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5:29:12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宠物医学 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寻求不同方式的精神安慰和寄托,饲养宠物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缓解工作压力、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的方式之一。人与宠物和谐相处,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道风景。“宠物热”的兴起,催生了宠物繁育、宠物医疗、宠物护理与美容、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训导等相关产业[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宠物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我院早在2001年就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宠物医学专业,进行了宠物医疗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掌握了先进的宠物诊疗技术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宠物类人才成为宠物医疗行业急需加入的生力军。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理论与实践脱节,各种动物都学,广而不精,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虽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对实践设施也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主要依附在课程的实验方面,即围绕课程知识的加深理解和验证方面或者开设实训周来强化技能,但是实践教学仍然处于附属地位,再加上技能标准及考核方面有所放松,从而造成学生掌握的技能支离破碎,其结果是学生掌握的技能缺乏系统性、渐进性,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差甚远[2]。如何真正实现学生技能训练的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宠物科技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首次成立宠物医护团队进行试点教学,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办好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1.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宠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为切入点,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适合岗位要求的教学计划,共同管理、培养、考核学生,确保教学质量和实践学习效果[3]。

泰爱牧宠物医院隶属于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宠物科技学院,该宠物医院承担了宠物科技学院学生大部分的实验实训任务,目前该医院以企业化机制进行运作。为更好地发挥校办企业的作用与优势,结合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了“白天宠物医院上班,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职业素养,晚上理论课程系统讲授,并进行一天工作点评”的实践教学体系。

1.1建立符合认知规律的实践与理论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宠物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方案一般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顶岗实习三个步骤进行,鉴于宠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我院宠物医护团队试行大一时主要采用专业基础课的讲授与实训课、泰爱牧宠物医院见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大二时白天在泰爱牧宠物医院作为员工上班,晚上进行专业课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并进行一天工作的总结点评,大三时到校外各就业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形成了实践与理论同步学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自成系统。

1.2拟订实践教学方案

以宠物医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宠物医院内各科室不同岗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学生在宠物医院各科室之间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科室工作循环,熟悉不同科室岗位的工作特点,利用企业化的学习背景、教学环境进行实践教学方案拟订。我院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医护团队根据上述方法规划设计出的实践教学方案(见下表)。

1.3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主要传授间接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在感性认识之前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则遵循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知识,可以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首先获得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4]。

2.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的构建

2.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

为了保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宠物医护团队工作管理制度”、“宠物医院员工奖惩制度”、“宠物医护团队期末考核制度”等。泰爱牧宠物医院的医生既是宠物科技学院的教师,又是医院的医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肩负着双重的任务,必须保证宠物医护团队同学们的实践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2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六机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切实起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5],即教学督导机制、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师徒工程”机制、学生评教与教师互评机制、校外监控机制、奖惩机制等六机制。

2.3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泰爱牧宠物医院作为企业的作用,使其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来,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过程评价制度,在企业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企业学习质量的评价。这其中包括上班考勤制度的评价、工作量的评价、客户满意度的评价、技能水平的评价等几个方面。二是建立实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变为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合二为一,将评价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交流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习别人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6]。

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宠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效

作为试点的高职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医护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建立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相应的制度,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实际,与就业后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学生在泰爱牧宠物医院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准时上下班,与客户打交道要注意方式方法,日常工作由医院值班医生亲自指导,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写出工作报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泰爱牧宠物医院作为企业对该同学进行的评价成绩,第二部分是学生的工作报告成绩,第三部分是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第二,学生实践和创新技能显著提高,理论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结合的培养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题真作,使学生从实际病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首批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医护团队成员毕业25人,均参加当年10月份全国统考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人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通过率80%,远远高于全国通过率。

4.结语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不紧密、不系统的局面,实践与理论同步交叉进行,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客观规律。采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免去上岗后进行培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费用,更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到各个岗位上去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对学院来说,在企业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节省了校舍和实训设施,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对学生来说,既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还能获得劳动报酬,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多方受益,但也要看到,职业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4]。

参考文献:

[1]贺生中,卢炜,傅宏庆,等.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9):133-135.

[2]陈卫增,胡永举,李凝,等.工学结合“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57-58.

[3]王珍娥,金文兵,程文锋.高职工学结合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59-161.

[4]郑光相.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38-139.

[5]陆江,朱道仙,卢炜,等.农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170-172.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集团实行理事会制。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规模不断壮大,成员由原来的46家发展到85家,其中本科院校3家,高职院校7家,中职学校13家,企业55家,行业协会学会5家,研究所2家。参考国内行业型职教集团章程,我们制定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章程,明确了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学校成员、企业成员和协会学会成员的特点,规定了不同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规定了集团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2集团组织机构及理事会职责

集团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处是理事会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学校校长担任。设名誉理事长1名,邀请行业主管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设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若干名。上述人选均由理事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的职责有: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选举和罢免领导机构成员;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审议常务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审议通过集团常务理事会或理事单位提出的议案。维护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集团内部利益关系和对外关系,反映各成员单位的意志和要求。推广介绍集团内外职业教育与专业培训经验,开展集团文化建设,组织各种参观考察活动,推进管理创新。

3集团决策制度

根据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规定,集团共召开了四次理事会议。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常务理事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权利。集团分别就教育教学改革、中高职贯通、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研讨具体问题。

4集团秘书处及其职能

集团秘书处设在牵头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秘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其职责是:负责集团年度工作方案的落实;负责集团的宣传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集团的联络工作;筹备组织理事大会和常务理事会议,负责起草会议文件,撰写工作报告;集中并代表成员单位间的利益和要求,对招生就业、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师培训等问题,向集团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集团网站的建设,并维护网站正常运行,收集、行业信息、人才培养和供求信息,协调成员单位间的招生、培训、就业等工作。秘书处在理事大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理事大会闭会期间,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人选由理事长提名。理事大会确认通过。

5集团信息沟通平台建设

集团于2011年9月建立之初即建立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网站,建立了集团概况,理论研究、成员风采、专业建设、实训基地、职业培训、人才供需、政策法规、新闻动态、重点工作、行业动态、资源共享、下载专区等栏目。后期根据工作内涵的延伸又设置了远程教育、工作等栏目。集团为成员单位设置了会员登录界面,成员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进入网站,人才需求信息、单位新闻等信息,信息通过管理员审核后,在集团网站内共享。新会员可以通过注册、审核后,成为会员,获得相关会员信息的权利。

6实践证明运行机制可行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以来,理事长单位充分发挥了其国家骨干院的龙头作用,团结集团成员单位,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了教学研讨、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技术服务、中高职衔接、校企深层次合作、等一系列的工作,为黑龙江省行业型职教集团的运行探索出一些经验,成为省级重点建设的职教集团和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职教集团。建立了16个实训基地,其中2014年成立的以股份制形式开办的龙职宠物医院,实现了集团资源共享,同时也为行业型职教集团的机制体制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是国内大多数行业型职教集团所采取的运行机制,通过三年多来的运行,证明其可行性。

7思考的问题

目前职教集团的非法人身份,与企业法冲突。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将集团化办学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明确职教集团的法律属性,赋予其合法的身份、地位。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处理企业或民间捐赠。在对集团企业成员的政策上,国家尚无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出台捐赠资金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征收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税,对于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适当减免税收,或税收返还企业专款用于企业职业教育,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提高企业加入集团、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国务院总理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验收

两部门将验收2008年度立项建设的30所项目院校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日前通知,决定对2008年度立项建设的30所项目院校进行验收。

通知称,本次30所项目院校的验收工作以“院校总结为基础、省级验收为前提”。通知要求学校提交自我总结。其中包括: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效;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示范与辐射成效;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资金管理情况与存在问题等。

通知称,30所项目院校的验收材料将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栏中进行公示,同时,将组织专家对30所项目院校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分别对30所项目院校的建设情况作出评价及结论建议。

品牌

山东潍坊首批职教特色品牌专业出炉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度10个特色品牌专业出炉,潍坊商校、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7所职业学校10个专业成“名牌”。

2011年3月 7日,潍坊市教育局网站公示新评定的四个特色品牌专业,这四个专业从全市19所院校20个专业申报的特色品牌专业选出,最终,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潍坊职业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及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入选。

从2010年开始,潍坊市将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面向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全市职业院校重点建设30个职业技能竞赛基地,评审认定30个装备条件好、师资水平高、与产业发展符合度较高的“特色品牌”专业。准备每年分别认定10个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和10个特色品牌专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专业,直接认定为潍坊市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其基地直接命名为“潍坊市××专业技能竞赛基地”。

据潍坊市职教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请成功的院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潍坊市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和特色品牌专业将实行动态化管理,有效期为三年。2011年以后,还将评选出20个“特色品牌”。

第一个

湖南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云”

土豆网是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视频分享网站,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热情关注。而在全国政协委员王键看来,湖南也有一个职业教育的“土豆网”。

“我们职教新干线现在在全国创造了一个模式。”王键介绍着这个网站,“等于在湖南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云’,是第三代互联网的雏形。” “它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学习视频为主。每个老师一个空间,每个学生一个空间,班主任每天都能从空间上看到学生情况的变化。长沙民政学院一个学生去非洲实习,就用这个空间跟国内的学校老师交流。”王键指着网页介绍。

据悉,该网站功能强大,有网络精品课程,学习视频点播,老师和学生都能申请自己的学习空间,不仅能搜集整理储存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和视频,还能实现学校、机构、老师、学生的点对点交流,甚至一些其他国家的名牌学校的教学空间也能在网络上实现互联。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教材,全书 1.42万余字,内容包括家畜屠宰加工卫生检验,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畜动物性食 品持染与控制,冻乳、的卫生检验和市场肉类的鲜肉、蛋鱼兽医卫生监督等章节。该课程是专门研究如何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检验的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笔者在多年实施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以前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机地与检验、检疫监督相结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对提高学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的专业素质水平,虽然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教学中还存有很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要改变教学现状,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性训练

由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物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例如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学生的校内实践训练仍然停留在简单单一的水平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动物检疫中商品动物检疫技术流程的操作过程,如在动物外调与进入审核检疫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疫病传播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动物防疫与检疫行业的就业机会。

1.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很多老师在讲授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学生“听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度较低,结果会出现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各种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1.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主讲国际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留校或者从学校直接分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却没有见过防疫证、检疫证、畜产品安全证等单证,根本没有去亲身体验过防疫检验业务环境,也没有参与过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非常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往往轻视实践,对知识的实用性强调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单独完成业务。

1.4考核考试方法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张考试卷子的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的高低很难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难测出学生实际掌握内容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高,就算学好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就会忽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训练。

2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畜牧企事业做兼职,直接参与动物防病防疫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内理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外实训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畜产品加工集团、公司、畜牧局、海关、疫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检疫证来证明动物健康运输流通,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动物检疫法、动物检疫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检疫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动物检疫易发展状况、进出口养殖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动物检疫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从化学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开始,然后是动物病理实验、动物药理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分析及加工实验、微生物侵害实验、动物临床诊治实习最后是校外动物营养保健和动物养殖。在专业实验实习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有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实验,专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每个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动物医院、动物研究所、动物防疫与检疫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业务能力训练。

2.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填写动物健康证、运输单据和动物检疫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结论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与我国当前动物防疫与检疫发展相适应的。为了使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人才市场需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极改进原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选民.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3).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继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货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采自低收入和困难家庭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做起,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鼓励高素质劳动者在农村创业就业,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免学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

免学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根据“中央政幕引导、地方统筹安排、积极稳妥起步。逐步推进实施”的原则,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申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三地州农村户籍的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其他地区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地区按以下比例确定,西部地区按在校生的25%确定,中部地区按在校生的15%确定,东部地区按在校生的5%确定中央财政参照上述比例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各地可根据实际,合理确定行政区域内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

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具体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共21类专业

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的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具体办法是:第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学校硕岗实习补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免学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 对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一、坚持内涵发展,搭建专业集群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37%,成为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产业的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专门面向全省畜牧产业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原郑州牧专)一方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准确把握服务定位;另一方面聚焦产业发展,实施了专业集群发展战略。

1.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确立了“立足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的办学宗旨,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畜牧养殖、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农牧业经济等行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围绕办学宗旨,坚持内涵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1”“三阶段代职顶岗”“双循环”“构建技术教育新平台”“双证书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行业;通过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技能应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融合,在培养计划上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在培养途径上实现了校内外、课堂内外的融合,在培养规格上实现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2.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战略

学校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专业覆盖面,提出了“做精生命科学类专业、做强工科类专业、做大管理服务类专业、做活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产业链与专业链互动机制、专业体系动态管理调控机制,先后遴选建设了两批13个专业群,涵盖畜牧产业“全链条”,形成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专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了教学团队、课程和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建有部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开设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建成国家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00多个。

二、坚持实践育人,搭建技能培养平台

技能是高职学生和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核心素质。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培养体系中,技能培养处于关键地位,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为促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实践技能,缩短专业适应期,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

一是改革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使教学组织方式在量、序、时、空的安排上更贴近行业实际生产的需要,寒暑假不再按照惯例统一放假,而是依据行业生产旺季和淡季,调整教学安排,把行业生产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有机结合。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占总学时的比例在50%以上。

三是将实践教学环节由过去的“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三阶段,变为“实验、实习、实训、实岗”四个阶段。

四是实行专业技能证书制和主辅修制,积极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所有专业学生都实施了技能鉴定,使获双证书的毕业生数达到了毕业生总数的85%以上。

五是加大“双师”素质培养力度,专业教师“双师”比例在80%以上。

六是改革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将专业技能考核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激励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实践性技能学习上,并根据实际需要,把毕业考试、论文答辩现场搬到了企业。

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吸引了众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

三、坚持以人为本,搭建素质教育平台

高等教育与一般职业培训的基本区别就在于:除培养学生以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之外,“通识”素质培养也不可或缺。长期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和内容、方法,着力构建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的“三融入”素质教育体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实效化、常态化。

1.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素质拓展教育课程模块,以专题方式组织教学,形式灵活、内容新颖、切合学生实际;实施能力拓展教育课程模块,既跟踪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搞活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以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方式的趣味性、参与的实践性,延伸、补充和发展第一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青马工程”“我是一面旗帜”“感恩教育”“专业技能竞赛”等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第三课堂――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专业认知和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企业,了解行业,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开展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宣传教育、行业调研、专业劳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情味。三是精心组织顶岗实习,学生通过行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实现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由学业向职业的转变。四是与行业、企业结合举办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班,通过开设企业课程、参观企业等途径把企业元素更多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五是引企入校,学校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校中厂”,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

四、坚持工学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坚持实践育人,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道路。学校把规范校企合作运行与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新途径,联合全省涉农高职高专院校、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牵头组建了“合作发展联盟”和“河南牧业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按照“产学研密切合作,校企生良性互动”原则,吸纳省内外相关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成员单位110余家,搭建了学校与企业在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学生就业、信息交流方面的合作互动平台,搭建了“矩阵连接、网状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多元、动态发展”的组织架构,建立了“项目带动、共建共享、全程参与、标准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合作规范和工作质量标准,创建了校企共建示范实习基地、企企联办“订单班”、校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14种合作形式,形成了便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顾客群体”和毕业生“销售”网,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为直接服务大学生就业,学校探索形成了“三级就业网络、四项保障措施”的工作模式。三级就业网络:即建立健全了校、系、班三级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形成了院长主抓、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各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格局。

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就业指导。制定了《就业指导课程大纲》,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构建了高、中、初级职称专兼职就业师资队伍,使用统编教材;引进了“中国职业教育教师网”的相关服务,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备课资源、精品示范课程、教学工具和资料、行业最新资讯及交流平台。二是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建设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设置了政策法规、就业动态、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招聘快讯、求职信息、专业介绍、职业测评等栏目,嵌入了全国大学生就业一体化系统。目前在学校注册企业已达26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三是建立就业市场。为了密切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为毕业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通道,经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人才交流中心”,后被确定为“河南省人才市场畜牧兽医类分市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招聘、委托招聘、推荐就业、人事等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四是实施预就业工程。为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前移就业端口,在毕业生中实施了预就业工程,即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6~12个月的实岗实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预就业,相当大比例的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搭建专业集群平台,侧重的是服务“三农”、培养质量和人才的产业针对性;坚持实践育人,搭建技能培养平台,突出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高,侧重的是学生专业岗位的适应性;坚持以人为本,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强调的是学生素质提升,侧重的是学生职业的发展能力和素质;坚持工学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仅强化实践环节,而且突出建立就业基地,使毕业生不愁“销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则是侧重搭建“销售”平台,保证学生成功就业、理想就业。

五个平台各有侧重。专业集群平台侧重于“质量”,技能培养平台侧重于“技能”,素质教育平台侧重于“素质”,校企合作平台侧重于“销路”,就业服务平台侧重于“销售”。而这五个平台之间又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前三者“质量”“技能”“素质”是为了保证后两者“适销对路”;后两者要真正“适销对路”,必须以“质量”“技能”“素质”为前提、为基础。五个平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校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连续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受企业欢迎的农业院校20强、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7篇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职高全体师生向百忙中前来调研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您们的莅临,是**职高的最高荣誉,我们从心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将成为**职高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现在,我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坚持科学发展,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基础。**职高作为一所建校**周年、开办职业教育**周年的学校,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由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占地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籍学生5862人、教职工238人的规模,固定资产8000万元。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与市场接轨,同企业挂钩”的思路,不断调整专业,形成了“一主两翼”的特色专业板块——壮大以园艺、畜牧、水产为主体的农口类专业,发展一翼为机电、钳工、数控、电子电工等第二产业专业,开发一翼为商务外语、会计、旅游、计算机、汽车驾驶、市场营销等第三产业专业。同时,大力抓好重点骨干专业建设,学校机电、园艺专业发展成为湖北省重点专业,畜牧、水产专业成为武汉市骨干示范专业,专业建设走在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瞄准市场办学、保证学生就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用人的“免检产品”,学校一是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二是与国内外50多家明星企业建立了“联姻”关系。学校先后与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集团、创维集团、广州锻造等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武汉“一冶钢结构”、武汉“重冶”集团在我校设立了“企业冠名班”;由企业提供用人标准,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企业就业。现在,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职高”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园艺专业学生张火金,毕业后被辽宁博丰集团聘用,现任博丰集团副总经理,年薪达15万元。

创新办学机制,是推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全区各初中开办“中职预科班”,学校每年招收新生均超过2000人,还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中职衔接套读大专班,基本实现了学校中职教育衔接初中、融通高职。在办学上,学校基本形成了“前校后厂”的格局,教学实现了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对农学基地实行了“专业对口,班级承包”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边学边干边致富,毕业当个个体户”,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工厂和岗位菜单,学生自选,适时到工厂见习实习。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程杰华,毕业后创办了以种鸡孵化为主的“杰华公司”,年孵化小鸡400万只,成为鄂东地区最大的种鸡供应商,年纯收入近60万元,先后获得武汉市“青年星火带头人”、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夏文华,应聘到“迪克电气”当工人,研发的“全自动变比测试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湖北省农民工工会委员会委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我校是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和品牌基地。学校强化“外输创收”,20**年以来,共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近13000人,年创打工收入过亿元,有力助推了**区新农村建设,学校成功承办了湖北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学校力促“内转兴业”,培训了农村村级干部320人,培训了农村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456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园艺专业培训了1500多名食用菌从业人员,直接推进了徐古镇“全国双孢蘑菇之乡”的建设;畜牧专业培训了800多名良种鸡饲养大户,推动了“楚天第一汤”“汪集汤”品牌的形成;水产专业在农业部、省市区水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条鱼”国家项目工程培训,培训养鱼户3000多人,现在黄颡鱼被国家命名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区涨渡湖地区租赁土地420亩,建起了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培训农民4000多人,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促进了“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不断发展。学校骨干农学专业实现了“一个专业,促进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人民”。据统计,全区良种鸡孵化和推广大户、珍禽养殖大户100%都是**职高畜牧专业毕业生;全区鱼苗孵化、水产特种养殖大户中有95%是学校水产专业毕业生;良种猪饲养大户中有70%是学校毕业生。这些优秀毕业生,有力支撑了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

开展扶贫助学、关爱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中有90%是农村家庭子女,有10%的是城镇下岗职工子女;有85%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有20%的学生或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特别困难。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资助活动: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资助贫困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学校共有9113名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教育助学金,共计683万多元。二是学校资助。学校每年拿出资金60多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学校实行了减免学费的措施。在校5862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学期学校少收学费100元,少收住宿费50元,每学期少收学费87.93万元。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是提升全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20**年,我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候选学校。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我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区委书记张林、区长王世益等领导亲自来校调研,区政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建设,将学校创建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得到区人大的批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了对我校的投入,2006年以来,共向学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设施建设。2009年,学校投入820多万元,面积5000平方米的第二栋实训大楼建设即将竣工;为支持我校创建部级示范校,最近市教育局向学校投入454.5万元购置实习设备,目前各项设备正在招投标运作之中。我们坚信,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定能进入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行列。

各位领导,在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重视农村地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今后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向农村职业学校倾斜,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向农村名优职业学校倾斜,不断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功能,这是最好的“惠农”“强农”举措。

二是不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建议在推进中职免费教育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农村贫特困家庭孩子这一群体,对现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进行适当延伸,首先对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实行免费教育,并逐步使免费教育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全员铺开。

三是促进政府统筹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科学进行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强化劳动力准入“绿色通道”等重要问题,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发挥统筹功能,切实加以解决,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尊敬的各位领导,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职业教育;发展农村经济,需要职业教育;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职业教育。今后,我们将乘势而上,不断改革创新,倾力打造部级骨干品牌示范学校;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8篇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职高全体师生向百忙中前来调研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您们的莅临,是*职高的最高荣誉,我们从心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将成为*职高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现在,我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坚持科学发展,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基础。*职高作为一所建校50周年、开办职业教育20周年的学校,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由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占地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籍学生5862人、教职工238人的规模,固定资产8000万元。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与市场接轨,同企业挂钩”的思路,不断调整专业,形成了“一主两翼”的特色专业板块——壮大以园艺、畜牧、水产为主体的农口类专业,发展一翼为机电、钳工、数控、电子电工等第二产业专业,开发一翼为商务外语、会计、旅游、计算机、汽车驾驶、市场营销等第三产业专业。同时,大力抓好重点骨干专业建设,学校机电、园艺专业发展成为湖北省重点专业,畜牧、水产专业成为*市骨干示范专业,专业建设走在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

瞄准市场办学、保证学生就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用人的“免检产品”,学校一是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二是与国内外50多家明星企业建立了“联姻”关系。学校先后与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集团、创维集团、广州锻造等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一冶钢结构”、*“重冶”集团在我校设立了“企业冠名班”;由企业提供用人标准,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企业就业。现在,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职高”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园艺专业学生张火金,毕业后被辽宁博丰集团聘用,现任博丰集团副总经理,年薪达15万元。

创新办学机制,是推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全区各初中开办“中职预科班”,学校每年招收新生均超过2000人,还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中职衔接套读大专班,基本实现了学校中职教育衔接初中、融通高职。在办学上,学校基本形成了“前校后厂”的格局,教学实现了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对农学基地实行了“专业对口,班级承包”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边学边干边致富,毕业当个个体户”,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工厂和岗位菜单,学生自选,适时到工厂见习实习。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程杰华,毕业后创办了以种鸡孵化为主的“杰华公司”,年孵化小鸡400万只,成为鄂东地区最大的种鸡供应商,年纯收入近60万元,先后获得*市“青年星火带头人”、*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夏文华,应聘到“迪克电气”当工人,研发的“全自动变比测试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湖北省农民工工会委员会委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我校是湖北省、*市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和品牌基地。学校强化“外输创收”,20*年以来,共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近13000人,年创打工收入过亿元,有力助推了*区新农村建设,学校成功承办了湖北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学校力促“内转兴业”,培训了农村村级干部320人,培训了农村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456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园艺专业培训了1500多名食用菌从业人员,直接推进了徐古镇“全国双孢蘑菇之乡”的建设;畜牧专业培训了800多名良种鸡饲养大户,推动了“楚天第一汤”“汪集汤”品牌的形成;水产专业在农业部、省市区水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条鱼”国家项目工程培训,培训养鱼户3000多人,现在黄颡鱼被国家命名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区涨渡湖地区租赁土地420亩,建起了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培训农民4000多人,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促进了“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不断发展。学校骨干农学专业实现了“一个专业,促进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人民”。据统计,全区良种鸡孵化和推广大户、珍禽养殖大户100%都是*职高畜牧专业毕业生;全区鱼苗孵化、水产特种养殖大户中有95%是学校水产专业毕业生;良种猪饲养大户中有70%是学校毕业生。这些优秀毕业生,有力支撑了*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

开展扶贫助学、关爱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中有90%是农村家庭子女,有10%的是城镇下岗职工子女;有85%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有20%的学生或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特别困难。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资助活动: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资助贫困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学校共有9113名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教育助学金,共计683万多元。二是学校资助。学校每年拿出资金60多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学校实行了减免学费的措施。在校5862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学期学校少收学费100元,少收住宿费50元,每学期少收学费87.93万元。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是提升全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20*年,我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候选学校。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我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区委书记张林、区长王世益等领导亲自来校调研,区政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建设,将学校创建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得到区人大的批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了对我校的投入,2006年以来,共向学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设施建设。2009年,学校投入820多万元,面积5000平方米的第二栋实训大楼建设即将竣工;为支持我校创建部级示范校,最近市教育局向学校投入454.5万元购置实习设备,目前各项设备正在招投标运作之中。我们坚信,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定能进入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行列。

各位领导,在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重视农村地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今后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向农村职业学校倾斜,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向农村名优职业学校倾斜,不断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功能,这是最好的“惠农”“强农”举措。

二是不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建议在推进中职免费教育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农村贫特困家庭孩子这一群体,对现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进行适当延伸,首先对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实行免费教育,并逐步使免费教育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全员铺开。

三是促进政府统筹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科学进行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强化劳动力准入“绿色通道”等重要问题,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发挥统筹功能,切实加以解决,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尊敬的各位领导,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职业教育;发展农村经济,需要职业教育;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职业教育。今后,我们将乘势而上,不断改革创新,倾力打造部级骨干品牌示范学校;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13-03

收稿日期:2014-03-05

作者简介:王哲(1983-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十二五”软科学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对接“十二五”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编号:20110648),主持人:王哲。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之间相互融合、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努力实现结构性增长。其重要前提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强化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专业人才类型的对接是实现吉林省“十二五”规划的有效途径[1]。

一、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结构调整情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汽车产业的摇篮,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

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吉林省产业结构将面临全面升级,向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迈进,最终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巨型产业集群[2]。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加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长春市、吉林市和公主岭市一条新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最终使吉林省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促进汽车石化两大产业融合推进,打造吉林省食品产业园区,构建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二是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扩大,提升光电产业、医药产业等发展速度和比重,打造吉林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吉林省医药科技产业园,形成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发展。

2013年11月,吉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产业创新,巩固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形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新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吉林特色和高技术特征的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3]。

根据吉林省发表的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需求量最大的前五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化工、药学专业,占需求量的近1/3。从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吉林省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紧俏;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在今后一段期间,职业院校急需培养对应这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一线操作性人才。

二、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吉林省高职院校所开专业涉及17个大类,182个专业,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相比,有350个专业均未开设[4]。所开专业中招生人数较多的分别为制造、财经、电子信息、医药卫生和交通运输,具体见表1。在招生规模上,制造类招生最多的是汽车类专业,计划招生3038人,占制造类总招生人数的24.5%;财经类招生人数最多的是财务会计类专业,招生2260人,占财经类招生人数的33.63%[5]。表1显示,与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实现专业对接过程中,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专业开设不足;与吉林省人才紧缺的机械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化工、药学专业五个产业的吻合中,企业管理专业的吻合度较低。在校生覆盖三大产业比例为3.85:42.31∶53.85,第三产业类计划招生人数最多。

三、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应对策略

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6]。高职院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直接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一)加强服务吉林省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

吉林省各高职院校在打造特色专业方面滞后,专业设置与吉林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所需专业人才基本实现对接,但也存在分布不均、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部分学校专业集中度不高。专业集中度反映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的数量、质量、专业间的关系对某一行业的贡献程度。一所学校的专业集中度如何,显示它在本领域及就业市场中培养出的人才就业能力的强弱[7]。如果能够形成与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设置的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均为区域支柱产业服务,便于建立公共性质的实习训练基地或实习工厂,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如果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聚集度较低,所设专业联系均不紧密,就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当然也要避免专业重叠过多,同为制造类,可以选取不同的专业设置,既能够形成特色,又与其他高职学校所设专业存在共性。

畜牧兽医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10篇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总体难度日渐加大。[1]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不能很到对接社会需求,与就业、劳动力市场脱钩;一方面大学生择业盲目,职业定位不清晰,缺乏就业主动性和明确性。[2]畜牧行业及附属产业作为中国各行业中的朝阳产业[3],发展起步晚,发展空间大,用人需求多,学院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在校学生择业盲目,职业定位不清晰,对就业环境期望高等方面。结合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专业特点,注重顶层设计,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及时顺应社会需求,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以学生为就业指导中最基本的要素,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促进大学生科学、高效就业奠定坚实基础。[4]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学院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始终围绕为学生服务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将着力点由市场的需求转向供给方面,致力于解决大学生择业盲目,职业定位不清晰及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就业平台,提升供求匹配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坚持两大助力,助推学生就业,实现“有效供给”

第一,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助推学生就业。结合专业特色,将就业、创业指导按照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期:其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明确择业目标,早做准备,形成初步求职概念;其二,成立就业年级助推会,由各班主要学生骨干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就业座谈会,及时掌握毕业年级同学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其三,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以及意向创业学生个人档案,重点跟踪,及时指导。启动期:其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专项活动,举办模拟招聘会、入职经验交流会,提升大学生对求职和职场的认识,帮助大学生真切感受求职;其二,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普及及宣讲,为学生就业过程提供政策保障,防止毕业生上当受骗;其三,举办就业招聘周,联合专业对应企业在集中时间分时间段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和就业平台;同时结合多媒体及时向学生有针对性地发送有效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总结期:其一,针对部分就业难同学进行个别辅导、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就业难同学更好地实现就业;其二,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编写学院学生就业指导手册,就业招聘周章程,学生就业经典案例文集。第二,作为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属于传统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但是就业环境较差,多在偏远地区,为隔绝病菌等多为封闭式管理,与学生期望值差距较大,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造成大学生就业主动性不强,初次就业后稳定性较差等。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制定学生就业激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就业创业,提升学生就业主动性,提高就业质量。第三,立足专业特色,与专业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形成校企合作班,以校内讲座和企业实习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专业学习氛围,同时设立企业奖学金,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现毕业就业无缝对接。以动科学院为例,学院先后设立梦得班、生泰尔班、辉山班等多个校企合作班,在专业课程之外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每平均开课30余次,同时提供企业奖学金和企业实习机会,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为企业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大大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第四,制定毕业生就业奖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提供就业信息,调动学生就业主动性,积极树立学生就业典型,帮助困难学生实现更好就业。充分发挥往届优秀毕业生传、帮、带的作用,积极鼓励应届毕业生及时有效签约,同时鼓励学生报考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公益性岗位、公务员等,实现多途径就业。第五,2014年9月,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国家先后出台24份文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双创”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发掘大学生创新潜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

四、坚持学校、学院、社会三方促进原则,促进学院学生就业

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坚持按照学校的就业方针政策作为指导,积极动员学院、社会的就业支持力,引导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重视学生就业问题,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提供有效就业信息。第一,坚持思想引领,科学、有序地部署就业工作,及时向学生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手续相关流程,积极准备,组织学生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级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按部就班,突出重点,深入落实,做到就业信息及时、准确通知同学,同时通过班主任、专业教师、年级推动会,多方位、多渠道宣传、推荐有效就业信息,为推动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坚持积极动员,形成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合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班主任主动联系企业单位,收集有效就业信息,班主任定期召开毕业班级就业推动座谈会,帮扶毕业生,及时解答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惑,辅导员专人专管就业工作,保证信息流畅,相关政策上传下达,及时落实,及时跟踪指导就业困难同学。第三,坚持多方联系,重视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历年招聘企业详细目录,主动联系,为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鼓励企业介绍相关行业进行招聘;建立毕业生家长联系群,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就业过程,帮助家长了解就业形式和传统专业就业环境,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来自家庭的思想压力,结合学生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国家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就业,高效就业。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畜牧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专业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发展,正确定位,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有效供给”,调动学校、学院、社会三方力量参与大学生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容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28(3):221-223.

[2]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1-83.

[3]倪志梅.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姚文.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南大学荣昌小区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5):251-253.

上一篇:通信工程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口普查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