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科研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2:02:03

运动科研论文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1961―2013年 网球运动 科研论文

1.引言

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各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网球运动正处于暖春发展时期,竞技网球、大众网球、网球教学、网球产业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几个方面相比,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势头并不是很强,呈现出相对落后的发展趋势。网球教学、竞技网球的发展等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网球运动理论性研究是对网球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缺少了理论的支撑,便会阻碍实践的前进与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分析其原因。笔者从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发表单位及地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网球运动科研文献的发展过程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2. 1961―2013年科研总量情况及分析

2. 11961―2012年科研总量情况

表1 1960―2012年发表网球文献数量柱状图

由表1可以看出,51年间网球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速度时慢时快,笔者依据网球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将51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1年至1993年,共33年;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2年,共9年;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2012年10月,共10年;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网球数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微观的变化原因各不相同,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2013年论文因个人问题未做统计。

2.2 1961―2013年科研总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2.2.1 1961-1993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第一阶段网球科研论文数量进行分析,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约网球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

2.2.1.1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较晚,传入历史不长。网球运动的发展程度和网球科研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球运动发展程度越高,网球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就越多,反之则更少。网球数量的增减是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2.2.1.2我国处于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刚刚完成,经济基础还很不牢固。网球的推广在当时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满足人们参与网球运动的需求,因此限制了网球运动的发展,间接地限制了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

2.2.1.3“”阻碍了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在“”期间,网球运动被视为“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很多参与过网球运动的人都被批斗,使得人们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敢参与网球运动,更不敢对网球运动进行科学研究,最终阻碍网球运动的发展。这是第一阶段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的重要原因。

2.2.1.4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各行业百废待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事业随之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段时间看,网球文献的数量较前期有比较积极的改观,文献的发表数量比前期增多了3倍。

2.2.2 1994―2002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我国网球运动科研实力略有提升。与此同时,国外网球推广、发展程度已经相当高,有关网球运动的论文比我国多。即使如此,我国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高校网球和大众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及大众传媒的关注加快了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化进程。在大众网球方面,全国有很多社区修建了网球场地设施供居民活动,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网球俱乐部和网球场地设施,并定时举办一些民间网球赛事。在竞技网球方面,2002年始我国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上海大师杯赛与中国网球公开赛,这不仅表明中国网球无论是运动成绩还是竞赛组织都已经逐步与世界网球运动接轨,而且说明中国网球事业已经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些变化大大普及了网球运动,也间接推动了网球运动的科学研究,使得网球科研文献不断增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2.3 2003―2013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2003―2012年作为网球研究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中,网球文献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增加速度也相当快,数量比上一阶段翻了4.8倍,并从2005年起开始出现了一些硕博论文,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水平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空前增长,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实力赶超一些发达国家。在文化大爆炸的背景下,有关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达到高峰。在竞技网球方面,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女双金牌,2006年中国女双选手郑洁、晏紫获得两项大满贯赛事冠军,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冠军。竞技网球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网球运动科学研究的进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更科学的研究仪器,研究者们可以运用高速红外摄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肌电仪等,使得网球科研更专业、科学。

3. 1961―2012年网球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表2 网球文献发表数量前十的机构及所占比例(单位:%)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排名前十的机构发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网球文献发表数量较多的机构都是我国几大专门体育院校。由此可见,就网球运动的科学研究而言,这几大专门体育院校起到了领头的的作用。从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看,大多数机构处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发展较好的城市。相对而言,这些城市的经济基础较强,网球文化底蕴深厚,为网球运动和网球科研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另外,由于其中有六所体育院校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建校时间较早、师资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能为网球运动科学研究提供较好的环境,这些因素促进更多、质量更高的科研论文的发表。

4.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及分析

表3 1961―2013年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单位:%)

4.1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一共3998篇网球相关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几大板块组成:网球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开展现状、网球运动损伤、高校网球组成。其中网球技战术所占比重为32.6%,稍稍高于分别为25%的网球现状、23%的网球伤病及24%的网球教学。技战术是网球运动的核心内容,由此可知,我国爱好者们对网球的技战术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这五大板块反映了我国网球爱好者们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和钻研精神。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研究内容,所占比重非常小,比如网球心理174篇,占总数的5%,短式、软式网球98篇,占总数的2.8%,网球体制改革8篇,占总数的0.2%。

4.2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的原因

4.2.1 1961-1993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在网球数量的第一阶段,网球运动在我国渐渐被推广开来,但受到一些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推广的速度非常缓慢,主要是由专门体育院校和少数师范类院校向外推广,网球论文作者的工作部门也都是一些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以网球损伤、软短式网球、场馆建设及器材为主,偶尔会出现极少量对网球技战术、网球心理研究、运动员体能等的研究。这一阶段,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非常低,有关网球的研究是非常浅显的研究。在当时,参加网球运动的人较少,网球技术全面的人更少,通常人们只重视对技战术的学习,而不知道如何预防网球伤病,久而久之,很多参加过网球运动的人都患有“网球肘”,因此,人们开始积极地研究网球肘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方法,所以这一时期有关网球运动的科研文献大多是运动生理学方面的期刊论文。

4.2.2 1994―2002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1994年到2002年网球数量的第二阶段,共24年,其发展速度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加速过程,网球科研成果的发表数量急剧增加,从研究内容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深度不断加深,出现网球教学、网球俱乐部、高校网球、青少年网球、网球运动员选材等。网球运动不断向社会各个层次普及开来,但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网球损伤、网球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和战术基本理论、训练理论与方法和生理心理力学与交叉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而对网球场地、器材、规则、裁判员、教练员和选材等方面的研究则逐渐减少。另外,学者陶权在《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中提出:对运动心理、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论文较多,但真正有使用价值的不多。相对以往来说,网球论文研究更科学、时效,相对国外网球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巨大差距,高科技研究方法还有待提高。

4.2.3 2003―2013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从2003年至2013年这十多年之间,网球数量急剧增加,其中一年的论文数量是前三阶段每年加起来的一倍之多,硕博论文在这一时期发表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几乎涵盖网球的每一个方面,但主要研究内容还是网球理论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发展现状三大方面。另外学者周长江在《对2000―2009年我国网球教学科研状况分析》一文中认为:网球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深入,变换法、游戏法、竞赛法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于是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出现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其中研究最多的有表象训练法、“学导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对网球技术的研究从整个的网球技术的研究到细微的技术的研究,战术上积极借鉴国外新的成果,并对各大网球赛事中的每一局比赛战术进行分析对比,对每个战术的优缺点和得失分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随着网球不断普及各个大中小城市,对网球发展的现状调查越来越多,现状调查类的文献占这一时期的三分之一。

5. 1961年―2013年网球论文的研究方法的变化

表4 1961年―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单位:%)

近五十年来,网球论文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类。由表4可知,文献资料法是研究者们最常用的科研方法,占比重的60%,其次是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所占比重分别是47.5%和36.2%。另外,以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之后,视屏影像、录像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多种综合方法被研究者们推广使用,从以定性研究为主到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网球论文在科研深度和科学化程度上有了显著提高。从研究者们采用的方法数量看,大多数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单一,基本都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6.结语

6.1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发表量逐年递增,但在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不同,进入21世纪以后,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峰。

6.2网球运动科研单位大多数是靠近沿海和中部地区的城市。

6.3从研究内容的分布看,研究面较宽、层次较多,研究内容涉及各方各面,主要由网球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开展现状、网球运动损伤、高校网球等几大内容组成。

6.4研究者们大多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等。大多数论文使用三种或四种科研方法,网球科研方法开始摆脱单一化,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权.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

[2]周长江.对2000―2009年我国网球教学科研状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3]刘旭东.蒋睿.1990―200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

[4]刘冲.2005―2011年我国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5]宫丽娜.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6]杨楠楠.1994―2007年我国网球科学文献研究状况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

[7]赖炳森.1993―2000年我国网球科研状况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

[8]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9]郑宏伟.田洪伟.2000―2009年我国网球科研现状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1.

[10]郭同玲.对国内体育类网球专业期刊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11]黄波,刘仁盛.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分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健学;论文;疲劳

1. 运动中钙的补充

人体肌肉的收缩.激素的分泌.体温的调节.细胞的分裂.细胞的粘附等人体中血钙的水平.不论你吸入钙多少.变化是极小的影响细胞浆中钙离了浓度的}要囚素是细胞膜的跨膜电位梯度跨膜电位梯度决定钙通道的通透性。

人体中钙绝大多数存在于骨中.血和软组织中的钙很少.}要以卜列二种形式存在:①蛋白结合钙:}要是白蛋白二球蛋白,f3球蛋白.血中有45%的钙是蛋白结合钙.正常人蛋白结合钙的水平为4. 0 mg/ 100 ml,其中90%是白蛋白②可扩散结合钙:如柠檬酸钙、乳酸钙等}3离了钙:离了钙和上述两种结合钙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离了钙含量和血液pH值有关.pH值低.钙离了占血钙总量偏高.pH值高.钙离了占血钙总量偏低结合钙没有活性.离了钙才有活性.们{也不是全部离了钙都有活性人体中血钙离了浓度为} 2. 75 mmol/ T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及后果。

2.运动中疲劳的恢复

2.1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将其机能持续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其预定的运动强度。人的疲劳主要反映在人体的二大系统.一是神经系统的疲劳.一是心血_管系统的疲劳.二是肾骼肌的疲劳。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Ifn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称为运动性疲劳。刚开始时只是引起肾骼肌系统的疲劳.但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_管系统的疲劳。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的出现是提醒人们注意要减低日前的工作强度或终止日前的运动.经常性的疲劳会使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若情况继续下去就会造成机体进一步的损伤。一个人有了疲劳感会使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若情况继续下去就会造成机体进一步的损伤。一个人有了疲劳感后其工作效率就开始下降.继Ifn易感染.出现贫血_、无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症状。

发生疲劳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能源的消耗.肝糖原等过量消耗.血_糖卜降;疲劳物质在体内积累.乳酸和蛋白质分解物大量存留在体内;体内环境的变化.包括体液的酸碱平衡、离r分布、渗透压平衡等的变化或破坏;不能完全适应各种应激反应。

2.2通过改善营养抗疲劳和消除疲劳。

从以上对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日常的饮食中通过增加血_糖供应或加快乳酸的分解.延缓疲劳的到来或加快疲劳的消除。除了按摩药浴等传统的物理疗。

3.运动中糖的补充

通过饮食调理.供给适当的营养.维持运动时血糖的水平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剧烈运动超过lOs后.肌肉中的糖原就会被大量地消耗.运动的同时肌肉还大量的摄取血_糖。当血_糖摄取速度大,肝糖的分解速度时.会引起血_糖水平的卜降使大脑中的ATP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从而引发全身性的疲劳。可见.机体运动后产生疲劳感与机体中的能量物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运动前要供给足够的能量。

运动中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AT P.虽然它们供能的速度很快但量比较少.在运动中不断消耗的ATP需要得到补充.补充主要是通过糖、脂肪、蛋白质代fit来实现的。运动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和脂肪酸.它们的比例取决J几运动强度.一般来说糖所,片的比例要高一些。根据这一l从.在运动前的膳食供给中要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量.最好是低分I的碳水化合物。

为了防止大量补糖引起胰岛素效应.激发一时性的低血_糖反应.要尽量避免在运动前90 min内补糖.补糖时间可以安排在运动前几分钟或2h以前。另外运动时要出汗.所以补充的糖类型以复合糖或低聚糖溶液为佳。为了保证吸收.糖浓度要低一些.以利几胃及时排空。蜂蜜饮料是运动前糖源最佳补充剂.它里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其氧化分解提供能源,某些氨基酸还是体内的调节因在运动中.氨基酸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同样运动对其代也有很大的影响.多年来.对运动与氨基酸关系己有很多研究.本文就运动对几种氨基酸代的影响.在运动性疲劳方而做一综述。

4.运动中氨基酸的分布与代谢

氨基酸代是山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组成.它以游离氨基酸总量计算.肌肉中氨基酸,片氨基酸代谢库的50%一80%.肝脏,氨基酸浓度不高.但更新速度快.对各氨基酸池中的氨基酸起运输和交换作用.其含量可保持在恒定水平。

氨基酸代谢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合成蛋白质.一种是分解代谢.氨基酸经过脱氨基.转氨基作用形成。一酮酸.再氧化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或转变成糖和脂肪或其他非必需氨基酸.脱去的氨基还可转运到肝脏经尿素循环生成尿素.或与谷氨酸形成谷氨酞胺.运送到肝或肾水解释放氨。

4.1运动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长期训练.无论是力量性还是耐力性.均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有训练者安静时.13种氨基酸水平高几普通人.力量组和耐力组分别有7种、6种显著性差异,急性运动中.血_清中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值显著升高.大强度运动后血_浆及红细胞内液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较运动前增高或显著升高「}l.不论是长期训练.还是一次性运动都会影响血_清中氨基酸的浓度.说明运动使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加强利用率增高.肥胖的主要成因是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失衡。摄入的能量大大超过消耗的能量.致使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大量堆积.尤其是脂肪组织的积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趋向几高能量的洋快餐.同时运动时间大大减少.形成了以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为主的中心型肥胖症为特征的现代文明病。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增加运动、改善营养结构和习惯是最健康有效的一种减肥方法。木文就运动和营养减肥的生理基础作一综述。

5.运动与减肥

运动.特别是系统的有氧运动是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的有效途径。同时运动还可以改变激素调节和影响肥胖基因的表达。

5.1运动对肥胖基因的影响

人们对调节体重和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己持续多年。1994年人类成功克隆出鼠的肥胖基因及人的同源基因.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人类防治肥胖拓宽了道路。研究证实仅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其基因产物是一种被称为 (瘦素)的蛋白质.它被认为是一个控制体重稳定和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在脂肪细胞内合成分泌入血.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物摄入、增加机体产热、最终起到减肥降月旨的作用。

运动不仅增加能量消耗.机体运动木身是一种应激活动.其神经一内分泌系统都产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与能量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水平在某种程度上都发生改变。运动时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活性提高.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浆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_浆胰岛素浓度降低。当运动强度达到50 -70%最大吸氧量时.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兴奋性明显提高.血_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也显著增加.机体一方而通过刺激p肾上腺素能受体提高激素敏感脂运动能力的强力手段。

运动能力的强力手段一般划分为5类.(营养学手段.}生理学手段.心理学手段.药理学手段;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其中营养学手段是当今广为推崇的一种强力手段.主要用促进肌肉组织增长.提高肌肉内能量供应J{加快肌肉中能量生成速度。实践证明:正确的运用营养学手段只会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正作用不会产生.钊作用。有人认为.科学的选材和训练.再加上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二个基木因素。不可否认.有效的训练是改善运动员运动能力最有力的措施.因为科学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加速能量的生成JI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运动员及他的教练员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营养手段增强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美石.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许豪文.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范荣辉.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 J].体育研究,1997, ( 3) 41.

[4]易学,浅析肌酸补充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研究‘1997, ( 3) : 32- 34.

[5]刘志皋.食品营养品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3篇

水球 科研状况 分析

1 前言

水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最初是人们游泳时在水中传掷足球的一种娱乐活动,故有“水上足球”之称,后逐渐形成两队之间的竞技水球运动,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水球项目是奥运会历史上最早的集体比赛项目之一。随着体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水球运动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水球球科研论文的刊载量、研究领域、论文合撰情况、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了解我国水球运动科研的整体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2005-2010年期间公开发表并且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2种期刊上有关水球运动的75篇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水球科研论文刊发量的分析

统计表明,2005-2010年在22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水球科研论文总共75篇,平均12.5篇/年。2005年发表的科研论文为10篇;2007年达到最高值19篇,占25.33%;从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降到了10篇,2010年下降到9篇,占12%;这6年来,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出现了升降升降的现象,但是,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3.2发表水球科研论文期刊量的分析

统计表明,随着水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刊发有关水球科研论文的期刊也在增加。由开始的一般性综合刊物到今天的多家一般性体育专业期刊与个别核心体育期刊共同刊载。值得一提的是体育类的核心期刊只有四种,从2005-2010年间刊载了11篇有关水球的科研论文,占总论文的14.67%,比例相对来说较小。虽然水球的研究分布在各种体育专业性刊物,但是水球科研论文数量还是比较少,6年间总共75篇,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水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3.3研究领域(范围)的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把水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七方面。6年来关于水球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关于水球运动的赛事分析方面,共28篇,占总数的37.33%;其次是关于生理生化、生物力学方面,共15篇,占总数的20%;再次是水球运动选材训练方面14篇,占18.67%。关于水球教学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区域,这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3.4论文作者人数及核心作者情况的分析

统计表明,从2005-2010年,共有146人次署名发表水球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其中独立作者37篇,占总数的49.34%;2-6名作者以上的有38篇,占总数的50.66%。由此可见,合作科研已经成为水球科研的主流,也是现代科研的发展方向。

根据美国著名科学史家普莱斯教授的理论,数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计算公式是:N=0.749(n1/2max)。统计表明,最多的一位是10篇,从而得出N=0.749(101/2)=0.749×3.162=2.368≈2,即发表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统计得出,核心作者数为8人,总共发表27篇文章,占论文总数的36%,这与普莱斯理论中所说的核心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应该为论文总数的5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说明水球运动科研核心作者人数还需增加,核心作者的论文数量有待提高。

3.5对科研基金项目的分析

基金项目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学科发展的导向。统计表明,2005-2010年共有8篇基金项目的,占论文总数的10.67%,其中部级6篇,占75%,其次是市级2篇,占25 %。总体来说比较教育科研的基金项目偏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金项目的数量。

4 结论

4.1 2005-2010年我国水球科研论文在22种期刊上共75篇,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出现了升降升降的现象,刊载量较小,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

4.2大多数科研论文内容侧重于赛事分析、生理生化和训练方面,对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区域。

4.3水球运动科研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但核心作者群还相当薄弱,核心作者的论文平均产出率急需提高,科研基金项目急需增加。

参考文献:

[1]赵歌,等.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学文献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类 核心期刊 田径 科研论文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25.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一2014年这4年期间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分布分析

4年期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发的有关田径论文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刊发田径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占总数的49.2%;其次是《体育学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各8篇,均占总数的6.78%;第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各6篇,均占总数5.08%。结果显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科技》是田径科研论文的主要科研力量,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篇和1篇,仅占1.7%和0.8%,说明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发表严重失衡,所以要注意期刊发文的平衡性。

(二)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情况分析

田径科研论文基金项目是衡量田径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也反映了田径科研水平被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基金项目类及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从表 2调查的论文统计可以看出,在四年期间的田径基金科研论文中,部级基金资助项目19篇;省市级管理课题11篇;院校级课题5篇。从总体来看,基金课题总文章数量为35篇,占四年来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35.4%,64.6%的田径科研论文需要作者自费研究发表费偏高给部分作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部分分文章为了省版面费而精简字数导致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完整性下降甚至改投其他体育刊物。另外,在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来源项目中,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总体比例较高,占基金总数的19.2%,但院校管理课题占总数比例偏低,只有5.1%,所以,在今后的田径科研论文基金投入上有待增加。

(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科研论文署名作者是论文信息的直接责任人,科研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署名作者的多少表现出来。了解田径核心期刊科研论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不仅有利于田径项目自身的建设,而且有利于田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与长远的发展。

(四)2011-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分析

1.田径科研论文研究的主题分布分析

如表5显示,对2011年-2014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运动训练占主要地位(69),依次是教学(16)、运动竞赛(18)、裁判器材(5)、人体科学(7)、心理(3)和其他主题(11)。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领域分别占58.5%、15.3%,共占田径论文总数的73.8%,而心理、裁判场地器材以及其他领域分别占2.54%、4.24%、9.32%。

2.田径运动训练领域分析

训练水平和训练方法对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竞技运动训练一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在不断的变化。如表6所示,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方面,在16种核心期刊上为118篇,占田径科研论文总数的83.9%,这些田径科研论文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了田径各个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 99篇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论文按研究的项目分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跨栏、铁饼、三级跳远、标枪、推铅球、撑杆跳高、竞走、全能、障碍跑、掷链球、马拉松、接力赛。从表6可以看出这四年间的田径科研论文,田赛(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撑杆跳高)论文总数为43篇,占运动训练论文的43.4%,而在径赛(短跑、中长跑、接力赛、跨栏跑、障碍跑、竞走、)方面的论文为54篇,其中竞走的研究论文最多16篇,占总数的16.2%,其次是中长跑13篇,占总数的13.1%,而全能方面的论文只有2篇,且少而不精。综上,核心期刊在各个项目的研究上存在不均衡性,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了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1)从以上数据可得知2012、2013、2014年较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

(2)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作者占总数的 74.6%,这也反映了在今后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拥有高学历的作者必然会成为我国田径科研的主力军。

(3)在田径运动各个专项相关研究内容却呈不均衡状态,影响了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我国的田径科研论文研究受到了国家体育局、部分省市级和院校的重视,但基金项目的数量还得要增加。

参考文献: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rough consults 117 tennis papers which in 1998-2008 year sports core journal publishes, the utiliz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the data method of average, to the pap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 and the quotation distribu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d: Research technique's synthesis utiliz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The research area is imbalanced; Quot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by periodical and monograph primarily.

关键词:网球科研现状

key word: Tennis Scientific researchPresent situation

一、研究目的

随着网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网球竞技运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针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对推动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998-2008年体育核心期刊中发表的117篇网球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十年来我国网球运动科研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网球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推动网球科研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

对1998~2008年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117篇有关网球的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科研方法运用的周期分布

体育科学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的结果,休育科研方法是人们认识休育的手段[1]。统计结果显示,1)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呈现周期变化(表1)。通过对3个周期所运用研究方法总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知,从前两个周期的对比来看,各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变化幅度不明显,而从第三周期开始,每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都明显增加,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繁荣时期的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更多的运用新式的研究方法,大胆创新,使我国网球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而观察、访谈、实验、比较、测量等研究方法在网球科研中运用相对较少。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在网球科研中的运用相对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式仪器和设备的问世,科研工作者们开始逐步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测量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3.2科研领域分布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网球科研涉及内容广泛,并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不断拓展的趋势。但是,研究领域呈现不均衡性(表2)。统计发现,运动训练学方面的论文最多,有60篇,占论文总数的51.3%,主要研究网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等,表明网球运动训练是我国网球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方面论文16篇,占论文总数的13.7%,主要针对高校、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的研究;社会学方面的论文12篇,占论文总数的10.3%,主要研究网球文化和网球职业化,表明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注重对影响网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学因素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论文6篇,占论文总数的5.1%,着重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前后的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它是检验运动训练质量和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的重要指标;运动心理学、短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软网、场地与器材、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共有23篇,占论文总数的19.7%。说明网球科学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由于对上述内容研究较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我国在网球运动员的选材、裁判员、教练员的培养、比赛场地以及网球运动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滞后于网球运动的发展,阻碍了职业网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网球科研论文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但研究内容不均衡,而且还存在重复研究现象。

4.1.2体育类引文主要源于期刊和专著,二者数量之和为581条,占总引文量的86.3%,然而其它引文来源仅占13.7%。

4.2建议

4.2.1加大对网球科研的关注与投入,鼓励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

4.2.2加强网球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从而使网球科研整体水平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一飞,张新民.对体育科研方法总体特征的探讨[J]. 浙江体育科学,1997, 19(2):28~31

[2] 马樟生,朱国华.对我国1994~2000年中文体育类部分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0~33

[3] 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40~43

[4]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30~833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 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7篇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体育专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存在重视不够,偏重于纯理论,教师执教能力一般等问题,而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由于对数据测量、统计分析、实验设计有严格要求。因此要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有必要在“体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上下工夫。第一,需要重视“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适当增加这门课程的学时数,对于教学内容要严格精选,结合体育实践,与学生毕业论文涉及的问题及体育科研经常碰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教学。例如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经常涉及实验法,任教教师有必要在研究方法中着重讲授实验法的应用特点,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数据统计分析的常用软件处理方法。理论不必太高,可以把往届毕业生范文及中国期刊网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案例进行教学,结合实践教会学生如何选题,如何使用实验法,数据如何分析等。学生只有学会这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毕业选题才可能考虑自然科学类选题。第二,科研方法任教教师自身需经常进修学习,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能深入掌握各类体育科研方法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避免偏科,不能仅仅按照自身研究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全面、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要与各类毕业论文特点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体育科研选题途径,常用的文献法如何获取资料及分析,问卷的设计及调查方法的使用,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涉及方法等。第三,其它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定期给学生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中重点介绍自身科研方法的使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课程理论教师尤其要深入掌握自身科研方向的各类方法,给学生介绍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如何撰写,同时实验课教师及实验专职人员也可以定期通过讲座介绍实验室仪器的特点,与“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师一起把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功能,涉及实验研究的领域给学生介绍清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完成毕业论文。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论文 sci 研究方向分类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3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05-0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sci收录期刊中,虽然我国体育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多,但是在我国的体育科研领域中,对sci收录论文的应用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1]。本文旨在从体育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角度,具体对sci收录的我国体育科学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我国体育科研人员选定申报课题题目以及向sci所收录的体育期刊投稿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二、sci基本概况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而德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简称isd)在美国费城创办。

三、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很多学者在图书管理学、情报学和体育统计学等宏观角度,对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sci收录的体育科学类期刊的文献进行评价。研究中发现,由于学者们的专业限制,只能对文献的研究内容从宏观角度进行统计(文献计量法等)分析,并没有凸显出体育健康学科的独特性,其选用的评价指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说明发表者的科研实力,但是sci具有体育科研评价的局限性并不能站在体育自然科学科研者的角度去深入探讨内容的研究方向,只能作为导航进行运用,sci分析并不能在实际科研方向上起到帮助。所以本研究中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出2008-2012年10月26日865篇sci收录的文章,从研究内容深层次的统计和分析。

四、数据来源及方法

本研究数据检索时间为2012年10月26日,数据库关闭时间为2012年11月1日,数据主要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数据收集方法为:登入“web of science”检索页面,进入高级检索页面,在输入框内输入检索式“ad=peoples r china”,进入下一页面,在左下角 “jcr”“类别”内选择“sport sceience”,点击“精炼”进行检索,在下一页面把时间定为“2008---2012年”,最终获取本研究需要的865篇文献。收录文献作者地域为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收录文献作者是我国第一作者和他国第一作者且我国为参与者的两类合著文献。

五、数据分析

1、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研究方向的统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到的期刊由刊名决定研究方向,另一种是通过ist提供的分类决定研究方向。本文通过人工查阅每篇文献的摘要对论文进行分类。按照研究对象首先分为三大类:特殊人群类,竞技训练类、大众健康类。竞技训练类通过服务竞技体育的手段再分成为竞技体育技术理论类、竞技体育科研理论类和竞技体育心理、行为类。大众健康类按照干预健康的手段分为运动干预健康类、物理康复、健康理论类、临床手术治疗类。由于健康理论类和运动干预健康内容较杂、篇数较多且是体育自然科研工作人员关注的方向,因此还需进行分类,健康理论类再分为解剖生物力学类、生理生化类、保健营养类。运动干预健康类分为运动干预疾病类、调查身体活动情况类、运动指标分析类、大众健康心理行为类。值得指出的是,在运动干预疾病的分类当中,又按照疾病发病部位和病理,系统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类、慢性疾病类、运动系统疾病类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类。

2、利用分类方法,对检索得到865篇论文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通过人工查看每篇论文摘要的过程不难发现,不少是某一作者带领团队在某一年里连续发表多篇论文,亦或连续几年某一作者在运功干预疾病康复领域发表多篇论文。而近五年里,大众健康类和竞技体育类分别占总论文量的82.31%和15.49%。(剩下的2.2 %为航天员在特殊环境下的研究),说明目前中国人发表到sci收录的体育科学期刊

研究重点仍在大众健康类,但竞技体育类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健康类在总论文量中比例较大,原因在于涉猎内容较为广泛,因此研究下级分类很有必要。在下级分类当中,运动干预健康类、健康理论类、临床手术治疗类、物理康复分别占总论文量的39.88%、23.70%、11.91%、6.82%。健康理论类是围绕着在没有运动手段干预的情况下体育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学科所属的研究方向:生理生化、解剖生物力学、保健营养指标。在健康理论类中,大部分围绕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如:基因表达,信号通路,步态分析等,但随着中国养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科学”也逐渐融入到体育自然科学研究中,如中医理论在营养保健类占到8.3%。在临床手术治疗和物理康复两大类中,临床手术治疗类多属于临床外科手术和运动损伤的治疗(如关节镜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等研究问题,物理康复类则是运用各种物理手段来达到患者恢复的目的。通过查阅论文摘要发现,这两类研究方向在利用计算机等高新仪器达到研究目的的文章数量越来越多,这可能给我们的启示是该两类研究方向中,高精深仍是研究的趋势。

因为大众健康类的下级分类中,运动干预健康所占的比例较大、涉及内容较广,所以继续对运动干预健康分类是无可厚非的。大众健康类的下级四种分类所占比例来看,运动干预疾病类、运动指标分析类、调查身体活动情况类和大众健康心理、行为类分别占运动干预健康类的35.94%、22.90%、19.42%、21.74%。这说明我国体育自然科研人员在运动干预健康这一领域,对运动干预和治疗疾病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而在香港等地区,不仅注重实验性论文的发表,而且注重调查香港各种人群(大样本)的体力活动。

六、结论

即便我国推行“举国体育”,但研究方向上仍以大众健康领域为主,科学指导大众健身以及通过运动干预疾病的过程居多。目前我国体育自然科研人员发表到sci收录的体育期刊和美国等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分析近五年的研究方向发现,我国目前发表到sci收录的875篇论文还是基本涵盖世界体育自然科学所有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宁,陈如好.关于sci收录与评价学科期刊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24.

[2] 卢石, 刘文娟,王会寨.sci体育期刊评价指标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3] 刘文娟,卢石,王会寨.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37-39.

[4] 王会寨,卢石,刘文娟.sci与体育科研研究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

[5] 张业安,冉强辉,王磊.sci收录体育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报 2012,46(6).

[6] 高奎亭,孙庆祝,刘红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化探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139-封三.

[7] 李元.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2):78-84.

作者简介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选材;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一、前言

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运动竞赛领域,科技发展使得体育强国之间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训练条件的差异逐渐缩小,当外部的物质条件已不再是某国运动成绩得以提高的独特条件时,科学选材作为当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的重要作用就凸现出来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运动强国,都将选材工作作为科研的重点,对选材的研究也日趋成熟。我国对选材的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许多项目已有了自己的科学选材体系。笔者拟通过对近30年来发表的排球选材论文从论文的数量,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这一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方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国排球运动员选材论文,对其研究和分析,了解目前排球选材领域的科研方法及其现状,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分类分析。

2.研究方法①献资料法对1981-2009年发表于各类体育专业期刊上排球选材方面的文章进行查阅和检索,共查到相关论文46篇,通过河南大学图书馆,查找有关排球运动选材的书籍和资料,阅读相关论文,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②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分类和常规统计处理。③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结果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①基本情况a:科研论文刊发量分析据统计1981-2009年间在中国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排球选材科研论文共46年篇,分布比较平均。前19年的量是21篇,后10年是25篇,发表最多的是82年6篇,其次是08年5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但数量远远低于排球教学、基础理论、训练等领域的文章。b:科研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发表的文章中最常用的有5大类近20种研究方法,一篇论文种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种类最多可达6种,最少的1种。排球科研的方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使用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测量法,访问法,计算机法的论文越来越多,使得排球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逐步在向科学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②:排球选材科研论文的内容分析a:综合方面

在检测到的排球选材论文中,从综合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28篇。排球运动员选材综合因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等。

在身体形态方面,张二平认为身体形态包括身高和体型两部分,身体形态的特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较大,在挑选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应重视形态结构的测试,在选拔高度的前提下,一体格匀称、协调轻健的体型为好,排球比赛中,身高与弹跳力相结合的高度优势往往与比赛成绩成正比,而且扣拦这一网上争夺的优势必须以相当的身高作为基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要选身材相同年龄较高、体型匀称、四肢要长、尤其是小腿要长,手掌宽厚、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跟腱清晰、足弓较高、肌肉线条清楚,臀部小,踝关节围度较小,这样的运动员潜力较大。秦风冰等学者认为身体匀称,平静呼吸时胸围、坐高、下肢长、小腿长、大小腿围、踝围等项,经测试所得数据与同龄人的正常值相比异常者予人选;足弓较高、肌肉细长,线条明显、两臂伸展后,接近或超过身高者均宜人选。徐京等人认为:排球运动员选材对身高、上下肢相对长度、跟腱长度及足弓高度等更为重要,肢体长度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出骨骼系统生长发育的情况,而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肢

在身体素质方面,李为敏认为身体素质包括弹跳力、速度、灵敏反应和协调性。排球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是非常好重要的,它是排球运动员占有空中优势的重要因素,并可弥补身高的不足。排球运动员需要有很好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全身各部分协同一致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何洋在《青少年沙滩排球运动员指标与方法的研究》中指出力量素质全面发展,弹跳力突出;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是适应快速运动着的人和球所必须的素质;以速度和力量素质为基础的灵敏性和协调力,是围绕着准确处理人与球的正确关系而发挥的。

在身体机能方面,0型血的人较适合当主攻手,因为0型血的人具有力量体质和富有弹性的特征,尤其是弹跳力较为突出,连续跳跃能力强,力量素质好,爆发力优异,精神专注,思维集中,对时机把握能力强于常人,故扣球是0型血人的特长。B型血的人比较适合当二传手,因为该血型的人好胜心强,对事物专注,适应能力强,艺术创造能力突出,从体质上看动作灵活,气质上看干脆、果断,性格上对人亲切、坦率、随和,态度明朗、安详、沉着,在场上能审时度势,能控制各种情绪和困难局面,能巧妙进行艺术性指挥,这些均与二传手应具备的条件一致。

b:心理学方面

单从心理学对排球运动员选材进行研究的文章共计3篇。研究得出运动员神经类型的分布特点与运动专项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运动专项性。笔者研究得出活泼型、安静型、兴奋性这三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排球运动特点所需要的。在当前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不同位置运动员有一定的神经类型分布特点;主攻队员神经类型以活泼型为最佳;男副攻队员以活泼型更适宜,女副攻队员以安静型为佳。由以上可知,心理学因素逐渐成为排球选材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三、小结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10篇

作为部级高校体育科研最高学术平台,大运会科报会受到了全国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据统计,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5月止,共征集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总计3086篇。三千多篇论文的研究主题,涉及了学校体育、体育理论、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体育史等21个学科。

为了保证论文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大运会组委会专门成立了科报会论文评审委员会,分两个阶段,即网络匿名评审和会议匿名评审,对论文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过学术委员会审核,科报会共评选出论文902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分会报告论文61篇,获得二等奖的墙报交流论文239篇,获得三等奖的书面交流论文602篇。入选论文占报送论文总数的29.2%。

对本届科报会进行认真分析发现,高校体育科研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以往科报会相比较,特别是将科研与当前高校体育实际结合起来分析,本届大运会科报会出现的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

一、本届科报会的主要进展

与以往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在论文数量、研究队伍和论文选题角度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

从数量上看,由于大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报送满额论文(150篇)的省、区、市超过历届,有12个省级单位报满了150篇,比上届增加2个省;西部地区报送情况比往届有明显改善,西部(含西南部)12个省市区(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内蒙、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新疆、)报送论文的数量比上届有显著的提高。

事实上,本次大会投稿论文数量要远超3086篇,因为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重庆等地,由于有名额限制,上报的150篇论文是经过初审后择优报送的。

从研究队伍看,按照第一作者的年龄进行分类,入选论文的作者年龄分布情况是:年龄小于或等于40岁的青年教师539名,接近所有入选论文作者总数的60%。并且,青年教师中,大部分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研究队伍年轻化,显示高校体育科研进步和繁荣的未来。

与上届科报会相比较,本届科报会的论文,选题的视野有所拓展。近五年来比较沉寂的或很少涉及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变迁背景下的国民体育、社会分层与体育公平、体育慈善行为、体育伤害法律归责、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体育、体育“云技术”应用等,论文上报量比上届有明显增加。对这些领域问题的透彻研究,要依托新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从本届科报会征集的论文看,除了以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21个传统学科外,许多论文运用的学科理论比以往更加丰富、更加广泛,有的论文还以学科综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二、本届科报会存在的典型问题

1.学术浮躁之气明显,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届科报会论文征集总数尽管超过历届,但是,其中大部分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集中表现在学术浮躁倾向和研究能力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是低水平重复研究多,这本来可以避免,但事实上,本届科报会上,这类论文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其次,在论文规范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会议评审发现,本次科报会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庞大内容不足——“大而空”;题目与内容不符——“文不对题”;研究深度不够——“蜻蜓点水”;方法无创新——“陈旧单一”;论文格式不规范——“五花八门”。

另外,综合分析看出,许多论文在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择的适当性、论证分析的严密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2.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防止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发生,本届科报会专门建设了网络评审平台进行匿名网络评审,从“评审端”杜绝不良学风问题的发生。

在“论文端”,也采取了有力措施。本届科报会对初步人选的论文进行了、查伪。1890篇论文中,共查出文章重复率超过25%的论文690篇,数量之多,超出预见。

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发现,有的论文,存在大量的重合文本且不加任何注明,有的甚至连原文的“链接”也一并照搬。还有的论文,存在明显漏洞和不规范,如有的论文,研究方法中列出了实验法,但研究实施中,对研究对象、施加因素、实验指标测试、条件控制等都未加以说明,就得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数据。

这些情况,绝不单纯是科研能力问题,而是学风问题。

3.研究选题明显脱离高校体育实际,脱离大学生实际,需要积极引导

分析入选论文的研究主题,不难发现,高校科研,存在明显的脱离高校体育实际,回避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生活等焦点、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届科报会,涌现一批“回顾、反思”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百年高校”为研究对象,总结、探索中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经验和道路,这当然是需要肯定的,但是,本届科报会,对于中国当前高校体育的困惑,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的高校质量问题,却很少有研究,有少量的研究,也是一般的理论探索。

本届科报会选题指南中专门设定了“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引导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理论的探索。本届科报会共征集这类论文156篇,数量不少,但是,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探索,还是微观的理念论证,都有所欠缺,许多研究是引进一个国外的“某某理论”、“某某效应”来考察中国体育的现象,距离所期待的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理论创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问题,是高校体育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和挑战,这本应该是高校体育科研最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总体上,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大部分论文还停留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般性描述,对体质健康常规调研的数据分析、比较,和对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笼统的分析探讨,缺乏实实在在的健康管理研究和政策、行为干预研究。

高校校园体育,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本届科报会中,有关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占少数的大学生运动员群体,服务于“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更多的研究关注的是优秀运动员的选拔、训练与培养,关注高端体育赛事的组织、裁判和管理。

有关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本届科报会,这一类论文,科学规范、设计严谨、技术应用先进,从基础研究层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国内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但是,从选题情况看,更多是动物研究,对“大鼠”的研究远远多于对人体的研究,并且,这类研究大部分设计为“极致”的运动状态,而非“常态”。显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不能为高校体育的现实直接服务。

有关体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广泛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以体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领域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体育管理类的研究,偏重于体育的法律和政策研究;体育经济类论文,大部分从体育经济价值和体育投资及其经济收益的角度,研究了体育产权问题、体育产业问题和体育投资问题,还有部分论文的研究涉及了体育消费问题。这类论文,明显地缺乏对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

有关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论文,更多地是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背景,主要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体育的多个领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进行了研究。有的论文,从不同侧面,如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地方旅游资源挖掘、体育俱乐部设置等角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预测了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和将面临的困难。这部分论文,缺失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社会体育生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等研究,远离高校体育的教育现实。

三、对科报会典型问题的分析

1.不能妥善处理好学术功利化和学术自觉的关系

从2001年第六届大运会开始,科报会评审结果被列入各代表团团体总成绩,并在运动会闭幕式上宣布并颁奖,这种做法已历三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是制度创新。这种形式,借助行政的力量,可引起对学校体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事实上,部分省市、院校已经将推进高校体育科研纳入行政管理工作,在激励手段上,将“科报会论文获奖”与“运动会竞赛拿牌”同等对待。有的省规定,将大运会论文获奖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这大大鼓舞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观了高校体育科研的局面。

但是,科研毕竟是自觉的行为,是思想自由的表现,从严格意义上讲,科研不应该承担过度的外部压力,也不应该受行政的干预。本届科报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低水平、不规范论文,也许就是源自对本来不必要的行政压力和功利的考量。

2.不能处理好为现实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关系

高校人才汇聚,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摇篮,因此,高校服务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策源地、动力源,本来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但是,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无视身边的现实,无视学生的需求,一味追求研究的“新意”“出奇”或者所谓的“精深”,其实是一种“学术讨巧”,也是功利化的一种表现,是“为学术而学术”,更是逃避教师责任的做法,远离了学术“求真”的宗旨。

上一篇:校园篮球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学篮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