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9:15:23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在高职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的方面,基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笔者试图解析当前高职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问题,以期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思考。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展开的形式一般为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写见习报告;在课堂上虚拟情境教学,以及实习阶段在幼儿园实践操作,完成实结。总体来说,形式比较单一,实习单位也多局限于幼儿园。对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更是简单地分为见习报告评分,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划定等级,实习评分。评价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反馈意义非常有限。实践教学未能得到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脱离理论教学。一方面,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幼儿园现状和需求脱节,实践任务往往只是笼统指出大致方面(如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造成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时也常常陷入盲目。短时间的见习观摩实践结束后,学生们又简单地回归到理论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只存在很简单的说明解释补充关系,并未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未有机整合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革新途径

“全程实践”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所谓“全程实践”就是实践教学诸方面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内容上全面渗透,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全程实践的理念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践行:

第一,增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增加实际能力的考核比例。本部分内容已在笔者《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究》中详述。

第二,增加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近几年,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增加设施设备,新增专业琴房、美工室和舞蹈室,购买新的教学设备如钢琴等。外聘了教师,由于师资的缺乏,现有的教师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聘了声乐专业教师任教.

第三,增加幼儿园实习的次数和时间,建立稳定优质的实习基地,增强指导教师力量。原有的专业实践包括幼儿园见习,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教学应包括幼儿园的见习、实习,延长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例如,安排专门的“见习周”,让学生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第一次 “见习周”,学生总体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并观察幼儿在各环节的表现;后续可安排学生深入了解幼儿园保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三、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全程实践式”实践教学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要一体化。从大一到大三,横向与理论教学形成整合联系,纵向要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延续性和深入性。如大一时的见习是初步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整体布置,了解当前幼儿园生活基本情况,建立最初的感性认识,培养职业认同感;到第二次的见习就应结合卫生学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幼儿园的建筑、作息安排、保育教育中哪些体现出卫生学的理论,哪些尚未做到;再到后面的见习,就可以结合心理学和教学的知识尝试亲子参与幼儿园环境布置、保育教学等,还可以从幼儿园扩展到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每一次的实践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有成效。

第二,学生要多形式、多途径、多内容全面实践。除了集中综合的见习实习之外,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内容可适时安排虚拟情境教学、专题性参观、到幼儿园的模拟操作。此外还包括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以及学生们参与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大型活动 (如庆典 活动、亲子活动) 实践、学前教育领域内非教育机构 ( 如玩具企业、儿童读物出版行业、各种媒体中的学前栏目等) 实践等。如此多样性、多途径地综合实践,不但让学生们全方位接触到学前领域,解决大量的实践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幼教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增强社会适应性,以便及早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方向。

第三,探索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与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实践形式是高校单方面请求幼儿园接受学生的见习或实习,再给予幼儿园指导费用。目前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并没有对幼儿园等其他实践机构带来“利益”。相反,由于有的学生缺乏有效指导,实践时常出现盲目、无序状态,不但不能给幼儿园等带来“利益”,而且还干扰幼儿园等的正常工作管理和教学。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高职英语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等社会 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高校可利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资源优势为实践基地提供帮助和便利,还可分配实践基地一线教师科研任务,共享科研成果,对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职称评定有实际益处。

参考文献 :

[1]王云霞,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卢伟,李敏,培养学前教育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3]张继东,新形式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J ],教育与职业,2008 (24)。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2篇

一、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较少关注实际问题,缺乏实感,效果可想而知。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目前,理论界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虚拟现场。所谓虚拟现场,是指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教师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幼儿,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教师或幼儿,来完成指定的活动。虽然它是一种虚拟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它已迈出了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形成。这种教学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效果颇佳。

二、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保障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我系先后在广西条件好的幼儿园如广西军区幼儿园、区第三保育院、南宁地区保育院建立了教育科研实习基地,还与区党委幼儿园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与基地教师的联系,我们还聘任了幼儿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做我们见习和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往高师院校见习、实习时间短、集中,带来不少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安排带来的弊端,我们在每学年都安排有见习活动,实习的时间也比以前多。我们还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到幼儿园见习。见习内容有班级管理工作、各领域教学、保育等,形式分集中、分散、小组见习。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安排的见习外,我们也把见习贯穿到课程当中,这样既避免了理论课枯燥乏味,又使教学内容能与实际联系起来。

我院要求学生寒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我就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社区等做调查研究,撰写学前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并且鼓励他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调查中多留心,发现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题目。这样的研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实际意义。也可协助老师做课题,如我的课题《广西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就会让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夫,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样,大四的毕业论文就会得心应手,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做好了准备。

除了见习、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外,我还鼓励学生开展并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要求他们在幼儿园或社区开展与家长访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学前教育班开展有关儿童故事、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绘画、书法、说课等比赛,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展示个人才艺,也与其他班级联合起来开展一些比赛,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院及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会评出奖项,给予奖励,以便提高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六一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去,协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以便让他们了解幼儿园教师怎样教小朋友跳舞或唱歌等,并了解幼儿园的舞蹈和音乐等活动。

三、重视教育技能类课程

教育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舞蹈基础和创编、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和纸工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这些技能差,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就业。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些课程。

目前,我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的专职教师不少,而担任这些技能课程的专职教师少,大多数是艺术系的教师来教,他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与幼儿园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上课针对性不够强。所以,我们应培养专职学前教育技能技巧教师。除此之外,还可邀请擅长于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有经验的优秀幼儿园教师来做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并掌握弹、唱、跳、画、做等基本技能。

现在,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训练,对这些学生技能的培养本来就是一大难题,再加上一般高师院校教育技能类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学生学习都不够深入,更谈不上练习,他们的技能怎能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技能,必须加大这些课程的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这些课程,掌握这些技能。

四、制定技能考核制度

师范院校要重视制定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切实可行的基本达标细则与要求,以此促进其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如教育见习、实习和一些比赛活动中,可对学生的弹、跳、唱、画、做等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也可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和分析,找出差距,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向,加强某方面技能的培养。

五、改善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应配备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画桌、画板等,要有形体训练室、美工室来满足学生长期练习技能,因为技能得不到练习就会变得生疏。还应有一间多媒体教室,里面应有电脑、影碟机、国内外有关幼儿的教育教学音像资料,特别是有关幼儿园音乐活动、舞蹈、手工制作等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定期观看,既密切关注国内外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又获得了幼儿教育教学的间接经验。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3篇

1.校内实训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校内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必备手段。但是由于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上的滞后,常常让实训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通常零散地分布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校内实训实施方案。例如,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通常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美术系的学生共用画室,与音乐系的学生共用琴房、舞蹈教室来完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只能在其他专业教学的间隙来进行,导致学生的实训实践过于零散,难以对学生的相关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其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的计划安排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其中“学”与“用”的脱节是最严重的问题。如学前教育专业对英语教材的选择,多是直接使用《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教材,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在实训环节同样脱离了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现实需求,“学以致用”也就无从谈起。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校内实训教学活动是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开展的,虽然模拟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出幼儿园的班级情境,但毕竟与幼儿园的真实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模拟实训教学时,模拟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模拟实训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见习不够深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见习教学需要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各项教学与保育工作进行观摩,明确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见习效果。但是由于有的高校同幼儿园沟通与协作的程度不够,所以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践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有的高校在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前,没有同幼儿园的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见习导师,导致学生的见习实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见习质量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幼儿园见习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见习缺乏足够的时间保障,尤其是当高校安排的见习幼儿园离学校较远时,学生往返幼儿园和学校的过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见习效果。

3.学生的自主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有很多实习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到幼儿园实习,在实习内容以及实习计划的安排上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即可。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实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当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地点之后,班级内学生的实习地点会非常分散,这就给学校派遣教师进行实地指导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环节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被幼儿园当成保育员或者配班教师来使用和管理,但是由于专业指导的缺乏,很多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仍旧无法全面掌握保教技巧、幼儿管理、师幼沟通等专业知识。其次,很多学生自主选择的见习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有时到学校后会直接安排顶岗实习,没有相应的过渡计划和安排,导致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顶岗实习环境,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职业挫败感,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常常会面临实习岗位工作单一化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时,不仅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实训设施,如幼儿园教学仿真室、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绘画技能实训室、音乐综合实训室、婴儿教育实训室等,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周边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逐渐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2.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现状,为有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主观性,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实践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为评价重点,既要重视校内实训的考核,又要重视校外自主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对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实训与实习计划,明确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向。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3.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指导水平,是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聘请幼儿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也要派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素质和学历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育见习;保育实习;保教分离;保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园园长、保教老师、妇幼保健所的老师等来校讲座或兼课,不断渗透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情感 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为前提,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根本路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要求书面考试的成绩,更要求教学实践的检验。

1.职业情感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培育职业情感、加强职业认同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情感的培养受制于多个影响因素,一是职业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与学生的个性相关,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在学校能否踏实地学习本专业知识,走上岗位后能否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声望和行业报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从业选择。幼儿教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言,而且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偏低,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也阻挡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认同与选择。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安排轻松愉快的“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所谓“交朋友”活动就是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学院附属幼儿园小朋友结对子开展活动,每周有一个半天的固定时段,学生与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院或附近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从最初的自由交谈、讲故事到协助基地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孩子的爱心,进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总之,情感的激发和专业的认同是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基础,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职业知识学习

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其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

学生的见习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应由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并努力涉及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方方面面。在每次学生下园后,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取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和小结,并将学生下园见习作业的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见习的实效性。模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宜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进行,一般应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既有模拟仿真教学活动,又有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3.职业技能实践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最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仅有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显然还不够。当前,普通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实训与顶岗实习。

3.1 小组项目式实训。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以项目小组为实训的基本单位,针对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整个过程在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项目小组学生协作完成。该模式立足于幼儿园实地操作,具有研究性、真实性、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小组项目式实训采用的是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学生的组合尽量考虑特长优势互补和能力的强弱搭配,形成学生水平的阶梯式分布,即能对学生实训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和互助作用,又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训项目实施前,每个学生要交出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选择最好的计划,其负责人作为小组项目主管,综合并领导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依据现实的职业情景进行富有教育智慧的反思调整与推进。

3.2 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 (11).

[2] 何立立,关金.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3] 王利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64-03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近年来升格为师专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存在“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困惑。认为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对理论的忽略;重视理论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会减弱。实践证明,脱离了社会需求及其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模式是不能有效解决合格人才培养问题的。笔者拟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为例,分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探索实践“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路、实施方法及成效,以期与从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同仁们交流。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校内进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内教学实践(如试讲、幼儿园模拟教学)、仿真幼儿园以及校外在幼儿园(包括早教机构)进行的观摩、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在学前专业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的理念之一,要求“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提出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但目前实践教学在师范教育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实施中实践教学课时不能保证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由于多种原因,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校外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存在着教育实践安排时间不足、实践教学时数不能保证的问题。如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工作安排与学校工作安排容易冲突等,使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被打了折扣,仅存在于课程方案中,有的甚至没有执行。

(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割裂,实践教学不成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内涵丰富,既包括校内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仿真训练,也包括校外的教育见习实习,形成了一个独具结构的体系。但在个别教学管理中,学生的校内、课内的实践活动与校外的实践活动成了两张皮,不能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上形成合力。

(三)实践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在组织上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分裂,没有把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协调起来,还有以自身工作的方便随意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等,这些都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专业发展。

(四)实践教学需要有理论模型进行指导和规范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数,在教学管理中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模型就显得非常必要,可用以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工作,把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我校在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活动,结合我校六十余年培养幼儿教师的经验和积淀,依托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11219)的研究,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一体两面四层次”的内容

“一体”指学生实践主体 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这一主体起作用,主体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教师职业技能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只是简单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需要“教师的判断”这个中介,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明,是能动的主体。

“两面”指主体的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方面 其中校内实训包括课内实践,如职业技能的学习、必要的课内实践能力训练,还包括课外实践,如课外的职业技能训练、社团活动、试讲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与的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进行的见习实习、观摩、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四层次” 指学生参加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实践内容和环节,使学生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体系。这四个层次分别是:(1)职业技能实训活动,如教师口语、歌曲弹唱、幼儿舞蹈、美术等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学生学习全程,每种技能均有相应的合格标准;(2)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包括观摩、见习及配合教育理论学科进行的专题见习、课内组织的幼儿心理观察、游戏观察等,从学生进校后即开始进行,周期进行;(3)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含保育实习),主要是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科的学习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让学生熟悉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顶岗实习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4)幼儿园顶岗实习,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担任保教人员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半独立或独立进行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

(二)一体两面四层次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安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内实训主要根据学科学习及各年级的技能要求进行,主要内容有书写(毛笔、钢笔)、普通话(幼儿故事、教学口语)、美术(教学简笔画、儿童画、折纸等)、音乐(视唱、琴法、唱歌、儿歌表演唱、儿童歌曲弹唱)、舞蹈(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设计、说课等。我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编撰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基本内容及要求”,使之成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各年级学生中,要求配合课程学习进行仿真幼儿园、蒙氏教学法、微格教学等校内实践实训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及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一体两面四层次幼儿园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安排

一年级 结合《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学习,进行保育见习或保育实习。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及其要求,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条例》,学习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技能。

二年级 结合《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主要进行以下内容:(1)心理学专题见习,如幼儿行为跟踪观察、幼儿语言发展跟踪观察等,通过观察完成幼儿个体心理发展分析报告;(2)教育见习,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了解幼儿园教师的保育教育工作;(3)教育专题见习,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如游戏活动的观察,教育方法的观察,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的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等,完成观察报告。

三年级 上期主要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学习,进行教育见习及领域教学活动组织的见习、观摩或教育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半日活动的组织、各领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毕业顶岗教育实习打下基础。三年级下期主要进行幼儿园顶岗教育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实践教学安排见表1。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来自于实践,同时又运用于实践。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这一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课程体系真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学科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构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设计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某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虽然规定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时数,却未将具有实践性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规范和落实。“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从单一到综合的技能培养规律形成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丰富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学生师范生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是不能离开这一主体的。“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把学前专业学生置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机结构里,使学生在学习与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使教学管理者明确了培养目标,校内实训和校外教育实践由学生主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

(三)校内实训室建设形成体系

学生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实训场所,实践教学模式给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为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实训场所,使学前教育专业校内的实训基地形成体系,成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配套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了实习基地的布点战略,建立了由几十家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组成的教育实习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和就业。同时,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作为我校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两只教师队伍,使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落到实处。

(五)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结构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规范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和标准,规范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行为,锻炼了实践教学指导师资队伍,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师资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结构,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丽云,田宝宏.略论老师实践性知识提出的理论背景[N].光明日报,2006-09-20.

[2]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3]蓝同磊.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及其评价[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史学正,徐来群.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1).

[5]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

[6]马富成.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7]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8]徐萍,王东.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9]尹弘飚,李子建.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作者简介: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69-01

1.构建高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立足于培养学生个性和特色专长,以塑造出适应幼教机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凸显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有效途径。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单靠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并不能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实际上教与学、做还是处于脱节的状况,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不高。这种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忽视了学生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据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其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基于这样的现状,要在短暂的三年时间内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势在必行。

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在培养教师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运行质量。实践教学之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于与本科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就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而专业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与实践,逐步提高专业自觉、专业技能,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化学前教育教师的关键。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将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具体内容包括:

2.1 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方向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幼儿教师为主(主要针对3-6岁的学前教育机构),学生将来就业主要面向幼儿园教师或者针对幼儿的特色培训机构教师。另一方面,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方向教育。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早教机构(0-3岁)或者幼儿英语、幼儿舞蹈、美术等幼儿教育机构。

2.2 加大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要求执教教师依据幼儿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按照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设计教学环节,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分解成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再按教学规律将形成这些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等融合在相应的教学模块中,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以必须、够用、满足可持续发展为度,侧重应用;实践教学部分以实用、适用为选择标准,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逐步建构校内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训、模拟实训、技能活动三个环节。实践中,在知识方面,教授学生幼儿发展的知识以及对学前儿童进行专业保育和教育的知识。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六能七会"的专业技能:"六能":能保育幼儿;能设计、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语言、美术、音乐、科学、数学、社会、健康);能设计组织幼儿游戏;能创编幼儿舞蹈;能创设幼儿园环境;能弹唱幼儿儿歌。 "七会":会讲儿童故事、会唱幼儿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制作幼儿玩教具、会弹一手好琴、会画一手好画、会写一笔好字。

2.4 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在课程教学时注重教、学、做合一,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通过到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见习、实习,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如下:大一学年,主要以见习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幼儿保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最初的专业认知; 大二学年,进入到幼儿园班级中,主要实习保育员工作,观摩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 每次见习及实习完,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实习报告, 带队指导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该成绩要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

3.构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途径

3.1 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通过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程以外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与工作岗位形成"零距离"的对接,就必须帮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开展学习,因此,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观察、见习、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创新多种渠道与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

3.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专业过硬,更应该是幼儿教育专家。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不会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专业系统知识或技能的训练,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演化为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更新观念与知识,尤其是学前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学习。同时,提供教师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的机会,鼓励教师到幼儿园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柳国梁,郑庆文,何文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

[2] 冯国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3(20):231.

[3] 赖志群,谢泽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考[J].职教论坛,2014(10):15-17.

[4] 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3(6):55-57.

作者简介: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8篇

一、实习对幼教师资的重要意义

张雪门对实习意义的论述从当时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师资存在的问题着手,指出当时幼儿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了解幼儿,二是不了解社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增设与幼儿和社会相关的课程是无济于事的。他认为:“一种真实知识的获得,是应该以直接经验做基础,再来扩充间接的经验(就是书本的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这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而且可以从各种社会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社会经验。在实习过程中能切实注意到儿童教育的实际问题并求其解决办法,体验到学理的意义,不但可以印证学理,有时还可以发现新的学理。实习对于师范生早日形成专业意识、专业情感和专业能力十分必要。

二、实习的原理

在《实习三年》中,张雪门指出:“会骑马的人是从马背上学会的,离开了马背,尽管念一辈子的骑马术,如果跨上马去,还是会从马背上翻下来。那末,专从书本讨经验的人,无论对教材或教法的研究下过多深的功夫,一旦实际与儿童对面,那几十双小眼睛,就可以使你‘丧魂落魄’‘手足无措’了。”他认为实习应该根据正确的原理去安排组织,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坚持“生活教育的观点”。最有效的生活法就是“教学做合一”。

三、论实习的阶段、内容及指导

张雪门对幼师三年的实习计划从内容到方法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他将实习分成四个阶段: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这四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观摩到参与、由参与到负责,层层递进的安排完全符合幼师生的学习规律,而其中的设计非常好地体现了张雪门认为的实习应当是有系统、有组织以及有步骤的思想。

张雪门认为参观是实习的开端,时间为一个学期。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幼稚园的基本观念。参观的对象为建筑、教具、工具、材料等设备;师生的仪表、态度与兴趣;对幼稚生习惯、积极、消极的处置;工作、游戏、文学等教学过程以及整个的设计。这种参观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并发现理论学习中与之相符或者相矛盾的地方,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参观后还应组织讨论和报告,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因此,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为学生提供参观的条件,并且在参观前为学生进行指导,指出在参观中应注意的地方,知道参观的重点,并在参观后形成总结。

见习比参观更深入了一步,时间也是一个学期。从准备材料开始,一直到整个设计活动中的参与。张雪门认为:“见习是把师范生从参观中所得的经验,再经过一次行为的表演,使得他们的认识更清楚,观念更坚定,而且提醒他们对于教育的看法,不应当仅仅以为是一种知识,并应有相当的热忱和技能”。见习活动包括参与各种教学材料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对各种教学行为的学习和参与等,见习结束后要进行讨论和报告。可以看出,张雪门所说的见习实际上是一个边看边做的过程。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建立起对幼儿的喜爱、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找到职业的归属感。

幼稚师范生从参观、见习中获得了若干经验后便应该给他们一个较长时间、独立负责的机会。试教便是最好的形式,时间是一个学年。张雪门提倡师范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一些闲置的资源,办不收费的平民幼稚园,作为试教的场所。园内一切工作由师范生担任,这是一个非常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段。但就目前现实的情况看,当今的社会条件很难解决为期一年的试教工作,但其中的内容仍可以让我们借鉴,尤其是学生独自处理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师范生经历了参观、见习、试教三个阶段,可以说对教育工作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这种基础是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情感不高,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因此需要经历辅导这一阶段,使其从实践中了解教育的真正的价值。辅导的时间也是一个学年。辅导的范围,在纵的方面是由儿童的队伍出发,向儿童家庭推进,向学校单位前后延伸至托儿所和小学低年级;横的方面,是向广大的社会联系这些工作。在这一阶段,师范生不仅要了解儿童,更要了解社会,从事整体的社会活动。对于当前学前教育师范学校,辅导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情感上建立起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进行工作,才能体验和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而且对于学前教育外延领域的涉猎,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自身的视野,更能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随着学生们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学前教育事业。

当前,在师范生职前培养中增加实践类的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对于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仅仅在后期增加实践类课程并不够,根本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只有借鉴张雪门关于“全程实习”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类课程对师范生的全方位培养功能。另外张雪门也明确提出:对儿童、对职业的爱,只有在实习的行动中去培养和体会;职业的素质也只有在实习中去锻炼和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师范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师范生更了解幼教事业的价值,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

1.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Z].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张雪门.实习三年[M].台湾:台湾书店出版,1961.

4.戴自俺.我和张雪门先生相处的日子[J].幼儿教育,1994,(02).

5.朱良.张雪门的幼稚师范实习理论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29-0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是一个完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定义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的技能操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贯穿整个学程的见习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所有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为目的的全部教学环节。这一定义建立在“全实践”理念之上。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它突破了以往仅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强调要关注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能力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紧扣幼教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并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培养现代复合型幼教人才、满足幼教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提出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首先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从活动特征来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只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而应该涉及人的生活实践,以期帮助个体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作好准备。因此,教育需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其生存的环境之中,为他提供体验、实践、反省、批判、创造的机会。〔1〕

其次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心的下移。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日渐受到广泛重视,〔2〕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三级师范教育逐渐向二级或一级师范教育过渡,许多高校都下移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心,即由过去侧重培养理论研究者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下移为培养一线幼教工作者。这里所指的幼教工作者是指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综合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应是高师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尤其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有关研究表明,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至少有:全面、正确地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能力等等。〔3〕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认同和接纳情感、具有从事教育实践的智能和技能等方面,有其他教育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突出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幼教人才、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第三是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的全面改革要求。以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健全、内容有缺陷,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成效不显著;实践教学组织不完善,指导力度不够,指导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有许多学者呼吁,要重视和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在此,笔者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及实施保障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整合性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统整,使之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全实践理念整合、设计课程,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养成优良品行,掌握相应理论,获得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目标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来进行,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宏观与微观、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体系。

3.系统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高师教育内在规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着眼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理清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

4.层次性

一是按照高师学前教育不同学历层次的要求来构建,二是根据教学计划实际进程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构建。

5.规范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主观随意,必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内在运行机制,以明确目标、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提高要求、规范评价标准。

6.操作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际,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可行性强,便于操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遵循上述原则,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考虑,努力做到时间纵向维度上全程贯通不断线,空间横向维度上立体设置不缺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1.确立与幼儿园教师吻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合格幼教工作者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要求,确立涵盖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教育技能等三方面的实践教学总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

(2)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其获取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信息、新知识。

(3)培养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的能力,设计及组织指导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创设环境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反思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

在建立总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各类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分目标也包含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职业技能三个方面,但各有侧重。〔4〕比如,入学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方向;教育观摩见习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技能训练与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其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幼儿园保教实践重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坚定职业信念、明确职业规范,掌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设计并组织教育活动、注重师幼互动并能进行个别化教育的能力等;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幼教工作者奠定基础。

2.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且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新生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树立专业思想,明确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召开座谈会,请院系领导介绍情况提要求,请高年级同学交流经验谈体会。二是举办专题报告会,请专家学者和一线园长、教师介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三是到幼儿园观摩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

(2)教育观摩见习。结合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具体的安排是,针对教学内容确定观摩见习专题,制订见习计划,联系对口幼儿园,定期持续观摩见习。

(3)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贯穿整个学程;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技能训练与比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内与课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创设各种竞技平台,定期组织说、写、画、弹、唱、舞等技能比赛,让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5)幼儿园保教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情感和提高其从教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操作性教育实习。它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保育工作为目的,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特殊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具体要求是掌握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规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及方法。在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制订相关实习计划,进行不少于两周的专题实习。

二是体验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各教育活动和各类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过程中,每周或每两周到幼儿园一次,以全面了解各领域教育活动、各类型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并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设计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同时尝试独立组织其他活动。

三是提高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工作实习,以帮助他们全面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的技能方法。

(6)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将科研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一是要求学生进行课程学结。二是要求学生反思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3.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旨在避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随意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加强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每次实训和比赛都有成果展示,每次见习实习都有书面报告,并由专业教师评定成绩做好记录,学期末按比例计入总分。例如,在保教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评方案,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教师联合考评,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一是实施制度化管理。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组织管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做到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监管到位,反馈及时,考核全面。

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除了常规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教学设施以外,我们花大力气建设了模拟幼儿园活动室、游戏和玩具教学专用教室、心理观察实验室、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训室、微格教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加强了与幼教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幼儿园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我们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要求、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我们还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加以研究和指导。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期待相关的研究能不断深入,以使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各方面更加科学完善,为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30.

〔2〕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0.

〔3〕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3-210.

〔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0.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Jianhua, Tangmi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Kunming College, Kunming, 650031)

【Abstract】With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lly targeting i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t practice-type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objective focusing, system, regulation and operabilit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system of objectives, contents, forms and assessment.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走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36-04

三年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我们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走园”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解决了以往专业教学中的学用脱节、院园分离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和反思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大致可分为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一定作用,但是还有诸多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模式的跨度太大。从见习直接跨到实习,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不大。见习只要求学生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工作岗位的任务,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感性认识。而实习则要求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直接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实习阶段尽管有专业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双重指导,但因为学生的实践体验过于薄弱,〔1〕只有见习期获得的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大多数学生会在实习中出现很多问题,给接受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久而久之,许多幼儿园不太愿意接受学生来园实习了。

第二,实践教学项目间缺乏系统设计和有效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与实践教学项目间缺乏系统设计和有效衔接有关。目前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针对完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实践教学项目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有些项目甚至流于形式;二是实践教学项目间缺少梯度设计,即项目和项目间缺少层次和难易梯度,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第三,学用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学用脱节是目前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学用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课程角度看,现有的课程设置,尤其是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理论空洞、抽象等问题,有的甚至脱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往往导致所学非所用;从时间角度看,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很快在幼儿园得到运用,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内化为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更谈不上转化为教育能力了;从环境角度看,除了见习、实习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学生其他时候最多只能在模拟情境中进行一些模拟训练,缺乏真实的情境体验。

二、“走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走园”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养成需要,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幼儿园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构建一个贯穿于三年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一年级的教育见习和三年级的教育实习之间,增加二年级每周一天去幼儿园参与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实训环节,从而将开展保教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落实到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形成以见习——课程实训——跟班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线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时间轴。各阶段的学习方式有所区别,如见习以观摩学习为主,课程实训是让学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行动而学习,跟班实训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保教任务,顶岗实习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保教任务。二是教学内容维度,即设置一批具有“走园”特征的项目化课程。“走园”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加强“走园”课程教学模块建设,建设一批基于幼儿园教师真实工作任务、融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项目化课程,从而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融入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之中。三是教学条件维度,即要为“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例如,建设一批可供“走园”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实践平台,建设一支融合学、教、研为一体的教师指导团队,制定与“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与“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校园文化等。四是教学环境维度,即创设真实、民主、开放的环境。“走园”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通过真实的幼儿、真实的教学内容、真实的教学过程,与富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指导教师开展民主、开放的教学探讨和反思共享,促使学生逐渐实现从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转变。

“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走园”教学,通过将基本理论的“学”和在实践基地的“训”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知识,促进各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消弥实习与见习间的鸿沟。课程“走园”教学促使教学形式从纸上谈兵变为全程实践,教学方法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单向填充变为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紧跟幼儿园教改的步伐,同时将更多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带到幼儿园,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三、“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

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现“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可以选择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齐备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省一级幼儿园,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与实践教学基地互派教师,围绕“走园”的需要和幼儿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面临的问题,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形成学、教、研共同体。学前教育专业选派骨干教师到幼儿园担任副园长或园长助理,承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任务,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负责“走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幼儿园则选派教师作为“走园”教学指导团队的兼职教师,参与学前教育专业“走园”课程建设,担任学生的现场指导教师,也可以参与课程教学工作。通常每个实践教学基地每学期要承担1~2个“走园”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示范活动,提供一个班级的见习和一个班级每周一天的实训平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解决项目实施面临的问题,共同致力于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幼儿园和学前教育专业之间通过现场或影像录播等方式开展园、院之间的教学互动,共享教学资源。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学术研讨活动,邀请国内外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以促进学、教、研共同体更高质量地开展幼儿教育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

2.开发课程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需要有明确的任务与路径。任务的完成与否,需要有及时、客观的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基于“为行动而学”和“在行动中学”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系统分析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需要的职业能力,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开发项目化的“走园”课程教学模块,设计保教项目任务书,并使其系统化。同时,配套设计系统性强、精细化的“走园”课程实训指导手册,以指导学生开展结构性较强的课程实训。教师按照行动导向原则,遵循保教活动基本规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基本步骤和相关要素等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在真实的保教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教师团队进行的是现场指导,即依据实训指导手册、保教项目任务书等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研讨。课程考核则强调在行动中考核,着重考核学生所组织的保教活动的质量及反思情况等。

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照教师提供方案——教师提供目标与素材——学生独立设计方案的顺序进行。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学生根据幼儿实际进行适宜性调整,随后实施活动并及时反思。第二阶段由教师提供目标与素材,学生根据教学对象进行过程设计,随后实施活动并及时反思。第三阶段由学生根据幼儿的需要独立设计并实施活动。教师运用示范、组织反思、支架式教学、多元导师制等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学训交替、全程实战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常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3.建设教学指导团队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2〕“走园”实践教学指导团队的建设是开展“走园”实践教学的关键。我们以基地幼儿园为单位组建“走园”教学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或心理学教师和技能教师等。学前教育专业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职业经历、发展阶段和课程教学任务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团队组合,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除了指导学生外,学前教育专业还要求教师每周到幼儿园开展观摩或教学研讨活动,并与幼儿园教师合作开展专题研究,使“走园”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常态工作,以此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走园”教学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主动开展行动研究,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4.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走园”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一方面,建设与“走园”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课务安排、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督查以及教师到幼儿园挂职制度等。另一方面,营造开放、互动的研讨氛围,通过“走园”教学,促使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对教育教学实例进行深入探讨,注重研讨过程中的交流、反思、共享和提升,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考核,既注重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期末的终结性考核,也注重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通过学业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和对专业价值的认同。

“走园”实践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实训和跟班实训环节,开发了 “走园”课程教学模块,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开展专业课程实训,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的观摩、实践、体验和反思,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迅速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不断强化,实现了渐进式的角色转变。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及幼儿园的充分肯定。

此外,“走园”实践教学模式虽然给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幼儿园在与高校的互动过程中,最终实现了共赢。学、教、研共同体的建立既对幼儿园的发展有利,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利。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学生的实践场所、教师的教科研基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则为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发展规划等提供了专业指导,促进了幼儿园办学品质和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走园”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还需要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训项目的统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教师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陈建华.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生共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5.

〔3〕刘安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

“Garde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Construction of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Cheng Jun, Fan Fengfu

(College of Normal, Jinhua Polytechnic, Jinhua, 321007)

【Abstract】“Garden”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s based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apply the theories they learn at school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kindergartens. “Garden” model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time, contents,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Garden” model also requires construction of bases for practice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series of teaching resources, building of instructor teams and the efficiency of process management. “Garden” model can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上一篇:小学见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见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