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2 10:33:43

特长教育

特长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特长教育“热” 培养兴趣 因势利导

记得童年时,放暑假、放寒假是每个孩子心中最盼望的日子。转眼间暑假即将来临,辛苦了一学期的孩子们终于可以放下书包,迎接这个“休闲、快乐”时刻。但是,小朋友们的心愿真的能实现吗?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总能看到一些家长,一手牵扯着孩子,一手拿着“道具”,行色匆匆地赶路。不用问,准是去给孩子“开小灶”。学吹拉弹唱,学电脑,学外语,这就是眼下十分流行的“特长教育”。

何为“特长教育”?家长、教师如何看待“特长教育”?怎样正确对待“特长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利用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走访了一些家长、学生和中小学老师。

一、调查结果呈现

1.家长、老师眼中的特长教育

李老师(小数学教师,教务主任):家长热衷于特长教育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当这当那,得这个“奖”,捧那个“杯”,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也让孩子去学;二是利益驱使。多掌握一技之长就多一种发展的可能。应该说家长们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在现实中往往走歪了路,从而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张女士(机关干部,学生家长):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只有好处。这一技之长也许一生也用不到,但也可能因有这一技之长而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靳先生(医生,学生家长):虽然可以肯定,在艺术特长班学习的孩子长大后多数成不了艺术家,但参加总比不参加好。这些特长教育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艺术修养,即使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

孙老师(育才小学语文老师):家长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没有错,但误区在于:过分迷信特长教育,把望子成龙的愿望全部压在上面,特长教育剥夺了孩子的业余时间,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是特长教育的悲哀。

王先生(出租车司机,学生家长):特长教育在不少时候是报考名牌学校的“敲门砖”。特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查中,许多家长、教师提供了大量“以特长教育促全面发展”的成功案例。现选编一二:

案例一:小军是一个8岁的男孩,有轻度口吃,有点自卑心理,不合群。作为中学教师的爸爸让他参加一个二胡学习班,重点训练节奏和音乐辨别力,并辅以一定的运动训练。几个月后,小军已能为大家演奏二胡了。听到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他信心更足了。很快,他不再口吃,也能和伙伴们快乐玩耍了。小军的妈妈说,是二胡改变了小军。

案例二:附小四(8)班王今,不仅学习好,作文更突出,进写作班后,已有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进绘画班后,绘画作品也多次获奖。

案例三:实小二(6)班冯婷表现出色,她不仅会跳芭蕾,会唱京剧,而且在刚刚结束的省奥数中获得了一等奖,在市“苗苗杯”篮球比赛中,以她为主力的校女子篮球队获得了冠军。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特长教育能促进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艺术、运动等能力在个体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前者有助于开发潜能,后者能让人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并借以影响个体的全面发展。所以,特长教育适当,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就远不止掌握一门技能那么简单。那么,特长既然是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所在,那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建立强大的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综合素质的提高。

2.特长教育≠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

看来,特长教育真的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过,究竟有多少父母送孩子参加特长班是本着“以特长促全面发展”为目的呢?调查中,有些家长、教师向我述说了一些有关报名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对特长教育的担忧。

事例一:李元父子这两天一直在较着劲儿。起因是老师动员同学们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李元想参加手工制作,他喜欢插花,可爸爸不答应:哪有男孩子学这个的,非让他改学英语。理由是,学好英语才能上名牌大学。“干脆什么都不学!”李元想,“看你急不急!”

事例二:“人家孩子都学,咱也不能苦了孩子”。已下岗靠卖青菜为生的马大嫂感叹:“钢琴买不起,就买电子琴让她上大课。现在已过了八级。听说今年一中招音乐特长生,不知有没有这个运气。”

以上各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我对花园小学特长教育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得出一个粗略结果。该小学两个班共有学生128人,参加过特长培训的124人,占全部学生数的96.9%。目前正在参加各种培训的106人,占82.8%,其中参加2门以上特长培训的有51人,占48.1%,最多的同时参加5个项目的培训。另花园中学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共134人,参加过特长培训的占93.2%,现正在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的占60.5%。

二、对特长教育的思考

特长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挖掘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误区。归纳一下调查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不少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对究竟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一无所知,往往在朦胧中就接受了家长的旨意。这种违背教育规律、不尊重个性特点的“特长”培养,导致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阻碍智力发展和个性培养。

二是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地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舞蹈,明天让孩子学书法,后天让孩子学电脑。孩子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他们合理调配的能力较差,持久性较弱。家长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不堪重负,更重要的是到头来可能一样都学不好。

三是方法不当。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又具有易变性,今天喜欢,说不定明天就不喜欢了。所以,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学生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不是过早地强化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并未做到这一点,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时,他们不是循循善诱,而多是采用强制手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综上所述,特长教育易偏向应试教育,然而,特长教育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辅助形式。若改变了它的初衷,后果便不尽如人意。

三、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

首先,孩子不同于大人,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迎合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治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使其不断进取的强劲动力,是促其发展的外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

其次,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重全面能力的培养,特长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不宜看得过重。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把音乐、体育等当成主要内容来抓,一上完语文、数学课后就练特长,甚至如果特长时间和学校课程发生冲突时,也要先处理特长,认为某生有一方面可达到几级、几等就是最棒的,殊不知很多都是牺牲基础课时间换来的,权衡一下,孰重孰轻?

再次,孩子是特长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充其量是“伯乐”,发现了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潜力后,“跑不跑”要看他自己的了。玩是孩子的天性,泰戈尔针对此曾说:“童年时一个文明人一生中唯一可以在树林和客厅椅子之间做出选择的时期,难道因我已是承认,就应该去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力吗?”

最后,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特殊技能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的特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有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和兴趣,父母和老师要端正心态,不要贪多求全,不要急功近利,过早地给孩子选定发展方向,更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用心去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其内在的潜能,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方向,尊重孩子的意愿,因势利导,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学习项目,这样,孩子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陶冶情操,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教育简史[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童富勇.中国教育简史讲义.浙江教育学院.

特长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特长素质教育

1994年,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素质教育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区域性实验并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1999年,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并非反义词。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到:“必须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决克服那种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同志提出:“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同志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从国家领导人对素质教育的论述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教育首要重视的决定性问题。当前,一些学校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但是,一些特长班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特长可以成为学生升学加分的手段。从学生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焦虑、恐慌地以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为孩子量身定做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在很多家长的头脑中,孩子只要不是死读书,有一定的特长爱好就是素质教育。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素质教育的精髓在于德育。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没有德育作为支撑是万万不行的。但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入学和升学考试中,德育测试微乎其微、流于形式,甚至没有一个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指标,有些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的考评手册。如何让德育真正得到体现,如何可以不让特长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全部,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德育发展,制度为先

可持续的合理的制度规范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摒弃口号式和形式化的德育工作,从制度层面对德育的实施进行引导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提纲挈领作用。从幼儿园开始,德育就要作为基本的测评手段,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入学培养和升学阶段的阶梯式考评模式。德育不过关可以进行单科否决制,也就是说,即便其他学科都已经通过达标甚至优秀,但是德育不达标是不允许入学甚至升学。这样从客观的角度会激发全社会对德育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使更多的人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德育落实,方式为重

德育的考评体系切忌应试,考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身边老师、同学、亲友的访谈,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借助新技术手段随机拍摄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小事,综合考评得分。这样既防范了题海战术的应试技巧的不公平,又让考试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评小组的组成可以由国家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和中国最美教师等通过随机抽取的办法组成评审团,按照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不可,以此从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角度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

三、德育普及,环境为辅

一个健康、融洽、诚信、有公德心的社会环境对德育的普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年人是孩子的模范和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是空话,其应该确确实实地落实在每个社会公民的日常行为中。正能量的传承将形成良性健康的道德环境和氛围。对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来说,社会德育环境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应向德育环境好的国家学习和效仿,把优秀的管理办法和手段“请”进来,让我们的社会德育管理者“走”出去,通过不断交流和沟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道德管理方式,让整个社会的德育环境良性健康发展。

四、智体美劳,因势利导

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观念四个方面,目前从整个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实际操作来看,有些过犹不及。事物发展需要有度,需要恰到好处。数理化等竞赛取得佳绩、文体竞技赢得名次、美术摄影作品获得奖项等,这对学生升学有一定帮助。急功近利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人格不利。针对有一定特长和天赋的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地鼓励和引导,采用合适和合理的方式进行激励和促进,社会应该给予正确的舆论宣传,而不应使其成为一种炒作和渲染的工具。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校使用特长加分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没有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造成一定伤害。家长的焦虑恐慌会滋生孩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这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和家长要因势利导,遵循学生每个方面的自然发展规律,让真正热爱和喜欢某种特长的学生可以得到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探讨德智体美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希望可以对素质教育的正确发展给予一定启发,同时也期待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以此打破许多人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的观念,打破唯特长教育论的怪圈,让素质教育可以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有生命力地茁壮成长。

特长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特长生教育;全体学生

一、舞蹈特长生的被质疑

(一)“利益杠杆”对舞蹈特长生教育的驱动作用

所谓“利益杠杆”是指,为达到或获取某种利益价值,而采取的手段和应对的措施。在这里是指,舞蹈特长生在各种考试中的“降分制”,成为家长们热衷舞蹈学习的主要动力,成为家长们当作择优选校的“敲门砖”,从而使舞蹈教育伦落成为一种利益工具。

造成舞蹈特长生教育成为“利益杠杆”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舞蹈特长生在升学考试中能够获得比其他普通学生更多的优惠和特权,从而成就了一些家长们的企图心,试图利用舞蹈作为升学的筹码和捷径,造成舞蹈特长生教育呈现出一再升温的现象。

再者,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争重点,争名次而奋斗,并不看重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因而舞蹈教育成了附属品或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即便是为了爱好舞蹈的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或选修课,甚至还成立了舞蹈社团,其实也只是为了去拿比赛名次,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搞创作赚钱;或者,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上重点初高中或增加艺术类专业的报考人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总之,重视也好,不重视也好,学校衡量舞蹈特长生教育的价值就是看它的实用价值大不大,看它能不能给学校带来好处和实惠。所以,在一个重应试教育的国度里,其所形成的利益性的价值导向,影响到舞蹈特长生教育上,也就是一种利益主义教育。

(二)舞蹈专业化教学的束缚

舞蹈特长生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师资的首先介入。在素质教育倡导的初期,特长教育成为素质教育进校园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但面对当时特长生教育自身教育体系的欠缺,校园舞蹈教育自建能力的缺乏,专业师资对舞蹈特长生教育的介入,无疑给舞蹈特长生教育带来无限希望,同时这也埋下了其专业化取向的病因。

舞蹈特长生教育,在高校开展初期和很长的一段发展期中带来是的“规范化”。规范的教学大大提升了舞蹈特长生教育的教学质量,给刚刚起步的舞蹈特长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专业舞蹈院校及高等师范的毕业生们以启蒙者的身份投入整个社会舞蹈教育并受到较多院校的重视,并有效促进了舞蹈特长生教育的生成,可以说他们是校园舞蹈建设的主要建设力量,并为艺术素质教育的起步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但随着规范的尺度和深入程度,“规范化”随之而来的是对“专业化”的追求。比如说师资的性别化,男老师教男学生,女老师教女学生;教材的类别化,男班教材和女班教材的不同,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大纲。专业舞蹈教育模式――培养高、精、尖的专业舞蹈人才逐渐成为舞蹈特长生教育的主要参照范本和衡量尺度,从而造成舞蹈特长生教育发展定位的偏离。

二、 呼唤未来真正的舞蹈特长生教育

(一)舞蹈特长生教育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在舞蹈特长生教育的受教对象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在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出台,“标准”认为,“艺术教育是为全体学生的”,可以说这是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们说的艺术教育决不应是少数人享有的教育,学习艺术不是少数艺术“天才”抑或“特长生”的特权,其结论部分还明确提出:“艺术教育为全体学生”,并进一步说明:“全体学生,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尤其指出的是,在艺术方面无能的学生被剥夺在艺术中的受益,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他们被艺术教育方案拒之门外造成的。……那些把艺术降格为多数人的被动经验,缺乏‘真正天才’的大多数人没有资格学习绘画、乐器、舞蹈或戏剧之类的观念也纯属误导。虽然,学生在各种艺术中有能力倾向和能力的差异,但是,差异不等于没有资格。①

应当承认,与从事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相比,普通学生的身材先天不占优势,有的甚至体力弱,有的身体发育不正常,但对舞蹈特长生教育而言,跳舞不应该是身材好、形象好、气质好的人的专利,它应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从理念上将舞蹈视为一种文化,所有人都有权利去传播它接受它,学习它,参与它。只要有一颗跳舞的心,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肢体抒怀,表达思想,就应该成为接受舞蹈教育的对象。

(二)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体系

全体学生和特长生是一个整体,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原则决定了舞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舞蹈教育的权利,强调舞蹈是一种文化,每个人都有权去学习它。

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它是塔基,是基础,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是面对所有在校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普及性的舞蹈教育,它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在掌握舞蹈基础常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和美的认知力;并通过具体身体实践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及主观能动性。在长期持续的舞蹈教育过程中,逐渐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并培养文化艺术潜在的审美群。

特长生教育是全体学生中的塔尖,是少数人,是以社团组织为主要的发展形式,是舞蹈普及教育中的特殊人群。它是全体学生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它不仅满足了舞蹈普及教育中一部分学生的强烈兴趣、满足了学生舞蹈提高的要求,并进一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加快校园舞蹈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体学生和特长生它们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全体学生是特长生存在的前提条件,舞蹈教育中只有特长生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全体学生具备了获得舞蹈教育的情况下,特长生教育才能受到肯定,特长生教育的存在必须在全体学生都获得舞蹈教育的情况下,才能够存在。如果没有全体学生,特长教育就是孤立的行为,他不能孤立存在,全体学生和特长生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综上所述,建立真正的未来舞蹈特长生教育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对学生素质所提出的要求还需不断提升、编写普及型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等等。因此,舞蹈特长生教育的未来任重道远。

注释:

①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部分)》,载

《舞蹈》2001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6年

[2]王军.“开展舞蹈美育 推进素质教育”.《北京舞蹈学

特长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29-2

对于艺体学生,学校要单独分班,一般组建成若干重点班和实验班,便于竞争和教学。在高考时,重点班一般以统考录取为主,实验班以单招、自主招生为主。因其考试的内容和时间都不一样,学生的教学进度根本无法同步,所以分成不同的班型更有利于教学和管理。

一、系统安排学习时间

艺术类学生专业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做好文化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江苏省高考模式下,艺术类学生只需参加三门文化课考试,即语文、数学和英语。以美术生为例,专业培训主要是从高二的小高考后开始启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底——7月初,这段时间是小高考结束后到学期末的时间。学生已经不再学习选修科目,只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专业的学习。学生一般早晨上5节文化课,下午和晚上进行专业培训。

第二阶段:7月初——8月底,这段时间是暑假的假期时间。因为没有文化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在专业培训上,全天候进行专业学习。这一时期是学生专业提高的最佳时间。

第三阶段:9月初——10月底,这两个月是学生专业训练逐步进入稳定的时期。学生仍然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通常是上午上两节课文化课,晚自习上文化课,早晨9:00—下午5:00都要进行专业的学习,调整的时间与江苏省美术统考的时间一致,便于限时训练,规范讲评。

第四阶段:11月初——12月初,专业学习的集训时间。学生开始停止文化课学习,全身心冲刺专业学习,这一时期,专业考试会较多,教师讲解分析逐步与专业考试并轨,注重应试技巧,学生在专业上会突飞猛进。

二、细化班主任管理

首先,班主任组织学生统一进出学校,参加专业学习。对于学生出入学校问题,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同一类的学生按照指定时间同进同出,值班的班主任会统一组织站队、统一安排点名、统一带队参训,并做好特殊情况的记录和处理。

其次,班主任全程跟踪学生专业培训,做好与专业老师的配合。值班的班主任维护专业学习的纪律,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班主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专业老师做好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对问题学生做好教育和疏导。

再次,班主任做好午休和晚就寝检查,确保学习、休息正常化。因为专业学习时间较为紧张,一些同学会放弃午休或者点灯熬夜。但是,经过班主任不断教育规范,学生就会紧张而有序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休息,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大学的殿堂,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注意梳理哪些学生适合单招,单招哪些院校,报考哪些专业,为学生做好备考的详细分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有的放矢。

三、抓实文化课教学

艺术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上出现一边倒现象,要么只顾文化不顾专业,要么只顾专业不顾文化。在配合专业教师抓好专业培训的同时,文化课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化课教学,实现文化和艺术专业的聚焦和双过线。

第一,研读课标、考纲,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从整套教材来看,对教学、学习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兴趣。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是课本与考纲,教师要以课本为本,深入研究和整合教材,根据文化课的实际教学时间,系统地安排好教学。做到能不讲的知识一定不讲,讲不透的知识一定不讲,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抓住高考试卷中的70%的基础题。

第二,正确把握例题、习题的选取与讲解。首先例题和习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前瞻性,节约学生一分一秒的时间。例题的讲解注重规范化、格式化。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凭感觉走的地方,这些往往是题目的关键。在这方面既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其次对习题的选择要符合大纲要求,偏难题不选,选能体现课本主要知识点,体现方法、思想的练习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题。

第三,拓宽课堂教学渠道,全面提高学生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的是引路人、指路人的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艺体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思维的交流,想法的展示,多人的争辩。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滚动测练,保持知识的温度,螺旋式上升。艺体学生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大,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坚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每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两周一测试,通过练习、限时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逐步增强速度意识、质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模拟测试时,有评比,有总结,有反馈。让学生心中有排名,时时在排名,增强目标意识。

第五,抓好优秀生和边缘生。优秀生是指有望考取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制定优生辅导计划,抓哪几个学生,每个学生辅导哪几门科目,每个科目在哪个时间辅导等,推进优生更优。“边缘生”是指本科院校边缘生。教师要在课堂上重点提问这部分学生,重点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重点做好考后交流。正规的模考后,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要发喜报让学生带回家。喜报有两种,一种是进入优秀生行列的喜报,主要是激励优秀生;另一种是达到本科分数线的喜报,主要是鼓励边缘生。

第六,搜集高考信息,加强应试指导。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享受名校教育资源,扑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应试技巧,要保证基础题不丢分,中等题多得分,难题尽可能得分。最后模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试卷上的表现,避免非智商因素的失分,如数学立几符号用错、字母书写不规范、答题过程混乱等。克服了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较大地提高自己的得分。艺体学生的文化总分要求不高,即使一分对于他们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尝试特优生小班化教学

对于专业已经通过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的特优生,学校采取单独小班化教学。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报考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的学生单招考试较晚,待考试结束时,文化学习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不到两个月,若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文化,他们根本跟不上步伐。其二,报考高端艺术院校通常对学生的语文和英语都有最低分数限制,清华美院就要求江苏省考籍学生的语文最低要86分,英语最低要57分。给特优生单独辅导,针对性更强,补薄弱学科更有效,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他们将来的录取。小班化单个辅导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永不说‘不’”的原则。不管学生基础如何,不管学生错误如何幼稚,不管学生是如何地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教师不能说“不行”,不准对学生说,也不准对其他任课教师说,决不能让消极的思想出现和蔓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和不足,教师只能想策略,想办法解决问题,决不能抱怨问题,宣传问题。教师要始终坚信,只要付出一定有收获,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从信念上,用信心和自信引领学生学习。

第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作文辅导时,高杰同学学习心细、善于模仿和吸收新事物,喜欢写有关人的叙事散文,教师让她考前重点研究葛优、齐白石、莫言等几位名人的素材,指导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这些材料,进行作文的升格训练,有效地提升她的作文水平。高考中,她贴切地运用了葛优的素材,诠释了“忧与爱”的关系,让作文到达了自己的最佳水平。而另一位刘崇同学却大不一样,他个性突出,有较强的主见性,教师使出十八班武艺,也很难使他转移到正常的写作模式上。于是,教师就利用他善写人物心情的优势,巧妙将其嫁接到各种文体中去,实现了作文水平的升级。

特长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10-01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定西市以北312国道旁,交通便利。周边有五所独立初中,有广泛的生源。体育特长生多,他们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一直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走在了教学战线的前列。为学校赢来了“全区体育先进集体”的美誉。但高考上线人数并不多,原因何在?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路在哪里?体育特长生长远发展是摆在体育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何处着手解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笔者调查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管理教育。

一、目标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促进特长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目标管理更有利于特长生的长远发展。在拟定目标体系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和特长生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学习、训练目标,并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同特长生交流、沟通。根据目标、计划和方法,制定各阶段的目标,特长生在了解自己需要达到各阶段预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努力逐步完成预期目标,提高品行修为、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

二、学习管理

在体育特长生中,文化课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对策,是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特长生中没有一个是低智能的,为什么文化课成绩较差呢?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偏见所误导;其二,是体育特长生自身产生的对学习重视不够、松懈、懒惰的思想所致;其三,对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对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的管理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去抓:

首先,激发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召开联席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使体育特长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体会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才能搞好文化学习。体育特长生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再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也就不难了。

其次,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制订计划时,重点应放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常年坚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上晚自修;使他们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他们的学习不因为训练而耽误。

三、训练管理

首先,科学选拔人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是我校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的重要一环。选拔体育特长生除必须坚持科学选才的方法外,还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初选按报考或推荐、体检、术科测试、文化考试、走访、分析、审批的步骤进行。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必须杜绝那种单凭运动成绩和体育教师的经验与直觉进行选才的现象。

其次,周密制订训练计划,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提出明确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又要有完成实际训练目标和任务的措施,规划出符合动态变化趋势及选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基础训练的内容,又要有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的手段;既要有整体训练的要求;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既要按训练计划达到预定负荷,又要制定负荷后的相应恢复措施。体育教师要通过训练测评,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中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部分,及时地加以修改和调整,以求准确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达到科学有效训练。

最后,建立体育特长生档案,健全生活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体育特长生档案,记录每个体育特长生品行、学习、训练的详细情况。定期测定体育特长生的素质、机能和运动成绩,观察他们的身体形态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同时还要记录他们的品行、文化考试成绩及主要科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总结,以便学校、文化教师、体育教师了解体育特长生,掌握和调整教育、文化学习、训练计划与方法。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管理制度、训练后的恢复措施和营养安排。体育特长生的生活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一起监督检查他们的生活,教师教会体育特长生各种放松和恢复的方法,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放松和恢复。体育教师必须科学指导体育特长生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根据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大小适当调整营养结构,促进恢复,保持旺盛的精力与体力,提高运动能力。

特长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教育;特殊;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08-01

体育特长生是高中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何利用一切有利时机,科学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调动这个群体中各个个体内的积极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育德”,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探讨的课题。高中体育生较之同龄的其他同学,身体的发育更趋成熟,但在抽象思维的发展上较之同龄的其他同学又似缓慢一点,大多数体育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在体育训练上的坚忍、顽强、勇敢、坚毅与在学习上的懒散、疲沓、畏惧、自卑及行为上的松懈、拖沓、粗野、放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如何把他们坚忍顽强的体育精神引导到学习中去?如何把他们融入到学校、班级的大熔炉中去?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做好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学习与训练的前提。比如:学生为了逃避早晚自习或以训练的理由去睡懒觉,而来参加训练,一定要消除学生这样的消极想法,要本着为队员负责到底的精神,把眼前的训练与未来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明白,在学校,自己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本着成才先成人的准则,帮助队员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从小树立为体育事业努力发展奋斗,为自己的前途拼搏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切忌简单粗暴,或拳脚相加、或恶语相讥,此类教育只会激起他们心中的反叛情绪,滋生他们以牙还牙、以打还打的思想。教育者宜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抓住身边的小事点拨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建立学习档案制度,激励他们勤奋学习

体育教师可围绕“体育特长生怎样为学校、班级争光”,“体育特长生如何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怎样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特长生”等话题展开讨论。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尽管自己“特”在体育方面,但与其他同学一样,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首先,文化课教师要科学指导他们的学习,让他们从一个例题、一个定义、一张试卷做起。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体育教师要在队里进行纵向(本人期中与期末)与横向(队员相互之间)地比较,对有进步的队员及时表扬并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差的队员,帮助他们找差距、出点子、鼓信心,必要时停止训练补习文化课。让他们有充实感和成就感,逐渐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的兴趣。

其次,在全队开展思想品德,运动成绩,文化课学习,出勤纪律,课内外表现的竞争活动。通过周评比、月评比,评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队员,用贴小红旗的办法给予鼓励。使得那些因学习较差而得不到小红旗的队员往往因“丢不起面子”而奋起直追,力争把学习搞上去。学习上去了,训练场上劲头十足,做到了学习、训练两不误。

再次,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体育特长生比普通学生要付出更多精力和体力,如果体育学生没有良好的作息作为保证,疲劳得不到有效消除,就难以适应紧张的文化学习和艰苦的术科训练。平时除了经常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外,还要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家长们督促自己的孩子注意休息,保证有良好的精神和体力,迎接每一天紧张的学习和训练。

三、严格监督管理体系,教会他们科学训练

因为体育训练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体育特长生的成败是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共同结果,所以需要在体育生的学习、训练、生活三个方面形成一个严密有机的管理体系,做到对体育生进行良好教育的同时进行有力的监督。理论与实践都已表明,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如果锻炼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者方法不当,是有它不利一面的。但只要合理运用时间,运动量和方法得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是可以形成良性促进关系的,最终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

四、树立典型学习榜样,激发他们志存高远

体育特长生大多数目光短浅,对前途充满了迷惘和恐惧。教师要合理引导,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榜样示范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有效的德育方法。“申奥大使”邓亚萍刻苦训练,勇夺冠军,为国争光,功成名就后为中国申奥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残疾运动员金晶用生命守护火炬,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令全世界人们敬仰;飞人刘翔用优异的成绩打破世界记录,又义无反顾的为汶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这些活生生的榜样,无一不为体育特长生的健康成长点亮了一盏心灯,启发他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斗不止。

体育训练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教育者要科学安排好训练的进度和时间;调节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指导和安排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文化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去。而教育者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都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总之,只要抓住了他们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营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就能使体育特长生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焱,王建伟.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J].安徽体育科技,2002(2).

特长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特长教育 差生转化

1 小班化教学的背景及其意义

早在17世纪初,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提升了人类的整体素质,对现代教育亦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也应更新,这使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弊端日显。在这些弊端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小班教学的新理念应用而生。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小班化教育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小班教学因学生少,老师很容易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也有时间和精力跟每个学生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引导和指导,也容易察觉到个别学生不良行为的萌芽从而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小班化教学能照顾到尖子生和学困生,也能兼顾到中间生,这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2 小班化教学与“以特长教育转化差生”的理性思考

2.1 小班化教学的宗旨。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可以说,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它是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 小班化教学对于“特长教育”的意义。我校的高中学生,他们入学成绩全市最差,“差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是指学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因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原因造成学习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课题中的“特长”是指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中的各种长处或自身的相对长处。即学生在学科、艺术、体育、科技、管理、劳动、交际等方面的长处,或在这些方面中某一层次某一侧面的长处。一个学生学科成绩都不行,也没有特别的爱好,但他在语文课中的朗诵较好,这就是他的相对长处,就可作为一种特长来培养。

“特长培养”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并激活学生潜在的能力,找出学生个体的相对强项加以培养,使学生人人拥有多种才能。其次,是教师利用移位补差法(即以长补短,以长克短)引导学生将其优势领域的素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其弱势领域的发展。

我校于2006年开始实行小班教化教学模式,率先在高一年级中进行教育实践。通过小班教学,我们很好地对这届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这使我们准确地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各项信息,比如他们的中考成绩,家庭状况、个人经历、特长爱好,心理特征等,这一教学模式为我们“以特长教育转化差生”的教育理念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事实证明,经过三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高考时有30多名学生考上了本科,大部分学生成绩都上了三本和专科线,未考上大学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的机会也较多,生存能力也较强。艺体特长生的教育成果为“差生”及其家长点燃了希望之光,为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差生”教育的可行之路。而这一切与我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小班化教学的新模式是分不开的。

3 小班化教学在高长生培养中的具体运用

小班化教学,最多的应用于小学教学;特长生培养,确实是高中独有的做法。而我们榆林育才中学,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取其所长,率先在高长生的培养中,把两种教学方法大胆的集合起来。

3.1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增强师生间的情感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并赏识每个学生。“小班化”教学的意义并不是让个别学生受益,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明确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发挥。

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层次不一,客观的环境阻碍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机会,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能力较低的学生,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失去主动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活动的信心,甚至与老师产生隔阂。而在一个小班化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双边活动,共振的频率增多、密度加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3.2 采取分层教学,增强针对性。我认为分层教学是高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而能否运用好分层教学则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会更多地借鉴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小班教学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到每一节高中数学课的充实,真正达到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效果。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教师更容易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更容易指导学生确立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更容易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

4 小班化教学的成效

特长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特长教育 符号消费 冲突理论

“你的孩子报什么特长班啦?”这句话,几乎成了城市孩子家长们见面的问候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想方设法“武装”孩子,为孩子报读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例如某市某小学两个班学生共128人,参加过特长培训的124人,占全部学生数的96.9%。目前正在参加各种培训的106人,占82.8%,其中参加2门以上特长培训的有51人,占48.1%,最多的同时参加5个项目的培训。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共134人,参加过特长培训的占93.2%,现正在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的占60.5%。为什么在城市特长教育会如此火热呢?本文试图从“符号消费”理论和冲突理论进行解释。

一、基于“符号消费”理论的分析

(一)

“符号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的符号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1899年在其《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认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更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炫耀性消费必然使有闲阶级忙于攫取对其并不起作用的财富,这种财富对于精神或物质以及感官的需求毫无帮助,但显示财富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之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消费”概念。他认为人具有将自己与他人相区分、相隔开,以凸显自己个性的基本需求,而时尚恰好可以满足现代人的这种强烈需求,时尚舞台上展现给我们的是社会阶层、群体以及社会空间的分化与整合。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符号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他通过对马克思“二重价值”观点的补充,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引入了商品的“符号价值”。相对于“原始”的“二重价值”,“符号价值”主要带有奢侈的意味;“二重价值”是商品的“实”,“符号价值”是商品的“名”;普通消费者受制于购买力,更多的是消费商品的“实”;上层消费者具有强大的购买力,更多的是消费商品的“名”。所以,在消费社会里,“符号消费”不仅可以区分阶层,而且也可以认同阶层,这就说明它具有“示异”和“求同”的功能。

(二)符号消费理论对城市特长教育火热的解释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大城市经济较好的家庭,人们的消费已不仅仅满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更多追求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他们通过住洋楼别墅、开名车、穿名牌服饰等,借助“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精神符号的消费也开始渗透到教育领域,例如给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找名师、参加各样的特长班。从“符号消费”理论来看,教育首先是一种消费,能否进入这种消费,接受什么质量、等级的消费,与阶层的收入呈正相关。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选择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多余的经济条件来选择“符号价值”,他们对教育的追求还停留在接受国家给予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上。而在城市,一些好的家庭对教育的消费不只是停留在“使用价值”层面,他们更多的是看重教育消费的“符号价值”。父母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不仅享受着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而且也享受着“符号价值”,正是所谓的“实”“名”双收。

1、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

所谓“使用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的最大考虑可能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实,在接受特长教育似乎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父母人人自危,生怕自己的孩子没有接受一些特长教育,就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日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现今,国家鼓励孩子全面发展,似乎也为特长教育的火热添砖加瓦。很多名校的招生政策都有这么一条:有某种特长加多少分,所以父母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的最现实的一点考虑就是为孩子进入名校奠定基础。还有的父母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是让孩子学一技之长,给孩子以后的发展多买一份保险。

2、特长教育的“符号价值”

所谓“符号价值”就是象征性的好处。很多城市父母除了把自己穿名牌、住洋楼、开名车等作为自己“符号的象征”外,还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资产”,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和攀比。他们经常以孩子有多少特长、在什么名机构接受哪个名师的特长教育为荣。出于攀比的心理,很多父母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条件,盲目地跟风,跟着别人选择特长班,似乎自己的孩子没有接受特长培训就不如别人,不仅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连父母脸上都无光。从家长的角度而言,特长教育正聚集了“符号消费”的“示同”、“示异”功能。所谓“示同”,就是借助消费来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相同、一致和统一。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来显示与其他阶层的不同、差别和距离。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往往成为和别人进行“区别”和“示同”的一个途径。很多城市父母常常跟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攀比,看他们给孩子找什么样的特长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找什么样的特长班,甚至是更好的特长班,为的是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同时也和比自己差的阶层保持距离。

二、基于冲突理论的分析

(一)冲突理论

韦伯的冲突理论把重点转向了“地位群体”的竞争,以及各种亚群体如何为荣誉、声望和文化资本而竞争的分析。在科林斯看来,教育是地位群体彼此之间为了荣誉、声望的竞争和教育文凭之间分配的主要领域。教育系统的膨胀,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反映了地位群体的竞争。这种竞争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教育体制鼓励人们将文凭作为荣誉与声望的“标准”。由于这一点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中已经是成功的。因而教育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凭和文化资本已经成为获得更高收入和权利的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反过来又表明了地位群体的身份。因此,其结果是人们对文凭的追求也变得更强烈。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得到更多的文凭,膨胀也就不可避免。而文凭对于地位群体的身份和工作机会的价值也越来越低。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因为某个层次文凭价值的贬值,人们也就追求更多的文凭。由此也就进一步加剧膨胀的循环和对文化资本的竞争。

(二)冲突理论对城市特长教育火热的解释

现在国家普及义务教育以及高校的扩招,使得很多孩子包括农村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由于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对于那些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或者家庭占有丰富资源的毕业

生来说,就业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正如科林斯的观点所说,文凭膨胀也就意味着文凭的贬值,人们就会争取更多的文凭。优势群体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享有一切优质资源。既然一般的孩子也能接受正规教育,这样优势群体似乎就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于是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突出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这样,在农村孩子等处于劣势地位的孩子面前,他们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那么在找工作时就比一般孩子更有利。

三、避免特长教育走入误区

从以上视角的分析中知道,特长教育能给城市一些父母带来这样的优势:可以彰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可以使他们的后代处在优势地位。然而,父母必须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逼迫他们,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应警惕,以防走人以下误区:

1、过多看重特长教育的“符号价值”

有的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时,更多看重的是它的“符号价值”。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不是心甘情愿的。家长在给孩子选特长班时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而完全是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他们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大多出于跟风,或者面子问题。只要看到和自己条件相当的或者比自己条件好的孩子在上某种特长班,马上想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于人,于是马上也跟着去上某种特长班。这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往往看中一些“名”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他们选择的特长班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表面上父母的“面子”似乎挽回了,但从长远来看,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不利,而且父母的“面子”也总有“丢”的一天。

2、过多看重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更多地强调了它的“使用价值”。他们认为孩子多学些东西,多有些特长对以后的发展总是好的,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于写字、弹琴或绘画,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结果孩子不仅学不好特长,还可能学不好学校里该学的知识。有一部分家长还有更功利的目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某一特长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甚至能在这一行业有所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靠特长“吃饭”。他们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的开始也考虑了自己孩子的爱好及天赋,但是在接受特长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或者太急功近利,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这根本就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更不用说父母的期望是否能达成了。

为了在特长教育中的“实”“名”双收,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避免走入以上误区:

1、特长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不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在婴幼儿时期,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因此我们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班时,一定要和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相符合,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那么就会事与愿违,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使孩子出现厌学心理,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才能用心去学习,只有孩子学好了,才能真正做到“名”“实”双收。

2、特长教育并不等于要培养出全才

很多家长贪多求全,样样都要求学,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学不好。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也会有负于家长的期望。也就是说特长教育既不能带来“使用价值”,又不能带来“符号价值”。

3、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方法要恰当

特长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实践探讨

“现在教育界都在追求品牌,家长也在选择教育品牌。为什么家长要选择品牌学校?因为选择了品牌学校,就是选择了品牌教育。”――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胡爱玉如是说。

西安市育才中学校长王新印也认为:“开展特色教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只有‘因校施教’,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以开拓性的思路和举措办学,才能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根据学校生源等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办学条件,我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的优势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走特长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的办学路子。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为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几十所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输送艺术特长生百余人;师生参加全国性及省、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展览活动,获得了丰富奖项。学校被区教育局认定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而开展美术特长班教学则是我校打造美术特色教育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以特色立校,以质量强校”,是我校发展的既定战略。“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努力打造艺术强校品牌”,一直是我们思考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多年来,我们围绕“特色”“质量”和“品牌”做文章。美术特长教育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如何在当前“艺考”热度不减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今的高中美术特长教育,实施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结合我校近年来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教育实践,综合当前美术特色学校的普遍情况,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美术特长教育,走出美术特长教育的一些误区,采取开拓性的思路和举措,创新教育途径、教学管理和办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美术特长教育稳步向前发展,最终实现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战略目标。总结以下几点认识供探讨:

一、注重素质,抓好专业与文化课的平衡

美术特长班教育不仅仅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纯粹为学生升学服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通过美术特长教育,使学生的后天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懂得“综合素质”是高层次美术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

随着近年来“艺考热”的不断升温,美术高考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并且逐渐向文化成绩倾斜,新高考也给美术特长教学带来了更大压力。过分关注美术专业技能训练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将不再适应素质教育和美术新高考选拔的需求。

针对美术特长生普遍文化基础弱和重专业、轻文化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十分注重抓好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平衡。我们尝试严把招生“入门关”,把之前特长招生“专业优先,文化成绩七折优惠”的做法,改变为“专业面试只设合格线,录取时从专业合格考生中,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设最低限制,如语数外三科不低于240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近几年的美术特长生文化成绩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善,文化素质的提升非常有利于特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轻文化、重专业或重文化,轻专业、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合理分配精力,极易造成学生偏废。因此,在日常教学安排上做到统筹兼顾,是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良策。参照其他美术特色高中的做法,结合新课程要求以及本校课程安排和学生实际,我校美术专业课采取了“渐进式的课时制”,即高一美术特长班每周5课时,高二每周6课时,高三每周9课时。这样的安排,既缩小了专业班学生文化课与普通班学生之间的时间差距,同时又基本保证了专业基础训练效果,突出了文化课与专业课两者兼顾,并有所侧重的主导思想。

在教学评价上,坚持实施“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与展览评价”相结合,“专业成绩评价与文化课成绩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评价公正、客观、全面,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心理上平衡。总之,注重文化与专业兼顾,思想与行动统一,艺术素养与文化素质并重,最终有利于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也是我们打造美术特长教育品牌的终极目的。

二、重抓管理,突出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美术特长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作为美术特色学校,美术特长班教学的管理工作一直是个普遍的难题,美术特长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特长班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打造特色品牌的关键在于教育质量,而质量的提升又取决于管理,只有重抓管理,完善特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才能保障特长教育健康发展。近年来,学校全面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各种常规管理制度齐全,如,新老教师拜师带徒制度;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等。针对专业特长教育的特点,又制订了“专业课教学常规与专业课课程设置方案”“专业课教师及专业班任课教师的配备方案”“师生作品定期展评展示制度”“专业班师生外出参观、考察、写生方案”“特长班专任教师进修学习和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规范中要求,美术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严谨认真教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定期举办师生作品展览,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受成功的喜悦。按照制度精神,学校每学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或考察、写生,并组织美术特长班学生外出写生,促进了美术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与情感的发展。为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学校制订的“美术教育奖励方案”,设立了教育教学奖、科研成果奖、美术作品奖,促使我校美术教师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区各级展览评比并获奖,论文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气氛日渐浓厚。

三、加强协调,确保和谐教育环境的营造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校园环境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校园环境人文化、艺术化,对于一个美术特色学校来说犹为重要。近年来,我校在校园艺术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校园建设的绿化和美化使得校园风光宜人。学校还在教学大楼、科技大楼、行政大楼、师生餐厅等走廊、过厅布置名家书画作品上百幅,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灯箱上设置名人名言;还开辟了“美术作品陈列室”,经常展出学校美术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宣传栏开辟美术专用展示橱窗,展示专业班学生的美术习作;再加上多姿的喷泉、别致的假山、蜿蜒的湖岸、浅翔的游鱼、通幽的小径、古香古色的凉亭、舒缓流动的音乐、静静肃立的名人雕塑,都为师生们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和谐的校园图景。和谐的环境、书卷的校园使得师生们极易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自然的和谐固然重要,人的和谐才是关键。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是美术特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特长班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和外出考察等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同时,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采取对专业教师的奖励标准与文化课教师一视同仁的考评原则,并设立名校上线的奖励措施。这样,既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美术特长班教学的凝聚力,为和谐共赢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师生的共同互评作品、共同外出写生、共同筹办展览等活动,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自然和谐。

四、搞好建设,着眼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搞好美术特长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的高素质。因此,美术特色学校在重视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抓好软件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队伍,是美术特色学校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不息动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选送美术教师进行轮流进修,从而使他们专业水平更高,业务能力更强,信息把握更准,对学生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还要为美术教师配备美术创作室,鼓励美术教师积极进行美术创作,苦练教学基本功;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如杭七中、鄞江中学、青岛六中等国内高中美术特色学校;支持美术教师参观高层次的美术展览和会展活动;搭建平台,宣传名师,支持美术教师举办个人作品展;定期对外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展示学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美术特长教育,以特长教育的突破来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以特长教育为龙头,全面实施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收获了成功、教师得到了发展、学校赢得了声誉。

最后,笔者想引用一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校长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以引发大家关于高中美术特长教育话题的思考:“高中教育的目标不仅应该有清华和北大,也应该有中音(中央音乐学院)和国美(中国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东明.学校教育品牌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12-20.

特长教育范文第10篇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孩子的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孩子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孩子参加过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

现 状

5岁的彤彤在幼儿园上4个“班”―小提琴、爵士鼓(架子鼓)、剑桥英语、美术。这个小女孩每到双休日就像上紧了发条。周六要上小提琴课、美术课,周日要到少年宫学习爵士鼓、剑桥英语,每天晚上还要至少用2个小时练习当天学习的小提琴、爵士鼓,之后才能上床睡觉。自从彤彤上了这些没完没了的“班”后,就失去了玩的时间。“喜欢上这些课吗?”有人问彤彤。“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彤彤回答。“要是不上这些课,好不好?”如果这样问,彤彤竟会反问:“不上课?那什么呀?”

5岁的张炜已经有洋琴四级水平,参加过全市幼儿汇演,获得优秀表演奖。书法在全国1000名孩子参加的“海牛杯”大奖赛获得优秀奖。张炜的父亲自豪地说,张炜现在学习电脑和少儿英语,已经能自己看报纸了。张炜乖乖地坐在他父亲身边,不动也不闹,十分文静。

有人说,如果在一所幼儿园里问孩子,谁没上兴趣班,恐怕一个也找不着。家长们对孩子该不该上各种特长、兴趣班感到很困惑。不上吧,其他孩子都在学钢琴、学民乐、学绘画、练舞蹈、学英语……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万一跟不上别人怎么办?上吧,又明明看到不少孩子被父母“逼”着学,效果并不好,有这个必要吗?

“透视”

案例一:

在国有大企业机关工作的赵春光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半,他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赵先生白天上班,晚上不是给孩子做辅导,就是带他上课。周末要上好几门,有时上午在城东,下午在城西,骑着自行车跑,真是累啊,但是家长再累也得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赵先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这么小就能学到这么多本事,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虽然工作以后读了中专、大本,但总是个遗憾。儿子想要以后有个好前途,就得从小抓紧。

家长心理透视: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从小学的东西少,潜意识里存在着很多遗憾。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这样的家长一般都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恨不得跟孩子调个个,如果孩子不好好学,那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他们一般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苦难史”总是念念不忘。

案例二:

5岁的娜娜上的是一所市级一类幼儿园,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错,但是收费比较高。娜娜妈说,她最头疼的就是各种兴趣班的收费。说是自愿报名,不强求,可今天开个书法班、舞蹈班、英语班,明天开个小提琴班,后天再开个古筝班,你说不参加吧,孩子会怎么想?幼儿园里的孩子大部分上兴趣班,个别没有上的孩子由保育员带着做自由活动,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压力。说到这,娜娜妈苦笑:没办法,只好咬着牙也跟着上。兴趣班今天交200元,明天交300元,每月算起来得交给幼儿园2000多元,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才挣4000多元,交给幼儿园后,就只剩下吃饭钱了。

家长心理透视:如果孩子在好一点的幼儿园就读,家长大多会拼了命给孩子上这班那班的。他们倒不是特别想让孩子多学东西,很多时候是顾及孩子有感受,因为那样的环境,如果孩子不报班,就会给人瞧不起,他们担心这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不良影响。

解 析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针对孩子的特点,不征求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兴趣班、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湮没了孩子的个性。

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学龄前孩子不宜上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兴趣班,上特长教育兴趣班就是上课,这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技能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孩子非智力性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教育,即现在所说的情商。一些幼儿园办收费的兴趣班,无形中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压力,也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有能力上课的孩子有种骄傲感,没能上课的孩子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同时做家长的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特长”。一般来讲,特长即特别需要培养的长处,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可是,我们所认定的“特长”,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比如哈佛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也必须会在钢琴上演奏一首世界名曲。如此看来,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一种生存技能,而是孩子提高其他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指导。家长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盲目发展孩子的所谓“特长”。

同时,孩子是最需要大自然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好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的,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更需要接近大自然。孩子成才是多方面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重点培养孩子的性格及创新精神。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教育部学前教育负责人曾谈到,对目前全国幼儿园普遍开办各种兴趣班的状况,教育部的态度是不鼓励,但也不明确禁止,各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宜进行专项训练,更不应该强迫孩子进行各种学习,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一些兴趣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如果能正确引导,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网络安全课程范文 下一篇:地理教学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