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禁忌证员工42例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0 12:56:06

噪声作业禁忌证员工42例调查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噪声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它对从事噪声作业者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某企业42位噪声作业者的生产部门、作业环境和专业工龄与年龄段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999年12月~2005年12月,由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对该企业噪声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双耳电测听检查,先后发现42位噪声作业者属于噪声作业禁忌对象。我们以此为调查对象,对42位噪声作业者的生产部门、作业环境和专业工龄与年龄段分别进行调查。包括职业史、既往史、听力测定、岗位噪声强度测定、工龄与年龄段比较、部分作业环境调查等。

1.2 方法

采取噪声作业者调离数占本部门噪声作业人年数的百分率统计、专业工龄与年龄段统计、岗位噪声强度测定的数据分析、生产环境调查和防护措施探讨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依据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 结果

2.1 禁忌证员工调离比例

该企业的噪声作业者,主要分布在一车间、二车间和三车间的试车作业、四车间的锻造作业和五车间的造型作业等岗位,包括属于质量保证中心、分别在上述生产部门担任噪声作业质量检验的人员。调离噪声作业员工占本部门噪声作业人年数的百分率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噪声作业者禁忌证员工调离数占本部门噪声作业人年数的百分率最高的是一车间和三车间。三车间成立于2004年底,其试车作业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从一车间调入,而质保中心的噪声作业者禁忌证员工均为试车作业的检验员。

2.2 各年龄段调离率

各年龄段禁忌证员工调离作业岗位时的人数占各年龄段噪声作业岗位人年数的百分率见表2。

2.3 调离员工工龄段百分率

禁忌证员工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时工龄段人数占各噪声作业工龄人年数的百分率见表3。

表2和表3显示,42位员工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时的年龄多数分布在41~50岁,但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所占比例最高的是51~60岁;噪声作业专业工龄在10年内的人数最多,有19人,而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时工龄段人数占各噪声作业工龄段人年数的百分率最高的是31年以上的工龄段,达4.58%。

2.4 生产现场调查

表1显示,该企业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数占本部门噪声作业人年数的百分率最高的是一车间,该企业一车间主要工艺流程是:机械加工清洗、装配清洗、成品试车、成品油漆、装箱出厂。整个车间生产流水线于1980年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运行。一车间试车房的试车所产生的噪声是由于机械振动产生。试车房占地面积约2000m2,生产工人42人,工作时间为8h,一人调试一台机器,调试一台机器正常的时间需要为1.5~2h。每位工人平均每天调试3台机器,分日、中2班。试车房有30只台位,可以同时(或不同时)进行试车调试,在试车作业带旁3m贯通整个工段有一面积为500m2的控制室(隔音房)。作业工人大部分时间在控制室(隔音房)内操作。

2.5 岗位噪声测定

2005年1月21日上海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一车间试车房噪声进行检测;2005年3月21日对二车间和五车间噪声进行检测;2005年3月22日对三车间试车房噪声进行检测,结果见表4。

3 讨论

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噪声性疾病。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特异和非特异。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90dB以上)中的工人,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由于持续不断地受到噪声刺激,螺旋器容易发生器质性病变,导致听力减退。这种听力减退发生缓慢,而后逐渐加重。当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后即可恢复。但在噪声停止后19~48h,听力恢复的速度就变得缓慢,残留的听力下降可视为听力损失。如果长年累月地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则听觉疲劳现象将不能恢复,螺旋器出现器质性病变,暂时性听觉偏移就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临床上称噪声性耳聋,它属于职业病范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感应系统的损害。

试车房的噪声是机械性噪声。42位员工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时有19人为41~50岁。但噪声作业者调离人数占噪声作业岗位人年数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51~60岁,达4.39%;噪声作业专业工龄在10年内有19人(其中有9人是忽略了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调离噪声作业岗位人数占噪声作业工龄人年数的比例是1.91%;而噪声作业专业工龄在31年以上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时的人数占噪声作业工龄人年数的比例最高,达4.58%。由此可见,噪声作业者的专业工龄长短与听力受损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工龄和年龄呈正比关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42位噪声作业调离员工中,8位曾有耳疾史。生产期间,作业者大部分时间在控制室(隔音房)中,其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均达标;而在试车台位旁,作业者每天作业时间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实施以来,该企业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内容,从制度、组织、生产、安全、卫生等各方面,加强了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防止和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如该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系统管理标准汇编)Q/SCll70―1999(1999年8月18日实施)和《职业健康检查流程》,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由该企业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并成立安全检查小分队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车间防护设施设备的使用。该企业还发挥各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各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分工不分家,由该企业领导亲自挂帅,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网络。各生产部门和生产保障中心负责对作业环境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更新、改造和有关安全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作业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分析所测定的数据,卫生保健部门负责对新上岗、在岗员工和各部门的安全员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同时负责落实职业健康体检(包括上岗前、在岗中和离岗时)工作,人事部门负责职业健康检查全过程的监控,并设立人力资源系统对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作相应标记,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岗位调动。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上海市有关职业病的政策法规,认真落实上级卫生部门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在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坚持职业病防治工作“两个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职工的健康负责,全心全意为企业的生产负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对上述部门的试车作业点环境的监测,根据有关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在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下,保证和落实生产噪声防治“四步骤”,即:按时监测、严格监测、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各步骤都要定时定点、保质保量,由领导小组定期抽查和考核。②各生产和保障部门要及时和严格对上述部门试车作业点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正常操作和运行,以创新和科学的思路改进和更新生产设施和设备,切实控制和有效降低噪声源。③充分发挥生产、保障、人事、安全环保、卫生等部门的积极性,继续加强对噪声作业者的宣传、教育和职业健康检查,要求他们正确认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正确对待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而发挥噪声作业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减少噪声作业禁忌证的员工数奠定坚实的基础。④积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从企业生产的实际和职工的身体状况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当减低噪声作业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促进企业生产、保障职工健康的双重目的。

(收稿日期:2006―02―20)

上一篇:浙江省海盐县2001~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分析 下一篇:1996~上海市浦东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