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02:49:20

脱贫攻坚规划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1篇

一、帮扶重点

(一)、继续抓好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

1、协助村两委抓好五社聚集点建设,让贫困人口及早搬进新居,配套硬化公路2公里。

2、协助村两委抓好已建产业培育壮大和管护工作,使其早见效益,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3、协助村两委抓好集中供水工作,让老百姓及早用上杨家沟的水。

4、制定帮扶年度计划,落实专人联系对接脱贫工作,完成今年贫困户的脱贫任务。

5、领导班子每2个月集中研究1次联系村的脱贫攻坚后续工作。

6、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召集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村两委研究1次脱贫工作。

7、组织本单位帮扶责任人每2个月到帮扶的贫困户中开展1次帮扶活动,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加强感恩奋进教育,记好收支登记账薄。

8、全程留下脱贫工作影像资料接受检查,每月按时上报信息3条。

(二)、扎实抓好村脱贫攻坚工作

1、配合烟草专卖局分局制定村年度帮扶计划。包括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等内容。

2、制发文件,在文件中明确驻村指导员负责联系对接村脱贫攻坚工作。文件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备查,一份交县直工委。

3、与烟草公司一道,帮助指导完成脱贫攻坚年度计划,有安排意见、有落实清单、有半年总结,有年终总结,有任务落实相关图文资料。

4、协助帮扶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两月召开1次专题集中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有会议方案、签到册、会议记录、纪要、图片等资料。

5、协助单位班子成员轮流到调研指导达到6人次,要建立到村调研指导帮扶台账、有图文资料、有帮扶记录。

6、协助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召集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次以上,有会议方案、签到册、会议记录、纪要、图片等资料。

7、协助单位党组和党员干部职工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工作方案、有图文资料。

8、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做到有落实台账、开展帮扶的图文资料,有帮扶明白卡,有一户一策帮扶清单,有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落实记录台账。

9、严格落实单位派驻贫困村干部的工作经费和待遇保障,并制发文件上报县直工委备案。

(三)扎实抓好三星村贫困户的脱贫工作

1、重点协助三星村制定好全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危旧房改造规划。

2、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各帮扶人每两月要到贫困户家中开展1次帮扶工作,并留下详实的轨迹资料,并记好收支登记账薄。

3、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要实地调研1次脱贫工作,领导班子每2个月集中研究1次非贫困村村的脱贫工作。

二、帮扶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挂联帮扶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挂联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同时,由同志担任挂联帮扶村工作指导员,负责挂联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宣传政策。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加强观念引导,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致富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自力更生理念,切实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广泛开展法制、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教育群众尊法、守法、知法、用法。

三是落实责任。围绕挂联帮扶村重点工作,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完工时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证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四是主动协调。作为挂联帮扶部门要把挂联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全系统内形成人人参与脱贫、共同抓脱贫,我为脱贫献力量的浓厚工作氛围。主要领导每月到帮扶村开展工作1次。主动与县级相关部门协商,为挂联帮扶村争取资金和项目,协助解决好重点工作实施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2篇

记者:《规划》出台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完善扶贫理论与工作实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十二五”期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从17.2%降至5.7%,降低了11.5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趋于缩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0万人。这些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更深、自身发展能力更弱,而且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从发展环境看,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与国内经济调控转型等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减支形势比较严峻;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短板”突出,县级财力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且低端化与趋同化并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不足,就业渠道狭窄等。为科学指导“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编制了《规划》。《规划》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无缝衔接。

《规划》以新时期中央扶贫开发系列决策部署为总遵循,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总引领,以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既突出了宏观指导性,也强调了微观可操作性,主要阐述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明确了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兜底保障、社会帮扶、区域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制定扶贫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记者:请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和考虑?

为全面实现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关要求,坚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脱贫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支持政策等各个环节,推动各类扶贫资源精准滴灌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确保做到精确瞄准、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避免大而化之、大水漫灌。

二是坚持与相关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相衔接。《规划》注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继承和细化了“十三五”脱贫攻坚总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种类型,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规划指标,既强化“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又体现《规划》的预期引导作用。同时,《规划》提出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也与有关专项规划保持一致,确保《规划》能够落地实施。

三是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按照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规划》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政府责任主要强调的是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层层压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规划》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社会和市场两个力量、两种资源。比如,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引入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在产业扶贫中,引入了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

记者:《规划》中的脱贫指标是如何确定的?

《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规划》紧密围绕这个总目标和总方向,从约束性和预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等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退出和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预期性指标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集中供水率、义务教育巩固率、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等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3%以上,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这些指标的设置,既强化了“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又体现了《规划》的预期引导作用。

记者:对贫困人口脱贫,《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路径和举措?

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为此,《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记者:在引导贫困群众光荣脱贫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要求?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志。一些地区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要靠”的思想依然严重,一定程度存在发展生产不积极、争当贫困户很积极的现象。为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规划》将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重要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培养,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推动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记者:《规划》针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提出了哪些重大工程?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为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精准扶贫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从着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入手,通过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广泛开展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快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途径和措施,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交通骨干通道、重点水利、重点能源等工程建设,构建内联外通的骨干通道,着力提升水利和能源保障能力。在重点区域发展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持续加大对片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民族地区奔小康、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行动,着力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在贫困村建设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实施村级道路、饮水安全、生活用能、信息物流、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社区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实施以工代赈等,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微型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大幅度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规划》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

新时期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部署新要求,《规划》主要从5个方面提出了与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精准扶贫脱贫机制。《规划》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定期核查、程序退出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规定,在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扶贫资源动员机制。要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三是贫困人口参与机制。要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资金项目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察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精准。

五是考核问责激励机制。要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格实施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和督查巡查制度,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记者:下一步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3篇

“十三五”脱贫规划“时间表”出炉

“十三五”期间,380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四川定下的目标。四川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近日,《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出台,对四川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给出了明确计划。

“380.3万”“11501”“88”……这些数字都是四川定下的“十三五”脱贫大目标,五年时间,四川将如何和时间赛跑,“跑”完这些目标?《规划》为这些数字背后明确了时间推进表,将其细化成每年的“小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

――确保3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让如此庞大的数字化有为无?根据《规划》,从380.3万走到“0”,就需要在2016年帮助10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105万人口脱贫;2018年100万人口脱贫;2019年,剩下的69.6万人口也全部脱贫。

――确保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规划》把这上万个贫困村退出的任务分配在了4年里,其中,2016年需退出2350个、2017年3700个、2018年3500个、2019年1951个。

――确保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6年的5个贫困县已顺利完成摘帽,今年则需要完成16个贫困县摘帽的任务,2018年37个,2019年30个,目标明确。

此外,《规划》还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这“四大片区”明确了详细的时间推进表。以秦巴山区为例,在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到2020年,秦巴山区的目标为167.5万贫困人口脱贫,分摊到4年时间则为:2016年46.2万人、2017年44.4万人、2018年42.5万人、2019年34.4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均目标的划定,《规划》也根据地区情况“因地制宜”,例如,由于大小凉山彝区的特殊情况,贫困县摘帽目标为13个,但在时间表上可见,“摘帽”任务主要分配在了2018年4个、2019年9个,而2016年、2017年则作为了“铺垫期”。

目标表12个百分之百显示“四川决心”

大目标“时间表”出来了,细化目标又是怎样的?《规划》明确了“目标表”:到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人数达到116万人;建设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30个,力争建设特色旅游村1000个;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20494元……

在“目标表”中,有12个目标覆盖率/达标率均需达到百分之百,由此可见四川脱贫“决心”!其中,村卫生室覆盖率,村文化室覆盖率,安全饮水覆盖率,通电率,市(州)高速公路覆盖率,乡镇油路、硬化路覆盖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定下硬性目标(约束型),到2020年都需达到百分之百。而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广播视覆盖率,县文化馆、图书馆覆盖率,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等5个目标则是“预期型”,力争在2020年全部完成。

“五个一批”让科学扶贫“落地”

为了落实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规划》提出了“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重建帮扶一批。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省开展如火如荼,在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上,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就再度被划为重点,根据《规划》,到2020年,四川将指导和推动贫困地区创建100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特色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着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品牌,结合农村电商,推动建立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网络。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方面,在21个市(州)144个县(市、区),对116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修建安置住房约2789.8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地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中提出,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到2020年集中供养满足率达到100%。

在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上,到2020年,遴选培养200名基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名中青年骨干,建设100个左右重点团队(学科)。

重建帮扶一批里要求,全面完成“4・20”芦山地震、康定“11・22”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确保7.9万灾区受灾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针对突出问题,四川出了这些招

针对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规划》给出了化解“招式”,逐一击破。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规划》从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上破题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通畅工程2.4万公里;改造水质净化设施1953处;贫困地区户通电率达到100%;所有已通电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11501个贫困村为重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整治环境,切实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全面小康步伐。

持续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到2020年底,生态功能保护区供电和用水得到彻底解决,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底,贫困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对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并对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每年培养“四川省免费师范生”3000名。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成88个贫困县中未达标的205个乡镇卫生院和2530个村卫生室。县级医院医疗服务项目覆盖率达到75%。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实施88个贫困县数字电影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88个贫困县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20个,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特色文化产品品牌50个。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4篇

土地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强有力地配合、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在许多方面甚至要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驻马店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人才、技术缺乏,对外经济联系比较封闭,开拓进取的气氛不浓;同时由于工业不强,城市支援农村、政府和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不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驻马店农村脱贫要从全局、从大局出发,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强农重工,推进城镇化,农工商贸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

一、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引领“强农”。驻马店全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耕地后备资源奇缺。首先要稳住现有耕地面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争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立法,推行离职审计制度,确保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6.7万公顷;二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地,贯彻上控下排中改善方针,尽最大努力减少洪涝灾害。要抓住国家支持驻马店市建设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设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实现丰产丰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多业并举。无工不富,光靠粮食生产脱贫有难度,也不稳定,要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要规划好多种经营用地,同时要开发利用好未利用土地。现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空闲地不少,俗叫“空心村”,山区县有不少低丘缓坡,在规划上要有谋划,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整治,将新开发的土地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用来发展乡、村办企业,让多种经营出财富,帮助农民增收脱贫。

二、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助推“重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新理念、新发展谋篇布局,驻马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重点要着眼于发展工业,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财政收入蛋糕尽量做大做强,不断增加农村脱贫投入力度,才是打赢按期全部脱贫的关键之役。驻马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9.2亿元,增长10,5%,化工、制药、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玻璃、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工业块头不大,缺乏叫响的品牌工业产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加快发展、赶超发展任务艰巨。自2010年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后备资源消耗快,后劲不足,建设用地总量受限,剩余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有的县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缺乏战略性研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多规不协调,导致土地利用布局与实际用地要求不相适应。在当前“新常态”下,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所需,就是我们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的奋斗目标。要在政府主导下,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用创新的理念,前瞻性思维,精心谋划,把规划调整完善好。在对规划区域内地理区情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础上,划定绝对禁止和限制开发范围的红线,合理、合法地圈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控界限;务必把对未来确定不了的因素提早考虑进去,使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空间合理需求;对留有余地的可调节空间,要通过规划弹性计算公式获得精准数据,把握适度,杜绝随意任性而为,切实做到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节约集约用地。规划调整完善中一是要把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家底摸清,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闲置低效用地进行彻底核查,分类建卡。依规提效处置;已建和在建项目要合理占地,尽快发挥投资效益;不具备用地条件的要坚决收回,调整用地结构、规模,再依法重新投入土地市场;业态落后企业,可退出原有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就地进行转型升级,成为符合产业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大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能和效益;工业集聚区对发展地方工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产品规模小,有的效益不高,亩产税收过低的问题,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不铺大摊子,尽力提高土地容积率,有些项目能上楼的尽可上楼;对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如有的地方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规划跟着项目走,开发商想占哪就占哪,想占多少就占多少,但后续投入不足,形成空场子,对此政府要坚决收回(回购)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对地方发展影响大的高、精、尖重点项目,在用地上要给予倾斜,应保尽保,促其尽快建成投产。二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超过50%,河南全省平均达到45.7%,驻马店全市只达到37.5%,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规划好驻马店市、各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用地,加大城镇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城中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经适房建设等,完善水、电、路、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吸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也是一条脱贫之路。

三、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一地一策,一遇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遵照党中央号召,把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始终。就驻马店而言,贫困县、乡、村和贫困人口所处区域环境不一,贫困原因各异,要找准帮扶的路子,实施一县一策,甚至一乡一村一户一策;面对发展不同机遇,要实行一遇一策。驻马店市上蔡县处于平原地区,全县165.6万亩耕地,人口153万,人均耕地只1亩多,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匮乏。目前该县在受土地制约的条件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养牛、羊、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个项目”的“造血”工程,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参与到高效产业链条中来,既节约了土地,又有效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但从规划上来讲,上蔡县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确实有些捆住手脚。象这样一马平川的贫困县,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中,要实事求是,适当降低基本农田保护率,以高质补低保,以使城乡建设和农村多种经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确山、泌阳等山区贫困县,要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适当提高保护率,从规划上去引领开发“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改造“四低”(低产田、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面),走土地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城乡建设、多种经营和工商服务业发展尽量少占耕地,多占荒地、荒滩和向低丘缓坡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创造活力和勤劳致富的想象力,勇于干事并善作善成。驻马店市确山县依托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仅天目山百里画廊“农家乐”就达200多家,带动1000多名农民从事旅游活动,年收入9000万元。该县竹沟、瓦岗、石滚河三镇荒山荒坡面积大,牲畜食草资源丰富,他们因势利导,打造山羊标准化基地,目前仅竹沟镇就拥有各类山羊育肥场、区42个,保养场82座,年存栏肥羊10万多只,年贩运、保养、销售山羊150多万只,年产值30亿元,占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活羊供应市场份额的75%以上,年创造近2亿元的现金收入,并辐射带动泌阳、驿城区、遂平等周边县区18个乡镇的养殖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确山竹沟为中心的我国山羊“北繁、中育、南销”的产业格局。竹沟镇还办起了羊绒加工厂,进厂务工的农民达6000多人,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要通过典型引路,把这些迸发自身活力兴办产业致富的例子宣传好,启发大家学习思考:同样的环境条件,人家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敢闯。思路决定出路,心大一点,路就宽一点,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要善抓机遇,找准对策,推动扶贫脱贫工作。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这其中就包括驻马店市的八县一区。《规划》支持驻马店发展成为河南省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黄淮海平原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水稻、大豆、杂粮产业带,加快泌阳夏南牛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在驻马店建设国家非金属、调味品质检中心,支持确山等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列入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驻马店酷山、确山薄山湖、泌阳铜山湖列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汝南南海寺列入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优化城市建设布局,培养壮大驻马店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支持泌阳县城按设市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中,培育成为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邢河、金顶湖等大中型水库,实施薄山、板桥、宿鸭湖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薄山、板桥、铜山等水库上游地区和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淮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支持驻马店建设数字化城市等等。“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国家会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的支援力度,这对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可谓东风频吹,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放,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分行业分门类找准对策,与发展挂钩,与扶贫攻坚战挂钩,力争干出有鲜明特色的老区人文生态景观,创出一条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韶光易逝,机遇难求,国土部门要积极主动跟进,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与老区建设规划对接,加强调查研究和上下沟通,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和严谨细致的科学分析方法,规划一张老区土地利用美好蓝图,顺利实施大见成效,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望。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5篇

《财经界》:在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做了哪些工作?

负责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要求,我委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独立成篇,部署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等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我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历时16个月编制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6年11月23日以国发〔2016〕64号文件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是扶贫开发领域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了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无缝衔接,为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瞄准脱贫目标,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为总引领,进一步实化细化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使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目标,有了更为直观、便于衡量的具体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推进的时间表。紧扣脱贫主线,绘制脱贫攻坚路线图。《规划》以人为中心,将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健康、生态保护、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8大领域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相应明确了各领域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政策要求。以区域为对象,从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入手,系统提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等重大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完善政策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动力源。《规划》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脱贫、扶贫资源动员、贫困人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问责激励等5大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等政策支持,全面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为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2016年9月,我委牵头编制并报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决定从2016年底至2019年底,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将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占用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折股量化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原住居民,并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权权益,使他们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共享资源开发“红利”,实现资源、资金、农民向资产、股金、股东的转变,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财经界》:为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做了哪些安排?

负责人: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中央要求之高、工作部署之密、投入强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委作为总牵头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规划、政策、制度“三位一体”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精确瞄准249万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全面聚焦脱贫成效、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良好开局。

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四梁八柱”政策框架。经国务院批准,我委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将搬迁谁、搬哪去、钱哪来、房咋建、咋脱贫等各环节工作一体谋划,整体部署。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工作成效考核等暂行办法,实现从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资金监管等流程全覆盖。制定出台严格控制安置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将人均安置住房建设面积25平方米作为控制“红线”,坚决杜绝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因搬迁高额举债,因搬迁而影响脱贫。协调推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举措集结攻坚。下达千亿元建设资金,惠及上百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在大幅增加中央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开辟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新渠道,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016年3月,我委等4部门下达22个省份249万建档立卡搬迁建设任务和828.5亿元贴息贷款规模,下达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并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财政部指导地方调整政府债务结构约10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宣讲政策,确保系好“第一颗扣子”。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委等五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10个重点省份开展政策宣讲和工作督导。组织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组织召开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细化工作部署,压实工作责任。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题举办“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在观点交锋中统一思想认识、深化政策理解。组织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调研宣讲和专题培训,组织各省份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听取宣讲解读的各级干部群众超过10万人。先后编发16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阐释政策内涵、推介地方经验、告诫执行偏差。严格督查考核,压紧压实各级工作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织各省份开展工作自查,共派出50余个检查组对440个县、1436个安置区项目和537个迁出点进行全方位“体检”。组织有关部门赴云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开展督导检查。派出稽察组对云南、贵州、四川等8重点省区32个市h开展专项稽察,及时纠偏纠错、立行整改。建立定期调度机制,组织开展定点联系和跟踪监测工作,做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争取工作主动。

《财经界》:在补齐“短板”、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做了哪些工作?

负责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区域发展的“洼地“和”短板”,贫困人口集中、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艰巨。我委坚持把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作为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全力加以推动。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行动,“1258”政策体系全面形成。2016年7月,经国务批复同意,我委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标志着国家支持革命老区的“1258”政策体系全面形成。印发实施《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部门分工方案,推动国家支持老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快老区脱贫步伐。12月,组织召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第四次会议,进一步强化责任、全力攻坚,着力推动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实招,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2016年5月,我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召开片区联系单位第四次工作会议,印发实施《2016年片区联系工作要点》,协调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片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优先纳入相关行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启动实施一批片区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整体脱贫有支撑,“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我委联合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支持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等一批规划,在中央投资安排、重大项目布局、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予以了重点倾斜,切实落实“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掉队”的殷切嘱托,使这些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地区的脱贫发展工作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财经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在这方面我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负责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建设是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攻坚的重大支撑,是贫困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既是“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又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出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包,总投资超过1.6万亿。2016年10月,我委推出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包,围绕打破制约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突出瓶颈,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实施交通扶贫脱贫“双百”、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宽带网络进村入户、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光伏扶贫等6大工程,五年涉及总投资1.6万亿元,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电、通网等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幅提高中央投资比例,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建设领域达40%。2016年3月,我委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农林水利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贫困地区的比重达到40%左右,地方同步加大投入,并视情况进一步增大倾斜支持力度,全力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启动交通扶贫“双百”工程,强化交通基础支撑。2016年5月,我委、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以“百万公里农村公路、百项重大工程”为抓手,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建设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发展的交通瓶颈。随后,三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推动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项目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步强化。全力推动网络扶贫,协调信贷支持资金1000亿元。2016年11月,我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加大网络优惠贷款支持力度,安排意向额度1000亿元用于支持832个部级贫困县的网络扶贫工作,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度下浮。出台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劳务报酬比例不低于10%。2016年12月,我委印发实施《全国“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明确以工代赈项目发放劳务报酬比例不低于该项目中央资金的10%,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的劳务报酬比例应不低于该项目劳动报酬的50%。积极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贫困户变股民”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使贫困户从以工代赈“佣金”单一来源收益向“佣金、股金”等多元收益转变。

《财经界》:2017年作为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如何考虑的?

负责人: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巩固前期成果、争取全局主动的重要一年。我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勇于担当,加大支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狠抓脱贫攻坚规划组织实施工作。主要是围绕已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明确和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将《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到实处。同时,指导地方做好省级和县级脱贫攻坚规划编制修订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推动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及时落地,切实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

第二,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7年是搬迁安置规模迎来的第一个高峰年,也是督促检查年。我委将从严防自然风险、治理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形式主义入手,把强化督导检查、纠偏纠错和考核问责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准备近期开通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基础信息库和调度系统,实现挂网作战,挂牌督战。二是将专题调研、交叉检查、专项稽察、巡访暗访等工作纳入全年工作安排,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问题查处和问责通报力度,推动问题整改。三是部署开展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试考核工作。

第三,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在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并优先考虑安排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推动交通扶贫“双百”工程、贫困地区重点水源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配电网建设工程、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推进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建设机制。

第四,加快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是继续落实好中央支持革命老区特别是贫困老区开发建设有关政策,务实推进陕甘宁、赣闽粤、左右江、大别山和川陕等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以连片特困地区“十三五”省级规划实施为抓手,推动片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边疆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第五,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率先开展改革试点示范。一是建立健全改革试点示范推进机制,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二是稳妥推进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启动试点项目建设。三是支持贫困地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启动试点项目建设。

第六,探索创新以工代赈管理。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力度,指导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按照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和扶贫资金有关要求,督促省级部门将审批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县,做好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工作。

第七,认真做好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结合我委定点帮扶的河北省灵寿县、吉林省汪清县、广西自治区田东县实际,推动委机关司局和委属单位与定点扶贫县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协调解决3县脱贫攻坚困难和问题。继续选派委优秀干部到3县担任“第一书记”,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6篇

一、健全领导机构,充实工作人员

为集全镇之力,有序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镇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镇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农林、畜牧、民政、财务等技术、业务人员和贫困村联村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

为明晰责任,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镇成立了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脱贫攻坚工作专班,按专班侧重配套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人员,下设相应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

二、措施有力,严格落实扶贫攻坚相关工作

一是对全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了有效的精准识别。扶贫必先识贫,镇严格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程序,摸清了全镇贫困底数,确定了村、村2个贫困村和全镇142户,350人的贫困人口。通过镇干部全面入户查访,清楚掌握了全镇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并对精准识别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建档立卡工作,完善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为下一步扶真贫、真扶贫打下牢靠的基础。

二是制定了全镇脱贫攻坚总规和贫困村发展规划。镇干部分组分村实地调研,搜集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方式方法,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根据县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安排,结合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对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梳理,围绕“到2017年脱贫摘帽”的目标,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制定了镇脱贫攻坚总规划和村、村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实施规划。

三是派驻了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结合市、县部门对口帮扶计划,向村、村精准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保障了贫困村脱贫攻坚干部力量,为贫困村脱贫攻坚带好头、解好难。

四是反复召开群众会,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村、贫困人口积极性。根据干部调研的情况,反映出部分贫困村、贫困人口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对如何脱贫致富一筹莫展。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必先扶志,做好贫困村组和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至关重要。对此,全镇干部分组分村指导、协助各村各组召开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群众会,党员代表会,产业发展培训会等30余场次,全面走访142户贫困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树立脱贫信心和“宁愿苦干,绝不干熬”的观念,教育贫困群众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三、目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难处

一是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村、村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农林产业条件优渥,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脱贫目标的达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已上报的脱贫规划中的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产业发展落后、失衡,土地使用效率低,缺乏产业发展带头人、示范户。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加上缺乏科学规划、贫困人口的“等、靠”思想等原因,以两个贫困村为典型,土地流转率低,使用效率低,经果林种植、管护不科学,发展不均衡。缺乏产业发展示范点、示范户,带头引领作用不强。

三是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低,观念落后,村社会事业服务滞后。全镇贫困人口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群体比例高,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基本没有。两个贫困村离镇中心较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要到镇中心才能实现,接送、照顾孩子上学占去每个家庭一个壮劳力,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四是需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比例高。全镇来看,因病、孤寡、残疾、老弱贫困人口比例较高,需要医疗救济、低保兜底、特殊救济情况较多,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需要相应配套的政策体系来进行支撑和兜底,政策未完善细化,与脱贫攻坚标准统一衔接之前,目前镇、村层面目前对此类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

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调正结构。完善贫困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对接、引入社会组织,提高贫困村文化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二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力量,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实际,精准选派帮扶干部,起好发展致富带头引领作用。加强对贫困人口农林技术培训,提高经果林管护水平。培育几个示范点,扶持一批示范户,起好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7篇

一、**年工作推进情况

**年是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福祉和最大系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突出“村出列、户脱贫、易地搬迁”三大重点任务,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全年贫困发生率降至6.9%,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5859元增长到9600元,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坚持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区委、政府坚决扛起扶贫攻坚硬责任,高规格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军事作战原则,实行挂图指挥作战,将减贫脱贫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层层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各乡镇成立扶贫办,村级建立作战室,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先后制订出台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社会兜底等28个系列配套政策,到户扶持措施达53项,全年统筹整合各类资金3.0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踊跃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刚性明责问责追责,明确责任到人到户,细化任务周查月督,建立完善考核、督办、问责、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每月督办通报一次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精准脱贫拉练评比,先后对16名扶贫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对1名科级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2.坚持高标准实施易地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扶贫、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南部山区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把旅游扶贫战略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全过程。在搬迁选址上,坚持因地制宜、随湾就片,不搞大开大挖;在**屋规划建设上,做好“三个结合”,与特色旅游村落结合、与实施旅游项目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结合;在工作举措上,全面落实“四全”(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监管)、“两不准”(不准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不准建没有规划的**屋)制度,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

3.坚持高水平开展社会保障。教育资助提标扩面,在国家、省定教育资助标准上,自我加压,再提标准,全年投入250余万元,按照幼儿园至大学学生每人每年1500至5000元不等的标准,为近千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入学资助,实现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问题。健康扶贫减负降线,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行动,为贫困户就医看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对每一户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实行“三个一”健康跟踪保障服务。即:家庭成员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1张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和1名乡镇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保险保障全面覆盖,由区财政出资为全区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确保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兜底救助应保尽保,改扩建茅塔乡农村福利院,建设13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化管理城乡低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培训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4.坚持高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坚持扶贫规划与旅游规划双核心统领,高标准编制并启动实施《**区南部山区旅游导向型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分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景点规划三个层次,做到规划全覆盖,所有建设遵从于规划实施。开工建设茅大路、五茅路、马赛路等3条二级公路项目,完成莫家沟路、黄家路、台子路等区域内循环干线公路改造,南部山区形成了“两横三线六片”的旅游布局。先后开通15条乡村公交线路,建成了茅塔、大川2个综合客运站,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切实解决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南部山区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好“宽带乡村”工程,推动“四网融合”、“四屏互动”,实现了贫困村网络信号全覆盖。

三、**年工作打算

**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时刻把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头,把减贫出列的任务紧抓手中,坚决打好四场硬仗: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硬仗,上下同心,攻坚拔寨,为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谋好局、开好头、起好步。二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硬仗,严把政策红线,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所有搬迁对象在8月中旬以前实现“交钥匙”,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三是打好产业扶贫的硬仗,实施一大批特色产业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高于上年,全部脱贫出列。四是打好农村环境整治硬仗,实施“六边三化三美”工程,按照“绿、净、齐、富、厚、和”标准,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加快南部山区景区化进程。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8篇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

市林业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邦运同志为组长的市林业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每队安排1名班子成员负责,成员3-4名,具体开展扶贫工作。明确驻村工作队员责任,严格实行考核。建立结对联系帮扶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联系1-2个贫困户,开展上门走访慰问,帮助制定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等。把扶贫攻坚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安排、车辆使用上优先考虑。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纪律考核,不定期查阅队员工作日志,对驻村扶贫的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评定。

二、规划先行,认真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规划先行。我局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扶贫攻坚规划。一是制定了市脱贫攻坚林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同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建设林业产业基地,通过发展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提升贫困村的经济实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帮助联系村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案。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调研,协助村委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廖家林村确定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栽种面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农民加入。火山口村以发展精品柑桔为主,加大柑桔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针对贫困家庭致贫的不同原因,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对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府兜底脱贫方案;对缺少发展资金的,多方帮其筹措资金,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指导;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积极争取更大比例的报销看病费用,将其纳入民政低收入人群求助。

三、精准帮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9篇

一、五个聚焦,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2020年以来,县紧紧围绕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工作整体布局,狠抓脱贫攻坚收官“五大战役”的落地落实。

(一)聚焦重点区域,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科学制定《21个专项扶贫实施方案》《深度贫困乡镇2020年脱贫任务》《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攻坚资源,强化攻坚举措,狠抓力量倾斜、狠抓措施制定、狠抓项目实施、狠抓挂牌督战、狠抓督导检查,确保圆满完成114户贫困户脱贫任务“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三个层面,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3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4次办公室例会,确保问题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按照核定措施、确定效果、议定成果、审定结果、认定销号“五定”工作法,从大排查发现问题、中、省反馈问题和近期自查问题三个层面,开展问题整改清零工作。

(三)聚焦四个不摘,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制定《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脱贫攻坚“回头看”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投入资金25049.76万元,安排项目355个,对已退出的129个贫困村、3194户14959名脱贫人口和4户脱贫监测户、19户边缘户,分类别、分区域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同时,按照“3+3+n”工作法,持续开展扶智扶志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聚焦全面小康,打好总结宣传“舆论战”。一是围绕工作大局,聚焦脱贫攻坚理念和政策宣传,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依托“4+2”宣传机制、农牧夜校、“小蜜蜂”播放器等平台,形象生动地向干部群众宣传宣讲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二是立足主流阵地,集结各方面的宣传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任务分解,全面加强脱贫攻坚信息谋划、经验总结、案例收集,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宣传脱贫攻坚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的新变化。

(五)聚焦有机衔接,打好相对贫困“破局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按照“1+6+n”的工作思路,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7)》、6个专项规划以及7个重点乡镇规划,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态化帮扶措施,将现有特惠帮扶政策逐步向普惠性民生政策准变,升级、扩大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标准、范围,确保实现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重心转移,着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七个突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自2014年以来,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委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抓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各项工作,确保了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

(一)突出增收渠道,打好“两不愁”攻坚战。做深做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工作,确保3304户15431名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2020年4500元的脱贫标准。在产业扶贫上,立足“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推脱贫奔康,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就业扶贫上,充分挖掘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对口帮扶、以工代赈等方式加大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致富奔康能力。在消费扶贫上,用好“扶贫”公益商标标识和扶贫“832”平台,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在社会保障兜底上,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重点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二)突出提质增效,打好“资金项目管理”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各项会议精神,在项目清理上,组织县财政、发改、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主管部门,系统清理资金项目、做到扶贫资金项目家底清;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做到扶贫资金项目情况明;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做到系统数据完整真实;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依法合规加快项目实施。在项目库规范完善上,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将每个年度的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表锁定的项目及资金规模与脱贫攻坚项目库进行比对,做到录入项目库的扶贫项目与实际实施的扶贫项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六)突出政治引领,打好“问题整改清零”攻坚战。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把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精心谋划、身体力行,抓部署推进、抓督导落实。同时,建立“县级负责、县攻坚办统筹、乡镇和行业部门落实”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和督导检查机制,推动问题整改清零工作落实落地。

(七)突出教育培训,打好“干部能力提升”攻坚战。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增强年轻干部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扶贫一线干部的理论水平。

脱贫攻坚规划范文第10篇

一、及时贯彻会议精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9月30日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结束后,下午我镇组织召开了专题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镇“百日行动大会战”指挥部,召开全体镇村干部会议,会议全面传达贯彻了“我县关于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大会战的实施意见”认真学习了县委聂书记和县政府江县长的讲话内容,尤其是聂书记在讲话中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大会战中提到的重要要求。通过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使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镇村干部深化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明确了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坚定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重新对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一是以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为契机,再次组织机关干部深入贫困村、组、户展开广泛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对贫困村村情统筹分析、认真研究,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为下一步落实脱贫举措奠定基础。

二是驻村班子成员迅速下到自己所驻的村,组织召开“两委”成员会议,因村制宜调整完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坚持走产业兴村道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多措并举寻求路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贫困村落后的生活环境。

三是快速跟进与帮扶部门的沟通与对接,积极争取帮扶部门的关注程度和帮扶力度,在发展规划和思路上多请“高人”指点,力求出实招,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上多请“帮扶单位”扶持点,力争求实效。通过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加快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深入村组和群众,实地了解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脱贫发展规划把脉。

三、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完成百日行动大会战工作任务

对照任务清单中明确的任务责任分工,制订了我镇“百日行动”大会战《工作方案》,分解细化任务、强化政策举措、明确工作进度,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1.倒排工期。对表今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日为单位抓调度、保进度,以目标为导向,倒逼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贫困户如期退出。

2.严把标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户为对象,落实精准帮扶;以问题为导向,严防严查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和群众认可度符合考核要求。

3.夯实载体。对照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提升精准脱贫的有效性,为实现今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4.整体推进。对应脱贫攻坚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贫困村脱贫攻坚,高度重视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一人,统筹推进今年脱贫攻坚成效整体达标提升。

四、强化进展调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落实

一要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按照县委的要求,与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把各项工作做扎实、抓到位。

二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调度。坚持扶贫攻坚一周一督查、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由镇扶贫办、镇政府分管负责人、以及镇党政负责人分层召开调度会,对落后进度的村居提出批评,督促限期整改。

上一篇:脱贫攻坚措施范文 下一篇:脱贫攻坚目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