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校训范文

时间:2023-11-02 18:31:16

校风校训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培训风险;风险对策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吹响了号角,然而教育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深层次竞争来自于人才竞争。教师,是决定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高职师资的不足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除了吸引人才,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也必不可少。如今师资培训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风险分析

师资培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经济投资活动,不仅会为学校带来收益,同时也具有风险性,而且是收益越大风险越大。高职院校既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对师资的培训,也不能因为培养师资放弃对风险的防范。所以,师资培训作为组织培训的一种,在进行培训的全过程中,由于观念、组织、技术、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对学校造成直接或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师资培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训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现在师资力量的分析以及对师资需求分析的正确把握。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需求可以视为所需师资力量与现在的师资力量的差距,因此确定培训需求还必须弄清楚本校需要的师资。对本院校人才组织结构的特点、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院校的整体发展方向等把握分析不够准确,很容易形成组织要求上的不准确,造成培训后资源无法利用,浪费培训成本。另外,对师资需求的表达笼统,专业发展、院校整体发展方向不确定,也会导致培训与需求相背。复杂的就业市场也增加了收集需求信息的难度,也会误导师资培训的需求。

(二)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阶段的风险

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阶段的风险在于教师能否在培训中增加知识和提高技能以及教师接受培训后能否优化师资结构和师资力量。在培训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选择培训对象等至关重要。培训内容满足不了培训需求,浪费培训资源;不合理的培训方式影响着正常教学秩序;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等也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也会给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在培训效果评估跟踪阶段的风险

培训结束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本院校创造应有的价值就形成了培训效果评估跟踪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流失的风险:教师经过培训后,其能力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从而会产生师资流失的风险。一是教师有了更高的自身价值,向往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报酬等。如果原本的高职院校不能实现教师的现有价值,或者教师个人的报酬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师资流失现象。人才流失,将会对本学院的人才组织结构带来风险。二是学院内部沟通不足。教师在学校工作,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器重与信任。学院领导如与教师思想沟通不够,对教师所思、所想、所求掌握不准,使教师对自己在学院中的地位和发展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人才流失的风险。三是高薪的诱惑。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一般企业不同,除了本行业的挖角之外,还会有企业的高薪理由以及职位的承诺,这些也会带来师资流失的风险。

2.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高职教育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也依据市场而建。当教师根据教育需求接受培训之后,就业市场发生改变,会使培训效果付诸东流,得不到回报。

转贴于

二、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风险的对策

(一)做好合理的师资培训需求分析

对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进行需求分析。一般来讲,师资培训可以从院校、教学、个人三个层面入手:(1)院校层面上,在确认院校层面的培训和发展需求时,要检视学院的使命、培养目标和策略。对师资的培训必须服从学院的发展需求,培训的目标必须与学院的办学目标和策略一致,院校领导应积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责任。(2)教学层面上,在确认教学层面的培训和发展需求时,需分析有关教学的特定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时不应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3)个人层面上,要确认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其教学要求的差距。培训方案应针对岗位技能、知识要求、结合教师个人需求制定。根据高职院校的切实需求和培训目标,合理的确定培训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二)增强校企合作,充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经济市场的变化使人才就业市场也跟着改变。与企业合作,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师资进行培训,有利于降低培训投资的风险。

(三)依据学校特点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依靠法律手段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动,以降低培训投资风险

规章制度是所有组织的行为准则,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实施培训也必须有规范的制度做支持,以更有效的防止培训风险。高职院校应弃“人治”而选“法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长远的(下转第67页)(上接第61页)规划,同时合理地承担培训费用;完善人才档案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资福利制度,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院校的发展中来。用法律的手段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动。高职院校在加强师资建设实施培训的同时,应着手建立各种合理防范措施,利用现有法律和制度,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动,以降低培训投资风险。可以借助合同或协议, 防止人才流失。此合同主要是明确学院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教师运用自己所学为学院服务一定的年限。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术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经济社会,薪酬对于教师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同时校园文化带来的归属感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良好的校园文化、浓重的学术氛围能使教师产生强大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教师将学校中舒适、和睦的工作环境及良好的工作关系也看作是报酬的一部分,在报酬同等甚至略高的条件下,更愿意呆在原来的学校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培训后师资流失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Z].新华网,2006.

[3]徐军,曾翠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几个观念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5,(4).

[4]阳江萍,何筠.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其防范策略分析[J].价值工程,2005,(11).

校风校训篇2

区委党校深入学习十精神,认真贯彻全区反腐倡廉工作暨区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活力型、和谐型党校为目标,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环境,为实现党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细化职责分工,强化班子责任意识。今年年初,校党委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党委书记对校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通过层层分解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制度和进行责任追究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全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另外,校党委对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承诺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从制度上对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和施政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抓好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全区反腐倡廉工作暨区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后,校党委非常重视,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通过采取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支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召开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学习各级纪委全会工作报告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办法》、市委《落实意见》和区委《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等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规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明确了任务,坚定了反腐倡廉的信心,为打造“四型党校”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学习先进事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强作风转变,促进效能提升,全体教职工参观了八陡镇吕绪兰事迹展厅和源泉中心卫生院,深入学习了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吕绪兰和“20__感动淄博年度人物”亓庆良的先进事迹。教职工进一步认识到,积极宣传学习身边的典型和楷模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积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活力型、和谐型”党校。

广泛宣传发动,发挥廉政基地作用。充分利用党校阵地,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校廉政理论教育基地作用。坚持制定廉政教育教学计划,把廉政教育内容纳入到党校所有主体班教学计划中,作为党性锻炼的重点必修课程。4—5月份,以镇办为单位对全区所有村(社区)两委进行了轮训,邀请区纪委、区检察院有关领导围绕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等内容作了报告,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采取请进来的形式,邀请专家、教授举办有关廉政教育方面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育,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送廉政课上门,采取主动“送教上门”的形式,走进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分层次、分岗位开展党风廉政大宣讲,营造“人人学廉、人人讲廉、人人倡廉、人人守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先后到区城管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民政局、池上镇等近三十个市直部门、区直部门、镇办送教上门,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构筑职业道德防线》、《党的作风建设》、《党史》、《》

等作专题宣讲。

校风校训篇3

通过在学校管理中融入家风家训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风家训教育、校本教材中体现家风家训教育、具体活动中强化家风家训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八礼四仪”教育成果,培育良好家风家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家长、师生文明素养,为我县未成年人教育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发放“晒家风弘美德承家训助成长”告家长书

牵头部门:教育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6月1日前完成

2.活动内容:家风家训国旗下讲话

牵头部门:教育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6月、9月各举行1次

3.活动内容:好家风好家训暑期探访

牵头部门:教育科

责任单位:各中小学

活动要求:7月10日放暑假前在师生中布置,9月完成收集整理。

4.活动内容:“我家的规矩”主题班会

牵头部门:教育科

责任单位:各中小学

活动要求:9月份完成

5.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教育家长学校讲习活动

牵头部门:关工委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6-10月有序开展

6.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教育进课堂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风家训教育)

牵头部门:教研室

责任单位:实验小学、各学校

活动要求:6-10月有序开展,10月提供2节观摩课、1次专题讲座供交流研讨。

7.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校本教材研究(编写校本教材)

牵头部门:教研室

责任单位:外国语实验学校、各学校

活动要求:6-10月有序开展,10月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8.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故事大赛

牵头部门:教育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10月份完成

9.活动内容:家风家训绘画大赛

牵头部门:体卫艺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10月份完成

10.活动内容:家风家训童谣创作大赛

牵头部门:教研室

责任单位:各幼儿园

活动要求:10月上旬完成

11.活动内容:经典诵读之家风家训情景剧广场表演

牵头部门:体卫艺科

责任单位:各中小学

活动要求:7-8月完成

12.活动内容:“晒家风弘美德承家训助成长”青年教师演讲比赛

牵头部门:组织人事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10月下旬完成

13.活动内容:党风政风与家风家训建设征文比赛

牵头部门:监察室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11月上旬完成

14.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教育成果展示

牵头部门:教育科、体卫艺科

责任单位:各学校

活动要求:11月中旬完成

15.活动内容:家风家训教育优秀表演作品汇报演出

牵头部门:体卫艺科

责任单位:城区各学校为主

活动要求:9月底前城区每校将不少于2个(其他学校1个)拟参演节目送体艺科集中统筹筛选,11月下旬进行汇报演出。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镇(街道)中小学、县直各学校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创新开展特色活动。

2.突出重点,示范引领。各学校要发掘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党员、身边好人、在外乡贤、劳动模范、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3.务求实效,常抓不懈。将家风家训教育的成效列入学校的管理目标、班级的考核内容。活动要结合本校学生心理特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实效性。

校风校训篇4

现在,我得写一写新的校训的意思了。“明德”是具有良好的品德:“远志”是有远大的志向;“乐学”是乐意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勤行”是勤于行动,不是光嘴上而不行动的。

比起来,新的校训比较短,而且也开始注重品德了。原来的校风和学风注重学习,新的校训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品德了。

由此,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情:前几天,我坐公交车去看望一位朋友。公交车上的位子都坐满了,我也坐在一个位子上。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奶奶上了车,但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后来还是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看来大家没有助人为乐的品德。

的确,一个人不仅要有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品德。所以,我觉得新的校训更好。

我喜欢新的校训,这新的校训有一种古诗的味道。胡校长曾经说过:“希望大家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一座具有书香气息的学校!”我想,光看看校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才写的吧!

校风校训篇5

关键词:基层党校;加强;党建

党的十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给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对我国基层党校而言,除了要完成教育和培训党员干部等任务的同时,党建工作也要当做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来抓,本文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四个方面来论述基层党校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一、加强基层党校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永葆创造力和先进的重要法宝。因此,基层党校对全体工作和教学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十最新精神,消除旧的思想观念,改变旧的工作方式,积极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活力性,意识到党校党建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把党的建设作为关键工作来抓,具体表现在基层党校要在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广大的党员干部进行重要会议的辅导讲座,理论研讨会和报告会以及理论知识的竞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切实加强基层党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校明确党校责任制,领导要根据单位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水平的党员干部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让全体教职工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研读经典教材,拓展知识层面,牢固党的基本知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完善党建重要性的思想。

二、加强基层党校的组织建设

基层党校要按照建立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知识和能力素质,曾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校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完成党校培训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挑战新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党组织的积极性,发扬民主精神,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要完善选人机制,在人员组织调动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管理要求,不得任人唯亲,随意调动;加强对基层党员的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做到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基层党校针对不同的党员干部,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注重能力的培养,把素质培训和能力培训结合来,减少重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基层党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增加党校投入,改善办校条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高标准的师资队伍,增强培训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基层党校的作风建设

基层党校在择人用人方面,坚持选作风好的人,注重在教学和工作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和实绩突出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求真务实,戒骄戒躁,民主团结,继续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坚持党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坚决反对,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取让广大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等。还要建立网络监督平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充分发挥网络在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和办学质量,完善党校基本形象。

四、坚强基层党校的制度建设

基层党校要与时俱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自觉改革学校规章制度,就是要实现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和协调化。要完善党校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培训研究制度,学员守则考勤、考核制度,培训评比奖励制度,为党校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提供保障。党校要积极组织人员对培训的教育成果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意见,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拓展教育层面,丰富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制度。要严格学员培训的奖惩和考核制度,不得随便了事,支应上级,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表现较好的党校和学员予以表彰,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员进行通报,参加下一期培训。各基层党校要突出自己学校的重点,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影响力;例外,基层党校之间要积极的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管理先进党校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基层党校要完善党内民主精神,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生活、党内行为激励的细则化、条例化和规范化,既体现制度的实用性,又有程序性,从而保证基层党校的培训教育和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总之,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刻不容缓,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经验;要求党校教职工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的状态,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迎接新的挑战和任务,更好完成党校的培训工作。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做好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确保党校培训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娇,加强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思考,《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第8期。

校风校训篇6

一、学校概况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73年,是国家重点技校,占地230亩,建筑面积5万。除湖北十堰校本部外,设有武汉、襄樊、广州三个分校区,开设有机械制造等20多个专业,其中湖北省技工学校一级重点专业1个(数控技术应用),二级重点专业5个(电气维修、汽车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模具制造与维修、冷作技术)。在校学生10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的就业网络,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2002、2007年学校分别被评为国家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评为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评为全国首批技工学校示范基地。

1985年,东风高级技校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被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并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始引入德国双元制一级(技术工人)培训模式;1990年,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二级培训,即车间主任、工段长等中层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2002年开始探索引进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模式(BA模式);2006年与德国工商行会合作,引进“AHK”技工认证证书。通过与德方20多年的良好合作,“双元制”培训特色得到了充分发挥和体现。

我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引进“双元制”之初,可谓内涵丰富、基础扎实。学校依托东风汽车公司,运用“双元制”培养模式,有多年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一是我校是国有大型企业所办职业学校,有东风汽车公司这一国有特大型企业做坚强后盾。二是我校是全国首批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部级重点技工学校,而“双元制”则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成功典范。三是以东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与我校“定向培养”模式为主的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基本成熟。学校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与实践,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打造了东风职教品牌。

二、校企合作基本做法

多年来我校长期与企业合作,组织大量专业师资对市场进行反复调研,并深入到企业中找到市场和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根据多年的企业培训经验,以及我校现有软硬件条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认真开展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实践活动,基本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一体化教育的办学模式。

(一)编制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在总结学校前几年开展工学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学校好的做法与思路,编制了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方案共分10个部分,分别是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工作流程、信息沟通办法、学生守则、教师工作职责、实习协议、奖惩办法以及学生实习手册和教师工作手册。方案基本覆盖了校企合作工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和内容,从制度、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逐步规范成熟,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指导意义。

(二)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根据我校专业层次特点和学生工学结合时间、要求等情况,组织人员对十堰地区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先后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实业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以及十堰市市属企业、民营企业调研,了解各企业生产特点、工作岗位情况,并一一向企业推荐我校学生,介绍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与想法,截止目前共与近40家企业建立合作意向,可提供实习岗位800个左右。针对专业特点,我们还在广州珠三角、上海长三角的部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可提供电工电子、模具类专业实习岗位400余人,基本能满足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工学结合的一大难点是学生管理,我们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又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选择企业岗位的权利,在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描述企业岗位工作状况,讲清企业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并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守则,讲清校纪校规与学业成绩和学生就业推荐的关系,使学生提高对企业实习的认识,提高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另外,我们还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已退休的中层干部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这些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懂一些管理知识,有一定组织能力,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无论是从经验上、心理上,企业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

(四)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我们注重对学生开展质量、安全、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生产安全等工作,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学校建立了三层次安全教育制度,学生下厂前,由学校开设安全教育教室,通过讲座、报告、展版等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每一批下厂实习学生都要进行3-4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动员会,内容主要有企业工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社会治安消防教育等。学生下厂后,由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针对性安全生产教育;学生下厂期间每天上班前开展岗前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内容的学习,学生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基本杜绝重大设备、人身事故的发生。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一)工学交替型。即“工”在企业,“学”在学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教师,学校按照不同学习阶段,安排学生多次下企业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以学校为主,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时间段多按学校教学需要协商。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计划安排。

早在2006年2月,学校数控教研室2005级机加专业94名学生首次将“教室”搬到了东风制动系统公司的数控加工、ABS和装配的三个车间内,成为学校第一批“半工半读”的学生。这种模式按照基础部分和工厂部分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一边在工厂实习,一边在学校学习现实习岗位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校完成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接受车间师傅的考核,并获得相应的学分。通过一学期的试行,效果十分明显。一方面学生工学交替,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熟悉了生产情况,掌握了工艺技能,提高了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缓解了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了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构建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

(二)学企合一型。即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构建专业教学体系,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同步。这一模式以企业为主,要求学校成为企业固定的培训基地,教学实习内容安排多按企业生产需要协商。

如:2007年7月,东风高级技校受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委托,分三批为其组织生源并进行汽车涂装专业培训,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神龙汽车公司对此次培训提出了具体且较高的要求,并与东风高级技校一道,多次对教学理论大纲进行修订;技校派出骨干教师前往神龙公司生产线每个关键岗位与班组长切磋技艺,然后回校授课;神龙公司为使学习能够与现生产同步,无偿向学校提供企业最先进产品品种的实物样品和实际生产加工工具,帮助学校建了一条模拟现生产的实习教学生产线,按照实际生产节拍,不断训练学员操作技能;为了使操作更为规范,神龙公司专门抽调一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实际指导培训,并经常到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日志、教学大纲、计划、教案、考试成绩、学生考勤纪录及考试试卷给予详细核查、考评、指导。按照这种模式开发出来的涂装专业,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和方式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企业技术需要,所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

(一)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我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按照基础部分和工厂部分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学生1―2学期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教育,3―4学期除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在企业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第5学期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并要在学校接受技能强化培训。第6学期再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4到8周更换一个岗位,一般每个学生能在企业更换6到8个岗位。模式中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企业真正参与职业教育,体现了企业(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由于在企业的多个岗位进行了锻炼,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与东风汽车公司各个专业厂都签订了学生培训合同,一般采取不断更换学生,保证在合同期内企业的岗位上始终有人干活。通常学生只需要经过一周或更短的时间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多数企业非常欢迎我们的学生下厂实习。去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年,而东风公司的生产任务却异常繁忙,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放暑假期间快速组织学生提前开学,先后为22厂、43厂、59厂、62厂、72厂等企业解决了用工困难,累计组织700余名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践,较好地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东风公司高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在教学改革上,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了主动开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订单教育,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学校为东风渝安公司开办焊接工专业、与东风有限精铸公司定向培养质量检测与设备维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东风乘用车事业部开展涂装、模修、电工、钣金、汽车返修等专业定向培训,深受企业欢迎。特别是学校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定向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效。企业通过学生下厂期间可以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

目前,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涂装、钣金、模修、钳工、电工、汽车电器返修六大工种技能培训基地在我校全面启动,双方签定定向培养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多种专业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互动多赢的局面。第一批定向班学生为神龙公司涂装生产二线顺利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学校已成功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输送了2000多名员工和各类优秀的技术人才,如今有不少已经走上了技术和管理岗位。到目前为止,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已与东风公司4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结合、半工半读意向协议。学生就业率超过了98%,其中75%分布在东风公司所属企业。东风本田3000多名员工中我校毕业生有1000多人,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800多名生产员工中我校毕业生就占了600多人。

(三)在学生教育上,实现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零对接”。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上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意向外,还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使企业精神、使命、远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文化圈,使输出端的学校管理与输入端的企业管理同步,紧密衔接,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我校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定向班教室的文化氛围,完全依据神龙公司的要求设置。教室四周的挂图如企业员工标准、工艺要求等全由神龙公司提供。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学校根据神龙公司的要求制定了学生培训一览表,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管理,考核细则参照神龙公司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同时,神龙公司还赋予学员“神龙公司准员工”身份,使学员在校期间既是学生角色,又是企业的协议受聘员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企双方共同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五、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

(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成长。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教师下厂实习计划,分期分批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针对技术进步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将其分解并开发指导教学文件组织教学;同时把企业的人事管理者、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请到学校来,听取他们的用人需求和学校培训工作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聘请全国劳动模范、东风汽车公司有经验的高级技师和专家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如:王涛、刘良振等,为广大教师传授技艺,使本专业的产学结合和实践技能培训优势更为突出,为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目前学校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湖北省金牌校长2人、金牌教师3人、东风公司高技能人才专家5人。

(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快速调整专业,是东风高级技工学校一直遵循的规律,更是其贴近市场办学的制胜法宝。几年来,学校多次在武汉、襄樊、十堰基地成功地召开了校企合作座谈会,共邀请各类企业近200家,通过与企业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校企双方得到了进一步了解,搭建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促进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在巩固传统专业、改造老专业的同时,对市场需求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开辟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涂装美容等新专业,专业设置具备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来的新专业,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和方式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企业技术需要,所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三)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需要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校企资源共享,促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提高创造了条件。东风公司的许多企业生产设备先进,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学校在开办数控维修专业时,东风汽车公司变速箱厂一次就无偿提供80万元的数控系统;汽车专业在化油器发动机转换成电喷发动机时,神龙汽车公司无偿提供教学用车10台,不同型号的电喷发动机20余台,手动、自变速箱50台和大型汽车模具等等。学校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我们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获得企业大量的新设备用于学生技能培训,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参数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用于教学之中。学校既减轻了设备投入负担,也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近两年,学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建设了数控技术和汽车技术两个实训基地,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2008年,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投资专项国债资金570万元,一栋面积5000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竣工并交付使用,使学校实训基地办学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多方共赢局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三受益、五满意”。所谓 “三受益、五满意”是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对学校来说,能进一步实现培训的教学环节和企业实训环节的有效衔接,完善和健全培训环节的过程控制,解决了实训阵地设备不足的问题,及时适应企业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拉动了招生就业,办学有活力;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实践,对现代化工厂员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实践中启发、训练创造性思维,提高敬业合作意识、自律意识,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和签订的合同不同,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企业获得600―3000元的不同报酬,能够减轻家庭负担,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家长满意;对企业来讲,将员工的岗前培训前移至职业学校,不仅减少了培训成本和时间,也有效的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接受培训的新员工的基本情况,减少流失率。校企合作实现了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校风校训篇7

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要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校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有效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推动全市教育系统三支队伍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整个活动的四个阶段当中,全校干部和教职工认真学习了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其它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56篇。结合寻策问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查找出了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教职工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改进问题的措施。我校两位校级领导干部,马振海校长和李俊校副校长,主动到联系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积极帮扶,最后形成了两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我们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勤廉风险防范活动,严格规范公务招待行为;我们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积极实施优质服务工程,采取多种措施“下基层、送温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8月份以来,我们开展了集中攻坚活动,提出了13个攻坚项目,明确了具体措施、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到目前,13个攻坚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岗位工作新标准也已经制定完毕。

随着“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我们学校,勤学、务实、奉献已形成良好风气,全校教职工为“慈善燕赵·万人复明”活动捐款1080元,向社会展示了新时期教师培训者的良好形象。

二、锤炼师能,着力提高培训者素质

我校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县级电大工作机构,担负着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干部,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引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开展教师学历提升教育和电大教育,为藁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三是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校优势,承办上级和社会培训项目,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这些任务和职责的落实,我们在全校大兴学习之风,认真开展了综合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艺术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加强教研工作,组织教学研讨,通过听课、评课、赛课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我们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培训,组织培训者外出学习进修、考察、听课,改善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开阔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者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培训,积极引领新课程改革

我校不断增强“服务基层学校、服务基层教师”的意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需要,开展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富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切实引导中小学教师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新技能。今年上半年,我们选派5名骨干教师,利用双休日,深入廉州镇和教育局直属中小学,举办“教师专业发展”辅导讲座10多场,共培训教师近2000名,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正在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活动,促进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组织书法教师到农村,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写字基本功训练活动,为农村小学培养了写字骨干教师180人。暑假期间,我们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培训校长360人。9月份以来,我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聘请大学教授,对河北师大函授本科学员100多人和电大本专科学员700多人进行了面授辅导。近期,我校接连举办了两期小学教师集中培训班,共培训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教师180多人;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请河北师大刘茗教授解读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举办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一级培训,培训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215人;举办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初中语文共4个学科的学科培训班,培训教师近600人。

四、“送教下乡”,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今年,我校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全省县级电大建设先进单位”和“石家庄市电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的优势,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号召,实施“送教下乡”工程,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双带头人。我们举办了两年制农民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班,招收中青年农民学员330人,向他们传授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方便学员就近学习,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教学和实习设备,在南营镇、岗上镇设立了教学点,定期选派教师到教学点进行授课和辅导。为了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做到学习务农两不误,我们的教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每月安排集中学习培训7—8天,农忙时节原则上不安排集中学习。2009年10月21日,参加石家庄市电大系统送教下乡工作会议的领导和8个县市区的30名同志听取了我校开展送教下乡工作的经验介绍,并对我校送教下乡工作进行了观摩。

校风校训篇8

关键词:作风机制 管理模式 比较研究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作风”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常用于工作、生活、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个人或团体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高校机关作风状况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外在体现。在这方面,中西方高校基于社会文化、大学管理体制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英两国大学内部管理差异进行比较,试图为我国高校改进机关作风、推进作风机制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二、现状分析

为客观深入地了解目前高校机关的作风情况,本研究在南京部分综合性大学部分师生群体间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校机关各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机关清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平民主的作风有了很大的改进,已经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高校机关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服务意识、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虽然高校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校教职员工的期望,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拖拉松散、效率不高的现象在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身上或多或少有所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高;思维陈旧,缺乏学习精神;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办事程序不够清晰,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

三、基于中英高校管理差异分析影响作风水平的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非常注重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并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本文选取英国为示例,从社会文化传统、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对中英高校内部管理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风状况的因素。

1.文化传统

英国社会所奉行的伦理实质是基督教伦理,大学的德育内容渗透了宗教的价值内核,受教育者受基督教教义的约束,对上帝赋予的事业充满神圣感、使命感,人们不敢随意破坏制度,也更愿意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中国人的信仰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没有宗教情结,对职业、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受教育后的自我“修炼”,主观随意性较大。

另一方面,英国是契约社会,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倡“公意”,公意是全体订约人的共同人格,是他们的人身和意志的道义共同体,公意既是自由的也是服从的。在此基础上,实现政治和管理上的“契约自由”,有利于公民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中国是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传统的中庸之道和由此形成的人格、思维与行为方式都使得“人情法则”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导致机关一些工作人员只对领导、熟人热情服务,对不熟悉的人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另外,即使有制度,由于没有契约约束下长期形成的“自觉”,在缺乏有效监督下,制度不能有效渗透。另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制度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了大学管理行政化、官僚化、等级化。

2.管理体制

(1)评价指标

早在1980年的时候,西方许多国家的高校中就广泛应用绩效指标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数量化的测评,该指标具体、量化和标准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副院长、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的研究,他们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类:输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过程指标,主要反映办学过程中有关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的成效与产出情况。分类中的过程指标反映的就是对行政人员管理效率的考量。我国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作风状况的考核评价,多以听取述职报告及民主测评的定性考评方式为主,量化考评缺乏持续性、深入性,导致考核评价结果真实性不高,难以为高校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情况提供有效依据。

(2)办学模式

中英高校在办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高校办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政府主导,高校在政府相关部门统一治理下,通过政府部门直接任命的校长行使对高校的管理职能,校长向上对政府部门负责,向下对高校行政人员以及教学与科研人员进行管控。英国高校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都是由来自校外的非教育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大学各类事务,校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校长是CEO,具有职业化的特点,他对董事会负责,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 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寻找资金和在全球寻找人才。

(3)管理机制

英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结构。学术理事会负责学术事务管理,董事会负责大学行政事务管理,二者代表大学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权力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权力制衡。中国的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部治理结构表现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三元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政治权力是中心,行政权力是重心,学术权力处于边缘。

在监督方面,英国政府对大学进行协调、支持、控制,社会力量1通过各种评估机构、咨询委员会、董事会等形式参与高等教育决策和管理,发挥咨询和监督作用。另外,政府机构要求高校尽量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以实现高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在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进行行政化管理,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主要受到教职工代表大会、来信来访检举控告、工会、舆论媒体等四种形式监督。由于受到明哲保身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群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不敢也不愿参与监督;另外,由于高校在政策决定等方面对外界不够公开透明,群众无法了解到干部的权力运作和办事程序,无法实行有效监督。

英国大学管理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服务功能,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中国的大学,行政权力往往大于学术权力,管理多于服务。

3.队伍建设

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与培训工作。英国高校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设置深度不同目标不同的课程。培训由高等学校教育学院及特设的学校管理学院负责或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教育学会、协会等机构来承担,培训主体可以是大学内部机构,也可以是民间团体。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主要包括:法律、时间管理、财务及账目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发展领导视野及能力、学校管理策略、政策制定及执行、职业生生涯管理、正确处理面临的挑战及压力等。这些培训内容重点是帮助领导懂得“如何管理”,而不是“管理是什么”。

我国高校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人事部门承担,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受委托开展短期业务研讨或培训。培训内容大多涉及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三个板块,较少针对不同人员的年龄、专业背景、职业愿景的差异提供个性化选择,培训与需求脱节,培训模式急需调整创新,培训绩效缺乏评估反馈。

四、对我国高校作风制度创新的启示

深入研究作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体系,使其具体周密、系统配套,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作风建设系统机制框架。

1.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高校要用机制规范保证高校管理人员培训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管理人员不同职级、年龄、发展方向和岗位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探索丰富高效的以在职培训为主,以集中学习、在线学习、实践锻炼等灵活形式为补充的培训方式。重视培训过程与结果的考核与反馈,把培训情况与任用、晋升和待遇等方面结合起来,保证培训务实、有效。

2.完善监督考评机制

高校作风建设的问责主体包含了政府、员工、学生、社会群体等,我国高校可探索理事会制,引入社会作为重要问责主体的作用,建立组织监督、师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考核体系。坚持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探索建立动态、全面、客观的定量考核体系。注重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切实实行,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

3.建立职员制下薪酬模型

对高校机关管理者推广实行职员职级晋升机制,实行差异化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全部管理人员薪酬模型,从而稳定管理队伍,激励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模型可以用Y =A +F (X)表示,Y表示管理人员的总收入,A表示一个合格管理人员的最低保障收入,X代表影响收入的因素集,主要包括职员职级、工作业绩等因素,这些因素是非线性变化的,因此Y =A +F (X)是一个非线性曲线。

参考文献

[1]张卫杰.健全和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研究[J].党史文苑,2014(5)

[2]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劳帼龄.国外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对国内高校办学效益评估的启示[J][4]黄维德,牛凯云.中西方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比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5]左彦鹏.析国外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6]李翠屏.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设计[J].2014(12)

[7]苏剑峰.职员制下高校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歌颂祖国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坚强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