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责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3:36:19

医生责任论文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现状对策

2002年9月1日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的范围明显扩大,取消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分,统称医疗事故,且医院和医生在事故中的赔偿额明显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近期受到了各家医院空前的重视。实际上,这是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供给与潜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前提条件

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中,医疗纠纷一直是热点,并且此类纠纷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国,600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的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有上百起。这些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索赔,使医院和相关责任人来说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医院和责任者还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纷中,影响其工作和声誉。为此,一些义务人员想到了通过保险的途径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医疗事故索赔。

物质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保险需求产生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来讲,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满足,已达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层次。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持欢迎的态度。

经济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职业责任保险供给产生的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民事赔偿责任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终于使人们完全认识了责任保险。

大多数人对责任保险的认同,就可以满足保险供给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要求。这样,在中国现有的保险技术条件下,医生职业责任成为可保风险。

由此可见,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险种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成因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对医生、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既能让医生解除高额赔付的后顾之忧,医院彻底与医疗纠纷绝缘,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医疗业务的理赔代表负责;同时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也会因入保的医院多,涵盖医生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已为法定保险,这些国家的医疗纠纷也远远的低于我国。尽管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工作者的兴趣,但是投保人数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方为医疗机构,就医生个人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保险大都表示欢迎,但是对医院来说,就不太愿意给医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让社会知道自己医院的投保情况。

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医院担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医生对医疗责任保了险,就可能会产生对医生责任心要降低或医术水平不高的误解,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声誉和生意。而医院的这种担心显然会直接影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相对偏小的责任风险。尽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起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事故范围和经济补偿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较高,医院在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自留,因为保险费远远的大于它们的每年的赔付。

保险产品的险种单一。目前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是按照医务人员的专业职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医疗风险差距很大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只能买同样的保险。这不仅造成了一些风险较小的医院不愿投保,同时也造成了风险较大医院的道德逆选择,这些有较大风险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供给方分析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供给方即保险公司。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结果导致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偏高。

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险种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在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运行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投保时存在道德逆选择。由于我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自愿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再加上并未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不同风险的人在保险费率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风险一般较大,赔付率较高,导致纯保费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风险较小的保户积极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对医生的职业生涯缺乏一套完备而且透明的监管体系,因此在医院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以后,容易造成一些医生的责任心缺乏,使保险事故增加,从而保险赔付增加,这也会使保险费率提高。

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从精算的角度来讲,一个险种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大量的同质可保风险的存在。可是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大量可保风险的要求。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法定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费偏高,结果投保人数量有限,造成大量风险这一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同质风险的要求。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想保证风险的同质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可是我国目前的险种设计的分类很不科学,仅以职称这一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必然不能满足风险同质的要求。

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由于此险种涉及很多医疗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在具体管理与操作上,必须注意技术问题的处理,否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费用提高,进而导致附加保费的提高。

发展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从理论上讲,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国目前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目前市场总体的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实行强制保险

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实行强制保险是确保该险种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强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可以克服目前该险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很多弊端,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对自己信誉的影响。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动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投保而其它医疗机构没有投保,将会引起患者对投保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怀疑,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同时担心由于患者以为向投保的医疗机构索赔更容易,将会导致投保的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强制保险,这种怀疑和担心将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险种快速、健康的发展。

降低投保时的道德逆选择。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使参加保险的保户的平均风险降低,从而保证营业保费中纯保费的降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保户投保,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平均不变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营业保费中的附加保费部分。这样又会引来更多的保户,从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满足大量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纯费率厘定中的非科学性。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强制保险,几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这样,以前的一些关于医疗事故纠纷及赔付的经验数据都可以使用,进一步保证了费率厘定的科学性。

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

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此险种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目前国外主要依照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险、内科医师责任险、外科及牙科医师责任险、护士责任险、美容师责任险等险种。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综合性险种保费较高以及这一险种在风险因素上的复杂性和这一产品对于中国保险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结合医生的职务、专业、以往的职业记录,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如外科手术保险、医疗诊断保险、输血保险等等,既可以通过对市场细分,满足同质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又可以降低保险费率,吸引大量投保人,进而降低附加保费,最终使营业保费降低。

建立完备的医生职业监管体系

防止医生投保后的道德风险,除了对医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应当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首先,这一机制必须是完备的,它要涵盖医生执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一套制度应当是透明的,不仅医院要对每个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险人也应对每个医生的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因为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实,根据最大诚信原则,保险人对此有知情权。

引入保险中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代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保和投资,而此险种的技术性较强,更需要保险中介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险理赔可以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附加保费,进而降低营业保费。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时日,但是,虽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可保风险的不断出现,加上保险公司自身在险种设计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强,经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方剑.四法令催热医疗责任险.经济观察报,2002.9

2.蓝松.保险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孙祁祥,孙立明.保险经济学研究评述.经济研究,2002

4.吴小平.保险学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2篇

前提条件

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中,医疗纠纷一直是热点,并且此类纠纷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国,600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的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有上百起。这些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索赔,使医院和相关责任人来说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医院和责任者还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纷中,影响其工作和声誉。为此,一些义务人员想到了通过保险的途径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医疗事故索赔。

物质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保险需求产生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来讲,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满足,已达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层次。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持欢迎的态度。

经济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职业责任保险供给产生的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民事赔偿责任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终于使人们完全认识了责任保险。

大多数人对责任保险的认同,就可以满足保险供给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要求。这样,在中国现有的保险技术条件下,医生职业责任成为可保风险。

由此可见,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险种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成因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对医生、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既能让医生解除高额赔付的后顾之忧,医院彻底与医疗纠纷绝缘,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医疗业务的理赔代表负责;同时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也会因入保的医院多,涵盖医生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已为法定保险,这些国家的医疗纠纷也远远的低于我国。尽管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工作者的兴趣,但是投保人数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方为医疗机构,就医生个人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保险大都表示欢迎,但是对医院来说,就不太愿意给医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让社会知道自己医院的投保情况。

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医院担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医生对医疗责任保了险,就可能会产生对医生责任心要降低或医术水平不高的误解,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声誉和生意。而医院的这种担心显然会直接影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相对偏小的责任风险。尽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起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事故范围和经济补偿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较高,医院在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自留,因为保险费远远的大于它们的每年的赔付。

保险产品的险种单一。目前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是按照医务人员的专业职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医疗风险差距很大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只能买同样的保险。这不仅造成了一些风险较小的医院不愿投保,同时也造成了风险较大医院的道德逆选择,这些有较大风险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供给方分析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供给方即保险公司。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结果导致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偏高。

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险种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在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运行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投保时存在道德逆选择。由于我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自愿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再加上并未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不同风险的人在保险费率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风险一般较大,赔付率较高,导致纯保费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风险较小的保户积极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对医生的职业生涯缺乏一套完备而且透明的监管体系,因此在医院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以后,容易造成一些医生的责任心缺乏,使保险事故增加,从而保险赔付增加,这也会使保险费率提高。

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从精算的角度来讲,一个险种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大量的同质可保风险的存在。可是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大量可保风险的要求。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法定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费偏高,结果投保人数量有限,造成大量风险这一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同质风险的要求。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想保证风险的同质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可是我国目前的险种设计的分类很不科学,仅以职称这一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必然不能满足风险同质的要求。

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由于此险种涉及很多医疗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在具体管理与操作上,必须注意技术问题的处理,否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费用提高,进而导致附加保费的提高。

发展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从理论上讲,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国目前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目前市场总体的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实行强制保险

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实行强制保险是确保该险种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强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可以克服目前该险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很多弊端,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对自己信誉的影响。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动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投保而其它医疗机构没有投保,将会引起患者对投保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怀疑,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同时担心由于患者以为向投保的医疗机构索赔更容易,将会导致投保的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强制保险,这种怀疑和担心将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险种快速、健康的发展。

降低投保时的道德逆选择。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使参加保险的保户的平均风险降低,从而保证营业保费中纯保费的降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保户投保,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平均不变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营业保费中的附加保费部分。这样又会引来更多的保户,从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满足大量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纯费率厘定中的非科学性。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强制保险,几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这样,以前的一些关于医疗事故纠纷及赔付的经验数据都可以使用,进一步保证了费率厘定的科学性。

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

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此险种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目前国外主要依照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险、内科医师责任险、外科及牙科医师责任险、护士责任险、美容师责任险等险种。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综合性险种保费较高以及这一险种在风险因素上的复杂性和这一产品对于中国保险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结合医生的职务、专业、以往的职业记录,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如外科手术保险、医疗诊断保险、输血保险等等,既可以通过对市场细分,满足同质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又可以降低保险费率,吸引大量投保人,进而降低附加保费,最终使营业保费降低。

建立完备的医生职业监管体系

防止医生投保后的道德风险,除了对医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应当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首先,这一机制必须是完备的,它要涵盖医生执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一套制度应当是透明的,不仅医院要对每个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险人也应对每个医生的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因为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实,根据最大诚信原则,保险人对此有知情权。

引入保险中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代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保和投资,而此险种的技术性较强,更需要保险中介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险理赔可以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附加保费,进而降低营业保费。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时日,但是,虽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可保风险的不断出现,加上保险公司自身在险种设计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强,经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道路。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在对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了市场发展不乐观的现状。本文认为造成需求方投保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有: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责任风险相对偏小;保险产品险种单一。造成供给方保险产品销售难的主要原因有: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附加保险费率偏高。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实行强制保险;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建立透明、完备的医生执业监管体系;依靠保险中介的参与。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现状对策

2002年9月1日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的范围明显扩大,取消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分,统称医疗事故,且医院和医生在事故中的赔偿额明显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近期受到了各家医院空前的重视。实际上,这是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供给与潜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1.前提条件

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中,医疗纠纷一直是热点,并且此类纠纷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国,600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的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有上百起。这些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索赔,使医院和相关责任人来说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医院和责任者还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纷中,影响其工作和声誉。为此,一些义务人员想到了通过保险的途径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医疗事故索赔。

2.物质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保险需求产生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来讲,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满足,已达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层次。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持欢迎的态度。

3.经济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职业责任保险供给产生的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民事赔偿责任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终于使人们完全认识了责任保险。

大多数人对责任保险的认同,就可以满足保险供给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要求。这样,在中国现有的保险技术条件下,医生职业责任成为可保风险。

由此可见,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险种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成因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对医生、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既能让医生解除高额赔付的后顾之忧,医院彻底与医疗纠纷绝缘,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医疗业务的理赔代表负责;同时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也会因入保的医院多,涵盖医生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已为法定保险,这些国家的医疗纠纷也远远的低于我国。尽管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工作者的兴趣,但是投保人数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4.需求方分析

在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方为医疗机构,就医生个人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保险大都表示欢迎,但是对医院来说,就不太愿意给医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让社会知道自己医院的投保情况。

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医院担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医生对医疗责任保了险,就可能会产生对医生责任心要降低或医术水平不高的误解,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声誉和生意。而医院的这种担心显然会直接影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相对偏小的责任风险。尽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起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事故范围和经济补偿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较高,医院在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自留,因为保险费远远的大于它们的每年的赔付。

保险产品的险种单一。目前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是按照医务人员的专业职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医疗风险差距很大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只能买同样的保险。这不仅造成了一些风险较小的医院不愿投保,同时也造成了风险较大医院的道德逆选择,这些有较大风险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5.供给方分析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供给方即保险公司。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结果导致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偏高。

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险种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在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运行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投保时存在道德逆选择。由于我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自愿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再加上并未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不同风险的人在保险费率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风险一般较大,赔付率较高,导致纯保费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风险较小的保户积极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对医生的职业生涯缺乏一套完备而且透明的监管体系,因此在医院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以后,容易造成一些医生的责任心缺乏,使保险事故增加,从而保险赔付增加,这也会使保险费率提高。

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从精算的角度来讲,一个险种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大量的同质可保风险的存在。可是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大量可保风险的要求。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法定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费偏高,结果投保人数量有限,造成大量风险这一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同质风险的要求。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想保证风险的同质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可是我国目前的险种设计的分类很不科学,仅以职称这一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必然不能满足风险同质的要求。

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由于此险种涉及很多医疗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在具体管理与操作上,必须注意技术问题的处理,否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费用提高,进而导致附加保费的提高。

二、发展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从理论上讲,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国目前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目前市场总体的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实行强制保险

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实行强制保险是确保该险种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强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可以克服目前该险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很多弊端,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对自己信誉的影响。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动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投保而其它医疗机构没有投保,将会引起患者对投保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怀疑,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同时担心由于患者以为向投保的医疗机构索赔更容易,将会导致投保的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强制保险,这种怀疑和担心将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险种快速、健康的发展。

降低投保时的道德逆选择。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使参加保险的保户的平均风险降低,从而保证营业保费中纯保费的降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保户投保,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平均不变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营业保费中的附加保费部分。这样又会引来更多的保户,从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满足大量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纯费率厘定中的非科学性。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强制保险,几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这样,以前的一些关于医疗事故纠纷及赔付的经验数据都可以使用,进一步保证了费率厘定的科学性。

2.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

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此险种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目前国外主要依照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险、内科医师责任险、外科及牙科医师责任险、护士责任险、美容师责任险等险种。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综合性险种保费较高以及这一险种在风险因素上的复杂性和这一产品对于中国保险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结合医生的职务、专业、以往的职业记录,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如外科手术保险、医疗诊断保险、输血保险等等,既可以通过对市场细分,满足同质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又可以降低保险费率,吸引大量投保人,进而降低附加保费,最终使营业保费降低。

3.建立完备的医生职业监管体系

防止医生投保后的道德风险,除了对医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应当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首先,这一机制必须是完备的,它要涵盖医生执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一套制度应当是透明的,不仅医院要对每个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险人也应对每个医生的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因为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实,根据最大诚信原则,保险人对此有知情权。

4.引入保险中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代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保和投资,而此险种的技术性较强,更需要保险中介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险理赔可以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附加保费,进而降低营业保费。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时日,但是,虽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可保风险的不断出现,加上保险公司自身在险种设计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强,经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方剑.四法令催热医疗责任险.经济观察报,2002.9

2.蓝松.保险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孙祁祥,孙立明.保险经济学研究评述.经济研究,2002

4.吴小平.保险学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4篇

这一次的撤稿风暴,比以往任何一次来得都要强劲。

2017年4月20日,国际著名科技图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一份撤稿通告,其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刊登的107篇文章遭撤。原因是“这些论文的作者提供虚假的审稿意见。部分冒用本领域专家的姓名申请邮件地址,并在该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虚假邮箱向期刊提供正面夸赞论文的审稿意见”。

截至4月26日,这篇通告的下载量已达11.6万次。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财经》记者统计这批论文发现,107篇撤稿文章中,共有38篇标记了资助方。其中,有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此外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部门以及各省市的科技专项。

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涉及项目总经费达1009万元。

此次524名学者遭撤稿。国内学者中,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担任过“973”计划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至少10人担任医院的院长或副院长职务,2人担任研究机构的所长或副所长职务。此外,不乏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术新人奖”等奖项或人才计划的获得者。

中国医学界既失荣耀,又损经费。学风、科技工作者的学术道德、出版方的流程控制、第三方公司的逐利介入、医生的职称与晋升评定制度、科研主管部门的监管与引导等,皆被舆论轮番过堂。

各方都难辞其咎,但如何避免类似撤稿风波再次来袭? “内部关系”包上国外期刊

在施普林格官网上,仍然挂着被“撤”的107篇论文,并以高价在出售,每篇论文20欧元到40欧元不等,有的论文下载量已经过万。

作为其中一篇论文的作者之一,湖北某大学教授林佳(化名),“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林佳对所有有关撤稿的询问都小心翼翼。

他对《财经》记者回忆,自己的时间实在不够用,在完成论文的中文写作后,他想到可以找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翻译。

经过百度搜索,很容易找到一家论文翻译公司。“本来只想让他们把文章翻译成英文,结果他们说有内部关系,可以包上国外期刊,就答应了。”原本这篇文章林佳只打算投“低端一点”的期刊,“翻译公司”画出一个SCI“大饼”。SCI是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收录的文献覆盖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林佳被打动了,交费后,果然“中”了。当得知论文刊登在《肿瘤生物学》,林佳有点惊讶。他拒绝透露第三方公司的名称与收费金额,但他告诉《财经》记者,“我们的做法肯定是有问题的。”

《肿瘤生物学》是一本SCI核心期刊,属于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的会刊,在全球213个肿瘤学期刊中排名第104,属于中等期刊。

此次撤稿不是施普林格的第一次。在2015年-2016年,施普林格多次对旗下的多家期刊进行过核查。仅2016年一年,就有58篇论文因违规操作被撤下,其中25篇来自《肿瘤生物学》。

施普林格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称,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肿瘤生物学》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违规”论文。

被撤的107篇论文,涉及524名作者,除了美国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爱知医科大学、芝加哥大学的7名学者外,余者皆来自中国大陆。

据公开报道统计,施普林格如今撤稿总数量已经达到450多篇。频繁出现大规模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内部存在审稿流程漏洞。4月18日,中国科协就撤稿事件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会谈时指出,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

2016年12月,SAGE出版公司接手《肿瘤生物学》的出版事宜。在与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签约时,SAGE承诺重组编辑团队,杂志的同行评议流程也将进行调整完善。

这次被撤的107篇论文,正是在同行评议这一环节“栽了跟头”:投稿人与第三方公司根据真实的同行专家姓名,伪造了电子邮箱并提交给期刊;在来回的稿件修改中,期刊编辑与投稿人推荐的“假专家”进行稿件沟通,并最终刊发。

完全依赖投稿人推荐的专家作为审稿人,这给投稿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留下了制度漏洞。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方唯硕,曾为该杂志审稿,他出于科研的谨慎,只从杂志社连连发来的审稿邀请中选了一篇审,可编辑部此后还是源源不断地发来其他领域论文。“于是我只好给编辑去信,请他们不要再找我审稿。当时我觉得这个杂志有点不负责任,不愿意再和他们合作。”方唯硕说。

一名科技类出版社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选择审稿专家时,完全选择投稿人推荐的专家,起初可能是因为杂志自身的专家库有限,但如果一直这样做,是一种偷懒行为,或故意而为之。

“顶级的期刊通常是由主编选择审稿人。”该人士表示,著名科学期刊《自然》《细胞》的审稿人是由主编决定的,《科学》则是兼有作者推荐制与主编决定制。 追责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尽管施普林格一再声明,撤稿不是针对中国作者,可中国论文的超高比例,仍然令公众唏u不已。除了国内学术道德再遭重创外,这些论文背后,由纳税人贡献的科研经费也可能受损。

《财经》记者统计,被撤的107篇论文,共有38篇标记了资助方。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学者将作为课题成果的一部分,需要在文后标注研究资助方。

在这38篇标注资助方的论文中,其中有2篇获得“973”计划资助,1篇“863”计划项目,27项/次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此外,还有1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以及25项省级、2项市级、6项其他科技项目资助了相关论文。

从资助资金看,其中一项“973”计划项目的资助总金额高达2900万元。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资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

“一篇文章出问题、被撤稿,并不能否定一个科技项目整体的完成,但是一旦完成对被撤文章本身学术价值的评估,资助项目主管部门可以估算出经费损失。”一位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对《财经》记者分析,梳理出项目资助方与金额,至少可以让公众看到哪些机构要参与撤稿的后续调查,“目前看,基金委、科技部、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及一些地方的科技部门,是有调查的权力和义务的”。

在欧美国家,如果科学家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一般视情节处理,轻者撤稿、禁止在该期刊投稿,资助基金停止拨款、追缴拨款;处罚重的,会终身禁止申请科研项目、停职、解聘;更重者,会追究刑事责任。

2014年6月,旅美韩国科研人员韩东杓因伪造研究数据、提交不实报告以获得政府资助等联邦项重罪被,最终获刑57月,罚款720万美元,出狱后还要接受3年的管制。

在中国,鲜闻学者因为研究数据造假、同行评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获刑,即便是被开除的也极为少见。2015年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与2007年开始施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并未涉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

“至少也应该要求这些作者退回涉事资助项目的科研经费,挽回国家的损失。”上述北大教授说。

2015年1月30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印发该通知的起因,正是当年发生多起论文被撤稿事件。“五不准”具体指:不准由“第三方”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该通知要求,“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被撤稿作者开展调查,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作出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但,通知中没有明确“严肃处理”的形式是如何。

方唯硕曾撰文称,在追责学术不端的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似乎已经是“标配”。其实在撤稿事件上管理者要想有所作为,就是增加追责学术不端者的意志和行动力,“很多时候无非是因为难做就不做罢了,也有根本不想做的情况”。

其实,针对2015年3月开始的撤稿事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有所行动。2016年底发通告称,对于2015年的4批、117篇集中撤稿,基金委对其中涉及科学基金项目的28篇被撤论文展开集中调查。对13项处于评审状态的申请项目终止评审程序,对52位相关责任人和1个依托单位作出严肃处理,并追回了相关基金。

这次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有6名涉事作者所在的机构――武汉大学已经启动调查程序。“我们只能等着结果,我估计肯定有处罚。”林佳说。 论文“绑架”医术

107篇撤稿均来自医学界,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就职于医院或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面积的学术造假,源自于国内医疗学术界对登上国外期刊的饥渴,而这份饥渴背后,“论文至上”的职称评审机制影影绰绰。

让拿手术刀的医生抽身做科研、发论文,这源自中国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南通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高建林在评价此次撤稿事件时认为,撤稿跟职称晋升制度有关系。

林佳将自己被卷入撤稿风波,就归咎于职称评审的压力。“按照现在医生职称评审制度要求,我们恨不得天天写论文,哪有时间做手术啊?”林佳说,“写文章的医生和做临床应用的本来就不是一样的方向,现在都混一起了。”

全国的医疗系统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标准。论文,不但决定晋升之路,且与医务人员的收入紧密相连,因为随着职称的上升,收入也随之增长。

2015年2月,丁香园网在约2000名三甲医院医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6.87%的医生表示,在中级职称的评定中需要1篇核心期刊的论文;23.55%的医生表示,需要2篇核心期刊论文。

在副高级职称的评定中,对论文要求再上一个台阶。31.54%的医生表示需要2篇核心期刊论文;23.08%的医生表示需要3篇核心期刊论文,而18.41%医生表示必须发表SCI论文。高级职称对论文的要求更加严苛,多数机构规定必须发表2篇以上的核心期刊论文。

“我是一个一线医生,不是大学教授,评定我工作的标准应该是临床判断水平、手术实施水平、挽救危急病人的数量吧?但实际上,论文才是命脉。”广州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陈姓医生向《财经》记者抱怨“身份尴尬”。

在医疗领域,教学医院和非教学医院划分非常模糊,对这两类角色的医生职称评定要求没有明确区分。工作侧重方向的含糊,加上职称评定的论文“死标准”鞭打,非教学医院的医生也在这个死循环中奔跑。

“对于一个临床型一线医生来说,合理的职称评审标准有两个:执刀手术数量与患者综合评价。”林佳说。

与林佳不同,南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张一心并没有太多的职称评审压力,他参与的一篇论文也在107篇中。198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医疗系的张一心,已是南通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南通市医学重点人才,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首席专家。“我算到头了,该评的都评了。”张一心说,“虽然我本身没压力,但我认识的不搞科研的医生们,论文压力实在太大了。”

《财经》记者查询涉事的524名作者简历发现,有近百名作者是副主任医师,很多论文的署名作者搭配是,一个主任医师、配上若干个副主任医师。

职称评审制度对于医生来说像一道枷锁,职位的晋升、好医生的评价,不完全看医术,主要看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而在美国,“一个医生医术的高低,主要是从他的患者转诊量评判”。上述北大教授告诉《财经》记者。

纠偏医生的“唯SCI论”,国内的学者有过不少呼吁,相关的部门也出台了有关法规。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人社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不再将论文作为基层医护人员职称评审的必须条件。

虽已有明确规则,但是现实中并没有严格执行。“(职称晋升制度)近年来有所改进,但尚未到位:不论医院等级,不论医生特长,过于追求SCI。其实国内对医院、学科、学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制度都是如此,真正能量化评价、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标。”高建林说。

山东省一名乡镇医生,现在是普通医师,他告诉《财经》记者,如果要升级职称,他必须得发两篇论文才有机会。

舆论质疑医生的职称与晋升制度,甚至认为制度本身存在“逼良为娼”的现象,但仍有不同声音存在。“制度永远都会有漏洞,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人们在制度下如何行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其实并不是逼良为娼,而是逼得坏人现形。”

尽管为身边的同事抱不平,张一心仍然认为传统的医生职称评定有一定道理,“论文、科研成果和执行项目三方面缺一不可,但非教学型的医生,论文要求可以放松点”。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 临床实践学习的困境 维权

在医学这个科学领域,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次,它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常常涉及隐私问题。随着社会以及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走出困境,提高医治水平,是每位妇产科医生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妇产科临床实践与学习的困境

1.维权意识的认知与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项法律日趋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医学模式也由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关系。在医疗过程中,病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权利,享有知情权、同意权、决定权、隐私权等等合法权益。每位患者都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所要接受的检查和治疗是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希望减少就医过程中心理上的压力和生理上的痛苦和。因此,很多患者都片面地认为实习生参与检查和操作,是将患者视为“实验品”而回避或不配合;甚至认为实习生的观摩学习,是将自己作为“活标本”而反感或拒绝。尤其妇产科的病史及检查往往涉及隐私,常遭到患者强烈排斥;倘若未征求意见更是认为其知情权受到了侵犯。由此引发了许多纠缠不清的医患纠纷,致使妇产临床实践受到限制,妇产科的医学技术发展举步维艰。

2.医疗风险意识的增强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的相继出台,一些患者及家属过激行为时有发生,临床医师的医疗风险意识也明显提高了。据统计,近年来医疗纠纷每年以30 的速度递增,注重了维护患者的权益,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配套,为医师提供保障,只能导致医师自我保护。临床实习工作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医生不得不在为数极少的愿意配合的病人中进行教学实践。男医生几乎就没有机会实践妇科检查。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必要的纠纷,带教医师往往采取回避态度,致使许多实践课变为理论课,实习变为见习,见习变为听习,一些重要的临床教学内容只能“纸上谈兵”、“沙盘操作”,实习生的实践越来越少,临床医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面对现实出台相应对策

1.正确引导患者对权利和义务认识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任何一个医生在成为正是医生之前,都必须经过临床见习和实习这个阶段,这是不可逾越的阶梯。医生治病,尤其是妇产科,不可能不涉及患者的隐私。临床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检查患者,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生,如病人不能配合医生的见习或实习,势必导致医生在上岗前业务基础不扎实、医术不精,今后如何去医治病人?那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将又如何产生?没有精湛的医技,顶尖的科学医师,受损失的还是病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有必要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认识到配合临床教学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关部门也应考虑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使临床教学得以顺畅开展。

2.带教医师要以人为本,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带教医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带教时,不应把病人简单地作为教学的道具或单一的疾病载体,而是要把病人看成需要关心爱护的弱势群体。临床医师不仅要有高超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社会学、哲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广博的知识,要懂得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病人到医院的目的是治病,没有规定要求其必须配合教学。而作为医生及培养医生的医院,却承担着培养医生的责任和任务,这就形成了矛盾。目前,解决这对矛盾需要靠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首先在尊重病人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病人多一些理性关怀,与病人接触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增加亲切感和信任感;在友善的气氛下,病人才会愿意配合完成带教任务;医患过程中往往举手投足间的一件小事,就会让病人体会到医务人员的关爱,用耐心和真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医患关系。在治疗中起到了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率作用和教育作用。此外,医院应对配合带教的病人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对一些典型病例或经济困难的病人,可以考虑减免其一定的医疗费用,作为配合教学的回报,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3.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名医学工作者一旦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就是一名准医师。就应从思想认识上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医生。

首先是塑造自我形象,良好的形象是获取病人信任的前提。衣冠整洁,仪表端庄。若医生衣着随便或浓妆艳抹,会给病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其次是对病人要谨言慎行,态度认真,不得有不良刺激的表情和语言,避免粗暴刚硬手法,不随意解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擅自做规定以外的诊疗操作。三是对病人要富于同情心,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不得把病人的隐私作为课余的谈资笑料。四是妇产科见习检查和操作时,学生尽可能做到男女搭配。

4.利用先进的医科技设备,增加医治的准确性

多媒体的使用为妇产科临床注入了生机。多媒体融语言、图像、音响、视频于一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在“正常分娩”中,关于分娩机制中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复杂抽象,一直是妇产科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屏幕上胎儿先露部分在母体骨盆内完成“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等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及产妇正常分娩整个过程和接产技术操作。既便于学生理解,减轻授课难度,又避免了将大批学生带入无菌的产房,对产妇进行“围观”,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

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遮住病人面部,只对需要观察或操作的部位予以视频监控,可使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典型体征、少见体征,应积极制作CAI课件用于教学,可避免以往见习中遇到什么看什么的“碰运气”方式,让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阳性体征。此外,还可利用网络技术,各个教学医院、医学院校资源共享,以进一步缓解见习难的问题。

各种仿真模型、模拟人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可反复操练、允许犯错误的临床场景。虽然模型仍有别于真人,但可让学生方便地练习妇科双合诊,产科骨盆测量等基本手法,减少在病人身上的操作。借助这种医学模拟实验室,我们就不用担心受训者的训练操作会伤害别人,也不再被目前教学实践资源紧张的局面所困。

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和应用,可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解决见习时病员不足,不易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完成基本临床训练。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作为妇科检查教学之用的女性SP招收并非易事。

总之,解决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创新,在现有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克服困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6篇

患者李某,54岁,因全身浮肿、腹部胀痛到V医院治疗,入院诊断为:双肾结石,右侧肾积水,肥厚性心肌病。入院期间,医院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予东菱克栓酶等药物治疗,次日凌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鉴定意见认为:V医院在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使用东陵克栓酶,违反该药的临床用药原则。V医院认为东菱克栓酶的药物说明书中虽明确写明不能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确系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并取得疗效的情况,向法庭提供如下医疗文献:《巴曲酶(即东菱克酸酶)、阿司匹林和脉络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专家网络会议简报等。

法院判决

患者死于脑出血、脑疝可能性大,不排除V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本例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V医院承担次要责任。

被告医院所提供的科研文献不能经国家药物管理部门批准的药物说明书,及依据该说明书得出的鉴定结论。V医院赔偿患者家属各项费用共计24万余元。

案例点评

徐璐璐: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本案例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后,医方提供的医疗文件(国际上权威杂志的研究论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证明医疗机构的超范围用药是安全的。

V医院提供的研究论文是医疗文件的一种,在医疗纠纷中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但这种证明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辅助证明的作用。医疗文件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不能单凭书本或任何一个医学文件就能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医疗纠纷要依据鉴定得出结论的原因。而且单凭医学文书,并不能医疗鉴定结论。

我们常说医疗要有个体性和针对性,同样的疾病,但患者情况不同就可能导致治疗存在较大差异。鉴定是针对某一个病例进行分析,而医疗文献一般是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即使是针对个别病例的分析,二者之间也会因患者的身体差异而存在差别,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一个病例分析作为另一病例分析的依据。所以,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结合本案例,也许这种超范围用药已经在临床上实行多年,但因个体差异及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并不能医疗事故鉴定结论,V医院仍要担责。

张宝伟:学术论文不能对抗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里已经规定了药物的安全范围和合理的给药剂量,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导致医疗纠纷,不可以用临床的学者研究和发表在权威杂志的论文来对抗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目前为止,这种前沿性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是不能对抗药物说明书的效力的。

超范围、超剂量用药违反常规用药原则,属于医疗过错,即使在用药前,患者知晓了超范围、超剂量用药的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免责的可能性并不大。我认为超范围、超剂量用药和知情同意书并不直接相关。

沈海涛:可参考权威期刊的论文用药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7篇

@飞象网项立刚:高铁涨价,非常清楚看出,混合所有制最后的结局,就是消费者为资本家买单,为什么那些具有垄断资源的服务行业,经济学家一直呼吁要让民营资本进去,因为这钱好抢。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不涨价。

@王里小窝:铁道部改制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火车票涨价一倍。

@andy小木:当初大吵大闹在网上一通喷铁道部,好了铁道部没了,本来亏损国家可以兜底,现在市场化了改成铁道总公司了,国企必然要盈利啊!涨价是肯定的!喷的还是那群人,真是够了。

@喜马拉雅影像―玉玺:发现慢车越来越少,而且都是不太适合出行的时段,取而代之的是价格越来越高的动车和高铁,我认为铁路部门这盘棋下得太绝了,温水煮青蛙了!铁路已经不再是最廉价的交通工具了。

信息时代,读手机可以替代读书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许多人的节日,各类书单、读书法、读书活动等全都井喷出来,尤其是出版社和书商,早就谋划好在这一天“搞搞新意思”。巧合的是,世界读书日与莎翁出生、去世的纪念日正好是同一天。四百多年前,莎翁恐怕想不到,读书,居然会成为一个节日,更想不到,有一种名叫手机的东西占领了人们的时间,以至于有人提问:信息时代,读手机也是读,为什么还要读书?是啊,读手机和读书难道不一样吗?读手机难道不可以替代读书吗?

@王蒙:读书是不能替代的,不能用上网替代,不能用看DVD替代,不能用敲键盘替代,甚至也不能用手机和电子书来替代。正是最普通的纸质书,表达了思想的魅力,表达了思想的安宁,表达了思想的专注,表达了思想的一贯。

@媒体人赵清源:手机所读的内容多属碎片化信息。真正的精神涵养,需要深度阅读。唯其如此,今天的人才会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倾听甚至与他们交谈。这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只有深入进去的人,才能感受到。手机阅读,永远没有这个机会,最多会有一些谈资而已。因为,灵魂不会碎片化。

@境自在书店:只要是好书,用什么形式读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读、要思考、要行动,而且是正确的。

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医生为何容易学术不端

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日前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有125家之多,这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盗恐最。

@快乐常青2011:作为署名作者的各位医生,论文评审造假,无论其中缘由是什么,你们都是主要责任人。体制环境的逼迫可以作为你辩解的缘由,但丝毫不能掩饰你们的过错。

@默语慕:论文只是评职称的一种手段,体制内不以医术高低论人才,而是以各大压制为参照,这本身是一种病态,好多医术高明的大夫不见得职称很高就在于此。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8篇

1996年春季,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的著名后现代学术季刊《社会文本》发表了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苏卡尔的一篇论文,题为《逾越边界:关于量子重力学的转化性阐释》。这篇论文引用了从爱因斯坦、波尔、海森伯格到德里达、拉康、德勒兹、李欧塔等的219篇文献,有109个注释,以雄辩的文风“论证”:量子重力学摆脱了“绝对真理”与“客观现实”之类的传统观念束缚,是一门“后现代科学”。它应和了后现代文化理论的重要主张:独立于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物理现实”正像社会现实一样,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和语言的建构”,所谓“科学知识”绝无它所自称的“客观品格”,而是产生这种知识的文化中权力关系的产物。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苏卡尔的这篇檄文发表后不到三个星期,一家专事学术界趣闻轶事的杂志Lingua Franca登出了苏卡尔自己的一篇“坦白书”,声明那篇论文完全是他蓄意编造的荒谬之作,投寄给《社会文本》是想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一次“物理学家对于文化研究的实验”:测试一份在北美具有权威地位的、由著名学者等参加编辑的文化研究刊物究竟有怎样的学术标准,看看它是否会采纳一篇漏洞百出、荒诞至极但编造得貌似有理且投编辑所好的文章。不幸的是,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在人文研究的某些领域,严格的学术标准正在下跌”。

苏卡尔这个恶作剧使文风晦涩的后现代主义者遭到了一次重创,很多人都以此事来嘲弄后现代研究甚至整个人文科学的学术标准。

花这么大的篇幅引述苏卡尔事件,是因为从表面上看,苏卡尔事件与“茶水发炎”颇为相似。媒体和记者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乱检查乱开药方坑害患者,于是以茶水代替人尿去检查,以此检验医生是否负责,能否识别出非尿而是茶水。苏卡尔认为后现代研究没有标准,纯粹是装神弄鬼故作高深,于是挖坑钓鱼。两者似乎都钓到了鱼。

可是,如果超越“患者被医生迫害”的对立情绪,客观地看待这件事,能看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苏卡尔对学术杂志和后现代主义者的嘲弄,虽然调皮,但并不违反学术伦理。而记者拿着茶水冒充尿液去检查,查出问题后借此批评医生不负责任,是极不专业的,违反了职业道德。

为什么这样说呢?苏卡尔与记者所为,似乎是同样的方式和逻辑,其实有本质的不同。苏卡尔不信任后现代主义者,然后胡编出一篇文章投给杂志——杂志的编辑是人,而不是仪器,他们如果有严格的学术标准,有专业的辨别力,有“以逻辑和道理取文”的编辑品格,而不是被晦涩的术语和苏卡尔的头衔所迷惑,是能够品出这篇文章的胡言乱语、漏洞百出和荒诞至极,从而拒绝发表的。一个著名的后现代杂志,在严格的审稿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文章完全是胡编,所以,可以因此怀疑这家杂志和后现代研究的学术标准。

而“茶水发炎”就完全不一样了。记者以病人的身份去医院看病,并向医生作了虚假的病情陈述,医生会将其当做一个病人看待,也相信他会用自己的尿液去作检查,这是前提。然后,将尿液样本送检时,检查依靠的不是医生的望闻问切,而是仪器的科学检测。仪器检测,只会将送检样品认定为尿液,然后用设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检测。仪器并没有能力辨别出这是人尿、猪尿、马尿还是茶水,它的功能只是对尿液进行检测。所以,不能根据这个检测结果,来证明医生的不负责任和乱诊断。

记者一再犯这种错误,缘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客观;二是不专业。

不喜欢记者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正义的幻觉去做医患关系的报道。记者是事件的公正旁观者,而不是某个群体的利益代言人,记者需要的是报道事实,而不是在挖坑中证明某种偏见。医患关系的恶化,不少时候都是记者不客观的报道拱火起哄的产物。记者这辈子可能只能当患者,而无法做一个医生了,所以,发生医患冲突和看待医生时,总带着一种受害者的眼光去审视,总是站在“患者的立场”去与医院“抗争”。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医患报道,必然是不客观的,对医生和医院是不公平的。“茶水发炎”的错误一犯再犯,正是这种“急于证明医生不道德”的主观心态和患者立场所驱使和制造的。

做这样的报道时,你是一个记者,一个中立客观的报道者,而不是一个患者。假冒患者去做报道,必然会带上有色眼镜,报道也必然扭曲。

当然,“茶水发炎”不断重复,也跟媒体和记者缺乏对专业的尊重有关。一个不得不回避的事实是,患者和医生在专业上是不对称的,患者走进医院后,一切只能依赖医生的判断,信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医生说什么,你只能相信。可频曝的医疗丑闻,让患者不敢完全相信医生,但因为天然的“专业和信息不对称”,患者又无从监督医生,记者也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抓不着医生乱诊断的把柄。在这种格局下,便有了记者自作聪明的“茶水充尿液”,想当然地以为这样可以测出医生的不负责任。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这一硬杠杆多年来始终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门槛标签。而此次文件的无疑将基层医生从“临床和科研,二者难以兼顾”的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规则改变后,新的秩序该何时形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每名主任医师都应该是响当当的优秀医生,又何必需要降低要求。

为此,《中国医院院长》特邀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院长郭廷建、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院长张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呼吸科主任何权瀛分享真知灼见。

徐毓才:为外语、论文不做“硬性”规定点赞

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都把外语、论文和科研能力作为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实际上,一篇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或学术论文确实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专业学术水平,而对于及时掌握国外的新技术进展,外语水平同样很有必要。

然而,“聪明”的中国人总是比较喜欢把好的政策引入“邪”道。在职称外语考试中,替考、诞生了;在职称论文撰写、发表方面,也构建起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如此这般,愣是把一个好端端的制度糟蹋得面目全非。

在基层,除了这些怪现象之外,还有一件更加令人难堪的事情,就是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外语、论文等的实践意义不大。一方面指实际用处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指,相比能够体现实际工作能力、临床业务水平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来讲,这些能力确实就显得不太必要或重要。由此,这些硬性规定一直遭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反感与抵触。同时,它们极大地制约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也将基层医疗服务的重点导向不注重医疗服务而偏爱写论文、考外语的“邪路”上去。因此,总理曾直言,医生职称晋升不要搞“花架子”。

如今,《意见》提出,基层医护人员的职称晋升不再将外语和论文、科研要求做硬性规定,很显然这是一个顺应“民”意的好政策,对于引导医生回归临床意义重大。更令人高兴的是,《意见》所讲的“基层”不但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传统意义上的“基层”范围,还将县级医院、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囊括在内,其中既包括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还圈入了民营医疗机构。

在普天欢呼雀跃的同时,《意见》也难免显露出几点遗憾。其一,也许是出于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考虑,提出“对取得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时,应取得全省(区、市)统一的卫生高级职称”。其二,仍然没有放开倍受业内诟病的继续教育学分。

郭廷建: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

有关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基层评审文件,业界是一片叫好之声。然而,从基层实际出发,此次文件的仍然是各有利弊。

诚然,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尤其是分级诊疗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在未来将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诊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将业务量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注重基层医生的实绩、让基层医生回归临床,有助于增强群众对于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感。

但是,无论是二级、三级医院还是县级医疗机构,只有医教研三方面并重共进,才能提升医院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从医院发展角度来看,科研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基层医院发展不平衡,此时放宽职称晋升门槛反而不利于基层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另一方面而言,此次政策的出台或显操之过急,应当设定一个过渡期,稳步推进。再者,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业绩信息采集不全,难以保证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公正、透明评审。

在国家颁布《意见》的同时,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同步出台了《关于深化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将县(市、区)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下放至各设区市。评审权限下放后,实行“哪里评审哪里发证”的流程,这意味着卫生高级专业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由单位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根据高级岗位空缺数,实行人员申报竞聘,经单位全面考核后按一定比例差额,择优推荐评审;对于通过评审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的人员,由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在空缺岗位内择优聘任,并享受相应待遇,实现评价与使用统一。如此一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无疑就更重了。

而就在这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前,为了打破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和评聘不分的现象,苍南县人民医院已经采用了评聘分离的方式。简单地说,对于经过省或市级统一筛选后的人员,医院会再次在技术、科研等方面设置相应条件,按照岗位对照指标进行面试,并打出分数;在此之后,由有关专业委员会人员进行投票,其中约1/10人员会落选;对于这部分落选人员,医院会在下一年度根据工作改进情况对未聘人员实行重新考试、投票再聘任。当然,院内职称评定对于论文必然有着相应的要求。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的出台,将会给院内职称评审带来怎样的变化,或许还有待考量。

张莉:探索基层评审“新路子”

《意见》提出,不再将职称外语作为申报的硬性指标;对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评审标准更侧重于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引导医生回归临床。它明确了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工作的方向并探索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职称评定对论文、外语要求的硬性规定,迫使不少基层医务人员忙着写论文、考外语,本欲以科研促进临床创新,实际情况却是产出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严重脱节,同时造成医务人员整体临床能力的停滞不前。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吴昌归就曾指出,根据多年参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经验,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的主要责任应在于临床服务,并非所有医生都要掌握外语,取消外语考试可以让基层医疗机构中许多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医务人员有机会评上职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的卫生服务水平。《意见》一出,各地已经根据实际情况相应作出职称评审的改革方案,对于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来说,可谓迎来了职称评审改革的曙光。

首先,《意见》与深化医改密切相关。《意见》强调,要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人才支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一级医院承担一般常见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和患者管理服务。《意见》强调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标准有所区别,重点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康复等任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考核评价,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避免职称评审与实际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有利于明确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主要职责,有利于深化分级诊疗。

其次,《意见》引导基层医生回归临床。事实上,很多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很高,论文却成了阻碍职称晋升的一项难题,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县级以下医院的医生手术没做好,患者的问题没解决,只是论文写得不错,职称便成了“花架子”。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除了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外,更多的是需要临床实践经验的多年积累。因此,取消英语、论文作为申报职称的硬杠杠,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工作总结、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突出工作业绩上多下功夫,才能使基层医务人员真正回归临床,切实服务临床。

此外,考虑到地区差异,各地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步推行,逐步完善评审标准,合理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

何权瀛:尽快回归基层医生晋升本位

《意见》指出,不再将发表医学论文和外语考试成绩列为基层医生晋升的必备考核项目。应当说,这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深入了解国情和广大基层医生意愿后作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明智决策。

目前,我国约有100万基层医生。他们主要工作在农村县乡以及城市社区医疗单位,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要方面军。他们担负着光荣艰巨的医疗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项:第一,身处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工作。第二,作为各种疑难病、危重病诊治的初筛者和转诊者,绝大多数患者初诊都在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们起着重要的初筛作用。第三,基层医生承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量慢性病的康复、教育、管理工作。第四,基层医生身兼预防、保健工作重担,包括接种各种疫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等。第五,基层医生还肩负众多应急医疗工作,例如地震、水灾等灾难急救。因此,要求基层医生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甚至是优秀的全科医生。

大概从20年前开始,中国基层医生的晋级要求中除考核医疗工作外不仅增加了一些原本不应该被纳入的项目,包括在所谓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出版医学专著,外语(英文)考试成绩等,并将它们作为必备的硬性指标纳入晋升考核项目,即不达标者不能晋升。上述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起到了恶劣的负面作用。

具体说来,首先,在中国医生的晋升对于医生本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常被认为是人生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会影响到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幸福等切身利益,因而深受普遍重视。为了能够按时晋升,基层医生往往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开展科研工作,即使本医疗机构不具有相应科研条件,也要硬着头皮搞科研,成文后再想方设法在学术期刊发表。这样势必会耗费医生的大量精力,无形中侵占大量的宝贵时间,从而影响日常医疗工作,甚至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培养出一批整天热衷于撰写论文而轻视临床的医生。众所周知,我国基层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如果这样不顾客观条件而硬性规定基层医生晋级必须,势必会冲击并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单位并不具备正规的科研条件,基层医生通常也缺乏规范的专业科研训练,只是为了晋级而硬着头皮东抄西摘、拼凑文章,即使勉强完成了一些医学研究工作、发表了几篇论文,多半也属于重复性且毫无新意的工作。了,但无人问津,无疑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更为恶劣的是,少数人采取剽窃、抄袭、假造数据,严重败坏了医学研究的风气,毒害了基层医生的灵魂。

正因为医疗领域内有这样的需求,还引发国内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现象,诸如杂志越办越多,甚至出现不少山寨版的中华牌杂志。只要作者愿意支付发表费,杂志就会,无人顾及发表后的文章是否有人看、是否具备科学价值,进而诞生出一批名存实亡的传播媒体。更有甚者,雇用职业论文替他们“撰写”论文和,在社会上形成了论文的生产线和产业链,影响十分恶劣。

《意见》后,有一部分人虽然承认现行的基层医生晋升办法中确实存在许多弊端,但他们仍对现有晋升指标取消后该如何来实现公平公正的考核存有疑虑。其实,解放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层医生的晋级条件中并没有包括和外语考试两项,依旧有条不紊地推进。现在看来,只要能抓住临床医疗工作这一根本环节,全面客观考核医生并不困难。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生进行全面、科学、公开、公正考核。第一,单位时间内(如1年)完成的各项医疗工作数量,例如门诊工作量、病房收治患者数量;第二,医疗工作中诊治的疑难患者数量,抢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第三,医学理论水平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第四,是否发生重大医疗差错事故;第五,患者的投诉和表扬;第六,背对背的同行评议等。

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第10篇

本着自愿和组长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配备组员,由组长和护士长根据个人特点、专业素质及专业特点进行选拔分配。亚专业组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具备手术室5年及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具备各科手术配合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专业技能,热爱本专业,对专科发展有兴趣、有信心,自愿配合组长工作。亚专业组的工作模式所有亚专业员工进行统一的安排,在本亚专业轮转9个月,另外两个亚专业轮转3个月[2]。熟悉其它亚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替休时配合手术。本专业相对固定外,配合手术医生的护士也相对固定。这样,既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又能适应手术方法的变化。手术间也相对固定,避免仪器设备的移动。以保证医护配合默契,有利于护士朝专家型方向发展,还利于收集临床病历资料、总结经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人员提高了医生满意度[3]。

2结果

护理亚专业组的建立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医护配合默契,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医生满意度从实施前85%提高到实施后98%;组长负责器械的管理,主动与本组医生交流征求意见,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修和保养,充分满足手术需求;组长加强了与病房护士的相互沟通,使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得到满意的护理,降低了医患纠纷;护士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提高了护士对本专业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术的认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亚专业组由2010年的3篇增加到2012年的5篇。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

完成手术的团队由一群相对固定的医生和护士完成,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和配合,彼此熟悉,工作氛围很好,工作习惯很了解,手术配合顺利。护士通过术中观察或直接与医生交流,短期就能熟悉医生术中的个人习惯,可以保证术前物品准备精确、减少物品浪费,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器械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随时与专科医生交流并征求意见,及时维护、淘汰、更换器械,提前申请购买所需器械,提高了术中器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保证术中及时传递,配合由被动转为主动和默契,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医生满意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增长10%以上。

3.2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有利于护士自身业务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每月的学习和季度考试,亚专业组护士较快地掌握了有关亚专科手术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组医生固定配合手术,彼此关系融洽,医生乐于对护士讲解手术知识、帮助修改论文,并及时提出手术中发现的护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学术水平,医生的一些科研资料也愿意给配合自己手术的护理团队参考,为护士写作护理论文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3.3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促进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力度

本专业形成一个优秀的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团队,能自行处理业务和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地协助了护士长进行管理。

4结论

建立手术室护理亚专业组是手术室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科研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手术室护理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工作更加细化,才能将工作做得更专业,符合多方面的需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上一篇:宠物医生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妇产科医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