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4 08:14:49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操作风险 内部控制 风险防控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系统高频率的更新,业务的纷繁复杂,都使得银行网点内部会计结算风险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面临了巨大的压力。而在网点的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工作中,网点会计监管人员成为了一个关键点,要保证网点乃至商业银行整体会计结算业务安全运行,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好网点会计监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事中控制,有效地抑制操作风险的发生,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网点会计监管人员在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银行经营网点监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配置不能适应操作风险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配备与管理及业务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有些银行柜面操作人员也承担了很大比例的外部营销任务,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本职位工作;对客户经理的管理有禁止性规定,但无刚性制约等。

2、长期重指标轻管理导致网点会计监管人员在政治思想自律方面有所欠缺

“人”是风险的控制者,也是风险的制造者。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体制和文化的差异,由人员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当前阶段尤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对网点会计业务监管人员的培养必须上升到政治高度,使监管工作有目标、有方向,尤其是股改上市后,要努力把他们培训成为懂政工、晓金融、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把风险控制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上来。

3、对员工培训、评诂、选拔等机制落后也导致风险发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大量简单的操作型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不足,很难胜任规模扩大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新的业务形势。另外,在各类人员的选拔任用方面还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准入机制。如有些银行实行扁平化改革,将原来的许多分理处升格为支行,一部分员工直接被任命为客户经理,往往未经过严格的培训,甚至无信贷上岗证,这些显然都会加大风险系数。

二、发挥网点会计监管人员作用,全面提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水平

1、明确网点会计监管人员在内部风险控制中的责任,实行岗位之间有效制约,构建牢固的内控防线

强化网点负责人行政管理职能。网点负责人全面负责网点员工行为动态、劳动组合、重要风险环节、业务核算质量、重要业务准入、退出、业务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在对网点负责人的任用上不仅要看勤、绩,还要重视“德”。同时网点负责人还必须执行营业现场检查、实时案防分析、重大事项报告、落实整改、处罚管理、学习培训等工作制度,重点对网点内控管理负总责,对网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事权划分要求进行审批的业务,除总会计负责审批的业务外,统一由网点负责人审批。

发挥好营业经理对会计业务的事中、实时监控职责。配备营业经理是完善银行内控体系,加强事前、事中控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营业经理处于业务的第一线,赋有营业网点内部管理、业务审查,授权和检查监督等重要职责,对防范操作风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在案件防范工作中尤为重要。因此营业经理要以业务操作管理为重点,负责派驻网点的事中控制、业务授权、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尤其对授权业务要进行依法合规性审查,不能仅限于有权人签批等形式上的审查,切实加强事中控制。

会计检查员要负责检查辖属机构各项会计制度、办法、规定、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的贯彻和执行情况,检查总会计、营业经理履行职责情况,严格业务核算手续,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实施视频实时监控,对未实现视频集中监控的网点,由检查员按规定频次在进行现场巡回检查时一并完成。在检查方式的选择上非现场检查要以视频检查为主,根据重要业务、重要风险环节、重要岗位、重要人员的工作日期、业务处理时段等资料,通过调阅历史监控录像资料,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检查。现场检查主要通过突击检查、现场询问、联机查询信息、调阅登记簿和会计档案等方法进行检查。根据重点监控原则,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严密手续、维护资金安全。

2、加强对会计监管人员履职情况的执法监察活动

通过交叉互查、定期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全面检查等多种方式对以上岗位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检查中要突出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如权限卡、反交易、虚存实取、银企对账、基层机构负责人交流、上门服务等的防范治理,把监管人员所在网点的问题与对监管人员的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提前监管水平。同时还要组织网点负责人、委派制总会计和营业经理的定期轮岗制度和交流工作,轮岗、交流时要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做好重点审计。

3、以网点为单位深入开展内控文化建设活动

提高内部风险控制水平,一方面要靠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也要靠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通过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从而使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意识,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利益及目标乃至国家利益的和谐统一。同时,以银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带动管理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把内控切入点放到网点,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及内控文化,提高网点全员参与内控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内控问题查处和激励机制,建立网点负责人内控管理情况档案,把网点的核算质量同网点监管理人员业务挂钩。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振龙.金融前沿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2-43.

[2] 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13.

[3] 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9-20.

[4] 肖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14-15.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联社案件防控工作目标责任状

为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切实做好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工作,提高案件防控水平,确保全年安全经营无案件,促进全市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特签订本责任状。

一、责任目标

在责任年度内,各社在管辖范围内要以开展“合规执行年“为抓手,继续按照“打造平安年“的目标和要求,切实抓好案件防控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全面提升案件综合防控能力,防范“贪污、挪用、诈骗、盗窃“等案件以及重大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防范、涉毒和治安灾害等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村信用社资金、财产安全和职工人身安全,确保年度发案数为零。

二、责任范围

各网点负责人是案件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辖案件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和执行负总责;领导及其它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案件防控工作负主要责任。

三、责任内容

1、依法合规经营各项金融业务,严格执行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不得默许或指令下属违规经营或违规使用、占用信用社资金,不得违规拆借、挪用信用社资金。

2、建立、健全信用社资金安全管理责任制,并考核资金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3、按照省联社规定建立相应的案防组织机构,按照内部控制和岗位制约的要求配备岗位人员,实行案件防控目标责任制。

4、积极开展“合规执行年“活动,打造流程银行,创建合规文化,积极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机制及相应的内控制度体系,夯实案防工作基础,建立案防工作长效机制。

5、加强全员案件防控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案件防控意识和技能,筑牢案件防控思想防线。

6、认真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各项履职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保持案件防控和追究问责的高压态势。

7、严格落实高管人员定期交流、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亲属回避等制度;按照员工日常行为排查月报告制度组织排查,对重点人员建立监控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8、组织落实上级及有关部门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部署和提出的整改意见。

9、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案件防控专项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信用社案件防控工作,会议要形成会议记录,并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10、按规定时限报告本联社发生的案件,组织对信用社案件的调查处理,按照管理权限对案件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落实监管部门“双线问责、上追两级“的规定。

四、责任追究

1、按照省联社《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责任追究办法》(冀信联发〔〕80号)对发生案件的网点负责人进行处理。

2、对发生瞒报、迟报、漏报、误报重大突发事件和案件的,从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3、对未完成案件防控责任目标,发生案件的社,网点负责人先行就地免职,再做调查处理,从严追究问责。

4、本年度结束后,由联社对各网点案件防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案件防控工作考核结果市办与联社绩效挂钩,算出各联社年度应得绩效工资后,再按照案件防控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得分百分比发放绩效工资。

五、有关事项

1、本责任状一式两份,县联社与签署单位各持一份,责任状期限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2、本责任状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具体监督实施。

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_________网点负责人

(签字):(签字):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总体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该营业网点的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较大,临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对自行业务进行认真核对,营业经理履职时尽职不到位,造成差错率增高,并且营业经理对柜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以及自身学习得不到正常坚持,从检查情况看,柜员因不注意细节或不细心、屡查屡犯造成的差错较多,通过跟踪检查上期问题,发现该行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如柜员日终轧帐制度的执行以及保险柜大小不符合要求使现金管理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变;同业存款专用账户支取现金无人民银行审批的现金管理卡。对使用原子印章作为单位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整改步伐较慢。

在此次月度检查中,检查督导员能积极和被查网点沟通交流,对柜员出现的操作问题和业务误区、肓区,耐心的进行辅导,帮助柜员规范业务处理,正确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对检查中发现的漏签章、漏登记、漏报备等问题进行现场辅导整改,达到“查深、查细和查辅结合”的预期目的。

二、存在问题

1、分管行长、业务主管对网点核算、内控方面的检查记录、网点负责人工作日志的记载项目不全、内容简单,检查中未发现有问题提出记录。营业经理工作日志记载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重大事项、以及自身不可解决的问题也无记录。

2、日终轧帐,未核打当日经办的业务凭证,造成柜员有丢失凭证现象。(屡查屡犯项)

三、整改建议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网点营业经理逐条认真落实整改,运行督导员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能整改未整改问题加倍扣分,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1、通过本次检查,该网点对日常使用的库存现金登记簿、挂失登记簿、柜面空白重要凭证登记簿等未能做到妥善保管,希望该网点的柜员管理工作从日常小事认认真真的做起,这样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从严管理。

2、对以上检查发现的问题,营业经理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监督、监控,对以往检查提出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对问题的整改汇报要有具体内容、数字、整改的进程,对履查履犯的问题管辖行要认真对照省行《违反规章制度处罚规定》条例进行经济处罚,对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在次月15日前上报,并将经济处罚单复印件附在整改报告后。

3、营业经理的工作日志记载要有: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发现、处理的方式、方法,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记录、反映;营业经理的周查项目要全、检查内容要有具体的数字、方式、方法,工作日志记载要有连续性。

4、根据规范单位客户印鉴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行要加强对单位预留原子印鉴章的清理工作,逐户排查,通知单位来人更换或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因使用原子印章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单位自行承担的工作还要加快步伐进行整改。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一、总体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该营业网点的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较大,临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对自行业务进行认真核对,营业经理履职时尽职不到位,造成差错率增高,并且营业经理对柜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以及自身学习得不到正常坚持,从检查情况看,柜员因不注意细节或不细心、屡查屡犯造成的差错较多,通过跟踪检查上期问题,发现该行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如柜员日终轧帐制度的执行以及保险柜大小不符合要求使现金管理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变;同业存款专用账户支取现金无人民银行审批的现金管理卡。对使用原子印章作为单位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整改步伐较慢。

在此次月度检查中,检查督导员能积极和被查网点沟通交流,对柜员出现的操作问题和业务误区、肓区,耐心的进行辅导,帮助柜员规范业务处理,正确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对检查中发现的漏签章、漏登记、漏报备等问题进行现场辅导整改,达到“查深、查细和查辅结合”的预期目的。

二、存在问题

1、分管行长、业务主管对网点核算、内控方面的检查记录、网点负责人工作日志的记载项目不全、内容简单,检查中未发现有问题提出记录。营业经理工作日志记载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重大事项、以及自身不可解决的问题也无记录。

2、日终轧帐,未核打当日经办的业务凭证,造成柜员有丢失凭证现象。(屡查屡犯项)

三、整改建议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网点营业经理逐条认真落实整改,运行督导员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能整改未整改问题加倍扣分,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1、通过本次检查,该网点对日常使用的库存现金登记簿、挂失登记簿、柜面空白重要凭证登记簿等未能做到妥善保管,希望该网点的柜员管理工作从日常小事认认真真的做起,这样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从严管理。

2、对以上检查发现的问题,营业经理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监督、监控,对以往检查提出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对问题的整改汇报要有具体内容、数字、整改的进程,对履查履犯的问题管辖行要认真对照省行《违反规章制度处罚规定》条例进行经济处罚,对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在次月15日前上报,并将经济处罚单复印件附在整改报告后。

3、营业经理的工作日志记载要有: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发现、处理的方式、方法,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记录、反映;营业经理的周查项目要全、检查内容要有具体的数字、方式、方法,工作日志记载要有连续性。

4、根据规范单位客户印鉴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行要加强对单位预留原子印鉴章的清理工作,逐户排查,通知单位来人更换或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因使用原子印章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单位自行承担的工作还要加快步伐进行整改。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评价系统的整体设计构想

(一)“三个覆盖”的功能要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功能。一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范围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涵盖到会计业务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各类风险信息通过系统汇总到事后监督中心,形成完整的风险视图,以便向管理层正确评估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实现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贯穿会计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做到无缝链接。三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参与人全覆盖。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各网点负责人、会计核算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是风险评价的参与者,应全部包含到风险评价系统中来。

(二)“三个评价”的管理指向。一是对基层会计制度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风险点控制措施是否能适应会计业务的变化;基层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方面等引起风险变化的因素。二是对操作风险的评价。基于央行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操作风险要远高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失误,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进行违规、越权操作等因素。三是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整体评价。不同部门检查、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通过整合有关风险信息,可以消除风险监测中的空白和盲点,有利于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全行整体风险状况。

(三)“三个层次”的实现路径。一是构建平台。以风险事件的识别为重点、以风险事件的管理为主线、以管理系统为平台,以促进流程改进为目的,建设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会计核算评价系统,实现风险管理的电子化、系统化、模块化,满足全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二是完善体系。建立网点主管事中核查、监督中心实时核查以及各风险管理部门事后重点核查的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整合,通过识别、评价、检查三种主要方式,达到“监测有效果、检查有方向、履职有重点”的目标。三是强化评估。强化对会计核算的评价分析,通过对全辖(机构或网点)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计算、汇总核算网点各类信息数据,形成会计核算风险评价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服务。

二、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模型设计

(一)整体构架。采集会计核算部门(含岗位,下同)日常检查监测信息、会计主管评价信息以及会计主管、行领导履职检查信息,形成风险差错信息数据库。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算部门风险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反馈至核算部门、会计核算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再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核算部门及核算环节进行重点监测、评价和履职检查,形成动态的、良性的风险监控系统(如图一)。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充分考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关注5个层面的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为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人员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指标的选取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见表一)。

1、制度建设。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在现有制度及规定是否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现有的制度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合新系统的上线,是否存在制度盲区,操作上是否有可行性等。

2、制度执行。指会计核算不能按照规范化制度的要求执行而形成的风险。含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强制休假制度、授权管理、会计主管履职检查、行领导履职检查、离岗审计、离任审计等方面。

3、人员风险。指人员道德风险和素质低等因素不胜任工作的风险。包括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证上岗,学历水平、年龄结构、要害岗位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等指标。

4、系统风险。系统维护是否合规、系统操作是否准确,ABS、TCBS等业务系统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或功能不完善而引发的风险,由于硬件、软件、网络等原因导致的不可预测风险等。

5、操作风险。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帐户管理、帐务处理、重大会计事项、参数设置、账务核对、计息处理等。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制度执行和检查不到位等(如图二)。

(三)模型的建立

1、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是由会计主管、事监中心、会计、内审、监察、人事等其他相关部门主管人员根据核算部门制度建设执行、人员结构、日常核算、实地业务检查等情况定期对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风险评价指标、风险等级、风险度值等,根据核算部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类问题自动计算各核算部门、责任人总风险度值。

2、指标数据的采集。数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各核算部门定期采集本部门的会计制度建设情况、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以、上岗资格及培训学习等基本信息;按时采集核算部门业务自查、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在各类会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图三)。二是事后监督中心采集各核算核算部门的会计、国库、发行业务量等基本信息;采集会计资料再监督、实地业务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三是会计、内审、纪检监察等会计监督管理部门部门采集本部门对中支和县(市)支行会计、国库网点实地业务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同时定期对辖内各核算网点进行风险评估打分。

(四)评估模型的设计。模型的设计分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设计三个层级。

1、低层设计。指风险事件的收集和相对应的风险分值转化过程。将采集到的各类风险事件按照相应的风险度大小转化为对应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量部分,主管对风险事件的判断不同所打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性部分,两部分共同组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

2、中间层设计。是对报告期问题责任人和核算部门进行风险分值的计算过程。考虑到风险事件如果是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给予50%的风险权重,若是风险事件由他人检查发现,则给予100%的风险权重。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问题责任人风险评估分值=∑责任人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责任人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责任人检查风险分值+∑责任人其他风险分值;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评估分值=∑该核算部门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核算部门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该核算部门检查风险分值+∑该核算部门的其他风险分值。

3、顶层设计。即对该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的风险计算,可通过系统综合各核算部门由系统定量分析累加结果与各核算会计主管定性分析累加,分别给予风险权重50%。定期可得出参加考评的核算部门和考核中支的风险度值。最后再根据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得出该核算部门风险等级。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系统风险分值*50%+∑会计主管综合定性评价加权*50%。

(五)评估结果的运用

1、生成风险管理报表。系统根据采集的核算部门信息,生成可供核算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层查询的各类统计报表。各地市核算人员及相关领导根据相关权限查阅。具体类型有分中支、分核算部门、分会计核算人员差错明细统计表、分核算部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情况查询、问责情况查询,分中支、核算部门、核算人员差错率情况、风险度情况、风险等级查询等等。以便各单位领导及会计主管统计分析风险的大小,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相应的风险,并结合风险评价情况、业务量大小、人员情况,实际、科学的设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如图四)。

2、不定期发出风险预警。当核算部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重大差错、风险隐患或出现屡查屡犯、重复出现同样的差错问题时,系统按照约定条件向核算部门自动发出工作提示或风险提示。

3、定期生成风险评价报告。事后监督中心根据系统汇总各部门风险信息定期向行领导提供辖内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报告、行领导需要掌握的相关报表信息,为管理层提供金融风险信息的管理决策服务。

三、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评价和建议

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质量依赖于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精细化,也就是风险排查的全面覆盖与监督过程的渗透细化。通过构建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各业务处理部门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风险防控情况,为业务处理部门和监督部门有的放矢的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还可以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及时向业务部门提示和预警风险,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实效。但在实践中运用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时仍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系统指标体系科学性论证。风险因素的识别关键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预警的内涵与形式,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开放、高效的信息收集机制来容纳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错误形式和对风险的深层次分析,既要全面性,又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因此指标体系科学性是量化分析的过程,需要多方实践和论证,并且指标体系的设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二)健全配套的会计监管制度体系。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促进会计管理质量提升的必要保证。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监督差错与部门自身利益相关,往往导致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核算人员因“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而无法有效监督,相关的风险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要配套相关管理措施,既保证违规行为的及时上报与整改落实,又不至于让部门承受过度的压力。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尽职监督Z-作分工、责任不到位。《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部门制定的尽职监督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督有明确的分工,《中国农业银行运营监管管理办法》(农银规章[2012122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开、销户,电子银行业务的开户与注册,印鉴管理,业务授权以及挂失、止付、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等重要业务处理情况”,对运营部门监督电子银行的开户和注册进行了明确;农银规章(20121221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门尽职监督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第七条规定“各支行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辖内尽职监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该文件还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管的具体内容,要求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尽职监督。然而在尽职监督实际履职过程中,两部门均未对电子银行业务行使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内控合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也未行使再监督,致使电子银行业务监督出现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

尽职监督工作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首先,学习培训不到位。随着科技水平、同业竞争、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产品、流程变化较快,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文件更新较快、合同文本较多。但在基层行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培训、学习不到位,加之无独立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监督从属于多个部门,导致文件流转不顺畅,如某分行在实施企业网银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网银协议就有2006、2009、2012三个合同本在网点同时使用。其次,履职监督不到位,《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现场检查周期、频率及覆盖面为:县(市)级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对辖内网点机构开展一次电子银行业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网点机构数的50%。二级分行电子银行部门每半年至少对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开展一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支行机构数的50%。”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是基层支行分管电子银行业务的个人金融部属于前台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侧重于营销和计划任务的分解、统计和调度,对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督疏于管理,同时也未按照尽职监督要求,设立专职尽职监督人员,尽职监督职责无法落实,同时也未向同级内控部门报送监督计划,牵头相关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开展监督;运营部门现场监管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必查事项,致使电子银行业务成为监督、监管的盲区。二是同级内控合规部门、上级行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监督的部门也未履行再监督职责、对每季未上报尽职监督报告也未过问、督促和落实。三是奖惩考核不到位,上级行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本行相关部门考核未将尽职监督工作考评作为职能部门的考评事项,奖惩考核不到位。(四)尽职监督工作协调、沟通不到位。《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行电子银行部门要与内控合规部门之间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相互反馈尽职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要可疑信息、重大问题及整改情况。”在实行监督过程中,电子银行部门、运营监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缺乏相互信息交流、缺乏相互配合,相关数据、文件、信息不能相互借鉴利用。

改进尽职监督工作的措施

(一)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正确理解尽职监督管理工作。尽职监督管理是指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定位,对下级行分支机构的对口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监督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履行的内部控制职责,是职能部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要求,也是对条线和同级职能部门监督的要求;是各部门对本条线的机构和员工所进行的内部监管。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尽职监督工作不是某一部门单独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尽职监督管理工作是“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相较其他部门的监督而言,主管部门对本条线业务情况更熟悉,更便于掌握分管业务中存在的隐患,实施风险管控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完善相关措施,严格履行部门尽职监督职责。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各级职能部门应组织对《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以及各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进行认真学习、掌握和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要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按尽职监督工作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将部门尽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尽职监督缺位;完善尽职监督方法,熟悉监督内容、流程和方法,采取现场检查fHtlz现场检查手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各部门监督成果,提高尽职监督的工作效率,对尽职监督情况定期进行检测、监督、分析和报告。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按照尽职监督管理办法和职能部门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包括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现场检查信息的反馈、推动形成监督成果相互确认等;建立监督信息全面共享的信息沟通联系机制和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利用各职能部门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等多种形式,对各系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日常监测;同时相关部门按历史、现时分类建立文件、合同文本库,以便各级职能部门和网点查阅使用,既可以保持文件文本的连续性,又可以确保其时效性,从而提高尽职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履职再监督。

内控合规部门要做好尽职监督工作的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与频次,统筹配置检查资源,避免重复检查,消除尽职监督盲区;上级行职能部门、本行内控合规部门还要承担监督各部门是否切实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能的职责,督促、协调各部门实施自律性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把职能部门履行尽职监督管理情况作为综合性检查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尽职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提出处理建议。四是加强考核奖惩制度。各级行可根据本行实际,制定尽职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部门负责人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的内容,尽职监督管理工作不落实的,应予以问责并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p#分页标题#e#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营主管;队伍建设;管理措施

一、 运营主管应具备的履职能力

“三大集中”重塑了柜面业务流程,变革了授权管理模式,为运营主管提供了新的履职环境,对运营主管履职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学习力

即要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当前,各项业务推陈出新,系统改造接连不断,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网点转型、核心生产系统和运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现有规章制度也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之中,对运营主管的快速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执行力

即要主动合规、带头合规。从一定意义上讲,运营主管不讲合规,是营业机构临柜业务的最大风险。是否严格执行现行规章制度,是检验运营主管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

(三)评判力

即合理评价受派机构的风险状况。运营主管岗位职责的核心在于:建立临柜业务正常营业秩序,保障临柜业务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运营主管要通过对临柜公共业务的有效管理、对临柜特殊业务的有效控制和对临柜重点业务的有效抽样,实现对临柜业务的过程控制和操作风险的有效预防。

(四)控制力

即有效控制柜员操作行为和风险事件。运营主管作为管理类人员,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以及自身的高尚品德、以身作则和专业水准,对柜员操作行为予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柜员合规办理业务。同时,运营主管要建立有效的纠偏机制,充分运用现场监管的检查成果和后台中心的非现场考评结果,持续跟踪、监测柜员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不规范操作,控制柜员合规办理业务。

二、当前运营主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稳定性仍显不足

运营主管承担的职责和责任与其岗位级别、薪酬待遇不相匹配,尤其是人力资源综合体系改革落地后,运营主管的岗位等级低于营业机构副主任以及支行部门副经理,打破了岗位落地之前享受的支行副股级待遇。“三大集中”、网点转型后对运营主管提出更高要求,但由于责、权、利的不匹配,导致运营主管队伍思想波动大,想方设法脱离该岗位,人才流失较多。相对于运营主管,大堂经理岗位更容易出成绩,工资收益更高,优秀员工更多选择竞聘大堂经理岗位,运营主管岗位无人竞聘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一些行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运营主管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委派权威性有所弱化

运营主管委派制可以加大对营业机构的监督力度,更加有效防控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委派制落实不到位现象较多,其权威性被打折扣。一些行存在“一派了之”的现象,委派工作停留在文件上,后续跟踪、监督措施没有跟上,委派制度流于形式。一些行准入关把握不严,运营主管未通过竞聘产生。个别行甚至将运营主管岗位作为提拔干部的对象,安排不具备能力的人员担任。此外,各行还不同程度存在运营主管经济利益与营业机构挂钩的现象,使运营主管工作牵制于营业机构业务发展,运营主管碍于压力,工作质量受到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损害了运营主管履职的独立性,无法正确评判受派营业机构风险状况,弱化了柜面风险防控能力。

(三)履职主动性尚需加强

一些行“重前台、轻管理”,运营主管岗位相对营业机构主任、支行部门中层干部及前台客户经理提拔晋升机会要少得多,运营管理岗人员普遍存在晋升空间狭窄、晋升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运营主管容易产生安于现状思想,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竞争与进取意识。一些行对运营主管正向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罚代管、只罚不奖的现象普遍存在;运营主管薪酬待遇与其所承担的风险以及繁杂、超负荷的工作不匹配,导致运营主管产生消极懈怠心理,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农行新产品、新业务、新制度、新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对运营主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运营主管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管理行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多以运营主管自主学习为主,繁杂的工作分散了学习精力,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运营主管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以落实委派制度为抓手,优化履职环境

1. 提高岗位级别。针对当前运营主管岗位级别以及薪酬待遇偏低的现状,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深化人力资源改革纲要》中“实施向基层倾斜的岗位管理政策”精神,柜员已向上延伸2个等级,运营主管岗位等级应相应提升,确保不低于所在支行职能部门副职岗位等级。有条件的支行可比照支行职能部门正职岗位等级执行。

2. 营造合规氛围。要善于抓典型案例并加以传导,对涉及违规业务的柜员、运营主管、营业机构负责人、业务部门责任人员等加大处罚力度,避免凡事只由运营主管承担,使相关业务部门和营业机构负责人等领导人员不敢随意要求柜员和运营主管办理人情业务、办理违规业务,从而形成有利于柜员、运营主管、有利于运营条线的合规工作氛围。

3. 畅通报告渠道。运营管理部门要为运营主管抵制、报告违规行为创造良好条件。

4. 跟踪委派情况。对委派行行长进行运营主管履职独立性满意度测评,包括运营主管竞聘上岗、薪酬水平、创造良好履职环境等内容。

(二)以推行等级管理为抓手,搭建合理梯次

1. 改进绩效考核。制定运营主管考核办法,将营业机构基础管理水平与运营主管岗位绩效绑定。综合考虑营业机构副主任、运营管理部门副经理等岗位薪酬情况,按不低于的标准确定运营主管目标薪酬。

2. 推行等级管理。制定运营主管等级管理办法,对运营主管实行分级、动态管理,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集中评定”的方式,对运营主管工作质量、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业务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和等级认定。

3. 提升晋升空间。加大运营主管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在一级支行领导班子中要配备具有运营主管经历的分管领导,在一级支行副科级后备干部中保持一定比例的运营主管,优化基层行领导班子人才结构,打通运营主管内部晋升通道。各级行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聘任需征得上级行运营管理部同意,并限定运营管理部经理必须具备运营主管等运营工作经历,从人才选拔上保证运营主管岗位的相对优越性。

4. 加强后备培养。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运营主管后备队伍,既作为日常运营主管替班人员,也是今后运营主管竞聘的优先人选。定期跟踪管理后备队伍,确保后备人员在代班主管期间的运营管理质量,使其在工作期间各项能力能够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避免运营主管后续无人的现象。

(三)以创建“三化三铁”为抓手,提高履职水平

“三化三铁”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基层营业机构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抓手和新时期全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治本之策,要融会贯通到运营主管日常工作中,并将“三化三铁”考评结果与其绩效考核挂钩,以此为契机提升运营主管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评判能力。一方面,借助“三化三铁”考核标准促进运营主管把握重点,对每日工作中涉及的繁杂事项,从会不会产生声誉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角度判断,区分重点与一般,主要与次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重要风险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借助“三化三铁”创建工作促进运营主管识别风险,通过分析问题,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内部与外部,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提升营业机构运营管理水平。

(四)以强化业务培训为抓手,提升执业素质

运营主管要学制度,精业务,懂流程,知规定,才能合规办事。要充分运用农银大学教学平台,优先将运营主管集中面授纳入农银大学岗位职业轮训,完善运营主管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拓宽网络学习渠道,合理安排课程,促进运营主管利用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运行响应、网络搜索等新型学习手段,提升快速学习能力。要组织运营主管上讲台,探讨风险防控重点以及业务难点,交流工作心得、管理经验,锻炼运营主管业务培训、沟通协调能力。

固本强基,才能稳健行远。营业机构是全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只有实现每个营业机构的安全高效运行,农行整体安全才会有可靠的保障,业务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在实现营业机构的安全高效运营方面,运营主管无疑承担和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要依托运营体系建设的强劲动力,积极为运营主管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不断提高运营主管队伍的凝聚力,有效发挥运营主管的职能作用,为全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运营基础。

参考文献:

郭浩达,罗永宁.商业银行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本文以农业银行泰兴市支行为例,分析了县级支行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县级支行内部控制能力的相关建议。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架构的逐步形成和建立,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及风险防范体系也得以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总行、各省级分行和市级分行均建立了专门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部门,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承担着整个农行经营任务的县级支行而言,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在点和面上,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县级支行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合规意识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是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

有些员工风险意识较弱,认为风险防控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有些员工法律、规章意识淡薄,借方便开展工作之名,以不影响同事之间相互团结协作为理由,相互之间无原则信任,不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别人的违规行为也视而不见、知情不报,从而导致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岗位制约制度的行为屡屡发生;还有些员工受社会不良风气和金钱的诱惑,顶风违纪、内外勾结,打银行客户资金的主意。同时,少数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规章制度上打“球”,无视法律、法规及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为了完成目标任务,不惜钻制度空子,故意违规。个别行为隐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二)网点长期存在的“重经营、轻管理”的经营理念使内部控制执行苍白无力。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三四线城市摆摊驻点步伐的加快,农行县级支行,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域支行和基层网点业务经营竞争日趋加剧,加上任务指标的“层层递加”,基层行忙于业务营销拓展、疏于风险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员工、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打开营销市场,如何完成业务经营指标上,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的工作基本上属于“靠边站”。“任务指标都完不成,哪有时间干这个”是很多基层网点负责人经常抱怨的话。

(三)支行内控管理势单力薄,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威慑力。

一是专业的内控管理人员严重欠缺。县级支行系统基本没有专业的内控管理团队,甚至没有专门的内控管理人员。以泰兴农行为例,内控管理职能归属网点管理部,部门人员8人,最年轻的42岁,为部门主要负责人;其次为49岁,部门副职,分管安全保卫;其它6人均在53周岁以上(4人为退二线管理人员,4人将在3年内退休)。由于有效劳力欠缺,内控管理工作只好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因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加之各条线专业知识的欠缺,部门能独立开展的,除了简单的“飞行“检查,突击检查一些代保管、违规保管、客户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问题外,深层级的内部控制检查活动几乎难以展开。二是各职能部门之间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工作有异,人员紧张,作为内控管理的牵头部门要协调组织各部门协同开展一次全面的内控检查活动,难度很大。不是部门派不出人,就是出工不出力,怕得罪人,当“老好人”,敷衍了事,起不到应有的监管作用。三是季度尽职监督检查质量不尽如人意。按照农行系统现行管理体制,各条线都有内控管理职能,应对本条线的内控管理负责。从当前现状看,除了运营和安全保卫条线的日常监管工作能有效开展,其它部门基本上就是依赖上级行的检查和一季一次的尽职监督检查。而条线每季一次的尽职监督工作,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面上不能做到全覆盖、点上深度不够、系统录入资料欠规范。

(四)监管层面对“常见病”、“多发病”查处不严,制度的严肃性被削弱。

一些没有产生后果的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管理层一方面担心打击员工积极性,影响工作热情;一方面因这类问题涉及面广,为“多发病”、“常见病”,受“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检查发现后基本上以积分、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导致制度的严肃性被削弱。同时,也给员工造成了一种“小问题不算问题,不会被追责”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员工放松了对制度执行的要求,甚至一些很容易避免的问题,也会因“这个问题没什么、不要紧”的心理暗示而难以得到有效纠改。

(五)机制不健全,不适应内外部监管越来越严的形势要求。

健全、有序、高效、严密的内控制度和严谨、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常态化防范内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而当前农行内控制度在某些方面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一是新业务、新产品的管理制约机制推出滞后,跟不上新业务、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有的甚至连业务操作方面的基本规范要求都未能达到就推向市场,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风险。二是制度规定缺乏操作流程的细化,导致在履职过程中有较大随意性,影响制度执行的统一规范性和严肃性。三是缺乏对制度执行过程的评价标准。以“结果论英雄”,就连县级支行的年度内控评价都是以录入ICCS系统的检查问题和整改结果为依据,而这些检查问题又受到诸多因素(如检查次数、检查覆盖面等等)的影响,科学性明显不足。同时,这样的评价标准也导致了基层行不能常态化、长效化地关注制度执行过程。

二、增强县级支行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建议

牢牢把握“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发展质量”的工作要求和“强管理之基、固发展之本”的工作主线,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为先导,以检查督导为手段,以推动部门条线履职为重点,全面提升县级行合规风险管控能力。

(一)培养员工的风险合规意识。

员工风险合规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管理层领导,比如支行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等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良好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意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需承担的责任,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工作,对整个内控管理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强对员工合规管理上的宣讲和风险文化上的教育,全面落实员工合规文化“四个必须”要求(每次例会必讲、每位员工必谈、每日回顾必看、每次自查必检),使员工能有效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使“风险就在眼前、案件就在身边”的理念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并外化为严格制度执行、合规办理业务的实际行动。三是加强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对产生了后果的业务违规行为和员工风险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对一些没有产生后果的轻微违规现象,也不能不闻不问、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够得上处理的,要处理责任人,够不上处理的,要加强批评教育和业务培训,有效打破“法不责众”“、轻责不究”的局面,有效促进全员风险合规意识的提升。

(二)打造一支合格的内控管理队伍。

县级支行内控牵头部门最少要配一名能力和素质都能胜任岗位的内控管理专业人员,由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解决当前兼职人员时间有限、精力不足的问题,其它各条线也必须要明确一名兼职内控管理人员,负责条线内控管理和合规工作,提升条线检查和监管质量。要加强对各单位负责人、运营主管内控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存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耽误业务经营发展”错误想法的,进行“洗脑”式的教育,促其思想转变、认识提升;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述职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内控管理不力、年度内控考核不合格的,要下岗学习甚至撤职。同时,要加强对上述人员内控管理知识的定期培训,以管理人员思想和素质的“双提升”,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内部制度的梳理、修订和完善。

基层行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制度漏洞,要及时报告、分析和汇总,在各类检查中也要将查找制度上的不完善、不合理,作为工作内容。本级行制度上的问题要及时修订,以免漏洞扩大;本级行权限范围以外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提请有权行及时梳理、修订和完善。同时,对一些新业务、新产品在办理过程中,如发现存在明显的制度和法律风险漏洞的,要提请上级行停止办理,待制度完善后,再重新进入市场。与此同时,必须建立主动合规的激励机制和违规行为的约束机制,改变目前奖惩机制与现实形势不对等、不对应、不对称现状。一是要建立违规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凡是下级行发生违规事件或行为的,同时上追两级领导连带责任,即:二级支行发生违规事件或行为的,除追究二级支行当事人和领导责任外,同时上追一级支行领导层责任和条线部门负责人责任。二是建立违规长期责任追究制度。在任期内发生违规行为,责任人及承担违规连带责任的领导无论是否已经提任、转岗、离岗等,都必须追究其任期内的违规责任和违规连带责任,彻底改变目前对违规当事人及应承担违规连带责任的领导在岗追不到位、离岗没法追的现象。三是建立领导违规扣分积分管理制度。凡是违规直接责任人和应承担违规连带责任的领导,除了进行经济、行政处罚、绩效挂钩外,还要进行违规扣分积分管理,凡违规扣分积分达到一定限度的,在一定时期内不得提任。四是建立合规积分奖励制度。对于主动揭示问题、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积极主动进行整改的,以及管理行职能部门主动帮助、辅导本条线查找问题、推动整改的,均实行积分奖励制度,奖励积分与机构绩效挂钩,与内控评价挂钩,与部门考核挂钩。奖励积分累计到一定额度以上的,可以开展各类积分奖励活动,如可以开展合规积分兑换奖金制度。五是实现奖罚对应制度。对照各项工作的奖励力度标准以及目前绩效工资标准,尽快修订出台违规行为的处罚新标准,实现奖罚对称。六是建立违规行为与风险保证金挂钩制度。按季度在员工工资中人均切出一定额度的工资与违规管理挂钩,一旦发生违规行为,不仅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处理直接责任人,同时,直接责任人、责任区管理者的风险金全部扣除,其他知情人员也将扣除部分风险金,实现单位内部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强化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和检举力度,有效打破“有情不报”、“作壁上观”的“老好人”心态,增强合规合力。

(四)落实内部控制“三个层面”职责。

要明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是内控部门一个条线的事,每个营业网点、每个条线部门都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体,要承担与各项业务相伴而生的信用、操作、市场、流动等各类风险职责。网点和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同时,要落实好“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职责,即:各营业网点和前台业务部门要严格制度执行和合规操作,落实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职责;支行职能部门既要加强业务指导,以免一线操作人员触犯制度,又要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履行尽职监督检查责任。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及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开展对本条线尽职监督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督促条线问题的及时整改,强化条线辅导和督导作用。后台监管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查漏补缺,确保风险隐患无遗漏,切实发挥好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

(五)注重”四个强化“,筑牢“四道防线”。

一是强化培训引导,筑牢精神防线。从员工管理着手,员工教育和管理,是基础的基础,健全岗位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以考促学的方式,把操作技能、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员工防范风险主观意识,杜绝新员工未训上岗和在岗不训等现象,减少员工能力风险。二是强化制度执行,筑牢基础防线。把制度的传导和二级支行的贯彻执行纳入到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体现基础管理从本部推动,从管理层做起。通过制定岗位作业手册,强化作业流程控制,有效解决制度“有章不清”、“有章不全”、“有章不新”、“有章不知”、“有章不循”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筑牢预警防线。统筹检查资源,在整合检查资源的前提下,重点推动部门尽职监督履职,加强部门信息交流,检查资源共享,加强内控合规监测应用平台利用范围,权限扩充至基层内控管理部门,提高基层行监督检查科技信息的应用水平,有效提升监督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监督检查的防范效应。四是强化激励约束,筑牢生命防线。强化对违规行为处罚的多重应用,重点解决奖罚不对称、处罚标准过低、处罚力度偏轻、重对基层处罚轻对管理层处罚、违规行为连带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努力营造以铁腕手段从严治行的合规奖惩文化,切实防范和减少合规风险,筑牢生命防线。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

随着市场利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盈利模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模式会越来越难以为继。在此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主动思考,积极应对,求变图强促发展,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该行实际的应对之路。

一、念好“四字诀”(精、准、细、严),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加法

(一) “精”,就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1.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有力提升质效。商业银行应对各类贷款品种操作规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各贷种的操作流程归纳为了一个大的操作流程。以此流程为基础,一是成立放款中心,实现“贷放分离”,变“岗位制衡”为“部门制衡”,有效提升信贷质量;二是实施“档案不回头”,倒逼各环节高度重视档案质量,落实流转环节责任,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三是规范审查审批结论,使结论更详实,更具操作性;四是对审查发现问题进行ABCD 分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小问题都不放过”,防范实质性风险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2.完善网点合规检查,大大提升效率。一是在检查人员上作了创新和优化,由网点综合柜员代为履职,节约检查成本,提升网点人员的合规意识和技能水平。二是优化合规检查内容。实现对网点业务的全覆盖。三是优化问题整改过程。针对合规检查或审计发现的问题,召开问题审议会,集体讨论,对问题准确定性,并排查共性和重大问题,以点上发现问题、面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推进整改工作。四是优化合规检查模块。按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辅的思路,设计检查模块,提升检查效率。

3.量化审计评分标准,细节创造效益。一是实施了对二级支行内控积分排名。实施单项业务积分排名和评价工作的正向激励,为评价二级支行的内控水平创造了一种量化方法,促进二级支行持续改进内控状况,也为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评提供依据。二是改进对一级支行的内控评价。在满足上级行评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评价内容,将各部门的条线评价、二级支行内控积分排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均纳入评价内容。

(二) “准”,是准确、准时

1.全流程时效管理,提升竞争力。商业银行为提升贷款业务市场竞争

能力,应制定了各贷种各环节的作业流程及时限要求。个人商务贷款业务全部流程应在14 个工作日内完成;小额贷款全部流程应在7 个工作日内完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全部流程在5 个工作日内完成;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全部流程在7 个工作日内完成;小企业抵押类贷款全流程时效控制在20 个工作日以内,小企业单笔业务全流程时效控制在16 个工作日以内。通过全流程时效管理,工作效率和客户口碑明显提升。

2.审查审批限时服务,提高支撑力。审查审批限时服务承诺制,具体是指,供应链、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承诺T+3;消费类贷款业务承诺T+2;小企业额度项下单笔贷款支用业务承诺T+1;个人额度项下支用业务承诺当天反馈审查意见。单人审批业务审查完成后1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双人审批业务则在2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每周召开两次贷审会,贷审会委员当场出具审批意见单,贷审会秘书最迟于次日汇总完成审批意见并下发审批决策意见单。按日公布审查审批台帐,按月通报审查审批情况,接受前台监督。

3.定时定人充分履职,提高执行力。为使贷审会成员充分履职,为业务发展创造积极条件,将贷审会固定安排在每周二、四下午。贷审会参会人员实行排班制。每次贷审会授信管理部必须参加,其他部门委员进行周二、四排班。定下A、B 岗,A、B 岗都参加不了时,主动报备贷审会秘书。贷审会实行回避制度,主任委员为分管授信管理部的行长,前台业务部门的委员不审批自己条线业务。

(三)“细”,是做细,细分目标和流程、细分市场和客户。

1.细分目标、细配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应强化精细化目标管理,目标按各种档次细化分解,配以不同的激励考核办法和相应的资源,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劢机制。

2.细分客户、细制方案,实现效果最大化。个金融业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针对性的推出营销活动方案。方案从策划、客群分析、费用测算、营销话术、业务宣传、方案培训每个环节均进行了细节描绘。城市网点业务宣传更多与同业接轨,线上与线下并行。乡村网点的宣传则更多地符合当地经济情况和民俗,简单而直接,一目了然,宣传效果明显提升。

3.细分团队,细推项目,实现兵力集中化。为了有效打通市县、前后台之间的屏障,商业银行把分行要的效果、县支行要的业绩、落地经办人员要的绩效都绑定在一起,多种形式对项目小组进展进行定期通报,同时对项目小组进行动态管理,叫停或取消长期无进展项目小组,以便把精力集中到优质项目上。

(四) “严”就是严格执行,对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控制

1.贷后管理积分制,保障资产质量。商业银行创新试行积分管理,对小企业和个人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实行月度积分、年度考评。不仅对是否及时上交贷后报告进行打分,还对贷后报告质量进行打分,保证了贷款质量持续安全可控。与此同时,对个人贷款客户实行100%电话回访,并建立有客户电话回访台账。回访制度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同时提升了客户经理的服务意识,增加了放款流程的合规性。

2.各级施行绩效考评,鼓励创先争优。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内设部门员工月度绩效考评办法》和《部门负责人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部门工作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部门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提升部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每月根据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员工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工作表现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应用在绩效分配中。合理拉开了员工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了优秀员工和优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算好“四本账”(费用成本、人力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做好成本管控的减法

(一)优化管控模式,压降费用成本

1.调结构,提高广告费使用效益。商业银行广告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应调整广告宣传的结构和内容,大幅减少形象广告,增加产品广告。

2.定标准,降低“三项”费用支出。商业银行严格控制接待、会议标准,避免铺张浪费,降低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支出。其中,交通方面仍严格按照距离、时间等标准,鼓励员工选择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

3.控新增,降低固定资产折旧费。

(二)优化营销、管理模式,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1.深化银网合作,建设网上直销团队。通过直销团队,既弥补了业务发展缺口部分,又节约了苏州业务发展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该产品的收益。

2.管控集中采购,节约人力物力支出。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物资集中采购的归口部门的管理与考核,通过办公室对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扎口管理,一是对物品价格起到把控作用,二是保证了采购物资的质量,同时减轻支行采购工作的压力,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持续改造低产网点,降低运营成本

高度重视低产网点整治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合理的迁移、安排。每年可节约房租费4,押运费、保安服务费、水电费等基础营业费用,同时减少了客户维护,业务宣传的相应支出。

(四)强化利率和资金流动性管控,节约资金成本

1.推进利率精细化管理,严控优惠利率。一方面分时段、分产品、分客户群制定了适应本地区利率市场的存贷款业务指导利率,在上级行授予的利率审批权限内进一步实施分级审批,扩大了利率审核范围强化定价底线管控;另一方面,分贷种、分情况制定了信贷业务优惠利率申请执行标准,量化针对每项优惠条件可给予的优惠幅度,提高了利率审批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利率精细化管理,杜绝无限制向客户让利,使利率优惠成为营销成本,换取客户综合收益最大化。

2.强化流动资金精确管理,节约资金成本。一是在分支机构设立资金管理员,实时监控资金动态;下发资金头寸管理通报和流动性风险报告;对资金头寸报备中的突出问题逐一专题分析,三管齐下提高各级相关人员认识和技术水平。二是压降网点现金、降低在途资金、加快加强缴交以压降金库库存、降低同业存放余额,做小备付率考核指标的四个分子指标,。三是压降金库库存,制定《现金中心库存现金压降激励办法》。

三、下好“一盘棋”(提高单个客户贡献度),做好综合营销的乘法

优化客户经理管理,提升其综合营销意识和技能。一是提高客户经理议价意识和综合营销意识,在绩效办法中,将实际放款利率与信贷绩效挂钩;将季度个人综合营销指标与个人季度绩效基数进行挂钩。二是完善客户经理评级及综合评价办法,打破了客户经理按业务条线分类的模式,有效整合个金、公司、信贷业绩,推进交叉营销;对客户经理业务报审质量、贷款签约发放质量、贷后履职和教育培训四个环节定期进行评价通报,评价结果作为客户经理等级评定、评优评先,劳务用工转聘及岗位调整、退出的有效依据。三是建立客户经理准入、退出机制。四是组织客户经理营销系列培训和季度技能大赛。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客户经理新制度掌握不全面、缺乏主动而独立的营销能力、议价能力弱、业务报审质量一般等问题。以客户经理综合营销能力的飞越,大大提升单个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化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市场危机、客户源危机。

四、走好“一条道”(产品创新),做好传统路径依赖的除法

创新发展资本节约型新产品。一是以中间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重

网点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总体目标

通过向全镇烟花爆竹经营企业派驻安全值守工作组和组建“打非”工作组,同时派出镇巡视督查组,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力度,规范烟花爆竹从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烟花爆竹行为,确保“两节”期间全镇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各工作组职责、成员和时间要求

镇政府成立洋河南镇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同时派出镇巡视督察组(详见附件2);镇政府对全镇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经营批发企业烟花爆竹仓库派驻安全值守工作组并组建“打非”工作组;各行政村、居委会和有关部门要立即进行全面部署,尽快成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安全值守和“打非”领导小组,并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此次专项行动落在实处。

(一)批发经营企业值守工作组。负责督察企业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烟花爆竹出入流向登记情况、摊点负责人和安全员值班带班情况,防止明火、未戴阻火帽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机动车辆进入,严禁存储非法烟花爆竹,防止违规装卸烟花爆竹,杜绝“三违”现象、超量储存、违规运输和装卸等。发现摊点违规作业和存有事故隐患的,立即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及时上报。镇政府向批发企业派驻的工作组由镇安监站、派出所、工商分局、供销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每组不少于3人,从即日起进驻企业,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至2011年3月15日结束。

(二)“打非”工作组。镇“打非”工作组由镇长任组长,镇派出所、安监站、工商分局、供销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重点行政村也要成立“打非”工作组,由村主要负责人任“打非”工作组组长,镇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等人员组成,从即日起在辖区内开展不间断巡回“打非”工作,直至全国“两会”结束。

(三)春节期间零售网点现场检查组。负责由县安监、工商等部门经行政许可布设的季节性零售网点的现场检查。重点检查行政许可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定点销售;严禁经营店(点)扎堆和集市化经营、一证多点经营;店内照明灯具、线路、开关、取暖等设施是否达到防爆要求,室外摊点周边环境是否复杂;是否存在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过期问题;是否存在超许可范围非法经营和非法销售等行为。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的商户要依法严厉查处。检查组由镇安监、派出所、工商分局等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数量和每组人数以满足市场检查需要为准,时间从季节性零售网点开始经营起,至销售截止日期止。

(四)镇巡视督查组。镇政府派出3个巡视督查组,由镇安监站、工商分局、供销社等部门主管领导任组长,负责在“两节”期间对所分管区域进行集中巡回督察。

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行动是镇政府在重要时段采取的一项非常措施。各行政村、居委会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打非”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村、居委会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工作组成人员要搞好岗前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安全知识,以胜任安全监管和督察工作。

(二)落实责任,协调联动。镇安监站、派出所、工商分局、供销社等部门要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各行政村、居委会和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和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车辆和装备,充实监管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监管到位。

(三)加强监督,严究责任。各行政村、居委会和各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工作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不履行职责、监管不力、漏岗、失职渎职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发生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上一篇:银行客户经理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新任干部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