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1:03:54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对外交流合作 合作办学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在如何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上。近年来,大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实习和科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参加文体交流、文化考察、语言学习、科学研究、课程修读等活动。高校对外交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高校在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国际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在学习借鉴外国的同时,扩大影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规模扩大的同时利润降低。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已进入稳定期,乐观估计维持在5年左右。近年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国内各大承包商纷纷走出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境外经营人才必须既懂商务,又懂技术,既要懂管理,又要有语言能力,但既懂工程又会外语懂涉外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

1.合作学校简介

北方工业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高等学府。现有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1个学院,各类学生15000多人。土木工程学院教师6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余人,在职研究生45名;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管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技术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事业课题百余项;近年来,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千余篇。?

格拉茨技术大学成立于1811年,位于奥地利格拉茨市,是奥地利仅有的两所工业技术大学之一,中国教育部认可的18所奥地利公立大学之一,拥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经济科学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技术数学与技术物理学院、技术化学、化学处理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七所学院,共104个研究系所。2007年项目合同金额约4.25亿欧元。大学员工总计2118人,其中科研人员1293人,学生12,000人,其中14.9%为留学生。土木工程学院有15个研究所(系)、1个结构工程试验室、20全职教授、1200余名学生,该学院是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较大的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之一。该土木学院杰出校友有土力学之父泰沙基,发明了现代隧道施工法新奥法。

对比两校可知两校教学规模基本相当,格拉茨技术大学土木学院专业齐全,尤其岩土专业和结构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优势明显。

2.两校合作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量少,目前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学院实现了3+2本硕连读项目(两校学士学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学院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极为迫切。格拉茨工业大学与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但没有和北京高校合作。此校土木学院2015年起开设岩土和水利工程英语硕士课程,为研究生合作办学提供条件。

经过一年的交流,首先需对以下几个科研、青年教师交流方面寻求合作增加对土木工程学院的了解:邀请国外高校教师定期来我学院讲座;我校土木学院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洪堡基金的形式去国外高校访学;我学院教授与国外高校教授联合申请项目,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在与国外高校建立信任和交流后,拟对如下几个教学方面建立合作:我院选派优秀本科生攻读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双学位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语言问题,在寻求合适国外高校方面,需调研教学规模和科研水平相匹配的国外高校和以英语授课课程为主的土木专业。关于国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方面,了解学院管理模式,系、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与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所合作,学习对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并引进技术用于实际工程。达成合作意向后,给出具体方案确保对外交流项目实施与强化对外交流项目效果,如解决语言适应的障碍、扩大研究生阶段的对外交流项目、完善出国留学渠道和服务。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的研究,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发展土木工程学院,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加强人才培养、学生流动、语言学习、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魏华颖.提高高校对外交流项目效果的途径探讨[J].求实,2013.

[2]黄兴.地方高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3]颜顺秋.高校对外交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4]刘雪念,王婧,李钰,冯晨.高校在校生对外交流流程管理的问题与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网友世界(教育教学版),2012,(20).

[5]张妍,青玮.国际化背景下北京市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2).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2篇

文章介绍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的“双盲”答辩方案,包括答辩组织和实施过程,以及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等在答辩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该方案已经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4年、2015年的硕士研究生答辩中得到初步推行。文章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全面扩招的背景下,推行“双盲”答辩的可行性及其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盲”答辩;答辩秘书负责制;土木工程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7306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1]。近年来,各类高校、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2万人,其中学术型32.2万人,专业型25.2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都将面临重大转变和调整[2]。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来说,研究生普遍扩招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机遇,但也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是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扩大,使得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明显降低,生源平均质量下降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不同档次高校中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一专业,处于招考上游层次的高校仍然具有优先吸引优质生源的优势,研究生扩招进来的一般生源则大部分流入招考下游层次的高校,使得这类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得非常明显。

二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自2012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以培

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这一变化对于很多类似土木工程专业这样对数学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两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并保质保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

三是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高校硕士导师增加的速度,造成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2010年每位导师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三届全部加起来不超过5名。到2014年,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超过3名,三届加起来接近甚至超过10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质量[4]。

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扩大,生源质量有所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5]。

土木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研究生扩招的影响,近年来生源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两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变化,学校扩大了招生宣传范围,提高了学校保送研究生比例,增加了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自2015年开始,学校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三年,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从守好研究生毕业前的“质检”关入手,在土木工程学院推行“双盲”答辩,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一、 “双盲”答辩方案简介

(一)“双盲”答辩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答辩工作多由系主任或导师组织。答辩委员由本校熟识的教授、副教授组成,外单位专家参加的比例很低。答辩过程中导师不仅可以出席,而且可以发言参与答辩过程。在以往研究生属于精英教育的阶段,研究生数量较少,整体素质较高,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基本能够保证程序公平和学术严谨。但是,在当今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研究生数量大幅扩大、平均科研素质下降的背景下[6],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形式逐渐暴露出了把关不严、看导师面子作决议、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正是为了严肃答辩程序,保证学术公平。“双盲”答辩的含义是:在正式答辩会之前,答辩委员名单对所有研究生和导师保密;在整答辩过程中,答辩研究生导师姓名对答辩委员保密。全部答辩工作由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织和完成,研究生导师除了提交答辩工作所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价(匿名)之外,不介入答辩委员的邀请工作,不参加答辩组织工作,答辩会场也不允许导师列席。

这一答辩组织方式尽最大可能杜绝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答辩委员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论文本身的学术问题上,保证了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学术性。对于答辩研究生来说,答辩过程没有导师在场,对答辩委员不熟悉,以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面对专业专家和前辈的考核,是个人学术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对于列席的低年级研究生而言,现场观摩高年级同学接受答辩委员纯学术性的质疑并进行答辩,对其树立严肃的科研态度和正确的科研方法[7],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答辩秘书组成。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是整个答辩工作的总负责人,也是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最后决策者。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答辩前后的程序性工作和答辩会举办期的后勤工作,包括:(1)答辩前,根据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结果,确定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名单,准备答辩表决票等必需的答辩资料;(2)答辩会期间,负责答辩会的后勤工作,包括制作答辩海报和横幅,统一购置答辩会所需物品;(3)答辩会结束后,回收全部答辩文件,整理分析后上报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从各系所抽调精干的青年博士教师组成,负责答辩相关的全部学术性工作,包括研究生的答辩分组、答辩委员的邀请,以及答辩会的组织和实施等。其中答辩秘书在“双盲”答辩工作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对此将在下面作重点叙述。

(三)“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

“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答辩秘书负责制

从图1给出的“双盲”答辩工作流程可以看出,答辩秘书的工作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土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从研究生分组、邀请答辩委员、准备答辩相关文件材料,直至答辩会的召开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以往都由系主任或研究生导师完成。“双盲”答辩方案要求答辩委员名单对研究生导师保密,使得这些学术性的工作成为答辩秘书的职责。答辩秘书从接收答辩工作任务开始,直至整个答辩过程结束,负责“双盲”答辩最具专业性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中,这一极具特色的组织方式被称为答辩秘书负责制。

(一)答辩秘书的抽调

答辩秘书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研究生答辩工作一年只举行一到两次,答辩秘书只在此阶段内参与研究生答辩工作,是一个临时任务。另一方面,答辩秘书的工作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答辩秘书一般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精干青年教师中抽调。抽调出的答辩秘书和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研究生答辩工作组,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经过一至两年的实践锻炼之后,答辩秘书的队伍也可以相对固定下来,成为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答辩研究生的分组

从2013年起,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已全部实行外校盲审。盲审结果反馈回来之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据此确定总的答辩研究生名单,并提交给答辩秘书进行分组。

虽然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总体来说都属于大土木专业范围,但在学校多年来有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促进多学科并行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不同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同一导师的不同研究方向都会有很大差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往往只与导师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答辩研究生分组的基本思想,就是

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组,让研究方向相近的学生尽量在同一个组参加答辩。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便于邀请同一研究方向的答辩委员参加答辩;二是有利于参加答辩的研究生相互学习。具体的做法是从大到小,层层分类,即第一步先把市政、暖通专业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二步从大土木方向把桥梁、交通、道路、岩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离出去,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第三步在小土木范围内,按照力学、抗震隔震、抗风防灾、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与实验技术等研究方向分组,形成单独的答辩组。

答辩秘书对研究生进行分组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论文的题名和摘要,有时还需要参考其毕业论文全文。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土木类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也需要对所涉及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正是答辩秘书要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抽调的根本原因。

(三)邀请答辩委员

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答辩委员的权威性,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双盲”答辩方案聘请答辩委员的原则是:(1)建立答辩专家库,所有答辩委员均从专家库内抽取;(2)答辩专家库中的成员全部由非本校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本校教师一律回避;(3)答辩委员会中,高校答辩委员和企业答辩委员按比例邀请,学术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4人,企业答辩委员1人,专业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3人,企业答辩委员2人;(4)每个答辩周期,同一答辩委员邀请次数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次,最多不超过3次。

答辩秘书根据答辩专家库内答辩专家的研究方向,结合各组答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答辩时间,拟定初选和增补答辩委员名单,上报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审核。审核无误后,向答辩专家发出邀请,组成答辩委员会。

(四)召开研究生答辩动员

在答辩之前,答辩秘书需要召集研究生召开答辩动员会,与研究生建立联系,布置答辩任务,并借此机会对研究生进行答辩礼仪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要求研究生积极准备答辩工作,按时上交答辩所需各项材料;

(2)要求研究生认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3)提醒研究生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PPT的制作和讲解、回答问题需要重视的细节等;

(4)要求研究生根据《论文评阅书》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5)确定答辩顺序。

答辩动员会结束之后,收集答辩所需的论文、论文评阅书,准备好答辩表决票、学位申请表和学位论文签名页等相关材料,为召开正式答辩会做好准备。

(五)按期组织正式答辩会

在正式答辩会期间,答辩秘书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答辩会的组织者,答辩秘书要保证整个答辩会按照答辩流程顺利进行,需要直接处理包括答辩后勤工作在内的一切相关事务。另一方面,作为唯一的同时掌握答辩委员信息和答辩研究生导师信息的校方工作人员,答辩秘书需要密切关注答辩进程,根据答辩过程的需要准备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签名页等答辩文件,并及时处理一切意外情况。例如,在2015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有答辩委员对一位研究生的试验数据持有疑问,现场难以形成决议。答辩秘书紧急联系该研究生导师,促其提供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和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对比,最终使该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六)答辩会后的收尾工作

正式答辩会结束后,答辩秘书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整理全部答辩材料并上交研究生办公室,包括答辩表决票、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论文签字页等;

(2)召开研究生答辩总结会,督促研究生按照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并按要求上交授予学位所需的材料;

(3)总结答辩组织工作的得失,提交给研究生办公室,以备答辩工作总结会时研究讨论;总结整理答辩委员的提问及其他学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相关系所和研究生导师,作为其

今后工作的参考。

三、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自2013年开始启动,2014年初制订初步的工作流程,并首先在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等小土木专业142名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中试行。随后,根据试行情况和答辩委员、相关导师、研究生的反馈,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2015年,“双盲”答辩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包括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道路桥梁等大土木类专业的全部205名研究生。

表1给出了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的答辩情况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校外盲审,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是极少数,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全部都能通过答辩。自2014年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答辩方案以来,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到两位数,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答辩决议不通过的情况。这表明所采取的“双盲”答辩方案在学位论文授予过程中的严格化、规范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学术水平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研究生,会在以下三个环节被淘汰下来,一是导师自行把关,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二是校外专家盲审未过关;三是“双盲”答辩决议未通过。

对近6年的3 818份答辩表决票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以来,评价为“中”和“及格”的成绩数量明显增加,评价为“不及格”的成绩也开始出现。图2给出了答辩成绩走势图,可以看出评价成绩椤坝判恪焙汀傲己谩钡恼急仍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以后大幅下降,评阅成绩为“中”及以下的占比相应有明显上升。这一结果表明,由于“双盲”答辩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答辩委员在进行答辩评价和决议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本身,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总体而言,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实施“双盲”答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

1.答辩程序进一步正规化

“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主持,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各系所抽调来的答辩秘书分别负责答辩过程的程序性工作和学术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平性、学术性和严肃性。

2.论文答辩会的学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双盲”答辩会实行研究生导师回避制度,答辩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组,所有答辩委员均从校外具备正高职称的专家中邀请,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学术答辩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硕士研究生在导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检验研究生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硕士导师和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得以提升

实行“双盲”答辩之后,由于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答辩委员现场提问的深度明显加强,评价标准更加严格。研究生及其导师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特别是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对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评价反馈给各院系后,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以往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过程不重视、走形式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严格化、正规化,这与学院推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总结与思考

两年的实践表明,广州大学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推行“双盲”答辩是较为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提高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类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的成功,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是“双盲”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双盲”答辩是研究生答辩工作中具有革新意义的改革措施,每一步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和困难,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推进。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全面负责,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根据自身特点分工协作。这一方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应归功于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

二是,答辩秘书负责制是“双盲”答辩工作的核心工作方法。答辩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在“双盲”答辩中尤为突出。答辩秘书负责制保证了“双盲”答辩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答辩委员全部从校外邀请,指导导师回避,使研究生以独立科研工作者的姿态面对行业专家和前辈的检阅,研究生学位论文得到最客观的评价,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总体而言,采用研究生“双盲”答辩,能够提升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拟在今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中继续坚持“双盲”答辩,学校也拟在2016年将这一答辩方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但是,对于“双盲”答辩方案本身来说,在答辩专家库建设、答辩流程细化、答辩文件正规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待于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2]黄晓明.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2-55.

[3]程朝霞. 道路桥梁专业答辩中成绩评定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44-246.

[4] 姚利民,朱黎F. 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55-59.

[5]刘晗,龚芳敏. 优化预答辩制度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52-56.

[6]崔延强,易然,吴叶林. 学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对高校的挑战――第四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106-109.

[7] 马云阔,杨文强,李伟.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0):118-121.

Abstract:

The“double blind” defense scheme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its defens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college managers, the graduate student offices, and the defense secretaries. It was implemented in the graduate defense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in 2014 and 2015. The effect was also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blind” defense schem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quality guaranteeing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re preliminary discus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Key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doubleblind thesis defense;defense secretary responsibility;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学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7]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8]韦良文.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研究——以“隧道工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87-88.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sychology,ManagementandSocial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赵茜,朱记伟.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才培养改革,2014,(12).

[7]韩艳.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8]全日制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研究生,2012,(10).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5篇

收稿日期:2013-09-02

作者简介:沈佳君(1984-),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科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对外交流研究,(E-mail)。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流的能力。文章通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年来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程序、收获,以及经验与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19-04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近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在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1]。它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学计划中最后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阶段,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检查,它对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个方面的结合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3]。

目前,国内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面已进行了不少改革与创新,例如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和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这些改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协同合作的能力[4]。但是,目前国内鲜有高校开展与国外高校合作的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早先曾在系、所层面,与美国Auburn大学建筑设计施工学院、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土木工程系,双方派出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联合毕业设计。但是此项目并不是常规项目,未形成规模[5]。

同济大学一向重视境外交流活动,对学生尤其如此。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学生境外学术交流的活动,旨在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及学习氛围,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水平卓越人才的初衷。为了让更多的本科生走向境外,提高国际化视野,进行技术与文化交流,2011年学院率先与台湾大学开展了联合毕业设计项目,13名赴台土木学子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台大教授广泛认可。2012年,学校将之前的成果稳步推进,在数量及学生人数方面大胆尝试,派出27名大四学子分赴台湾大学、成功大学、逢甲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进行联合毕业设计。2013年,进一步增加了学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派出38位学生。三年来,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模式创新和有益探索。

笔者结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年来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模式、程序、收获,以及经验与建议。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及程序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

经过学生自由申报,各系筛选,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每年遴选出若干优秀大四学生参加学院与其他国家、地区一流大学合作开设的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参加此项目的学生需在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其论文题目由派出方导师决定,在接收方高校学习两个月,期间由接收方导师及派出方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项目结束后回校答辩。

(二)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程序

(1)每年11月至12月初,启动联合毕业设计项目,筛选学生;

(2)12月中旬,派出方将学生名单、论文题目、论文简介及相关信息提交接收方;

(3)从12月中旬至12月下旬,接收方将邀请函发给派出方,安排住宿,为每位学生指定导师;

(4)从12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学生开始办理校内手续及出入境手续,同时准备毕业设计;

(5)3月15日至5月15日,学生前往接收方大学开始为期两个月的联合毕业设计工作。在接收方大学指定的导师对其进行指导的同时需与派出方导师保持电话或邮件联络,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6)5月中旬至6月,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返回派出方高校,完成毕业答辩。

(三)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发展过程

(1)2011年开展第一届同济台大联合毕业设计。此为同济大学首次与台湾高校进行联合毕业设计项目,有13位学生参加,为时两个月;

(2)2012年联合毕业设计项目拓展到台湾大学、成功大学、逢甲大学,其湾大学12位,成功大学10位,逢甲大学3位,同时,2012年第一次启动与香港理工大学的联合毕业设计,两位学生参加。

(3)2013年联合毕业设计除了继续与台湾大学(12位)、成功大学(12位)、逢甲大学(5位)及香港理工大学(4位)合作外,拓展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UPC 2位)与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AIST 3位),共有38位学生参加。

图1 历年本科生联合设计人数

二、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收获

2011年至2013年,土木工程学院已累计派出78位学生前往台湾、香港、韩国和西班牙进行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学院与合作学校相关院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本科生获得联合毕业设计的机会。

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了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他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学习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同济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知名度。

(一)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接触多样的科研内容

在国内,课堂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在台湾,师生互动是课堂的一大特色。当出现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随时在课堂上提出,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作业布置方面也显得更加灵活化。所有课程都有一个贯穿学期的计划,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每周布置一定量的任务,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台湾大学,一个教授的课题组往往并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研究领域。例如:台湾大学土木系结构组张国镇教授,其课题组的研究内容有阻尼器、桥梁、智能型混凝土及钢结构,等等。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的教授们研究非常国际化,招收的学生来自全世界各地,他们的研究面非常广,教授可以同时从事桥梁与建筑工程等诸多方向的研究,取得多方面的成就。

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与研究模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接触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二级学科,使学生对土木工程这一学科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二)学生体验了合作学校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联合毕业设计的合作院校均为国际土木工程知名院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术氛围,在业内都有良好的口碑,因此,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体验良好的学术氛围。

前往台湾大学进行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交流的学生在答辩时纷纷表示,“台湾大学作为台湾最好的大学,有着严谨的学术观念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天在校车上都能看到学生认真翻阅教参书籍的情形,每天在教研室都能听到台大研究生开展的激烈学术讨论。”学生们也表示,台大的教师做事严谨,以身作则。各个教研室每周一次的学术例会更是体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学术例会上,能听到各方面的意见,接触到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不同领域的新概念,还能体会教师与学生严谨的逻辑和求实的态度。

由于台湾对学术造假和抄袭有着严格的制度防范,任何此类行为都可能遭到追溯甚至影响终生。台湾的每个学生对待论文和作业极为严谨,唯恐有任何抄袭之嫌。通过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们对学术不端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前往西班牙UPC的学生也感慨,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不仅使他们在学术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让他们学到了UPC教授对于学术的严谨和刻苦。以其中一位指导教师Francescs教授为例,对于学生分析得到的数据,他会逐一认真核对,对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小细节,会花很长的时间查阅资料,以保证学生的研究方法不出现纰漏。对于联合指导的学生,每次见面都会认真指导,并就当前研究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展开长时间的讨论。

联合毕业设计,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境外名校中体验其学术氛围以及学术魅力,而这些都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学生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土木工程行业设计规范

由于各地设计规范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有些是设计理念的不同,有些是采用的理论公式有所不同。学生通过联合毕业设计,可以学习不同的设计软件,比较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而对结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2013年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李同学,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又与UPC的指导教授及其他的教授共同合作,以欧洲设计规范、中国设计规范为基础,并参考美国设计规范,将结论整理、提升,完成了一篇英文论文。在这些工作中,学生在同济的导师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并做出了非常关键的指导。由此可见,通过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设计规范,更深入的理解结构设计,为其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基础。

(四)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不但让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帮助和收获,更是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当地学生生活了解并理解当地文化。例如:台湾社会的高素质和台湾人的热情给去台湾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们不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而且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教授和学生建立了密切联系,学到了新的知识,同时也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感悟了不同的文化。

三、经验与建议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经验

1.选好联合毕业设计题目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6]。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但是,对于工程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题目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参加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要与所在学校指导教师充分沟通,了解相关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以便明确自己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确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后,项目协调者要及时与合作院校沟通,将学生论文题目及摘要大纲等发给对方,这样才能为学生在合作高校中确定合适的联合指导教师,以保证合作院校的指导教师及其课题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足够熟悉。确定联合指导教师后,学生在出发前可与对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这样可以为之后两个月的学习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探讨,尽早确定题目,是联合毕业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2.提早办理各项手续

因办理各项出入境手续比较费时,应尽量提前开展此项目,如每年的11月份,这样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作各项准备。

3.安全问题

学生出发前召开说明会,将各种注意事项及安全问题告诉学生。请学生务必买好保险,注意人身安全,结伴外出,尽量晚上不外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冲突。留心住宿周边的医疗环境。

4.其他注意事项

到对方学校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后,需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不随意拷贝对方的论文、软件、程序等。需定时与导师联系,汇报工作进度与问题。对于大学服务资源如图书馆,健身场所,食堂,研究所等,要了解清楚这些场所的所在地,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资源、图书馆数据库资源。

(二)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建议

参加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在对方高校学习期间不修学分,不用付学费,但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及来回机票、保险费用。土木工程学院每个月资助学生部分生活费,标准相同。对于跨国的联合培养,因为车旅费及生活费较高,学生获得的资助相对显得较少。建议参照各地不同的物价标准进行生活补助。如何通过比较好的渠道或资助方式来减轻学生负担,让他们不必有太多顾虑,以更多的精力积极参加相关项目是值得考虑的。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资金投入可以获得更好的学生生源、增强学校整体的实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既可保证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课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既可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又能增进学生对学科专业之间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关系的了解,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还能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项目的合作院校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合作院校的覆盖面仍然较小,国外院校只有KAIST和UPC。目前学校正与欧美一些高校洽谈合作事宜,希望进一步加强境外合作,增加与欧美国家高等院校的合作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学习锻炼平台。

参考文献:

[1]童乐为,罗烈,刘沈如,顾浩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2):111-114.

[2]曹聚亮,丹梅.当前理工科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机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69-70.

[3]戴葵,肖政,王志英.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1999,22(1):69-72.

[4]李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63-65.

[5]童乐为,张伟平,刘匀,顾浩声,顾敏.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6]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50-51.

On joint graduation design program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SHEN Jiajun, HUANG Hongwe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proc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Joint graduation design could expand students’ international horizon, build up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work, study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We analyzed the model, procedure, benefits,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s of the joint graduation design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our three-year practice of the program 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广东地区土建类行业对人才“有较广适用范围、有较好应用能力、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需求,结合广州大学确立的“素质为根、应用为本、能力为上、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所明确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院以土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确定了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广适应、擅应用、敢创业、能创新”的特质,按照体验式教育和“大工程观”的理论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探索激发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二、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实践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主体对象项目主体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主,项目对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班学生。2008年来,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80-90人组成2个综合试点班,6年来已有510名学生按照基于“大工程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试点,实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办法》。第二部分为《办法》所影响辐射到的土木工程学院2400多名学生和全校25000多名学生。2.项目时空我院在2008年启动该项目进行改革试点,学校于2010年4月颁发《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办法》,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6月颁发《广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2012年学校把第二课堂学分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办法》规定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班学生每年11月份认定一次第二课堂学分,在第七学期,进行最后一次认证。3.项目内容《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班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班学生必须在本科四年时间完成5分的第二课堂学分,主要包括计算机能力认证(1分)、学术活动与知识竞赛(2分)、学术科技创新活动(2分)三大类。4.项目支持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在第二课堂学分认证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工作支持系统(见图1),使认证工作开展顺利进行。(1)领导重视,做好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教务处、土木工程学院领导对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工作非常重视,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结合当前校园学风状况进行多次研究,决定以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开展《办法》试点,适时向全院、全校推广,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6年来投入了30多万元用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2)专业教师支持,深化第二课堂活动专业内涵为深化土木类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内涵,实现配合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学院一方面在综合试点班中采用导师制,安排了60名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分组指导510名学生,平均每位导师指导8-10学生,连续四年指导其专业学习,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参加结构设计比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实验项目等,以及有专门的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结构设计协会的指导。通过导师制,大大增强了学生参加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专业内涵,专业教师以丰富科研、教学经验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针对个人发展方向提供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3)搭建平台,畅通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渠道学院按照土木类专业特点,层次分明地搭建课外学术科技互动平台,畅通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渠道,建设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一方面,学院鼓励土木工程综合试点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现有的“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常规活动。另一方面,学院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组织科技项目申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和学术思维;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增长学生工程见识和实践能力。另外,积极打造学院结构设计比赛6届、土木学术沙龙举办讲座90场、“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研究2次、综合试点班学院课外科技创新立项研究3次、专业外语竞赛4次、土木工程专业综合知识竞赛4次、力学竞赛4次,利用这些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提供平台,也畅通了学生获取第二课堂学分的通道。5.技术方法2008年以来,高年级综合试点班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均参加了学院开展的学生课外课题研究和专业调研、学校结构设计比赛,提交了高质量的课题论文、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科技作品。个人均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力学、专业综合知识、专业英语等学科竞赛。以第一批改革试点的2008、2009级综合试点班为例,学生均积极参加了课题研究、专业调研、科技竞赛,并提交科研论文或专业调研报告、竞赛作品,内容涉及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方向的实际工程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生所开展研究的课题、专业调研的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学生根据工程现状自拟题目,学生的立项申报、研究和调研、论文(调查报告)撰写和模型制作等全过程接受导师的指导,课题立项、成果鉴定和成绩审定均接受专家组评审。

三、实践成效

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广泛地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实践与探索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土木工程专业2008、2009级综合试点班学生提交高质量研究论文、专业调研报告70篇(团队成果);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一系列优异成绩,分别在国际级比赛中获奖3项,在全国比赛中获奖38项,省级获奖37项,校级获奖53项。同时,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凸显了三个方面的良好导向作用。一是学习导向。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激励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人才培养的成效,促进了班风学风的好转,在学校目前学风状况下带来一股令人振奋的活力,在学校起到了突出的示范作用。二是校内先行。继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4月出台并实施《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办法》以后,全校于2010年6月实行《广州大学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学院各专业均在已定的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把第二课堂4学分纳入其中,表明专业综合改革已经凸显了良好的先行先试作用。三是社会认同。有关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内容受到广东省教育厅、中国高校之窗网站和学校网站、报纸等媒体的充分肯定并宣传报道8篇次,有关本专业综合改革的报道包括:广东省教育厅网站4篇,中国高校之窗网站1篇,学校网站2篇,《广州大学报》1篇。五、实践体会针对当前我校学风状况尚需完善、学生学习主动性总体不够高的实际问题,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第一课堂培养学生的同时,第二课堂也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1.追求持续发展,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按照社会对土木类人才的要求,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开展对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土木类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运行模式,建立一套有利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在第二课堂这块阵地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经费支持、运行程序、专业指导、激励措施等方面统筹考虑、规划、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成效,使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甚至把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利于土木类院校浓郁学术气氛的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科技活动积极性不是很高,校内经常出现举办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讲座听众寥寥无几的现象。自从第二课堂学分实践实施以来,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试点班学生参加课外专业实践、调研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08、2009级10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了第二课堂学习活动,99%以上的学生完成了规定的学分。2.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工作支持系统在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工作开展过程中,在学校教务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工作支持系统。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方案的制订、实施和探索必须在学校教务部门、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为了使第二课堂学分真正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用能力的作用,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学生参加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方案的制订、解决问题的路径、成果总结等也要在导师指导下有一个科学的程序。只有把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放到一个系统工程的层面来对待,才能达到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实践和探索的预期目标。3.彰显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土木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受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历史的特定影响,往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区域性。作为办学历史只有二十多年的地方性院校,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80%左右的学生就业区域在广东省,8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在中小企业。这些鲜明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工程应用能力和有较宽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土木工程学院在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时,重视学术科技活动配合第一课堂教学,通过各种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土木类学生创新精神、应用能力,以及通过较宽专业适应性的重要渠道,发挥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办法》实施初期,学院通过专门班会、导师引导、用人单位反馈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对于提高其创新精神、应用能力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导师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学习、学术与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指导,学生的钻研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进步。

四、结语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备受高校和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课题。随着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第二课堂认证也遇到新的问题。例如:如何体现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量以激发教师指导积极性;第二课堂学分认证能否拓展为作为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学生组织、人文素质、校园管理等积极性的激励手段,以破解目前我校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难题;第二课堂活动能否作为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使第二课堂学分成为与第一课堂的连接点,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值得重视和思考乃至破解的问题。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6-02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

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

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赵茜,朱记伟.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才培养改革,2014,(12).

[7]韩艳.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根据2007年至今的教学经验,课内的课程设计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由于第七学期已经有3周的生产实习,建议取消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同时把生产实习增加到5周,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到14周。这样实践方面既不重复,又有更多时间留给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和找工作。由于去除了《道路勘测设计》,也相应取消其对应的课程设计。(这门课的开设可以等“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形成之后,作为其中某一个方向的专业课。)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海霞(1976-),女,山西晋城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洪俊青(1976-),男,江苏镇江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P11025)、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J2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3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基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工程建设愈来愈需要“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上手快”的专业人才,而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简称“四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推广应用。对施工企业来讲,不仅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而且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和工程质量,增强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理论教学方面,虽然不少新编教材在章节内容和“四新技术”应用方面均比以往的教材有显著增加,但基本是一带而过,讲解不够深入。尤其对最新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介绍,多数教材并没有涉及,而且几乎都没有删减已经过时甚至已经淘汰的施工工艺,造成教材很厚但是实用性较差的现状。

2.学时少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宽口径、厚基础”人才,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少高校打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增设了不少专业课程,并对课程的学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和杏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程学时从原来的72学时不断调整到现在的56学时,而工程管理专业甚至只有48学时,造成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由于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交通土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八个专业合并而成,教师无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发展状况进行授课,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只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抽象、繁杂和陌生的课程内容,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环节效果欠佳

目前施工课程的实践环节,不少普通高校采取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初集中安排为期四周左右的生产实习,实习工地一般由学生本人或学校帮忙联系。由于生产实习工地大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往往会选择在家附近的工地。如果学生实习选择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就给实习教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加上普通高校本科生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即面临较大的就业和考研压力,且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见到的施工技术较为单一,施工工艺也不够全面,因此,实践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方式多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命题陈旧、题型单一、评分精确等弊端。虽然考试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但由于主观题型少,所以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不多,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阻碍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补充“四新技术”讲义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内容,我院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先编写该方面内容作为讲义供学生学习掌握,再逐步增加内容形成教材的方式。在补充讲义的同时,拍摄施工现场“四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的视频供学生观看,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面对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我院采取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仅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结合多媒体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一些相对浅显的内容和视频资料则采取课外学习课堂答疑的方式。实践表明,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采取课堂教学的同时,我院结合自己的校区建设进行了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学校近年陆续增加了一些基础建设项目,比如图文信息中心、学生宿舍楼、化工纺织楼、理科楼等。由于开工时间以及工期的不同,这些项目处于不同的施工阶段,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并和工地的施工技术人员一起解答学生在现场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对施工过程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

4.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和实践基地建设

针对实践环节难以管理的问题,我院充分利用“地利”条件予以解决。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南通铁军”闻名全国,高资质的施工企业比比皆是,施工队伍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更需要大量的土建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南通大学作为江苏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的高校,利用“地利”条件,和将近一百家的施工、设计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解决了学生生产实习联系工地的问题,并且在实习结束后由实践单位给出评价意见。这样,不仅加强了实践环节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5.多种课程考核方式相结合

考核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式,既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是动力。为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改变原来单一的考试方式,采取考试、小论文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各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约为5:3:2。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和要点的掌握。小论文题目不限,以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和现场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小论文中的优秀者进行答辩,了解学生对所论述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发现其中的佼佼者。

三、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实施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两年来,我院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程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内容新颖、技术全面的教材,并且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培养方面,不管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还是参加生产实习的在校生,都得到用人单位和实践单位的普遍认可,并且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达到100%(包括升学),始终占据在南通大学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的首位。师资培养方面,由于任课教师要讲授“四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等内容,这就促使教师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去了解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有的教师参与了学校的基础建设,有的参与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有的参与了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造就了一大批即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四、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研究,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高校土木类毕业生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大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责。我院通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生产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符合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于英霞,刘小敏,张益华,等.多媒体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06-108.

[2]祝彦知.“土木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129-131.

[3]宁宝宽,白泉,黄志强.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18-120.

[4]戎贤,崔武文,闫西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13.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41-03

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话题。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中国能否向尖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生尤其是工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今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度和方向,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一大批理论研究型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以保证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对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逐渐缩小高校教育和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专业也逐渐增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各大高校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例如,悉尼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研究型为主的研究型学位,又有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型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1]。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年半,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撰写论文,阅读大量文献,同时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研究领域。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即教师以口授为主,学生思维禁锢,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论文答辩形式化[2]。高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与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罗列和堆砌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宽松的论文评价标准和流于形式的论文答辩体制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最后,研究生思想功利化。很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其本身对科研并无兴趣,而是基于本科和研究生就业待遇的差异,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二、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及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在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情操、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与国际形势接轨、掌握建筑领域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3]。

(二)明确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单一的培养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无异于本科教育,大部分缺乏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改革土木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例如将土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类型细化到理论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等方向,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面宽,涉及的内容广,因此,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多设置基础课程[4],使学生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而非单纯地学习课程本身。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等工作中学到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研究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或实际操作中。

其次,针对研究生毕业后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现状,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鉴于土木工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实践与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体制上应尽快为高校创造条件,如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需要,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可以为企业运作带来技术保障。高校还应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真正掌握和更深刻地理解所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导师可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企业导师也可进入高校学习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又可以使土木工程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再次,应借鉴国外教育体制,实行研究生教育宽进严出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又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严格控制毕业论文的通过率,提高论文评价标准,避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可以借鉴国外论文评价体制,对论文的质量采用等级制度,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就业上应缩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差异,这样既避免了研究生学习的功利性,又节约了国家教育资源,使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最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创新能力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需要也是时代所趋[5]。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该领域提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有所创新。由此,提高土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设立该学科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将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将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深入到教学和实践中。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第一,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注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比赛和活动。如建筑模型设计比赛或软件应用竞赛,或者举办学术论坛、设置创新课题等,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可以通过科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安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并且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墨守成规。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在保证研究生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四,教师也应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三、结语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建议,借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本身,应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需要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高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需要认真探索、科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更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来找到一条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2]黄东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6):164-165.

[3]范峰,邹超英,陈春霜.浅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吕志涛.研究生培养中要抓好六个环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3.

[5]沈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Fanghui, ZHAO Yongjiang, ZHAO We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80, P. R. China)

Abstract:The postgraduate is the main power of our countries’ senior talen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mode of Chines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ain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at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targe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key fac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about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which adapt to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