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04 01:05:11

英文对联

英文对联范文第1篇

本报讯 (记者 毛江华)1月7日, 新浪和微软签署了一项有关“中文对联生成器”技术的专利许可协议,它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尖端创新之一。

根据这项协议,微软的专利技术将用于新浪的全新移动电话对联服务,手机用户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上联以短信形式发送至新浪的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微软中文对联生成引擎将自动构造下联以及横批,并以彩信或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用户。

这项服务于1月6日起正式投入运作,迎接新春佳节(2009年1月26日)。届时,互致新年问候的数十亿条短消息将通过新浪服务器发送。

新浪还计划利用微软的核心技术自行开发其他创新产品,为这项技术寻找新用途,并且使移动增值服务更加具有个性、互动性和娱乐性。

据悉,“中文对联生成器”技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尖端创新之一。

56网换CEO

本报讯 (记者 杨霞清)1月6日,国内知名视频分享网站56网()正式宣布,原搜狐高级副总裁王建军出任公司CEO,原56网CEO周娟转任56网总裁兼COO。

王建军加入56网后,主要负责公司运营、公司业务架构管理、对外销售和市场商务等工作。

对于土豆等视频网站纷纷从“用户产生内容”转为“正版点播”,王建军称56网将走视频分享之路。并且,在原有的“用户产生内容的”分享基础上,还将和版权公司、传统内容提供商、发行公司、内容分销商合作,产生绿色的内容,希冀长久困扰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记者关于金融危机下56网如何“过冬”的提问,王建军表示,“开源节流”是过冬法则,56网是自建的CDN系统,在成本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且“视频分享”不需要太多的编辑,这也节省了不少成本。未来,广告模式和增值服务将是56网的两大收入来源。

56网是国内较早的视频网站,成立于2005年4月。目前,56网的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日均PV浏览量超过1亿。56网先后获得了红杉资本和迪斯尼旗下的Steamboat,以及SIG等多家风险投资商超过3000万美金的投资。

天际网增英文简历功能

英文对联范文第2篇

我们看英国,在14世纪、15世纪的时候,英国用的是法文,英文只是方言。国会用法文、教堂用法文、大学生念法文……可是这时候英国人出来了,编了英文《圣经》、英文辞典,莎士比亚也出来了。不得了,英文开始膨胀,到今天,把法文挤得这么惨。

我们现在说中文很难学,这个观念是错的。中文是很好学的。中文的文法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拉丁文还得了?一个桌子阳性的,椅子阴性的,中国完全没有这个。

中国人还可以很生动地把形容词当动词来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词,白字什么东西?白字是形容词,抓来以后当动词来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很好的中文。

现在电脑会把所有动词排出来,两百个给你。这是好事。王安石可能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想,电脑一按,动词、形容词相关的字,全都出来了。

现在我写微博,有点感觉祖国的国文程度不好。有很多东西他或者不懂,或者不能欣赏你,真正的技巧他欣赏不出来。你会觉得有点凄凉,怎么搞的,怎么中文变得这么坏了?

中文有它粗糙的一面、凶悍的一面,可是又不失典雅,最主要的它要有趣。中文搞得无趣是绝对不可以的。

我痛恨文法学家、语文学家,这些人写的都是烂中文,太规矩了。像王尔德,他本来写的很好的英文,后来会了文法,英文写滥了。一个语文学家很少写过好中文。有人对罗马皇帝说,你这个写错了,他说我是皇帝,我就可以这样写,他开出一个新的经验出来。一般人做不到,这里面有很多框框,在框框里面打破这个框框。

在唐宋家里,我总认为欧阳修是最好的,他为什么好?他写文章以后要刻好石碑的,《醉翁亭记》,刻好石碑,然后看。哎哟,不得了,两个字不好,怎么办?石碑敲掉,重新刻,这么考究的,哪两个字不好?“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是现在的文字,原文他写的是“酒洌而泉香”,发现意思一样,音不好。“泉香而酒洌”,这是四声。“酒洌而泉香”,是一声。在前后上下文里,韵律听起来一声不好,四声好。敲掉重来,所以原文是“酒洌而泉香”,现在是“泉香而酒洌”。中文就是改不胜改。欧阳修就考究。

一个故事,欧阳修跟徒弟们讲,有一条狗躺在马路上,马跑过去,把狗踢死了。让每个人写一大段,但是写不好。欧阳修说,六个字就能写这个情况,第一个,就是“逸”,跑的、飞奔的;逸马,一个飞奔的马;毙犬,枪毙的毙,把狗踢死了;于道,在马路上面――“逸马毙犬于道”。你写不过他,他六个字写整个故事。

可是欧阳修犯了什么毛病?我们现在又讲,太简单了。所以他的文章都写得那么简略。简略有个缺点,很多故事的感觉没有了。像中国古诗里,荷花与鱼,鱼在荷叶东边,在荷叶西边,在荷叶南边,在荷叶北边。可是欧阳修不这样写,他写“环滁皆山也”,本来很多山,他五个字写完了。可有的东西就要嗦地写出来,就要东西南北。简单不简单视情况而定,而不是原则,欧阳修把它当成原则了。

福楼拜跟莫泊桑讲,没有同义字。我们以为这两个词是同样意思,不是的,只有一个表达是最好的,你把它找出来。不可能有同义字,绝对这个字比那个字好。像王安石写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吹过江南岸,一个“绿”字,用成了动词,整个江南岸都变成绿色的。可是有人看到过王安石的原稿,原稿不是“绿”,是“吹”,“春风又吹江南岸”,“吹”字不好;春风又“到”江南岸,“到”字不好;春风又“抵”江南岸,“抵”字也不好。最后选了“绿”字,太好了,这个字那么抽象,可是那么好。这个字,就是要想的字。

比如曹操,操不读一声,也不读四声。曹操,四声,这有点不雅。所以我们讲曹操都讲轻音,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改过余光中的诗,不押韵我把它改成押韵的。诗不押韵是现代诗,胡扯,掩饰自己。中文这么多的韵脚你压不住的话,证明你中文不及格。

再说说对联。陈寅恪就提出过,北京大学考中文的,入学考试都要考对联。胡适他们反对。对联是很落伍的东西,可它也是中文的特色。由它可以看出中文的结构来。也不一定非要对联,三个字也可以对,胡适之对孙行者,猢狲、适之、行者,第三字是抽象字眼,之字对者字,抽象对抽象,对得好得不得了。文天祥在牢里面就看杜甫的诗,然后把杜甫的诗排列组合。有的集句比原诗还好,这首诗里一句,那首诗里一句,合在一起。“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年容易又秋风”,上句是杜甫的,下句是陆游的,“万里”对“一年”,“常”对“又”,对得好。

它的缺点,像胡适提倡文学革命,讲对仗,文字变死了。你要写成六朝文章,骈体文,那就无趣了,可有的偶尔小对仗,还是可以看出中文特色。

胡适的文字,清汤挂面,没有什么大错误,可是不动人。所以蔡元培后来就说,我们要美文,不能用白话,白话文写不出漂亮的文章,错的。白话文可以写得出来,可是这些人没写好。像徐志摩,写得还算好,其他那些新诗人糟糕。

中文真正的决定权在我们。我们在抢救中文,电脑帮着我们复活,可是它也会把我们吃掉。就像英文把法文吃掉一样。美国电影排山倒海过来,把你吃掉,软实力过来,中文现在挡不住。

说说我的打字机,我用过的打字机整个作废了,为什么?打字机键盘的排列,现在看着A跟S挨在一起,为什么呢?打字机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打得太快,两个字在纸面上会卡在一起,为了避免卡在一起,有些排列是不合理的,是故意让你打得慢的。我们现在用电脑打字,根本不发生卡住问题,可是这个排列的方法能改变吗?全世界通用了,你改变不过来了。

最早在明朝,在福建讲闽南语的传教士,把汉字写在《圣经》的罗马字上,但用的是闽南语的方言习惯。久了以后,导致我们现在的《圣经》,那个中文怪怪的,为什么?它是外国的传教士写的中文。有一亿人口使用这种《圣经》,你改不过来。就好像打字机的键盘一样,次序不能改变了。

有一天中文被这些“低头族”掌握的时候,或者被比尔・盖茨再开发出来一个词库定型了以后,坏的中文就定型了。我们就要让大家把中文变好。就像莎士比亚出来以后,把英文确定了;英文字典出来以后,把英文的用法确定了。

很多很坏的中文我们要消灭。断肠人,肠子断掉了,古文里面最容易出现的字,这是个很坏的中文字。他本来描写猴子的,母猴子(语见《世说新语》)。肠子怎么会断掉,你描写过分,描写一个人痛苦,肠子一断是坏的描写,这种中文我们要慢慢消灭。有些中文是不能要的,推广中文,烂东西要消灭,即使你学过都不能再用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再用就不好了,是烂句子。

我的敌人是美国人,开玩笑了。帝国主义过去是杀人掠货,现在它不杀你人,掠你通货,把你的钱抢走,像蝗虫一样,这个好可怕。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我们开发中文,做成句典――不是词典,是一句一句的。

英文对联范文第3篇

欣赏徐超教授的书法,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做到。他总是把汉字(特别是古文字)、文学等诸多传统文化乃至相关学问与书法艺术水融地融和在一起。书法境界就是艺术主体即艺术家自身的境界。从他的书法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文化精神,看到他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他的书法,体现了技能技巧与精神趣味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文化、学问与书法的统一、人与艺的统一。

徐超教授长期从事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书法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仅就书法创作而言,从两个方面就可以窥见他的修养与才华:其一,古文字书法,在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写法的古文字天地里,他能顺手写出最美的字形,并对它们的构形方式、构形寓意、历史演变如数家珍。能偶尔片言只语却振聋发聩般的讲述,让我们窥到古文字学的神奇天地,由衷惊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授这种学问、能力、修养,在当今书法家中亦不多见。

再者,就是从他创作的对联书法作品中,更可感受到的修养和学问。他曾著文说:“一是想写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种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想表现汉语的独特之美。”随手翻阅他的创作手册,这些集中反映上述思想的作品俯拾皆是。像1994年为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创作:“佛祖拈花,迦叶会意;达摩面壁,神光传经。”佛祖释迦牟尼、迦叶、达摩、神光(名慧可。不称慧可是为调平仄),是佛教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人物。此联阐述了禅宗中诚心传学的方式和精神;1995年为韩国成均馆大学校中语中文科建科四十周年创作:“传道有恒真善美;立基不朽德功言。”闻该校一贯注重“真善美”教育,故有上联。下联用中国人“三不朽”为典;2008年为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题联:“九悬生死山河恸,百入火汤日月知。”热情讴歌了救灾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的精神;2008年他应邀为布置北京奥运场馆提供书法作品,撰写:“饮河逐日,御气行天。”上联借用《山海经》夸父逐日的故事,赞美运动员的竞技精神;下联用《庄子・逍遥游》列子乘风飞行达到妙境的典故(“御气”即《庄子》原文里的“御风”,用“御气”是为调平仄),赞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境界;2006年,他的老师启功先生去世,写了两幅挽联以寄哀悼:“哲星遽落,老师已去矣,耳提难忘胡人语;薪火犹传,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坚净居。”启先生为人谦虚,说话幽默,常说:我是胡人,说话当然就是“胡说”。“坚净居”是启功先生斋号;“主业典型,副业典型,须知主业昭副业;先生师范,后生师范,幸有先生导后生。”上联写启功先生“主业”与“副业”之间的关系;下联因启功先生为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发:“先生师范”是说启功先生的学和行都堪称“师”称“范”。“学生师范”,一是说作者其时在北京师大上学,二是说作者要“师”先生之“范”。又如2011年为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创作:“来哲奋扬,克弘丕业;新猷继献,孔景有光。”此联全用先秦词语,文辞典雅。“来哲”,继往开来、卓有智慧的人。“克”,能。“丕”,古文写作“不”,大的意思。“猷”,计谋、规划。“孔景有光”系青铜器铭文里的原话。“孔”:很;“景”:大。全联赞扬后世才俊奋发激昂,其精神和能力都足以弘扬前辈的伟大事业;他们不断提出的新战略新规划,宏伟而光明。又则:“吾门藏巨子,此处觅天梯”。上联说山东大学的教师队伍里有许多权威学者,下联说学人可望通过在山东大学的学习进入学术的殿堂。同年为交通银行山东分行创作:“开源引水,川流不息;启智聚金,日进无疆。”“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金钱、财富,“川流不息”喻指资金循环、财源不断。“启智聚金”体现了现代企业家的发展高度。“日近无疆”做为美好的颂祷语,把此联的寓意推至高潮。

徐超教授近期正在创作系列传统文化对联,如:“求真善美,清辉自远;立德功言,利泽久长”、“行止言容,有君子德;文章经济,通圣人心”、“君子立言,永垂世则;正人得位,长重民生”、“得贤是宝,因才成器;主善为师,唯德有恒”、“大道鸿猷,民人之惠;直言善政,君子所为”、“山容万谷,天高地阔;海纳百川,源远流长”等等等等。我们看文辞,都是以国学为主体的传统经典文化。其文学形式是对联。对联讲究严格的平仄及对仗,被称为浓缩了的格律诗,是袖珍经典文化。书法作品的书体是金文。金文风格雍容富贵、典雅庄重,是典型的庙堂文化、贵族文化、经典文化、精英文化。其上下款文则是精美秀丽的行书。特别是他把一副对联独立写在一件立轴里,装帧成八屏、十六屏等形式悬挂,这种“集美艺术”,更能集中体现出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和她的艺术震撼力。

“驾轻就熟”徐超教授的文章也常常用对联做题目,如他写蒋维崧教授的文章《学垂典范,艺壮国光》、《人琴已渺,风范长存》、《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题目都是对联。教授这种驾驭语言的功夫,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其中的妙处甚至都不易觉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此可见徐超教授的文化、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确已达到了相当的境界。

谈到徐超教授的成就,他坦言,这首先得益于大师级学者书法家启功和蒋维崧先生的指导。他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不仅在书法上深受启功先生的影响,启功先生亲自拟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也深深地影响着其学其行。而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后,其学问、艺术、人生更是得到空前升华,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他以“人格、学识、理论滋养书品”的书法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界独树一帜。他在兼任耄耋之年的蒋维崧教授工作助手的5年中,更作出了全面突出的成就:2002年,徐超教授被评为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2003年,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顾问、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他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各项荣誉的背后,不仅是中国书法界对徐超教授个人在其专业领域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徐超教授多年来在书法、文字教育等方面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以学驭书”的鲜明个性。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对徐超教授的书法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说:“徐超教授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得益于他的三大优势:一是有半个多世纪研究精英文化的底蕴,二是有研究精英文化的天赋,三是有研究精英文化的境界。三者互为补充、融会贯通、缺一不可。”

英文对联范文第4篇

在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一副特殊的对联,它的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

上联:To China for china,China with china,dinner on china(翻译为: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

下联: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每句中,第一个“前门”的意思是前面的门,后一个“前门”的意思是前门牌香烟)。

这副对联虽然语言不同,但对仗工整,饶有趣味。这是楹联学术界承认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例中英文对联。

(东日 供稿)

名人的墓志铭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杰弗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志铭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又过了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也的生涯。”

被曲解和误用的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但在日常使用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使得一些成语被曲解。这里仅挑选几个常见且易被错用的成语,望同学们加以注意。

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现常被误解为“盛夏时节,天热如下火一般”。这个成语出自《诗・豳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指“大火星”。“大火星”在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位于中天,位置最高;到了夏历七月,其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这种现象被称为“七月流火”。出现“七月流火”,天气会渐渐转凉。

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现在常被误解为“声音太大,把耳朵震聋了”,与“震耳欲聋”相混淆。这个成语出自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其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径学谈诗者。”“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说说“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古人书写的主要用具,无论吟诗作文,还是挥毫作画,都离不开它们。历来文人对笔墨纸砚精心选择,一旦得到上品便视为珍宝,因此称为“文房四宝”。那么“文房四宝”之说起于何时呢?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南唐书》:“南唐肘推李廷硅墨、澄心堂纸、诸葛低笔、龙尾砚为文房四宝。”后来有人又将宣纸、湖笔、徽墨、端砚称为“文房四宝”。

韩愈的《毛颖传》说,中山人毛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号“管城子”;“(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因此,这四人也被戏称为“文房四宝”:“管城子”毛颖指笔,陈玄指墨,陶泓指砚,褚先生指纸。

英文对联范文第5篇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厚重与沧桑。古往今来,名家学者对其研究也数不胜数。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很多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如:《红楼梦》、《论语》等名著经典,都被译成英文以加强其跨文化交流。但纵观所有英译作品不难发现,对联的英译只占了其中很小一部分,多数专家将焦点集中于古诗词曲的英译,如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韵探胜》,便对诗经元曲宋词等名篇进行了英译研究。而对联的英译往往只镶嵌于名著名篇的英译之中,如《红楼梦》、《水浒传》的英译版本中有一些对联译作。而楹联专著并不多见,如黄中习教授所著《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讨论了对联研究的方方面面及其英译。但这毕竟是少数,用他的话说“中国对联翻译,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少了,散见于诗文的翻译中”①。由此可见,专家学者对典籍英译的关注度明显比对楹联的关注度要高。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加之古迹名胜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借旅游景点文化特色传播中华文化的机遇。湖南省作为中部日益崛起的大省,除有不少文化景区胜地外,其电视文化产业的高度繁荣也积极推动了其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到湖南交流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逐渐增加,借旅游之便想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的外国友人也日渐增多。而湖湘旅游景点作为海外游客认识湖湘文化的窗口,其作用不可小觑。岳麓书院自古以来都是孕育湖湘才子的摇篮,近代思想家魏源,一代军事家曾国藩,都曾在此地求学。若能将岳麓书院的对联进行英译,把承载其文化内涵的文字生动地传达给外国游客,游人到访此地时,就不仅能体会湖南的人文景观之美,而且会对其具有文化特色的对联印象深刻。中华民族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如果将它比喻成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湘文化就是其万千支流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文化是折射一个民族精气神最有力的见证,而景点对联则是为游客展示这一魅力的有效手段,对联的英译更能为外国游客熟悉中华文化提供借鉴。

2.目的论简介

2.1原理介绍。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莱斯(Reiss)提出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研究,发现有些译文无法实现完全等值,于是,她提倡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原则。接着,汉斯·J·费米尔(Hans J.Vermeer)以行动理论为基础,以文本的目的(Skopos)为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随后,霍斯曼特瑞重点研究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诺德则提倡“功能加忠诚”原则。这几位学者的著作和文章最终奠定了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乃至世界翻译界的地位。

翻译目的论主要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三者的关系为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两者都必须服从目的原则。换言之,目的原则是核心原则,忠实原则以连贯原则为前提,当发生冲突时以目的原则为准。

2.2目的论与景点对联英译。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语言分为三种功能: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旅游景点的对联,要实现其英译,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应充分发挥其呼唤功能,感染游客,在引起其注意的前提下,传达信息并使其印象深刻。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②而应用翻译特别强调以传递信息为其终极目的,侧重信息传递的内容与效果,文本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则尤为突出。因此,应用翻译的特点使得功能目的论的应用特别适合。景点对联英译正是应用翻译的一种,将功能目的论的原理运用到这一实践中应是很恰当的。

3.岳麓书院楹联

3.1楹联简介。

楹联,俗称对子,通称偶语、俪辞等,起源于桃符,而“对联”之称肇始于明代。楹联的发展史可用五句话来概括: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普及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弘扬于现代。③楹联言简意赅,雅俗共赏,其创作需个人才情与睿智,故又有“诗中之诗”的美誉。楹联的种类繁多,按贴挂的位置分类,有门联、中堂联、楹柱联等;按用途分类,有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自勉联、言志联等;按对偶形式分类,有言对、事对、工对、正对、反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和顶针对。景点对联则属于名胜联。

3.2岳麓书院楹联。

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善,办学延续至今的“千年学府”。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原有僧人兴办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岳麓书院诞生。190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岳麓书院以悠久的办学历史,培养众多的杰出人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作为湖湘文化重镇而为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骄傲。④作为孕育一代又一代才子的摇篮,岳麓书院一直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誉。故楹联佳作也因人盛而繁多。岳麓书院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办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

纵观书院所有对联,我发现歌颂赞美类对联居多,在搜集的二十七副对联中,就有一半以上对联属于此类。另外,作为求学之地,书院自然也有不少治学共勉类的对联。再者,或用典或哲理性对联以教人行事之道的也有一些。因此,据其特点,文章将岳麓书院的对联分成四类:(1)讴歌赞颂类。此类对联亦可细分:①歌颂书院人才济济,育人有道的对联。如:“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和“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②盛赞书院声名显赫的对联。如:“金声玉振,虎跃龙腾。”③颂扬孔子德高望重的对联。如:“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2)治学共勉类。如:“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之谓才。”(3)典故类。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4)哲理隽语类。如:“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4.目的论与岳麓书院对联英译

4.1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此联出自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⑤此处的“惟”是语助词,无实义。楚,战国七雄之一,此处泛指湖南。于斯,在此,此地。据史书记载,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时,撰题大门联,出句“惟楚有才”,命学生应对,正思忖无果时,贡生张中阶至,对曰:“于斯为盛。”这正是此联的由来。这副流水对上下联衔接连贯。大意是:楚国(湖南)真是人才辈出之地,而这里(岳麓书院)尤为兴盛。

此联较为浅显易懂,若将“楚”直译为“Chu State”,虽对熟悉本国历史背景的游客而言,一目了然,但对于毫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则不免令其顿生费解。只要能够让读者明白,该对联是为了称赞湖南人才济济,岳麓书院育就有方而作,便可。能将此意传达,既符合目的原则,又符合读者的需要。故英译时可将“楚”译成“Hunan province”,与“Chu State”同指一处,只是使用的时代不同。参考译文如下。

Hunan province breeds many talents;

The Yuelu Academy cultivates them most.

4.2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

此联悬于书院讲堂,为张岱年所撰。浅显易懂,一语道出岳麓书院历经千载,仍弦歌不绝,盛名犹传之势。赞誉书院在培育人才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规章制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赞赏之情。

此联上下为一个主语,英译时若采用直译方法,就易重复,不够精简。仔细推敲,游人观此联时,不正是身处岳麓书院内吗?因而,此处“岳麓学府”若省略不译,即便是对湖湘背景毫不知情的外国游客,解读对联后也可轻松猜测出指的是此地。这样,对联的意思既可明白如话地传送给游客,符合目的论的要求,游客又可领会揣摩对联本义的乐趣,切合观者的陶冶需要。另外,为再现上下联形美,均译为动词现在分词结构,词义对称,结构类似。参考译文如下:

Boasting a-thousand-year great reputation;

Inheriting good traditions of education.

4.3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此联悬于时习斋,为美籍华人潘力生所撰。上联为金声句: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⑥本是用以形容孔子德行兼备,如同奏乐,集众声之大成。后以喻名声远播。下联为虎跃句:形容书院学术活跃,充满生机。撰写此联时,正值岳麓书院创立1010周年和湖南大学定名60周年之际,因以此联赞美母校学术思想鼎盛,声名显赫,前程似锦。

此联是称赞母校,若照字面直译,因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恐过往游人会对此感到不解,难以实现此联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也不符外国游客的欣赏需求。只要能传递盛赞书院与母校的感情信息,唤起读者对字里行间赞誉的共鸣,某些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背景色彩的词汇,在英译就应适当隐去,故不免要采取意译,归化的方式,使译文更贴近游客的认知背景,即将此联本意表达通畅使游人明白如话即可,照联上意义来看,上联应指书院久负盛名,广为流传;下联意指母校湖南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活动似龙腾虎跃。上下联采取不同英文惯语表达,在达意的基础上尽量追求形式上的对称。参考译文如下。

Great reputations of the Yuelu Academy spread far and wide;

Alma mater takes on prosperous academic activities.

4.4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此联悬于文庙大门旁。大意为:孔子的学说与教义如同江河一样,浩浩荡荡,随处可成洙水,泗水,意指其广博深远;孔子的德行,著述恰似日月一样,光芒四射,普天之下都有他的布道与学说,万古流芳。

此联运用了两处比喻,将孔子的思想与德行分别比喻成江河与日月。从游客的角度来说,这一比喻,与中国拥有相同的认知背景。因而,可将其英译出来。但是,汉语作为分析型为主的语言,其承载的信息量较英语多,更为简练。而英语一行对联的音节数量无法无限扩大,这就使得此联的英译在行数上保持形似十分困难。作为歌颂孔子的对联,其比喻稍有夸张但足以显露作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故此联译成感叹句更能让读者引起共鸣。参考译文如下。

How penetrating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re,

Spreading in all directions as tributaries of Zhusi Rivers;

How profound the doctrines of Confucius are,

Circulating every corner as the glory of sunshine.

4.5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之谓才。

此联悬于赫曦台,系左辅撰。主讲治学之道。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后朱熹注:“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⑦后来主要指求学的三种态度。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⑧古语中天地人为三材。上联意思是治学应将安、利、勉三法结合,不可有所偏废,方可成就学业。下联意思是应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可称之为才。换言之,只有博学才能成为人才。

此联意指求学成才的要素,“安利勉”三个条件可译成相应的名词形式,下联“天地人”属中华文化特色词,如果直译,就定会让游客顿生疑惑,为达到顺畅传递语义的目的,可采取意译方式。常言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处的天文地理与“天地”之意不谋而合,“人”即指做人行事之道。此联要传达给游客的信息是,做学问的三大要素“安利勉”及成为人才的必要要求“通天地”,作为景点对联的翻译,应以文本信息接受者为中心,当两者不可兼得时,“意为形上”。故此联可试译如下。

Study comes from self-contentment,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self-endeavors;

Talent lies in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nd proper behaving doctrines.

4.6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此联悬于书院讲堂,为美籍华人陈荣捷所撰。上联用了一个典故:朱熹自福建崇安到长沙探访张栻,两人交谈于岳麓书院,听讲者众多,“一时舆马之众,饮马池立涸”。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有了源远流长的湘江,哪怕人马再多,饮马池也不会枯涸了吧?下联意指朱熹、张栻两位大儒相互切磋,其儒学道统是一致的。

此联英译时可采取直译,源源不断的湘江水提供了持续的供水源,两位圣贤的思想切磋交流后,最终属于同一个道义学说。将这一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译文游客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处“道”,为思想学说,其涵盖意义较广,指两人学说大同小异,总体的方向是一致的。因而此联可试译如下。

The inexhaustible Xiangjiang River ensures a continuous water supply.

Thoughts exchange between two sages ends up with a same orthodoxy.

4.7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此联悬于书院讲堂,为宾步程所撰。“工善”语出《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业精”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⑨此联的妙处在于将两个不同时代先贤留下的格言组成一副对联,以此劝勉后辈学子们勤于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这一思想武器,颇具哲理性。

此联上联为假设关系,下联为因果关系,由于出处不同,语义关系相差较大,故而对联内部难以形成形式上的对仗。但若将上联整合,下联分解,用浅显的文字表述出来,游人一看就一目了然,这样便达到顺利传达文本信息的目的。整体形成尾韵,读来也朗朗上口,可试译如下。

Good work comes from sharp appliance;

Mastery of work lies in diligence;

Waste of work arises from indulgence.

5.结语

翻译是一种实践性的探索。景点楹联的英译,不仅要求译者有较深入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求有扎实深厚的英文功底。英译时,既要从文本接受者的角度出发,将原文的信息尽量神形兼备的传达,又要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使译文适当烙上源语文化的印记。

本文研究仅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截取的冰山一角,而对岳麓书院部分楹联的英译也只是典籍英译中的细枝末节。其中,还有很多值得商讨与斟酌的地方,仅希望此文能对往后英译景区楹联的研究者提供些许参考。

注释:

①黄中习.对联翻译与“两张皮”现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11):118.

②叶苗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1.

③⑤⑥⑦⑧⑨唐子畏古今名联点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07,129,141,130,130,133.

④田景正.历史追溯: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108.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编.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孚生.汉英翻译基础与策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3]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唐子畏.古今名联点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6]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卓振英.汉诗英译论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朱彦民.楹联知识与赏析[M].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9]郜万伟,田翠芸.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46.

[10]孙致礼.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1,(1):32.

[11]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36

[12]卞建华,崔永禄.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5):84.

英文对联范文第6篇

1.“此乃绝对,绝对对不出来”这本是个下联――因为对联讲究的是仄起平收,所以应征的句子应该是以“仄”音结尾的。

2.“绝对对不出来”中,“对对”二字重叠,在下以为,不管工整与否,这两点是一定要对出来的。

3.“绝对”二字,可作名词,也可作副词。在此出句中,前半句为名词,后半句为副词。这是此出句的难点所在。

尤其是讲到对联的“仄起平收”也让番茄从“此乃绝对”这个题目学到了更多,更深感这个对子真是可以千古流芳了,因为接下来定会为它“刻碑立传”,在CFan论坛为它祭起一角,让每个参加答题的读者朋友都可以留下足迹,番茄认为相当有意义。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对子最大的难点还是在找到一个词能匹配“绝对”二字,前名后副,来自山西晋中市 ^寒&炫^在他的对中提到了“才能”二字,貌似契合得比较好,大家可以尝试用来作对。好了,“绝对”先谈到这里,我们继续揭晓之前的挑战题目――Windows XP大变身。

挑战题目1 XP系统大变身

题目要求:用户已经安装了中文或英文的专业版WindowsXP,在不重新安装系统的情况下,让中文或英文版的WindowsXP变成英文或中文的系统界面。

这个题目一样难度不小,参与的读者也不多,不过来自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学院零五届食品生物工程系食品加工技术班的读者潘尚朋友却答得有声有色细致入微,当之无愧成为本题的挑战之星,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传授给我们XP大变身的技巧的。

轻松拥有多语言Windows XP系统

如果你需要为自己创造各种语言的Windows XP环境(例如学习多种外语以及需要在其他语言版系统下玩游戏的朋友),将各种语言版的Windows XP都安装一遍显然太麻烦了。其实只要你安装了英文版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再加上Windows XP的多语种用户界面软件包(Multilingual User Interface Pack即MUI),就可以随时拥有多种本地化语言界面的Windows XP。

第1步 首先安装全新(不推荐升级安装)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英文版,然后放入MUI CD,光盘自动运行,接受许可协议后程序列出已在硬盘上安装的语言和可用来安装(即CD上提供)的语言,通过点选复选框和解除选择复选框来添加和删除界面语言(见图1)。选择所需的语言后点击OK开始安装,整个过程根据你选择语言的多少可能会持续一到五分钟。

第2步 安装界面下面是默认设置,下拉列表用于选择安装后使用的语言,其他两个选项的作用是:第一项是匹配非Unicode程序的界面语言为默认语言,该选项用处不大。第二项是匹配默认系统外壳字体为默认语言。说白了就是系统登录界面的语言,如欢迎、选择登录用户、切换用户以及关机等非登录状态时的显示内容,选中了,就会与所有界面一起改变。

例如你安装时选择默认语言是简体中文,如果选中下面的复选框,则开机时显示“欢迎使用”;不选中,则显示“Welcome”。登录后的语言是默认语言,即简体中文。如果在家使用电脑,不妨将它设为简体中文,以方便家人使用。

新语言安装后,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第3步 如果你已安装了自己使用的所有语言,比如英文、简体中文和日语或者更多,你就可以在这几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

打开控制面板的“地区和语言选项”,在“语言”标签中的“菜单和对话框使用的语言”下拉列表内选择所要切换的语种,保存设置并重登录就可以变换成你需要的界面语言了,不用重新启动计算机,更不必去费心费力费硬盘空间地去安装多操作系统(见图2)。

使用多用户时,可以分别给自己和家人设置不同的默认语言,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

安装了中文MUI之后,你会发现,输入法中只有微软拼音和中文键盘布局,那么其他输入法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打开控制面板,在“地区与语言选项语言文字服务与输入法详细”里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输入法。点“添加”,在上面选择中国(PRC),在下面你就可以看到内码、全拼、双拼、郑码等输入法。

不过这里没有很多人都习惯使用的智能ABC输入法了,要是用它,只能到http:///下载需要付费的注册版了。

多语言Windows XP中文的正确显示

下面要解决的就是中文的正确显示。打开控制面板,点击“Data, Time, Language , and Regional Options”,然后再点击“Regional and Language Options”,会弹出一个窗口,打开这个窗口的“Languages”选项卡,选中“Install files for East Asian languages(安装东亚语言支持)”(见图3),然后点击“Apply”。这时系统可能会要求你插入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并复制一些文件,完成后会重启动。启动后,所有的中文文件和中文网页就都可以正常打开和使用了。

网上很多朋友说,对于英文版的Windows XP,只要安装中文语言包就可以正确显示中文,其实这是不对的。中文语言包只能让英文版操作系统的界面由英文变成中文,并且要安装中文语言包,也要先装东亚语言支持;其次,中文语言包只能给英文版Windows XP Pro安装,Home版并不能装语言包;最后,多国语言包不出售和提供下载,只是给一些大的企业用户准备的,个人和小用户并不容易得到。

本期番茄再给大家出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

挑战

题目:

常去网站统统靠前站

Cornel负责网络栏目的内容,他的IE收藏夹相当恐怖,光分类就有四五十个,内容相当全面,但是很多网站他很少去,而且有很多他常去的网站也散落在每个分类的众多网站中,每次去找相当不方便,Cornel十分希望收藏夹能够按照浏览的次数来排序,这样很容易在收藏列表的最前面找到他要找的网站。

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提出能够让收藏夹按照浏览的次数的多少来排序的方法。

英文对联范文第7篇

爷爷对孙子说:金庸的作品可以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孙子不屑地说:J・K・罗琳的七本书也能连成一句话:哈哈哈哈哈哈哈!

1和3

字母和数字开战。数字派1和3组成字母B打入敌人内部。没过多久,1和3鼻青脸肿地回来了。大家问他们怎么会搞成这样?1和3哭着回答:他们除了老大A是大写的,其他都是小写字母……

唐僧念咒

唐僧赶走悟空后,又遭不测,生死关头他想起了紧箍咒,于是默念咒语呼叫悟空……但不久一个声音彻底粉碎了他的求生希望:你所呼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你该洗澡了

有个学生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说:没关系,注射一针就好了。医生拿药棉在学生手臂上擦擦,如此反复三四次。学生以为病重。担心地问:医生,问题严重吗?医生认真地说:同学,你该洗澡了。

重蹈覆辙

一位女士在医院的电梯中分娩,觉得非常难为情。护士小姐安慰她说:没有关系的,这不算什么。两年前还有一位太太,在医院大门口就生下了儿子。不料这位妇人竟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那也是我啊!

怕误会

癞蛤蟆先生爱上了蚊子小姐,蚊子抚摸着癞蛤蟆身上坑坑洼洼的皮肤,说:你得赶紧去做皮肤美容整形,看你身上一个包一个包的,让外人看到,还以为是我叮的呢。

吹牛计划

某村长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经过周密的调查后向上级领导送了一份计划书。上面写道: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珠峰装电梯,给太平洋围栏杆。领导批示:不要好高骛远,多干点小事、实事。于是,村长又是一番调查,又上书一封,上面写道:给苍蝇戴手套,给蚊子戴口罩,给老鼠戴脚镣,给蟑螂戴。

真皮与人造革

胡萝卜看见火腿肠说:哇!真有钱,穿的都是皮衣了。火腿肠:这算啥啊,你看人家香肠,穿的是真皮,我们还穿着这人造革。

这点钱

一位女士走进宠物商店气愤地责问老板:“你把一只没用的狗卖给我了,昨天夜里小偷到我家偷走了首饰和一万多块钱,这条狗却一声没叫!”“太太,这条狗的原主人是个百万富翁,这点钱它哪里会放在眼里呢?”老板解释道。

分门别类

妇人去庙里求神,虔诚地祷告:求大仙保佑我儿子,语文考100分,数学考100分,历史、地理都考100分。儿子提醒:还有英文。妇人答:英文等星期天到教堂求耶稣,黄大仙又不懂英文!

说人话

宿舍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都说家乡话必有碍交流,于是普通话被称为“人话”,方言被称为“鸟语”。一日,一同学正用“鸟语”给家里打电话,宿舍其他成员都在一旁起哄:“讲人话,讲人话!”该同学终于不堪其扰,匆匆挂断电话。怒曰:“你们捣什么乱呀!说人话我爸听不懂!”

照片

一个开发公司的两名职员正发牢骚。甲说:“经理真的可恶,天天想办法整我们,今天他鼻青脸肿,一副狼狈相来上班,真是活该!”乙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令天终于挨他老婆的整了。”甲说:“你怎么知道他是挨了他老婆的整?”乙说:“因为每次他无端地指责我,我就寄张女人照片给他老婆。”

英文对联范文第8篇

“妈妈,给你照张相。”我把妈妈拉到一个花瓶形的门边,“这张美其名日――美人倚瓶。”

“你这坏孩子,”妈妈笑了,凑近我的相机看,“嗯,拍得还挺有意境的。”

我也得意地笑了:“叶圣陶老爷爷云,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你看这里近景有芭蕉、花瓶门,远景有疏卞、红廊;还有那隔而不隔,界而不界的……”

“行了行了,读了点书的皮毛就卖弄上了。”妈妈嗔笑我。

沧浪亭一直是我最神往的一座园林。记得七年级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那位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癞蛤蟆的作者有个性,有情趣,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阅读了《浮生六记》。文言功底尚浅的我,只能囫囵吞枣,看了个大概,知道作者沈复曾在沧浪亭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小时候背过的诗文又坚定了我对它的向往之情。这不,一到苏州,我就催着妈妈直奔沧浪亭而来。

沧浪亭高踞丘岭,飞檐凌空,简浩拙朴,落落大方。“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我轻轻地念着楹桩上的对联。这时,一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拎旧黑包,站在了我的边上,他问:“小朋友,你知道这副对联的作者和意思吗?”我摇摇头。这位老者侃侃而谈:“上联是欧阳修的句子,下联是苏舜钦的。整副对联的意思是说,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远山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小朋友,其实沧浪亭里刻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讲出故事来。”

我点点头,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网师固有副对联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曾’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曾三’是曾子的三句话,你知道是哪三句话吗?”一听到曾子,我的脑海跳出了《论语十则》,不禁脱口而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厉害,厉害!小朋友有出息啊。苏州园林就是古人所写的‘地上之文章’,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折射了社会的道义和良心。”接着他把这副对联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将近半个小时。

原来他是一位古汉语教授,退休以后长期研究苏州园林,并免费给来游园的年轻人作讲解。平时,他最喜欢去的园林是沧浪亭,说到沧浪亭的美,他眉飞色舞:春天,沧浪亭,昆曲,美酒。四美具,人生至乐也。

我们且游,且谈。在老人的眼里,沧浪亭处处是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他又沉重地告诉我:“中国的文化在异化,一位能英文的导游月收入六千元,却看不懂墙上的对联。小朋友,你们要多读书,把祖国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啊。”我使劲地点头。

“袅睛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牡丹亭》的曲子从风中传来。夕阳下,我和妈妈与老先生依依而别。

英文对联范文第9篇

一、 根据字词写成语

例1 (黑龙江牡丹江卷)中国人对龙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是,你能写出两个带“龙”字的成语吗?

赏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题目中限定了一个“龙”字,所写成语就必须含有这个字。只要平时注重积累,解答这道题就没有太大难度。

答案示例: 龙马精神 生龙活虎 叶公好龙 龙腾虎跃

二、 根据文本写成语

例2 (山东滨州卷)《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赏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积累能力。只要平时对《论语》《孟子》这两个文本理解并掌握,写出其中的成语就很容易。

答案示例: 《论语》中有不耻下问、任重道远、见贤思齐等;《孟子》中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

三、 根据对联填成语

例3 (山东济宁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生坎坷,他在人生中最不如意的时候,写了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请你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还原这副对联。

赏析 对联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样式,它语言简练、蕴含深意、对仗押韵。成语与对联,两者都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奇葩,相得益彰。细心推敲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运用了成语,都含有战胜困难之意。

答案示例: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四、 根据心理用成语

例4 (云南昆明卷)第四道题阅读理解《让花儿悄悄绽放》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赏析 这道题是在阅读中考查考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描写该文主人公刘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应结合文意来展开想象,做到语言顺畅即可。

答案示例: 老师啊,您的关心使我如沐春风,可您这样的鼓励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不幸无可改变,但我有着和同学们一样的心愿和梦想。您别用特殊的标准和方式关心我,好吗?

五、 根据意思换成语

例5 (浙江义乌卷)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广袤的天空容纳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才有了绚丽神奇,气象万千;辽阔的大海汇聚了涓涓细流、滚滚江河,才有了碧波荡漾,浩瀚无垠;苍莽的森林共存了高树矮丛、藤蔓杂花,才有了郁郁葱葱,勃勃生机。英明的君王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开创的盛世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包容的城市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书写着大市场全世界都知道的神奇篇章。

赏析 这类题可说是2012年中考成语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平常训练中,我们通常只大致了解成语的含义,能精准说出成语的意思却不易。解答此类题目,积累重于方法。

答案示例: 举世闻名

六、 根据图形用成语

例6 (山东东营卷)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主体部分(蓝色。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赏析 这是一道解说徽标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此题须把握好四步:第一步,仔细观察图形(本图形是一个文字、图案复合型标志,表述时一定要客观);第二步,弄清图形的构成要素;第三步,揭示图形的造型特点及其含义;第四步,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注意语言要简明和运用成语)。

英文对联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导游词;文化信息;异化策略

郭建中(2001:45)引用尤金,奈达的话说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的共性大于其差异,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和文化90%是相似的,而只有10%是不同的。以中文为例,汉语里有很多表达跟英文异曲同工,翻译时只要找到对等语即可。如颠倒黑白:talk black into white 轻如鸿毛:as light as a feather 如释重负: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

那么对于另外的10%的文化差异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用异化策略探讨如何处理中文导游词中的文化信息。让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ex1:ex17由长安东去的人,都在这里送别,故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的风气,留下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等千古绝唱,而为历代文人骚客所乐道。(韩荣良,2004:29)

version1:all those leaving chang’an eastward ?going would say goodbye here hence the prevailing custom “people from the capital,seeing the gust off,will pick a willow-sprig to say farewell here.” and with it handed down the ages-old chants:” willow-trees turn green every year; yet people feel sad parting at baling” and “willows on the dyke of ba river are in verdure every spring with sprigs cut for travelers as farewell bidding.” (韩荣良,2004:30)

version2:all those who go eastward from chang’an will depart their friends here,hence the custom prevails that “ the capital resident will cut will-sprig as gifts to the departing guest”,and with it many famous and ages-old chants were written and handed down by a lot of poets of many generations such as “ year after year,do you grieve to see ‘neath willows people leave’” and ““ willows on the dyke of ba river are in verdure every spring with sprigs cut for travelers as farewell bidding.”

上例中,两种译法都一定程度传达了一些中国文化。通过译文,外国游客了解了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即在中国人们用柳枝送给离别的朋友,籍此来表达悲伤及不愿别离。两种译文最大的不同在于 version 1把“灞陵”直译成了“baling”,把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通过译文传递给了游客——中国有一个地方叫“baling”,发生了千万个让人心碎的别离故事。而在version2 中,“灞陵”被省略了,虽然译文同样能表达人们借柳枝伤别离的心情,但是地名没有了。毫无疑问,在现场导游中,特别是在西安灞陵向游客解说时,省略了这个地名就是个重大的缺憾。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都是由韦努蒂(venuti,1995)提出的。归化对于文化间的差异采取压制手段,在翻译中采取译语透明流畅的风格,力求读者的易解;异化保留语言文化差异,使译文呈现出异质成分。归化主张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主;异化主张以源语或原文读者为主。根据这样的区分标准来衡量上面两种译文,我们发现,译文一是异化策略,保留了地名 “灞陵”,保留了“文化差异”;而译文二是归化策略,省略了地名,“考虑译文读者”,用英语读者熟悉的句子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景点导游词里富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地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国游客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游客到中国旅游绝不仅仅是游览自然景观,中国独特的文化更让他们着迷。“翻译时,译者面对的不仅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译者如果只注意到语言差异而忽略了文化差异,翻译是不可能成功的”(周方珠,2004:5)。景点导游词的翻译更是如此,虽然有些外国游客能用英语写出更加优美的文章来赞叹见到的自然景观,但是隐藏在景观后面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导游之口传达给他们,这就要求译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把中国文化传达给游客。从这个角度考虑,上例中用异化策略翻译的version1在景点导游介绍中是更好的。异化策略意图承认并允许文化差异,并且力图在目标语中体现文化的差异和特征。所以在导游词的翻译中,为了满足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我们采用异化策略来保持和传达包含在导游词里的文化信息。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在异化策略指导下我们有一些什么具体的翻译方法来处理导游词中的文化信息。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ex2:陆逊的三世孙陆机(字土衡),陆云(字土龙)兄弟两以文学著称于世,时称为“西晋二陆”。有一次, 在文人雅集上,众多文人出对为嘻,陆云信口出了一上联云:“云间陆土龙”,寓意龙翔云间,从而把自己的“字”中之“龙”字与地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而才思敏捷的洛阳人荀鸣鹤当即说出了“日下荀鸣鹤”作为下对,寓意鹤鸣日下,因古时称皇帝居住的京都为日下。(韩荣良、韩志宇,2005:42)

the grandsons of lu xun were lu ji (alias tuheng) and lu yun (alias tulong),who were the two outstanding men of letters known as “two lus of the western jin” of the time.once at a gathering of literary elites many of them tried best to make fun by chanting couplets and lu yun,out with the first half of a couplet,read“amidst clouds is a man named lu tulong”,indicating a dragon soaring in clouds,with the word “long”(dragon) in his alias deftly implied into the couplet.at the very moment,xun minghe,a luoyang inhabitant who had a facile imagination made a sequel to it,saying “ under the sun is another called xunminghe” implying that the “he”(crane) was squeaking under the sun.the phrase “under the sun”,known as “rixia” in chinese,meant for the capital city where emperor was living in ancient times.(韩荣良、韩志宇,2005:42)

对联作为由中国人民创造并在中国人民中间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即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也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我们在翻译对联的时候就要在:传达其准确的涵义前提下,尽力保持对联的结构特征。 原文“云间陆土龙,日下荀鸣鹤”,对称结构非常明显优美,“云间” 对“日下”,“陆土龙”对“荀鸣鹤”。当我们把他们直译成“amidst clouds is a man named lu tulong”和“under the sun is another called xunminghe”,其优美并且典型的对称结构被保留得很好。“amidst clouds”对“under the sun”,“ named”对“called”,“lu tulong”对“xun ming he”。

通过直译,不仅对联的对仗结构被保留了,更重要的是对联所表达的意义也被保留并实现了。通过译文,外国游客不仅了解了龙和鹤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即“龙翔云下,鹤鸣日下”,也了解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联的最显著的特征。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直译能最大定程度的保持源语的文化,目标语读者也能了解并逐渐接受外国文化,从而大大有益于跨文化交流。其实中国很多旅游景点都是有四字短语构成的,对于这些言简意赅的四字短语我们通常用直译法。

总体来说,当源语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能刺激目标读者和源语读者做出相似想象,并且目标语读者也能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完全理解译文,那么,我们首选直译,这样既能解决语言问题又能把中国的文化传递给国外读者。

除了直译,我们也可以用音译来处理导词中的文化信息。实际上,我们用音译已经将很多富含中国文化的词汇成功的翻译成了了英文,而且这些音译词汇变成了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气(qi)、 阴(yin)阳(yang)、炒杂碎(chop suey)、 磕头(kowtow)、太极拳 (taijiquan)、馄饨(wonton(soup))、功夫(gongfu)饺子、(jiaozi) 等等。

结论:景点导游词中的文化信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和特定的服务对象。在现场导游中,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国文化的需要,我们主张用异化策略,用直译,音译等方法有效进行翻译。

当然用异化策略不是翻译景点导游词中文化信息的唯一策略,我们在论文开篇也提到了归化策略,两种都是非常有效的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有时还需要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venuti, l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london &new york: routedge, 1992.

[2]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new york: routedge,1995.

[3]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1,5.

[5]韩荣良.《西安导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上一篇:坟墓对联范文 下一篇:弥勒佛对联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