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2:16:49

四年级想象作文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1篇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部分。特别是对于处于瓶颈阶段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保证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是他们学习语文关键性突破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指导。本文主要分析了指导小学四年级学生学好作文的策略。

【关键词】

四年级 小学生 作文 指导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四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具体来说四年级的学习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瓶颈时期。虽然已经有了三年作文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依然处于茫然阶段,写出的作文也大都平淡无奇,无法表现出自我的个性。而要让学生实现自我的突破,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写作指导。本文主要论述了指导四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相关策略。

1. 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写作是四年级学生普遍头疼的一门语文练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此抱有排斥心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水平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激发他们作文写作的兴趣。而要实现这一步,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写作情境。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外貌描写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勾勒一个具象的人物形象,然后让每一名学生将这一个形象在黑板上或者笔记本中画下来。同时,教师还应当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画作。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参与和实践中,学生写作的预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课堂氛围活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或者同学的画作,进行自我语言的描述。情境式的作文教学,既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了创作,同时又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发挥了自我的想象,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方法。而且,情境作文写作,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来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观察生活,亲身实践

四年级小学生恐惧作文写作最为根源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缺乏写作的素材。而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可用,除了课文和课外阅读中的有效积累以外,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素材的敏感度。例如,教师黑板报中的好人好事,学生就可以将其呈现在自己的记述性作文或者议论文等不同形式的作文当中。当然,这种对生活敏锐的态度源自于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参与。只有亲身实践之后,学生才能对于这些事件才会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才能做到顺手拈来。因此,每次准备作文课堂前,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例如,写作关于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任务。学生在亲身实践后,再去写作,不仅能够有自己可用的写作素材,同时亲身事件后所产生的情感在作用中更能表达出学生的自我个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要带领他们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不仅为学生拓宽了写作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的建立起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而且,亲身实践的课外学习方式,也同样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自我检验,提升自我

古圣先者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自我不断的检验和否定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取得最终的进步。而四年级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是,往往是挤牙膏式的硬编瞎凑,一旦字数达到要求,立即上交。这种只是为了凑字数而写作文的方式,是无法让他们享受到作文写作的乐趣的,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一篇观点明确,用词精准优美的文章的产生。即便有些学生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但是由于自身写作素材的缺乏和写作方式的认识的误区,造成他们无法实现作文水平的自我突破。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检验或者互相改正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反省”的重要性,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具体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基点入手:

第一,作文写作前的班级谈论。当给定学生某一个主体或者某一个概念让其进行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作文框架的讨论,然后带领他们进入材料组织阶段。学生在完成草稿作文后,教师再让他们根据预先设想的框架进行自我问答。

第二,自我修改。学生在根据预想的作文框架进行自我的改正时,能够让他们发现自己是否偏题,是否有一个明确的逻辑框架,是否存在着明确的中心思想。这种自我的修改和检验,对于学生既是发现自我的不足,然后进行自我的完善,并在以后的写作中积极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互读互改。自我修改只是学生完善作文框架、作文逻辑以及作文中线的第一步。而要判定作文的写作水平的高低,用词是否准确就需要进行第二步的工作,也就是互读互改。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合适的小组,小组成员的作文成绩分配应当形成梯度,然后让学生进行相互的作文修改。互读互改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表达、用词、遣句等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互读互改的作文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方式。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要充分考虑他们现阶段的作文水平状况,并要分析把握他们对于作文写作所抱有的心理,还应当明确导致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现状的原因,之后再为学生创设一个让他们所感兴趣的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参与实践,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只有这样,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坤.小学生作文指导与批改【J】.读写算(教研版),2013(20)

【2】赵丰,张二军.小学生作文指导点滴体会【J】.新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三维目标;情感;价值观;小学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

点。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各种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诠释,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处于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的水平,是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新课标中四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记流水账,语言枯燥、单调,不能清除表达内心所想,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思维发散和想象的机会,造成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写作。在作文评阅阶段,由于作文量大,看起来耗费精力,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也缺乏针对性;在作文讲评阶段,教师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讲解,只是采用范文朗读让学生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阅读量不足,作文素材积累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写作语言,而事实是教师重视语文教材的讲解,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布置学生课下阅读作业,但忽视学生阅读作业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也忽视阅读作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发现,同时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成绩提高没有明显效果,总之,师生都没有摆正课外阅读的重要位置。

3.阅读、练习、写作相脱节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练习和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而就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任务落实不到位,教师在上课更多的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课下的阅读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写作的机会,由于作文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评阅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因而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作文能力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为以后初高中的作文奠定有利条件。

1.重视并落实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写作来说,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来激发起写作欲望,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给学生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美句妙词摘抄下来,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分享给大家他收藏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推荐一本书籍,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等等,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有话可说。

2.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写作潜力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短篇作文练习,不拘泥于作文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任思想自由放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抽象世界,有利于以后作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不定期的开展作文讨论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作文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打好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贯彻和落实,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遇到适合作文写作的词或者句子时提醒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学习一下,在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里也可以总结出作文写作的词句,同时,除了教学资源外,来自生活的信息资源更能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段音乐、一句广告词、一个念想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起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3篇

一、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梳理学段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仅从学生成文所需三大要素(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对学段要求作进一步梳理。从下表中(附表)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从第一学段的“有兴趣”,第二学段的“乐于书面表达”,到第三学段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直至最后强调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可以看出,写作的本质特点逐学段揭示,读者意识逐学段增强。

二是选择写作内容的自主性。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非常宽泛;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则要求写独特的体验,以及对所见、所闻作进一步思考的内容,虽然都体现自主选择,但后者要求明显高了。

三是写作采用的表达形式较自由。第一至第三学段对写作的表达方法基本不作要求,只提遣词造句方面的要求:“学到的词语”“新鲜的语言材料”,但到了第四学段,对写作表达方法的要求力度明显加大,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有顺序、有详略、有条理”等。

因此,老师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课上,要着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需要,力求真情实感,淡化对写作形式的指导。(附表)

二、从教材编写上去梳理学段要求

梳理小学教材,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写好“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这四种类型的文章。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里的作文要求来分别梳理出这四类型文章的学段写作要求,以便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

(一)写人作文的学段要求。第一学段没有安排“写人”方面的写话。第二学段安排3篇:分别是写《一个熟悉的人》《自我介绍》和《一个敬佩的人》。第三学段安排2篇:分别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和《一个小伙伴》。第二学段要求能够“以一事写一人”。三年级要求较低,只要写出所写的人和他所做的事就可以了,四年级则要求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的特点或品质来。第三学段要求更高些,要能够“以一或两件事写一人”,要能运用课文中的写法来写,即能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二)叙事作文的学段要求。第一学段同样也没有安排“叙事”的写话。第二学段安排5篇,三年级3篇:《我的课余生活》《最想告诉大家的事》《学本领》;四年级2篇:《我的成长故事》《我的发明》。第三学段安排了《童年趣事》《感动的事》《相互关爱的事》《学艺术》《难忘的“第一次”》等5篇。从这10篇作文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学段要求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有真情实感。第三学段要能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把事情的环境、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果(即所受的启发、感受等对所写事的评价)写出来;要能运用课文的方法即通过联想、想象等把事情的内容写具体,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写具体。简单地说,第三学段就是要把事写完整、写清楚,人要写具体。

(三)写景作文的学段要求。写景类作文只在第二学段安排了“一处地方”“家乡的景物”“自然景观”“我们的校园”等4篇,要求能够有顺序地写出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但三年级与四年级还是按写景能力作了细微的安排。三年级开始不作要求,自由写;接着要能在指导下有顺序地写出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表达情感。到了四年级上学期要能独立地抓住景物特点,大体上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四年级下学期能自选景点,按顺序写。这样安排体现了“自由写——有指导地写——独立写——自如写”的递进要求。

(四)状物作文的学段要求。第一学段安排写“熟悉的动物”;第二学段安排写“喜欢的动物”;第三学段安排写“一种物品”。由于“一种物品”是学写说明性文章,且只有一篇,因此,状物作文的学段要求其实是写动物文章的学段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写出动物的样子与生活习性;第二学段要求高些,要求能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来写,并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抓特点,表真情”就是第二学段的要求。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4篇

一、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给学生的写作定位

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老师在写作方面也要像教“a、o、e”一样,耐心地、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共安排了六次写景作文,内容不一,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以下是我所进行的比较:

三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是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写出对景物的主要感受。

三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要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对景物的描写要有所选择,不面面俱到,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对自己游览过的或了解到的景观进行具体、有条理地介绍,突出奇特之处;有意识地去发现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自然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将熟悉的景物写出特色;从身边的景物中收集新颖的习作素材。

五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写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要求学生体验乡村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表达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积累运用;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写游览风景名胜后的感受和体会,先说再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讲评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再次写作,珍藏暑假中的点滴感受。

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从小学写景作文的习作梯度目标来看,这是写景作文追求的最高目标。从写作方法来看,三年级上学期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三年级下学期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四年级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熟悉的景物写出一番风味。从语言的发展来看,从写出感受到写具体再到写出风味,写作目标提高了,要求学生把想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游览中的感受。从情感驱动来说,作文要求从对学生观察兴趣的激发发展到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身边的自然美,进而情不自禁地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阶段。

小学阶段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有梯度的训练,要求学生轻松地接受作文的挑战,写好写景作文。

二、写好梯度习作的有效策略

写景作文之难,难在学生的观察力不强,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所见之景,难以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成了学生写写景作文的拦路虎。

1.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会观察的学生在写写景作文时一定会有物可写,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初入学时,在进行拼音教学和生字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借助课本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如学习“i、u、ü”时,老师让学生看图说话:小河里有几条小鱼,河边长着一棵树,树上有一只乌鸦;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让学生看图说说“我”坐着竹排顺水往下流,看到了什么。低段课本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很多,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练习说话,培养他们观察景物的能力。

插图中的景物是图画作者经过筛选的,比较集中,也比较突出,学生的无意观察多于有意观察。在教材的安排下,二年级下册有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夸家乡”,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语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大自然,有意识地观察家乡的景物,夸夸家乡最值得夸的美景,让学生学会甄选景物,观察景物的特点,然后向同学和老师介绍。

除了借助教材进行训练,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春天,公园里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吗?”“下雨了,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记录一下。”写话是促使学生观察的一个手段,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学会表达。

2.课文引路,由扶到放

三年级把“作文”称为“习作”,它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写话,它是在写话基础上的提高。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写作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值日一样,要学生扫地首先要教他怎么拿扫把来扫。如三年级上册安排了一组写景的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介绍,学生对这种描写方法有了新的感受。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的。我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写美丽的校园,只写一段话,不要求很长。学生写完后,我选择了四个写了校园不同季节的片段,并把它们串起来读合成一篇文章,让学生比较它与课文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和写作的乐趣。这样,写“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时,学生不再觉得困难了。四年级的写景作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虽然只需写一处,但它要求要抓住景物的奇特之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果没有前面的四篇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引路,难度会更大。在学《观潮》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诸暨五泄》,抓住“五泄”各自的特点,写出瀑布的奇特和恢宏的气势;学了《鸟的天堂》写榕树长得茂密的一段话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植物。这样学生就知道写写景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写。四年级上册的一个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导游词,其实这也是在训练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能力。在《颐和园》一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学了课文后,我让他们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参观过的一处景点,要求着重介绍景物的特点。在一次次仿写中,在一次次扶与放中,学生在写作路上慢慢前行。

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两次写景作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飞跃,从《桂林山水》到《记金华的双龙洞》,他们明白写景作文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但都必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并写具体,如同电视中的特写镜头。《走,我们去春游》是学生的一次练笔。乡下人家的惬意、宁静、和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幅农家风景图不光激起了他们想去农村走走、看看的欲望,更让他们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虽然学生们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祖辈大部分都在农村生活过,水乡和山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几幅图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城市的学生,他们对城市非常熟悉,教师可让他们介绍自己生活的城市,选择几幅城市风景图,写出城市的风味,让农村的小朋友看了也想来城市走走、玩玩。

学生写写景作文的能力是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入而得到提高的。

3.师生共同经历,一起写作

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即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学习作文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满足于静态的作文知识的讲解,应让学生自己在动态的写作过程中体悟,帮助学生应对和解决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师生共同经历,一起写作,学生能更感性地了解作文应该怎么写。三年级上学期秋意正浓时,我带着学生参观校园的花坛,细细观察葱兰花,看看香满校园的桂树,果实累累的香泡树。从一起观察到比谁的想象更妙,再到一起商量描写的方法,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师生各自起草,举行师生擂台赛和生生擂台赛,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学习写作的过程,一起感受作文的快乐与艰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到了习作的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和我一起写下了《围墙秋色》《冬日蕺山园》等作文,部分作品被评为最佳校刊作文,并在报刊上发表。

4.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口头语言,尤其是低中段的学生。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作文叫“写话”,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词语把自己想说的或想象中的事物写下来,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写景时,画面就在眼前,但学生就是肚中有货倒不出。有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去找好词好句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但学生只是应付了之,效果不是很理想。即时积累能刺激学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所谓即时积累,就是当场积累,立即使用。如三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我让学生回忆以前春游去过的地方――绍兴吼山。吼山以桃花、怪石著称,写作时应抓住花美、石怪来介绍。在写作前,我先让学生交流写花、写石的好词佳句,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即时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借助丰富的语言,将春游中的经历、感受表达出来,桃花在他们的笔下多姿多彩、绚丽芬芳,怪石形怪而传说更奇。一篇篇美文在学生的笔下倾泻而出。即时积累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积累语言的兴趣。

5.引导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作文有个性、有创意,这是作文的关键。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我们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写景作文更富灵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景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象。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景物就是人,就是朋友,也可以透过童眼来看景,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拟人和比喻等手法,使想象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使景物充满灵气,使写景作文充满个性。

总之,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写作,一定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5篇

一、统一要求,掌握步骤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使用的批改符号要规范,简单,明了。学生在阅读教师改过的作文时,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在学习自改作文时,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跟老师的批改方法一致。在教学中,利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叶圣陶先生给肖兴批改的《一幅画像》,让学生认识用删、换、调、增添等符号,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使用增添号时,我在“ˇ”的针脚处加了“词”、“动作”、“想象”等字眼让学生知道要补充部分的大致内容。

当学生明白了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后,才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步骤:

(1)查标点和字词,写完作文后,自己轻声读自己的作文,以有声的语言文学思考活动,自己错漏的字词,,删除重复的词语,结合读的语言及停顿,改换一些标点符号。

(2)改句子与结构,初改自己的习作后,把习作读给同桌和家人听,在自我检查与别人检查相结合中,补充合理的句子,调整叙述的顺序,征求别人的意见后,克服思维定列和影响 ,大胆的修改。

(3)提之意于升华:在征求别人意见后,还可以参照相关的课文和习作,从中对照,不断给自己的习作定调,升华主题。

二、举出实例、示范主题

教师在浏览完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后,选择一两段具有典型性(那优点与缺点都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优、缺点具有可改性与启发性)的习作作为“病例”,打印给学生或出示在小黑板上,然后开出“病文诊所”,把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小黑板上,并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逐条、

逐项观察自己的作文,查出毛病,加于修改。引导学生讨论病例中经常出现的老问题,让学生圈圈划划,然后在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讲清每一次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教师在 参与讨论中适时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例如《我的妈妈》的习作,有部分学生这样写:“我的妈妈每天都要出去打工,很早出,很晚才回来,忙得很晚才回家,对我很好,很关心,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在互改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很早出,很晚回”可以用“早出晚归”或“赶早摸黑”;妈妈怎么忙没有写具体,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具体描写妈妈怎么忙;“对我很好”没有写清楚,要用具体的例子来表现;“出去打工”不通顺,应改成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要到外面干活。”这种“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习作修改训练,拓宽学生的习作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习作态度。

三、同题多练、对比提高

(1)同题材结构作文的优劣对比,这种对比要尽量采用外地或往届的习作。

(2)围绕一个习作要求做多次作文训练,使前一次习作的评讲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修改能力不仅在当次作文的修改中得以实践,在第二次习作中提高。

(3)通过对比,超出差距,提高认识,促进迁移,然后个别修改,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比如写一项活动的文章,三年级的要求的习作拿到四年级就达不到四年级的要求了,因为四年级增加了“写具体”以及“可适当得开展想象”。很明显,教师可抓住两次作文的“要求差”引导学生评改。这样的评改,要求明确,目标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对比的训练中,不仅能 提高该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巧用平语,树立信心

对于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耐心,不可一曝十寒,在讲究训练坡度的同时,可以借助作文的评语,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树立学生的信心。

(1)指向性的眉批。批语一般分总批与眉批,总批写在篇末,针对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重要问题加以指向性的评价,眉批写在页端,指出用词、造句、标点等方面的优缺点。批改第一次作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老师的“粗改”“细改”自己的习作,在二次作文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辨析能力。如《秋游妈祖庙》作文中,有学生把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老师说要注意什么等内容,写得很详细,占了全文的四分之三,而在妈祖庙的见闻只是草草带过,我便把他详写的段落旁边写上模仿《记金华的双龙同》把开头部分写“简练”,而在他略写的一段旁边写道“这一部分才是文章主要内容,要按顺序写下所见、所闻、所想”。至于错别字,错标点,用词不当,我便根据学生情况来定,对基础好德学生,只在错误的地方用“―”标出,让其自改,对基础差得学生,我不仅在错误的地方标上记号,还把正确的字,词写在上方,便于自改。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6篇

一、由写话向习作过渡

从写话入手,逐步向习作过渡,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有效地培养写作自信心。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主要是书写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小学低年级的写作主要是写话,教师要在学生刚开始写话时,破除写话的神秘感,确立写话的信心,同时合理引导学生叙写生活真事、抒发生活真感,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三、四年级学生正式接触习作,教师在写作过渡期注重指导,会对学生今后作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在此阶段,教师要做好“扶”的工作,注重作文素材收集选择、结构、修改等基本方法的指导。到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习作,评讲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二、合理安排“口头”与“书面”的训练

童年期儿童的口头语言起初快于书面语言,到四年级以后书面语言开始落后于口头语言。根据言语发展的这一特点,作文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阶段,低年级以口头语言为基石,促进作文训练。该阶段可适当开展说话训练,其内容可包括:说习作要求,说自己收集的材料。第二阶段,中高年级以后,加强口头语言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训练,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这阶段的学生语言富有激情,也能直抒胸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说服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特有的情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可在学生习作前的指导课堂上要求学生口头作文,以说为先导,先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通顺,再要求把句子写完整,把文章写通顺。

三、从发挥想象优势到实现自主创作

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主要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解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优势,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习作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从而产生欲望,对写作萌发兴趣。到中高年级后,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逐步发展,此阶段的教学是要求学生能够“写想象作文”。写作本身也需要想象,而小学生正处于最爱想象、最富于想象的年龄段。教师教学指导中要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发挥想象优势出发,发展到后来的自主创作想象作文,把握好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渐进过程,为作文教学作好铺垫。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少儿体操学校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7篇

一、统一要求,掌握步骤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使用的批改符号要规范,简单,明了。学生在阅读教师改过的作文时,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在学习自改作文时,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跟老师的批改方法一致。在教学中,利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叶圣陶先生给肖兴批改的《一幅画像》,让学生认识用删、换、调、增添等符号,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使用增添号时,我在“ˇ”的针脚处加了“词”、“动作”、“想象”等字眼让学生知道要补充部分的大致内容。

当学生明白了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后,才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步骤:

(1)查标点和字词,写完作文后,自己轻声读自己的作文,以有声的语言文学思考活动,自己错漏的字词,,删除重复的词语,结合读的语言及停顿,改换一些标点符号。

(2)改句子与结构,初改自己的习作后,把习作读给同桌和家人听,在自我检查与别人检查相结合中,补充合理的句子,调整叙述的顺序,征求别人的意见后,克服思维定列和影响 ,大胆的修改。

(3)提之意于升华:在征求别人意见后,还可以参照相关的课文和习作,从中对照,不断给自己的习作定调,升华主题。

二、举出实例、示范主题

教师在浏览完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后,选择一两段具有典型性(那优点与缺点都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优、缺点具有可改性与启发性)的习作作为“病例”,打印给学生或出示在小黑板上,然后开出“病文诊所”,把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小黑板上,并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逐条、

逐项观察自己的作文,查出毛病,加于修改。引导学生讨论病例中经常出现的老问题,让学生圈圈划划,然后在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讲清每一次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教师在 参与讨论中适时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例如《我的妈妈》的习作,有部分学生这样写:“我的妈妈每天都要出去打工,很早出,很晚才回来,忙得很晚才回家,对我很好,很关心,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在互改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很早出,很晚回”可以用“早出晚归”或“赶早摸黑”;妈妈怎么忙没有写具体,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具体描写妈妈怎么忙;“对我很好”没有写清楚,要用具体的例子来表现;“出去打工”不通顺,应改成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要到外面干活。”这种“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习作修改训练,拓宽学生的习作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习作态度。

三、同题多练、对比提高

(1)同题材结构作文的优劣对比,这种对比要尽量采用外地或往届的习作。

(2)围绕一个习作要求做多次作文训练,使前一次习作的评讲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修改能力不仅在当次作文的修改中得以实践,在第二次习作中提高。

(3)通过对比,超出差距,提高认识,促进迁移,然后个别修改,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比如写一项活动的文章,三年级的要求的习作拿到四年级就达不到四年级的要求了,因为四年级增加了“写具体”以及“可适当得开展想象”。很明显,教师可抓住两次作文的“要求差”引导学生评改。这样的评改,要求明确,目标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对比的训练中,不仅能 提高该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巧用平语,树立信心

对于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耐心,不可一曝十寒,在讲究训练坡度的同时,可以借助作文的评语,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树立学生的信心。

(1)指向性的眉批。批语一般分总批与眉批,总批写在篇末,针对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重要问题加以指向性的评价,眉批写在页端,指出用词、造句、标点等方面的优缺点。批改第一次作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老师的“粗改”“细改”自己的习作,在二次作文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辨析能力。如《秋游妈祖庙》作文中,有学生把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老师说要注意什么等内容,写得很详细,占了全文的四分之三,而在妈祖庙的见闻只是草草带过,我便把他详写的段落旁边写上模仿《记金华的双龙同》把开头部分写“简练”,而在他略写的一段旁边写道“这一部分才是文章主要内容,要按顺序写下所见、所闻、所想”。至于错别字,错标点,用词不当,我便根据学生情况来定,对基础好德学生,只在错误的地方用“―”标出,让其自改,对基础差得学生,我不仅在错误的地方标上记号,还把正确的字,词写在上方,便于自改。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作文;策略;四写

一、写生活作文

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但现实却是作文教学手段花样百出,有让学生抄作文书的,有让学生背作文的,有完全让学生根据一个固定模式瞎编作文的――只要能写出优美语句,不在乎是否写自己的心里话,都评价为好作文。学生也训练出了抄写的能力,却丧失了自己组织语言,自我表达,写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作文成了编文。学生作文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所以我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要求是必须写身边的生活,在选择材料上的策略是:

第一,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主题班会、队会、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里参与的劳动。每次活动前我都向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观察和反思要求,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反思、学会写作。

第二,选自己看到、观察到的现象。如:家乡环境的变化、家乡季节的变化、校园环境的变化、季节特点、城市面貌、周围发生的事,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有感而发,也才会真情表达。

第三,选体现时代特征的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酒泉风能、酒泉环境变化、酒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抓住时代特征,感悟时代气息。

第四,选组织开展的节日。如:春节家里和社会都组织了哪些活动,“五一、六一、十一”学校的活动――节日是学生最欢乐的时间,也是学生印象深刻的时间,但教师要交给学生们可融入活动、体验活动的思维。

二、写先框架后发展再个性的作文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我们的学生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作文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循序渐进,先引导学生入门,再倡导学生展现个性,让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所以我的策略是:

初级阶段(三年级):学写基本框架作文。主要是开头概括,中间具体,结尾点明中心的“总――分、总――分――总、分――总”的作文。当然内容不会给框架,提倡表达生活,表达内心世界。

发展阶段(四年级):写很有创新的开头和结尾的作文,中间部分集中应用到基本句式(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某些自然段应用中心句,过渡句等等。当然还不会完全脱离初级阶段的框架。

个性阶段(五年级到六年级):从结构到内容选择再到用词用句完全彰显学生个性。因为有了前面基础的铺垫和阅读量的增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

三、写体现课文写作特点的作文

学习课文,借鉴名家名作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知道名家名作中就有自己的影子,就能找到自己写作的足迹。怎样学习借鉴名家名作呢?我的策略是:

第一,亲近题目。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文章是《难忘的一句话》,是加拿大作家。我们小学生经常写《难忘的____》或《____的话》,我就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从作文角度读中感悟。

第二,学写想象作文。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但写一篇想象作文不会围绕一个中心。

第三,从名作中找写作方法。写作文,基本的写作方法,在我们学的课文中经常会出现。如:过渡句、过渡段的应用、文章基本的结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有一篇课文《丝绸之路》有过渡段,《太阳》有过渡句。先总写后分写的自然段《手上的皮肤》,还有各种记叙顺序,一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四、写突出特色的作文

小学生活中一年四季会遇到许多特色的事情,而这些特色的事就是学生所见所闻,耳闻目睹有感受、有体会的事。这样的事陪伴着学生的成长经历,记录着学生的人生里程。写突出特色的作文,我的策略是:

第一,突出节日特色。如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从国庆阅兵到学校开展各项庆祝活动,学生都熟悉,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第二,突出地方发展特色。如酒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赞美肃州,热爱家乡”为主题的作文;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化乡村楼院建设,以“家乡变了”为主题的作文;酒泉风能、太阳能快速发展,结合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有一篇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写相关作文。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起步作文;写作困难;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小学作文教学往往是费力气多,而收效甚微。由此,T校语文教研组根据作文教学之中面临的难题,试图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构思的教学方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T校三、四年级的251名小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51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达95.2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小学生起步作文写作困难调查问卷》施测。问卷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施测,个人当场填写,完成后交卷。我们对被试资料保密以消除其顾虑。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对写作的喜爱程度与理由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四年级喜欢写作文的人数分别是59人、8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4.13%、63.85%,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比较反感的。男生和女生喜欢写作文各自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30.13%、29.29%,男生相对还稍微喜欢写作一些。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当老师布置学生写作文时候的感觉分布情况。三、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是比较兴奋的,感到痛苦和害怕的学生只占少数。

2.小学生课外积累与阅读习惯情况分析

从表4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学生四年级多于三年级,女生多于男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一种惰性心理,老师或者家长布置阅读任务才会去阅读。

3.关于小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方法情况分析

在错别字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的错别字高于三年级,男生的错别字高于女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述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在作文分段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写作的基本格式的学生只有极个别,详见表5。

四、建议与对策

1.学生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在教科书中,编者编排的习作顺序都考虑了时间、季节的特点,但是有一些与乡村孩子的生活世界还很遥远。为此,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结合作文教学的单元目标,自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话题,真正做到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笔尖上流淌荡漾。

2.遵循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

要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习作课程目标去把握教学,特别是前两条。一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二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

充分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说话是学生“能说会写”的前提,也是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就在自主地进行主题的把握、材料的选择、语言的条理逻辑等方面的加工。所以,这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4.让学生爱写作文的措施

四年级想象作文范文第10篇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 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长征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长征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 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

上一篇:六年级想象作文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