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DNA

时间:2022-08-01 03:48:32

世界最大的基因测绘设施深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隐身于中国深圳盐田区的一块泥巴地上的一座旧厂房,周围有几家卡车修理厂,一些鸡在旁边废物回收站收集的废品间肆意游走。北京最雄心勃勃的基因项目,就在这座曾经的鞋厂里。

平凡的外表内包裹的是顶尖的研究。厂内的工作室颇像特护病房,玻璃墙、荧光灯,一排排IlluminaHiSeq2000“嗡嗡”地高速运转着,这款顶级基因排序机每台售价超过50万美金,而这里有128台,两边还架设了许多排相似的机器,这一切使得华大(以下简称“华大”)能够量产高质量的DNA数据,其规模超过所有美国学术设施之和。

墙上的横幅写着“基因引领未来”,中国无疑已经看到了这个未来。《福布斯》杂志预测基因的市场价值在下一个十年中将达到1000亿美金。通过对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将找到对抗疾病的良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并把基因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哈佛大学基因研究学者乔治・切奇说:“现在的基因工程就像刚诞生的互联网。没人知道谁会开发出最成功的应用。”微软、谷歌、IBM、因特尔等公司都已进入基因领域,将之视为传统业务的延伸:管理分析数据。华大董事长杨焕明说:“生物科学其实是信息科技,这是重要的觉悟。如果认同基因是数字化生命的基础,那么所有的基因信息都具有潜在的价值。”

华大的成长也经历过波折。开始,华大的两位创始人杨焕明和汪健被同行们称作科学狂人。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他们挤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百分之一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然后在水稻基因项目中,击败实力雄厚的国际财团,迅速获得政策扶持。华大名义上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但是它开展商业活动反哺研究。

2007年,华大搬入现在的厂房,以换取当地政府每年300万美金的补贴。那时的华大主业是测序服务和为医院做诊疗化验,发展不快。国开行2009年给予的15亿美金贷款使华大迅速崛起到新的高度,华大将其基因测序和DNA数据管理方面的优势应用于医药行业,令全球侧目。去年,美国医药巨头默克集团宣布与华大合作。同时,华大年利润已经达到1.5亿美金,预计该公司今年的利润会再增长两倍。

当多数世界知名基因研究机构(如波士顿博德研究所)都把研究集中于人类健康领域的时候,深圳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宽广的生物领域中涉猎。一间实验室中,仪器对成千上万的微生物进行扫描,寻找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基因;而另一间实验室则在培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人体干细胞。这里的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各种物种的测序,包括黄瓜、40种桑蚕、大熊猫等,他们还对寄居人体的数万种细菌的基因进行了分类,还原了一名4,500年前生活在格林兰岛的古爱斯基摩人的基因。华大已经拥有接近250个可能会带来盈利的专利,覆盖农业、工业和医疗行业。

公司在美国、欧洲、香港及中国其他省市设立了分支研究机构。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华大在深圳总部的研发人员总数翻了一倍。华大现有40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且队伍还在扩张。

华大生物信息专家罗瑞邦(音译)说:“我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但我们前进的速度有时还是让我不敢相信。”23岁的罗瑞邦属于这个公司的主流群体,华大研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

24岁的李英睿负责生物信息部,手下有1500名计算机科学家。他用广泛的自由和充分的信任激励新人。“任务不仅会促使他们成长,而且会成长得更快。”他的一名研究员赵博文只有18岁,还在读高中就加入了华大生物信息团队的一个夏季项目,他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征服了所有人。征得父母同意后,他成为了华大的一名研究员,并在业余时间完成了高中学业。赵博文正致力于研究高智商的基因基础。他的团队对1000名智商超过145的中国人进行测试,把他们的基因与普通人的进行比照。

鞋厂变成基因研究中心,科学家代替蓝领,这家位于深圳的研究所代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的雄心。美国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方面将引领全球。

――摘编自《新闻周刊》4月24日

责编:谭震

上一篇:企业新闻也要讲故事 下一篇:“这里没有身份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