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商业网点设置研究

时间:2022-09-29 07:54:47

城区商业网点设置研究

南京市白下区位于南京东南部,全区面积27.2平方公里,所辖8个街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人口总量36.95万,商业网点共2784家。

分布概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白下区已成为南京市的中心商务区之一,区内初步形成三大功能片区:西部的商贸商务区,中部的居住生活区和东部的综合经济区。

西部的商贸商务区分属洪武路、淮海路、健康路、五老村4个街道,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南京市的商业密集区。常住人口总量约14.80万,占白下区人口总数的40%,商业网点共1886家。中部居住生活区面积为10.16平方公里,占白下区总面积的40.77%。现有人口16.41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4.41%,随着新建小区的建成,该区域人口将上升至20-22万人,约占全区人口60%以上,是白下区居住人口总数最多的区域,商业网点共770家,除几家大超市外,主要是零星分布的小型商业网点。东部综合经济区位于南京市区东南部,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地带,拥有人口5.74万,约占白下区总人口的15.55%,是白下区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商业网点128家,主要为一大批摩汽配专业大市场。

主要问题

1.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总体上“西密东疏”。位于西北端的新街口商贸商务中心,大中型豪华商厦过于集中,在仅仅0.12平方公里的新街口商业步行区内就云集了新百、中央、商贸等近200家企业。中部居住生活区集中了全区总人口的44%,而目前商业中心不很明显。东部综合经济区现有网点设施多为汽车城、建材城、家具城等,人民生活必需的生鲜食品的商业网点明显不足。

2.商业网点规划不合理。存在“三重”倾向:重单体规划,轻总体规划;重建设规划,轻网点需求规划;重短期应急规划,轻长期合理规划。

3.业态雷同,恶性竞争。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口的多元需求。

4.缺乏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专业网点。

对策研究

1.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证商业网点的中长远合理规划。为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应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证为入世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

2.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功能,调整业态,继续发挥其服务全市的优势。西部的新街口商业中心区应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室内步行街、品牌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同时应进一步提供多档次的、优良的金融保险证券的综合服务。在整个区域内适当增加金融机构和网点,并在中心区内增设各种类型的交易所,如产权交易所、票据交易所、珠宝交易所等。

3.建设有特色的区级商业网点。(1)发挥优势,做响太平南路。作为老商业街代表的太平南路是白下区推进“商贸强区”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要分段规划建设:巩固和提高北段黄金珠宝特色;丰富中段商业业态;加快调整南段商业布局,发展与夫子庙相补充的旅游文化与特色餐饮。使太平南路一条街的北段与新街口、南段与夫子庙能畅通、和谐地联为一体,使新街口和夫子庙的客流能自然吸引、流动到太平南路。(2)借交通要道,做亮龙蟠中路。龙蟠中路是白下区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可利用其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优势,沿街设置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使龙蟠中路专业市场成为具有强吸引力和强辐射力的全区、乃至全市第一流的商流中心。(3)依托区域资源,做强瑞金路。瑞金路街道集中了白下区的科技文化优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林立于此。可建设图书城,形成以科技书刊销售为主的书市。同时,对于现已初具规模的咖啡屋,酒吧的建设,可逐步扩大并规范经营,既能丰富学生和居民的业余生活,又能为企业的商务洽谈提供优雅之处,吸引更多商家驻足于此,烘托人气氛围。

4.完善居住区小型商业网点的建设。适应居民消费中呈现的求鲜、求洁、求快和求方便的需求,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社区型商业中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苜蓿园街道商业网点的建设。由于初始规划的局限,在这10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内竟无商业网点。为弥补先天规划的不足,鉴于该街道人口的可支配收入较多,居民的需求层次较高,可以设置一些高档次的专卖店或专业店以及中小特色市场,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发展社区服务产业。

5.积极进行城郊结合部商业网点的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结合部甚至远郊城镇商业网点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心。郊区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的设置应结合城市化向郊区的扩散,逐步向外推进。在居民住宅片区大力发展为居民服务的商贸、娱乐、餐饮等零星商业网点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东部的土地资源,集中建设工业发展基地、都市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市场集散基地和居民住宅片区。

上一篇:论传统业态的变革 下一篇:R&D全球化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