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08 08:14:05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城镇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规划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高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减少和预防城市火灾,部分小城镇编制了小城镇消防规划,但是也应该看到,小城镇随着建设迅速发展,城镇规模逐年扩大,油、气、电、化工原料及其产品的生产和广泛运用等的日益普及,火灾发生频率增高,火灾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剧,小城镇消防规划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贡市小城镇消防规划,浅要提出小城镇消防规划中的几点意见。

一、基本现状

当前全国许多小城镇没有制定消防规划,普遍存在消防站数量不够;市政消火栓数量少,消防管网压力不足;消防通讯落后;消防装备差,且数量少;消防道路不畅,断头路较多等问题。

自贡市小城镇区建设规模普遍小,人口少,发展不平衡,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基础欠帐较大。全市共有小城镇(乡镇96个,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只有两县县城驻地镇,即富顺富世镇和荣县旭阳镇)。除此之外,镇区人口均在1万人以下O忠驯嘀朴谐钦蜃芴骞婊?0余个乡镇,已完成消防规划编制的只有大安区大山铺镇,仅有46个小城镇安装有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乡镇达10个。

针对小城镇消防规划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小城镇建设实际,自贡市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市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的具体目标任务,从两县驻地镇、国家省级试点镇,分别确定了时间表、以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全市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也制定了相应目标任务,逐年增设安装城镇消火栓,购置消防手抬机动泵等,保障到2005年,全市通自来水的小城镇普及安装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全部配置消防手抬机动泵,切实提高小城镇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对消防规划的领导,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更好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消防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应建立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渠道。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许多小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大幅增长,而消防经费却仍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局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市政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加强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此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四川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四)抓好小城镇镇区内可利用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对镇区内可利用的水池、水塘、河流等,要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供消防车、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取水码头等,提高灭火救灾利用率

(五)加强小城镇消防基本装备的配备。加强小城镇防灾救灾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手抬泵等基本消防装备配备,并开展经常性训练、演练,使火灾时能因地制宜,自防自救。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1 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形成成熟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尚末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没有形成成熟的规划理论体系。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30年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小城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在小城镇规划实践中,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及村庄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小城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但往往内容及技术标准相互不衔接,不协调,造成工作的被动。小城镇规划理论急需创新。

1.2 缺乏资金,规划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

由于小城镇大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小城镇,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相对东部及沿海地区落后,突出表现在财政困难,是吃饭财政,基本上就是保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政府基本运行,加上按照现行“乡(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很多小城镇没有财力将规划编制、实施及监督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据统计,全国60%的小城镇没有规划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造成规划管理混乱,管理缺位,不按规划,无证违法及无序建设的状况非常严重。规划管理要实施“一书三证”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小城镇的行政领导往往没有按照上述规划和程序进行规划的实施及管理,误认为只要按照总体规划平面图和文字说明或凭经验及长官意志,去确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即可,且往往无原则的迁就法律意识淡薄的建设业主。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行政长官对《城乡规划法》及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不熟悉,对专业了解甚少,对建设业主放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规划编制单位缺乏职业精神,为了利益,迁就现状、迁就长官意志和业主不合理要求。

1.3 规划体系不完善,规划可操作性差。

很多小城镇只编制了总体规划,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等,还有,小城镇规划的一个规划期限大多为15~20年,,很多小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到期却没有修改等,这些造成规划体系不完善。以及很多编制规划的单位没有认真研究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内容达不到规定深度,从而导致可操作性差,且单凭批准的总体规划用于指导小城镇建设,其现实引导控制作用大打折扣,规划难以落地。

1.4,没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很多小城镇,表面上是科学编制规划,而实际上对小城镇的土地经济因素、城镇空间、城镇景观、综合效益分析等大多缺项且缺乏论证说明,更没有仔细研究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没有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造成小城镇建设千城一面,没有凸显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1. 5 没有统筹协调发展

由于城镇体系规划缺位,加之规划意识不足,没有进行小城镇的职能性质定位,没有对其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和区域协调,一些小城镇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分散无序的投资方式既形不成规模,又造成同类产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经济效益低下,造成比较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 小城镇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 宏观指导的原则

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点、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有机结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原则: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

人本主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强调人文关怀,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构筑具有一定乡土特色和地狱特色的小城镇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提高提到利用效率。对城镇公共设施实行政府的有效调控,保证小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2. 2 规划技术原则

科学合理原则:坚持科学理性。兼顾小城镇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

完整性原则:全面考虑各项规划影响因素,完善各项规划内容。

灵活性原则:注重适应性,加大规划弹性,留有发展余地。

创新性原则: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促进体制创新。

独特性原则: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

集约性原则:节约资源,通高效益,促进集约化发展。

连续性原则;尊重历史,尊重现状,远近结合,滚动发展。

可操作性原则: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3 当前开展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

3.1 进行规划理论创新,建立统筹规划的观念。

(1)制定和实施小城镇规划,必须以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

(2)必须具备区域全局观念,制订综合性的规划;编制实施综合性的规划,必须实施由政府组织、部门协调、专家领衔及公众参入的规划编制体制。要实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协调,避免三个规划内容打架,实现三规合一。

(3)在改革实践中,把一些做的好的,先进的小城镇规划经验理论进行总结,上升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高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用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实践。

3.2 保障经费、建立健全规划机构,引进技术人才,规范管理

小城镇要保障规划经费,要建立健全相应规划管理机构。每个小城镇都要设立规划管理站所,至少要引进2―3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将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充足的规划经费,做的有机构、有技术人员、有经费,改变规划缺机构,缺技术人才,缺资金的穷迫状况,真正使规划落到实处。要严格实施“一书三证”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发挥其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执法,不管是建设业主,是单位或行政领导,只要违反规划规定,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3 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依据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及时编制和修改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想详细规划及必须的专项规划。认真研究小城镇的土地经济因素、城镇空间、城镇景观、综合效益分析等,科学编制各项规划,要达到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要求,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4 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是小城镇的灵魂。因此,小城镇规划设汁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 ,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小城镇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地方特色、做出品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调查、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5 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完善城镇体系规划

要把小城镇放到小区域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等大区域的视野中来审视,来规划。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职能定位,要编制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贯彻城乡统筹的规划要求,协调区域范围内的城镇布局和发展。确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和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区域为整体,着重研究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2)明确区域内各级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开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或限制的政策。协调和控制对区域整体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

(3)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互利共享和有效利用。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进行引导,通过合理、妥善的组织,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降低区域开发成本。

(4)通过不同空间职能分类和管制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各类用地的空间集聚。

3.6 强化生态理念,进行生态规划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那种粗放污染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到了应该进行检讨,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时候了。决不能以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必须切实保护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市政建设问题,而是涉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过程。保护生态环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城镇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小城镇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就近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生态城镇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规划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规划设计是小城镇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4 结语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46.6%,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70%--9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还将平均每年将增长1%,这近十年中,中国将有大约2-3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上升时期,农民就近城镇化,小城镇的规模还会持续地增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小城镇规划,就要求规划师们要树立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规划要有前瞻性。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规划问题;发展策略;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在日渐加快。但是,小城镇的旧城区人口由于不断快速增加,这就导致了需要不断增加新建和翻改扩建建筑;需要不断拓宽旧街巷以满足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无论是现代化的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娱乐活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就使城区的面貌和风格不断被破坏,不断遗失传统文化。因此,目前在小城镇的规划过程中,最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对小城镇的土地资源,如何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交通发展,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促进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一、分析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现状

(1)不够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作为从农村居民的居住点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城镇旧城区,是旧有生活与自由经济习惯条件下的建设方式以及建设意识的产物,街区的布局形式来源于传统的乡村梳式系统,街道向对来说比较狭窄,大多数主要的街道都是由填河修筑而形成,随着这些街道继承了原有的规律,但是在住宅、沿街商业的发展中以及现代交通的发展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了其系统性差以及功能不全的缺陷,造成中心地段的街道接通过于拥挤,道路和旧城中心的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无论是人均指标还是旧城道路的宽度和密度都无法满足规划的要求。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极为突出,严重缺少停车场,中心区的车行与人叉较为严重,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

(2)不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由于过高的土地底价而造成严重的分布较散和缺乏,对于居民的日常活动要求等远远无法满足。对水网的格局没能合理利用,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缺乏对水系统的保护。

(3)不合理的土地结构

从比例的角度来说,旧城区的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过高,结构比较多样化。教育和文化等公共设施的规模不仅分布零散且规模较小。绿化、商业、公共设施的用地相对偏低。区位的良好地段几乎都被工业所占据。

(4)缺乏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不顾及旧城的历史文脉、城市肌理、建筑风貌等等,对传统的古建筑、街巷等保护不到位,导致缺乏明显的地方特色。

(5)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高

由于旧城的地块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往往是越拆迁越密集,人口的密度往往会出现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小城镇的建设往往以小体量的建筑为主,土地建设密度较大,肌理密集。

二、小城镇规划思路研究

(1)节约土地资源,调整用地的布局

大部分小城区都拥有自身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要对其职能进行细致的研究。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富有活力特征和文化特征,可以说小城镇的旧城区一般都是历史沿袭下来的道德、艺术、思想、风俗的载体,而作为早期形成的商业集中区域,以及大部分居民的居住场所,公共活动等是多元化的。因此,在进行小城镇的整体规划时,要将这些特征有效结合,要合理利用和整合相关资源,增加配套和公共设施,营造一个有活力的片区。

我们要掌握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商业服务用地沿文化路进行合理布置,布置一定面积的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用地,这最好能够围绕人民公园,以形成拥有活力的空间。原有在规划用地内的体育和医院设施,要迁移出该区域,根据更大范围的需求在与职能配套。

根据小城镇建设的相关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要求优化绿化环境,改善基础设计,对保留的居住地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要求新建居住用地生活配套完善,自然生态能够良性循环且要环境优美,根据用地条件和周边的环境将居住用地布置为二类用地。在对旧城区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对原有的社区结构和邻里关系要更好的进行维护,以现有的居委会与街道范围为基础,结合新道路系统,促进稳定、安全、宜人的社区环境形成。

做好以居住为主同时具有文化、教育、商业、旅游等功能的规划区,要对现有的工业用地进行相应的调整,较大规模的一类工业用地应保留,其他厂房等全部应该迁出、停产。

(2)道路网结构的构建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小城区的交通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机非混行、步行难、堵车、停车难等是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在规划过程中应重视道路的畅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想满足可持续发展城镇的需求,就必须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络和系统。在规划过程中要对小城镇的车辆、人口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情况下只做局部调整是很难满通需求的。所以,对现有的条件应该进行充分的利用,沟通内部和外部交通之间的联系,改善当前的道路系统,结合实际条件构建静态的交通场地,以形成完善的人流步行系统和内部道路系统。一般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采用自由式的路网结合类方格网结构的道路系统。对于用地紧张的旧城区,应该将广场和停车场结合布置,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要大力推广立体停车方式。

(3)严格控制生活环境质量以及人口数量

开发的强度必须要做到合理进行控制,要疏散人口,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同时还要改善环境。我们可以采用分区的密度控制方案,在充分对当前建筑的肌理和密度进行充分分析后,结合用地性质、区位、一些特殊要求以及交通环境,按照规划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确定用地和人口的相应指标,控制不同的开发强度,制定相应的建设密度区域,同时要以此为基础,在地块的控制中进行落实,要做到合理公正的进行开发,建设良好的城区环境。

总结:要充分地保持城区的独有特色,保留独特的文化特征,对城镇设计的原则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认识,对发展的规模要做到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小城镇的整体规划工作。此外,要想真正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居民、开发商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燕波.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7).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城镇;绿地规划

1 我国小城镇绿地规划现状

1.1 总体概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结果导致小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囱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此外,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

1.2 具体存在问题

1.2.1 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城镇绿地结构。现有小城镇绿地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和庭院绿地这两部分,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没有形成功能和结构合理的公共绿地,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休闲绿地。道路两旁的种植结构过于单一,不讲究植物结构配置,而庭院绿地由于位于各自家小院里,在管理上好坏不一,没有形成实在的庭院景观,整体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绿地系统。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这些远远达不到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2.2 居民的绿化意识不强,管理不够完善。小城镇的居民,对绿化和保护绿地意识不强,即便是自家庭院也无暇问津;政府部门也疏于管理。在这种综合作用下,必将制约小城镇环境的改善。

2 国外小城镇绿化情况

美国区域性城市化、城镇化的环境规划已经通过并制定环境规划的法规,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生活在小城镇。英国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小城镇的数量大幅上升。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德国仍然给小城镇建设以高度重视,联邦规划法还特定制定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在内的小城镇发展规划要求。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保证城乡的社会平衡和生态平衡,提出了综合开发规划设想,进行从区域到城镇的系统规划。这些国家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很重视绿地规划,我国与之相比,有很大差距。

3 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

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计委等六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995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促进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城镇化进程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并对如何建设好小城镇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这些政策都要求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其中的绿地规划也很重要。

4 总论

为了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最佳人居环境的中国艺术城市空间”这一目标,有必要通过对小城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来强化其景观建设,引导城镇建设走保护生态、珍爱生态的道路,进而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进行,小城镇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开发与发展的时期,规划出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将是其未来发展战略措施。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宏观指导的原则

(1)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点、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有机结合,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达到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和人本主义的原则: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强调人文关怀,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构筑具有一定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小城镇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3)可持续发展和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提高提到利用效率,对城镇公共设施,要实行政府的有效调控,保证小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规划设计技术要兼顾小城镇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体现科学合理的原则;还要全面考虑各项规划影响因素,完善各项规划内容,贯彻完整性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适应性,加大规划弹性,留有发展余地;不断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促进体制创新;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促进集约化发展;尊重历史和现状,远近结合,滚动发展;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

(一)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规划应合理选址,注意现状用地的挖潜,先行安排利用建设用地内的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结合住宅翻建进行调整改造,提倡建设水平分户的单元式住宅,提高建筑层数,节约建设用地;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宜加大进深,减少每户面宽,适当增多每幢住宅建筑的单元数和户数,以利于提高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而改进住宅群体的院落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宅的组合型式,以减少道路的用地面积;要搞好旧区的改建与利用,提高居住用地的利用率,改造城镇建设用地的“城中村”;提倡住宅与商业服务等公建、无污染不扰民的小型厂房相结合,设计为底商住宅、下宅上厂或下厂上宅等综合性的建筑,住宅底层或半地下室设计为停车、储藏或其他附属设施等;工厂的集体宿舍不宜各厂分散建设,以避免工厂用地的扩大且不利于工厂的管理和职工的休息,而应结合住宅区、公建区成片进行公寓建设,以适应环境优化及人口转化的需求;

(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提倡公共建筑的多功能组合设计,性质相近的项目可以建成综合楼,提高建筑层数,统筹安排所属设施场地的综合利用,避免各单位自建小楼、圈小院、附属设施各搞一套的做法。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增大建筑体量;集贸市场选址要合理,避免盲目求大和布点过密,造成“有场无市”的浪费现象,用地的面积也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妥善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地场地或部分次要道路等具体措施;对于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可以采用灵活设点、流动经营等方式,不必占地;

(三)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

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必须理顺道路系统,减少过境交通穿越镇区和村庄的内部,避免干扰,提高对外交通的效能;疏导河流,恢复和发挥水系的运输功能,既减轻道路运输压力,又降低运输成本;根据使用需要使之必要的广场、停车场,减少路面停车,以充分利用路面宽度,避免单一地加宽道路路面作为停车的做法;环境绿化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作为绿化用地,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要做到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省力,便于养护,规划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种植土壤;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减少铺装,雨水回收利用,采用微喷、滴灌、地膜覆盖;利用废料、废材做假山和铺地,回收枯枝、落叶、树皮做肥料;

(四)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镇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所以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小城镇的环境意义性是一种有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其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而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因此,小城镇规划设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要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以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设计,不仅仅只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目标,规划设计建设能体现土地、能源、用水、材料综合节约型的小城镇,是涉及我国将近13 亿人口生活与生产的大事,亟待我们各行各业同仁共同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6,(4).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字:小城镇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s the 21 st century rural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stand or fall of its construction, on the one hand, depends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had the benefit of good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Howev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also very outstanding, if not carefully considered, resolved, not only can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is likely to affect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ut forward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 small town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小城镇(包括:集镇、建制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投资规模增大,从而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

小城镇建设是21世纪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其建设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建设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1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稳定性

一些地方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合理,变动过于频繁。小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百年大计,规定的其发展方向和目标,不能随意变动。但实际情况中,新领导上任后往往有新思想、新设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建功立业,体现政绩,于是大刀阔斧,弃旧图新,把前任留下的城镇规划改得面目全非,使规划建

设失去稳定性和连续性。

1.2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马路经济”较为普遍

从现有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小城镇往往是沿过境公路两边逐渐形成的,过境公路既是小城镇内部的主要交通性道路,又是小城镇内部的主干道,逐步形成了小城镇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等混乱现象。这种小城镇穿心式过境公路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过境公路穿城的城镇发展快于其他地区。但是随着城镇经济和公路运输机动化的发展,城镇用地和交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沿路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其弊端和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因为小城镇沿过境公路进行开发、建设,用地结构松散,形成公路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浪费现象严重。公路城镇建设中,供排水管道、电力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等都要穿过公路,提高了设施配置难度,同时,城镇交通道路与过境公路形成交叉,不利于城镇居民出行的安全,既影响到国道交通运输,也影响到城镇交通的效率。小城镇的居民住宅分散、杂乱,建筑物布局松散,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加之城镇建设治理水平相对落后,既削弱了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也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制约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1.3脱离实际,人口规模偏大,过分追求高城镇化率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和全国的工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高城镇化率,不切实际地扩大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人口规模估计的比合理发展的现实规模大,使小城镇用地规模和相应的设施标准过高,造成了长期的不合理与浪费。

1.4小城镇建设“千城一面”,毫无特色而言

在小城镇的规划中,忽视了对小城镇风格特点的研究,对小城镇的自身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把握不准,由于小城镇属于城市的范畴,规划工作者往往仅以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来指导小城镇的建设,如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广场位于小城镇中心,民用建筑一般高,无层次感,建筑布局过于单调、呆板,最终的发展模式仅成为大中城市的简单缩影,建设布局毫无特色而言。

2小城镇规划的编制与对策

2.1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小城镇要想建设好,首先应把握好科学合理制度,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立意要高,考虑到今后足够的变化,既管当前近期,又管城镇发展的中期和远期目标,保证该规划的超前意识,以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来保证小城镇发展的合理需求,有利于保障发展小城镇经济的适应性、战略性,科学设计运作适应自己发展的城镇规划。

2.2 合理确定小城镇的道路格局

对于小城镇沿马路轴向式发展的问题,应采取“近而不进,惠而不扰”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过境公路给小城镇带来的发展机会,又要将干扰程度降到最低,避免片面回避。在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首先优化小城镇内部的路网结构,突出小城镇核心区的吸引与辐射作用,尽量将小城镇沿过境公路一侧发展,合理组织小城镇内外交通。过境公路与小城镇内部道路要做到有效的衔接与组织,充分发挥过境公路的交通职能,合理规划小城镇内的生活性主干道,尽量减少小城镇内部道路与过境公路的平交道口,可适当采取局部立交的方式,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

2.3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小城镇在建设中依据规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应是小城镇建设的主题词。对于小城镇发展中没有特色的问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确定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其次要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小城镇小巧近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以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一个城镇,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才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有生命力。

2.4 必须合理确定人口规模

对于人口规模偏大,过于追求高城镇化率的问题,需要在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效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城镇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各行业优势的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小城镇发展的潜力,在镇区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劳动力分配,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布与流向,确定小城镇吸纳人口的数量。同时,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城镇外部交通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心理因素的变化等因素也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规模。一般而言,当小城镇的人口规模达到 5 万人以上,才能发挥集聚作用,同时,小城镇内部制度和社会公用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农村居民进城的门槛。因此,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目光由大中城市转向小城镇,首先要使小城镇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集聚效应。

3结语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探索出更先进、更合理、更科学的规划方法,使小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宝林.河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若干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2,5.

[2] 曾祖华.小城镇规划与城乡一体化现状及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3,6.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7篇

(1)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当前我国较为推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因素,把眼光放长远,注重小城镇建设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在空间的利用上要进行必要的预留处理,进行合理布局;

(2)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针对当前越来越恶劣的气候环境,在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可能的环节中加强对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小城镇周围的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其土地资源较少,所以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切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土地进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最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加强对于前瞻性的重视,我们还应该关注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避免规划设计的内容在后期的具体执行中出现不可操作的现象。

二、小城镇功能分区

小城镇虽然范围不大,但是我们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能够更好的进行小城镇的管理,也能够是小城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能,提高小城镇的运转效率。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

(1)小城镇中的土地类型、河流状况、环境因素;

(2)当前小城镇中土地的不同使用功能;

(3)未来土地使用类型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环境保护重点区特殊对待等。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构成有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混合区、文教区等,在分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水源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尤其是对于水源来说要使得水源的分布更适合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要尽可能的使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远离人们生活和工作较为频繁的场所,确保小城镇能够正常运转。总的来看,对于整个的小城镇建设功能分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住宅区、商贸区、文教区等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把这一较为繁荣的区域统称为镇建成区;另外一部分则是分布在镇建成区周围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较为适合进行耕种、养殖等,并且在这一区域一般都是一些水源保护区或者是重点环境保护区,这一区域我们统称为镇域辖区。

三、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道路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于小城镇交通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来说,进行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铁路和公路。对于铁路的建设规划来说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特色,考虑是否是一些铁路的必经线路,如果存在多条铁路在该小城镇经过的话,就应该在小城镇内建立完善的铁路站,以加快小城镇和外部的交流,使小城镇获得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存在铁路经过的话,我们也可以努力在该小城镇和距离其最近的拥有大型铁路站的城市之间构建铁路;对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来说更为复杂,公路是小城镇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用到的,对小城镇后期的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小城镇内的正常运输状况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来规划设计公路,确保交通后期使用的顺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需要我们考虑的内容有很多,尤其是为了更好的凸显小城镇的特色,我们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这就给我们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城镇,使其更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研究,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质量。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沿海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协同化发展

1、前言

小城镇建设一直是国家城镇化中重要的一环,最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更是重点指出:“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在这种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所面对不仅仅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与此同时,规划从业者们也正积极实践如何从规划角度更好地服务于小城镇发展建设。

笔者在2013年参与了《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沿海小城镇的资源条件较好,物产丰富而多样,无论从产业基础、空间景观还是生态资源都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想基于此规划,对沿海小城镇的规划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2、沿海小城镇――以鞍子山乡为例

本文所研究的沿海小城镇是指普遍背山面海,且在沿海经济带上分布的沿海小城镇。

庄河市鞍子山乡位于庄河市东部,乡域面积约29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具体处在青堆子湾湾底,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区域典型的农业型乡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庄河市政府要求鞍子山乡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以带动庄河市沿海区域小城镇建设。

鞍子山乡有着代表性的沿海小城镇特点,以其为例做为研究沿海小城镇规划思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复制性。

3、沿海小城镇的优势

1)经济较好,产业基础强势

沿海小城镇因为有海洋、平原、山地的优厚自然条件,往往产业形势较为丰富,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鞍子山乡产业基础较好,耕地面积约为14万亩,占庄河市耕地总量的17%,是庄河的“三大粮仓”之一;由于青堆子湾良好的养殖环境,鞍子山乡年产海蜇、海参养殖业发达,同时也已经有一定的海产品加工、物流等企业进驻。

2)依湾发展,空间成组分布

海湾是海岸线重要自然资源,海湾奠定了沿海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因此同海湾小城镇共享海湾资源,形成一个整体。

鞍子山乡处在青堆子湾的湾底,同在清堆子湾的主要乡镇还有青堆子镇和栗子房镇,分别在其两侧。3个乡镇由丹大高速、201国道及滨海路连接,围绕青堆子湾形成一体。

3)山海格局,生态资源丰富

沿海小城镇一般均有“山-田-海”的空间格局,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利用优势可以带来多样的生态旅游体验。

鞍子山乡是明显的山海格局,其北部为山区,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水库;中部为平原,其大面积的盐碱地是水稻种植的理想地点;南部大量的湿地也给鞍子山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景观和水产养殖基础。

4、沿海小城镇规划初探

沿海小城镇的优势明显,但是如何利用是一项挑战。因为沿海小城镇沿海岸线带状分布,每个小城镇的情况都比较相似,那么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呢?依然需要从对比优势出发,而这个对比优势不是相对所有小城镇的优势,而是相对于周边的小城镇优势。

1)明确自身小城镇组团

如果想发挥自身的对比优势,就需要这个“周边”的范围需要多大。经过研究沿海小城镇的空间布局特点发现,在同一个湾内的小城镇往往联系紧密,共享的总体资源基本相同,但是每个小城镇都有这自己的侧重点。所以,应该把同一湾内的沿海小城镇统筹考虑起来,做为一个共享同一湾内资源的小城镇组团进行一体规划设计。

鞍子山乡地处青堆子湾的湾底,青堆子湾位于庄河东部,全湾总面积为156.8km?,岸线长约103km。注入的河流有英那河、湖里河和地窖河,滩地面积大,非常适合水产养殖。在规划中主要把青堆子湾内三个镇统筹考虑。

2)周边乡镇优劣势对比

明确小城镇组团后,需要对组团内的小城镇整体考虑,仍然从湾出发,分析湾及腹地的优劣势。

鞍子山乡西侧有青堆子镇,工业发达,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东侧有栗子房镇,有一定工业基础,同时也是文化重镇; 而鞍子山乡自身则拥有湾底最好的滩涂,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都是非常发达。

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

鞍子山乡的优势为:优秀的生态本底资源、丰富的农业和畜牧业资源。同时鞍子山乡的劣势为:工业规模比较小、交通条件无高速公路出入口、政策支持较差。

3)优化山海资源,协同发展

得出相对的优劣势之后,需要根据“协同发展”的原则得出沿海小城镇的具体定位,并在产业布局、交通梳理上与周边乡镇进行协调。在规划与发展中应该充分优化利用现有山海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在区域内与周边乡镇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以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

鞍子山乡本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原则,确定定位为“庄河市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乡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海产品养殖基地,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小镇”。规划提出一产设施化、二产集聚化、三产完善提升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利用鞍子山乡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与青堆镇差异化发展,建设特点鲜明的北方水乡特色的小镇。

4)依托乡土文化的镇区规划建设

小城镇的镇区建设是重点内容,镇区体现了一个小城镇的整体水平。沿海小城镇的镇区规划中需要考虑挖掘一些本地乡土文化,注重建筑机理与自然机理的协调,充分考虑山海景观在镇区中的利用,合理布置开敞空间和标志物。

鞍子山乡镇区规划中形成单中心、十字轴线的规划结构。并且利用现有水系作为两条生态景观廊道。在具体规划布局中,以“山-田-海”为主题思路,营造远有山峦连绵起伏,近有乡土气息浓郁的稻田景观,河湖水系穿越镇中,既体现沿海小城镇特色,又差异化周边乡镇的建设风格。再加上合理的城市设计引导控制,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海边小镇。

5、结论

新型城镇化浪潮下,沿海小城镇发展潜力日益明显,对其的规划发展研究有一定的。本文意在借《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引出对沿海小城镇规划与发展的积极思考。

文中从同湾沿海小城镇组团的统筹分析,到与组团中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再到基于协同化发展原则的定位与产业发展,最后到体现沿海小城镇乡土文化的镇区建设方法,提出了一套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参考复制的设计思路,希望对未来沿海小城镇的规划发展有所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

[2]《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特色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一、阜阳市概况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大平原上,北邻齐鲁、西连豫鄂,境内平畴沃野、河网密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众多人口散布在市域的小城镇中。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

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1)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分属城和乡, 有时还加上中等城市统称为“中小城镇”, 并且认为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按国务院颁布的《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从发展的观点来说, 这些非建制镇宜称为“未建制镇”。

(2)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仅指城市范畴中规模较小, 人口

少于20万的两类。

(3) 小城镇=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 是建制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 小城镇=建镇镇+集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

镇。[1]

上述各种观点中, 第4种观点表明了动态地观察城市化的进程, 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层次, 建设小城镇既包括了现在属于城市范畴的建制镇,也应考虑发展前景将成为建制镇的集镇。

阜阳市作为农业型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并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没有特别重视。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由于小城镇与广大村庄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较为密切, 小城镇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容纳地点。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合理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 政策限制

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小城镇的发展空间。阜阳市小城镇普遍发展水平不高,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政策。目前,小城镇发展体现为“三无”:无用地、无资金、无行政管理权限。

镇区用地大部分都属于集体用地,无产权证不可出售,城镇建设也只能自谋出路,先违法占地后合法化。大部分镇区近年来无新增国有用地指标,最多仅有每年约100亩增减挂后的奖励指标,难以对镇区发展形成有利支持。按当地形象的说法,除了镇政府所在地或是部分学校等公共设施以外,其余均属于不可动的集体用地。

另一方面,由于镇政府仅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很多管理权限缺失,导致管理滞后。例如,由于镇政府没有城建管理权限,无权力拆除违法建筑,镇区违章建筑随处可见。

(2) 轻视小城镇镇区区域研究

当前小城镇总体规划中, 普遍存在着重规划布局轻区域经济分析的现象, 造成规划与经济发展脱节, 盲目设定过大的发展目标,脱离实际。[2]在小城镇职能定位上,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区域内的小城镇差别。造成小城镇职能定位上的重复,没有实现区域内小城镇分工协作,反而造成恶性竞争。因此, 小城镇规划要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指导,树立群体城镇的构想, 要打破只局限一个中心镇做规划的观念,做到有中心、有群体、遥相呼应、彼此协调。在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上, 要站在区域的高度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 使之统筹兼顾, 资源共享, 发挥其效益的最大化。在规划原则的掌握上, 要注重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原则, 注重近期, 兼顾长远, 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 土地问题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有着年限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规划在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在后的局面。由于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专业差异性,小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范围常常不一致,造成小城镇发展占用农耕用地的问题。

美好乡村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乡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基本是在原有的乡村的基础上小幅扩大。然而美好乡村带来的村庄合并问题,以及合并后的中心村选址用地问题,比较严重。已经编制完成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小的村庄建设用地大部分没有被去除,但是新的中心村又要有集聚功能,合并小于400人的村庄。这样就造成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分散,没有足够大的用地指标来建设中心村,造成中心村建设占用农耕用地。

(4) 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的小城镇建设特色不是特别突出,造成千镇一面,甚至有些环境较以前更差。盲目建设,违规占地,环境恶化,是当下小城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四、小城镇总体规划对策

针对当前小城镇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规划编制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争取政策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承上启下、连结城乡这是我国小城镇的区域地位特征, 上连市县下带村庄, 它是城乡之间联系的纽带, 是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生长点, 它是改革我国经济体制, 改善工业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城乡人口分布的关键环节。在规划中要加强区域的观念, 进行小城镇外延空间的体系化研究。

(2)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合理协调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内容,使小城镇发展方向和用地得到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支持。做到土地使用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3) 产业发展。三大产业、相互促进设市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三产业, 而小城镇则具有一、二、三产业并存的结构形态, 与城市不同的是其规划用地及各项设施标准都必须相应考虑第一产业的存在因素,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正转向种、养、加的多种经营, 并向集约型、“三高”型、特色型的农业产业化加速转化,兴办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在优势特长处选择生长点, 在产业结合处寻找突破点, 形成工农结合相互促进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实现农业富余劳力的转移。

(4) 在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中, 要充分发挥本镇的优势, 并与市区工业疏散相配合, 确定支柱产业, 选好以本地资源为原料、传统技艺为特色的产业项目, 提高拳头产品的知名度, 要形成农工商一体、销结合的具有内在活力的综合体, 并不断创新升级,形成常盛不衰的发展机制。

(5) 镇区规划要与所属村庄统一进行, 统筹安排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要按现代化的标准,又针对小城镇特点, 安排好水、电、路、通讯、燃气、污水、垃圾等项,做到设施齐备, 环境优越, 管理有序, 成为人们现代化生产与生活的载体。

(6) 小城镇的特色突出。如何在小城镇建设的高潮中, 通过有效的手段, 保护、继承和发展城镇特色, 已成为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仅是城镇发展中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更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挥城镇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城镇规划应注重城市人文特色的更新与重塑, 以适应和促进当今城市的发展。由于受人口、用地规模和职能、性质所限, 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中, 应通过道路、绿化、建筑有机合理的布局, 结合小城镇自然山水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 充分体现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在这个统一体中, 还应从城镇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 挖掘、总结、提炼出城镇独特的风貌特征题材, 结合现代生活需求, 通过对山水环境的适度改造和利用, 挖掘自然的价值, 创造出更加宜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镇特色景观环境。选择中心区、文化中心或一条街, 进行重点规划, 通过开发建设, 以集中体现城镇文脉延续性特色景观, 达到人文特色环境的更新和重塑, 以适应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科学、可持续地推动小城镇的发展才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世英, 邵爱云. 试谈中国小城镇规划发展中的特色[J] . 城市规划, 1992(2) .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国西部 山地 小城镇 给水规划

一般而言,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镇用水量,进行水资源与城镇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确定城镇给水水源并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相应的给水系统、给水工程设施的位置及用地;提出节约用水的要求和措施。但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考虑,小城镇给水规划不仅要考虑城镇居民用水,同时还需考虑农村居民用水,因此在水量预测,水源选址,水厂设置,管网敷设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农村区域,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山地小城镇的角度出发,论述山地小城镇的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在山地小城镇,用水量预测除包括镇区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企业用水和市政用水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畜禽饲养用水、分布在镇域内的独立工矿企业用水,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用水。同时还应该对农村灌溉用水有所考虑。相对小城镇而言,如果参考城市指标确定小城镇用水量会导致预测偏大,这样不能为水厂规模的确定和管网管径的计算提供准确的数字支撑,会使水厂规模建设偏大和管道敷设管径偏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因此建议小城镇内各项用水指标可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相关指标取低值,在严重缺水区域应结合现状用水情况适当缩减。

2.供水区域的划分及水源的确定

在山地小城镇,可供选择的水源类型相对较多,主要有江河水、水库水、山泉水。

山地小城镇,地势复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整个区域相对平坦,高差起伏较小;第二种是整个区域高差比较明显,但是由高至低一片坡;第三种是整个区域高差起伏较大,分布较多山丘,山山之间以沟相连。因此全镇供水分区的划分,必须结合该镇的具体地形和水源地而定。

3.1地势平坦小城镇供水区域的划分

地势较平坦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区域或者两个区域。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高处,可在全镇划定一个供水区域,在水源附近修建水厂,全镇供水由此水厂统一供给;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低或中间处,可根据地形划分为两个区域,地势较高处通过梯级泵站加压供水。

3.2一边坡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山地小城镇,部分小城镇地势虽然高差较大,但坡向比较一致,主要格局为一边坡。对于这类地形的小城镇,大部分在山体之间有水库汇水,此类水库是全镇的主要水源,有的水库主要是灌溉,有的水库则作为饮用水源,工矿企业往往会自建水库解决工业用水。此类小城镇可结合水库水源,在水源地附件修建水厂,这样至高而下输水,供水管网可满足全镇大部分区域。但在西部贵州、重庆一带,此类小城镇也有非常缺水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蓄水能力差,山上没有水库,雨水汇聚在低处山沟的溪流,使山上居民用水非常困难。这类小城镇在做给水规划时,首先是要解决他们的蓄水问题,现在科技发达,施工工艺先进,因此此类小城镇在进行给水规划时,建议他们兴建水库,水库选址非常重要,只有解决了水源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3.3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西部小城镇,镇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居多;这类小城镇在进行供水区域划分时应结合地势和水源进行区域划分,通常会在中心镇区设置一座水厂,尽量服务周边村庄,镇域其他区域一般以村为单位,各村自己修建供水站或者高位水池,甚至各家自行解决饮水问题;这种分散供水是目前西南地区大部分山区农村的供水模式,此种模式有一定弊端,就是在环境污染较大的今天,大部分村民饮水得不到合理处理,都是稍加沉淀处理便直接饮用,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资金,特别在农村供水方面。

4.水厂规模及选址的确定

4.1水厂规模的确定

根据供水分区的划分,确定全镇水厂(供水站)的数量,然后根据各分片区域用水量的预测结果,确定水厂规模。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规模不易一次性建设到位;其中水厂规模一般可实行分期建设,在城市规划年限20年内,水厂近期规模可考类为5~10年,远期根据城镇发展状况逐步扩大规模;因此在水厂选址时应考虑用地规模是否满足远期发展需求。

4.2水厂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4.2.1交通便捷,满足安全需求;

4.2.2尽可能重力流,减少动力;

4.2.3尽可能多服务于周边居民;

4.2.4用地方面,即满足近期的使用,同时满足远期的拓展。

5. 供水管网的敷设

小城镇内供水管网的敷设主要从水源输送至水厂,经过水厂处理后输出至各用户,其中用户包括农村居民、乡镇企业、中心镇区用水等等,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5.1镇域管网的敷设

从上述流程图中可见,在镇域管网敷设应以树状为主,从水厂引出输水干管,沿途居民和企业用水户从干管上直接饮水,以满足各用户用水需求。

5.2镇区管网的敷设

镇区供水管网的敷设和城市供水管网一样,为保证供水的安全性,以环状管网为主。

5.3管网敷设原则

对于输水管线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尽量做到自流输水;管线走向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以利于施工和维修;管线应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方量少、造价经济、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6.结束语

市政给水规划是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城镇发展之本,也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然后在我国大部分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实,城镇建设资金有限,还存在供水设施不足,水处理不达标,供水管网落后等现象;因此希望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小城镇编制过程中重视给水系统规划,村镇建设工作者能重视供水系统建设,各级政府能关注小城镇用水问题,投入更多资金。

参考文献:

[1]给水工程/严熙世,范瑾初主编.-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城镇化概念股范文 下一篇:城镇养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