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8 04:35:37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的本质

一般而言,负面舆情是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由外部事件或行为导致的利益相关方的负面评价。本质上,负面舆情是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外溢”。大到金融案件反映出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小到窗口对外服务的态度,细到IT技术水平、作业流程给客户带来的感受,都是负面舆情的发生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声誉风险作为市场约束的组成部分,亦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而负面舆情是声誉风险的主要诱因。

从舆情发生机理上看,负面舆情可分为突发性舆情与累积性舆情。前者指事发前无任何征兆,突然发生的事件,往往为非银行业务条线引发的危机事件,如网点盗抢案件、安全责任事故、IT系统瘫痪等。其传播规律是从客户或围观群众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图文资料时就已形成舆情,其后媒体陆续跟踪报道,往往影响大、传播快。这一类舆情应对的侧重点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后者是指事前曾出现舆情苗头,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累积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往往为业务违规引发的危机事件。此类舆情的传播规律往往是由客户投诉引发,且投诉内容较为敏感,并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集聚,集中爆发。这一类舆情的应对,除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之外,主要是在事前通过及时监测、分析、研判进行及时处置。

从舆情发生源看,商业银行负面舆情主要有金融案件、安全事故、系统故障、收费问题、窗口服务、理财销售、违规放贷、违规吸储、账户安全、网银功能、信用卡冒名办理、冒名贷款、民事诉讼等。如上述负面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会让社会公众逐步形成银行责任感不强、管理水平不高、诚信缺失等印象;也会使客户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对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股价下跌、市值缩水。

准确把握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中的问题

重效益,轻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市、县、营业网点三级经营层面,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指标,更看重短期效益,而缺乏新形势下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从根源上,这一思想来源于国有银行依赖的国家信用,普遍重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声誉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向负面舆情管理方面配备的资源缺乏。

重治标,“两张皮”。在具体实务中,惯性思维认为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就是公共关系管理,或者就是应对媒体。而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当下,已不合时宜。负面舆情管理与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脱节,没有真正融入银行经营管理中。

重数量,轻风险。舆情数量规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情况,但直观认为舆情数量增长就会带来声誉风险压力加大,不够科学。负面舆情是否造成声誉风险事件,需要更多地分析其在时间、区域上的演变趋势,评估内容敏感性,进行适当的风险等级划分,依据舆情风险等级评判舆论形势。

切实做好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的管理

合理定位负面舆情管理。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项经营活动,属于无形资产经营,具有长期性,其经营成果同样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例如,早在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就已达到1660亿美元,资产2290亿美元,而同期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190亿美元,资产170亿美元,然而当期可口可乐的市值四倍于通用汽车。因此,在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都将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管理视为一项经营活动,管理品牌资产、创建强势品牌成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商业银行应不例外。商业银行只有把握这一实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负面舆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由舆情监测、排查、分析、报告、处理、整改、新闻纪律、责任追究等环节组成的工作体系,夯实舆情基础管理水平。应当明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实现事前有办法、有程序、有规定;事中有处置指挥领导机构、部门分工、处置流程、报告等;事后有善后事宜与总结评估等。在队伍建设上,由于新闻与舆情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无论新闻策划、媒体公关还是新闻发言人,都需要熟悉掌握媒体行业规律,诸多商业银行聘请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士从事品牌管理工作。商业银行可通过外部引进或内部培训的方式,加快提升舆情应对能力。此外,可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引导外部舆论,形成有利的外部舆论氛围。

实现舆情管理部门联动。从商业银行部门履职上看,客户投诉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化解客户投诉,并应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对于客户投诉较多的业务环节或产品,应适时进行改进;服务质量主管部门应通过培训、演练、检查、考评等多种管理手段,切实提高对外服务水平;主管部门应妥善化解各类事件,防范事件转化为负面舆情;对于舆情风险点引起的负面舆情,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声誉风险点排查,分析在产品、服务、流程与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声誉风险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案,从源头上防范各类负面舆情发生。通过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内外部矛盾,达到防控声誉风险的目标。

提高舆情监测分析能力。商业银行应将舆情监测与分析工作融入经营管理中,加大各类媒体以及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监测力度,做到“第一时间甄别危机源头,第一时间掌握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着重分析研判负面舆情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变趋势,评估其内容敏感性,引导分支机构、相关部门尽早介入化解。在风险提示上,按照舆情风险等级向不同级别管理层发出风险提示,以期得到应有的重视,提高风险提示力度与效果。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人民银行 金融宣传 思考

2014年4月,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从国际上看,中央银行已经进入必须让社会公众了解、认知的阶段,央行神秘化、政策不透明不利于获得社会公众的接受、支持和理解,央行应该‘去神秘化’,更加‘接地气’、‘平民化’。”金琦行助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客观环境下,运用好新媒体宣传工具,做好金融宣传工作,为人民银行履职创造更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效果的比较

在宏观调控中,央行被赋予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实施金融调控等重要职能,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宣传人民银行工作、树立人民银行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网络和信息化的普及带来的新媒体的强劲发展,社会各界对传统媒体的前景和作用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如何理性、客观认识新旧媒体在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中的作用,成为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做好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一)信息化下新媒体的强劲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逐一暴露

1.时效性落后于新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有很强的地域性,受到时空因素影响较大,信息的传播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且信息时间周期通常较为固定,信息一经后很难进行更改,如报纸、杂志、宣传手册的阅读受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和广告的观看受播出时间的限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信息传递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传递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时传递和接收,传播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信息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受新入为主意识的影响,受众更倾向于相信先接收到的信息,很容易造成事实歪曲。

2.传播范围落后于新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持续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5小时,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达到5.32亿,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81亿。不少网民已经习惯通过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而人民银行以传统媒介为主的金融宣传受其载体影响,通常拥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体,如杂志、报纸所传播的金融政策和相关信息通常只有其订阅者能接收,另外由于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较高,发行量相对较少,其宣传的覆盖面有限,加之金融业的专业性强,进一步稀释了金融宣传的范围。

3.界面生硬,缺乏交互性。人民银行在金融宣传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主导受众型”的模式,即央行作为信息的主动者,公众作为信息被动接收者。人民银行通过电视、报纸、金融杂志、网站等传统媒体消息,通常在不知不觉中难免有说教、呆板和灌输等倾向。而公众基本上也只能通过这种单向方式进行被动信息接收,但接受的效果令人质疑。这在媒体稀少、传播方式单一时期对宣传效果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受众没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和互动的,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社会大众既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不再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直至多方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因此,人民银行通过传统媒体开展金融宣传缺乏与社会大众的双向交流,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难以评价金融宣传的真实效果。

图1 传统媒介环境下人民银行信息传播机制

图2 信息化背景下人民银行信息传播机制

4.传播内容有限、单一。传统媒介受其载体的资源和成本的限制,传递的信息容量较为有限,通常只能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难以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宣传。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了信息的海量储存,而海量存储空间可以集合传统媒介表现方式的优点,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和视频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宣传。

5.制作成本高。使用传统媒介开展金融宣传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如报纸、期刊、宣传册在制作和流通时往往需要投入人工费、制版费、印刷费、物流费等,在电视和网站投放广告需要投入广告费。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终端设备的持续普及,使得新媒体的信息制作和传递成本大幅度下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容量的影响。

6.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编制和机构限制,人民银行宣传工作人员普遍为兼职人员,专业对口、学历学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加之相关针对性的培训不足,在金融宣传方面的认识也各有偏差,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勉强应对日常信息、维护工作。而在应对新媒体、新平台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银行金融宣传从业人员在接受观念、应对策略、处置方式还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缺乏专业研究,在遭遇负面舆情的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加之基层人员配备不足,应急设备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各级应急机构之间条块分割,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履职合力。

7.内容不接地气,群众了解难。由于金融行业自身的专业性较强,而金融宣传人员存在为宣传而宣传的倾向,加之金融系统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倾向,因此,金融宣传的内容很少顾及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往往长篇大论的专业术语、冗长复杂的图表公式充斥于宣传内容中,群众对宣传内容一知半解,可以说,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金融宣传成了小众群体内的封闭循环的死材料,很难普及到群众当中去和群众产生共鸣,严重影响了宣传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理性看待传统媒体的价值

新媒体有其手段、平台方面的优势,传统媒体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二者并非完全排斥,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一是传统媒体的严谨生产流程可以弥补网络信息的混乱、零散、可信度不足的缺憾。公众在看到耸人听闻的网络信息后,往往都要求证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报道,这本身就表明了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二是传统媒体有专业化队伍,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网络新媒体的内容实际上都转载自传统媒体,表明新媒体群体依赖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从这个角度,新媒体只是传统媒体的“扩音器”这同样表明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三是传统媒体善于深度解读、全面分析各种经济金融现象。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快,就难以避免信息质量的粗糙,更不要说信息生产审核的严谨和严格,所以一些新媒体信息往往龙蛇混杂,呈现无序、浮躁、片段化,传统媒体借助于专业化队伍,和传统媒体多年积聚的专家队伍,在某一领域往往都有深入、全面研究论证,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可信度,能够产生以理服人的宣传产品,说清经济金融的来龙去脉,从而引导和影响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营造信真理而非信传言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人民银行金融宣传、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目前,传统媒体仍然是人民银行金融宣传的主阵地。人民银行系统主要利用网站、报纸、金融杂志、手机短信、新闻会、季度,年度各类金融运行报告、组织各种业务例行宣传活动、张贴各类业务宣传海报等传统方式开展金融宣传。总行层面还开通官方微博,部分分支机构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对新媒体的应用开始起步。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监管、人民币管理与反假、反洗钱、信贷征信管理、外汇管理、支付清算、经理国库等与央行履职密切相关,同时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各类金融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入日常生活,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即时通信工具为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单纯依靠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信息化背景下金融宣传的要求,也对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和危机应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塑造人民银行良好社会形象的难度加大

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银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因此,做好金融政策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对维护人民银行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至关重要。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人民银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时政策、数据、报告,基本主导了话语权,能顺利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自身履职的环境。

在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对经济金融政策的知情、表达、参与意愿更为强烈,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掌握传统媒介的优势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有所削弱。而金融领域的问题涉及面广,传染性强,社会舆论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高,如果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和舆论引导不到位,社会大众产生误解,使得市场预期产生偏差,则弱化宏观调控效果,甚至会因为社会大众的误解而导致负面消息的大肆传播,对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以人民银行3月暂停财付通公司线下二维码支付等业务为例,人民银行本意在于规范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对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相关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的情况下暂停相关业务,但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出现人民银行为了银联和商业银行利益扼杀金融创新、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某企业等观点,并在新媒体平台和网站上广泛传播,对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对人民银行危机应对处置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金融突发事件极易引发金融风险,需要人民银行迅速做出反应,时效性往往决定危机应对处置工作的成败。首先,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和身份限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报道者,信息可以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迅速向社会大众完整传播,大大缩短了人民银行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时间。其次,网民在接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往往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自身看法,并引发其他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短时间内,关于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被大量转发,关注度呈螺旋式上升,成为危机应对中一股强大的意见流,有时甚至和人民银行的权威信息发生抵触,给人民银行危机应对造成新的挑战,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网上就会出现文字或视频;6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形成热点。再次,由于受技术条件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难以实现对庞大的网民群体和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实时监控,这使得人民银行难以真正控制突发事件的传播内容,加大了对危机信息传播监控的难度。

以M3S7假钞事件为例,在5月21日齐鲁晚报刊发记者未经证实和调查的“济南市民在银行ATM机取出假币”报道后,引发的波及效应迅速发酵。国内某大型门户网站,5月22日和5月23日两次转载后分别引发了6.8万人和8.5万人参与评论,且大多为负面意见,同时,在微博上也引发了大量网民转发相关未经证实的消息,关于M3S7的相关微博达到221万条,虽然人民银行和公安部门经紧急核实后证实这些报道都不准确,并于6月10日在央视一套焦点访谈上进行辟谣,但是仍然无法阻止M3S7虚假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继续传播。

(三)对金融宣传机制和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宣传手段的信息传播滞后、覆盖面窄、容量小等弱点逐渐暴露。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和加上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大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和监督以及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和介入已成为常态,对人民银行金融宣传机制和队伍形成新的挑战。在金融宣传机制方面,从人总行到县支行,所掌握的金融宣传工具呈倒金字塔形态分布,越往下,宣传手段越稀缺,而宣传内容则表现为直桶型,甚至越往下更能宣传的内容越具体、越繁琐。同时越到基层工作分工越模糊,往往一人多岗,受制于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约束,加之在新媒体背景下,对于金融宣传工作人员业务技能、观念思维、工作作风、学习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研判评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金融业面临的负面消息急剧增加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民众思潮活跃,网络维权意识强,往往将现实矛盾逐步向网上延伸和转移,引起网络的激烈讨论和关注。并且,个体通过新媒体表达意见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有严谨的编审、发行、新闻处出版管理等流程化得全面审核体系,导致一些网络信息的以讹传讹,负面化、新奇化、夸张化和情绪化的表达大行其道,网络信息往往呈现龙蛇混杂的复杂局面。

目前中国经济金融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人民银行既要做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市场,又要在推动金融发展、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之间寻找平衡,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应对国际国内舆论的压力更大,一些境外势力、市场机构和个人经常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散发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干扰人民银行决策、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对金融政策和突发事件的不实报道和歪曲解读。这就要求人民银行不能沿用以往金融宣传和危机应对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要跟上信息化的发展,在继续发挥挖掘传统媒介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海量、互动、覆盖面广的特点,开辟新的宣传空间,提高金融宣传的针对性,不断增强与社会大众的沟通能力,提升对外沟通的主动权,正确引导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预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

三、构建信息化时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基本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应当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积极了解计算机技术革命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深刻影响,努力实践,发挥新媒体在金融宣传中的作用。基于此,构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宣传平台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实现金融宣传是更好树立中央银行形象的目标,就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统一宣传口径,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人民银行宣传工作的第一位。紧密围绕国家金融政策方针和人总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口径和指引,适时结合区域经济金融的热点、焦点开展金融宣传、普及、引导工作。及时跟踪、学习、落实人总行、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对宣传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各项规定,发挥好宣传工作在服务人民银行工作大局中的正向引导职能。同时加强金融宣传内容的把关和审核,提高宣传内容的品质和可读性,恪守宣传工作的底线。

(二)准确把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的定位

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是总行新媒体平台在地方的延伸和补充。分支机构建立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权威的向辖区金融机构转发、传达总行的各项政策要求,同时在遵守总行宣传口径的前提下,有利于发挥下级人民银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辖区的社会公众及时了解金融政策的出台背景,引导公众了解政策意图,及时解读政策的难点和重点,推进上级政策在地方的落实,赢得社会公众对人银行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不是总行平台的“二传手”。支行新媒体平台在转发、传达总行各项政策的同时,作为辖区的人民银行的新媒体平台,应该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主动的反映辖区的法人金融机构和各类新兴金融相关行业的全面状况,创建辖区金融交流、政策传导、金融服务、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信息化平台,并逐步拓展其功能,把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地方金融的窗口和地方金融业互动的平台。

(三)打造全局和区域金融政策、金融工作执行和落实效果的收集和反馈平台

新媒体最大的长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匿名性,通过建立分支机构新媒体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地把针对各级人民银行出台的各项政策、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地方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意见建议的各类“吐槽”、“讥讽”、甚至各种“不满”通过平台的及时、交互、匿名等功能真实的呈现出来,并经过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客观筛选后,确实是问题的,根据问题涉及的管理权限,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解决,涉及上级行的及时反馈,从而促成履职、改进履职,赢得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工作的认可。

四、构建央行分支机构金融宣传及危机应对的立体平台

人民银行的金融宣传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的队伍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具有强有力的遍布全国的信息收集渠道,主管的传统媒体经过多年潜心经营,树立起了较高的品牌价值,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行业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因此,传统媒体仍然担负着人民银行传播主流价值观、权威披露金融政策、深入解读各类金融现象、大力引导金融业发展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面对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该建立“以传统媒体为基础、以新媒体运用为发展趋势、以网络舆情引导为保障,协调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现场宣传等手段的金融宣传及危机应对的立体平台”。

(一)加强传统媒体宣传“定调”的功能

借力外部传统媒体做好宣传。近年来,虽然各分支机构纷纷加强了与主流地方媒体的沟通,但主动性不够,多是被动接受媒体采访申请,而且并未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作为传统的宣传媒介,在发挥好行属刊物(报刊、期刊)宣传功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主流媒体(地方广播电视台、报业公司)的合作力度,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就金融热点问题进行采访,通过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台主动、及时、全面向社会公众区域金融运行情况及央行相关工作进展,扩大金融宣传受众面。开辟地方报刊宣传专栏,定期经济金融信息,宣传、解读央行金融政策。同时,争取与地方政府、主流媒体、大学主办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期刊合作,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通过专题的形式深度分析。

(二)创建互联互通的新媒体宣传体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率大幅提升,微信、微博等新生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已经成为信息、表达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通道,中国迎来了“全民记者”时代。面对新形势,央行先后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方三十二”,目前均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但央行分支机构至今没有先例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因此,总行应考虑适当准允部分具备条件的分支机构创建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在央行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互设链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产生乘数效应,全方位拓展央行金融宣传覆盖面,提高金融宣传效率。同时,在央行分支机构应配备专人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和网站同步信息,对于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在各平台统一口径、连续报道,各层级互为呼应,有效推进金融宣传效果。

新媒体宣传体系应配以监测、分析、预警为一体的舆情监测平台,央行分支机构在充分利用总行现有的智能分析系统、微博监测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应加强与网络技术专家、安全专家的沟通,同时加强与网络运营服务上合作,及时、准确、全面把握微博舆论的敏感内容和传播趋势,提升舆情的预警和研判能力。此外,应提升危机意识,面对社会公众的疑问甚至误解,转变被动回应的态度,主动进行舆论引导。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时,及时通过宣传平台对外权威信息,或者向意见领袖(如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士等)提供有价值信息,通过其转发积极正面和权威性言论,引导舆情健康发展。

(三)加强央行分支机构门户网站建设

目前,大部分基层央行主要利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互联网子网站进行信息公开,但栏目较少。因此,可参照总行增设信息栏目,设置诸如“市场动态”、“洗钱举报”、“行长信箱”、“意见征集”等选设板块,加大主动对外宣传力度,疏通各地区分支机构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渠道;鉴于央行分支机构对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应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借助地方政府推广平台,在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网页信息;充分利用金融部门联席会议平台,加强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借助地方性金融机构网站进行新闻宣传,以充分展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成效,提升央行在全社会的公信力和认知度。

(四)主动对外现场宣传

央行各分支机构应加强对外现场宣传的力度,考虑不定期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依工作需求设不同主题的金融展馆,组织央行志愿者通过向公众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及央行相关政策规定;联合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军营、社区以及大学进行金融宣传,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宣传片、发放纪念品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央行在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诸如金融消费者保护、征信管理、反假币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此外,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网点多、宣传面广的优势,借助其场地、设备宣传央行相关政策规定,以提升央行分支机构的认知度。为进一步提升现场宣传效果,应提前部署安排,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门户网站等途径活动通知,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五)增设综合服务项目,提升基层央行服务水平

目前央行分支机构面向公众均有设综合服务大厅,主要办理征信查询、贷款卡办理、结算账户申请等基础业务。随着地区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赴央行办理相关基础业务的人数日益增多,这对央行的对外履职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同时也为央行分支机构开拓金融宣传工作提供了契机。可适当在综合服务大厅增设自助查询终端,公开对外服务项目的办理依据、条件、程序及服务承诺、投诉方式,并专设金融宣传模块,公布央行在外汇管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征信管理、反洗钱、反假币等方面的规定。设咨询台,配备熟悉央行办事流程及相关规定的接待人员,及时为公众解答疑惑,近距离向公众宣传央行金融政策,达到简事便民的目的,以提升央行分支机构的外部形象。此外,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均开通了具备自助查询功能的服务热线,社会公众可通过电话查询基准利率、账户管理、现金管理、信贷征信等方面的信息,央行各分支机构可适当推广这种服务创新。

(六)加强人民银行宣传队伍建设

信息化时代赋予宣传主体多样化的发声手段,但同时也对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全面、专业化的复合型要求。虽然央行分支机构的新闻宣传工作一直以来由办公室负责,但具体到工作细分,并无专职宣传人员,无法一心专注于宣传工作。因此,央行各分支机构应在现有的干部队伍中选拔一批金融理论功底扎实,有金融从业经验、业务履历全面、综合文字能力强、熟悉新媒体操作的业务骨干,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可与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教师专家加强联系与合作,帮助他们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公共关系管理应对能力,提升他们的新闻宣传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既能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又能够用老百姓能听懂、能理解的语言,把人民银行的金融工作传播给社会的金融宣传的复合人才,为人民银行履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的促进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卉.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创新[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80-83.

[2]林爱,孙姣姣.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中国应急管理,2011(3):20-25.

[3]顾丽梅.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7,(7):12.

[4]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3,(4):50-57.

[5]梁建强.突发事件中政务信息渠道及实效差异比较[J].新闻研究导刊.2012,(10):21-23.

[6]凌一,娄悦.政治传播生态中新媒体的优势[J].当代传播,2009,(2):38-40.

[7]浅谈如何做好人民银行宣传思想工作.王新富.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党委宣传群工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课题组组长:王春桥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工作回顾

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强基础、保安全、抓创新、上水平”的工作主线,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稳中求新、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认真执行上级行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基层央行职责,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实现预期目标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认真领会和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截至2012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61.5亿元,同比增长17.06%,比年初增加2633.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69亿元,同比增长14.75%,比年初增加1814.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733.3亿元,同比多增172.9亿元。

改进和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成效显著。制定《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管理办法》,通过改进和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实现地方政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多方共赢。全年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77亿元,比上年多增45亿元。

“窗口”指导效果明显。结合云南实际,制定实施全省信贷指导意见。采取“窗口指导”前移、党委班子集体实地调研省级金融机构,利用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林业金融服务协调、城镇保障性住房贷款等专题金融分析会和约见谈话等方式,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全年全省人民银行累计办理再贴现95.3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2.9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706.5亿元,增长16.8%;新增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35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3%;新增保障性住房贷款49.8 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14.6亿元,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小额担保贷款年累计发放额112亿元、贷款余额146.8亿元,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四,其中,在全国首创的“贷免扶补”模式贷款余额达55.1亿元。

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再创新高。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大力推动云南省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在我省首次实现了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和地方法人机构次级债的成功发行,三项合计融资额达27.7亿元。全年全省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实现债务融资252.4亿元,同比增长22.2%。

(二)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组织对全省119个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金融服务情况专项调研,形成了《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调查报告》,拟定《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全省执行,首次在全省明确了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措施、保障机制,组织召开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专题会议,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园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细化措施,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从经营战略、业务发展以及资产配置等方面真正把对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措施落到实处。截至2012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投向第二产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55亿元,比年初增加54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2.8%。

(三)“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取得新成效

出台《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规划(2011~2015年)》,建立重点联系行制度,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呈现热情高涨、各具特色、需求旺盛的良好态势,为“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推动惠农支付服务点加载金融知识和反假货币宣传功能,推进“站点合一”建设。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行内系统3073个,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1977个,覆盖面分别达到94.5%和60.81%,农村地区人均持卡达到0.69张,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0463个,全省行政村覆盖面达82.91%,全省96.31%的烤烟收购点实现了非现金结算。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省50个试点县为300.57万户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档案,占其所辖农户数的76.2%,评定信用农户149.47万户、信用村1245个、信用乡镇98个。

(四)“两管理 两综合 一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首次对全省18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年度综合评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省各级人民银行提出的整改意见积极回应,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并专题报送了整改报告。全年全省共对10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开业申报与管理服务审批,共受理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1069件。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风险监测制度。加强对高风险领域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调研。探索开展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及时、准确掌握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状况。拟定《综合执法检查暂行规定》,组织对全省96个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组织6家州市中支、2家县支行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试点。

(五)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成功承办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金融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成功举办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会谈。开展了加挂印度、印尼、尼泊尔等周边国家非自由兑换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开通人民币与缅币现钞的直兑业务,使云南特许业务交易币种达25种,名列全国前茅。全年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发生460.9亿元,同比增长84%。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扩大到47个。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交易成交396笔,金额达21.14亿元人民币。

(六)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

调查统计前瞻性进一步增强。探索建立云南省金融机构引入省外资金季度统计和贷款累放月度统计制度,整合、优化全省调查统计分析资源,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监测顺利实施,统计分析的宽度与深度进一步拓展,地方性金融机构金融统计标准化稳步推进。

支付清算、会计核算质量提高,运行安全。支付密码和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在全省推广使用,制定实施支付机构监督管理、备案管理办法,支付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共建成14条州市级、36条县域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和7个刷卡无障碍示范景区。新增银行卡发卡量1196万张、POS终端89942台、ATM机2143台。资金清算实现“零事故、零容忍”安全管理目标,全年共处理业务3494万笔,清算资金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6%,日均业务量突破11万笔,清算资金突破1389亿元。建立全省会计核算中心联席会议制度,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窗口形象进一步提升。

金融科技管理进一步深化。完成人民银行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并开展整改,探索建立了准入许可、测评认证、监督检查、风险控制的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同城电子清算系统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构建“管控有效”的内部保障机制,实施全省县支行网络改造等4项基础设施工程。实现金融IC卡在8个行业的多应用。

货币金银及钞票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623次省内外发行基金调运。投放回笼人民币现金3500亿元,清分、销毁、复点人民币超额53%完成总行下达计划。发行基金物流智能管理系统在全省15个州市的137个金融机构上线运行,云南省发行库管理逐步走上了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的运行轨道。市场流通人民币结构更趋合理,票面整洁度显著提高。

国库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切实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在全省州(市)级的全面推广,全年通过横联系统处理的业务达230.3万笔。在全国首家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完成非税收入的收缴工作,国库信息化建设进展加快,国库监管进一步加强。

征信管理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积极推动机构信用代码在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中的运用。以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为切入点,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2.12万户,其中5576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贷款金额3397.2亿元。全年征信系统为全省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报告查询74.3万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412.8万次。

反洗钱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贯彻风险为本监管理念,完成96家驻昆金融机构反洗钱履职风险评估。协助执法机关排查可疑线索,协助破获“2.09”案、“4.26”特大武装贩毒案及其它职务犯罪案等大要案,涉案金额5086.5万元,荣获“全国反洗钱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金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完善重点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加大重点课题指导力度,进一步改进青年课题研究模式,干部职工参与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调研报告和理论研究成果。

(七)外汇管理、改革与服务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企业出口报关和退税的办理速度明显加快,企业外汇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近一倍,改革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严厉打击“热钱”活动,有效维护外汇市场金融秩序。进一步强化周边国家经济金融动态监测,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在边境7个州市、15个县(市)建立27个人民币对周边国家汇率监测网点,针对缅甸汇率制度改革、边境地区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开展重点跟踪调查,工作成效显著。

(八)内部管理全面加强

坚决落实“零风险”、“零容忍”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内控风险案件隐患排查活动。稳步推进发行基金守卫、押运工作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内审转型,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有效提升审计监督作用。围绕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政监督与管理,加强财务预算和基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财务保障能力有效增强。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模式,建立事后监督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维稳各项措施,成立机关安全管理委员会,实行分片区责任制。组织开展全省保密、支付清算、枪弹管理、发行基金管理制度、会计财务等专项检查。首次明确省、市、县三级人民银行应急演练操作规范和流程,组织开展全辖多业务系统应急演练。安排红河中支、文山丘北县支行开展的“两重”系统应急演练,成为总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现场直播的首例。成功应对处置清算中心“7.13”突发停电事件,得到总行表扬。后勤保障有力有效,总行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全部完成。老干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九)党建工作深入推进

年内开展9个专题13天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州市中支党委中心组联合学习,上下联动、双向互动,“领学、带学、促学”取得实效。按照总行党委部署,高起点、高标准,精心组织,统一安排,迅速掀起昆明中支十精神学习活动高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昆明中心支行干部德的考核办法(试行)》,探索开展对干部德的考核。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和锻炼。积极推进窗口部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人民银行支持社会反腐败的工作得到云南省纪委的嘉奖。以提升履职能力、规范履职行为、增强履职效果、树立良好形象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央行文化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加强。

一年来,依靠大家的聪明才智和踏实工作,全省人民银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涌现了“十个第一和首创”,如在全国首创的金融服务“三农”“一创两建”工作模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继续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首创的“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效果良好;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在全国首家实现财政非税收入的收缴;在全国率先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辖内同城电子清算系统专业技术测评和认证;指导中缅边境地区特许机构开通人民币与缅币现钞的直兑业务,填补了国内空白;云南特许机构交易货币多达25种,居全国前列;“两重”系统应急演练成为总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现场直播的首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名列全国第一。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实”字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搞假大空,不唱高调,不摆花架子,扎扎实实抓业务,实实在在干工作,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吃透上情、摸准省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突出金融支持边疆、脱贫解困、科学发展这一工作重点。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字作为拓展履职空间,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在调研中谋划新举措,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始终把“严”字作为强基础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坚持“零风险”“零容忍”,严格加强内部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规章制度,狠抓落实,确保了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全年业务平稳运行,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八项规定”,在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研的广度、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主动作为、拼搏进取、争先进位的意识和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在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对外履职,丰富履职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做好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方面需要再下功夫;在强基础、保安全,严格落实业务操作规范,狠抓内控管理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疲弱。我国经济逐步企稳,企业效益好转,物价相对稳定,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的进展。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较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产能相对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从云南的情况来看,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309.8亿元,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仍然较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省情,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总行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提出“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银行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一是面对云南贫困欠发达的省情,对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实施提出新期待;二是云南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民生改善对金融服务、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云南作为沿边省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交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金融对外开放提出新课题;四是全省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较突出,商业银行大量交叉性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为维护金融稳定带来新挑战。

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和全省经济金融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行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精神上来,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好的一面,坚定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更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履职,把“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不懈怠,奋发有为不停步,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措施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全省人民银行2013年的工作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行工作会议、云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强基础、保安全、抓创新、上水平”的工作主线,按照“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务实创新、勇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着力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3年的主要工作

1.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小康社会建设。一是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全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要抓紧制定《2013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创新窗口指导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化导向配置资源,加大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继续完善民生金融,努力支持就业、扶贫、助学等民生工程。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对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做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宣传解读。

二是进一步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方式,加强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调控方式的宣传,推动农村信用社不断改善稳健性等相关参数,提升信贷投放能力。探索建立村镇银行运行分析制度,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和县域经济倾斜。特别是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能只盯住年度信贷增量,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要通过盘活存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三农”经济及地方重点涉农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是要用好、用活再贴现、支农再贷款和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等政策工具。规范管理,发挥其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再贷款使用效果的检查评估。开展对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

四是要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我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式,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区域集优”模式在我省各地区的运用。要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云南国家桥头堡建设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广银行间市场的创新产品,培育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2.加大对“三大战役”、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支持力度,为全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云南加快发展的重点在产业、突破点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云南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是工业园区,抓住了园区经济,就抓住了云南实体经济的主体。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要深化产业兴省、产业富省、产业强省的认识,主动做好金融对接与金融服务。

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加快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作为。

二是深入贯彻《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抓实抓细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各项金融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引入评价办法。加强沟通协调,取得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强化正向激励,建好平台与之对接,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要以支持滇中产业新区为抓手,切实加大对落地新区的云南特色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基础金融服务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重点对落地滇中产业新区内的企业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着力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支持滇中产业新区加快发展。

3.深入推进“一创两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一创两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云南农村近3000万老百姓。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城镇化建设、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的高度,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强势推进。要在巩固成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规划》,不遗余力地把“一创两建”工作推向深入。

2013年,重点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上下功夫,推出一批适用好用、符合云南“三农”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使用环境建设,实现惠农支付服务点在全省12620个行政村的基本覆盖;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真正使“一创两建”发挥便农利农惠农的优势。

4.着力推进“两管理 两综合 一保护”工作。一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努力构建“两管理 两综合”长效机制。要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切实增强管理公信力和影响力。要认真抓好相关制度办法的修订完善,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好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系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效果。切实加强内部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创新执法检查手段,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切实提高综合执法检查的整体效能。

二是按照总行部署,昆明中支将设立法律事务处,负责全省人民银行条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相关工作。2013年将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各州市中支全面推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各州市中支可结合辖区实际,稳步推进县支行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各州市中支要尽快明确职责部门,认真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要紧紧围绕“组织、协调、推动、维护”的职责定位开展工作,处理好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关系及定位,在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有效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5.稳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是世界各国央行形成的共识。2013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将更加复杂,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任务将更加艰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防范处置措施和应对预案,切实做好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排查,扎实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果断处置、及时报告风险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今年,要按照总行与证监会联合下发的合作备忘录要求,加大与证监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在共同探索金融消费者、投资者舆情监测及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是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积极争取总行政策支持,推动云南省建设桥头堡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总体方案早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此基础上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及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调研和反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今年将组织开展对地方性法人银行业机构贷款投向合规性和统计真实性的现场检查和评估。

三是要密切关注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理财产品的金融风险。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监测分析,强化对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的研究分析,防范非正规金融及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四是要按照总行的有关要求,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向激励引导机制,组织做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评级工作。依据评级结果,稳步推进小贷公司接入金融城域网工作。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小贷公司的监测分析,做好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监管建议的工作。

6.着力提升外汇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支持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以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落实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措施,配合总局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外汇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外汇创新业务向纵深发展。坚守风险底线,加强区域外汇收支分析,推进主体监管,加大对重点主体的检查力度,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风险。

继续加强与云南周边国家央行的合作,推动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畅通结算渠道,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加快发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努力推动非主要储备货币的兑换范围扩大至小额贸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中泰两国间货币合作。继续推动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挂牌交易的发展,扩大交易规模。抓紧出台《云南省人民银行关于加快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发挥央行职责,助推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7.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着力提高统计、分析、研究工作质量。认真做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监测统计,加快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全面提升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水平,配合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统筹协调,注重加强对金融改革和经济金融运行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提高全省人民银行研究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支付体系建设。以系统安全管理为生命线,强化系统运维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做好第二代支付系统和央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推广工作,推进业务创新。严格执行总行规范支付机构变更事项监督管理的各项要求,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监督。

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守住安全底线。认真推进银行卡及电子支付技术监管工作,全力推动金融IC卡多应用。全面实施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加快金融标准普及运用,继续做好对辖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监管工作。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运和摆布,加大小面额原封新券投放力度。切实加强发行库安全管理,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大力抓好人民币反假工作,增强惠农支付服务点反假币功能。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社会化清分模式,提高市场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推进全省县支库上线发行基金物流智能化系统,全面提升现金管理工作电子化水平。

继续强化经理国库职能。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努力提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三方协议签约率和业务处理量。确保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在全省如期上线运行。强化国库调研分析,加强国库监管,依法履行国库各项管理职责,为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财政运行建议。

加强征信管理与服务。认真做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及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试验区建设。多渠道、多层次推动机构信用代码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征信数据应用分析系统防范风险的预警作用,不断提升征信管理与服务水平。

深化反洗钱工作。围绕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思路,在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依法合规做好案件调查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强对新型洗钱犯罪的信息收集和研究分析工作。

扎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省押运管理的模式。加强全省安防系统运行维护,加强运钞车辆及驾驶员管理。改善软硬件设施,稳步推进“非武装值守”模式。加强人力资源整合,认真落实有库行守卫值班制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及舆情控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清算服务水平。依托已探索建立的“控制型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和强化支付系统内控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一盘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加快支付清算数据分析平台的创新应用,为地方政府和昆明中支提供信息支持。

四、大力推进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自身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把十精神融汇贯穿在全面履行央行职责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效能

坚持以十精神统领干部队伍建设,深刻领会十精神实质,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五个建设”与基层人民银行履职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工作突破点,不断增强履职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加强对重要岗位和要害人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正面引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创新培训方式,围绕履职需要,充分利用总行远程培训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将培训资源向基层和基础岗位工作人员倾斜,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加大干部交流锻炼力度。以央行文化建设为引领,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的职工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对离退休干部服务的工作水平,有效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

(二)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改进作风

要全面把握十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切实把十精神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始终贯穿到系统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紧密结合职责履行实际,以权力监督和制约为重点,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全面梳理职责权限,细化工作事项,健全监督机制。按照总行部署,开展查找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评估工作,全面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开短会、讲短话;写实情、道真话;贴基层、办实事。要紧紧围绕中央银行履职需要,坚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忌假大空,扎扎实实抓业务,实实在在干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努力成为加强作风建设的楷模。

(三)强化内部管理,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监测及引导

继续坚持“零风险”、“零容忍”的工作理念,一丝不苟、毫不松懈地抓好内部管理工作。落实机关安全管理片区责任,加强思想教育,警钟长鸣,绷紧防范案件事故这根弦。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认真分析梳理风险防控的关键点,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内部审计、执法监察以及各类专项检查的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化解和防范内控风险。认真抓好应急管理,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重要事项的督查力度,严格落实保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责任制,严肃财经纪律,提高基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集中采购的组织和管理。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系统,降低管理成本。切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认真落实总行下达的“三项降耗”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深刻认识当前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加强专门人才培养,加大技能知识培训,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把政策宣传、知识普及、监测管理融为一体,为提高中央银行履职效能,增强公信力创造良好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县支行建设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组织领导到位,有效提升制度执行力

构建案防报告制度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年度计划、季度排查报告及年度后评价标准化管理,鼓励通过接管式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切实提高案防风险排查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和问责力度,研究将案防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法人机构高管的年度履职考核。对排查后出现案件风险的,追究其相应责任,切实强化高管人员对案件防控的责任意识。组织辖内农合机构开展票据业务、重要空白凭证及印章管理、网银业务、员工行为四项风险排查活动,共有效堵塞20类、53项风险漏洞。同时,前瞻性地提出应充分发挥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防范票据风险的作用,提高敏感度,加强舆情监测与引导。

条线管理到位,有效落实案件防控措施

深化落实按季度按业务条线风险排查制度,推动案防工作常态化,有效提升了案防管理、内控、监管三大效能。开展依法打击骗贷专项活动,逐步形成了防范外部骗贷制度和机制约束,使外部骗贷案件由被动应对变为主动管控,促进了外部信用环境的净化和内部信贷管理的规范。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部署开展现场检查,从强化会计条线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着手,进一步提高了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

监控预警到位,提升科技防控案件风险水平

大力开发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功能。针对性地添加预警规则,将民间借贷风险监测纳入预警系统。为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向银行蔓延,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研究在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中添加“借用资金频率较高,一月之内借用频率达到3次及以上的”、“与理财公司账户、民间高息借贷个人账户发生业务往来”等预警规则,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领域及员工参与民间融资的及时预警处置。

在现行预警系统基础上,建立专门模块对内部员工账户进行指定监控,通过添加“客户贷款资金转入员工账户”、“员工账户频繁发生大额资金进出”等预警规则,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防范员工参与民间融资引发案件风险。

配合联动到位,形成案防合力

多方联动,多维度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防火墙。为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传导蔓延,山东银监局2012年先后3次召集部分分局、法人机构条线部门负责人及一线管理人员座谈,立足从风险根源入手,研究分析表象特征,充分挖掘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预防监测,强化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力,从技控、人防、制度规范等方面多维度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防火墙。

风险评估到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案件风险的背后都是管理的问题,因此,山东银监局着重从内控和管理入手解决案件的根源性问题,先后对临朐联社的技控管理模式、龙口农商行的“四大员”委派制管理模式、莱州农商行的流程银行模式、广饶农商行的人本管理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提炼了适用于市场定位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联社采取的“临朐模式”、适合于高风险社的风险化解和改革创新的“龙口模式”、值得发展得较好的农商行借鉴的“莱州模式”和引领农商行发展方向的“广饶模式”,为辖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重点风险领域不尽相同的法人机构加强内控有效性、“医治”内控薄弱这一“顽疾”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借鉴的范本。

考核问责到位,完善案件防控激励约束机制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然后才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就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与在借鉴中发展相结合,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体系。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与时代精神相合拍的精神品质的培养,使人在对理想的追求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存在价值和生活目的,找到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以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为基石,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正确处理问题和适应生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突出思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发挥员工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员工人格,端正对员工的根本态度,正视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积极向上、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思想主流,相信员工的基本觉悟,肯定员工的自主精神,耐心听取并诚恳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是强加的,而是选择的,要通过创造民主教育氛围,调动员工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育过程,保证员工自主、自愿、自觉接受教育,在心情舒畅、心悦诚服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贴近员工实际。当前,约定俗成的观念制约着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往那种教育时间多比少好,教育内容越先进越好,教育形式规定动作多多益善的传统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应本着“宏观管住,微观放活”的原则,尊重首创,鼓励开展“自选动作”,确立贴近员工实际、符合基层央行实际、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观念。在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面前,要把真情融入思想工作,实现契入点的转换、工作重心的转换、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转换以及方法手段的转换。这样,语言上就有“人的温度”,说教上就能尊重主体,人文关怀的气氛就会慢慢酿造出来。

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人文关怀人为先。实施教育时,不但要引导员工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和社会需要,而且要尽可能支持员工实现那些符合基本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民银行制度规定的自然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如:给员工发放生日贺卡和蛋糕、发祝福短信等;在五一等节日开展庆祝活动,实行“健康提示”:为员工进行体检、提供戒烟限酒等科学养生知识、请专家讲解预防疾病常识等等,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实行“廉洁勤政提示”:签订廉政责任状和保证书,通过送发《致全体行员及家属的一封公开信》的方式,向员工提出以行为家,珍惜荣誉,珍惜前程,珍惜家庭,忘我工作的号召。

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强化主体意识,帮助员工减轻心理压力。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部分员工心不在焉,行为偏执,工作创造性与主动性缺失,看什么都不顺眼,对所得不满,对规定反感,心理过敏。对此,应积极主动帮助宣泄减压,使员工少些“弊导思维”,多一些“利导思维”,凡是多向光明的方面、正确的方向、利好的方面去想、去转化;让员工写句“牢骚话”,把对组织、党员干部的意见无记名地写出来,投到“意见箱”里;要引导党员和党员、干部和干部、党员和群众结对子,互相帮助,坦诚相处,减少错误认知,营造相互之间的“生态环境”。

保持良性沟通,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和勇气。对于因家庭贫困、工作生活受挫,且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产生心理问题的员工,应注重把心理学等知识和谈心交流融会贯通起来进行疏导。要采取个别谈心与集体谈心、员工相互谈等形式,使他们正视自身家庭、挫折等方面的问题,不妄自菲薄,不悲观失望。要讲究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艺术。要发现和挖掘员工的长处和闪光点,引导他们积极表现自己,逐步走出自卑失衡的阴影。

实施典型带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先进英模的感人事迹激励感召员工,让他们认识到人生奋斗目标不是到了终点,而是新起点的开始;扎实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端正履职态度,懂得为谁履职、为谁尽责、为谁作为、为谁奋斗的基本道理;适时开展央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员工懂得在履行新职能过程中“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增强履职尽责和履职有为的光荣责任感,使员工实现由“厌业”到“乐业”的转变。

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思想教育中坚持正面引导,大道理要讲正,小道理不能讲歪,既不一味迁就姑息,又要讲究批评艺术,防止引起心理隔阂,消除反感情绪,让员工主动参与到基层行管理教育中,使他们既是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教育者,减少抵触情绪。

提高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

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供社会环境支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主要是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起步。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和使命。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必须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就人民银行来说,应积极调适广大干部员工的和谐心理,自觉地在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各级行上下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干部员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生命“生态环境”支持。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供基本素质保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在人们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要使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交互作用,必须首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文教育,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平和和协作精神,培育人文素质,形成人民银行良性心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良好生命“生态环境”。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创新学习形式

(一)要真学、深学

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习。学习要深入,就必须努力创新学习形式,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推动工作见成效,创佳绩。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蕴涵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基层央行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部门,要把深入贯彻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创新学习形式,切实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央行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现代视觉审视宣传思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根本任务、重大方针和基本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推进理念、手段和基层央行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大局意识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领会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性。以创新精神开拓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新风貌。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行,肩负重任,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将大大提升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讲话精神中,注重与基层央行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注重与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注重与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对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的“胃口”,让大家喜闻乐见,方能产生实效、发挥作用。只有创新学习形式,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还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央行主体工作和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创新工作理念

(一)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

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大责任。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身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先行一步,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创新工作理念,使宣传思想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为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央行的各级党组织和宣传部门要在科学分析基层央行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资源、优劣势基础上,大胆创新工作理念,形成新的工作思路。比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等平台的作用,运用科技手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积极“请进来”,邀请行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央行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金融快速健康发展、在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上多下工夫多着力。可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基层央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统筹兼顾,形成合力

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必须掌握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努力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要加强战略谋划,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系统工程,从时展的新要求中完善工作的思路和布局,从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活动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从影响金融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实现工作新突破。要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形成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强大合力。要找准宣传思想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沟通交流,建立经常性联系,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到基层央行各部门各领域工作之中。

(三)强化管理,促进履职

要推动基层央行宣传思想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以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来推动和保障宣传思想工作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以管理促履职、促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抓好管理是本职、不抓管理是失职、抓不好管理是不称职的观念,把履行管理责任作为评价工作、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要准确掌握舆情动态,密切关注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情绪和社会热点,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增强前瞻性预见性。要把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结合起来,把日常管理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既讲立场原则,又讲方法策略,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教育等多种办法,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艺术,做到以管理促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促进基层央行科学管理,高效履职。

三、创新宣传内容

(一)重结合,重务实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门科学。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找准与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的“结合点”和“共鸣点”,力求虚功实做。为此,必须准确把握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的实际,他们的现实需求,创新内容形式,以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基层央行各级党组织和宣传部门在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激发基层银行党员和干部职工履行好基层银行工作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

求真务实体现科学精神,真抓实干反映科学态度。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要从实际出发、虚功实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地推进、一丝不苟地落实。对认准的事情要有一股子韧劲,扭住不放,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加强督促检查,经常看一看工作是不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有序推进,看一看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需要调整完善,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基层央行的宣传思想工作还有个对内对外的问题,有必要把基层央行对外宣传、新闻等相关工作与宣传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合力,助推基层央行履职和金融服务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二)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

要做好基层央行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群众,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同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相符合,常做常新、永葆生机。要适应时展潮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善于吸收其他领域经验,不僵化、不停滞。要适应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方位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创新,更好地调动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要适应人们精神需求、接受习惯的新变化,探索贴近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赢得群众、赢得人心。

四、创新体制机制

(一)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

在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取得实效,必须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于金融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于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基层银行在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探索形成“大宣传”格局。坚持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宣传思想主管部门负责的责任机制,积极发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高层次的“大宣传”格局。另一方面,探索形成围绕工作大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人民银行工作大局,抢抓新闻宣传亮点,贴近人民银行工作重心,实现理论宣传新突破;贴近各地方经济发展主题,实现地方特色产业宣传新突破;贴近基层新风新事,大力度抓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实现典型宣传新突破;贴近基层央行服务创新,实现基层央行形象宣传新突破。基层央行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边干边探索。坚持不断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

(二)有一个“在心”的领导班子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县支行 金融维稳 管理模式

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平稳运行是基层人民银行肩负的神圣职责。近年来,人行新田支行认真履行金融维稳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从被动式维稳的边缘思维向主动式前期预防预控方式转变,切实打造“四位一体”防控大堤,有效地维护了辖内金融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

一、“四位一体”金融维稳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争取地方党政支持,加强部门联动,认真构筑金融维稳长效协调机制

金融维稳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地方党政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参与。新田支行多次向地方党政沟通汇报,取得了地方党政从组织、政策和制度上的多方位支持,新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金融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在政府领导下,以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金融维稳动态、布置维稳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人行主导、多方参与、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的经营运行情况,人行新田支行根据自身的职责要求,与当地政府金融管理办公室联合实施了金融安全运行述职报告制度,每季度定期组织辖内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就本单位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述职,并提交书面材料,适时掌控辖内金融机构的经营动态情况。

(二)强化金融综合管理,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认真构筑安全有序的金融运行环境

银监分设后,在基层金融体系中,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的关系普遍难以理顺,也曾使新田支行有过深深的困惑。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新田支行认为监管失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为此,新田支行积极调整了工作思路,由“服务式监管”转变为“监管式服务”,通过实施主动金融监管来提升金融维稳能力。为实施金融监管,新田支行建立健全了监管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金融监管领导小组,在支行内部有效整合了监管人力资源,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检查小组;开展金融监管时,并不是盲目出击,全面检查,而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力求做到检查有理、有节,证据充足、确凿,处理合法、公正,不徇私情。如针对辖内两家金融机构账户管理当中出现的不良苗头,新田支行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检查,共查处违规开设和撤销账户近90户,按相关政策对被查金融机构处以3万元和4万元的罚款,有效遏制了不良金融竞争苗头的蔓延。为夯实现场检查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新田支行按照“每查必评”的原则,自行设立了金融评价书,客观公正地对被查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从正、反两面予以评价,金融评价书除送达被查机构处,还抄送到市级人民银行、市级银监机构、被查机构的上级主管机构,以及辖内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评价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全辖金融机构的监管层面形成了巨大的震撼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为有效地监控辖内金融机构的经营态势,新田支行认真研究现行监管政策,按照央行监管的业务范畴,自行设立了两套非现场监控表,及时有效监测、预警辖内金融风险。其中一套是非现场数据监控表,主要包括当月存款余额、当月单笔最大个人存款、当月贷款余额、当月单笔最大贷款、当月开设企业账户数、当月撤销企业账户数等10个指标,非常简单明了,与理论监测系统繁琐的指标数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内容却涵盖了贷款风险集中度、反洗钱以及违规开销账户等央行监管的内容;另一套表是问卷调查表,内容也十分简单,主要包括大额取现是否报备、一般账户是否取现、套借账户是否把关不严等一些日常容易违规犯错的内容。非现场监控表必须加盖公章和主要负责人章,按月送达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及时开展分析评估,向金融机构传达风险预警,并要求金融机构及时反馈风险防范措施,必要时作为现场检查的取证依据。金融综合监管体系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辖内金融的违规竞争行为,促进了辖内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社会经济金融和谐发展,认真构筑发展式金融维稳良性循环机制

金融维稳与金融发展并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在金融发展中推进金融维稳才能实现良性有效的金融稳定。为此,新田支行注重通过优化金融服务创新来引导、促进社会经济金融的和谐共生发展,在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实现金融的稳定。新田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对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也最迫切需要的是金融信贷的支持,近年来,新田支行通过深入调研,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开展了金融信贷创新,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金融机构联动相继出台实施了《新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管理办法》、《烟农卡授信管理办法》、《新田金融扶持富硒产业指导意见》等创新金融信贷方式,近2年累计授信放贷10亿元,投放范围涵盖全县所有产业,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供需矛盾,有效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增强优质服务产生的权威效应,新田支行还根据当地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情况,多次向上级行争取支农再贷款额度,近2年共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5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压力,提高了支农力度。针对新田金融发展环境差的情况,新田支行多次向地方党政领导进言献策,提出创建金融安全区构想,促使地方党政对金融生态概念有了清晰、深刻的共识,在新田支行的推动下,新田县委、政府委托新田支行制订出台了《新田县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市级金融生态示范县。为促进“诚信新田”建设,在新田支行的积极推动下,新田县委、政府联合行文实施了《新田县开展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新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纪律责任追究意见》,在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理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行动,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全县共收回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本息1000多万元,通过清收行动,较好地扭转了新田县国家公职人员的诚信意识,推进了全县金融生态环境的好转,促进了新田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由于服务到位,措施有力,新田支行在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中间均有较强的信任度和影响力,为保障金融的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公众舆情效应,强化社会评价氛围,认真构筑多元化社会监督网络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普遍的经营思维。有钱赚的事就干,无钱赚或不赚钱的事就逃避、不干,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成为部分金融机构网点的服务“误区”,如部分邮政部门的储蓄网点,长时间没有没收过假钞,对加油站的零钞存储不积极,对社会民众兑零没有好脸色等,引发了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影响,对金融业的整体形象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防止辖内金融机构在商业化经营当中金融服务 “一边倒”的现象,新田支行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维稳作用。一方面请当地部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作为金融服务的评判员,对全辖金融机构的服务满意度开展调查,特别是在兑零、兑残、零存、残存方面民众的满意度情况,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对基层央行监管范畴的违规行为,坚持“有投必查”的原则,有投诉必调查,有问题必检查,查必从严,绝不姑息迁就。强大的监控态势和有效的监控手段,使辖内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良经营行为的一些苗头戛然而止。同时,对社会公众反映较大的民间金融行为等,新田支行也积极通过地方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介入,如近期,新田支行就向政府建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民间反应较强的集、融资情况开展了调研。通过社会监督的引入,一方面促进新田辖内金融业改善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金融业的社会形象,使辖内金融的稳定运行出现了和谐、平安的向荣景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和当地党政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金融维稳工作产生的效果

(一)基层人民银行履职运行环境恢复正常

通过金融维稳各项措施的实施,辖内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严肃性和权威性日显尊重,以往那种松散、应付、漠视的现象荡然无存。金融机构的领导经常来人民银行汇报工作,吃不透政策,把握不准的业务经常来人民银行业务部门请教,甚至有些金融机构还主动提出了请人民银行派人每年对其业务人员进行1-2次的金融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合规经营素质和能力。在近年支行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辖内机构勇跃参与,积极响应,与往年相比较,态度大相径庭,工作开展起来通畅多了。

(二)辖内金融机构法制意识明显提高

过去几年人民银行监管工作如走过场,客观上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了宽松的“假象”,应付了事,不仅是部分金融机构主观意识存在偏差,同时也是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自身不重视、不认真误导的结果。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监管检查与监测之后,辖内金融机构学习金融政策、金融法规的热情迅速高涨起来,被查机构的业务部门和主要领导对照处罚决定,认真推敲和感悟处罚政策依据,其它没有被检查的机构,在接到金融评价之后,迅速组织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照金融评价列出的问题,逐条排查自纠,一位被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事后感慨地说“如果未经人行批复,我宁愿少开几个账户,少揽几笔存款”。为此,人行新田支行适应形势的需要,想方设法自筹资金筹建了较高规格的金融政策、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分期分批对辖内金融从业人员开展了金融业务的合规性教育。

(三)辖内金融秩序得到明显地改善

金融维稳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和震慑力都是巨大的。通过采取行政处罚和金融评价的方式,使辖内金融机构均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擅自开销账户,延压税款、盲目无序地不正当竞争等等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根治。通过非现场动态监控和社会监督,辖内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和思想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些沉积的遗留问题、以及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基本上得到了整治和扼制,金融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基层人民银行维稳履职的思考与建议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体系 架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制约、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和限制,内控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控制环境方面重发展、轻管理,忽视内控管理,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造成了思想上的阻力;内部控制的监督尚有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有效、公开的监督、评估机制;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各控制系统脱节,未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全面控制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影响了控制。由于动态控制比较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风险评估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因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由以下五方面因素构成:

(一)内部控制环境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分权制衡;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应建立和保持书面程序,以持续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银行应对其业务和管理活动采取控制措施;应考虑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业务运行特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并保持预案和程序,以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紧急情况。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银行应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程序,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银行应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监测,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董事会应采取措施保证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一)会计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会计相关准则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制定了各类业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本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和公允。

(二)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了由一般准则、作业准则、工作规范等组成的制度体系,以及现场与非现场并重的检查模式。二是设立了独立于业务经营管理之外,独立行使检查、监督、评价职能的审计部门,各一级分行根据机构设置条件和经营管理要求设立分行审计部门。三是建立了总行审计部向董事会的垂直报告路线,审计部负责人由董事会任命,年度审计计划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日常审计工作由副董事长直接分管,并接受监事会和高管层指导。以战略、风险、价值为导向,从加强对全行内控状况、风险状况的评价,加强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揭示入手,持续加大审计检查力度,进一步转变审计管理流程和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独立监督、评价的职能,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内部控制关键要素与措施

报告期内,商业银行结合市场环境,围绕新的发展战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了各项业务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优化内控环境

本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根据新的发展战略调整全行组织架构,精简管理层下设委员会,调整内控机构设置;科学界定前中后台、总分支行及附属机构的职能;持续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助推业务发展;有效落实各级行、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责,夯实内控管理基础;持续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加大全员岗位培训力度;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发展战略中明确“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标准化的柜面服务、数据化的业务运行和差异化的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二)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

本行结合新的发展战略以及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内控管理政策与措施,有效提升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信用风险方面,全面量化信用风险管理,启动“信用风险公司客户评级优化项目”,以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依据实现行业信贷风险前瞻性识别与持续性防控;市场风险方面,在年度授权和日常风险审批中对相关产品包含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识别和评估,积极加强和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日常监控和报告;流动性风险方面,持续对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流动性缺口、备付指标的变动进行监测,综合评估全行流动性风险状况,有效应对流动性紧张的市场波动,确保了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方面,全面推广操作风险系统及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为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管理运用平台,组织全行对重要业务领域的关键流程进行RCSA评估,分析、优化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声誉风险方面,持续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力度,高度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测,通过舆情提示单、媒体沟通等方式总分联动化解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建立问题主动管理的机制,通过系统健康检查、日常巡检、趋势分析、厂商巡检和漏洞扫描,在全行范围开展电子银行信息安全检查、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互联网应用系统渗透测试等工作,主动识别潜在风险隐患。

(三)完善内控制度和措施

本行制定《内控梳理管理办法》、《内控台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固化了内控实施要求,实现各项内控管理工作的常态化;选取与业务发展和客户端联系密切的流程作为内控梳理及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的重点;优化理财业务审批流程、集中采购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进一步处理好风险控制与审批效率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严格落实贷款三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通过货币市场、公开市场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增加流动性资金来源,确保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针对目前易发、频发操作风险隐患,加强风险提示和流程梳理,针对同业风险事件及时警示全行加强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持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信息科技风险方面,深入开展系统和应用监控部署工作,强化性能容量管理,提升生产风险事件预防能力。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本行加强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管理,提升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风险提示与风险信息共享,对个人征信系统应用、克隆银行卡、信用卡套现、银行卡盗刷、贸易融资金融服务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深入剖析,提示风险要点和应对措施,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全面总结各分行运营状况和先进经验,通报全行共享,推动全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五)严格监督检查与整改问责

本行结合风险防控重点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开展财务专项检查,揭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银行理财投资运作自查,强化风险的防范;开展公司信贷表外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现场审计、贷款质量现场检查,确保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状况,提前化解信贷风险;在原有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全行领导干部的管理及监督,提高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本行积极组织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问责。

参考文献

[1]孙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初探[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赵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曾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江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杨婧易.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14.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一、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

为切实加强辖区人行系统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人行成都分行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的意见》,人行普洱中支为促进“意见”得以有效贯彻落实,提升辖内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工作水平,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构建了“部门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主体,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办公室、纪委、保卫、宣传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抓好舆情监测报告、教育引导、沟通联系、突发事件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工作。按季召开部门工作联系会,交流各部门履职情况,通报分析辖内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二)做好异常行为排查和风险警示教育

通过部门摸底、职工反映、举报、调查等方式,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异常行为进行排查,结合开展参与非法集资等专项排查活动,对个别员工热衷经商,社会交往复杂,经济状况不正常,家庭关系紧张或出现重大变故,以及其他异常行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谈话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和教育员工及时改正错误,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从源头上防范“八小时以外”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纪律约束

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辖内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与家属签订“家庭助廉公约”;加大执纪监督力度,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加强对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强化纪律约束,中支纪委与全辖干部职工签订了“八小时以外”自律承诺书,要求员工在“八小时以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强化正面引导,筑牢思想防线

由工、青、妇组织开展知识讲座、业务竞赛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干部职工把握好“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培养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心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宗旨观念,担当作为,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表彰宣传身边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看齐意识,强化自律意识。

(五)强化考核检查和责任追究

将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表现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选拔、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监管部门排查不力、应发现而未发现问题,以及对发现问题没有制止纠正、知情不报、有案不查的,按规定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通过加强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工作,全辖员工增强了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爱岗敬业精神,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多年来,辖内人行系统员工没有违纪违规行为,没有发生各种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相关制度和办法有待规范完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范围不够清晰,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监督范围和内容,哪些活动、哪些场所、哪些要素应当纳入监督范围,简单地从时间点来划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另外,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常态监督氛围,员工存在抵触心理,难以自觉接受监督。

(二)方式单一,监督不到位

“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主体由组织人事牵头,纪委、保卫等部门参与,但实际工作中,监督方式单一,难以发挥作用,一方面员工居住分散,个人生活、交往复杂多样,动态情况不易掌握,对监督管理带来不便。另外,有的监督人员认为员工作为一个公民,“八小时以外”属私人空间,有个人正常的社交生活和自由权利,单位或组织不应过多干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不到位。

(三)监管制度及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没有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监督制度或实施细则,监督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圈,忽视了社交圈和生活圈,而风险隐患多发于生活圈和社交圈,导致违纪违法线索的收集存在“盲区”;监督方法滞后,停留于传统的监督思维和方法,没有结合经济社会的转轨、员工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活动范围空间的拓展而创新,达不到监督效果。

(四)防范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关键在于防患未然,但目前仍处于事后监督状况,对于违法违纪事前、事中的防范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抓早、抓小、抓预防工作做得不够,使监督工作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树立“四种形态”意识,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对单位“八小时以外”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对监督管理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组织分析研究,制定对策。二是教育引导要坚持大处着眼,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规定,以及维护人民银行形象等方面着眼,以多种形式开展正面教育、警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牢“八小时以内”廉洁履职、“八小时以外”严格自律的思想基础。三是从小处入手,从关注员工思想状态、履职表现,动态把握思想行为变化等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和教育引导,用身边的生动事例教育员工,引导其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和遵纪守法的做人准则,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四是教育引导与制度监督相结合、个人自律与组织监管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等方式,使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以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从源头上防范“八小时以外”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二)探索建立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按照“主动预防,教育为先;严格管理,自律为主;抓早抓小,及时处置;不干涉正常交往,保护个人隐私”这一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健全以教育、管理、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八小时以外”管理工作机制。在建立和完善制度方面,一是建立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发生个人重大事项的,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二是建立异常行为排查登记制度;三是建立重点人员关注制度;四是建立走访联系制度。

(三)抓住监督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提高监督效能

一是要抓住要害岗位人员监督,在加强日常管理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基础上,严格执行要害岗位人员管理、轮换岗、定期谈话、考核和强制休假等制度。按月对国库业务,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管理和现金出纳账等进行检查核对。二是抓住对违纪违法苗头性人员的监督,及时发现处置各种异常迹象和苗头问题,如有投诉举报、工作萎靡不振、经常不在岗、社会关系复杂热衷经商、经济状况不正常、经常出入私人会所等问题的员工要及时谈话提醒,把问题处置在萌芽阶段。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监督,紧盯春节、“五一”、中秋等关键节点,及时廉政提醒,教育、引导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守纪律红线,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坚决杜绝变相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利用婚丧喜庆事宜敛财,酒后危险驾驶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加强考核检查和监督指导工作

将员工“八小时以外”表现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选拔、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中心支行把开展“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干部考察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对基层行的具体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监督工作。

(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一是发挥党内监督,家庭监督、新闻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作用。对有异常行为表现的,根据需要走访其家庭、社区,司法、公安等部门,多渠道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报告处置。二是通过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等措施,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三是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加强单位部门之间、上下级行之间沟通协作,定期召开交流分析会议,监督资源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员工动态情况,提高监督管理实效。

(六)加强监督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加大问题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全局,切实贯彻执行“促改革、防风险、强服务、提效能”方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进监管手段,探索风险预警、识别、防控、化解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二)新组建1家村镇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至少6家银行网点。

(三)推动钢贸、造船、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授信风险逐步化解,力争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年初水平。

(四)加快推进银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银行从业人员合规履职,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

(五)推动绿色信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新兴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六)持续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

(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

1.强化法人银行公司治理。一是落实《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组织开展公司治理培训,完善法人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督促指导董事会、监事会有效履职,提高各专门委员会履职能力。二是强化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监事履职评价示范文本》,督促法人机构制定董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报分局备案。三是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做好实施培训和监测分析,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强化法人银行股权监测,规范股权变更、质押、交易等行为;按照银监会法规逐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具有活力的银行体系。

2.推进银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导向监管。督促银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经营指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同业排名的激励导向,推动落实高管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二是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指导银行构建有效风险治理架构,强化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制衡,落实强制轮岗交流制度。三是完善监审联动。加强对银行内审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增强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计量能力,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重要风险监管审计合作。

3.加快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一是督促银行以特色化为方向,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实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指导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产品服务营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合适地区设立异地支行。

(二)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1.逐步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是坚持稳步控降目标。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总原则,继续认真落实《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的意见》,择优支持保障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监管政策要求,力争平台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完善全口径监测统计。通过加强统计监测,真正做到动态统计、有进有出,进一步提高平台名单的全面性。进一步加强融资全口径管理,与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和季度信息交流制度,督促银行加强监测,全面了解平台企业的其他融资情况,严控平台借道融资,提高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监测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平台银行体外融资对银行信贷安全性的影响。三是落实到期还款来源。目前纳入监测的73户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到期贷款都将在46亿元左右,督促银行及早与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落实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严防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风险缓释措施。对于还款资金来源得不到落实的平台,要求银行及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政策变化情况,逐步推动用直接融资置换相应的平台贷款。

2.从严控制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一是完善名单制管理。督促银行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的特点,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准入企业名单,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开发业绩、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准入条件审核;结合季度非现场监管走访,收集审查辖内银行开展合作的开发企业名单及项目情况。二是加强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监测。督促银行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排查,严控银信合作业务,严防开发企业通过假按揭、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严防房地产企业利用贷款囤地炒地。三是组织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准确评估房地产价格下跌情况下的贷款损失及流动性情况。四是落实住房按揭贷款差别化政策。督促银行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优先保障首套自住房贷款,审慎开展商用房抵押贷款。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房地产贷款检查,全面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风险状况。

3.密切关注大额授信风险。一是妥善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以戴南不锈钢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实施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逐户落实一户一策分类处置方案,确保支持类企业有劲、维持类企业有底、退出类企业有序。首期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期限到期后,及时召开有关戴南地区银政企三方座谈会,研究部署后续工作。二是密切关注重点客户风险。充分利用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在全辖排查涉及5家银行以上、银行授信总额2亿元以上的大额多头融资及5000万元以上存在担保圈的客户,建立台账持续监测,绘制大额客户融资担保链接图,准确掌握主要担保圈状况,推广运用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逐步推动担保解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三是严防政策“一刀切”加大行业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督促银行积极上争资源,用好用活政策,避免信贷“急刹车”、“急转弯”加剧风险集聚。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根据银监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有关光伏产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有保有压”政策有效落实,指导银行继续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有选择、有差别地开展光伏产业授信业务。四是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授信和授信集中度监管。督促机构严格控制大额贷款,落实新增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报备制度;禁止发放异地贷款;加强银团贷款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银团贷款投向。

4.大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一是做实贷款分类。加强贷款质量监测,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摸清摸准风险底数,夯实资产质量,提足风险拨备。二是加大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出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监督办法,督促银行按照履职责任要求,对2013年以来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凡属违章违规形成的不良贷款,必须要追究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新增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按照提高不良容忍度有关要求,适度减免相关人员责任,保护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新发生问题贷款的成因,从经营理念、管控架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等方面全面改进授信管理体系,严格新发放贷款的准入管理。三是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推动银行积极运用诉讼、批量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充分利用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便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损失类贷款不得长期挂账。

5.有效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渠道。督促银行规范发放小贷公司贷款,密切关注该类机构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国家调控领域及限制性行业。规范开展银担合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执行担保倍数限制,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二是建立完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备案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理财业务情况。指导法人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严格分开,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分支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严防不当宣传及误导销售。

6.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督促银行特别是法人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各法人银行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流动性监测与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督促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防止业务增长过于冒进,推动中小银行切实按计划压降“两项占比”,提高业务稳健性。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有效控制存款冲时点现象,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组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适时开展流动性管理专项检查。

7.突出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管控。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银监会“案防新规”有效落实,严格实施信贷违规问责和案件问责。督促银行加强基层网点和重点人员管控,继续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等违规行为排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邮储银行二级支行强化操作风险管控。加强案防技防建设,建立农商行信息科技系统开发、运用联合机制,推动开发运用员工账户异常信号监测系统、重要岗位轮岗提醒系统和“飞行”检查合规知识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案防工作水平。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飞行”检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飞行”检查大队,对机构“飞行”检查进行再监督。

8.密切关注新型风险。一是强化信息科技风险。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巡查,摸清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下发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意见,确保银行严格按照“系统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监管。督促银行加强资金业务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严防违约风险。三是注重声誉风险管理。继续与媒体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督促银行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三)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运用信贷杠杆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引领和考核督促,切实推动《市银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银行业在全市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上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转型升级行长沙龙”,组织银行集中探讨转型升级经验,深入挖掘银行业转型升级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银行业全面服务转型、发展升级。二是盘活存量,稳步退出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信贷台账,推动银行与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三是用好增量,将信贷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完善新兴产业和绿色信贷监测统计,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模式。加大对医药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进驻医药高新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学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督促银行网点播放金融知识宣传专题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完善银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银行投诉处理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对银行投诉处理情况实施监督考核,督促指导银行建立健全快捷、规范、合理的投诉处理流程,充分发挥银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客户投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投诉。三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提升柜面服务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规范开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投资理财等产品,督促银行坚持“卖者有责”,为消费者把好产品准入关口,规范开展业务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3.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优化建设传统银行网点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银行、小微支行试点,积极推广“快付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提高偏远乡村的服务可得性。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监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严防“脱农进城”趋势,引导邮储银行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二是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开发推广适用于私人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新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强化对粮食生产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提升阳光信贷覆盖面,加大富民阳光信贷推广力度,建立富民阳光信贷统计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4.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是强化业务引领。坚持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不动摇,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和考核督促;完善“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开发推广“网上金融超市”,进一步拓宽银企沟通的渠道。二是开展活动带领。继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2014年计划在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高港区举办两场大型“进基层、入园区”银企对接活动,在姜堰区和泰兴市举办两场银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活动效果。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免担保贷款;督促法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开展专营机构督查评估,对“六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触及灵魂的大检修、洗心革面的大扫除。系统理解、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整风精神开展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防搞形式、走过场。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紧密结合监管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作风的根本性改进。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分别挂钩基层联系点及重点关注行业和风险领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切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知识型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6次,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采取论坛、交流、点评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研讨和交流,树立主要业务的标杆性质量标准,供相关科室员工学习对照。二是强化实干型队伍建设。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塑我监管形象”活动,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改进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开展中层干部缺岗竞聘和员工轮岗,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廉洁型队伍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约束,确保不发生工作人员违法及重大违规行为。

3.深入开展“监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一是非现场监管有突破。建立监管月志制度,通过深入开展监管走访、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摸清摸透被监管机构实际情况和风险状况,提高监管措施的针对性。运用好监管综合系统,提高系统使用效率,有效汇总分析各种监管信息资源。二是现场检查有创新。加强现场检查质量控制,按照省局部署,提高EAST系统运用水平,对检查发现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和整改督查。三是行政许可提效率。认真组织学习银监会1号、3号令,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行政许可流程简化优化规范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四是监管调研提质量。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挖掘,有效发挥调研成果对监管工作的辅助作用。

上一篇:电网建设安全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采石场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