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诗趣品

时间:2022-06-23 02:10:01

冬天到了,每当看到飘飘的雪花,总会想起各种各样的雪诗。

雪诗中的千古绝唱,当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大风大雪,处处银装素裹,一个晶莹世界;琼枝玉叶,宛如千树万树怒放的梨花。这一比喻,传神地描绘出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灵动,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富有神韵。

雪诗中最俚俗的,当首推唐朝张打油的那首《咏雪》“打油诗”了:“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因为雪大,才有了“江上一笼统”这种大全景式的远景;还有三个特写镜头式的近景:井口成了“黑窟窿”,黄狗因落雪而成了白的,白狗则因浑身披雪而显得臃肿。此诗虽粗放却准确,虽俚俗却传神,当然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此诗不着一个“雪”字,却尽扣“雪”字,可谓含而不露,民间多以此诗作谜面。

雪诗中也有极雅致的,如元代吴澄《咏雪》诗的后四句:“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地间。”由雪景联想到仙人吹笛、琼花落地,果然雅极美极。

雪诗中最有气魄的句子,当数宋人张元的那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诗人将漫天飞雪说成是五丁(传说中的五力士)与玉龙在天上决战,雪片则是败鳞残甲,粗犷直率,形象地突出了满天飞雪的宏大气势。尤其令人赞赏的是,此句经同志“点化”后,立刻变得生机勃勃:“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瞧!在笔下,“败鳞残甲”已“搅得周天寒彻”了,这就突出了“莽莽昆仑”的寒威之烈!而且,即使昆仑如此多雪,共产党人却照样可以“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又是多么高大的形象!(引句见词《念奴娇・昆仑》)

雪诗中最活泼最淘气的,要数古代无名氏的那首《咏雪》,其诗曰:“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皆不见。”小诗看似简单,细想却极有章法:它以层出不穷的数词模拟下雪,由小到大,由疏而密,越下越紧,越下越大。雪花淘气地飞进梅林,变成了梅花。只要你细心品,注意听,就准能品出节奏,听出韵味。

雪诗中,也有以“咏雪”为题,谴责富贵人家的豪华生活,揭露贫富不均的阶级矛盾的。唐人刘方平的《春雪》诗是这样写的:“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前两句写景,春风吹着雪花,漫天飞舞,一派优美的景致。三四句借景抒情,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尽是些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这首诗,借对春雪的赞美,抨击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饱含辛辣讽刺之意。同样,罗隐的《雪》诗也借咏雪对唐朝末年贫富悬殊的现象作了尖锐的讽刺:“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诗和刘诗在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他没有对“雪”的形象进行描绘,而是借雪发议论: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丰收又会有什么用处呢?长安城里还有许多缺吃少穿的贫苦百姓,尽管瑞雪兆丰年,但还是希望不要多下雪。

上一篇:“同志”杂说 下一篇:盛世里的葬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