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04 00:23:33

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范文第1篇

我们都知道,课标和教材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教师和学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面对着两个无法改变和无法选择,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唯一可改变的就是课堂教学方法。

怎样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应用教学的外部动机――鼓励、表扬、暗示,引领学生乐学、爱学、学会,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2010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刊登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刘坚 余文森 徐友礼)这样说: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最成功的学校……而此时全国各地自发的走入三所学校学习的人员已达百万之众。我们也是走在自发学习的行列中的一所农村学校。

几年来,学有所获,同时也有许多思考。

第一个思考:如何长期引领教师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坚持课改,这里强调的是引领教师去做,不是人治或律治去做课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总是不能把握好课堂环节,紧凑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展示、点评和学生课内生成的差异部分的新观点和新问题,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哪些内容是本节课需要展示的,展示程度如何把握,点评从哪儿说起,生成部分如何评价,不同的教师把握的程度、标准不同,学生在不同教师的引领下,展示的内容、方法千差万别,生成的新知识点如何认同也是莫衷一是。为了引导教师把握好展示的内容和质量,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我们用观课表引导规范教师,针对观课表提出的所观察的对象进行专业训练。

观课表可以调动观课人的视野,引导观课方向,有条件、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训练教师的听、评、讲、练,以此指导教师提高课堂专业素养。

任课教师如果明确地知道来观课的人是观哪几方面的内容,必然对观课表中所列内容进行重点思考,认真准备,这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备课的准备方向,也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训练。一张观课表,可诱发教师视学情而改变方法,可明确学生自学方向。如从下表展示的内容、语言、神态、方法、态度几方面提出评定。

如上表所示: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熟知观课表内容,在展示、点评、老师三个维度进行课堂活动。

用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既可以引领教师备课的方向,也可以把对课堂流程不熟悉的教师引领到学校要求的课型上来,无需经常派人跟课,听评指导。

传统的听课笔记,听课者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带有个人明显的主观意识听课,随个人对课的喜好而听、评。

观课表要求观课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评、导,实效性强。

第二个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细节化训练,不需要指导教师每节课跟听辅导,有效地起到课堂评价作用。

观课表的使用包含对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的补充。

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习前置了,教师导演了,评价引领滞后了,一直得不到解决。使用观课表半年后,发现解决了曾经令大家困惑的大部分问题。

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可以极大地细化每节课的课堂环节,有利于教师成长。也是对课改评价试用的一个新的评价方法。如:对教师的细致要求(见上表)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每节课考查教师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现优点与问题、肯定或处理(4个内容);2.提前准备和补充(2个内容);3.有效倾听和整理(2个内容)。这三个大方面八个小点内容涵盖了一节课中最精华的部分。观课表使用一个学期,每位老师接受来自各方的听评课,就围绕三大点八小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基本把对课改概念模糊的教师、不坚持想退步的教师都带入正轨了。

做出系列观课表,1.学生学习维度(自学),2.合作学习维度(对学、群学),3.展示点评维度,4.小组合作学习维度,5.教师的课堂行为维度。每个维度使用1~4个月不等,5个维度用完,基本完成学生的全员训练,那些把握不好课堂的老师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听课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 听课效率 提高

换了新的教学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自然要接手别人的班。有一次上课还早,我随即翻阅了一下学生们摆放在桌子上的课本,发现有的书好干净,书上几乎没有写什么字,最多是勾画了几个句子,标了段落序号,甚至有的课文里干干净净的,没有留下一处学习痕迹。随后我把全班学生的语文书都检查了一番,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书中也是如此。这些学生上课只带耳朵,不愿意动手写一写,记一记。想想看,四十分钟下来,留在他们大脑里的可能只是只言片语,重要的,有用的东西少之又少。每次上新课前,我都有一个习惯,提问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其实也就是我上课板书的重要内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脑子里一片空白,凭自己的记忆不能全答出来,记了笔记的同学也许也不记得了,偷偷看看笔记就能答出来。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只是动动口――读读书,讨论交流,也应该动动手,把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做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做好课堂笔记的好处

1.课堂笔记有助于巩固新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是一篇有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教授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2.课堂笔记有助于锤炼学生的语言

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学生随堂在书上做笔记,不可能长篇大论,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一一记下,也不能乱写乱画,最后搞得自己也看不清。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师生发言,边要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即思忖着该怎样言简意赅地记载,作业时如何规范完整答题。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会用短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要点,不再像先前那样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一大堆,现在笔记做得简洁明了,干净整洁。日积月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是锤炼了他们语言书面表达能力。

3.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速写能力,检查学生听课效率

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硬笔书写刚刚起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再要求学生慢慢写字,不要慌,结果很多学生书写速度过慢,达不到要求。如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我班学生近三分之一的人答卷时感到时间紧迫,来不及细细阅读思考,结果失掉了本可以得到的分数。发现问题后,我想:四十分钟的阅读课,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上,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把学习要点同步记载?这既是考查学生是否在听讲,也是对学生写字速度的检验。本学期我就开始计划借助课堂笔记来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和听课效率。开始,平时那些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或写字慢的学生特不适应,要么笔记“丢三落四”,要么跟不上讲课节奏来记笔记,于是我在全班明示:任何人不许抄他人笔记。他们着急了,不得不专心听讲,不得不加快速度写字。如今最见成效的是我班学生书写速度提高了许多,第一单元测试,全班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试卷,再也不用担心学生做不完题目了。而学生们呢,熟能生巧,他们觉得记笔记很有意思,自己能像老师开会那样,快速记录,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不再觉得做笔记对他们是一种负担。

4.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想老师们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如果老师不提具体要求,自觉的学生仅仅读几遍课文而已,不自觉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对他来说如同虚设。即使老师提出预习要求,如果不进行反馈检查,学生完成效果也不理想。出现这种现象,源于我们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学生读书没有目的,一读而过。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比如像在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在午休自读课外书时,时不时画一画,写一写,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堂笔记的方法

1.作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其实不需要单独的笔记本,只需要在书上空白的地方记下老师讲的要点,在原文上圈点,旁边做笔记就行了,这样方便随时复习,而不愁找不到笔记,或者找到笔记和原文又配不上。

2.笔记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3.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4.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三、展览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

听课笔记范文第3篇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来自浙江省重点高中、市级教学研究机构、县级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基层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设计和使用听课笔记的主体有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省级重点高中,也有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所属学校,还有优秀教师集聚的优质民办学校,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分布于浙江省各个不同区域,这次共收集了80余本,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听课笔记65本加以分析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

表1

课堂听课笔记的设计和编写者称为编制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主要是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从总体情况看,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比较规范、使用面比较广。高中学校大多有自己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初中学校约有一半的学校有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小学以使用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听课笔记为多,编制听课笔记的部门还有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局,各类学校编制的听课笔记针对性较强,但设计栏目和规范性差异十分明显,能起到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作用的较少。

(二)听课笔记的各种信息称谓

1.听课笔记的称谓

表2

从调查情况看,取名为听课笔记的为最多,达到29本,可见“听课笔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除了表中列出的名称外,还有以下名称:听课评估本、听课卡、听课录、观课记录、听课评课本、听课记录表、课堂教学实录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这些名称有的显得偏小,如听课卡、听课记录表;也有的名称显得偏大,如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将听课笔记纳入了教师校本研究或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之中。

2.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以学校为多,超过了一半,这让听课教师容易搞明白上课教师所在的单位;将学校和班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将两者分为两栏会更方便有关信息的填写;有12本听课笔记未将上课教师所在单位栏列出(这类属于学校编制的居多,到校外听课时会出现上课教师的所属单位无处写的状况),这会让听课教师把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搞混淆;“听课学校”容易让听课教师将上课所在地学校与上课教师所在学校混在一起。

3.听课班级的称谓

表4

听课班级的称谓以要求填写“班级”的为多,超过了一半;只要求填写年级的有9本,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只填写年级容易将班级混淆;虽然将学校和年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个人觉得还是分开两栏填写为好;开课班级、听课班级、授课班级、年级班、上课班级等称谓不如“班级”来得简洁明了。

4.上课教师的称谓

表5

对上课教师的称谓以书面语和简明为好,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正式编制、获有某个职称并担负实际教学任务的老师,比老师的概念范围小,教师比老师在文字上更加专业。教师适合做职业代名词,老师比较趋向平时口语上的称呼。其他称谓如执教老师、开课老师、授课老师、施教老师、任教老师等显得口语化,还有的称谓如授课教师简况、执教者和单位、执教老师和学校等显得有点烦琐。

5.上课时间的称谓

表6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关于上课时间的称谓多达24种之多,有的对时间的区分列得很细,如年月日星期几上下午第几节、年月日星期几第几周第几节等;有的较为实用,如表6中所列。从简明实用的角度考虑授课时间的称谓采用“时间节次”较好,因为时间包含了年月日,节次便于教师的区分,至于第几周、上下午或星期几,只要稍加推算即可。

6.学科分类的称谓

表7

除了一些听课笔记未注明科目外,比较一致的称谓为“科目”或“学科”,其他的学科称谓还有课程名称、科目内容、科别和执教者学校、学科和活动名称等,显得混杂或不太合乎中小学的常规称呼,其中的课程比科目范围要大。

7.上课课题的称谓

表8

从调查看,直接称课题或课题名称的接近三分之二;但教材这种称谓却显得过大,一节课是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授课内容和教学内容又显得略为偏小,容易让人不易把握;也有的叫内容,则显得不够贴切;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课题,这样听课记录会显得缺少主题。

(三)听课笔记的栏目设计

1.纵向栏目设计

除了给出上课的有关信息外,一般将听课记录的页面设计成两栏的最多,占三分之二强,这种设计能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设计成一栏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他的较少。

表9

设计两栏的第一栏一般为“教学过程”或“课堂实录”居多,这种称谓最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第一栏的称谓还有听课笔录、教学过程与记录、课堂教学记录、随堂摘要、教学行为师生行为及话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听课记载、教学程序和策略、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听课记录、听课内容、课堂活动记录、教学过程及意见、过程等,其中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略显简单,会让使用者感觉模糊,甚至带来不便。

表10

两栏的第二栏一般为评价与建议为多,它能提醒使用者既要及时给出评价,又需思考自己的建议。除了表11中所列的外,其他还有教学评议、议课记录、点评及交流、教学特色与待改进之处、情况记载、对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学建议、听课感言、综合评价、听课教师评议、分析与思考、听课意见及建议、观课随笔、意见建议、听课随感、总体评价、评价与探讨、听课随感、分析与评价、听课与心得、分析评议、评课意见、听课评议、听课感、评课与建议、听课意见、感受与磋商、教学评价、评课意见、评点和建议、听课意见与反思、师生行为及活动记录等。

表11

2.横向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除了纵向划分为若干栏外,还有横向的设计。横向设计中还增加了用于板书设计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听课笔记有7本,还有两本设计了学生座位表情况,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及师生交流情况的记录。

(四)听课笔记的大小与页码

1.大小情况

表12

从统计情况看,听课笔记小开本(32开本)的比大开本(16开本)的略多,但近年来新设计的听课笔记以大开本为多,小开本便于携带,大开本显得更大方、使用更方便,16开本较适合教师的课堂记录。

2.版式

听课笔记的排版方式以竖式为主,达到了64本。横式的只有1本,这种版式对于使用者显得更为方便。其色封面设计的有18本,彩色本显得更为漂亮,这种听课笔记以学校编制的为多。

3.内页页码

表13

其中最多页码达到170页,最少页码的只有30页。页码的多少还与开本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小开本的页码较多,大开本的页码会少些。小开本会让教师写不了多少字就要翻页,页码过少会出现一个学年要用上好几本听课笔记的情况,页码过多会出现一年只能用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容易造成浪费。

(五)导向性语言设计

有25本听课笔记印有听课要求或评课标准,如听课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价表)、评课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有2本听课笔记有使用说明;一些民办知名学校的听课笔记甚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名人名言印上了,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约有一半的听课笔记没有任何导向性语言。

三、听课笔记设计策略与建议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及时、有侧重、方便地记载上课的各种信息,引导教师课后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推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各种信息称谓

听课是教师借鉴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听课信息记录能为教师日后的查询、联系和交流带来方便。课堂上有许多信息需要教师去记录,相关信息栏目要规范:各种称谓尽可能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简明名称,各种称谓采用书面语为好;内页除注明“听课记录”外,用于记录各种信息的可分为两个横栏,分别记录上课的有关信息如学校、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时间(含年月日第几节)等,前四项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成四个纵栏),后两栏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为两个纵栏);封面除注明“听课笔记”外,还要加上单位、姓名(使用者)、学科、时间(或学年)等信息,这样便于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交流,也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方便广大教师使用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听课笔记的版式、栏目安排、内页数量、纸张质量等都要从美观、便捷、留有余地的角度来为教师提供方便。听课笔记采用横式排版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听课记录,便于将师生活动同步并列式记载,还可将评价与建议及时记下;听课笔记本后面要留有若干页,可用于黏贴或存放资料的空间,方便教师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附上,以免散失;记载页加上暗线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书写,利于课堂记录内容的整洁排布;在每课时课堂记录的页眉加上编号,便于教师对听课数量的统计;保证听课笔记的印刷质量,改变听课笔记尺寸较小、纸质较差的现状;一个课时设计为两页,且以翻开时呈左、右两页为佳,减少教师翻页的麻烦,方便记录和查看;听课笔记设计成16开本,页码控制在90~110页,能记载40~50节课,方便教师一个学年听课记录的使用。

(三)优化记载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能起到让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主要环节和情境,记载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各种信息两个记载横栏外,余下的听课记录页再分为两个横栏。第一横栏用作时刻、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建议的记载,这个横栏再分为三个纵栏:第一栏记载时刻,引导教师记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利于课后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效率展开评价;第二栏记载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及时记载师生的各种活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和参与课堂的情况;第三栏记载评价与建议,引导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方便课后的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教师养成听课后的进一步反思,达到提高教研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横栏的下面,设计成一个横栏并分成两个纵栏:第一纵栏用于记载板书,板书记录能反映课任教师对学科知识产生、演变、形成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状况,从中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编者的逻辑序列、教师的教学序列整合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认知序列;第二纵栏用于布置学生座位表,座位表可以引导教师及时方便地记载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与分布、师生互动的情况及合作学习状况。

(四)引领教师教研路径

编制主体在设计或编制听课笔记时会有自己的意图和设想,目的是引导教师将听课记录作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途径。只有改变以往大部分听课笔记只是记录工具的做法,在听课笔记中增加引领教师更新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内容: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听课方法、评课方式、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等资料,让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成为听课记录核心内涵。听课方法:将什么是听课、如何听课、听课的重点、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技巧、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后如何研讨等列明让老师去学习借鉴。评课方式:什么是评课、评课目的、如何评课、评课内容的组织等便于教师在课后交流时有话可说。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让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教学基本功、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特色等角度去定量思考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核评价、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等要求列出,让教师在听课间隙进一步理解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将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法规中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等在听课笔记的页尾加以适度呈现,如果是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还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校训等放上,以激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对一些教师可能不会使用的图表予以解释性说明,如对座位表记录学生发言的记号、师生交流的符号、课堂评价的符号等作出说明,以利于老师更好地使用听课笔记,最终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听课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笔记 认识 功能

1.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1.1教师对英语课堂笔记的认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记好笔记,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及用来课后复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走极端。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学生记笔记,认为笔记是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的唯一途径,他们会通过检查学生的笔记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课,这使学生不得不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无时间精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英语教师认为外语教学更应注重听说方面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其中,就能掌握所教知识,记笔记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意义。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笔记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的认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记笔记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有的学生上课时总是埋头记笔记,恨不得把教师说的每一句都记下。他们认为记好笔记就可以证明自己在认真听讲,但总是埋头记笔记会严重影响听课效果。有的学生上课不动手记笔记,只听教师讲课。有的是因为自己听懂了觉得没有必要记,有的学生是懒得动手,觉得自己有很多辅导书,没有记笔记的必要。

1.3师生培养对英语课堂笔记正确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课堂笔记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重视学生记笔记这一学习行为,让学生清楚该记什么、怎么记、怎么使用笔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

2.笔记的功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认为笔记有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著名学者Kiewra(1991)将笔记功能全面系统地分为编码功能、外部贮藏功能、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

2.1编码功能

编码功能是指记笔记的过程会促进学习。在不允许复习笔记的情况下,比较只听课不做笔记和既听课又做笔记的学生的不同表现会发现大部分既听课又记笔记的学生比只听课不记笔记的学生的表现要好。由此不难看出,编码功能强调了记笔记对信息编码的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编码功就是指学生记笔记的过程,即对英语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是学生领悟教师所讲内容的过程,这完全不同于学生像录音机一样记录教师的一字一句。

2.2外部贮藏功能

外部贮藏功能是指学习者复习笔记但不对笔记进行编码。Kiewra的外部贮藏功能不同于过去的学者对外部贮藏功能的定义,它代表了那些没有听演讲或听课的学习者复习他人的笔记。但这种复习“借来”的笔记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并未被研究过。在英语教学中,是指没有听课的学生借用其他听课学生的笔记复习教师所讲的内容。

2.3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

Kiewra的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实质上是传统的外部贮藏功能。学习者既要记录笔记又要复习笔记,这使学习者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复习笔记、回顾知识,学习者对知识有更深的记忆。在英语教学中,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是指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编码,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反复复习文本和演讲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学习(Bromage&Mayer,1986;Kiewra,Mayer,Christensen,Kim&Risch,1991),这是较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藏功能,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的优势,因为它有两次处理信息的机会,换言之,既能编码又能贮藏。

3.如何发挥英语课堂笔记的功能

发挥英语课堂笔记的编码功能实质上是让学生记好英语课堂笔记。记好笔记不仅是学生的事,更需要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教他们怎样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及如何更加有效地记笔记。

3.1恰当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学科的知识量很大、系统性不强,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记课堂笔记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如果学生不及时记笔记,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在记笔记的同时做到认真听讲很难,记笔记会影响他们听课和思考。如何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分配是学生最需解决的难题。王云秀(2006)在其课堂笔记现状研究中指出:听讲、笔记与理解这三者中,理解是听讲的最终目的,听讲与笔记都是为理解服务。听讲与记笔记都是手段。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听课和记笔记。

3.2学生要明确记什么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不能把教师所讲的都记下,也不能什么都不记。学生要明确知道该记录什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生要提前预习。只有提前预习课文,学生才能知道教师讲的重点及自己不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记下笔记,解决自己的困惑。第二,记录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通常教师的板书和反复强调的语言点、句法结构等就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记录下它们就能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听课时,难免有听不懂的地方,这时学生应把自己的困惑记下,课后再询问教师或者同学。

3.3掌握记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

除了要知道记录什么外,学生掌握一定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也是提高课堂笔记质量的保证之一。首先,有层次、有条理地记录笔记。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掌握教师讲课的思路,理清教师所讲内容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内的各语言点看似分散,但学生应把握它们的内部联系,才能有条理地记笔记,而不是分散地、毫无逻辑地记笔记。其次,笔记应言简意赅。这要建立在学生理解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内化知识点,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养成快速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这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信息量很大。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还要记好笔记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养成快速记笔记的习惯才能确保不影响听课效率。

3.4学会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

很多学生课堂上记了笔记,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笔记,发挥它的价值。Hartley和Kiewra(1991)在实验中发现复习笔记的学生比不复习笔记的学生在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复习英语课堂笔记非常重要。学生上课时要快速地记笔记,所以难免笔记记得仓促,因此课后整理笔记是有必要的。之所以强调复习笔记的重要性,是因为英语作为外语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太多,如果不能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点会很快忘记。复习笔记能巩固所学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新的语法知识,更需要通过课后复习体会它的用法、感受它的语境。

4.结语

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应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持正确的态度。从笔记的功能出发让师生意识到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从笔记的功能出发探讨如何才能发挥笔记的编码和外部贮藏功能,即探讨英语课堂笔记的最大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J].教学论坛,2007(1):19-22.

[2]韩雪.教师如何辅导学生记英语课堂笔记[J].现代教学,2009(2):120-121.

[3]何列明.课堂笔记对英语学习的作用[J].外语教研,2009(10):69-70.

[4]孙彩霞.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2(12):31.

[5]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3.

[6]杨昭宁.改进课堂笔记方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66-90.

[7]Einstein G O,Morris J.Note-taking individual differrence and memory for lectur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5,77(5):522-532.

听课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听课 听课效率 影响要素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有些学生上课听讲非常认真,课堂注意力也很集中,但听课的效果总是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听课的要领,要想强化听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课前的预习,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故知新的过程。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二是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把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准备齐全,上课前只把与所讲科目有关的书本放到桌面上。绝不能在课堂上才找这个找那个,既浪费时间又分散注意力,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三是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要调整好上课的情绪,这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内因。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运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生上课的目的和情绪尤其重要。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强化。在这方面,教师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积极引导、激发,促使学生的心理呈积极状态,二是切忌授课前或授课中挫伤或压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发挥。设想,在课前或课堂上,由于一个学生不守纪律,教师大加训斥,甚至辱骂、体罚,一人有过,全班陪训,这不仅使学生听课的积极心理状态下降,而且使全班同学兴致大减,哪里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言?四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复杂准备与新知识的预习准备。对新知识的预习应主要抓住课文难点,明确听课重点,这是一种重要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完成的。五是课间活动要合理利用,有的同学课间活动过于激烈,上课后,兴奋劲儿还没消失;有的同学课间十分钟抓紧时间做习题,大脑未得到休息,也会影响下堂课的听课效率,因此,课间活动可做些轻微的体育运动,散散步,调节大脑。有了这样的身心准备,才能进入理想的精神状态,提高听课效率。

2.抓住听课的重、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学生要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疑难点。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另外,还要善听难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就是难点。每堂课都会有一个或几个难点,它是学习的拦路虎,每个同学各有一定的难点。对于难点,学生就更应该注意听,学习新知识是接收信息、加工、贮存、输出、反馈信息,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课堂中,这种信息活动的过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活动的质量。听课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动的第一道关口,能否全神贯注,决定了信息接收的量的多少和信息活动的质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效率的高低。若稍一疏忽,老师讲过了而自己却没注意听,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还要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3.以理解力为主,善于听课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总要有思维着的东西,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课堂上要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它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在实际中的运用。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一齐配合,促进对所学内容提要的理解。眼要盯着教师的板书和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记重点、难点和疑点;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主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所学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敢于主动大胆地发言和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的同学由于胆怯和好面子,上课很少提问题,也很少发言。有问题不提,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发展;对能回答的问题不积极发言,就得不到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不能了解自己真正的水平,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能促进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成功的保证。另外,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也是课堂学习中促进积极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5.学会记课堂笔记

听课笔记范文第6篇

很多学习方法的研究都表明:听课时经常记笔记的学生,成绩相对好得多。一本好的听课笔记会使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因为,记笔记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头脑中记忆和存储的局限性,而且能够防止遗忘,积累资料,便于今后的巩固和复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多一些,我们会遇到许多比较零散的语言点,如单词辨音、词义辨析、固定搭配、特殊用法等较琐碎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记笔记以便于牢固地掌握。但是我们能在课堂上记下的东西毕竟有限,而且时间有限,做不好就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如何做好笔记,不同的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各不相同。笔记不是流水账,不是把老师上课时所讲的话一字不落地留声机式记录下来。把笔记当成听写,事无巨细,每闻必录,精力过分集中于笔记,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和对知识的理解。听课笔记要讲究实用,要学会在听课中提炼精华,训练自己浓缩信息的能力,省去老师讲课中的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我们记课堂笔记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纲式”笔记法,即一边听课,一边敏捷地概括和记下重点和难点。课堂笔记要尽快整理,使要点突出,这对巩固知识十分重要。

笔记的充实整理包括两点:一是把课堂上漏记或记错的内容补充上去或改正过来,去伪存真;二是理清纲目,突出重点、难点,用概括的语言将本节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使记笔记成为一份经过自己提炼加工的、深化的和系统化的复习材料。

当然做了笔记不是为了保存,还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复习才能记得牢固,如果你记的笔记很全面,很简要,你的复习也会很清楚,这样便于复习。但是在上课时,“听”与“记”往往会发生矛盾,认真听就记不下来,记下来又听不好,不少同学常常顾此失彼。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加快笔记速度。平时要多训练,同时可随自己之便使用任何符号或速记缩写,这样会使记录速度大大加快。

在听课时还要把握好做笔记的时机。人们常常说:“边听边想边记。”这句话说起来是非常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果把三者合理地处理好和安排妥则更难。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做笔记的时机各不相同,所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在不影响听讲的情况下做笔记,必须由每个同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需要灵活掌握时机,把握要点。原则就是不能影响听讲。

记下“必要”和“精华”是做笔记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有选择性地记——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思路、记技巧。要注意老师讲课中的归纳与总结,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这些才是记录的重点。比如,英语当中的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首先要区分它们的时态不同,再者就是用法上的区别、变化上的不同。另外,还要注意课堂小结。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课后自己要进行回忆、分析、理解和归纳。

听课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有效引导;技巧指导;知识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0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1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被试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可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的习惯无疑为学习增加了助推力。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一直重视落实对学生做笔记的要求,因为,我觉得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做好笔记,常规的科学方法坚持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方法。

一、注重引导,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做笔记的好处

(一)强化记忆,做笔记可以复活知识

课堂记忆是短暂的,做笔记可以弥补记忆的空缺,所以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我每接一级学生,做笔记是我的刚性要求,一段时间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感到得到了做笔记的益处,数学思路清晰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刻了,学习成绩见长了。一位平时对数学学习为难发愁的学生告诉我,“我和咱班的部分同学一样,起初对您必须做笔记的要求不理解,可现在我要感谢您,我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课后反复看笔记,我对数学有感觉了,我的成绩提高了。”

(二)有效课堂,做笔记使学生听课更专心

初中学生学习状况复杂,习惯也多种多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听课时心不在焉等,像局外人;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听得懂,但不会做题,不能活用教师上课的内容、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针对学生听课容易走神的诸多现象,我严格组织课堂,让学生随手做笔记,他们边听边记边思考边消化,所有学生跟着我的课堂节奏,聚精会神,有张有弛,我有意时时提示学生记笔记,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讲。如果有学生听课“开小差”,我除了适时提示,下课后我会检查他的课堂笔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鼓励,时时拉着学生“上路”。当学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适应了听课做笔记的要求,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边听边记,“开小差”的现象销声匿迹了。

(三)总结知识,笔记成了资源库

无论章节复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学生拿出一本本课堂笔记,快速浏览着,绝大多数学生就能迅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作为学习、复习的资源库,增强了落实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于实战中体会到,记笔记的过程是一种咀嚼、消化的过程,复习翻阅的过程是一种抽取、构建知识体系阶段。学生体验到了正确学习方法,也学会了通过听课、做笔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评价。

二、对症下药,对笔记分层要求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手脑并用,才能学有所获。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事倍功半。我认为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形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不动手做笔记,不注重积累笔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多,留在他们头脑里的知识就不是一个有联系的、有层次的、有规律的知识结构,而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有时间就检查学生的笔记,采用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笔记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最起码要边听边记下教师的课堂板书,课后再细细体会或请教教师、同学;对于中游学生,要求听明白一节课的内容,并记下重点、难点,同时课下要整理一些典型题目;对于班里的数学尖子生,要求他们除了记重点、难点外,还能梳理记忆解题方法、解题规律以及解题技巧,并且把一些易错题和典型题目记下来。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但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了所教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

由此可见,学好数学并不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讲究科学学习的方法,勤于动笔,坚持做课堂笔记,课后回顾体味,日有所学,日有所得,长期积累,数学成绩见长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技巧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做笔记

(一)记疑点

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当教师讲完这些知识点后,把这些疑点整理到笔记上。对于有的问题,教师讲完后还不明白,可以做好标记,课后找教师询问,弄明白后整理下来。

(二)记重点、难点

每一节课教师会把重点和难点,有条理地写在黑板上,因此比较重要,所以记下来。

(三)记方法、规律、技巧

通过教师对一些典型题目的讲解,从中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归类。如思想分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的应用上分类等。勤记教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样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还要善于发现规律,善于总结规律。

(四)记有特点的题目

在练习课中,教师所讲的题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它们能反映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或特殊的解题技巧。课上不要单纯地抄教师的解题步骤,而是课下总结典型例题中某些知识的用法,此类题目的解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测试后,自己容易出错的题,技巧性较强的题目,或自己感觉有特点的题目,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做笔记,既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又使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锻炼,我教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收到了做笔记的益处。

[1] 马小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8).

[2] 姚林.初中数学教与学[M].江苏扬州大学出版社,2015(9).

[3] 黄根发.中学数学研究[M].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2015(5).

Application of Not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Xi-jun

(Sancha Central School, Yiyuan Shandong, 2561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notes is a good method of study,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fragmentary knowledge, better build a knowledge system, and eventually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in grad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take notes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a good habit of taking notes and learn knowledge better.

听课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学学习习惯;课堂记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由此说明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课堂记笔记就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好习惯,但是上课记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老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记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记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一、记笔记的原因

1、从感知规律来说,记笔记可以加强记忆。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堂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的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对于记笔记影响听课,要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取舍。

2、做笔记可以促使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许多学生都有上课时听得很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同时对课堂上不能理解、消化的问题课后借助笔记、参考资料,再经过自己动脑推演、计算、写数学概念图等形式能产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出对某一问题的新理解,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记笔记还可以促使上课不睡觉。现在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预防开小差。

二、记笔记的重要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不但是增强学生记忆的方法之一,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同时对课堂上不能理解、消化的问题课后借助笔记、参考资料,再经过自己动脑推演、计算、写数学概念图等形式能产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出对某一问题的新理解,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如何记笔记

1、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2、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3、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4、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5、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总之,数学课堂记笔记,并不是把老师讲的全部记下来,要有筛选的记,把一些自己认为重点的,比较难的或者一时间想不通的记下来,以后有空再翻出来看看,加深印象,不明白的地方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

参考文献

[1]《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J].2008.4

[2]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

听课笔记范文第9篇

关键词:笔记本;预习;听课;复习;习惯

好的学习成绩来自好的学习习惯。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通过对15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者占72.8%,其中轻度影响者占32%,中度影响者占20.1%,偏重度影响者占13.2%,严重影响者占7.5%。

为此,笔者对所在学校(农村)初二年段的学生从计划制订、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及复习策略等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计划:17%的学生有学习计划,并实施自己制订的计划;72%的学生想过要制订计划但没有制订与实施;11%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进行盲目学习。

2.听课习惯:注意力方面14%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74%的学生偶尔会开小差,只有当教师点到时才回答问题;11%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几乎不回答问题。笔记方面37%的学生有做笔记和标注重点的习惯;50%的学生很少做笔记;有13%的学生从来不做笔记。

3.作业习惯:47%的学生能在家独立按时完成作业;30%的学生在家有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习惯;23%的学生在家很少做作业或做作业时心不在焉。

4.复习习惯:11%的学生会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做作业和预习新课;60%的学生会把作业作为最主要的复习任务;29%的学生从来都不复习。

总的来说,约有3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49%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有21%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凭借播种一种行动指令,收获一种习惯;有播种才有收获,有行动才有习惯的理念。笔者提出以笔记本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做好预习、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督促,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念的引领,还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与完善,更需要积极推动班级氛围的形成,使好习惯成为一种正能量,引领和聚集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去尝试并坚持而成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以下是我在两年多的探索时间里所获得的一些体会与感悟,以抛砖引玉。

一、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思考、提问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教师也都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也想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首先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学生怎么做课前预习?教师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如何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我的做法是以笔记本为载体有效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教师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对学生预习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阅读课本、认真看书,每次上新课前先把课本内容(包括插图、表格、阅读材料等)认真看两到三遍;其次是列出提纲、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和主要知识点;最后要求做好标记、提出问题,把预习过程中看不懂的知识点和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并把这些问题归纳后记载到笔记本中。

认真的学生一般就会完成如下情形的笔记(学生笔记本照片):

我们通过班级展示、示范引领等方式,带动班级中的学生做好这一课前预习环节。而教师在上课前大致浏览一下学生的笔记本,不仅能看出学生是否预习了新课,还能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学习、解决哪些问题,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预习、提问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上课前把自己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当学生看到教师针对他的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在全神贯注听课的同时,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二、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专注的听课习惯,提高听课专注效率

经过认真预习的学生,已经把知识提纲和主要知识点整理好了,所以课堂笔记要记的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有两方面:根据教师的上课内容对知识点和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根据教师的讲解解决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上课首先就可以集中注意听讲了。因为一般学生的笔记就是把教师上课的板书和重点记下来,而经过预习整理的学生已基本把知识点整理好了,也就不必花很多时间摘抄教师的板书了,只要适当进行补充就可以了。避免由于摘抄教师的板书或投影片上的内容而分散注意力。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自己听课的积极性和兴奋性。有些学生听课本来不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听课时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学生听课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以笔记本为载体,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减少课外复习整理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又可以用于新课的预习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每次听课都有所收获,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学习自然就有兴趣了。

三、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提高知识整理能力

学生在上完课后,往往都把作业作为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而对课堂中学习了什么内容,往往不得而知。这种现象既是记忆规律的作用结果,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结果。

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就可以改变这种前学后忘的现象。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是要学生养成课后及时整理笔记的习惯,每次上课后能及时整理笔记,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成自己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图式,同时把整理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记载到笔记本中,记录下来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或求助教师的途径在课外时间解决。这样,经过预习、听课、课后整理这几次反复之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有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能使知识从课本转到课堂,进而成为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四、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收集整理错题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汇总和知识漏洞的大排查。许多学生都习惯单独用一个本子收集整理错题,笔者觉得还是把错题整理放到笔记本中比较好,学生与这些错题见面的机会多了,天天看一眼,不熟也难。随着不断地累积,从作业本、讲义或阶段检测上“腾挪”下来的错题越来越多,对错题集进行筛选和压缩成为必要。笔者教导学生在平时看或复习浏览错题时做总结,一方面把那些认为自己还会做错或者较重要、考试出现频率高的题目进行筛选,再作些记号,下次再看时,那些没有记号的就可以少花点时间。在之后可以进行二轮、三轮、四轮甚至更多的“筛选”,直到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完全掌握为止。人人都喜欢体验成功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平时学生将所有的错题都记录下来,复习的时候,学生每看一遍,就将自己认为不会再错的题目划去,需要重新回顾的错题越来越少,知识的累积越来越多,成就感油然而生,有了这种感觉,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成绩怎能不提高?

通过笔者的实践,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教学就这样不断延伸与深化,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变得更加有趣、充实、高效、和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主动学习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听课笔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多维学习方法 化学笔记 课学预习

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找重点听,抓难点着重听。读有利于理解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及理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往往会吃一些“暗亏”。而读有利于该类学生更好地写,更好地答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化学中的文字题其实都有一定的“题眼”,通过读能够加强学生找“题眼”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不骄不躁,从容读题。写是在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需仔细挑选,将笔记与作业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笔记,强化自学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

一、提倡学生记好化学笔记

1.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上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至于记笔记是否会影响听课,那就要看你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了。

2.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许多学生上课时听得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检查。有些学生,资质普通,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才。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使他们上课不睡觉。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防止开小差。

3.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可以说,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体验后,才能加深对知识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化学笔记,主要应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着眼实际,立足课本

1.立足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课本学习逐步形成的。近年来,不少学生认为可以不看课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初三化学课本就会发现,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然后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拓展。

2.着眼实际探究。

在教学中多运用实际实验情景,不杜撰,最好切切实实,经过实验的验证,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被课本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常规。

在教学活动中,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上一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下一篇: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