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8:01:28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校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化工程与事务不断扩大,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适应时代要求,笔者就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做了有益尝试。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与动机不一;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多角度与多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专业英语课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兴趣,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英语对其入学英语考试及考研面试有极大的帮助。其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遇到专业英语句子翻译不通顺和不理解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其三,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其四,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翻译以及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交流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络,从文字、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除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与土木工程实践有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介绍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大型商业仿真软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说明书,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也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原理。把本专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等节目,对马来西亚精明隧道做了较专业的专题介绍,课堂上边观看录像边讲解,直观生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鼓励学生网上收集和学习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英语讲座,使他们更应珍惜校内的英文学术讲座,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语听说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阅读工程实践的专业资料,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图纸、英文合同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应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的能力上,基于CBI教学理念,专业英语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导和练为主,课前自学,课堂上进行讲授与讨论,课后探究。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检索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制作ppt课件准备进行课堂汇报。课堂教学中,精讲内容限于教材重难点或新进展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课下准备的ppt进行英文汇报和讲解,在汇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汇报后,就讲解或汇报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就学生ppt汇报和讨论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由于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讨论与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ppt课件制作,上讲台讲解,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答辩和将来的工作汇报打下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通过此练习活动,不仅掌握英文论文的撰写格式,也将其创新思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将来撰写论文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灵活总结性考核评价

注重期末最终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这样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学期末几周突击各门课程,而且往往能够顺利过关。为改变这种现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翻译情况、ppt汇报、小组讨论以及撰写英文小论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外,课后还需要自主学习更多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其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提升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加强本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对于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献身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把他们派往名校甚至让其出国培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课堂。不仅对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引入外籍教师,更应该在各个专业领域引入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校内专业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与更新

研究型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适于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材,然而现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却不是很高,与之相应的教辅书更是少而又少,远不如公共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译教程来得全面系统,所以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重在应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与教辅书并不断更新是目前应当着力建设的。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建立专业英语等级制度

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已经提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和扎实,因此,可适当缩短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把结余的这部分课时补到专业英语上。同时,可仿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建立各专业英语等级证书制度,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学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真正将英语教学引入重在专业应用的正确轨道。

(四)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校园内可开办校园专业英语角、播放专业动态的校园英语广播、专业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英语板报等。实验室设备操作等附带英文说明,中英文的专业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专业教材,鼓励和激励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教学,比如在课时量计算时给予适当提高,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给予倾斜等,以激励专业课教师采用英文教学。鼓励和激励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采用英文,毕业答辩采用英文汇报等。同时,扩大对外交流,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引进国外师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开发人机对话学习和考核辅助系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难度区分的自主式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当转变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适应型”变为“自主学习式”,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英语口语表达、翻译、英文论文写作、ppt课件制作、互联网检索与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断培养出能够走出国门,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宋燕,李庆学等.土木工程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郑崇伟,李晗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李小红.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韩红梅.CBI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25-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化工程与事务不断扩大,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如何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适应时代要求,笔者就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做了有益尝试。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2-3]。然而,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4]。比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方

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与动机不一;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多角度与多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专业英语课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兴趣,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英语对其入学英语考试及考研面试有极大的帮助。其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遇到专业英语句子翻译不通顺和不理解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其三,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其四,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翻译以及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交流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络,从文字、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除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与土木工程实践有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介绍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大型商业仿真软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说明书,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也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原理。把本专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等节目,对马来西亚精明隧道做了较专业的专题介绍,课堂上边观看录像边讲解,直观生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

鼓励学生网上收集和学习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英语讲座,使他们更应珍惜校内的英文学术讲座,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语听说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阅读工程实践的专业资料,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图纸、英文合同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应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的能力上[5-6],基于

CBI教学理念,专业英语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导和练为主,课前自学,课堂上进行讲授与讨论,课后探究。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如图1)。

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检索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制作ppt课件准备进行课堂汇报。

课堂教学中,精讲内容限于教材重难点或新进展。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课下准备的ppt进行英文汇报和讲解,在汇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汇报后,就讲解或汇报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就学生ppt汇报和讨论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由于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讨论与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ppt课件制作,上讲台讲解,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答辩和将来的工作汇报打下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通过此练习活动,不仅掌握英文论文的撰写格式,也将其创新思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将来撰写论文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灵活

总结性考核评价注重期末最终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这样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学期末几周突击各门课程,而且往往能够顺利过关。为改变这种现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翻译情况、ppt汇报、小组讨论以及撰写英文小论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外,课后还需要自主学习更多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其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提升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加强本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对于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献身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把他们派往名校甚至让其出国培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课堂。不仅对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引入外籍教师,更应该在各个专业领域引入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校内专业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与更新

研究型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适于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材,然而现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却不是很高,与之相应的教辅书更是少而又少,远不如公共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译教程来得全面系统,所以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重在应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与教辅书并不断更新是目前应当着力建设的。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建立专业英语等级制度

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已经提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和扎实,因此,可适当缩短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把结余的这部分课时补到专业英语上。同时,可仿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建立各专业英语等级证书制度,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学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真正将英语教学引入重在专业应用的正确轨道。

(四)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校园内可开办校园专业英语角、播放专业动态的校园英语广播、专业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英语板报等。实验室设备操作等附带英文说明,中英文的专业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专业教材,鼓励和激励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教学,比如在课时量计算时给予适当提高,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给予倾斜等,以激励专业课教师采用英文教学。鼓励和激励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采用英文,毕业答辩采用英文汇报等。同时,扩大对外交流,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引进国外师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开发人机对话学习和考核辅助系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难度区分的自主式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

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当转变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适应型”变为“自主学习式”,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英语口语表达、翻译、英文论文写作、ppt课件制作、互联网检索与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断培养出能够走出国门,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宋燕,李庆学等.土木工程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

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郑崇伟,李晗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李小红.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韩红梅.CBI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仿真技术;实习实训;应用

实践教学是对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过去大众化、讲学式的教育体系对实习实训的认识不够,因此很多学生面临毕业之后找工作难的窘境。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创新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中仿真技术的问题

在我国有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时依然没有创新,还是在按照已经过时的模式进行教学,虽然也涉及实习实训内容,但效果不佳,并且基本上只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有限。通常高职院校会有近一年的实训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进行施工实训的。即使在训练过程中采用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但施工效果仍旧不理想。由于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并且对教学和实训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实训教学通常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实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对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合理性;第三,缺乏实训教学资源;第四,缺乏足够的实训教学时间。

二、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中仿真技术的实现

(一)虚拟场景建模

通过仿真设计软件能够设计出具有实际价值的虚拟场景,制作方法为:第一,用摄像头拍摄现实场景,然后利用仿真技术对所得影响进行全景图合成设计;第二,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软件生成场景[1];第三,使用仿真设计软件制作虚拟三维场景。以上步骤需要用到的主要软件有3DSMAX软件和VRML软件,结合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制作场景贴图、动画、造型等;其次,将场景导出至VRML;最后,修改源程序代码,添加所需文件,并进行相应操作。

(二)实现物理建模

通过Export命令,对建模得到的max文件进行导出,导出后的文件为wr1文件,然后对导出的文件进行建模。这一过程可以通过VRML的传感器节点完成,同时通过事件及路由器实现。

(三)实现行为建模

以Script节点定义及改变场景对象的外观及行为,当Script节点开始初始化,某个程序脚本就会被调用。该事件在VRML场景中会被检测出来,并传递至JAVA,通过JAVA对其作出相应的响应,也可以进行反向传递。

(四)构建网络系统

虚拟的仿真教学环境可以对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确保实训教学具有动态有效性。例如Flashmx等工具能够进行在线虚拟实习活动,具有十分广泛的教学覆盖面,在当前常用的辅助实训教学工具中,最具发展前景。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建立远程服务系统,实现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系统资源共享,这也是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未来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能够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保证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网络虚拟实训可以运用web三层结构建立B/S架构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三、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中应用仿真技术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建立规范化的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人机互动的特点,娱乐性强并且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画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同互联网联系,能够营造出逼真的场景,增加体验乐趣。在学生开始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后,采用标准化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学习主动性,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教条主义教学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通过规范的仿真模拟技术,能够很好地重现施工场景,使学生完美地融入其中。

(二)在教学中安全控制仿真技术实施

仿真技术通过虚拟成像的方式营造一个看起来真实的环境,但由于其特有的虚拟性,因此情境知识看起来和真实环境无异,但却很好地避免了真实环境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真实的施工环境中去,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在虚拟的环境中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控制操作,即使存在不规范问题或其它缺陷,由于不具有危险性并且并非真实,学生仅仅会感觉到紧张,但并不会造成危险和损失。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加强学生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重视仿真技术的设计及师资培养

在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仿真技术,也是加强土木工程师资力量的重要因素。土木工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培养的也主要是实用型人才。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才能在将来的工作或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动。教师在进行仿真技术实训之前,应首先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在实现实践教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规划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积极引入或自行开发一些具有实训价值的综合仿真技术的土木工程实习软件,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四)在实习开展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在开展实训之前,教师会根据实习的基本纲要给学生安排各种实习任务,此外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也会专门给学生安排一些工作,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内容做一份答辩论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施工实践经验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并且表现优秀的学生所上交的论文内容也能够为教师日后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能从中找到各种有价值的案例以供教学使用。

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符合其侧重实践应用的专业特点。在实训中应用仿真技术,学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恩,梁鑫,周雨等.基于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97-198,199.

[2]谢汝强,蒋亚琼,王艳华等.仿真施工技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5,(19):54-55.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思维;岩土工程;毕业选题

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构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在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创新性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提供人才和知识支持。本科毕业阶段的实践环节,即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该阶段训练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毕业设计阶段的改革与探索,从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立题和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1-3]。

一、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

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模仿思维,具有跳跃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特征。它主要利用已有认识和知识为基本素材,采用非常规思维来认识未知世界。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市场欢迎的产品的研发、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所以,从学校教学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4]。创新的关键在一个“新”字,从工程学科角度看,所谓新,既包括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创新,也包括工程方法、手段的创新。所以,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兴趣等,有不同的要求,更要允许学生大胆突破传统,在已有基本概念基础上开拓思维、发展新理论,创新新方法。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未来主要从事实际工程问题,应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工艺、设备等角度进行改进、创新,这样日积月累,也可以产生大的理论创新。以岩土工程为例,由于岩土体的特性,虽然主要理论体系已形成,但其中许多理论和工程实践仍带有很大的经验性,在工程实践中需要综合判断。这种现状为该学科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大空间,比如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土的本构理论等,远没有达到理论完善,工程应用中往往将计算结果做为参考,而经验判断仍然十分重要。在目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基坑支护及基坑稳定性、高填方工程工后沉降及稳定性等方面,不管是理论基础还是工程方法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说明,创新的空间存在于学科任何知识点,关键是在平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科和未知世界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毕业设计方式创新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检验和综合应用。毕业方式创新包括选题环节、设计过程环节、评价环节等的创新。从选题环节看,目前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都采用指导教师指定设计题目、学生按照毕业设计指导书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或检查,最后进行毕业答辩的过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环节,而是直接给学生某一问题让他去解决,而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并没有多少科学价值,毕业设计方式也显得单一[5]。要创新,首先要能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也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目前,学生选题都流于形式,由指导教师直接指定,这是由于目前大学教育评价方式决定的。重科研轻教学,老师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耗费精力。毕业设计阶段应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老师交流等方式,发现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这个时间段甚至可以更早些,可提前数周就让学生准备。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细心指导,多沟通,最终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个方式进行选题的,但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对学生是个锻炼和培养。有些虽形不成科学问题或没有形成解决的具体方法,但可能成为以后发现或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础。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需要轻松的环境,也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所谓环境轻松,主要是要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敢于挑战现有理论和权威,要有和老师进行自由讨论、辩论的环境,而这是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通过自己思考发现了重要科学问题并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或方向的学生,其结果不一定是圆满的,或者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在教学规定上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灵活度,比如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或者达到某一程度也可认为达到毕业要求等。给学生压力也是必要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不专注于毕业设计。因此,指导教师应严要求、勤检查,对学生和社会负责,没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创新。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要从基本概念上下功夫。在某一学科的创新是一个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在具体、细节的某一点进行改进、创新,如计算方法、应用原理、设备或工艺、程序方法等的改进。为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理解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现有规范、手册、教材中各种规定或方法的原理、机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其中不完善、甚至错误的东西,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把年轻人的活跃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认识,老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通过分析、讨论达到共识,若达不到统一认识,可留待以后继续研究。此外,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生设计中一定要有创新性成果。每个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不同、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同、个性不同,毕业设计水平自然不同。对大部分学生,首先是培养一种创新意识,对以后工作和人生起到良好作用。毕业设计中能满足正常任务要求,达到工程设计等目的就是合格的。

三、毕业设计选题创新

除了前述让学生参与或自主选题的要求外,毕业设计题目本身对毕业设计的效果十分重要[6]。毕业设计所包含内容可以覆盖较多知识体系,也可以集中在某一点。在岩土工程专业或方向毕业设计中,可以完成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和岩土工程部分,后者可以是地基基础、基坑支护、边坡支护等;也可以全部进行岩土工程的内容。具体选择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对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还可以依据可能的工作性质等确定。从毕业设计内容上看,我们在近几年实践中,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通过该内容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具体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步骤、内容,增强对岩土体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指标的获取方法、用途和相互关系,学会从勘察的角度对建筑场地和地基进行评价,认识工程勘察与工程设计、施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毕业设计对学生以后工作和学生在岩土工程学科进行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岩土体性质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因此,对其认识方法、手段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的工程和科研实际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科创新。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完成整个过程的勘察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比如,现场描述和土类命名主要通过正在进行的工程的实习完成,由现场技术人员讲解。毕业设计任务中提供的现场描述和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数据都是实际工程原始数据。学生根据原现场描述和土工试验对土进行分层,然后进行各分层土性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等工作。2.地基基础设计。根据我校地处西部特点,主要进行黄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CFG地基处理、桩基础等。上部结构的结构形式、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等都是由设计院提供的实际工程案例。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或者指导教师提供的土层工程特性指标和相应的规范进行相关设计。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地基基础选型是很重要一环,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经济可行。比如高层建筑的CFG桩复合地基、桩基础和与筏板基础之间的选择,要通过承载力、变形和经济指标的比较才能确定,既涉及到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合理选择、地基基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也与工程实践中施工、造价等有关。通过多环节分析、设计,既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认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科提高和创新发展创造条件。3.基坑工程设计。在岩土工程方向课程设计中已进行过基坑支护设计,但其基坑深度较浅,通过土钉墙或单排锚索+排桩即可达到支护目的。毕业设计中完成的基坑工程深度较深,设计计算明显复杂。学生可完成基坑支护或基坑降水设计。前者通常为3~4排锚索+排桩支护,后者为井点降水。4.边坡治理。设计任务书中,建筑场地位于边坡底或顶部,要求学生完成边坡的安全性评价和加固处理设计。以上几部分内容之间可组合为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而以下内容可分别单独为一个毕业设计。5.地下结构设计。一般为地下车库、商场、地铁车站等,因为此部分设计包括功能要求,所以需配备建筑学专业的指导教师。该设计内容包括了建筑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6.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对于大型机器设备,如发电机组等,其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地基基础,基础设计有其特殊性。设计题目取自于设计院的实际工程,通常设计内容包括动力荷载计算、动力基础框架结构设计和桩基础设计等。7.隧道设计。对取自实际隧道工程的题目,让学生完成隧道围岩分级、围岩压力、围岩支护设计与施工等。8.其他。除了以上内容外,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还有学生依托老师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进行试验、计算、理论分析等,完成毕业论文。结语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创新思维,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系统工程。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既能满足正常专业培养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的毕业设计模式,以针对具体情况,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但为了适应未来形势的要求,还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探索,以使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不断创新,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2):393—397.

[2]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3]童乐为,罗烈,刘沈如,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9):111—114.

[4]蒋太岩.培养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4):40—41.

[5]姚直书,宋海清.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方向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7):43—45.

[6]翟聚云,卫国祥,马明江.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3(23):107—109.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

作者简介:郭兴龙(1981-),男,山西晋城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宋新南(1957-),男,河南南阳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中之重课题(课题编号:2011JSJG006)、江苏大学“842”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2-03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工程师素质,强化工程意识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近年来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许多高校相继出现了毕业设计质量总体下滑的趋势。[1]本文以江苏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安排及要求,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毕业设计现状

1.毕业设计的安排

江苏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共计16周,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选题、计算、制图、定稿四大部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文献资料查阅及分析能力,计算机与外语能力,写作、语言表达及思辨等能力。

2.毕业设计的要求

毕业设计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教学环节。[2]整个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要求根据选题情况,详细阅读与题目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15篇以上,包括英文文献5篇以上,以保证学生对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把握,进而进行有关的创新性研究,并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调研报告。二是选择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翻译字数不少于5000字,以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计算说明书60~90页。四是设计图一般为4~5张(以1号图纸计)。

3.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首先是就业与考研复试带来的影响。毕业设计工作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一学期又刚好是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同时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也在四月底悄然而至,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学生们需投入很大精力。就业与考研复试导致部分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其次是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毕业设计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最后是部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很多毕业论文暴露出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现象。

(2)教师方面。目前高校的多数教师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部分教师还承担有产业开发工作,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本身就缺乏相关的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基本业务能力,指导水平不高。

(3)管理方面。学校对指导教师并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没有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缺乏有效管理;指导教师只凭自己的感觉对学生进行指导;毕业设计成绩评判以及答辩过于宽松。

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毕业设计现有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滑坡。在实践中应逐步探索出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措施。[3,4]

1.改革毕业设计过程指导模式

(1)开展个体指导与群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群体指导是按题目类型及主要设计内容将高水平教师与青年教师、不同专长的教师组合形成小组,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个体指导模式充分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利于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深入的指导。群体指导模式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可建立例会制度,例会上指导教师集中在一起对目前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探讨解决方案,加强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集中辅导,统一要求,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个体指导与群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激发了青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指导水平。

(2)开展导向性指导与开放性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导向性指导是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将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任务、拟采用的方法都交代给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导向性指导方法避免了学生走弯路,但是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与此相对应,开放性指导是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告知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后,并不明确告知学生拟采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甚至可以不给学生定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了解工程实际和资料调研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和设计任务。开放性指导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各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开放性指导有可能引起学生走弯路。实际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导向性指导与开放性指导的结合,能够在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意识的同时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开展面授指导与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模式。面授指导是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教师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进度和难点。随着网络、计算机以及通信工具的普及,大部分高校已具备了网络指导条件。通过网络在线指导,可以避免面授指导在空间上的局限性,通过网络讨论组,可以促进同一小组之间的毕业设计交流,网络指导已经成为面授指导的有力补充。

2.规范毕业设计过程文件体系

完善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文件体系是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体现。毕业设计过程文件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规定、规范要求、工作纪录等。

管理规定文件规范了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请假、作息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规定了教师的指导要求。管理规定使师生在较长的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按照制度进行。规范要求文件规范了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调研报告、计算说明书和外文翻译等各项内容的深度、字数、排版以及装订方面的要求;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图纸数量和制图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规范要求文件使得学生提供各种工作成果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具体依据,整体质量大幅提高。教师根据规范要求也可以对学生提供的各种成果做出更客观的成绩鉴定。工作记录文件记录了每次指导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指导过程,由学生整理记录,存入学生毕业设计档案文件中。工作记录文件使得学生能够整理和回忆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师指导过程中的责任心。

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规定、规范要求和工作记录等文件的规范化,使得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

3.把关毕业设计过程关键节点

毕业设计主要包括开题、中期检查与答辩三个关键节点。为了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质量,需要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严格把关各关键节点的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1)开题节点。该节点前学生应完成选题以及初步的文献调研报告。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要具备以下特点:任务明确,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难度适中,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毕业过程要严把选题关,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初定题目后,需经指导小组讨论和学科专业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正式立题。随着教师与企业交流合作的深入,实际工程题目或实际工程题目模拟的比例可逐年加大。

(2)中期检查节点。该节点前学生应完成一半的工作量。中期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查看当前学生的进度,对进度慢的学生要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后续的工作计划,对开题不恰当的要适当调整题目和设计内容。中期检查可采用学生集中答辩的模式,或者采取指导教师交叉检查的方式。中期检查后,鉴定中期检查的成绩,该成绩将以一定的比例作为最终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

(3)答辩节点。该节点前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为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实行答辩前指导教师要交叉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同时在正式答辩前1~2周进行一次预答辩,对于完成毕业设计有问题的学生提出最后警告。实践表明,预答辩环节的实施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毕业设计质量。

通过对开题、中期检查与答辩三个关键节点的把关,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了监控,能够保证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

4.严格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机制

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全面检查,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此环节工作的优劣不仅会对毕业设计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下几届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1)建立客观的成绩评定机制,重视成绩评定的全面性。江苏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评分表见表1。从选题、设计分析、论文质量、图纸质量以及创新性等方面考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从答辩准备、表述能力、答辩思路以及回答提问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答辩质量;从学习态度、独立能力以及外文翻译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

(2)建立严格的答辩机制,重视答辩过程的指导性。原则上采取多次答辩、指导教师回避所带学生的答辩、学生上交的答辩论文不显示指导教师姓名、评审教师不记名打分的方式。其中第一次答辩后,各答辩组评定出不合格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由全体指导教师做评委,如果确有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可进行第三次答辩。答辩过程是多位教师对非自己所带学生的提问,各位教师可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情况,对其进行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最后一步指导。

通过严格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机制,最终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对毕业设计过程逐步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每年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及相关电子文档进行无纸化管理。与传统的纸制文件管理系统相比,信息化管理呈现出明显优势。

(1)信息化管理使毕业设计的上报、审核与文件提交更加快捷,方便了毕业设计的管理过程。

(2)信息化管理将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文件档案纳入数据库,使得各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文件能够方便的被检索到,简化了毕业设计档案管理的复杂性。

(3)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指导意见,提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效率。

(4)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向学生公开部分代表性的往届优秀毕业设计供学生借鉴,明确毕业设计的努力方向。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除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逐步完善外,指导教师和学生也要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管理将会使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更加规范与方便,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革指导模式、规范过程文件体系、把关关键节点、严格答辩与成绩评定机制、逐步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目前的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董强,李盛和.对暖通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1988,(1):24-27.

[3]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土木工程答辩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71-02

材料力学是力学、机械、土木工程等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该课程理论性强,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传统的材料力学教学已难以满足需要,加之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为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并需要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为适应新形势,提高高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作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1][2]。

一、调整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的基础,而且也可以用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传统的教学体系虽便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但太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结构的完整性,内容多,花费时间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高职学生的社会定位要求学生掌握实用知识,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跳出既有的结构框架,对教学内容结构作出调整。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可以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将课程解构为“零件基本变形”“零件组合变形”“零件应力状态分析”“零件强度理论”“压杆稳定”“能量法”等几个项目[3],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去解决和分析剪切、扭转和弯曲等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关于材料力学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二、优化教学模式,多途径并举

(1)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口头讲授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课内教学或课外教学,也无论是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口头讲授都可运用;注意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浅显易懂,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切忌“满堂灌”,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机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2)教师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向学生提问的问题要多种多样、难度适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做出一定的总结、评价和指导;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3)演示教学。通过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有助于巩固记忆,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课堂不再那么沉闷、枯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注意演示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这样,教师的演示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多次演示,演示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演示主题作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使演示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4)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做到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容量大、直观性强,易被学生接受。制作实用性课件,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意细节,如图文搭配要合理,字号要协调,整体色调要和谐、声像的使用要慎重;多媒体电子板书要与黑板板书相结合,黑板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播放画面如走马观花,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始终注意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切忌喧宾夺主。

(5)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通过查阅及阅读材料力学相关文献,掌握研究前沿方向,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或主要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辩论。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能工巧匠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一种引领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举办系部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参加省级相关竞赛以及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使学生能够将力学知识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去,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技师型专业大学毕业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辅助分析软件(如有限元分析等),对轴向拉力和压力、轴套类扭矩转矩、梁变形问题进行ansys分析,得到扭矩图、弯矩图及应力分布状况。大部分学生对使用软件解决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4]

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采取综合成绩评定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施行项目过程性考核、期末大作业综合考核。平时表现:如考勤、上课表现及作业情况。项目过程考核:①零件基本变形;②零件组合变形;③零件应力状态分析;④零件强度理论;⑤压杆稳定;⑥能量法等几个项目进行分项考核[5]。每完成一个项目考核一次,考核的具体方式为笔试及答辩的形式,既可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期末大作业综合考核:将本学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结合,独立完成由老师设定的综合项目,最终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本文对材料力学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探索。当前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并逐渐地融入课堂,为材料力学新的教学改革贡献力量。根据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对材料力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徐广民.材料力学实验[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许晨光.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建筑,2013,39(26).

[4]王开宝.基于能力培养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J].山西科技,2010,25(5).

上一篇:土木工程结课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概括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