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3 02:58:55

咏雪教案范文第1篇

笔者读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即兴教学,联系生活

文中说太傅给侄子们讲诗文,他并没有正襟危坐、严肃刻板地按即定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即景生情,设疑、引导学生设喻描写当时的雪景,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们可能把注意力转向了门外的雪景。他没有批评孩子们的不专心,而是接着讲他的诗文,因情设疑,让孩子们用刚才学的知识描写此情此景。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以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的背景下,我们应有所启示: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书上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课中可以停下来随机引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教学生动有趣,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教学要因势利导,即景教学,即兴提问,即兴作答,既开发学生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一个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实例。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的教学,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教科书,而忽视学生主体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及当时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二、自由讨论,平等对话

在太傅出题后,胡儿与道韫都回答了问题,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由的讨论,这样的回答也许很多,但作者只录下了这两个,太傅对这两种回答,只是“大笑乐”,并没有明确表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十分耐人寻味。在学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别优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平等对话,自由表达,自然地发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划分优劣的等次。特别是在学生答错的时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启发、悉心引导。报之以微笑,鼓励学生再来一次,重试一次。

三、问题开放,自由回答

咏雪教案范文第2篇

笔者读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即兴教学,联系生活

文中说太傅给侄子们讲诗文,他并没有正襟危坐、严肃刻板地按即定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即景生情,设疑、引导学生设喻描写当时的雪景,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们可能把注意力转向了门外的雪景。他没有批评孩子们的不专心,而是接着讲他的诗文,因情设疑,让孩子们用刚才学的知识描写此情此景。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以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的背景下,我们应有所启示: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书上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课中可以停下来随机引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教学生动有趣,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教学要因势利导,即景教学,即兴提问,即兴作答,既开发学生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一个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实例。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的教学,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教科书,而忽视学生主体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及当时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二、自由讨论,平等对话

在太傅出题后,胡儿与道韫都回答了问题,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由的讨论,这样的回答也许很多,但作者只录下了这两个,太傅对这两种回答,只是“大笑乐”,并没有明确表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十分耐人寻味。在学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别优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平等对话,自由表达,自然地发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划分优劣的等次。特别是在学生答错的时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启发、悉心引导。报之以微笑,鼓励学生再来一次,重试一次。

三、问题开放,自由回答

咏雪教案范文第3篇

一、简单扎实的课堂

贾老师的课——《卖鱼的人》。贾老师用最原始的语文课堂呈现了最精湛的课堂教学。一枝粉笔、一纸课文、一块黑板,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语文课的真谛。教学活动由“人”开始,也由“人”结束,可谓意味深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甚至从读题开始,贾老师就要求学生从语调、语速和重音方面让学生读好课题,而为了纠正学生“拖调”的习惯,贾老师以身示范,让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贾老师对字词的学习很实在。比如对“挨家挨户、疑惑、迟疑、屋檐”四个词语的教学活动中,贾老师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换词、板画的方法让学生简洁、明了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精练、明了的课文条理的梳理更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卖鱼人的诚信。学生的写话让学生彻底剖析了诚信为人的基本。九十分钟的课,让听者感觉只有九分钟。如此本色的课给了我强劲的冲击。一堂课下来收益匪浅。简单扎实的课堂,幽默、激励的话语,正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贾老师的一句“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将一直伴着我。

二、生动活跃的课堂

青年教师林莘的课——《鲸》有着另一种独特风格。让我领略了充满激情的课堂。这是一篇说明文。在听了林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原来说明文也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活跃。整堂课中,林老师可谓是激情四射。她那充满灵气的话语、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老师。课堂刚开始老师设计了版画鲸,用图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字词:“腭”“肚”“胎”“肺”,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了字词的学习。最为精彩的当数那一场激烈的争辩赛。“我是齿鲸,我最猛,耶!”“我是须鲸,我最牛,耶!”口号一响,立刻让学生为之兴奋。气氛一下就活跃了。再加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可谓是锦上添花。整堂课就在一场争辩赛中对齿鲸和须鲸有了更深地认知。

三、幽默风趣的课堂

戴老师执教的《咏雪》独具匠心。课堂上,老师幽默风趣,深深吸引了每一个人。戴老师的导入颇有新意。戴老师没有直接就让学生学习《咏雪》,而是先从学字开始。先教学“雪”字,老师先出示甲骨文的雪字,让学生根据其图形来判断,甲骨文的雪上半部分是雨,下半部分是羽毛,像雨点一样飘来飘去那就是雪了,相信学生以后对这个“雪”字肯定会铭记于心。教学完“雪”字后,老师又进行拓展,带有雨字头的字有哪些?带有雪字的成语又有哪些?最后才到《咏雪》这首诗。朗读是这堂课另一个亮点。戴老师的朗读指导到位。他指导了学生怎么把雪读大、怎么把雪读小。在读的时候不仅在自己的音调上要改变,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比如在指导“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当读到哪个字时音调应该变高,而是先做出了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来读,学生看着老师的动作和手势,把“大如席”的场面给读出来了。真是水到渠成!

四、一堂好课具备的特点

1. 设计匠心独具

教师要想提高专业素养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按照一套现成的教案去教学的方法,一堂好课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整堂课都兴致勃勃。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咏雪》让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戴老师领着学生“舞雪”一环节——在学生“读词聊雪”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可以有感情地读诗了,但这似乎还不能表达诗的韵味,戴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也想读一读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认真看,用心想,看看老师读诗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接下来戴老师的“舞雪”堪称经典,“一片一片又一片”他边读边高兴地、神秘地用手指在空中数着雪花,“两片三片四五片”更加兴奋,“七片八片九十片”,急切,惊喜,“飞入芦花——都不见。”眼神跟着雪花从空中飞舞到芦花丛中……随着他动情的吟诵,身体也跟着“舞动”起来,那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感动了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2. 学生主动参与

现在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首先要看在课堂中是不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学生的发言应是积极、踊跃的,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迫切愿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发展。

在四至十自然段的教学中,林老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以“须鲸队”与“虎鲸队”的辩论为学习形式,这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辩论,不是死读课文,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 教师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下面是贾志敏老师在教学《卖鱼的人》中的几句话:大家词语理解了,生字会读了,咱们把课文读一读。请9个小朋友读。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一下,奖励他给大家再示范读一下。(这时有学生纠正范读的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对,她读得很好,就是有些粗心,读错了好几个地方,老师发现了,给他留面子,你一点也不给他留面子,全给他指出来了。谢谢你,坏人你做了。

教育最需要的是幽默,幽默使人愉快、轻松,使气氛融洽。贾老师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主动地学习,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4. 师生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它不应该遵循原有的固定线路,这个旅程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一边欣赏图景,一边探寻那个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满激情与幻想,对未知的旅程有一探究竟的愿意。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

五、好课意义深远

好课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完整的人生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人生观,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很多人也许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从而改变了他学生的方向和动力,更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节好课的标准,那么就是:适合的,才是合适的——只要能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

咏雪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134―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因材施教”,教学生要“观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退而省其私”,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志趣、才能、特长。素质教育,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当今《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那么要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应重视哪些问题呢?

一、重视教法的选择

过去我们常常是用自己的教学方法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让学生适应教法,于是就筛选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就教育本身来说,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身价值不能得到体现,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有逆反情绪,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教师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的灵活程度调整教学思路,与学生学习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建立开放性的课堂。而课前的教案也只是一种预案,力争让每一堂课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教学中教法的设计,既要有“教”的行为,更要有“学”的设计和“学”的行为,不能只按预定的方案进行,而不考虑学情。例如:在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谈到诗的主要内容是前十句咏雪,后八句写送别。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接下来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营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我发现古诗中一些送别诗常写景,有的题目是送别,可诗中却只写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位学生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纷纷议论,还咏诵出一些以写景为主的送别诗。于是我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引导他们注意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学生对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有了较具体的认识,收益明显,也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这样师生互动,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思考感悟的空间,鼓励独特的情感体验,新课标强调了“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尊重学生个性阅读感受、体验、理解,才能保持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和批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现创造的乐趣。学生只有深入课本,才能激发起个人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地联想到个人的生活体验,才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如学习《背影》一文,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是最感人的,如果只是着重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分析出动词的使用表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而细腻的爱。由于没有激起学生内心深刻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进入文本,如果创设意境,反复朗读,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朱自清,去体会父亲最令自己感动的动作,结合课文语句说说感受。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才会真正读出文章中深挚的父爱。

三、重视个性评价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上存在的差异,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地进行拓展性思维,敢于体验,敢于实践。老师要能看到学生的优点,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班级中的“差生”,教师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从他们身上找到优点和长处,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能够主动地学习。

【收稿日期】2010年9月12日

咏雪教案范文第5篇

一、深刻解读文本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忙于浏览教案、教参等一类的教师用书,忙于制作形式花哨的教学课件,忙于寻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忙这忙那,自己研读文本所花时间却很少,所得的感悟也很少。各种教学资料的泛滥,似乎为老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消化的东西,究竟不是属于自己的,如果照搬照抄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也只能是照本宣科,"鹦鹉学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由于老师对现成教师用书的过份依赖,缺少对文本的专心研究、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导致有时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粗略、肤浅甚至于错误。例如,有教师用书对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而"这样解释: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富有闲情逸致的生活。试想想:满怀政治理想,遭遇贬谪、无所事事的一代大家,那时那地,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呢?"闲"的意味复杂微妙,要理解此味,必须到苏轼的历史遭遇中、苏轼的人生理想中去寻找答案。可以想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静心读书、读出感受的过程,缺少自己读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在课堂上多的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中若干信息的传递,哪里谈得上"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二、善于组织好对话教学,进行有效的主题式对话

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思维而任由学生的思想游离,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偏离了主题,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应该是主题式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互相碰撞、不断深入、共同成长。我教《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让学生围绕"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有学生说"撒盐空中"好,因为盐和雪都是白的;也有学生说,"柳絮因风起"好,因为它让人感到了雪漫天飞舞的情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我并不做定论,而是让学生由此更深一层去思考写景该如何赋形传神,这不是一举两得了么?

三、巧妙抓准对话契机,适时做出对话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言说"丧失,出现"倾听"乃至"失语",这实际上是淡化甚至取消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对话教学并不是让教师们放弃判断学生行为价值、思维结论的责任。对话教学是指教师努力去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所有人都可以发言,而所有的声音都会被人聆听。只有这样,对话交谈才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才是真实的。作为教师,因其生活阅历、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远远高于学生,对学生的见解有一定的判断、辨析能力。而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往往限制其解读视野和解读深度甚至歪解文本。诸如出现《背影》中父亲爬过站台栏杆是违反交通规则,给孩子不良影响,其亲情不值得赞赏的看法。又如教学《多一些宽容》时,就有学生提出:对任何人都要宽容吗、一错再错是否要宽容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抱着"平等"、"开放"的思想对学生的观点一概赞许。同时,对学生辞不达意、词序混乱等毛病也要加以指正,逐渐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特别是农村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表达能力较弱,教师要积极给予指正,让学生的语言不知不觉美起来。总之,教师要把对话中的"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是由"长善救失"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四.让学生享受和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

平等,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姿态。教师要明白学生在人格和学习权利上和教师是绝对平等的。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能在自己备课的同时允许学生有时间备课,在此前提下,教师才有权提问。学习《范进中举》,给学生二十分钟准备,从细节入手,客观评价范进。学生发现范进自己在中举前后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中举前称胡屠户"岳父",中举后则称其为"老爹",对势利的权重绝不亚于对功名的热衷,更有同学综合老师"读书人"和"市侩"的分类,称其为"书侩",对作品的理解已具有一定深度。此时老师拍案叫绝,则又是一次有效的对话。

五、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阅读文本是一种心灵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交流、碰撞、共鸣的过程。由于中学生年纪尚小,受生活阅历、阅读能力、审美意识、鉴赏水平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笔者曾见过不少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从快速浏览课文到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发表见解,往往不过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事。认真调查,细细研究,才知在这种学生阅读繁荣现象背后,文本应有的障碍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感悟时间被缩短了,应有的鲜活真切被风干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寡味,最终,营养丰富的文本便成了方便省时的快餐。可想而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能培养起来呢?

六、组织生生之间的对话,力求提高对话效率

咏雪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任务式课型。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态模式

1、 导入:自然、贴切、简洁、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例1: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育新网)

例2:导入新课

师: 今儿个老师想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天津风情。说到天津,同学们对天津了解多少?

生七嘴巴舌:天津有著名的“狗不理包子”;天津的快板儿闻名国......

师: 说得好,不但如此,天津的民间手艺更是巧妙绝伦。说到天津的民间艺人,有一个人的名字天津人都知道,他就是――泥人张!(赵小丽)

例3: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傅少来)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2、破题

所谓“破题”,即在作文之前,先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然后围绕文题重点起草写作。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之在作文时能准确理解题意,把握要点,克服偏题、离题的弊端。

阅读教学进行破题训练,不仅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掌握学生文章中心,掌握文章线索及其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

例4:

师:从这个人物的外号来看,你们说说这个称呼有什么特点?

生:把姓放在后面,把他从事的职业放在前面。

师: 对,老天津人好把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和他的姓连在一起称呼。比如,具有一手刻砖绝活的刘师傅,人称刻砖刘;做风筝,放风筝的行家魏师傅,人称风筝魏;会一身刷墙本领的李师傅,人称刷子李。那么泥人张到底有怎样的绝活,能得一如此之雅号呢?闲言碎语不需讲,让我们赶紧来了解泥人张!(赵)

破题法:

(一)揭示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

例5:《济南的冬天》(七年级上册)

例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

(二)揭示行文线素:

例7:

《背影》(八年级上册)

“背影”是全文的线素,它象一根线,把父亲给予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串联起来。

(三)揭示课文的寓意:

例8:《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

例9:《台阶》(八年级上册)

例10:《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

(四)揭示课文文体:

例11:记:《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

例12:说:《爱莲说》(八年级上册)

例13:铭:《陋室铭》铭,古代文体名,文辞精练,有韵,体制短小。(八年级上册)

(五)交作缘由:

例1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六)其他。

3、生字新词教学(正音辨形)

(1)课前预习,课始检查、纠正;

(2)课前预测、了解和摸底,课始集中教学;

(3)分散教学,与讲读结合;

(4)集中与分散结合;

(5)及时检查教学效果。

4、时代背景介绍

有助于对时代较远和背景不清的课文的理解。

例1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背景资料

1.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2.圆明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态模式

3.写作缘由。

例16:

《背影》背景资料

1.《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交卸”和“奔丧”

例17:

《紫藤萝瀑布》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2.时代背景

5、作者介绍

例18:

陶渊明、苏轼……

作者的人生经历、政治抱负、作品风格、所处时代的背景等。

二、与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态模式有关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不能“得意忘形”,要有语文味(意:文章的内容、主旨,形: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

语文教学兼差过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高审美观任务、提高思维能力的任务,等等,这样,语文本身也成了其中小差事之一了。反而不是主要内容了。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但是,往往是既有意于讲语言文字,同时又要讲别的什么,用意很好,结果却适得其反,两败俱伤。(张志公《谈语文教学》)

教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全篇思想内容,并且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不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办法必须是带领学生好好地读这篇文章,一字、一句、一词、一句、一段地都读懂,把文章的安排组织都搞清楚,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张志公语)

2、吃透教材(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吃透“学生”。

①吃透教材

教师的大气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要学生有独特体验,教师首先要有独特体验。

目前,对教材的挖掘不够的三种现象

浮光掠影式:看一遍教材,没有对文本认真地带有感情地读,对教材的挖掘缺乏灵动,缺乏智慧。

过分地依赖教参、教案,没有对文本个性的理解、感悟,不可能挖掘教材 ,不可能有对文本的重要发现。

不敢对教材作出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如不能把《济南的冬天》、《咏雪》两篇整合在一起。

②不要面面俱到(一课一得)

教例:《风筝》:弟弟会忘记吗?

《散步》:有人放弃,有人牺牲,才会和睦。

《孔已己》:从几次笑声中切入

③“吃透”学生(目中有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明确指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3、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整体-部分-整体。

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第二步: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第三步:从整体上整合,对全文融合贯通,从主旨、语言等方面加以小结、提升。

4、好的泛读是成功的一半。

泛读的作用:

整体感知课文;

渲染气氛。起熏陶感染作用,激发兴趣;

对朗读起示范作用。

梁实秋先生回忆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5、好的课堂气氛八字真经: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①读要贯穿始终,教师的语言再好没有范文的语言好。②慢慢读,欣赏啊!③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入口路牌“慢慢走,欣赏啊!”)

“以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功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以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视讨究,也不忽视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

读-议-读

咏雪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化设计模式 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逆转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引言

早在1983年,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1)“教育要面向F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对教育的期待便包含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在所有基础性学科中有着知识面广、信息含量大的显著特点,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真正深度融合于语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进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多年教学实践说明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

(一)信息化环境教学概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逐步过渡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2)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导作用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讲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信息化语文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发展(3)

1.教学目标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搜索、判断、加工和整合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其语文知识面。

2.教学技术方面:

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极为丰富,涵盖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引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语文趣味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教学情境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获得发展,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主动构建语文知识。

4.教师技能要求方面:

由于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因此对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信息素养。

三.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手段,其教学价值是如何完美地将其融合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笔者为破除这一难题,将以案例展示的形式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展示信息技术对当今语文教学的神奇魅力。

案例:沁园春・雪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目标:

理解并欣赏诗中的精确用词,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抒情、议论等理解中心思想。

2.拓展目标:

领会通过咏雪赞颂祖国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革命热情。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1)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沁园春・学的创作背景以及的简要生平经历。

(2)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等途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诗歌中“惟”、“顿”、“略输”、“稍逊”等字词使用的妙处。

2.教师备课工作:

(1)互联网采集信息:沁园春・雪创作的深度背景、该诗首次正式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跨度、其他作品赏析拓展以及其他制作课件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影视材料等资源。

(2)互联网比对完善信息:查找相关教案网页,比对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设计,查漏补缺,完善丰富教学内容

(3)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制作课件:以幻灯片为主线,引用相关网络资源整合设计教学课件,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三)课堂过程

1.利用黑板传统形式进行板书设计,逐步构建教学内容基本框架

2.利用抽签软件进行随机抽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利用相关视频软件播放简短影视资料,营造特定课堂氛围

4.播放幻灯片中提前准备好的朗诵音频,训练学生朗诵能力并引导其进入课堂氛围

5.利用幻灯片进入主课环节,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创作背景、字词的使用妙处、诗歌中心情感等学习内容。

6.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以及课上讨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课堂合作讨论学习并给予其相应的必要指导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1.信息化教学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知识,客观上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促使其在课下学习中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其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为其后期进行主动创造奠定基础。

2.科学合理的软件应用使学生从过去单一乏味的课堂模式下解脱出来,转而接受兼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的生动课堂,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3.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高其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学生朝着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迈进。

四.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保证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不偏离教学目标

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观念,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情感之间等的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防止学生的自由度过大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为了使用现代化技术而使用现代化技术则就是本末倒置了。有效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模式要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契合点。

(三)对待传统教育模式要批判继承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着种种局限但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例如重视师生互动、保证课堂教学方向等等,在语文教学模式变革中要警惕对传统模式的全盘否定。

五.总结

长期以来,语文作为一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维性两大特点。它既是帮助学生接触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各领域的创造型人才,传统语文教育必然走向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道路。真正的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使传统教师授课与各种媒体技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二者在相互妥协、调整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相信,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信息化设计的一天,必然也是语文教学迈上历史性新台阶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页

(2)余武《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168页

咏雪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以个别学习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为榜样,对所有学生进行引导,希望其他学生能够以他们为导向进行学习。教师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往往开始更多地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扩充自身的知识量。这种过度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采用情境教学则能够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融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在模拟情境的带动下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来源和定义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师群体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们共同的生命历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被要求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情境设置的观念去看待课堂教学。基于此类特点,课程改革也开始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模拟。课堂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双方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意见要予以重视,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加以利用,对教学设计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深入学习,进而达到相关学习目标。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在紧张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去品味和揣摩语文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师能够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从本质上来讲,情景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脑力、思维及逻辑能力具有一定的训练作用。情境教学引入到高中语文教育后,经过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背后仍然潜藏着相应问题。

三、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课堂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相应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教材利用的极端化上。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过度依赖和迷信教材,这种现象一般多发于年轻教师身上。年轻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其对于课程的灵活性掌握不足,在对待语文的情境设计上缺少实践经验,经常过度利用教材,使得很多情境活动都无法得到充足的时间。他们在课堂情境教学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去进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呆板僵硬,使得课堂教学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课堂情境教学活动的单一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如果不去寻找富有新意的教学素材,将会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都没有充分重视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情境教学的准备工作上有所不足,大多在此类课堂上都采取应付了事的手段,严重限制了课堂情境教学的应用和创新。

在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特点:在学习上大多以被动接受为主,较少有学生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使得情境教学的设计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情境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在其后续的应用过程中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学生在课堂情境教学时一种普遍的心理暗示就是“差不多就可以了”,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将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摆正自身学习主体的地位。这些不端正的态度也都为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阻力。

四、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优化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就应当立足于学生该阶段的特点和天性,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现实的情境教学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存在。通过书本教材与生活实际间的相互贯通来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进而使学生对生活和语文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一)统一资源,创造课堂情境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取得成功都应当首先激活书本上的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和优化,教师首先要使呆板的书本知识转换为鲜活的状态,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生成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应当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做到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来创造出适应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形式,体现出高中语文的生本文化特点,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另外,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设问题,引境生成

借助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来解读问题,在讲解过程中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激发出来,进而引发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预设的问题大多集中于两类,一类是丰富想象问题,另一类则是激发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应当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抓住学生们的兴奋点,对文本信息予以充分利用,设计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足够的探索兴趣。

(三)巧妙运用课堂上的“偶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过各种“偶然”,而这种“偶然”一旦发生了,教师就应当从容应对,尽量将其巧妙地利用起来。很多情况下,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看似与课堂内容有所冲突,却需要教师能够利用灵活的头脑来加以分析和判断,看看是否能够将坏事变好事,将其转变为课堂上的一个精彩教学片段。例如,当教师正在讲授预先设定好的教案时,教室外面突然下起了雪。学生都非常激动、兴奋,视线被窗外的景象所吸引,安静的课堂也开始变得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根据此时的情境来组织一场咏雪诗歌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将带有雪景的诗歌表达出来,最后布置有关于“雪”的写作练习。

高中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衔接点,学生在此期间接受到的教育将会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整体大背景下,合理优化情境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一定补充作用,更能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促进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景平.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张研博.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 丹.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张椿静.如何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8):15.

咏雪教案范文第9篇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13名,现有教职工56人,全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学历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6.1%;小学高级教师2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2%。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树立“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现代化教育”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培养“学习上学会自学、生活中学会自理、活动中学会自制”的育人目标,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四有”新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由此,我们革新了原有的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人格形成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从而形成这样的办学理念,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自强不息的接班人。同时,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朝着省实验小学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无锡市滨湘区教育系统的主要窗口学校。

自199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少儿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无锡市安全文明单位、无锡市绿色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模范学校。

学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的工作得到了市、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来校调研指导。创建办学“亮点”,镇党委、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学校的创建工作,几年来镇政府累计投资1225.85万元,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镇长、分管镇长、文教助理等领导多次来校指导创建工作。胡埭人民的殷切期望,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激励全校师生更加同心同德为把学校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一、强化“硬件” 构筑高平台

完善的教育设施,先进的教育设备,是现代化教育的物质基础。学校对照省实验学校标准和目前发展形势,定目标,定措施,教育资金不断投入,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设备力求领先,办学品味明显提升,使学校校舍、设施、教育设备等在市、区内处于领先水平,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教育环境。经近几年的建设,学校校舍、设施、校园环境呈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校园园林化。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楼、辅助教学楼、艺体活动楼、生活楼4大校舍主建筑楼既独立又相连,互不干扰。校舍高档化,教室标准化、创建了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的文明校区。这里各种建筑被层层绿色包围。校园内100多种花草树木一年四季芬芳吐艳,令人心旷神怡,因而被命名为无锡市首批绿色学校。

二是设施标准。学校有信息技术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电视演播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并有艺体馆、环形跑道、快乐健身长廊、小足球场、小篮球场、乒乓球室、阶梯教室、舞蹈房等艺体活动场所,另有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等配备齐全的专用教室,内部设施也达到了一定的现代化水平。

三是教学媒体信息化。学校1997年投资50余万元,实现了“三机一幕”进教室,并创建了红领巾电视台,电视演播室,并自己制作电视节目。同年10月,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地通过了市、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学校,1999年11月无锡市“三城一市”红领巾电视台经验交流会在我校进行,我校的电教工作得到了市电教馆领导及上级领导的肯定。近几年,学生微机室不断改造,电脑升级、网络化管理,并实行了校园联网。

四是环境育人化。我们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传递文化气息、审美、娱乐育人的实效性。校园一块块多彩的警语牌时时鞭策着学生前进,教学楼之间一条桥一样的走廊,把学生引向科学和艺术的殿堂;辅助教学楼的墙上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画廊里经常展示学生的佳作,鼓舞着学生进步;司令台和计时台设计成火炬模样,象征学生们蓬勃向上的精神;校园里各种花草树木都挂着植物的名称,绿化不忘增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学校特意开辟了一块近千平方米的农田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让学生参加种植劳动,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同时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一切,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影响,采取渗透的形式,突出了育人的功能。

二、优化“软件” 提供有力保证

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实现真正的教育,必须在校内构建相应的“软件”,形成师资上、管理上强有力的保证机制。在创建省实验小学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学校管理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对教师队伍实行“三个强化”即以抓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强化学习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论述,理解和领会他的科学内涵,理论根据,内在联系和伟大意义。其次以抓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强化师质教育,认真组织了全校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等文件,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苏省教育系统行风评议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我校通过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其三,以抓提高教科研水平为核心,强化业务培训、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与竞赛,如“三笔字”、演讲、课文朗读、电教软件制作等基本功竞赛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课文郎读比赛中,蒋娴老师获市、区级一等奖,杭咏雪老师在区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中获一等奖;陆华撰写的社会学科论文教案在区、市、省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得到了区局、教研中心的领导好评。

三、以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我校“文明勤学,创新向上”的校风,“真诚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强精神的弘扬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营造了适宜的氛围。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历年均达100%,小学毕业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名列区前列;近几年学生参加各项竞赛获区级奖97人次,市级以上奖195人次,集体获区级以上奖36次。我校书法课的开设有着近10年的历史,它教育学生“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书法”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请来了无锡市知名书法家辛济仁每周来校指导学生习作,每月给老师进行书法讲座与培训,老师每天进行书法练习,作业每周交校长批阅一次,同时学校成立了“红领巾书法研究学院”,开展了“点面结合,推进写字教育研究”课题活动,这一课题被定为2001年无锡市立项课题。目前,学生们的书法作品已颇有名气,韩国、日本等教育考察团来校观看后,赞不绝口,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小书法家,周燕同学凭着她坚实的功底,进了浙江大学美术系深造,张美玲同学一进南京政法学院就举办了自己个人书法作品展。近几年,学生上百人次在国际级、部级的书画比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获集体奖,学生书法作品已多次作为镇政府招商引资、对外交流的礼品送给国际友人。

我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全体师生朝着“办一流学校、创一流水平、育一流人才”的办学宗旨,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使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品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咏雪教案范文第10篇

我应兰州市教科所邀请,为他们的市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学员上一节课《杨修之死》,一上完课,吴宇坤老师跑过来对我说:“这一课这样上真是特别,真是没想到啊!”欣慰之余,脑海中便重现出备这课的点点滴滴。

是啊,每一个课堂故事的背后,总有许多幕后的故事值得重新回味!

溯源而上,不忘初心

其实,《杨修之死》源于我在南京市开设的《曹操:从英雄到奸雄》一课。

“作为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我们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带什么头呢?”

2011年11月1日,在“第四期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分组活动的研讨会上,我们小组的教学指导师傅――特级教师袁源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意在打开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更广阔的视野。

我想,带头人,做语文教学这块土地的耕耘者和守卫者之余,还应该是一个勇于探索、能开荒僻壤的先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果语文教学进程是一条大河,那么岸边的文本解读和作文教学园地早已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而随着势不可挡的语文教改洪流的奔突,渐渐冲积出一块崭新而肥沃的沙洲――名著阅读教学。大家都知道这块沙洲蕴含着无限的开发价值,但是,唯其新,唯其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当时却还是人迹罕至。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也都积极倡导学生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也想一些办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老师们虽踌躇满志却也真的没有方向,大多处于茫然观望状态。作为学科探索先锋的我们,是应该有做第一批吃螃蟹人的勇气啊!

所以,研讨的结果是,袁老师率先垂范,与我们5位徒弟同台上课,给南京市的语文老师呈现一组“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究课。整体构想为:从“课文”到“名著”,从“一篇”到“一部”。

商定开课展示的时间为12月9日,11月10日各人将上课的课题发给袁老师,11月20日将初步的教案发给袁老师。

这时,我们五位学员――王其军、方长英、华晓隽、张鹏丽和我,都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热情的萌发和伴之同生的沉沉的责任感和压力。

做开疆僻壤的先锋,我不会忘记,这是我们这些人的“初心”。

“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如何能在短短45分钟时间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在课后自觉地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如何能在45分钟内让听课的老师们真正有所收获呢?如何在短短45分钟时间呈现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理念和探索思路?

在这之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名著阅读教学理论可供指导,也还没有丰富并唾手可得的名家教学课例可供借鉴。一切需要自己探索开发。因为感到责任的重大,因而,我很快陷入到一种焦虑和迷茫中。

首先,上哪一部名著的阅读指导呢?在尚未有一点思路的情况下,我决定先来个地毯式搜索。

我在回顾课标推荐的名著之后,将初中的六本教材(人教版2002年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板)找出来,将教材上与名著有关的课文找出来,罗列如下,希望找到一定的契合点。

七上:《绿色蝈蝈》――法布尔《昆虫记》《山市》――蒲松龄《聊斋志异》《金色花》――泰戈尔《新月集》《咏雪》――刘义庆《世说新语》

七下:《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城南旧事》 《丑小鸭》――《安徒生童话》《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八上:《湖心亭看雪》――张岱《陶庵梦忆》

八下:《泥人张》――冯骥才《俗世奇人》

九上:《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家书》《谈读书》――《培根随笔》《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羊脂球》《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水浒》《杨修之死》――罗贯中《三国演义》《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香菱学诗》――曹雪芹《红楼梦》《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唐雎不辱使使命》――《战国策》 《隆中对》――陈寿《三国志》

九下:《我爱这土地》――艾青《艾青诗选》《蒲柳人家》――刘绍棠《蒲柳人家》《变色龙》――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鱼我所欲也》――《孟子》《惠子相梁》――《庄子》

罗列完之后,不知为什么,也许是自己的偏爱,也许有别的原因,我将目光停留在《繁星 春水》和《新月集》上,冰心和泰戈尔的渊源大家都知道,课内相关的篇目就是《荷叶母亲》和《金色花》。我想将这两部名著做个串联,希望学生能够有兴趣阅读并且“一课两得”。得到这个灵感,我有点小激动,立即开始重读两部名著。

重读的过程是快乐美好的,我得以重新品尝语言的美丽。我在笔记上又一次摘录下那些曾经心动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忘却的句子――

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

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与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鸟儿愿化为一朵云,云儿愿化为一只鸟。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于伟大的时候。

神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爱你所以惩罚你。”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被关在了门外。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了。

……

从重读中抽身出来,我有了第一个思路――

课题:《荷叶 母亲》

设想:由“一篇”到“两部”

教学过程:

1.学习《荷叶母亲》一文,体会对母爱的感念

2.呈现《繁星 春水》中关于母爱的小诗

3.阅读冰心的《小橘灯》,感受“童真”

4.推荐《繁星 春水》中关于小孩子的诗(童心的诗)

5.冰心的诗与泰戈尔的诗的关系

6.由冰心的诗推荐泰戈尔的《新月集》

第二天我将自己的思路又进行了仔细思考,觉得教学内容有点繁杂,一堂课根本完成不了,而且几乎全是教师的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学生能做的事,是典型的“师本”课堂。于是修改“过程”――

1.课前让学生从《繁星春水》中选择五则左右的小诗,选择那些有文采、有哲理的。

2.课前请学生欣赏、品析、诵读,课堂上让他们互相交流、展示、演读。

3.学习《荷叶母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仿写最后一段。

4.教师从学术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举例介绍《繁星 春水》,引用一点专家的评议,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5.由冰心勾连泰戈尔,介绍《新月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月9日,我将初步设想告诉袁老师,征求师傅的意见。她笑笑说:“你这几年都在初三呀,为什么要选择初一的课呢?”

回来后,感觉有些失落,自己费心设计的课被委婉地否定了。晚上静下心来,细细地琢磨师傅的用意。是的,我一直在教初三,为什么我不选取初三的内容而要舍近求远?仅仅是因为个人爱好么?其实心里有一个答案的,只是之前潜意识里回避着不想承认:初三面临中考,虽然课外阅读更为重要,但是开课难度大,利害关系也更大些,同时,初三教材涉及的几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傅雷家书》等等有深度有广度,开课是个挑战。

琢磨琢磨,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也明白了师傅的委婉提示――教学是自然真实的行为,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是最自然的;挑战是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我们不该回避的问题。此刻,心里的“委屈”一扫而光,我豁然开朗了。

柳借三篙翠,花分一脉香

得到师傅的启发后,我再次进入一种小小的亢奋状态。带着重读冰心泰戈尔的美好,放下《荷叶母亲》和《金色花》,开始翻起九年级(上)的课本。

看到《杨修之死》,我忽然回忆起上一届学生学这课时兴味盎然的课堂情景,对,就由它切入!由《杨修之死》一文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的兴趣,正好也与初三的教学进度一致。我把这个设想跟师傅再作汇报,袁老师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微笑。

于是,我踏上了又一段重读之旅。《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以前读过的作品又一本本搬到床头几上。

很大程度上,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借”的过程。有的老师认为,一堂真正属于自己的课是充满自我个性的,对于课的解读应以自己的为主,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是,我也认为,揽读别人的思想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全才”,由于个人的学识、视角乃至个性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者片面,从他人的思想中有时可以发现更好的思维角度,这种启发一定会对自己有借鉴,不管是正面的、侧面的亦或反面的。“凿壁借光”,借用别人的有价值的“光”是借;“草船借箭”,巧用别人射来的箭也是借嘛。

一借。百花齐放的信息资源里有很多养分。

我还是喜欢摘录――

比如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孙权)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

“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王安石)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易中天)

……

还有一些关于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一些背景资料。

北宋时,三国故事的讲史话本中拥刘反曹的倾向性已很鲜明。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元朝统治者对汉人实施高压政策,人心思汉,这又为“三国故事”或“三国戏”中的“拥刘反曹”提供了现实土壤。

于是,“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在曹操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全部恶劣品质。

……

因而,曹操的文学形象以历史形象为原型,但比历史人物更深刻,更具典型意义。可以这样认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分别体现了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

了解大量的资料是需要的,在信息化时代,获得资料也是容易的。但是,要从中找到一个好的思路却不易。

二借。同仁的探索中有很多启迪。

很巧,在备课期间,听了南京市人民中学毛华老师和江宁天景山中学杨正奎老师的两节“一课,一书,一人”思路的阅读课《绿色蝈蝈》和《金色花》,又有茅塞顿开之感。也体会到“语文人相亲”的别样的美好。

毛华老师的《绿色蝈蝈》一课,以这一篇为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昆虫记》一书有理有趣、有情有义,不看不知道,《昆虫记》的世界充满爱的奇妙。作家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本领、长相特征、生活习性等的描述中体现他对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杨正奎老师的《金色花》一课,由“品读一首美丽的诗”到“打开一本好书”,通过品味《金色花》一文中美美的画面、美美的形象和美美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新月集》的兴趣,引发他们进一步阅读泰戈尔这个人的热情。

两位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很好的可以借鉴之处。

三借。学生的思想和需求更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根据以上已有的积累,我开始寻找课的主线。

那一天,听到两位学生课间的闲聊。

……

甲: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乙:我是曹操吗?曹操是坏人,我是好人好吧!

甲:谁说曹操是坏人?人家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小说那是瞎写的……

这个角度不错啊!我有了一个思路,立刻写下了一个课题――“英雄?奸雄?”,副标题为“《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要想让这节课顺利地进行,学生必须要求有一定的课前“学习”,必须布置学生课前自学:阅读课文《杨修之死》和《隆中对》,归纳两文中的曹操的特点,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

我自己也要做好以下的“功课”:

阅读《三国志》这本书,根据初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筛选有关曹操的短小片段故事;

阅读《三国演义》,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两三个(也可以课前做个调查),如“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败走华容道”等家喻户晓的故事;

围绕这个话题,再有目的地搜索资料信息。

我摘录了一些曹操的正传外传之类的小故事。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J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房冢皇甯腹侄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

……

我还从《三国志》中选择了评价曹操、刘备和诸葛亮的文字,比较分析作者陈寿的观点。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致裕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不难看出,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很高,超出了刘备和诸葛亮。但上面这个设计的缺点是,内容没有兴奋点,比较冗杂,大量的文言出现,也许并不能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阅读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对这两本书都产生畏惧心理。

于是,我写出了一个简案――

一、由《杨修之死》引出“曹操”这个人

二、学生眼中的曹操

三、“大家”眼中的曹操(鲁迅、、易中天等)

四、复习《观沧海》《龟虽寿》认识曹操的诗人形象

五、课堂总结:从不同侧面认识了曹操这个形象

写下来之后,反复想象课堂情状。总觉得这个上课思路有两个大疑虑:

一、“你说我说大家说”,这是语文课吗?要完成怎样的语文教学目标呢?好像是种了人家历史课的“田”呢。

二、能不能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兴趣呢?这是学生需要的吗?好像是立足在我老师的视角的吧。

针对第一个疑虑,想到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节课到底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运用呢?如何才能上得像语文课呢?作调整――

1.复习《龟虽寿》《观沧海》,引出“诗人曹操”。

2.回顾《隆中对》,引出对《三国志》的介绍。

3.阅读《杨修之死》,体会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4.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其他形象如刘备、诸葛亮等与曹操形象的关系。

5.课堂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和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第二个疑虑呢?课堂的“兴趣点”在哪里?如何找到上课的轻松而又巧妙的切入点呢?

启发了我的还是学生!

一个学生来背书,当听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时,我心里一动,笔下意识在一张纸上写道:“采花酿蜜,甘苦为谁?”是啊,老师辛苦地备课,到底是为谁的甘苦呢?不就是学生吗?那么有问题问问学生也许可以得到解决了。

这次,我主动去和学生聊。果然得到了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当我把教学视角转向学生的时候,又一次豁然开朗。找到了课的切入点,还有“三顾”“三笑”等“兴致点”。接下来,我的教案写得特别快。我对教学思路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也调整了小方向,转为“怎么写”这个语文的能力点。即通过曹操这个人从“英雄”到“奸雄”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妙处――虚构,使情节更生动;虚构,使形象更丰满;虚构,使个性更鲜明。

往事值得回顾,故事期待重来

12月9日,在美丽的南京市三中文昌校区,展示会场气氛热烈,来自全市各区的老师们济济一堂。

课前休息时间,当大频幕上打出最新影片《铜雀台》的大幅剧照时,立刻引发学生和老师们的热议,我听到学生首先在谈他们喜欢的明星,然后转到“曹操”。我听到两个男生为张丰毅扮演的曹操和电视连续剧里的曹操哪个更“像”争得不亦乐乎时,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感觉迎接我的将是一个快乐而精彩的课堂。

那天的六节名著阅读指导课,可谓精彩纷呈。上课者用课阐释我们对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观课人用热情诠释他们对语文的追寻。另外五位老师的课题及特点分别是:

张老师《荷叶母亲》――清新,注重课本,注重朗读。

方老师《金色花》――自然,以教材为由头往深广延伸,认识一个人。

王老师《重温经典,走进〈论语〉》――亲切,让经典从殿堂上走下,让圣人从神话中还原。

华老师《鲁迅留下的拼图》――厚实,从拼图中重识鲁迅,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友。

袁老师《钟爱・典藏》――巧妙智慧,娓娓道来,踏雪无痕,余味袅袅。

回望备课路,我知道,备好一节课,需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睿智,更需要有“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执着,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

而这“灯光漂白四壁”的历程其实也会给我们自己的灵魂一个丰富美丽的“假期”,充电、加餐,暂离繁杂,慢慢沉淀,哪怕走走弯路、岔路,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所以,在启承转合、一波三折的教学故事中,一定会有值得以后重新回味的精彩。

期待这样的故事,在我的、你的、大家的教学生涯中可以重来。

上一篇:高中教案范文 下一篇:素描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