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17:07:45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师院校青年教师 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现象”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83-02

自从高校扩招以及教育部实行高校评估工作以来,高校学生在校生数快速增长。为满足师生比的要求,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两个局面:一是高校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青年教师数量占据了教师总数的大多数比例;二是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他们很快就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力量。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及个人成长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木桶理论探讨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期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师范技能不够强。近年来,幼师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普遍政治与专业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教学充满热情。但是因为他们的毕业院校不是师范类高校,也不是师范类专业,所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师范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够高的弱点。如授课中对教学规律掌握得不够、重点难点不突出、与学生缺乏互动、板书及PPT不规范、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强、教学水平提高较慢和仪态风范不当等,无法很好地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二)青年教师行业企业兼职经验欠缺。高校青年教师本身也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量,从时间安排上,能到企业行业兼职的机会不多,因此兼职经验欠缺。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企业兼职经历,在进行日常实践教学和指导学生带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显得指导经验不足,缺乏对幼儿园一线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总结,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信服度不高。如今从社会引进行业、企业骨干作为部分实践课的任课教师已是高校共同的做法。

(三)青年教师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幼师院校不仅注重“高等”,还注重“职业”,即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前,幼师院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具有真实操作性质的实践课教师较少,见习实习指导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普通任课教师,他们年轻、职称较低,实践经验少。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幼儿园一线实践经验和能力,他们多为原来中职时期的教学骨干,但目前已接近退休年龄,对教学和课改缺少激情。

二、理论基础:新木桶理论

(一)新木桶理论的提出。木桶理论(Buckets effect/Cannikin Law)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也就是说,一只水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关键取决于桶壁最短的木块。在组织中,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经过演变,新木桶理论出现新的内容,主要强调三点:第一,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第二,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桶底的大小决定;第三,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最短的板能否更换升级决定。

(二)新木桶理论的启示。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新木桶理论给人的启示是:处理短板是关键,提高木桶的容量是途径,确保最短板的更新升级和保持木桶紧箍的稳定性是保障,而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是关键。

三、幼师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新木桶现象”分析

一所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即是一只木桶,队伍的领导团队就是木桶的底部,教师队伍成员就是周围木板的长度,只有教师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形成整个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夯实桶底――加强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的领导能带出高水平的队伍。在当前高校内部各项工作和考核任务繁重、外部面临中国要建设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首先,领导者应树立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理念,采用全局性的眼光和思维,避免管理视角窄、眼光短等行为;其次,要围绕做好专业建设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教师队伍管理者的建设;最后,围绕专业教学团队基层教师建设抓基础,重点关注一线教师的成长,从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幼师院校教师领导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二)增长短板――强化青年教师实践素质。所谓“短板”应该是青年教师的实践素质,即实践教学理念、能力和水平。这犹如“短木板”一样,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素质和实力。因而,笔者认为,对待“短木板”要及时进行修缮,及早提高。一是积极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制度,先从理论上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二是积极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多参与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能力;三是在与幼儿园合作见实习过程中,积极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四是青年教师应从教学规范做起,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衡量、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短木板”就会逐渐变长,从而使教师队伍这个“木桶”的存水量不断加深。

(三)弥合缝隙――优化青年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教育教学工作能否达到快捷、高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协调沟通和默契配合,否则,诸多工作就会开展不力,陷入困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乏有综合能力较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的教师也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如果没有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间的通力协作,是很难单独完成一项工作的。同时,处理好教师之间、教师与普通行政人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老教师与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携手并肩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四)收紧桶箍――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箍在木桶中能够起到收拢聚紧木板作用。那么如何收紧教师队伍这只“木桶”的“箍”,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逐步实现以事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性为中心的管理,切实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引导好,努力将他们的潜能真正发挥到需要的岗位上,使蕴涵于青年教师身上的创造智慧得到体现。二是逐步实现由刚性管理为主转为刚柔相济、宽严相适的管理。要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情绪、自身需求,并努力为其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逐步实现由强调制度约束转为强调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自律,倡导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养成,通过教师自律自醒达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目的。这样必然会营造心齐力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启示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青年教师要通过学习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和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具体措施、规划和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

(二)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师德不断遭到质疑,也出现一些师德低下的个人和事件,给高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下,幼师院校青年教师应比普通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和目标。在长期、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师德修养过程中,青年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教学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执教的老师。

(三)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青年教师应该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积极使用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积极推广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新升格幼师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做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在采用“专任教师比其他教职工更多一点”为原则的基础上,更应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不应忽略其他岗位的教师,特别是处于一线教学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教师。学校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通畅度将决定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学和管理一线的教师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应有利于新老师之间、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管理者与专任教师之间、学校领导和普通教职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许伟泽.“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2]麻月明.木桶理论之多桶论[J].现代商业,2009(7)

[3]黄卫成.领导班子建设的“木桶理论”[J].领导科学,2013(4)

[4]罗红卫.基于新木桶理论的企业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J].商业时代,2012(2)

[5]骆闽.浅谈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2014(8)

[6]赵静.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

[7]王运锋.浅议欠发达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9)

[8]虎保成.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9]钟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4(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04LX100)

【作者简介】周琨武(1981- ),男,广西藤县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综合科副科长,讲师。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幼互动;师幼关系;互动类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80-02

前言: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多青年家长由于上班关系,没有过多的时间做亲子互动,或是常常陪伴在幼儿身边。因此,幼儿生活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师幼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温馨的园内氛围,有趣的生活模式,都可以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个健康,礼貌的好孩子。

1.师幼互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迁,"托儿所"已经成为一个古老的称谓,不同于一个只是仅仅帮助家长照看孩子的地方,幼儿园,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以孩子为主人翁的乐园。在这里,师幼互动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呢。

1.1 保障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组织孩子进行安全范围内的活动。如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公园郊游或野餐并组织做一些游戏。幼儿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并近距离的观察一些植物和昆虫。一些孩子回到家还会向父母讲述郊游过程,训练了幼儿的表达能力。而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同龄人之间互动,也会幼儿变得活波外向。

1.2 增进亲子关系。有些幼儿的半日活动会举行,家长教学观摩。就是请家长在一旁参观教学,并组织一些亲子游戏,或是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手工。这种日常活动是在师幼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亲子互动,家长可以通过参观教学,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1]。并且,可以从中提取优点,回家后夸奖"孩子哪方面做得好,要继续努力",错的地方也要监督孩子及时改正,增进亲子感情。而与家长一起做游戏,做手工也给幼儿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师幼互动类型

2.1 户外型。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去公园野餐或是郊游,一些幼儿园会组织幼儿去郊外的农舍进行生活实习,或是去附近的景点写生。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幼儿的见闻还,还可以增加其生活阅历。例如秋季在附近的农舍挖地瓜,将幼儿分组,让幼儿进行互相合作。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其中通过自己动手挖出地瓜,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明白生活道理,有益身心健康[2]。据调查显示,幼儿园期间参与过户外活动的孩子,与其他同邻人相比,性格更加开朗,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强。

2.2 室内型。室内活动,则更能体现师幼互动。老将带领幼儿做一些室内游戏,或是演出剧本。有的幼儿园大班在此过程中,还提倡幼儿自己创作剧本,制作服装。幼儿的剧本虽然充满孩子气,有些地方不符合生活逻辑,但是训练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剧本中有很多童真的幻想,这对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受到一些启发。幼儿自己运用纸盒,布头做戏服,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关系,发展创造思维。还有一种室内活动,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家长参观。有些参观活动,还会借此机会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受,或是对父母进行肖像描绘,这都增加了亲子关系[3]。

3.教育建议

3.1 营造环境氛围。虽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但一些教师似乎混淆了主导。与控制的概念,强制幼儿做一些行为。对幼儿教育缺乏耐心。报纸上,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以拳脚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一些幼师对幼儿常贯以命令口气,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或是让幼儿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在将来的成长中提高患抑郁症或是自闭症的风险。

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师的选拔,也不能只看重资格条件,对于幼师自生修养,日常行为都要多做了解。作为幼师,也该品等,宽容对待每一位幼儿[4]。

3.2 提高幼儿自主性。幼儿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很多事不能自己解决,需要他人协助。因此很容易染上过分依赖他人的恶习,这都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师在师幼互动中,应该努力引导幼儿自己完成任务,协助幼儿而不是帮助幼儿,使幼儿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遇到同样问题,也能顺利解决,养成坚强柔韧的性格。

总结:幼儿时期的经历,对于很多人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很多幼儿在长大成人后,还会对幼儿时期的事情有很深的印象,例如幼儿时期卫生所的糖球,虽然不记得具体味道,但只要打过针,就有糖球吃的甜味就会涌上心头。幼儿园是成年人给幼儿的礼物。我们应该通过师幼互动,使幼儿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生活经历,生活见闻,养成好的习惯,使幼儿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 黄娟娟. 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基于上海50所幼儿园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观察分析[J]. 教育研究,2009,07:81-86.

[2] 黄娟娟. 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11.

[3] 聂懿.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训教学模式;特点;措施

【分类号】G652

社会随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也相当重视。从我国各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调整来看,各师范院校基本完成了专业化学前教育人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现阶段我国对学前专业实训探究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学前教育实训教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没有较多借鉴经验。文章就如何构建学前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和探究,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

我在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起步较晚,所以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在我国还属于新鲜的事物。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基础师资的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前专业师资培养的时候不能照搬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应该首先关注学前专业的岗位特点: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师有一定艺术技能要求。学期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小学一年级学习的衔接,而是在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心智的健全和发展。因为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处于初级的阶段,所以经常以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展开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这就对学前专业的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众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其实训教学的经验不足,实训师资短缺等。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对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与基础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术语师范类专业的范畴,所以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时候,经常要进行绘画、剪纸等作业,教师必须实时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对幼儿展开有效的教育教学。并且这些教学实践都必须在校本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对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较高。例如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顺利的应对,但是在投身于实际幼儿教学工作的时候,因为自我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的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甚至将个人情绪带到岗位教学中,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学前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对幼师岗位展开有效性分析

院校在进行学前专业招生部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职部门人员应该对所在区域范围内幼儿园系统展开实地的考察和调研,不能简单的从互联网获取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析。幼师岗位的有效性分析还可以通过参与专家讲座,获取正确的岗位意识,学会如何与学前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展开沟通,并且好要具体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二)实训板块的设计

通过对学前教育岗位的有效性分析,总结分析的结果,然后作为实训板块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不同阶段学学前幼儿展开板块内容的设计。一般学期教育教学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所以要根据三个不同阶段幼儿教育阶段进行板块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在学习不同的阶段进行实训教学的安排,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展开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紧密围绕岗位技能来进行,也是强化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期。实训的内容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运用能力、幼儿教育艺术基本技能等。学校也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实地参观幼儿园,树立一定岗位技能认知能力。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中期,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也基本树立了学前教育岗位的理性认知,在这个阶段,专业学生应该将理论认知投入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般专业教师应该为专业学生创建有效的模拟实训情境,在深化学生对学前岗位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对专业实训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幼教理论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幼教实训中。最后,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末期,这个阶段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学生应该投入到真实的幼儿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实时的跟踪调查学生专业顶岗实习的状况,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中,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学前专业师资培养的时候不能照搬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性,操作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对幼学前教育岗位展开有效性分析,并进行实训板块的设计,促进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罗春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东方青年・教师,2012(09)

[2]殷挺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

[3]金丽,邱百龙.模拟实践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GH16456

接受样刊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东岭南街 虹馆 四单元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义务植树造林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全民爱绿、护绿、建绿的热情,迅速掀起春季绿化活动的高潮,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进而推动全县义务植树发展党员工作常用文书 一、考察谈话意见例文 受XX学院党总支的指派,XXX年X月X日与XXX同志进行了谈话。谈话主要内容是了解其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思想觉悟和对党的基本非营业性汽车租赁协议甲方(出租人):_________乙方(承租人):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团支书工作计划书本学期是大一的第二学期,上学期我班团支部主要围绕着一系团总支提出的“大学生文明修身”这一活动主题展开了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应该来说我班举办的2012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一学期过去了,回想在这个学期里,我的思想始终随着党的精神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道路上探索着,县农委农经科(站)2009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总结根据《##市农业局关于转发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8月14日##县纪委召开的《2009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宾馆客房部自我鉴定非常感谢远洋宾馆客房部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教育与教悔。半年来,本着服务为先的原则,与你们交往,交流,此过程中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回顾大学四年,我通过良师的指导和自己刻苦学习,已具备了文字处理和写作能力,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工作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要求的新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和谐校园靠大家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财经系的樊雯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靠大家》. 首先,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围绕阳 实习鉴定必要性及内容 实习鉴定有助于实习生建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实习不仅可以促进实习生学习、理解、反思指导老师提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其在应用、检验、质疑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揭示、分析、批判自己的“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的显性知识和“知道是谁、知道怎样做”的隐性知识,由此促进实习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教育认识能力,不断建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知识转变为实习生真正的思想财富,从而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要填写实习鉴定表中的实习鉴定,作为实习中的表现和体会的一个总结。一般包括一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基本情况。主要是表明实习期间工作情况成了哪些任务等。最好用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 第二,实习收获。主要指通过实习,在专业思想、专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体会。最好要有典型事例,并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第三,存在的问题。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自己思想、文化、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弱点和缺点,因此在总结时要实事求是地写出来,并分析其原因,并应当定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实习鉴定必要性及内容 相关文章:医学院护士实习鉴定范文2012年学生实习自我鉴定新闻采编员实习鉴定幼师毕业实习鉴定高校实习生实习鉴定范文仓库管理实习鉴定本科毕业生单位实习鉴定公共管理大学毕业生实习鉴定查看更多>> 实习自我鉴定 毕业登记表中的自我鉴定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2009年工作总结结尾范文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即将迎来的一年中,我们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的,这是一直无法拒绝的问题,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年终时候的总结。每一年都有自己抵押担保借款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 贷款抵押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贷款抵押权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生产需要,向乙方申请贷款作为_________创建基层妇女组织示范点工作总结妇女组织自身建设的好坏,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妇女工作中落到实处的关键。近年来,我们以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创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示范点旅游与酒店管理的自我评价 待人真诚,能吃苦耐劳,办事严谨认真负责,创新能力突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团队精神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协作意识及适应能力很强,大学本科生大学四年自我鉴定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使我收获匪浅,受益终生。 我也给自己四年的学习历程做了个简单的毕业生个快乐迎亚运活动总结“大手牵小手,快乐迎亚运”活动总结为了促进大学生服务少先队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2010年10月30日12时30分,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杯”调研竞赛行政秘书工作自我评价 进入政法学校文法学院任职行政秘书,距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里,我在院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总结结束语范文在将来迎来的一年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我会尽我所能的工作,帮助公司实现发展,相信公司的明天德育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吴有人,女,1982年4月28日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系,XX年8月参加工作。七年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2011年9月担任郭镇中学安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实习期间,在武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8 节课,上了32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每天课间操时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节期间,我在班主任孙老师的指导支持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筹办了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刊展览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极大肯定。

在整个实习生涯中,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为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不能在有限的 45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常常出现疏漏的地方,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师范生,要真正走向了工作岗位,还需要自己以后两个月的实习不断地努力实践,追求进步。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辛勤指导我的武老师,是他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知识,使我从稚嫩的教学走向了成熟的教学。同时,我也要向指导和勉励我的孙老师以及六中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科研水平 提高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3]郭力平.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

[4]梁慧娟.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4(5):32-35.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集中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者等。

第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第三章 培训内容

第六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

第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实施主题式培训,为学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培训机构

第八条 教育部评审认定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由教育部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五章 学员选派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参训学员,优先选派承担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及本地教师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第十一条 参训学员选派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推荐参加同类项目。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网站(),及时报送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参训。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三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原则上省域外专家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整合优质资源,同时注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专题学习与现场观摩实践相结合,注重学员参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保障。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教师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原则上训后跟踪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

第七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网站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要将学员学习情况与其考核奖励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员“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主管“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指定项目统筹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教师教育水平较高的院(系、所)或部门承担培训任务,完善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绩效自评工作,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报送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九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远程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机构

第四条 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确定远程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做好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远程教学与辅导、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等环节的工作。

第三章 学员选派

第七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

骨干培训者要遴选教育技术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参训学员选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

第八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及时报送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注册和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四章 课程资源

第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第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按照模块或专题设计课程内容,应包含专家授课、文本解读、案例分析、研讨主题、学员作业等。视频与文本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要搭配合理。视频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和案例)学时原则上不少于培训总学时的50%。

第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择优报送课程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各机构提交的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教学与辅导管理

第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引领、集中辅导答疑、培训简报编发等工作。原则上按生师比不高于500∶1配备,每学科(领域)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指导市(地)、县级教育部门遴选骨干培训者,组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按生师比不高于100∶1配备。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班级的教务管理、研讨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班级简报编发等工作。

第六章 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负责对骨干培训者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培训方案和学科培训主要内容;讲解网络平台功能与操作流程,包括平台注册、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简报制作、作业提交及评价等环节的操作方法;讲授远程培训学员管理的职责与技能等。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期间应组织不少于3学时的网上操作演练,特别是在远程培训开始前,应安排不少于1次的远程演练。培训结束后,各机构须向教育部提交不少于1期的集中培训工作简报。

第七章 远程教学与辅导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组织教学专家团队认真做好远程培训的教学引领工作。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原则上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值班,引领学员交流,包括主题研讨、作业点评等方面。定期开展集中辅导答疑,原则上每10学时不少于1次,要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核心专家须全程参与。编写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反映学习效果,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和重难点问题,点评优秀作业,引领下阶段学习等。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会同省级教育部门组建网络班级开展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0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培训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学员按进度学习、参加集中辅导答疑,进行班内交流研讨等;解答学员疑问,评阅学员作业并推荐优秀作业,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编发班级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教学专家团队与地方辅导教师的交流协作机制。

第八章 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远程培训平台,要为教学专家团队、地方辅导教师团队、参训学员等提供课程学习、教学引领、辅导答疑、互动交流、培训简报、作业评价、问卷调查等方面支持。原则上要具备视音频双向互动交流答疑功能;要提供项目主页、区域主页、学科主页、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等多种主页,便于远程培训管理;要提供平台操作手册。

第二十条 远程培训平台要监控学员学习过程,加强信息监测与反馈管理功能,及时反馈学员注册、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配备专职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定期向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报送培训工作监测报告,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期。

第九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和审核课程资源,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管、评估,并按时报送工作简报和培训总结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地)和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本地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工作和参训学员的学习;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做好本地项目的总结评优工作;将参训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组建教学专家、管理与技术服务团队,认真做好教学指导、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做好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参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十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绩效自评工作,并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十一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3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幼师国培)管理,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各地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由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和模式

第四条 中西部项目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参训教师与指导教师如影随形,全方位参与备课、授课、研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下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高年级师范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三)远程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对教师进行80学时左右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五条 幼师国培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幼儿园“影子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或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重视优质幼儿园观摩实践,促使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岗教师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培训新入职的转岗教师。以院校集中培训与优质幼儿园实践为主,组织转岗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20学时左右的集中培训,可根据需要辅以远程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学时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具体工作。

第七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制订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监督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每年5月,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经费预算,从本地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制订培训方案。

采取招投标方式,遴选符合资质条件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发挥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作用,承担集中培训任务的省外院校比例不少于25%。各省(区、市)的招投标通知要在“国培计划”网站()公布。

第九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年度实施方案和招投标结果报送教育部、财政部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按照培训方案启动实施培训工作。

第五章 培训管理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核定承担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任务的院校(机构)资质,指导各地遴选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教师实践基地。

第十一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明确参训学员条件要求,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确定选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要加强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相关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章 绩效考核

第十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中央专项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绩效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各省(区、市)要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工作简报(每单位不少于5期)、绩效考评报告、学员信息统计表等,绩效考评报告须报送文本及电子版,其他材料报送电子版。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实施,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等因素核定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交通费,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有关规定,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向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提出拨付经费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省级财政部门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各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省(区、市)要按照本办法,参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和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管理细则。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培训是事业,培训是科学,培训是艺术。全省各培训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国培当作事业来做,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讲究培训管理的艺术,使湖南省国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每年都有重大突破, 湖南省国培项目实施经验在教育部有关会议上交流,一些兄弟省市慕名前来学习和观摩。同时,培训也是遗憾的艺术,国培项目实施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以研究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打造湖南省教师满意的高品位国培品牌。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科学教育资源 课题研究

农村幼儿园,是指地处县以下乡镇以及行政村落所举办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资源,包括人类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厂生产的某技术产品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在当前广大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农村幼儿园经费普遍紧张,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优越和宽裕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各园采取必要措施,使现有的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探索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探究农村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也是降低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提升办园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规范制度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健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总课题组明确了课题总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并以子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总课题个人子课题课题参与者”的三级科研网络,课题核心组成员及时制定子课题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经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二是规范研讨制度。课题核心组每月集中研讨一次,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教学观摩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坚持“以研究促教学”的课题管理理念,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分组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吻合的分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十七个课题组长担任,负责日常教研活动。在总课题的统筹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两次以上,负责人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

2.理论培训,建设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

首先,在驱动阶段通过专题培训、书籍推荐、网络学习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解读课题实施方案,并在开题报告中结合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等分析与比对,提倡科学活动要从生活中选题,强调科学活动要幼儿亲身经历与参与,以及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给予全面指导。

其次,总课题组创建“回归人性”课题研究QQ群,定期将国内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国内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前沿资讯传送给课题组成员,引领组员不断丰富有关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组建起一支强干的研究队伍。主要引领子课题成员组对泉州地区常见的植物、动物、物体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雨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如安溪实验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对安溪本地的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乡土科学资源有足够的认识,不断推进研究进程,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各自子课题则根据需要,利用园内局域网等渠道,定期向教师推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与书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导实践。如永春县港永幼儿园组织教师利用“中国幼儿教师网”等网站,学习“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利用农作物创设幼儿园环境”;又如,泉州幼师附幼创建课题微信群,分享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论幼儿园家教活动指导形式”等,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摸清实施课题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研究初期,大多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提供真实、具体的依据,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陈埭溪边幼儿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对社区材料资源的熟悉情况,利用班级现有的科学区、观察区调查幼儿对材料玩法的探索情况;又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则采取组织教师上山下海开展的采风活动,进行乡土资源调查,提高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认知。

二、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积累典型教学案例

从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计划――实施――问题――反思的螺旋循环往复的边行动边研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经验总结和课例汇编。

1.实证研究,积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期,子课题组都精心策划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课题组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每学期均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如“烤鸡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馅的秘密”“端午粽飘香”“好玩的沙”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德化双鱼幼儿园把社区资源有效运用到区域活动中,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积累了小班科学活动“狗尾草”、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学活动“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电线”等典型案例;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开展活动,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见了”“认识螃蟹”“花蛤宝宝”等典型活动案例;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在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活动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积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与小麦”“种子”“春笋”;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们来种葱”“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实证研究引领全园教师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芦瓜、玉米须、小麦杆、向日葵叶等共同创设了班级的主墙饰,以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挑战性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中,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研讨与实施。

2.互动研讨,推进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

(1)专家引领助提高

为确保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准确无误,在总课题组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前往子课题组所在园所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把脉”。如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邀请福建省特级教师刘志清老师来园开展“《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指导”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成员听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开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教育”、吴荔红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等专题讲座,利用专家知识系统化的优势,给予课题组成员研究上的理论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课题研究以来,听取专家专题讲座多达18次。

(2)观摩研讨引互动

总课题组以子课题为单位,采用滚动观摩的方式,围绕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定期组织子课题组的成员开展园际之间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如“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数学区材料”“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互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不同组别的课题组成员零距离地交流、深度地探讨,大家或述收获,或述困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经验。如2014年3月,在晋江沙塘中心幼儿园开展各年龄段“数学区域活动观摩”;2014年4月,晋江陈埭溪边幼儿园开展中班科学活动“鞋底花纹”观摩研讨;2014年12月,在德化双鱼幼儿园以及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开展的观摩研讨等。

(3)经验交流互借鉴

学习他人优秀方法、经验,是课题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各子课题在实证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将这些有益的经验推广,总课题组不定期地开展“传经送宝”活动,各课题负责人将取来的“经”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共同学习。如总课题组柯淑满成员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员作“优化社区资源 促进科学教育”等共计6次课题阶段成果经验汇报。

三、运用经验总结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相关资料,回顾研究历程,总结有关经验,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结论和课题结题报告。一是组织各个基地园梳理研究课例,从个人到集体、以备好一个活动验证一个活动整理一个活动为主线,精心选择适宜的农村资源进行活动实施与验证。二是组织各课题基地园拓展评价模式,将观察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幼儿学习故事纳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三是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确定资源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案例分享与交流,主要有主题活动案例展示、区域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五是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板展示活动。共展示了展板共计16个版,涉及“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十七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内容,通过“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借助“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很好地完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间接目标。教师与家长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在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教育理念一致的协同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进步显著。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一些死的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二是参与大量的实践工作,开发与利用科学资源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变了教学行为,建立良好互动模式。课题组的教师先后向市、区及幼师实习生开放了十余次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前反思――实践――再反思调整――再实践――总结”的实际研讨形式,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

[3]刘占兰.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幼师实习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摘 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需要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幼教师资整体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作者从学前师资管理体制、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和质量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十二五”以来,伴随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幼师国培”1项目计划的推进与实施,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师规模逐年增长,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幼教师资整体数量不足、质量较低仍然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41号)“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争取每个乡镇和城市大型社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要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在“十二五”规划即将结束、“十三五”规划即将启动之际,笔者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整体思考湖南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幼儿园教师规模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已达143739人,其中专任教师71164人。二是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随着“幼师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及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的颁发,广大幼儿园教师在职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高。教师的学历逐步改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是学前师资在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自2002年始,湖南省学前师资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计划,省、市两级幼教师资培训体系初具雏形。2011年“幼师国培”计划项目启动以来,以省幼教师资培训中心为龙头,高校示范引领,地方幼师中专协同参与,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园为依托的省、市、县、园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正逐步建立。同时,全省各地的公办园和优质民办园尝试建构园本培训和园本研修体系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四是学前免费定向培养、招生优惠政策初见成效。2014年6月,长沙师范学院第一批五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定向生毕业,走向全省,开始服务幼教基层。这一湖南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面向农村的免费定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年招生计划已增至800人,为全省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补充优质学前教育师资作了很好的探索。而省教育考试院从2010年起,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行的提前录取政策,也较好地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和数量。

但是,与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相比较,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1912383人,幼儿园在职教职工143739人,师约比达到1∶13.3,离教育部规定的1∶5~1∶7标准差距较远教师队伍数量整体不足制约着学前教育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湖南省(以下简称“我省”)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不到50%,具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则不到20%。虽经过四年培训,专任幼儿园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仍然整体偏低,无职称者甚多。农村新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2.原因分析

(1)学前师范教育市场化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大幅下滑。学前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应该由国家开展。历史上我国师范教育生源较好、教学质量较高主要是因为定向和公费教育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尤其是2000年开始学前教师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取消了对学生原有的优惠政策,改为全额收取学费和不包就业,导致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考生报考意愿不足,素质大幅下滑。幼师中职生都是注册制招生,基本没有门槛。这些学生中有30%不适合当幼儿教师,另外70%也因为基础差,培养起来有很大困难。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素质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

(2)幼儿教师列编比例低,待遇无保障,幼儿教师行业吸引力下降,教师队伍整体不稳定。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幼儿教师长期被遗忘、被忽视,其地位得不到认可。我省公办园列编比例低,且近10年列编比例呈逐年降低之势,而占我省办园规模89.2%的民办园则根本无编。在没有编制保障的情况下,我省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福利无保障,职称评聘不到位。部分民办园教师和公办园非编内教师工资甚至赶不上保姆和农民工,公办园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我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大多选择考研深造,专科生70%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30%在长沙等本省大城市就业,中专生多数只愿意到本省中小城市,毕业生“下不去”现象较为严重。即使下去了,也“留不住”。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队伍最不稳定,教师流动频繁。据调查,我省部分地区58%以上的教师在本园工作的时间不足3年,在同一所幼儿园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仅11.57% 2。

(3) 国家对学前教师教育管理和投入不足,影响学前师资培养规模与质量。近10年来,国家对学前教师教育的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建设以及就业等方面缺乏专门的管理办法,投入更是严重不足。这种低投入使各培养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设施购置、师资培养、人才模式研究等方面缺乏热情,带来学前教师教育低层次无序发展格局。以湖南省情况看,2010年全省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有38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以学前教育为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高职专科院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成人高校3所。全省共有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37217人,但中职占了32439人。2010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7184人,但专科以上仅1795人,占13%,其他为中职生,导致未来几年的毕业生数量多但层次偏低,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学前教育的需求,造成人才的低层次浪费。

(4)学前师资培训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培训渠道不畅通,影响培训规模与质量。湖南省学前师资培训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未明确培训经费来源和分层管理职责。过去四年里,虽然湖南省的“幼师国培”项目经费逐年递增,但由于市州等地缺乏经费和制度保障,造成省、市(地)、县(区)三级培训覆盖面并不宽广,部分教师反复参加省级培训,各地州市和县培训机会则很少,个别地区几年未组织教师培训;民办园教师待遇无保障,不少老师在培训结束之后便跳槽,进入待遇更好的园所,这使得民办园管理者不愿组织教师培训和不愿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偏远农村地区真正渴望培训的教师更是无法获得机会。这种局面不利于教师系统持续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公平和我省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尤其是童年社会学等研究成果的不断引入和刷新,国家和社会对 “童年”这一人生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不可跨越的发展时期的重要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由此,幼儿园教师也被国家和社会赋予更高的责任和期待。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标准之后,教育部先后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等文件,在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师资质量标准的同时,也明确了专业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准入、使用的标准。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在中国,“教师”正在作为一支专业队伍,进入行政管理的视野。与不断翻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对应,要建设一支适应湖南省《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8〕31号)》和省委省政府“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要求的,数量满足需求、质量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1.“教师知识”与“教师学习”新认识

随着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知识”和“教师学习”已成为老师们所熟知的概念。人们已经形成的共识是,“教师知识”是教师关于自己教育教学的认识,是一种存在于教师个人头脑中的、以默会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知识。通俗地说,“教师知识”是跟随着教师个人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型态的知识。与“教师知识”相应,“教师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行动中,是教师对自己如何成为教师的行为动作的实践反思性学习。有了上述两个基本认识,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教师培养就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不要企望通过职前几年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一个长时期里通盘考虑,尽快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化教师培养机制,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效应。

2.信息社会“教师学习方式”

信息社会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之相对应,教师在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电脑、手机、网络、空间等等,已经成为教师时时处处可以利用的学习平台,MOOCs、微课、云,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基本方式。湖南省必须尽快建设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包括适应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门机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人员、教师培养培训资源等,以满足不断成长的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3.物欲社会教师职业信念

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是否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职业操守?如何维护“教师队伍”的光辉形象?面对家长的压力、社会的挑战、金钱的诱惑,低收入的幼儿园教师又应该如何把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如何从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到“守护童年”的伟大的事业价值?湖南省必须加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用专业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手段引领教师,使广大教师在获得专业成长快乐的同时,增强职业幸福感,提升职业理想与信念。

4.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教师管理

现代学校教育,强调优质、公平与均衡,通过教师定期注册、教师流动与支教等制度,打破“铁饭碗”,鼓励教师在区域间沟通与交流。这种理想的教师管理格局,目前虽然还没有在湖南省普遍形成,但它必然是未来教师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总结湖南省过去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统筹考虑政府、高校、幼儿园和教师从不同身份、不同角度所应担负的专业发展责任,并思考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大家主动迎接挑战,共同努力,探索专业化教师成长之路。

三、湖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设想

1.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建立科学运行、规范操作的学前教育师资管理体制

目前,湖南省公办园、民办园管理部门分设,教师管理的业务部门和办园、教师培训与幼儿园课程行为管理部门分设管理各行其是的不良格局,也使很多幼儿园教师有“找不到娘家”的感觉。这种分散管理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厘清职责,明确各级教师工作与教师教育部门为学前教育师资管理的专门部门,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完善和健全幼儿园教师管理体制和机制,将教师培养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形成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

(1)制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准确掌握未来十年全省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情况,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健全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维护幼儿园教师权益,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2) 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各地要明确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逐步形成根据在园幼儿人数调整教职工人数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编制标准的实施。两三年之内,所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具有事业编制,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民办幼儿园按公办园编制标准核岗和核定教师待遇最低标准,以保障教师工资与社会福利。

(3) 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制定湖南省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充分利用幼儿园办园审批、资格评定、收费标准审定等对民办园教师工资与社会保障作出硬性规定。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明确规定将民办园教师培训纳入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保障民办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权利。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4)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严把入口关。新进幼儿教师必须从具有合格学历和资格证书的自愿应聘者中择优录取。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已在农村幼儿园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教师,须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通过培训限期达标;限期内不能达标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5) 建立幼儿园教师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由各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注册登记。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终身职业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通过实行教师培训证书管理和学分登记,建立健全制度,为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专业发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先评优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

2.以“能力和德性提升”为核心,努力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前教师教育体系

在终身专业发展的视野里看待教师教育,我们需要做的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培养教师的能力和德性。因为,“能力”是“教师知识”的外在呈现,“德性”是教育育人的核心与根本。因此,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应将教师能力提升和德性升华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适应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和我省实际需要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前教师教育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公办为主,免费定向培养与自费培养相结合。学前师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只有由国家举办,才能在短期内有效解决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考虑到专业学习特点、专业理论和专业信念形成的规律、毕业分配和师资稳定的特殊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应主要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生源培养。今后10年,要继续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将年度培养规模扩大至2000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免费为农村乡镇幼儿园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在稳步实施五年制专科免费计划的同时,从2015年开始,在专门的学前师范院校探索初中毕业起点六年制本科免费培养模式,并逐年增加培养规模,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自费生,及时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2)师范院校定向型培养为主,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放型培养有效补充。在省内遴选一批学前师范教育培养培训点,充分发挥省属师范院校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培养需求,支持办学基础好的本科院校培养幼儿园园长、骨干幼儿园师资、学前教育研究和管理人员以及中专层次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选择1~2所学前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一般幼儿园师资;指导具有培养资质的市(地)中专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保育员。同时,通过公开招聘、资格考试等方式,吸纳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行列,经过培训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3) 教师终身专业发展为指导,

高校、地方政府与幼儿园共同培养。以长沙师范学院和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为主要研究基地,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教师终身专业发展为指导,探索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一体化培养。加强初中毕业后五年制专科免费定向培养模式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学前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由学校、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共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创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共建模式。同时,启动六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培养模式研究,为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积累有益经验。

(4)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省、市(地)、县(区)幼教师资培训机构为主体,学前师范院校参与的开放式培训体系。继续在高水平师范院校和优质幼儿园建设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推动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承担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评价。

3.加大学前教师教育投入,建设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

要保证学前教师教育质量,首先应保障政府对学前教师教育的主导和控制,明确政府在学前教师教育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师教育投入。学前教师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学前教师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湘发〔2010〕22号文件“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用于教师培训”等规定,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设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用于全面、系统建设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平台,包括适应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管理需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免费师范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学前师范生顶岗实习、学前师范院校建设、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等。

4.加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建立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

以“幼师国培”为契机,切实加强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终身职业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加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尽快研制确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与大纲;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管理研究,尽快制定继续教育课程研制、审定的程序与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开发制度,避免培训课程的随意性,切实增强实效性;加强幼儿园教师质量标准研究,尽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学前教育师资准入标准,严把入口关,提出遴选省级优秀园长、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标准和操作办法,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幼儿教育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相对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我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注释:

1.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国培”)项目,由中央财政支持,对中西部23省(自治区)幼儿园教师给予培训。

2.黄建春,陈幸军,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黄建春,陈幸军.湖南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2]彭世华,伍春辉.湖南省近中期学前师资培养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2(5).

[3]唐之享主编.人生的奠基石――湖南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

上一篇:急诊出科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药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