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5:04:26

项目预算论文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预算

一、项目管理与项目预算

(一)项目管理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即是以对项目范围内的全部工作为管理内容,以项目的启动决策到项目运行全部结束为过程,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理论方法为依据,对项目整体进行组织、调控、策划以及整合评价的工作过程。自二战以后管理技术方面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新兴理论,项目管理即是其中之一。应用范围开始时只是局限于建筑等少数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降低运行成本的压力,作为项目管理发展的动力和目标,迎难而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二)项目预算及其编制方法

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是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的主要功能为依托于预算而对成本和实现既定的项目目标加以控制。项目预算是为一项针对于项目本身所启动的、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成本、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的管理性活动。项目预算编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产生于高层,由项目运行决策高层处于经验的考量做出的判断,优点是总体预算往往比较准确,避免某些任务获得了过多的预算面某些重要任务又被忽视的情况;二是自下而上的预算,项目团队运用WBS对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进行估算,通过汇总形成项目的预算,优点是基层人员清楚具体各项活动所需的资源,避免引起争执和不满。

二、项目预算存在的问题

项目预算管理对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实现企业短期利益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企业中高层人员对项目预算缺乏深刻、系统的认识

部分企业管理者对项目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缺少相应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单薄匮乏,机械套用管理方法导致问题复杂化,成本急剧增加。

(二)项目预算的准确性较差

多数企业实施项目管理实践较短,历史资料积累不足,导致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差;有的企业缺乏有能力的项目预算管理人员,导致预算的科学性不够,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

(三)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不明晰

企业的项目组织主要有职能型、矩阵型和项目型三种组织形式,很多企业未能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有效明确职权,导致因在项目预算管理体系的规划中模糊不清;在落实预算编制的行动过程和目的达成度效率低下,失去了管理预算的意义,使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四)缺乏对项目预算过程的有效控制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主要关注项目进度,而忽视对项目预算的监控,导致企业缺乏对项目的有效控制,无法及时获取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反馈。

(五)缺乏预算考核意识

多数企业缺乏对项目预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普遍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考核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业务部门缺少预算管理的意识,甚至认为预算管理约束了他们。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

通过组织学习项目管理、项目预算的管理理论,使管理者意识到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运用方面上的水平,进一步打造一个具有很强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管理团队,有效发挥项目管理的职能作用。

(二)加大项目管理理论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

企业对员工开展项目管理、项目预算等理论知识培训,有助于帮助员工提高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的业务水平,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来促进实际工作的更好发展。项目预算人员能力水平是影响项目预算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应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专家型的项目预算管理人才,提高项目预算管理水平。

(三)完善项目预算管理的有关制度

制订或完善涉及项目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上约束预算项目的支出与管理,要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

(四)加强项目组织建设

企业在开展项目预算时,必须首先规范项目组织。项目预算也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项目预算时还需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因此,从组织层面上要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规范。

(五)严格预算管理过程控制

切实重视对项目预算管理过程的管把控,包括项目预算支出反馈与变更控制。在过程控制中,对项目预算在实施时必须分解细化到各具体活动和工作包中;对项目构成还要按里程碑进行分解和总结,进行阶段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当发生重大事项变更时,应及时编制调整预算。

(六)建立预算考核机制

建立项目预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项目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使得每个人都从财务的高度提高预算意识,确保预算指标的一致性、全面性和合理性。项目的预算管理贯穿项目始终,做好项目的预算管理,才能从全局把握好项目的成本,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利润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王在坤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

参考文献:

[1]陈淑冰.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02).

[2]刘慧丽.经济效益的提升与项目预算管理[J].财经界,2010(2).

[3]乔雪莲.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是科研院所重要的资产项目,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了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院所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获取较高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确保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充分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1.由于受到“重视购置、忽视管理”的影响,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各项相关制度较为完善,但是购置以后,由于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约束力不强,而且科研院所在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权责关系比较混乱,固定资产的实物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进而不利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后续工作的进行。2.现阶段,一些科研机构过于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缺少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较强的管理意识,一些科研机构大都由科技、财务等职能部门构成,主要掌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但是由于科研项目容易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大大超出了职能管理人员的专业范围,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细微之处,进而与科研项目预算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甚远。

(二)缺少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难以落实

1.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有着诸多繁琐小事,一定程度上很难全面兼顾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等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正确态度,存在着认为预算编制是为了实现立项目标的心理误区,并没有对科研经费进行深入分析。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管理和控制预算进行,经常盲目、随意地进行预算的调整,资金用途经常被随意改变。而且相关科研人员缺少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的来往、协作,严重造成了预算结果与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差距,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固定资产使用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监管并不到位

在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报废、处置等环节管理较不规范,比如一些单位资产处置比较盲目,并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来进行,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地沟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大大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同时,在科研投资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中,严重缺少对于平时经费的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进行项目验收时,科研项目的控制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经费预算较为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擅自挪用、行为,与国家科研经费立项目标严重背离。

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置预算专职管理人员

1.要树立科研人员良好的资产效益观念,要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保证全员高度的参与度,积极构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网络,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完整无损,对全单位资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所以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台账工作,了解生产技术设备,要做到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2.针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而言,需要相关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高度的参与度。科研机构要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工作,要形成以职能管理为主、科研配合为辅的工作格局,制定分工明确的权责机制。选择专业的预算专职人员,做好技术研发工作的追踪与审查工作,推动科研机构预算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好预算执行

1.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科研单位必须要保证对项目的立项申报高度重视,细化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批准程序,对于项目金额较大的部级、省级等重大投资项目来说,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预算方案,相关专家委员会要及时对申报项目预算进行论证。而且财务人员要与投资项目负责人保持密切的配合,不断细化各个项目投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详细计算每一笔支出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满足预算编制精细化的实际需求。2、同时,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单位财务系统特征,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充分结合在一起,为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提供相应的便利,还能够使财务人员掌握好预算各个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保证后期项目验收与预算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预算专职人员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扮演着相应的协助角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预算执行中,预算专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检查职能,掌握好预算支出的变动情况,确保批复预算、财务制度合理合规支出各项费用。

(三)加大科研项目全面的监管力度,完善职称考评制度

1.要想充分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目标,要建立起全面地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经费全过程的管理,要对自身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从财务部门支出,财务部门必须要充分掌握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各项开支的报销,合理配置科研资产,避免超标开支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项目经费相互挪用与挤占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2.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加强人才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科研人员要积极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做到最客观公正的考评。对于科研管理人员而言,要将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纳入到系统考评中,为科研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来说,应该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线,熟悉业务,打破界限,掌握项目的管理程序,以便于预算指标批复和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3.除此之外,要将预算管理与考核评估相结合。在科研院所项目投资预算管理中,还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使预算管理更具规范性、标准性。将预算管理完成与执行情况共同纳入到现代院所评价指标体系中,做到事前有要求、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评。通过加强考核,将预算管理工作加以严格的落实,进而确保院所整体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科研研所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精细化预算模式,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快投资项目预算管理进程,并且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增强相关人员在预算管理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研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韩悦 单位:中国航天动力所

参考文献:

[1]澹台永静.试论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2016,(05):48-49+125.

[2]马岭.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探析[J].科技风,2015,(16):267.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设计企业;项目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

做好工程设计各个阶段的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工程各阶段的成本,进而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效益。因此,工程设计企业还应加强对预算管理问题的认识,并寻求对策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工程项目在整体投资的范围内得到控制,使工程设计企业利益最大化,进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程设计企业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预算管理的理念

在工程设计方面,只有加强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预算管理,才能使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工程在投资限额内获得最多的效益。但就目前来看,工程设计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较为被动,缺乏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至于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即使已设立预算部门,项目预算的开展也很不完善。就现阶段而言,该类企业都是安排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工作并非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获得多个部门的支持,才能帮助预算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工程进度、人力资源、人力配置、资金等情况。从现有工作情况来看,工程设计企业各部门员工并未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无法较好的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进而阻碍企业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2.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工程设计项目开始阶段,企业就应完成预算编制,从而结合预算编制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按照相关规定,企业需要结合工程预算指标和地方预算定额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策等,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并结合施工分包、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调整费用,从而使工程建设在业主投资范围内,增大工程设计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就目前来看,工程设计企业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有些是空白,有些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实际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处于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预算编制未能实现对预算指标的合理使用。此外,不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不仅使企业未能科学开展事前工作,也影响了项目预算的事中控制效果,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人员未能较好的掌握预算实施情况。因此,也削弱了企业预算管理能力。

3.整体预算管控能力弱

对于工程设计企业来讲,还应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以加强工程项目的整体把控。但就现阶段而言,工程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整体预算管控能力的问题,片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则将导致企业将人力和物力集中在某一流程或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造成各环节和各部门在进行预算控制衔接时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引发技术风险,还会导致企业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继而导致企业预算管理失控。从现有情况来看,工程设计企业大多重视预算编制环节,忽视预算执行和控制环节。在该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难以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对整个经营活动的全局把控,容易出现某个项目工作超出预算的情况,进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预算失真的问题。

4.预算管理制度未落实

目前,很多工程项目都是边施工边设计,工程的开始与设计工作同步开展,并且有些设计人员一人多项目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与此同时,部分工程项目的整体周期较长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工成本不能够准确计算,项目预算的编制严重滞后,也就无法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履行预算开支审批手续也就浮于形式。由于企业原本的预算规定和细则的落实效果较差,企业也就不得不承担较大的内部控制风险,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工程设计企业项目预算管理的对策

1.加强员工宣传教育

针对工程设计企业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加强员工宣传教育推动工作的开展。首先,企业领导先要认识到项目预算管理对工程项目控制的重要性,由专职部门负责开展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在领导的影响下,企业员工也能更重视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各部门的宣传教育引导,以确保各部门能够认识到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此外,通过宣传教育,也能使各部门相互协调,从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控制工作的衔接,进而为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健全项目预算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缺少健全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情况,企业还应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从而完善有关工作。一方面,企业要从制度管理上高度确立预算管理部门的位置,并固化和细分每项预算工作,进而使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以免因制度模糊引发管理风险。另外,还应完善预算编制管理规定的制定,从而对项目预算管理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在项目预算审查方面,还应完成审查程序、审查内容等内容的规定,以确保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而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则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并有序开展常规性的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继而提高企业的项目预算管理水平。

3.开展全局管理工作

作为完整的体系,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工程设计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所以,企业管理者还应从战略高度看待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以便从全局的角度开展有关工作,进而形成企业独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因此,在制定项目预算管理目标时,还应从全局角度实施工作,实现目标长远化。而通过坚持长远化规划原则开展每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则能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继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工程设计企业还要开展项目预算全局管理工作,利用已有数据完成不同工程方案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工程项目控制意见,继而使工程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4.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

完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还应确保制度能够得到全面落实。首先,工程设计企业应落实项目预算管理责任,使项目预算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身上,从而使各部门和所有员工能够积极按照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以免各项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其次,企业需要加强监督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即定期检查各部门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而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费用。最后,企业还要加强项目预算管理考核,即将项目预算管理当成是各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项目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较好的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针对落实情况较差的部门,则要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进而为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三、结语

目前,工程设计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以至于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还应加强员工预算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完善自身预算管理制度,并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落实各项预算管理制度获得较好的预算管理效果,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孙荔 单位: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军海.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强化管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36).

[2]郑华山.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在电力工程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44).

[3]唐金星.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95.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4篇

任何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预算管理为基准,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对施工项目全过程进行预算,便于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督,节省不必要的成本,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可以从细节上减少开支,同时在施工项目质量上也做好监督工作,使施工项目各个指标符合要求,严把项目质量关,从而在保质完成项目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增加了施工企业收益,提供了利润。

二、公路施工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路施工企业虽已开展施工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但工作成效甚微,不能满足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在预算管理中问题较多,如下就施工企业项目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公路项目预算意识不强

预算意识不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度不够,二是员工意识不强。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收入与成本进行控制,提供企业管理水平。但现实中公路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公司虽有编制资金预算管理的想法,但公司领导迟迟没有公司制度上的约束机制,预算管理形同虚设,预算编制人员预算积极性不高,填制预算信息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责任心不强,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金收入和使用情况,单纯为了编预算,没有把预算与企业现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发挥预算的真正作用。

2、项目预算参与度不高

部门间脱节公路施工企业多数员工认为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与所处的业务部门没有关联,导致编制项目预算只是财务部门进行编制,而其它资金收支业务部门并不参与。财务部门在编制资金预算时单纯依据公司每月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填写,并不考虑企业应付账款、到期承兑等资金支出和应收账款回收等资金收入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脱节和预算编制的孤立性,必然会导致预算的不真实。

3、预算编制与公路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实用性

部分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往往为了应付领导安排的预算编制任务,在预算编制上并未认真考虑企业有关指标情况,并未与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只关注企业短期目标,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如何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也没有考虑企业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项目施工资金收支的变动,没有实地进行考察,只是借鉴企业上月和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或直接套用其它企业预算管理思路,这种预算必然与企业实际项目施工情况脱节,缺乏客观性和可用性,其预算结果必然不能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帮助。

4、预算监督和奖罚力度不够

预算如何监督和处罚,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即使做出规定也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预算监督是对公路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纠正其违规行为。但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监督不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详细的监督手段,监督手段的缺乏必然会使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奖罚没有依据,考核随意性大,考核主观性强,通过考核不能真正保障项目预算管理的实施。加上预算管理并未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使项目预算管理监督乏力、奖惩不公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公路施工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公路企业在项目施工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公路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项目特点,结合现金流量表,在预算编制上应该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编制,并在各类活动中进一步细化,如在经营活动中,要列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其它活动收入和支出;同时通过细化不仅可以使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资金使用和收入情况进行汇报,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预算与实际差异较大的明细账进行关注,列出差异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便于更全面地掌握企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此外,预算编制应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在编制过程中应以项目款回收、项目成本及产生的费用作为重点。

2、提高对公路项目预算管理的认识

要强化公路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应让领导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应及早进行预算编制,并结合成功与失败案例对单位领导灌输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要有责任意识,主动了解关于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积极向预算管理较为成功的企业学习预算管理经验。此外,作为员工应对企业负责,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兢兢业业地做好领导安排的预算管理工作。

3、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要做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一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将各业务部门职责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要落实到每个人,在具体执行方案应遵循就简原则,便于各业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另一方面单位领导应该积极支持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带头作用;各业务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进行操作。为了调动各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各业务部门应针对本部门资金收支情况由具体业务人员向本部门领导汇报下月资金收支情况,由部门领导审阅后上报给预算编制人员,财务部门每月应定期召开预算例会,由企业领导主持,根据各业务部门上报资金收支情况,最终决定各业务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并签字确认。之后预算编制人员根据例会内容列出各业务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并报企业领导审阅同意后下分到各业务部门,从而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4、完善公路施工项目预算考核和奖罚机制

考核应与各业务部门预算与实际差异情况来决定,在考核操作上可以实行百分制,当业务部门超过规定的差异比时,每多一个百分点可以扣减一分,不按规定执行扣减三分,年底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可以取月均值,当低于一定幅度时对各业务部门进行奖金的抵扣,最终责任人奖金处罚由各部门领导自行决定,不仅操作上更加灵活,而且赋予了各业务部门自,便于考核工作和奖罚机制的实施。

5、提高项目预算的实用性

公路施工企业进行项目预算管理要有实用性,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应认真分析本企业所面临客观环境的变化,确定可测算的预算指标。同时要对项目施工的场地进行考查,了解当地材料、设备价格和人工成本,建立突发预算外支出处理机制;同时在借鉴其它企业成功预算管理经验基础上,要进行吸收、消化,有创新地融入到本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为企业项目顺利完工提供保障的目的。

四、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应该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预算管理,针对项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企业领导要提高预算认识,动员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做好考核和奖罚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项目预算管理的应有的作用。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一、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电网基建项目往往会出现先批后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就会根据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会按照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全面,财务部门也没有全面审核,在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预算控制手段缺乏有效性

电力企业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工程周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成本约束性较强。220KV以上的电网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费用明细不够细化,导致后期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对项目支出控制监督不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支出超出年度预算。

(三)预算管理范围缺乏规范性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监理、设计、物资、咨询等各种费用。业务部门预算上报时,往往只考虑一部分费用。业务人员没有用全口径上报预算,项目预算编制有遗漏。另外,各个岗位的人员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强化工程费用明细管控,设定内控系数,从严管理。加强对可控费用的内部控制,对各项其他费用进行具体分析设定,编制和更新工程其他费用成本动因因素表。如项目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法人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用等,每年更新确定成本动因表,并以此确定内控系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月度现金预算,对工程成本费用的预算分析、落实工作分解到月。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报的《工程管理情况月报表》,动态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及时分析各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将统计的《工程其他费用支出情况表》反馈给项目前端管理部门,确保预算指标的可控和在控。投标过程中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根据招标文件算出工程基本价格,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等如有模糊的地方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其次要对招标过程中风险费进行估算,因为风险费用产生是和设计方案变化、工艺和进度等都有关联;最后要全面分析结果来确定工程报价。在施工前进行工程预算,就是对整个工程施工费用进行预算。并在此过程中对各工程造价等各个指标进行技术性价格比较,想尽办法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以此找到各工程建设方案的不足之处,以此起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效益的作用。工程最重要的时期就是项目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原因影响进度,所以项目经理需要管理的事情就特别的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业务部门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完成,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工程项目预算需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具体地理条件、空间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的使用定额,根据定额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在项目完成阶段,需要对预算进行二次编制审核。在这个过程中,编制人员与审核人员要准备全所有的资料,其资料包括变更设计通知书、预算变更清单、中标书、施工合同书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重要会议内容等等。

三、结语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努力做好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电力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刘君陶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9(10):81.

[2]张东.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6,29(11):80-82.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审计角度; 科技专项; 预算执行; 预算顺序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国家科技计划顺利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等文件。项目承担单位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在科技经费的过程管理、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科技经费监督和监督组织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规范科技经费管理和规范经费使用行为,建立健全执行单位内部制度,实现关口前移和预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由于科研人员不重视项目预算执行以及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与科研项目预算内容不匹配,导致项目(课题)预算中核定的预算内容、金额和实际执行的内容、金额存在差异。

一、科技经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设备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预算子目的三个方面:

1.购置设备费方面

(1)项目列支的仪器设备验收和使用时间可能与课题预算的时间不匹配,用来验收的设备可能不属于此课题项目,有的设备用来应付多个项目验收。(2)项目列支的仪器设备不属于项目单位能用到的设备。(3)对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开展定期检查、盘点;已经报废的、盘亏的没有及时处置,虚增了资产。

2.试制设备费方面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和设备试制,将设备费区分购置设备费和试制设备费,试制设备费不允许调整为购置设备费,但购置设备费可以调整为试制设备费。审计中发现在科技经费“报账”管理体制下,试制设备的所有权在本单位但使用权在外单位(即不在本单位使用,存放在合作单位供科研合作使用的资产),且固定资产所有权单位采取了“挂单位职工身上,不清理完毕不能跳槽或退休”的简单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违背了管理的规律,致使项目负责人不愿意承担风险,为争取尽量不往自己身上挂账,项目负责人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用材料费支出一次性摊销(实际上材料组合起来就是能够长期使用的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方面

设备改造与租赁费核算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支出。在这方面,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课题预算时虽然列入了设备费(设备改造与租赁费)预算,在会计核算时因项目负责人提供了升级改造配件的图片和易耗品的说明,会计核算作为一般费用性列支,没有增加固定资产账,导致会计账簿上实际核算的设备费金额远远低于项目预算金额。

(二)材料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材料费占到科研经费项目预算的40%~50%,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也是重点审计对象。目前审计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对同一材料费在两个或者多个课题之间多次转账,虚列支出。二是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健全材料验收入库和出库领用制度。三是材料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会计核算时没有计入材料费的价值,而是计入了差旅费、交通费等。四是在审计中发现大宗材料没有采购合同,部分材料单位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较大。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测试化验加工费方面

(1)在项目后期临近验收时存在与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划拨经费突击转账划转内部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有虚列支出的嫌疑。(2)对外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项目个别存在量大价高且没有签订服务合同的现象。

2.外拨经费方面

对外拨经费的管理是测试化验加工费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外拨经费的核算和使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有些外拨经费打着“合作”的旗号将钱转出去,然后再伺机挥霍转移;有些合作单位根本没有单独核算,有些合作单位甚至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

(四)燃料动力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可单独计量核算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发生的水电暖等动力费可计入燃料动力费,但审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单位将应该计入管理费的公共燃料动力费也分摊计入了燃料动力费。

(五)差旅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项目经费普遍存在差旅费超支和列支非课题组成员差旅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项目承担单位将部分公共发生的差旅费作为项目经费的管理费进行了分摊。此外,还存在个别人员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和住宿费超标的现象。

(六)会议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个别项目经费存在会议数量和规模控制不恰当,借会议之机安排旅游,参加具有旅游性质的会议或借会议之机打包招待费的现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出国费实际执行金额超出项目任务核定的出国计划和预算,或因为出国计划受限没有执行,个别课题可能存在假借参加各类交流合作安排出国(境)并旅游的情况。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课题专利申请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课题专利发明人不是课题组成员;课题专利申请人不是本课题参加单位;课题论文作者不是课题组成员;课题论文未标注资助科研项目名称;课题专著出版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课题论文标注是其他科研项目成果;课题论文投稿和发表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部分课题育成品种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

(九)劳务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指参加课题研究但在所在单位和所在岗位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非课题组成员或不参加该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发放。

(十)咨询费管理执行存在的问题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该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支付给参与项目、课题管理的项目相关人员;二是专家咨询费超标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可能存在有意延长会期加大专家咨询费的情况。

(十一)管理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目前大部分单位管理费预算总额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进行控制。在审计中发现项目单位普遍存在管理费分摊比较随意,没有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等问题。

(十二)其他开支项执行存在的问题

其他支出是指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审计中发现个别列支的费用可能与申请书中研究任务无关,与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有差异。

二、加强科技经费预算执行的对策

(一)建章立制,实现项目预算执行的制度化管理

1.项目立项单位应完善项目预算执行奖惩制度

健全奖惩制度,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与项目的结题验收和新项目的申报结合起来,对那些结题时项目预算执行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或者在下一次课题申请时考虑优先照顾;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者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的项目承担单位予以惩罚,如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给予责任人一定的党纪、政纪处罚,取消该项目组在下年度申报项目的权利等。

2.项目执行单位要完善报销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项目执行单位要对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对购置的固定资产保证有账可查,有物存在,物尽其用,定期巡查,到期报废,从购进、管理、使用、保养、报废和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做到环环相扣。

3.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财政和审计等有关部门应一起建立健全科技项目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对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和日常化的监督,确保监督活动贯穿于项目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以确保项目预算执行合理、合规。

(二)做好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前期工作

1.加强科技经费项目预算内容和金额的编制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在前期科技经费专项预算编制时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充分调研,对有关工作进行充分预计,然后依据预计的科研任务,科学合理地预计每一笔支出,将项目预算做细,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2.对于有合作单位的项目,要加强前期调研

联合申报项目前要审慎地选择那些重视科研和会计机构健全的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对项目下达后有外拨的合作经费,双方可以在项目申报前签订单独的核算承诺书,要求合作单位每半年以自查的形式报告支出情况,从根本上治理和扭转外拨经费“现编现造”和“胡乱开支”的现象。

(三)加强宣传和组织建设,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1.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

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引导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科研人员等从思想上重视科技项目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

2.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建立由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预算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对项目预算编报和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予以指导,及时矫正可能出现的预算执行偏差,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

(四)开发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管理

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开发与用友软件相兼容的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科研项目预算内容的输入管理、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的会计信息传递和财务、科研等相关人员的信息查询等功能。在执行软件中录入预算的内容和金额,通过软件的信息传递,可以将用友软件核算的财务账传递并归类到该执行软件中的预算项目下,并通过外网实时查询、及时动态掌握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做到项目实施与项目预算匹配,规避项目预算内容超支的风险。

总之,项目立项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完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做好科技经费的日常监督;项目负责人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预算执行存在的突出问题;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保障预算执行规范、合规。只有这样,项目组才会在不违背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执行好项目(课题)预算中核定的预算内容和金额。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S].2006.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S].2012.

[3] 赵竹明.强化部属科研单位科技专项经费审计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2):58-59.

[4] 肖小苏.关于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2(4):83-86.

[5] 刘开江,于绍强,郑敏.关于中央级科研单位预算执行综合内控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2(16):20-22.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当前形势下施工企业采用合理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施工企业项目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确保项目产生利润的保证。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讲述了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作为施工企业,其工程项目是否能够采用合理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利润,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通常认为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好坏。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施工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在完成施工项目的同时逐渐将精力投入到加强和改善预算和成本控制管理方面,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国内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仍旧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导致人力、财力以及物资资源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注重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对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把握不足 ,应充分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预算和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不仅仅只有施工阶段,它还包括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这四个主要过程,将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构成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然而,国内施工企业深受传统预算管理观念的影响,对新时期形势认识不足,一般情况下只注重施工过程的预算管理,想尽办法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建筑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内容,忽视了其余四个过程的预算管理,花费了大量力气在施工阶段预算控制上,却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企业内部定额脱离企业实际情况

首先,定额的制定主要只停留在项目层次,没有深入到施工各工序等作业层;其次,定额的制定没有考虑地质、水文、气候和空间条件对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等费用的影响。由于定额的制定比较粗略,而且考虑因素不细致,依此制定的定额势必与实际情况不太吻合,一方面影响工程项目的投标决策,另一方面使得责任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影响了成本控制。

(三)对质量成本预算管理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

质量故障成本和质量保障成本是工程项目的质量总成本主要组成内容,一直以来,国内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不到位,往往单纯的强调工程质量,或者单纯强调工程项目成本的节约,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正确的降低企业施工项目预算。只有合理的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结合处理。

(四)忽视了对工期成本的管理

所谓工期成本,就是指施工企业为实现工期目标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阶段工程项目施工工作,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引发的一切施工及管理费用。国内施工企业时间观念较之国外有一定差距,对工期成本的不够重视,虽然能够明确规定工期目标,但是盲目赶工期要进度以及故意拖延工期的现象依旧频繁出现,引发了工程预算成本的额外增量。

转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能否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营观念,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只有通过降低企业项目预算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以下就上文中预算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项目预算管理的总体模式

施工企业必须改变现阶段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细化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对施工项目施工全过程做出合理的预算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必然选择基于工程项目作业的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对投标签约、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五个过程进行精确的预算管理。通过多年的预算经营,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到项目经营管理人员仔细阅读招标文件、计量规则以及合同书(理解通用条款和专业条款),明确发包人和承包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承包人可以得到合理的补偿;2、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汇审,对工程量进行核实,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质疑;3、项目计划统计人员要根据预算工程量进行合理的汇总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品种和数量,以及需要的机械设备类型和数量,及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和提出建议;4、项目预算人员根据采集的相关信息做好项目成本预算,并做到两算对比;5、机械设备和材料管理部门要依据统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组织和询价,通过筛选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6、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预算员要及时做到事中和事后预算,通过“三算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利润;

(二)合理的编制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只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料、机的消耗进行控制,对项目成本只能作为参考。要改变以往以项目为单元的成本定额的制定方法,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区域性、具体地质条件和空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各影响因素条件的不同作业的材料消耗、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制造费用等定额。

(三)扩展预算管理的内容,把质量和工期列入到范围内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除了工程的生产成本以外,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应该成为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从质量预算管理上要效益,质量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保障成本相交时质量总成本达到的最低值。无论是质量不足还是质量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预算管理加以调整。要做到控制质量及管理从以下几方面:1、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因为工程施工项目产品的不可逆性,它不同于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更不能实行“包换”和“退款”,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提供他们的质量意识,牢牢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3、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运输和使用。4、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其次从工期成本控制要效益,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的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有些项目就是因为工期延长,导致项目管理费用增加,大量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增加。如果不是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这样会导致项目的利润将会因工期延误而降低,甚至会出现亏损现象。

(四)加强工期成本预算管理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由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监督调查小组,实时监督控制每一个工程项目工期的进行,确保工程工期设置合理,工程项目按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如出现工期紧张的情况,及时讨论并制定最优方案,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赶工成本,节省企业资源。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施工企业只有对传统观念去粗取精,形成现代化思想,努力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项目管理优质、高效地做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健康长远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并不十分深入成熟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帮助国内施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尽一点力。 贴于 中国论文下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质项目;预算;存在问题;对策

地质设计工作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地质项目预算,是地质单位经营活动的财务保障,它关系到地质项目的规模大小、项目计划的落实以及项目经费的到位情况;决定着地质项目的招标和投标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在双方签订合同或协议时,也是衡量合同透明度和监督地勘经济运行的数据依据。本论文从自身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揭示出了地勘单位在预算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很多地勘单位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地勘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时效性,充分发挥预算在地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地质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对项目预算不重视

很多地勘单位在预算方面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如忽视了管理预算经费的重要性,预算编制造假,巧立名目套现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有的把地方财政的经费拨款完全作为成本,把获得的利润拿到项目单位进行内部分红,这实际上相当于私设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后果。地质项目评审专家中缺乏既懂地质有擅长财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很多都是地质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方面可以说是“门外汉”,导致项目评审忽视了财务方面的评审,不符合项目预算评审的要求。不少地勘单位的管理者都是身兼多职,在企业中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很可能也是某高校客座教授,甚至是地质项目的评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项目预算不重视,导致地质项目预算的管理职能形同虚设。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地勘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问题,导致预算过后产生的经费结余要全部入库,不允许有任何的节流经费,缺乏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就打“球”,利用虚报成本费用的方法获得调控预算的结余;或者不按照预算的范围内使用资金,故意节省预算,当花不花,通过各种渠道如凑发票,套现,把项目使用预算结余的资金回流到单位,作为单位的小金库进行分配;会计核算做手脚,会计报表造假,单位的基本开销来源占用项目资金的支出,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固定性,使得预算形同虚设。

(三)地方政府拨款迟滞,影响工作效率

地方拨款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拨款到达地方的时间太长,效率太低,资金最少半年才能到位。往往有时候项目工作已经开展实施,财政拨款还没有到位,导致项目进度经常性的因为财政不到位而耽误,只能在项目开展前自筹经费,导致前期钱不够花,后期钱不知道如何去花的尴尬境地。

二、完善地质项目预算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项目承担部门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审慎选择,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要关注预算的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审批预算的程序要公开透明,建议单位管理者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的编制要以本单位的长远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预算制度规定的吻合,通过提问和答辩讨论的方式,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夺,审批要严格把关。预算的编制通过后,要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

(二)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

实行“两级三岗”的岗位责任制:“两级”指的是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执行者,“三岗”指的是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应履行下面的责任:首先,健全单位岗位责任制;其次,制定单位项目管理制度;再次,保证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最后,监督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每个岗位分工到位,相互配合。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展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和明细监督与核算,并最后签字定夺。财务人员要全过程地参与预算编制,做好本单位财务支出平衡和预算执行的衔接,保证审核质量。坚持项目初审制度,初审人员中必须有经济人员参加并提出明确的预算审核意见。

(三)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

国家财政预算年度与项目实际工作年度不同步,经费拨款迟缓,地方财政拨款“人代会”后才能下达,即3月底到4月初,中央财政拨款要到下半年或是年底才能下达,影响了野外工作开展,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在深入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和主动适应财政拨款现状的同时要加强与上级主管、国土及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或采取折中政策,即在“人代会”前先落实部分拨款,可以是三分之一,保证项目的如期开展工作;或是按季节有重点的分批落实拨款,如水文地质调查中野外采集水样的工作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要保证采集水样的工作量,拨款要确保按时足额保障;枯水期则主要做数据分析、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拨款按实际需要即可。

结语

总之,完善地勘单位地质项目预算机制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笔者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强管理的意识和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质项目的预算工作,提高地勘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作者单位: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

参考文献:

[1] 李宪琛.浅谈如何改进地质项目预算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9):39-41.

[2] 张雪芳,潘勇.项目预算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如何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0(7):183-184.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13-03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高校科研经费破亿的就有227所大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基本都采用内部控制的方法,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所以如何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Z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实践发展为研究对象,描述Z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现状,找出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意见。

Z高校是一所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的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师范类省属高校,学校现有18个学院,普通本专科专业52个,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特色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近年来,随着Z高校的科研经费的逐年增长,对其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展开讨论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科研经费内控管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总体描述

(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组织管理

Z高校为了强化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结合本校使用科研项目资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上,Z高校具体可分为纵向的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的由学校对外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和学校匹配的科研项目经费,对此Z高校采取集中管理、统一核算的方式,科研项目的申报、执行、结题过程由科研处、计财处、设备处、审计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共同参与,其具体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见下图)。

(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为了强化预算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应在财务处和科研处人员的共同指导下,按照项目实际使用需求,合理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原则上对纵向科研项目预算在批复后不予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按照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对横向的科研项目预算可以按合同或约定进行调整。

(三)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

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环节,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5 000元(含5 000元)以下,由项目负责人签字;5 000元至2万元(含2万元),除项目负责人签字外,还需科研处负责人审核签字;2万元以上经费,除需上述签字外,还必须经分管校领导签字后才能办理报账手续。所有拨出校外的科研项目经费、平台建设经费等,都必须由校长签字后才能到计财处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四)科研经费的核算监督管理

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经费决算书和项目结题报告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过科研处、财务处、设备处审核后签字盖章,由科研处将项目经费决算书和项目结题报告报送审计处审计,但该规定只是强调需要审计的科研项目,并没有强调每个科研项目都需要审计,对于利用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处置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内控环境建设薄弱

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影响着高校教职工的内控意识和实施内控的自觉性,所以要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从Z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相关人员内控意识还非常薄弱,比如科研项目人员存在科研经费只归自己自由支配的普遍观念,校领导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结果,为了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有意放松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导致部分科研经费出现违规使用的现象;相关教职人员的缺乏专业性,比如财会人员对财务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报销过程中的掌握尺度不同,出现同一项科研经费报销口径不一的情况,审计人员由于专业性限制,在科研经费审计过程中很难及时弥补漏洞。另外,Z高校目前缺乏一套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科研经费信息管理平台,在相关信息筹集、处理和传递程序上的缺失,导致各部门之间与科研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脱节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其中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Z高校规定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需要财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按实际需要合理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但是真正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参加,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编制预算仅凭主观经验估算,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预算成本,这种情况下财务处难以介入预算编制,所以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不是特别了解,通常只是按照科研处的项目预算报告简单地审核预算总数,所以根本谈不上对科研经费支出的预算管理控制,只是起到了基本的财务审核职能;科研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仅起到名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和保管合同的作用,在对项目预算的编制控制上起的作用很小,最终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执行偏离。

(三)科研经费内控监督、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内部监督控制不严、责任不清晰,造成Z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最终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监管失控。从实际来看,Z高校的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设备处对科研项目管理各自为政,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缺乏长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很难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监督控制中发挥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比如科研处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考核监督机制不到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财务处在科研经费票据报销过程中,认为只要签字符合规定、票据真实并且不超过预算就可以报销,由于缺乏专业性,财务人员不会对项目经费的合理性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处审计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加之缺乏专业科研人员,往往出现审计走过场现象,即使临时抽调专业人员参与审计,也因为缺乏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实时监控,很难使审计监督在整个项目期间过程中发挥作用,科研经费支出漏洞不能被及时发现,加之Z高校没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的问责制,审计结论往往流于形式。此外,Z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对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回收做出明文规定,也没有针对科研所取得的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无形资产进行登记的规定,导致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对资产的实时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所以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流失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四)科研经费内控风险评估机制缺乏

长期以来,Z高校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部门普遍缺乏风险评估的观念,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机制,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包含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在内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因此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科研经费风险。

三、Z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策略

由于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2年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制度规范。笔者针对Z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环境、预算管理、监督与信息沟通、内控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内控优化建议。

(一)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

要改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提高Z高校教职工的内制意识和实施的自觉性。首先,要坚持贯彻科研项目经费问责管理机制,使教职工正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管理工作职责;其次,为了保证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实施,必须配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教职人员,并不断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教职人员能满足内控工作的动态需求。同时,为了有效降低科研经费信息沟通的成本,Z高校应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的编制与审核、项目立项、经费使用、资产入库、经费决算、项目结题、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内容。

(二)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机制

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否能有效实施,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各个部门,Z高校应该从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接到课题组预算申请以后,组织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对课题组预算申请进行讨论,重点讨论项目预算的开支范围、标准等,最后将修正意见集中,反馈给课题组对预算进行修改,直到符合预算要求。

(三)优化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与信息沟通机制

Z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监督意识,审计工作不能走过场,而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范围和力度,对科研经费监督审计应该覆盖在科研经费预算、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科研经费结算和使用效益这三个阶段,即对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要进行全过程的审计,而且审计处在工作中要联合纪检部门,一旦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向纪检部门报告,形成审计与纪检的双重监督机制;要利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长效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平台,不仅科研处、财务处、设备处、审计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协作,还可以将学校纪检等其他部门整合到信息平台上,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同时,将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从资产的申请购置到结题后的回收,都要严格遵循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接受审计、纪委的全程监督。

(四)优化科研经费内控风险评估机制

Z高校管理者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一体化的内控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并保证预警渠道的畅通,及时预防科研腐败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对绩效评价等级优秀的项目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绩效评价等级差的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督促其提出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2012.

[2] 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2-134.

[3] 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

[4] 赵双琴.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王化成,佟岩.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30.

[6] 张义.高校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7,(3).

[7] 王漪,李扬.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4,(2).

[8] 王亚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4,(3).

[9] 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地质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意识,对项目预算不重视

很多地勘单位在预算方面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如忽视了管理预算经费的重要性,预算编制造假,巧立名目套现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有的把地方财政的经费拨款完全作为成本,把获得的利润拿到项目单位进行内部分红,这实际上相当于私设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后果。地质项目评审专家中缺乏既懂地质有擅长财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很多都是地质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方面可以说是“门外汉”,导致项目评审忽视了财务方面的评审,不符合项目预算评审的要求。不少地勘单位的管理者都是身兼多职,在企业中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很可能也是某高校客座教授,甚至是地质项目的评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项目预算不重视,导致地质项目预算的管理职能形同虚设。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地勘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问题,导致预算过后产生的经费结余要全部入库,不允许有任何的节流经费,缺乏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就打“球”,利用虚报成本费用的方法获得调控预算的结余;或者不按照预算的范围内使用资金,故意节省预算,当花不花,通过各种渠道如凑发票,套现,把项目使用预算结余的资金回流到单位,作为单位的小金库进行分配;会计核算做手脚,会计报表造假,单位的基本开销来源占用项目资金的支出,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固定性,使得预算形同虚设。

(3)地方政府拨款迟滞,影响工作效率

地方拨款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拨款到达地方的时间太长,效率太低,资金最少半年才能到位。往往有时候项目工作已经开展实施,财政拨款还没有到位,导致项目进度经常性的因为财政不到位而耽误,只能在项目开展前自筹经费,导致前期钱不够花,后期钱不知道如何去花的尴尬境地。

二、完善地质项目预算的相关对策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项目承担部门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审慎选择,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要关注预算的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审批预算的程序要公开透明,建议单位管理者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的编制要以本单位的长远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预算制度规定的吻合,通过提问和答辩讨论的方式,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夺,审批要严格把关。预算的编制通过后,要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

(2)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

实行“两级三岗”的岗位责任制:“两级”指的是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执行者,“三岗”指的是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应履行下面的责任:首先,健全单位岗位责任制;其次,制定单位项目管理制度;再次,保证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最后,监督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每个岗位分工到位,相互配合。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展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和明细监督与核算,并最后签字定夺。财务人员要全过程地参与预算编制,做好本单位财务支出平衡和预算执行的衔接,保证审核质量。坚持项目初审制度,初审人员中必须有经济人员参加并提出明确的预算审核意见。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

国家财政预算年度与项目实际工作年度不同步,经费拨款迟缓,地方财政拨款“人代会”后才能下达,即3月底到4月初,中央财政拨款要到下半年或是年底才能下达,影响了野外工作开展,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在深入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和主动适应财政拨款现状的同时要加强与上级主管、国土及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或采取折中政策,即在“人代会”前先落实部分拨款,可以是三分之一,保证项目的如期开展工作;或是按季节有重点的分批落实拨款,如水文地质调查中野外采集水样的工作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要保证采集水样的工作量,拨款要确保按时足额保障;枯水期则主要做数据分析、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拨款按实际需要即可。

三、结语

总之,完善地勘单位地质项目预算机制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笔者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强管理的意识和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质项目的预算工作,提高地勘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

上一篇:乡镇文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校风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