信息,这里可能有企业的微博,企业有即时通讯的工具,通过社会化的媒介与客户进行广泛接触。大家接触这个信息,使一些人对它产生印象,有了解产品信息的进一步需求,通过链接将用户带入到网厅使得他可以了解这个产品,其中一些人可以通过网站便捷地订购。当然,有的人收到短信可能打电话到客服中心进行产品咨询,这时候可以促使他下单,有的人可能说觉得对这个产品不是特别了解,需要再到网站了解一下这个产品的具体功能。这时候再次外呼就是比较精准的外呼,通过更为精准的外呼将大大提升销售的成功率并降低人力成本。例如某客服中心通过运用社会媒体、网厅和外呼的有效协作实现了一周销售848单的MIFI终端记录,占整体销售量的45%,充分体现了多渠道融合的销售能力。

总结及展望

客户服务集中运营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指标监控——业务分析——协调调度——优化提升”的闭环运营体系,使得客服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的理念得以实施,为移动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业务运营和未来发展来看,现有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需要我们能够在客户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强服务和系统支撑能力,通过建立更为精细的闭环运作管理体系并基于客服中心的战略转型及时进行系统演进,从而实现对于客服中心一体化运营的有效支撑。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单县共辖22个乡镇(办事处),617个行政村,2480个自然村,总人口1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51万人,耕地面积11.2万hm2。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20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7元。

单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复杂,浅层地下水咸淡水交错分布,能够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浅层淡水。地下水苦咸、含氟量高,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为彻底摆脱苦咸水的困扰,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饮水安全工作的“四个转变”:在工作目标上必须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所有供水工程要建立完备的供水水质档案,供水企业要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后再供水。在水源选择上必须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以优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走利用水库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路子。在规划思路上必须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新一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编制要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以水库水源地作为规划的基点,形成以水库水源地为中心的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在工作重心上必须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坚决杜绝以前的“先通水后改造”的旧思路,在饮水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质量优先、兼顾进度。

为告别单县人民群众长期饮用不健康的苦咸水历史,彻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目前供水工程建设情况,单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把单县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为一独立水网。月亮湾水库净水厂解决高老家乡、郭村镇、曹庄乡、浮岗北部、莱河镇5个乡镇,368个自然村,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浮岗水库净水厂解决浮岗南部、高韦庄镇、黄岗镇、龙王庙南部、杨楼镇、蔡堂镇6个乡镇,473个自然村,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区净水厂解决南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园艺办事处、东城办事处、谢集乡、李田楼乡、龙王庙镇(北部)李新庄镇、徐寨镇、时楼镇、张集镇、终兴镇、朱集镇13个乡镇办事处,1639个自然村,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3个区域均以黄河水为水源,利用项目区处在山东省境内黄河上游之优势,利用黄河水进行补源,通过引水调蓄,单县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库容完全能够满足供水需要,供水保证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净水厂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即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出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水库、水厂、均压均流站、管网建设,单县饮水安全局面将要全面打开,饮水安全形势前景光明。

根据目前状况,单县水务局深入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管理总体思路,坚持做到建管并行、建管并重,制订了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方案,为饮水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做好准备。

单县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单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公室成立单县上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对县域范围内的水源、水厂、管网、现有供水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下设10个科室,化验室6人,财务科3人,微机监控室4人,工程技术管理科6人,安监科5人,办公室4人,净水车间20人,污水处理车间4人,水费征收办公室16人,管道抢修队12人,(公布24h抢修电话)负责从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到每个乡镇均压均流站,24h轮流值班,实时监控管道有无漏水、管道破裂和其他险情。

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有供水管理单位与本公司关系供水中心成立水费征收办公室,分片负责水费征收。计划在水库的每个均压均流站设一个征收点,滩区每处供水工程设一个征收点,每个点2人。城区收到小区,乡镇收到每个乡镇的总表,由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管理全镇的自来水工作,组建用水管理队伍,负责管道维修和水费征收。水费统一收缴到供水中心水费征收办公室,水费征收办公室上缴财务科。

现有供水管理单位纳入供水公司统一管理,原管理的用水户仍由其管理,其收取的水费统一上交公司,公司返还一定的管理费,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日常维修费。

城市自来水公司与供水厂签订供水合同,其人员、资产及管理不变,自负盈亏,单独核算。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单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在自来水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水利工作者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由于平原水库的建设管理和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没有经验可谈,只能借鉴先进地区的供水模式,总结最有效的供水管理方法,取长补短、探索发展。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体化外包作为改善企业业绩的一种管理实践,在钢铁行业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得以尝试应用。文章以钢铁行业为例,研究环保污染治理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钢铁企业通过合同关系将污染防治的任务交由环境服务企业承担,按“投资—运营”的一体化外包方式,减少企业投资压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符合国家对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新要求,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各方可能面临工程风险、运营风险、资金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需在各个环节对风险予以识别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赢目的。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一体化外包;钢铁行业

一体化管理旨在通过对不同体系的类似管理过程进行整合优化以及相互的补充完善,以给企业管理带来积极成效,提高管理效率。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致力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将非核心业务转由外部最优秀的企业按照合同要求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分散风险,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1-3]。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一体化外包作为改善企业业绩的一种管理实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环保设施由于其专业化强和相对独立、边界条件清晰的特点,率先得以尝试应用,如在水处理行业,由一家专业的服务提供商负责运行客户的公用设施和设备,水处理企业转型模式日趋成熟,这种合作关系与简单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将运行和相关的风险管理转移给合作伙伴,通过在外包服务模型中设定了与质量要素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4-6]。这些为钢铁行业的环保设施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本文将以钢铁行业为例来探讨环保污染治理设施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

1钢铁企业环保设施一体化外包的必要性

环保设施的一体化外包在我国最初是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运营”模式运用,包括“建设—经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改造—运行—移交”等多种模式[7]。企业环境保护意愿主要受企业自身因素、企业污染治理及投资、政府、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8]。在钢铁企业内,环保设施的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是随着我国市场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公共事业领域内的成功案例而发展起来的。之前,很多钢铁企业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益,采取了“协力”或“业务流程外包”对非主体工程进行外包,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管理者的收益或多或少地与资产维护的工作量有关,外协单位对资产维护的精心程度必然会有所减少[9-10]。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将外协管理的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统一,在非核心钢铁专业领域中采用特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能力强的资源,通过合同关系将污染防治的任务交由环境服务企业承担,按“投资—运营”一体化外包方式,钢铁企业支付费用购买特定服务;而专业从事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环境服务企业,可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以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的专业优势实现污染防治设施的高质量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行[11-12]。

2钢铁企业环保设施一体化外包模式的优越性

2.1减少企业投资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1)“投资—运营”一体化外包模式是企业一种融资方式。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接项目的公司承担,环保设施备品、备件也由运营者负责。委托企业减少了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占用和压力。环保专业公司利用其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更擅长寻求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之间的优化和平衡,从而有效降低环保与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成本[13]。2)对环保设施一体化运营项目承接方来说,其专业特长就是环保设施的设计、制作、安装、运营,设施操作人员由环保设施运营者负责投入,专业素质较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消除事故隐患,保证环保设施的完好率和处理效率;增加生产物料回收,减少维修费用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工业企业负担;延长环保设施使用寿命,避免设备事故发生,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符合国家对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治理按照‘污染者负责’原则,同时提出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并“要以市场化为主体,积极发展环保服务业”。环保专业化管理能够确保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使所投入的资金能真正做到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部将环境保护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归纳为: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即“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14]。

2.3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环保与污染防治设施投资、运营模式的推行,打开了钢铁工业在环保与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领域投资的新渠道,实现了环保设施的社会化投资、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目标。钢铁企业与环保专业投资运营企业间合理分工与合作,使得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专门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来解决,钢铁企业可专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劳动效率,并推进了环保科技型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了环保科技型企业经营规模与实力。

3钢铁企业环保设施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的实施方式

“投资—运营”一体化外包模式实际上是环保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的一种风险合作,它根据合作者的专长,通过资源、风险和收益的适当分配来满足各自需要[15-16]。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模式不仅可适用于新建钢铁企业,根据其分配内容不同,可有多种合作方式(表1)。由表1可知,不同的合作方式与实施方式应对于企业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做出选择,由于“投资—运营”在一体化外包模式中由于项目操作环节更为完整,责、权、利更为清晰,而更具有代表意义。

4钢铁企业环保设施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的风险及规避

4.1交易结构环保专业公司对钢铁企业的一体化外包项目的实施,一般会以出资设立的“项目公司”为主体,在实施过程中交易结构及各方对于“投资—运营”一体化外包运营可能造成风险[14]。如图1所示,对于钢铁企业环保设施的“投资—运营”的模式而言,依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将项目的风险分为4类:工程风险、运营风险、资金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在钢铁企业环保设施“投资—运营”项目交易过程中,项目公司处于风险中心,在与政府之间因项目审批和税务存在政策和法律风险;因涉及投资方的资本金和贷款银行的债务资金而存在资金风险;因设计和施工与承建商存在工程风险;在供应商的备件材料和钢铁企业的服务交付过程中存在运营风险。

4.2风险识别及规避方法采用“投资—运营”模式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是,由于某些随机因素引起的投资项目的总体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程度和出现这种差异可能性的大小,如何识别并规避这些风险是“投资—运营”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工程风险。工程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的建设过程,如由于设计、施工、采购过程中人员的失误、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而出现的风险。钢铁企业实施“投资—运营”模式的工程风险及规避方法见表2。2)运营风险。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的运营过程,如由于管理、输入条件等发生变化而出现的运营效果低于预期或运营成本高于预期等风险。另外,由于专业环保公司实际上为钢铁企业提供的是一种定向服务,而非面对公开市场,运营期一般较长,因而会出现投资回收风险和收益降低风险。钢铁企业实施“投资—运营”模式的运营风险及规避方法见表3。3)资金风险。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的融资阶段,可能发生融资的困难以及利率上涨。项目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钢铁企业实施“投资—运营”模式的资金风险及规避方法见表4。4)法律及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指各类合同纠纷风险,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可通过咨询专业机构,以更专业地审查合同等相关法律性文件以及积极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制度以规避风险。政策风险主要包括环保政策风险、税收政策风险等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可通过加强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对国家政策变化的分析和预测,使决策能够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规避风险。

5结语

在钢铁工业中,污染防治设施采用一体化外包运营模式是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的业务管理方式,一体化运营外包模式具有减轻企业财政负担、提高项目运作效率、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等诸多优点。此外,采用一体化外包运营方式,还能使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起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应根据其交易结构特点,在各个环节对风险予以识别并采取相应规避措施,并根据自身承担风险能力确认合作方式及风险分配,从而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简兆权,王贺珍,方兴,等.一体化外包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99-101

[2]程源,杨湘玉.外包决策与核心能力的提升:模型构造与理论解释[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9):133-137

[3]GilleyKM,RasheedA.Makingmorebydoingless:ananalysisofoutsourcinganditseffectsonfirmperformance[J].JournalofManagement,2000,26(4):763-790

[4]许为义.企业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瓶颈的经济博弈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118-121

[5]刘秀凤.水处理企业的成长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3-04-23(6)

[6]周瑛桃.外包服务模型设定与质量要素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3(4):274

[7]许亚男.浅谈钢铁工业环保设施的“投资-运营”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1(2):44-47

[8]李建强,宋盼,冉瑞平.企业环境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3,15(2):104-109

[9]王贵林,赵栋林,夏盛安.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9(5):54-55

[10]MazzawiE.Transformationaloutsourcing[J].BusinessStrategyReview,2002,13(3):39-43

[11]钱洪涛.污水处理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9(16):42-43

[12]郭永辉,钱省三.企业外包战略的决策模型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0(1):93-96

[13]叶萍.实行业务外包提高企业竞争优势[J].经济师,2003(3):137-138

[14]郑建涛,谢东方,田国元,等.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山西化工,2005,25(1):65-67

[15]吕丽卫.谈业务外包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3(2):69-70

[16]李秀香.关于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J].资源与产业,2003,5(1):40-44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7篇

一、呼叫中心的运营轮廓

记得最早看袁道唯博士的《呼叫中心的视野和格局》,对于“呼叫中心这个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也是劳动密集型、客服代表既是蓝领也是白领”的描述觉得新奇有趣,随后第一次尝试将呼叫中心行业选址、厂房和系统建设、容灾备份应急、人员招聘和培训、薪酬绩效考核、业务流程规划设计、现场生产支撑监控、质量管理提升等串联起来思考,发现原来呼叫中心是一个如此体系化的存在,当时就萌动了抽象提炼呼叫中心运营轮廓的想法。

以广东移动客服(江门)中心热线运营为例,前端大致包括人员招聘、班前班后会信息传达、业务上挂更新、营销案产品上线前品测管控、短信群发和电子渠道外呼客户接触管控等;中端大致包括资源管理、排班管理、现场运营管理、业务流程和服务口径实时更新、运营策略配套、在线关怀和营销等;后端大致包括投诉闭环处理、服务质量分析和专项提升、服务效能监控提升、不满客户回访修复、客户信息收集和客户声音传递、人员关怀和班组文化建设等。

据此进一步细化,以人员、系统和流程金三角为纵向维度,以热线来电前、中、后为横向维度,尝试勾勒呼叫中心热线运营的基本轮廓——九宫模型,列举部分关键要点如表1。

二、呼叫中心热线一体化运营

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运营效益?本着集成高效的原则,广东移动客户服务(江门)中心自2009年以来持续开展一体化运营,主要包括一体化运营语言、一体化运营规范、一体化运营执行三大模块。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一体化运营语言

有人曾说MBA最大的作用在于“统一了基本的商业沟通语言”,降低了沟通成本,统一了思维共识。在日常运营生产中很深的一种感受是一套实用统一的运营语言对提升运营效益作用很大,因此要不断摸索沉淀“一套实用的统一运营语言”,通过标准化指标语言统一大家的运营思维和意识,通过统一的指标语言衡量运营效益的高低好坏,做到“指标有分解、人人有看守”,进而通过统一指标语言提升整体运营能力。下面介绍我们的热线和投诉关键实用指标语言。

1、10086热线运营语言

参考许乃威老师呼叫中心关键运营指标,结合公司内部实际生产运营需要,我们提炼出评价运营效益的7大类合计34项指标,给出具体的名称、统计口径和内涵,设定优秀值、达标值和预警值,分解至具体科室具体人员,每旬更新通报,让中心全体成员都能“对中心运营状况一目了然”,凸显“优秀值”运营亮点,定位“预警值”短板所在,提醒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查证、对应优改,目前已成为常态化运营工具之一,成为前后台生产运营的重要支撑(见表2)。

2、投诉运营语言

梳理出投诉管控4大类合计23项主要指标,从源头投诉总量把控、处理效率、质量管控和人员管理四大维度开展精细化运营(见表3)。

(二)一体化运营规范

在人员、系统、流程三架马车中,个人觉得系统是硬件基础、是支撑呼叫中心运营大厦的“地基”,流程是软件载体、是决定大厦外形轮廓的“图纸”,人员是核心根本、是决定大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者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实际运营中我们日益感觉到“构建统一运营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9年开始着手搭建《10086热线运营策略库》,按照“人员、系统、流程”纵向维度、通话前中后横向维度,目前已涵盖43项主要运营策略,如系统主要参数配置、突发话务服务保障、重大事件服务保障策略、忙日三级保障机制、离线预约策略、在线服务营销策略、专席配合、三级话务支撑协同等,中心各级人员据此开展日常运营管控。

(三)一体化运营执行

有了统一的运营指标语言和统一的运营管理规范,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赢在执行力”,为此我们从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和SOP流程三方面打造“中心一体化运营能力”。

1、组织架构

在中心现有热线运营线条组织架构基础上创新搭建“中心业务管理团队”和“中心运营管理团队”两个虚拟项目团队,业务团队负责业务知识的上挂更新和信息传达,运营团队负责话务技能配置、排班和现场监控支撑。打造“一体化组织运营架构”,中心领导层下达指示,业务室统筹运营,业务团队和虚拟团队分专业线条对应负责中心“业务管理”和“运营管理”,话务一室和二室负责生产落地、综援和质量室负责监控支撑。

2、运营例会

由中心分管副总每月组织,各专业科室围绕各自运营重点专题汇报,对于涉及中心层面需协调的问题由分管领导现场决策协调,制作“问题跟进表”,责任到人、闭环跟进,通过一体化运营例会闭环检测,确保改善措施100%得以落地执行。

3、SOP流程手册

参考KFC连锁经营、标准化作业模式,本着“流水线作业”指导原则,2009年以来江门中心持续推行SOP标准化作业管控模式,截至当前共完成SOP206个,涵盖中心各个线条工作,如信息安全方面(客服系统工号处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管理方面(业务置疑、短信群发、扩展号管理、知识库管理等)、渠道管理方面(电子渠道功能测试、电子渠道信息)、数据管理方面(常用运营数据提取规范)、现场管理方面(NGCC签出签入操作规范、现场人力资源调度)、质量管理方面(投诉工单质检、质检员业务拨测)、投诉管理方面(投诉催办、重大投诉管理)、人力管理方面(待岗培训、绩效考核)、综合管理方面(预算管理、创新管理)等。

1、10086一线客服代表根据客户来电咨询问题,发现共性,及时上报当值班组长,经现场运营支撑人员确认,按流程上报后台故障监控人员。

2、监控人员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1~5级重大服务事件预警管理办法》对应预警级别。

3、监控人员根据故障类别第一时间联系不同专业部门查证,权威对外解释口径,同期专业部门紧急查证处理。

4、10086一线根据知识库公告栏通告按统一口径向客户解释,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感知不满。

5、如故障恢复,10086一线按正常口径应答;反之监控人员根据客户投诉总量对应升级预警级别,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6、故障解除后,10086一线和负责投诉处理的专人根据专业部门故障后续服务方案一一回复客户,确保客户问题100%有效解决。

7、根据惯例规范要求,故障监控人员编写档次故障总结文档,存档。

SOP让我们做到80%的通话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接下来只需解决20%的超长、超短通话,整个CallCenter就像一个流水作业线,大大提升中心一体化运营效益!

三、小结和思考

对于朋友提的两个问题,写到这里依然没有“靠谱”的答案。关于“呼叫中心运营精髓”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个人觉得也许是人员、系统和流程的最佳匹配,使得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核心在于持续追求精细化运营,围绕呼叫中心老生常谈的排班管理等若干关键问题不断地总结沉淀、不断地思考创新、不断地探索践行,在闭环评估中螺旋提升呼叫中心一体化运营能力。关于“一张A4纸勾勒呼叫中心运营框架”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九宫模型角度给予阐述,相信业内专家同行会有更权威、更有启发性的思考,也相信类似的抽象提炼和思辨探讨会有益于行业理论和运营实践的协同提升。

1、本文主要观点

(1)呼叫中心运营轮廓:结合日常运营生产实际,尝试以人员、系统、流程为纵向维度,以客户来电前、中、后为横向维度,构建“九宫模型”。据此可以从热线九宫模型延伸探讨投诉处理的九宫模型、质量管理的九宫模型、在线营销的九宫模型等,做到中心不同线条间相互启发、共同提升。

(2)何为一体化运营?

我们觉得一体化运营本质是精细化运营,在实际操作层面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提升。

一体化指标语言:统一中心运营语言,最大限度降低沟通成本、提升运营协同效益。

一体化运营策略:构建中心运营策略库,明确应用情境流程,充分授权生产一线,最大限度发挥运营策略的效益。

一体化执行力:需在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层面给予充分保障,打造“热线运营流水线”,结合SOP流程等追寻“不同的岗位环节,以最佳适配方式开展标准化作业生产”。

2、几点思考

(1)呼叫中心精细化运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提升过程,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呼叫中心不断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内动力”。

(2)系统支撑是关键:在人员、系统和流程金三角中借助系统优化升级提升整体运营能力相对成本最低, 可以尝试加大ERP、CRM、排班系统等的生产应用。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8篇

吴欣佩(1988-),男,汉族,广东佛山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通信运营管理。

摘要:电信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让电信运营商在双边市场下必需进行纵向一体化。本文从双边市场下企业的三种纵向一体化方式入手,并通过与平台上其他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对运营商在平台上所提供的产品进行了分类,并分析出不同种类的产品所适用的不同的纵向一体化方式,进而制定出了不同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关键词:双边市场;电信运营商;纵向一体化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电信运营商3G、4G信号的先后覆盖,电信网络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基于电信网络的服务与应用大量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电信业的双边市场格局已然成型。在电信双边市场中,作为平台企业的电信运营商除了经营电信网络,还可以在平台上提供自己的服务与应用或是与平台上的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实施纵向一体化策略。

一、文献回顾

在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行业中,平台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研究的关注焦点。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针对的是单边市场,对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Economides等(2005)对比分析了封闭操作系统平台和开放操作系统平台的定价、收益,研究发现在拥有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开放软件平台、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的封闭操作系统平台三种市场结构中,一体化封闭操作系统平台在市场份额以及收益上均占据绝对的优势。Derdenger(2008)权衡了视频游戏平台纵向一体化的两种效应,一是需求效应,使平台差异化程度增加,并推动价格升高;二是市场结构效应,使平台之间的竞争增强,驱使价格下降。纪汉霖、管锡展(2008)考察了一个一般性的双边平台纵向一体化行为的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垄断还是竞争平台,平台都具有进行一体化的内在激励[1]。宋佳佳、武邦涛(2010)研究了软件业平台与开发商的纵向一体化问题,结果表明,太强或太弱的组间网络外部性及较低的整合成本都会使平台产生纵向一体化的激励[2]。郝萌萌(2013)通过构建竞争性平台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利润函数模型并比较平台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前后平台企业的利润变化,发现当某一平台企业与部分卖方用户实施纵向一体化策略时,该平台企业的利润大于未采取纵向一体化的平台企业的利润[3]。

二、双边市场下的纵向一体化

双边市场下的纵向一体化与传统单边市场下的纵向一体为有所区别。单边市场下的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在单边市场中,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可以延伸垄断势力、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技术效率。此外,纵向一体化可以消除上下游企业间因双重加价问题所带来的纵向外部性和下游零售商搭便车的横向外部性。

与传统单边市场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不同,双边市场中的纵向一体化是指平台企业和一边用户之间实现一体化,可以是平台企业自行选择生产与其所提供平台基础产品互补的产品或服务,以便和接入其平台的其他生产企业进行竞争;也可以是平台企业对平台其中一边的用户进行投资,降低其接入平台的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来达到吸引买方的目的;又或者是平台企业选择和平台其中一边的用户通过某种形式的合作来达到锁定另一边用户的目的[3]。

三、电信运营商的一体化策略

顾荣明(2012)认为电信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4]。而在双边市场下进行纵向一体化是应对管道化趋势的有效策略。但是电信运营商如何成功的进行纵向一体化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曾经有传闻说中国移动一度想要并购腾讯,发展互联网业务。传闻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倒是一位移动内部人士针对该传闻的评论引人深思。该移动内部人士认为当年如果中国移动真的并购了腾讯,也就没有了现在的互联网巨人。在他看来,腾讯作为私营企业或者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其在业务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对市场的敏感度与反应速度、运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电信运营商所能比拟的,一旦腾讯并入中国移动,国有企业的弊病将导致腾讯失去作为私营企业或者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所拥有的这些优势,也就不能成为今天的互联网巨头。这也说明了在双边市场下电信运营商需要考虑电信业的行业特证、电信双边市场的具体情况、自身的国有企业属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策略进行纵向一体化。

据此,将电信运营商能够在电信网络平台上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平台上的卖方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形成互补关系,例如WLAN无线宽带上网业务;第二类与平台上的卖方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形成竞争关系,例如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就会和腾讯QQ存在替代性;第三类与平台上的卖方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即不形成互补关系,也不形成竞争关系,例如中国移动向其集团客户提供的集团E网服务。对于不同种类的服务与应用,电信运营商可以选择不同的一体化策略。

(一)形成互补关系的产品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在电信网络平台上与卖方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形成互补关系的这部分产品主要是为了优化升级电信网络平台,使其功能更加齐全,让双边用户更方便接入平台,更好的使用平台上的其他产品。这部分产品与平台上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异质,不形成竞争关系,且这部分产品大部分仅能由网络所有者或者经营者提供,因此对于这部分产品电信运营商应该选择自行进行生产并经营的方式进行纵向一体化,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一定是直接的利润,更多的是使得平台更加优化、用户更多等利益。

(二)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在电信网络平台上与卖方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应用形成竞争关系的这部分产品大多与卖方提供的产品同质,对于这部分产品电信运营商不应该选择自行生产该产品。原因正如之前所述,平台上的私营企业或者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较电信运营商拥有创新性、灵敏度、运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其本身专门提供这部分应用与产品所拥有的设计理念、用户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其生产的这部分产品是运营商自身生产的同质产品所竞争不过的,腾讯QQ与移动飞信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这部分产品电信运营商应该选择对平台上生产与该产品同质的产品的私营企业或者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式进行纵向一体化,电信运营商通过此方式获得更多的收益,而被投资的企业也能够获取产品成本降低等好处,从而使得双方达到共赢。

(三)无关联产品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在电信网络平台上还有一部分产品与其他企业生产的服务与应用即不形成互补关系,也不形成竞争关系。这部分产品或者是平台上其他企业不能生产仅能由电信网络所有者或者是经营者生产、或者是市场上还没有同质的产品,且这些产品能够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直接利润的。对于这部分产品,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自行生产并经营该产品,或者是选择和平台其中一边的用户通过某种形式的合作来提供该产品。

总之,随着电信双边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及电信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纵向一体化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在双边市场下电信运营商应该根据基于电信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产品与平台上其他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选择不同的的纵向一体化方式,进而选择不同的纵向一体化策略,使得自身的总收益最大化。(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纪汉霖,管锡展.纵向一体化结构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

[2]宋佳佳,武邦涛.平台竞争环境下软件产业的纵向一体化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0.

[3]郝萌萌.双边市场平台厂商的纵向一体化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9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模式是一体(上海、苏南)两翼(宁波、南通)。杭州湾大桥与苏通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浦东至崇明的长江隧桥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的崇明至启东的崇启大桥等工程,正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长三角一体化的效用不仅包含上述交通上的更加便利,也包含了资源的重组,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人员的更加频繁的流动,将大量增加长三角区域内信息化办公、移动办公的需求,这将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带给电信运营业最大的变化。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表示:长三角一体化一定会促进中国移动运营服务的一体化。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将秉承“一个中国移动”的精神推进一体化建设进程。

多种举措迎接长三角一体化挑战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人员的流动性必然增大,由此电信运营企业的跨省跨区域业务也必然进一步增长,这肯定会为电信运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表示,秉承“一个中国移动”的精神加速一体化建设进程,这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既定方针。在这一既定战略指导下,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将会以多种举措来迎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例如由更多的人员流动带来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企业可以为用户度身定制新的业务,像就业、就医、社区活动以及培训信息的发送等;对于跨三省市客户,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点接入多点服务,推进行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如把在本地已经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延伸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这样既提供了用户需要的一体化服务,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兄弟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的客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这种跨区域业务的大量增长,也对运营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原来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竞争态势也会被打破,市场将更多地体现一体化协同竞争的特点。这些将会对电信运营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比如制度管理和流程再造、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对克服上述挑战,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表示了充分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基础,是中国移动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一个中国移动”的原则。

当然,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所有电信运营企业必然会在战略部署上做相应调整,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整合,继而产生新的竞争态势。这是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所有运营商都必须面对的新形势。

对此,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依然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凭借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优质的网络资源,有信心有决心排除困难,为长三角地区的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

大力开展“一个中国移动”工程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将会使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色更加明显。对此,中国移动提早便对公司战略布局进行了安排,即适应地区一体化,推进“一个中国移动”工程建设。这个战略包括内部管理一体化、外部服务一体化、资费管理一体化三个方面。

对于如何落实上述发展战略,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看法是,可以从“与中国移动集团内各公司的合作”、“与长三角一体化工作结合”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在中国移动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要开展合作,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对于跨省跨区域的用户可以提供专项业务。此外,长三角地区异地工作学习也非常普遍,也可以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资费标准来满足这一要求。

其次,各公司的优势业务应可以拓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如利用移动网络开展无线城市建设,就可以不仅仅局限在上海各区县,而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做到无线网络覆盖。

此外,从中国移动的服务对象上来讲,移动信息化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行业,而是要服务于整个长三角地区。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要与相关行业和政府的一体化工作相结合,要从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要求出发,着力提升区域信息化整体水平,完善三地信息化合作机制。

据了解,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立足于上述战略,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如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业务方案和资费方案的推出,在公司内部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共享等方面。公司就服务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策略来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例如为在上海地区的来自长三角的务工人员提供优惠的产品,以及地区联动机制,使苏浙沪三地的用户可以在区域内享受到和本地一样的服务。

抓住世博契机推进长三角信息一体化

目前,中国移动在长三角区域已针对业务、服务、网络运营实现了大量的区域联动举措,其中包括:已实现用户跨区业务的无缝衔接和服务标准化;针对长三角重大活动多的特点,三地联合协商重大事件的联动反应措施,实现了应急通信保障和资源共享;对于边界联合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网络优化等。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表示:应对长三角信息一体化的趋势,我们的服务提升不仅限于网络质量,客户满意度的一体化管理也是保证跨省、跨区域服务质量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长三角客户满意度一体化响应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一点接入,多点服务”的优质服务理念。

即将于2010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得到中国移动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制定了一整套包括“手机门票”、“手机定位”、“无线视频监控”、“无线城市”等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在内的世博服务和保障方案,并且不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改进。

中国移动还将发挥在区域内“OneCM”战略优势,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移动公司的整体性、规模性和一致性,构建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在会展期间实现基础网络资源的应急保障和合理共享;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体系和强大的保障机制;依托业内领先的支撑系统,通过二级构架实现业务运营、企业管理、网络管理支撑系统的区域联动,切实为网络和业务的运行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运营一体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运营的主要参与部分,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不可避免的受着市场运营环境的影响。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与深化,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下企业发展环境中的主要特色正在扑面而来。如何正确认知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探求科学的发展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通过缔结贸易条款的方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一发展节奏的促进下,经济一体化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而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管理的方式上等诸多的层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地影响。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支,在未来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级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一体化参与发展的各个企业中,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水平都会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在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合理的经营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这种波动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影响下,不断地上升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市场波动,最终波及相关的国家,严重的话会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2.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运营项目及策略的调整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发展意图与策略来实施。相反的,企业在制定重要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市场规划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运营规律以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所面对的周遭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变化与影响。只有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所要保持的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所产生的市场合力才会更加的凸显。

3.发展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存在的诸多物质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样,经济一体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也将更加的趋于明显。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影响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在影响的深度上也将会不断的深入与具体。例如,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的模式。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体系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来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正面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模式将趋于标准化。企业在发展中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究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其中就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的趋同化上将会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一发展动作的影响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将会不断呈现出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趋于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上提出符合企业财务发展需要的要求。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素质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都会不断追求效能的提升。在全球互联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企业从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很多企业今后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将不断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发展层面的竞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层面的不断创新将会是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换句话来讲,企业面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是带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都会呈现出两面的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而言所构成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将被淡化。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管理的标准化将会是企业在不断的面对市场化发展挑战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层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特色。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其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已经趋于形成。如果趋于财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风险系数加大。市场的运营在客观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不断的提升。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企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这种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激化,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进行了压缩。基于此,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升级中,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限性。这一点与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中所面临的标准化的统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标准的统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的外在束缚就会比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层面所面对的发展性的外在束缚将会不断的增多。

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企业财务组织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推进财务管理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二)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特性分析

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其整个财务工作中,一个不可以容忍的现象就是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造假。这种在会计数据层面的造假,所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不仅仅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法规上,还是行业监管领域,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将打击财务数据造假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对待。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类型选择

在科学合理的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的运行指导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也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总之,作为企业运走框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运营的市场效果及发展步伐。在宝地集团众多的管理体系框架中,基于优化预算管理角色在市场的运作中正在不断的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探讨预算管理与企业市场发展的契合度,如何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来实现企业市场运营效能的提升。由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和波动,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态势。

(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独创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对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认识,同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其它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地聚焦对策。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为绩效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支持。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得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

(五)升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就是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经由这一办公设备与系统来提升反映财务绩效变化发展的水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大大地缩减。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管理报表的制作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书写规范与条例,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范式。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要呈现出了比较大的灵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不断地细化会计标准的设计,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享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同时,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今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

作者:朱超杰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异同分析[J].消费导刊,2013(10).

[2]杨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8)

[3]梁双陆,程小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01).

[4]徐建平.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05).

上一篇:社会经济文化范文 下一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