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范文

时间:2023-02-22 22:49:13

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范文第1篇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汪黎明 B=詹润华

1 诊断与目标

大部分网球运动员的损伤是由于长时间运动中的微伤积累形成的,这时运动组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些变化包括旋转灵活性的丧失、肌肉撕裂、肌肉力量不均衡等等。面对这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如果无法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康复过程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同时,运动损伤康复需要一个目标,康复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使身体机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网球运动中,由于受伤的情况一般都不是特别严重,所以,身体恢复到正常功能大都是可以做到的。

2 分阶段进行康复

康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阶段、形态结构恢复阶段和功能恢复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解决网球运动损伤组织的某一个方面,它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明显的进步和过度到下一个阶段的标准。

急性阶段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和健康的运动组织,并加强关节的功能,使其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康复锻炼。最初的运动是可以的,但应该限制在无疼痛范围内。形态结构恢复阶段与损伤治愈增值相对应。进入此阶段后,受伤组织通过伸缩练习从而恢复正常的力量和灵活性。功能恢复阶段主要针对残留的任何生物力学改变进行,纠正任何可能恶化伤势的行为,帮助网球选手重返球场。

3 恢复中融入动力链

康复的早期就应该进行动力链的练习,因为这是关节活动和关节力量加强的基础。网球运动中所有的关节活动都排除了从地面经过身体到手和球拍的动力链。当受伤的局部部位正在恢复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身体远端的腿、躯、肩部或手臂的练习,从而做到在受伤部位已经快恢复时,身体的动力链状态也已准备好。

汪黎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生博士

中国国家网球队康复体能师

Q:运动损伤康复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是最重要?

A:在运动损伤发生以后,一定要先要先找医生确诊。如果少了确诊的步骤,很可能会耽误病情。在医生的建议下,再去找专门的康复人员,或者自己制定康复计划。在康复程序开始时,还得有一个诊断的步骤,针对肌肉稳定性、肌肉疲劳等不同原因导致的运动损伤给出相应的方法。

Q:青少年网球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诱因有哪些?

A:大部分是因为肌肉的紧张,或者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比如专门训练正手,一直用那几块肌肉,就会导致部分肌肉的疲劳。肌肉力量不平衡也很容易导致伤病,这时就需要进行肌肉平衡训练。

Q:在青少年运动损伤康复方面,比较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A: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是小孩子感觉局部酸痛时,教练认为他偷懒,反而进行加量训练。二是,球员受伤之后就完全休息,这也是不正确的做法。运动损伤如果不做相应训练,可以恢复,但是之后很容易复发。因为肌肉不平衡或者肌肉紧张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Q:就目前的国情来说,青少年球员和家长应该如何获得专业的康复建议?

A:到医院进行诊断是有帮助的,但你还得知道哪些人能在康复方面帮助你,找到你身边的专业人员。由于目前我国运动损伤康复方面的

从业人员有限。所以我的建议是定期到运动康复机构,比如我们北京体育大学的康复系,一年去一到两次,定期进行诊断。现在有不少青少年球员都会来我们这呆一到两个礼拜,边训练边评估。以后就可以根据我们制定的计划进行训练,有什么新情况也可以随时通话沟通。

詹润华

中国国家网球队队医

Q:运动损伤的康复有哪些重要原则?

A:我觉得首先是治疗和康复配合的原则。单纯的治疗或者单纯的康复都是不行的,这样都会大大延长恢复期。而将二者配合起来,恢复速度将大大提升。康复训练中重要一环是力量训练,比如说膝关节受伤,一定强度的膝关节力量训练是必须的,但强度要比常规力量训练小很多,通过这种训练来增强受伤部位的力量恢复。同时通过相应的训练,可以避免局部伤病的再次发生。

Q: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应急处理方式是什么样的?

A:运动损伤方面有一个RICE“大米”原则,它可以在损伤初期把疼痛、肿胀、和发炎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缩短恢复的时间。休息(R):不要总是去触动受伤部位,看看是否有好转,休息几天,让受伤部位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冰敷(I):用毛巾包住碎冰(不要用冰块),在受伤部位不断的压揉,让受伤的部位形成保护膜。压迫(C):用绷带捆绑受伤部位,将冰袋固定在受伤的部位。抬高(E):将受伤的部位抬高于心脏部位,降低血循环速度。

Q:运动损伤和网球训练之间应该掌握什么原则?

A:我们国家队当中的原则是这样的:在不加重伤病的情况下,坚持一定的训练量。这个训练量的制定要由教练员、队医综合考虑决定。网球是一个竞技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只有掌握好我前面说的原则才能做到这点。

Q:我国目前运动康复方面的水平如何?

运动康复范文第2篇

一般,正常分娩的新妈妈可于产后24小时进行体操锻炼,每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2种或选择全部。但对于难产及剖宫产的妈妈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推迟及减少锻炼的时间与强度。

早期功能性运动操

妈妈可以将身体平卧,头平直,胸部挺起。运动开始时先深吸一口气,运动时呼吸暂停,然后慢慢呼气。新妈妈可每日进行。

腹部运动

仰卧,两臂上举至头两侧与耳平行。新妈妈深吸气时腹肌收缩,使腹壁下陷,内脏提向上方,然后慢慢呼气,两臂收回。

加强臀部及腰背部肌肉的运动

仰卧、髋部与膝盖稍微弯曲,双脚平放,两臂放在身体两侧。深吸气时,尽力抬起臀部,使背部离开床面,然后慢慢呼气并放下臀部,恢复原位。

加强提肛肌的运动

仰卧,双膝弯曲,双膝分开,双脚平放,双臂放于两侧。用力将双腿向内合拢,同时收提,然后将腿放开,放松。

以上体操可促进妈妈产后腹壁及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可防止产后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等。不但有益于新妈妈的身体健康,对体形恢复也大有帮助。

早期床上运动操

“床上运动操”顾名思义,针对新妈妈产后的身体情况,使其不需要下床就可以做的运动操。

第一节,平躺于床上,双腿轮流举起,让腿和身体垂直后慢慢放下,可以做4~8个4拍(1234,2234,3234,4234为1个4拍)。

第二节,平躺在床上,两腿伸直,两臂和手伸直并贴近身体,然后挺胸,收腹,提臀。每日早晚做2次,每次重复10次,并且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可以逐渐增加。

第三节,平躺在床上,在臀部下垫一个厚垫子,双腿同时上举,脚尖绷直,与上身成垂直状态,然后还原,可以做4~8个4拍。

第四节,仰卧屈膝,臀部上举,稍停后,逐渐还原。每天坚持做2次,每次重复3~4遍。

第五节,俯卧在床上,两腿并拢,然后两小腿同时屈膝,使足跟尽量靠近臀部,同时深呼吸,可以做4~8个4拍。(该项动作可防止新妈妈子宫倒向后方或子宫颈后倾。)

第六节,平躺于床上,两手抱头慢慢坐起,再躺下,反复做,开始少做,随着身体状态改善可以逐渐增加。

TIPS:新妈妈产后早期康复的注意事项

忌不刷牙

妊娠期间比平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至少早晚刷牙各1次,饭后漱口。晚上刷牙后不要再吃东西,特别是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夜宵的习惯,睡前应再刷牙1次。新妈妈在月子里不刷牙危害更大。

分娩后3个月内忌多吃味精

为了婴儿不出现缺锌症,新妈妈应忌吃过量味精。因为味精内的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12周内的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导致婴儿不仅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忌不洗澡、不梳头

产后汗腺很活跃,容易大量出汗,胀还要淌奶水,下身又有恶露,全身发黏,几种气味混在一起,就应比平时更讲究卫生。

一般产后一周可以擦浴,一个月后可淋浴。不宜在澡盆内洗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洗澡时室温要保持在34℃~36℃,水温在45℃左右。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穿好衣服,防止受凉。有的新妈妈在产后一段时间内不梳头,怕出现头痛、脱发等。其实,梳头不仅是美容的需要,通过木梳刺激头皮,还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脱发、早白、发丝断裂、分叉等。产后梳头有益无害。

忌急于服用人参

新妈妈在生完孩子的一个星期之内,不要服用人参,分娩7天以后,新妈妈的伤口已经愈合,此时服点人参,有助于新妈妈的体力恢复。但也不可服用过多。此药属热,会导致新妈妈上火或引起婴儿食热。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是最好的办法。

忌过多吃鸡蛋

新妈妈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出汗多,体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随之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鸡蛋,会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根据国家对孕、新妈妈营养标准规定,每天需要蛋白质100克左右,因此,每天吃3~4个鸡蛋就足够了。

忌多吃红糖

运动康复范文第3篇

全书共23章:1. 运动伤害管理的介绍:讲述了从伦理、法律角度看待运动恢复的作用;2. 伤害预防与检查:介绍肌肉骨骼检查和概括了可用的方法,让读者获得肌肉骨骼检查的相关知识;3. 评估和需求分析;4.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学;5. 筋;6. 韧带损伤的病理生理学;7. 骨骼损伤的病理生理学;8. 周围神经损伤;9. 周期化的介绍;10. 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11. 肌肉骨骼评估;12. 进行性全身功能康复;13. 力量和体能;14. 体能和康复在营养方面的考虑;15. 心理学和运动康复;16. 临床推理;17. 体育运动中的肩部受伤;18. 肘;19. 运动中的手腕和手部受伤;20. 体育运动中的腹股沟受伤;21.膝盖;22.运动中复杂的脚踝伤情;23.运动中的脚。

作者Earle Abrahamson是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运动康复与伤害预防计划的首席讲师,助教和项目负责人。他是南非注册的治疗师和心理学家,具有多家英国当局的成员资格和专业注册。他目前工作的方向是研究大学生体育康复项目临床推理能力发展不同的学习方法。

本书从各个阶段运动损伤及愈合的病理生理学,到有效的临床决策,再到具体的关节损伤及病变,涵盖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和预防受伤的完整的过程,极具实用性和相关性。最后,进行了现实生活中多种案例研究和样品的康复计划,说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该理论。书中呈现了每个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领域提供一个权威的指南。本书既是教师和体育康复师的宝贵的资源,也是临床医生很好的参考用书。

李亚宁,硕士研究生

运动康复范文第4篇

运动,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方法之一。它除了有利于降低血糖外,还能促进健康,增加机体抵抗力,减轻精神紧张及焦虑,消除抑郁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糖尿病足患者而言,患病前后,运动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应该加以注意。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患病前――

应采取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不宜剧烈运动。可进行的运动有步行、慢跑、游泳、划船、自行车、有氧体操、球类、太极拳、木兰拳、跳绳等。根据年龄、病情、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患病后――

可采取的运动方式有游泳、水中运动、上肢运动、低阻力自行车等,也可坚持每天进行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的发展或者加重。足部的运动方法有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等。

伴有神经性关节炎的患者要穿戴保护性下肢护具进行运动;有外周血管病者可采取步行和游泳、上肢运动;下肢及足部溃疡的人,可进行上肢运动、下肢肌力训练,避免压迫或负重。

运动细节要重视

运动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逐步提高运动能力。疲劳、发病时暂缓运动。运动时间应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强调运动量适宜(运动量适宜的标志为,运动结束后,心率应在休息5~10分钟内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有疲乏,肌肉酸痛,但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

运动时间以餐后为宜,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长时间运动时应在运动前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和增加食物。

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不要在酷暑及炎热的阳光下或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运动。夏季应注意补充水分,冬季注意保暖,并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以便发生低血糖时食用。

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加快体力恢复。不宜马上洗冷水或热水浴。正确方法是待心率恢复正常后,擦干汗,洗温水浴。

运动开始时,最好在医务人员监视和指导下进行。年老者更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自我感觉,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如果运动中出现腿痛、胸痛或胸闷,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尽可能快地到附近医院就诊。

运动时最易伤害双脚,因此,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时更要注意每天坚持洗脚,并细心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红肿、青紫、水(或血)疱等,及时进行处理。

注:下期将介绍糖尿病足的仪器康复治疗。敬请关注。

小贴士

运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和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

运动康复范文第5篇

春季万物新发,也是百病易发的时候。到了春夏之交,肝气偏亢,更易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工作忙碌、饮食不定时,胃病每每发作。所以,此季节尤其要加强自我保养,脾胃虚寒者须注意保暖和少食生冷瓜果。下面介绍一些有助养胃的健身方法――

胃部保健捏小腿肚

从中医学来说,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因此按捏此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捏按此处能治疗胃部疾患。

方法:先找到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然后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回。注意在按捏时,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则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用此法也同样有效。如是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

三招式增强胃动力

上班族平时工作再忙,最好也抽时间步行、慢跑,这对于改善全身及胃肠功能、消除腹胀和嗳气、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作用。大家不妨学会三个有针对性的动作。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此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此动作能消除胀气、锻炼背肌。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陧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此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鼓漱揉腹辅助疗法

对于慢性胃病患者来说,还有两种适合长期练习的辅助疗法。

鼓漱:闭口,用舌沿牙齿边缘左右搅动各24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此法长练,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揉腹: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任何运动都责在坚持,长期练习,不仅可止胃痛,有胃肠病者也可逐渐康复。

(据《解放日报》)

空气疗法 颐养身心

在很多颐养身心的方法中,空气疗法不仅最为廉价,也最简便易行。

空气浴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露天的自然氧气密度较室内高10~15%。人体在与室外空气接触时,随着氧气对身体的作用,随着肺活量的增加,肺泡中的氧气张力提高,进而增加血氧含量。在炎热的夏季,空气浴最好选择早晨和晚上睡前1小时进行。

雨后散步:是一种效果最显著的方法。首先,雨后空气中含有大量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素有“空气维生素”之称,非常利于人体健康。而雨后散步能通过腿、臀、腹肌群的交替收缩和放松,加深呼吸,扩大肺活量,使负氧离子进入人体。其次,雨后的树木花草和道路及建筑物显得格外艳丽、洁净,有利于消除郁闷情绪。

日光浴: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在数小时内杀死某些细菌和病毒。在寒冷的日子里晒晒太阳,不仅给人温暖、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人体对钙、磷的吸收,有益于佝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患者的康复。不过,阳光与人体健康并非完全成正比关系。盛夏季节不可暴晒,宜选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后的黄金时段,以30分钟以内为宜。即使是冬季,晒太阳也不是越多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使用空气疗法须避开雾天和污染高峰期,并尽可能远离车辆较多的公路。(据《健康报》)

运动脚趾辅治湿疹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脚趾运动能医治湿疹。通过刺激、运动脚趾,可促进淋巴液的循环流动,进而刺激内脏,强化其机能。

运动康复范文第6篇

武术散打中各种运动损伤普遍发生,这些损伤不仅严重影响了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获得和提高,而且影响了他们的运动寿命。长期以来,国内积累了大量有关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而且这方面的文献仍在快速地增加。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归类整理,在综述基础上,使读者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此方面成果研究的发展状况。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综述1前言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减少和避免损伤的发生是散打运动今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对损伤进行综述及对减少损伤提出预防和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参考。2国内关于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2.1关于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和种类的研究余学好(2004)的研究指出,竞技武术散打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其动作丰富且力量大、难度大,手、脚部位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赛中,不停运动的双方运动员处在控制与反控制之中,运动员击打的目标是变化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手、脚部位损伤。刘双恩,闫慧(2011)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运动员是运动损伤的发病主体。由于青少年的关节柔韧性差,肌肉的力量较弱,运动的强度稍大时,极易发生肌肉、关节韧带、软骨和半月板的损伤,其中膝关节是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最容易且发生率最高的部位。2.2关于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程度性质的研究刘富顺(2008)的研究指出,散打运动员在损伤的程度上多属于轻度和中度损伤,其中软组织挫伤居多,次之是关节韧带和肌肉拉伤,以关节扭伤最常见,如拇指、食指、踝关节、副韧带的扭伤等。杨波(2006)的研究指出,关于韧带的损伤比例位于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第一位。调查显示,较多的损伤依次为软组织、肌肉和腰肌劳损,而骨折、创伤性骨膜炎、骨关节病、脱位、脑震荡等发生几率较少。2.3关于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直接原因的研究刘富顺(2008)的研究指出,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包括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局部负荷过重、运动性疲劳和心理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就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肌肉的温度较低、弹性差,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差,以至于容易发生损伤。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效果的要求,运动量的安排经常超过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长期负荷训练会引起身体局部疲劳积累,身体各部位劳损程度加剧。运动性疲劳造成的运动损伤是,由于散打比赛规定短时间内完成比赛,然而运动员体能储备有限,比赛的后阶段会出现体力不支现象,往往在这个时候难以调动机体的积极性,通常会因为动作失误或给对手乘空打击的机会而引起损伤。焦虑或恐惧的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康复后,由于不良心理反应没有完全消除,当还未调整到良好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再次参加训练和比赛时,就会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心理。从而导致技术错误或给对手进攻的机会,以致损伤发生。2.4关于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潜在因素的研究李强与李华(2007)的研究指出,损伤与散打项目的技术特点有关。运动员使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是散打的特点,按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以爆发式的快摔、快踢、快打得分或优势胜利为最高境界,所以对打过程中损伤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损伤与散打竞赛规则有关,随着竞赛规则的演变,得分的难度系数也在增大。由于新规则的变动,运动员为了得分胜利,便抓住机会更多打击对手的头面部,且双方对抗次数增加和身体与地面接触次数增多,致使运动损伤的几率相应上升。损伤与运动员较大的实力悬殊有关,同一体重级别的运动员,抽签后,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比较大而同台对抗,那么实力较弱的一方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时,都有可能被实力较强的一方击打,从而实力较弱的一方损伤机会增多。3预防与建议3.1重视并做好准备活动武术散打运动快速、激烈、强劲有力,对身体各部位及运动器官要求较高,在训练和比赛前,重视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相当重要。准备活动的内容和运动量可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注意和加强对易伤部位的活动,同样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和适当地进行。3.2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提高体能储备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肌肉力量素质和抗击打能力是防止受伤的一个主要方面。身体素质是散打技术的基础,也是预防损伤的关键,运动员应该接受速度、力量、抗击打能力、易伤部位保护能力等各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运动员应加强体能训练和提高体能储备,避免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因体能不足而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成绩和增加运动损伤的可能性。3.3提升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损伤康复后,尽量不要让运动员留下心理阴影。建立安全的心理状态,减少过度的焦虑和恐惧。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当前状态,保证能够稳定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3.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比赛和减少运动损伤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技术难度的增加,运动员每天训练达数小时。为了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时要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各种训练项目,强弱力量动作交叉练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要有科学性的计划和安排并认真实施,大中小训练量分配得当。安排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严格避免运动疲劳现象的出现。3.5加强医务监督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要对实战打斗的全过程进行医务监督以外,还要对运动员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运动员的身体有明显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受伤运动员严格听从医生做出的康复计划和恢复建议,而未完全康复的运动员坚决不许参加比赛。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根据个人情况对易伤部位做重点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程啸斌.中华散打新篇[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

[2]李强,李华.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分析及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0).

[3]杨波.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4]李强,李华.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7,(13).

[5]刘顺富.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机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10).

[6]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5).

[7]刘双恩,闫慧.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9).

运动康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身体损伤

人们对体育运动中由于各种意外出现的运动损伤了解不够,特别是缺乏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指导,极容易造成康复周期过长甚至留下身体损伤后遗症的危险。特别对于在校学生,年轻人的活泼天性使得其对足球、篮球、拳击等高负荷运动过于热衷,可能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身体损伤。

1运动损伤与康复训练

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有很多,特别就目前在校学生的日常运动而言,超负荷运动、不规范运动方法以及运动防护不到位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篮球、足球、拳击等高对抗强度的运动项目,年轻人过于富积的激情在释放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对身体的损伤。小到磨损、脱臼,大到骨折、内脏受损等。

2运动康复训练的原则

对出现的身体损伤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成为运动保护的共识。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于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传统的“卧床静养”法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运动损伤康复效果,或是会造成运动损伤恢复较慢,或是会在静养的过程中留下身体后遗症影响到进一步的运动训练和身体机能。但在运动康复训练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运动康复训练体系的不完备以及相应运动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实际使用中出现诸如超负荷、不连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差以及过于依赖于客观要求等,由此造成运动康复训练效果较差,甚至于对身体机能造成二次损坏等状况。因此,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需要遵循系统性的一些原则。具体主要有:系统全面性、科学针对性、连续性、反馈调节性等。

(1)系统全面性。在进行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身体损伤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计划编排,特别是对于高对抗型运动损伤(如足球、篮球、拳击、跆拳道等运动)需要对其生理、心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安排。避免只关注身体机能损伤而忽视对抗损伤带来的心理波动康复,而这恰恰是目前体育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误区之一。在足球运动中,由于对抗身体损伤带来的心理阴影没有得到有效的康复指导训练,最终影响到其后期职业生涯的案例比比皆是。

(2)科学针对性。不同的运动损伤所需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与方案是完全不同的。而根据不同的身体损伤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是整个训练康复进行的前提。在康复训练方案设计中需要着重对训练强度、频次、训练量等进行把控,特别是肌肉损伤,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需要根据肌肉恢复状况进行不断的变化调整,因此,其康复训练方案的多重备案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3)连续性。对运动身体损伤进行康复训练中的一个误区是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便是康复训练的结束标志。而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活动水平与恢复正常运动水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很多人在能够正常活动后终止康复训练而直接投入高负荷体育运动,这很容易导致旧伤复发,使得身体机能呈现“玻璃”属性。因此,康复训练的连续完整性异常重要。

(4)反馈调节性。康复训练的反馈调节性指的是康复训练进行中需要对身体机能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检查,以不断调整训练康复方案,满足实际康复需要,并及时对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应对,以避免不恰当的康复训练带来的身体损伤加剧。

3某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

膝关节损伤伴随着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以及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下降,因此,在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适宜实际的康复训练需要。

在损伤发生后,一般在进行过紧急处理后的第二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时期:运动幅度恢复期、肌肉力量恢复期、功能恢复期、专项训练适应期等。

运动幅度恢复期:主要指的是对膝关节进行多频次低负荷的运动幅度运动,由此来恢复膝关节的能动机制,并促进膝关节血液系统的循环,恢复神经制动能力以及骨骼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恢复期:可以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但要避免大批量高负荷的运动。以身体不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为基准,在初期可以少量运动,而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

功能恢复期:一方面需要注意加大训练运动量,提高肌肉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神经系统恢复状况的检查,可以通过膝关节的伸展、爆发力、跳跃性等训练检查神经系统恢复状况,从而及时的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专项训练适应期:主要指的是在运动康复训练已经起到良好效果,身体机能大致恢复的时期需要对出现损伤的身体部位进行专项的运动训练。初期可以选择小负荷单项专项运动训练,在无不适症状时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

通过以上各个时期的针对性训练方案可以保证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以及避免不恰当康复训练带来的身体二次损伤,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身体损伤带来的后遗症,不至于影响未来身体机能的正常使用。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以上运动康复训练方案,无论在什么时期,所有的身体康复训练必须以不出现明显不适为最低标准。

4结语

对出现运动损伤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是保证运动损伤快速复原的前提,因此,对运动损伤康复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指导是整个运动康复训练发展的重要方案,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推动运动康复训练体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身体机能健康是当前体育运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需要综合运动学、医学、护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 吴拥政.拳击的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J].当代体育科技,2012(08).

[3] 祁奇,王予彬,陈文华,王惠芳.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0).

[4] 齐宝山.运动损伤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01).

作者简介:吴运明(1971―),男,1971.12.,汉族,吉林九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保健康复。

运动康复范文第8篇

心脏康复的对象

心脏康复的适应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心肺移植术后、安置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心脏运动康复

通过运动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强心脏适应性及血管调节能力、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改善胰岛素反应性、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改善内皮功能及提高应激能力。所以运动是心脏康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运动康复需评估

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可以运动。严重心脏病变的急性不稳定期患者禁忌运动,包括严重的冠脉病变、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不稳等。

患者在进行康复运动前都要进行心脏康复的功能评定,包括临床性评定和康复性评定两大类。

临床性评定主要是借助心脏科常规的功能和形态学检查,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心超检查、心导管检查、心脏CT或磁共振等。

康复性评定包括参考各种评定标准,结合心血管疾病的损伤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通过运动心肺功能仪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代谢当量(METs)。

通过这两项评定,能比较精确和定量地判断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确定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活动。

运动康复有门道

应鼓励心脏病患者做运动。但并不是随便到健身房运动就可以了。

心脏病患者康复运动需要一张“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简单地说,运动形式包括有氧(动力)运动、无氧(静力)运动以及两者相结合的阻力训练。有氧运动是指机体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能有效地利用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有氧健身操等。而静力训练、举重或短跑等称为无氧运动,也称等长运动。等长运动可促进肌肉收缩而不改变肌肉位置,这样可以增加心脏后负荷,引起比动力运动更快的心率和血压的增加。动力运动对控制代谢性冠心病危险因素更为有益,而阻力运动在促进患者日常活动中的体能健康方面更为有益。

运动类型可根据患者个体化选择,而运动的强度是心脏病患者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运动效果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在进入运动程序前都应通过前面讲述的评估标准指定基线。运动时间通常为15~4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5次为宜(>5次不能继续提高训练效果)。

自我检测和定期复查

低危、中危的患者只有在提高运动强度和增加运动时间时才需要在康复机构中进行短时间的监测,大多数时间只需要自我监测(如数脉搏和评价自我劳累程度)。而高危患者则需要在连续监测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定期复查内容包括定期对运动康复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运动康复范文第9篇

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一般在患者脱离危险期即可开始,目的是使患者恢复体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生活基本能自理。病情重的患者应推迟进行,病情轻的患者可按时进行,病情不稳定者延迟3~7天。开始时的参考指标:过去8小时没有出现胸痛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等)正常或没有进一步升高;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如静坐时没有自感呼吸困难,医生听诊肺无罗音)。

康复先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边站立、床边行走、病房内步行和上一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1.被动运动(由家属帮助活动肢体、按摩);2.缓慢翻身、坐起;3.床边扶椅子站立;4.床边坐便(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5~15次为宜)。

第二步:1.床边坐起热身运动;2.床边行走(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0~15次为宜)。

第三步:1.床边站立热身运动;2.大厅走动5~15分钟,每天2~3次(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0~20次为宜)。

第四步:1 .站立热身运动;2.大厅走动5~15分,每天3~4次;3.上一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4.坐位沐浴(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5~25次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康复运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如果运动时或运动后心跳加快20次、自感吃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院外早期康复(门诊康复)

一般在出院后1~6个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5周进行。康复内容主要是每周3~5次心电图、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对抗阻力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每次30~90分钟,共3个月左右。本期是冠心病康复治疗的核心阶段,既是院内康复期的继续,也是院外长期康复期的基础。具体动作如下――

第一步:基础阶段。

1.准备活动(热身运动)。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和肌肉关节损伤。

2.低水平的有氧运动。目的是使心肺得到充分有效的刺激,增强其功能。包括休闲活动如散步、乘车、编织、手工缝纫;体育锻炼如原地跑、慢跑、固定自行车、很轻松的健美操。

第二步:训练阶段。

1.基础运动(有氧运动)。包括休闲活动如交际舞、步行、乓乒球、夫妻性生活;体育锻炼如快步走、步行上坡、骑自行车、较轻松的健美操。

有氧运动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改善心功能。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钟。最初从20分钟起,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每周3~5次。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为50%,可根据体能改善逐渐增加运动量。

2.补充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如俯卧撑、哑铃、杠杆、拉力器、弹力带,每周2~3次(或隔天1次),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柔韧性运动如拉伸运动,每一部位拉伸6~15秒,逐渐增加至30秒(如可耐受增加至90秒),其间正常呼吸,拉伸强度为有牵拉感但不觉得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分钟左右,每周3~5次。

阻抗运动的心率增加不如有氧运动,但能增加心脏血氧供应,改善骨骼肌和耐力,如伴其他慢性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等),也能从阻抗运动中获益。研究证明,阻抗运动对控制好的高血压患者是安全的,对心力衰竭者也有主张进行阻抗运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此运动。

第三步:放松运动。

目的是使血流缓慢回流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放松运动的方式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运动的继续),可根据病情轻重和上述运动后的反应,持续5~10分钟。病情重者放松时间相对延长,轻者缩短。

院外长期康复

运动康复范文第10篇

冠心病康复分期而论

第1期:住院期康复患者一旦脱离急性危险期,就开始运动康复,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起、双脚悬挂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从而避免肌肉、关节的僵硬以及下肢血栓的形成。一般来说,这个時期的患者一般都有床旁监护,运动量控制在静息心率增加20次左右,同時患者感觉不大费力。这期也是患者教育的最佳時期。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为冠心病事件后1~6个月。与I期康复不同,这期康复计划主要是每周进行3~4次心电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每次持续30—90分钟,共持续3个月左右。同時包括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计划结束時的社区或家庭康复指导。

第3期:社区或家庭康复期到这个時期,部分患者已经恢复到可以重新工作和恢复日常活动的程度。为了减少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的运动康复是必要的。部分低危患者的运动康复不需要在医学监护下进行;另一部分可能仍为中危甚至高危患者,运动康复中仍需要医学监护。因此,对患者的评估十分重要,低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可以进一步Ⅲ期康复,高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应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评估与危险分层

低危患者单纯冠状动脉再通后;心脏事件后3周最大运动负荷>7.5METs(代谢当量);无心肌缺血、无左心功能不全、无严重心律失常。

中危患者为具备下述之一者:心脏事件3周后最大运动负荷

高危患者为具备下述之一者: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2mm;低水平运动量诱发心肌缺血;运动后持续心肌缺血;自发或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这是运动康复的关键。经典的康复训练程序包括3部分。

准备活动(5—10分钟)主要用于热身,有利于放松和伸展肌肉以及提高关节活动度,对于预防运动性损伤和提高心血管的适应性都很重要。准备活动可以是低水平的有氧运动或柔韧性训练。

训练阶段(30~90分钟)包含有氧训练、阻抗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有氧训练:常见方式有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時间为20~40分钟,每周3~5次,运动强度为60~70%。最常用的运动强度估算方法为心率估算法,即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止心率)×运动强度+静止心率。

例如:患者最大心率160次/分,静止心率70次/分,选择的运动强度为60%,则目标心率为(160~70)×60%+70=124次/分。结合Burg评分13~16分。

阻抗训练:多为循环阻抗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重(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每次训练8~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替训练,每周2~3次。初始推荐强度为上肢为1次最大负荷量的30%~40%,下肢为50%~60%,Burg评分13—14分,见表1。

应注意:训练前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最终运动量不超过50%~80%,切记运动过程中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动作:即用力時呼气,放松時吸气。此外,阻抗训练是有氧训练的有力补充,不能替代有氧运动。研究表明,阻抗训练可产生较低的心率和较高的心肌灌注压从而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同時,对于血压已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也是安全的。

柔韧性训练:有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减低受伤风险、增加关节营养、降低肌肉僵硬、减少腰背痛的发生。每一个部位拉伸時间6~15秒,有牵拉感觉同時不感觉疼痛,总時间10分钟左右,每周2—3次。

放松运动(5—10分钟)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让心脏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液动力学改变,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而诱发心脏事件的发生。训练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

运动康复安全

运动康复应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的运动康复除制定正确的运动处方和指导外,应密切观察患者运动中的表现,在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時能正确地判断并及時处理,并教会患者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中有如下症状時应立即停止运动①胸痛:有蔓延到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②头晕目眩;③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④恶心呕吐;⑤脉搏不规则。休息一下,如果上述症状依然存在,应立即报告医生或前去就医。

上一篇:康复中心范文 下一篇:康复治疗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