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3 11:15:49

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范文第1篇

2009年,湖南省邵东县教育局一纸调令,将我“拉”到了极具挑战性的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任校长。学校办学10年,5易校长,班额严重超员,群众褒贬不一,发展面临瓶颈的复杂现状,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如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幸福工作营造更温馨的氛围,播种足以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我内心坚定地回答:做富有创新、经营意识的事业型校长,探索“安全质量可靠、服务质量跟进、教学质量领先、特色质量突出、生命质量精彩”的教育优质观,让文化真正融入师生的心灵。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对教育优质观的理解。

1. 安全质量可靠

我坚持把“安全校园”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三个百分百和三个零”目标:后勤检查百分百,公物财产实现“零事故”目标;校园学生安全检查百分百,安全隐患“零存在”;安全培训警醒百分百,杜绝管理人员“零培训”。学校成功创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5000多名师生员工的学校数年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1)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多重都不过分。学校坚持把“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纳入到各部门、各班级的日常管理体系之中,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领导,处处有领导,并始终处于有序、有效、日常化的运行状态之中。坚持领导值周到位、门卫把关到位、楼道值守到位、隐患巡查到位,尽最大程度地防范事故发生。

(2)推行“一岗双责”,让安全管控无处不在。“一岗双责”就是让每个教师挑起“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必重安全”的职责,学校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明白一点:除了承担教学岗位工作,还必须承担自己课堂、自己班级、自己部门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坚持所有教师课间楼道值班;坚持把安全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寓安其中。

(3)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学校制定、修订《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当出现诸如暴力、食物中毒、火灾、实验室、体育活动、校外集体活动等各类意外事件时,明确处理原则和处理、报告方式及途径,以及对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信息渠道传递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4)拓展安全教育资源,织密安全防范网。学校充分利用墙报、橱窗、广播等多个阵地加强宣传;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学生安全教育条例》《学生骑车十不准》等系列约束学生行为的“规矩”,连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起张贴在醒目位置,列为班级教育的常规内容;特别注重横向联系,坚持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育人,通力协作,让孩子的安全不留空白。

(5)设立班级“安全员”,无缝隙保平安。学校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每个班级由学校政教室挑选、培训好“安全员”,对班级的安全隐患、同学的思想动态以及安全事故发生苗头及时掌控并汇报,确保了数年来无一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服务质量跟进

教育即服务、管理即支持。我们坚持“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校务会是教师的友人”的教师团队管理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尊重、团结、共进的工作与生活氛围。我们贯彻“教学需要服务,服务促进教学”的服务理念,以精细、规范、文明、高效的后勤服务,促进学生在纪律、学习、卫生、礼仪等方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保障师生能愉悦地生活,顺利地工作。我们积极倡导务实、奉献、吃苦、包容的精神,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将学生视为服务对象,把对学生的爱和关怀作为最有效的教育服务。我们致力构建理想的班级生态,让学生有存在感和归属感。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创新育人方式,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是管理员、都有班级事务的管理职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了存在感、成就感。

3. 教学质量领先

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所在。我始终坚持“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追求。

(1)落实教学常规,在夯实常规中提升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课,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同时,改革备课制度,实行研究性备课制度,做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此外,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教导室和教研组每期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各环节常规工作。

(2)提升课堂效率,让课堂成为师生们的乐园。重点落实六条措施:抓实教学基本环节,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过程,研究教材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提倡精、细、实、活,讲练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业环节强调基础性、层次性,做到节节章章课课清、堂堂日日周周清;辅导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提倡有布置、有检测;提倡分层次教学,拔尖补差。

(3)倡导“少教多学”,让教研成为提升质量的原动力。极力探索构建“少教多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P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更多地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创新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塑造学生人格。

(4)注重学习活动,以素质培养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建设,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力求改变教学的被动状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每个班每天都要有学习小组活动的评价,每个班每个月都要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肩负着不同的职责,融求知、做事、共处、生存于一体,实现了共赢发展。学习活动中,我们注重“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鼓励每个孩子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素质培养。

(5)实施走班教学。学生进入初三年级第二学期,学校遴选各科骨干教师开辟能容纳200名学生的大课堂进行培优,基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爱好走班学习。

4. 特色质量突出

学校没有特色,就如同没有根的浮萍,找不到真正的家。在我的力推下,三中近年来把课题研究、英语教学、机器人实践操作、艺体特长作为学校的品牌特色抓实、抓牢、抓出了成效和高质量。

学校始终以科研兴校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少教多学”有效课堂的教科研一体式探索,尝试建立大班额背景下的现代课堂教学体系,把教学的效果放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规划,在保证学生发展的前提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们每年清明节开展的“寻根・祭祖”活动是邰东县区域内的特色德育活动。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我们都要求学生在表达浓浓思念和真诚敬意时,将埋藏于这片古老土地下,或团圆、或悲壮、或沉郁、或浓烈的“家族传奇故事”翻找出来,编辑成册,写得出乡愁,记得住根脉,成长为有根源、有情感、有担当、有抱负的完整的人。

学校始终以科研兴校为办学宗旨。引入“自主、开放、探究、自由、互动”新的课改理念;派出教师走出校园,让“观念兴校,科研强校”统领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教学实践。

5. 生命质量精彩

我常常在想:作为一名校长,应当为学生如黄金一般的三年求学留下什么?为他们今后一生的成长栽植什么?为教师无悔的付出回赠什么?为教职员工宝贵的人生增添什么?

为让孩子们学得快乐,自然成长,我们特别强调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初中生活。为此,我们积极拓展富有文化蕴含的校园生活。一是落实“两课两操”,让每一位师生都掌握好一门体育技能,爱好一项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二是注重加强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举行“讲文明礼仪”“学会感恩”“文明家庭评选”“职工联谊会”等活动,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三是以创建“特色教室”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感染作用与引导功能。

为让老师们教得幸福,我们始终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大事集体讨论研究,小事相互通气。坚持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各种评优评先,向一线倾斜,公正、公开、公平操作。拓宽沟通交流渠道,学会倾听、学会包容,充分利用校务会议、教师会议、业务培训、团体活动等形式,对行管人员和教职员工进行有声动员和无声感染,让大家认识到:全校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都与他人、与学校息息相关;每个人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为自己的形象添彩,为他人的生活增光,为学校的荣誉加分,共度一段有滋味、有色彩、有质量的生命历程。

我们还以创建“特色教室”为突破口,组织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各班教室里都布置了校训和班训,呈现出了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二、办优质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培养核心素养

现在我已经站在邵东县基础教育引领者的岗位上,优质教育也就不仅仅停留在一所学校上,再谈谈自己对全县办优质教育的粗浅认识。

邵东县教育人近年来树立了“办纯粹教育”的新理念。我们力推的“纯粹教育”,是包括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教研教改、学生培养、后勤保障、督学督导等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理念与实践的和谐生态整合体;其目的就是努力让教育还原纯洁高尚的模样,让学校恢复美丽无瑕的容颜,让师生回到幸福生长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位教师都有尊严、有价值地安静教书;每一个孩子都朝着有实力、有作为的目标安心成长。”这就是纯粹的教育,就是优质的教育。其中,以下三方面,是我认为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①有一群优秀的好师生。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带头读书带头写作,带头上一线,身上要有人格的感召力;学识的引领力、思想的创造力、管理的执行力;当老师的,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有尊严地上好每一节课,有感情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要博学好问、崇礼明辨,懂得感恩,乐于分享。②有一个优化的美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崇尚生命活力,强调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过程优化,气氛融洽。在这样的课堂,强{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价值引领。③有一种优良的和文化。要打造理念文化,营造校园精神氛围;美化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生态校园;优化行为文化,凝聚学校文化推力;坚持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时代,学校质量建设体系更应该注重引导师生关注生命质量,倡导师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校道德文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提升教育质量做了有力的引领和诠释。

教育是朴素而真诚的,也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办出令人满意的优质教育,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一项两项工作的简单累加,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在纯粹教育路上坚定的行走。

优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 特征 稀缺性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走向教育大国,据2007年统计,我国拥有66万所学校,学生数为3.2187亿,教职工数达到1675万,教育人口比重为25.8%。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政府正在思考如何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中提到要使人人受高质量的教育,让城市支援农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等建议,这些建议无疑对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是:义务教育全覆盖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所达到的教育公平程度还只是低层次的,提升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还需经历很长时间。因此,要真正成为教育强国,必须在保证教育资源总量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认识优质教育资源的本质及特征。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主体构成

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资源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精英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般教育资源的提升与超越,与其他资源一样,都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一般是指作为组织机构的优质学校,作为个体的优秀教师,以及作为媒介的各种高质量的教学设施、教材等。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征

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既具有一般教育资源的普遍特征,又超越其母体具有自身的个别特征。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

时代性和前瞻性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特征,直接决定了教育资源要成为优质必须与时展密切联系起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表明优质教育资源不是亘古不变的,它随着各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因素、教育内部评价标准的发展而改变。通常,我们评定教育资源是否优质之前,需要参照社会发展程度和需求来制定一个评价标准,只有当教育资源在符合此标准以后才可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在应试教育时期,我们倾向于结果取向的评价模式,评价优质学校的主要标准是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评价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注重教师学历和学生成绩。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下,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的要求,它们就是优质的。如今,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取向也开始转变,升学率、考试分数不再是唯一评价指标,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增加,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断走向复杂,教育资源要走向优质、已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要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性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首要特性和教育资源的一般特征决定了其他的诸特征。换言之,正是因为其时代性,才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了发展的空间,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它不能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需求,只有少部分优势群体能够享有它。分析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总体上是呈正态的,即优质和劣质教育资源占少数,一般教育资源占大多数,而且,这种正态分布的特征是恒定的。虽然政府一直加大教育投入创建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并通过适当政策鼓励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我们只能改变其峰度,使正态分布曲线趋向扁平化,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差距,而不能消除这种差距使曲线变成直线。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发展的差异,在我国1675万教职工中,成为优秀教师的数量只占少数。据统计,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443104人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人数是306953,占21.2%;普通初中专任教师3464296人中,中学高级职称人数为305047,占8.8%;小学专任教师5612563中,中学高级职称人数为34001,小学高级职称人数为2671043,比例分别为0.6%、47.5%。这些优秀教师一般分布在城市或重点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性使得大部分农村受教育者更加感觉到其稀缺的特性。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既源于外部因素(如政府投入),又是由其内部构成要素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因此,作为教师群体,必然存在着正态分布的特征,即优秀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占少数,普通教师占大多数。优秀教师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又抑制了优质学校的数量,从而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更进一步说,教育资源因为其自身内在限度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普及的重要因素。教育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最优秀的没有差异的个体,然而,我们在评价受教育个体时,总是以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从而,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相应的教师、学校也被内隐地划分出相应的等级。稀缺性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属性之一,我们不应该考虑如何消除它,而是在承认稀缺性的基础上采取多元评价标准,重点支持一般教育资源的成长,从客观上来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

(三)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

任何一种社会资源都是生成性的,而且在生成的时间长短、过程简繁等方面存在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是因为:教育资源从产生走向优质首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其次是优化的过程,再则是接受检验评价从而最后成为优质的过程。毋庸置疑,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缓慢过程。正如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熟手型教师再变成专家型教师,在理想状态中,至少需要10年时间,我国普通初中专任教师群体中具备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而且需要以培养出社会认可的优秀学生或取得同行认同的优质教学成果来实现。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积累。作为一所优质学校,发展历程同样是漫长的。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不仅是―创造的过程,更多的是―个接受社会检验和评价的过程。教育自身的滞后性也决定了区分和创造优质教育资源的时间不是短暂的。由此我们知道,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我们才倍感其稀缺的特征。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启示我们在教育规划中,要注重前瞻性,合理制定投人计划,切实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社会事业。

(四)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是就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关系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需要获得其他资源的支援。一所普通学校要发展成为优质学校,必须依赖于所在区域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

等,没有政府的财政投人,缺乏优秀教师的支撑,完全依靠学校自身的发展,很难成为优质学校。同样,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外部的指导,只依靠自身的不断探索,其成长历程也是缓慢的。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需要依靠其他资源的增长,特别是经济资源的影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不仅城乡差距显著,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就很说明问题。总体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结构,更需要依靠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缺少了任何一种资源,都不能和谐地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要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在优化自身结构的同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资助。

(五)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主要是指优质教育资源在空间上不是总聚集在一个地方,而是动态变化的,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层面上。在我国,教师流动的趋势大致为农村的优秀教师往城市学校流动,城镇学校的优秀教师流向优质学校或大中型城市,这种单向流动与其说是受外部诱惑所影响,不如说是人的先天本质决定的。随着优秀教师的流动,优质学校也开始逐步向城镇和大中城市转移。本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对于教育均衡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单向的流动性不但促进不了教育均衡发展,反而造成了教育资源之间差距的拉大。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致命的,由于得不到新的优秀教师的补充,学校竞争力急剧下降,直接造成生源质量和数量显著降低,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发展进入不良循环的怪圈。然而,获得优秀教师的学校却走人良性循环,逐步走向优质的顶端。如今,我们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优秀教师流动机制,正是为了转变优质教育资源单向流动的状况。

三、优质教育资源特征之间的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的五个特征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从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来阐释,作为其首要特性,如果它不具有时代性,那么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超越了时代性,优质教育资源只是一个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资源,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它,那么,分析它就没有任何实践价值。所以,这一首要特征决定了其他四个特征。其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如果教育资源都是优质的,那么就不存在这种比较的状态,自然就不会有稀缺的性质。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也是对稀缺性的一种解释,同时也决定着稀缺的特征。换句话说,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生成时间短暂,易于创造,就会与稀缺的特征相矛盾。因此,这两个特征既相互独立,又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是前三个特征的具体化阐述,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的独立性很高,完全依赖于人类,那么人类想拥有多少就可以创造多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就没有那么激烈。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依赖于内部因素,更需要得到外部其他资源的资助,所以独立性很低,我们也就不能很容易的创造出来。最后,我们从空间层面来描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如果一种资源不具有空间流动性,那么我们只能依赖其生成的地理位置,此时,人类的教育活动便会受到制约,教育过程也会很被动,因此,从实践层面上,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为人类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可能。总之,优质教育资源的五个特征之间既有内在必然联系,外在层面上又相互独立。

优质教育范文第3篇

什么是幸福?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长久,但是,至今人们没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伦理学认为,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得到满足,重大目的实现时的心理体验。从教育学意义说,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罗素说“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可见,幸福既需要外部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内在的主观条件,即对幸福度的主观把握能力。幸福的主观性告诉我们,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态度,没有幸福感就没有幸福。在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保证以后,外在的物质条件对人的幸福感便没有了决定意义。今天,中小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我们当学生时所无法相比的,但他们似乎并不比我们更幸福。

什么是幸福生活?幸福生活就是好生活,幸福生活就是生活意义的最大化。从横向看,一个人生活中幸福的事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享有了幸福生活;相反,一个人生活中幸福的事少到一定程度,他的生活就是不幸的。

什么是优质教育?对此有许多的歧义和误区。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是优质教育。从本质上看,优质教育是一种经过各种因素的综合优化而实现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学校教育,其中高质量是优质教育的关键。优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发展的优质化的教育。优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个体发展的高质量,为学生终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优质教育何以关涉幸福生活呢?教育关涉人,关涉人生,关涉人的生活,所以不能不关涉人的幸福。问题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开启个人幸福的可能?教育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的发展;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关涉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状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所以教育也关涉教师和学生当下的幸福生活。然而,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为学生创造幸福、发现幸福、享受幸福提供帮助,都能使教师和学生感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优质教育才会开启个人幸福的可能。

教育不能直接给予人们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必须独自去创造、发现、感受,但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创造、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培育完满人格,所以真正的教育乃是开启个体人生幸福的可能。

优质教育从三个层面关涉学生(教师)的幸福生活。

一是优质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发展的高质量,为学生创造未来幸福的生活提供可能性条件。冯友兰提出,人生成功的三要素即才(天赋的、潜在的才能、创造性)、力(努力)、命(命运、机遇),其实人生成功和幸福实现还须具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德(道德品质),一个幸福的人几乎不可能是个缺德的人。优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主体性(把握机遇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主体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二是优质教育可以通过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并选择和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的幸福,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赵汀阳说:“是否能够获取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敏感到幸福之所在,在这种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这一点是残酷的,如果不能知道如何获得幸福,那么无论怎样好的条件也是白废的。”罗素说:“人生的幸福与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机遇,而在于我们如何对付它,在于感受它的性质和程度。”

三是优质教育本身就应是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或者说,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幸福感,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如何,是衡量教育是否优质的基本标准。在社会信息化、教育终身化的现代社会,教育实质上变成了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所以,学校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就成为了判断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基本维度是“满意度”“幸福感”和“社会积极性”。优质教育可以更多地考虑师生主观感受、发展意愿,增强满意度、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具备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去努力获得对他们而言具有较高价值的幸福生活。“应试教育”在追求提高教育质量时牺牲了师生的生活质量,教师倦怠、学生厌学是基本的表现。当教育已被扭曲和异化时,这种教育还能从什么地方找到幸福的影子?

人怎么生存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在事实中我们发现,一个幸福的人也更容易使别人幸福,而一个不幸的人更倾向于坑害别人。”所以,教师不幸福就不可能培养幸福的学生,而不幸的学生,也不可能使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如此,教育成了制造不幸的机器,还能谈得上优质教育吗?

优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质教育;优质学校管理;教育平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46-02

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学研究都在一直谈“优质教育”或者“优质教学”,但是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对于优质教育的定义和理解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我以兰祖利的“全校范围优化教学模式”理论来阐述我对优质教育的理解。

一、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平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均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优质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关系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更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优质教育的内涵

“优质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提出,优质教育的提出不仅针对教育,还有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规划和活动的决策者,通过有效的教学、科学的管理以及关键的决策来保障教育的优质发展。这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会员国广泛调查实证的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教育思想。“优质教育”理念先进而且高瞻远瞩,符合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对于优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

1.优质教育的特点。(1)先进性。“优质教育”思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员国内经过调查和实证后形成的成熟的教育思想,是对全球教育现状和教育形势发展趋势的一个展望。(2)持续性。优质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育实践工作,这是从宏观层面上看的。所以我们应该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优质教育。从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来看,所谓持续性是指我们的优质教育应该是长期坚持的发展目标,并且有足够的机制来保障这个目标的持续实现。教育资源从产生到优质是不断生成和优化的过程,也是接受检验评价从而成为优质的过程,同时更是随着时展而不断丰富提升优质内涵的过程,因而优质教育不应该也不允许成为短暂的沽名钓誉的政绩,而是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久地坚持下去。[1](3)全面发展。优质教育其实在某些方面与多元智力理论相一致,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这也是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走势的、全面教育现在已经是人们口中关于教育的“热词”了。(4)趣味性、课程多样性。十年教改已经结束了,国内现在的许多课程与教学论的思想观点都有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因材施教,师生平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等。其中有一个在教学中很重要的就是趣味性,学生为了自己兴趣学习,或者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因为人的智力有很多种,而在以前的教学观里却只能满足学生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智育”。但是学生的很多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却没有达到很好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要多样化、多元化,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5)师生对话与互动。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双向过程。这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首要条件必须能对话,师生之间应该有语言上的交流,有了语言上的交流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别强调这个对话原则。师生对话与互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教学主体,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

2.优质教育的内涵。优质教育是指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模式。类似于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如果说优质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这只看到了教育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一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优质的。优质教育应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二者之间我们应该关注过程,因为过程不仅表征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反映了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尊重学生自尊和增强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资源的配置合理和均衡的,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优质教育并不单是升学率高的教育,因为一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生源质量。大量的研究也已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次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才是学校的课程与硬件设施。优质教育从其目标追求来说,那就是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准备,为一个国家培养好的人才。教育是最应该富有正义感和最应该有良知的事业。教育是最应该充满对于美好人生和美好社会的理想的。没有理想的教育也许可以是高效的,但绝不可能是具有精神的高度的。优质教育从其教育过程的品质来说,是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的,是能够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的,是能够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的。教育过程中充满谅解和包容,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的焦虑和学习的压力;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更多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师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中能够充满了细节的关怀。

(二)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平等以及教育的内涵式和均衡发展

从其效果来看,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以上的几个发展其实体现的都是学生的均衡发展。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一个人的多种智能之间的发展都是均衡的。所以,优势教育能很大程度地保障了教育的平等。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两种,一种是外延发展,一种是内涵发展。外延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发展以事物内部因素及其结构的变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强调事物内部的改革,通过结构优化,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效能。外延发展注重“量”的扩张,内涵发展注重“质”的提升。事物只有在内涵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质变和飞跃。事物的发展遵循着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轨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分为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两个阶段。外延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等外部要素,改进教育的外部形态,促进教育发展的条件性均衡。内涵发展主要依靠教育内部要素的优化与调整,充分挖掘教育内部潜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质量均衡。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到2009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7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这说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全解决了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学”的问题,实现了“学有所教”,我国的两基目标基本实现了。这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发扎我国义务教育外延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人们对于义务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了教育的质量,也就是教育的内涵发展上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作为对《纲要》的贯彻执行,各地采取的促进均衡发展的举措,主要有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和实行跨校跨区教师交流,实施城乡、校际之间对口支援,以及名校集团化、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合并、托管等。”这些措施把均衡发展的要素集中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配备等方面,以外延发展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均衡。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资源均衡转向质量均衡。正如上海市教委领导在分析上海教育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时所说:“今天办学硬件资源和经费投入已经不再是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2]《纲要》已经明确“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体现教育平等的优质学校管理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优质教育”的思想之后,“优质学校”的名次也应运而生了。优质学校是能够不断获得和合理运用自身能力,改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增强教师能量,最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自身全面持续发展的专业组织。优质学校优在具有良好的文化机制,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保证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能量提升,促进学校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丰富师生生命的人性化组织。正如康莱所指出的,学校文化决定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如何做事,信仰什么和珍重什么。学校文化是学校独特的外在形象,向学生和公众表征着它的意义和使命。[3]

从内部看,它是学校管理文化、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变革模式、教育评价制度、学校内部,管理的全面提升;从外部看,它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社会教育资源,与大学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从而获得外部的动力支持。[4]

1.优质学校的特征。第一,具有鼓励不断学习的机制,师生都能得到发展,学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存在促进学校整体追求卓越的文化机制。第二,优质学校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历史,需要积淀,需要长期的智慧凝聚和努力。第三,优质学校是一种兼容,呵护着各种不同性格、才智、个性、背景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没有种族、阶层、性别等歧视,师生感受到的是莫大的生命自由,感受到学校博大的胸怀,涵泳着每一个“真实的个体”的生存。第四,优质学校是一种责任,它把“促进每一位真实的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关注“真实的个体”需要,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把学生发展置于最高位置,而不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阶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消弥学生教育机会的差异,这是优质学校建设的旨归与责任。第五,优质学校是一种理想追求,追求卓越是其永远的理想。第六,优质学校是一种创新。优质学校需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自己的文化,促进自身的发展。

2.优质学校为每个人提供和谐、自由、健康、平等的优质教育。优质学校更加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为师生提供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的能力。好的教师和生源只是学校走向优质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充要条件。优质学校和示范学校两者都有可能成为名牌学校,名牌学校大多数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文化,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5]

参考文献:

[1]沈曙虹.追求更具持续性的优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2,(4):1.

[2]尹后庆.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与现实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3]Conley. Roadmap to Restructuring:Policies,Practices,& the Emerging Visions of Schooling[M]. Eugene,Oregon:ERIC Clearing hous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Oregon.1993;Seel. David Weller. Unlocking the culture forquality schools:Reengineering[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1998,(6).

[4]邬志辉.优质学校的概念、过程与指标框架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3).

优质教育范文第5篇

记 者:首先感谢您接受我刊专访。您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领域颇有研究,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资源堪称“优质教育资源”?

李玉顺: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话题愈发关注。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前提是我们要对“优质教育资源”有明确的界定。不同的教育资源,服务对象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对象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首先是教师资源。一直以来,尤其是在中小学领域,教师资源一直以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为主,而真正能辅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规划》中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只有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原理、掌握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方式,才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发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认为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学生资源。在我国教育资源建设前期,主要以教师教学应用的课件、教案等资源为主,而学生的学习资源较匮乏。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资源和能够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资源。在如今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下,全社会都在共同推动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认知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资源,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是家长资源。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是理论上的素质教育,实际上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环境、教育体系导致我们的学校、教师去做应试行为,而这种行为将制约学生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要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就必须通过优质的家长资源将信息化思想渗透给家长,辐射整个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能够适应教师教育教学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健全学生人格,能够帮助辐射家庭、社区直至辐射社会的教育资源才是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 者:作为教育资源建设领域专家,在您看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如何?

李玉顺:根据国内资源环境,可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

首先,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例,从该平台可以看出,国家对资源平台建设的推进力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该平台新改版之后,更加体现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例如,新平台中增加了知识点资源、探究性资源等模块;在技术角度上更加适应教师的应用需求……此外,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网、高校资源网、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平台,都汇聚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所以从顶层设计上看,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架构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形成了基本态势及一套完整的体系。

其次在地方政府层面,北京教育资源网、北京高校特色资源网、北京数字学校、开放大学等,广东名师网络课堂,深圳、湖南、江苏、上海等地的“学习资源超市”,无不说明了地方政府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关注与重视,并且都形成了各自稳定的发展机制与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如火如荼。

再次是社会层面,新浪教育频道、百度文库等社会教育平台已聚集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众多商业平台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如中学学科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等,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海量的、丰富的,国内各级、各方面对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所以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记 者:请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谈谈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并有哪些对策?

李玉顺: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架构问题。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正处于从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的过程中。我认为国家、省市不需要身体力行参与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中,而是要代表国家、政府根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规律形成合理的整体架构、机制和体系。

二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建立正确的协作关系。政府要将建设经费投入的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实践应用转移,向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延伸,建立常态化机制。学校要积极共享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应注意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规范,形成资源“圈子”,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按需推送,建立良好的资源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积分、货币等交易机制,使平台具有商业和共享双重属性,形成良好的、能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协作的环境。

四是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教师想得到一些与教学、备课相关的资源,而学生希望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目前的教学资源建设设计的对象一般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记 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愈发引人关注,那么我国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趋势如何?

优质教育范文第6篇

教育起点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均衡。然而,在起点不公平的情况下,这所小学却走出了一条优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发展之路。

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前来观摩的教师一致认为,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言语表达的流畅性看,完全看不出是农村的孩子,其总体表现甚至超出了城里某些优秀学校学生的水平。

听起来,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改变。

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试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党的十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确定了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这是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如何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深圳这所小学所走出的优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发展之路,启发我们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思考。本期,我们追随着“跨越式”试验的脚步,深入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薄弱校,寻找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本期,《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面向中小学的远程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信息技术对于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苏伽特和他的“墙中洞”实验》从另一个视角反思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技术促进深度学习——以电子教材为例》通过呈现台北市忠义小学使用电子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案例,分析了电子教材的优势以及电子教材是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

优质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优质教育 成人 教育管理

Education with high quality------the new idea of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n adults

Wang Ying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under theeducation with high quality and from that she has also brought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tion of it, then pinpointed the goal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under theeducation with high quality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wa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Keywords】Education with high quality Adult Education management

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将呈现出促进教育理念转变、加快成教运作改革、提高成教办学质量、扩大成教国际合作的总体走向。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层次的提高,优质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成人教育中,它标志着现代教育进入了“以追求质量为特征”的时代。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成人优质教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重心,更是新世纪人们追求的目标。

1.成人优质教育理念的迫切性。当前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成人教育进入教育主体创造了无限的空间,也为与之相适应的尽快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中仍存在与此不相称的种种问题,如成人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的适应性不强,专业技能掌握不充分;成人学校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教学基础建设薄弱,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师资队伍缺乏,不能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传播给学生,也阻碍了让新的知识信息不断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对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发挥重要、有效的作用。怎样使成人学生在校期间,于课程时数的常量下体现知识更新的变量,于经费投入的有限上适应学生需求的无限;怎样体现成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历补偿,还是给予学生就职、创业本领、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怎样使成人学校更好地体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最终目的等等。社会和学生对成人学校的强烈要求,使成人学校尽快实施优质教育,尤显得更突出、更迫切。

2.成人优质教育的理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成人优质教育的概念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人们对它的理解与界定也各不相同。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现这个转移中,要正视教学工作所面临的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管理环节薄弱,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理顺各种关系,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成人优质教育是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学校教育的理想追求。把优质教育定义为:以教育品质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人人终身享受优质教育为目标,以追求教育质量最优化和教育效果最大化为标志,着眼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品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以及有效地促进教育与人的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成人优质教育渗透着教育服务的理念。教育服务的理念强调以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为立足点,即一切都以受教育者的满意程度为衡量标准。与过去不同,现在,学校的发展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可以说,优质教育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品牌。这种品牌,更多的是以自身优质的教育,服务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让其幸福地生活在学校。因此,优质教育处处体现着服务意识。

3.成人优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3.1 教学管理目标。成人优质教育实际上包含了一种承诺。这种承诺一方面是在教育服务上的优质化,即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严格的教学标准、优良的教师团队和良好的课程组织;另一方面,希望借助这种优质服务,达到每个个体的发展。所以,优质教育的教学管理目标在于:

①为促使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而进行教学。

②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测量,教师对其抱有高期望,并付诸很强的责任心。

③领导者在决策中相互合作,吸纳教职员工的意见,并考虑其决策对教师的直接影响。

④充分借鉴专家的研究结果和同行的最优实践。

⑤运用技术手段来促进学习反馈、监控和管理。

⑥确立高标准与期望。

⑦充足资源的可利用性。

⑧不断改进课程与教学。

3.2 教学管理要求。

3.2.1 课程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原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的两个核心观点是“消费者中心”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到成人学校课程管理中,即实行“三全”式管理,将有助于课程质量、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坚持学校课程管理的全面性首先体现为管理对象的拓展。学校课程管理涵盖了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与管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各个环节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及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过程的管理,坚持学校课程管理的全面性还体现为管理过程的延伸。学校课程管理不再局限于对评价阶段的管理,而涵盖了课程计划、开发、组织、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在全过程的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全员的参与使质量管理不再仅仅是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责任,各个部门、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管理。因而,管理的主体应是一共同体,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成员、学校领导、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合作者与消费者的学生和家长。如果把学校作为一个组织,那么学生就是直接的消费者。在学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首先就是学生的需要。所以,在学校课程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强调“学生中心”、“学生本位”。而这也是一种成人优质教育的服务意识的体现。

3.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教师行为的是教育观念和师德,因而师德建议对实施成人优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比其他行业的人更高的道德水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仍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目前,大多数教师知识面狭窄,对最新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教育观念有的也比较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自我培训。如,教师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目标。不断总结反思,以教学活动效果、师生参与活动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依据,举办经验交流会,使教师资源在不断学习研究中得到优化;给各专业教师订阅教育期刊,以提高其理论水平;聘请教育理论界相关方面的学者到校对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3.3 教学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个人或组织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便更有系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去创新。这样不仅使管理知识化,也使教学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提供途径。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教学管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成员的成长。它是时展的要求,是学校生存的需要,是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需要。

3.3.1 转变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强调上下级之间严格的等级制度,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易于造成组织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应用,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然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了。优质的教学管理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与之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利于教职员工的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知识更新;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3.2 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质教育的教学管理的方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特网上无限的知识资源,会成为组织学习的巨大知识库。学校的管理者需要为组织甄别、挑选有用的知识,并组合合理的知识内容,传递给组织中的成员,以便他们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

3.3.3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的管理模式,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现代教师更注重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成长体验。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虽然还是必需的,但更为持续有效的激励,则是与教师的工作成就和个人成长相联系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要让教师在知识共享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对自己在人际关系、教学质量上带来的好处,从而将知识共享行为由外在的制度要求,转变为内心的需要,使之更自觉自愿地参与共享活动。在激励方式上,学校还应将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激励的时间效应上,学校也应把对教师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以便强化激励手段对教师成长长期的正面效应。

综上所述,办学质量始终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严重问题,也是决定成教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面对国外优质教育的竞争,我国成人教育必须锐意改革,建立一整套适合成人优质教育和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成人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的、多次叠加的不间断的、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更理想更平等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婷.成人优质教育,期望与行动.中国教育报.2003.2.26 (10)

2 李今初等.《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学刊》. 2003(7):6~10

3 符景海.《21世纪人才特点与教师素质》.《教育探索》.2003 (10):12~13

优质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功能性扫盲:优质教育:全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3-0057-03

今天我要讲的是“优质教育中的功能性扫盲”(Functional Literacy for Ouality Education)。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大会主题“加强全民扫盲:社会发展的关键”有直接的关系。这一关系是清晰而必然的。因为扫盲是优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我们开启21世纪“秘密花园”之门。一方面,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各种发展可能性的时代:另一方面,它还充满着生存的危险与威胁。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充满不确定性。这个时代,冲突与暴力同在,贪婪与腐化同行,危机与挑战并存。

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与时代:重大突破与分崩瓦解

21世纪是一个充满重大突破的时代。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等,人类在各个领域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21世纪也是一个分崩瓦解的时代。环境破坏、温室效应、自然灾害、气候恶化、各种污染、全球经济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都根源于贪婪,贪婪导致了欺骗与腐败,甚至人类文化、道德与精神价值的逐渐消亡。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区域威胁不断,各国危机重重。

同时。我们又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自我。我们心浮气躁,尽管知道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需要花费时间才能得到,但我们仍迫不及待地想瞬间拥有一切。我们的建筑物越来越高,脾气却越来越坏;获得越来越多,满足却越来越少。每天,我们都处于灾难与毁灭的边缘――环境破坏,经济危机,民主制瓦解,人类精神死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不择手段利用他人赚取利益;而不会牺牲自身利益来回报他人。

人类需要彻底地再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在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来拯救地球,而不至于使我们走向灭亡。我们自己的生存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都依赖于我们和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我们需要新的教育体制与理念、新的决心、新的对世界和未来的诠释、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行为举止。为了生存和在这个变化不断的世界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改变对现实的理解方式:不要安于现状,走出思维定势。总之,我们要改变自己。

二、教育的重要性,生存与发展

雅克・德洛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dng:The,Treasure within)中把终身学习称作“必要的乌托邦”和“社会的心脏”。在21世纪,人类需要优质的教育来应对冲突与挑战,以获得和平、自由和社会公平。在我看来,还需要一个和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要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教育是主要手段。没有教育的发展战略就不能称其为发展战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三、新的体制与理念

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新的教育体制与理念、新的教育目标和宗旨、创新的方法与实践。

(一)什么是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成品。它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和精神的渴求。在人类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优质教育被认为是优秀的和成功的。

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而言,优质教育与优质生活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联系成为优质教育的公认要素。随着民主不断发展,普遍的教育权利和公平成为必须考虑的要素。但是,从工具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人们往往把优质教育定义得过于狭隘。人们总是以量的目标来衡量教育对国家发展目标的作用与贡献,公民有了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就认为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常谈论相关性、公平和功能性,而越来越少考虑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与文化有利于和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然而在社会与文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与环境的内在联系这一重要因素却被忽视。

优质教育应当强调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学行为,强调教育而非入学,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将教育的客体当作物或者数字。优质教育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催化剂,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如果优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人类得到发展,那它就必须是整体性的。例如,它必须发展人类个体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主观能动性。优质教育要教会人们有清晰的、批判性的和创造性的思维,要懂得珍惜和感恩,要有行动的意愿。优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教育。我们长久以来都只注重知识学习,而知识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的痛苦、残酷和贫穷。我们忽略了情感。情感对人类行为最具推动作用。我们忽视了培养价值观和爱的能力。所以。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人类心灵的教育。

(二)什么是功能性扫盲?

在菲律宾国家扫盲协调委员会(National LiteracyCoordinating Council,NLCC)的帮助下,功能性扫盲的定义已经过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团队的细心考虑和仔细审议。它是一个整体的定义。菲律宾公民应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我们环境、社会和文化以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

功能性扫盲的概念,于2002年5月24日被国家扫盲协调委员会采纳,指一系列技艺和能力,主要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人们作为个体生活和工作,发展其潜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并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以至更大(比如当地的、区域的、国家的、世界的)的范围内高效地有所作为。从而提高他们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技能。

功能性扫盲是一种要求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科学地解决问题、批判和有创意地思考、可持续地利用

资源、富有创造性与社会感、并扩大自己视野的能力。

四、不断更新和扩展的功能性扫盲观

(一)功能性扫盲是优质教育和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

功能性扫盲使人们能作为适应社会的个体,体面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做出明智的、批判的和有创意的决定,并能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乃至更大的背景下有所作为,实现终身学习。

(二)功能性扫盲是全民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世界全民教育运动强调基础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基础学习需求的满足就没有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全人类的发展。基础学习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人生观、价值观。个人要体面地生活工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待遇,改变自己的命运。都离不开基础学习。所以,功能性扫盲是全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功能性扫盲是人类发展的量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的贫困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文盲率,而成人的识字率和毛入学率则与知识水平有重大关系。

(四)功能性扫盲是实现和平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基本工具

如果没有具有功能性素养的人,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mion for Sustainable Deveolpment,ESD)就不可能成功。可持续发展教育始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价值观和技能,合理利用资源,倡导这些价值观与行为。并付诸实践,以拯救我们的地球。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为我们自己也为子孙后代。

五、行动建议

我希望我们能支持这些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改革项目的主要行动条款。

第一,给优质教育一个全新的定义。这个定义不仅关注认知学习,认知学习不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也用革新来衡量。这种技能包括人类发展的价值维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展每个学习者的潜能。

第二,优质教育质量的新视角。包括在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下,文化程度高的和有足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

第三,教育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教育质量不仅与经济(如减少贫困)有关。还与环境、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和平的、尊重差异性的、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课程改革和整体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平衡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以及身体、心理、智力、情感和精神的因素,成为健康幸福的学习者。

第五,我强烈呼吁全国各地加入到联合国在全球发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年)》(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来,为我们的现在和后代营造一个安全、和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后,请允许我祝贺拉乌尼翁(La Union)阿古市(Agoo)扫盲合作委员会。它是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扫盲奖的得主之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奖项的颁发是对优秀人才在扫盲活动中创造革新的肯定与褒奖。今年的奖项得主与联合国十年扫盲的主题“扫盲与激励”是一致的。

由于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项目的革新,国际评审团推荐阿古市扫盲合作委员会为创新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项目的典范。因为它赋予全民,特别是那些有迫切需要的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如果拉乌尼翁阿古市政府的人民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请加入到我们当中来,倡导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拯救我们的星球。

优质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4-01

优质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护理安全为宗旨,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规范临床行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与管理体制[1]。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教育是开展优质护理、落实护理工作责任的必然要求。我院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四年多来在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具有可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护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程序性原则。健康教育必须考虑患者接受教育、进行实施的可行性;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到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及患者家属,避免其身心受到伤害;应随着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而动态变化。根据患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应按照程序有序进行。

2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2.1 组织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洞察力及组织能力。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详细、准确地落实内容,组织好各个阶段健康教育的实施,确保健康教育优质、有序进行。

2.2 主导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在健康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2.3 监督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监督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2.4 桥梁作用 护士要担任协调者,与医生等其他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和协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不良健康行为的桥梁。

3 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

健康教育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来进行,这五个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健康教育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时,若发现问题,应该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1 评估及诊断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评估内容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体力及运动能力、有无了解健康信息的愿望,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疾病的态度与相关行为表现。评估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观察患者生活方式、阅读患者病历等;根据评估所得资料,做出健康教育诊断,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3.2 计划 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认知目标,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感目标,健康相关态度的形成或转变。三是技能目标,掌握和运用某操作技术的能力。

3.3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健康教育的原则,护士必须具备沟通技巧、知识传授技巧、行为训练技巧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帮助患者认识与自身相关的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

3.4 评价 一是由专家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在调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问卷中问题及填表要求[2],评价健康教育信息、措施是否能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各科室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表,考核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4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护士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慨括起来主要有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两种。知识传授包括语言交流、文字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电话教育法、综合性教育法;行为训练包括自我能力训练、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康复能力训练。自我能力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洗脸、穿衣等。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包含了患者住院期间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一系列行为的训练,如腹式呼吸,引流等。康复能力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如骨关节功能恢复。

4.2 健康教育职责划分 我们将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医院层面、科室层面、个人层面。医院设立咨询中心,提供咨询电话,专家门诊咨询,提供各个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科普读物、卫生宣传画、小册子、报刊,电子显示屏,定期组织同病种的病友会等。科室则通过每月的工休座谈会,科室宣传栏,主管医生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个人层面是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患者需求和病情发展,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提供完整、动态的健康咨询指导。

5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情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程序及正确的实施方法,设计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质量评价标准表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有效措施,能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2-128.

[2] 陈舜玉,章快芳,张璇君. 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4):290-292.

作者简介:

优质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坚持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为学校插上奋飞的翅膀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校长独到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根本。面对底子薄、条件差的实际,农村小学必须在办学理念上取得突破。我首先在学校里确立了“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需求,让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的教师队伍管理思路,建章立制,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并显现出了书香校园、《春雨》校刊、口算素养训练、双语教学等突出特色。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校刊《春雨》应运而生。我们把《春雨》定位于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定位于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载体。虽然没有制版人才,没有印刷工具,更没有办刊资金,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有勤劳的双手,更有用不完的热情。每当看到一期期散发着农村特有气息的刊物问世,看着学生们在《春雨》上发表的“小豆腐块”,看到他们手捧“小书”时笑容满面,我们全体教师都感到了一个字——值!

二、坚持人文关怀,激发教师的共同愿景和工作动力

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行,但只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不行,校长必须把自己的理想化作教师的理想。我在管理中注重让“创办优质的山区小学”目标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让读书学习和改革创新的成功,激发教师持之以恒的工作动力;让“工作日的反思笔记”砥砺教师的实践智慧,让书香校园、双语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为学校鼓足发展的风帆

追求卓越不意味着圆满,但卓越意味着特色。校长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究新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学校实际,丰富和发展自己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让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应用于学校管理中,努力把学校工作做得更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农村小学办学特色。

“三分钟口算素养训练”把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思维敏捷性等关键问题都在课堂上轻松解决了。慢慢地,学生的口算速度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其实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数学思维。

英语教学是很多农村学校的弱项,而我不甘心学生在英语上“瘸腿”。“农村特色的双语教学”扎实推进,让我们体验到有些事不能只盯着结果,只要去做了就是进步。“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每天都面向学生开放,看到学生为了争一个座位看书,午饭都不回家吃,教师们终于明白了教育专家为什么如此强调开放图书室。“晨读弟子规”“德育教育日”等活动让学校德育教育取得了长远发展。

我和各个班主任深入研究学校德育教育规律,致力于“生活德育”,把教给学生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作为新的德育切入点,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每天组织学生晨读《弟子规》,让《弟子规》的言行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达到现实生活规范教育的目标。同时,学校利用每周五的“德育教育日”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二十四孝故事”等系列视频,让学生在娱乐和学习中收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坚持教育科研先行,为学校点燃前进的引擎

教育科研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抓好教科研,才能打破陈规陋习,引领学校教学走向新天地。我从实际、实效出发,申报了市、区两级课题,多次邀请特级教师进校指导。同时,努力落实周五研究日制度,以研究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步八环节”作文实验教学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语文教师从实效性、可操作性出发,开展“能力作文”教学,让学生“会写”作文。作文课上,先让学生一人说,再让学生小组说,边说边讨论,“说作文”成为作文课的开始,让“说的能力”第一次碰撞学生“怕作文”的陋习。接着让学生编写提纲,这是梳理思路的重要途径,学生终生受益。最后让学生动手修改作文,从字到句子到篇章,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这样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了新的、质的进步。

五、坚持写“教学反思”,为培养农村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带头和教师一起写教学反思,确定每周五上午集体宣读、交流学习。许多青年教师的反思写得非常感人,记录着自己的成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会不遗余力地和教师们一起坚持下去,让教师和孩子们不断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为名师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合同造价管理范文 下一篇: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