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校本写作”

时间:2022-07-06 02:28:58

尝试“校本写作”

就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我们很难说是不是有种舍近求远、避实就虚的倾向。许多同学写作文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不管什么话题,开头先堆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排比句,中间列出几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例子,结尾稍加议论,一篇作文便大功告成。平时作文这样写,高考作文也这样写,甚至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也是按这种模式炮制出来的。这肯定是我们写作教学的悲哀,是语文教师的耻辱。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写作教学将会被引入难以自拔的泥潭。

那么,试试“校本写作”如何呢?

近两年来,我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效果是挺不错的。且不说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明显提高,许多学生习作见诸报端,就是高考成绩也名列市区前茅。校本写作,还是没有辜负我们的一片苦心。

什么是校本写作呢?校本写作就是以校为本的写作。它有两个维度:就内容而言,它倡导把目光集中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身边物上。写人则写朝夕相见的熟悉之人,而不是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外国人,也不是相距几千几百年的古代人。写事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身边事,而不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似是而非的飘忽之事。写景则写实实在在、目之可及的眼前景,而非动辄千仞石壁、万顷波涛。写物则写日夜相伴、触手可及的身边物,而非一下笔就是爱因斯坦的凳子、居里夫人的奖章。就形式而言,它杜绝空泛夸大的议论、无病的抒情、虚假捏造的叙述。

其实一所学校,哪怕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一些物。这些人、事、景、物,就构成了生活,构成了社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比如植物,一所学校,免不了会有些花花草草、枝枝叶叶。不要小看这些长着几条根须几片叶子的东西,在它们身上,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人文内涵,它们是写作教学的宝贵资源。就拿一棵竹子来说吧,谁能说得清在它身上包含着多少写作资源呢?它的风姿神采,它的气节品格,谁能写得尽、道得完?“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是写竹摇曳的姿态,“英姿曾抱雪,高节颂凌云”是写竹高洁的品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写竹坚定的意志。一竿翠竹,一座宝库,仔细观察,耐心品味,谁能阻止你写出一篇精彩的竹文?再比如,哪个学校没有一两盆呢?但它的千姿百态,它的清高脱俗,谁能述说得完?谁能描绘得尽?即使没有坚韧的竹、高洁的菊,仅墙角的野花野草,静静凝视、细细聆听,都会令人激动不已呢。请看朱婧同学的《那些花儿》:

墙角下,零星长着一些小花,没有人栽培,没有人欣赏。可我喜欢走到墙角与它们对话。来吧,来看看它们陪我走过的日子,听听我们的谈话吧。

蒲公英悲伤地红着眼眶跟我说:“婧,过了春天到了夏天,如果没有人把我摘下,秋风会把我带上天空,我就会如雪花般飘零,在天空中飘荡,孤独地远走他乡。怎么办,怎么办?那只在我心中闪亮的萤火虫看不见我时,它会不会难过?婧,你害怕吗?”我摸摸它,轻轻地说:“别这么忧伤,你若飞上天空,若遇见一大片一大片紫色的薰衣草时,代我看一看这美丽广阔的世界。”虽然我不说,蒲公英知道我也在担心,若她飘走了,谁来听我轻轻哼唱,哼唱一起走过的岁月,哼唱所有的快乐和哀伤?世界这么大,谁来疼惜她,谁来照顾她,她又会飘到哪儿,我们还会相见吗?

……

狗尾巴草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看着我,淡淡的笑让人平静。她总说自己是被上帝遗忘的坏孩子。我知道她也希望开出灿烂的花,但命运注定了她粗糙的面容,注定了她不起眼的生活。没什么,狗尾巴草最最坚强了。我只希望她快乐没有哀伤,永远永远,即使她永远只在风中摆动身子,不曾柔媚,不曾绚烂。

……

看看这篇文章,只不过写了些蒲公英、狗尾巴草,但这肯定要比去歌颂也许一辈子也见不到的泰山顶上的青松或天山上的雪莲来得真切、来得自然。

还有,人是校园里最不缺乏的。老师、同学、校医、门卫,各色人等都有,而且我们每天都要和各色各样的人接触。要描写他们,并不需要另外找时间观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会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请看李铭洁同学写的《心愿》:

教室的窗外有一棵梧桐树,秋季里的它似乎特别脆弱,枯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光秃秃的树枝上剩下一片叶子在秋风中战栗。

这时,教室的后门又轻轻地开了。一位同学从他身边过去,走出教室。他真羡慕那些同学,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就找他们谈话。到了初三,老师已经没有时间把心放在像他这样的学生身上,这使他很孤独,也很沮丧。他觉得自己平时很刻苦,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但他还是希望老师有一天能给他面授机宜,使自己的脑袋开开窍。

有一次,他去办公室想请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分析学习现状,可是老师正和两位同学谈笑风生。只见两位同学眉舒颜开,一脸的自信。他悄悄地立在办公室门旁,老师似乎看到了他。一会儿,上课铃响了,他不敢迈进老师的办公室,因此他揣着未了的心愿跑回教室。一路上,他感到心里有种酸痛的感觉。这时,他觉得全班同学都用那种鄙夷的眼光看着他。这时他的心愿已经不再是希望老师给他点石成金之法,而是只想地上有个洞,能让自己一头钻进去。

……

这真是一篇令人深思、使人伤感的文章。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校园里是常常能够遇见的,只是因着我们的粗心,常常视而不见罢了。

再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在三明二中这座花园般的校园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它被青松绿柳掩映着,显得那样曲折、幽静。

在下课的短短几分钟里,我常常和要好的同学舒展着身体来到幽幽的小路上,闻闻花香,逗逗小草,或干脆仰头望天,一遍一遍地踏着凸起的鹅卵石,穿过翠绿的草坪。

校园的路,若是盘磁带,它定会录下我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录下稚嫩的焦急和纯真的叹息,也会录下湿漉漉的汗迹与泪痕。

校园的路,若是盒胶卷,一经记忆流水的冲洗,印在路上的一幅幅图景,会使你微笑、叹息、沉迷不醒。

……

这篇文章,不写人,不写景,只是一条平平常常的路,就显得委婉深情,细致动人。那么,在校园里,还有哪个人物、哪处景致不能让我们文思泉涌、笔下生辉呢?

校本写作,就是这样的富有魅力,富有韵味。

那么,这魅力,这韵味,从何而来呢?

也许是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是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这一个步子谁迈得坚实,谁的写作功底就更加厚实。校园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有千姿百态的生活,只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不愁没有写作的材料,也不愁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清朝的沈复,写过一篇颇有情趣的文章,叫《闲情记趣》,其开头是这样的:“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就是观察的妙处。

也许是来自情感的真切抒发,我们可以承认那些舍近求远、避实就虚的文章也不乏优秀之作,但那样的文章肯定绝大多数是没有真情、缺乏实感的,有的恐怕还是无病,这就是近年来一些高考满分作文频频受到有关专家指责的原因。但校本写作不同,校本写作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叙述的是真真切切的事,由人而起,缘事而发,情感就有所依托,就不会显得飘忽空蒙。

也许是来自冥冥之中的暗暗吻合,如果走进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宝库,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经典、传世之作,绝大多数都是写身边人物和眼前景致的。比如堪称散文精品的“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亲历之作。那西山宴游的“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那钴潭的“流沫成轮,然后徐行”之所以凄婉动人,就是因为柳宗元长期生活在它们身边,就像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一样。假如柳宗元生活在永州却不写“永州八记”,而非要写其他州的八记,虽然我们相信依柳宗元的功力,完全可以把它们写好,但中国散文精品中,肯定就会少了几篇传世之作。

让我们尝试校本写作,走进校本写作吧,一屋都扫不清楚的人是不可能扫天下的。同样,周围的人和事都写不清楚的人也很难写出其他好文章。

福建三明二中 365000

上一篇:这一生与语文有缘 下一篇:《祝福》标点符号用法商榷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