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5:28:28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即使一部分学校学前教育数学专业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也对数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不过老师还做不到充分地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加上老师自己的经验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太符合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学业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死板地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进行考核的方式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逐渐淡化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与开发。另外,学生还不太理解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含义,比较忽视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3.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校中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材都不太具有实用性能,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散程度很大,课程内容也很多且关联性强,不过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则不多,教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形式古板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物,导致课堂氛围较差,缺乏活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意义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改善课堂效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缩减不必要的课堂内容,为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回顾与重新认识学生以前所学的课程,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课堂时间的足够充裕。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改革能够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策略中,老师通常都会大量地布置课堂或课下训练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且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变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消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就指让学生的课堂训练内容优化、简化,注重课堂训练的质量,减轻由于过重的任务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育的工作中,需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快乐的氛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学生与教师有效的互动。如果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必须让学生对教师拥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尊重,这就要依靠课堂教学中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仅仅在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里面,才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内容的选择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以改革数学教学策略。老师同时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通过不断地了解新措施在教学实践里所出现的新问题,实时地跟踪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丰富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考核方式都很单一,几乎都是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核方式的单一与限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平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来增加考查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常完成训练及任务的时间与质量来增加考察方式;可以按照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情况,设置开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然后学校根据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不过,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不适当的教学理念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探索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寻找改革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建立其科学、合理、创新的数学教育新模式。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工作完善与改革,其教学水平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数学基础差,教材知识起点高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同时因为高等数学学科本身的难度,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不够,使得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和所需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无足轻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2、教师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有效性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大原因,既与学生的自身状况有关,又与教师、环境等方面有关。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数学课上很少联系实际情况举例,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枯燥,使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起来。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教师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被动的学习。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较差,没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听课抓不住重点知识,学习数学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知识点在大脑里就像一盘散沙,对学习新知识感到吃力,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4、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以充足的学习时间作为第一保障。但是目前数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导致了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依据教材、大纲及计划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将大量内容压缩、合并在较少的时间内集中向学生讲解,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严重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压力,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导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二、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想要真正的让学生爱上数学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都能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在愉快的情绪中快乐的学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还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讲解枯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活跃度,或者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材中的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变得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有教会学生会学和乐学。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还应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会学习为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都要获取知识的潜能,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个人习惯,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还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学习被动的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保障。教师的教育职业技能素质包括普遍性的素质和专业性的素质。也就是说无论从事何种科目教学的教师都应具备的教学技巧,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数学技能经验交流会,拓展和延伸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接受最前沿和最有效的数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才能对学生有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4、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相关的因素,选择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其教学方法有:第一,启发式教授法。是在启发思想的指导下,以语言为主,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为辅,使学生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使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任务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好各组的任务,让学生查资料和进行小组探讨的方式,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这样就为每一位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探索和合作精神。第三,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完善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色,注重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加强数学与现实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

三、总结

数学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各个专业必修科目,只有学好数学基础,才能使其他专业课程顺利进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数学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留守地区 留守儿童

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地区长期处于教育的边缘化地带,随着大量民工的外溢,这些地区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这里的教育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其中学前教育十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是空白,对小学教育没能形成有力支持和顺利衔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地区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小学式”;二是“放羊式”。“小学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急功近利,迎合家长,把小学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用到学前儿童身上,严重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生的学习如出一辙:课程设置“小学化”,课时安排“小学化”,作业布置“小学化”。“放羊式”的特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纲要,随心所欲,仅是把孩子集中起来看着,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十分欠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显得突出。要么是一年级学的内容提前上完,但只重视了内容传授,能力和习惯培养不足,而一年级的教学却变得缺少吸引力,难以更好发挥教材的作用。要么就是到一年级时还没有该有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必要的知识,需要从头开始。

其实,幼小衔接问题早已受到学者们的注意。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期刊网(截至2014年7月)。发现关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即幼小衔接的研究,不少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从不同地域、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是介绍国外幼小衔接的,如洪秀敏、崔方方的《美国俄亥俄州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举措与启示》;有的是关注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如林放儿的《加强家园配合搞好幼小衔接》,许舒敏的硕士论文《幼小衔接实效性研究》;有的是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如唐超的《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的是关注课程方面幼小衔接问题,如崔云的《幼小课程衔接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李子建等人的《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翁飞燕的硕士论文《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构建研究》等等。对农村地区的幼小衔接研究也不少,如马以念等的《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陈秀金的《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向小春的《如何解决农村幼小教育的衔接问题》等等。我们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发现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文章更多的是研究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或留守儿童小学教育的成果,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章尚未找到一篇。那些研究农村地区幼小衔接的文章多是研究相关的外部环境、政策支持、条件改善等层面,触及教学方面的也基本上是宏观把握,理论概述,很少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更缺少相关结合实际的一线教研成果。对留守儿童幼小衔接教育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缺少更切实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这种现状显然不符合我们农村儿童留守地区的教育需求。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农村的优秀教师非常缺乏,学前教育的教师更是缺少,内审缺乏内驱的动力,外求缺乏合理的激励,儿童留守地区的教育整体缺少澎湃的生机。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节点,把握好这个节点,教育可以连贯顺畅、事半功倍。如果这个衔接教育搞不好,后续的教育教学必然受到影响,往往产生“行走困难”的恶性循环。虽然幼小衔接有一定的共性,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可资参考借鉴,但留守地区有着特殊的一面,幼小衔接教育必然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而现在的教育格局没有为我们积攒下更多的经验。无论是幼小衔接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操作指导可以说都十分缺乏。儿童留守地区家庭教育匮乏的先天短板更迫切需要我们搞好幼小的衔接教育。所以基于儿童留守地区的特殊性和实际需求,实验探究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幼小衔接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认为在儿童留守地区进行幼小衔接实验研究,如果能够扎扎实实,依据科学的教育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实验。必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的许多教育教学就可以避免某些盲目性,可以让教学更加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这样,在教育不断要求均衡化的氛围中,在国家日益重视农村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儿童留守地区幼小衔接实验研究也一定会在教育这个大花坛中开出奇葩。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崔方方.美国俄亥俄州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举措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2]林放儿.加强家园配合搞好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 1997(3).

[1]唐超.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才智, 2013(32).

[3]崔云.幼小课程衔接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学理论, 2010(32).

[4]李子建,杨晓萍,柴赛飞,颜明仁.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04(23).

[5]陈秀金.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J].学前教育,2013(11).

[6]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 (1).

[7]翁飞燕.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构建研究[D] . 西南大学, 2012(5).

[8]许舒敏.幼小衔接实效性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5).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衔接教育研究进展。在教育衔接的研究上,国外进行的研究实践开始得比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是联结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学校,为学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阶段通往中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解决儿童期过渡到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间学校坚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学、课程的整合,有弹性的时间制等,满足了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邓志伟在《当代美国中间学校运动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国中间学校运动使得战后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学校已经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校结构与类型,使小学与中学有了很好的衔接,让中等教育充满了生机。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衔接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衔接效果。李海宗、陈磊在《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效的衔接机制,德国教育委员会建立转学机制,通过教育分流进行了好的教育衔接。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衔接改革,曾菲在《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对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衔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政策首先确定了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前和学校低年级儿童之间的衔接在当代是作为儿童不间断教育条件之一来审视并决定了其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准备的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外教学衔接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衔接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教育衔接,在国外的教育衔接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的认识比较深入。国外有关教育衔接的这几个特征可以为我国教育衔接带来一些启示。

总体而言,国外更多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的综合运用,设立研究机构,重视教育衔接实践方面的具体操作,但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的具体、细致实践研究还尚少。

2.国内教育衔接研究进展。这些年在国内对教育衔接的研究进行得比较多。就地区而言,中国台湾比大陆开始早几年,比如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钟晨音、徐长江在《台湾地区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绑而授权的课程管理,提出用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为课程松绑,突出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初中与小学课程衔接不良的问题。

近年来内地关于衔接教育的研究较多,对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衔接、小学初中教育衔接、初高中教育衔接、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中高等职业衔接等各教育阶段的衔接教学研究都有相关期刊著作及文献资料。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衔接研究还是比较受重视。董茜在《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一文中,就流动儿童如何衔接小学教育进行了探讨。郭跃进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一文中就如何衔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了相关论述。王岚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育衔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了小学如何与中学进行教育衔接。白秀峰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就生物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初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探究。

郭建华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论文中,从初高中教科书入手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和实验探究衔接进行了比较研究。王琪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中,就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做了相关探究。张磊在《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如何从本科入手,探究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

在我国,教育系统虽然对教育衔接的研究比较重视,但系统研究教育衔接的专著却比较少。余立、朱佳生、顾树栋主编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是为数不多的教育衔接的论著。这本书从终身教育理念、脑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系统工程与教育衔接、德育教与学的理念这几个方面对教育衔接进行教学衔接理论思考。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大、中学生社会实践衔接,中小学行为习惯教育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基础教育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衔接等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我国教育教学衔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和研究生地理教育论文之中,和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比较,初高中地理衔接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少,地理课程衔接研究起步落后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应的,初中地理教师较少参与和关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赵劲梅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地理思维能力的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赵劲梅认为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课程内容的差异、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差异、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注重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吴华香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中,从教育教学体制、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分析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内容不同,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断,初高中地理学习心理差异、初高中教师教学心理差异、初高中地理考试要求评价差异等原因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她提出研究课标,分析、处理教材,关注和了解学生学情,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充实处理,对学生地理学法加以指导等方面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董迎辉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中,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地理学科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地理学习指导衔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施鲁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中,认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间断及高中系统地理教学内容铺垫不足;高中地理阶段目标要求更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缺乏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一学生对抽象模式知识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教材衔接点、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能力等方式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万正耀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中,对初高中地理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初高中教材衔接分析,指出初三地理“断层”,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高一学生心理准备不足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赵春燕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初探》中指出地理课程标准差异、学科地位、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导致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从教育管理部门、高中地理教师和高中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体系衔接分析比较少,因此,探究初高中地理理性知识教学衔接有其理论和实际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志伟.当代美国中间学习运动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8):40-43.

[2]李海宗,陈磊.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0-102.

[3]曾菲.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钟晨音,徐长江.台湾地区中小学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2,(6):35-39.

[5]董茜.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郭跃进.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57-58.

[7]王岚.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前教育衔接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0,(2):55-60.

[8]白秀峰.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郭建华.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10]王琪.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1,(133):97.

[11]张磊.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模式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7-130.

[12]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3]赵劲梅.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5]董迎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6]施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7]万正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广大教育专家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不断的深入,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材运用以及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依然存在着一些隐忧,下面,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两种,在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教学有效性才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就现阶段来看,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内部因素包括两种:一是学生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外部因素包括两种:一是社会、学校、班级、家庭、课堂的影响,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人格特征的影响。以上多种因素均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做好准备工作

2.1.1 教师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前准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出发点,再根据课型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教学前进行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1.2 学生的准备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通过系统的预习,学生就能够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留出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就可以为教学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之所以充满神秘、枯燥、乏味、难懂的印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教学脱离了实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生活出发,创造适宜小学生的学习情景,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升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述“角”这一课时,可以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出角与直角的概念。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起来,将涉及“角”的物品用一种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物品中的“角”,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 利用启发式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模式下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回答的形式,而是一种教师点拨、学生思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围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难度也不宜太高,既要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也要给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

2.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纪较小,缺乏自制力,要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拍七令”的游戏,即从1到99报数,凡念到含有7的数字或者7的倍数时,不允许报数,要拍一下手,下一位同学继续报数,若有人报错数或者,则要即兴表演一个节目。采取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倍数的概念,也可以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2.5 合理设计练习题

科学的习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为此,教师必须要以小学生的现状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及时检查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宜以简易的习题为主,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补充一些思考题和综合题,这一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三、 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还要采取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极的进行摸索和总结,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因材施教,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金慧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探讨[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上) ,2011,02(08).

[2]张薇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28).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课题引领成长1

我园位于江苏省农科院内,有着独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优良的教育资源。很多幼儿的家长都是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是博士、博士后。省农科院的这些有利教育资源,都是我园进行课题研究独一无二、别具特色的重要条件。

基于这个特殊条件,我们确立、申报了一个“十二・五”课题:《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在充分地对幼儿园所处的省农科院的相关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等,进行筛选、创造性地运用到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的综合课程中,使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更体现情趣性、活动性、过程性,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成长;促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取得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能力的进步。

一年后,在课题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经验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又将课题向纵深迈进。《开发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取得了中期研究成果,全园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年来,我园教师每人精心设计高质量教案近四十篇,每人平均公开展示课四次,听课四十多次,参与讨论四十多次,撰写论文二十多篇,参赛四次,获奖十人次。现在,我园教师在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时,已经比较熟练了。我园根据研究进度及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开设讲座,由专家和陈国强园长指导、纠正,让教师结合课堂实际修改教学设计,在“说课”环节中,让教师“说目标”“说重难点”“说准备”“说教法”“说过程”“说反思”等环节之后,增加了“听课”“评课”两大环节,让其他教师和授课教师共同“说反思、二次备课”。一方面,促进了授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压力、竞争力,尤其是营造了全园教科研的氛围,用一节课带动了一批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易处、小处入手2

一个优秀的课题,往往是个巨系统,而这个巨系统是由无数个小系统组成的。这些小系统我们也把它们称之为子课题。对于课题的实施,可以高屋建瓴,全面布局,由总体到部分,这种方法适合成熟的高水平的幼儿园,而对于像我们这样新办园,特别是有许多新教师的幼儿园来说,就显得不够适合。我们采取的是另一种方法,就是由易入难、由小到大的方法。

具体说来,就是由一节课到一个科目,由一个科目到一个主题,由一个主题到一个课题。

例如,我们的课题,就是从一次参观农科院的果树园开始的。在初春梨花纷飞的日子里,我们组织师生去赏花,并提出要求。要求教师设计一节公开课――科学课《梨花》。因为有了切身的体会,教师备课时有图可用,有情可抒,有话可说。幼儿看视频,看照片,回想在果园的所见所闻,并带来事先要求准备的各式各样的梨花、梨子的图片实物。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让幼儿和老师对梨树、梨花、梨子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清晰的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要求老师写教后记,详细分析这节课成功的原因,总结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办法。然后,又组织其他教师评课议课,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最后,要求教师在汇总分析、归纳提高的基础上,写成一篇论文《科学课――梨花》,得到的启发,做成了一个课件《梨花》,整理出一个优秀教案《梨花教案》。

由这一课又启发老师写出了一篇语言课――故事《果园历险记》,在江苏省第三届“未来杯”科学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奖。

发挥优势树信心3

我们以这节成功的课作为榜样,要求教师们一鼓作气,继续开展花朵系列科学课。由梨花到桃花,由春花到冬花,由果花到草花,举凡农科院里能够利用的各种鲜花资源全部利用。又借助家长是农业专家的优势,请进幼儿园,给孩子普及花朵知识,进行家园互动,扩展加深了这方面的知识,又让老师分类总结这些知识,使老师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得到了提高。

因为我们具有农科院的独特优势,老师们开展科学教育、农业教育资源丰富,背景强大,助力众多,很快就形成了我们幼儿园的教研特色和局部优势,使教师增强了教研的信心。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一个研究的主题,就是花朵研究。围绕这个主题,我园老师开设了二十多节园内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了自身潜藏的能力,丰富了农业植物的学识,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初步学会了研究课题的基本方法。所以,选择一个适合的切入口,是可以大大加快教师的成长的。

点线网织就课题4

我们在初步取得科学课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课题补充或形成新主题。因此,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幼儿教育专家以及省农科院有关专家指导下,作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省农科院中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发展的教育资源,认真进行筛选并且积极尝试运用,逐步融入到幼儿园的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中,初步形成我园运用省农科院的有利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成长的特色课程内容。建构有效的幼儿园的省农科院教育教学资源库。促进我园教师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发展”的教育意识,“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围绕农科院丰富的农业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背景资源,由科学课为起点,逐步推广到语言课、美术课、体育课、健康课、数学课等方面,由点到线,由线成网,形成了一个范围很大而又极其严谨的课题《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鸟语花香的春天,大班年级组在专家的引领下生成了一个主题《走进蔬菜王国》,这其中涉及到五大领域,我们在整合资源的情况下,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再次进行梳理、归纳出如:语言(快板诗)《农科院里蔬菜多》;综合《好吃的菇》;数学《卖菜了》;体育《送菜忙》;美术《蔬菜造型》、《蔬菜拼盘》;音乐(歌曲)《有机南瓜甜又香》等。让幼儿用简单清楚的快板诗,学习辨认蔬菜,认识蔬菜的形状、色彩、滋味、营养等。对家常蔬菜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教师在开课前后的备课、研究、探讨、总结过程中,对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也有了心得体会。另外,我们也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活动,要求孩子在劳动中观察辨别,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小伙伴转述劳动过程、蔬菜特点,同时要求老师做好口述指导、语言语音矫正、故事记录、事后整理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真切的体会。

在美术课上,我们首先让孩子到大自然里观察欣赏,让孩子感受到农科院的自然美丽、生态环保、科学科研,老师用视频或者照片记录下美丽的瞬间,回到教室后,用电脑、电视回放这些画面,对某些特别美丽的瞬间,可以定格展示。然后,再让孩子画一画。画好后,说一说、评一评再进行展示,请家长欣赏评比,让教师反思,写一写体会和启迪,形成教学论文。

在体育课上,我们采用户外运动和室内运动相结合的方法,让教师带领孩子走出教室,来到田野,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春天,拾桃花,在春花烂漫的果园做氧气操。夏天,在清凉澄澈的水池边观赏鱼和鸭。秋天,用亲子摘桃活动密切彼此联系。冬天,在漫天雪花里扔雪球、打雪仗。农科院广阔的天地,给我园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也给我们的教师的教研课题,带来了无穷灵感。

在数学课上,我们让幼儿到棉花地里摘棉桃,到大棚里摘南瓜、摘丝瓜、掰玉米、捡山芋、拾花生――利用农科院独有的资源,作为数学课的好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数数字、比较大小、分类等数学知识。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活动步骤,注意安全防范工作。在室内教学时,再让幼儿从数学角度进行科学的学习。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活动。

杠杆撬动教研5

作为一个新办园、民办园,新教师众多,教研力量薄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不想方设法,不找到一个撬动教研的力臂,就很容易流于平庸,教师也就无法逐步健康地成长。

我们用自身独有的资源,采用由点突破,建立信心,树立优势,进而由点到线,由线成网,形成课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形成了教研的氛围,培育了教研的队伍,结成了教研的成果。截至目前,我们围绕这一课题,共开设了四十多节公开课,参加了各类竞赛六次,整理各类教案近百篇,获得一个“师陶杯”二等奖、两个“师陶杯”三等奖、一个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个“玄武杯”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省、市、区各种奖项若干,并发表了论文三篇。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学研;人才培养;典型调查

在专业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做出了显赫成绩。这里不能全部介绍,主要以教师教育学院为例,我们于2016年11月3日采访了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刘永利、教务科长董顺英,两位领导介绍了教师教育学院在探讨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施精实课程、顶岗实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合地方高校且符合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经验。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

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学院聘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方案进行了广泛论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精实课程制度”要求,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突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重点,合理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在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三个板块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技能板块。学前教育专业从保教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格塑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幼儿兴趣培养和发展指导能力六项能力;小学教育在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格塑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五项能力的培养上做精、做实教学模块。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不断改革,如删除了小学数学奥赛指导课程,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增设小学数学教法课程,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增设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按照“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要求,以强化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转化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为核心目的,构建多样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开发研究所购置了50多万的科学探究仪器,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从2013年开始顶岗实习,目前在隆尧、南河、广宗、任县、临城等五个县开展顶岗实习,每个县实习点很多,如隆尧县实习点就有十八个。

二、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课内实践——重点培养运用专业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能力。专业实训——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重点培养专业理论综合应用与实践转化能力。毕业论文——重点培养专业理论综合运用和科学研究能力。社团活动——重点锻炼、展示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强化技能训练,保证实效为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培养出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归纳出七项职业基本技能,按照各专业课程计划,分层次、分阶段、课上与课外相结合、任课教师与课外指导教师相结合、课程考核与项目竞赛相结合进行训练和考核,全部项目考核成绩在合格以上者,发《学生基本技能合格证》,全部项目考核成绩均为良好及以上,并获单项二等奖的,颁发《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长生》证书,证书与毕业证并行发放。

三、抓实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做实基础课程——保证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做优主干(核心)课程——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做活选修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的个性需求;加强实践课程(实训、实习)——重点训练学生专业理论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转化能力。共有83门课程通过合格课程验收,1门课程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立项,有2门课程申报邢台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四、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自开设本科专业以来,邢台学院逐年增加投入,加大实验室、实训室、资料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一)实验室、实训室情况形体训练室(舞蹈教室)4个;电子钢琴实训教室3个;声乐教室3个;钢琴实训教室(音乐系共用)57个;手工教室1个;蒙台梭利实验室1个;奥尔夫音乐教学实验室1个;儿童心理观察室1个;感统实验室1个;多媒体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1个;微机教室5个;微格教室4个;部分实训室如钢琴房、舞蹈房等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另外,教师培训大楼马上投入使用,为教师的培训学习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仪器设备、图书、期刊情况统计教学仪器设备3815台件,合计815.89万元;图书3389册,合计10.2620万元;期刊89种;电子图书20万册,合计1.80万元。(三)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公立幼儿园3所,邢台市一幼、邢台市五幼、邢台县幼儿园(总园、富水路分园、豫让分园、庞马分园、会宁分园);私立幼儿园3所,华星幼儿园、佳佳艺术幼儿园、贝乐双语幼儿园;公立小学5所,北关街小学、豫办实验学校、三义庙小学、行知小学、桥西教育局(根据每年需要安排若干所公立小学);私立小学1所,邢台市蓝天学校。

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其一,为了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研究。三年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5项,市级项目4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51篇。2005年以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的论文被SCI收录24篇、EI收录10篇,在核心期刊305篇,参编教材13部,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级发明奖5项。其二,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建设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以邢台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为支撑,把解决地方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作为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加强针对地方教育的应用型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所成立以前的几年里,相关教师独立或参与出版教育学类专著8部;参编教材13部;撰写省级以上有关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论文388篇;完成省、市级教育类课题研究109项,横向课题有19项,正在进行中的有37项。

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

其一,积极承担邢台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及“省培”“国培”任务。邢台学院三年来承担国培、省培任务,共计培训学员3150人。深入地方小学、幼儿园,开展调查研究和重点帮扶,为宁晋县培训音体美教师120人,为邢台市农业银行培训学员197人,为桥东区、临城、临西、平乡、南和、南宫、邢台县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幼儿教师开展培训。课程涉及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礼仪、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师生心理健康、教师硬笔字书写技巧等。其二,“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请进来,即请一线的优秀教师、园长、校长、教研员作为邢台学院兼职教师,开展讲座,或者承担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走出去,让我们的教法课、教育心理课、活动组织课等相关专业教师到小学、幼儿园见习、顶岗,以增加经验,开展研究和服务。三年来,外请国家级专家、学者9人,省市级专家22人为邢台学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促进了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其三,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制度的落实和深化,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更早、更多地接受科研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开展本科生助研教师科研课题工作,在科研课题中吸收本科生参与的课题研究。2010年至今,已有63名学生参与省级课题18项,115名学生参与市级课题38项。

学前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产学研;人才培养;典型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1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34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邢台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邢台、面向河北、辐射周边,制定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制度,推行“平台+模块”的精实课程制度,以及培养创新的学生助研制度。在专业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做出了显赫成绩。这里不能全部介绍,主要以教师教育学院为例,我们于2016年11月3日采访了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刘永利、教务科长董顺英,两位领导介绍了教师教育学院在探讨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施精实课程、顶岗实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合地方高校且符合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经验。

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

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学院聘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方案进行了广泛论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精实课程制度”要求,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突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重点,合理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在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三个板块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技能板块。学前教育专业从保教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格塑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幼儿兴趣培养和发展指导能力六项能力;小学教育在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格塑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五项能力的培养上做精、做实教学模块。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不断改革,如删除了小学数学奥赛指导课程,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增设小学数学教法课程,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增设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

按照“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要求,以强化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转化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为核心目的,构建多样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开发研究所购置了50多万的科学探究仪器,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从2013年开始顶岗实习,目前在隆尧、南河、广宗、任县、临城等五个县开展顶岗实习,每个县实习点很多,如隆尧县实习点就有十八个。

二、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

课内实践――重点培养运用专业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能力。

专业实训――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毕业实习――重点培养专业理论综合应用与实践转化能力。

毕业论文――重点培养专业理论综合运用和科学研究能力。

社团活动――重点锻炼、展示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技能训练,保证实效

为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培养出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归纳出七项职业基本技能,按照各专业课程计划,分层次、分阶段、课上与课外相结合、任课教师与课外指导教师相结合、课程考核与项目竞赛相结合进行训练和考核,全部项目考核成绩在合格以上者,发《学生基本技能合格证》,全部项目考核成绩均为良好及以上,并获单项二等奖的,颁发《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长生》证书,证书与毕业证并行发放。

三、抓实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做实基础课程――保证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做优主干(核心)课程――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做活选修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的个性需求;加强实践课程(实训、实习)――重点训练学生专业理论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转化能力。

共有83门课程通过合格课程验收,1门课程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立项,有2门课程申报邢台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四、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自开设本科专业以来,邢台学院逐年增加投入,加大实验室、实训室、资料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

(一)实验室、实训室情况

形体训练室(舞蹈教室)4个;电子钢琴实训教室3个;声乐教室3个;钢琴实训教室(音乐系共用)57个;手工教室1个;蒙台梭利实验室1个;奥尔夫音乐教学实验室1个;儿童心理观察室1个;感统实验室1个;多媒体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1个;微机教室5个;微格教室4个;部分实训室如钢琴房、舞蹈房等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另外,教师培训大楼马上投入使用,为教师的培训学习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仪器设备、图书、期刊情况统计

教学仪器设备3815台件,合计815.89万元;图书3389册,合计10.2620万元;期刊89种;电子图书20万册,合计1.80万元。

(三)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公立幼儿园3所,邢台市一幼、邢台市五幼、邢台县幼儿园(总园、富水路分园、豫让分园、庞马分园、会宁分园);私立幼儿园3所,华星幼儿园、佳佳艺术幼儿园、贝乐双语幼儿园;公立小学5所,北关街小学、豫办实验学校、三义庙小学、行知小学、桥西教育局(根据每年需要安排若干所公立小学);私立小学1所,邢台市蓝天学校。

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其一,为了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研究。三年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5项,市级项目4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51篇。2005年以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的论文被SCI收录24篇、EI收录10篇,在核心期刊305篇,参编教材13部,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级发明奖5项。

其二,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建设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以邢台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为支撑,把解决地方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作为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加强针对地方教育的应用型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所成立以前的几年里,相关教师独立或参与出版教育学类专著8部;参编教材13部;撰写省级以上有关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论文388篇;完成省、市级教育类课题研究109项,横向课题有19项,正在进行中的有37项。

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

其一,积极承担邢台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及“省培”“国培”任务。邢台学院三年来承担国培、省培任务,共计培训学员3150人。深入地方小学、幼儿园,开展调查研究和重点帮扶,为宁晋县培训音体美教师120人,为邢台市农业银行培训学员197人,为桥东区、临城、临西、平乡、南和、南宫、邢台县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幼儿教师开展培训。课程涉及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礼仪、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师生心理健康、教师硬笔字书写技巧等。

其二,“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请进来,即请一线的优秀教师、园长、校长、教研员作为邢台学院兼职教师,开展讲座,或者承担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走出去,让我们的教法课、教育心理课、活动组织课等相关专业教师到小学、幼儿园见习、顶岗,以增加经验,开展研究和服务。三年来,外请国家级专家、学者9人,省市级专家22人为邢台学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促进了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

上一篇:大学毕业数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