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急救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7:13:55

医学急救常识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救护意识;学习意愿;调查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9-0013-03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从院前需急救病人的年龄分布来看,14~35岁为主要救治人群,说明学生发生意外事故较多。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口密集区,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有关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可以减少伤亡。大量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区都对大学生救护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但没有关于兰州市大学生救护意识现状及学习意愿的调查分析资料。因此,为了解兰州市大学生救护意识现状及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旨在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为高校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兰州4所本科院校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400名,其中2所医学院校,2所非医学院校,每所学校各抽100名学生。性别:男生244名(医学院校123名、非医学院校121名),女生156名(医学院校83名、非医学院校73名)。年龄:19~25岁。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19~20日。

1.2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0份,回收率为92.5%,其中有效问卷359份,回收有效率为97%。

1.3调查内容 包括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救护常识(常见生活急症和灾难急症)及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的知晓情况、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措施、是否参加过急救知识的培训、急救知识获取途径、对急救知识的学习意愿、学习急救知识的最佳阶段等方面。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和制图,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进行两个率的比较,取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兰州市大学生救护意识现状

2.1.1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调查的359名本科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97.77%(351/359)。其中,医学院校为98.90%(179/181),非医学院校为96.63%(172/178),两类学生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3,P=0.273)。

2.1.2救护常识及技能的知晓情况359名本科生中,完全知道的为59人(16.43%),知道一点的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为82人(22.84%)。完全知道的,医学类学生占26.52%(48/181),非医学类学生为6.18%(11/178),两类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34,P=0.0001);知道一点的,医学类学生占68.51%(124/181),非医学类52.81%(94/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4,P=0.002);完全不知道的,医学类学生4.97%(9/181),非医学类41.01%(73/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7,P=0.0001)。见表1。

2.1.3遇到急症时采取的措施 医学类学生依次为打急救电话(39.22%),自行处理(28.18%),呼叫家人或邻居(22.65%),紧急赶往医院或诊所(18.78%),不知所措(2.76%);非医学类学生依次为打急救电话(35.96%),呼叫家人或邻居(28.9%),紧急赶往医院或诊所(25.84%),自行处理(23.03%),不知所措(3.37%)。

2.1.4救护常识及技能的获得途径 医学类学生依次为报刊、书籍(54.70%),电视、广播等媒体(34.25%),面授或电教授课(24.86%),网络(18.78%),亲朋好友(17.13%);非医学类学生依次为报刊、书籍(72.47%),电视、广播等媒体(61.24%),亲朋好友(34.27%),网络(30.9%),面授或电教授课(6.74%)。

2.2大学生学习救护常识及技能的意愿

2.2.1是否参加过救护常识及技能的培训‘被调查的359名学生中,只有54人(15.04%)参加过救护常识及技能的培训,其中医学院校有17.68%(32/181)、非医学院校有12.36%(22/178)的学生参加过培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88,P=0.159),见表2。

2.2.2对救护常识及技能的学习意愿在关于是否愿意学习救护常识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训方面,96.66%(347/359)的学生表示愿意学习救护常识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训,其中医学类学生有94.48%(171/181)的学生表示愿意,非医学类学生有98.88%(176/178)的学生愿意学习。

2.2.3学习救护常识及技能的最佳阶段被调查的359名学生认为,学习救护常识及技能的最佳阶段为小学,其次为中学、幼儿园、大学,没有学生认为工作以后学习急救知识较好。

3 讨论

3.1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较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当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呼救或寻求他人的帮助,医学院校只有28.18%的人会去自行处理,非医学类院校也只有23.03%。这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普遍偏低,依赖性强,当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想到的只是求救而不是自救。

3.2大学生获取救护常识的途径单一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类院校和非医学类院校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的知晓情况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医学类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部分的医学专业知识,因而掌握了部分的救护常识及技能,而非医学类院校学生则缺乏学习环境、氛围和途径。当前大学生仅有的救护常识及技能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报刊和书籍自学、或观看相关的电视、电影和学校设置的相关医学课程中获取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建议学校应通过选修课向学生传授救护常识及技能,24%的人认为采用必修课的形式,18%的人认为应采用电教、讲座、网络、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形式。因此相关部门,如学校、社会等应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大学生学习救护常识及技能,非医学类院校的救护知识普及更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报道,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教育成本低,效果好。上海市急救中心已与部分高校合作,将急救知识和技巧正式列入大学选修课,已有成功的经验。

3.3大学生对救护常识的学习意愿强烈 调查显示,两类院校共有96.66%的学生愿意学习救护常识、接受急救技能培训。调查中很多学生要求开设急救讲座和选修课,或者进行有关方面救护技能的培训,多做一些救护常识宣传等,这充分说明现代大学生确实缺乏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学生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非常强烈。两类院校学生认为,小学阶段是普及救护常识及技能的最佳阶段,其次为中学、幼儿、大学,没有学生认为工作以后学习急救知识较好。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院外急救;救护知识;培训普及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9337)

作者单位:434020荆州,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产、交通、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也在迅速增长。疾病、创伤、中毒、溺水、电击、窒息等都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在医学上4~6 min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1],怎样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是在第一现场的每个人的重要使命。农民是院外急救的弱势群体,增强农民院外急救知识与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0年10月我校急救护理教师调查了荆州市市郊农民对院外急救常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当地农民进行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荆州市市郊农民100名,性别不限。

1.2 调查方法

我们自行设计农民救护常识知晓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农村随机走访调查共100名农民。由急救护理教师带领学生发放调查表,要求农民对10个项目进行演示或回答,学生单独填写问卷,每个项目正确计1分,综合评分总分为10分,当时收回。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培训内容与方法

通过调查走访,根据当地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及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我们反复讨论,确定救护手册的编写内容,《家庭救护常识》的内容包括:①120的呼救。②脉搏的测量。③胸外心脏按压。④止血。⑤异物卡喉的救护。⑥淹溺的救护。⑦醉酒的救护。⑧煤气中毒的救护。⑨发烧的救护。⑩鼻出血的救护。

按照我们确定的编写内容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家庭救护常识》。首先将《家庭救护常识》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培训使用。根据农民的认知规律,其培训的方法如下:我们向农民对常见疾病的初步判断、常见救护技术的操作及预防护理等方面做全面系统地讲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急救个案,生动形象的向农民讲述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复苏术、创伤急救技术等急救知识,同时通过对多功能复苏模拟人进行现场家庭急救操作演练,并与农民以边操作边讲解边指导的互动方式,鼓励居民进行现场实操,以发现居民技能掌握不准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根据不同训练内容,设置相应情景,提出问题,要求初步了解相关急救流程;第二,老师借助图文并茂多媒体的课件[3],先讲授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再分步示教,同时要求农民跟着老师一步步训练;第三,老师根据农民的操作和感受,作出点评,并进一步规范其操作方法;农民自行继续练习,以获得更多的体验,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从而掌握相应的急救方法。

在周休或节假日,我们带领经过培训的学生到农村发放我们编写的通俗易懂的《家庭救护常识》,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到农村办墙报,宣传救护知识,以便农民掌握救护常识的重要性和对救护常识的知晓。

1.4 统计学方法 对培训前后农民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情况进行前后知晓率比较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0名农民中,年龄30~72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4名。

2.2 救护知识水平

2.2.1 农民院外救护常识调查结果,见表1。

2.2.3 农民院外救护知识水平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3.1 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表1结果显示,培训后,院外救护常识知晓的人员增多,甚至达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 因此,通过普及院外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农民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救互救意识,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意外事故现场能立即进行自救和互救,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第一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使急救技术社会化,提高急救成功率,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3.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有利于院外救护常识的普及与宣传 表2结果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因文化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所以在救护常识的普及过程中,掌握院外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效果显著;而60岁以上的农民因年龄偏大,文化基础知识差,反应慢,接受能力差,在普及过程中,掌握院外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很有必要[4]。

3.3 院外救护常识的普及与宣传是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师应具有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每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救护理教师具备普及院外救护常识的普及与宣传的条件和资格,服务急救行业,是社会的需要,责无旁贷。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急救护理教师要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5]。

3.4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赴农村进行院外救护知识普及与宣传,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更进一步掌握了院外救护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临床,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急救水平的提高,为今后我国的急救社公化增添了更多的生力军,为全面提高公众急救水平,进一步推进了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6]。

参 考 文 献

[1] 敖薪.急救护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2] 诸葛海鸿,周伟,苗素芹.对患者家属普及院前急救常识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9,16(12A):26-28.

[3]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10,24(4):960-961.

[4] 王力侠,屠明君,杨东松,等.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现况的研究.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306-307.

[5] 殷欣,李文涛,安力彬,李月霞,孙秋菊.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医学社会,2009,22(8):42-45.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3篇

方法 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结果急救知识了解的程度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且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

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关键词] 农村居民;急救;常识

[中图分类号] R1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5-001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各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1\],公众的急救水平已成为人们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急救知识的普及尚未达到全民化。为此,笔者调查了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320名居民对急救常识掌握情况,并对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急救意识、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7月12日~17日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居民,被调查者中40~60岁为135人(45.15%),40岁以下61人(20.40%),60岁以上为103人(34.45%)。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法,结合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程度、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遇到急症时首先采取的措施、居民是否需要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等。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9份,有效问卷299份,回收有效率为96.7%。

2 结果

2.1 文化程度 具有大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1人(10.3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46人(15.38%),其余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2 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 电视广播等媒体201人(67.22%),网络1人(0.33%),报刊书籍33人(11.04),子女(父母)20人(6.69%),亲戚朋友15人(5.02),其他29人(9.70%)。

2.3 遇到急症时首先采取的措施 找邻居帮忙18人(6.02%),自行处理128人(42.81%),不知所措14人(4.68%),拨打紧急电话29人(9.70%),紧急赶往医院诊所98人(32.78%),其他人12(4.01%)。

2.4 是否需要掌握急救常识 非常需要287人(95.98%),不需要6人(2.01%),无所谓6人(2.01%)。

2.5 是否希望获得急救常识 非常需要285人(95.32%),不需要3人(1.00%),无所谓11人(3.68%)。

2.6 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获取急救常识 政府组织医疗队宣传教育90人(30.10%),居民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获得122人(40.80%),社区卫生服务站演练、培训26人(8.69%),其他(朋友、亲属)55人(18.39%)。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居民急救意愿很强 调查结果显示:95.98%的人认为非常需要掌握急救常识,95.32%的人非常希望获急救常识,这说明社区居民的急救意愿很强。

3.1.2 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识和知识水平较薄弱 40.80%的居民认为自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得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30.10%的居民认为应该由政府组织医疗人员普及常见急症的紧急处理方法。在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中有:67.22%的居民是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时无意中得到一些急救常识,提示媒体是群众喜闻乐见、利用率最高的传播方式[2\]。而作为容量大、更新快的网络只有0.30%的居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急救常识,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且过分依赖于政府或其他组织,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识和水平较薄弱、自主的健康保健意识和水平较低。

3.1.3 居民文化程度低下直接影响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具有大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3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5.38%,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居民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文化程度较高者,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认识比较科学明确,文化程度低的家属,受其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对疾病信息了解较少[3\]。

3.1.4 政府或相关医疗机构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居民急救知识匮乏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有居民反映以前几乎没有专业机构或个人进行过急救常识等医疗知识的宣传,并表示希望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3.2 对策

3.2.1 增强居民的急救意识 近年来,洪水、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震撼世界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既是灾难又是教训,自然是无情的,但是作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一切灾难。应该加强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使得居民在面临急症时,能够理智的做出自救、互救措施。

3.2.2 普及、强化急救常识

3.2.2.1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普及急救常识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获得急救知识的人占67.20%,而我国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没有相对固定栏目和时段对急救常识进行宣传,只有在遇到大型灾难时(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才在短时间内针对此现象进行一些防范措施的宣传和介绍。因此,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单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传媒介质的普及,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急救知识的基本知识和传授必要的操作技术。

3.2.2.2 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组织长期、有效的急救常识和技能宣传、普及活动 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4\]。挪威从1965年开始,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操作术纳入学校课程中,在全国200百万人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已有1000名淹溺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市民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人。德国把能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就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依据之一[5\]。我国人民应积极吸取可取之处。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础,而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每一个国民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组织长期、有效的宣传活动是增长居民急救常识,提高居民急救防患意识的重要手段。从2004年开始,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工作。政府规定10~16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 d的课程学习(心肺复苏、外伤的处理),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参加8 h急救课程学习(主要是心肺复苏知识),培训者采用招标形式,学习方式包括理论和操作练习。在德国北莱茵州每年培训学生17 000名[6\]。所以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借鉴一下,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从自身重视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如将部分常用急救技术编入中小学课本中由老师传达给学生,还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请相关人员就地指导,进行实地演练。各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救死扶伤,还应根据当地人们的需求特点,选择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采取针对性、切合实际的居民参与培训方式,提高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急救意识,教会他们采取适当的救护措施,避免急救时机的延误[7\]。

3.2.2.3 提高居民文化程度 被调查居民文化程度偏低是导致居民急救知识匮乏的重要因素。87.63%的人不知道心肺复苏术,由我们详细解释后才明白其一二,其中74.25%属学历偏低或无学历者即文盲。因此在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中,应首先强化学习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院外急救知识及其技能的认识水平[8\]。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进行急救知识及措施等安全防范教育大有必要,刻不容缓。

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与我省经济的迟缓发展,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政府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较小有密切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尤其是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对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郑小坚.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与教育 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杂志,2007,2(9):545-546.

\[2\]徐守旗,史新巍,唐芹,等.城市社区卫生知识科学普及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573-600.

\[3\]袁艳春,陈阿利,陈红.急救患者家属需求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6):1091.

\[4\]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0-371.

\[5\]李圳英.普及初级心肺复苏术的必要性\[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74.

\[6\]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8-1669.

\[7\]陶丽丽,陈志海,来骁骁,等. 澳大利亚昆士兰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6):560-562.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医学健康常识 渗透方法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基本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的培养是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中生,本调查研究对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做初步探讨,以便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相关素质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1.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相关概念

根据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是生理健康教育。医学健康教育从属于生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认知层次,即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了解基本医疗、保健知识,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急救知识等。当前,我国中学生医学健康常识主要借助生物学科的知识教育进行传播。

2.高中生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状况调查

2.1高中生获得医学健康常识途径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获得医学健康常识的主要途径,笔者对随机抽取的大埔县四所中学的20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当前高中生获得基础医学健康常识的途径主要是生物课堂教育和家庭影响,而生物课堂是实施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加强该项素质教育。

2.2目前高中生医学健康常识掌握的情况调查。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埔县四间高中的高二理科班384名学生(已学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3课程)对医学健康常识的知晓率、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参考医学健康常识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编制。

调查发现,学完高中生物必修本(人教版)的高中生的基础医学健康常识知晓率总体偏低,学生对于一些简单日常医学常识普遍缺乏。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对于生物教材中未出现的医学健康常识知晓率极低。例如“感冒的防治”、“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等这些日常生活中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常识,由于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未能涉及或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当低。这是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所造成的。

2.3教师和学生对医学健康常识教育态度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对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态度,笔者对随机抽取的大埔县四所中学的10名生物教师和20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发现:虽然初中生物教材涉及医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但高中学段同样需要此类教育,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高中积极开展该项教育均表示赞同,在高中学段大力加强该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教师普遍认为高中教材有很多渗透、拓展医学常识的切入点,应该利用生物课这个平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但一定不能偏离教学,影响教学任务。学生方面则表现出更积极的一面,普遍反映学校应多开设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

2.4调查活动的初步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完全有必要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首先,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医学常识具有浓厚兴趣,而生物教师也普遍认可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必要性。其次,高中教学应以人为本,要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虽有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医学常识的学习需求,教师有必要就相关教育作进一步的强化拓展。

3.关于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3.1紧扣教材,适时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很多医学健康常识渗透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切入点,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渗透。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大部分以“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等课外拓展的形式出现,生物教师可以紧扣教材进行适时拓展渗透。

3.2联系社会,开展活动。

加强“医学健康常识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既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常识,增强健康意识。

3.3创设情境,拓展途径。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5篇

急救知识网站是一个学习急救知识的相对简单且有效的途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医疗行业中的部分商品利润较大,不排除有一些网站出于商业目的进行宣传,如或者贩卖医疗药品、或者替某个医院打广告。从众多的网站中把商业倾向强的排除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好在这些网站中的急救知识总是实用的。我们不妨多学习网站登载的知识,遇到有具体药名和医院名的信息,则抱着警惕之心尽量绕开就可以了。还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医疗网站的名字起得很响亮,但是登载的消息并不一定经过专业医生的认定,可能存在着各种错误。在学习的时候要提防以讹传讹的错误知识,对于可疑的地方要多加求证,必要的时候还应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急救主题网站

以急救为单一主题的网站比较少。一般也都会做得比较专业全面。不少急救主题网站都倾向于提供包括论文在内的专业信息,只适合从业人员使用。不过,大部分的网站也都针对普通用户提供了各种急救知识,能有效地提高普通人的救护本领。就像是其他非娱乐性的专业网站一样,急救主题网站一般都不会注意网站建设的技巧,在排版、栏目安排上都比较传统。有些可以说是简陋。

中国急救网

“中国急救网”包括的内容形式比较全面,摆在醒目位置的新闻和资讯等栏目收集了各地和急救有关的新闻。但对于经常上新闻网站的普通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对用户真正有用的是“自救互救”栏目。这个栏目对急救内容的分类比较全面,着急的用户可以根据症状查阅,家里有弱者的用户也可以根据急救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过,一些分类中的文章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料。另外,“中国急救网”还提供了留言板问答、社区建设等互动板块。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交流手段询问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中华急救网

“中华急救网”分为大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大众版主要针对的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而专业版则更多是面向医务工作人员交流经验使用,一般用户只要登录大众版即可。在“中华急救网”大众版的急救手册栏目里列举了各种急救知识,但是内容的分类粗糙了一些,要多浏览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站也建立了论坛供用户交流,不过论坛还需要加强管理。不少和医疗知识无关的内容也出现在论坛里。

急诊医学网

“急诊医学网”提供的内容比较全面,比如包括了农药中毒等农村容易用到的急救知识,也有安全驾驶的技巧。科普园地和急救自救栏目都有着大量的急救知识。不过在内容分类上有些乱。网站也提供了版块丰富的论坛供用户交流。“急诊医学网”最实用的地方在于该网站在继续教育栏目里提供了多本和急救医疗有关的书籍在线阅读。这些书籍当然比其他网站简单地转载文章要更加专业全面得多,有更高的学习价值。

急救快车

“急救快车”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急救网站。包括了不少专业论文和知识。在大众健康栏目里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医学常识,并没有针对急救选择内容。需要专业知识的用户可以在这里学习,普通用户就不必了。

医疗综合网站急救频道

不少医疗综合网站都把急救知识列成了单独的频道。根据各网站水平的不同。这些频道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为是综合网站的下属频道,这些栏目在排版和内容安排上都比综合网站要更加普通一些,很多栏目只是把文章罗列出来。作为下属频道,专门制作专题的也很少。大部分频道都是以转载单一的文章为主。不过在综合网站的技术支持下。一些急救频道也可以拥有视频演示、咨询问答等栏目。而且医疗知识并不是单一的。网站的其他栏目也可以帮助用户增加有用的知识。

39健康网急救频道

“39健康网”是目前做得比较优秀的医疗网站之一,其急救频道做得也十分出彩。页面不仅有着非常漂亮的排版,包括的内容也十分全面。除了普通的急救知识外,系统还提供了几段急救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传播知识的效果。急救故事栏目里的文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用户讲述急救知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增加了亲切感。“39健康网”急救频道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名,但已经可以满足一般需要了。

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

这个版块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按照症状给文章分类。名词解释栏目里向用户介绍了一些医疗中常用的特殊名词。弥补用户的基本知识。自救训练栏目听上去比较有特色。但其实包括的仍旧是普通的急救知识,大概是网站希望做出特色栏目,但是内容却没有跟上。 “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的内容形式比较丰富,投票调查、问答自测、专家在线资讯等栏目都有。另外,飞华拥有自己的视频站。但是不少视频都是需要收费观看的。

康易医学医务急救宝典

这个板块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分类收集了一些和急救有关的知识。页面右侧的广告和特色内容混在一起。不断跳动的广告动画让页面变得比较凌乱。用药指南栏目里一些服药的常识和技巧对普通人的帮助会比较大。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 知识 实践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45-02

2006年12月20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家里突然发生心脏病,经抢救无效身亡。据急救的医生惋惜地讲,当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时,病人生命就掌握在离他最近的人的手中,因为心肺复苏只需要一双手,普及心肺复苏(CPR)以及院前急救知识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最初和关键的环节。在病人发生病危或者发生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时,在事发现场,对危重病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地初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防止再创伤和减轻痛苦,并能将伤病人迅速而安全地送到就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救治,从而减少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我所近期对盐城工学院部分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选自2007年1月对盐城工学院大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100份,回收问卷3058份,回收率98.6%,其中男生1607名,女生1451名,年龄18―21岁。

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共23项),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采用电化教学方式告知填表方法,当堂收回。

3 调查结(见表1)

4 讨论

在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要求得到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和层次也越来越高,这时向广大民众普及现代救护观念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的社会,人类交往的日趋频繁,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在增长,在社区中,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扶摇直上,并往往以危重形式表现而危及生命,马季之死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事故明显增多,比如工矿交通事故、房屋桥梁的坍塌、危险有的泄露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如地震、风暴、水灾、火灾也在接踵不断地发生,所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危重急症,还有各种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多掌握一些专业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和谐社会、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表1 盐城市某高校3058名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正确回答率

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正式启动,如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电话号码一律规定为“120”,这标志着我国院前急救医疗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全民普及和技能培训却颇为匮乏。发达国家约有超过总人口十分之一的群众接受心肺复苏训练,我国虽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亦已达1000万人次以上,相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一数字还远远不够[2]。在调查中发现,有92.7%的学生认为院前急救纯粹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他们往往打了“120”就了事,干等医生来,很多情况下,急救医生到达时已超过10分钟了,病人已经不行了,大部分患者送到医院已经回天无术了。比如上一个例子,我注意到,马季上午9点39分钟在家中突发心脏病,接到急救电话10分钟后医生才赶到马季家中,当时马季在家中卫生间里的马桶上坐着,马季当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各种急救措施对马季进行了抢救,10点钟左右,马季还是因为心脏骤停抢救无效身亡。这是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一般4分钟就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6-10分钟内就会发生脑死亡。所以,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应立即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方可取得复苏的成功。由此可见,心脏骤停的患者就地抢救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仅有8.7%的学生会判断呼吸和心跳的停止,5.4%的学生知道心肺复苏术(CPR),而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CPR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怎样操作。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一般的意外事故如触电、溺水、烧伤、中暑、外伤骨折等如何现场救护的基本常识和操作也知之不多,平均率仅达49.4%。在院前急救知识的获得途径中,来自科普读物者占10.6%,来自学校占7.2%,来自媒体(包括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者占3.4%,参加过卫生救护培训者也只占有5.9%,而有近90%的大学生愿意学习院前急救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获取是非常匮乏的,普及率太低,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因此,院前急救教育亟待开展。

当然,急救医学作为新兴学科,除了全国少数几所大学开设有急诊医学或专业外,尚无统一的院前急救教育课程和教育基地[3]。焦连清提出,应从小学设置相应的医疗救护课程,普及知识,增强救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伤害的死亡率[4]。现在美国许多州法律都规定,18岁以上的成年人必须学会心脏急救,因此美国在中学里就全面开设了急救课程。目前,成年人中有80%已经掌握了心脏急救方法,美国有些城市如拉斯韦加斯州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高达74%。而我国的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2%。在这态势下,加上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普及全民急救常识,有计划地开展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培训,提高全民救护意识和水平,将大大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水平,可为后继专业医护人员的抢救打下良好的基础,抢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心肺脑复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王一镗;现场急救常用技术;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3]黄捷;浅析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中原医刊;2002,29(8):7-8.

[4]焦连清;自救、互救及院前急救;四川医学;2002,23(8):881.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7篇

从患病倒下到最后急救人员赶到,前后花了51分钟,这是生命“无以承受之重”。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下,如此长的拖延,几乎意味着这是“与死神靠拢的节奏”。纵观整个过程,从市民到地铁人员,到警察,再到急救人员,整个过程如同一条流水线,前后连贯也较为速迅,符合应急处置和职责的要求,那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这当然并非一个道德问题,如此谈过于泛化;自然,这也不能作为一个责任问题,如此谈也过于偏颇。其实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前介入者都不能有所作为,从而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无论是行人,还是地铁人员和警察,他们有没有急救知识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其职责范围内也没有这样的要求。风险社会里,行人能告之或者守在一旁,就已经属于“见义勇为”了,而铁路营运首先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最基本的契约便是营运方要按照约定将旅客平安、准时的送达到目的地,基本前提是不出现主观上的过错。至于警察,维护秩序、保护现场是其责任,急救则是医生的事。

有人问道,“地铁人员不懂常识吗,怎么能让他躺在地上”,还有专业人员说应当“如何如何救”。可问题是,这样的规范和常识,同样有一种“急救谨慎性原则”――即在卫生部门印发的相关指南中有相应的技术说明和风险提示。地铁毕竟不是医院,地铁人员和警察毕竟也不是医生,他们能做的也只能这么多。至于有无最近的诊所,或者有无片医,这同样需要看应急程序的设计里,或者社会治理的构建中,有没有这样的安排。

其实,在外企女经理倒下时,无论是行人还是营运商,无论是警察还是医生,虽然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身份,都应当承担起救治责任。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每人各自具有的能力不同,即使是包管万事的警察也可能爱莫能助。这里面的根本问题,还在于公共应急建设不足,虽然各个方面都履行了自身的责任,但依然处于低效化,应急而“不急”才是最大的现实问题。如何让生命与财产能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免受更多的损失,就属于应急能力建设的一个技术性问题。

社会分工越细化,中间环节可能就越多,造成的时间成本就会更大。或许,地铁人员和警察并非不懂相应的医学常识,而恰是技术标准限制了他们的行为,只是前一种叫医学专业,后一种叫程序专业,结果两者形成了冲突,或许这就是专业化和分工化社会不可避免的负面性。如此看来,其破解之道,依然要走全民化之路,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的提升,比如招聘志愿者,比如普及救急知识,比如完善应急体系,专业的医学施展,需要专业的应急保障体系作为支撑,这也是社会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教育; 调查

论文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意识、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1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行为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专业大学生均具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观念、生活常识皆知之较少。但在传染病、性病防治、急救等方面,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明显(p < 0. 05)。结论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均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需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社会适应性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健康教育,正确理解健康内涵,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并终身受益,是大学领导者、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于2009年9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与指导,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广州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其中,医学生594名,非医学生606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岁。

1.2 方法 结合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无记名调查方式,按学院、班级统一发放问卷,被试者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收回有效问卷率100%。调查表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急症与急救,婚恋观念与性知识,生活常识,公共卫生类等8个部分。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知识需求的比较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健康”定义的分别为76%和33%,接受过较专业健康教育的人数分别为91%和1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接受健康教育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分别为89%和82%,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均以课堂、上网、读书为前三位,分别为55%、48%,29%、33%,1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医学专业学生表示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51%)、书本(34%)、传媒(8%),其他专业学生主要从传媒(35%)、书本(24%)、老师(23%)获得健康知识。

2.2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行为方式比较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失眠、忧郁、情绪紧张等困扰的为46%,不适应新环境的为23%,理想与现实差距感大的有30%,对自我成绩不满意的有44%人,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为33%、18%、4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专业大学生中生活不规律的有63%,膳食不合理的有28%,缺乏锻炼的有4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为29%,与非医学生的61%、39%、30%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医学生中不吃早餐的(9%)、膳食不合理的(7%)远少于其他专业学生(31%、38%)。

2.3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传染病、急救知识比较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73%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有76%知道心肺复苏术,懂得创伤急救的有61%,会一种或以上止血包扎法有68%。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别为21%、38%、16%、29%,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传染病、急救知识方面差异明显(p<0.05)。

2.4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与性知识比较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的分别为89%、91%,支持婚前的为56%、52%,赞成性解放、性自由的为75%、72%,差别不明显。医学生中有76%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42%了解性病的防治,79%懂得避孕措施,而其他专业中分别有49%、16%、64%的学生知道性病知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生活常识与公共卫生知识的比较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有71%、26%的人懂得餐前洗手的正确时间,62%、21%的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含义,差异明显(p<0.05)。但对于饮水机是否需要经常消毒,食物的正确储藏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校健康教育是高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次对广州某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改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促其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不重视健康投资,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更注重吃早餐、合理饮食,但也有非医学生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如生活不规律、习惯熬夜、缺乏锻炼、情绪不稳、自信心不足等。大学生年龄基本为18-25岁,大学阶段是其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其行为和心理模式形成的主要阶段。在高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将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

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树立健康意识,促其知行统一。不仅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需求。医务人员既要以科学的生活规律和知识作为诊断的依据,还应起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率作用。只有健康的医生,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重任。

3.2 拓展健康教育知识唤醒大学生健康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在传染病、性病防治、急救方面,非医学专业学生意识较为淡薄、知识比较薄弱。医学生在进校后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防病治病方面的认知程度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加强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增强其防病治病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到预防医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2]。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了解,对于性的社会学和道德观方面的知识均知之甚少。通过加强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要求健康教育者不断扩展健康教育内涵和传播手段,将多学科交叉渗透融汇在健康教育中,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质,使走校门的大学生既是身心健康的践行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何泽民.建立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31.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教育; 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77-01

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社会适应性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健康教育,正确理解健康内涵,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并终身受益,是大学领导者、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于2009年9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与指导,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广州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其中,医学生594名,非医学生606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岁。

1.2 方法 结合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无记名调查方式,按学院、班级统一发放问卷,被试者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收回有效问卷率100%。调查表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急症与急救,婚恋观念与性知识,生活常识,公共卫生类等8个部分。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知识需求的比较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健康”定义的分别为76%和33%,接受过较专业健康教育的人数分别为91%和1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行为方式比较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失眠、忧郁、情绪紧张等困扰的为46%,不适应新环境的为23%,理想与现实差距感大的有30%,对自我成绩不满意的有44%人,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为33%、18%、4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专业大学生中生活不规律的有63%,膳食不合理的有28%,缺乏锻炼的有4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为29%,与非医学生的61%、39%、30%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医学生中不吃早餐的(9%)、膳食不合理的(7%)远少于其他专业学生(31%、38%)。

2.3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传染病、急救知识比较

医学专业大学生有73%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有76%知道心肺复苏术,懂得创伤急救的有61%,会一种或以上止血包扎法有68%。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别为21%、38%、16%、29%,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传染病、急救知识方面差异明显(P

2.4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与性知识比较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的分别为89%、91%,支持婚前的为56%、52%,赞成性解放、性自由的为75%、72%,差别不明显。医学生中有76%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42%了解性病的防治,79%懂得避孕措施,而其他专业中分别有49%、16%、64%的学生知道性病知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生活常识与公共卫生知识的比较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有71%、26%的人懂得餐前洗手的正确时间,62%、21%的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含义,差异明显(P

3 讨论

高校健康教育是高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次对广州某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改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促其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不重视健康投资,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更注重吃早餐、合理饮食,但也有非医学生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如生活不规律、习惯熬夜、缺乏锻炼、情绪不稳、自信心不足等。大学生年龄基本为18-25岁,大学阶段是其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其行为和心理模式形成的主要阶段。在高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将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

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树立健康意识,促其知行统一。不仅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需求。医务人员既要以科学的生活规律和知识作为诊断的依据,还应起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率作用。只有健康的医生,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重任。

3.2 拓展健康教育知识唤醒大学生健康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在传染病、性病防治、急救方面,非医学专业学生意识较为淡薄、知识比较薄弱。医学生在进校后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防病治病方面的认知程度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加强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增强其防病治病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到预防医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2]。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了解,对于性的社会学和道德观方面的知识均知之甚少。通过加强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要求健康教育者不断扩展健康教育内涵和传播手段,将多学科交叉渗透融汇在健康教育中,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质,使走校门的大学生既是身心健康的践行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何泽民.建立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31.

医学急救常识范文第10篇

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美国威斯康星州10岁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对妈妈进行紧急施救的真实场景。

这对母女居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希博伊根市,在晕倒前几个月,母亲坎达丝・赛弗思曾因为严重的肺炎导致肺部大受创伤。事发当天,坎达丝・赛弗思因哮喘发作导致呼吸困难,就在她上楼去取氧气呼吸器的时候晕倒在地,而她的未婚夫因为上班而不在家。

你无法想象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时,竟然如此冷静:麦迪逊・凯斯德发现母亲不醒人事后,立刻拨打了911寻求帮助,然后她和12岁的伙伴一起对母亲展开抢救,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法:麦迪逊・凯斯德对母亲进行人工呼吸,而她的小伙伴则重击她母亲的胸膛。4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了她家,并将她母亲送到了当地医院。

她的行为源于电视剧,关于心肺复苏法的技能和知识竟然都是她从电视上学到的。麦迪逊・凯斯德告诉当地媒体:“我和妈妈每周四都要看《实习医生格蕾》,我从电视里学到这些急救知识的。”而她母亲则感叹说:“他们都说如果不是我女儿冷静地拨打911,并且采取了急救措施,我就不可能在这儿谈起这事了。”

《实习医生格蕾》是一部热播医疗剧,讲的是实习医生们在一家虚构的医院里所经历的生命与死亡的故事。该剧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后,每集平均吸引了1900万人观看。

近日,被喻为中国版实习医生格蕾的《青年医生》热播,却因医学常识存在诸多错误而引发了争议。

一边看一边打假

毫无疑问,医疗剧中一些常用的医疗手法,对普及医疗常识是有益的。但前提是这些手法必须科学、正确。

遗憾的是,国内不少冠以“医疗励志电视剧”之称的医疗剧,却频频令医学界人士大跌眼镜,惊呼“基本上是胡编”、“几乎是一边看一边打假”。

当下最火的电视剧非《青年医生》莫属,这部剧讲述了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一群青年医生梦想与成长的故事,自11月中旬在四家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网络点击率已过4亿。热播同时,质疑声和批评声也此起彼伏。虽然贴着“医疗行业剧”标签,但这部“医疗剧”却用很多笔墨展示一群年轻医生的恋爱纠葛,而且在不少急救手法和医疗常识上被观众质疑“非专业”。

其中,针对药品剂量错误的吐槽声最甚。微博中有一则关于《青年医生》流传甚广的吐槽:“《青年医生》的硬伤是欺负全国几百万医务人员都没时间看电视剧吧?拍之前也不找个专业人士给剧本把把关――9%的生理盐水,你腌咸菜呢?40ml的甲强龙,你治霸王龙啊?速尿10g,你要制造木乃伊吗?200ml的血送化验,你家机器口渴了吧?这是抢救吗?是助力升天啊!”

在对2000名医生做调查的基础上,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总结了医疗剧中最常见的错误,其中医生们最无法容忍的是 “没有无菌观念”、“片子拿反了”、“抱着骨折患者到处跑”、“边手术边打电话”、“气管插管还能说话”等常识性错误。

生理盐水等确实违背常识

网友吐槽的这些医学知识是不是真错得离谱?对于吐槽最多的 “9%的生理盐水”、“40克甲强龙”和”10克的速尿”,这三个说法确实违背医学常识。其实,生理盐水的正确使用量为0.9%、甲强龙的正确使用量为40mg、速尿的正确使用量为10mg。

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用于不同动物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各不相同,其中,用于两栖类动物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动物和人体时是0.85%~0.9%。人们平常点滴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其中氯化钠的含量和浓度跟人体氯化钠浓度恰好相当。如果注入浓度9%的氯化钠,由于细胞外面的液体浓度比里面的浓度高,细胞只能不断把里面的水吐出去,呈现“腌咸菜”的脱水状态。

不过,临床也有10%的盐水,主要用于纠正体内钠含量很少的低钠血症患者,不过也是要加生理盐水,配成低浓度盐水使用,不能直接使用10%的盐水。直接注入的话,会造成血液浓缩、脱水,引发高钠血症,甚至昏迷以致生命危险。

关于“40克甲强龙”的说法,《青年医生》编剧徐萌曾表示过这是演员的口误。甲强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主要治疗过敏性休克、哮喘等疾病,临床上用途很广泛,一般剂量单位是毫克。如果真按剧中所说的40克量治疗,差了一千倍的剂量,副作用巨大,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同时,临床上确实有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脊髓炎等特殊疾病的方法,但最大剂量不过1克。

至于速尿(呋塞米)是一种强效且作用迅速的利尿药,电视剧中用于抢救心力衰竭没错,但是剂量大错。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20mg起用,不够再加,口服则40mg起用,每日最大不超过1g,否则会出现过度利尿,引起脱水、肾毒性和电解质紊乱。

突发心脏病怎么用药

除了生理盐水等医学常识外,还有一些错误的急救手法也是让“看门道”的医生们吐槽不已。

开篇第一集,一位名叫高翔的26岁心肌梗塞患者被推进急诊室,家属围在病床边哭作一团。微博认证为“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的网友“急诊夜鹰”说:“主任没到,氧气都没吸,心电图也没做;主任一到,居然先看瞳孔。”同时“急诊夜鹰”给出正解:“如果心跳已经停止,要启动心肺复苏,另外查看反应也先看是否还有呼吸、脉搏。”

首先,心脏病发作急救应该从预防做起,如果有以下危险因素,可能就要小心了。研究表明心梗的易患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家族遗传史、体力活动减少、年龄(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升高)、男性(女性绝经之后危险性大幅升高)。

心脏病发作医学上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普通人如何识别自己或者他人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呢?

很多人都知道胸疼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其实胸疼可以不典型甚至不出现,另外疼痛的部位可能也不仅仅局限于胸部。包括胃灼热、消化不良;背部、下巴、颈部、肩部的不适;气短、恶心、呕吐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老年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症状会不典型,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观点认为,硝酸酯类药物(以硝酸甘油为代表)具有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应是冠心病患者家中最重要的应急药物。一旦胸痛发作,吸氧的同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五分钟一次,可重复3次,直到急救医生到来。这种急救方法在微信和微博中广泛传播,但是并不正确。

冠心病发作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主要症状都是胸痛,普通人很难区分是哪种类型,一般来说心绞痛发作服用硝酸甘油是有效果的,且风险相对较小,禁忌情况不多。但心肌梗死却不是这样,普通人不能区分到底是哪一种类型,自然不能盲目使用硝酸甘油。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和对临床病例的观察。美国心脏协会(AHA)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指出,硝酸甘油切不可乱用。

另外,尽早应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所以只要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过敏,没有活动性胃肠道出血都应该给予阿司匹林。但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不行,这时需要药物快速起效,所以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咀嚼片(嚼服)或者阿司匹林泡腾片(化在水中引用)。剂量为160到325毫克。一般泡腾片的剂量是500毫克,所以需要服用1/2片。一般咀嚼片剂量为75毫克,需要服用3~4片。对于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栓剂,推荐剂量为300毫克。

CPR怎么做才对

同时,“急诊夜鹰”还提到了要使用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就是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对妈妈施救的方式。实际上,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使用心肺复苏法――也就是CPR,来进行急救的场景越来越多见,因为心跳停止意味着全身器官无法得到血液供应,而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脑组织血供中断后,5分钟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这一步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能否“复活”,以及复活后生活质量如何,如果脑死亡,那么即使救活,也将变成植物人。

这也让人们体会到这种急救措施的有效和重要。那么,CPR到底应该怎么进行呢?

首先,进行CPR是有前提的。许多人对于为什么使用CPR,什么情况下能使用CPR并不了解,以至于出现只要有人晕倒了,就会有人自告奋勇上去进行胸外按压,希望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这种“逢晕必按”的情况。

传统CPR简单地概括起来就是ABC三步(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建立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辅助血液循环。不过,由于发现胸外按压对院外抢救的意义比人工呼吸要大得多,目前的CPR步骤已经调整成了CAB,把胸外按压放在第一位。

所以,现在CPR的口诀是DRCAB:D(Danger)是指施救前要确认环境安全,R(Respons)是指要及时呼叫急救中心。

C(Circulation)指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让患者仰卧,施救者手腕、肘、肩三点成直线并与地面垂直。两手交叠在两连线中点快速有力按压30次。按压速度大于等于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始CPR之前一定要解开患者的全部衣物(包括内衣、领带)。

A(Airway)开放气道。用仰头抬颌法将患者的头向后压以开放气道(车祸等外伤情况不可用此法,建议此种情况下仅作心脏按压,或使用急救培训所教授的其他方法),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清理口中的异物(包括假牙),确认无异物后将头转回。观察患者有无呼吸,若有,将头偏向一侧;若无,保持头处于仰卧状态

B(Breathing)人工呼吸。施救者捏住患者鼻翼,用口包住患者口腔向口腔中吹气(如有条件可隔纱布、衣服等吹气)。每次吹气一秒,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

CPR的主要作用是在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时,通过胸外按压促使全身血液进行循环并恢复心跳。所以在进行CAB之前,首先需要通过触摸颈动脉窦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心跳。如果患者心跳有力,血液循环良好,只是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倒,或者是因为颈椎病等晕了过去,则根本不需要进行胸外按压辅助循环,那心外按压恐怕只能带来不必要的附带损伤,譬如肋骨骨折,甚至由肋骨骨折引起的气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突发半身不遂该怎么办

除了心脏病外,还有几种疾病也是突发型的,比如突发半身不遂和突发呼吸困难等,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半身不遂”其实是脑卒中的表现之一。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多为动脉硬化)导致的脑组织失去正常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的脑功能缺损。由于脑卒中多为大脑里某一支血管出了问题(称为“责任血管”),往往造成局灶性的脑功能缺损,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CPR在这通常没有用武之地。

又因为脑卒中的病因可能为脑梗死(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的治疗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因此并不建议在院外进行救治,而应当尽可能在数分钟内赶到有条件进行脑CT的医院,在CT检查排除出血后,尽快通过介入或者溶栓的方法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液供应。

对脑卒中的治疗,迅速是关键。通常认为在发病6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可以获得治疗效果,而6小时后再打通血管则会造成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加重病情。

突发呼吸困难患者如何急救

哮喘急性发作是常见的导致突发呼吸困难的原因之一。哮喘发作主要是由于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小气道发生痉挛所致。重度急性发作时会有说话困难、端坐呼吸、精神烦躁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急性发作已经导致心跳骤停,应当立即进行CPR救助。

急性喉炎目前已经不多见,而异物吸入是更为常见的导致大气道梗阻的原因。患者双手卡喉是窒息的标志之一,其他表现还有无法说话、面色青紫等。如果气道完全梗阻,在患者有意识的情况下,应立即采用海姆利克手法(Heimlich Maneuver):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握拳,置于胸骨剑突下方,向后向上用力,直至异物咳出。

如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该立即进行CPR。CPR操作中的胸外按压有可能会排出患者气道中的异物。

“抽风”病人如何急救

抽风多为癫痫大发作的症状。癫痫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结果,其原因可能由于脑部的结构损伤,也有部分癫痫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

因此癫痫大发作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急救措施,保护患者不会因为抽搐而发生意外损伤即可。通常抽搐的发作时间不超过2分钟,之后可自行恢复,但如果癫痫发作持续10分钟以上,就不是普通的癫痫发作了,临床上称为“癫痫持续状态”,需要尽快就医,通过静脉用药终止发作。

在抽搐患者的保护方面,抽搐发作时应立即上前扶住病人,尽量让其慢慢倒下,以免跌伤。不要试图去防止舌头被咬伤,因为这样反而可能损伤牙齿。最好将病人颈部的衣着松开,在其头下放一个枕头,并让病人保持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等被误吸入气管。

《青年医生》剧中的六个不靠谱剧情解析

1 马路上发生车祸,一个被压在汽车里面的男子大声向程俊呼救,程俊听到男子的呼救声来到车外想把男子拉出来。

解析:车祸现场不能随意移动伤员,若伤员正身处危险境地,如燃烧的汽车内、车辆较多的马路上时,救助者应以不扭动伤员的方式,将伤员移到安全的地方。注意应该平行搬运。如果伤员昏迷,应垫高其背部,使其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切忌摇晃伤员头部。

2 程俊医生路遇连环车祸,只口头表明自己是医生,工作人员当即放心地递过生理盐水让程俊动手输液。当程俊得知车上没有活动输液支架后,随即自己用手高举输液瓶为伤员输液。

解析:救护人员在紧急现场救助中不可能随便相信一个自称是医生的路人,更不可能让其输液。正规的救护车上肯定配有活动输液架。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都具备进行急救的能力,一般来说是不会让别人来动手输液。另外,救护车上一般都有输液架,但是遇到太多伤员输液架不够用的时候,急救人员用手高举输液瓶为伤员输液也是有可能的。

3 程俊正在替一个伤员做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步骤,频率并不是很快。

解析:胸外按压的频率应该至少为100次/分;胸外按压深度成人至少125px,胸部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每一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成人胸外按压∶通气比例推荐为30:2。同时强调持续按压,按压间断不超过10秒。如果按压的频率太慢难以起到抢救效果。

4 无菌手套被扔在生活垃圾桶里,戴好手套的手接触患者的衣服。

解析:在医院里一般会有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其中黑色垃圾袋是放生活垃圾的,黄色垃圾袋是专门用来放医疗废弃物的。使用过的无菌手套属于医疗废弃物不能丢在生活垃圾桶里。医生带好手套的手如果进行医疗操作一般是不能接触患者衣服的,哪怕是患者身上穿的是崭新的病号服也不行。

5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感冒,被西瓜卡住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欧阳雨露骑在患者身上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患者吐出西瓜,有网友认为应该是站姿才对。

解析: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很常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导致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也称为海氏手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一般来说,站姿是最常用的,但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急救者可以先使患者仰卧位,然后骑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两边,双手重叠置于患者肚脐上方,用掌根向下方突然施压,反复进行这种急救方法也是可以的。

6 剧中出现抽血200毫升化验,有观众质疑抽血量太多。

上一篇:会计实务辅导技巧范文 下一篇:工程造价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