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7:15:4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 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4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一直以来,我校把开展环保教育列入学校工作重点,成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由陈色卡校长任组长,政治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工作,组员由中层干部、年段长、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组成。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比较好,错别字很少。这是与家长在家听写指导有力还有每天早自习听写过关有很大关系。可见付出就有收获。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苏教版小语 阅读教学 指向习作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明确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近年来相对广泛受小语界认可的阅读教学主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语文课程的专业性体现在这是一门基于语言文字运用展开的课程,语言文字自有其特点,作者富有个性的表达更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之处。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这些被选入教材的优秀文本在语言文字上可做的文章很多,是否需要指导学生学习每一细节处语言文字的精妙运用?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即使是同一篇文本,当它呈现在不同年段时,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我们选择的标准在于是否立足于学生现有的习作水平,又是否能够为解决学生在特定阶段遇到的习作难题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笔者现执教小语五年级,本文是笔者从苏教版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五年级小学生习作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指向习作进行的粗浅探索。

一、 梳理五年级学生阶段性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在研究和把握学生实际习作能力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并解决学生现阶段遇到的习作问题。以下是笔者对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些阶段性习作问题作的粗浅梳理。

(一) 缺少整体谋篇构段的意识

新课标在课程阶段目标中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有“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可是就目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少整体谋篇构段的意识,随意性强,想到哪写到哪,自然段随意罗列,想分就分,不想分就不分,有欠预设与安排,段不成段,篇不成篇,这种缺少栋梁式“框架”支撑的文章注定是软塌塌的,经不起一点推敲。

(二) 内容贫乏、空洞,不会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

除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为数不多的应用文的习作,五年级的习作绝大多数的文体仍是记叙文。记叙文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切题、真实、典型、新颖”,《优秀作文选》等教辅用书则是主题式查找后的生搬硬套。关于“老师”,写辅导功课;关于“母亲”,写送医、送伞;关于“同学”,写借笔、借书……这些主题熟悉的记叙文,选材上仍是一如20年前,语文教师难免尴尬,丰富多彩的生活终究抗争不过学生习作中的八十年代素材。

(三) 面面俱到,不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性地处理材料

学生好不容易摆脱作文选的束缚,完成一篇记实习作,可是不会处理材料的问题又跃然纸上。外貌描写少不得,五官一把抓,学生认为非得如此才算得上“写人”;同样地,在“记事”上,没有点与面的区分,没有详略,满纸“红花”,不见“绿叶”。

(四) 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有难度

“真实”了,就不“好看”了,“好看”的又往往不“真实”。不是“真实”出了错,而是学生缺乏语言积累,不会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尤其对话中对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的处理,一“说”到底,一个腔调,形式单一,词语贫乏,读来味同嚼蜡。

(五) 基本功不扎实,各种细节存在疏漏

笔者对于本学期一篇习作中涉及的基本功问题进行了随机统计。统计的习作共46篇:

标点错误(占比)错字、别字(占比)病句(占比)0处8篇(17.39%)5篇(10.87%)5篇(10.87%)1~2处12篇(26.09%)18篇(39.13%)21篇(45.65%)3~4处21篇(45.65%)16篇(34.78%)12篇(26.09%)5处以上5篇(10.87%)7篇(15.22%)8篇(17.39%)从第一年段的写话到二、三年段的习作,这是困扰学生与老师的全程性难题,人说“字好一半文”,我更坚持“基本功扎实一半文”。基本功从何处来?老师纳闷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无效的阅读教学究竟浪费了学生多少能够用来夯实基本功提高这“一半”习作能力的时机?

其实,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问题客观地存在着,老师的抱怨与推脱改变不了现状。确实,每个学段各自有其关于写话或习作的教学任务,我们是要耕好“自己的田”,但是如果此时“田”还相对贫瘠着,势必就需要先沃一沃“土”,我们必须虔诚地去面对、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习作教学通过作前指导与作后评价,可以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可是苏教版教材中一个单元设置一篇习作,单单依靠这2~3课时的习作教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每单元3~5篇的优秀文本,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于是,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到位地处理语言文字,在无痕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 践行将阅读教学指向学生习作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强调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并不是排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在学生理解“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再多加几个追问,指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些?”这多加的几个追问,其实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看文章的架构,看材料、内容的安排,看语言文字的表达,看究竟如何去完成一篇习作。

针对上文梳理的学生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性地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 宏观把握谋篇构段,形成框架,理清文章顺序

五年级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是记叙文,写人、记事与写景状物是常见的类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第一学段起最多引入的也是这几类的文章,也提供给了学生这几类记叙文的基本框架模式,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形成文本的框架,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致力于强化这些框架模式。

1. 中心要突出。文章的中心可称一篇文章的“灵魂”,学生的文章读来死气,是因为文章缺少灵魂。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6课《黄山奇松》为例,从课题入手突出黄山松之“奇”,“奇”字统领全文,作者抓住“奇”具体描写黄山松树,如何写好黄山松的“奇”就是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安排语言文字的过程。再如《莫高窟》虽题中未见中心词但在文章篇首提及“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再在文末对全文进行反刍“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以“一颗明珠”总领全文,以“举世闻名”总结全文,以首尾呼应的方式突出中心,中间部分则围绕中心具体展开。再如写人的记叙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主题,重点部分围绕“斗士”展开叙述。这样的文章,文字的编排是紧凑的,每一个文字都在为一个中心内容服务,都在诉说同一个主题,这时自然就会感觉文字灵动了起来,文章自然也有了灵魂。

2. 结构要明确。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架子,文章能不能脚踏实地,取决于它有没有一副能把它撑起来的“骨架”。五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中(如《莫高窟》《天火之谜》)已有一些关于编写段落提纲的课后练习,其实就是在对篇章结构进行训练。如《莫高窟》纵向“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分”部分共三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又以“总―分”的结构呈现,结构十分明朗。又如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文中多次在段落中出现中心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得文章结构层次清楚。再如叙事散文《月光启蒙》,全篇“分―总”的结构,先分写母亲在夏夜的月光下“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再在篇末总结全文并点题,这样结构明确的文章也就“立”起来了。

3. 条理要清晰。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被选入教材的记叙文其常见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致力于指导学生如何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叙将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按照事情“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叙述比较常见的便是“起因―经过―结果”的模式。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已有渗透(《探母》《大禹治水》《木兰从军》等),第二学段要将渗透逐渐加强,到了第三学段放手让学生对记事类阅读文本的条理进行梳理与总结。如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部分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府上,这是故事的“开始”;第二部分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武,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描写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打败洪教头,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五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文中,这篇课文共966字,字数较多的文章为何阅读过程中没有头绪杂乱之感,源于其记叙条理的清晰。在学生记事类记叙文的习作中,学生应当去模仿这样的记叙顺序,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几个部分交代清楚,并且要有重点地对“经过”进行详尽叙述。我认为这就是对这一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在习作方面的价值体现。

4. 探究一般框架结构模式等的规律,有意识地指导习作。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都有其一般规律可循。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一些文体特点、写作手法等习作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上引导学生做一些探究,只有教师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

(二) 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

这是对学生习作内容的拷问,内容可称文章的“血肉”。贫乏、空洞源于学生不会捕捉有价值的习作材料,文章自然显得干瘪不鲜活。

1. 围绕人物品质,精选人物材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有时不止一个,有主人公,也有一至两位配角。无论是主人公还是配角在材料使用上都要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如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在表现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时选择其“学习知识”以及“学习说话”两个事例,选择这两个事例是因为这两件常人较容易做到且能做好的事情对于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而言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极其困难最终却得以完成可见其“不屈不挠”。突出人物品质,这样的材料就是有价值的。而对文中配角(两位老师、主人公的父母)的描写,作者也有选材上的考量,老师的“教导”以及“心疼”,父母“兴奋的泪水”,这便是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不屈不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选材的训练,渗透写人的记叙文关于选材的原则,即习作时所选的材料要能够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 围绕文章主旨,精选叙事材料。材料是围绕文章主旨确定的。一篇记事的记叙文,无论是“点”与“面”都要考虑选材。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围绕“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化险为夷”,作者叙写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为何要选择这三个场景?因为课文的主旨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及郑和顽强探索的精神,而这三个场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再如《爱如茉莉》选取了“吃饺子”“编谎话”“奔医院”“叮嘱”“牵手”等细节,这些内容极其普通,但是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细节真真切切地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这些细节背后的“爱”正如那洁白纯净、清幽香远的茉莉。

3. 围绕景物特点,精选景物材料。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最主要的选材原则便是突出景物的特点,纵观苏教版五年级上、下两册的教材涉及的此类文章不在少数,如上册的《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下册的《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灰椋鸟》。以《秦兵马俑》为例,“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秦兵马俑的特点,围绕其特点一方面对三个俑坑进行描写,另一方面对将军俑、武士佣、骑兵佣、车兵佣、弓弩手、马佣的外观及神态进行描写,为何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描写?为凸显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作者选取三个俑坑尤其是最大的一号坑为材料;为凸显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对不同兵种的兵俑及马俑进行描写,并通过对“各异”神态的描写强调其“个性鲜明”。在确定景物的特点之后,这一类文章所选的材料便已有了范围,这是此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的习作内容。

4. 围绕道理,精选说理文的材料。说理文,即今后学生会有更多接触的议论文,在小学二、三年段也有少量涉及,五年级上册有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选取了“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持之以恒最终成功”的事例以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谈礼貌》选取了“牛皋、岳飞问路”“小学生、女青年乘车”“、朱师傅理发”的事例。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正反对比的事例说明一个事理,正反对比越是强烈的事例则越具有说服力,这是对此类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在习作方面的价值体现。

(三) 根据表达的需要处理已捕捉到的习作材料

材料准备就绪,是否一股脑入锅就能端出一盘好菜来?当然不是,对材料详略、先后等的安排都需要细致考虑,这便是对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表达的需要处理已选定的习作材料。

1. 记叙过程中对详略的妥善安排。一是围绕记叙文的主体事件交代“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板块,当然详写的是“经过”,略写处理的是“起因”与“结果”。如《少年王冕》详写的是王冕的勤奋刻苦与孝敬母亲,略写的王冕的出生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详略按照事情的发展确定。

二是点面结合,略写“面”,详写“点”,这也是详略的设计思路之一。《郑和远航》中“郑和七下西洋”是面,“第一次远航”是点,作者详写第一次远航,只用寥寥数语便将其他几次航行一笔带过,不平均用墨详略得当也使得重点更加突出。

三是根据文章主旨、人物品质安排材料的详略。以《海伦・凯勒》为例,所选的材料有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内容,有体现两位老师悉心教导关爱的内容,有体现父母对女儿优异表现满怀欣慰的内容,那么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又将什么一笔带过了呢?既然“不屈不挠”是文眼,那么两位老师的教导与关爱,父母的兴奋与喜悦众星拱月般地为主人公的“不屈不挠”添砖加瓦就是“略”,可见作者在详略上的安排是得当的。

2. 表达过程中对材料先后顺序上的处理。一是记事文中材料先后的处理。以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作者通过“栽花赏花”表现儿子对父亲的爱,通过“写信教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其中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共有三段话,这三段话能不能调换顺序?其实高尔基最想表达的是哪句话?

“给”对象东西地点父亲鲜花岛上人们美好的东西随时随地“给”永远比“拿”愉快我在指导学生文本阅读并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三句话由看得见实质性的帮助到比较抽象的关爱,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当然三句话在顺序上是不能互换的。

二是对于文中景物描写的文字在先后顺序上的安排,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其中有两个自然段是对园中景物的描写,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重点描写园中景物的“自由”,相较于第二自然段,作者后安排的写景文字着墨也更多。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部分可否互换顺序。根据文章的主旨,作者要表达的是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可见由第二自然段与第十三自然段存在递进关系,“自由”才是重点,后者更是借景抒情,自由的心灵才得以感受如此自由的景物。

3. 根据表达需要精选人物对话。记叙文的习作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几乎不可逃避,可是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一说到底、一个形式、一个腔调、零个性。如何选择人物的对话?《二泉映月》中仅有小阿炳和师傅的一处对话,这处对话内容紧扣“听泉声”与“听懂泉声”,仅此一处人物对话引入全文的两次“听泉”,泉声、乐声、心声相融。《海伦・凯勒》中也有唯一的一处在表现人物“不屈不挠”品质时的语言描写,“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看似普通的语言,却得到了父母兴奋的回应,可见人物语言背后的巨大的成就感,不屈不挠的成果通过人物这唯一的一处震撼人心的语言表露无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习作中人物对话的安排是需要精选的,选择能够突出主人公品质的语言,而且要切合当时的语言环境,不拖泥带水。

(四) 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既要“真实”,也要“好看”

“真实”和“好看”并非不可调和。“真实”了也能“好看”,关键在于一定的语言积累。

1. 积累词句,体会不同的表达,避免形式单一。在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阅读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三个词语中“看”的不同含义。一个“看”字,就有好多个词语供我们使用,如单音节词“瞅”“瞪”“瞥”“瞧”“视”,双音节词则有“观察”“浏览”“收看”“俯视”“仰望”“眺望”“瞻仰”,四字成语中带有“看”意思的则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高瞻远瞩”“一览无余”“面面相觑”“虎视眈眈”等等。一个“看”尚有如此多的表达,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就要针对性地做出选择,不同的形式会有别样的表达效果。

2. 善于捕捉,夯实仿句训练。仿写,从仿句开始。字词达句,难度其实不高。如《莫高窟》部分对于壁画中“飞天”的描写采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先确定词语,再完成分句。再如《秦兵马俑》中对于兵马俑“神态各异”的描写采用“有的,,好像”的句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前文涉及兵马俑神态的词语完成仿句练习。

3. 随文练笔,尝试片段式仿写。由句成段,需要更高的水平。古诗教学对于诗歌画面的具体描绘是很好的片段式习作训练,如五下的《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都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留白,描述画面中的情景,这是很好的练笔材料。又如《谈礼貌》课后练习部分要求“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并写下来,在学习了文中正反对比事例的写法后,相信这样的练笔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巩固阅读教学学习效果的作用。

4. 在阅读教学中完成综合性的篇章随文练笔。篇章式的随文练笔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材中这样的训练也有。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再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分享一件你童年的趣事”,在要求上已经将仿写的内容提升到了“成篇”的层面,相对前三种语言积累的形式难度明显提高。但是在阅读教学进程中进行随文练笔,并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求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这一种对写作方法“模仿”式的训练就是一种无痕的习作教学。

(五) 夯实基本功,着眼小处,关注细节

“基本功扎实一半文”,夯实基本功不是习作教学中能够达成的目标,主要还得依赖阅读教学。

1. 小小标点符号,不可怠慢。常见标点符号的学习任务到了五年级已基本完成了教学,而阅读文本为巩固标点符号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情境。当然,真正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比较透彻地巩固标点符号还需要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气量,是否舍得将无效教学浪费的时间省下。

2. 关注错字、别字及病句问题。三句五句一个错别字,一段两段一句病句,再好的文章框架,再精选的内容,都会大打折扣。从第一学段起这便是阅读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正确用词、连贯成句的基础上理解如此遣词用句的深意,这是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中常见的师生互动,那么有必要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夯实正确的字词及通顺的语句基础。

3. 书写质量有待提高。到了高年段,不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下降,而是习字的态度不再那么端正,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其实给了老师很好去正视学生习字的机会。

综上,本文笔者从自身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五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促进习作作了粗浅的探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到位地处理语言文字,在此观念驱动下学生才能真正习得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其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字意,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仿写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途径,也是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在仿写过程中使用课文的词汇语法,模仿其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1.句式仿写

学习小学语文材料的经典句式,既能积累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范,以增强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虽然此方式较为简单,但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环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要求学生对感叹句、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进行仿写,其中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大的句式。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排比句:“没有水,就没有()、没有()、没有()……”句子练习的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例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文时,学生读到“溪流时而窄、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缓”的排比句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2.段落仿写

对段落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联系,因此要支持学生对段落进行仿写,了解段落与句子间的结构,增强习作质量[2]。段落构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总述—分述、总述—分述—总述等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在对铜锣湾、海洋公园、浅水湾进行描写时,三部分是并列结构,每个段落是总—分的段式,是学习仿写的优秀范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采取总—分—总模式,描写彩塑与壁画。同时,在段落与段落间,通过“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练习这种写作方式,这种练习和老师反复说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相比较,效果更佳。

3.篇章仿写

模仿是读写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符合小学生写作心理,可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篇章仿写是选取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文章、课文,其具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有章可循,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生活与文本相联系,学习文本的写作方式,记录事物和生活,并进行仿写。学生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架构,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属于说理性文章,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选择实例进行证明,最后强调所持观点,进而试写说理文。也可以仿写同种类型文章,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后,可以描写家乡景点,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后,可以仿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4.立意仿写

写优秀作文的重点是立意和选材[3]。文章以立意为统率和灵魂,好文章一定具有深刻、鲜明、正确的立意。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作者选择题材与彰显思想的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作文立意的水平。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西沙群岛的富饶,并指出了是英雄的人民守卫海岛,才使海岛更加美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相似题材的作文。

二、利用留白,拓展文本

在小学语言课本中,一些课文会有留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4]。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留白空间,寻找文章未尽之言,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拓展文本、填补留白,在开展“随文练笔”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填补空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者以简练、含蓄的笔触体现中心思想,局部出现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刷新、填补这些空白,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叙述了三个小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作者略写“负荆请罪”,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鼓励他们以补写的方式写清楚“负荆请罪”的过程。在写作时,可以刻画蔺相如、廉颇的性格,也可以描绘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借助此方法,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思维。

2.扩展情节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应找到文本中具有较多含义的句子,通过学生想象进行续写,进而提升对课文的认识与了解。教师要独具慧眼,准确找到课文的关键句子、词语,引导学生对其“添枝加叶”扩展文本内容。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时,课文中写母亲年复一年地背着担子翻山越岭,艰难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难,并对母亲在不同环境下翻山越岭进行想象,如在烈日炎炎时、在阴雨连绵时、在漫天飞雪时等等。扩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培养其描述事物的能力。

3.看图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虽然具有较完整的情节性插图,但缺乏全面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观察人物时要注意其动作、神态、衣着,对其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进行揣摩,然后拓展文本内容,完善课文情境。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观察插图,让学生补写西门豹与衙役、巫婆之间的对话,使图中人物更加鲜活,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对于插图不完整的,教师要基于课文开展合理想象,让相关情节更加丰满。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插图只有女娲娘娘以彩石补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寻找彩石的,面临怎样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换位改写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表达方式、体裁、结构等进行更改,充分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加工、组织[5]。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对课文进行改写,如将课文改成招工贴、电影剧本、广告词等。此举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学习古诗《村居》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草长莺飞”来想象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赠汪伦》可以让学生写成故事或剧本,让学生扮演李白或汪伦,体现送别时的心情与动作,也可以扩展古诗,想象两人在王府相遇的故事。

三、增加感悟,深化文本

“随文练笔”的内容要在细读文章时科学、自然地获得,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了解文章表述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高练笔的质量。小学语文课文的小结、文尾处,很多作者都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处续写,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感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1.小结抒怀

很多作者因为表述的要求,写作时会在小结处留下空白。教师要充分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随笔练习。当学生学习课文时,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出现交汇时,就会出现“情感磁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文章情感点,引导学生在随笔练习时提升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让情感获得升华,增强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笔触写出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感悟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当小露珠消失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有什么话对小露珠说,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写下想说的话,作为一次“随文练笔”训练。此类训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2.文尾续写

一些课文的结尾较为含蓄,文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认真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大胆想象,推测出故事的发展趋势与具体情形,让学生对情节进行续写。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作者以淳朴的笔触刻画了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课文结尾处写姑娘跳起民族舞蹈,小伙子摔跤、套马,游客也跟着唱歌跳舞,结尾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教师要抓住“何忍别”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续写。以此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情,调动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科学地开展语言和思维训练。

3.读后感言

语文教学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言表达水平作为教学核心与教学目标[6],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振奋人心、启迪学生思想的文章,是学生写作“读后感”的优秀素材。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文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撤退,将敌人引到山顶后跳崖的英雄壮举。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练笔环节,引导学生对壮士跳崖后是否有人生还、生还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等问题进行联想,进而展开写作。这既是随笔训练,也是一种与原文互动的读书方法。在“随文练笔”时,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文习惯,让随笔具有一定的结构,进而有效增强学生把握作文结构的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刻体会、自由练笔,准确、用心地选择读写结合点,给予学生了解学习对象与展开想象的根据,支持学生对句式、段落、篇章、立意进行仿写,在课文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扩展情节、看图想象、换位改写,并在小结、文尾、读后对文本进行拓展,加入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语言体现思想,认识生活真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文内涵的挖掘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随文练笔”的价值,要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开发资源,让“随文练笔”体现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作者:黄文霞 单位:河南兰考县裕禄小学

参考文献

[1]夏盛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指向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李福红.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效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

[3]沈丽英.小学习作课“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2).

[4]金玉.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5]耿翠霞.仿写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块教学;阅读教学方式;模块设计;教学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2-0026-03

小学语文模块教学是对组成模块以导读、聊读、比较读、赏读、群文跳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大致可分为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和特色分享等环节。小学语文模块教学通过基本课型推进,实现阅读教学方式变革,也在变革过程中调整与优化课型实施。在双向沟通实践过程中促使教师调整备课思路,改进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现状,形成范式与主张,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其更好地学习成长。

一、小学语文模块设计类型

1.基于学习内容的模块设计

系统论认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苏教版教材部分单元有明确主题,以不同文体呈现,组成模块进行主题式整合教学,聚焦有效。五年级上册的《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等课文以走向成功为主题组成模块。六年级下册的《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以壮丽山河主题组成模块。尊重教材编排,整合利用资源,整体实现情感陶冶与素养提升,是变革与传承的统一。

2.基于表达方式的模块设计

后结构主义认为,理想文本是一组能指结构,所谓能指意为改造、变动和创造。文本表达中共性与个性并存,基于表达方式组建模块,比照、迁移、递进。六年级上册练习1,2,6分别编排词语现象,以趣话词语形式组成模块,以开心辞典方式展开趣味有效教学,逐步掌握词语现象。五年级下册的《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说明文,以说明方法揣摩为抓手展开教学,由《秦兵马俑》习得,到《埃及的金字塔》迁移,再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运用,经历系统渐进的学习过程。

3.基于学习主题的模块设计

相似论表明,个体接触语言材料,与先前贮存相似块发生联系,激活感知,形成新相似块。部分模块文本主题相通,适合揣摩核心价值观,采用多篇比较方式让学生感悟一类文写作特点,迁移读写能力。四年级上册的《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以生活叙事、民间故事等方式昭示诚信为人,组成模块训练对话、细读动词、品读人物、积淀优秀品质。六年级下册的《最大的麦穗》《孔子游春》分属不同单元,组成模块认识寓理于事写作方式。学生凭借语言体会表达,在言语揣摩与表达建构中形成判断,表达情感与体验。

4.基于学习方式的模块设计

祝新华认为阅读能力分为六个层次: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模块教学要突破以往教学少有触及的伸展、评鉴和创意层次。立足于阅读教学方式改革,研发出导读、聊读、比较读、赏读和跳读等新方式,由此设计模块实施教学,实现研究的融会贯通。五年级下册的《望月》与《灰椋鸟》一静一动写景,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组成模块,赏读不同表达。六年级下册的《广玉兰》与《夹竹桃》同样写花,组成“花之韵”模块后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过程中“闻其香”“赏其形”“品其质”。

5.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模块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模块教学突出整体教学功能,变静态、分割、单一教学为动态、整合、开放活动。语文学习存在链接点,模块设计鼓励教材走向原著,教材走向群文,阅读走向写作……4~6年级教材编排有名著导读,通过《三打白骨精》聊环境、情节、人物,走进《西游记》原著;由《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引发《鲁滨逊漂流记》导读,交流。四年级上册课文《开天辟地》属神话故事,搜集古今中外不同创世神话组成模块群文阅读,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了解创作方法。师恩难忘模块整合《莫泊桑》《理想的风筝》两篇课文,阅读时学习写作构思和选材。

二、小学语文模块教学基本课型

模块教学重在整合、高效,建构大单元体系整体组织教学,实现高效阅读,并可陪伴学生广泛阅读。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教材单元实施模块教学的基本流程(如图1)。1.整体感知又称预习反馈。利用导读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合作交流预习内容,提醒字音字形,朗读精彩片断,概括主要内容,探索模块主题,质疑问难,教师形成研读教学预案,重在激起学生研读的欲望。2.组合研读模块教学背景下研读更强调教材重组、整体推进,称组合研读。既要对文本整体把握,又要陪伴学生微观阅读,尤其要找到建构模块、切入教学的点。切入点或能打通课文壁垒,实现文本整合,板块推进;或能创设情境,夯实训练,让学生自主尽情读悟。重构课堂审美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注意适切性和合宜性。3.立体拓展围绕模块主题,寻找拓展点,陪伴学生课内外延伸阅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五年级上册大好河山模块《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课文中习得移步换景、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等写景手法后,拓展《桂林山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分享,个性仿写,巩固迁移,强化言语实践。4.特色分享以往,教材中一单元教10课时,而模块教学用7课时完成教材教学,用3课时组织个性阅读,分为阅读指导、欣赏、交流,探索出绘本赏读、跳读一本书、儿童诗诵读等阅读教学新方式,课外阅读课内实施。最终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模块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导读

整体感知课中,导读单分层设计,自主选择,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师生积极对话,合作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脉,寻找模块主题,围绕后续学习质疑,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经验,教师调整教学预案,进入组合研读课。

2.聊读

组合研读课中,教师以儿童伙伴姿态,循着儿童理解路径,与学生边读边聊,以聊促读。师生共同经历文本过程中,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直觉与深入,使儿童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文本形式、情感与价值观中,达成个性认知、理解与体悟,提升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聊读教学中,教师设置童趣化聊点,师生对话轻松不深沉、聊谈少精讲、网状不线性,在模块式聊谈中渐渐感悟、在感悟中个性朗读、在朗读中逐渐理解、在理解中有所发现,以亲近方式渐达文本深处,实现语用默会、智慧生成。聊读方式在模块教学组合研读课研究中产生发展,其立场是聊出童真,其艺术是聊活思维,其本质是聊化智慧。它的操作强调主题统领、模块推进。因此在聊读过程中,可优化模块设计,实现模块教学与改革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统一。五年级下册《水》,通过聊苦掌握数量词使用,通过聊乐体会动词短语与白描运用,通过聊精神感受反衬妙处。在聊与读过程中确保儿童“在学”。3.比较读组合研读课中,教学具有表达共同点模块时,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思路组织阅读,经历品词析句、朗读体悟、表达比较等集约语文活动而内化文本表达,深化情感体验。五年级下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组成百折不挠模块,通过比较阅读两文中的人物遭遇、实验场景,掌握表达科学家不同品质的方式。

4.赏读

组合研读课中,面对模块中经典文本,以咬文嚼字、初感深入等方式悉心揣摩,共探语言力量。课例“读演水浒打斗”,整合《林冲棒打洪教头》与“武松打虎”中打斗场面,组成模块赏读,印证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赏读绘本,读图画,猜情节,悟精神,师生经历曼妙阅读过程,沉浸在文本所含的无穷精神力量之中。

5.群文跳读

立体拓展课中,依据模块主题,组合多篇课内外文本形成新模块,开展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阅读,深化组合研读,广化语用积累,固化价值体验,内化文学表达。跳读选文来自《亲近母语》《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等读物,一般为聊主要内容、读关键段落、绘阅读生长树、提炼文本主题、归纳写作技巧,课外阅读由弥散变集中、由可能变实在。课例“走进民间故事”从《牛郎织女》的研读入手,跳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解译民间文学的密码,使课堂教学充满文学的味道。

6.吟诵读

充满个性的特色分享阅读课中,以吟诵方法教学古诗模块,读悟唱演,最大程度还原诗歌本身意境;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模块,品味浅语艺术。诵读是个性化阅读课中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实践中还总结出了(师生、亲子)共读、(童书)猜读、(好书)推介读等方式,使阅读课与生活阅读相连,使阅读量增加、质提高。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中;引导;自主;积累

从根本上讲作文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作文知识,而是要重点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这就需要小学生要有一定的积累。“自主的积累”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运动”——自主地获得作文的素材、语言方法,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的第一步。

如何训练学生进行自主积累

自主的积累就是有意识、自觉地捕捉,没有教师的训练就不能使得学生自主积累习惯的形成,那么究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积累呢?我认为方法有两个:

1.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积累

1.1 语言的积累。教材中编排的课文本身就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五年级上册的《黄果树听瀑》、下册的《草原》、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等等课文里面有许多优美的语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揣摩语言文字,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并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通过朗读、背诵,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

1.2 写作方法的积累。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用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因而写作方法的积累应重点落在阅读课里面。

1.2.1 积累写句子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自觉地、有目的地抓住重点的句手和有特色的句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并进行适当的练写。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的《一夜的工作》中的句子“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我先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先写谁,再写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最后加以总结,写出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再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们纷纷认为这个句子写出了工作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然后我趁机引导学生也来当当小作者仿写一句,如:小明在认真的做作业,他时而挥笔疾书,时而停下笔想一想,有时还会把那眉头皱起来。

1.2.2 积累写段的方法。、如教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手指》、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三年级下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 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分别了解并积累a总分关系b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c按方位顺序连句成段d因果关系等一些构段规律方法,并结合单元训练点,作适当的仿写。比如学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写一写我们村的竹林。

1.2.3 积累写篇的方法。结合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的方法。使学生能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便于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如三年级下期学了《翠鸟》后,可让学生写一写《我家的小狗》,学了四年级的《趵突泉》后,写一写《我们家乡的碧桂园》,学了《我最好的老师》,写一写《我最好的伙伴》 ……

总之,阅读课上针对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种多样的随堂练笔,由仿到创,直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为。

2.课外自主的积累

我认为注重了课内积累,还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外”这一广阔的天地,实行课外阅读、写随笔等进行课外自主积累,充实学生的库存。

方式1积累生活素材

我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如家庭、学校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丰富且具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作物,按自己的兴趣去写随笔,具体做法是先以一、两句见闻写起,写一些家庭生活日记、街头见闻、校园生活片断、生活小常识等。

例 一

4月8日星期四

今天,我穿上了妈妈给我新买的粉红色连衣裙,我心里好高兴,那是爸妈给我的奖励,因为我的作文在《金田作文》上发表了!我穿着崭新漂亮的裙子,心里默默的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

例二

6月21日 星期一

今天,我心情很不好。我的爸爸妈妈吵架了。我向爸爸提出希望家里能买台电脑,这样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可以在网上查查。但是我妈妈坚决不同意。她怕我学坏了。好像邻居和我同级的小强,他爸爸妈妈去广东打工了,就他和爷爷奶奶在家。他整天迷恋网吧,迷恋网上游戏,有时甚至出了门就往街上跑,去打游戏,还偷他爷爷的钱,还说爷爷:“我为什么要听你说,我又不用你养我!”害得老师和他爷爷去到网吧找他,他爸爸急得丢下工作从广东跑回来。我妈就是怕我像他一样学坏了。我爸怎么也说服不了她。可我不是他啊!我看见他们两个吵,我就心很烦。

例三

9月23日 星期六

今天是星期六,我们班进行野游。中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快乐的午餐”活动。同学们都带来了亲自烧制的菜来参加。活动分组进行,我们小组有我的“大团圆”——鸡蛋面粉拌葱花煎饼、莹莹的“白里透红”——西红柿拌豆腐,小玲的“豆腐让”——韭菜、芋头、猪肉、白萝卜、花生米、粘米粉等大杂烩、婷婷的“黄绿相间”——蛋黄拌韭菜、军军的“大展宏图”——荔浦芋拌扣肉、滨滨的“百仔千孙”——青豆、腰果,玉米粒、瘦肉粒、荔浦芋粒、火腿肠粒、胡萝卜粒等混合……那么多的好菜,琳琅满目地摆满一桌,活动开始了,老师先让我们介绍菜名及烧制过程,再举筷品尝。我刚把自己的“大团圆”分成五块,就一下子被抢走了,只剩下一丁点给我自己。同学们一盘一盘地尝过去,要是尝到好吃的,就“毫不客气”地吃个精光,.还边吃边大叫起来:“真好吃!”“太好吃了!” ,

方式2:自由阅读积累.。

我采用以下具体做法:第一步要求学生每人每天看好作文一篇,、摘抄自己认为最好的词语5个,句子2个,片断一个。

第二步交流内化:每天早晨会抽15~20分钟,抽一个学生(轮流)把自己摘抄的词句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向全班汇报:这些词句表示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认为好?在写作文时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用得上?、然后全班同学为他打分。接着照样子进行小组交流、打分,这样做既避免了学生为应付作业而敷衍了事,又可以在交流中进行消化吸收。

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外自主积累词句达到各几百多个,长此以往,就能建立一个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加之每天的定时消化吸收,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自己的日记或作文中去了。

方式3:分类积累

在自由积累中,每周可适当穿插分门别类的积累,词语归类积累:描写颜色的,描写人物外貌、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景色的, 描写天气环境的……整类词的积累。这样做可以扩大积累量,也有利于学生在自能积累中有规律可循,提高自能积累的能力。如同学们积累到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鱼肚白、 绿油油、 黑黝黝 、浅蓝、鹅黄、红彤彤、黄澄澄 、红艳艳、黑乎乎、白花花、金灿灿 、红艳艳……等共45个。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春风满面、神采奕奕、眉清目秀、容光焕发、和蔼可亲、秀丽端庄、文静、面红耳赤、披头散发、慈祥、瓜子脸、炯炯有神……等62个。

摘抄中采用小组比赛,全班汇总、交流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享受自主获得的乐趣。

我们只有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引导我们的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地捕捉积累素材、语言、并做到积累什么就尝试用什么,才能真正地激发我们的学生写作文的强烈愿望,发展学生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同时充分体验到了自主作文的快乐。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自我运动”,才能形成自我作文的能力。因此自主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怎样设计小练笔?如何指导学生较好地完成小练笔?下面的几则案例可以给我们启发。

一、填补空白,丰富形象

中国国画讲究“留白”的艺术,空白处引人遐想,韵味无穷。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

案例:《司马迁发愤写》(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交代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以及结果,可对于司马迁如何发愤写却一笔带过,仅配上一幅插图。插图表现的是司马迁正在油灯下专注地写《史记》的情景。

师:同学们,这幅图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一个缩影,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1:一盏油灯和一堆堆竹简。

生2:司马迁正在油灯下专心致志地写《史记》。

生3:司马迁坐在蒲草上写《史记》,条件很艰苦。

师:(动情地)13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司马迁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克服了多少困难,矢志不渝地发愤写着《史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用笔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作,老师打开录音机,一段哀而不伤的古琴曲响起。

这位老师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由想象中,眼前浮现出司马迁写《史记》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内化迁移,掌握方法

一篇课文,一般都有语言表达特别传神、情感十分激荡的重点语段,而且这样的语段一般只有一两处。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涵泳,领悟个中滋味后再适当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内化迁移习得的语言表达的技巧,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这样学生才真正有所收获。

案例:《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薛法根执教)

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师: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真实而自在的童年生活,可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写庄稼和昆虫?这和作者的童年生活有联系吗?

生1:写庄稼和昆虫,是为了写出园子里的生活环境。

生2:因为有庄稼和昆虫的园子,才使作者特别快乐。

师: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感受不仅通过“玩”和“闹”表现出来,还借用景物来抒发,这就叫“借物抒情”,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其实写的就是作者对自由的童年生活的感受,这种写法很含蓄。现在,请同学们借用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在园子里做这些事时的快乐、自由和幸福。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上述案例中,薛老师紧扣课文文眼,引领学生充分感悟自由,触摸作者的内心,再顺势让学生运用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这一小练笔,不仅让学生自然地跟着作者一起体验“瞎闹”“乱闹”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习得文本语言,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整合文本,把握中心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全文,或升华主题,而小练笔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因为在此时进行总结式的小练笔,学生整合文本内容后可以站得更高,语言表达更加熟练,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案例:《爱如茉莉》(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爱如茉莉,是生活中一个个充满爱的细节。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眼神,可能流露的就是如茉莉一样的爱。在映儿的眼中,爱是什么?爱是一首诗,你们能对照课文写出爱的诗歌吗?

教师出示以下内容: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学生再次翻看课文,通过思考和推敲完成诗歌。

生:爱平平淡淡,爱是妈妈清醒含笑的眸子,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爱在直奔医院的双脚,爱在发麻的双手。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生:爱真真切切,爱是凉了的饺子,爱是病房里的一缕阳光。爱在妈妈嘴角恬静的微笑,爱在爸爸蹑手蹑脚的足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散发缕缕幽香,爱就在我们身边。下课后,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完成爱的诗歌。

实际上,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这样,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44-0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的。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影响着其阅读技能的提高,对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课堂上,教师通过范例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系课文教学,于细微处习得阅读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句的训练贯穿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如在理解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中的词语“沉默不语”时,学生先查字典理解“默”的意思,组成词语,再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进行口头说话,教师指导朗读。教师联系课文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语”的意思。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师生赛读来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重点。学生在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教学时,除了联系时代背景、自己的生活体验外,还要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如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结合“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借助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求学生联系生活,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受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教学句子“他先笑着说,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时,教师抓住“笑”“语重心长”两个词,让学生想一想:种树人笑着说了什么话,语重心长地说了什么话?让学生体会种树人先“笑了”,是因为“我”提的问题很幼稚,后来变得“语重心长”是因为他认为这样种树有深刻的道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句子体会了种树人的心情。又如教学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的生活中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时,学生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说到父母多次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有的学生说到自己在家里学会做家务,还有的学生说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换好几次学校和遇见许多老师,不能总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完成作业,学生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学生的理解很深刻,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体会到了阅读的方法。

(三)抓住主要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也是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有抓重点句,有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起来等。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描写“长廊”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长廊的”,先读书、思考,找出段落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再让学生交流、了解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了“长廊”长、每一间横槛上“画”的特点、长廊两旁风景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长廊的美丽景色,在读中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美,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这样教学,既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又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其表达方法。

(四)掌握提问的方法

中央教科所王囱芯吭比衔:努力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地实施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是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的助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是从课题提问。教学新课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题目,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很多。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看到题目就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是读课文后提问,也就是课中提问,如针对课文《给予树》提问道: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她究竟用20美元做了什么?三是从重点段落提问。《月光曲》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提问:《月光曲》的意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呈现的?这样提问,课堂教学条理清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感,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二、结合年段教学要求,全面掌握阅读的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够顺利进行阅读理解的有利条件。阅读既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

小学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教材,专题内容很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在教材中也使用“连接语”提出了略读课文的要求,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阅读重点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鲸》这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内容和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松鼠》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行动。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习《鲸》的方法自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及活动特点,并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师生一起研究、探讨这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融入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篇课文聚焦了三个议题,分别是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这样教学,通过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习得方法

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我校教师设计六年级群文阅读读写课――人物描写之外貌描写“以貌取人”,就是整合教材进行教学的。实际上,描写人物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走近”,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专题后。特别是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个专题的教学在学生曾阅读了很多写人文章,掌握了写人文章方法的基础上专门安排了“作家笔下的人――人物一组”课文,选取三个片段,有儿童、青年、老人(年龄),有男、有女(性别),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教学时,教师要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阅读,体会三个写人的片段,其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基础上,让六年级学生以群文阅读读写课程的方式,抓住描写人物的一个点作为“议题”――“人物的外貌”来研究,即整合教材,通过几个描写外貌的片段学习,以工作纸的形式呈现,通过小组学习汇报交流,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通过学生的学结出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这样教学,学生在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揣摩、学习作家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习作练习。

(三)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1.读中悟法,用于写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教师重点选择一个场景,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揣摩(人民群众对领导的爱戴,主席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中领悟情感。朗读要和想象场景有机结合在一起,读出人民群众激动、高兴的心情,在学习中走进伟人。同时,学生还要通过课文的学结出场面描写的方法: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要写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2)突击重点,写出气氛。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略写次要人物;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注意总分、空间、时间顺序的运用。教学本课后,教师选取一个场景,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写,比如学校开展的一次班级联欢会活动,学生运用描写场面的方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好课文的“小练笔”。小练笔就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都安排有几次小练笔,教师把练笔放在阅读课上,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想象“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想法。《落花生》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说说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等。

3.指导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周记、日记。日记是最好的练笔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要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丰富课外阅读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今年部编一年级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课文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形式把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带进课外阅读中去。学生要形成有效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中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共读整本书,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促使阅读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教师首先要上好语文课,一课带一本,一本带一批。教师根据单元训练要求上好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结合课后的要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比如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专题中,学生在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教师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通过链接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其次,要上好课外阅读各种课型的指导课,如开展新书推介课、群文阅读课、新书导读课、绘本阅读课、新闻阅读课和阅读交流课等。最后,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好词佳句比赛,亲子读绘本、故事会,读书交流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积累的材料运用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学生的语文素养哪儿来,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出来的,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才不怕考试。”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有效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经历,习得方法,课外带领学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实现阅读教学沟通于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在某一方面也可能是“最好”的学生,即学生无好差之分,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只有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本人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没有兴趣,那怕我们教师有千万种方法都起不到只有。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就连人说话也离不开语文知识。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呢?只有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例子入手,提出为什么要学好语文知识,怎样去学好语文知识。转变学生的被动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例如:本人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修鞋姑娘》这篇文章时,我们农村学生有的可能对修订皮鞋不见过,觉得课本的故事比较抽象,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拐骗的不良行为都有发生,因此,笔者就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当你同学骗走了五角钱不还给你时,你有什么感觉——憎恨。激发学生都要做一个诚实、让别人信任的人。怎样去做一个诚实、让别人信任的人呢?让我们学习《修鞋姑娘》这篇课文吧。那么修鞋姑娘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激发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努力转变“差生”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所谓“最差”的学生是指在老师的标准答案里他(她)是“最差”或在学习成绩上他(她)是“最差”。俗话说:“人无完人;最好的草场有瘦牛,最差的草场有肥牛。”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样样都差。他(她)在某一方面是“最差”,可能在另一方面是“最好”,所以我们作为祖国人才的教育者,在看问题时,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万事不是绝对的,而是会在某一方面是好的。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让“差生”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才是把“最差”的学生转变成为“最好”的学生,特别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科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修鞋姑娘》这篇文章时,在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寻找机会让“差生”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学生读到了五年级,经过几年的积累,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认识写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笔者就根据课文要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写记叙文中的六个要素,让学生学习“最差”学生回答。当他(她)答对时,笔者也不失良机鼓励他(她),表扬他(她),人之常情,一个人得到表扬后一定会努力地做好,博得更多的表扬。这样我就把学习上“最差”的学生转变成为“最好”的学生。

三、巧设问题情境,让优秀生勇往直前

创意法教育认为:“最好”的学生也可能是“最差”的学生。为什么“最好”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呢?其一是说,最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最好,可能会在某方面最差。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老师讲课,学习差的学生善于动手,诡辩能力强,爱讲话。其二是说人会转变的,“最差”的学生会转变成为“最好”的学生。同样,“最好”的学生不注意也会转变成为“最差”的学生,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意班上的学生,防止他们有骄傲的情绪,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

例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修鞋姑娘》这篇文章时,有意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如何运用人物形象描写和对话描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全班“最好”的学生回答。有的可能回答不出来。因为“最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最好。设置这样的障碍目的在让优秀生不会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让优秀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但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也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四、实施课堂均衡发展,营造课堂和谐的气氛

创意法教育认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就是“最差”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实质就是提倡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素质教育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我们党十七大会议也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这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是创意法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说,在学习目标上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程度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理论;对中等生在此基础上熟悉和运用这些方法和理论,对优秀生要让他们去探索和讨论一些更加深奥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助合作的活动中,通过利用学生能力的好与差的搭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讨论方式。一般在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这样达到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错了,可以让中等生补充说完整,最后由优秀生进行概括总结,使各层次的学生都照顾得到。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人人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营造了课堂和谐的气氛。

例如:我在教学科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修鞋姑娘》这篇文章时,在学习目标上,我是要求“差生”掌握写记叙文中的六个要素,结合文章说出六个要素;对中等生我要求其在此的基础上掌握心里描写、人物形象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对优秀生要求其在中等生的基础上达到会概括总结文章如何运用人物形象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来反映中心思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再把每个小组的学生按能力的好与差搭配均衡,然后选出一名组长,要求这名组长要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当,最后让学生查字典学生字;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读文章;分组讨论下列的问题:①什么叫做记叙文?记叙文中的六个要素是什么?结合课文说出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什么?②课文中哪些句子是人物形象描写?哪些句子是人物对话描写?③课文中如何运用人物的形象描写和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可以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第①个问题,中等生或优秀生补充,然后让中等生回答第②个问题。最后由优秀生概括总结第③个问题。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个个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个个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一、班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18人。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态度,特别是男生,比较活泼、聪明,发言比较积极,但女生总体都比较胆小,不善于表现自己。对于作业,大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但阅读的兴趣不浓,习作水平还有待于加强。这学期应加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写日记,提高习作水平。像邓永康、袁海敏、陈梦霞等孩子,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本学期重点是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绪,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使他们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二、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4、学习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根据需要搜集、积累信息的习惯。

(2)养成先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4)养成课外阅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读后写读书笔记。

(5)养成如实表达的良好文风。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以下内容与本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相关,可查阅参考: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2010至2011学年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1年春季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一、试题应对接教学目标

曾经看到一所学校同一次期末考试中的试题:三年级把句子“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换个说法,四年级把“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改为陈述句,五年级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为什么同一所学校不同年级的期末试卷中都出现了“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试题?该校教师们认为“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究竟该谁引起重视呢?这样的试题折射出教师在命题时常常凭借经验、惯性,未深入思考每一道试题该如何对接教学目标。

若要试题的测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需要经历三个层次研读: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仔细研读整册教材,体会学段目标是如何具体落实于一册教材的;研究每个单元教材,明白每一个目标是怎样通过一组教材逐步实现的。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编制的试题也会在目标范围内。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的一道阅读题:阅读《美丽的规则》一文,请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整个事件,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命题的依据是,从课标看:《课标(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足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三学段一个很重要的语文阅读能力。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安排看:第1组要求“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第3组要求“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第4组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第6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八组课文,除第5组综合性学习外,有四组课文涉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可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成为本册教材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道题就让测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导向教师的日常教学。

二、试题要体现学习重点

试题的测试目标除了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外,还要体现一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锁定重点学习内容。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习作测试题:读了《美丽的规则》一文,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根据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能联系实际述说,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自拟一个题目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字数在400左右。

《美丽的规则》一文,就是该测试题的阅读文本。确定“读后感”为本册教材的习作测试题是基于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教材第1组的主题是“我爱读书”,编排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都与读书有关:分享读书故事、谈读书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展开关于读书优劣的辩论。本组教材还设计了以“我爱读书”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读书方法。

教材第4组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编排的四篇课文都要求从阅读中感悟道理:《钓鱼的启示》课后问题:“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落花生》课后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珍珠鸟》一课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这些编排意图是在逐步渗透写读后感的方法:联系关键句子、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本组编排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从“一件事、一句话、一幅画”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从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教材第6组的主题是“父母之爱”,编排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小练笔是:“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是以课文为例,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

教材第7组的主题是“不忘国耻”,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感”是读后感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本组编排的四篇课文都有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写好读后感做铺垫。本组教材编排的习作就是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本学期新出现的习作形式。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是初次出现,为降低习作难度,教材在编写时循序渐进,逐步渗透读后感的写作知识,通过例文示范,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因此,读后感是五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会的习作样式,命题时紧扣教材的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重点。

三、试题要针对教学问题

明确测试的内容与标准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评价是方向盘,是指挥棒,往往“考什么”直接影响教师平时“教什么”和“怎么教”。如果编制的试题能针对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就能有效纠偏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面对学生书写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可以编制考察学生书写的试题,以引起教师与学生对书写的重视。我区近几年对五年级学生的期末测试都会设置一道书写题。

200年第一学期书写题:

把下面一段话抄写在方框里,要写得正确、美观,也可以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书写题:

春节即将来临,请把下面这副对联工整美观地书写在右侧正确的位置上。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书写题: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书签里,要写得正确、美观,可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

2011学年第二学期书写题:

校园的水龙头边要贴一张标牌,请设计一个内容写下来(不少于6个字)。

这些形式各异的书写试题,所占分值一般为2~3分,考察的内容、要求都与学生所学的教材有关。《课标(2011年版)》把书写提到很高的位置——“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通过编制合理的抄写试题,考察学生的书写情况,引起教师对学生书写质量的关注。这些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书写是否美观、正确,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设计,体现书写的实用价值。

2011学年第二学期测试结束后,有位教师这样诊断学生的测试情况:“本班级学生能合理设计标牌上的语句,能合理摆放位置。抄写正确美观,该题满分率达84%。16%的学生扣0.5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字迹涂改有2人,出现错别字2人,不够美观1人。分析原因:教师认真参加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对课程标准的修订部分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强调了书写态度,关注书写过程中对个体的过程性评价,甚至有时对一个字做着重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和家长吸取去年期末测试的教训,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各科教师协同教育的结果。今后教学对策:继续对学生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三思而后行;多鼓励,精心指导书写,对班级中书写较差的学生不放弃,着重个别化教育教学,让学生一生受益。”从这样的诊断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试题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行为。

四、试题能传递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其价值,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过程”中历练。如果编制的试题也能准确传递教学理念,一定会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教师喜欢且擅长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

如“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怎样在试题的编制中体现这一思想?我们来看三道试题。

1.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试题:我们班的同学各有特点。你看,班长办事很讲原则,你若犯了错可别想从他的眼皮底下溜过,可称得上是包公断案——____________ ;又高又胖的虎子,可不是个粗人,他呀,是张飞穿针——______________……可是我们这个集体很团结,为了这次班队会,大家是八仙过海——____________,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受到一致好评。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如果运用恰当,能让语言表达更加精彩。三年级下册有积累歇后语的要求,设计以上试题可以提升语言积累的价值。学生在答题时,要调动他们的语言储备,使“死”的材料一下子变为“活”的语言。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语言,才可能在学生的记忆中存活,否则,它只能是文字符号,会随考试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如此命题,指向语言运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

2.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试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风之中,张籍《秋思》中的乡愁是____________引起的,纳兰性德《长相思》中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____________勾起的。我知道表现乡愁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句)

这样命题,一是落实五年级上册第2组导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二是引导高年级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理解编者意图,将这三首诗词做整体考虑,寻找作者表达秋思的意象,让学生形成阅读写景诗词的能力;三是通过自主拓展,既考察学生课外积累的诗词量,又能看出学生是否能运用阅读写景诗词的方法。

3.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试题:阅读《手上的皮肤》一文,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请结合文中内容,注意劝说的语气。

学生完成这道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从阅读能力的层级看,将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融为一体。注意“劝说的语气”,将口语交际的要求渗透其中,说话要得体、要有理有据。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一份科学的语文试卷中的每一题都应该按照课标和教材要求命题,尽量做到每一题都能从课标和教材中找到依据,这样的试卷才能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与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纠偏,教师就不会靠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任职以来的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