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的“忧质”与“优质”

时间:2022-07-18 10:59:05

摘 要: 目前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时下的优质课存在着不优质的现象,那么究竟该怎样评价一节课是优质的呢?本文从简短的激情导入意识、合理准确的目标意识、充实全面的内容意识、内容解析的深度意识、情景问题的探究意识等几个方面谈谈对优质课的认识。

关键词: 语文优质课 “忧质” 优质

优质课比赛可以说历史悠久,并且大有长盛不衰之势。优质为质量优良之意,如何评价一节课是质量优良的语文课,这是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优质课已成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条件,令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语文优质课的评价标准,也是老师们急于了解的。

一、优质课的“忧质”

诚然,优质课比赛可以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有助于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学校教研教改风气的蔚然兴起。但时下优质课比赛大多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优质课似乎成了“忧质”课,现在的优质课竞赛已逐渐走向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重表演而忽视教育育人的畸形之路。为了产生“优质”课,主办单位往往有意识地提前通知参赛学校,有的几乎有个把月的准备时间,把同一堂课在学校里反复演练,直到讲得滚瓜烂熟,讲得炉火纯青,讲得有如奖章般金光灿烂。经过这样的持久战,优质课焉能不“优质”?可以说,谁把握了时间,谁就似乎稳操胜券。而在优质课竞赛中,时常也会出现一些的低级错误,试问其“优”在何方?

于是,我在反思,优质课到底追寻的是什么?也许有的专家评委常会用优质课和常态课区别的理论来糊弄语文教师,但是糊弄久了,老师们在心中也会渐渐起疑:这就是我们想要听的语文优质课?

二、优质课的优质

1.简短的激情导入意识

导入语是开场白,是为了引导、启发所运用的语言。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从而做到引人入胜。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因此,一个充满激情且紧扣内容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联结知识,沟通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要学的知识内容上。

2.合理准确的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单地说,语文教师更多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引导他们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说白了,语文教师上课不是给评课人看的,也不是直接把自己的鱼送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会捉鱼,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要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因此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教学策略上,应实行“三步走”的方法,一是提供情境材料、问题;二是师生互动、探究,收获知识;三是再设计活动解决问题,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知识点是在探究中得出来的,是探究的结果。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有深度就说明有创新。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落实一点就好,就是一节优质的课。

3.充实全面的内容意识

一堂优质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充实的、大容量的,不仅传授的知识全面、细致、准确,而且传递的信息量大,提供的信息点多,从而能让人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并能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一篇课文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知识是什么,知识深度、层次和课堂容量如何确定,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在依照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上连下挂,适当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教书育人。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真正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了?但充实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多多益善,也不意味着教学环节的繁复,更不等于教学手段的多样时髦。

4.内容解析的深度意识

教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但语文教学又绝不能满足于文本理解,文本理解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应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或过程中融入语文活动,对文本做到充实全面的把握,且对教材的内容解析要有深度意识,不要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1)对文本达到高位化的认识

高中老师的“高”,是有语言涵养的魅力,有思想的高度。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低位化,仅仅满足于教学内容的简单化梳理,复制考试,进行简单教学。教师没有研究文本,没有探究文本,没有对文本及作者相关的庞杂材料进行研究式备课,只借鉴一些简单教案,这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认识是肤浅的。教师没有高度,课堂就没有高度,学生的学习认识就更没有高度。

(2)注意品析文本的三重义

文本的三重义指文本的作者义(作者写这篇文本的目的)、文本的社会义(作品主题)、文本的个性义(作者自己的个性理解)。语文课堂普遍缺失学生文本理解的个性义,文本的社会义也难有高度,甚至有些课堂教学对文本的作者义也出现了偏失。如《劝学》一文,老师一般理解“劝”是“劝告”的意思。实则不然,“劝”是勉励,鼓励,不是劝告;“学”不是今天的上学,学知识,“君子日参博学而省乎己”,“学”是要学“礼”,即学人的品行、道德,荀子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升,因此他要劝告人要“学”。

语文课堂,教师要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恰当的凭借,常见的做法是教师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们设计的这些问题要么质量并不高,要么同义反复。究其原因是教师自己没有进行精细阅读和深入阅读,在阅读中没有高于学生和教参的阅读。这样课堂即使环节再多,花样再多,也是空洞无物。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在别人思想的基础上再多想一点,这就是深刻。

5.情境问题的探究意识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师生合作、互动探究,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施问题探究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质疑,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如何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产生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就要求教师转变“师道尊严”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问题探究体现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使得教学、教育与发展相统一,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这也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的一种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优化教学的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问题探究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越发重要,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并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除了以上所说,先进的教学理念,流畅的教学过程,扎实的教学素质,流利的语言表达等因素也同样要具备。一句话,一堂优质课必须是用“心”去教的,是全身心地投入。

上一篇: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注重人文教学,发展学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