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3 20:23:42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范文第1篇

出身于军人之家的韩杞,尽管心中忐忑不安,但是为了不让家人挂念,韩杞表面上还是谈笑风生,对于儿子更是严密封锁消息。那几天,为了让周围的亲朋好友放心,韩杞始终呈现给大家一张笑脸。

手术后,韩杞暂时摆脱了死神的魔爪,但是家里的平静却从此彻底打乱了。在是否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诉儿子李瀚铮的问题上,亲友们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实话实说会让孩子的情绪波动。可是经过深思熟虑,韩杞还是决定将这个噩耗告诉儿子。小小的李瀚铮在得知母亲的情况后,一夜之间长大了,一种超出其年龄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涌起。那天,李瀚铮放学的时候,捧着一大束康乃馨,进屋就扑到妈妈怀里,然后他轻轻抓住妈妈的手保证:“妈妈,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发明一种新药,专门治你的病。你可要好好活着,等着我呀。相信我,我一定会成功的。”

看着少不经事的孩子一夜间说起了大人话,韩杞既欣慰又心酸,可是对于儿子的誓言却并没有当真。这也难怪,一个少年的话有几个人会当真呢?小时候有多少梦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呀,可是长大后又有多少人会真的向自己当初的梦想努力?

就在李瀚铮知晓母亲的病情半年后,韩杞又被查出癌细胞转移到了肝脏。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丈夫领着韩杞遍访北京、上海的名医。韩杞接受了肝部肿瘤切除手术,但是她的病情依旧不受控制地继续恶化。一位专家直言相告:“你最多剩下两年左右的时间,好好安排这段日子的生活吧。”“难道没例外吗?”韩杞不甘心地问。专家告诉她说:“奇迹是有的,这种癌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75%。”专家的话等于给韩杞判了死缓,无情的现实让她甚至想到了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她写好了遗嘱,甚至开始为儿子物色后妈。

韩杞的父亲听说女儿癌症转移以后,几天之内,头发一下子就都白了。韩杞的妈妈鼓励她说,如果你是害怕家里人痛苦、有压力,所以就装出来一副轻松的样子,那大可不必;我希望你不要装,因为你伪装以后不仅自己心里更难受,我们的压力也更大。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的一番话让韩杞意识到,原来痛苦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这些日子以来家人也无时无刻地陪着自己担惊受怕;自己如果再不赶紧振作起来,就对不起关心自己的家里人。

韩杞的心境慢慢变得平和起来。一天,她郑重地对丈夫和儿子说:“咱们国家有五年计划,现在我也想制订一个五年计划。不是说五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坎嘛,我偏偏要突破它,争取创造一个记录。”听了妈妈的话,李瀚铮握着拳头和爸爸相视而笑:“妈妈,我和爸爸支持你。你放心,我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还会把你照顾得好好的,我们一起把这个五年计划完成好,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在20世纪末的那天,母子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这样出台了,他们充满了期望。为了赢得五年计划的开门红,李瀚铮的学习劲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足,不仅多次在大连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和枫叶杯英语竞赛中夺得大奖,而且开始涉猎生物、医学知识。

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就这样在一家人相互呵护和鼓励中度过了。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韩杞有了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勇气,经过肝脏介入治疗后,她的病情一点点在好转。可是到了2002年,因为治疗的副作用引发子宫大出血,韩杞不得不接受子宫和卵巢摘除手术。

手术后,一波接一波的打针吃药,那些治疗肿瘤的药物副作用很大,弄得韩杞身心俱疲,有时候难免会产生懈怠的情绪。那段时间,无论学习多忙,李瀚铮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候妈妈,除了询问妈妈的身体有没有不适,还和妈妈说些学校的趣事,一起畅想未来的生活。娘俩戏称这种交流方式叫“话疗”。

李瀚铮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后,虽然因为住校没法和母亲面对面聊天,但是“话疗”的习惯没有因此中断。在高中寄宿的李瀚铮,每天都与妈妈通一两次电话。

就在儿子考入高中不久,丈夫请了全家人在酒店给韩杞过了一个5岁的生日,庆祝妻子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韩杞心满意足地说:“能过这样一个生日,我觉得我挺赚的。我够本了,医生说我活两年,现在五年过去了,我还好好的,我知足了。”听了这话,李瀚铮佯装生气:“妈妈,你这样小富即安可不行,我们不是说好了的么,要将五年计划一步步走下去。我都考入重点高中了,你可不能食言呀,我们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五年计划呀,你要加油呀!”听了儿子意味深长的话,韩杞舒心地笑了:“好,就冲着我儿子,妈妈也要答应你好好将五年计划坚持下去。”

从那以后每年韩杞都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她自己的生日,另外一个就是她跟癌魔抗争的生日,一个重获新生的纪念日。

就在李瀚铮读高二时,韩杞又被查出甲状腺癌,这是所有癌症里面恶性程度最低也是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一种癌症。但是因为手术中碰到了喉返神经,韩杞接连几个星期失声。李瀚铮担心母亲会没有安全感,便用零花钱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一只电铃,经爸爸稍加改装,只要妈妈在里屋轻轻一按,瀚铮和爸爸就能立刻来到她身边。

母亲的病情并没有影响李瀚铮的学习,反倒让他更加努力自律。因为成绩特别出色,李瀚铮尚未参加高考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同时给他发了一个特别通行证,表示如果他愿意的话,就可以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进入这两所大学就读。可是执拗的李瀚铮却想报考生物专业,想从这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将来从这个方向上能有所突破,为妈妈治好病。

最终,父母尊重了李瀚铮的选择。高考志愿表上,李瀚铮填报的所有第一志愿都是生物科学等生命科学专业。而李瀚铮也不负众望,考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学专业,该学院在该领域属全国前列。

很多考生进入大学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松口气,可是李瀚铮却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他将这个计划命名为四年计划,与家里的五年计划同步进行:大一是“活动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二是“考G年”,全力准备GRE考试;大三是“科研年”;大四是“申请年”,毕业后要到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医学院去深造。

功夫不负苦心人。大二时,李瀚铮的托福考了114分,距离满分只差6分。转眼到了大三,在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学校推荐的情况下,李瀚铮给美国哈佛医学院一位教授发了一封邮件。李瀚铮顺利通过了电话沟通、邮件测试,一举获得了赴美国哈佛医学院实验室实习三个月的机会。

2011年妇女节,韩杞收到了儿子献上的一份厚礼:美国贝勒医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双双同意为李瀚铮提供全额奖学金。经过和父母的斟酌,李瀚铮选择了全美最杰出的医学院之一贝勒医学院。李瀚铮的四年计划终于圆满完成。而到了2011年11月,韩杞的抗癌生日也已满12岁了。

如今,李瀚铮远赴美国留学。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小时候的承诺和梦想,为了自己的母亲,也为了天下千千万万母亲!

五年计划范文第2篇

经济建设不是拍脑袋,必须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必须有全面周密的规划。这时,中国人的眼光转向了苏联老大哥。

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强国相比,苏联的工业革命发展较晚。但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苏联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阻击了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战后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的迅速崛起,主要得力于强大的经济实力。

苏联取得巨大的转变源于苏联的“五年计划”,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建设的开端。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当时西方众多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都在等着看苏联笑话,因为在西欧国家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国家指导性的经济建设。

但是苏联给了世界一个巨大的奇迹。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通过“五年计划”,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和苏联建国前有极大的相似性,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工业化强国梦,苏联成为必然的老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也开始了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编制”。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苏时,就提到了邀请苏联技术专家来华的相关事宜,并带回了200余名苏联专家。然而对于全面铺开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编制“一五计划”这样的鸿篇巨制,这些专家显然不够。

1952年,“一五计划”的编制进入了第二个年头。8月,总理专程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要求增派专家800名,数量之多让斯大林也感到为难。此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于是,1950~1953年间,苏联专家带来了大量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量达600吨。

在与斯大林的会晤中,还专门就“一五计划”的编制请教了这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指出,“一五计划”草案中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太高了,应降到15%或14%。他还说,计划不能订得太满,要留有后备力量,以应付意外困难。斯大林的这些意见得到了采纳。

尽管各方为了尽快拟定“一五计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但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上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一五计划”虽几经修改,在1953年仍未最终定稿,但中国经济建设的脚步却不能再等待,于是中国政府果断地决定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态。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中国的五年计划虽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年计划范文第3篇

歙县是徽商故里和徽文化核心发祥地,自古以来文脉和商气并重。

“十一五”时期,歙县围绕建设“现代经济强县”目标,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旅游推进、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8年、2009年连续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歙县已迈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歙县将矢志不渝加快富民强县,推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五个翻番”的“新五年计划”。

未来五年,依托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诸多战略平台,加上合福、黄杭、皖赣扩能“三条高铁”等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建设,歙县将迎来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内在价值的前所未有机遇。

歙县只要坚持不懈以科学发展、寓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项目、招商两大重点,统筹推进园区、城镇、新农村、文化旅游四大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就一定能加快建成安徽工业重县、华东旅游强县和全国文化大县。

工业强县

歙县是典型的山区、库区,发展工业一直是歙县人孜孜以求的“强县梦”。近年来,工业始终是歙县崛起赶超最强大的动力、最根本的源泉和最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最需要发力的领域。

抓工业关键在于抓园区。歙县目前有两个省级开发区、一个循环经济园和三个工业创业园,要形成“二区四园”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就必须强力推进“园区二次创业攻坚行动”,做大做强汽摩配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精细化工、服装纺织等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高新、低碳、节能、环保并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到2015年,县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完成1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跨入省级先进开发区行列;北岸经济开发区力争建设成为全省承接江浙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循环经济园基本实现“集聚、升级、循环”的主功能;村、富塌、王村创业园实现联动发展、互补发展、差异发展。

做足文化:旅游文章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歙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品位较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后一个时期,歙县将继续立足徽州文化、徽商故里、徽州古城三大特色,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推进徽州古城、棠樾、雄村三大旅游节点建设,实施徽州府衙修复、练江徽文化长廊等一批精品工程,发展徽墨、歙砚、徽派“三雕”、徽派盆景和徽派艺术品等特色产业,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徽文化旅游产业。

对于文化旅游,歙县要做足文章。到“十二五”末,歙县将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以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和雄村景区为两翼的徽文化旅游体验区板块,以新安江山水画廊为代表的山水生态休闲旅游板块和以许村、昌溪、北岸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板块,努力打造成华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加快城镇化进程

山区问题是制约歙县快速崛起的最大瓶颈,但解决的好也能成为独具特色的后发优势。因此,歙县必须走城乡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道路,进而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区建设方面,歙县将围绕重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雄风的目标,突出“保护整治古城区,建设发展新城区,提升拓展开发区”的思路导向,加快推进城市“西进东扩、南延北拓”进程,逐步扩张城市规模,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从而把歙县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四大县级古城之一。同时围绕构建“一心两轴五重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镇容美、业态新。商贸活的工业发展型、旅游服务型、边界贸易型的中心集镇,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

山区资源多,可开发利用的潜力也大。歙县下一步重点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茶叶、蚕桑、贡菊、果品等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做响品牌,积极打造“安徽特色果品之乡”。

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根本途径。歙县将更加高度关注民计民生,继续组织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平教育、住房保障等热点问题,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在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歙县还要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首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县的机遇,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和治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五年计划范文第4篇

关于"九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九五"期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九五"计划任务,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提前三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计算达到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42元,比上年增长8.1%。"九五"期间财政收入累计达到821.1亿元,比"八五"增加1倍。*年财政收入达到18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1%。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效益农业正在积极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种植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畜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可喜成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去年玉米加工转化达到410万吨。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供销社系统实现全行业扭亏。"九五"绿化工程计划全面完成,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优化工业结构取得初步成效。汽车、石化两个支柱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食品、医药、电子发展成为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框架初步形成。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绩,优势企业的规模经济作用增强。工业运行出现重要转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盈利突破8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积极运用和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1.8亿元,是"八五"时期的近2倍。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绩。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瓶颈"制约得到基本缓解。传统服务业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均是"八五"时期的10倍。财政税收管理加强,支出结构改善,收支平衡。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存贷款稳步增长,信贷资金质量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省政府相继组建了6个国有资本营运决策会议,全省各类国有资本营运机构达35个。到*年,70%的国有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列入国家脱困计划的252户工业企业,有202户实现扭亏脱困,占80.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997年亏损曾达17.1亿元,*年盈利73亿元,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其他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也取得一定进展。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正积极推进,企业改组和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取得成效。一批国有大型优势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大多数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转制经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市场秩序有所改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较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到去年底,全省有32户企业上市,共募集资金240.6亿元。"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1998年以来,有64.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开始起步。财税、金融、计划、投资、价格、粮食流通体制以及小城镇综合试点等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已同4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的经贸合作关系,科技、文化、教育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和劳务输出取得较大成绩。对内开放领域拓宽,从发达省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新进展。各类开发区带动作用明显,辐射和示范功能增强。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于严重旱灾影响为2022元,"九五"期间年平均分别增长8.7%和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515.8亿元,比"八五"末增加1倍多。积极扩大消费,居民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九五"时期建成城镇住宅540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6.9平方米提高到9平方米。居民用电、用水、通讯、交通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基本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开发取得较大成绩,共获得重要科技成果2480多项,开发新产品2500多种,在部分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产学研结合取得突出成绩。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5个,5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高等教育改革和调整步伐加快,新组建了*大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发展了3所民办高等学校,兴办了10所新制(民办)二级学院。高校扩大招生工作成效显著,*年高校在我省总招生数已达应届毕业生的70%以上,适龄人口的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5.2%。"两基"任务基本完成,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加强,环境质量改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以及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地震、气象、测绘、人防、史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治省,推进了政府法制化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监督。在乡以上各级政府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普遍开展了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九五"提请审议实施的地方性法规39件,规章41件。废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45件,取消和暂缓执行各类审批项目355项,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废止5件地方性法规、取消27件地方性法规中60项行政管理项目。贯彻实施了"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政府施政方针,建设省政府智力支撑体系,重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连续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加强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治,提高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省政府机构由原来的54个减为46个,行政人员编制由原来的4325名减为2249名,分别精简了14.8%和48%。改革后,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妥善处理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集体上访事件。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加大了扫黄打黑力度,与""组织做坚决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九五"时期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级人大、政协及各方面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中国人民驻我省部队、省军区和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以及全省社会各界、中央驻吉各单位,为我省的改革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对*的建设给予了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九五"期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内需求不足、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连续干旱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五年来,在省委的领导下,依据形势的变化和对省情的深刻分析,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实施了"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三大战略,推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坚持科技教育优先发展,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来发展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整体水平仍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多数县(市)财政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在依法行政和经济发展软环境等方面问题仍然很多,形式主义、、虚报浮夸、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十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关于"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我们现在正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历史重任。从新世纪开始,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十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面对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将迈出更大步伐,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各省份竞相加快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我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人民群众要求改变相对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十五"期间,我省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关系*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国内外形势变化,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省自然、科技和人力资源的相对优势,改革开放将释放的发展潜力,以及我省主要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使加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只要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使我省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

根据新世纪初国内外形势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十五"计划纲要(草案)提出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战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注重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力争位次前移。

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省"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只是较快增长,而是直接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先进经验,通过结构转换、效益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的一种发展方式和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一是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在科技进步上,不亦步亦趋,而是直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二是产业发展时序的跨越。在结构调整上,不拘泥于产业发展时序和现有的产业框架,而是要把握国内外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趋势,把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做好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文章,构造全面创新的产业格局。三是经济布局的跨越。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上,不固守旧的布局,而是在发挥老区域、传统产业作用的同时,重视发展新区和新产业,通过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率先突破,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快速跟进,进而实现全省经济的整体跨越。长春、*两市要发展得更快些,其他地区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实现较快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要超常规发展,国家和省级开发区要发挥龙头作用。四是改革开放进程的跨越。直接吸收先进地区的改革开放经验,以比别人更大的力度去推进改革开放,缩小体制差距,创造体制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能量,激发经济活力。在资金、技术等条件上,不完全依赖原有基础和自我积累,而是要用改革开放的思维来谋求解决办法,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是培养、使用人才方面的跨越。加快发展,关键在人,要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改革用人制度,大胆启用思想好、年纪轻、有现代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要广泛吸引人才,特别是海内外的高科技和管理人才。跨越式发展还要靠思想观念的跨越来实现。用习惯的思维和传统的作法无法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发展途径,用创新的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

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指导方针。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将之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扩大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省在"十五"期间面临的重大而突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要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工作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来进行。

关于"十五"时期的工作,已全面体现在提交大会审议的"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这里,我就其中的重要工作向各位代表报告:

(一)加快农村工业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解决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水平的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专业化、有特色、大群体"的中小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订单农业"。继续推进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工业化。要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适应性农业。围绕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需求,继续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建设"绿色农业"基地,扩大"绿色"农产品规模,发展有*特色的"绿色"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农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积极适应自然条件的要求。从我省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暖棚"经营和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畜产品品质,推进规模经营。搞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加快建立农业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搞好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搞好农村市场体系和各类经纪人队伍建设,发展新型流通组织和网上交易,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推进乡镇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继续深化农村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启动农民投资,大力招商引资。改革小城镇财政、土地和户籍管理制度。

(二)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营造工业经济新优势。我省工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技术层次较低,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是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从长远看,其根本方向是从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发展转换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整体创新的工业结构。"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实现效益、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突破,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主导产业。要提高液晶-光电子产品的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和现代中药的产业水平。以长春、*等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依托优质项目和良好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壮大现有企业,新上一批高新技术大项目。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重点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支柱产业搞强、优势产业搞大。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再创汽车、化工、食品、医药和电子等支柱和优势产业新的发展优势。重点将汽车制造、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玉米加工转化、液晶-光电子、现代中药等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二是对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和建材等产业进行重组。合理配置资源,发展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调整一般产品,重组劣势企业。三是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实施重点项目技术改造规划,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在技术改造中调整产业方向,寻求科技合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四是促使劣势企业和落后产业退出市场。坚决淘汰资源枯竭、污染环境、技术落后的产业和企业。

(三)抓住重点,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经济社会信息化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作为覆盖全局的战略性举措优先发展。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及软件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省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围绕液晶及上下游产品、光电子材料部件和整机、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软件、数字网络技术及通讯产品等,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一批大项目。"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和"长春软件产业园"要形成规模,建成国内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一步改善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前来创业,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信息产业群。引导企业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高速宽带传输网络,扩大利用互联网,搞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的融合。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普及和应用水平,搞好政府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四)突出创新和提高,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仓储式批发、特许经营等新的商业形式。创出"吉菜"品牌,发展餐饮业。改革运输管理体制,完善运输市场建设,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市政服务创新,发展社区服务业。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以及会展等服务业。积极吸引国外金融机构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改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发展。积极拓展为消费者服务的领域,发展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积极促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服务领域。

发展特色旅游业,对我省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努力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假日旅游、边境旅游、文化民俗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理顺管理体制,开发旅游精品,树立旅游品牌。搞好开发保护规划,保护好旅游资源。

(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重点通过市场运作资金,注重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开源和节流并举方针,发展资源水利,采取重大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充分、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嫩江、二松和湖泡的水资源,积极筹划和建设西部地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和蓄洪区工程。进一步加快缺水城市后备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服务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交通建设以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抓好长春机场、省会到各市州高等级公路、铁路网电气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能源产业,搞好石油勘探开发和国外天然气引进工作,加强电源建设,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总体功能。加快城市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加城市供水、供热、供气能力,完善公用设施的服务体系。搞好社区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搞好风景园林建设,创造城市优美环境。

(六)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构造比较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体制,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职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实行经营管理者企业岗位身份制度和劳动者企业员工身份制度,建立新型的企业人事劳动关系。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进行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改革,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搞好各行业国有大型企业脱困。二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按照有进有退、突出重点、收缩战线、调整结构、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除20户左右的国有大型企业继续保持国有控股外,其他企业和新建企业在产权上放开,吸引国外资本、港澳台资本和省内外私人资本参股、控股和并购,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个体私营企业,保障其合法权益,进一步放开准入限制,改善融资条件。加强引导服务,扶持个人投资创业,对重点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改进管理和服务。对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和稀缺资源,实行公开招标、拍卖等市场经济的办法进行配置。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按市场规则来管理。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深化财税改革,加强审计监督,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依法规范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打破各种行政封锁和行业垄断,保障公平竞争。

(七)高水平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在产业结构、管理体制、投资环境等各方面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格局。把招商引资作为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吸引国外资本和技术。千方百计扩大国外中长期投资,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合资合作,注重引进先进的市场理念、管理方式和国际化的市场网络。推动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提高开放程度和水平,尽可能地利用外资来实现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领域的开放。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建立同国际接轨的外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扩大对外出口规模。支持和帮助各类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或到境外投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业的出口份额。加强劳务输出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到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开拓西部大开发市场,扩大同各省区的经贸、技术和投资的合作。进一步做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过渡期,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做好法规和政策的清理、接轨工作,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加紧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开发区是我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实现超常规发展。重点加快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建设。根据需要,扩大现有开发区规模,适当增加新开发区。搞好开发区内的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吸引国内外大项目。引导新项目在开发区建设,促进城区老企业向开发区转移。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方式要率先同国际接轨。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继续推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力争实现较大突破。

(八)搞好生态示范省建设,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全面实施生态示范省建设规划,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框架。积极运作生态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坚决治理工业污染,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环保型工业,扶持新兴环保产业。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东部地区,实施长白山生态资源保护工程,搞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建设。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和特产加工业,逐步解决林木加工业原料基地替代或产业转移问题,并不再上一般的林木加工项目。在中部地区,加快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主要流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任务,加强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依法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企业,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在西部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积极发展草业经济;有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搞好水资源调控;加强湿地保护,控制土地沙化、盐碱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开展全省造林绿化,继续搞好森林防火。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国土资源。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管理,强化法律保障,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九)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任务是,长春、*两市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在其他地区的中心城市,适度扩张规模,加强城市功能,培育2-3个大城市;以县级市和县城为基础,突出特色和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中小城市群;合理布局,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把握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产业布局、文化风格、居民住宅等各方面,着眼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加强法制,依法建设。

(十)强化战略位置,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靠发展科技和教育。要加快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首先,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瞄准世界前沿水平,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力求率先取得突破,掌握一批重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产权上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研究和开发。加强同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其次,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重视发展科技创业企业,创办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器"。第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组和整合科技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组合科技资源,形成在国内外科技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进步体系。第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加强服务职能。完善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开放实验室。合理有效地使用政府科技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引进国内外风险资本,努力发展我省风险投资业。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发展教育。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扶持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全社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创新型、竞争型人才,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搞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努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扩大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就业机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在调整创新基础上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服务业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做好原有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工作,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社会福利、优抚、救济等保障事业。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城镇脱困工程,解决好困难居民的生活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并巩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搞好收入分配调节。努力在消费层次、住宅条件、交通设施、公共产品供给、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社会安全等方面,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十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进方式,注重实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视社区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组织"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建设国防动员体系,加大政策拥军和科技拥军力度,进一步密切军民、军政关系。

坚持依法治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切实提高立法质量。继续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扩大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进一步扩大民主,积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和管理的约束监督。全面贯彻落实"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政府施政方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政府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政风建设,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进一步搞好政府廉政建设工作,继续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司法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继续搞好依法处理工作。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全面启动"十五"计划,推进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全面启动"十五"重大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抓好长春机场、燃料酒精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努力促进消费。围绕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做好抗旱抗涝工作,抓好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和牧业强乡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重点企业效益稳定提高和亏损企业扭亏减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搞好企业重组和调整,保持和发展工业经济的好形势。启动生态示范省建设规划,抓好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工作。

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坚持改革脱困标准,按出资关系和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推动各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全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强指导和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抓好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境外招商引资,加大促进出口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从恢复性增长到实质性增长的转变,力争有较大的突破,同时,进一步做好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搞好"两个确保",妥善处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加快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在发展科技和教育方面,全面启动"十五"科技发展和科技转化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研究制定关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拥有一定技术产权和兼职办企业的政策。调整地方中小学布局,积极进行省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

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要搞好农村救灾和抗灾,促进农民创收,认真解决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欠发工资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探索非规范性就业、阶段性就业,落实再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扩大就业总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做坚决斗争,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做好各种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各方面文化管理,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五年计划范文第5篇

4月9日,对于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他在软件业的成绩得到认可:获选成为2008年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之一。

三年前,叶成辉初入EMC,并不被看好,很多人暗自揣测他的任期会和前五任类似,干不满一年。但他一“扎”入公司就提出了一个五年军令状,首先稳定军心。今天,EMC软件已经连续三年成功实现每年翻一番的计划。这些耀眼的成果背后,得益于叶成辉对软件未来的准确把握。

未来软件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在叶成辉看来这个理念其实并不复杂。多年前,用户在谈论软件的时候关注的都是使用数据库的类型,比如Oracle或者是Sybase,然后把应用放在数据库之上运行。而现在的做法,必须以数据和信息为中心,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还需要安全地去保护这些数据以及各种数据,包括图片、非图片各种格式的数据。

而要把这个以数据为中心的架构搭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把基础的备份归档工作做得好,EMC通过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能够把基层的数据做好、做快。其次就是安全,在保护数据的基础上,保持数据的连续性,这对企业同样重要。

接下来就是一些应用平台,例如飞机在维护保养过程中有大量的图档资料和数据,使用内容管理平台来对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分析结构化数据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就是虚拟化,之前的数据中心都需要配置不同数量的电脑、存储以及缓存资源,但是下一代虚拟中心的做法,则可以虚拟化地利用不同的存储、CPU、缓存来直接进行工作。

因此总的来说,EMC的软件主要是从三方面,信息保护、内容管理、信息安全能够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给我们的用户。例如Avamar是目前唯一在业界可以在源头做重复数据删除的,去年的增长非常喜人。以前很多金融客户用内容管理,但是现在很多政府行业,像石油业、电网都在开始用我们的Documentum内容管理。EMC也增加了商在这方面的服务。此外,RSA enVision安全信息事件管理平台,这也是一个方向,越来越多需要网上信息安全的公司都会需要这个系统。

叶成辉透露说,目前Avamar和RSA这两个领域增长最快。谈到提升软件营收比例的关键,叶成辉认为是提升售前和售后服务的能力,“现在的存储市场跟三年前不一样,三年前可能是硬件为主,现在有很多很复杂的软件解决方案。”

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在欧美产生触目惊心的影响,其危害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叶成辉也认为:现在才刚刚开始,未来的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是非常困难的时期。但叶成辉仍然对EMC的业绩增长表示了相当的信心:“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EMC的增长也还是可以。EMc大部分的解决方案都是与数据相关的,不一定是EMC100%有机会,但起码数据的增长对EMC是有利的。”

EMC在经济危机时期也加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正如EMC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博士所说,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是企业研发最好的“冬训”时机,EMC将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确保产品升级换代周期,以期在经济回暖的时候获得更大的份额。“这个冬天也是我们最好的契机,能够创出EMC下一个春天。”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EMC拥有的现金和投资超过98亿美元,充足的现金为EMC“冬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软件测试擎研发之重

徐海峰

“近70%的中国软件开发商竞争力不足”,这是在近期IDC的《软件商成长路线图》白皮书中明确提出的中国软件产业的问题。作为提升软件整体产业发展水平,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

有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就已经达到了30万人,而软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测试人才缺口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而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其软件产业发展近几年呈显著增长趋势,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软件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天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明显加强了软件产业的扶植力度,希望通过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天津整体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黄亚楼教授如是说,“为了能够快速推动产业发展,我们从去年开始就着手从多方面组织产业内的研讨等一系列活动,而2009年第二届(天津)国际软件测试大会则是我们众多活动中的重点。”

4月24日,为期两天的“2009第二届(天津)国际软件测试大会”(TIST2009)在天津高新区赛象酒店圆满结束。据了解,本次大会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天津市外国专家局联合主办,天津市软件评测中心,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天津华苑软件园管理中心,麦思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围绕“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中国软件测试体系建设”主题展开,国内外知名的软件测试行业专家及权威人士进行分论题演讲,在讲解技术理念和知识的同时,展望软件测试及相关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国内软件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

出席此次大会讲师及嘉宾分别来自国家信产部标准化所-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软件评测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上海软件测试重点实验室,以及河南、黑龙江、江苏、福建、吉林、上海、山东、广州、广西、重庆、河北、辽宁、昆明、成都、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评测中心和公司的测试机构。

“作为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软件测试是提升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最有利武器,在面临全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软件企业更应该从软件质量入手,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从而在严峻的形式下保持自有的增长目标。作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软件质量乃至软件研发的管理培训都将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把利剑,而麦思博愿意为推动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麦思博(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刘付强在本次论坛中如是说。

本次大会有四大亮点:

一 TIST2009首次突破传统,采用公开招纳的方式招募演讲人,为所有业内人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发展带来很大社会效益。

二 会议采用分会场、分内容的演讲形式进行,根据软件测试相关的不同领域和内容分别聘请国内外资深,权威技术顾问进行专题演讲,进而使参会嘉宾全面了解软件测试领域知识,挖掘软件测试行业发展商机,在获得技术知识同时获得更多商业合作机遇。

三 会场设置了独立的展示区,主要为来自全球的软件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相关内容的展示平台,厂商的任何软件相关产品均可在此次大会上面向所有参会嘉宾进行演示和宣传,无疑是一次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广告宣传机会。

五年计划范文第6篇

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屡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材,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大家如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作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是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加宏伟的计划,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这个宏伟的建议,突出的表现在建设投资的扩大上。大家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投资是427多亿元(折合七万万两黄金)。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投资,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投资,大约要增加一倍左右,即800亿元到900亿元。可以预料,这个空前未有的建设规模的实现,将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奠定巩固的基础,使国民经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以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

这样宏伟的投资规模,是可能的吗?完全可能。首先,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增长。1957年的工农业生产比1952年增长51.1%,1962年的工农业生产,将比1957年增长75%。在工农业生产增长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长50%左右。这样,除了一部分收入,用于消费以外,就有可能使建设投资,有较大的增长。其次,我们将减缩一部分国防和行政费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防和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的32%,经济和文化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的56%。估计到国际局势的日趋缓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国防和行政费用,在财政支出中,将下降到20%左右;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费用,就有可能增加到占财政支出的60—70%。

国防费用的减缩,充分说明了我国人民对和平的真诚愿望。有人担心,制减国防费用,会不会削弱我们的国防力量。当然,在帝国主义还存在,台湾还没有解放的情况下,我们是应该随时提高警惕,加强国防的。但是,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归根到底是决定于经济实力的。我们加强了经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国防力量。

这样大的建设规模,会不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呢?不会的。建议中提出的投资规模,是与逐步改进人民的生活相协调的。从根本上说,只有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才能保障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因此不根据可能去积极地扩大建设,是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的。但是,如果过份地、不适当地追求建设规模,以致妨害了人民当前的生活,挫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是不对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充分照顾了这两方面。建议中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中,职工的平均工资,将再提高25—30%。这样作法是适当的。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工农业的发展速度,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快。建议提出:1962年工农的生产总值,比1957年将增长75%左右。大家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51.1%。第二个五年计划所以可能保持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较高的速度,这是由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中。已经在对非社会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生产关系已经起了根本变化。这样,解放了的生产力就会进一步发挥潜力,提高生产;同时,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陆续投入生产的新建企业更多,而且原有企业,经过改造和扩建,将会进一步增加生产。因此,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保持这种较快的速度是可能的。

在工业建设中:重工业建设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我国虽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超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我们的重工业还是非常薄弱的,我们在产量和品种方面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还有40%左右的主要设备靠进口供应,我们每年需耍进口数十万吨的钢材,重型机器、精密机

器和重要仪表还不能制造。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也是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经济的共同高涨,我们必须继续发展重工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建议指出,在工业中,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应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要求在1962年生产资料在工业中的比重由1957年计划的38%,提高到50%左右。其中发电量每年平均增长48亿度到54亿

度,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增长17亿度多一点。原煤:到1962年要求达到19000万吨到21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40到1940万吨,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增长还不到1000万吨。原油:到1962年要求达到50万

吨到6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60万吨到80万吨,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增长是30万吨略多一点。钢:到1962年要求达到1050万吨到12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27

万吨到157万吨。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增长55万吨。金属切消机床:到1962年要求达到60000到65000台,就是说每年增长9400台到14000台,大家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金属切削机床比1952年是没有什么增长的(实际执行结果有较大增长)。

五年计划范文第7篇

“一五”成就: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二五”目标: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30%。但“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完成情况:由于 “”运动和“反右倾”运动,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已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棉纱96.8%,铁路货运量98.7%,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6年增长19.4%。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财政状况逐年好转;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全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主要问题:“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到1990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粮食42500万~45000万吨,棉花425万吨,发电量5500亿度,原煤l0亿吨,原油1.5亿吨,钢5500万~5800万吨,全社会各种货运量94亿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2960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五年新增固定资产6000亿元。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年均增长l7.9%,比“七五”高l3.6个百分点。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578元,年均增长7.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7275亿元,年均增长l0.6%。1995年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3万亿元,比“七五”末期增加两万多亿元。贫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500万人减少到6500万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

五年计划范文第8篇

一、现行五年计划体制是传统计划(规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且发挥过积极作用

现行的五年计划(规划)起止时间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延续到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是1958年到1962年。“”后进行“三年调整”,使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从原来的1963年到1967年调整为1966年到1970年。此后的历次五年计划期都是在调整后的“三五”计划起止时间基石牡延续下来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五年计划起止时间与党代会、人代会的起止时间不一致,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28年,召开党代会的时间并没有制度化。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与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之间间隔了13年。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与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之间间隔了4年。由于党代会召开的时间没有制度化,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也难以与实际工作相适应。例如,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但是从到九大的13年间,跨越了“二五”、“三五”和“四五”三个五年计划期。并没有明确提出“三五”、“四五”计划期的发展任务的建议。当时党中央召开的其他会议,以及会议确定的方针、任务也没有统一的起止时间要求。例如: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0年至15年期间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聂荣臻、主持编制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发展纲要》,提出的是1956--1967年期间的12年发展规划。主持编制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农业发展任务。邓小平主持下,中央书记处起草的党内文件《关于工业发展问题》提出的是1963年以后15年工业发展目标。

这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按照宪法要求的时间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12月)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之间间隔了11年。第四届全国人民大会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2月)之间间隔了3年。由于人代会的召开时间没有制度化,政府换届和任期时间也不可能制度化,根本不可能制定政府任期内的发展目标。虽然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四届人大和五届人大得到坚持,但是不可能与政府任期目标结合起来。

在党代会、人代会都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的条件下,只有五年计划持续不断地编制、持续不断地执行。这期间,虽然有的五年计划并没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甚至也没有提交中央全会讨论,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五年计划可以作为政府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依据。这个时期五年计划的地位和作用非常明确、非常突出。

二、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计划(规划)期起止时间与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府任期起止时间不一致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正常召开,都是五年召开一次。一般情况下,党代会召开的第二年,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政府换届。五年计划期与党代会和人代会、政府换届任期的起止时间都一致,成为不同于党代会、人大和政府任期的独立的周期。由此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如何处理五年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与党代会、人代会以及政府任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召开的历次党代会都提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战略、任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政府也提出或者应该提出任期目标。从道理上讲,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与政府任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执政党在党代会上提出的发展任务、目标和战略,应在新一届人大选举产生的政府任期内得到贯彻落实。现在出现的矛盾是,由于五年规划(计划)期介于两届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府任期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五年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与新一届党中央、人代会、政府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之间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现行的五年计划开始年是党代会召开三年以后,是政府换届两年以后。那么,五年计划提出的任务是落实上届党代会、人代会的设想,还是为下一届党代会、人代会做准备?

二是如何确定五年计划的行为主体。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不论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在任期结束后检查追究时,都有明确的行为主体。而介于两届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府任期之间的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检查总结时,只有名义上的行为主体,即编制计划的政府和批准通过计划的人民代表大会。但是实际中,是由编制计划时在任的上届政府的责任,还是总结计划时在任的下届政府责任,则无法确定,更无法评价和追究。这个矛盾和问题成为五年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五年计划起止时间与党代会、政府任期的起止时间不同,行为主体不明确,给五年计划的检查、评价、中期评估等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检查评估五年计划执行情况,不得不在对党政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外,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评价机制。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完善这五年计划考核评价机制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由于缺少明确的被考核主体,不论这个机制多么完善,也很难发挥预想的作用。

三、建议将五年计划(规划)的起止时间与党代会、人代会,特别是政府任期的起止时间协调、统一起来

解决上述矛盾最简单的办法是将五年计划(规划)起止时间与党代会、人代会,特别是政府任期起止时间协调、统一起来。五年计划起止时间就是当届政府任期起止时间;五年计划的行为主体就是当届政府;五年计划的任务就是落实前一年召开的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措施和工具,对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就是对当届政府的考核。如果这样调整,五年计划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政府任期目标也才能落到实处。如果这样调整,将对党代会、人代会、政府工作,以及五年规划(计划)编制和执行提出新的要求。

对党代会来说,不再提出“五年计划建议”,而在党代会报告起草中,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工作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在起草党代会报告时,就需要研究即将产生的新一届政府如何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党代会的报告就成为新形式的“五年计划(规划)建议”。

对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后,不能仅仅听取上届政府对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建议,而要听取新一届政府任期内的施政纲领――五年计划(规划),并根据这个纲领(五年计划)检查和考核新一届政府的工作。人大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将有了根据,追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对象。不仅新一届人代会有新的开法,五年计划(规划)也采取了政府施政纲领的新形式。

对政府来说,不仅仅在新一届人代会上当选,还要在当选前就已经明确当选后的任期内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经过人民代表批准的,政府是要对这个目标负责的。是心中有数的政府,不会在政府换届后还不明确本届政府任期目标。

对计划(规划)工作来讲,一方面需要配合起草党代会报告和制定新一届政府施政纲领,深入研究五年计划(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重要措施、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长远问题,特别是时间跨度达20年甚至50年的重大问题。目前,不论是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人口与就业、国际竞争等方面的战略和措施,如果不着眼于长远,就不可能认清情况、准确把握问题,也不可能采取正确的战策。作为一个正在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需要研究、制定和实施超长期战略。五年计划(规划)起止时间的调整,有可能为推动这方面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年计划范文第9篇

一、旧村改造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县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是,我县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土地和空间、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和劳动力以及环境承载力这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特别是由于我县过去的城乡建设主要着眼于在“增量”土地上做文章,旧村庄这样的“存量”土地没有纳入城乡建设的统一布局和开发。我县具有村庄多、人口少、地广人稀的特点,全县有401个行政村,1071个自然村,而10户以下的自然村多达414个,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在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占地浪费严重,“空心村”问题突出。经过多年的累积,违法建筑和“空心村”问题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村庄占地的不断扩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耕种条件好的土地日益减少。同时我县的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也十分突出,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共3909公顷,其中农村建设用地2318公顷,分布在全县的1071个自然村,人均建设用地近145㎡,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而且旧村庄内环境难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提高、许多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城乡结构的完善和土地使用效益的提升,并以其违法建设的手段破坏了城乡的公平发展环境和法制管理秩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我县的旧村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推进旧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努力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旧村改造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和省、市、县委提出的“两创”总战略的要求,把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农民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以拓展农民建房空间,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为重点,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旧村改造工作。

旧村改造的总体要求:“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

旧村改造的实施途径:一是整片拆除危旧房、闲置房,重新规划建新房,多余土地搞复垦。二是逐步推进自然村撤并,向中心村或主村集聚,自然村闲置宅基地全部搞复垦。

旧村改造的主要工作:拆旧房、腾空间;建新房、强配套。

旧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有序建设的原则。旧村改造要符合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优先完成有旧村改造项目的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对不切合实际的村庄规划按规定程序进行适当调整并严格按规划实施。要紧紧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按照村庄规划的要求,调整好新农村建设用地。建设部门要认真研究、设计、推广体现山水特色、田园风光、生态韵味的新型农民住宅方案。

——坚持农民自愿,维护农民利益的原则。要以解决农民的基本住房需要为目标,把旧村改造作为破解农民建房难的第一抓手。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和发挥村两委和农民的积极性,统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妥善处理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村集体负债。要特别重视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通过采取政策倾斜、资金补助、提供小户型安置住宅等多种手段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

——坚持稳步推进,依法依规开展的原则。旧村改造必须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建房需求,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低水平建设。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强化对农民建房的日常管理,坚决制止、依法从严查处新“两违”的发生。农村违法建筑的巡查和制止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与国土、建设部门共同负责。违法建筑的拆除实行属地管理,并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2007]71号)、《关于严禁党政干部购置农村宅基地以及非法占地建造私房的通知》(浙纪[2006]19号)等文件精神,坚持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的原则,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党政干部一律不得以本人或他人名义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等规定。

——坚持严格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要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新建住房户必须先拆除旧房或将原有住房交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管理,其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由有关部门及时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旧村改造的业主单位应积极为拆除旧房户提供临时周转房或租房补助。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农民建公寓式住宅,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降低农民建房成本。旧村改造的建设用地要严格按规划执行,建房控制面积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城规划区外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松政发()3号)文件执行。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大力开展宅基地复垦工作,确保旧村改造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并有盈余,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

——坚持科学发展,改造与保护有机结合的原则。旧村改造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从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保护好生产、生活环境,着力建设生态家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在制定旧村改造方案时,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合理保护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实现改造与保护的“双赢”。

三、总体部署

(一)规划目标:年至年,用5年的时间,启动平原二镇六乡(西屏、古市镇;叶村、望松、斋坛、新兴、樟溪、赤寿乡)的村庄进行旧村改造,有条件的山区乡镇也同时启动旧村改造,并且平原二镇六乡五年内20%的村庄全部改造完毕;60%的村庄改造完成进度达到60%-80%;20%的村庄完成一期工程,腾出的建设用地必须能满足本村20%以上农户的建房安置需求;

(二)改造目标:

四、旧村改造的扶持政策

(一)鼓励农民拆除危旧房、闲置房,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加大拆除旧房的奖励力度,对实施旧村改造的单体项目(以村为单位),拆除旧房的奖励标准按照年旧村改造的政策执行。

拆除旧房盘活的宅基地,可以全额返还本村村民建房,不受农民建房年度控制指标限制。

年度有复垦项目的村,严格兑现复垦面积33%的拆房比例,旧房面积允许村内调剂,延迟到年6月底,逾期达不到比例的按文件扣减复垦项目经费。

(二)鼓励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对旧村改造中利用多余的宅基地和整村搬迁后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国土部门将优先立项,产生的复垦指标(剔除建设新占用耕地部分)由县国土局统一收储。

(三)鼓励和引导山区农民整村搬迁异地下山脱贫和撤并小规模自然村。省、市、县专项补助资金向整村搬迁倾斜,对经县政府批准实施整村搬迁的农民,按规定给予补助。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整村搬迁,优先予以立项。搬迁后原居住地的住房予以拆除,其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并全部复垦。异地转移安置农民依法享有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留山及山林经营权、村级集体资产的分配收益权等合法权利。异地转移安置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

(四)支持整村搬迁村农户根据规划要求和自身的经济条件,实行梯度转移。对整村搬迁农户不需要新安排建房宅基地,通过异地购买农村住宅、商品房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的,在拆除旧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的前提下,享受原村旧村改造和下山脱贫整村搬迁的优惠政策。

(五)加大惠民工程和旧村改造项目的对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引用水”、“千村生态移民”、“百村千户避险安居”、“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危房改造”、“兴林富民”、“农民健康”等各项惠民工程,优先安排与旧村改造项目进行配套,各专项经费向旧村改造项目倾斜。

(六)合力推进旧村改造。建设、国土部门要简化旧村改造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实行“制”、“联合一站式”审批。旧村改造村内零星园地、宅基地,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规划调整,尽快予以报批。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收费依法加强监督,严格规范管理。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台等部门应积极支持旧村改造工作,要按照规划及时做好管线的迁移和接入。交通、水利、林业、卫生、环保、教育、文广新、残联、移民办等部门要提出具体意见、措施和办法,对旧村改造所涉及的基础设施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旧村改造项目建设中涉及县政府管辖范围内的规费,一律予以减免或返还,涉及行政规费以外的费用只收取工本费,所有收费标准一律报县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

(七)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中的小额信贷要适当放宽条件,予以政策倾斜和利率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开设创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信用担保贷款和生态家园建设专项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为旧村改造、农民异地转移、自主创业提供支持。积极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旧村改造。县政府对工作积极性高、村集体经济薄弱、需通过信贷筹措旧村改造启动资金的村庄,给予适当的贴息补助。

五、实施步骤

(一)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和开展旧村改造的重大意义,让群众认识到旧村改造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一件大好事,是关心农民,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民心工程。

(二)全面调查,做好规划。集中一段时间,组织人员对村庄的数量、规模、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类建档。对空闲地、荒草地、旧宅基地进行实行勘察,掌握其交通、电力、水源、地质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村庄改造规划。

(三)规范报建,严格审批。凡需建房,须经个人或集体提出申请,村组按规划审核公示,依法上报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开工建设。旧村改造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样,统一标高。充分体现群体有韵,单体有性,整体协调,个体相应,经济实用,突出特色。

(四)妥善安置,先拆后建。做好安置工作是推进旧村改造的关键,安置的原则是:有条件的自行安置,有困难的协调安置,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照顾安置。

(五)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通过试点村,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旧村改造工作循序渐进。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制,凡在本村申请建房,一律安排在规划区内。经批准建新房的,按规定拆除原有的旧房,由村集体收回宅基地。

(二)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严禁借旧村改造之机搭车收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五年计划范文第10篇

《体坛周报》网球记者从UE到WINNER

一晃竟已五年,当年的创刊酒会,似乎还历历在目。老实说,五年前,我对杂志的前途心存疑惑——都已有两本较为成熟的网球类杂志了,《网俱》又如何能寻觅到别样的风格与生存空间?如今,这种疑虑早已不再,杂志不仅活了下来,且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如果将杂志比作一名网球选手,五年来,我眼见其犯下过不少次非受迫性失误;如今,则是越来越多的直接得分与Ace球。与此同时,打法也愈加丰富,底线、网前、攻守兼备——这或许可以用来比拟他们愈加开阔与完整的办刊思路。在过去两三年里,作为顾问,我曾定期去杂志社开选题会。我得说,我从姑娘小伙那里收获的知识与思维方式,与他们从我这里得到的指导与经验一样多。

初次亮相:

2007年7月刊《珍爱远离美女》。

印象最深的文章:

2010年度的“星座斗数”以及2011年度的“奔走天下”专栏系列,留给我的印象可深了,因为……都是我写的。哈哈,开个玩笑。

印象最深的封面:

2009年1月刊,在黑色的背景下,大威的黑皮肤被拍得熠熠生辉,非常符合那一期“亮丽黑色”的主题。还有2010年6月刊,主题是“被世界杯淹没的温布尔登”,封面是众多国家队队旗包围下的一只网球,这突破了用球员作封面的固定套路,很有趣味。

胡力涛

中央电视台高尔夫网球频道解说员

一同成长的“网友”

《网球俱乐部》杂志创刊跟我去高网频道说球的时间差不多前后脚,都赶上中国网球发展的新时期了,算是一同成长起来的“网友”吧!

转眼5年过去了,咱们都有自己的大满贯冠军了,TCM也出落得愈发标致70从杂志创刊初期就一直关注,每期都看,那时还帮着挑过一些毛病,出过一些主意,给过一些建议,后来又成了作者。看着TCM的不断探索直到逐渐确定风格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也能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欣喜之佘也有一点小骄傲。

作为读者,希望《网球俱乐部》杂志借中国网球发展的东风,能越办越好!作为作者,也希望能跟《网球俱乐部》共同讲步!

初次亮相:文章最早出现可能是2008年下半年吧,记不清了,旧杂志被我妈卖了也无从查证。印象最深的文章:

肯定是自己的。应该是2009年8月写的《完人——费德勒》吧。如果不算自己的,那就是同期张奔斗老师写的卷首语《别人的人生》吧!因为里面引用我博客了,哈哈!

印象最深的封面:

应该是2012年3月刊,就是《NEWYEAR,NEW GEAR》那期,令人不禁拍腿叫绝。

陈君乐

SMG网球主持人、

解说员

杂志的活力

能在短短五年间成长为业界鼎足之一,《网俱》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接地气,并没有被专业二字所束缚,服装、器材、场地,民间高手的访谈,业余赛事的报道,乃至花边八卦甚至星座趣谈都无所不包,与专业性的技术分析、新闻评述几乎占据了同等地位。网球运动的推广,单靠专业性远远不够,在这一点上,《网俱》无疑具有开拓精神,他们敢于放低身段,迎合“外行看热闹”的需求,并通过五年的孜孜努力,将无数看热闹的网球初窥者引向了看门道的真正网球迷。五年前,杂志创刊号上写着六个大字:人民需要网球。五年来,《网俱》杂志正是以此为己任,将网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来传播推广同时,也将自己打造成了一本属于全民而非仅仅专业领域的杂志。

初次亮相:

2007年6月刊《费德勒:从伟大到最伟大》

印象最深的文章:

一时想不出合适的。

印象最深的封面:

创刊号的封面,“人民需要网球”很醒目。

葛晓倩

《北京晨报》体育记者

成长不烦恼

从创刊号“人民需要网球”开始,看着《网球俱乐部》一路走来,我向那些现在正在努力为这本杂志工作以及那些曾经在这里奉献过青春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且为他们感到自豪。

中国的网球环境算不上好,在李娜打出成绩之前,即使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这块土地也不能说肥沃。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球俱乐部》于北京诞生并且茁壮地成长了起来。

除了旁观者,五年来我自己也算得上是《网球俱乐部》小小的参与者。创刊之初写过人物,写过赛事,之后就变成“专栏”。其实我并不是什么专家,大多数时候都是谈谈花絮八卦和风花雪月,却承编辑们厚爱,一直写到现在。

初次亮相:

大约是创刊之初,起初的笔名是卡门。

印象最深的文章:

2012年1月刊《伦敦的铁幕》,对于一名去过格林尼治地区02球场的人来说,开篇就很吸引人。

印象最深的封面:

2010年6月刊。明星脸见得多了,一枚黄色的网球被足球团团围住,既新鲜又和内页的策划相呼应。

王旭

《高尔夫大师》杂志记名

好表和杂志

男人要有一块好表,这样可以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光。如果把这句话改一下,则可以用来形容《网球俱乐部》杂志的五年历程,男人不仅要有块好表,更要有一本可以陪伴自己的杂志,这样可以知道自己留下的痕迹。杂志创刊不久,我就应邀写专栏,直到今天翻看那些文字,仍然像书写在昨天的稿纸上。那些专栏大多属随笔性质,除了点评网坛热点外,更是写了不少国内好友以及他们的网球故事。五年时间过得太快了,朋友们有的离开了,有的结识了新欢,有的有了老婆孩子,只有我们对网球的爱始终不变。在媒体同质化的今天,《网球俱乐部》杂志坚持贴近读者的独特风格,这是最让人欣赏的。希望继续破浪前进,让读者们感受到最质朴的爱。

初次亮相:

大概是2007年创刊后不久,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是2007年8月刊。

印象最深的文章:

很多,很难取舍。

印象最深的封面:

上一篇:冬日计划范文 下一篇:西部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