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英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9:26:18

外贸英文论文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汤春芳(1970-),女,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张日清(1959-),男,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与环境科学学科基金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47-03

专业英语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文献查阅、翻译、写作与听、说能力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文献调研与电话调研,概述了我国高等院校环境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环境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旨在为提高环境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自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倡专业英语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已在环境专业英语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实践与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英语表达能力整体欠缺

专业英语教师多为专业教师,除有国外进修经历的教师外,口语表达一般都不地道,因此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大打折扣,即使教学内容丰富,方法与手段多样化,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没有材与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马毅、钟理、羌宁主编的、国外原版教材的缩影本等。任课老师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或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自行编制教材,同时补充相关环保网站资料以及英文文献等。

3.课程设置不一

课程开设课时从36-72学时不等,与大纲要求的100课时相距甚远,学期从第5到第7学期。总体而言,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4.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不一

一本与二本学校学生英语基础与学习氛围差异明显,二本学校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如一本学校,同为二本学校,考研学生与非考研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二、我校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针对环境专业英语教学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做了以下尝试。

1.师资培训

通过文献与电话调研,结合本校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师资是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我校专业英语教师热爱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发表过相关英文论文,但口语能力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参加过美国基督教所赞助的LDI英语培训中心的系统培训,包括语法、听、说、翻译、写作技巧、上课常用的过渡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学习。短短四个月的培训,加上之后的录音自学,可以说收获匪浅,影响深远。

2.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我校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始于2005年,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之前已修完环境学、环境工程概论、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学时32。教材选择经历了从羌宁主编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为主,到与国外原版教材相结合,再到目前自编的短小精炼的内部教材等几个阶段。这种调整是在对本专业学生就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任课教师自身进修与多方面查阅资料、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英语基础的基础上做出的。教学内容是以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涵盖水、气、声以及固废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技术,主要有词汇、阅读、翻译、论文查询、写作(摘要、简历、求职信),并穿插少量考研或四六级英语知识,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多方面的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尽量多样化

(1)专业词汇的学习。有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就不能表达任何东西。一定量专业词汇的累积是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专业词汇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对本科专业英语而言,基础专业词汇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每个章节的相关词汇进行了归纳整理,共总结了近400个词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专业词汇与其专业背景联系的习惯,便于学生理解专业词汇的构成和涵义。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写与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学习效果。

1)注意基础词义与专业词义的灵活转化。如在baghouse fabric filter,trickling filter,filter membrane,filter medium,filter cake中,filter有“过滤器、筛选、滤波器”的基础词义,在专业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其为袋式除尘器、滴滤池、滤膜、过滤介质和粉尘层的意思。基础词中的“池、盆、室、澄清器”,在专业英语中都是“池”的意思,如grit chamber沉沙池,primary clarifier or tank初沉池,aeration tank曝气池,secondary settling basin or clarifier二沉池。基础英语中的“沉淀、分离、洗涤”的专业意思都可用“除尘器”来表示,如gravity settler重力除尘器,cyclone separator旋风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静电除尘器,wet scrubber湿式除尘器,spray chamber喷雾除尘器。Stress在基础英语中为压力之意,专业英语中却为胁迫之意。

2)近似词、反义词与形似词的总结。近似或同义词,如表示污染以及污染物的动词与名词pollute or contaminate,pollution or contamination,pollutant or contaminant;表浓度的词concentration,content,level,quantity,amount;表影响的词impact,influence,effect;treatment or removal efficiency都表去除率;污染源的相关词stationary/mobile/point/fugitive/area sources;专业英语相关词professional English,subject-based English,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or academic English an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论文相关词paper,article,thesis,dissertation。反义词,如biodegradable/nonbiodegradable,renewable/non-renewable or exhaustible resources,putrescible/nonputrescibale,aerobic/anaerobic digestion,organic/inorganic,effluent/influent,input/outlet pollution control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形似词,如absorb,adsorbate,absorption,absorber与adsorb,adsorbent,adsorption,adsorber;表圈层的词,如troposphere,stratosphere,mesosphere,biosphere,hydrosphere,lithosphere;pesticide,insecticide,herbicide等。

3)合成词与缩略词的总结。如photosynthesis,ecosystem;overuse,overgraze,overflow;degradation,deforestation,desertification;biophysical,biochemical,biodiversity;hydrogen sulfide,hydrogen fluoride,co-composting,counterflow scrubber,co-flow scrubber,excess/return sludge等合成词。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FCs(chloro-fluorocarbons),TSS(total suspended solids),F/M(food-to microorganism ratio),SVI(sludge volume index),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DO(dissolved oxygen)等缩写词。

4)数字与单位词汇的学习。表数字的词,如carbon monoxide or dioxide(一氧化碳/二氧化碳),sulfur dioxide or trioxide(二氧化硫/三氧化硫),nitrogen oxides or dioxide(氮氧化物或二氧化氮),nitric oxide(氧化一氮),tetroxide(四氧化物),hexavalent(六价),decameter(10 m),pretreatment(预处理),primary/secondary/tertiary/advanced treatment(一级或二级或三级或深度处理),ten to the fourth power(104);milligram per cubic meter(mg/m3),part per million or billion(ppm,ppb),micromete(μm),millimeter(mm),centimeter(cm),decimeter(dm),kilometer(km),square metre(m2),milligram(mg),kilogram(kg),还有年份,年代,世纪,小数、分数、假分数的词的归类。

大量专业词汇有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调剂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己考研和平时浏览网络新闻的知识积累,穿插考研词汇、报刊新闻热点词汇的学习,比如各种各样的前置定语构词法,名词+现在分词、形容词+现在分词、名词+过去分词、形容词+过去分词、副词+过去分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名词、名词+to+名词、综合性词组或短语等,以满足学生英语考级与考研的需要。

(2)翻译能力培养。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句子长,多使用被动语态多,因此应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我们会挑选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比如,The general objectives(goals,aims)of composting are to transform the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erials into a biologically stable material,and in the process reduce the original volume of waste;to destroy pathogens,insect eggs,and other unwanted organisms and weed seeds that may present in MSW;to retain the maximum nutrient(nitrogen,phosphorus,and potassium)content;and to produce a product that can be used to support plant growth and as a soil amendment. 堆肥的目的一般是: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生物稳定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废物的体积减少了;破坏病原体,昆虫卵,其他不需要的有机体,以及存在于MSW中的杂草种子;最大限度保留氮,磷和钾营养物的浓度;生产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改良剂的堆肥产品。这个句子长,但如果理解了句子结构,翻译就容易了。从这个句子,学生可学到几个知识点:一是“目的”表达法―The general objectives of something are to do...;to do…;二是可以学会英语标点的打法,一个长句只有一个句号,句号前可有几个分号引导的并列成分,分号中的并列内容由逗号隔开,为英语写作怎样标点打下了基础;三是通过长句的练习打消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又如Nitric oxide(NO)is readily oxidized to nitrogen dioxide(NO +O22 NO2);in the present of sunlight,nitrogen dioxide breaks down to nitric oxide and oxygen atom(NO2 NO+O);and oxygen atom is extremely reactive and will react with oxygen molecule in the air to form ozone(O+O2O3). 从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学会多种化学反应(氧化、分解、合成)的英语表达法。

(3)专业论文查询。如何查询英文专业文献,首先我们会告诉学生几种方法:1)从本校图书馆购买的英文数据库查找,从输入论文作者名及其所属机构、关键词(在标题,摘要或者论文的任何地方输入)、刊物名称与出版时间多方面查找;2)在www.省略,www.省略,www.省略,www.省略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pdf,可以检索到一些免费英文论文;3)从www.省略等英文数据库免费查找摘要;4)通过网络或者邮局向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购买;5)如果知道论文作者的邮箱,诚恳的给对方发邮件索取。然后通过网络课堂演示论文检索过程。最后分组布置论文查找作业,通过邮箱提交老师批阅。

(4)写作能力的培养。本科专业英语学习的第一次应用是写作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掌握摘要写作的要领,我们首先根据SCI检索论文的摘要分析其组分、主要内容、语态与时态,然后讲解授课老师发表的英文论文的摘要,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深化对英文摘要写作的理解。

摘要字数一般300左右,其写作看似简单,但技巧却不少。讲授这部分内容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任课教师如果有发表过几篇英文论文的经历,授课时就能驾轻就熟,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本专业老师的研究成果,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会通过多媒体对着自己发表过的论文先讲授摘要的几个组成部分:title,authors’s affiliation,abstract(非summary),key words。然后一一说明各部分的具体写作方法。如标题常用on,of,in,to等介词连接的名词结构,一般不用句子、动名词结构等,标题单词首字母除介词外其他一般大写(也有些刊物不要求),一般有字数要求。摘要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goals,aims,or objectives)、实验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内容(content)、主要结果(main results)、有些刊物要求有推论(suggestion or propose)、结论(conclusions)、目的等。摘要中除推论用一般现在时态,实验结果一般用一般过去式。摘要的语态多为被动,也有主动,这是中英文论文的差别之一。同时举例说明摘要的写法,常用的单词等。如标题Effects(influences,affect)of Heavy Metal on Antioxidant System of Radish Plant,摘要中常用类似句型Effects(influences,affect)of Heavy Metal on Antioxidant System of Radish were investigated(studied)in this paper(study,article),The results indicated(shown)that SOD activity was enhanced(strengthed,elavated)by heavy metal stress。最后通过摘要写作作业的批改、课堂讲解,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会增加英文简历、求职信写作的授课内容,虽然这与专业学习关联不是很大,但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本科生毕业生到外企或者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通过在LDI学习,笔者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所以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5)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适时适量穿插环保方面带有文字的音频、视频以及网络资料,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提供给学生诸如“走遍美国,美国之音(VOA,http://www.省略/),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http://www.epa.gov/),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www.省略),沪江英语网(www.省略),旺旺英语学习网(www.省略),CCTV9”等带有视频、音频、文字、MP3等学习网站,以备英语基础好,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课后学习。

(6)课堂讨论与课外准备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提高听说、阅读和翻译能力,经常进行写作和听说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采用了每周一次的课堂讨论与课外准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次性将教学资料发给学生,一结束,便布置下堂课需预习的内容,要求提前阅读,根据教学内容和资料后面所给题目用自己的话写出what,why and how,下堂课前作为作业上交,这点很重要,这样才能确认学生确实预习了,而且思维了。每周一次课堂讨论,老师授课后,让学生不看资料用自己语言讲述所学内容,然后留10分钟供学生3-4人分组讨论所写作业,然后抽查一两个组,让A同学将B同学所写的what,why and how不看原稿说给班上所有同学听,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和分析。

采用这一教学方式既符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还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是因为:1)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巩固了已学的知识,熟悉和增加了应掌握的专业词汇,并在笔译实践中摸索出专业英语的翻译特点和规律;2)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并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努力的方向;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启发式和比较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4)教师在参与讨论和解答学生的疑问时,也将获得不少宝贵的启示,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赵华.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

[2]李英华,王丽敏,魏薇.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与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

[3]钱家忠,李如忠,武君,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2篇

商务英语翻译中将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结合起来的策略

1.商务英语的语场特征及其应用

语场指话语范围,即言语发作的情形、议论的主题与所触及的整体活动,相应地对概念意义具有决议作用.不同的话题能够分为不同窗科、范畴和行业的语域.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为了获取各自的利益而在商务的各个方面中止交流协作,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商务英语的语场,如国际贸易、货运、保险、金融等等.商务英语的语场与其概念意义相连,常经过相应的的专业商务词汇充沛地表现出来.商务英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专业用语、术语及缩略语等,很多日常用词在商务英语语境中也被赋予了新的特殊的含义.例如在对外贸易中,通常会运用相关的术语如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货)、T/T(telegraphic transfer电汇)、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安全险)等,经过缩略语的运用能够简化买卖手续、缩短洽商时间,契合“时间就是金钱”的商界准绳.

一词多义在英语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词语在特定的商务活动中也被赋予了行业的意义,例如在商务英语中,discount可用来指贴现,average指海损,advice指通知,negotiation指议付.We hereby agree with the drawers,endorsers and bona fide holders of the drafts drawn under and in com pliance with the term s of this credit that such drafts shall be duly honored on due presentation and delivery of documents asherein specified.依据本信誉证并按其所列条款开具之汇票向我行提示并交出本证规则之单据者,我行同意对其出票人、背书人及好意持有人实行付款义务.上句为信誉证开立的条款之一,触及到诸多信誉证的专业术语如:drawer(出票人),endorser(背书人),draw(开具),honor(实行付款义务),presentation(提示),document(单据)等若译者只需具备相关专业学问,才干传达出相应的概念意义,否则,基本无从下手.商务英语翻译偏重于“信”,旨在真实有效地传送原文信息,刘法公对其提出“忠实、通畅、统一”的翻译规范[4].商务英语词汇专业性强,且具有多义性,要精确地传达出译出语的意义,不只需有扎实的言语学问和专业的商务学问,还要了解其语场特征及概念意义,在译入语中寻觅对等的表达方式,才干完成其语场的对等.

2.商务英语的语旨特征及其应用

语旨指话语基调,包含话题参与者的社会位置、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讲话的态度和运用言语的企图,与之相应的是交际意义.商务英语的运用者目的是在各个业务环节完成友好协作顺利达成买卖,因此商务英语除了专业性强之外,还具有用词正式、语气礼貌、表达客观的特性,其语旨主要表往常正式水平、礼貌水平和无人称水平等方面,经过词汇、句式、语气、语态等呈现出来[5].例如在商务合同中常用assist、render、prior to、term inate来替代help、give、before、end等平常用语,以表现其正式严谨.英语论文商务信函是贸易双方的联络渠道和成交根据,属于公函文体,不但措辞正式严谨,而且语气礼貌坦率,翻译时应恰当得体地重现原文中礼貌诚恳的语气.如:W e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kindly forward your catalogues and price-list,together with sam ples. 如蒙惠寄贵方产品目录、价钱表以及样品,将不胜感谢.原文中运用W e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kindly,语气坦率真诚,译文中运用汉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套语“如蒙……将不胜感谢”、“惠寄”,不只贴切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而且用语正式客气,做到了文体作风的对等.无人称水平指防止提及相关当事人而运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一方面能够使言语表达愈加坦率礼貌,另一方面能够突出信息中心,使表述愈加客观公正,因而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也较为普遍.如: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

以上两句英文均运用了被动语态,以客观叙事为主,注重事实.但是作为意合言语,汉语中的“被”字常常能够省略,而且在不同语境中,很多汉语词汇既能够表达主动的意义,也能够表达被动的意义.由于言语表达习气的不同,以上两句未能找到相应的汉语被动句,而是要转换成汉语中的主动句,译为:双方应经过友好协商处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商务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媒介,是协作双方的沟通工具.因而,商务英语翻译不只仅是言语的精确转换,更应该是其态度意愿及其位置关系的得体传达,只需了解其语旨特征及其交际意义,在汉语中寻觅契合其言语习气的表达方式,才干完成其语旨的对等.

3.商务英语的语式特征及其应用

语式指话语方式,即言语交际中止的渠道方式,能够分为口语体和口语语体等.商务交往是为了效劳于共同的协作目的,交际者在运用商务英语表达思想时,更倾向于运用明白晓畅、逻辑关系明白的方式中止交流.因而,呈现了口语向口头语逐步靠拢的趋向,越来越简约易懂、平实达意.但是口语体还是倾向于运用正式严谨的表达,不能翻译得口语化;反之,口语语体也不能翻译得书面化.商务英语语篇遣词造句重复揣摩、语法构造缜密严谨、语篇完好,其语式特征主要表现语法的复杂化和名词化方面.由于句子的信息容量大,所以语法复杂、成分繁多,长句难句众多.Our term s of paym ent are by confirm ed,irrevocable let ter of credit in our favour available by draft at sight, reaching us one m onth ahead of shipm ent,rem aining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for a further 21days after the prescribed tim e of shipm ent and allowing transshipm ent and partial shipm ent.

原文以“Our term s of paym ent are 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为主谓框架,其他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皆为修饰“letter of credit”的定语成分.英文句子虽长,却构造严谨、主次清楚,注重形合,呈“汇集型”,这有别于汉语的“流散型”句式.汉语重意合,语义构造以动词为中心,句式普通较为简短明快,长句较少.英文原句翻译成汉语时,宜采用流水句式,以较短的小句转递原句的意义,以语义统摄整句:我方的支付方式为保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兑不可撤销信誉证,信誉证以我方为受益人、见票即付,发货前一个月抵达我方,在规则的发货期后在中国议付,有效期为21天,允许转船和分运.另外,经过名词化运用名词也可令信息愈加集中,而且防止了运用动词时所触及的时态、语态、语气等要素,既契合商务沟通中言语表达的经济准绳,又可令整个语篇愈加客观、正式和严谨:Unless your L/C advice is faxed the soonest possible,both the delay in shipment and L/C extension will be inevitable.请贵方尽早传真发来信誉证通知书,否则,难免呈现装船推延及信誉证延期的情况.在上句中,“delay in shipment”和“L/C extension”两个名词短语便分别表达了“shipment will be delayed”和“L/Cwill be extended”两个句子才干表达的意义,而且使句子构造愈加简单、紧凑.但由于汉语重意合,句子常以动词为中心,因而翻译时需恰当地把英文中的名词短语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短语.例如:W e have received with m any thanks your check No. 260 for US$350,000.00 in payment of our com mission.兹收到贵方第260号支票一张,金额计350,000.00美圆(大写:叁拾伍万美圆整),用以支付我方佣金,十分感激.商务英语效劳于特定的言语情形,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呈现出共同的语场特性、语旨特性和语式特性.理解商务英语的语域特征有利于将言语功用与言语方式严密地分别起来,有利于正确地把握原文的言语特征,了解并胜利地用译文表达原文的意义,完成语域和语义的对等.

参考文献:

〔1〕李明.论商务用处英语的言语特性和语篇特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4(4):32.

〔2〕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4(4):24.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课程设置;撰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与母体学校相区别的设置,但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却多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尤其是文科语言类的专业,依然以撰写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在毕业论文环节又绕回到了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状态,此种矛盾不仅困扰了众多的学生,也令许多论文指导老师一筹莫展。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较常见的问题有:科研经验不足、科研兴趣偏低、选题困难、难以创新等。论文指导老师抱怨较多的方面则是:学生逻辑论证能力差、阅读量太少、科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度不高、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够等。从师生两方面反映的困难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撰写学术论文相应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与培养过程中重实践与应用的模式不匹配。为此,相继有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展开研究。在知网的搜索显示,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文章,以“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篇,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3.6篇。而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有关论文为3篇,研究角度集中在写作过程调查、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有青年学者提出以配音讲解作品替代学术论文的做法。[1]147-150也有学者认为毕业论文要与社会接轨。[2]123甚至还有学者对毕业论文与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实习、就业紧密相关外,还提出学生可用外语类职业资格证书、部级竞赛获奖证书等方式申请免撰写毕业论文。[3]99-102与此相对应的,公立院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高达上万篇,时间也要久远得多,有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如《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4]84-87,也有专门针对文科专业的,如《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5]110-112姑且不论独立学院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事物,但相关研究论文绝对量较少,是否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性偏低,必要性不具备呢?答案是否定的。课题小组以南国商学院英语类本科专业2013届、2014届和2015届连续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重点校级课题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部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4]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5]谢雪.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ESP 师资缺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ESP

LI Dongfa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nxi, Liaoning 117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double f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English, several thinking on the problems and solving strategy.

Key words ESP; lack of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y

1 关于“ESP”

所谓“ESP”,就是英文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外贸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新闻英语、科技英语等,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出现了“ESP”的著作,80 年代,论文专著大批出现。我国英语ESP教学的课程专业要符合社会需要,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并且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总的培养目标,与通用英语的同样重要系性。

2 “ESP”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科技繁荣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令全球瞩目,亟需大量的专业能力强,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的专业中开设涉外英语专业和相关课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本着实用的初衷来学习外语的:有的人是准备出国留学或研修,有的人是想考博或考研,有的人学习外语是想从事涉外工作,比如在跨国公司工作或从事涉外的旅游、法律、培训等相关工作。科研人员学习英语则更多的是可以读英文原版的著作,对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科研项目有重大帮助,同时为更好地使自己的学术观点走向国际,利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在涉外的经济活动中,利用英语进行商业谈判,起草涉外合作的经济合同,与外国人谈判,看英文原版的报纸,了解国外市场信息等, ESP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观念,加快改革。

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某专业或某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培养专业与外语双精人才将成为大学英语中专业英语教学的新挑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

3 ESP存在的教学问题

(1)大纲要求不具体。教学大纲里基础英语阶段的有量化的指标,虽然提出了专业英语阅读阶段,但读什么、深度难度如何不清楚。

(2)教师观念陈旧。有教师认为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学好了,ESP学习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只要四、六级考试通过了,再掌握些专业词汇就够了;背单词无需教师花精力时间去组织。其实,四、六级考试只表明语言基础较好,并不说明能以英语为工具去获取专业信息。ESP 教学专业阅读绝不能与语言基础划等号。我们学生虽然学习了十几年的基础英语,但在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进入专业阅读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提高专业阅读能力。逐渐从基础理论知识型向应用型英语学习转变。基础英语学习 ( EGP ) 阶段和专业英语学习 ( ESP ) 阶段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不能替代。

(3)学生水平不齐。普通高校扩招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普遍。班与班存在差异,班内也不均衡,ESP课堂上不得不减少英文授课。由于专业课的课时是固定的,学生读懂英语专业材料,课后的英文作业和试卷难度大。另外,多数高校在四级考试后,学生中断了英语学习,无系统的英语教学,听力、翻译和写作能力差,拼写及语法错误频频发生,文章结构不合理,文章不通顺流畅,专业翻译差别大, 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吃力,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揣摩内涵了,如果看不懂,就更谈不上撰写英文论文和英文著作,以及翻译专业文献。教学大纲的要求无法完成,无法达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和进行交际的目的。

(4)师资缺乏。在高校即精通基础英语又有很强的专业英语能力的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不利于指导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不熟,对学生基础阶段掌握的语言知识、技能了解不多。师资的缺乏导致学校不具备开设专业英语课的能力。

(5)评价制度缺乏。ESP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需建立公正、客观、符合 ESP 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具体,学生就没有压力,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一套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是全面地贯彻大纲,促进ESP 教学全面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4 ESP 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针对ESP教学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需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ESP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才能使ESP教学有长足的发展。

(2)加强教师培训。ESP教学的推广,合格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关键。ESP教学要求教师英语好,专业精,专业知识能用英语表述。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缺乏,外语语言能力不强,知识单一。针对这种师资状态, 须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培养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中英文表达的有机结合(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体现多元化教育。

(3)优化教学方法。目前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弱, 理解教师的外文表达有困难,阅读外文原版书速度慢。在 ESP教学中,面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各学院要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ESP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设计、确定教材、备课、上课、课内外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可选择专题教学(让不同教师承担不同专题发挥教师特长)、视频图片结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语言教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等其它一些教学方法。

(4)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ESP教学过程中,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在记笔记和听英语讲授过程有困难,教学进度难跟,不得不适当增加英文板书内容,为此可借助于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资源,还可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

总之,ESP教学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从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目标出发,根据专业英语的特点,建立适应 ESP的有效教学方法,ESP 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35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顾飞荣,嵇胜美.近15年国内CB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

本文为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HB09BYJ062)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

(一)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2,000万个岗位流失,大批人员失业,甚至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人才都丢掉饭碗,许多在海外效力的“海归”回国谋生。在中国,由于许多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那里也是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区,随着外贸进出口量的急剧下降,导致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人才下岗,他们与“海归”一起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显然,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相比的,而且大量用人单位也借机抬高“门槛”,这使本来就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又遭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就业面窄、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熟练掌握外语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利进行所必需的,因此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考生选择外语专业。但是,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人才饱和,跨专业的话,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无法与既懂英语又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再就业人才相比,甚至无法与一些常用的管理专业毕业生相比。正如一个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所抱怨的:“这个专业看似前途光明,但实际就业面太狭窄,对口职位只能是教育或翻译,而且涉及管理、经济类的专业我们又不太了解,一点竞争力也没有。”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专家介绍,从企业需求上看,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很多企业目前更急需的是两类英语人才:英语专业能力特别强的人才从事文字类工作,比如翻译;除具备英语能力外还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综合型人才从事市场、管理类工作。“近年来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的热情和投入一直居高不下,过度关注的结果,导致市场需求饱和,使大批只掌握了英语的求职者陷入了求职无门的窘境。”

(三)毕业生英语实际能力低下影响其就业。在铺天盖地的学英语热潮的遮掩下,到处可见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低下、高分低能的现象:六级考试拿到500多分,却连简单的接电话都难以用英语准确地表达;GRE高分考生,无法正确书写英文论文;英语专业的学生面对外宾的询问,连一句话也说不出。在上海举行的某翻译资格考试中,一位考生将“富贵不能淫”翻译成英文后的答案是“富贵但不能性感”,这样的翻译让众多评委啼笑皆非,要是让孟子他老人家知道了更得气得从土里钻出来怒斥他几句。要知道参加考试的都是所谓的“英语精英”。这样的尴尬情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并不鲜见。一边是席卷全社会的英语学习浪潮,一边是实际应用中层出不穷的笑话。《环球时报》上刊载过一句话:对于一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了好几年英语,却连熟练地和外国人打招呼都是个问题。一点都不夸张,学英语的热潮无法掩盖让人忧虑的尴尬。

(四)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找工作就高不就低,一个条件优越的岗位让大学生千军万马蜂拥而至,而普通岗位或层次低的岗位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不光是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观念问题,其他专业的也是如此,只不过又是纯英语专业又有优越条件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基本过去,经济形势正在好转,就业形势也正发生变化,虽然高层次,条件好的岗位仍然“僧多粥少”,一个公务员岗位竟然吸引几千大学生报考,这其中不乏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普通的或层次低的岗位如产业工人岗位却出现较大缺口,就看这些口中常说能找到工作就不错还挑什么的大学生们能否真正转变观念,低下高贵的头,屈下“天之骄子”的尊,丢掉幻想,回归现实,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现在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高端设备都是进口的,需要有英语专业的人才去读懂它、使用它,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财富。

二、以金融危机为机遇,解决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袭来,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在与金融危机的斗争中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对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就是应通过金融危机尽快了解全球金融贸易的基本情况,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和流程,掌握外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还应学习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术,为自己就业拓宽渠道。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练好基本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教授说:“学英语最重要还是要把语言基础打牢,只有真正把英语学好、学精,才能谈得上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先练好基本功,才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勤学苦练,这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每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都知道的,这里不再赘述。

(二)扩充知识面。在谈到如何应对众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冲击时,一名来自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坦然承认这种窘态:“现在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学得很不过关,而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却在不断提高,这样在就业时,他们将占更大的优势。”就连招聘一位项目销售员也要求“熟练掌握中、英文,优秀的电话沟通与谈判技巧,出色的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及因特网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个方面都在逐渐与国际接轨,英语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既懂英语又懂其他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将受到广泛欢迎,因为他们上天就能驾飞机,下海就能开轮船,飞机、轮船出故障了他们还能修,国家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学透,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同时在学有余力时还要其他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对外贸易、企业生产、旅游导游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拓展就业渠道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大学院校要在抓好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在其他专业方面的兴趣,对已经毕业的英语专业人士除进行“充电”外,还要教他们如何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引导他们放弃“期望短期内达到高层位置”的想法,因为企业更愿意招收有想法、有激情、有创新精神、能将自己充到的电合理而充分地释放到生产中去,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而非急功近利者。

(三)调整就业目标。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是每位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但理想总归是理想,能够实现更好,如果不能实现只能是幻想。幻想破灭了,我们总要低头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而调整一下心态,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甚至降低就业目标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1、在就业方向上,重点可以放在教育、医疗、科研、基础设施、服务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对人才有较多的需求。

2、将就业的目标区域选在需要更多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如青岛、珠海、温州、威海、烟台等。不难看出,现在毕业生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误以为留在大城市就有更好的发展。实际上我国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都很缺乏人才,将大学毕业生合理地分散到各区域中,不但有利于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还能起到缓解一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3、就业岗位的选择方面,不要去挤“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全国各地有实力、有前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正急切地等待年轻大学生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受经济回暖的带动,我国东南沿海的生产企业因技术工人缺乏而面临着开工不足,企业老总拿着订单等产品的现象随处可见,而这些企业大多有外贸业务,既懂英语又能参与生产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到那里应该有施展拳脚的舞台。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问题,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点不容忽视,但在生活中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将就业难这一问题一味地推给这个其实不是内因的原因上,从而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这是非常危险的。

大学生就业是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应该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加强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与应对能力。危机总会过去,光明就在前方,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只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得到改观,到那时,大学生就会感到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并不是很难。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6篇

食品专业英语是食品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是开展国际化高水平的重要工具,但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针对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适用性认识不足,缺乏实用主义思维方法,缺乏同伴促进与兴趣引导等问题,提出采用猜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形式改进,阐述猜词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途径,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实施,课后巩固等阶段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为提高食品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做课堂教学形式方向的探索,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专业英语;本科生;猜词游戏;课堂游戏;教学改革

食品领域生产和科研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贸参展,原料采购,设备维护,资讯跟踪,学术报告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专业英语[1,2]。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生源质量的原因,本科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达不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更遑论上述综合使用能力。开设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可以系统地介绍学习方法,对升学考研,就业求职,甚至自主创业都必有助益。但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现象:学生兴趣低,参与度低,学习持久性差,自我驱动力差。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采用猜词游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分析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该教改过程,供同行参考。

一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适用性认识不足

食品专业英语是应用英语的一个分支,与日常英语的区别在于应用的场合为食品生产或研究,包含大量食品、生物、化学、物理等专业词汇[2]。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地方高校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所限,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不清楚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用途,第一堂课的累计486人的课堂问卷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期末考试,拿到学分,仅有26%的学生能无提示地想到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会用到食品专业英语,而仅有不足5%的学生能预见到以后工作中会接触到英文说明书和英文论文等。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的适用范围缺乏认识,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具体用途,也无法将之与个人职业发展、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必然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二)缺乏实用主义思维方法

笔者在开课之初,采用每生做5分钟英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摸底。发现在可以选择发言与否的情况下,低于30%学生愿意主动发言,约20%宁可减扣平日成绩,也不愿进行英文自我介绍。经过课后与这20%的学生分别谈话了解到,普遍存在“我现在英语水平太差,口语没练过,等我练好了再上台去说”。而即使是那80%能够站上讲台做英文自我介绍的学生,有近一半学生的开场白中会提到“MyEnglishispoor”。语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自我提高,自我纠错的过程,语言本身也是交流工具,日常交流不是考试做题,岂能等到练好再上台?包括疯狂英语、逆向英语在内的多个英语学习方法中不约而同的提到,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应利用多种场合与同伴、教师、外教等进行英语交流,虽感吃力,但能在潜意识中树立实用主义的语言工具理念,提高学习积极性[3-5]。

(三)缺乏同伴促进与兴趣引导

如同球类运动一样,学习语言需要“对手”和“搭档”,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在问卷调查中,仅18%学生曾经参与过英语角、外语俱乐部等学习英语的互动项目。难以迈出日常交流的第一步,导致几乎从未体会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所带来的便利,也享受不到除了看欧美大片之外的英语文化的乐趣,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期末考试,只是学分,只是过级,顶多是找工作敲门砖。所以,食品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具有专业背景的英语类课程,首先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误区,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是关键,结合食品专业背景的应用场景是核心目的。

二猜词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寓教于乐的众多手段中,选取了猜词游戏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已实施4年,历经4届近500位食品专业本科生,按流程顺序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猜词游戏的课前准备是整体计划的基础,主要内容是制作课上使用的电子课件。电子课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游戏规则介绍,第二部分是猜词内容。第一部分的游戏规则介绍中,应包括以下事项:(1)参赛两位同学为一组,相对站立,间隔5米以上,一位面对投影仪描述,一位背对投影仪幕布猜词。间隔较大,潜在要求学生表达的音量要大。(2)描述的同学在描述过程中,不得出现谜底中的任何一个字。(3)猜词的同学必须完整说出谜底中的所有字,并且顺序不能颠倒。(4)教师操作投影仪翻页换词,另外请坐在前排的两位同学辅助,一人计时,一般为3-5分钟,一人记录参赛同学猜对的词数。(5)其余同学可以笑,可以鼓掌叫好,但不要对参赛同学有语言和动作的提示。(6)参赛每组可以有若干次“猜不出,过!”的机会,具体数量属于难度调节,由教师指定。制作猜词内容的幻灯片,有以下注意事项:(1)每张幻灯片只列一个词,字号尽量大。(2)同类的和有关联的词汇(如书桌,椅子;实验室,实验员,实验服)尽量安排在一起,便于学生练习时思维连贯。(3)制作多个PPT文件,中文词汇与英文词汇都要分别准备,并且词汇按照实体名词、抽象名词、动宾短语等来分级准备。

(二)课上实施

课上进行猜词游戏之前需要讲解猜词游戏对于灵活运用英语的作用,可举例说明。比如在展会场景中,作为翻译陪同领导参观,想问展位的外商是否在大陆有办事处,但representative这个最贴切的词偏偏想不起,应该怎么办?可以使用agent、agency、branch、department、division等词来近义替换,甚至office也是可以的,采用描述性、解释性语言、肢体语言来“绕过”representative也是解决之道。由此可见描述、解释、同义近义替换是外语交流中重要能力,这种思路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口语词汇”——只要能组织起语言来描述,就可以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即使你不说出“标准答案”。经过此番铺垫,学生往往对这种类似“独孤九剑”的“无招胜有招”方法产生了兴趣,介绍猜词游戏规则之后,将课堂上所有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两人分组,面对而立,一人背对投影仪,同时开始练习,教师在讲台上不断翻动PPT,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先以中文描述进行猜中文词练习,由面对投影仪的同学选择词汇进行描述,每猜对3个词,两人位置对调,练习5分钟后,进行第一轮计分竞赛。第一轮计分竞赛后,教师可提醒某些技巧,描述逻辑应先分类再描述特质,比如要猜“实验楼”,可先说“学校中的一种建筑”;描述逻辑也可用排除法或否定法,“学校中的一种建筑,不是我们上课这个、不是寝室那个、不是办公那个、不是食堂那个”。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点出刚才某个“卡壳”的词,若在描述的时候用英文表述,会更容易猜,比如“Laboratorybuilding”胜过中文几句话,让学生认识到应用英语的便捷,进而公布第二轮竞赛的附加规则:描述时掺杂英文词汇,猜对1词算做2分;描述时全部用英文,猜对1词算做3分,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积极性。竞赛的分组可按座位分,也可按性别分,赛制可采用单淘汰制,最后的“半决赛”和“决赛”往往高潮迭起,妙语连珠。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的核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兴趣基础与运用英语的习惯。在课上取得活跃气氛的基础上,可将下次课要做的猜词PPT下发给学生,供其练习,词汇难度逐渐增加,由食品、实验用具等实物名词变为实验现象等抽象名词、实验操作等动词、实验效果和食品品质等形容词、副词、短语等,也可加入下次课程课文中的生词,并明确下次竞赛优胜队的奖励(可以是实物,也可是加分),引导学生的预习习惯。

三结语

猜词游戏是课堂游戏的一种,是正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与讲授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习式教学联用,能破除学生学习英语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任文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路径创新[J].食品与机械,2016,32(9):233-235.

[2]石慧,阚建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6):216-220.

[3]杨吉霞,杜木英,贺稚非.《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64-169.

[4]李阳.李阳疯狂英语口语突破系列教材--突破口语要素[M].广州:广东世图出版社,2004.

[5]钟道隆.逆向法巧学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草根经济学人;学术八股;经济学会;经济论坛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34-04

当前我国经济学研究在高投入、低水平,在育目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在创新研究滞后、经济理论无法掌控经济活动、理论研究仅局限于诠释经济政策和经济实践,在学术八股盛行的状态下运行。一次高级别的经济学术会议让我深深感到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危机。我深感草根经济学人在学院派统治的学术天地无立锥之地。“反动学术权威”没有,但“学术权威”或许真的存在。草根经济学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被淹没在远离经济实践的学院派掌控的学术世界的大海里,被无情扼杀和白白浪费。中国社科理论要想健康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草根理论学人是学术领域的弱势群体,必须自强不息,自我解放,创立自己的学术园地。我初步设想号召战斗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岗位的草根经济学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科理论发展之大计。成立自己的学会,办自己的网站、杂志、报纸,不断壮大,逐步形成全国性的草根理论学人的社会科学院,给官方学术机构独统天下的局面画上休止符,从而推动中国学术研究步入万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

对2009年某经济论坛的回顾与审视

2009年7月3至4口,我应中国最高经济学学术殿堂的邀请参加了一个学术论坛。起初我非常高兴,就是我身边的人也颇为激动。

随着会议进程,我的心情从兴奋、失望逐渐变得感伤、愤怒。

7月3日,听中外专家的经济学报告受益匪浅。姜到底是老的辣,老经济学家即使讲不出新意,也不至于出错。

7月4日,揭晓了2009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奖。三位被尊奉为青年经济学家的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代表先后发言。发言者学位和地位都比较显赫。后两位发言者简单介绍了自己获奖论文的大概,听者也没能听出来什么。第一位发言者语速非常快,讲了好多,最后在超时和鼓倒掌的情况下黯然、无奈地下台。这位先生是名牌大学的博导,但报告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罗列了一大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资料,既没有正确地找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又没讲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只是武断地断言“我自己认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还没有结束,高速经济增长不是说国外3%、4%,而中国就是8%、9%,中国经济未来恢复正常增长的时候,一定在9%以上”。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要达到9%的增长速度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外贸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显然不太可能,未来的贸易保护将日趋升级。美国人也正在改变过去举债消费的习惯,美国的个人储蓄从危机前的-1%提高到目前的6%。美国人的高消费和举债消费既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今后,中国将丧失很大比例的外贸出口,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不容乐观。二是投资,伴随通货膨胀的投资。如果,中国要在外贸萎缩的情况下实现经济9%的增长速度就必须采取通胀政策,但风险太大,是自寻覆辙,没人敢这样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大多产业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无法继续扩张。钢铁、汽车、纺织、风电设备制造、光伏等好多产能短期内产销无法平衡,即供求无法平衡。加之,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差,自主品牌的高端产业发展乏力,多种重要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致使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受阻。三是消费。扩大内需是一件很难的事,市民的钱被高房价卷走,农民的钱被学校卷走。加之,我国社保体系不健全和华人的储蓄偏好,这些因素将共同制约内需的增张。所以,中国经济可能永远告别9%的增长速度。听完这个资料堆砌、缺乏严密逻辑推理的报告,我痛感如此低水平的论文竟然在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殿堂上夺魁!这是中国经济学及各个学科研究的危机。缺乏科学、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炮制一些脱离实际的经院哲学式的论文,滥竽充数,然后大小论坛互相吹捧,学术机构大有白白混饭吃的嫌疑。以此观之,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但国际科技创新的位次却不断下降的问题。

请允许我们对论文的实际水平和获奖者的身份进行简单观察和分析:十篇优秀论文获得者有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各两位,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财经大学、中科院农研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暨南大学的各一位。可以看出他们均出身于名门望族。十篇优秀论文获得者虽未明确排位次,其实大多人都觉得第一位发言者就是排名第一。仔细看看他们的学术和行政地位,就会发现第一位发言者的地位最高,可报告的质量确实不高。认真分析此次论坛让人顿生疑窦,不免思考几个问题:要么反映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落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要么反映了评委会水平的低下或不认真;要么反映了学术权威的存在和论资排辈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制约。总而言之,获奖论文大跌眼镜,绝非主办方有关领导吹嘘的那么高。我从来就没高看过中国当今的经济学研究水平,此时,失望、感伤、悲哀、愤怒的情绪就越发混在一起,此起彼伏。

会后,我挤时间看完了十篇获奖的优秀论文,又看了七篇获得提名奖经济论文中的三篇。总的感觉是有理论突破的文章几乎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的文章却很多。有些论文文字表达能力差,警牙诘屈,有的文章更是病句连篇。多篇论文论证的主题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却洋洋洒洒数万言。论坛论文精选集总体充满学术八股气,中英文混用,方程、模型众多,看似专业,其实无用。经济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过去的宏观经济学都显得狭隘,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凯恩斯都企图在经济领域解决社会的完全就业问题,结果不仅使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只有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合理分工,摒弃人类物欲横流的龌龊心态,控制物质生产的无限膨胀,提高人类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才能解决社会的普遍就业问题(关于该问题请参看2009年1月《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打破传统经济理论束缚,建构全新经济思想体系》和2009年第五期《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构建新的宏观经济学》或登录:blog.省略/blog/s/3332)《礼记・经解》“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甜’。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个经济学派的学术,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就像我们

不加鉴别地学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一样蜂拥进人中国,不顾国情地胡乱套用正是“书之失,诬也。”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成分构成不一样。国民的文化心理也不一样,消费心理更不一样,除了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外就没有什么一样的东西。所以,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理论只能跟着经济实践走,只能和经济实践一样亦步亦趋学西方。但学实践问题不大,你做什么我做什么,还可以学,可理论就不同了。如,美国的企业是质量、诚信、效益最大化,中国企业假冒伪劣代替了质量和诚信,国企不计成本代替了效益最大化。学院派的大儒先贤们你们懂吗?所以你的公式和模型不过是学术八股的活生生的尤物。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理论始终跟着经济实践在完善,从来就没有对实践产生过预期的指导作用。比较独到的价格双轨制,一个最失败的改革范例,导致官倒横行,人民财产被卷,却因为发明权惹热议。又如:《滞后效应、多重均衡与反向软着陆:中国需求管理经验》一文及其作者在7月4日论坛发言,简直没有一点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和理论预期。

没有几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深刻懂得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不懂得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你就无法研究出适合中国人的社科理论,经济学也不例外。当中国上证指数从5497,9点降到2200点的时候,有人恐慌地问我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走势。我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全面爆发经济危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人的文化形态不一样,中国人只要他有一口饭吃,不冷不饿,他就不会闹事。不像西方人,稍有问题就游行示威,内阁,总统大选。中国不过是农民工返乡。其次,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的面前为什么能保持稳定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18亿亩耕地的红线没有破。去年中央会议前有多名专家叫嚣18亿亩耕地进入市场的问题,有名研究员说土地可自由买卖的政策可能出台。我说,绝对不会,这是农村政策最后的一条红线,这是保持我国稳定的最后一条红线,至少在50年内不能突破。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中国人的承受心理?为什么我国基尼系数很高却社会稳定呢?文化心理然也。

对2009年某经济论坛的获奖论文的研读与评判

好的论文是孙文凯和梅松撰写的《FDI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效应》。该文文笔洗练,材料翔实,分析精辟,结论准确,有决策参考价值,不愧清华学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法制:进程、问题、与对策》详细总结了我国金融法制化的基本进程,肯定了成绩,找出来问题,提出了建议,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次好的论文是姜付秀、张敏、陆正飞和陈才东撰写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企业财务困境》。这篇文章确实是一篇好的文章,在理论方面的推理是正确的,这样的研究有利于提醒和教育企业负责人谨慎自己的扩张行为,稳健地掌控企业发展,但是因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无法明确量化和界定”。比如,具体企业的领导是否过度自信,扩张得成功或失败都无法说明是企业领导的过度自信所致,加之,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本来是一项经过反复论证的并购,即非常冷静和审慎的并购,结果由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导致并购的预期和结果大相径庭,这能说明并购的失败和过度自信的关系吗?又因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企业财务困境”也无法量化分析,只能做一般的理论分析。所以该文用复杂的方程式来量化研究该问题,其实是陷入形而上学的窠臼,有画蛇添足之嫌,实属败笔,是当前理论研究中学术八股风气的具体表现。

其他论文似乎就缺点多于优点。《滞后效应、多重均衡与反向软着陆:中国需求管理经验》,标题就就显得冗长臃肿,内容更是资料堆砌,语言诘屈聱牙,方法生搬硬套,格式学术八股,整体毫无新意,全篇就像中学生做一题多解的哲学原理作业一样。如:用哲学原理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它既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又符合量变质变规律,还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该文对中国未来经济毫无指导意义,读这样的文章仅浪费时间而已。

《环境管理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一文,资料堆砌,全无新意,公式众多,看似专业,实为学术八股。

《破解经济增长方式悖论》无新意,泛泛而谈,且好多观点欠准确,经不起推敲。

《中国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基于1994―2008年的实证研究》,该问题研究一下可以,但中国的银行以国有为主体,利率是政府控制的,只要凯恩斯主义不死,作者的研究就只有学术意义,却没有实践意义,对实践几乎没有帮助和影响的理论文章,不管论证有多精辟,也不过是空谈,况且该文也看不出来有什么过人之处。社会需要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理论研究。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问题,却歪歪扭扭数万言,纯属脱离实际的无病的学术八股。大家看看该史标题,就觉得又臭又长。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简单问题复杂化,且没有研究出真正的教育收益率。中国存在严重的买卖文凭问题,非统招的非专门培养科班学生的其他教育活动大多都是在卖文凭,根本得不到育人的目的,特别是成人教育。好多人有文凭没水平,更有胜者拿着假文凭就业、提干、提薪。用人机会不平等:有文化、有能力、高水平的人无法就业或升迁,没文化、没能力、低水平的人轻易就业、升职。作者的研究岂非自欺欺人?

《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与健康》如果是研究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与医疗状况,那么说服力会增强,直接研究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与健康就给人脱题的感觉。收入差距与健康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高收入人群可能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摄入大量的食品防腐剂、添加剂,缺少劳动锻炼,酒色无度,吸毒等等原因而导致亚健康或染上疾病。医德缺失,医生为了赚钱会给人们小病大治,导致富人的抗药性更强,不仅如此,大量用药还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出现富裕人群的健康状况较差的问题。不富裕人群由于饮食的自给自足,绿色食品消费比重大,常年深居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有害气体摄入少,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倍棒,免疫能力强,健康状况良好。不富裕人群由于经济问题导致就医较少,小病不用药或少用药,靠身体自我调节,形成较强抗病能力。大病看不起,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作用,好多病人达不到有效治疗提前离开人世,反而使不富裕人群整体健康人口比重增高。既不知道穷人群体中病人所占比例,也不知道富人群体中的病人所占比例,怎么能够清楚收入差距与健康的关系。富人是在就医方面比穷人拥有优越条件,但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富人的亚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可以看出,该文其实在研究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与医疗状况,并不是在直接研究中国农村收

入差距与健康。该文除了前一段和后一段还有点内容,中间部分纯粹学术八股,数据陈旧,难以令人信服。

《由模仿通向创新之路――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的低价工业化》病句连篇,表述不清,概念含糊,论证乏力,思路紊乱,推理无序,全无新意,三言两语说清楚的问题硬是拉了好长,是我拜读过的13篇论文中最差的文章,在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中很难找到如此差的文章。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材料堆砌,论证不严谨,结论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数字太陈旧,去年的粮食危机完全没有考虑。粮食安全是全人类的问题,岂是将中国分八个区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粮的地方将过剩的粮食加工成乙醇,那么,非产粮的地方和城市人口吃什么?三言两语说清楚的问题,却扯长数十倍。模型研究仅仅突出了形式,没什么实际作用。去年的粮食危机向世界警示,用粮食生产乙醇是危险的。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不就是吃饭吗?如果吃饭都存在问题,还要汽车干什么?研究这样的问题纯属荒唐,无聊、滞后和不识时务。在世界人民抗议粮食生产乙醇的时候,大谈粮食生产乙醇有利于提高粮食价格和燃料乙醇产业相对于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甚矣,汝之不惠”。可惜,如此文章竟然是部级优秀论文,真是斯文扫地,学者从此投笔也。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一-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从语言功底,论文结构看作者水平也不能算低,但所论问题的观点和实践脱节。中国企业成分的复杂性、法制化水平较低、腐败严重,各权力部门的吃拿卡要,公司管理层良莠不齐,大多人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低下等诸多原因使我国的公司问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而使夏教授的研究变得徒劳,论文仅是数字、材料和臆断而已。如,央企的垄断地位,可以实现垄断利润。怎么能说政府控制的企业其公司价值低呢?恰恰相反……字里行间看出来夏教授也是支持卖国企的主,好端端的中小国企在丧尽天良的教授、专家的蛊惑下几乎卖得一干二净,多少工人丧失了养家糊口的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在繁荣的共和国里,廉价购买国企的老板和廉价出卖国企的政府官员花天酒地,包完二奶包三奶。可下岗工人。吃着市场上捡来的烂菜,有的妻离子散、有的被逼,他们无颜见人,有的举家自杀,罪孽!我为他们祈祷,我为他们诅咒。

此次论坛部分获奖论文是国家有关基金支持的项目,团队打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好的成果,白白浪费科研经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学术论文的标准同样是实践。目前,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整体停留在诠释政策和经济活动的层面上,很少有理论突破的文章和论著,较好的文章不过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的牢骚满腹的批评性文章,能够指出一些问题,但应对措施不一定合理,就是这样的文章也多见于网络,很难见诸报刊,鉴此,我们草根经济学人要以匡扶世界为己任,时刻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脉搏,发出时代最强音,启迪大众心智,修正精英谬误,指点权者迷津。成立一个草根经济学人经济学会,建一个网站,办一份杂志、报纸,逐步发展,最终成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各省市都有分院的草根理论学人的民间社会科学院,从而打破官方学术机构独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一个理论新天地,推动中国学术研究步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国家财政供养的研究机构也必须深化改革,纳税人的钱不能这样白白浪费。我强烈建议无论是社科类还是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机构都必须让研究人员上山下乡,深入厂矿、车间。闭门不能造车。两弹一星的研发者是怎么样工作的?现在的科研人员是怎样工作的?袁隆平是怎样深入田间地头的?其他科研人员是城里怎样享受的?别以为我们生活在了多么幸福的时代和国度,危机四伏啊!内有分裂势力,外有,四周屯兵百万,觊觎我们国土,虎视我们人民。南海问题、藏南问题、东海问题,还有历史上丢失的大面积国土都使我们无法入睡。别听精英们的忽悠,消费!消费!享受!享受!年薪制!年薪制!我们科技落后,工业落后,工艺落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推动中国学术研究步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是我们每个学子的责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利明,《2008年的中国股市:鼠胆”雄心步入慢牛》《经济观察报》,2008年02月17日

[2]岁寒三友,《大陆人看世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凤凰网,2006-1-25

[3]2009中国经济论坛组委会《青春之声――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论文精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8篇

2.论"万叶假名"、"吏读文"与汉字间的关系尹允镇,YinYunzhen

3.李睟光《芝峰类说》解王维诗析评董就雄,DongJiuxiong

4.《阿Q正传》的朝韩语翻译马金科,金兰,MaJinke,JinLan

5.中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胡建次,HuJianci

6.用传统教育的眼光看《水浒》卞良君,BianLiangjun

7.中国传统生态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刘海鸥,LiuHaiou

8.上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胡伟,张玉金,HuWei,ZhangYujin

9.试论朝鲜语话语标记"()"与"()"的否定功能金香花,JinXianghua

10.论学术论文语言美的特征东疆学刊李建军,LiJianjun

11.论政党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宋连胜,董树彬,SongLiansheng,DongShubin

12.建构与重塑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时代价值孙景峰,汪凤敏,SunJingfeng,WangFengmin

13."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闫顺利,赵红伟,YanShunli,ZhaoHongwei

14.寻求"中西马哲学"对话空间,构建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形态王欣欣,WanXinxin

15.李鸿章对朝鲜的"以夷制夷"政策与《朝美条约》的订立方民镐,FangMingao

16.试析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的开发型经济水平金华林,郝方龙,JinHualin,HaoFanglong

1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与办法王红曼,WangHongman

18.延边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率比较分析李钟林,张宇,LiZhonglin,ZhangYu

19.实证分析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朴姬善,PiaoJisha

20.试析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流程——以延边分众传媒有限公司为例金振宇,洪园园,JinZhenyu,HongYuanyuan

21.评《沧海蠡得——陈洪自选集》王立,WangLi

1.论古代朝鲜的"两班"及其文化特点潘畅和,何方,PanChanghe,HeFang

2.朝鲜时代科试律赋考述权赫子,QuanHezi

3.东北朝鲜族近代反日民族教育的兴起朴今海,姜善,PiaoJinhai,JiangShan

4.《双女坟记》的创作与流传过程辨析徐健顺,XuJianshun

5.东疆学刊中国朝鲜语规范化方向与规范原则的思考金永寿,JinYongshou

6.西汉诏策与帝王的经学师受于雪棠,YuXuetang

7.中国朝鲜族民俗的文化特点之宏观考察许辉勋,XuHuixun

8.东北地区"开南窗"习俗初探汤夺先,王增武,TangDuoxian,WangZengwu

9.禳虫习俗与中国戏曲的生存、发展李跃忠,LiYuezhong

10.与《画》的对话:谢阁兰"中国幻象"的中国式解读邵毅平,ShaoYiping

11.元明戏曲中的祭祀风俗摭论王政,WangZheng

12.英美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分歧与合作的原因石俊杰,ShiJunjie

13.20世纪初延边地区开埠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变化费驰,FeiChi

14.中韩顾客关系承诺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李静,郑用吉,LiJing,Yong-GilJeong

15."陪而不审"现象的系统论解读李蓉,胡宇清,LiRong,HuYuqing

16.见危不救不宜入罪的三维思考龚义年,GongYinianHtTp://

17.延边地区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之思考温艳玲,张倩玉,WenYanling,ZhangQianyu

18.现代化危机与中国经济赶超战略重构王文龙,WangWenlong

1.朝鲜王朝关王庙创建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孙卫国,SunWeiguo

2.《教务杂志》与韩国国名英文译法转换问题石建国,ShiJianguo

3.论中华戏曲文化"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审美意蕴张鹏飞,ZhangPengfei

4."西""北"求子的文化解读刘艳红,LiuYanhong

5.谈小林多喜二《蟹工船》的"复活"孟庆枢,MengQingshu

6.日本北川冬彦的诗歌与中国大连之关联柴红梅,CaiHongmei

7.朝鲜李睟光"气象论"探析东疆学刊邹志远,ZouZhiyuan

8.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姜敬爱与萧红小说的主题意蕴之比较刘艳萍,LiuYanping

9.历史镜像中的《皇华集》诗歌——《李朝实录》、《皇华集》的互文阅读杜慧月,DuHuiyue

10.《满洲土语研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方言李无未,冯炜,LiWuwei,FengWei

11.朝鲜语语言活力与朝汉双语集团曹秀玲,CaoXiuling

12.关于朝鲜族男生的朝鲜语单元音共振峰的特征研究金哲俊,JinZhejun

13.朝鲜语指示词的话语标记功能金顺女,金香花,JinShunnv,JinXianghua

14.论韩国独立运动的主要团体、政党在广东的独立活动魏志江,WeiZhijiang

15.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与日本相关学说相比较吴东镐,WuDonggao

16.韩国等国家罚金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玄松鹤,XuanSonghe

17.吉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林今淑,郝方龙,LinJinsu,HaoFanglong

18.我国消费税征收总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姚伟龙,郑圆,YaoWeilong,ZhengYuan

1.儒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文化苗润田

2.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及化解外交矛盾的意义陈维新,姜丽玲

3.论日本对中国菊文化的接受徐习文

4.东疆学刊《邻草》对近代中国立宪思想发展的借鉴意义刘岳兵

5.气之清浊各有体——中日古代语言文学与文论中"气"概念的关联与差异王向远

6.朝鲜古代诗论的审美思维方式蔡美花

7.记忆的编年史: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的叙事结构论刘研

8.明清小说中的喷火兽母题佛经来源及其异国情调刘卫英

9.《瞧瞧谁是英雄》中妖魔化的"异国形象"朴玉明,金丽花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探析朴美兰

11.论解放前中国东北朝鲜人社会与在日朝鲜人社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朴婷姬,吕秀一

1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障碍研究张引,王志章

13.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周志雄

14.中国译者塑造的莫里哀形象徐欢颜

15.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探析安志伟

16.关于影响民营企业教育培训效果诸要素的实证研究金雄

17.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延龙图为例朴银哲,金兆怀

18.日本诗话对清代诗文的接受与批评考论刘欢萍

1.新罗花郎道之思想特色及其审美趋向李岩,LiYan

2.中韩端午节俗异同东疆学刊考王鹏,WangPeng

3.朝鲜朝燕行使节眼中的乾隆皇帝形象徐东日,XuDongri

4.试论《易经》的取象思维心理于春海,金俐伶,YuChunhai,JinLiling

5.冥使错勾及"具魂法"、"重生药"母题研究王立,WangLi

6.《恩底米安》与济慈诗歌的神话唯美主义游牧,邱仪,YouMu,QiuYi

7.试析《金色笔记》中矛盾的女性性伦理观修树新,XiuShuxin

8.女性主义与西方美术经典再认知杨婧,YangJing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治学能力,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4-0003-08

回味我和我的研究生三十余载、一二十年的相处,欣慰之情、温馨之情油然而生,我为他们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的业绩高兴,为我们间的友情喜悦。他们不忘我这老朽,我则关切他们的健康和家庭生活。亲密如此,无他,他们在学期间,我致力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治学能力,真诚地对待他们,自信别无私心。他们不弃我,友情长存。

一、纯正求学目标与纯正教学职责

让我们师生走在一起

大约在1984年的秋天,有人告诉我南开大学主楼北面路边的公示牌上有一张集体照片,是利用暑期前往青海做社会调查的研究生合影,并说我指导的常建华在上面,不过站在最边上,历史系一位老师(未来的系主任)的学生比常建华略微靠里,在正中的是时任校长的学生。言下之意,学生的地位就是老师地位的写照。事前,常建华向我说过将要外出调查的事,我认为学生活跃一些好,能跟人组团出去就很好。及至听到这个照片信息,我觉得跟我学的人受委屈了,谁让我不行哩!过后不久,有一位学生对我说,某专业的某某是某教授的学生,他所以投到某教授门下,因为某教授将来能够帮他找工作。这两个信息促使我想到,报考我名下的人,是真正想求学的。与此同时,阎爱民连续五年考研究生,前四次因外语不达标未能人学,但他坚持不懈,在这期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旁听我的清史、社会史课程,终于在1987年成为我的社会史方向的研究生。刘毅双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他要报考我的硕士生,单位以某种原因不让他报考我招生的专业,后来他读博,我们师生终于聚在一起了。常建华、阎爱民、刘毅他们师兄弟有着纯正的求学目标,他们在校专心学业,心无旁骛,至少是心少旁骛,这正是我希望的学生。

我招收博士生,考生往往在事前给我写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愿望,我回信要求他把写过的文章,不论有无发表寄一两篇给我阅读,然后我再作答复。周正庆就经过这个过程,我看了他寄来的评论清朝协办大学士陈宏谋的文章,认为他有深造的基础,同意他报考,而后考试合格入学。李庆新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我看了他的论文,知晓他的学术水平,同意报考入学。韩国金成修带着硕士论文找到我家,表示读博的愿望,我了解了她的学业基本情况后,但是对她的中国文化知识心中无数,不知她古汉语程度如何,能不能读懂原始资料,如果这种基础知识都不具备,怎么能学下去,于是要检验一下,就随手在置放二十四史的书架上抽取不同朝代的两本书,又随意各翻出一处,让她念读和解释,发现她能读能解,知道阅读中国古籍没有困难,于是同意她报考,她真考中了。东方艺术系宗一教授向我推荐中文系吴存存副教授,我知道她富有才华,但是我考虑她毕竟是文学专业出身,历史学基础需要进一步提高,若入学了,既有中文系教学任务,又要做博士论文,同时补充必要的历史知识,可能在某个方面有所耽误,不如迟一年报考,利用这个时间补历史知识的课,期冀她成为大才,她接受建议,第二年就考试入学。有的在职者,要求报考,我考虑他的学业情况,建议暂缓报考,当然,对方可能会因失去考试机会而不高兴,我理解,我有歉意。有的有意愿者,给我寄来论文,我阅后同意报考,结果没有参加考试。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嫌我太不通人情吧。对有意报考者我竟然不识抬举还要有学业条件,是不是离谱了?其实我是为考生着想的:试想在职的人报考,若不被录取,在单位还能不能待下去,若因此丢掉工作怎么办?再说了,若参加考试,要到南开大学两次,第一次是补习外文,第二次是入学考试,两次的来往路费、住宿费,对于年轻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考虑到这些因素,才有同意报考与否的举措。为此“得罪”人,影响生源,均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我是既为考生着想,又一心一意为培养堪于造就的人才。招生没有个人目的,纯粹是为人才的培养。同时我有“只有来学,没有往教”的传统观念,不会主动让人考我的研究生,这是教师应有的尊严。

学生的纯正,与我自许的纯正,两个纯正交合,令我与我的学生聚合了。

二、培养独立治学能力的人才

对于硕士生的学习,我认为重在打好专业基础与独立完成像样的硕士论文,博士生则在讲求提高论文质量。至于说教书育人的“育人”,有组织管,不过我也稍微顾及。我采取的措施是:对硕士生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和指导写作论文,对博士生注重后一方面。

(1)掌握专业知识的本领

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培训,我注重的是:强调精读一部基本史料书,掌握史料学知识,熟练掌握专业语文工具,参加专业实习,处理好精专与博览的关系。

精读一本书,即精读一部能够完整记载一个朝代历史的资料书。对于清史方向的研究生,入学后我让他们精读王先谦《东华录》。这是学的我的老师郑毅生天挺先生的方法,他让我们精读《明史》。《明史》在二十四史中是一部比较好的书,但是《清史稿》极不理想,我就选择了也不甚理想的《东华录》,以便掌握清代历史的基本史料,能够明了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本状况,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写出较好的清史论文。其他方向的研究生,我就要求精读一部“正史”,如阎爱民以《明史》为精读读物,兼读《明实录》。

为了同学们了解专业史书与搜集史料,我开设“清史史料学”课程,并写出讲稿(随后出版了),供同学使用。这个课程,我除了讲解历史研究必须详尽地占有史料及具备史料学知识原因,重点是按照清代文献体裁比较详细介绍各种史籍,它的作者、内容、收藏、出版与学界利用情况,特别讲解史料鉴别的必要性。

专业基础,不仅是阅读专业书籍的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需要有起码的知识,具体到清史,古文不必说了,清朝官方语文之一的满文应当有所掌握,于是我请明清史研究室王文郁先生为杜家骥、常建华讲授满文,他们就在这时打下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金成修的研究方向是明清时期蒙古族与藏传佛教关系史,她原来已经会一些蒙文,鉴于她是撰写博士论文,她的研究方向要求无障碍地搜集、阅读蒙文史料,应能通达蒙文,因此要求她将学习蒙文放在重要地位,由于南开大学没有蒙文教师,我写信给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研究员、系友白翠琴女士,请她帮助金成修介绍蒙文老师,金成修即赴京求教,并去内蒙古大学师从乔吉、齐木德道尔吉等教授学习蒙文,为此她整学期在那里学习,结果不但完全掌握蒙文,连满文也学会了。

清代档案,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收藏一百多万件、册,是清史研究者的宝贵史料,不懂满文,不利用档案史料,对研究者来说,就等于缺胳膊少腿。然而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档案目录与图书馆目录完全是两回事,因此,清史研究生需要学会查阅历史档案,会利用档案史料。在1982-1986的五年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生毕业班有实习课,我每年带领十来个同学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实习,阅览与抄录“内阁全宗・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嘉庆朝”档案资料,我也让研究生一同前往,杜家骥、常建华、张国骥、吴建华、黄十庆、王跃生、张仁善、李春燕等人都有了查阅历史档案的训练,黄十庆因此写出论文《清代的引见制度》,杜家骥在二十多年后主编出版了《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90年代,我对当代宗族、宗亲会史有兴趣,到江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研究生汪兵、马斗成、常建华指导的研究生韩凝春和我一同进行,以取得田野调查经验。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我还要求同学处理好专深与博览关系。对硕士生,我强调专深,兼顾博览。

博士生的课程采取研讨会的形式,博士后自由参加,每次一个主题,由我作引言,主讲同学报告研究见解,众人讨论,最后我作小结。这是学习港台海外的方法,效果很好。

(2)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与实践

标志学业成绩的学位论文,是独立学术研究的体现,我对此极为上心。怎样才是培养硕士生独立研究能力呢?我的想法c要求是:自行选择论文题目,慎重考虑选题必要性,要明了相关的研究状况,占有足够的材料,论文一定要有新见解、新史料,写作前拟好写作细纲。

自行选择论文题目。一位硕士生对我说,有一位导师主编一本书,让同学参加写作,书很快出版了。我说各人有各种的指导方法。老师拟订了图书写作框架,章节目分明,学生去做某个节目,进行了写作,是一种训练,而且成绩很快显现出来,也是一种学习兴趣的鼓舞,这是一种培养方法。我不会那样做,我觉得训练硕士生写作能力,从自己选题开始。所以,我从不给研究生出题目,总是让他们自行选取论题。在指导研究生早期,有时提出选题方向,后来也不这么做了,完全放手,让他们选取自己有兴趣、有把握做的题目。如常建华作论文前,我让他考虑在阶级关系与宗族史两方面,他的兴趣在后者,1985年5月写出约45000字的论文《论清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与其归宿》。我希望阎爱民硕士论文与中国社会结构史有关,他遂写出《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与人际关系》。杜家骥的硕士论文《清代宗室的政治特征》,与我的建议没有关联。由于我的研究方向在中国社会史、清史方面,所以同学们常常做社会史、清史的题目,如吴建华的硕士论文以族谱资料研究清代人口统计,台湾学者刘翠溶首先从事这一研究,吴建华是大陆学者跟进者,很有建树。张国骥硕士论文研究清代嘉道时期吏治,后来不断有相关论文披露。余新忠硕士论文《清前期浙西北基层社会精英研究(1644-1850)》,等等,皆系自选。其实,论文自家写,题目当然要自己选定,这是必然的事,何劳教师越俎代庖。至于博士生作论文,有了选题找我商议,我是尽力提出建议,促成他(她)写好。

慎重选好论文题目。什么问题值得讨论,能够研讨,会有结果,这是确定题目首先要有明确认识的,其次是明了这个题目我能不能做好。我向同学说明,选题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的题目做了才有意义。这就涉及史学功能问题,具体到做一篇文章,也不要忽视这方面的思考。早期我对论文的社会价值理解较为狭窄,对政治功能关注多,后来注重社会功能,而学术价值始终放在第一位。

作文的主客观条件。题目可能很好,但是能否做好,需要主客观条件的具备,比如有没有足够的史料可以做研究素材,这些史书收藏在什么地方,南开大学图书馆有没有,天津市图书馆有没有,如若没有,究竟收藏在何处,你有条件去阅读吗,如果不能,再好的选题也不能做。还有,倘若选题需要多学科知识,需要掌握多种语文,衡量自身学识条件,可作就作,否则只有舍弃这个好题目。要之,确定选题必须慎重,选题不合适,做不下去了,再换题,耽误了时间,很难从容做好新题目。

新见解、新史料的具备与掌握前人研究成果。我要求同学的论文,一定要充分收集资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新史料,而后才可能有新见解。新见解、新史料两者兼备很难,但起码要有一项。为此,需要阅览前贤论著,明了这个课题的学界研究状况。对这种信息的掌握,我认为很重要,读人家的文章,会有观点、材料的借鉴,会有思考的启发,这是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也不会去写与别人雷同的文章。把握学术研究信息,是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问题,常建华对此处理非常好,他把掌握学术信息与掌握史料放在同等地位,而且反复分析信息资料,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我就请他给研究生做专题演说。要之,文章假若没有见识和新史料,对学术毫无价值,这种文章不合格,就没有写作的必要了,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

拟写详细论文提纲。有无学术建树,自己就可以衡量,关键是我向同学讲,写作之前,一定要拟写提纲,反复推敲,有了提纲,大体就知道自己文章的有无价值,好在那里,弱点在什么地方。

这些书写论文的想法,我系统地讲解,还会针对同学的具体情况,突出解说某一方面。如此这般,表明我着力对硕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训练,让他自己选题,自己写提纲,然后写出全文,是自始至终的自我完成过程,经历一篇文章的写作,就知道怎样作论文了,这就是独立研究能力。我的目标在这里。如果你不能独自研究,尽管早有成果面世,后来还要学会独自写文章的方法。我也希望研究生不必忙着发表文章,基础打扎实了,必会有文章的陆续刊出,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的史学研究成果令我十分喜悦

经过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许多同学有了自行研究能力,有的硕士又在其博士生导师指导下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他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磨砺后,史学著述相继问世,硕果丰盈,我很高兴在这里作出表述,祝贺他们学术上的成长与成就。

(甲)在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跨越一步,以高品位著作贡献学林

杜家骥攻读博士学位,受我的老师杨志玖教授指导,我是副导师,他扩展硕士论文研究范围,写出博士论文《清皇族与国政关系研究》,已经行世的著作有:《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清代八旗官制与行政》《清皇族与国政关系研究》《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清朝简史》《杜家骥讲清代制度》《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皇太极事典》,主编《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的明清分册、《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尚有待刊的《清代社会基层关系研究》。《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对八旗制度发展变化及其与政治制度、事件关系作出系统研究,论点中肯:八旗合而为一、分而为八的体制,是八旗制的基本特征;决策体制,从人关前的八分体制下八旗旗主及所领八旗的联旗会议,演变为更能反映皇帝意志的王大臣参与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完成中央集权化;八旗分封制保留主奴性的领属关系,影响及于汉官,令君臣关系呈较强烈的主奴性,造成清代皇权极端专制。《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我的推荐出版信指出,这是“一部关于清朝皇室与蒙古贵族联姻史的系统、翔实而极具原创性的学术专著,是掷地有声的厚重之作。内容和史料占有,寻觅出595桩满蒙联姻的个案,可以说是将满蒙联姻史实全部清理清楚,而发现如此规模的民族上层通婚,不仅在中国古代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范围的民族上层关系史中也是罕见的,因而是应该着重研究的重大史事。总之,该书学术成就提高了学术界对满蒙联姻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拓宽了它的研究领域,而且所揭示的方方面面的史事,及得出的新认识,对清代政治史、满族史、蒙古史、边疆史及民族史的研究,无论是具体的微观考察,还是宏观的理论认识,都有参考价值”。他是学界公认的清史、满洲史、满蒙关系史方面的专家。

常建华自读硕士开始有志于宗族史研究,长期坚持下来,博士论文《明代宗族研究》(加工后梓行)。他在宗族史方面还著有《宗族志》《明代宗族组织化研究》《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还涉猎韩国宗族史和族谱学,著有《朝鲜族谱研究》一书,是中国宗族史专家,目今正在主编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他不只是研究宗族史,在社会史广阔领域驰骋,如在风俗史方面著述《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还有《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社会生活的历史学》《观念、史料与视野》《清史十讲》《乾隆事典》等书。关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一书,我的《序》云:(该书)“讨论了清朝的基本国策――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和以孝治天下,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对策,对待民间群体、民间风俗习惯的政策及其归宿等。所研治的对象,是清代历史的基本内容,是清代史应当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研究得成功,清代历史的轮廓就显现了,所以建华弟用‘国家与社会’来概括他的此项研究,我想是甚为精当的。而学术界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应当说这是建华弟的一种学术贡献。”他是教育部、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在我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张仁善的硕士论文论述清代礼制、法制与社会,十几年后扩充成《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一书(2001年,2013年修订再版)。

阎爱民在撰写前述学位论文同时,写出《汉代人的生活交往与舞》《西汉家庭成员的内部关系及其特点》,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来撰著并出版《汉晋家族研究》一书,从家与族关系、家族发展状态、婚姻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汉晋家族史的整体研究,因此我在《序》中说,该书“寻觅到汉晋社会婚姻形态、家族结构和家族制度的特色,认为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变化时代,是清除原始婚姻习俗、取代家族的‘后氏族’特性而使得家族制度完成重新构建,进入一个新r代。他是继承前贤关于商周是中国古代血缘组织演变一个重要阶段的学术成果,提出汉晋是又一个重要转变阶段的见解”。

马斗成书写宋代眉山苏氏(“三苏”家族)家族史硕士论文,他在研究上不停地围着这个主题展开,十年后形成《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一书(2005年版),无论是内容的丰约与分析认识的水平,文字的驾驭能力,都是大大地提高了。他进行的是宋代家族史个案研究,很少见,我比较中古个案家族史研究之多,在《序》中指出中古是士族时代,到了宋代,世道大变,士族已然消失,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官僚士大夫的步人政治舞台的中央,宗族正在由土族宗族制转向官僚士大夫宗族制。研究这种历史背景的家族个案,不消说,有其独特的意义,那就是家族转型与定型的考察,是中国家族通史的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书的学术价值由此显现。

汪兵硕士论文题目是《明清血缘群体私有经济形态及其性质》,后来撰有《“共”:中国人的公私观――兼论血缘群体私有制》《皇权-绅权-族权-兼论划清中西文化传统的界限》《论血缘与拟血缘群体共有制》《谱牒-最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档案》等文,在天津师范大学首创开设《家庭学》课程。上述诸位学友后日的著述,都是硕士生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的再创造。

(乙)博士生的学术造诣与成就

对于下述诸位学友学术造诣、博士论文我都以欣赏的态度给予好评。

韩国吴一焕于1992年春天到南开大学,成为由我指导的访问学者,一年后成为博士生,众所周知,1992年中韩刚刚交建,他有很强的学术敏感性,那时就研讨《明末清初明、朝鲜海上交往与移民研究――以辽东海上交通与在朝鲜的明遗民宗族活动为中心》课题,而后写成专著(2006年印行),因此,我的《序》说他的书是“深入学理分析和强烈现实关怀的中朝关系史专著”,读者将见到四百年前(明清之际、16、17世纪之交)中朝(中韩)关系史的一个令人饶有兴趣的侧面:海上交通的开展与明朝人的移民朝鲜。

刘毅治学方向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博士论文《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我的《序》说该书是“执著与严谨的追求之作”。李庆新对我说,您给师兄弟著作写序,对刘毅师兄评价最高。评价高,我还不是纯粹从著作的学术水准讲的,我着眼于他的学术环境。南开大学博物馆专业(学系)是改革开放后才设立的,没有基础,没有这方面的学术权威,该系教师必须凭自身业务走向学术界,刘毅就是这样,不到十年,就为文博考古界学者认可,成为陶瓷学会理事。而我自己不同,南开古代史师资力量一流,郑毅生师带领我们进入学术圈,而刘毅是个人独创,令人佩服和感叹。

百家讲坛名家孙立群,我们是老同事,从我读博,已经研究有素,1992年以第一作者合著《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998年合著《中华文化通志・社会阶层制度志》,2003年出版《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2007年,将在百家讲坛的演讲稿整理成书――《解读大秦帝国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他是看准故事,提炼故事,揭示故事警世内涵,予人有益启示;他演说故事,层层剥笋,娓娓道来,打动人心;他很好地将人物的性格、人品、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开人心智的高品位之作”。

余新忠硕士论文就借用源于西方的公共领域概念和理论,对清前期浙西北地区的基层社会精英的构成、活动、晋升途径及其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的学术研究问题意识强,故能成为我国大陆首先进行医疗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他的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被评为教育部“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外著有《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及社会应对研究》《道光事典》,译著《瘟疫与人》,新作《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极其可贵的是,不以西方模式为近代化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尽力在中国近世社会自身变迁的脉络中来考察近代医疗卫生机制的转型,来揭示中国社会变迁中自有的“现代性”。他是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与常建华及其他成员支撑社会史研究重镇――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

金成修攻读博士五年,大多数人是三年,我也知道国外读博士好几年、十几年是常见的,但是我还是催促她早毕业,她就是精益求精地延长学习时间。其实她的学术基础非常好,通达文字较多,除母语韩文之外,还有汉文、英文、日文、藏文、蒙文、满文。她勤于钻研,理解力很强,学术眼光敏锐,博士论文《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富有学术见解,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6年)。2009年夏季我去首尔参加学术研讨会,她的父母宴请我,席间我说金成修已成为学者,她的母亲很高兴,说当教授容易,成学者难,很为女儿的学术成就而自豪。

周正庆的《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2006年)博士论文,内容之一是从食糖的使用研究糖与社会生活关系,我认为是“糖业研究新方向之作”。周正庆在最近几年连续到福建东部福安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发现、搜集民间文书一万多件,为从事区域社会经济史、社会史、宗教史研究准备充足素材,可喜可贺。

宫宝利的博士论文《术数活动与明清社会》在2009年与读者见面。这是人文学科与科技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难度之大非同寻常,需要有学术勇气方能进行。术数活动,长期被世人、学界视为迷信行为。20纪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逐渐开展及观念的不断更新,对术数的认识开始从简单的批判,转向以学术研究的角度进行思考,试图得出符合科学意义上的解释。宫宝利对术数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作出界定。他说“数”包含数理、定数、气数的意思,“术’’指方法、技能。术数“是一种方法、技术、手段、技能,是古人依据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某一学说、理论,进行推测、预言人事吉凶和社会变化的技术手段”和活动。基于这种认知确定研究范畴为:命理、风水、相术、占梦、测字、择吉、占星、望气、扶乩、易卜、龟卜、求签、六王、奇门遁甲、马前课等各种各类的g数形式及其在明清社会的踪迹。他探讨了术数活动在明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人们参与的程度、情形与原因。他认为从事术数活动的人群可以区分为三类:职业术士群体;掌握术数技能的士人官绅;一些道士、僧人以术数为谋生手段,成为兼职术士。他强调术数史研究的学术与现实意义,即从术数社会史研究,拓展到社会文化史领域,有利于我们通过术数活动,了解历史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不能说宫宝利的研究完善地说明明清术数史,而成就诚为难能可贵。

吴存存,读博期间,被派往澳大利亚教学,后来留在澳洲的大学教书,游学美国、英国,现在执教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她是性别史专家,先后著有《明清社会风气》Homoerotic Sensibilit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戏外之戏:清中晚期京城的戏园文化与梨园私寓制》。

杨杭军从事清代中期政治史、社会问题史研讨,写作《清代中期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清代中期社会问题的根源探析》《清代中期基层社会问题探析》,在清中叶政治史的研究上颇有成就。

赵全鹏,博士论文论述清代老年社会问题,后来作有《清代老人的家庭赡养》专题文章。他工作于海南大学,在海南商品大潮下不为所动,坚持学术研究,对黎族传统社会基本状态、早期文明史综理清晰。赵全鹏和杨杭军合写《明清时期芦洲的开垦与芦政》。

2006年是我的博士学友专著问世之年,有五部书,除前述常建华、吴一焕、金成修、周正庆之作,还有李庆新的《明代海外贸易制度研究》。李庆新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尤精于海洋贸易史、经济史、中外关系史,著述《濒海国度――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外向视野》(2010年),使我们获知中国对外贸易史的某种特征:对外贸易、海洋贸易中,由唐代至清代,均发生所谓“礼仪之争”,开放的王朝对兼负商业性的外洋使臣之跪拜礼要求时或持通融政策,封闭王朝则是僵硬态度,对外关系以行否“国礼”为转移,是为古代中国王朝的传统政策,带有规律性;王朝主导的朝贡贸易,历来实行“厚往薄来”政策,以赏赐夸耀中华的富庶与强大,此种“不等价的朝贡贸易关系”,纳入王朝政治体系,“朝贡国”各自与中国王朝形成疏密不一的关系,显示王朝的御“外夷”之道;海洋贸易的物品,以奇珍异宝为主,供皇室与社会上层享用,故而通常由宦官执掌其事,而涉及民用的物品甚微,于民生未见有益。透过海洋贸易的这三个方面,加深了我们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实质的认识:君主专制政体;国家是王朝也即皇帝的国家;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还著有《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等书。他的著作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颇能予人以启示。李庆新在广东社科院组建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绩显著,所创办的杂志于今已经出版十辑,将出纪念刊,让我题词,我在2016年11月19日写道:“研究海洋史,推进海洋资源利用和维护。”祝愿他有新成就贡献于社会。

(丙)硕士生继续关注社会史研究

我的硕士学友工作后,有的继续社会史、清史的研究,写出作品。吴建华、王跃生在我主编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一书中撰写第十一章“科举制下士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吴建华作文《“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依旧时”――明清彭氏的寻根活动与根性认同意识》《科举制下进士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状元的命运》《清代庶吉士群体简析》,撰著《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中华姓氏谱。彭姓卷》《姓氏文化与家族社会探微》,主编《中国社会史教程》。王跃生从事中国人口史、近现代家庭史研究,著有《十八世纪中国婚姻家庭研究》《清代中期婚姻冲突透析》《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制度与人口――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基础的分析》等书,《从档案资料看十八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等文。他一心钻研学问,怕教学影响研究,谢却清华大学的聘请意向。王学华作《清代满人民族心理探析》。张仁善作《清代宫廷乐舞及其政治、社会和文化意义》,他在中国法制史、法律社会史、中国法律文化领域耕耘,撰著多种:《法律社会史的视野》《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近代中国的、法权与社会》《1949中国社会》等。李春燕著《试探影响清代家庭自然结构的社会因素》,杨丽英作《中国古代社会教育探析》。此外,郭玉峰、胡中生二人均为我取中的博士生,入学后转由常建华指导,他们都为我主编的《清代宗族史料选辑》提供大量资料。郭玉峰博士论文《明清以来湖南家族人口研究(1368-1949)――以婚姻行为、生育行为为中心》,是人口行为史研究中的探索、创新之作。胡中生著《明清徽州人口与社会研究》,对徽州人口史进行“人口与社会”整体性讨论,这很符合于历史学界“整体史”研究的愿景,他在这一领域从事整体史研治,对历史学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三、师生互相尊重的真诚友情

我们师生友情,我想先说说2015年5月的三件事。近年我在国外居住时间较多,师生见面机会就少了,然有学友不时询问我何时回国。去年5月我回津,17日接到李庆新广州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将有北方的学术活动,定于20日先来看我,我很高兴,就邀约在津的杜家骥、孙立群、阎爱民、宫宝利、刘毅于那天晚上在一家餐厅聚会,然而飞机晚点6小时,并没有影响我们欢聚的情绪――尽欢始散。庆新定于次日下午离津,中午,昨晚因有讲座未出席的孙立群做东和我为庆新送行。在这期间我与庆新电话不断,关心他旅途的平安、愉快。与此同时,宫宝利邀请我和杜家骥、常建华、阎爱民往秦皇岛抚宁“野长城”学术旅游,他以前不止一次让我们去蓟县,那里有独乐寺、乾隆行宫和黄崖关长城,我因怕影响他教学和行政工作,谢却了。这次主要是利用周末时间,我们遂于23日出发,由宝利驾车,几小时后到达抚宁驻操营,此地为明代九边驻军营房与操练场所,我们参观城堡遗址,有城墙、城门,眺望长城、敌楼、烽火台。第二天去界岭口参观,当地一位老人主动介绍长城走势、城堡、村落文化状态。这里长城蜿蜒起伏,有东西二敌楼,村前有小河,街道整洁。驻操营,嘉靖间戚继光驻军于此,军中多浙江义乌人,今日居民多有他们的遗胤。我们见到一位张姓人士,往义乌寻根,找到族人,但是抚宁族人没有族谱,无法验证。此次游览,无意中获得当前民间的宗亲活动情况,获知界岭口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野长城”,未修缮开放的长城),而长城、营房的建造,开支浩大,深知战争真是人类灾难。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学术考察。从抚宁返回,适有张仁善从南京来南开大学法学院主持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我们偕同四位准博士晚间欢叙畅饮。回忆九年前,我在澳洲悉尼,在新英格兰大学执教的吴存存给我夫妇买好往返机票,让我们去她那里游憩,我们虽对她的破费感到不安,但对她的美意和诚意,我们领受了,游历了景区,吃她制作的浙江美食醉鸡,回味无穷。今日写了这些,师生温情犹荡漾心头。

我们的友情,是长期相互关怀建立起来的。2013年5月我们师徒聚会中,黄十庆说他1987年毕业时,《人民日报》李炳清编审代表报社为录用他来南开大学调查,期间我请他吃饭,并请历史系主任刘泽华教授作陪,事后,李氏对十庆说他从未见导师为学生的事这样破费的。这件事细节我已记不清楚,其时我的心情是为十庆高兴,为此请客是愉快的事。他后来结婚,夫妇二人特地来津,我和他的师兄弟欢聚,其乐融融。还是80年代,一位硕士生,寒假期间,女友从千里外来到南开大学,他们要结婚,似乎女方父母不太满意,使得他们处于喜忧参半心理状态,为此我举办家宴,邀请他们,并请杜家骥、常建华、阎爱民等多人出席,为他们祝福,赋有婚礼的意思。外地来考研者、学生毕业,我都会请他们便餐,因为远处来考试,不容易,也是一种缘分,不论能不能来南开大学上学,我这地主之谊一定要表达出来;至于毕业后离开,不再可能朝夕相处,更是依依惜别,期待后会有期。我虽木讷内向,对青年学子内心充满关爱情谊。余新忠学业成绩优秀,不时获奖,有一次他拿一篇论文,要我写推荐信去申请一项奖励,我因他得奖多,对他讲你不如让一让,这次不去竞争,要知道你总得奖,可能会有人嫉妒,可能会制造什么障碍,影响你专心治学,反倒不好。他遂同意不申请了。20世纪末,我和新忠同行赴大连出席研讨会,新忠要帮我拿旅行箱,我说你是出席学术研讨会,不是随从,应给与会者学者形象,所以我自己拿,及至到达会议报到处,头一天到的杜家骥在门口等候我们,我心里热乎乎的。李春燕、王学华为与我关系密切的会议、出书,破费颇多,感谢之情存于心田。师生的友情,建立在彼此信任上。一位研究生要出国,有人有条件地提出帮助办手续,他拒绝了,告诉我此事,我谢谢他的信任,支持他的x择。总之,我希望学友做学问精益求精,做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具有学者风范。

行文即将结束,我想讲讲教学相长的感受,我从学友得到的学术启示和帮助。我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宗族志”项目,交稿后,编纂处按规则要找人审改,让我推荐审改人,我考虑到王跃生是家族史专家,就提名请他,他遂应聘,在审改中我们默契有加,合作得非常愉快。前面说到杜家骥的满族研究成果,我借用了:我写《雍正帝》时,见到雍正极其放肆地辱骂满洲臣子,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到家骥说的“领主”意识,遂用以解释。近年我研究明清时期的徽州名族史,不止一处引用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的研究成果。阎爱民撰有“一本观”的文章,又给我写信解释:“两汉时代以后的土族宗族时代,是宗法在贵族阶层的扩大化,不像以前的‘五世而斩’。两宋时期的民众化,主要是扩大到庶民阶层,所以一本观念的提倡,具体的实践大多由此而来。”启发我深入思考,并用到写作中。发表文章要有英文提要,我不会英文,常常请余新忠、阎爱民将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我研讨民国时期宗族史,张仁善从南京大学图书馆复印国民政府礼制文件,邮寄供我使用。80年代后期,常建华告诉我国家档案局有意调查族谱编修、收藏情况,我就请他去档案局联系共同调查、编辑族谱目录,他进京交谈,取得合作意向,我就同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馆长曹贵林研究员联系,取得共识,于是三家合作,乃共同编写出《中国家谱联合目录》(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意组织出版“中国家庭。宗族。宗族研究系列”图书,找到常建华约稿,并由他转告我,于是他的《明代宗族研究》,阎爱民的《汉晋家族研究》,我的《十八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都纳入该系列,于2005年梓行。

教学相长,切身体会,确实如此!

外贸英文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纪录片话语 纪录片研究 话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在纪录片研究中,话语和话语分析理论的引入,是对纪录片理论的一种创新。传统纪录片理论偏重于经验和技巧,不能满足理论创新的需求,话语和话语分析理论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微观视角,突破了创作技巧的圈子,关注于纪录片背后的意识形态推动和纪录片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关注于纪录片的外在控制、内在控制和自我控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纪录片文本。不过,纪录片话语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事的学者还很少,因此,笔者把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合和梳理,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一资料基础。

对学界相关当前研究状况的考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我们注意到,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虽然各有各的路径,却并非南辕北辙。相反,近年来出现了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一、关于中国纪录片方面的研究

关于中国纪录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事学者较少,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型纪录片的热播,对纪录片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

1 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方方,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阐述和总结我国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获得成就、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把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到2004年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政治化纪录片时期,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平民化纪录片时期和社会化纪录片时期。并就每一个时期最富特征的一些点进行剖析,使四个时期前后连贯,形成脉络。博士论文《纪录片下的中国――二十世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李灵革,浙江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用历史学的眼光来解读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在历史学与纪录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博士论文《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唐晨光,南开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毕业论文)以近百年的社会发展为背景,论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以及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此外。《在触摸历史与实录变迁间转换――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简述》(肖平,《中国电视》。2005年9期)探讨了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和创作问题。《中国文献纪录片的演变》(单万里,《电影艺术》,2005。6期)论述了中国文献纪录片近80年的历史演变。《对中国纪录片的回顾与展望》(黄慰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8期)、《关于中国当下纪录片》(鱼爱源,《电影文学》,2003,2期)、《90年代电视纪录片发展概览》(刘树勋,《电视研究》,2000,8期)等论文对中国当下的纪录片发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这些关于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有的是对中国纪录片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论述,有的只是对某个纪录片很短发展时期的论述,探讨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关系,大多以年代和作品创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为断代依据,对中国纪录片形成、变化和发展勾勒了一条明晰的脉络。

2 纪录片理论和创作的研究

纪录片理论和创作方面的研究占了纪录片研究中大部分,《中外纪录片比较》(张雅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J999)通过对于中外纪录片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经典作品的纵向回顾与横向比较,概述了纪录片创作的四种基本结构方式,探讨了纪录片之于现实、纪录片之于真实、纪录片之于历史的关系、纪录片应反映怎样的文化内涵等问题。《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吕新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对十多年来在中国掀起的“新纪录运动”进行了实践上的展示与理论上的分析。此外,《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电视纪录片制作》(吴保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生存之镜》(姜依文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2000)等书都对纪录片特别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和理论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纪录片理论和创作方面的研究,可以对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有利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目前纪录片创作的理论以及美学状况,对于研究近三十年纪录片的创作理论与美学特征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现阶段对纪录片的研究中,关注点比较分散,大多着眼于表层分析,鲜见深入、系统对纪录片进行考察的文章,而对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中,大多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考察纪录片的发展,对纪录片发展史进行剖析的就更为少见。但是,以上学者对纪录片方面的研究,为纪录片话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史实基础,为问题的阐述提供了更多视角和切入点。

二、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

1 话语理论和话语在国内的运用

在西方传统上,话语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修辞学和涛学,主要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随着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超越人际交流,话语概念及含义有了很大变化,表现在:其一是超越了对话语的工具性认知,即认识论的话语观;其二是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取向。在对话语的认识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评为中心),索绪尔、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以语言、文本为中心)以及后现代各种文化理论形成汇流,使话语成为当代文化与传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较早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涉及话语及话语权的问题,他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一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日话语权。突破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二元结构的意识形态理论奠定了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一系列话语的研究中,福柯通过《疯狂与文明》(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规训与惩罚》(1975)等著作,不仅对话语做出一般性理论描述,而且对特定领域(如启蒙运动及其制度化的成就)的话语活动作了“考古学”或“谱系学”的历史分析。福柯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话语是权力的关系”。在话语的权力结构或权力关系中,一些话语处在优先的、显著的、合法的或自然的位置上,另一些话语则从边缘的、被压制的地位努力抗争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从而表现出不同话

语之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在这里意识形态一词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制度化意义。某些话语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最终制度化为社会的共识,并以中立、自然、理性、科学等名义确立为普遍接受的知识系统,某些话语则被忽略乃至否定为谬误、疯癫或愚昧。

国内对“话语”(discourse)的运用,主要在四个领域:一是语言学领域,有一种话语语言学,其中的“话语”一词,指的是:句子,语句。言语,或者篇章。一是文艺研究中的叙述学领域,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一书中,对叙述学中的“话语”与“故事”、叙述学中的“话语”与文体学中的“文体”分别进行了区分。刘安军认为,叙事行为即为话语生产行为,“用名”被意识形态生产的话语市场所决定,并由这个市场权力消费的特性决定其文化身份。第三个领域主要是哲学和思想史等领域。陈晓明于1994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便以《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主体》为题,陈晓明认为话语恰恰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概念,它更主要的是一个多元综合的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严锋在《现代话语》一书中使用的话语资源也来自于福柯,他认为福柯没有提出一般的话语理论,强调的是话语实践。第四个领域,也是现在话语研究中最为关注的,便是媒介话语的研究。郭路的《对传播话语权的一点思考》(《东南传播》,2005年,10期)中认为现阶段媒介具有权力,这种控制人们思想意识的权力体现在它拥有传播话语权。并探讨了在市场经济社会,媒体如何把握手中的传播话语权,承担媒体还公众以知情权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吴晓明的《媒介传播中的话语权倾向》(《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3期)中探讨了当代的信息传播中,信息的存在着的话语霸权现象和话语歧视现象。李敬波的《浅谈大众传媒之双刃剑――话语权》(《写作》,2003年,21期)一文中探讨了大众传媒及其话语权的影响力和弊端问题。刘晓伟的《媒体的话语统治与传播效益》(《当代传播》,2003年,6期)一文中指出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社会政治的需求和公众舆论的要求,使它在被赋予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的使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统治话语”的地位。

2 语话分析和媒介话语分析的研究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首先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提出,他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通过分析一篇关于生发水(hairtonic)的广告,探讨了解释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规则,以及语言与文化、文本与社会情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可以看成是当代话语分析的发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英美等国家,许多学科的学者纷纷加入到话语分析的行列,从而促成了这门学科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研究方法和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哲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下,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or CDAI异军突起,其中代表是福勒(Fowler,R.)、克雷斯(Kress,o.)、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114.)和梵・迪克(van Dijk)等。他们把现代社会批评理论引入语言学,不把话语当作反映社会关系的纯洁工具,而是接受福柯(Foucault,M.)的定义“话语是有系统组织起来的、反映某一社会集团的意义和价值观的话语。……这些社会集团限定、描述、并控制关于它自身什么是可以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不管是边缘的还是中心的。”(福柯,1971)。通过分析话语结构,寻找其突出的意识形态的特征,以此揭示话语是如何建构和再现权力(Powcr)关系的。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方法,以上四位学者都曾经或正在以新闻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独具魅力的一个分支,称为“批评性新闻分析”(CriticalNews Analysis)或“媒体话语分析”(Media DiscourseAnalysis)。其中梵,迪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尝试将其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媒体文本,发表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例分析的著作,如《通讯种族主义:思想和言谈中的种族主义偏见》(1987)、《作为话语的新闻》(1988)、《新闻分析》(J988)、《种族主义和报纸新闻》(1991)、《精英话语和种族主义》(1993)、《意识形态》(1998)等等。把话语和话语分析引入传播学研究和媒介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基于媒介运作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转变为媒介文本研究。费尔克拉夫(1995)在《媒介话语》一书中,把媒介话语分析的方法归纳为:语言和社会语言分析,对话分析,符号分析,批判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社会一认知”模式,文化一类型分析等等。菲斯克(1987,《媒介文化》)在讨论电视文化时,开篇就“电视、话题和术语”作了准备性的阐述。他说,为了理解节目的生产以及由此而来的意义的生产,需要理解话语的运作。在媒介研究中,话语一词最简单的含义是语言的组织,语言的扩展使用。当语言扩展到非语词文字的表达时,我们可以说摄影的话语、照明的话语、镜头剪接的话语等等。然而话语的形式层面不能取代它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层面。在后一个层面上媒介研究对话语一词的使用涉及到媒介产品的意义表征。媒介产品作为一种“话语的实践”,总会在某个重要的话题范围内涉及到意义的生产和流通,并表现出不同社会群体和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话语或话语实践的任何思考必须包括三点:它的话题范围、它的社会来源和它对意识形态的作为。

媒介话语分析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充分关注,丁和根的《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象与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1卷1期)主要从理论背景、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在宏观上阐述了将话语分析应用于大众传媒话语研究的相关问题。潘章仙《多学科、多视角的语言研究――话语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6期)对主要的几种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评述,徐赳赳介绍了VanDiik的话语观,马博森评述了Schiffrin&Hamilton关于话语的看法,等等。国内学者不仅对媒介话语分析进行了大量的介绍,而且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媒介话语分析实践。王华的硕士论文《英语报刊杂志经济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以福勒等人在1979年提出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结合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对摘自中外出名报刊杂志的一些对于同一经济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刘文英的硕士论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浅析中国政府记者招待会:朱基政府记者招待会个案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三维”方法论对于朱基的五次记者招待会分别从文本层面,

话语层面和社会文化背景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邱春安《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9期)通过对借用美国会话分析理论对英美国家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在新闻访谈节目中,采访者和受访者在新闻访谈特殊的话轮转换规则的制约下构建了特殊的互动模式。孙倚娜运用伯明翰话语分析模式对美国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的话语语料进行了分析。慈祥《电视娱乐节目结构的话语能力初探――兼论的话语生成机制》(《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4期)将电视娱乐节目视为依照特定程序对语言符号进行编码的文本,依据语言学和结构主义方法,从娱乐节目的本体特征进行文本要素一结构性分析,阐释了潜隐在娱乐节目文本之中的形色话语的生产、运作机制和流通、控制过程,等等。

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话语和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为纪录片话语研究提供了理论的支撑,而学者话语分析特别是媒介话语分析的实践更为纪录片话语的研究提供了视角参考和方法借鉴,对纪录片话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帮助。

三、纪录片话语的研究

可喜的是,近年来散见于一些学术刊物上的零星论文。已经开始正面涉及纪录片话语领域。《作为类型的政治运动――十七年电影中的象征与意识形态关联》(柏佑铭,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4期)、《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到多元文化的复兴――我国军事纪录片发展模式初探》(黄莉莉,现代传播,2004年,4期)、《亲民倾向――主旋律纪录片的一个选择》(杜军,《中国电视》,2005年,7期)、《警惕DV影像的国家形象误读》(张昌旭,《青年记者》2004年,10期)等论文探讨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纪录片中的表现,以及纪录片如何更好的构建意识形象问题。《历史影像与现代新式知识分子的政治行为特征》(印少云,《中国电视》,2006年,5期)、《自任以天下之重――论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主体的知识分子品格》(严芳,《艺苑》,2007年,1期)、《视角更加多元创作更趋自由――浅析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李薇,《山东视听》,2005年,10期)、《边缘纪录――人文思想的影像诠释》(韩燕君,《中国电视》,2005年,10期)等论文论述了纪录片与精英知识分子的关系,并探论了精英知识分子怎样更好地融入纪录片的创作中去的问题。《大众文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生存对策――加强对话性》(梁颐,《新闻知识》,2006,2期)、《电视纪录片大众化走向思考》(王秋馥、任慧、许冰,《新闻传播》,2007年,1期)等论文对大众文化在纪录片中的话语表达进行了探析。因为纪录片的文化特性,一些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纪录片的话语和话语方式从宏观上进行了探讨,张红军的《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三种形态及其发展态势》(《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1期)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之所以有翻天覆地的这化,与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形态密切相关。官方主导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及学界精英文化这三种文化决定了中国纪录片的三种主要形态:主旋律纪录片、大众式纪录片及精英纪录片。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这三种主要形态在当今文化的影响下,经历相互间的冲撞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并日益明显地呈现出各自的发展态势。张同道的《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与美学特质》(《电影艺术》,2000年,3期)认为,90年代的纪录片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文化形态:主流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形态、边缘文化形态。这四种文化形态的纪录片共同构筑中国纪录片的文化格局,品质各异,风格多样,矛盾而又丰富,汇成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

上一篇:专业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英语写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