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5:06:59

校风建设论文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当前,校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耐寂寞,心态浮躁。近些年来,面对金钱、权力和各种时髦职业的巨大诱惑,许多人禁不住怦然心动,奉献弱化、强调自我的现象也就多了起来。在教师中,有的重科研轻教学,认为只有从事科研,多写文章,多出成果,才更容易晋升职称,出人头地;也有的不愿意扎扎实实潜心于教学研究,只做一些应付性的表面文章,急功近利;还有的教师一旦小有成绩,则飘飘然,不思进取,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使教学风气严重变异。在学生中,有的思维懒惰,避难求易,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别人,缺乏竞争意识;有的迷恋网络,出现心理障碍,使学习风气也日趋下降。在学校里,假论文,假成果,假文凭,考试作弊,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不正之风的出现对校风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也就会出现了一个校风建设的困苦阶段,正所谓“昨夜西风调碧树”。

但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胆识和气魄,敢于直面问题,理性分析,并能结合自己学校校风建设的实际,杨长避短,大胆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校风建设,这也是到达理想境界所必需的。首先,要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自身作风建设。要彻底摒弃校长“一言堂”现象,学校领导要深入基层,民主决策,广辟信息渠道,了解师生呼声,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打造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其次,要着力培养教师严谨而负责的治学态度。当前,教师中存在的心浮气躁现象已经阻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确立严谨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并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的领先地位。这也是保持学校井然有序的教学风气的良好途径:最后,要倾力打造勤奋、务实的学习之风。学生是校风存在的主体,良好的学风能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素质的优化超越。学生在校期间短短几年,再加上当前社会各种诱惑较多,如稍一放松,就会不进则退。所以说,树立勤奋、务实的学风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学校管理者只要切实把握好“三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建设的有机联系,着力发挥良好校风的整体优化功能,就一定能形成一种优良的校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良好的校风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领导,把它当作自己无悔的追求。为它牵肠挂肚,为它时喜时悲,为它如痴如醉,为它无怨无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他所经营的学校一定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学校。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海不辞水成其大,山不辞土成其高。”厚积薄发是自然规律,校风建设同样如此。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耐l心。校风建设的过程也是“三风”不断积累、蜕变、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痛苦的,仿佛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忙碌得无暇欣赏风景,要放弃许多人生的享受: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如同攀爬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永远都不得懈怠停步。每所名校的成功之路都是艰辛而坎坷的,也正是因为有学校一代代管理者和师生们锲而不舍地倾心追求,才有了学校厚积薄发的功力,而当学校具备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时,“那人”就已经“在灯火阑珊处”了。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家;示范;高职;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导向性和趋同性。主要由教师的教风、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作风、学生的学风三个部分组成。

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的教风是教师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校风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工作上等方面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作风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风气,主要表现为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也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难点。

多年来,学院深刻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风建设的精神,制定了校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学院利用国家示范院校契机,提出了“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工作思路,狠抓校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校风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校风建设总体目标是:打造优良校风,努力创造师生关系融洽,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孜孜以求,勤学上进,尊敬师长,奋勇争先的良好校园氛围。教风建设的目标是教师爱生乐教,课堂具有吸引力,既教书又育人;作风建设的目标是领导和员工勤政务实,关爱学生,在管理和服务中育人;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好学上进,主动学习。

2.思路。总体思路是“抓教风,促学风,严作风,强校风”。以抓好课堂教学和学习纪律为重点,抓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以抓好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为重点抓好作风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

具体为:教风建设,抓好课堂教学,强化课堂管理,教书育人;作风建设,强化出勤制度,提升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学风建设,完善奖惩措施,激励学习动机,抓好课堂出勤和纪律。

二、校风建设的措施

1.领导重视,健全机制。学院充分认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成立了校风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党政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对校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的具体实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风竞赛办法(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对每个教职员工的的教风和作风,各系、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学风进行考核,并提供专门的经费保障校风建设顺利进行。

2.作风建设重教育引导。学院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出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分学习动员、查找问题、整顿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作风建设主要着力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在深入进行了作风建设的学习动员后,各单位和个人通过自身剖析和召开座谈会、设置作风建设意见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着迟到早退、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好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单位和个人制定并公开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人事部门进行了不定期的劳动纪律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年终,单位和个人接受组织考评,对作风优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对作风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个人给予了相应处分。

3.教风建设师德为首,重教学过程检查。教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和管理,采取教学质量评比,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等措施,有效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

(1)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一是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制度。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面向学生,广泛征询意见;三是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与年终奖惩、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模表彰挂钩。对教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进行处理;四是建立师德记录档案,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录并进入人事档案。

(2)注重教学过程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等五个时间阶段,开展五项常规检查和抽查,保证对学期教学过程的宏观控制,促进教师按照教学规范进行教学。一是期初对授课计划和备课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检查;二是期中对教学进程、辅导答疑时间、作业批改量进行检查,并对半期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三是期末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评价;四是期末考试前后,对出题、试卷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五是对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3)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由教务处处长、各系主任、督导组主任参与,对教师授课进行监控,对时间观念不强、责任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格对教师调课审批进行把关,对公事调课必须附相应文件,没有正当理由坚决不允许教师调课,并对私事和公事调课进行分类,作为期末对教师期末考核的依据。在严格约束下,教师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教学正常运行。

(4)深入开展教学质量评比。为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各系积极开展赛课等形式的教学质量比赛活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加以总结提炼,并开展学习推广活动。实行老带新工程,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一对一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定期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并将那些备课规范,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案汇编成册,发给每位教师学习。

(5)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采用小班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摈弃陈旧单一的传统黑板加粉笔的简单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采用写小论文、口试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消除了传统考试方式前的紧张感,更利于学生接受,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实践证明,灵活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学风建设分层负责,齐抓共管。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书记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三位一体,加强教育导学风。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辅导员是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人生目标,端正学习目的。通过班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方法。通过校外德育辅导员和校友的辅导、访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前途教育、成才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强化其学习的意志品质。辅导员、班导师、校外德育辅导员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觉性。

(2)五个层面,加强管理正学风。“我们每天上班后第一工作地点在教学楼”,这是学风建设中学院对学工系统的同志的要求。按照学风建设的目标责任,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各系书记、辅导员每天上班的第一时间到教学楼或教室,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处理。

五个层面齐抓共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学风就要抓好课堂。学院制定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管理规定(试行)》,从五个层面加强出勤及课堂管理。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求认真落实课堂管理职责,并形成了层层负责、相互督促的工作机制。

第一层面是班级考勤员,每堂课必须如实考勤,并将考勤结果报任课老师、辅导员。

第二层面,一是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课堂进行考勤。不履行职责的,一次给予全院通报,一学期两次以上作教学事故处理。接受系、督导室工作检查。对于旷课严重的要通报辅导员、系或者是学校职能部门。二是辅导员,每周至少对班级考勤抽点2次,并按要求到教室听课。接受系、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三层面是各系,每月至少对本系班级进行考勤抽点2次。每月对各班进行评比。对班级学风建设进行考核,并接受教务处、质控办、学生处工作检查。

第四层面,一是教务处,每天随机对教师上课和学生出勤抽查,并对任课教师、各系的考勤工作进行检查,并对系教风建设进行考核。二是是学生处,每天组织两次迟到检查;每月随机对班级考勤抽查2-3次,并对系学风建设进行考核。

第五层面是督导室,代表学校对学院教风建设进行指导,每周至少抽检各教学楼考勤情况1次,并对各系的工作进行检查。

(3)严格奖惩,完善激励制度促学风。学院完善相关的学风建设激励制度,出台《系级学风考评办法》,根据日常的各项数据考核,对学风先进的系、班和个人进行表彰。考核结果与系和辅导员老师的绩效挂钩,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评先及操行结合。同时,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对学分不达标、考试违纪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理。

三、校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效果

通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校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效果。干部职工作风更为求真务实,勤奋敬业,遵纪守法。工作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观念深入人心,主动服务,高标准服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校园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教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教学观念逐渐更新,教师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主动进课堂。通过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勤学上进,目前,已有32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尚有144人在读。18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30名正在攻读。90%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与教学相关的工程实践,“双师”素质教师占70.8%。教学改革成果丰硕,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验收,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材被评选为国家精品教材。自开展名师工程以来,先后有5位老师获“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些成果均位列同层次院校前茅。

学风建设呈现出喜人局面。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人多了,课堂出勤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自2007年秋以来,课堂出勤率保持在96%以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用人单位满意率提高了,根据每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校园总体风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校园秩序井然,学生言行更为文明,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近几年,学生个人和团体殊荣连连,先后30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组织表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报导,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学生慕名求学,用人单位慕名选才。

四、校风建设的两点心得

1.科学认识“三风”建设内在联系是校风建设顺利进行的逻辑起点。学风是校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校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对学风建设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作风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建设的保障。教风、作风、学风相互影响。

2.正确处理校风建设中各要素的关系是保证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领导重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基础,制度健全是保障,长期坚持是关键,全体参与是核心。

校风是学校中积极文化成分的长久沉淀,是历代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筛选而逐渐培养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校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谨记“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抓好校风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国家示范院校引领作用,办人民满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从挖掘独立学院特色入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强化学风、宿舍文化和校风建设,开展科技竞赛、创新性活动,可以促进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1]。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物质环境建设流于表面,缺少文化内涵;学习氛围不浓,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有效指导;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行不力等问题。校园文化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受到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手[2]。因此,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针对并围绕学生特点开展。

依托笔者几年来工作中的调查,及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得出,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理想远大,但恒心和毅力不足;(2)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3)善于展示自我,但集体意识较为淡薄;(4)创新意识较强,但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等。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可利用以下途径来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一、挖掘独立学院特色,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1、加强独立学院精神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培养目标提炼出有特色的校训,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培育大学精神,一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二是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主题,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三是要提炼与弘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校训。通过多年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提炼出“求实创新、璞玉成器”的校训,它既依托母体学校的优良传统,又在其基础上有较大发展,体现出独立学院学生特性及自身的培养目标。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尤其要重视人文氛围的打造,不断充实文化标志,打造人文校园。要规划、建设好图书馆、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规划、修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如设计和建设好学校大门、办公楼群,以及雕塑建筑群等标志性景观,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爱校热情和进取精神。此外,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对网络的监控、管理等水平,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积极引导正面网络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学风、宿舍文化和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育人环境

1、加强学风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特点,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爱学、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学风。第一,确保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做到“学高为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如对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增强自信心;第三,以生为本,对学生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坚持正面教育,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尤其是对考风考纪的教育和奖惩力度,要让学生形成以勤奋、认真学习为荣,以懒惰、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据调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近2/3的业余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的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审美情趣、求实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宿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宿舍阵地,发挥学生党员“党徽闪光”,以及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督促检查,搞好总结讲评;第二,根据宿舍文化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以美化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以评促建、使学生通过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当中。

3、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风尚。校风建设,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加强校风建设,一是要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设立奖项用以奖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严惩作风懈怠、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教师。二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特点,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结合重要节日、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等开展主旋律教育,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奋斗目标。三是利用院报(刊)、广播、校园网和海报栏等舆论工具,加大校风建设的整体宣传攻势,形成一种与独立学院发展目标一致的小气候,使更多的人受到熏陶和感染。

4、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活动意识较强、善于展示自我,但集体意识淡薄的特点,要积极发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第二课堂活动不在于多,要少而精。多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既能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好动、好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多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有社会意义的校外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教育和锻炼。通过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学生既乐于参加,又可以达到扩大教育面,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此外,要特别注意利用好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学生文化活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联系学生的纽带[4]。独立学院要把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以增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通过学生社团的组织,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强化独立学院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开展科技、创新性活动,培育良好的协作、创新精神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学习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自愿组队,学会开展社会调研、搜集资料和善于向他人学习。利用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竞赛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竞赛,如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把学生放到实践中去,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以全新的观念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增强创新、团队意识。特别是通过选拔向校级、省级乃至部级“挑战杯”科技竞赛层层推进,以赛事促进全校学生学习氛围的提高,创建独具特色的活动方式,形成浓厚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

四、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事关独立学院长远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影响、提升办学品位的大局,是创办实力强大、社会影响深远、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深入探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不仅有利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意识和创造意识,加强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和奉献精神;更有利于对外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56.

[2]严学仕等.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教育版),2008(12):439-442.

[3]孔平.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8-9.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顺德高校教育现状

顺德区的高考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惊喜,就2011年顺德区高考情况看来,重点线上线人数占考生总数 11.85%,比去年增 0.37%;本科线上线人数占考生总数 51.87%,比去年增 1.3%;第三批A线以上 8363 人,比去年增加 452 人,增 5.7%。高校教育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缓冲过渡的阶段,面对越来越多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顺德各高校通过各种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硬件建设上,为学生提供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风景优美的校园绿地,全面先进的文娱设施等等,在软件建设上,专业讲座、企业实训、文艺活动、党建教育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近几年区内学生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高校荣获“挑战杯”等国内各种重量级奖项数目的增多看来,整个顺德高校教育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求真知”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求真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当一个人具备“求真知”的理念时,学习与研究就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为了一种乐趣,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了一种自觉学习的状态。书记在“七一”讲话里指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来进行文化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求真知”就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就必须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进行自我学习与教育。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文化活动关心度不高的问题。如学习积极性不足,校内外活动参与度不高,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团荣誉感等,另一方面,近几年学术造假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国内抄袭现象严重,归根究底就是学生们缺乏一种“求真知”的自觉学习的理念,因此“求真知”学风建设正迫在眉睫。

三、“求真知”学风建设的要点

(一)发挥党员先进性,以传递的方式推广“求真知”理念。在学生群体中倡导“求真知”应该以传递的方式层层推广。党员群体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集体应起到带头作用,坚持学习和弘扬先进文化,进而传递到广大学生群体中。在校园内广泛树立起“求真知”的风气,这将对校园的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高中时期的政治课已经为广大学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重在“理论结合实际”这一点上。走出课堂,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

(三)改良考评方式。文化体制的改革应该逐渐向科学灵活的方向发展。考试多年以来一直备受非议,其有利亦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大可摒弃这种做法,采取开放式的考察方式既达到了评核的作用,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如论文写作、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都可让学生在抒发自己看法时在各种观点的交流中对理论的学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参与性。学生社团承载着兴趣需求,社团在组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宣传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在社团活动中,辅导员应予以指导与支持,适时地下达硬性的参与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充实生活,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发展。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诸如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都聚集了广大的学生群体,在受众聚集的地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建设。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文化人才建设的最根本基础。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锻炼、心理脆弱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应促进并且支持各项体育运动及心理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学习的平衡点。

四、校方工作的配合

《决定》指出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方面在树立“求真知“校风建设方面也承担者重要责任。在促进校风建设的时候,校方积极为老师及学生提供所需资源,并为活动的更好开展作出各种支持。

五、未来展望

六中全会凸显了文化发展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将文化问题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显示了中国社会面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才的保证。“求真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状态,更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文化已经成为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的关键,而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中坚力量,更应感受到紧迫感与责任感,努力改革,积极进行校风建设,引导学生往正确方向,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10-25.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风;量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2-03

学校作为人们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校风不仅集中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其形成与发展又与师生的日常活动密不可分,可谓学校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校风(school climate)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组织风气研究和Murray、 Pace & Stern的论著中。之后西方学界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后其相关文献传入我国,开启了我国校风研究新的篇章。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多篇心理学文献的校风研究结果,可作为学校校风建设及相关问题之参考。

一、国外校风研究

1.校风的概念

西方心理学界对校风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由于校风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使其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定义。

综合多篇文献看来,校风的界定主要遵从三种独立但不排斥的取向:组织属性的多重测量取向、组织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和个人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在组织属性多重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被认为是学校整体环境的标志,把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区分开来。在组织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被认为是学校的一系列具体属性,但对学校成员而言,是学校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期望。在个人属性的感知测量取向的框架下,校风是个体对学校环境的一套概括的或总体的感知,这些概括的感知反映了个人和环境特征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个体形成了其对整体校风的印象。

Peterson, Reece L & Skiba, Russell认为,校风就是学生和全体教职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所感受到的学校环境。包括个体在这一环境中的舒适感以及个体是否感到这一环境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是否是安全、有序的。积极的感受能带来高效的学习和学生良好的行为态度。同时,校风也包括个体的一些负面感受,比如恐惧、沮丧、孤独等,这些消极情绪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各方面行为。因此,校风就是关于学校环境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映,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校风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外国学者对校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相当多的研究都集中于考查校风与其他因素间的关系。

外国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校风与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以及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众多,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青少年犯罪率显著上升的有效途径,并遏制频发的校园枪击案等暴力事件的发生。McEvoy, Alan & Welker, Robert对行为、学习成绩不佳与校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校风在减少“问题学生”行为的引导计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建议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有效的学校管理来改进学校的教育计划。Sprott, Jane B认为,校风中的情感支持十分重要,学校、班级氛围中的情感支持对“问题学生”的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者通过对加拿大青少年进行两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对于10~13岁的学生来说,生活在具有情感支持的校园、班级环境中,两年后(12~15岁)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

学生的学业成绩、适应能力、情绪问题等与校风的相互关系也是近年来外国学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Esposito的研究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被试,这些儿童均来自于美国城市中的低收入少数民族家庭,通过父母及教师对儿童学习能力、学校适应的评价以及标准化的阅读和数学测验得出结论,表明学校整体的校风状况以及师生间的关系能够有力地预测学生对学校的适应;同时,校风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成绩都有显著的影响。Ruus, Viive-Riina& Veisson, Marika等人认为,校风,特别是其中的学校价值观体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其对生活能否有一个乐观接受的态度。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学生建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感、归属感,并以此降低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

此外,对校风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方面,例如Halawah & Ibtesam研究了中学校长的沟通能力与该校校风之间的关系,提出一所学校校风质量的高低与该校校长能否进行有效沟通有着必然联系,校长与教师间的良好交流有助于改善校风。

二、国内校风研究

校风是一个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跨学科概念。教育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理论成果丰富,积淀深厚;而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正处于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有些研究认为,我国的校风的研究刚刚起步,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关于校风的文献众多,其理论剖析也有一定深度。但是,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国内现有的校风研究中,教育学范畴的研究占绝大多数,着重于对校风的定性研究,这些研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可操作性不足。而国内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相对于国外的校风研究成果而言,固然是相对落后的,但刚刚起步的校风定量研究,则为我国学校校风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

综合了众多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风的理论研究;二是校风的量化研究。下面将分别对这两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更加详尽的论述。

1.校风的理论研究

如前所述,校风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对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1994年,陈方亮就提出:校风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路海萍(2004)认为: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和行为方面比较一致的、富有特色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杨丽珍等(2003)认为:校风的“风”体现的是群体的形象、氛围、言行,“气”体现的是内涵、方向和性质。黄希庭和范丰慧较早也较为系统地在国内对校风进行了心理学研究,其认为:校风是一个学校的人格,对外表现了学校的魅力和个性,体现了学校的哲学信念和目标要求;对内营造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健康、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

在教育学范畴的校风研究中,一般认为校风的基本构成包括四个部分: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和职工作风。而心理学范畴内对校风基本构成的划分有多种理论,其中大部分是外国研究者所提出的。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校风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外部心理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具体来说,影响校风形成的外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形势和民族心理;影响校风形成的内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对学校的需要、学校教师的亚文化、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气氛、学校组织的领导作风和管理体制、学校的物理环境。 但这种说法没有相应的理论与可靠的数据支持,作为一家之言尚可参考。范丰慧等(2005)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了校风的内涵、外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调查、深度访谈、问卷初测和正式施测,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了校风的因素结构,认为校风的因素结构包括学生风气、教师风气和组织风气三个二阶因子和十三个一阶因子(具体见下图)。

2.校风的量化研究

校风的量化一直是校风研究的关键。校风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参照,也是各个名校之所以成名之处。要将校风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标应用于实践,就必然要求其可量化,易于操作。校风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1)有效学校研究中的校风;(2)组织风气测试研究中的校风;(3)校园文化研究中的校风。美国作为校风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国家,编制了许多校风测量工具,而我国对校风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我国近年来编制的校风测量工具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对国外原有校风问卷的修订,如,潘孝富(2000)修订的 Hoy 等人(1991)编制的《组织健康量表》(OHI);第二类是采用外国的校风概念和维度理论,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因素分析等方法编制而成的校风问卷,如潘孝富、孙银莲(2002)编制的《中学组织气氛量表》。综合以往此类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以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如潘孝富、孙银莲(2002)编制的《中学组织气氛量表》;潘孝富(2004)编制的《学校组织人际气氛》问卷;范丰慧、黄希庭(2003)编制的《中学校风问卷》等。

3.中国校风研究展望

我国的校风定量研究刚刚起步,更多地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校风作为一种环境力量,如果不进行定量的分析,就不能准确地鉴别其对相关事物(比如学生人格、领导方式等)的影响。只有对校风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校风建设。而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弥补。

心理量表是我们用来进行心理学研究实践的工具,校风量表也不例外。但是国内研究却鲜有利用上述量表进行校风定量研究的文献和记录,这暴露出了当前我国国内心理学范畴的校风研究的一个问题――有工具却不善于利用,导致了我们拿不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的研究结果,使得我国的校风研究始终无法真正地进入量化研究阶段。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其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而如果我们的研究始终处于对相关概念的理论探讨阶段,那么将永远无法实现其可操作性。很多文献都提出了若干推进校风建设的途径,但真正有理论依据、有数据支持的,却并不多见。作为学校工作者、校风的研究者及实践者,还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国外的校风定量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结合中国学校自身特点来界定校风,因为国外所提出的校风理论是否具有跨文化性还没有经过考证。此外,我们进行问卷编制和分析要遵循心理测量学原理,以保证所得到的结果严谨、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更注重于校风与学校管理、学生适应能力,以及青少年情绪、行为等实际问题间的关系,偏向于应用方面。另外,其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与社会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比如探讨校风与美国少数民族的贫困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间的关系,以及校风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等。而纵观我国近年来的校风研究,除了进行较多的定性描述之外,在理论与应用的结合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这可能与我国的校风定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但我们研究校风的目的就在于推进校风建设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务必要注重与实践相联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使校风研究的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Reece L & Skiba, Russell. Creating School Climates That Prevent School Violence. Social Studies; Jul/Aug2001, Vol. 92 Issue 4, p167, 9p.

[2] McEvoy, Alan & Welker, Robert. Antisocial Behavior, Academic Failure, and School Climat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motional & Behavioral Disorders; Fall2000, Vol. 8 Issue 3, p130, 11p.

[3] Sprott, Jane B.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Delinquency: Can Classroom and School Climates Make a Difference? Canad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 Criminal Justice; Oct2004, Vol. 46 Issue 5, p553~572, 20p.

[4] Esposito. Learning in urban blight: School clima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of urban, minority, low-income childre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9, Vol. 28 Issue 3, p365, 13p.

[5] Ruus, Viive-Riina & Veisson, Marika.etc. Students' Well-being, Coping, Academic Success, and School Climate.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 Vol. 35 Issue 7, p919-936, 18p.

[6] Loukas, Alexandra & Suzuki, Rie.etc. Examining School Connectedness as a Mediator of School Climate Effec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Sep2006, Vol. 16 Issue 3, p491-502, 12p.

[7] Halawah & Ibtesa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 and School Climate. Education; Winter2005, Vol. 126 Issue 2, p334-345, 12p.

[8]范丰慧,黄希庭.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3):533~536.

[9]路海萍.关于校风形成建设的心理学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2,(1):89~92.

[10]陈赋光.大学生感知的校风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学术不端 行为学术评价 同行评议 学术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是“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科学不端行为是指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从此可见,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指高校师生在科研工作中出现的伪造文献数据、剽窃和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违反科学共同体公德的不良行为。

2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社会风气四处传播,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多地开始朝向了物质主义。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导向必然也对高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高校内的各种学术活动逐渐与学校的经济创收相联系,同时也与教师切身的经济利益和名誉相关联,甚至直接关系到以后高校的发展。正是在高校学术活动与经济利益和名誉密切联系的条件下,就会出现一些为了提高自身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学术研究者依靠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个人私利。

2.2 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于高校内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规范。我国的《著作权》和《专利法》虽然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学术不端行为不易被人察觉,即使被人发现也可能因为其通过剽窃、抄袭等手段获得的钱财和权利不够法律的最低限度而无法定罪。即使高校出台了相应的惩治办法,但是由于缺乏根本性的法律支持,这些办法根本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得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蔓延成灾。

2.3 学术权力的缺失

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所以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也随之日益扩大,并逐渐对学术权力进行限制和制约,造成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失衡,使得许多学术问题趋向行政化。由于行政权力过多地干涉学术权力的自由,学术权力的行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使得学术事务逐渐由行政权力来制约控制,这样就导致专业性的学术事务由行政权力介入,形成了“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的局面。

2.4 科研评价的量化机制单一化

目前我国高校学术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量化考评的机制单一。在这种科研评价量化机制中,高校教师比较注重论文的数量,因为这是他们升职晋升的前提条件。而过度追求论文的数量而不注重论文的质量,必然会导致论文缺乏创新性,甚至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所以科研评价量化机制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

2.5 学术研究者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术研究者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扎实的科研创新力,另一方面还应具备摒除一些浮躁和功利化心理。学术研究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术研究质量的高低。学术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确保学术研究质量的基础。如果学术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强,不仅不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还能研究出很多创新性成果。因而,要预防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另外还应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和一定水平的道德素质。

3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路径

3.1 法律法规的完善

国家应该尽快把学术不端问题纳入到法律体系中,补充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相关立法的空白,明确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监督,加大惩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2 改革高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术自由

我们需要借鉴和吸收西方高校管理制度中的优点,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相互配合,做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协调发展:(1)转变观念,将学术权力放在主体地位。提高学术研究者在高校内的地位,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他们开展各种科研活动,也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决策活动中去,促进高校教育发展。(2)区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实现学术自由。我国目前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的制约比较严重,大学的学术自受到制约。我国高校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应以学术活动为主,分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对于属于学术事务应由专家、学者来进行管理。(3)改革评议机制,完善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一方面对同行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邀请同专业领域人来做评审,选择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合格的评议人作为评审,完善评价标准,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等。另一方面完善我国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度,要给予学术委员会独立的职权、拥有独立的学术判断和处理的权力;建立学术委员会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规章制度,使其运行机制更为完善和合理;完善学术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做到防微杜渐。

3.3 加强校风建设,提高学术研究者的素养

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的灵魂,是一个学校学术精神和科学理念的表现。良好的校风是抵御学校外界世俗价值观冲击的有力屏障,阻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加强校风建设,一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意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带动学生,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制度,将校风建设落到实处。

提高学术研究者的自身素养,首先学术研究者要认识到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加强学术研究者对学术道德知识的学习。二是操作层面,即学术研究者把对道德知识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学术道德准则作为自己在学术活动中的底线,才能真正维护学术尊严,不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

[1] 郭建宏.试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及治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1).

[2] 王英杰.改进学术环境,扼制研究不端行为——以美国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

[3] 胡婧坤,刘培一.2000-2009年国内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

[4] 郝俊杰.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一 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为抓手,深化教风建设

通过教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塑造敬业精神,激情师表的良好形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师德管理

首先开展教师“四项关爱”活动。即“关爱特殊学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耐心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关爱特长学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畅通亲情渠道,搭建爱心网络,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关爱特困学生”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其次开展“六查六看”活动,一查依法执教,看有无歧视体罚学生等违法言行;二查爱岗敬业,看有无不严把教学六环节进行教学现象;三查严谨治学,看教学教研是否兢兢业业,有无剽窃抄袭论文等不端行为;四查廉洁从教,看有无借职业之便利谋取私利现象;五查团结协作,看是否工作上有相互推诿、不配合的现象;六查为人师表,看工作期间有无玩游戏、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2.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全面掌握实施有效教学,要以“目标导入、问题引领、激活主体、点拨导学、分层教学、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强化巩固、拓展指导”等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要做到“四清四比提质量”。“四清”指在教学过程为了严把教学质量关,要做到课课清、人人清、本本清、科科清。“四比”是指教师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开展比业务、比教风、比奉献、比业绩活动。总之,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在学习上不拖沓,并发扬苦教乐学、巧教善学精神。

3.落实目标责任

各校依据学校自身发展并结合“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制订学校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层层分解责任,逐级监管落实,将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分解到个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严格兑现教育质量奖惩制度,使全校上下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能干事、不坏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二 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抓手,深化学风建设

学生的启蒙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要通过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激励学生发扬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形成勤学上进、励志成才的优良学风。

1.开展主题教育

一是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主题班会。二是抓好传统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读书会、报告会、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三是开展“五比五促进”活动,深化学风建设,即“比学风,促进良好学习方法;比成绩,促进团结互助;比纪律,促进良好言行举止;比刻苦,促进吃苦耐劳;比文明,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2.树立标兵力量

学校要每学期开展“三好学生”“学习标兵”“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班级广泛开展“班级纪律之星”“班级学习之星”“班级进步之星”“班级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来弘正气、树新风,培养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利用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工具宣传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在学生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培优转差

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做好学生的培优转差工作尤为重要,要认真研究“提优、推中、促差”工作计划,要着重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培养,为他们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主动性,要本着“低起点、慢起步、重习惯”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帮助制定学习目标,开展“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并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制约孩子学习的症结,做到耐心教育,悉心引导,帮助后进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 以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和规范办学行为为抓手,深化校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要努力营造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学风是基础,教风是关键,作风是保证。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大家好!

今天,我本着参与、锻炼、提高进而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参与竞聘。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检验自我的机会,并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向各位做一简单的介绍:

我叫,今年岁,中共党员。于1994年7月在原地区第二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并于同年在镇一小任教。自1994年任教至今,先后担任过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做过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文化辅导员、校长等多个岗位的工作。从教十多年来,前10年主要在教学一线,从事带班教学工作;后几年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在办学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实践阅历和管理经验。我从教的这十多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我所热爱的事业上,在城中镇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期间,学校获得了“诵读经典优秀学校”,本人也获得了“经典诵读”优秀校长的荣誉称号。并在2005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005年参加市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2007年获得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获得市学科带头人。期间有多篇论文获奖,在市教育局的报刊上也发表过多篇论文。面对本次竞聘,我想自身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一是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自1994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在学校足足干了年,可以说对学校的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都非常地熟悉,做事认真负责一直是我长期坚持的工作态度。在学校工作期间,我始终坚持认真钻研,善于思考,勤作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校工作关系到的是学生的成长前途,也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对一个学校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同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学校教育行业,更是如此。

在城中镇寨密小学担任校长期间,我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为全校师生的努力目标。经过一年时间,校容校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学校有了漂亮的竹园,有了宽阔的篮球场,硬化了学校的操场,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路,解决了老师学上上下学困难的问题。“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这个目标让老师学生每天都努力进步,教师们得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质量也提高了,列在了村小一级的前列。第二年,开始有学生要求到我校来就读,到现在,在校生已经由当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600于人。

二是具有勇挑重担的信心。要干好一项工作,首先必须热爱这项工作。今天,我能鼓足勇气参加这次竞争,决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心存侥幸,而是自己热爱这项工作,珍惜这次机会,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真实体现。如果组织上把这项重任交给我,我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事业心,努力战胜困难,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

三是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同时还不忘充实自己,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由于我多年来多岗位的磨练,也练就了我娴熟的业务能力。自工作以来,我曾在多个岗位锻炼过,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管理经验。

我相信这是我竞争校长的最大优势。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使我能更快、更好地进入校长的角色,顺利地开展工作。

假如我这次竞聘校长成功,我希望在这三年中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学校。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校长的工作是一分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家长的希望,一头是学生未来的幸福。作为一名称职的校长要不断加强自理论法规的学习,要向有经验的校长学习他们的治校策略和敬业精神。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作风,坚韧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创新的思路、识才的慧眼、干事的气魄。

二是明确办学理念。我的办学理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在学校的发展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党中央教育方针为教育导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中学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治校理念,包括人才理念、信息理念、效益质量理念、法制理念。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为此,在我任期内,我将根据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使全校师生员工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做到管理目标系统化、制度化,提高管理效应。使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四是加强校风建设。学校的校风指的是由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构成。一个学校的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抓好学校校风建设是治校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校长,我要做好表率作用,在作风方面,我要努力钻研业务,亲临教学第一线,带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风方面,要求对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形成不断改革教法的风气,以适应新课标的发展。在学风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勤奋、刻苦地学习,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无论此次竞聘的结果如何,我都会正确对待,我将继续勤奋学习、善于思考、锐意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为学生教育服务的观念,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相信,我就是一块砖,无论被搬到哪里我都是那最顶劲的一块砖!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一、规范校风,推进学校和谐发展――赢在校风

校风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担任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以来,我非常重视校风建设,创设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和培训机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工作上强调执行力,要率先垂范、勇争一流,全校形成了“勤勉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文化。

为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学校综合运用教育、规章、舆论、评价等手段,把教风考核纳入到教师业务的综合考评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形成了“师德至上,业务精湛”的教师文化。我认为立德树人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我校以校风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习惯养成,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形成了“明礼诚信,自主创新”的学生文化。

二、加强教师管理,关心教师――赢在教师

学校遵循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原则,制订了《学校章程》《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等40余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特色。作为校长,我带头推行领导干部培训与综合评价制度、教研组长竞争上岗制度,实施“级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三级综合督查制”和后勤服务保障考评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严、细、实、恒”。在备、教、批、辅、考、评等方面,学校实行周查月总制度,创造出“制度规范导其行、榜样示范带其行、严格管理促其行”的管理格局。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阳光校务、科学民主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并在每学期都举办“我为学校献计策”活动。我主张实施情感管理,关心每一位教职工,以此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每年为教职工体检、办理人身保险,救助困难教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家属两地分居等问题,实施开放办学,与社区、家庭、企业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仅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另外,我校每年还开展以“强师德、练师能、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通过“我最喜爱的老师”、“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德先进评选和职业道德规范活动,弘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教师体会到幸福感。

三、创新高效课堂模式,实现有效教学――赢在课堂

由于课堂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如何深化课改、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关注的问题。我校围绕“高效学习、愉悦课堂”的主题,打造了“三四六”高效创新课堂模式,大力推广“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育人质量。

学校组织了课题研发团队,建立教导处――级部――教研组――任课教师“四级”科研网络,实现了教育科研常态化,承担的部级课题“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十一五”课题“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的阅读比较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优秀课题奖。目前,“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比较阅读策略研究”被列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蓝色海洋实验研究”被列为青岛市“十二五”重点课题,60余人在青岛、即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每年200余人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课堂教学论文或获奖。这一切的成绩都说明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我们要大力倡导下去。

四、创新德育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赢在德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坚持自主发展的学生观,另外,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是一所育人高质量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校通过实施德育育人课程化、序列化和建立德育基地,完善了德育评价体系,形成了“以学校、级部、班主任为纵线,团委、政教处、学生会为横线”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立体育人网络,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制订了《即墨市实验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手册》和《即墨市实验高中学生规范高效学习习惯养成手册》,推行双自主管理,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其中,“双自主管理”模式得到青岛市教育局的肯定和推广。科技创新和蓝色海洋教育、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学校课程等一系列措施,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另外,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读书节、文化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个人才艺展示大赛、校园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这些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张扬了个性,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的管理。”这是我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只有立足本校实际,勇于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才能让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兰考县固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有25人。学校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现有初中校区,南校区,梁寨校区三个校区,南校区实行全封闭寄宿式管理。学校教学仪器及体、音、美器材配备均达省级二类标准;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同时,还拥有标准化的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和电教室。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县十佳学校”称号,2002年被评为“开封市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优秀学校”。2004~2006年被开封市教育局评为“开封市文明学校”、“实验室建设和试验教学普及先进单位”、“市优秀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先进学校”。2008年被中国法制教育协会授予“河南法制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8年中招考试中,该校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全县公办初中中位居第一。

1 在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方面,实施了初中义务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与知识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倡导教育的主导作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互敬互爱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求得师生共同成长。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活力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国家有用的人才。

2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校制定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竞争上岗,继续培训”的方针。采取了“狠抓常规,培优拔尖,走出去,请进来,实行传帮带”等措施,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从管理上制定了包段领导、班主任、教职工、学生一系列综合考评措施,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量化打分,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几年来,全校有25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被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评为优秀论文,有的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有28位教师的课被评为省、市、县级优质课: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中,有42位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

3 在教学管理方面,着点抓好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该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狠抓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在校风建设方面,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治教,严谨治学,严格管理的法规。严师出高徒,严格管理出效益是该校全体师生的共识。学校制定各项管理职责近百个,从领导到师生各自都有自己的职责,无论是行政领导、教师,还是后勤服务工作人员都有章可循。严格的管理促进了“团结务实,开拓创先”的校风、“修德敬业,乐教求效”的教风及“勤奋守纪,博学进取”的学风等的形成,保障了依法治校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项目预算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金流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