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0:21:25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电力企业;培训

作者简介:孙莹(1980-),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3-02

团体心理辅导最早源于1907年美国衣阿华州山德瑞比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开办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团体辅导活动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习的适应、人际交往、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1]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学的帮助和指导,将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整合为一个有机体的培训模式,为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促进企业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提供有效的思路。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电力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情况

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教育、治疗机构尝试开展。在企业培训中,团体心理辅导多应用于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场所有关的问题。[2]2001年,联想集团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也及时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电力企业培训与开发以来,为适应电力企业的文化背景和体制、机制,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在电力企业培训的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殊性。

1.电力员工岗位的复杂性

电力企业员工分为不同岗位,如:客服、送变电人员、用电检查人员、线路维修人员、电力设备安装人员、抄收人员、管理人员等。电力员工岗位的复杂性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需求,不同员工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因此辅导对象的选择来源有限制。

2.电力行业的安全性

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高可靠性行业,对安全生产有极高要求。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就会极大地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安定。保障各种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电力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3]特别是线路维修人员、电力设备安装人员等员工直接和电器设备接触,长期处于紧张、高强度、高责任的工作环境。因此,电力企业员工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同于其他行业。

3.电力员工内在学习动力不强

电力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家的基础产业,目前市场竞争小,员工的竞争意识也相对较弱。部分电力企业员工年龄差距大,有些地方的电力企业中40岁以上的员工接近50%。电力员工的竞争意识、学历层次、年龄、专业等因素导致员工的内在学习动力不强,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

二、电力员工培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员工培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为确保培训效果,应进行充分计划和严密组织,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启动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两个工作:第一,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员工对心理学知识了解还很肤浅,亲身经历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更是少数。在开展活动前,需要对参与单位与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企业内部报刊、宣传栏、海报、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鼓励员工遇到心理问题感到困扰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增强参与单位的理解和全面支持,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成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参与培训的企业主要领导和团体领导者组成。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计划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三个工作:首先是进行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有专业人员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供参与单位员工的心理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确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相关主题。第二,选调辅导对象。根据活动相关主题,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辅导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享态度和情感。比如,根据“怎样减轻生活学习压力”,辅导对象可以从用电检查人员、客服、管理人员等多个岗位进行选调。第三,确定主题。辅导对象确定后,领导小组根据学员的需求调研,对问题进行比较和筛选,确定活动主题。比如,经过需求调研,“压力管理”、“挫折应对”这两个主题就可以细化为“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压力管理”、“电力事故的挫折应对”等具体问题。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施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三个工作:首先是组建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一般由6-15人组成。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技能或经验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第二,领导小组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团体活动的小组数、次数、时间、地点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第三,付诸行动。按照设计完整的团体单元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活动内容,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比如:以“电力员工的情绪管理与调适”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来逐步展开实施,祥见表1。

表1 “电力员工的情绪管理与调适”团体单元活动方案

单元名称 达成目标 活动内容

1.有缘相识 1.团体成员相互认识,初步了解,建立信任和关爱

2.澄清团体辅导目标

3.制定团体契约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 1.热身游戏:相识接龙

2.相识游戏:滚雪球——认知你我他

3.澄清团体辅导目标

4.讨论制定团体契约

5.布置作业:我的生活压力问题

2.减轻生活压力 1.增强团体成员的凝聚力、关爱和信任度

2.针对团体成员的生活压力问题,团体成员分享对问题的认知和经验

3.指导者点评,达到澄清问题的目的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 1.热身游戏:抓与逃

2.秘密大会串:生活压力问题

3.头脑风暴法:怎样减轻生活压力

4.指导者点评

5.布置作业:我的情绪困扰问题

3.走出情绪困扰 1.进一步增强团体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度、凝聚力

2.针对团日成员的情绪困扰问题,认识压力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3.寻求科学方法——合理情绪理论

4.指导者点评,达到澄清问题的目的

5.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 1.热身游戏:同舟共济

2.讨论:生活压力中带来哪些情绪困扰与冲突?如何排解?

3.角色扮演:《狐狸与葡萄》伊索寓言

4.交流和分享

5.布置作业:如何应对挫折

4.共同成长 1.电力事故和情绪关系

2.应对紧急事件和电力事故的情绪调适

3.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意志力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 1.热身游戏:打开千千结

2.讨论:电力事故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3.观看电力事故教育片并分享收获

4.布置作业:回顾总结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

5.面向未来 1.让成员回顾总结分享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引导成员将其所获进一步指导生活和工作

3.建立团体成员联系制度,形成长久的支持系统 1.热身游戏:拔河比赛

2.交流和分享:团体辅导的收获及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3.建立团体成员通讯录,推选联络召集人

4.祝福与道别

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估阶段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企业客观环境的需要

1、企业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中志

企业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

2、同一批入职员工大多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成长困扰和生活工作压力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员工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

3、现在“90后”员工是大多数企业的生力军,他们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辅中,团体可以让员工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同事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需要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企业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员工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员工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新进公司的员工,通过调查筛选出新员工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将员工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部门为单位,根据各部门员工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根源,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组,就班组员工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企业员工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员工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更是各企业一线员工的需要

众所周知,地铁是面向社会的服务性行业,地铁司机更是地铁生产运营的核心岗位。地铁能否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营离不开地铁司机的标准化作业;地铁列车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处理恢复运营离不开地铁司机高超的业务技能;遇到事故时能否保证列车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离不开地铁司机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例如地铁司机这种在企业中的关键性岗位,如果在岗员工没有健康的心理,那么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因司机弃全车乘客于不顾的悲剧将会重演,2013年西班牙列车因司机驾驶超速脱轨而酿成的惨剧将会重现。

自2014年4月份以来,为舒缓员工工作压力,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乘务中心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公司工会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让参与者学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建立协作信任的关系,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乘务中心共计组织员工463人,分11个场次参加团体心理辅导,体现出公司和中心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对安全运营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意义,就是对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舒缓心理压力,减轻精神负担。对自身和他人认知与认同,只有了解自己与他人,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与帮助他人。

由于参与者都是电客车司机,这个特殊的职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沉着冷静,遇事处变不惊;胆大心细,排故井然有序,这是每位电客车司机需要练就的“内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态更是保证安全平稳运营的前提,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提升。所以学会如何缓解各类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南京市脑科医院专家的引导下,通过大风吹、光谱测量、A-Z减压26式等活动为参与者营造了良好的减压氛围。特别是分组讨论这个环节,参与者彼此捧出真情,分享心里话,同时也学会了互相欣赏、赞扬、关爱、信任与体谅。

活动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员工参与过程之后身心的变化。因此讨论分享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专家和参与者一起讨论,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这份工作的?在工作中你获得了什么?在工作中你有什么烦恼和压力?你是通过什么途径释放压力的?

针对这些问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学会了有效应对压力与负面情绪的方法,学会了系统的减压与释放的技巧,消释无谓的紧张,从而轻松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心理辅导达到了较好效果,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业务知识更加积极

能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随着问题的增加,员工在掌握岗位新知识、新技能等问题上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为了增加业务知识,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在正线运营过程总遇到的问题能及时的总结,并和大家分享,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2、作业更加严谨认真

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或者听说的事故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心里辅导培训之后,员工作业更加标准,不再流于形式,他们深深的领悟到,自己的任务就是安全,舒适,快捷的将乘客送到目的地。

3、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未来。司机是先锋部队,自从心里辅导培训之后,他们早班不再匆匆忙忙,以至于丢三落四。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

四、结语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我校自199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经过大量的测试统计、对比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神经类型测试结果看,我校学生易扰型突出,情绪起伏大,心态稳定性差;从人格特点来看,我校学生常表现出倔强、任性、缺乏同情心及焦虑、烦躁等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

我校曾对学生进行多项心理测试,建立了心理档案,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进行过集体咨询,并聘请专家给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问题是多数学生都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一两名专家、心理教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设置班级心理辅导员的尝试。

二、辅导员队伍的组建和工作的开展

(一)辅导员队伍的组建

1999年9月我校心理辅导员队伍正式组建起来。

心理辅导员的选择条件:从任课教师中选择责任心强、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与学生关系融洽的女教师。

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职责: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咨询的技巧,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并积极参与心理方面的科研工作等。

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心理咨询室、测试软件、辅导室、资料室等硬件设置。

(二)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1.深入学生生活,沟通情感

班级心理辅导员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观察了解每个学生,还深入到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中。她们和学生打球、下棋、聊天;给学生缝衣服、洗被褥;和学生一起春游、秋游;与家长沟通等等。辅导员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大量参加他们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接近了,一颗颗封闭的心扉打开了。学生能和老师像朋友一样交流,迫切愿意和老师沟通。

2.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心理辅导员的任务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找到辅导员的位置、扮演好辅导员的角色非常重要。

(1)心理辅导员不是副班主任

刚开始有的辅导员找不准自己的定位,热情很高,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如出操时抢着替班主任整队,帮班主任值班、上晚自习等等。班主任感到莫名其妙,学生也将辅导员当成了副班主任,告状的多,说心里话的少。辅导员工作很被动。在研讨中大家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要深入,但决不是副班主任。辅导员是协助班主任细心体察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通过调整,心理辅导员批准了位置,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默契的合作关系。

(2)辅导员的爱不是单纯的母爱

由于许多学生都是来自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女辅导员们工作热情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过多的生活照顾,过多的同情,于是有的同学就开始撒娇了。孩子在母亲面前撒娇往往会调皮,学生在辅导员面前撒娇也会不听话、捣乱、甚至恶作剧,影响辅导员的课堂教学纪律,给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带来障碍。研讨中辅导员们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理性的尊重、信任、平等和关爱,于是逐渐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一段时间后情况有了好转。

(3)摆正既是任课教师又是辅导员的身份

心理辅导员首先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是教师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教师们认识到,在课堂上对学生应严格要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和学生以辅导员身份相处时,要平等、真诚,通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达到应有效果。

3.经常、持续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工读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较为复杂,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需要持续、经常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员每天都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具备了完成这项工作的条件。

学生沈某父母离异,母亲对父亲评价很低,并认为该生身上有父亲的影子,对该生表示嫌弃,造成该生自信心的丧失,不能抬起头做人,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甚至侮辱。沈某想用钱财获取他在班级中的地位,但事与愿违,更被人看不起。面对这样一个同学,辅导员非常关心他,几乎每天都要询问他的心理感受,帮他树立信心、抬头做人,甚至从举止方面进行指导,让他表现出男子汉风度。经过数月的辅导,该生不但有了自信心,还能保护自己、表现自己。在元旦晚会上,他的朗诵、唱歌、乐器演奏等多方面才华的展示,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他。

4.发挥群体作用,营造“关爱的心理氛围”

对于心理上有较严重障碍的学生,需要所有教师和同学的“关爱”,需要及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我校学生小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闭症的倾向。一次他躲在储藏室的角落里看着老师和同学们到处寻找他,就这样躲了四个小时。问及原因,他只是说不想和大家在一起。从此,班主任、辅导员、全体同学都非常关注他,在他周围形成了关爱的氛围。毕业离校时,小明已经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了。

5.在大量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班的辅导员组织班会、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书法比赛、英语百词竞赛、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启迪了智慧,锻炼了意志品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这些过着半军事化生活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活泼、好动,虽然受过挫折,但有热情,有正义感。辅导员曾老师给同学们编排了舞蹈《军训场上》、《迎回归》、《火的旋律》,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他们奋发向上,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火,唤起他们心底的热情。在排练中,不放过学生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和点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在演出中,同学们找回了自我,增强了自信,有了成功的经验。

6.经常性地做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

家长健康的心态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家长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理智地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我校学生家长大部分因种种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重重,对自己的孩子不能客观地对待,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心理辅导员根据测试分析结果、谈话了解的情况、观察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能对自己的

孩子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避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或过低评价。同时,针对个性比较突出的家长,辅导员们热忱地及时给予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高心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关键性环节

我校的心理辅导员,大部分是任课教师,她们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但距离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还有相当的差距。许多教师在工作开始时,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于是学校从如下三个方面来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一)强化理论知识学习

做心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为解决这一不足,科研室规定了一些教师必读书目,学校专门订购了数十种报纸、杂志,并聘请心理学教授经常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同时派心理辅导员参加区心理咨询培训班的学习。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二)通过“会诊”提高工作能力

经常性的工作交流和典型个案等的“会诊”,对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每周一辅导员会上,教师们就自己一周内工作中的收获、体会或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研讨会的内容有:怎样与学生谈话;怎样使学生尊重你;怎样避免单纯同情、单纯母爱式的教育;怎样和班主任协调工作;怎样与家长沟通;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你准备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怎样的自我等等。我们将各班“特别关爱生”作为典型案例,从其成长轨迹、家庭环境、父母性格、学生本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共同寻找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研讨和分析会诊是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和提高过程,辅导员在分析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接受教授们的指导,更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必要的管理与考核保证了辅导员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充分肯定和保护心理辅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管理与考核,以保证心理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的反映。

2.听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对辅导员工作的意见,并进行评定。

3.辅导员每天与学生谈话不少于半小时,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中。工作笔记、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学习笔记也是检查和评定的内容。

4.每周研讨活动的出勤情况。每周活动要求辅导员必须参加,因故缺席,要进行补课。

5.学期和学年的工作体会、经验及经验论文。

较为规范的管理保证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以前全校只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学生也很少主动去心理咨询室。现在各班都有心理辅导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辅导员也可以定期找每一位同学做工作。每班20人左右,同学们有一种辅导员时刻在身边的感觉,增强了工作的密度和力度。

2.密切了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员工自身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日常人际关系的构建,降低生活幸福感。目前我国心理辅导专业人员非常有限,工作方式以个别辅导为主,而且很多人对于心理辅导存在偏见,导致了两方面问题的发生:一是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供不应求;而是员工虽有心理辅导方面的需求但不会主动求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团体辅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团体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更多的员工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心理援助的需要。

广州市协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12月承接了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西区员工楼企业员工家庭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协助员工掌握正_减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组理念

(一) 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人的内心冲突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二) 行为疗法

人类在应对某一事件时都有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的自动化的,平时很难识别和改变。面对压力,我们也有同样的应对模式。通过学习和训练,既可以消除原有的错误应对行为,也可以习得和强化正确的应对行为,掌握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有效而科学地缓解压力。

三、小组过程

第一节:你好朋友!

(一)目标:1.组员相互认识;2.了解小组内容及目标;3.订立小组契约并牢记。

(二)小组实施过程:

本节小组是小组成员的第一次会面,是小组建立初期阶段。小组首先以破冰游戏“串名字”、“不管三七二十一”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认识。接着社会工作者介绍小组的内容及目标,让组员明确小组的内容及目标,引导组员订立了小组契约,加强小组间的规范。

为了更好地了解组员的压力现状,社工引导组员完成压力测试表,初步掌握组员的压力情况,同时也让组员意识自己的压力。最后,社工与组员约定下节小组时间,预告下节小组内容,并结束本节小组。

第二节:“压力”我们来啦!

(一)目标:1.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感;2.认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压力,体验压力产生的原因。

(二)小组实施过程

社工通过“信任之旅”的游戏,进一步加强组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巩固组员关系。接着,社工通过“秘密大会串”环节,让组员交流工作压力,认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压力,鼓励组员正面面对压力情况。社工通过PPT讲解压力的来源,让组员深入了解压力,正视压力。最后组员分享本节小组的感受,在分享感受中,社工运用自我披露、鼓励、澄清等技巧引导组员分享情感。

第三节:正念与发呆巧释压

(一)目标:1.了解正念疗法和“发呆周末”对减压的作用;2.运用正念疗法和发呆释放压力。

(二)小组实施过程

社工介绍正念疗法和“发呆周末”减压的基本知识,然后引用例子带领组员亲身体验如何减压,组员跟随着社会工作者的引导语,从眼看、手触、鼻闻、舌触到吞咽、感知,由浅到深,体验正念减压的真谛。接着,社工讲解发呆活动的要求,有组员分享到“偶尔发呆放空自己,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第四节:萍聚,幸福的别离

(一)目标:1.总结小组,处理组员离别情绪;2.鼓励组员,有信心地应对生活工作压力。

(二)小组实施过程

在最后一节小组里,社工通过ppt播放的形式,让组员回顾前几节内容,让组员感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引导表达离别情绪,鼓励组员在小组结束后还能建立联系。接着,社工引用压力测试表比较组员参与小组前后压力的变化,评估组员处理压力的能力。最后,社工总结回顾小组组员取得的成就,鼓励组员分享收获。

四、专业反思

(一)社会工作与心理学专业手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社会工作行为治疗、小组带领技巧专业手法及心理学正念疗法、“发呆周末”、芳香疗法、冥想训练专业手法,两者相互配合,为小组的开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

(二)需求了解充分,小组动力较强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11-0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重要的转型期,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对未来的迷惘无疑会使转型期的大学生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当学习、生活、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的化解时,就容易日积月累形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适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内心的种种疑惑,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各方面条件不健全。虽然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设置有心理辅导中心,并且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有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有的高校虽然已经设有心理辅导中心,但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而是由一些任课教师充当心理辅导老师。这些老师除了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外,平日工作繁忙,无法在心理咨询室坐班。即使对于一些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的高校,由于大学里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各种心理困扰而需要咨询辅导的学生也很多,想得到一个咨询的机会往往要提前预约并等待较长的时间,导致许多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心理辅导时间。因此,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许多工作落到高校辅导员的身上。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隐晦性。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可他们与外界的有各种各样的接触,随着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认识的增加及深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常常会让他们苦恼,加上在学校里学习的压力、交际中的种种问题及情感上的一些纠葛、就业的压力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此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呈现出隐晦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比如失恋、家庭贫困、自身身体的一些疾病等,具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让外人知道细节。目前,高校有限的心理辅导教师难以详尽地去了解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更做不到事后的跟踪,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而高校的辅导员每个人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可以做到详细了解的,因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本来就比较熟悉,而且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方便辅导员跟踪了解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最新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后续的辅导,这无疑会大大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尽管这一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职责,可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如果没有心灵的沟通,如果不了解大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有什么心理困惑,并想办法为他们排解困惑,是难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因此,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二、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特点决定他们必须要每天都生活在大学生当中,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工作的亲和性为他们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他们熟悉学生的情况,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可增强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两天之内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后才形成并表现出来,因此要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需要多次的沟通,甚至还要跟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不断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灵的救助,也是心灵深层次的沟通,只有双方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才能使沟通更有效。高校辅导员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便生活在学生当中,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将有助于增加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的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跟踪。辅导员从学入学时起便负责管理学生入学前的学籍档案并建立大学生新的档案,学生档案里既有学生详细的家庭住址,也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还有学生上学之前的学生成绩、操行等方面的记录。这些档案既方便辅导员了解每一学生的成长历程,又方便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档案并结合家长或学生高中时代的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于已经接受了心理辅导的学生,辅导员也应多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动态,并随时争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持续性的服务,更好地达到心理疏导的目标。

三、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探讨

(一)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关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因此他们往往会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及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新上岗的辅导员由于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长,遇到的问题少,经验不足,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校辅导员除应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应在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心理辅导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实用有效的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及方法。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大学新生入学时起,辅导员除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籍档案之外,还应同时建立一份方便辅导员工作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中,辅导员应随时记录下所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异常情况,同时还应记录每次心理异常产生的根源及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措施及内容,辅导员手中有了这样的一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一目了然,并且可以对学生曾经的心理异常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随时查询,有助于辅导员对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跟踪辅导及教育,并灵活地采取措施进行随时的帮助。此外,当有学生去校一级的心理辅导中心求助时,辅导员也可以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提供求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对求助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心理障碍学生的问题根源。心理是一个人最为隐秘的空间,所以许多学生不仅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理问题,更加不愿向人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这就使心理辅导工作做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辅导员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要想办法了解问题的根源,对于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谈心的学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对于那些极力想隐藏自己的心事的学生,辅导员则应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辅导员可以查看学生中学时代的档案,看看是否有相关记录,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一些家长不太了解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比如交友、恋爱方面的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向该同学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或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侧面打听,总之,只有获得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真正的根源之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通过关注和关爱,加上适当的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与他们的年龄及身份相适应,他们的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学习压力、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及就业压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与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偏激的想法和看法有关。呈现出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可以通过辅导员悉心的教育及心理辅导而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对于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在各种场合有意识地多关注与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此外,辅导员也应在平日里多鼓励这些同学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分散这部分学生注意力,充实他们的生活,这样也可以帮助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关注与关爱,辅导员还应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找学生谈心,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

(五)协助校级心理辅导中心,密切关注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效果。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及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有限性,使得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或解决,这就需要辅导员与校一级的心理辅导中心保持联系,当自己所管理的学生当中有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自己已尝试去进行心理辅导却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报告校一级心理辅导中心,如果校一级心理辅导中心建议学生应该前来接受心理辅导,辅导员应说服学生主动到校心理辅导中心接受心理辅导,有时有些学生由于不愿意把心事对陌生人倾诉,会拒绝到校心理辅导中心接受辅导,此时,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去说服,对于已经接受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的学生,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及心理动态,观察辅导后的效果,有什么最新的情况应及时与校一级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商量进一步的教育及辅导措施。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方法采用固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肇庆学院的全体专兼职辅导员进行了6次共16个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果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加强了辅导员对其自我的分析和认识。结论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行之有效,但团体领导者应实行各高校资源共享,团体成员由各高校辅导员组成。

关键词 心理健康;实践探讨;固体心理辅导;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示范和感召的过程。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相对于专业教师,绝大多数的辅导员在工作任务、责任风险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如何使辅导员及时地舒缓压力,释放压力,保持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为辅导员心理减压是我们进行的新尝试。

1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1.1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自身心理成长的需要 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方式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多项沟通、交流互动及宣泄负性情绪的平台,辅导员们在对为他们设计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讨中,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和探索个人价值等方面都可以相互提供和分享多元化的资源,同时可以学习和模仿团辅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去洞察自己,扩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观(反省)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认知,在分享和交流中得到改变和提高,实现自我的心理成长。

1.2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自身工作的需要 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辅导员通过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在自我心理成长的同时,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3 团体心理辅导是解决“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需要“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辅导员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高危性的职业风险和低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非常容易蓄积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不及时宣泄出去,就很容易将之发泄到工作中去,发泄到学生身上,也就避免不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团体心理辅导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建设性地宣泄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热身游戏活动、纸笔练习和绘画练习,我们有理由假设,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方案

2.1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其总目标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其一般目标是:通过团体活动,引导辅导员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辅导员们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纳与欣赏同事、学生,了解多种沟通方式,增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团体活动,体验、了解、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辅导员团体的性质 其性质为封闭性、结构式成长团体。团体成员为我校全体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室”的部分成员。我们采取的是大团体进行热身活动和结束活动环节,小团体进行主要活动(主题探讨、分享)环节的活动形式。每周活动一次,共6次。每次2.5~3小时。活动场所为安静、有能移动的椅子及多媒体的大活动室。

2.3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 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柏恩的人际沟通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论和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采取集体热身游戏活动:小组纸笔练习、绘画练习、心理剧表演:集体跟随视频做手语操及齐唱歌曲等活动形式。6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为:第1单元~“第一次亲密接触”,主要目标是使成员相互问相识、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建立小组。第2单元~“我的自我我最知”,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加深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对自我的探索。第3单元~“生命的价值我探寻”,主要目标是增进团体成员间的深入了解和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第4单元~“快乐烦恼伴我行”,主要目标是探索人际沟通的技巧及更深入地对自我进行探索。第5单元~“经历风雨,方见彩虹”,主要目标是挖掘做辅导员工作的优点、探讨应对和解决工作困难的办法及更深层次地探索自我。第6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主要目标是引导成员思考目前困扰自身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求得组员的帮助。

3 对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

3.1 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经过实践证明:辅导方案的理念是正确的。在辅导中我们所遵循的一个都不能少原则、重资源取向轻问题取向原则、保密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特点,强化了辅导员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辅导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辅导的内容及形式相一致。但在辅导目标的针对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进。从活动内容来看,大多数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是合理的,进行得比较顺利。成员能够通过做游戏领悟到游戏背后的意义,但也有一些游戏做起来秩序比较混乱,且标准不易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活动环节需要改进的方面较多。过多地重视了对自我的探索,但对辅导员情绪的管理与调节方面显得薄弱。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探讨,其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结束活动环节的设计,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歌曲的选择比较贴近主题,成员的情绪也比较饱满。

3.2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从6个单元的活动过程来看,三大主要环节活动内容的进行是有序而顺利的。整个活动过程具有安全、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团体成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辅导关系;每个单元的活动都能够体现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多项交流。

3.3 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由于我们把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定位为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要求全体辅导员必须参加,没有采取辅导前先进行招募成员的办法,所以,导致了辅导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动机不强,其参与热情及开放自我程度远远不如一起活动的大学生们,有一定的防御心理甚至抵触情绪,但是他们在主要活动中却表现出内省深刻、总结体会深,理性探讨多的特点。这可能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有关。

3.4 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经过一个轮次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我们认为,辅导员们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得到普

遍的提高,表现在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力方面以及将团体辅导的形式运用到教学中和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员的心理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数辅导员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加强了他们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经过调查,对此次团体心理辅导非常满意的辅导员没有:不满意者有两位;大多数辅导员都认为是比较满意的。本轮次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应该说只是第一阶段的方案,今后,我们还将设计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4 对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的反思

4.1 辅导前说明会必不可少 辅导员团体我们不进行辅导前的招募工作,但可以通过“辅导前说明会”来培养及强化其参加动机,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说明会的内容可讲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如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特点、功能、目标、意义等以及我们开展此次团辅的目的及目标,使辅导员们首先了解团体心理辅导、认识团体心理辅导,避免辅导员参加团体的抵触情绪。

4.2 团体成员由各高校辅导员组成 实践证明:对于辅导员团体来讲,采取大组活动,小组讨论的设置为佳。如何能做到既有活动气氛又不对主要活动产生干扰,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难题问题。理想的做法是:实行各高校的联合,来自各高校的辅导员组成一个40人左右的团体,热身活动及结束活动集体进行,主要活动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小组成员的组成力争互不相识,这样,既减弱了辅导员之间因同事关系而产生的防御心理,又保证了辅导员身份的同一性、分享内容的共同性和深入性。

4.3 团体领导者实行各高校资源共享 团体领导者如果是本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对于辅导员来讲,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防御心理,毕竟与团辅领导者之间还是同事关系。而团辅领导者是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就会使团体成员具有安全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实行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对于个体心理辅导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4 将团体心理辅导列入辅导员岗位培训的计划中,形成制度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国的学校、社区、部队、企业、医院、监狱以及劳教所等领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运用。大量的调查和对辅导效果的评估显示,在各种自然存在团体的地方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对各团体内部的共性问题及团体成员的个性问题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普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更新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制度的约束、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活动经费的保障,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将团体心理辅导列入辅导员岗位培训的计划中,逐渐形成制度,无疑对普及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员工心理辅导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员工;离职时间点;心理辅导

目前90后进入社会工作,90后员工的个性化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员工一年内的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以至于社会对90后的新生一代产生了担忧。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发现新员工在一年内离职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找出了新员工离职的时间节点,并针对时间节点上产生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

1 离职率高的第一时间节点原因与心理辅导

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三周是离职的第一个时间节点。一般情况,新员工入职后第一周是企业培训,新人带着新奇的心理,努力学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第二周后半周企业会要求新人到岗位进行实习工作。第三周会产生“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与公司工作生活环境差异而带来的适应性矛盾”,这个矛盾不能很好解决,新员工将会在一个月左右离职。

由于学校生活与公司工作环境的差别太大,公司工作与在学校时想象的不一样,新员工不适应问题主要有:公司工作的时间与学校时间的差别,公司工作制度的严格与学校较松的管理,对公司产品价值观的认同度等。部分新人在学校自由散漫惯了,自认为责任心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加上企业总有一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抱怨情绪就会产生。

1.1 特征

这部分新人半年内每个工作都做不满二个月。

在学校就业指导课时,老师就已指出公司与学校不同点,学生踏入上岗实习工作后才切身体会到,心理准备不足,在出现困难产生情绪时,没有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只能同学之间交流,同学也都遇到相似的问题,大家在QQ群里一聊,都有同感,越说越生气,发牢骚,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压力大,或与同事产生了一点摩擦,不能忍受,选择离职。新人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过不了这个坎,就会在半年内不断换工作。

企业对这类人最是头痛,刚培训一个月可以开始工作了,却离职了,部分新人离职手续也不办理就走了。企业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感叹一下,现在90后的孩子啊。这样90后的学生给社会留下了负面印象。

其实,每位即将踏入社会的新人,他们也抱着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现的心态。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给予指导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正确疏导情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过这个关。

1.2 心理辅导

在工作十天左右,指导教师与学生当面聊天二、三次,或组织倾听会,听他们的讲述,抒发的情绪。每天发一短信指导鼓励,到第十六天左右就可以了。

2 离职率高的第二时间节点原因与心理辅导

新员工离职率高的第二个时间节点是3个月左右。离职的主要矛盾是:同事之间,与上司之间的矛盾。

2.1 特征

工作中沟通能力欠缺。部分新员工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

通过二个月的磨合,新人适应了企业工作生活环境后,开始关注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融洽度。这阶段新人开始独立完成工作,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会出现错误,做事跟不上工作进度,胆战心惊。被领导批评后,会与学校老师的批评比较,学校老师多数是呵护式批评,公司领导是结果厌弃式批评,批评的语言要比老师的批评严厉得多,有些新人心理接受不了,情绪低落,还有些女孩子当场就会哭了。由于沟通不够,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很茫然。如果同事间关系比较冷漠,新人会觉得此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辞职而去。

2.2 心理辅导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需开设些讲座,“如何与同事、领导沟通”、“如何做好实际细致的工作”、“企业中工作(任务)的沟通环节”等等,对有抑郁倾向的员工还要单独做心理咨询。

3 离职率高的第三时间节点原因与心理辅导

新员工离职率高的第三个时间节点是半年后。这时的新人自己认为已不是新人了,他们的目光向老员工看齐,关注公司、产品、行业的发展,自己认为有工作经验。这时的矛盾是:公司的薪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匹配。

3.1 特征

研究公司制度,政策,与其它公司比较,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多有埋怨。跳槽率较高。或要求与老员工相同,他们觉得自己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应当提高相应的待遇。有些人学习能力提高,自认为有点水平了,用高傲的姿态点评公司管理中的问题。

3.2 心理辅导

职业指导,客观地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提升新员工的感恩心态,指导他们看到公司的付出,学会感恩同事领导公司的付出,不能只看到自己,要看到团队的合作,自己的提升、获得的能力是别人的付出。同时,也尊重他们去留的选择。

例如一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与思考,在就业时很慎重地选择了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选择了该行业中与学校合作的一家企业顶岗实习,从事渠道开发工作。该学生工作很认真,各方面能力提升很快,第4个月,成为区域经理,可以独立开展渠道招商工作。这家企业成立刚一年,各方面的管理并不完善,该公司的渠道开发人员每天食宿出差补贴只有65元,公司给省区定的是7人完成的销售指标,实际只有4人工作,每月只能刚刚完成基本销售指标,超额销售量提点的销售奖金拿不到。区域经理们把自己工资贴入,还不够开销。公司内部管理流程不够顺畅,每次报销要拖延半至一个月,出差在外时,经常还要家里紧急寄钱。第6个月,他与同事向公司提出要求提高出差补贴,或补充每个省区的人员,都得不到解决。8个月后只能很痛苦选择离职,离职时与同事喝酒,大哭一场,后来休整了一个多月,才重新找工作。访谈时,他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做第一份工作时都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做了很理想的规划,带着信心想在社会上大展拳脚,大干一场,他表示很喜欢这份工作,同事相处也很好,但他已经工作,应该经济独立,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离职时心里也很难受,最后他用网络语做了总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4 离职率高的第四时间节点原因与心理辅导

第四个时间点是工作一年左右,辞职率也是高点。这时的矛盾是:理想中的职业方向与现实中职业发展的矛盾;企业改制后的管理制度与员工心里预期的差异。

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员工分析,使理想(下转第94页)(上接第47页)中的职业与现实中的职业对接。主要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第三方创业就业服务机构来执行。

例如一学生,在学校里是学生干部,到公司三个月后即被公司派往开拓山东市场,半年后成为山东省办事处负责人。一年后与公司签合同时,公司调整工资结构,发现自己的基本工资比新进一个月的实习员工只高出100元,故辞职了。辞职前很矛盾,现在在公司做得很好,有较好的业绩与职位,同事关系也较好,依依不舍,经多次咨询后,决定辞职。辞职后到了苏州一家公司工作,二年后达50万年薪。

5 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关注新员工成长

5.1 学校老师及时的关心、关爱是学生顺利渡过前三个时间点的关键因素

学生从学校刚踏入社会,就像小孩子进入幼儿园,环境的转变较大,学校的老师就像是家里的大人,学生对学校有种依赖与信任感,学校要成为他们这段时间的心理家园。

5.2 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和工作团队的关怀是新员工顺利成长的主要因素

人力资源部门要关注四个时间节点员工的成长变化,在每个时间段给予相应团队辅导或个体指导,帮助员工认清自身的闪光点,指出这些闪光点会成为哪些能力,与哪些工作岗位相匹配,能在企业与自身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在第四个时间节点上,处理得好,企业将会有一支忠诚度较高的员工队伍,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5.3 社会有志人士的关心在新员工成长中起调和与催化作用

学生进入社会后,工作上很多问题是学校老师不能解决的,还有很多道理企业不方便培训,特别是在第三、第四时间节点的问题,最好是第三方人员来讲解的,可由有培训公司或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来完成。这些机构可以建立新员工心理指导项目,组织懂心理咨询,有一定就业创业经验的社会有志人士为新员工个体服务。

5.4 政府的支持是新员工稳定工作的基石

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一直是我们政府工作的要点。在政府的引导下,现在每所大学都很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到了大学再做职业生涯规划,留给学生思考与准备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心理躁动很大,影响就业后的工作情绪。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作长期发展规划,设立指导机构。初、高中就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思考,确定目标,学生更有学习动力。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运用各方面资源,尝试建立一个由学校、企业、就业创业服务公司三方结合的新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新员工顺利渡过工作的第一年。希望能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培养优质员工。

【参考文献】

[1]孙正元.管人就是管心理:调节员工心态的心理学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7.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