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7:47:16

泰国文化论文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指产品或服务包含大量艺术或创意元素成分所集结之关联产业,所涉及范围广泛且各国规定不一,通常包括软体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产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产业(定义来自曼谷台贸中心2009年的《“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专题报道》 )。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于1997年出现在英国,泰国则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为了进行经济复苏,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为四大类:(1)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手工业?历史与文化观光;(2)艺术(Arts):表演艺术;(3)媒体(Media):电影?出版?广告与音乐;(4)创意(Functional Creation):设计?时尚?建筑?广告与软体。

二、泰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尽其所能的与众不同,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全球行走多年的麦当劳餐厅进驻泰国,需按照当地的规矩行事,首先将麦当劳叔叔半翘脚坐在长凳上的形象改变为起身恭敬地合起双手,用地道的泰国合十礼打招呼方式亲切地迎接众人的来访。其次,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在环境设计与氛围营造上不像过去麦当劳餐厅一样偏重于欢乐气氛的营造,而是将人文气息导入整体环境中,以较深沉的红?紫色调调和用餐环境,让人踏进这里只想停下脚步好好品味生活,让麦当劳以往的速食形象展现另一番慢活意念。面对美国连锁产业的全面入侵,泰国麦当劳向外界证实了连锁速食产业不再只是食物工厂的生产线,在讲求实效与速度的同时,更尽情地发挥无穷的设计创意。泰国文化创意产业者以本身对艺术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包容连锁速食产业既定的企业形象与体制诉求,却也强调本土化与独特性的展现,让连锁速食产业在泰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三)始于生活,终于生活

新加坡的学生到泰国曼谷读时尚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之间相处非常友善,充满好奇心,几乎没有人沉迷电玩(由于新加坡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彼此竞争很强,为了排解压力新加坡学生除了念书,其余时间就是打电玩)。新加坡学生发现,在新加坡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念书,在曼谷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国学生到泰国曼谷读媒体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个性开朗?乐天随性。一位女生这样描述:“我的室友在路边捡来铁丝,就可以做成灯罩,泰国人很享受生活也乐在生活。虽然,一些泰国人可能在逻辑上比我们稍差一点,但慢活让泰国人在美的感受度上比我们强太多。除了时尚,泰国人最擅长的是产品设计,以笔者的观察,我们的设计通常不是很实际,或是辨识度不强烈,但泰国有太多产品设计,特别是家饰品,简单却很美,而且可使用性非常的强。连泰国电影的搞笑幽默都非常生活化,与香港著名笑星周星驰与日常生活刻意脱节夸张的电影作品很不一样。”始于生活,终于生活,正是泰国创意的不二秘诀。

四、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中得到的启示

“泰设计”?“泰时尚”已经输出亚洲与欧美,在全球舞台上“泰”的容颜与风格轮廓相当鲜明亮眼。然而中国的设计与时尚,对全球或是国内的消费大众而言,形象似乎还是比较模糊。原因出在哪里?泰国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同处亚洲,同样是当代交通发达,历来多文化拼贴影响之地,按理来说中国这种多文化拼贴应该是释放出惊人创造能量的张本。“泰设计”与“泰时尚”或许提供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线索。

泰国和善优雅?乐天满足的天性自然可以安安心心地把人生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专心地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有心思去关注大环境四季节气的流转,像河水的流向?光影的变化?摇曳中的花草?甚至是各种地形所呈现的不同风貌。

资源投入的问题,中国当前的设计能量,很大比重是被收编到资讯?通讯产业领域里,做的产品多数是工作用?生产用的“生财器具”,产品个性上天生就是偏向理性?效率的。泰国的设计在国际成名的都是家具?灯饰?生活杂货等,与消费者生活直接接触,好设计直接在寻常生活中触动人心,易于在消费者心版上印上感动。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国华人;姓氏;泰化嬗变

0 引言

(1)研究意义。华人是对中华民族的人的泛称。今日广义的“中华民族”,包含中国境内各大小民族,以及这些民族华人在海内外的后裔。云南华人,多为移民到缅甸或者老挝再移民到泰国,一般都定居在泰国的北部。而姓氏作为人在社会交际中的一个区别符号,既是家族延续的一个标志,也是民族心理、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泰国华人的姓氏,大部分起初直接沿用其祖先的姓氏。后因泰国政府华人政策的实施,及华人对泰国社会认同感的增强,泰国华人姓氏也逐渐泰化嬗变。这种泰化嬗变存在相对有规律的变化方式和较为突显的共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反映出泰国华人对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传承的趋向,而且体现出华人这个群体的特殊价值观。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对泰北地区小村子华人的实际调查,从语音、语义和社会价值观的角度研究泰国华人姓氏泰化嬗变的方式,剖析其存在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姓氏特点,并发掘这种嬗变中蕴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内涵。旨在能为泰国华人社会发展和泰国华人对传统中国文化继承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2)研究现状。中国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关于泰国华人姓名与泰国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金勇在其论文《20世纪泰国社会华人姓名的泰化嬗变》中,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主要分析了泰国华人姓名的不断泰化的缘起和过程,一方面是政府对华人的同化政策;另一方面是当地华人对泰国社会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密切相关。杨静的论文《从泰国政府政策看当地华人社会发展》也指出从华人开始移居泰国到华人社会的形成,从华人社会的艰难前行到华人社会的新发展,每一步都与泰国政府的政策密不可分。泰国研究者也逐渐注重对华人姓氏来源的研究,SuksantWiwekmethagone(LaoChuanHua)的《中华姓氏》收集了在泰国所有的泰国华人姓氏以及已经受到了泰化的华人姓氏,并有一个部分提到他们姓氏的来源。蒙云峰在《泰国华人家族》提出华人的姓氏泰化嬗变几个例子。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泰国华人姓氏同中国姓氏作对比研究,探析泰北云南华人姓氏的泰化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并从中发掘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1 泰北华人姓氏泰化嬗变调查与分析

2.2 华人姓氏泰化嬗变特点

2.2.1 姓氏泰化嬗变具有泰国妻随夫姓和子同父姓特征

按照泰国风俗,女人结婚以后就用丈夫姓氏,所以华人女人嫁给泰国男人以后就会改用泰国男人姓氏。但如果是华人和华人结婚的话,女人姓氏没有改变。但不管是泰国丈夫或者华人丈夫,他们都希望子女用自己姓氏,即子女姓同其父。所以虽母亲没有改变姓氏而下一代子女须用丈夫姓氏,有的姓氏可能出现逐渐减少所用者,甚至有的姓氏已经无人使用。双名制,是指两种姓名同时使用,具体到华人来说,就是同时使用泰式姓名和中式姓名。但在使用的频度上受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而有所区分。在交际对象方面,当与泰国人交往时使用泰式姓名,与同为华人或华人社交圈交往时则使用中式姓名。在交际场合方面,正式公开场合,通常使用泰式姓名,容易受泰国社会认可;在家庭或私人场合,则常使用中式姓名,特别是常喜欢用LIN、ALI等汉语谐音的名字作为小名,具有短小易记,亲切诙谐的特点。双名制的使用,既是华人对其泰国身份认同感的说明,也是其意愿保留中式姓名,有强烈的中国血统的自豪感。

2.2.2 传承华人姓氏制度,追求延续华人民族性

华人的后裔对华人姓氏的认可和继承是华人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从在原祖先姓氏基础上有明显泰化嬗变方式的有10%的华人,延续使用华人祖先姓氏有一定程度嬗变泰化嬗变的占90%的华人,无论其姓氏嬗变的方式如何,皆以其华人祖先姓氏为基点,保留华人姓氏的特点,就如同一个同心圆,圆圈再大,中心点却永远不会发生偏移,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云南华人对中国姓氏制度的保留以及对云南乃至中国姓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 结语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泰国;汉语专业;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要改变考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修改汉语教学大纲,使其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统一汉语教材,以此来学内容;调整PAT7.4的试题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习汉语的泰国中学生越来越多。泰国中小学学校中开设的汉语课主要有两大类,一、汉语选修:有的学校一周一节课,有的学校一周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比如拼音、简单的日常用语等。二、汉语主修:有的学校一周四节课、六节课、八节课甚至十节课。主修课的内容全面而且深入,不仅包括中国文化,也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泰国考生要报考大学,就需要通过泰国高考。一般每个大学要求考生准备的有:20%的GPAX(高中6个学期的累计平均成绩),30%的ONET(国家基础教育测试)以及10-50%的GAT(普通能力测试)和0-40%的PAT(专业能力测试)两者中的一个(报读的专业不同选择就不同)。

所以如果考生报考汉语专业,有的大学就要求考生参加PAT7.4。即使是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如果有较高的PAT7.4的成绩,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申请朱拉隆功大学的师范专业,就要求有PAT7.4的成绩,而且在考生的全部分数中,PAT7.4的成绩占20%。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外交专业等,也要求提供PAT7.4的汉语成绩。

所以说PAT7.4对泰国高考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的PAT7.4分数越高,报读大学时越有优势,特别是有名的学校。

但现在的问题是,泰国学生考PAT7.4,成绩大都不理想,即使是高中三年主修汉语的学生。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学大纲不够合理。泰国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每天下课较早,再加上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而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学生总体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第二,没有统一的教材。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时设置不同,这样就影响汉语教材的选择。又比如汉语学习对象不同,有选修班,有专业班,有兴趣班,所以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这是全国不能使用材的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就很大,所以很难符合汉语教学大纲,也很难贴合汉语高考的内容。

第三,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达到高考试题的水平。即使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的汉语教学也都是按照从易到难进行的。但是大部分汉语主修班的学生都是从高中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的,而且高中这三年里,或许每周只有四节或六节汉语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学习科目繁多,精力有限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汉语只能达到初、中级水平。而高考题的水平属于高级水平,很难有学生达到此水平。

第四,PAT7.4 的试题设计不够合理。试题的知识点分配不够均衡,比如考察词汇知识题有20道,考察语法知识题有22道,比例不够均衡。语法题设计不够合理。语法知识点比较散乱,而且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学习掌握。文化知识题比较深奥难懂,有些问题远离泰国人的生活,甚至中国人都一时难以回答,这些都造成了汉语高考题不够合理。

以上这几点就是泰国学生汉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现在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修改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要贴合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更实用一些,删掉高级深奥的词汇语法,以汉语日常交流为主,词汇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统一汉语教材。在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要统一使用以教学大纲为范围的教材。主要是统一汉语主修课的教材。

3.调整高考试卷内容。以统一的教材为基础,以合理的教学大纲为指导,调整汉语高考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均衡分配知识点,试题更贴近日常生活,重新排列试题顺序,使试题内容及排版等更加科学合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泰国的PAT7.4考试就能更加科学合理了。

参考文献:

[1]周国鹏,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分析调查[J].海外华文教育,2013.(1):104-111(缺卷的).

[2]万惜春.泰国高考汉语试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王多.泰国PAT7.4“汉语能力测试”分析[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国演义》泰国 泰国华人

中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泰的文化交流从早期汉朝开始,一直到近现代的演变。据《中泰文化交流》记载,中泰两国先民的交往最早在西汉平帝时期。从古至今,中泰两国人民从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中国人不断地移居于泰国。中国人民移居泰国,到泰国谋求自立和经商定居,始于宋末元初。他们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东南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从中泰古代不断的交往,这一大批华侨移民也带来了中国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而后来在泰国社会中泰文化逐渐混合与发展起来,引起了中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甚至两国文化融合起来,后来变成了泰国华人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慢慢形成了泰国华人文化,影响着泰国的华人社会逐渐形成。泰国的华人大多数是从中国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迁移于泰国。根据侨民的故乡和方言可分为潮州、福建、广东、海南及客家五个大组,其中潮汕人是华人之间占主要的部分,据泰国潮州会馆资料,目前居住在泰国的潮汕人大约有1000万人。他们将中国的风俗习惯带到了泰国,尤其在饮食、语言、文学、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泰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化有一定的影响,而中国文学也慢慢地进入了泰国。华人迁移到泰国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忘了根,就让长子在泰国另请老师教中文或者回到祖国去学习中文,然后继承他们的事业。通过汉语,中文书和中国文学作品就慢慢地进入到泰国来。而深受欢迎和喜爱的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三国演义》也少不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开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几个主要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的关羽、奸诈多疑的曹操、鲁莽的张飞等,写得比较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与古称暹罗的泰国交往始于汉代,到明朝时达到顶峰。恰是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即逻罗王朝统一泰国时代。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派遣使臣来华访问计有112次,有时一年达6次。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明朝三宝太监郑和曾两次出使泰国,受到友好款待,加深了中泰友谊。

随着中泰两国频繁的两国贸易往来中,一本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于明代的《三国演义》在中泰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大重要地位。《三国演义》明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传入到泰国后,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特点被泰国原有的长篇故事诗所吸收。这不仅是扩大了泰国文学的题材来源,也成为后世泰国历史小说作家的创作动机。著名的作家昭披耶帕康(宏),他将《三国演义》从中国移植过来,并创造了“三国”文体,对泰国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国演义》在泰国,是泰国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1914年泰国前皇家研究院委托一个委员负责挑选泰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结果选出7部作品,《三国演义》是其中的一部。泰国文坛历来把《三国演义》推祟为泰国散文作品的佳作,翻译作品的典范,被改编成各种形式,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的泰语译本是泰国翻译文学作品的一部杰作,也是泰国第一部以散文形式翻译的作品。当时是由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一世王(1782-1809年)在建立王朝、巩固政权,为了丰富曼谷王朝治国用兵知道,御令当时的著名诗人,兼财政大臣昭披耶帕康(宏)负责和赞助翻译的。这本历史演义小说的翻译目的是为了让泰国人从中国历史中正确地认识中国的政治。

《三国演义》译作于1806年完成,首先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朝廷内外转抄流传,然后才流传向民间,在泰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种“三国热”。经过半个多世纪无数次的转抄传播,《三国演义》手抄本于1865年正式印刷发行,出版后供不应求,反复再版,仅拉玛五世在位期间(1868-1910年),就先后再版6次,至20世纪70年代初,共再版15次,是泰译中国古典小说再版最多、印刷量最大的一部。因为手抄本的泰文本《三国》只有87回,1978年泰国作家万纳瓦又翻译出版了《三国演义》的120回本《三国演义》全译本的问世,再一次把泰国的“三国热”推上了高潮。直到现在,泰国对于《三国演义》的研究还长盛不衰。很多学位论文以这部书为选题内容,泰国国内成立了不同的研究协会,还有专门的交流网站等。1893~1915年的泰国,各种戏剧十分流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被改编成歌舞剧广为流传,有潮剧、粤剧、闽剧、琼剧等。

《三国演义》还对泰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泰国社会中《三国演义》被认为是一部研究治国用兵之术的经典。也被学校当作历史教科书和学生写作的范本。此外,泰国散文体文学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三国演义》。形成了泰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体――“三国体”。泰国文学学会于1914年把《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评为优秀小说,泰国教育部还曾明令把它作为中学作文模板。泰国人把《三国演义》当作瑰宝的文学作品,而更注重书中的谋略。泰国有句俗话说。“《三国》看三遍,此人不可交”,意思是说这本书计谋多端,熟读就会变得狡诈起来。很多泰国学者研究《三国演义》的作品,他们主要关注该书所蕴涵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目前,泰国的一些大规模的公司在训练行政管理人员的时候,规定要熟读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此外《三国演义》是泰国通用的初中课本长期选用《草船借箭》、《火烧战船》等精彩片段作为课文。因三国故事在泰国流传广、影响很大,泰国教育部曾把泰译本《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编入中学课本,许多泰国人还着令子孙幼年便诵读《三国》。甚至,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生的时候,也经常出《三国演义》有关的考试题目。寺庙里也有很多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同时也是书籍收藏家的珍宝。

《三国演义》的泰语译本问世后。引起了泰国社会的广泛和热烈反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关公(关羽)、孔明、赵子龙等人物形象已成了泰国人皆知的英雄人物。一直以来《三国演义》泰语译本成了最畅销的书籍。三国的一些故事、情节、语言在泰国人民中广泛流传,对传播中国历史与文化,增进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泰国人把《三国演义》当作文学作品的珍品。

泰译本的《三国演义》取名为《三国》,它的成书过程十分特殊。由于当时泰国还没有精通中泰两种语言的翻译者,更没有精通中泰两种文学的翻译家,所以翻译便采取了特殊的办法:由精通中文粗通泰文的中国人将其口译成泰文,再由泰人作家写成泰文并加工润色。

由《三国》不是用一般的翻译方法译出来的,所以它和一般翻译作品的特点有所不同的特点。栾文华在《泰国文学史――《三国》等中国历史演义故事的翻译及其对泰国散文文学发展的意义》提出泰译本《三国》的三个特点:其一《三国》虽然是翻译,却不大拘泥于原文。诗词歌赋、议论被删掉,难译的或泰国人难于理解的,或舍弃或做了改变:其二,在翻译方法上追求的是故事的有趣。而不是忠实于原文,因此意译多于直译:其三,译本大大消减了三国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突出了赤壁之战前后扣人心弦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这便浓缩了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Malinee Dilokwanich在《《三国》泰国文学开始接纳中国文学的重点》提出:“从中文版《三国演义》和泰文版《三国》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许多部分的内容是意译《三国》保存着《三国演义》的情节和故事的顺序,可是故事的细节差别很多。她还指出《三国》的翻译错误使《三国》变成了另外一部特殊的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因为《三国》的重要作用不是一部中国小说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所以《三国》不是直译。此外,她还提到泰译本《三国》删掉了《三国演义》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中文版《三国演义》中的200多首诗歌大都被删除掉,只有11首不能删掉,因为这些诗歌是连接故事内容,不可删掉:可是翻译出来的11首诗歌还是翻译成白话。”

《三国演义》这本历史演义小说。讲述的是中国三国时代的故事,书中写的是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外交、军事的斗争,是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终于三国归晋。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有400多个,大多数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比如关羽、刘备、张飞、诸葛亮、赵子龙、曹操、吕布等,已成为中国人全都知道的人物了。下面本人主要谈一下泰国人和泰国华人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崇拜。

大家都知道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享有“千佛之国”的称号。泰国95%的居民信奉佛教。但很多泰国人还提到华人的三国人物的崇拜。在泰国的泰国华人对三国的刘备、关羽、张飞相当的崇拜,把刘备、关羽、张飞当作神明供奉的庙宇随处可见,没有偏废。而在泰国坊间邻里经常可以见到刘备庙、关公庙和张飞庙,有钱人家甚至在家里有专门的神堂来敬奉和供养刘备、关羽和张飞。

泰国华人认为刘备、关羽、张飞为了“伸大义于天下的共同理想而结义”,情节十分动人。刘备是蜀汉集团的首领,被作为理想的好皇帝来塑造,他忠于桃园结义的誓言,身上有“仁君”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优点。又是泰国华侨和华裔加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如“刘氏宗亲会”就自己称自己是刘备的后代,多次组团到成都武侯祠祭奠刘备,寄托怀乡念祖之情。

关羽是刘备手下无敌的将领,是一个具有崇高感情世界的神武英雄,在他身上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忠义思想。只要提到关公,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想到龙的传人。关公又似乎成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信仰的华人的民族代表,成了炎黄子孙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在泰国法庭开庭之前,全体法官须在关公面前发誓表示公心,随后才进入有关程序。泰国的警察署里也陈列着关公神像,警察们常祭常拜,祈求自己像关公那样威武神勇,又祈求关公保佑其平安……现实果真如此。

近年来,泰国华人、华商每年回大陆,在洛阳关林、当阳关帝陵和解州关帝庙进行朝拜和文化交流活动。泰国华人以“关公”为媒。弘扬“忠义仁勇”传统美德,传播了中华文化正气,促进了中华经济的发展。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泰国汉语高考PAT7.4 信度 效度

一、引言

有关泰国高考汉语PAT7.4效度问题,已经有若干研究成果。但由于历年考生的答卷都是保密的,不能对测试的成绩进行统计,所以前人研究结果基本都是基于试卷的内容、题型、试卷结构、时间或部分考生考试的感受及反馈的问卷,并结合某种测试理论或语言教学理论对其效度做出推断和提出改进建议,如:春丽娟(2012)、周国鹃和春丽娟(2013)、泰宗(2013)、万惜春(2014)、李颖(2015)、杨凯(2016)等。这些论文由于缺乏大样本的答卷统计数据的支持,显得不够客观。为此,本文基于大规模模拟测试被试的成绩统计,对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效度进行研究。

二、被试、试卷及测试的实施

(一)被试

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一共有120人参加,考试模拟被试为泰国文科汉语班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以及考过泰国汉语高考PAT7.4考试的大学生。参加模拟泰国汉语高考PAT7.4考试的学生分为三组,这三组学生分别来自泰国不同的地方:玫瑰园中学是在首都曼谷的学校、宋卡沃拉娜丽查棱学校是在宋卡南方的学校、考过泰国汉语高考PAT7.4考试的大学生是宋卡王子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

(二)试卷

模拟试卷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高中阶段六个学期内的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的模拟命题。泰国高考汉语的命题内容和要求如下:

1.泰国高考汉语试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简体字,另一部分用繁体字,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部分。

2.所有的试题均是100道题目,分数为300分,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每道题的平均使用时间是1分钟30秒。

3.泰国高考汉语试题的内容所占比重:语法知识占40%,词汇知识占40%,语音知识占5%,文字知识占5%,文化知识占10%。

4.泰国高考汉语试题只测试“阅读能力”,没有测试听力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

5.泰国高考汉语试题分为七个部分:正确选择词语的位置、词语辨析、判断正确、同义词替换、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句子的排列。

总体来说,模拟测试的内容与真题涉及的考查内容一致,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同时也对学生关于中国文化历史风俗等的了解情况进行了测试,试题难易结合,由浅入深。

(三)测试的实施

本次测试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宋卡沃拉娜丽查棱学校进行,宋卡位于泰国南部,是一个港口城市,沃拉娜丽查棱学校是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签署合作教学点的三所学校之一;第二次在玫瑰园中学进行,玫瑰园中学坐落于曼谷的唐人街,该校建于一百二十七年前,已经成立孔子学堂,这是泰国第三家正式的孔子学堂;第三次在宋卡王子大学,对象是参加泰国汉语高考PAT7.4考试的大学生。此次调查选取的三所学校都是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的学校。

在正式测试开始的前一周,我们会通知学生进行PAT 7.4模拟考试的日期,并且告诉学生可以就测试的项目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考前准备,在指定的日期参加模拟考试。虽然已经告诉学生这只是模拟考试,但有些学生在模拟考试过程中依然比较紧张,这说明了学生对模拟测试的重视程度很高。

三、PAT7.4模拟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效度分析

这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试卷分为八个部分:选择词语正确答案(判断正误)、选择填空、同义词替代、词语辨析、完成对话、理解句子、阅读理解、按要求选择、句子排列。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试卷题型及得分率

题型 题量 分值 总计 得分率

一、判断词语正误 10 3 30 56.25%

二、选择词填空 10 3 30 57.08%

三、同义词替代 10 3 30 59.25%

四、词语辨析 27 3 81 45.49%

五、理解句子 8 3 24 55.83%

六、指定词语完成对话 7 3 21 49.40%

七、按要求选择 10 3 30 47.41%

八、句子排列 3 3 9 53.88%

九、阅读理解 15 3 45 53.66%

合计 100 300 53.14%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试卷的题量总数为100题。其中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的客观题为82题,包括第一部分选择词语正确答案、第二部分选词填空、第三部分同义词替代、第四部分词语辨析、第七部分按要求选择、第九部分阅读理解,共计246分;考察考生理解能力的主观题共18题,包括第五部分理解句子、第六部分完成对话、第八部分句子排列,共计54分。这次试题题量适中,主客观题比例分布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

(二)考试总体成绩分布

120名考生的考试成绩中,最高分是279分,最低分是54分,平均分是151.6分。

表2: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及比重统计

分数段 0~30 31~60 61~90 91~120 121~150 151~180 181~210 211~240 241~270 271~300

人数 0 2 29 13 14 19 17 20 5 1

得分率 0% 1.6% 24.1% 10.8% 11.6% 15.8% 14.1% 16.6% 4.1% 0.8%

由表2可以看出,考生分数基本上集中在30~180分,211~300分的人数明显减少,150分以上的人数为62人,占整个考生人数的51.67%。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考生平均成绩为151.6分,说明本次模拟考试考生的成绩不太理想,大多数考生成绩在61~90分,因而拉低了平均成绩。

(三)试卷各题型的难度

难度(得分率)是测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次试卷的五种题型的得分率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各题型得分率很低,说明简单题目较少,难题很多,该试卷偏难。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呈两极分化状态,其中失分最严重的是完成会话与改错句等主观写作题,这说明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较低,尤其是对汉语的语感与写作还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试卷的内部信度分析

根据表3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文化、阅读六个方面以及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表3:试卷测试内容相关性分析 Inter-Item Correlation Matrix

语音 文字 词汇 语法 文化 阅读 总分

语音 1.000 .348 .454 .485 .437 .489 .566

文字 .348 1.000 .441 .421 .389 .431 .504

词汇 .454 .441 1.000 .860 .673 .798 .920

语法 .485 .421 .860 1.000 .704 .792 .928

文化 .437 .389 .673 .704 1.000 .871 .824

阅读 .489 .431 .798 .792 .871 1.000 .945

总分 .566 .504 .920 .928 .824 .945 1.000

根据教育测量学家的研究,相关值介于0.71~0.99属于高度相关,0.5~0.7属于中度相关,0.3~0.49属于低度相关,低于0.3说明相关性过低。通过相关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在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中,阅读和总分的相关性最高,达0.945。阅读、词汇、语法、文化与总分都呈高度相关。

2.语音、文字和总分相关性为0.566和0.504,属于中度相关。

3.词汇、语法、文化与阅读的相关度分别为0.798、0.792和0.871,属于高度相关。

4.语音、文字和阅读的相关度分别为0.489和0.431,属于低度相关。

(五)模拟成绩与PAT7.4真实成绩比较

120名考生的模拟考试成绩与泰国高考汉语PAT7.4真实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表如下:

表4:模拟考试成绩与真实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数据表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Pair 1 模拟成绩 151.6000 120 61.18074 5.58501

高考成绩 120.9333 120 52.20028 4.76521

表4给出了泰国高考汉语PAT7.4模拟考试成绩与泰国高考汉语PAT7.4真实成绩的平均分(Mean)、参考数目(N)、标准差及标准误差(Std.Deviation&Std.Error Mean)这四项基本的描述统计指标。

表5:模拟成绩与PAT7.4真实成绩相关检验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N Correlation Sig.

Pair 1 模拟成绩&高考成绩 120 .948 .000

表5是泰国高考汉语PAT7.4模拟考试成绩与泰国高考汉语PAT7.4真实成绩相关检验表。该表显示共有120对参考值,相关系数为0.948。

表6: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t df Sig.(2-tailed)

Pair 1 模拟成绩―高考成绩 27.00411 34.32923 16.579 119 .000

从表6可以看出标准差及95%的置信区间。配对成绩T测试结果表明,t值为16.579,双侧显著值为0.000。0.000小于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这说明泰国高考汉语PAT7.4模拟考试成绩高的考生,其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真实成绩也比较高。

四、结语

本次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尽管总体分数与真实测试的总体分数具有较大差异,但二者在平均分、标准差等指标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模拟测试具有较高的质量,可以将其作为PAT7.4的一个样本分析。从题型角度分析,各题型得分率比较接近,说明题型没有对难度造成较大影响。从试卷各部分的内容构成看,汉语词汇量、汉语语法、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知识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相关性也较高。这说明试卷各部分内容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考察对象具有同质性。例如第一大题中的选择词语正确答案,既有对学生汉语词汇量的考察又有对其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可以看出泰国高考汉语PAT7.4的模拟考试的首要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综上所述,就本次模拟测试成绩统计而言,2015年的泰国高考汉语PAT7.4考试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调查[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泰宗.泰国高考汉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周国鹃,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分析调查[J]海外华文教育,2013,(1).

[4]万惜春.泰国高考汉语试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李颖.泰国汉语高考PAT7.4试题分析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杨凯.对泰国汉语高考试题PAT7.4的研究分析[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7]杨瑞和.语言研究应用SPSS软件实例大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赵金铭.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泰国;华文民校;汉语教育;汉语教学;汉语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62-04

[作者简介]刘惠(1971―),女,辽宁本溪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贺月婷(1987―),女,广西龙胜人,硕士,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甘平埠侨南学校汉语教师。

前言

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泰国是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汉语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05年,泰国教育部考虑到汉语教育对泰国各方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制订了《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将推广汉语教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教育部还制订了泰国公立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保障汉语教学的顺利推进。2006年,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东北部的孔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之后的几年里,泰国先后成立了孔子学院13所,孔子课堂11所,成为亚洲拥有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与泰国在汉语教育事业上的合作。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汉办先后派出11批、近6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泰国任教,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截至2012年5月,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现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多达1200余人。但泰国教育部仍表示本国汉语教师供不应求,希望中国国家汉办能加大派遣力度,增派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争取2013年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达到1700名。

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虽然20世纪90年代之后,泰国不少公立学校、国际学校、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都争相开设汉语课程,但华文教育的主要阵营仍然集中在各所华文民校。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初,全暹罗(泰国旧称)已有华文民校99间。泰国按行政区划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东北部、东部五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开设若干所具有区域特色的华文民校。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民校大多建于20世纪40年代,侨南学校(Kiawnum School)即是其中之一。侨南学校从最初的纯汉语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三语”(泰语、汉语和英语)教学,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名学生,从只有1名汉语教师发展到如今有12名汉语教师,其间经过坎坷的办学历程,从侧面反映出汉语教学在泰国华文民校的艰难发展及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泰国东北部华文民校的共同特点。因此,选择侨南学校作为研究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便于将来与其他区域的华文民校作对比研究,通过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泰国汉语教育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研究泰国汉语教育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归纳,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地阐述泰国整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汉语教育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郝琳琳,2011)、《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王宇轩,2008)、《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尉万传,2007)、《泰国南部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严钰,2007)、《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泰〕黄汉坤,2005)。另一类是以泰国某个具体的地区或学校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泰国的汉语教学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乌汶大学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泰〕曾金枝,2011)、《泰国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泰国庄他武里府他迈中学为例》(范亮,2011)、《泰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以曼谷市教育局汉语教师培训为例》(朱华,等,2010)。

由此可见,自2005年泰国实行《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大力推广汉语教学以来,研究泰国汉语教学的著述日渐丰富,基本涵盖了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法、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汉语教材等各个方面。但是,泰国东北部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地理位置偏远,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汉语教学发展缓慢,研究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文献也相对匮乏。为提高泰国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对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教育发展史进行梳理,分析、思考当地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积极、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一、四色菊府及乌吞蓬披赛县的汉语教学概况

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北接泰国乌汶府、黎府、益梭通府,南邻柬埔寨,东连乌汶府,西毗素辇府,总面积约为8840平方公里,距首都曼谷约571公里。泰国东北部土壤贫瘠,降水稀少,农业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9.1%,是泰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在泰国《地区开发第五个发展规划》中,东北部的城市发展被划分为六个等次,四色菊府位列第三等,下属的乌吞蓬披赛县(UthumphonPhisai)则被列为农村开发部分,由此可见,四色菊府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低等水平。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四色菊府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远不及附近的乌汶府、呵叻府、孔敬府这些一、二等城市的教育水平。四色菊府共有小学185所,中学23所,所有学校都开设中文课,但均同韩语、日语等并列为选修课;四色菊府有3所大学,分别为Chalermkanchana university、SisaketCampus和四色菊皇家大学,后两所大学设有中文专业。

乌吞蓬披赛县为四色菊府下属的22个县之一,共有小学48所,中小学(包括小学和初中)13所。这61所学校中只有3所开设中文课,分别是:Kiawnum School(侨南学校)、Nondang Nonmuang School和Fapha School。侨南学校是这3所学校中唯一的华文民校,是由本地侨商成立的教育慈善机构,受政府教育部资助。

泰国现存在汉语教学规模和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经济等原因造成的。但如何改善泰国东北部这一相对落后地区的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状况,促进东北部各地区汉语教学均衡发展,需要汉语教育界人士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进行自觉独立的思考。

二、侨南学校及其汉语教学现状

(一)侨南学校概况

侨南学校位于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乌吞蓬披赛县甘平埠,原名“培新学校”,1947年重建并更名为“侨南学校”。该校是本地侨商为让子弟能够接受华文教育而集资建立的“教育慈善机构”,也是泰国教育部资助的华文民校。2004年,该校学生人数还不足200人;到2006年,上升至400人左右;到2008年上升至接近800人。几乎每两年,学生人数就增加一倍(见图1)。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教师72人,其中中文教师12人;学生1717人,其中幼儿园417人,小学909人,初中391人。

(二)生源以及师资力量

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的农村地区,极个别学生来自四色菊府。有95%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中,少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少部分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政府若不提供义务教育,这些家庭基本无力供其子弟上学。学校现有华裔学生人数少于5人,学生入学前的汉语水平几乎为零基础。在侨南学校成立之初,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华侨资助,学校所有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并且教授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科目,是名副其实的华文学校。现侨南学校受泰国政府教育部资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泰国文化教育为主导,实行泰语、汉语和英语并行的“三语”教育,汉语已丧失原有的主体地位。尽管中文仍然是学校的必修科目,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学生升学。

侨南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开设中文课,由中文教师任教。以前由于学生人数太少,对中文教师的需求并不大,执教教师多为泰国本土的汉语教师;但随着侨南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校对中文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2007年,学校聘请中国潮汕人士郑卫强先生为中文校长,以加强学校的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同年,中国国家汉办派遣1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下文简称“汉办教师”)前来支教,开启了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的新面貌。此后,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从未间断,汉办教师在中文教师队伍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见图2)。

由上图可见,侨南学校中文师资的中坚力量是汉办教师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侨办教师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加入的新生力量。本土教师的数量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势头,汉办教师总数增加,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侨南学校汉语教师人数在2012年达到新高,这从侧面反应学校汉语教师的需求逐年扩大。据了解,侨南学校在2013年将有2名汉办教师离任,学校决定再申请增加侨办教师1名。预计2013年侨南学校将有本土汉语教师4名,汉办留任教师2名,侨办教师4名。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侨南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每年会随着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的变化而调整。校董会的原意是要保证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周上5节汉语课,但由于学生人数和汉语教师人数不断变化,除小学一、二年级能保证每周5节汉语课之外,其他年级目前基本稳定在每周3节,小学和初中每节课50分钟,幼儿园每节课40分钟。由于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明确的分类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汉语课程的教授长年处于衔接不良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螺旋渐进式体系。

(四)教材使用情况

多年来,侨南学校汉语教材的选用全凭教师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喜好自行选择。迄今为止,由中国国家汉办赠送以及汉办教师自购的教材有:中国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体验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乐园》《开开汉语》《成长汉语》,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乘风汉语》,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少儿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这些教材均为汉泰对照版。侨南学校历届汉语教师较常用的教材有:《体验汉语》《开开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

侨南学校虽然拥有的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种类繁杂,缺乏针对性,而且大部分教材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只能作为参考教材。2008年,侨南学校中文教研室拟定全校汉语教学统一使用汉办教材《体验汉语》新版。《体验汉语》是一套注重听说能力的教材,配有汉字部件教学,课堂练习部分生动有趣,较受学生欢迎。但因为侨南学校购书数量不足及其他各种原因,目前为止仍无法真正做到统一使用《体验汉语》,教师们依旧各自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或者使用自编教材,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上课“无本可依”的状态。

(五)中国文化活动与交流情况

侨南学校极少正式开展专题性的中文活动,唯一一次大型中文活动在2010年举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张志宏邀请了八九个在曼谷的台湾中文教师来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文夏令营活动,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辅以中文游戏和问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以往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很少单独开展中文活动,他们一般只在泰国的节日活动(例如儿童节)来临之际,跟随全校的泰国文化活动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如展板展示、游戏互动等。而在2013年新春佳节之际,全体中文教师(12人)组织策划了侨南学校历史上第一台由中国教师主办的春节联欢汇演。整台汇演由中文教师和所教授的学生联袂出演,共有12个节目,包括歌舞、太极、书画、饮食、走秀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今后学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开了个好头。

此外,侨南学校每年都会有少数人参加个体文化交流活动。例如:2011年国务院侨办文化司主办、泰国华文教师工会协办的“海外华校校董、校长访华”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二周年国庆之际,邀请本校17位教师到中国北京、山东等地进行文化考察,参观教育学院,听取文化讲座。再如:由侨办组织赞助的中国“寻根之旅”,自开办以来,基本每年都会分配一至两个名额给侨南学校的学生。参加这个活动需要24000铢的费用,一般由学校出资12000铢,学生自费12000铢,只有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六)中文竞赛的参加和举办情况

2009年正式开办的“东北部华文民校中文学术比赛”,每年举行一届,从未中断。这个比赛主要包括演讲、讲故事、唱歌、舞蹈、抄写、朗读等项目。每次比赛,东北部各所华文民校都会积极参与,侨南学校也不例外。此外,侨南学校参与得较多的汉语比赛还有:四色菊府皇家大学中文知识竞赛、曼谷中华会馆中小学生汉语比赛、曼谷全国学科竞赛等。但是根据历年的赛事纪录,侨南学校参加次数和获奖次数最多的是每年由东北部各类学校承办的“东北部华文民校中文学术比赛”,学校在这个比赛中获得的奖项约占获奖记录的90%;而且就参赛获奖者的名单来看,参赛者一般都有固定的人选,这些人通常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中文比赛,直至毕业离校。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侨南学校只承办过一些区内的小型比赛,相当于区内的选拔赛,尚无实力承办大型的中文比赛。

(七)小结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返本开新;以教保学;族群意识;文化认同

儒家文化根深叶茂,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源远流长。接壤中国的越南,因与中国山水相连,深受儒家文化之熏染。马来西亚,自马六甲王朝与中国大明王朝建立密切联系之后,就开始逐渐受到儒家文化之影响,而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华人移民的大量涌入,又使这种影响范围更为广泛、程度不断加深。印度尼西亚,其儒学因孔教化而呈现异彩。在东南亚国家中,上述国家的儒家文化都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1)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对1980年以来汉语学界关于上述诸国儒学与孔教的研究,进行历史回顾和分类梳理,并提要钩玄,以为后继者之镜鉴。

一、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研究

(一)马来西亚儒学流播史通览

梳理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史的论文论著并不多见,主要是大马学者之作。王琛发先生《来者可追:省思儒家文化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历史际遇》首先细致梳理了20世纪初期以前的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史,最后总结道:“深藏在华人的集体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中的儒学……不能不是形成与巩固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的因素……谈论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不能否认历史上当地的华人族群意识受儒家的渗透,但是这种渗透毕竟是不完全而散漫的、非系统性也非制度性的。”[1]

郑文泉《儒家仁爱思想在二十世纪大马的历史作用》认为:“本世纪儒家仁爱思想在马来西亚的作用,有三大特色与形式可言:(一)主要为孟子式之仁爱思想;(二)此仁爱或对他人之关爱思想,表现为对华人在‘华侨’与‘华人’时期所面临的‘民族危亡’之危机,而有‘保种’或民族主义之趋向与心思;(三)此‘挽救民族危亡’之形式,先后在‘华侨’与‘华人’时期表现为‘保国救亡’与‘保教救亡’的全民族、全社会之运动。”[2]文章论据充分,可自成一说。

陈徽治《马来西亚儒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以二战为分水岭,梳理了战前的儒学研究和战后的儒学研究,最后指出,“马来西亚的儒学研究其所能获得的成就还是相当微小的……但对于儒学的研究,我们却不曾间断过”,“马来西亚的儒学研究,其前景是相当光明的”。[3]另外,徐福山的博士论文《儒家文化于马来西亚传承与转化之研究》也是系统研究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的重要文献。[4]

(二)马来西亚儒学人物专论

学界对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中的重要人物,有很好的个案分析。郑文泉《马六甲儒家的马来(西)亚化:从陈祯禄的国族主义到沈慕羽的社群主义》以陈祯禄和沈慕羽为重点论析了马六甲儒家的嬗变,文章指出:“二十世纪既是马六甲不断被七州府化、马来亚化和马来西亚化的过程,也是马六甲人物把儒家七州府化、马来亚化和马来西亚化的时期……马六甲人物对儒家的马来西亚化作用不但深远,且还有跨族群的‘国族主义’与单一族群的‘社群主义’二种形式之不同。”[5]另,郑先生《天下乎?华社乎?沈慕羽与二十世纪马来西亚儒家的定型》以二十世纪后半叶大马儒家文化流播史的视野论析沈慕羽之角色,也是言之成理。[6]

台湾学者朱源《儒之行者:沈慕羽与二十世纪的马来西亚》也是专论沈慕羽,该文指出:“沈慕羽追求的,则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阐扬于马国,使儒的精神阐扬光大……沈慕羽以深入浅出的言论、身体力行的身教,使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以伦理为主轴的平民主义精神重振与普被于他乡。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贡献之深之广,实难衡量。”[7]文章材料非常翔实,值得充分重视。

(三)马来西亚儒学运动专论

学界对马来西亚儒家文化流播中的重要运动、重要事件,也有很好的专题研究。大马学者黄文斌《儒学运动:马来西亚的个案研究(1982-2006)》对大马1982年至2006年间三个较大型的儒学运动进行专题论析,最后作者对历史经验进行了精当总结:“马来西亚的华社若要走出民族所面对的诸种‘困境’,必须从‘民族意识’与‘文化自强’的角度来打造社会的文化资本。除了‘道德伦理’的基本层面,‘儒学运动’要在进入‘民族意识’觉醒的层面。‘民族意识’是要让华族自觉‘华人’所以成为‘华人’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儒学运动’之‘文化自强’意义正在此。”[8]黄先生《马来西亚国家建构:儒家人文教育的视角》则探讨了大马华人在国家建构中儒家价值观之影响,文章认为:“儒家提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及平天下的思想,这些思想以道德为本,是国家建构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无论在社会组织或物质发展上,深受儒家道德价值观影响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都继承及体现了这些价值观。这些人道主义及价值观,致使华人能真正地在国家建构的艰巨基业上扮演着正面的角色。”[9]

大马学者苏庆华《儿童读经运动在马来西亚:以儿童导读推广中心、净宗学会及孔学研究会为例》则从微观视角,探讨马来西亚儿童读经运动在近十年间的进展和特色,并概述其整体成效。作者认为“三个推广团体和三种推广模式虽各具特色,其达致‘读圣贤书、习圣贤行’之终极目标则一也”,并对马来西亚华社积极投入的世纪“树人”工程充满信心。[10]

二、儒家文化与马来西亚现代化关系研究

(一)从传统寻找“现代性”

大马学者曾庆豹专著《从传统寻找“现代性”――儒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首先围绕“现代化、文化因素与儒家思想再评价”展开论析,接着梳理“儒学在马来西亚华社之发展及前景”,最后重点放在“华社与儒家文化――华社现代化的反省”。分析儒家与华社政治文化时,作者认为“儒家成为在政治之外的教化系统,形成文化力量,推动社会之改革与修正。”分析儒学与华社经济时,作者指出:“‘成德’是儒家伦理的要义所在……儒家默默的发挥‘成就动机’的作用,使现代人的目标转而强调在自己行业上的成功。”分析儒学与华社教育文化时,作者期待有识之士“重视阐扬儒家的精意,使儒学能在华人文化中继续的推动与发扬”,“重视‘现代性’的文化本质,让华人文化更具生命活力”。[11]

六、印尼孔教的哲学宗教解读

郑文泉《印尼孔教的儒学与宗教学涵意》是对印尼孔教进行哲学宗教解读的力作。该文认为印尼孔教是印尼宗教一神论化的政治产物,是孔教徒力证儒家为“一神教”的话语结果。文章指出,从形式来说,印尼孔教根据一神论惯有的宗教组织与仪式对儒家作了形式的重组。从内容来说,该教要求人们如《中庸》“诚之者,人之道”那样,“诚”被归纳为“八诚箴规”的儒家之教义与信仰。从儒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最终以“唯德动天”为核心的“八诚箴规”之孔教教义,实际上和宋明理学“心即理”几乎如出一辙,并非表像所见之一神教应有之神、人分途之义。而从宗教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以“唯德动天”为教义的印尼孔教只能属于“立本于行动以为道德与社会的革新”的业瑜伽之宗教,而非孔教徒所认为的“全心全意奉献及追随神”的信瑜伽的一神论的宗教类型。换言之,印尼孔教之所以是印尼的,因为它不是中国宋明理学或西亚一神论宗教的简单复制和再现,而是二者重组的结果。[36]

七、东南亚其他国家儒学与孔教研究

学界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儒学与孔教关注不多,笔者所见,仅有张立文、李苏平主编《中外儒学比较研究》有专节论及“泰国儒学的影响与研究”,另有一篇珍尼・理查森・汉克斯著、李玉龙译《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前者首先梳理“泰中早期交往与儒学的传入”;接着论析“泰国文化对儒学的吸收与融合”,认为主要体现在君臣等级秩序的移植和孝义观念的渗透上;然后介绍“泰国儒学研究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郑彝元1984年于曼谷出版的《儒家思想导论》,认为该书特点在于注重本体论研究,注意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以及现代价值观念解释传统儒学思想,注重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最后作者指出:“和现代新儒家一样,泰国的儒学研究的目的也在于弘扬儒学的传统精神,发掘其现代价值,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但在论证方式、表现形式上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能够给现代儒学研究一些有益的启迪。”[37]《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则认为:“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地的泰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深受中国汉族的儒家信仰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礼仪’、‘尊卑’、‘举止’上,都严格遵循儒家的规矩。同时,也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38]值得相关研究者关注。

参考文献:

[1](马来西亚)王琛发.来者可追:省思儒家文化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历史际遇[A].王琛发、黄震主编.亚洲华人文化研究与族群互动[C].马来西亚欧亚大学出版公司、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来西亚)郑文泉.儒家仁爱思想在二十世纪大马的历史作用[A].刘兰生编.国学论衡(第五辑)[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马来西亚)陈徽治.马来西亚儒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A].陈荣照主编.儒学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3.

[4](新加坡)徐福山.儒家文化于马来西亚传承与转化之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5](马来西亚)郑文泉.马六甲儒家的马来(西)亚化:从陈祯禄的国族主义到沈慕羽的社群主义[A].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激荡与回响:亚太社会文化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12月.

[6](马来西亚)郑文泉.天下乎?华社乎?沈慕羽与二十世纪马来西亚儒家的定型[A].吉隆坡:林连玉基金“沈慕羽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09年12月.

[7]朱源.儒之行者:沈慕羽与二十世纪的马来西亚[A].刘述先主编.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韩国与东南亚篇[C].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1.

[8](马来西亚)黄文斌.儒学运动:马来西亚的个案研究(1982-2006)[A].林纬毅.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C].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10.

[9](马来西亚)黄文斌.马来西亚国家建构:儒家人文教育的视角[A].文平强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与国族建构:从独立前到独立后五十年[M].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10.

[10](马来西亚)苏庆华.儿童读经运动在马来西亚:以儿童导读推广中心、净宗学会及孔学研究会为例[A].林纬毅.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C].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10.

[11](马来西亚)曾庆豹.从传统寻找“现代性”――儒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M].吉隆坡:马来西亚十方出版社,1993.

[12](马来西亚)钟玉莲.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以马来西亚为例[A].中国孔子基金会编.儒学与廿一世纪――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暨国际儒学讨论会会议文集(上册)[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3]何成轩.儒学南传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何成轩.越南儒学发展概况[A].刘述先主编.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韩国与东南亚篇[C].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1.

[15]杨焕英.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16]朱仁夫、魏维贤、王立礼.儒学国际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济南:齐鲁书社,2004.

[18]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1).

[19]马达.略论越南儒学的特色及其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20]孙衍峰.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变异[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21]李绍辉.论儒学在越南传播过程中的碰撞及对越南文化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

[22](新加坡)李焯然.朱子思想与越南儒学[A].林纬毅.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C].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10.

[23]李未醉.朱子学在东南亚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以越南为例[J].世纪桥,2007(12).

[24]赵冰波.理学在越南的传播[J].学习论坛,1997(3).

[25]陈文.科举取士与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发展――以越南后黎朝为中心[J].世界历史,2012(5).

[26]罗超.越南国子监文庙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27]朱荣贵.从河内文庙的从祀看儒学对越南的影响[A].东南亚的变貌[Z].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画,2000.

[28]于向东、蔡德贵.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越南卷犹太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9]林庆彰等.越南儒学文献目录[J].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0卷第1期.

[30]刘稚.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兼谈儒家文化与越南的现代化[J].当代亚太,1997(3).

[31]何成轩.儒家思想与越南改革开放[A].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2](越南)阮才书.儒学的价值观与21世纪越南新人[J].哲学研究,1994(11).

[33](印尼)廖建裕.印尼孔教现状[A].林纬毅.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C].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10.

[34](印尼)廖建裕.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与孔教的新发展(康晓丽翻译)[J].南洋资料译丛,2012(1).

[35](印尼)廖建裕.印尼孔教初探[M].新加坡:新加坡华裔馆,2010.

[36](马来西亚)郑文泉.印尼孔教的儒学与宗教学涵意[A].林纬毅.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C].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10.

[37]张怀承、赖换初.泰国儒学的影响与研究[A].张立文、李苏平主编.中外儒学比较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8](美国)珍尼・理查森・汉克斯.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李玉龙译)[J].思想战线,2002(3).

注释:

(1)新加坡的儒家文化也是颇有研究价值的,笔者另有专文探讨。

(2)雷慧萃《试论儒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2期。程林辉《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李未醉《儒学在古代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学术论坛》2005年第5期。李塔娜《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兴衰及其影响》,《东方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何玉庭《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东南亚纵横》1993年第2期。邓琼《略论儒学在越南的折射传播及展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7年硕士论文。杨保筠《儒家学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国际汉学》第四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范翠恒《儒学在越南的演进与影响》,《儒学与当代文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

(3)梁宗华《儒家在越南的传播及其民族文化特征》,《齐鲁文化研究》第三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马克承《儒学与越南文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9年1期。潘文阁《儒学与越南的政治文化》,《儒学与当代文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武氏红莲《从越南传统道德思想谈孔子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4)陈黎创《浅谈〈诗经〉在越南》,《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4期。刘正《〈论语〉在古代越南的传入与展开》,见《图说汉学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陈文甲编撰、罗长山翻译《对越南三部哲学古籍的考察》,《东南亚纵横》1996年第2期。罗长山《越南古代儒家六部重要著述》,见《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王小盾、王福利《越南所存的汉文经学古籍》,《经学研究论丛》第七辑,台北:学生书局,1999年版。

(5)刘玉明《论李朝儒学与事大主义》,《东岳论丛》1994年1期。蒋玉山《后黎至阮初越南封建统治者建构越南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的主要措施》,《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9期。

(6)于在照《试论潘佩珠的哲学思想》,《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0年第2、3期。潘文阁《胡志明与儒教》,《孔孟荀之比较──中、日、韩、越学者论儒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越)潘文煌撰、游明谦译《胡志明和儒教积极因素》,《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5年第1期。

(7)陈清《越南的儒学研究》,《汉学研究》第四集,2000年1月。何叔明《越南儒学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论文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印尼华人文化与社会》,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3年版。《现阶段的印尼华人族群》,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2年版。《印尼原住民、华人与中国》,新加坡青年书局,2007年版。《东南亚与华人族群研究》,新加坡青年书局,2008年版。《印尼孔教初探》,新加坡华裔馆,2010年版。

(9)围绕印尼孔教,王爱平先生发表了多篇论文:《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孔教的兴起》,《南开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印度尼西亚孔教的形成与发展》,《暨南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3期;《印度尼西亚孔教的祭天仪式》,《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4期;《组织与制度:印度尼西亚孔教的制度化表征》,《文史哲》2008年第3期。并完成博士论文《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该博士论文后来修改成《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于2010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3ZJQN

008YB)和省本科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PD2013413)阶段成果。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汉语教育 泰国汉语教育 发展问题 对策

一、泰国汉语教育现状

虽然泰国的华侨私塾教育开始得很早,但是现代意义的海外汉语教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正式形成。从1909年泰国开始废除私塾与兴办学校之后,泰国汉语教育就逐渐地发展,而且在发展当中也不断地得到大量的支持(见下面图一)。随着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地扩大,泰国政府对汉语教育的政策也日益宽松。时至今日,汉语成为在泰国为新的潮流,泰国政府的各个部门在公开场合多次阐述汉语对促进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学习汉语,并派很多人员来中国在不同的高校攻读研究生与博士学位。

目前,泰国的汉语教育可以说不比其他语言教育发展得差,汉语教育在泰国现在能够接受各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它可以分成四种:(1)中小学教育;(2)高等教育;(3)职业教育;(4)非正规汉语教育。现在发展的最好就是高等教育。据调查与统计显示,泰国高校设置汉语言专业的学位课程己有55所。它们中可以分别为40所公立大学和15所民办大学。所授予的专业名称大致可分为: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交际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商贸汉语、外贸汉语、经贸汉语、旅游与酒店汉语、中国学等。跟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太复杂,由于很多商店和企业是华侨华人的企业,因此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汉语找到很好的工作机会。至今办汉语课程的职业学校从47所已增至68所。在泰国政府积极促进汉语教育的同时,非正规汉语教育的汉语补习班也跟着快速的发展,这些学校的优点是学校管理系统比较灵活,能够自由开设补习班、聘请教师、安排课程、课时、教材等。

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较慢的是中小学教育,此前由于一直以来政府只允许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开设中文课程,因此泰国的华校基本上都是小学。为了提升运用汉语的能力,当时一些华人社团董事会谋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建或另行筹建中学。自从2006年泰国教育部推行《战略规划》,泰国属于政府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泰国汉语学校再一次回到复兴时期之后,汉语学校获得公众的信任,人们纷纷送子女上汉语学校,“汉语热”功不可没。对于目前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一般分为三种学校:汉语学校、开汉语课程的公办学校以及开汉语课程的民办学校。

此前泰国人的想法受到先前的汉语学校的态度以及教育质量的影响而产生负面作用,他们认为汉语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公办学校。可是现在的汉语学校也随着社会变化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公众接受。根据汉语学校会的资料,目前全泰国有125所学校,大多数是由华侨华裔成立与赞助办学。公办和民办学校处在起步阶段,在师资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在泰国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全是靠中国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本地的部分教师不是中文系毕业,而是其他专业毕业的,他们原来负责其他课程,汉语知识并不够,汉语水平也不是很高。汉语学校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比,汉语学校管理形式有更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和丰富的汉语教育经验。公办学校没有中方或华人协会参与管理,只是由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来管理,所以学习汉语的气氛比较单调,没有像汉语学校和民办学校一样比较有浓厚的气氛。虽然有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泰国曼谷以外各府的汉语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展得比较快,可是泰国教汉语的学校也不是全都有良好的情况。在曼谷汉语学校,还有些在发展改变中,没有随汉语热的潮流而发生较大改变。

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跟其他泰国三种教育相比,中小学的汉语教育还不够理想有待改进。为了提高整体的泰国汉语教育要先从中小学的开始,本文考查并研究分析了泰国中小学的汉语教育,提出了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本文下面的内容可以分为: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对策以及结语。

二、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分析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情况,本文发现还存在着如下四个问题:一是泰国教育部门的问题,泰国政府没有专门负责汉语教育管理的机构,在操作层面多机构重复交叉管理,泰国中小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决策没有科学化。二是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问题,缺乏培训导致教学能力良莠不齐,待遇低导致汉语教师不能安于教学。三是中国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与汉语志愿者的问题。一些教师与志愿者在物质生活和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困难。四是汉语教材、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不够现代化的现象

三、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前一节分析的泰国汉语教育面临的问题,泰国中小学的汉语教育发展对策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见下页图2)。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改善管理和课程。关于管理方面有两个建议:一是制定泰国汉语教育人才计划。政府必须支持并提供汉语教师进修的机会,使汉语教师通过进修提高自己的汉语和学术水平,积极地解决汉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二是政府应该支持汉语教育管理的行政人员,泰国现在与中方联系交流的工作都是由汉语教师负责的,这也影响教学的核心功能。汉语行政人员除了能减轻汉语教师的行政工作量还能为汉语专业毕业生带来就业的机会。在课程方面也存在了一个水平标准的问题,虽然汉语己纳入标准课程,但各所中小学校对汉语课程的结构与水平并不一致,泰国政府应制定汉语水平标准机构,对汉语教育的评价产生水平标准的向导作用。

2.改善汉语学校的管理。目前,泰国汉语教育越来越凸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汉语学校管理人员的匮乏。这也是泰国汉语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原有管理人员老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汉语教育的发展。不懂教育管理的人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在阻碍着汉语教育的发展。因此,除了寄希望于中国为泰国培养一批汉语教育的教学骨干充实到各类汉语学校里去以外,还需充分地发挥来泰国教师的作用,由他们来帮助培养泰国本土的骨干教师,利用各种培训班、讲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泰国的汉语学校虽曾经历风雨与波折,但是仍然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为发展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泰国政府、社会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汉语教育事业。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语教育事业面临着挑战与契机。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走标准化教学之路,已成为泰国每一所汉语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礼遇

与其他国家相比,泰国文化更加尊敬教师,来泰国当教师会让其感觉到被崇拜和尊敬。不过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如不断改善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环境、经济待遇、建立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工资额外津贴制度,建立教师职业的威信。此外,要让对外汉语教师真正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学校的管理也要真正从理念出发,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灵魂”的学校发展观,使教师在学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尊严与价值,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有效保障。

(三)提升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水平

泰国政府应该对中国国家汉办派来的汉语教师与志愿者提出规定,例如,年龄、对外汉语或者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背景、教师资格证书、教书经验、泰文和泰国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程度、中国文化了解与传播能力、吃苦耐心开朗的性格等以外,中国国家汉办也应该通过严格的要求、选拔和培训,才能够使来到泰国的汉语教师与志愿者都能很好地代表中国形象并传播汉语言和文化。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加强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培训。为了避免教师与志愿者对泰语和泰国文化的误解,来泰国之前,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应该参加泰语和泰国文化培训。有时候按照中国文化去教课,会引发误解,教师也不懂该怎办,学生们也带了不好的心情来上课,使课堂环境紧张,学生就不想学习,可能会对汉语造成偏见,教师自己也没有成就感。所以应该有两种培训:一是教前培训;二是课堂培训。比方说先当助教然后才有资格教课。(2)有严格的规则考察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水平。将志愿者派出去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之前,汉办应该用严格的规则考查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授课能力。(3)提高汉语教师与志愿者代表中国形象、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能力。(4)加强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社会交际能力。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应该认识到自己不光是来教汉语的,还有加强中泰友谊的使命,所以参加学校安排的活动、帮助泰籍教师与泰国籍汉语教师安排活动以及了解校园环境,保持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是必须的。

(四)改革汉语教材

教材是教师传授语言和文化知识给学生的一种工具。汉语教育在泰国属于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的教材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教材,泰国学习汉语教育的学生除了有华语方言背景的华裔还有母语与汉语不同的本土泰国人,运用引进的汉语教材,使他们不仅对汉语感觉到陌生,而且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的理解更加难度,可见泰国汉语教育教材本土化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泰国教育部门已和中国国家汉办联合编写属于泰国本土化的汉语教材,但处于初步阶段,类型不多,许多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还是从外国引进的。为了有效地提高泰国汉语教育效果,本文建议泰国教育部门要加倍努力委托中国教育部门们帮助合作编写更多而且适应于泰国国情本土化的汉语教材,编写教材讨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考虑现代科技对汉语教育的帮助,教材内容要符合各阶段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难易要适中,教材内容的词汇与语法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泰文解释词语和语法的需要,语言教材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基础阶段的语言课程教材主要以语言技能训练,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泰国有着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经历了过去种种曲折发展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政府开始放宽对汉语教育的管制,使汉语教育在泰国蓬勃兴起。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扩大,汉语教育成为泰国人学习外语的新潮流,许多院校都纷纷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快速增长,在汉语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泰国政府主导,泰国教育机构各部门努力在中方中国国家汉办的真心全力协助与支持下,对泰国汉语教育发展项目的战略加大力度推出更灵活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泰国汉语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加速培养汉语教育的私资队伍和有汉语交流技能的人才,以缓解对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陈秀珍.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展望,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杜宗景、缑广则.泰国汉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

[3]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耿红卫.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八卦侨刊。

[5]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倪金盛(1950― ),男,工作单位:建泰盛有限公司;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泰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57-02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何为跨文化交际?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拥有能够和外国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不同国家的人存在着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文化不同,生活的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意思。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它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包括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特定场景),交际者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能力。得体是指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是指实现交际目标,达到成功的交际。

二、在泰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第一,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与泰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广泛,更多的中国人涉及跨文化交际。中国―东盟合作正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国际市场大量需求能用泰语有效交际的、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给泰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第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泰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的教授,教会学生泰语词组、短语的用法,引导学生掌握泰语语法规则以及依据语法规则正确地进行语言表达。教师较少注重根据特定的场景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泰语的能力。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经过几年的培养,即使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无法用所学的泰语同泰国人得体、有效地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会在泰语教学中增加文化交际的因素,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明白学习泰语不应只是学习泰语语法,不应只是学习语言本身,还必须学习隐伏在语言背后的,由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泰语学习者处理好泰国语言与泰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表现,文化通过语言来传播。语言的构造也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泰语学习者要处理好泰国语言与泰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领略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懂得遵循特定的文化规则来使用语言。泰语学习者要处理好泰国语言与泰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与泰国人进行交流,理解语言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懂得尊重泰国人所拥有的与我们不同的社会文化。

三、在泰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泰语教学工作者自身综合素养

首先,泰语教师必须构建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理念。关于教学目的,一部分泰语教师比较注重泰语的实际应用性,而较少涉及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内容,他们认为,泰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泰语语言的使用能力,以便在未来深造与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泰语与泰国人进行交流。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普遍认为无法在课堂上加入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内容,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教授方面,当课时有限时理应把语言教学放在首位。这样的想法忽略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要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的泰语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泰语教师要构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来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育活动。

其次,泰语教师必须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泰语教师应在正确认识泰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循序渐进的、多渠道的和多元化的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跨文化泰语教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泰语教学质量。比如,通过了解泰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艺术和社会文化风俗等,掌握海量的泰国文化知识。此外,还应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多研读学者的相关论文与书籍;积极参加跨文化外语教学方面的专业教育或培训;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本领域的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的长处,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制订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的泰语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开发与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制订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

最后,泰语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中。泰语教师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可参与培养泰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题的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来提高自身跨文化泰语教学的质量。也可构建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探讨教学经验,在团队中谋求共同进步。还可邀请校外专家亲临指导,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及与专家交流了解最新动态,拓宽视野。也可积极参加泰语教学大赛,学习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教师应以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整合能力和授业传道能力的教师为目标,积极投身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中。

(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

第一,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泰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在教授泰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泰国文化的敏感性。如在教授予教材基础泰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第二册第二十一课“宋干节”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课文之前查找泰国“宋干节”的有关信息。“宋干节”又叫“泼水节”,中国云南傣族也有这个节日,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泰国泼水节与中国泼水节的异同。泰国的“宋干节”即泰国人民的新年,教师又可让学生比较泰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庆祝新年方式的异同。本册第二十二课是“漂水灯”,教师可指导学生查找泰国水灯节的举办时间、节庆活动以及该节日对泰国的意义等。总的来说,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脱离教材的学习,要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泰国文化方面的拓展,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共同融入课堂里。

第二,在课堂上进行中泰文化对比。通过文化对比使学生对泰国文化有更深刻、理性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文化对比提高学生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以及准确、得体地使用泰语语言的能力。泰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中泰文化对比时,要做到中国和泰国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求同存异,旨在实现畅通的、无矛盾、无误解的交流。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时不能盲目崇拜泰国文化,否定中国文化,也不能骄傲自大,轻视泰国文化。

第三,通过交际情境设置,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泰语教师应利用课堂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完成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在泰语口语课中可根据不同的专题进行情境设置和模拟,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和表演。例如,模拟接送机,在酒店办理入住,在餐厅点单等,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情景模拟中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提升行为能力。通过设置交际情境,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应对各种情境,提高了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学会了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有效地与泰国人进行交流。

(三)构建泰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外教学环境

第一,开展各种竞赛类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本校开展泰国文化知识竞赛、泰语技能比赛(其中涉及泰国文化内容,如给出一幅与泰国节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图片描述);也可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泰语演讲比赛,演讲主题与泰国文化息息相关,学生在演讲比赛的准备中学习泰国文化,并且用语言展现出该文化。通过开展各种竞赛类活动,学生会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浓厚兴趣,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开展多种文化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行为能力。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南宁的泰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实训,让学生走入博览会中的泰国馆,担任泰国商人的翻译或者帮助泰国商人卖商品,在与泰国商人的接触中培养跨文化行为能力。还可组织学生赴泰国参加短期或长期的泰国语言学习与泰国文化体验团。学校还可接纳泰国留学生赴中国短期或长期的中国文化体验团,安排中国学习泰语的学生全程陪同和接待。各种文化实践类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总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泰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想提升泰语教学的层次,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时融入日常课堂中。泰语教学应以培养兼具语言使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泰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利用循序渐进、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方法来培养。

【参考文献】

[1]卫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泰国国王 政治 文学 历史与文化 影响;

一、泰国的基本概况

(一)泰国基本地理人文概况

泰国,全称“泰王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3115平方千米。泰国的北部和东北部与老挝接壤,北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交界,东连柬埔寨,南接马来西亚,东南亚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山脉、河流、森林和矿产资源,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泰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文化也是泰国文化的核心。泰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泰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也不无打上佛教文化的印记。

(二)泰国基本历史文化概况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兰那是泰国最早由泰人建立的国家,13世纪后文化昌盛,长期保持独立地位,直到16世纪中,才沦为缅甸东吁王朝的附属国,1774年摆脱缅甸统治,1804年正式进入曼谷王朝版图。兰那的南邻,是泰人的素可泰,素可泰的建国年代,过去多认为在1257年,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在1219-1238年间。素可泰王国是初期的封建国家,其国王是兰甘亨国王,由于王国版图的扩张都是依靠武力征服各部落小国,各地区之间缺乏经济联系,王国对各地的统治不稳固,在兰甘亨国王死后,素可泰王国就开始衰落下去。1350年,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崛起,1438年,阿瑜陀耶王朝吞并了素可泰王朝统一了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历时417年,是吴哥王朝之后东南亚历史上统治世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其国王是乌通王。阿瑜陀耶时期奉行萨迪纳制,在行政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被宣布为全国土地、财富及全部臣民的主人,国王还垄断了对外贸易。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灭亡以后,郑信王打败缅甸军队恢复了国家独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82年,披耶达信的部将却克里利用僧侣和人民的不满情绪,杀死郑信,建立了却克里王朝,号称拉玛一世王。又称曼谷王朝,曼谷王朝开始即现在人们众所周知的王室家族更迭从此拉开序幕。总体来说,泰国在历史上被划分为四个朝代即:素可泰时期、阿瑜陀耶时期、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到目前为止,曼谷王朝已经经历了十位国王,现任国王是拉玛十世,在泰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颇有造诣的有朱拉隆功王、蒙固王、瓦栖拉兀王等。

二、泰国国王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体现

(一)国王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早在阿瑜陀耶中期,行政上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以及实行萨迪纳制以来就确立了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利,被宣布为全国土地、财富及全部臣民的主人。在素可泰初期,才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君主制,因此,氏族部落的残余极为严重。国王称“波坤”即“父君”,郡主与庶民的关系被喻为家长同子弟的关系,因此,国王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宗法关系。

近代以来,泰国国王如蒙固王、朱拉隆功王、哇栖拉兀王等,都不仅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也是思想上的领袖。他们在维护泰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较多的接受西方文化思想,较为主动的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改革。他们的思想、著作本身就是近代泰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到1932年革命前,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1932年民党发动后,泰国旧有的君主专制政体被,取而代之的是以国王为首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制度下,国王作为国家、民族以及泰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象征被保留下来,并仍然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泰国的宪法规定是国王尊贵权利与地位最权威的体现。泰国的历部宪法都对国王的权利和地位做了明确的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但是由于君主立宪体下国王不参与政治,所以泰国国王所拥有的权利只是形式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王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应该是中立的、超政治的,他不能偏袒于任何一个党派,也不能参加选举和被选举。在立法权的行驶上,国会讨论通过的一切法律、法规提案都必须报请国王签署批准。经国会审查通过的法律草案交内阁总理在20天内呈国王签署,然后才能颁布实施。国王对国会通过的法律法规草案享有一定的否决权。

国王通过法院行使司法权时,各类法院对案件的审理都以国王的名义进行,并对国王负责。国王可根据被告的申诉,建议最高法院重新考虑已作出的最终判决。根据现行的宪法规定,国王还有权决定大赦。

(二)王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国王是历史的造就者,也是历史文化的启蒙者,没有国王的存在就没有泰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国王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创国元首。没有国王的领导与治国之策,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也就无从谈论文化与历史。泰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佛教、建筑和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历朝历代国王都很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为泰国文化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根基。国王普密蓬说过:“维护文化就是维护国家”。泰国文化方面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方面

泰国文学自兰甘亨石碑起,经历了800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的曲折道路而逐渐成熟起来。其国王及王室对文学所做的贡献也是极大的,很多作品的作家都是王室人员,他们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传承者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泰国的文学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泰国古代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宫廷文学以及经过宫廷文人在创造的民间文学。素可泰时期的兰甘亨碑文到至今都还广为流传,碑文语句简练、易读易懂主要是用来记事、纪念和颂扬。阿瑜陀耶时期,松贪国王下令编写了讲述佛祖前世故事的《大世赋》。这一时期纳莱国王以及曼谷王朝时期的帕拉玛奴亲王一起编写了泰国第一首禅体故事《舍阔堪禅》

吞武里王朝时期郑信王创作了著名舞剧《拉玛坚》的四段剧本。泰国古代文学在曼谷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作家和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拉玛一世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组织人力物力抢救了一批文化典籍。他和他组织的宫廷写作班子共创作整理了五部作品,包括四部诗剧剧本和一部记行诗。他第一次整理了全本《拉玛坚》。

拉玛二世时期(1809-1824年)国内外形势比较稳定,国力得到恢复,文学也呈现初步繁荣。拉玛二世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写作整理了好几个剧本,创作整理和改写了12部作品,其中包括名著《拉玛坚》和《伊瑙》以及《昆昌昆平》的部分段落,有很多学者甚至一度认为拉玛二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对文学的贡献。

拉玛三世时期(1824-1851年)基本上是国泰民安,文学继续呈现繁荣局面。由于国王的个人的认识和喜好,一些文学形式发生了变化。拉玛三世认为世俗作品过多,需要加强宗教宣传,于是鼓励翻译佛经,拉玛三世不喜欢戏剧,将宫中的剧团全部解散。

拉玛四世时期(1851-1868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泰国与英国、美国、法国等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泰国的独立地位和部分丧失,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文学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时期散文类文学发展较大,一些文人作家出国学习创作了很多具有外国特色的文学作品。

拉玛五世鼓励创作和翻译,设立了金刚奖章对此加以奖励。拉玛五世末期,泰国文学作品发生了从诗歌到散文,从流行长篇叙事诗歌和中国历史演义故事到西方翻译文学作品和新创作小说的转变。

拉玛六世时期,作家摹仿的水平提高了,只是摹仿作品的某些部分,拉玛六世自己就用化名发表了摹仿之作《通因的故事》。

虽然泰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学大国,但泰国人民创作的丰富的文学作品,如同璀璨夺目的珠玑,装点着世界文学之林。

2、佛教与建筑方面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泰国的信使仅有700多年,即从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至今,但是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佛教就已经在今天泰国的这片土地上进行传播。泰国历任国王都非常重视佛教的建设与传播,所以泰国的建筑基本上以佛寺为主,他们也把佛寺修建的精美程度作为评价建筑物审美的标准,所以今天我们在泰国看到的很多壮观的建筑物多以寺庙为主,很多旅游胜地也以寺庙为名,例如金碧辉煌的大皇宫、玉佛寺还有黎明寺、卧佛寺等等有名的寺庙。

素可泰时期的第五代君王立泰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精通巴利文和三藏经,热心发扬佛教,在各地兴建佛寺和佛塔,铸造佛像。撰写了泰国第一部佛教文学作品《三界经》,立泰王曾受戒出家为僧,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位的君王出家为僧。此举影响了后来的每代国王和泰国男子,现在他们在一生中至少一次短期出家,以接受佛教的洗礼。

阿瑜陀耶时期乌通王进行佛教改革,派遣使节到斯里兰卡迎来斯里兰卡僧人,整顿僧伽组织。此后的历任君王都以扶持佛教为己任,大量修筑佛寺,修筑佛像,以及扩建原有的佛塔,促进了佛教在泰国的发展。

吞武里王朝时期,郑信王在位时曾大力扶持佛教,他命令修复黎明寺,并加以扩充,作为宫内的皇家佛寺,不住僧众,并下喻让在阿瑜陀耶陷落时奔赴各处避难流落的僧人,回归到原来的佛寺,并给予各种协助。

拉玛一世后大力发展佛教,利用佛教来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他下令修建和修复佛寺,以及收集古代的佛像收藏在新建或修复过的佛寺里供奉,或赐给一些佛寺供奉;

拉玛二世时期规定了佛教用语为巴利文,以及巴利文的九考试制度。

拉玛三世下令各地修建多所佛寺和佛塔,搜集丰富的史诗壁画和古代佛教艺术,将其重新刻画嵌在佛殿、亭台的廊壁上。

拉玛四世为了改革佛教,提倡严格戒律,于1829年创立“法宗派”,并制订多种管理佛教僧团规约,劝令僧人严格遵守戒律,加强僧伽教育,至此,泰国的僧团分为大宗派和法宗派两大派别。

拉玛五世领导编修了《三藏经》并刊印1000部赐赠多个国家,成立了“大僧长会”,以法律的形式将僧伽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

拉玛八世时对原有的《僧伽法令》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按照管理国家的模式来管理僧人。僧王由总理提名、国王批准宗教事务在国家教育部宗教局直接领导下进行。

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是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对佛教一直非常虔诚,除了大力扶持修建佛寺以外,而且还拥有属于皇家的佛寺数十所,供养了一大批佛教僧侣。每逢佛教节庆,国王全家必到佛寺礼佛、斋僧布施,祈求国运昌隆,1946年,拉玛九世将大舍利寺学院改为朱拉隆功佛教大学,1947年将玛哈蒙固佛学院改为玛哈蒙固佛教大学,完善了佛学教育制度与课程体系。

三、结语

曼谷王朝300多年来稳定的统治,百姓依赖王室,国王已成为泰国人的信仰或生活习惯。泰国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其历代国王在这条文化长河里是主宰者也是传承的发扬者,无论是它璀璨的文学,还是它神秘虔诚的佛教或是它金碧辉煌的佛寺建筑都无不渗透着国王倾注的心血,可以说泰国的历代国王都是其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在泰国历史与文化的伟大篇章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陈晖,熊韬.《泰国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2。

[3]金勇.《泰国民间文学》,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杜蘅相.《泰国王室对于泰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学术论文网,2015。

上一篇:儿童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移动通信业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