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6:15:44

医学创新论文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PBL教学法[1]和病例教学法[2]的实际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诊断、治疗、预后等,及相关的图片、X线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课后进行文献检索[3](查找内容包括国内外口腔专家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独特见解,或者是学生对病例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具体安排是,2010年秋季学期,教研室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授课教师准备内容:病历分析题目、综述的书写规则、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4](100分的选择)、指定教学课程表。

2011年春季学期执行,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写出1000字左右的综述,测试一份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100分的选择),上述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上交的综述基本都可以按照综述的格式书写,内容及图片较丰富,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方式进行检索,查找需要的文献。100分的试题要在对照班测试一次,最后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试卷成绩。实验班的试卷成绩高于对照班,利用t检验,t=0.0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1-06我院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王渤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学团来我院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教学交流会。讲学团成员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高岩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高学军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葛立宏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王伟健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向本院师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学、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导论、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口腔医学新发展的了解。

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口腔医学新进展、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授课内容增加了关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如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等处理医患关系方面的知识,授课时间和班级是2011年春季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课为颌面外科)。

所有计划结束后要对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客座教授的执教、创新课程内容的讲授三方面总体的问卷调查,检验项目实施后学生的反映情况。项目问卷调查的内容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试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请教授的授课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先进的口腔医学知识;创新课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临床应变能力以及对科研知识的了解。通过核对问卷,学生反映良好,并且提出很好的改进建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PBL教学法已逐步在我院的其他学科(比如正畸科等)中应用,并且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法律教育当代医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案例讲授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安富,等.医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2]王安富.论医事法学及其价值.河北法学.2009(6).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技档案; 地方病防治; 科研创新; 档案管理

【Abstract】 It is to propose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by compare the difference among archives,information,documents and books,analyze function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ve topic selection of the endem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udget, paper submission and level improvement,then discuss how to make specific measures for better service on the endemic diseases prevention,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Endem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Yunnan Institute of Endemic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Dali 6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图表、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内容为标准将档案划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1]。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图表、声像、文字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2]。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自1951年建所以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科技推广、开发应用等课题,共取得科技成果81项,获部级奖励1项,获省部级奖励50项,获厅级奖励30项,以上在地方病防治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价值的地方病防治科技档案,通过对这些档案的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与应用,为云南地方病防治所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 档案与信息、文献、图书的区别

1.1 档案与信息的区别 档案是信息的一种,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成员,是最可靠、最真实、最具凭证性与权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本质上体现着信息的可靠性与确定性,而信息理论告诉人们,信息的可靠性与确定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可靠性、确定性或可靠性、确定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甚至会形成负面效应乃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3]。

1.2 档案与文献的区别 首先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而文献则不论是原始记录还是非原始记录的信息都可成为文献;其次档案不但注重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注重现实性的实用和查考价值,而文献则只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再次档案与内容较为系统、完整的文献相比,呈现出大量的片段性零星性的不足,如测试记录、登记表单、账单、发票、签名等[4]。

1.3 档案与图书的区别 档案是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可供人们研究历史、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之用,图书则是人类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的结果,人们看书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陶冶情操。

由于档案的原始性、确定性、可靠性和现实参考性和实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材料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5]。

2 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选题的借鉴作用 选题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的起点,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基本目标和内容的高度概括。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选题的恰当与否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成效的大小、进展的速度,物力、财力、人力的浪费或节约,以及失败与成功有直接影响。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选题是否具有竞争优势首先取决于一个“新”字,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新创造[6]。借鉴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多年来未中标和中标的科研创新项目档案,掌握当前地方病防治学科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发展的趋势以及本所相关学科的情r,从而防止本所内出现相同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多头立项和避免了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选题的低水平研究和重复性,从而提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起点和中标率 [7]。

2.2 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预算的参考作用 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科研创新劳动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所以对劳动的成果和进程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这给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预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预算过高,超出资助单位资金能力范围的申报不予批准;预算过低,即使有机会中标,但是中标后也往往会由于资金不足而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总之,只有合理、科学地预算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经费,才能够增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同行评议,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中标创造良好条件[8]。因此,利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关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记录,归纳、总结、整理历年来各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这不仅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经费预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能够及时纠正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在经费预算上的错误倾向,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把握好经费预算关,不因预算过高而未被批准,同时也避免了预算过低、经费不足而影响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顺利进展[9]。

2.3 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投向的指导作用 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的发表,是公开和推广使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论文的观点能否多次被研究者证实和引用,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能够刊登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就很大,就会被多数同行所引用,从而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水平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反之,将在级别不高的一般刊物上,就很难在学术界造成一定的影响力,难以被同行多次引用,导致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评审不利[10]。所以说,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的投向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评审至关重要。通过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论文投向对科研创新项目评审影响情况分析,能够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在论文投稿时就为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为目标,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应组织学术委员会对研究起点较高,对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价值和中奖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论证,从而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将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而且在国内外影响力极高的核心期刊上,促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在其研究领域发挥较大作用[11]。

2.4 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资料填写的指导作用 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资料的填写是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填写要求用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所采用的主要的技术与经济等指标和科学技术原理,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达到的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在国内外的先进性和首创性等影响,促使评审专家们通过阅读申报书的内容,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总体水平等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申报书所提供的信息填写评语,所以说申报书的填写质量直接影响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评审。因此,通过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中未获奖和获奖的科研创新成果的申报书进行分析和借鉴,能够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填写,找出所填写科研创新成果申报书的不足和缺陷并将以弥补,填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功申报书,从而提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成果的申报质量[12]。

2.5 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水平有提高作用 通过利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首先能够掌握在研或已结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水平,从中发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的新内容、新特点和新苗子[13],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管理提供依据;其次结合地方病防治学科优势,对已获国家或省部级或基础研究起点高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给予物力、财力、人力上的重c扶持,突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的重点,形成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技术优势;再次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领导制定各项科研创新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的职称和职务晋升、科研创新成果表彰等出据证明,从而调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水平[14]。

3 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服务的具体措施

3.1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设立科研创新管理部门科教信息科 负责地方病防治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科研创新工作的管理,制定《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工作管理规定》、《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等,组织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开展及申报,督促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进展,挖掘和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科技档案[15]。

3.2 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应改变以往“看摊守摊”无所作为的档案管理局面[16],主动学习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管理和科技档案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科技档案管理的内容,掌握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程序,根据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工作的需要,及时提供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的相关信息资料。

3.3 实现科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采用计算机软件保存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资料,目前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已成为储备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新型载体,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供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利用和查阅,更好的为地方病防治和科研创新服务[17]。

3.4 实际工作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始终坚持贯彻“三同步”“五参与”制度[18],“三同步”是指: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验收、鉴定科技成果与验收、鉴定成果档案材料同步;检查科技工作进度与检查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情况同步。“五参与”是指:参与新产品定型,参与科研成果鉴定会,参与设备开箱,参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参与有关科研、基建、生产等方面的会议。及时了解各项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的进度,督促、指导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严格把握科技档案材料的质量关,必须做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档案管理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项目计划、成果等管理同步、与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人员考评同步,保证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系统性,充分的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真正体现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中珍贵信息资源的价值[19]。

科技档案在地方病防治科研创新选题、经费预算、论文投向、成果申报资料填写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科研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知识财富[20],它直接体现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水平,具有很高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对攻克地方病防治难题起着重要作用。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应不断规范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汲取教训,提高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汝鉴.档案工作岗位培训教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3-7.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

[3]张磊.档案信息服务与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8.

[4]于岚.科技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甘肃农业,2006,21(11):111.

[5]吴丽华,金航.科技档案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载体[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31-32.

[6]陈晖,林霄.重视医院科研档案建设服务医学科技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27-128.

[7]史伟,许国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档案的管理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5):468-469.

[8]孟茹娟,周志红.新时期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和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8):1576-1578.

[9]李立,雷霖,苏晓春.论医学科技档案管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4(3):281-282.

[10]张雪茹,凌玉超.谈谈预防医学科技档案管理[J].中卫生政策,1999,5(8):49.

[11]梁爱珍.浅谈企业科技档案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0,48(4):84-86.

[12]雷霄云.论科研课题档案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文选,1999,18(5):814-815.

[13]谷苗,赵慧丽.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服务[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14-115.

[14]董其英.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4(7):7-8.

[15]蔡燕平.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2,9(9):71-72.

[16]杜为红.如何提高医院科研档案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76-77.

[17]张静.科研档案收集难的成因与对策[J].贵州档案,2002,6:7.

[18]黄蔷薇.规范医院科研档案的归档整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73-274.

[19]白琳茹.浅议加强医院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5):173-174.

[20]韩海燕.浅析科研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422-423.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实验计划;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42-0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针对在校本科生新教学模式的探讨,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从而在高校建立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成都医学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指导,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出了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实践性人才的目标。

一、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基本情况

教育部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成都医学院自2008年着手实施该计划,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建立了以导师制为龙头的学生创新实践模式,按照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相关要求提出的“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教师探索“以问题与课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投入专项经费近400万元,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由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新生事物,在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索,下面介绍我校实施该计划的一些基本情况。

1.申报对象方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为学习成绩优异,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发明创造或社会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的。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学校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进行科研宣传,鼓励学生加入科研社团、参与科研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大二时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写作等辅导课程,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三时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对学生自主设计项目进行校级科研课题申报。大四、大五时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已进入实习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知识完善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学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主设计的实验课题。

2.项目选题方面。项目的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大学生创新实验是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式,所以项目的选题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和指导教师联系,以免选题范围过大。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广泛地搜集各种资料,采用小组头脑风暴的形式积极讨论项目的选题方向,征询每位成员的意见,探讨选题的可行性及创新性。

3.项目实施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辅导学生创新项目实际的过程中,切忌“包办代替”现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此外,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奖励措施等将其应用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1.激励措施。①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项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纳入校质量工程建设体系,每年投入50万,专款用于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学校、院系两个层面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专家组评审、验收实验项目,指导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监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相关工作。院(系)负责宣传动员教师、学生参与,全程指导实验计划、跟踪管理项目进展情况。②建立科研奖励学分制度。学校制定了《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确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计36学时,2学分。对完成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将取得相应的学分。项目负责人计2学分,其他参与者计1.5学分,中途退出项目的学生不记学分;计指导教师36学时基本教学工作量,并在教师职称评定中认定为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对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组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科研学术论文时,多发表的论文版面费从项目管理经费中支出,并单独计算教师额外工作量,按(数-1)*10标准计算学时。③鼓励学生研究出成果,对于优秀成果建立免检机制,对项目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或获院级优秀毕业论文,或发明专利,或学生以第一作者在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文等,无需答辩,直接通过结题。结题评价采取专家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了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贡献,加入教师评价团队学生这一环节,有利于对学生评价客观、科学。

2.保障措施。①执行基于SOP的实验室持证上岗制度。对于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建立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即学生一方面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须遵循《实验室持证上岗奖惩制度》,规范操作。该制度实行“12分制”管理,即考核合格后拥有“上岗证”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的有效使用分数为12分。违反规定后,将受到扣分、停止使用实验室权限、再培训进入实验室及永久性禁止进入实验室等处罚。②搭建以科研实验中心为核心的科研训练平台群。2006年,学校制定了《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面向本科生全方位开放以科研实验中心为核心,涵盖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6个实验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免费开放医学文献检索平台,供学生查询、下载文献资料。③搭建学生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成都医学院确立了“以创新带动学习,以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推动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宗旨,自2013年以来,启动一年一届面向本科生的常态化、品牌化的“大学生创新论坛”计划,并逐步构建了“部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创建“大学生创新计划网”,旨在搭建本科学生“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促进改革”的平台。④组织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题汇报会,对项目进行督导评价。为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与指导,有效推进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教务处会组织各院系进行项目开题答辩、组织专家进行材料审核。各项目负责人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陈述,并对自己课题的内容和创新点进行重点阐述。评审专家对项目提出中肯建议,并在后期项目开展、调查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确保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并保障项目课题的研究质量。

3.成都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计划”的成果。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2015年,我校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500多项,其中部级10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300余篇,部分论文被SCI收录。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还积极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2010年,在全国首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2012―2015年,在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上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5项,获奖总数位于全省同类参赛院校首位;2012―2014年,连续三年,学生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教育部专家好评。以“求索・创新・笃行”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论坛,打造专属于本科生的学术盛宴,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也使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师生双赢的局面为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荣波,彭湘萍,李春艳.从创新性实验看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8):26-27.

[2]郑志远,蒋芸,薛巍,等.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及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30-31+35.

[3]王芳雨,张文娟,马舒婷,等.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2,(06):1184-1185.

[4]董亮.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8):87-89.

[5]陈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12-13.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现代中医论文作为科技论文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现代科技论文过于强求规范化、标准化,无形中又限制了传统中医论文的写作和发展。这里,笔者试图对传统中医论文的历史特性作一回顾,以期引起人们对传统中医论文的再认识。传统中医论文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科学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流传方式与今有所不同,多散见于文史杂著或书籍之中。

1起于春秋,成于战国

传统中医论文的产生,其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迟在周代,医学从巫医部分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国家专门设有“医师”的官职,并规定有明确的职责。据《周礼•天官冢宰》[1]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春秋左伟》[2]是记录春秋时代历史的史书,其中有对秦国医生缓与和的记载,不但记述了他们的高超医术,还有关于六淫致病的阐释:“天有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是有关病因理论的最早论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此时医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有关医学的讨论逐渐深入。如秦国宰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撰写的《吕氏春秋》[3],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被称为杂家。其中有些篇章,如《尽数》、《本生》、《》、《达郁》等篇,分别对人体生理、病理、养生、防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曰:“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沈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也(《达郁》)。”这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医学理论已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4]。据考证,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理论已初步形成。《黄帝内经》[4]的绝大多数篇章即成于此期间。该书非一时之言,撰述亦非出自一人之手,实际是古代医学论文的汇辑,这就是传统中医论文产生的始端。

2以论为主,各抒己见

传统中医论文的概念与现代不尽相同,现代的中医论文意义比较宽泛,传统中医论文尤其是古代中医论文专指医论。医论体裁以论为主,或阐发经旨,或辨别是非,或提出新论,或批驳旧说。所论内容与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如基础理论、辨证诊法、治疗原则、各科疾病证治的阐述,有关医家、医著、医德、医事的评说。医论的发表形式大体有三,或附于医学著作之中,或整理成医论专著,或汇辑为论文集。

2.1附于医学著作中的医论古代有很多医论是附于医学著作之中的。例如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5],是作者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三书整理而成,主要侧重于讨论人体经络、俞穴和各种疾病的脉证及针灸疗法。在该书主体内容的前面则载录了16篇医论,如《精神五藏论》、《五藏六府阴阳表里论》、《营气论》、《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论》、《奇邪血络论》等,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再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6]卷一之《论大医精诚》,金元医家张从正的《儒门事亲》[7]之《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朱丹溪《丹溪心法》之《不治已病治未病》,明•李中梓《医宗必读》[8]的《不失人情论》,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9]中的《用药如用兵论》等,都是附于医学著作中的古代医论名篇。

2.2医论专著宋元以后,中医学术不断发展成熟,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和学习心得,打破了“治病只有伤寒一派”的格局,各创新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如寒凉派、补土派、攻邪派、滋阴派、温补派等。繁荣的学术必然带来医学论著的发展,此时出现了许多医论专著,如刘完素的《三消论》[10],李东垣的《脾胃论》[11],朱震亨的《格致余论》[12]等。以朱氏《格致余论》为例,该书即是一部个人医论专著。全书共1卷,载医论41篇,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从养生防病到正误、书评,无所不及,集中反映了朱氏“相火论”及“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另如元•王履撰《医经溯洄集》[13]亦为一部医论著作。全书共载医论23篇,是王氏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明清时代,医论著作发展到高峰。如明•张介宾《质疑录》[14]是其晚年的一部医论专著。该书共载医论45篇,是专为纠正前人之谬而著:“论辨之,以正其失”,故题曰“质疑录”。又如清•徐大椿《医贯砭》[15],全书共2卷凡30篇,对赵献可的《医贯》[16]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批驳,语言极为犀利。此外较为著名的医论专著还有明•孙一奎的《医旨绪余》[17],戴思恭的《推求题意》[18],赵献可的《医贯》,清•章楠的《医学棒喝》[19],石寿棠的《医原》[20],吴鞠通的《医医病书》[21],王学权的《重庆堂随笔》[22],高鼎汾的《医学问对》[23],吴东晹的《医学求是》[24],程芝田的《医法心传》[25]等。

2.3医论文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唐大烈编辑的医论文集《吴医汇讲》[26]。该书打破了以往个人医论专著的模式,将众多医家的医论汇编在一起。在公元1792~1801年间每年出一卷,成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书籍,几年间共刊载了江浙地区40多位医家的文章上百篇。文章编排不分门类,体裁亦不拘一格,有医学理论、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及考据、笔记、书评等。其中主要论著有叶桂的《温症论治》,薛生白的《日讲杂记》,顾雨田的《书方宜人共识论》等。该书对当时的医药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也为中医药期刊的创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注重西学,推陈出新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两个取胜 办学思想 人才培养 思想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30年前,校党委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决策部署,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牢记打赢使命和大学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即“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在此办学思想指导下,全校师生通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1.深刻认识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内涵

1.1“两个取胜”办学思想的由来

“两个取胜”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校长的程天民院士提出,当时正值全军精简整编裁军的特殊时期,编制压缩、干部减少、学员减少、床位减少、经费减少。经过深思熟虑和严密论证,在1986年11月21日论文报告会暨校友联谊会上,程天民校长首次提出了“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战略思想。他指出,在全军精简的新形势下,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战略思想显得尤其重要,现有的人、财、物均应集中在提高教学、科研、学术、医疗质量上,这些都应具有“我们中国人民的特色,具有军医大学的特色”[1]。1988年8月,程天民校长在亲自主持制定的《1988-1990年建设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创办第一流医科大学,就是要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去比较。要在出人才、出成果上,以及在社会的学术地位上去竞争”,明确“在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当确立‘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战略思想”[2]。从此,“两个取胜”正式成为了第三军医大学的办学战略思想。

1.2“两个取胜”办学思想的内涵

“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内涵即是质量和特色。军医大学只有自身水平过硬,兼具其他高校不具备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为军队建设服务,才能为发展医学学科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才能提高学术地位”,两者同时起作用时,决定了我校的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3“两个取胜”办学思想新形势下具体指导意义

“两个取胜”思想指导我们要站在基础医学研究的最前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开新的机遇窗口。一是要确立质量意识,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求导向和整体合力,逐步树立基础医学品牌意识。二是要确立特色意识,立足看家本领和质量特色,以一点突破,带动全局突破,做大做强。即以国家军队需求为牵引,以若干领域为突破口,提升整体影响力。

2.基础部对两个取胜办学思想的传承和深化

2.1“两个取胜”办学思想的传承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于1992年10月独立成为二级学院,20年来,始终坚持和发展“两个取胜”办学思想,立足“人才建设、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三项中心工作,提出了基础部部训“崇德崇实、求精求新”。“求精求新”指注重特色和质量,精勤完美,热爱教学科研,为学生传授精准无误的新知识新技术,求实创新。在“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和“崇德充实、求精求新”部训主导下,形成了基础部特有的“热爱基础、扎根基础、建设基础、发展基础”的基础部人精神,并以昂扬斗志、饱满热情、认真教学、潜心科研,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

2.2“筛鋈∈ぁ钡姆⒄股罨

直至今日,“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得到了学校党委的一贯坚持和发展,历经30年实践检验和丰富拓展,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发展共识和传家宝,并在2009年正式确立为第三军医大学校训。此后,在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中,学校党委进一步提出了“实施一流发展战略,建设世界医学名校”的战略目标,并于2011年召开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在此方针引领下,基础部始终紧盯一流标准,持续深化转型,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着力加强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一以贯之践行两个取胜,取得丰硕成果

基础部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期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基础在学,重在创新,关键在落地生根,真正准确掌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能够结合单位建设实际,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3.1夯实基础,构建支撑一流基础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龙头,基础部党委以“两个取胜”思想为指导,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群深化带学科提升。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感染免疫、脑科学、分子生物三大优势学科群。现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前共设置15个教研室和中心,其中,公共学科2个,基础医学学科4个,生物学科7个,中心2个。基础医学、生物学均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包括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全军“530”重点建设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1个。获准部级研究平台5个,军队、省部级10个。

3.2大力培育,致力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是培育一流人才的支撑和基础,必须以质量和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基础部严格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实施了青年教员岗位能力培养、青年教员支持(培育)计划、国外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员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培训锻炼,加快青年人才培养成长。目前我部有教授35名,副教授58名,博士生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28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973”首席2名,“青年千人”2名,全军优秀教师3人,总后优秀教师2人,总后“教学标兵”1人,总后科技金星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一级学会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各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5人、育才奖银奖35人。担任军队、省部级学会副主委以上20余名。

3.3科教融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加强了教育与科技的结合、与前沿的结合,培养了学员创新思维、打造了学员创新能力,创立了从本科生、硕士、博士到博士毕业后,“全过程、成体系、一条龙”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本科生创新教育,不仅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还要培养科学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实验室,与科技结合,与前沿结合,训练思维,打造创造力;针对研究生实施“优生优育”计划,建立了高级课程体系、推行研究生导师组、师生双选、实验室轮转,推行国际“1+1”教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博士生创新论坛;针对博士毕业生,实施建立个人职业规划的计划、出资实施“苗圃工程”、青年人才扶持计划、提高博士后待遇和绩效奖励。

3.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3.4.1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升本科生“四大核心能力”为牵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专题研讨、文献导读、案例教学、新手研讨课等教学方法,开展慕课、电子书包等信息化教学;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完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以“小班化、现场式、研讨式”为原则的小班课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了教学资源库、案例库建设,并以《组织胚胎学》《医学遗传学》部分课程为试点,逐步开展案例教学;建立外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邀请外籍教授定期来校为本科生讲授完整章节的教学内容,增强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实行临床兼职教员到基础授课制度,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3.4.2开展了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出台了《本科学员导师制实施办法》,启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导向、导学、导心”作用。二是推进本科生进实验室,引导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实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按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大赛”“学科论坛”等活动,提高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开设黎鳌科技英才班,设立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实施本科生奇思妙想科技创新计划,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主动参加国内外各类本科生创新竞赛。五是举办本科生暑期学校。利用暑假举办以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专门性科研能力训练,促进本科生主动探索,科学研究,创新实践。近年来,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一等奖6项、重庆赛区特等奖4项;共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指导的本科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十佳优秀论文,三个唯一(医学、军队、西部)创造佳绩;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3项等等其他奖项。

3.5优生优育,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瞄准国家百篇优博、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和科研素质培养。推进研究生导师组、师生双选、实验室轮转;推进国际化办学计划,与美国NIH、杜克大学以及德国莫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1+1”研究生培训基地;开展了文献精研会、实验室会议、系列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举办了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基础医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毕业研究生发表5分以上SCI论文50余篇,10分以上论著达14篇,20分以上2篇,毕业博士生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1.56;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及提名4篇,军队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12篇,优秀硕士论文25篇。

3.6寓教于研,深入开展教育研究

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指导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实践。在创新理念、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五年来,先后获各级各类教改课题10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教学SCI论文20篇,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引向国际。获重庆市、军队教学成果奖在内的教学成果奖达30余。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第三军医大学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不仅有30年前精简整编的可能,还有转隶改制的可能,也有跨越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我们正处于国家“十三五”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关键时期。基础部人践行“两个取胜”办学思想、建设一流基础、发展一流基础的目标也不会变!基础部将继续高举“两个取胜”旗帜,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主题主线,以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基础教学品牌;转变科技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标致远,求精拓新,扎实推进“一流基础”发展战略,为建设世界医学名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天民.对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探讨――在第三军医大学1984年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重庆: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1984.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14-02

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认为产学研结合模式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

一、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边缘交叉学科理论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的方法(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二、重视临床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1.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要求。

这是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我们多次召开临床科主任和导师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明确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导师都能够准确地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区别,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强化导师对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指导力度。

2.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这是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要想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严格培养过程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如轮转科室的组织安排,有关临床能力的集中培训,出科考核、阶段考核、毕业考核等,使他们始终有条不紊地按照培养计划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标准。

3.导师联合培养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多位教师的作用。按照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个导师指导小组的成员由4名不同临床和学术方向的教师组成,要求学生跟随不同指导教师所属医疗小组分别学习至少3个月,并且实行阶段考核制度。同时为了更好地协调,科室每3个月召开一次研究生培养碰头会,所有导师指导组成员和其他教师一同就研究生培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的工作意见,保证学生全方位掌握骨科多方向的临床技能。

4.重视各级查房和讨论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对所有新入院的病人,由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组织新入院病人病情讨论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和综合诊断分析(包括鉴别诊断),提出全面诊断和治疗计划。在日常查房中,要求研究生首先提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科室的其他各级各类查房和病例讨论,要求研究生按照上述模式积极参加。

5.培养研究生抢救骨科常见危急重症的能力

骨科尤其是创伤骨科急诊、危重病人多,训练学生抢救危急重病人的能力是骨伤科临床专业硕士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参与急诊接诊工作。对于科室所有危急重症的抢救,要求研究生首先到位,参加病人的抢救,事后由主持抢救的老师组织全体研究生对抢救工作分析总结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危急重症的抢救来学习和积累有关临床知识。在适当观摩后,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在指导下或独立进行腰穿、术前定位、打石膏绷带等操作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其动手能力的目的。

6.培养学生书写优秀病案记录的能力

严格要求各种病案记录书写,因为书写各种病案记录(特别是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分析)是评价临床医生的标准之一。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己尝试书写病案记录等医疗文书,在书写过程中,要求全面反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依据,经常分析病人目前的主要矛盾、存在问题、治疗效果评价、更改治疗的依据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书写某一病种住院病历之前,必须先再次阅读有关专著一次,以提高病案记录的内涵质量。科室每月进行优秀病案评比活动,并对优胜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科研能力。

1.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核心

高层次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把医学科研知识运用于医学科研活动,解决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培养重点。主要包括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设计的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实际组织实施课题的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要求硕士研究生将科研训练贯穿于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在平时繁忙琐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不能忘记科研意识,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实践,善于总结思索,要有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从临床点滴细微处入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课题,为课题寻找适合的病例。

鉴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与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要求临床专业硕士生必须以临床科研为其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不允许以纯实验研究代替临床研究。强调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开题报告掌握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科研标书的书写要领。重点培养学生对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的能力(包括存在问题的分析)、创新特点和研究可行性。由导师和科室先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再进行正式开题报告会。我们始终认为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

2.正确设计医学课题的思路、方法与目标

良好的科研思维是做好科研的基础。[1]对医学科研相关的信息要具有获取、识别、分类、评估和使用的能力。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正规系统的科研思维训练,使其思维具有系统性、有序性、层次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准选好自己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每三个月翻译一篇与本人课题有关的国外文献资料,随时关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紧跟国际潮流,写出文献综述,并提交专家、同学组成的课题审查组开会讨论,列出提纲与进展初步安排。保证选题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3.加强科研文书写作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科研知识、科研思路和科研成果,通过文字完美地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邀请院外专家教授及医技人员给研究生讲学,组织新技术、新项目专题系列开题讲座。这种实践,不但拓宽了临床研究生的知识面,而且对结合临床进行科研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科研训练应该紧密地结合临床实践,也应该贯穿于临床实践中。临床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临床,最终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 杰、郝宗山、葛树建.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2002.18(6):374~375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8篇

作者:江泽琴,王开祥,张桂祯,周厚永

【关键词】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规范化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它不仅反映出稿件真实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文中有关资料的出处,也反映出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程度,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1](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因此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的着录应符合规则要求,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规范书写,避免随意性。笔者在编辑稿件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作者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着录规则不够熟悉,着录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论文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原则及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要求和格式等予以介绍,以期引起作者及编者的重视。

1 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

1. 1 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基础、体现科学的传承性 医学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通常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着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反映了新的论文是文献的升华,供鉴文献为论文中的新观点、新论据提供出处和依据,体现科学的继承性、连续性,论文的可靠性、先进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1. 2 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1. 3 有利于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读者阅读或查询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或想进一步了解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则可借助着录的参考文献,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1. 4 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在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提高了信息密度,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1. 5 有利于期刊评价和人才评估 目前,确定期刊学术水平与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其所发论文的被转载、引用和索引率。一篇论文或一份期刊经常被其他文献所引用,说明该论文或期刊所阐述或登载的研究成果在该相关领域有创新、有发展,从而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而获得同行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该期刊所载论文被引用的频次越多,其影响面也就越大。因此,参考文献具有评价期刊质量的功能。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就把被引量和影响因子作为筛选的两个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对某一相关领域内的核心期刊参考文献作者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如其被引用频次越高,则说明该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权威性越高。可见,利用对被引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价人才[2]。

2 着录参考文献的原则

2.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医学论文着录参考文献时,文献应是与论文相关的近年国内、外期刊论文为主(近3~ 5 年的文献,综述应有近2 年的最新文献)。因为参考文献越新,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从而使其科研选题更具前沿性;在近期文献中,应以期刊为主,因为期刊的出版周期较短,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2]。所着录的文献要精选,突出重点,并仅限于着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不能间接着录他人文献后着录的参考文献(即二次文献)。同时,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2 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医学论文着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医学图书、科研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文摘、转载以及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以及个人通讯,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2. 3 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 医学论文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处以及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应符合规则的标准格式,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

3 录着参考文献的格式

规则规定: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着者- 出版年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后根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序号,按照主要责任者、题名项(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初版省略)、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起止页码的顺序逐项着录。

3.1 在正文内引用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序号的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对正文作解释,方括号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应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并在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3. 2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论文中的每篇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献着录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着录符号应符合规定。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是3位以内的全部着录,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之后加“等”字。每个责任者之间用“,”隔开,不必加“主编”“着”“编着”等表明责任的词。着录个人署名的参考文献表,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着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以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期刊、专着、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学位论文、电子文献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3. 2. 1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周晓南.科技期刊编辑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素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89-191.

3. 2. 2 专着[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 [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刘国钧.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 2. 3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郭爱民.浅谈提高图书的综合质量[C].// 王君仁.编辑出版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70-82.

3. 2. 4 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授予学位地:授予学位单位,出版年.

例如:刘东明.基于NET框架的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3. 2. 5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例如: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参考文献是撰写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依据资料,规范着录对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方便读者参阅和扩展分析以及信息的准确存储、检索和交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高度重视,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9篇

主要包括二方面内容:

1•1学生参与主讲。即让学生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推理等过程,自行拟写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课程内容表述,从而使讲课的学生在得到能力锻炼的同时,巩固和丰富了知识。另外为了使所有同学都得到锻炼,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重点准备一个章节,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这样能够达到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的目的。

1•2让学生进行讨论。即让进入临床生产实习的学生听取患者主述、症状、检查、询问病史、诊断及治疗等基本医疗过程之后,再就、操作、诊治和病历书写等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展开讨论,做到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最后由带教教师对本教学内容之关键和操作要领进行讲评和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疾病解剖、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诊断、治疗等的医学基础知识。此方法具有联系性、复习性、参与性和综合性等优点,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潜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由于主观推断而具有不准确性等缺点,尤其适合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我们曾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为题目,在第一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上介绍该教学方法,与会人员普遍反映较好。

2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自行性学习

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提出问题,包括形态学、机能学、影像学、诊断学和治疗学以及操作具体过程等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此方法具有主动性、系统性、规范化和科学性等特点,在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院口腔内科教研室和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实行的“病历及诊治讨论”就是这种学习方式。

3入科教育———体验性学习

入科教育是医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进入生产实习前,我们组织了由教研室主任、带教老师参加的入科教育,提出“假设你是一个患者,你对医生的态度、诊疗行为有何反映”等的体验学习。同时由各教研室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讲解职业道德、接诊艺术、诊疗过程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医学生切实懂得只有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高超的诊疗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当个好医生。对于前二者医学生们均能达到共识,而对职业道德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所谓口腔医生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端庄的仪表、关爱的语言、耐心的态度、细心的行为、认真的操作和严格的诊治程序等内容。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才能达到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诊治过程中的积极配合。由于目前市场经济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一切还很不完善,医疗市场也欠规范,因而个别医生见利忘义,不遵守医疗操作常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纠纷不断,医患关系微妙。医学生在尚不具备行医资格和执照的前提下,通过为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治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显然很难。因此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特别重要。接诊是医学生诊治活动的最初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端庄的仪表、关爱的语言、耐心的态度和认真而熟练的解释等,建立患者的信任,从而顺利完成诊治过程。此外,医疗文件书写是建立在详细询问病史和对患者认真而细致的检查基础之上完成的,体现了医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牙椅调整的高度、医学生的姿势也是建立患者信任关系并反映医学生掌握诊治操作规范的基本技能。在结束入科教育之前,各带教老师还就近几年生产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介绍,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注意事项与预防办法。通过内容详实的入科教育,使医学生宛如身临临床实际工作一样,受到比较深刻的、形象的、具体的教育,体验了一场生动的临床前学习。

4作品展评———激发性学习

口腔医学临床实习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各种材料制作牙体和牙列缺损的各种修复体。制作修复体的件数和质量反映了实习阶段的学习情况。我们自创办口腔系以来,一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患者尽可能优先教学诊室,对少见病例,我们采取“一患多模”的方式,即对一个患者,取多个相同的模型,进行多个相同义齿的制作,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每个学生制备的卡环、全冠、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等各种固位体和修复体进行展示,并由院教学督导组的专家进行讲评,作为实习成绩的考核指标和各种奖学金的评比指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近三年一直采用对学生作品展评的方式,通过多年观察,证明该方法确实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

5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创新性学习

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第10篇

1.1教学与科研第三军医大学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时间不长,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覆盖知识面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不能完全满足医院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教学方法传统,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学,研讨课的开设比例较低,难以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已从国内外知名大学特聘了几名专家和教授,招聘了多名博士毕业生,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较多,同时精通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知识的教师较少,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和热情。相对于理工院校,第三军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科研方面与医学结合较紧密,医学大背景深厚,能从临床中发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但工程力量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目前还处于引进、消化、跟踪较多而创新性研究较少,同时理论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较多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较少。虽然近年来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而言,科研整体能力和水平有限,科研项目申请的命中率较低,科研经费不足,投入产出效能低,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对科学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缺乏耐性。有些教师对科研急功近利,认为对本科生精力投入多但科研产出少,不具备科研培养的价值。

1.2学生方面第三军医大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良好、基础扎实。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沉浸于考上大学的喜悦之中,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由于习惯了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且缺乏针对新生的研究型课程设置,很多新生还在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机械呆板地学习,一切学习以考试为导向,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此时如果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当,很多新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是军队院校,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录取名额受限,很多学生即使非常优秀也不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本科生毕业后将会统一参加学校的分配。随着目前我国就业难度的加大和军队分配形式的日益严峻,很多毕业生可能被分配至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工作,于是部分成绩较差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动摇,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无用,从而破罐子破摔,在学生中间产生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部分成绩较好的高年级学生为了实现保送研究生的目的,更加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阻碍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3体制方面第三军医大学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始试行导师制,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针对低年级本科生,侧重于任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为导师;第二阶段针对高年级本科生,侧重于任命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员为导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导师则应履行自己的职责,即鼓励学员自主开展科研试验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研室科研工作等。试行导师制规定了导师每月指导学生的最低次数,对的学生和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未达标的导师和学生实施相应惩罚。目前,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试行导师制已经初具规模,但还不够完善,在第一阶段培养方案中没有针对教学的具体措施,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导师制形同虚设,导致学生的科研能力并未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第二阶段培养方案中,导师将引导学生参与教研室科研工作,由于没有具体规范措施,可能有些导师会倾向于让学生做重复性的简单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对科研的整体流程不熟悉。另外,目前没有建立起专门面向本科生的科研专项资金,可能会导致科研进展缓慢。为了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12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与重庆大学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自联合学院成立以来,两校共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瞄准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实质性推进生物材料与创伤修复等5个研究中心建设进程[4]。

2加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2.1构建校园文化现在的本科生大都是90后,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当今社会环境浮躁,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多元化,过分强化名利,而大学的人文环境应该培养出有思想、有学问、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科研创新能力、有责任感的公民。第三军医大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因此要特别加强对本科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探究科学的兴趣。教育和引导全体学员铸牢军魂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对党忠诚、爱兵为民、品德高尚、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红色军医,着力用好驻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强调并非考上研究生就能确保获得较好的工作,而应注重自身人文素养、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用人单位更多考虑的是应聘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研究生们找工作同样面临较大的压力,只有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另外,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学生们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适当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科研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听取不同研究领域学者讲述各自的研究思路与成果,体会他们探求未知的执着和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研究作风,提升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文化活动,如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创新论坛等,可以活跃其思维,激发创新火花,开动脑筋、发挥才智、挖掘创新潜能。

2.2从教学入手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讲课、传授知识的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将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方法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在课堂上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尽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建立年级研讨班,由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按课题类型分小组;学生可选择相关课程听课,可采取各种方式独立学习、进行社会调研等,学期末交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以及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成绩,对研讨课和选修课程记学分。研讨课的教师应尽量选定为教授,这样可为本科生提供多与教授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术魅力,初步了解科研的含义以及对某一专题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的基本方法,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方法是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途径。本科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可以初步了解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学生一般能够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查阅资料、分步实施研究内容,但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总结分析能力,教师应该在研究设计工作和论文撰写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独立完成的机会,传授更多的科研方法。

2.3完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适应时展的需求,积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为了能够准确衡量研究型高校科研能力的培养水平,对于本科生导师制,应建立完善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给出量化指标,定期定量检测。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融入评价体系,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设立相应的科研学分,学生只有获得规定的科研学分才能毕业,并对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除了教师个人科研成果的评定外,应将对学生科研的贡献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学校和学院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促使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在大学设立资助机会,形成多途径、多形式支持学生科研发展的格局,加大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资金支持,建立起专门面向本科生的科研专项资金,以使更多学生获得独立科研课题的机会。

2.4整合资源,联合办学联合办学可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可进一步提升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水平、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为此,联合学院应立足于学科资源特色优势,认真总结联合办学经验,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优秀人才来院工作;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瞄准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前沿以及国家、军队和地方的重大需求,搭建研究平台,培育新兴学科,拓宽研究领域,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打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平台。

上一篇:基层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华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